TWI695815B - 造水系統 - Google Patents

造水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5815B
TWI695815B TW105130181A TW105130181A TWI695815B TW I695815 B TWI695815 B TW I695815B TW 105130181 A TW105130181 A TW 105130181A TW 105130181 A TW105130181 A TW 105130181A TW I695815 B TWI695815 B TW I6958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channel
temperature
heater
wa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0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4835A (zh
Inventor
島田統行
清水康次
中尾千晶
池田充志
織田亨
船川幸寛
折山徹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笹倉機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笹倉機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笹倉機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4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4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5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581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JAUXILIARIES ON VESSELS
    • B63J1/00Arrangements of installations for producing fresh water, e.g. by evaporation and condensation of sea wa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1/0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 B63H21/38Apparatu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marine vessels, for handling power plant or unit liquids, e.g. lubricants, coolants, fuels or the like
    • B63H21/383Apparatu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marine vessels, for handling power plant or unit liquids, e.g. lubricants, coolants, fuels or the like for handling cooling-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 C02F1/0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 C02F1/1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using waste heat from other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8Seawater, e.g. for desalin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造水系統,其係即使從內燃機關排出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降低時,亦可確保得到充分的量之淡水所需之熱量。

造水系統1之構成,係具備:造水裝置2,具有加熱器3;第1冷卻水通道7,使掃氣空氣冷卻水循環;第2冷卻水通道8,使夾套冷卻水循環;第1循環通道9;及第2循環通道10;且將流通第1循環通道9之冷卻水或流通第2循環通道10之冷卻水引導至加熱器3,並與海水熱交換。引導至加熱器3之冷卻水所流通之循環通道9係,於加熱器3之上流側,設置使流通該循環通道9之冷卻水與其他循環通道10之冷卻水熱交換之熱交換器16,其他循環通道10係,於熱交換器16之上流側,設置調整引導至熱交換器16之冷卻水之流量之流量調整閥23。

Description

造水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從海水製造淡水之造水系統,尤其係關於利用在柴油引擎(Diesel Engine)等內燃機關中廢熱之造水系統。
一般於海上運行之船舶中,從搭載於船舶之柴油引擎之廢熱作為熱源利用,過去已有在高真空下蒸發從海中抽取海水以製造淡水。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造水裝置,引導用於柴油引擎冷卻之夾套冷卻水至造水裝置,藉由冷卻‧冷凝與海水熱交換蒸發所產生之水蒸汽從而淡水化。此外,從柴油引擎排出之排氣氣體亦用於海水之淡水化所需之熱量。
然而,伴隨近年柴油引擎之高效率化,由於柴油引擎之主機負荷(輸出)之降低(廢熱量之減少),若夾套冷卻水之溫度降低,則使海水蒸發之熱量降低。其結果,有無法得到充分量之淡水之問題。此外,由於從柴油引擎之排氣氣體之廢熱量亦減少,而變得必須確保用於得到充分量之淡水之熱量。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昭52-27916號公報
本發明係,著眼於前述問題,目的在於提供即使從內燃機關(柴油引擎)排出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降低之情形,仍可確保用於得到充分量的淡水之熱量之造水系統。
本發明之前述目的係,藉由一種造水系統而實現,該造水系統利用從搭載於船舶之內燃機關之廢熱,由導入船舶之海水製造淡水,其構成係具備:造水裝置,具有加熱海水之加熱器;第1冷卻水通道,使冷卻水循環至空氣冷卻器,前述空氣冷卻器冷卻從增壓機供給於內燃機關之燃燒用空氣;第2冷卻水通道,使冷卻內燃機關之冷卻水循環;第1循環通道,從前述第1冷卻水通道分流後回流於前述第1冷卻水通道;及第2循環通道,從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分流後回流於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且將流通前述第1循環通道之冷卻水或流通前述第2循環通道之冷卻水引導至前述加熱器並與海水熱交換;前述第1循環通道及前述第2循環通道之中,引導至前述加熱器之冷卻水流通之循環通道係,於前述加熱器之上流側設置熱交換器,前述熱交換器係使流通該循環通道之冷卻水與流通其他循環通道之冷卻水熱交換;前述其他循環通道係,於前述熱交換器之上流 側設置流量調整閥,前述流量調整閥係調整引導至前述熱交換器之冷卻水流量。
前述第1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中,較佳係進一步具備中央冷卻器,前述中央冷卻器係冷卻流通前述第1冷卻水通道及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之冷卻水。
此外,前述第1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中,較佳係前述第1循環通道及前述第2循環通道之中,引導至前述加熱器之冷卻水所流通之循環通道係,於前述熱交換器之上流側及下流側設置第1溫度檢測器及第2溫度檢測器,前述其他循環通道係,於前述熱交換器之上流側,設置第3溫度檢測器。
此外,前述第1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中,較佳係進一步具備控制裝置,前述控制裝置係連接於前述第1溫度檢測器、前述第2溫度檢測器、前述第3溫度檢測器及前述流量調整閥;並進一步具備中央冷卻器,前述中央冷卻器使前述控制裝置當引導至前述加熱器之冷卻水之溫度較設定溫度低時,測量前述其他循環通道之冷卻水之溫度,並在該溫度較設定溫度高時,開啟前述流量調整閥,將該冷卻水引導至前述熱交換器。
此外,前述第1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中,較佳係前述控制裝置,當引導至前述加熱器之冷卻水之溫度較設定溫度高時,測量前述其他循環通道之冷卻水之溫度,並在該溫度較設定溫度低時,開啟前述流量調整閥,將該冷卻水引導至前述熱交換器。
此外,前述第1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中,較佳係前述控制裝置,當引導至前述加熱器之冷卻水之溫度較設定溫度高時,測量前述其他 循環通道之冷卻水之溫度,並在該溫度較設定溫度高時,控制前述中央冷卻器,降低前述第1冷卻水通道及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流通之冷卻水之溫度。
本發明之前述目的,亦可藉由第2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而實現,該造水系統利用從搭載於船舶之內燃機關之廢熱,由導入船舶之海水製造淡水,其特徵為其構成係具備:造水裝置,具有加熱海水之加熱器;第1冷卻水通道,使冷卻水循環至空氣冷卻器,前述空氣冷卻器冷卻從增壓機供給於內燃機關之燃燒用空氣;第2冷卻水通道,使冷卻內燃機關之冷卻水循環;第1循環通道,從前述第1冷卻水通道分流後回流於前述第1冷卻水通道;及第2循環通道,從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分流後回流於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且將流通前述第1循環通道之冷卻水及流通前述第2循環通道之冷卻水引導至前述加熱器與海水熱交換;前述第1循環通道,於前述加熱器之上流側,設置第1溫度檢測器、及第1流量調整閥,前述第1流量調整閥係調整引導至前述加熱器之冷卻水流量;前述第2循環通道,於前述加熱器之上流側,設置第2溫度檢測器、及第2流量調整閥,前述第2流量調整閥係調整引導至前述加熱器之冷卻水流量。
前述第2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中,較佳係進一步具備中央冷卻器,前述中央冷卻器係冷卻前述第1冷卻水通道及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流通之冷卻水者。
此外,前述第2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中,較佳係進一步具備控制裝置,前述控制裝置係連接於前述第1溫度檢測器、前述第2溫度檢 測器、前述第1流量調整閥及前述第2流量調整閥;前述控制裝置,當從前述第1循環通道及前述第2循環通道個別引導至前述加熱器之冷卻水熱量較所規定之熱量低時,同時開啟前述第1流量調整閥及前述第2流量調整閥將前述冷卻水引導至前述加熱器。
此外,前述第2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中,較佳係前述控制裝置,藉由前述第1流量調整閥及前述第2流量調整閥之任一者之流量調整閥全開,並調整其他流量調整閥之開啟量,使從前述第1循環通道及前述第2循環通道個別引導至前述加熱器之冷卻水之熱量作為所規定熱量。
藉由本發明之造水系統,即使係從內燃機關(柴油引擎)排出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降低之情形,亦可確保用於得到充分量的淡水之熱量。
1,1'‧‧‧造水系統
2‧‧‧造水裝置
3‧‧‧加熱器
7‧‧‧第1冷却水通道
8‧‧‧第2冷却水通道
9‧‧‧第1循環通道
10‧‧‧第2循環通道
30‧‧‧控制裝置
【圖1】本發明之第1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之概略構成圖。
【圖2】說明第1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之造水方法之流程圖。
【圖3】說明第1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之造水方法之流程圖。
【圖4】本發明之第1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之變形例之概略構成圖。
【圖5】說明圖4之造水系統之造水方法之流程圖。
【圖6】說明圖4之造水系統之造水方法之流程圖。
【圖7】本發明之第2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之概略構成圖。
【圖8】說明第2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之造水方法之流程圖。
【圖9】說明第2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之造水方法之流程圖。
【圖10】本發明之第2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之變形例之概略構成圖。
以下,參照附加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型態。本發明之造水系統係,適用於從產生船舶之推進力之主機關之內燃機關(柴油引擎)之廢熱,傳達至裝入造水裝置內之海水,藉由使海水蒸發產生之水蒸氣冷卻‧冷凝進行淡水化之造水裝置。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之概略構成圖。第1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1,係具備具有用於加熱海水之加熱器3之造水裝置2,且具備:在冷卻從增壓機5供給於柴油引擎4之燃燒用空氣之空氣冷卻器6循環冷卻水(掃氣空氣冷卻水)之第1冷卻水通道7、循環冷卻柴油引擎4之冷卻水(夾套冷卻水)之第2冷卻水通道8、從前述第1冷卻水通道7分流後回流於前述第1冷卻水通道7之第1循環通道9、及從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8分流後回流於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8之第2循環通道10。
造水裝置2係,只要係以加熱器3加熱海水,產生水蒸氣後氣液分離,藉由冷凝氣液分離後之水蒸氣製造淡水者則無特別限定。可例示例如,閃化式之造水裝置(例如特開2009-90228號公報)、板式之造水裝置(例如特開平9-299927號公報)、多管式之造水裝置 (例如特開2013-166141號公報)、膜蒸餾式之造水裝置(例如特開平6-7644號公報)等。加熱器3係,例如熱交換器,將從海中抽取之海水,於熱交換器中,藉由從柴油引擎4排出之廢熱作為熱源之熱交換,加熱使其蒸發。
柴油引擎4係,以燃料油及燃料氣體之至少一種作為主燃料,並使主燃料與掃氣空氣一併燃燒之內燃機關。
增壓機5係,具備:藉由柴油引擎4燃燒主燃料所排出之排出氣體驅動之渦輪50、及藉由渦輪50之回轉動力壓縮外氣之壓縮機51,壓縮之外氣作為燃燒用之空氣(掃氣空氣)供給於柴油引擎4。
空氣冷卻器6係,冷卻從增壓機5供給於柴油引擎4之掃氣空氣者。掃氣空氣,因隔熱壓縮變高溫(約50℃~200℃),以提高空氣密度(每單位體積之重量)等之目的,藉由空氣冷卻器6冷卻並供給於柴油引擎4。
第1冷卻水通道7係,循環供給於空氣冷卻器6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管路,並連接循環幫浦11。掃氣空氣冷卻水藉由循環幫浦11循環第1冷卻水通道7。第1冷卻水通道7係,設有流量調整閥12及冷卻器13。流量調整閥12係,調整從第1冷卻水通道7供給於空氣冷卻器6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流量者。流量調整閥12係,亦可具備流量計。冷卻器13係,冷卻空氣冷卻器6中掃氣空氣及變高溫之掃氣空氣冷卻水者。冷卻器13係,例如熱交換器,從中央冷卻器(未圖示)送出冷卻水,冷卻器13中,掃氣空氣冷卻水與冷卻水之間進行熱交換,冷卻掃氣空氣冷卻水。此流量調整閥12係,連接於控制裝置30,且藉由控制裝置3 0,控制流量調整閥12之開關狀態。此外,第1冷卻水通道7係,連接從第1冷卻水通道7分流後回流於第1冷卻水通道7之第1循環通道9。
第1循環通道9係,冷卻空氣冷卻器6中掃氣空氣並引導變高溫之掃氣空氣冷卻水至加熱器3之管路。第1循環通道9係,於加熱器3之上流側,依序設置溫度檢測器15、流量調整閥14、熱交換器16。流量調整閥14係,調整從第1冷卻水通道7分流至第1循環通道9之掃氣空氣冷卻水(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流量者。流量調整閥14係,亦可具備流量計。溫度檢測器15係,測定從第1冷卻水通道7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者。此流量調整閥14及溫度檢測器15,連接於控制裝置30,並藉由控制裝置30,控制流量調整閥14之開關狀態並監視溫度檢測器15。
熱交換器16係,因應需要加熱或冷卻從空氣冷卻器6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者。熱交換器16係,冷卻柴油引擎4後之夾套冷卻水之一部分送出,於熱交換器16中,掃氣空氣冷卻水與夾套冷卻水之間進行熱交換,調整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熱交換器16與加熱器3之間,連接溫度檢測器17,並藉由溫度檢測器17,測定藉由熱交換器16調整溫度後並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此溫度檢測器17,連接控制裝置30,並藉由控制裝置30監視。
此外,第1循環通道9係,於加熱器3之下流側,依序設置溫度檢測器18及流量調整閥19。溫度檢測器18係,測定從加熱器3排出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者。流量調整閥19係,調整從第1循環通道9回流至第1冷卻水通道7之掃氣空氣冷卻水(從加熱器3排出之掃氣 空氣冷卻水)之流量者。流量調整閥19係,亦可具備流量計。溫度檢測器18及流量調整閥19,連接於控制裝置30,並藉由控制裝置30,控制流量調整閥19之開關狀態並監視溫度檢測器18。
第2冷卻水通道8係,循環冷卻柴油引擎4之夾套冷卻水之管路,並連接循環幫浦20。夾套冷卻水藉由循環幫浦20循環第2冷卻水通道8。第2冷卻水通道8係,設有流量調整閥21及冷卻器22。流量調整閥21係,調整從第2冷却水通道8供給於柴油引擎4之夾套冷卻水之流量者。流量調整閥21係,亦可具備流量計。冷卻器22係,冷卻從柴油引擎4排出並變高溫之夾套冷卻水者。冷卻器22係,例如熱交換器,從中央冷卻器(未圖示)送出冷卻水,冷卻器22中,夾套冷卻水與冷卻水之間進行熱交換,冷卻夾套冷卻水。此流量調整閥21係,連接於控制裝置30,且藉由控制裝置30,控制流量調整閥21之開關狀態。此外,第2冷卻水通道8係,連接從第2冷卻水通道8分流後回流於第2冷卻水通道8之第2循環通道10。
第2循環通道10係,因柴油引擎4之冷卻而變高溫之夾套冷卻水引導至熱交換器16之管路。第2循環通道10係,於加熱器16之上流側,依序設置溫度檢測器24及流量調整閥23。流量調整閥23係,調整從第2冷卻水通道8分流至第2循環通道10之夾套冷卻水(引導至熱交換器16之夾套冷卻水)之流量者。流量調整閥23係,具備流量計23A。溫度檢測器24係,測定從第2冷卻水通道8引導至熱交換器16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者。此流量調整閥23及溫度檢測器24,連接於控制裝置30,並藉由控制裝置30,監視流量計23A、控制流 量調整閥23之開關狀態並監視溫度檢測器24。
此外,第2循環通道10係,於熱交換器16之下流側,依序設置溫度檢測器25及流量調整閥26。溫度檢測器25係,測定從熱交換器16排出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者。流量調整閥26係,調整從第2循環通道10回流至第2冷卻水通道8之夾套冷卻水(從熱交換器16排出之夾套冷卻水)之流量者。流量調整閥26係,亦可具備流量計。溫度檢測器25及流量調整閥26,連接於控制裝置30,並藉由控制裝置30,控制流量調整閥26之開關狀態並監視溫度檢測器25。
接著,參照圖2及圖3,說明第1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1之造水方法。圖2及圖3所示之各步驟,控制裝置30為讀取未圖示之儲存於記憶體之電腦程式並藉由執行而運作。又,圖2及圖3中,以掃氣空氣冷卻水為Q、夾套冷卻水為J做代表。
首先,控制裝置30於ST1,基於由溫度檢測器15及溫度檢測器24之檢測溫度判定,從第1冷卻水通道7流通第1循環通道9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及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第2循環通道10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為可造水之溫度範圍內與否。於此,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降低時,有無法以加熱器3加熱海水至蒸發溫度之問題。此外,海水中,因混入如鈣離子Ca2+或硫酸離子SO4 2-之水垢成分,在高溫條件下蒸發海水時,此等水垢成分析出於加熱器3之表面,有熱交換效率變差之問題。另一方面,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係,柴油引擎4之安定運轉必須保持之必要的一定之溫度範圍。因此,較佳係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及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係,裝置之運轉無障礙且水垢成分不析出於 加熱器3之表面之溫度範圍下使海水蒸發之溫度,因此可造水溫度已被確定。可造水溫度範圍,例如,在60℃~95℃。
ST1中,因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及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皆不在可造水溫度範圍內時,必須上昇或下降冷卻水之溫度,故進入ST2,控制裝置30係,調整由中央冷卻器之冷却器13及冷卻器22個別送出之冷卻水之量且調整流量控制閥12及流量控制閥21並調整第1冷卻水通道7及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之冷卻水之量,調整第1冷卻水通道7及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亦即供給於第1循環通道9及第2循環通道10)冷卻水之溫度。接著,回到ST1。
ST1中,當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及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皆在可造水溫度範圍內時,進入ST3,控制裝置30係,開啟流量控制閥14,從第1循環通道9引導至加熱器3開始造水。接著,控制裝置30係,ST4中,基於由溫度檢測器15之檢測溫度判定,第1循環通道9流通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為設定溫度與否。於此,設定溫度,係指為了有效率地運轉造水裝置2之最合適溫度範圍,例如,在75℃~85℃。
ST4中,若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為設定溫度時,進入ST5,控制裝置30繼續於加熱器3供給設定溫度之掃氣空氣冷卻水進行造水。
另一方面,ST4中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非設定溫度,而較設定溫度低時,進入ST7,因為需要將供給於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上昇至設定溫度,由控制裝置30,基於溫度檢測器24之檢 測溫度,判定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為較設定溫度高與否。
ST7中,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較設定溫度高時,控制裝置30,在之後的ST8,僅開啟流量調整閥23所規定的量,從第2循環通道10引導夾套冷卻水至熱交換器16,熱交換器16中,供給於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藉由夾套冷卻水加熱。接著,控制裝置30,在之後的ST9,基於溫度檢測器17之檢測溫度,判定經熱交換器16溫度調整後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為設定溫度與否,在設定溫度之情形,以開啟流量調整閥23所規定的量之狀態進行造水(ST10)。
此外,ST9中,經熱交換器16溫度調整後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較設定溫度低時,控制裝置30,進入ST11,基於流量計23A之檢測量,判定流量調整閥23為全開(100%開啟之狀態)與否,流量調整閥23非全開之情形,進入ST12,調整流量調整閥23,以增加從第2循環通道10引導至熱交換器16之夾套冷卻水之流量,熱交換器16中,進一步加熱供給於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接著,經熱交換器16溫度調整後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變為設定溫度時(ST9之判定為YES),進一步以開啟流量調整閥23所規定之量之狀態進行造水(ST10)。另一方面,ST11中,流量調整閥23為全開(100%開啟之狀態)時,進入ST13,控制裝置30,減少由中央冷卻器之冷却器13及/或冷却器22個別送出之冷卻水的量,使第1冷卻水通道7及/或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亦 即供給於第1循環通道9及/或第2循環通道10)之冷卻水之溫度上昇,回到ST1。
回到ST7,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之夾道冷卻水之溫度TJ較設定溫度低時,進入ST14,控制裝置30,不開啟流量調整閥23,減少由中央冷卻器之冷却器13及/或冷却器22個別送出之冷卻水的量,使第1冷卻水通道7及/或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亦即供給於第1循環通道9及/或第2循環通道10)之冷卻水之溫度上昇,回到ST1。
回到ST6,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較設定溫度高時,因為需要降低供給於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至設定溫度,而進入ST15,控制裝置30,基於溫度檢測器24之檢測溫度,判定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之夾道冷卻水之溫度TJ較設定溫度低與否。
ST15中,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之夾道冷卻水之溫度TJ較設定溫度低時,進入ST16,控制裝置30,僅開啟流量調整閥23規定之量,從第2循環通道10引導夾套冷卻水至熱交換器16,熱交換器16中,供給於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藉由夾套冷卻水冷卻。爾後,控制裝置30,在之後的ST17,基於溫度檢測器17之檢測溫度,判定經熱交換器16溫度調整後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1為設定溫度,在設定溫度時,以開啟流量調整閥23所規定之量之狀態進行造水(ST18)。
此外,ST17中,經熱交換器16溫度調整後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1較設定溫度高時,進入ST19,控制裝置30,基於流量計23A之檢測量,判定流量調整閥23為全開(1 00%開啟之狀態)與否,流量調整閥23非全開時,於ST20,調整流量調整閥23,增加從第2循環通道10引導至熱交換器16之夾套冷卻水之流量,熱交換器16中,供給於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進一步冷卻。接著,經熱交換器16溫度調整後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變為設定溫度時(ST17之判定為YES),進一步以開啟流量調整閥23所規定之量之狀態進行造水(ST18)。另一方面,ST19中,流量調整閥23為全開(100%開啟之狀態)時,進入ST21,控制裝置30,增加由中央冷卻器之冷却器13及/或冷却器22個別送出之冷卻水的量,使第1冷卻水通道7及/或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亦即供給於第1循環通道9及/或第2循環通道10)之冷卻水之溫度降低,回到ST1。
回到ST15,第2冷卻水通道8流到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較設定溫度高時,控制裝置30,不開啟流量調整閥23,在之後的ST22,增加由中央冷卻器之冷却器13及/或冷却器22個別送出之冷卻水的量,使第1冷卻水通道7及/或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亦即供給於第1循環通道9及/或第2循環通道10)之冷卻水之溫度降低,回到ST1。
根據第1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1,第1冷卻水通道7流通之掃氣冷卻水從第1循環通道9引導至加熱器3並用於造水裝置2中造水,而在掃氣冷卻水引導至加熱器3之途中設置之熱交換器16,熱交換器16中,藉由夾套冷卻水,進行掃氣冷卻水之溫度調整。藉此,即使從空氣冷卻器6排出之掃氣冷卻水之溫度有上昇或下降之情形,引導至加熱器3 之掃氣冷卻水之溫度,可調整於造水裝置2中造水之適當溫度,安定的溫度(熱量)之掃氣空氣冷卻水可供給於造水裝置2(加熱器3),因此可確保造水裝置2中用於得到充分量之淡水之熱量。
以上,已說明關於本發明之第1實施型態,但本發明之第1實施型態,並無限定於上述實施型態。例如,圖1之實施型態,藉由冷卻空氣冷卻器6中之掃氣空氣而變成高溫之第1冷卻水通道7之掃氣空氣冷卻水引導至加熱器3,加熱海水,而如圖4所示,藉由柴油引擎4之冷卻而變成高溫之第2冷卻水通道8之夾套冷卻水引導至加熱器3,加熱海水亦可。此時,冷卻空氣冷卻器6中之掃氣空氣而變成高溫之第1冷卻水通道7之掃氣空氣冷卻水,用於引導至加熱器3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調整。
圖4係,藉由夾套冷卻水,將海水淡水化之造水系統1之概略構成圖。又,圖4之實施型態之基本構成係,與圖1之實施型態之構成相同,於此將對應之構成賦予相同符號以省略說明。
圖4之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1,具備具有用於加熱海水之加熱器3之造水裝置2,且在冷卻從增壓機5供給於柴油引擎4之燃燒用空氣之空氣冷卻器6循環冷卻水(掃氣空氣冷卻水)之第1冷卻水通道7,循環冷卻柴油引擎4之冷卻水(夾套冷卻水)之第2冷卻水通道8,從前述第1冷卻水通道7分流後回流於前述第1冷卻水通道7之第1循環通道9,及從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8分流後回流於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8之第2循環通道10。
圖4之實施型態,與圖1之實施型態構成上相異之處係,相對於循環夾套冷卻水之第2冷卻水通道8分流‧回流之第2循環通道10 連接於加熱器3,於第2循環通道10之加熱器3之上流側,設置熱交換器16。熱交換器16係,冷卻空氣冷卻器6中之掃氣空氣而變成高溫後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一部分送出,熱交換器16中,夾套冷卻水與掃氣空氣冷卻水之間進行熱交換,調整夾套冷卻水之溫度。此外,於熱交換器16與加熱器3之間,連接溫度檢測器27,藉由溫度檢測器27,測定藉由熱交換器16溫度調整後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此溫度檢測器27,連接控制裝置30,並藉由控制裝置30監視。更進一步,流量調整閥14係,具備流量計14A,並藉由控制裝置30,監視流量計14A,控制流量調整閥14之開關狀態。
接著,參照圖5及圖6,說明本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1之造水方法。圖5及圖6所示之各步驟中,控制裝置30為讀取未圖示之儲存於記憶體之電腦程式並藉由執行而運作。又,圖5及圖6中,以掃氣空氣冷卻水為Q、夾套冷卻水為J做代表。
首先,控制裝置30係,於ST1,基於由溫度檢測器15及溫度檢測器24之檢測溫度判定,從第1冷卻水通道7流通第1循環通道9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及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第2循環通道10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為可造水之溫度範圍內與否。
ST1中,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及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係皆不在可造水溫度範圍內時,因必須上昇或下降冷卻水之溫度,而進入ST2,控制裝置30係,調整由中央冷卻器之冷却器13及冷卻器22個別送出之冷卻水之量且調整流量控制閥12及流量控制閥21並調整第1冷卻水通道7及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之冷卻水之量,調整第1冷卻 水通道7及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也就是供給於第1循環通道9及第2循環通道10)冷卻水之溫度。然後,回到ST1。
ST1中,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及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皆在可造水溫度範圍內時,進入ST3,控制裝置30係,開啟流量控制閥23,從第2循環通道10引導夾套冷卻水至加熱器3開始造水。接著,控制裝置30係,ST4中,,基於由溫度檢測器24之檢測溫度判定第2循環通道10流通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為設定溫度與否。
ST4中,若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為設定溫度時,進入ST5,控制裝置30繼續於加熱器3供給設定溫度之夾套冷卻水進行造水。
另一方面,ST4中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非設定溫度,而較設定溫度低時,進入ST7,因為需要將供給於加熱器3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上昇至設定溫度,由控制裝置30,基於溫度檢測器15之檢測溫度,判定第1冷卻水通道7流通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為較設定溫度高與否。
ST7中,第1冷卻水通道7流通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較設定溫度高時,控制裝置30,在之後的ST8,僅開啟流量調整閥14所規定的量,從第1循環通道9引導掃氣空氣冷卻水至熱交換器16,熱交換器16中,供給於加熱器3之夾套冷卻水藉由掃氣空氣冷卻水加熱。接著,控制裝置30,在之後的ST9,基於溫度檢測器27之檢測溫度,判定經熱交換器16溫度調整後引導至加熱器3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2為設定溫度與否,在設定溫度之情形,開啟流量調整閥14所規定的量進行造水(ST10)。
此外,ST9中,引導至經熱交換器16溫度調整後之加熱器3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較設定溫度低時,控制裝置30,進入ST11,基於流量計14A之檢測量,判定流量調整閥14為全開(100%開啟之狀態)與否,流量調整閥14非全開之情形,進入ST12,調整流量調整閥14,以增加從第1循環通道9引導至熱交換器16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流量,從而在熱交換器16中,進一步加熱供給於加熱器3之夾套冷卻水。接著,引導至經熱交換器16溫度調整後之加熱器3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變為設定溫度時(ST9之判定為YES),進一步開啟流量調整閥14所規定之量之狀態進行造水(ST10)。另一方面,ST11中,流量調整閥14為全開(100%開啟之狀態)時,進入ST13,控制裝置30,減少由中央冷卻器之冷却器13及/或冷却器22個別送出之冷卻水的量,使第1冷卻水通道7及/或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亦即供給於第1循環通道9及/或第2循環通道10)之冷卻水之溫度上昇,回到ST1。
回到ST7,第1冷卻水通道7流通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較設定溫度低時,進入ST14,控制裝置30,不開啟流量調整閥14,減少由中央冷卻器之冷却器13及/或冷却器22個別送出之冷卻水的量,使第1冷卻水通道7及/或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亦即供給於第1循環通道9及/或第2循環通道10)之冷卻水之溫度上昇,回到ST1。
回到ST6,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較設定溫度高時,因為必須降低供給於加熱器3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至設定溫度,而進入ST1 5,控制裝置30,基於溫度檢測器15之檢測溫度,判定第1冷卻水通道7流通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較設定溫度低與否。
ST15中,第1冷卻水通道7流通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較設定溫度低時,進入ST16,控制裝置30,僅開啟流量調整閥14所規定之量,從第1循環通道9引導掃氣空氣冷卻水至熱交換器16,熱交換器16中,供給於加熱器3之夾套冷卻水藉由掃氣空氣冷卻水冷卻。爾後,控制裝置30,在之後的ST17,基於溫度檢測器27之檢測溫度,判定經熱交換器16溫度調整後引導至加熱器3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為設定溫度,在設定溫度時,以開啟流量調整閥14所規定之量之狀態進行造水(ST18)。
此外,ST17中,經熱交換器16溫度調整後引導至加熱器3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較設定溫度高時,進入ST19,控制裝置30,基於流量計14A之檢測量,判定流量調整閥14為全開(100%開啟之狀態)與否,流量調整閥14非全開時,於ST20,調整流量調整閥14,增加從第1循環通道9引導至熱交換器16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流量,熱交換器16中,進一步冷卻供給於加熱器3之夾套冷卻水。接著,經熱交換器16溫度調整後引導至加熱器3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變為設定溫度時(ST17之判定為YES),進一步開啟流量調整閥14所規定之量之狀態進行造水(ST18)。另一方面,ST19中,流量調整閥14為全開(100%開啟之狀態)時,進入ST21,控制裝置30,增加由中央冷卻器之冷却器13及/或冷却器22個別送出之冷卻水的量,使第1冷卻水通道7及/或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亦即供給於第1循環通 道9及/或第2循環通道10)之冷卻水之溫度降低,回到ST1。
回到ST15,第1冷卻水通道7流通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較設定溫度高時,控制裝置30,不開啟流量調整閥14,在之後的ST22,增加由中央冷卻器之冷却器13及/或冷却器22個別送出之冷卻水的量,使第1冷卻水通道7及/或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亦即供給於第1循環通道9及/或第2循環通道10)之冷卻水之溫度降低,回到ST1。
此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1之中,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之夾套冷卻水從第2循環通道10引導至加熱器3並用於造水裝置2中造水,而在夾套冷卻水引導至加熱器3之途中設置之熱交換器16,熱交換器16中,藉由掃氣空氣冷卻水,進行夾套冷卻水之溫度調整。藉此,即使從柴油引擎4排出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有上昇或下降之情形,引導至加熱器3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可調整於造水裝置2中造水之適當溫度,可確保造水裝置2中用於得到充分量之淡水之熱量。夾套冷卻水之溫度,伴隨柴油引擎4之高效率化,有降低之傾向,因此單獨以夾套冷卻水,用於造水裝置2之造水實屬困難,而根據此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1,安定溫度(熱量)之夾套冷卻水可供給於造水裝置2(加熱器3)。
接著,圖7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1'之概略構成圖。第2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1',具備具有用於加熱海水之加熱器3之造水裝置2,且在冷卻從增壓機5供給於柴油引擎4之燃燒用空氣之空氣冷卻器6循環冷卻水(掃氣空氣冷卻水)之第1冷卻水通道7,循環冷卻柴油引擎4之冷卻水(夾套冷卻水)之第2冷卻水通道8,從前述第 1冷卻水通道7分流後回流於前述第1冷卻水通道7之第1循環通道9,及從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8分流後回流於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8之第2循環通道10。
前述第1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1係,藉由冷卻空氣冷卻器6中之掃氣空氣而變成高溫之第1冷卻水通道7之掃氣空氣冷卻水或藉由柴油引擎4之冷卻而變成高溫之第2冷卻水通道8之夾套冷卻水之任一者引導至加熱器3,從而加熱海水。相對於此,此第2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1'係,變成冷卻空氣冷卻器6中之掃氣空氣而變成高溫之第1冷卻水通道7之掃氣空氣冷卻水或藉由柴油引擎4之冷卻而變成高溫之第2冷卻水通道8之夾套冷卻水同時可引導至加熱器3,因應狀況,變成可藉由掃氣冷卻水及夾套冷卻水之任一者,或者掃氣冷卻水及夾套冷卻水兩者,從而加熱海水。
第2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1'中,造水裝置2、柴油引擎4、增壓機5、空氣冷卻器6、第1冷卻水通道7、第2冷卻水通道8之構成,與前述第1實施型態之構成相同,於此將對應之構成賦予相同符號以省略詳細說明。此外,以下亦與前述第1實施型態之構成對應之構成賦予相同符號。
第1循環通道9係,冷卻空氣冷卻器6中掃氣空氣並引導變高溫之掃氣控器冷卻水至加熱器3之管路。第1循環通道9係,於加熱器3之上流側,依序設置溫度檢測器15、及流量調整閥14。流量調整閥14係,調整從第1冷卻水通道7分流至第1循環通道9之掃氣空氣冷卻水(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流量者。流量調整閥14係, 亦可具備流量計14A。溫度檢測器15係,用於測定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者。此流量調整閥14及溫度檢測器15,連接於控制裝置30,並藉由控制裝置30,監視流量計14A,控制流量調整閥14之開關狀態並監視溫度檢測器15。
此外,第1循環通道9係,於加熱器3之下流側,依序設置溫度檢測器18及流量調整閥19。溫度檢測器18係,測定從加熱器3排出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者。流量調整閥19係,調整從第1循環通道9回流至第1冷卻水通道7之掃氣空氣冷卻水(從加熱器3排出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流量者。流量調整閥19係,亦可具備流量計。溫度檢測器18及流量調整閥19,連接於控制裝置30,並藉由控制裝置30,控制流量調整閥19之開關狀態並監視溫度檢測器18。
第2循環通道10係,因柴油引擎4之冷卻而變高溫之夾套冷卻水引導至加熱器3之管路。第2循環通道10係,於加熱器16之上流側,依序設置溫度檢測器24及流量調整閥23。流量調整閥23係,調整從第2冷卻水通道8分流至第2循環通道10之夾套冷卻水(引導至加熱器3之夾套冷卻水)之流量者。流量調整閥23係,具備流量計23A。溫度檢測器24係,用於測定引導至加熱器3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者。此流量調整閥23及溫度檢測器24,連接於控制裝置30,並藉由控制裝置30,監視流量計23A,控制流量調整閥23之開關狀態並監視溫度檢測器24。
此外,第2循環通道10係,於加熱器3之下流側,依序設置溫度檢測器25及流量調整閥26。溫度檢測器25係,測定從加熱器 3排出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者。流量調整閥26係,調整從第2循環通道10回流至第2冷卻水通道8之夾套冷卻水(從加熱器3排出之夾套冷卻水)之流量者。流量調整閥26係,亦可具備流量計。溫度檢測器25及流量調整閥26,連接於控制裝置30,並藉由控制裝置30,控制流量調整閥26之開關狀態並監視溫度檢測器25。
接著,參照圖8及圖9,說明第2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1'之造水方法。圖8及圖9所示之各步驟,控制裝置30為讀取未圖示之儲存於記憶體之電腦程式並藉由執行而運作。又,圖8及圖9中,以掃氣空氣冷卻水為Q、夾套冷卻水為J做代表。
首先,控制裝置30係,於ST1,從第1冷卻水通道7流至第1循環通道9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及從第2冷卻水通道8流至第2循環通道10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進一步,基於從第1冷卻水通道7至第1循環通道9可供給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流量QJ及從第2冷卻水通道8至第2循環通道10可供給之夾套冷卻水之流量QA計算之熱量(TJ×QJ及TA×QA),判定掃氣空氣冷卻水及夾套冷卻水之至少其中之一,滿足作為造水裝置2之熱源必須的熱量與否。
ST1中,掃氣空氣冷卻水及夾套冷卻水之至少其中一者之熱量,滿足作為造水裝置2之熱源必須的熱量時,進入ST2,控制裝置30,確認掃氣空氣冷卻水及夾套冷卻水之任一者之熱量滿足作為造水裝置2之熱源必須的熱量。掃氣空氣冷卻水之熱量為滿足作為造水裝置2之熱源必須的熱量時,進入ST3,控制裝置30,開啟流量控制閥14,從第1循環通道9引導掃氣冷卻水至加熱器3開始造水。接著,控制裝置 30,ST4中,基於溫度檢測器15之檢測溫度判定,流通第1循環通道9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為設定溫度與否。
ST4中,若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為設定溫度時,進入ST5,控制裝置30係繼續供給設定溫度之掃氣空氣冷卻水於加熱器3進行造水。另一方面,ST4中,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非設定溫度時,因必須上昇或下降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至設定溫度,而進入ST6,控制裝置30係,調整由中央冷卻器之冷卻器13送出之冷卻水之量且調整流量控制閥12並調整第1冷卻水通道7流動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量,調整第1冷卻水通道7流動(亦即供給於第1循環通道9)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接著,回到ST1。
另一方面,ST2中,夾套冷卻水之熱量滿足作為造水裝置2之熱源必須的熱量時,進入ST7,控制裝置30,開啟流量控制閥23,從第2循環通道10引導夾套冷卻水至加熱器3開始造水。接著,控制裝置30,ST8中,基於溫度檢測器24之檢測溫度判定,流通第2循環通道10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為設定溫度與否。
ST8中,若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為設定溫度時,進入ST9,控制裝置30係繼續供給設定溫度之夾套冷卻水於加熱器3進行造水。另一方面,ST8中,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非設定溫度時,因必須上昇或下降夾套冷卻水之溫度至設定溫度,而進入ST10,控制裝置30係,調整由中央冷卻器之冷卻器22送出之冷卻水之量且調整流量控制閥21並調整第2冷卻水通道8流動之夾套冷卻水之量,調整第2冷卻水通道8流動(亦即供給於第2循環通道10)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接著, 回到ST1。
又,ST1中,掃氣空氣冷卻水及夾套冷卻水兩者之熱量皆滿足造水裝置2作為熱源必須的熱量時,使用者事先初始設定以掃氣空氣冷卻水及夾套冷卻水之何者進行造水,ST2中,例如根據事先設定掃氣空氣冷卻水與否進行判定。
此外,ST1中,掃氣空氣冷卻水及夾套冷卻水兩者之熱量皆滿足造水裝置2作為熱源必須的熱量時,進入ST11,控制裝置30係,基於溫度檢測器15及溫度檢測器24之檢測溫度判定,從第1冷卻水通道7流至第1循環通道9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及從第2冷卻水通道8流至第2循環通道10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為可造水溫度範圍內與否。
ST11中,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及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皆不在可造水溫度範圍內時,因必須上昇或下降冷卻水之溫度,而進入ST12,控制裝置30,調整由中央冷卻器之冷却器13及冷却器22個別送出之冷卻水的量且調整流量控制閥12及流量控制閥21,而調整第1冷卻水通道7及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亦即供給於第1循環通道9及/或第2循環通道10)之冷卻水之溫度。接著,回到ST1。
ST11中,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溫度TA及夾套冷卻水之溫度TJ皆在可造水溫度範圍內時,進入ST13,控制裝置30,判定掃氣空氣冷卻水及夾套冷卻水之何者之冷卻水用於主要的造水裝置2之熱源與否。此判定中,使用者事先初始設定以掃氣空氣冷卻水及夾套冷卻水之何者之冷卻水用於主要的造水裝置2之熱源,例如根據事先設定掃氣空氣冷 卻水與否進行判定。
初始設定掃氣空氣冷卻水用於主要的造水裝置2之熱源時,進入ST14,控制裝置30,全開流量控制閥14,從第1循環通道9引導掃氣空氣冷卻水至加熱器3,同時僅開啟流量控制閥23所規定量,從第2循環通道10引導夾套冷卻水至加熱器3開始造水。接著,控制裝置30係,ST15中,基於引導至加熱器3掃氣空氣冷卻水及夾套冷卻水之溫度及流量,判定滿足作為造水裝置2之熱源必須的熱量與否。ST15中,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及夾套冷卻水之溫度及流量為滿足作為造水裝置2之熱源必須的熱量時,進入ST16,控制裝置30,以開啟流量調整閥23規定之量之狀態下進行造水。
另一方面,ST15中,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及夾套冷卻水之溫度及流量未滿足作為造水裝置2之熱源必須的熱量時,進入ST17,控制裝置30,基於流量計23A之檢測量,判定流量調整閥23為全開(100%開啟之狀態)與否,流量調整閥23非全開之情形,進入ST18,調整流量調整閥23,藉由增加從第2循環通道10引導至加熱器3之夾套冷卻水之流量,上昇引導至加熱器3之夾套冷卻水之熱量。接著,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及夾套冷卻水之熱量為滿足作為造水裝置2之熱源必須的熱量時(ST15之判定為YES),以進一步開啟流量調整閥23規定之量之狀態進行造水(ST16)。相對於此,ST17中,流量調整閥23為全開(100%開啟之狀態)時,進入ST19,控制裝置30,增加由中央冷卻器之冷却器13及/或冷却器22個別送出之冷卻水的量,使第1冷卻水通道7及/或第2冷卻水 通道8流通(亦即供給於第1循環通道9及/或第2循環通道10)之冷卻水之溫度降低,回到ST1。
回到ST13,初始設定夾套冷卻水用於主要的造水裝置2之熱源時,ST13變為「J」而進入ST20,控制裝置30,全開流量控制閥23,從第2循環通道10引導夾套冷卻水至加熱器3,且僅開啟流量控制閥14所規定量,從第1循環通道9引導掃氣空氣冷卻水至加熱器3開始造水。接著,控制裝置30係,ST21中,基於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及夾套冷卻水之溫度及流量,判定滿足作為造水裝置2之熱源必須的熱量與否。ST21中,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及夾套冷卻水之熱量為滿足作為造水裝置2之熱源必須的熱量時,進入ST22,控制裝置30,以開啟流量調整閥23所規定之量之狀態下進行造水。
另一方面,ST21中,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及夾套冷卻水之熱量未滿足作為造水裝置2之熱源必須的熱量時,進入ST23,控制裝置30,基於流量計14A之檢測量,判定流量調整閥14為全開(100%開啟之狀態)與否,流量調整閥14非全開之情形,於ST24中,調整流量調整閥14,藉由增加從第1循環通道9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流量,上昇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之熱量。接著,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空氣冷卻水及夾套冷卻水之熱量為滿足作為造水裝置2之熱源必須的熱量時,(ST21之判定為YES),以進一步開啟流量調整閥14所規定之量之狀態進行造水(ST22)。相對於此,ST23中,流量調整閥14為全開(100%開啟之狀 態)時,進入ST25,控制裝置30,增加由中央冷卻器之冷却器13及/或冷却器22個別送出之冷卻水的量,使第1冷卻水通道7及/或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亦即供給於第1循環通道9及/或第2循環通道10)之冷卻水之溫度降低,回到ST1。
根據前述第2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1',第1冷卻水通道7流通之掃氣冷卻水從第1循環通道9引導至加熱器3,且第2冷卻水通道8流通之夾套冷卻水從第2循環通道10引導至加熱器3並用於造水裝置2中造水。藉此,即使從空氣冷卻器6排出之掃氣冷卻水之溫度上昇或下降,及從柴油引擎4排出之夾套冷卻水之溫度上昇或下降之情形,藉由適切地調整引導至加熱器3之掃氣冷卻水及夾套冷卻水之溫度及流量,可確保造水裝置2中用於得到充分量之淡水之熱量。夾套冷卻水之溫度係,伴隨柴油引擎4之高效率化,有降低的傾向,且掃氣冷卻水之溫度變動時,夾套冷卻水或掃氣冷卻水單獨用於造水裝置2中造水實屬困難,根據第2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1',可供給安定熱量之冷卻水於造水裝置2(加熱器3)。
以上,已說明關於本發明之第2實施型態,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只要不脫離本發明之概念,可做各種之變更。
例如,第2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1'中,如圖10所示,設置比第1循環通道9之加熱器3更上流側之部分,及第2循環通道10之加熱器3更上流側之部分連接之第1連接通道28,且設置比第1循環通道9之加熱器3更下流側之部分,及第2循環通道10之加熱器3更下流側之部分連接第二連接通道29。此外,於第1連接通道28設置流量調 整閥31,且亦可於第二連接通道29設置流量調整閥32。各流量調整閥31、32係,用於調整從第1循環通道9往第2循環通道10分流‧回流或從第2循環通道10往第1循環通道9分流‧回流之冷卻水之流量者,並連接控制裝置30,藉由控制裝置30,控制流量調整閥31、32之開關狀態。
此圖10之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1'係,僅使用掃氣空氣冷卻水及夾套冷卻水之其中一者之冷卻水進行造水時,例如,使用夾套冷卻水進行造水時,通常(圖7之實施型態)係,藉由關閉流量控制閥14、19,開啟流量控制閥23、26,經第2循環通道10僅引導夾套冷卻水至加熱器3,此時,開啟流量控制閥31、32,藉由第2循環通道10流通之夾套冷卻水從第1連接通道28分流至第1循環通道9,從而夾套冷卻水亦經第1循環通道9引導至加熱器3,進行造水。接著,從加熱器3排出之第1循環通道9之夾套冷卻水,藉由從第二連接通道29回流至第1循環通道9,從而全部回到第2冷卻水通道8。根據此圖10之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1',不僅第2循環通道10,使用一般未使用之第1循環通道9引導夾套冷卻水至加熱器3,藉由於加熱器3與海水進行熱交換,從而可毫不剩餘的有效利用加熱器3之傳熱面(用於熱交換之部分)。藉此,即使造水裝置2之熱源(掃氣空氣冷卻水或夾套冷卻水)有變更之情形時,無關於此,造水裝置2之運轉效率可一直維持在最佳狀態而有效。
又,此圖10之實施型態之造水系統1'中,使用掃氣空氣冷卻水進行造水時,通常(圖7之實施型態)係,藉由關閉流量控制閥23、26,開啟流量控制閥14、19,僅藉由第1循環通道9引導掃氣 冷卻水至加熱器3,此時,開啟流量控制閥31、32,藉由經第1循環通道9流通之掃氣冷卻水從第1連接通道28分流至第2循環通道10,從而不僅第1循環通道9,掃氣冷卻水可亦經第2循環通道10引導至加熱器3,進行造水。
1‧‧‧造水系統
2‧‧‧造水裝置
3‧‧‧加熱器
7‧‧‧第1冷却水通道
8‧‧‧第2冷却水通道
9‧‧‧第1循環通道
10‧‧‧第2循環通道
30‧‧‧控制裝置

Claims (10)

  1. 一種造水系統,其利用從搭載於船舶之內燃機關之廢熱,由導入船舶之海水製造淡水,其特徵為其構成係具備:造水裝置,具有加熱海水之加熱器;第1冷卻水通道,使冷卻水循環至空氣冷卻器,前述空氣冷卻器冷卻從增壓機供給於內燃機關之燃燒用空氣;第2冷卻水通道,使冷卻內燃機關之冷卻水循環;第1循環通道,從前述第1冷卻水通道分流後回流於前述第1冷卻水通道;及第2循環通道,從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分流後回流於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且將流通前述第1循環通道之冷卻水或流通前述第2循環通道之冷卻水引導至前述加熱器並與海水熱交換;前述第1循環通道及前述第2循環通道之中,引導至前述加熱器之冷卻水流通之循環通道係,於前述加熱器之上流側設置熱交換器,前述熱交換器係使流通該循環通道之冷卻水與流通其他循環通道之冷卻水熱交換;前述其他循環通道係,於前述熱交換器之上流側設置流量調整閥,前述流量調整閥係調整引導至前述熱交換器之冷卻水流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造水系統,其中,前述第1循環通道及前述第2循環通道之中,引導至前述加熱器之冷卻水所流通之循環通道係,於前述熱交換器之上流側及下流側設置第1溫度檢測器及第2溫度檢測器, 前述其他循環通道係,於前述熱交換器之上流側,設置第3溫度檢測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造水系統,其中,其係進一步具備控制裝置,前述控制裝置係連接於前述第1溫度檢測器、前述第2溫度檢測器、前述第3溫度檢測器及前述流量調整閥;且前述控制裝置,當引導至前述加熱器之冷卻水之溫度較設定溫度低時,測量前述其他循環通道之冷卻水之溫度,並在該溫度較設定溫度高時,開啟前述流量調整閥,將該冷卻水引導至前述熱交換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造水系統,其中,前述控制裝置,當引導至前述加熱器之冷卻水之溫度較設定溫度高時,測量前述其他循環通道之冷卻水之溫度,並在該溫度較設定溫度低時,開啟前述流量調整閥,將該冷卻水引導至前述熱交換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造水系統,其中,其係進一步具備中央冷卻器,前述中央冷卻器係冷卻流通前述第1冷卻水通道及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之冷卻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造水系統,其中,其係進一步具備中央冷卻器,前述中央冷卻器係冷卻流通前述第1冷卻水通道及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之冷卻水;前述控制裝置,當引導至前述加熱器之冷卻水之溫度較設定溫度高時,測量前述其他循環通道之冷卻水之溫度,並在該溫度較設定溫度高時,控制前述中央冷卻器,降低前述第1冷卻水通道及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流通之冷卻水之溫度。
  7. 一種造水系統,其利用從搭載於船舶之內燃機關之廢熱,由導入船舶之 海水製造淡水,其特徵為其構成係具備:造水裝置,具有加熱海水之加熱器;第1冷卻水通道,使冷卻水循環至空氣冷卻器,前述空氣冷卻器冷卻從增壓機供給於內燃機關之燃燒用空氣;第2冷卻水通道,使冷卻內燃機關之冷卻水循環;第1循環通道,從前述第1冷卻水通道分流後回流於前述第1冷卻水通道;及第2循環通道,從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分流後回流於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且將流通前述第1循環通道之冷卻水及流通前述第2循環通道之冷卻水引導至前述加熱器與海水熱交換;前述第1循環通道,於前述加熱器之上流側,設置第1溫度檢測器、及第1流量調整閥,前述第1流量調整閥係調整引導至前述加熱器之冷卻水流量;前述第2循環通道,於前述加熱器之上流側,設置第2溫度檢測器、及第2流量調整閥,前述第2流量調整閥係調整引導至前述加熱器之冷卻水流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造水系統,其中,其係進一步具備中央冷卻器,前述中央冷卻器係冷卻前述第1冷卻水通道及前述第2冷卻水通道流通之冷卻水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所記載之造水系統,其中,其係進一步具備控制裝置,前述控制裝置係連接於前述第1溫度檢測器、前述第2溫度檢測 器、前述第1流量調整閥及前述第2流量調整閥;前述控制裝置,當從前述第1循環通道及前述第2循環通道個別引導至前述加熱器之冷卻水熱量較所規定之熱量低時,同時開啟前述第1流量調整閥及前述第2流量調整閥將前述冷卻水引導至前述加熱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造水系統,其中,前述控制裝置,藉由前述第1流量調整閥及前述第2流量調整閥之任一者之流量調整閥全開,並調整另一者之流量調整閥之開啟量,使從前述第1循環通道及前述第2循環通道個別引導至前述加熱器之冷卻水之熱量作為所規定熱量。
TW105130181A 2015-10-21 2016-09-19 造水系統 TWI6958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7182 2015-10-21
JP2015207182A JP6509707B2 (ja) 2015-10-21 2015-10-21 造水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4835A TW201714835A (zh) 2017-05-01
TWI695815B true TWI695815B (zh) 2020-06-11

Family

ID=58666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0181A TWI695815B (zh) 2015-10-21 2016-09-19 造水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09707B2 (zh)
KR (1) KR102565956B1 (zh)
CN (1) CN106865666B (zh)
TW (1) TWI6958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63975B2 (ja) * 2017-11-27 2021-11-1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エンジン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舶用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CN107990342A (zh) * 2017-12-07 2018-05-04 张立 一种船舶用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CN110145407B (zh) * 2019-05-31 2021-10-26 广东海洋大学 基于船舶柴油发动机余热发电及海水淡化的装置
JP7396654B2 (ja) 2020-02-25 2023-12-12 株式会社ササクラ 真空蒸発式造水装置を制御する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2727633A (zh) * 2020-12-02 2021-04-30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集装箱船及主机空冷器冷却水废热回收系统、废热回收装置
CN112576407A (zh) * 2020-12-02 2021-03-30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主机空冷器冷却水的废热回收方法
CN113799959B (zh) * 2021-08-04 2022-09-13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船舶供水系统
CN114060135B (zh) * 2021-11-12 2023-12-08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基于船舶主机高温淡水冷却系统的优化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27519A (ja) * 2013-12-27 2015-07-0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排熱回収装置、排熱回収型船舶推進装置および排熱回収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45819U (zh) * 1977-09-05 1979-03-29
JPS56152797U (zh) * 1980-04-16 1981-11-16
JP4821457B2 (ja) * 2005-07-13 2011-11-24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高機能水生成システム
US8328995B2 (en) * 2006-02-14 2012-12-11 Black & Veatch Holding Company Method for producing a distillate stream from a water stream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dissolved solid
JP2009248013A (ja) * 2008-04-08 2009-10-29 Miura Co Ltd 造水装置
KR101110733B1 (ko) * 2008-09-17 2012-02-15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조수기의 열원 공급 장치
JP2013180625A (ja) * 2012-02-29 2013-09-1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排熱回収型船舶推進装置およびその運用方法
JP2014171962A (ja) * 2013-03-08 2014-09-22 Sasakura Engineering Co Ltd 造水装置及び造水方法
JP2015096703A (ja) * 2013-11-15 2015-05-2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排熱回収発電システム
CN103739030A (zh) * 2013-12-30 2014-04-23 众和海水淡化工程有限公司 余热利用海水淡化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27519A (ja) * 2013-12-27 2015-07-0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排熱回収装置、排熱回収型船舶推進装置および排熱回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4835A (zh) 2017-05-01
CN106865666A (zh) 2017-06-20
JP6509707B2 (ja) 2019-05-08
KR102565956B1 (ko) 2023-08-09
JP2017078374A (ja) 2017-04-27
KR20170046582A (ko) 2017-05-02
CN106865666B (zh) 2021-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5815B (zh) 造水系統
KR101310319B1 (ko) 선박의 폐열을 이용한 에너지 절감 장치
CN102900530B (zh) 用于使带有废气再循环的燃气轮机动力设备运行的方法
JP3561772B2 (ja) ガスタービン吸気冷却システム
JP3839044B2 (ja) 自給型プラント、好ましくは風力/ディーゼルプラントで用いる方法及びそのプラント
JP2006249942A (ja) 過給機付き往復式内燃機関の排熱回収システム
JP2007064049A (ja) ガスタービン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設備の廃熱回収システム
KR20140025943A (ko) 연료유 절감을 위한 중앙 집중 냉각 시스템
JP2013160132A (ja) 排熱回収利用システム
JP2009262925A (ja) 船舶および船舶における熱エネルギの回収方法
KR20130125394A (ko) 정치용 내연 기관의 흡기 냉각 장치
US20160326943A1 (en) Cooling control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4868944B2 (ja) ガスハイドレートを利用したガス複合発電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R101878825B1 (ko) 선박의 폐열을 이용한 청수 생산 설비
KR20140110743A (ko) 조수 장치 및 조수 방법
KR100437922B1 (ko) 증기터빈의저압단을냉각시키기위한방법및장치
KR101736913B1 (ko) 열에너지 회수 장치
CN108547712A (zh) 天然气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761562U (zh) 一种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JP5951593B2 (ja) 排熱回収装置、排熱回収型船舶推進装置および排熱回収方法
JP6640017B2 (ja) 蒸気発生装置
JP2005009792A (ja) 排熱回収ボイラ
US11359518B2 (en)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CN106996322A (zh) 汽轮机发电机组用的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CN108474270A (zh) 用于燃式发动机和whr系统的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