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5675B - 植物栽培系統及利用此栽培系統之栽培方法與植物栽培系統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植物栽培系統及利用此栽培系統之栽培方法與植物栽培系統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5675B
TWI695675B TW103112590A TW103112590A TWI695675B TW I695675 B TWI695675 B TW I695675B TW 103112590 A TW103112590 A TW 103112590A TW 103112590 A TW103112590 A TW 103112590A TW I695675 B TWI695675 B TW I69567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plant cultivation
growth
nutrient solution
cultiv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2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2617A (zh
Inventor
松野裕泉
田中國介
鈴村大輔
長谷川亮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植物培養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165843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695675(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植物培養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42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2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5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567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01G31/02Special apparatu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00Vegetative propag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01G24/2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plant material
    • A01G24/27Pulp, e.g. bagas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3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synthetic organ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4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4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 A01G24/44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in block, mat or sheet form
    • A01G24/46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in block, mat or sheet form multi-layer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7/00Self-acting watering devices, e.g. for flower-pots
    • A01G27/005Reservoirs connected to flower-pots through condu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otan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Hydroponic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藉由供給植物生長所必要之要素以提供促進植物生長之栽培環境的植物栽培用素材有效率地供給植物生長所必要之要素之植物栽培系統、及利用此系統之栽培方法及其製造方法。依本發明,提供植物栽培系統,係:藉由供給植物生長所必要之要素以提供促進植物生長之栽培環境的植物栽培用素材、與裝入了水或營養液、農藥等液體之容器的組合,或與裝入了水或營養液、農藥等液體之供液槽與管的組合。

Description

植物栽培系統及利用此栽培系統之栽培方法與植物栽培系統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植物栽培系統及利用此系統之栽培方法及其製造方法。
栽培植物的系統迄今已有許多被報告。例如:能自動供給水或營養液之畦間灌水或噴灑器、能減少水或營養液之供給量之點滴灌水系統(專利文獻1)或Developmental Technologies公司製之Eco-Ag(專利文獻2)、於植物工廠等利用的水耕栽培系統(專利文獻3)或霧氣栽培系統(專利文獻4)。
但是畦間灌水或噴灑器,會對於環境中放出多於必要之多量水或營養液,會導致水資源浪費且因土壤污染造成環境負荷增大。又,點滴灌水系統或Eco-Ag能控制水或營養液之供給量,所以能比起畦間灌水或噴灑器較減少水或營養液之使用量,但仍不完善,且由於係經由土壤來供給水或營養液,所以仍有增加土壤汚染等環境負荷的危險性。
另一方面,於植物工廠等利用之水耕栽培系統,藉由將水或營養液循環再利用而能有效利用水或營養液,但植物生長所必要之空氣供給不足,又,針對霧氣栽培系統,水或營養液之供給仍不足,未達到提供適於植物生長之栽培環境。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有人發現了利用陶器之植物栽培系統(專利文獻5、6)但仍有植物生長所必要之水或營養液之供給能力不足的情況,未達到能提供於必要時供給必要量之植物生長所必要要素的栽培環境。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以色列專利公開第0053463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第7198431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49035539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平06-197647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第3044006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平09-308396號公報
本發明欲解決之課題為促進植物生長,提供:一種植物栽培用素材,能提供使植物在必要時吸收必要量之植物生長所必要之要素亦即能成為植物生長要素之植物栽培環境;以及一種植物栽培系統,能對於已將植物之種子及/或種苗一體 化之種子種苗一體型植物栽培用素材有效率地提供本要素;及使用此系統之栽培方法及其製造方法。
本案發明人等針對上述課題努力探討,結果發現:藉由將可以對於具有保液性及液輸送性且具有能提供適於植物之呼吸環境之結構的植物栽培用素材有效率地供給植物生長要素之植物栽培系統利用在植物栽培,能使植物於植物生長過程中在必要時吸收必要量的本要素,並促進植物生長。
解決上述課題之本發明係如以下記載。
(1)一種植物栽培系統,其對於使植物在必要時吸收必要量之植物生長所必要之要素並提供促進植物生長之栽培環境的植物栽培用素材和植物之種子及/或種苗予以一體化而得之種子種苗一體型植物栽培用素材有效率地提供該要素。
(2)一種植物栽培系統,其對於具有保液性與液輸送性且使植物在必要時吸收必要量之植物生長所必要之要素且提供促進植物生長之栽培環境的植物栽培用素材和植物種子及/或種苗予以一體化而得之種子種苗一體型植物栽培用素材有效率地提供該要素。
(3)一種植物栽培系統,其對於保持含有水、營養液及農藥中之至少1種之液體且具有使該液體順利移動的空孔且使植物在必要時吸收必要量之植物生長所必要之要素並提供促進植物生長之栽培環境的植物栽培用素材和植物種子及/或種苗予以一體化而得之種子種苗一體型植物栽培用素材有效率地提供前述要素。
(4)一種植物栽培系統,其對於保持含有水、營養液及農藥中之至少1種的液體且具有使該液體順利移動的空孔且採取能控制根之生長方式的層狀結構, 且使植物在必要時吸收必要量之植物生長所必要之要素並提供促進植物生長之栽培環境的植物栽培用素材和植物種子及/或種苗予以一體化而得之種子種苗一體型植物栽培用素材有效率地供給該要素。
(5)一種植物栽培系統,其對於保持含有水、營養液及農藥中之至少1種的液體且具有使該液體順利移動的空孔且採取能控制根之生長方式的層狀結構使根能吸收大量的空氣,且使植物在必要時吸收必要量之植物生長所必要之要素並提供促進植物生長之栽培環境的植物栽培用素材和植物種子及/或種苗予以一體化而得之種子種苗一體型植物栽培用素材有效率地供給該要素。
(6)一種植物栽培方法,係利用如(1)至(5)中任一項之植物栽培系統。
(7)一種植物栽培系統之製造方法,係製造如(1)至(5)中任一項之植物栽培系統。
(8)一種植物生長要素供給系統,具有:使植物在必要時吸收必要量之植物生長所必要之要素並提供促進植物生長之栽培環境的植物栽培用素材,及對於該素材有效率地供給該要素之資材及/或裝置及/或設備。
(9)一種植物生長要素供給系統,由:具保液性與液輸送性且使植物在必要時吸收必要量之植物生長所必要之要素並提供促進植物生長之栽培環境的植物栽培用素材,及對於該素材有效率地供給該要素之資材及/或裝置及/或設備構成。
(10)一種植物生長要素供給系統,由:保持含有水、營養液及農藥中之至少1種的液體且具有使該液體順利移動的空孔且使植物在必要時吸收必要量之植物生長所必要之要素並提供促進植物生長之栽培環境的植物栽培用素材,以及對於該素材有效率地供給該要素之資材及/或裝置及/或設備構成。
(11)一種植物生長要素供給系統,由:保持含有水、營養液及農藥中之至少1種的液體且具有使該液體順利移動的空孔且採取能控制根之生長方式的層狀 結構且使植物在必要時吸收必要量之植物生長所必要之要素並提供促進植物生長之栽培環境的植物栽培用素材,以及對於該素材有效率地供給該要素之資材及/或裝置及/或設備構成。
(12)一種植物生長要素供給系統,由:保持含有水、營養液及農藥中之至少1種的液體且具有使該液體順利移動的空孔且採取能控制根之生長方式的層狀結構使根能吸收大量的空氣,且使植物在必要時吸收必要量之植物生長所必要之要素並提供促進植物生長之栽培環境的植物栽培用素材,以及對於該素材有效率地供給該要素之資材及/或裝置及/或設備構成。
(13)一種植物栽培方法,係利用如(8)至(12)中任一項之植物生長要素供給系統。
(14)一種要素供給方法,係利用如(8)至(12)中任一項之植物生長要素供給系統。
(15)一種植物生長要素供給系統之製造方法,係製造如(8)至(12)中任一項之植物生長要素供給系統。
藉由採用本發明之植物栽培系統、利用此系統之栽培方法及其製造方法,能夠使植物於必要時吸收必要量之生長所必要之要素,故能促進植物生長,達成植物之增收及品質提高。而且,能將植物生長所必要之要素之供給量壓抑在必要最小限度。
1‧‧‧容器
2‧‧‧植物栽培用素材
3‧‧‧植物(例)
4‧‧‧活栓
5‧‧‧管
6‧‧‧出液用之孔
6a‧‧‧設置用構件
7‧‧‧植物栽培用素材(本素材)
8‧‧‧植物(例)
9‧‧‧供液槽
10‧‧‧活栓
11‧‧‧管
12‧‧‧出液用之孔
13‧‧‧植物栽培用素材
14‧‧‧植物(例)
15‧‧‧水龍頭
16‧‧‧井水/地下水汲取口
17‧‧‧活栓
18‧‧‧管
19‧‧‧出液用之孔
20‧‧‧植物栽培用素材
21‧‧‧植物(例)
22‧‧‧水龍頭
23‧‧‧井水/地下水汲取口
24‧‧‧供液槽
25‧‧‧活栓
26‧‧‧管
27‧‧‧出液用之孔
28‧‧‧植物栽培用素材
29‧‧‧植物(例)
[圖1]顯示本發明之植物栽培用素材與容器組合而得之植物栽培系統之示意圖。
[圖2]顯示本發明之加工為圓柱狀之植物栽培用素材與管組合而得之植物栽培系統之示意圖。圖2(a)係插入有管之狀態之加工為圓柱狀之植物栽培用素材以相對於其長軸方向成直交之面的剖面圖表示之前視圖,圖2(b)係側面圖,圖2(c)係顯示本要素之供給口之側面圖,圖2(d)係顯示設置用構件成為裝卸自如之結構的側面圖,圖2(e)係顯示已拆除設置用構件之狀態之側面圖。
[圖3]顯示本發明之加工為圓柱狀之植物栽培用素材與管及供液槽之組合而得之植物栽培系統之示意圖。圖3(a)係插入有管之狀態之加工為圓柱狀之植物栽培用素材以相對於其長軸方向成直交之面的剖面圖表示之前視圖,圖3(b)為側面圖。
[圖4]顯示本發明之片狀植物栽培用素材與管及供液槽之組合而得之植物栽培系統之示意圖。圖4(a)係顯示將管插入到重疊的2片片狀植物栽培用素材之間之狀態以垂直於其片材面之面之剖面圖表示之前視圖,圖4(b)為側面圖。
[圖5]顯示本發明之加工為三角柱狀之植物栽培用素材與管及供液槽之組合而得之植物栽培系統之示意圖。圖5(a)顯示已插有管之加工為三角柱狀之植物栽培用素材以相對於其長軸方向成直交之面的剖面圖表示之前視圖,圖5(b)為側面圖。
[圖6]顯示本發明之加工為直方體狀之植物栽培用素材與管及供液槽之組合而得之植物栽培系統之示意圖。圖6(a)顯示已插有管之加工為直方體狀之植物栽培用素材以相對於其長軸方向成直交之面的剖面圖表示之前視圖,圖5(b)為側面圖。
[圖7]顯示本發明之可以直接連接水管龍頭之植物栽培用素材與管組合而得之植物栽培系統之示意圖。
[圖8]顯示本發明之可直接連接井水及/或地下水汲取口之植物栽培用素材與管組合而得之植物栽培系統之示意圖。
[圖9]顯示本發明之併用已裝入供液槽之水或營養液、農藥等液體與自來水之植物栽培用素材與管組合而得之植物栽培系統之示意圖。
[圖10]顯示本發明之併用已裝入供液槽之水或營養液、農藥等液體與井水及/或地下水之植物栽培用素材與管組合而得之植物栽培系統之示意圖。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
本發明為了促進植物生長,提供:本植物栽培系統,其能有效率地對於為了能於必要時供給必要量之植物生長所必要之要素而有保液性及液輸送性且具有能提供適於植物之呼吸環境之結構的植物栽培用素材供給本要素;並提供使用此系統之栽培方法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使用之植物栽培用素材,宜為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烴等製造之合成紙漿(synthetic pulp)或天然紙漿、聚酯等以單獨、或多數以任意比例構成之素材為較佳。關於合成紙漿,可列舉於日本專利第3913421號說明書或日本特開2007-077519號公報等記載者,於日本特開昭53-1260號公報等記載之方法製造者,但不限於此。
以下針對本發明實施形態之中使用之用語說明。
(植物)
是指棉等錦葵科植物、甜菜等藜科植物、油菜或高麗菜、蕪菁等十字花科植物、玉米或小麥、稻米等禾本科植物、黃瓜或南瓜等瓜科植物、萵苣或紅花、牛蒡等菊科植物、胡蘿蔔、芹菜,芫荽等繖形花科植物、蓖麻或木薯等大戟科植物、茄子或番茄、馬鈴薯等茄科植物、草莓或蘋果、山櫻等薔薇科植物、大豆等豆科植物、橙或檸檬等芸香科植物、蕃薯等旋花科、山藥、中國芋(chinese yam)等薯蕷科植物,三色堇等堇菜科植物、薑等薑科植物、勿忘草等紫草科植物、麗春花等罌粟科植物、樟腦等樟科植物、合歡等含羞草亞科植物、紅紫蘇等紫蘇科植物、石竹等石竹科植物、黑種草(黑種草、香黑種草)等毛茛科植物等各種植物,但不限於此。
(種子)
是指種子植物藉由有性生殖所製造的散布體,於內部包含從受精卵發育之幼小植物體之胚芽者。又,亦指將從組織培養等所得之不定胚包埋於明膠或樹脂等之人工物。
(種苗)
是指具有根、莖、葉之植物體,或以缺乏其中之1至2之狀態,藉由養護而可再生為完全的植物體之狀態的植物體片及種子。
(栽培)
是指在從植物播種至成熟期為止之任意階段,以人工方式使植物生長。例如在播種至成熟期為止的全部或一部分期間以人工方式使植物生長,可列舉在以下各階段及其2者以上之組合所進行之栽培。
(1)從播種至成熟期為止
(2)從苗至成熟期為止
(3)從種子至苗為止
(4)經過苗的階段,至目標之成熟期前為止於其它場所栽培,從該階段至成熟期為止
(5)從苗至目標之成熟期前的階段為止(至成熟期為止於其它場所栽培)。
至成熟期為止的栽培,係包含使目標之植物體或其植物體的果實、花、葉、芽、枝、幹、根、球根等之其一部分的至少1種生長成可收穫之狀態的成熟期、或者生長成可從該植物體採收種子或種苗之狀態為止。
(栽培環境)
係指使適於植物生長、或適於促進植物生長之環境。
(發芽)
是指葉、莖及/或根等自種子或零餘子、球根等內部或表面伸出。
(促進)
是指相較於先前技術,植物生長快速、發芽率高、生存率高、植物體量或收穫量多、以及品質(糖度等)高等優異地生長。
(植物生長所必要之植物生長要素)
是指水或肥料及空氣等植物生長所必要不可或缺者、或者農藥等防治妨礙植物生長之害蟲或疾病等所必要者,但不限於此。
(在必要時吸收必要量)
是指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在植物欲吸收植物生長要素時,吸收所欲之量。亦即指使本要素之吸收與植物相依,能對於植物將本要素不會過與不及地供給。
(保液性)
是指在植物栽培用素材中保持包含植物生長要素之液體的性質,其保持率係包含液體之本素材中的液體含有率(重量基準)較佳為30%以上95%以下、更佳為40%以上80%以下。
(液輸送性)
是指使包含植物生長要素之液體輕易地在植物栽培用素材中輸送之性質,其輸送速度較佳為本素材每1cm3每小時0.01mL以上、更佳為本素材每1cm3每小時0.1mL以上。
(肥料)
植物生長所必要不可或缺之營養。是指至少包含1種以上的稱為肥料三要素之氮或磷酸及鉀等,液狀或使固體物溶解於水而成為液狀(包含乳化狀、懸浮狀等)者(本說明書中記載為「營養液」)。
作為營養液之種類,例如有硫酸銨、氯化銨、硝酸銨、尿素、石灰氮等氮肥料、過磷酸石灰、重過磷酸石灰及熔成磷肥等磷酸肥料、氯化鉀或硫酸鉀等鉀肥料、以及單肥或化成肥料及混合肥料等化學肥料、生石灰或熟石灰及碳酸鈣肥料等石灰質肥料、礦渣矽酸質肥料等矽酸肥料、硫酸錳肥料或礦渣錳肥料等錳肥料、硼酸鹽肥料等硼酸肥料、熔製微量要素複合肥料等微量要素複合肥料等、以及與此等或以下所記載之農藥等之混合肥料,但不限於此。此等溶液之成分可因應需要而選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
(農藥)
係防治妨礙植物生長之害蟲或疾病等所必要的藥劑,係指液狀或使固體物溶解於水而成為液狀(包含乳化狀、懸浮狀等)者。
農藥有殺蟲劑、除蟎劑、殺線蟲劑、殺菌劑、除草劑及植物成長調整劑,分別有單劑及混合劑。單劑是指含有單一有效成分之農藥,混合劑是指分別任意混合下述殺蟲劑、除蟎劑、殺線蟲劑、殺菌劑、除草劑之有效成分2種以上者、以及任意混合下述殺蟲劑與殺菌劑者,但不限於此。
作為殺蟲劑或除蟎劑、殺線蟲劑之有效成分,是指乙醯甲胺磷(acephate)或撲滅松(fenitrothion)等有機磷系、納乃得(methomyl)或免扶克(benfuracarb)等胺甲酸酯(carbamate)系、芬普尼(fipronil)等吡唑系、益達胺(imidacloprid)或達特南(dinotefuran)等新類尼古丁(neonicotinoid)系、密滅汀(milbemectin)或賜諾殺(spinosad)之天然物系、還有剋安勃(chlorantraniliprole)或氰蟲醯胺(cyantraniliprole)等具有滲透輸送性或水溶性之物質,但不限於此。
作為殺菌劑之有效成分,是指硫蘭(thiram)或鋅錳乃浦(manzeb)等胺甲酸酯系、亞托敏(azoxystrobin)或克收欣(kresoxim-methyl)等Strobilurin系、賽福座(triflumizole)或得克利(tebuconazole)、矽氟唑(simeconazole)等唑系、嘉賜黴素(kasugamycin)或鏈黴素(streptomycin)等天然物系、還有具有滲透輸送性或水溶性之物質,但不限於此。
作為除草劑或植物成長調整劑之有效成分,是指嘉磷塞(glyphosate)或固殺草(glufosinate)等磷酸系、甲基噻吩磺隆(thifensulfuron-methyl)等磺醯尿素系、硝酸銨或硫酸銨等無機系、磺草酮(sulcotrione)或甲基磺草酮(mesotrione)等三酮系、吡唑特(pyrazolate)或磺醯草吡唑(pyrasulfotole)等吡唑特系、甲磺草胺(sulfentrazone)或胺唑草酮(amicarbazone)等三唑酮(triazolone)系、異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11-112
唑草酮(isoxachlortole)等異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11-113
唑系、細胞激素或激勃素等天然物系、還有具有滲透輸送性或水溶性之物質,但不限於此。
其中,滲透輸送性是指從植物的根‧莖‧葉吸收而輸送於植物體內之特性。
(植物栽培用素材具有之空孔)
植物栽培用素材為多孔質時,空孔係用以使包含植物生長要素之液體於植物栽培用素材中輸送之空間,是指植物種子不會進入且具有空孔內部的表面張力及毛細管現象所致之液輸送性之大小者。具體而言,10μmφ以下之空孔佔本素材中所存在之空孔的50%以上(容積基準)為較佳,更佳為10μmφ以下之空孔佔本素材中所存在之空孔的90%以上(容積基準)。
(控制根部生長方式)
是指在本素材之內側及/或外側使植物的根伸長為適合植物生長之狀態,製成植物可在必要時吸收必要量之植物生長要素的根部環境之手法,其起因於本素材所具有的層狀結構。
(植物栽培用素材具有之層狀結構)
植物栽培用素材具有之層狀結構,是指構成植物栽培用素材之物質以二維連續或不連續地交纏而成之平面結構在該平面結構之層厚方向(與由各層構成之平面結構交叉之方向)重疊而成之三維結構。各層的厚度較佳為0.01mm以上50mm以下、更佳為0.1mm以上10mm以下,層數較佳為2層以上(多數層)。作為本素材整體之厚度,較佳為5,000公尺以下、更佳為500公尺以下。
(植物栽培方法)
依據利用本發明之植物栽培系統之植物栽培方法,即可利用可供給植物其所必要之要素之狀態的植物栽培用素材,在從植物播種至成熟期為止的任意階段栽培植物。關於該從播種至成熟期為止的任意階段,係如先前於「栽培」一項中之說明。
本發明之植物栽培用素材及植物栽培系統之形狀或大小並無特別限制,能以直到栽培對象之植物的成熟期為止,可確保植物體的良好成長方向或根蔓延 狀態等之方式,因應植物體之生長而適當地選擇。例如能以至少具有可播種之表面、與根可成長之部分的方式,將本素材作為薄片狀、氈狀、立方體及/或直方體狀、三角柱狀等多角柱狀、圓柱狀等各種形狀來利用。
(對於植物栽培用素材有效率地供給植物生長要素之資材)
對於植物栽培用素材有效率地供給植物生長要素之資材,係指在直到為栽培對象植物之成熟期之生長階段中,因應植物依生長狀況從本素材吸收本要素,能無延遲地將從本素材中減少之本要素無過及不及地予以供給之資材,資材之形狀、大小、以及資材與本素材之連接方法等無特別限定。
作為如此之資材,可列舉構成用以對於本素材供給本要素之要素供給器件的各構件。此構件中,例如:用於對於本素材供給本要素之通路、將已通過本素材之本要素或本要素之至少一部分消耗後之排出物回收之通路、或用以使本要素對於本素材循環供給之通路、該等通路之連接或分支用的接合部分、切換通路開閉或在已分支之通路間切換本要素之切換機構、用以貯留本要素之容器或計量槽、防止在通路內移動的混入本要素內的污物等固體物流入到本素材設置位置的過濾機構等。該等通路,可使用從以蓋關閉或無蓋而是開放之溝構件、配管等中選擇之構件之一種以上構成。配管的連接或分支可以使用各種結構的接頭。
藉由使用如此的資材,可構成植物生長要素供給系統及植物栽培設備。
植物生長要素供給系統具有要素供給器件,係用以對於設置於素材設置用構件之植物栽培用素材供給植物生長要素。植物生長要素供給系統也可更具有: 用以貯留本要素之貯留容器、用以使本要素從貯留容器經由通路移到素材設置用構件之結構。植物生長要素供給系統可更包含本要素。
植物栽培設備,具有:用以設置植物栽培用素材之素材設置用構件、及用以對於設置於素材設置用構件之本素材供給植物生長要素之要素供給器件。此要素供給器件可以更具有:用以將本要素對於設置於素材設置用構件之本素材供給之通路、以及貯留經由通路而對於本素材供給之本要素的容器。本要素在通路內之移動,可以採用利用高低差之重力進行移動或採用利用泵浦等運送壓力產生器件產生的壓力進行移動等。
例如:植物栽培設備中,可列舉:用以使植物生長要素於前述通路內運送之運送器件、用以將本要素對於植物栽培用素材設置位置供給之供給器件、用以從本素材之設置位置排出本要素、或用以將本要素之至少一部分消耗後之排出物排出之排出器件等,本要素為液狀時,可以與配管等通路構成構件組合,而將通液或送液用之各種方式之泵浦作為上述各器件之構成構件。
用以設置植物栽培用素材之設置用構件具有要素供給部,其能藉由使植物生長要素與本素材於通路中接觸以將本要素對於本素材供給。上述通路由配管構成時,藉由使配管之外側面成為本素材之設置面,在此設置面設置1個以上的從配管內部之中空部分貫穿側面的本要素的貫通口,能成為作為供給部的供給口。
植物栽培用素材之設置用構件,可以具有能將已附著栽培植物之本素材更換為對於設置用構件為新本素材的結構。或可具有以下結構:連同設置了已附著 栽培植物之本素材之狀態之設置用構件,更換為設置了新的本素材的設置用構件。
植物栽培系統,可由上述構成之植物栽培用設備、及對於植物栽培用素材將待栽培之植物之種子及種苗中之至少1種包含或附著而一體化之種子種苗一體型植物栽培用素材、及植物生長要素的組合而構成。
以下,針對植物生長要素為至少包含水之植物生長用液體的情形,參考圖式說明本發明之植物栽培用之資材、設備及系統、及使用了此等的植物栽培方法之各種態樣。又,此植物生長用液體也可含有水、營養液及農藥中之至少1種。
例如:如圖1之示意圖,可將植物栽培用素材2下部部分地浸漬於已裝有植物生長用液體之容器1,並對於露出空氣中之本素材2上部表面播種及/或進行種苗移植,而使植物3生長。構成容器1之材料,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烴或特氟龍(註冊商標)、矽等樹脂製材料或不銹鋼等金屬製材料、玻璃或陶器等煅燒體材料、砂漿或混凝土等,但特別不限於此等。又,本素材2之播種面也可設計畝狀的凹凸結構、或播種用之凹坑或孔等。
如圖2[圖2(a):前視圖、圖2(b):側面圖、圖2(c):顯示植物生長用液體之供給口之側面圖、圖2(d):設置用構件成為裝卸自如之結構之側面圖、圖2(e):設置用構件成為裝卸自如之結構之側面圖],將開有用以把植物生長用液體對於植物栽培用素材7供給之出液用之孔6的管5的側面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以一或多數本素材7覆蓋,將已以本素材7覆蓋的管5單獨或連結多數以製成栽培用管, 將其兩端以活栓4堵塞後,開放一端的活栓4並於本栽培用管裝入本液體,對於本素材7之表面實施播種及/或種苗移植,以使植物8生長。設有出液用之孔6之管5之部分構成本素材7之設置用構件6a。藉由採用當目的植物8之栽培結束的時點,能將已附有植物8之本素材7從此設置用構件6a取下的結構,成為圖2(c)之狀態,可將新本素材7設置在設置用構件6a並開始下一栽培。或,也可為如圖2(d)之結構:使已於本素材7附有植物8之狀態之設置用構件6a之部分成為裝卸自如的結構,能連同已設有附有植物8之本素材7的設置用構件6a取下,成為圖2(e)之狀態,更換為已設置新的本素材7的設置用構件6a。
又,可以對1根管5將多數設置用構件6a以串列排列,也可將設置用構件6a的已設有1根以上的管5並列配置。又,當從栽培場所收穫、或撤去植物8時,可如上述,因應所望採用將已附著植物8之本素材7取下的構成、連同設置用構件將附有植物8之本素材7取下的方法、將管5及本素材7全體取走的方法等各種取走方法。
活栓4只要有開關功能即可,不特別限定。管5,只要是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烴或聚氯乙烯等樹脂製材料、不銹鋼等金屬類、玻璃或陶器等煅燒體類、砂漿或混凝土或橡膠、及該等之複合材料等能開設出液用之孔6之材質即可,不特別限定。又,也可使用本來已有孔的多孔管等。管5之直徑大小不特別限定,宜為0.01mmφ~1,000mmφ,更佳為0.1mmφ~100mmφ。管5之長度不特別限定,宜為5公分~5,000公尺,更佳為50公分~500公尺。出液用之孔6之形狀或直徑大小不特別限定,直徑大小宜為管5之內徑之大小的99%以下,更佳為90%以下。又,為了去除對本液體不溶的雜質,於管5或出液用之孔6也可以設置過濾用之濾器等。本素材7之播種面也可設有畝狀之凹凸結構或、播 種用之凹坑或孔等。又,也可以為了使在此凹坑或孔等已實施播種或種苗移植之種子或種苗不致從凹坑或孔等掉落,而在播種後將凹坑或孔等以具有水溶性或生物分解性等的膜或紙狀片等覆蓋。
如圖3~6[各圖之(a):前視圖、各圖之(b):側面圖]所示,將已裝有植物生長用液體之供液槽9及管11經由活栓10連結,將已開設出液用之孔12的管11表面以一或多數植物栽培用素材13覆蓋,將已用本素材13覆蓋的管11以單獨、或連結多數而製成栽培用管,開放活栓10,從供液槽9對於本栽培用管裝入本液體後,於本素材13之表面實施播種及/或種苗移植,藉此能使植物14生長。構成供液槽9之材料,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烴或特氟龍、矽等樹脂性材料或不銹鋼等金屬製材料、玻璃或陶器等煅燒體材料、砂漿或混凝土、及該等之複合材料等,但不特別限定。活栓10只要有開閉功能即可,不特別限定。從供液槽9經由管11將本要素向本素材13輸送之方法,可列舉開放供液槽9上部並利用大氣壓之方法、利用加壓泵浦之方法、或使系內為密閉系並利用負壓差之方法等,但不特別限定。管11,只要是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烴或聚氯乙烯等樹脂製材料、不銹鋼等金屬類、玻璃或陶器等煅燒體類、砂漿或混凝土或橡膠、及該等之複合材料等能開設出液用之孔12之材質即可,不特別限定。又,也可使用原本已有開孔的多孔管等。管11直徑大小不特別限定,宜為0.01mmφ~1,000mmφ,更佳為0.1mmφ~100mmφ。管11之長度不特別限定,宜為5公分~5,000公尺,更佳為50公分~500公尺。出液用之孔12之形狀或直徑大小不特別限定,直徑大小宜為管11之內徑之大小的99%以下,更佳為90%以下。又,為了去除對本液體不溶的雜質,於供液槽9或管11或出液用之孔12也可以設置過濾用之濾器等。本素材13之播種面也可設有畝狀之凹凸結構或、播種用之凹坑或孔等。又,也可以為了使在此凹坑或孔等已實施播種或種苗移 植之種子或種苗不致從凹坑或孔等掉落,而在播種後將凹坑或孔等以具有水溶性或生物分解性等的膜或紙狀片等覆蓋。
如圖7~8,將現有的水龍頭15或井水及/或地下水汲取口16與管18經由活栓17連結,並將已開設出液用之孔19之管18表面以一或多數植物栽培用素材20覆蓋,將已用本素材20覆蓋的管18單獨、或多數連結以製成栽培用管,開放活栓17,從水龍頭15或井水及/或地下水汲取口16把水裝入本栽培用管後,對於本素材20之表面實施播種及/或種苗移植,能使植物21生長。活栓17只要是有開閉功能即可,不特別限定。管18,只要是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烴或聚氯乙烯等樹脂製材料、不銹鋼等金屬類、玻璃或陶器等煅燒體類、砂漿或混凝土或橡膠、及該等之複合材料等能開設出液用之孔19之材質即可,不特別限定。又,也可使用原本已開孔之多孔管等。管18之直徑的大小不特別限定,宜為0.01mmφ~1,000mmφ,更佳為0.1mmφ~100mmφ。管18之長度不特別限定,宜為5公分~5,000公尺,更佳為50公分~500公尺。出液用之孔19之形狀或直徑的大小不特別限定,直徑大小宜為管18之內徑之大小之99%以下,更佳為90%以下。又,為了去除對本液體不溶的雜質,於管18或出液用之孔19也可以設置過濾用之濾器等。本素材20之播種面也可設有畝狀之凹凸結構或播種用之凹坑或孔等。又,也可以為了使在此凹坑或孔等已實施播種或種苗移植之種子或種苗不致從凹坑或孔等掉落,而在播種後將凹坑或孔等以具有水溶性或生物分解性等的膜或紙狀片等覆蓋。
如圖1,當植物栽培用素材2具有層狀結構時,使植物3向層厚方向(對於由各層構成之平面結構為交叉的方向)成長,此外,除了向層狀結構之層厚方向延伸之根,沿與層厚方向為交叉之方向(沿各層之平面結構之方向)延伸的根也能 有效果成長,藉此,可確保植物3有紮實的根系蔓延狀態,且能於必要時吸收必要量之生長所必要之本要素,又,植物3吸收而從本素材2中之減少之本液體,能夠從容器1對於本素材2無延遲地供給,故能成為安定的栽培環境。
如圖2所示,當本素材7加工為圓柱狀利用時,使植物8從圓柱之內側朝外側沿層厚方向生長,此外,除了向層厚方向延伸之根,沿與層厚方向為交叉之方向(沿各層間之方向)延伸之根也能有效成長,藉此,可確保植物8有紮實的根系蔓延狀態,且能於必要時吸收必要量之生長所必要之本要素,又,植物8吸收而從本素材7中之減少之本液體,能夠通過管5對於本素材7無延遲地供給,故能成為安定的栽培環境。
如圖3所示,當本素材13加工為圓柱狀利用時,使植物14從圓柱之內側朝外側沿層厚方向生長,此外,除了向層厚方向延伸之根,沿與層厚方向為交叉之方向(沿各層間之方向)延伸之根也能有效成長,藉此,可確保植物14有紮實的根系蔓延狀態,且能於必要時吸收必要量之生長所必要之本要素,又,植物14吸收而從本素材13中之減少之本液體,能夠從供液槽9通過管11對於本素材13無延遲地供給,故能成為安定的栽培環境。
如圖4所示,當係以具層狀結構之片狀本素材13夾住管11而利用時,使植物14沿片狀本素材13所含之層狀結構之層厚方向生長,此外,除了沿層厚方向延伸的根,沿與層厚方向為交叉之方向(沿各層間之方向)延伸之根也能有效成長,藉此,可確保植物14有紮實的根系蔓延狀態,且能於必要時吸收必要量之生長所必要之本要素,又,植物14吸收而從本素材13中之減少之本液體,能夠 藉由使出液用之孔12與本素材13密合,從供液槽9通過管11對於本素材13無延遲地供給,故能成為安定的栽培環境。
如圖5所示,本素材13加工為三角柱狀而利用時,藉由使根向沿構成三角柱之本素材13之層間的方向伸長,可確保植物14有紮實的根系蔓延狀態,且能於必要時吸收必要量之生長所必要之本要素,又,植物14吸收而從本素材13中之減少之本液體,能夠藉由使出液用之孔12與本素材13密合,從供液槽9通過管11對於本素材13無延遲地供給,故能成為安定的栽培環境。
如圖6所示,本素材13加工為直方體狀利用時,使植物14沿構成直方體之本素材13之層厚方向或與層厚方向為交叉之方向(沿各層間之方向)生長,此外,使根沿與層厚方向為交叉之方向或層厚方向伸長,藉此,可確保植物14有紮實的根系蔓延狀態,且能於必要時吸收必要量之生長所必要之本要素,又,植物14吸收而從本素材13中之減少之本液體,能夠藉由使出液用之孔12與本素材13密合,從供液槽9通過管11對於本素材13無延遲地供給,故能成為安定的栽培環境。
如圖7~8所示,管18係與水龍頭15或井水及/或地下水汲取口16直接連結時,能將自來水或井水及/或地下水通過管18無延遲地供給予本素材20,植物21能針對生長所必要之本要素中的水於必要時吸收必要量,所以,藉由單獨使用自來水或井水/地下水、或如圖9~10所示併用已裝入本液體之供液槽24,能通過管26而將本要素無延遲地供給予本素材28,能成為安定的栽培環境。
又,植物栽培用素材之層狀結構之層厚方向與植物成長方向間之關係,不限於圖1~6所示之關係,能適當設定以獲得目的栽培狀態。又,視需要,也可使用植物支撐物或指示成長方向的引導物、或使用用以將本素材2固定在容器1中之支持結構、或提高為了將本素材7固定在管5、或將本素材13固定在管11的裝著性、或使用黏著性素材。再者,出液用之孔6與管5或出液用之孔12與管11間的位置關係不特別限定,只要出液用之孔6與本素材7或出液用之孔12與本素材13能密合即可,可適當設定以獲得目的之栽培狀態。
使用本植物栽培系統實施植物栽培之場所,例如:露地栽培等自然環境中,可控制溫度及/或濕度等栽培條件之栽培室、溫室、栽培設備內等,可因應栽培目的適當選擇。
【實施例】
其次利用實施例對於本發明具體說明,但本說明不限於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1)
將成形為厚度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重疊使其彼此密合,製成80mm×100mm×高度65mm四方之直方體,浮在已注入栽培箱之水之液面,使水從合成紙漿之下部滲透到合成紙漿內。在合成紙漿之上部表面播種小麥,於氣溫21±3℃、濕度55±15%、照度12,000lux、每日之照射時間9.5小時的條件下觀察小麥之生長。生長結果示於表1。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22-1
(實施例2)
將成形為厚度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重疊使其彼此密合,製成80mm×100mm×高度65mm四方之直方體,使其浮在已注入栽培箱之營養液(組成示於表2)之液面,使水從合成紙漿之下部滲透到合成紙漿內。在合成紙漿之上部表面播種小麥,於氣溫21±3℃、濕度55±15%、照度12,000lux、每日之照射時間9.5小時的條件下觀察小麥之生長。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示於表3。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22-2
[表3]小麥之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播種日:2011年11月15日)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23-4
(實施例3)
將成形為厚度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重疊使其彼此密合,製成300mm×360mm×高度100mm四方之直方體,使其浮在已注入栽培箱之營養液(組成示於表4)之液面,使水從合成紙漿之下部滲透到合成紙漿內。在合成紙漿之上部表面播種小番茄,於氣溫21±3℃、濕度55±15%、照度12,000lux、每日之照射時間9.5小時的條件下觀察小番茄之生長。 又,使用井內盛榮堂製手持折射計IATC-1E(Brix0~32%)測定已結果實之小番茄之果肉之糖度。生長結果與糖度測定結果示於表5。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24-5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24-6
(實施例4~14)
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法,播種散葉萵苣、油菜、勿忘草、虞美人草、山櫻、樟樹、合歡、黑種草(Nigella damascena)、芫荽、大豆及紅紫蘇後觀察各自之生長。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示於表6~16。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25-7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26-8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27-9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28-11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29-12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30-14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30-15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31-16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31-17
[表15]大豆之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播種日:2012年1月6日)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32-18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32-19
(實施例15)
將成形為厚度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重疊使其彼此密合,製成65mm×65mm×高度95mm四方之直方體,使其浮在已注入栽培箱之營養液(組成示於表2)之液面,使水從合成紙漿之下部滲透到合成紙漿內。在合成紙漿之上部表面播種瞿麥,以氣溫21±3℃、濕度55±15%、照度12,000lux、每日之照射時間9.5小時的條件下觀察瞿麥之生長。生長結果示於表17。
[表17]瞿麥之生長結果(播種日:2011年7月29日)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33-20
(實施例16)
將成形為厚度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重疊使其彼此密合,製成500mm×340mm×高度150mm四方之直方體,使其浮在已注入栽培箱之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之液面,使水從合成紙漿之下部滲透到合成紙漿內。在合成紙漿的上部表面挖出可容納種子之大小的孔,播種玉米,於氣溫25℃、350W高壓鈉燈下,以每日之照射時間12小時的條件下觀察至玉米結果實為止之生長。生長結果示於表19。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33-21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33-22
(實施例17)
將成形為厚度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重疊使其彼此密合,製成260mm×110mm×高度150mm四方之直方體,使其浮在已注入栽培箱之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之液面,使水從合成紙漿之下部滲透到合成紙漿內。在合成紙漿的上部表面挖出可容納種子之大小的孔,播種稻(日本晴),於氣溫25℃、350W高壓鈉燈下、每日之照射時間12小時的條件下觀察直到稻成熟期之生長。生長結果示於表20。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34-23
(實施例18)
將成形為厚度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重疊使其彼此密合,製成500mm×340mm×高度150mm四方之直方體,使其浮在已注入栽培箱之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之液面,使水從合成紙漿之下部滲透到合成紙漿內。在合成紙漿的上部表面挖出可容納種子之大小的孔,播種高粱,於氣溫25℃、350W高壓鈉燈下、每日之照射時間12小時的條件下觀察直到高粱結果實為止之生長。生長結果示於表21。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34-24
(實施例19)
將成形為厚度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重疊使其彼此密合,製成400mm×200mm×高度5mm四方之直方體,使其浮在已注入栽培箱之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之液面,使水從合成紙漿之下部滲透到合成紙漿內。在合成紙漿之上部表面播種肯塔基藍草並觀察其生長。生長結果示於表22。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35-25
(實施例20)
將天然紙漿與合成紙漿混合作成的合成紙成形為厚0.15mm的片狀,以彼此密合的方式層疊,製成80mm×100mm×高度65mm四方之直方體,使其浮在已注入栽培箱之營養液(組成示於表2)之液面,使水從合成紙之下部滲透到合成紙內。於在合成紙之上部表面播種小麥,於氣溫21±3℃、濕度55±15%、照度12,000lux、每日之照射時間9.5小時的條件下觀察小麥之生長。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示於表23。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35-26
(實施例21)
把將天然紙漿加工製成的天然紙漿紙成形為厚0.15mm之片狀,以彼此密合的方式層疊,製成80mm×100mm×高度65mm四方之直方體,使其浮於已注入栽培箱之營養液(組成示於表2)之液面,使水從合成紙之下部滲透到合成紙內。在在合成紙之上部表面播種小麥,於氣溫21±3℃、濕度55±15%、照度12,000lux、每日之照射時間9.5小時的條件下觀察小麥之生長。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示於表24。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36-27
(實施例22)
把將聚酯與天然紙漿摻合而製作之聚酯紙成形為厚0.3mm之片狀,以彼此密合的方式層疊,製成80mm×100mm×高度65mm四方之直方體,使其浮於已注入栽培箱之營養液(組成示於表2)之液面,使水從合成紙之下部滲透到合成紙內。在合成紙之上部表面播種小麥,以氣溫21±3℃、濕度55±15%、照度 12,000lux、每日之照射時間9.5小時的條件下觀察小麥之生長。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示於表25。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37-28
(實施例23)
於內徑15mmφ、外徑18mmφ之市售聚乙烯製管開設出液用之孔,以密合於此孔的方式捲繞已成形為寬100mm、厚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並將接縫予以熱黏著。以使合成紙漿各自密合的方式重複3次合成紙漿之捲繞‧熱黏著作業,以在聚乙烯製管上製作直徑48mmφ(包括聚乙烯製管之外徑)、寬100mm之圓柱狀合成紙漿。於合成紙漿之表面播種小麥,將營養液(組成示於表2)裝入到聚乙烯製管內。於氣溫21±3℃、濕度55±15%、照度12,000lux、每日之照射時間9.5小時的條件下,將和隨小麥生長所消耗的營養液量為同量的營養液適當追加在聚乙烯製管內、觀察小麥之生長。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示於表26。
[表26]小麥之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播種日:2011年8月15日)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38-29
(實施例24)
於內徑15mmφ、外徑18mmφ之市售聚乙烯製管開設出液用之孔,以密合於此孔的方式捲繞已成形為寬100mm、厚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並將接縫予以熱黏著。以使合成紙漿各自密合的方式重複3次合成紙漿之捲繞‧熱黏著作業,以在聚乙烯製管上製作直徑48mmφ(包括聚乙烯製管之外徑)、寬100mm之圓柱狀合成紙漿。將聚乙烯製管的一端連接於貯留營養液(組成示於表2)的供液槽,於合成紙漿之表面播種山櫻,以河砂覆蓋合成紙漿約2公分厚的程度。適當追加供液槽內的營養液,於氣溫21±3℃、濕度55±15%、照度12,000lux、每日之照射時間9.5小時的條件下觀察山櫻之生長。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示於表27。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39-30
(實施例25~29)
以與實施例24為同樣的方法,播種散葉萵苣、芹菜、黑種草、虞美人草及勿忘草,並觀察各自之生長。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示於表28~32。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39-31
[表29]芹菜之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播種日:2012年12月28日)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40-32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40-34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40-35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41-36
(實施例30)
於內徑15mmφ、外徑18mmφ之市售聚乙烯製管開設出液用之孔,以密合於此孔的方式捲繞已成形為寬100mm、厚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並將接縫予以熱黏著。以使合成紙漿各自密合的方式重複3次合成紙漿之捲繞‧熱黏著作業,以在聚乙烯製管上製作直徑48mmφ(包括聚乙烯製管之外徑)、寬100mm之圓柱狀合成紙漿。將聚乙烯製管的一端連接於貯留營養液(組成示於表2)的供液槽,於合成紙漿之表面開設2處直徑2mmφ、深10mm的孔,於此孔播種小麥,以河砂覆蓋合成紙漿約2公分厚的程度。適當追加供液槽內的營養液,於氣溫21±3℃、濕度55±15%、照度12,000lux、每日之照射時間9.5小時的條件下觀察小麥之生長。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示於表33。
[表33]小麥之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播種日:2012年8月27日)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42-37
(實施例31)
將由成形為厚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製得的50mm×700mm的片材3片以700mm的邊彼此密合的方式重疊而成形為三角柱狀,使內徑15mmφ、外徑21mmφ之KAKUDAI(股)製多孔管通過其內側,以束線帶固定以使合成紙漿片與多孔管密合。將多孔管之一端連結於貯留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之供液槽及電磁閥而依序使營養液對於多孔管供給,並同時將多孔管的另一端連結於排水貯藏槽,以能使過量的營養液暫時貯留於排水貯藏槽後回到供液槽再利用。在三角柱狀之合成紙漿之頂上播種小麥,以厚度2公分的山砂覆蓋合成紙漿,於氣溫10~25℃、濕度30~50%的條件下,於自然光之玻璃溫室內觀察小麥之生長。生長結果示於表34。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43-39
(實施例32~34)
以與實施例31為同樣方法,播種牛蒡、胡蘿蔔及蕪菁,觀察各自的生長。生長結果示於表35~37。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43-40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43-41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43-42
(實施例35)
將成形為厚度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重疊使其彼此密合,製成250mm×500mm×高度50mm四方之直方體,使已開設出液用之孔的內徑14mmφ、外徑19mmφ的市售氯乙烯製管沿水平方向貫通此直方體,並以束線帶固定使合成紙漿與氯乙烯製管為密合。將氯乙烯製管之一端連結於貯留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之供液槽與電磁閥,使營養液依序對於氯乙烯製管供給,且同時將氯乙烯製管之另一端連結於排水貯藏槽,使得過量營養液於排水貯藏槽暫時貯留後能回到供液槽再利用。在合成紙漿的上部表面挖出可容納種子之大小的孔,播種棉,於氣溫25℃、350W高壓鈉燈下、每日之照射時間12小時的條件下觀察棉之生長。生長結果示於表38。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44-43
(實施例36)
以與實施例35為同樣方法,播種油菜並觀察其生長。生長結果示於表39。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44-44
(實施例37)
將成形為厚度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重疊使其彼此密合,製成80mm×700mm×高度50mm四方之直方體,使內徑14mmφ、外徑21mmφ之KAKUDAI(股)製多孔管沿水平方向貫通此直方體,以束線帶固定使得合成紙漿與多孔管成為密合。將多孔管之一端連結於貯留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之供液槽及電磁閥而依序使營養液對於多孔管供給,且同時將多孔管之另一端與排水貯藏槽連結,以使過量營養液在排水貯藏槽中暫時貯留後能回到供液槽再利用。在合成紙漿的上部表面挖出可容納種子之大小的孔,播種玉米,以厚度3公分之山砂覆蓋合成紙漿,於氣溫10~45℃、濕度30~50%的條件下,於自然光之玻璃溫室內,觀察玉米之生長。生長結果示於表40。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45-45
(實施例38)
以與實施例37為同樣之方法,播種高粱,觀察其之生長。生長結果示於表41。
[表41]高粱之生長結果(播種日:2012年4月18日)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46-46
(實施例39)
將成形為厚度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重疊使其彼此密合,製成2個80mm×700mm×高度15mm四方之直方體,以此2個合成紙漿從上下夾住內徑14mmφ、外徑21mmφ之KAKUDAI(股)製多孔管,以束線帶固定使合成紙漿與多孔管密合。將多孔管之一端連結於貯留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之供液槽及電磁閥而依序使營養液對於多孔管供給,且同時將多孔管之另一端連結於排水貯藏槽,使過量營養液於排水貯藏槽暫時貯留後能回到供液槽再利用。將長度300mm的番薯的種苗之中從切片到150mm為止的部分移植到上側之合成紙漿之層間,以厚度3公分的山砂覆蓋合成紙漿,於氣溫10~45℃、濕度30~50%的條件下,於自然光之玻璃溫室內觀察番薯之生長。生長結果示於表42。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46-47
(實施例40)
於內徑15mmφ、外徑18mmφ之市售聚乙烯製管開設出液用之孔,以密合於此孔的方式捲繞已成形為寬100mm、厚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 製SWP(註冊商標):E400),並將接縫予以熱黏著,在聚乙烯製管上製成直徑28mmφ(包括聚乙烯製管之外徑)、寬100mm之圓柱狀之合成紙漿。將聚乙烯製管之一端經由連結活栓而與貯留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的供液槽連結,塞住聚乙烯製管的另一端後,在合成紙漿之表面播種小麥。將供液槽放置於土壤表面,埋設聚乙烯製管使合成紙漿設置在距土壤表面5公分的深度,開放連結活栓而從供液槽對於聚乙烯製管供給營養液。適當追加供液槽內的營養液,於氣溫20~30℃、自然光之玻璃溫室的條件下觀察小麥之生長。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及產量示於表43。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47-48
(實施例41~42)
以與實施例40為同樣之方法播種玉米及大豆,觀察各自之生長。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及產量示於表44~45。
[表44]玉米之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播種日:2012年3月28日)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48-50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48-51
(實施例43)
於內徑15mmφ、外徑18mmφ之市售聚乙烯製管開設出液用之孔,以密合於此孔的方式捲繞已成形為寬100mm、厚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並將接縫予以熱黏著。以使合成紙漿各自密合的方式重複3次合成紙漿之捲繞‧熱黏著作業,以在聚乙烯製管上製作直徑48mmφ(包括聚乙烯製管之外徑)、寬100mm之圓柱狀合成紙漿。將聚乙烯製管之一端經由連結活栓連結於貯留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的供液槽,塞住聚乙烯製管的另一端後,於合成紙漿之表面開設20mm×20mm×深10mm的孔,播種小麥。將供液槽放置於土壤表面,埋設聚乙烯製管使合成紙漿設置在距土壤表面5公分的深度,開放連結活栓,從供液槽對於聚乙烯製管供給營養液。適當追加供 液槽內的營養液,於氣溫20~30℃、自然光之玻璃溫室的條件下觀察小麥之生長。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及產量示於表46。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49-52
(實施例44~47)
以與實施例43為同樣之方法,播種玉米、大豆、高麗菜及小番茄,並觀察各自之生長。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及產量示於表47~50。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49-53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50-54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50-55
[表50]小番茄之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播種日:2012年10月29日)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51-56
(實施例48)
於內徑15mmφ、外徑18mmφ之市售聚乙烯製管開設出液用之孔,以密合於此孔的方式捲繞已成形為寬50mm、厚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並將接縫予以熱黏著。以使合成紙漿各自密合的方式重複3次合成紙漿之捲繞‧熱黏著作業,以在聚乙烯製管上製作直徑48mmφ(包括聚乙烯製管之外徑)、寬50mm之圓柱狀合成紙漿。將聚乙烯製管之一端經由連結活栓連結於貯留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的供液槽,塞住聚乙烯製管的另一端後,於合成紙漿之表面開設20mm×20mm×深10mm的孔,播種小麥。將供液槽放置於土壤表面,埋設聚乙烯製管使合成紙漿設置在距土壤表面5公分的深度,開放連結活栓,從供液槽對於聚乙烯製管供給營養液。適當追加供液槽內的營養液,於氣溫20~30℃、自然光之玻璃溫室的條件下觀察小麥之生長。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及產量示於表51。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52-57
(實施例49)
以與實施例48為同樣之方法,播種玉米並觀察其之生長。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示於表52。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52-58
(實施例50)
於內徑15mmφ、外徑18mmφ之市售聚乙烯製管開設出液用之孔,以密合於此孔的方式捲繞已成形為寬100mm、厚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 製SWP(註冊商標):E400),並將接縫予以熱黏著。以使合成紙漿各自密合的方式重複3次合成紙漿之捲繞‧熱黏著作業,以在聚乙烯製管上製作直徑48mmφ(包括聚乙烯製管之外徑)、寬100mm之圓柱狀合成紙漿。將聚乙烯製管之一端經由連結活栓連結於貯留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的供液槽,塞住聚乙烯製管的另一端後,於合成紙漿之表面開設20mm×20mm×深10mm的孔,播種小麥。以覆蓋已播種的孔的方式,用日本Plantseeder製Holceron用聚乙烯醇膜(寬50mm)捲繞合成紙漿的外周後,將供液槽放置於土壤表面,埋設聚乙烯製管使合成紙漿設置在距土壤表面5公分的深度,開放連結活栓,從供液槽對於聚乙烯製管供給營養液。適當追加供液槽內的營養液,於氣溫20~30℃、自然光之玻璃溫室的條件下觀察小麥之生長。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及產量示於表53。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53-59
(實施例51)
以與實施例50為同樣之方法,播種玉米並觀察其之生長。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示於表54。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54-60
(實施例52)
於內徑15mmφ、外徑18mmφ之市售聚乙烯製管開設出液用之孔,以密合於此孔的方式捲繞已成形為寬100mm、厚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並將接縫予以熱黏著。以使合成紙漿各自密合的方式重複3次合成紙漿之捲繞‧熱黏著作業,以在聚乙烯製管上製作直徑48mmφ(包括聚乙烯製管之外徑)、寬100mm之圓柱狀合成紙漿。將聚乙烯製管之一端經由連結活栓而與貯留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的供液槽連結,塞住聚乙烯製管的另一端後,於合成紙漿之表面開設20mm×20mm×深10mm之孔,移植草莓的種苗。將供液槽放置於土壤表面,埋設聚乙烯製管使合成紙漿設置在距土壤表面5公分的深度,開放連結活栓而從供液槽對於聚乙烯製管供給營養液。適當追加供液槽內的營養液,於氣溫20~30℃、自然光之玻璃溫室的條件下觀察草莓之生長。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及產量示於表55。
[表55]草莓之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移植日:2012年10月29日)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55-61
(實施例53)
於已開設出液用之孔之內徑15mmφ、外徑18mmφ之市售聚乙烯製管表面,將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之水懸浮液予以脫水濃縮並壓接,在聚乙烯製管上製成直徑60mmφ(包括聚乙烯製管之外徑)、寬100mm之圓柱狀之合成紙漿。將聚乙烯製管之一端經由連結活栓而與貯留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的供液槽連結,塞住聚乙烯製管的另一端後,於合成紙漿之表面開設20mm×20mm×深10mm之孔,播種小麥。將供液槽放置於土壤表面,埋設聚乙烯製管使合成紙漿設置在距土壤表面5公分的深度,開放連結活栓而從供液槽對於聚乙烯製管供給營養液。適當追加供液槽內的營養液,於氣溫20~30℃、自然光之玻璃溫室的條件下觀察小麥之生長。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及產量示於表56。
[表56]小麥之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及產量(播種日:2012年11月13日)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56-62
(實施例54)
將由成形為厚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製得的50mm×700mm的片材3片以700mm的邊彼此密合的方式重疊而成形為三角柱狀,使內徑15mmφ、外徑21mmφ、長度1m之KAKUDAI(股)製多孔管通過其內側,以束線帶固定以使合成紙漿片與多孔管密合,製成三角柱型植物栽培套組。又,上述片狀合成紙漿以彼此密合的方式層疊,製成250mm×500mm×高度50mm四方之直方體,使內徑15mmφ、外徑21mmφ、長度1m之上述多孔管沿水平方向貫通此直方體,以束線帶固定使合成紙漿與多孔管成為密合,製成四方柱型植物栽培套組。再者,將上述片狀合成紙漿以彼此密合的方式層疊,製成2個80mm×700mm×高度15mm四方之直方體,以此2個合成紙漿從上下夾住內徑15mmφ、外徑21mmφ、長度1m之上述多孔管,以束線帶固定使合成紙漿與多孔管成為密合,製成夾入型植物栽培套組。
對於貯留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的供液槽與電磁閥連接8公尺長的市售氯乙烯製管後,在距供液槽為8~24公尺的位置連結14個三角柱型植物栽培套組,然後在距供液槽25~45公尺的位置連結19個四方柱型植物栽培套組,最後在距 供液槽46~47公尺的位置連結1個夾入型植物栽培套組。於14個三角柱型植物栽培套組,在套組頂上,對於其中之1個播種8粒牛蒡、其中之1個播種10粒胡蘿蔔、其中的12個播種6粒蕪菁,於19個四方柱型植物栽培套組,在各上部表面開設能容納種子之大小之孔後,於其中17個播種15粒小麥、其中2個播種4粒玉米;於1個夾入型植物栽培套組,將長度300mm之番薯種苗中從切片至150mm的部分移植到上側之合成紙漿之層間。
將多孔管的另一端連結於排水貯藏槽,使過量營養液於排水貯藏槽暫時貯留後能回到供液槽再利用,將全部上述合成紙漿用厚度3公分之山砂覆蓋,於氣溫10~45℃、濕度30~50%的條件下,於自然光之玻璃溫室內觀察生長。生長結果示於表57。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57-63
能依與實施例1、2、16、23、24、30、31、35、37、39、40、43、48、50、52、53及54為同樣之方法栽培之植物示於表58,但不限定於此。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59-65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60-66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61-67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62-68
(實施例55)
將成形為厚度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重疊使其彼此密合,製成100mm×100mm×高度100mm四方之立方體,使其浮在已注入栽培箱之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之液面,使水從合成紙漿之下部滲透到合成紙漿內。在合成紙漿之上部表面開設20mm×20mm×深10mm四方之孔,播種蠶豆(播種日:2012年5月31日),播種22日後,於植物體長成長到約200mm的時點對於蠶豆放入豆蚜蟲。放蟲7日後,製備於1,000mL的營養液溶解10mg的達特南(dinotefuran)(三井化學Agro製,新類尼古丁系殺蟲劑)之水溶液,以注射器注入合成紙漿。比較水溶液注入前與水溶液注入4日後之豆蚜蟲的生存蟲數,確認達特南對豆蚜蟲之殺蟲效果。結果示於表59。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63-69
(實施例56)
將成形為厚度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重疊使其彼此密合,製成100mm×100mm×高度100mm四方之立方體,使其浮在已注入栽培箱之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之液面,使水從合成紙漿之下部滲透到合成紙漿內。在合成紙漿之上部表面開設20mm×20mm×深10mm四方之 孔,播種蠶豆(播種日:2012年5月31日),播種22日後,於植物體長成長到約200mm的時點對於蠶豆放入豆蚜蟲。放蟲7日後,製備於500mL的營養液溶解1.5mg的達特南(dinotefuran)(三井化學Agro製,新類尼古丁系殺蟲劑)之水溶液,與栽培箱內殘存的營養液混合。比較水溶液混合前與水溶液混合4日後之豆蚜蟲的生存蟲數,確認達特南對豆蚜蟲之殺蟲效果。結果示於表60。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64-70
(實施例57)
以與實施例45為同樣之方法播種大豆(播種日:2012年6月28日),播種20日後,於確認於大豆葉的背側有溫室粉蝨之卵的時點,製備於500mL之營養液溶解5mg之達特南(三井化學Agro製,新類尼古丁系殺蟲劑)的水溶液,與供液槽內殘存之營養液500mL混合。比較水溶液混合時及水溶液混合30日後及45日後之溫室粉蝨之卵數,確認達特南對於溫室粉蝨之卵之殺卵效果。結果示於表61。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64-71
(實施例58)
於內徑15mmφ、外徑18mmφ之市售聚乙烯製管表面塗佈黏著性物質後開設出液用之孔,將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之水懸浮液脫水濃縮後壓接,在聚乙烯製管上製備直徑58mmφ(包括聚乙烯製管之外徑)、寬100mm之圓柱狀之合成紙漿。將聚乙烯製管之一端連結於貯留營養液(組成示於表2)的給水槽,在合成紙漿之上部表面開設1處直徑20mmφ、深10mm的孔,於此孔中播種三色堇,於氣溫21±3℃、濕度55±15%、照度12,000lux、每日之照射時間9.5小時的條件下觀察三色堇之生長。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示於表62。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65-72
(實施例59)
將由成形為厚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製得的50mm×500mm的片材3片以500mm的邊彼此密合的方式重疊而成形為三角柱狀,使內徑15mmφ、外徑21mmφ之KAKUDAI(股)製多孔管通過其內側,以束線帶固定以使合成紙漿片與多孔管密合。將多孔管之一端連結於貯留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之供液槽及電磁閥而依序使營養液對於多孔管供給,並同時將多孔管的另一端連結於排水貯藏槽,以能使過量的營養液暫時貯留於排 水貯藏槽後回到供液槽再利用。在三角柱狀之合成紙漿之頂上靜置山藥的種芋,以厚度2公分的山砂覆蓋合成紙漿,於氣溫10~25℃、濕度30~50%的條件下,於自然光之玻璃溫室內觀察山藥之生長。生長結果示於表63。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66-73
(實施例60~64)
以與實施例59為同樣之方法,靜置馬鈴薯、芋頭、番薯、中國芋及薑的種芋,並觀察各自之生長。生長結果示於表64~68。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66-74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66-75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67-76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67-77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67-78
(實施例65)
於內徑15mmφ、外徑18mmφ之市售聚乙烯製管開設出液用之孔,以密合於此孔的方式捲繞已成形為寬100mm、厚20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並將接縫予以熱黏著,在聚乙烯製管上製成直徑58mmφ(包括聚乙烯製管之外徑)、寬100mm之圓柱狀之合成紙漿。將聚乙烯製管之一端連結於貯留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的供液槽與電磁閥,將營養液依序對 於聚乙烯製管供給,同時,將聚乙烯製管的另一端連結於排水貯藏槽,使過量營養液於排水貯藏槽暫時貯留後能回到供液槽再利用。在合成紙漿之上部表面開設1處直徑20mmφ、深10mm的孔,於此孔播種蕪菁,以厚度2公分的山砂覆蓋合成紙漿,於氣溫10~25℃、濕度30~50%的條件下,於自然光之玻璃溫室內觀察蕪菁之生長。生長結果示於表69。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68-79
(實施例66)
以與實施例65為同樣之方法,播種蘿蔔的種子,並觀察生長。生長結果示於表70。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68-80
(實施例67)
準備內徑15mmφ、外徑18mmφ的氯乙烯製管,以40公分間隔開設出液用之孔,並以同間隔在出液用之孔之上壓接40個將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 SWP(註冊商標):E400)之水懸浮液脫水濃縮而得之直徑60mmφ(包括氯乙烯製管之外徑)、寬100mm之圓柱狀之合成紙漿(此氯乙烯製管兩端各有2公尺未壓接合成紙漿),對於氯乙烯製管內部裝設供液用泵浦(Sataco(股)製Minute 10),經由連結活栓與2個附有供液/吸液用噴嘴的供液槽連結。
在合成紙漿之上部表面開設直徑20mmφ×深10mm的孔,播種玉米的種子,將供液槽放置於土壤表面,埋設氯乙烯製管,使合成紙漿設置在距土壤表面5公分的深度。
開放連結活栓,設定供液用泵浦之供液速度為50~100mL/分後使供液用泵浦運作,使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在供液槽與氯乙烯製管之間循環。
於氣溫20~30℃、自然光之附屋頂的田間的條件下,觀察玉米之生長(播種日:2013年5月21日)。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及收穫後之產量及糖度示於表71。
又,供液槽內之營養液係將10倍濃縮液於供液槽內中以水稀釋為10倍並以同樣製備方法適當追加。又,糖度使用井內盛榮堂製手持折射計IATC-1E(Brix0~32%)測定。
[表71]玉米之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及收穫後之產量及糖度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70-81
(實施例68)
準備內徑15mmφ、外徑18mmφ之氯乙烯製管,以40公分間隔開設出液用之孔,並以同間隔在出液用之孔之上壓接40個使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之水懸浮液脫水濃縮並自然乾燥後於已加熱到140℃之乾燥機中放置了5分鐘的直徑60mmφ(包括氯乙烯製管之外徑)、寬100mm之圓柱狀之合成紙漿(於氯乙烯製管的兩端各有2公尺未壓接合成紙漿),於氯乙烯製管內部裝設供液用泵浦(Sataco(股)製Minute 10),經由連結活栓與2個附有供液/吸液用噴嘴的供液槽連結。
在合成紙漿之上部表面開設直徑20mmφ×深10mm的孔,播種玉米的種子,捲繞PVA膜使其覆蓋合成紙漿之表面後,將供液槽放置於土壤表面,埋設氯乙烯製管,使合成紙漿設置在距土壤表面5公分的深度。
開放連結活栓,設定供液用泵浦之供液速度為50~100mL/分後使供液用泵浦運作,使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在供液槽與氯乙烯製管之間循環。
於氣溫20~30℃、自然光之附屋頂的田間的條件下觀察玉米之生長(播種日:2013年5月21日)。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及收穫後之產量及糖度示於表72。
又,供液槽內之營養液係將10倍濃縮液於供液槽內中以水稀釋為10倍並以同樣製備方法適當追加。又,糖度使用井內盛榮堂製手持折射計IATC-1E(Brix0~32%)測定。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71-82
(實施例69)
準備內徑15mmφ、外徑18mmφ的氯乙烯製管,以40公分間隔開設出液用之孔,並以同間隔在出液用之孔之上壓接40個將天然紙漿(東海紙漿(股)製LBKP(闊葉樹曬乾牛皮紙漿))之水懸浮液脫水濃縮而得之直徑60mmφ(包括氯乙烯製管之外徑)、寬100mm之圓柱狀之合成紙漿(此氯乙烯製管兩端各有2公尺未壓接合成紙漿),對於氯乙烯製管內部裝設供液用泵浦(Sataco(股)製Minute 10)及壓力調整設備(Asahi Enterprise(股)製壓力調整設備),經由連結活栓與2個附有供液/吸液用噴嘴的供液槽連結。
在天然紙漿之上部表面開設直徑20mmφ×深10mm的孔,播種玉米的種子,將供液槽放置於土壤表面,埋設氯乙烯製管,使天然紙漿設置在距土壤表面5公分的深度。
開放連結活栓,設定供液用泵浦之供液速度為50~100mL/分,並調整使氯乙烯製管內之壓力能成為0.0~9.9mmH2O後,使供液用泵浦運作,使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於供液槽與氯乙烯製管之間循環。
於氣溫20~30℃、自然光之附屋頂的田間的條件下觀察玉米之生長(播種日:2013年5月21日)。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及收穫後之產量及糖度示於表73。
又,供液槽內之營養液係將10倍濃縮液於供液槽內中以水稀釋為10倍並以同樣製備方法適當追加。又,糖度使用井內盛榮堂製手持折射計IATC-1E(Brix0~32%)測定。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72-83
(實施例70)
準備2根內徑15mmφ、外徑18mmφ的氯乙烯製管,以40公分間隔開設出液用之孔,並以同間隔在出液用之孔之上壓接20個將天然紙漿(東海紙漿(股)製LBKP(闊葉樹曬乾牛皮紙漿)與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 之混合物(混合比率:天然紙漿/合成紙漿=90:10)之水懸浮液脫水濃縮並自然乾燥後在加熱至140℃之乾燥機之中放置了5分鐘而得之直徑60mmφ(包括氯乙烯製管之外徑)、寬100mm之圓柱狀之天然紙漿與合成紙漿之混合物(此氯乙烯製管兩端各有2公尺未壓接天然紙漿與合成紙漿之混合物),於2根氯乙烯製管之間連結供液用泵浦(Sataco(股)製Minute 10),將氯乙烯製管的各另一端經由連結活栓與2個附有供液/吸液用噴嘴的供液槽連結。
於天然紙漿與合成紙漿之混合物之上部表面開設直徑20mmφ×深10mm的孔並播種玉米的種子,以覆蓋天然紙漿與合成紙漿之混合物之表面的方式捲繞PVA膜後,將供液槽與供液用泵浦設置於土壤表面,並埋設氯乙烯製管,使天然紙漿與合成紙漿之混合物設置在距土壤表面5公分的深處。
開放連結活栓,設定供液用泵浦之供液速度為50~100mL/分後使供液用泵浦運作,使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在供液槽與氯乙烯製管之間循環。
於氣溫20~30℃、自然光之附屋頂的田間的條件下觀察玉米之生長(播種日:2013年5月21日)。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及收穫後之產量及糖度示於表74。
又,供液槽內之營養液係將10倍濃縮液於供液槽內中以水稀釋為10倍並以同樣製備方法適當追加。又,糖度使用井內盛榮堂製手持折射計IATC-1E(Brix0~32%)測定。
[表74]玉米之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及收穫後之產量及糖度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74-84
(實施例71)
準備內徑15mmφ、外徑18mmφ的氯乙烯製管,以40公分間隔開設出液用之孔,並以同間隔在出液用之孔之上壓接40個將天然紙漿(東海紙漿(股)製LBKP(闊葉樹曬乾牛皮紙漿)與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之混合物(混合比率:天然紙漿/合成紙漿=95:5)之水懸浮液脫水濃縮而得之直徑60mmφ(包括氯乙烯製管之外徑)、寬100mm之圓柱狀之天然紙漿與合成紙漿之混合物(此氯乙烯製管兩端各有2公尺未壓接天然紙漿與合成紙漿之混合物),於氯乙烯製管內部裝設供液用泵浦(Sataco(股)製Minute 10)與壓力調整設備(Asahi Enterprise(股)製壓力調整設備),經由連結活栓與2個附有供液/吸液用噴嘴的供液槽連結。
在天然紙漿與合成紙漿之混合物之上部表面開設直徑20mmφ×深10mm的孔並播種玉米的種子,以覆蓋天然紙漿與合成紙漿之混合物之表面的方式捲繞PVA膜後,將供液槽放置於土壤表面,並埋設氯乙烯製管,使天然紙漿與合成紙漿之混合物設置在距土壤表面5公分的深度。
開放連結活栓,設定供液用泵浦之供液速度為50~100mL/分,並設定使氯乙烯製管內之壓力能調整為0.0~9.9mmH2O後使供液用泵浦運作,使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在供液槽與氯乙烯製管之間循環。
於氣溫20~30℃、自然光之附屋頂的田間條件下觀察玉米之生長(播種日:2013年5月21日)。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及收穫後之產量及糖度示於表75。
又,供液槽內之營養液,係將已預先調整為實用濃度者裝入供液槽,並適當追加以同樣之方法調整為同濃度者。又,糖度使用井內盛榮堂製手持折射計IATC-1E(Brix0~32%)測定。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75-85
(實施例72)
準備內徑15mmφ、外徑18mmφ的氯乙烯製管,以40公分間隔開設出液用之孔,並以同間隔在出液用之孔之上壓接40個將天然紙漿(東海紙漿(股)製LBKP(闊葉樹曬乾牛皮紙漿)與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之混合物之水懸浮液脫水濃縮而得之直徑60mmφ(包括氯乙烯製管之外徑)、寬100mm之圓柱狀之天然紙漿與合成紙漿之混合物(此氯乙烯製管兩端各有2公尺 未壓接天然紙漿與合成紙漿之混合物),設置供液用泵浦(Prominent(股)製Beta 4b)與壓力調整閥(Tohkemy(股)製脫壓閥),經由連結活栓與2個附有供液/吸液用噴嘴的供液槽連結。
在天然紙漿與合成紙漿之混合物之上部表面開設直徑20mmφ×深10mm的孔,播種玉米的種子,將供液槽放置於土壤表面,埋設氯乙烯製管,使天然紙漿與合成紙漿之混合物設置在距土壤表面5公分的深度。
開放連結活栓,設定供液用泵浦之供液速度為50~100mL/分,並設定使氯乙烯製管內之壓力能調整為0.1~0.5MPa後使供液用泵浦運作,使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在供液槽與氯乙烯製管之間循環。
於氣溫20~30℃、自然光之附屋頂的田間條件下觀察玉米之生長(播種日:2013年5月21日)。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及收穫後之產量及糖度示於表76。
又,供液槽內之營養液,係將已預先調整為實用濃度者裝入供液槽,並適當追加以同樣之方法調整為同濃度者。又,糖度使用井內盛榮堂製手持折射計IATC-1E(Brix0~32%)測定。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76-86
(實施例73)
準備內徑15mmφ、外徑18mmφ的氯乙烯製管,以20公分間隔開設出液用之孔,並以同間隔在出液用之孔之上壓接80個將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之水懸浮液脫水濃縮而得之直徑60mmφ(包括氯乙烯製管之外徑)、寬100mm之圓柱狀之合成紙漿(此氯乙烯製管兩端各有2公尺未壓接合成紙漿),於氯乙烯製管內部裝設供液用泵浦(Sataco(股)製Minute 10),經由連結活栓與2個附有供液/吸液用噴嘴的供液槽連結。
在合成紙漿之上部表面開設直徑20mmφ×深10mm的孔,播種大豆種子,將供液槽放置於土壤表面,埋設氯乙烯製管使合成紙漿設置在距土壤表面5公分的深度。
開放連結活栓,設定供液用泵浦之供液速度為50~100mL/分後使供液用泵浦運作,使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在供液槽與氯乙烯製管之間循環。
於氣溫20~30℃、自然光之附屋頂的田間條件下觀察大豆之生長(播種日:2013年6月11日)。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及收穫後之產量及糖度示於表77。
又,供液槽內之營養液,係將已預先調整為實用濃度者裝入供液槽,並適當追加以同樣之方法調整為同濃度者。
[表77]大豆之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及收穫後之產量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78-87
(參考例1)
於氣溫21±3℃、濕度55±15%、照度12,000lux、每日之照射時間9.5小時的條件下,將Phytoculture(股)製陶器(內徑:20mmφ×外徑:28mmφ×高度:80mm之中空圓柱狀陶器)浸在已注入到栽培箱的營養液(組成示於表2)之液面,使營養液從陶器下部滲透到陶器內。在陶器的內部表面播種小麥,觀察其之生長(播種日:2012年1月6日)。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與實施例2之結果進行比較,示於表78。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78-88
(參考例2)
於氣溫21±3℃、濕度55±15%、照度12,000lux、每日之照射時間9.5小時的條件下,在裝滿乾燥砂的栽培箱內播種小麥,使用組合KAKUDAI(股)製滴加設 備與CKD Corporation製電磁閥而製成的點滴灌水系統供給營養液(組成示於表2)並觀察其之生長(播種日:2012年8月27日)。將生長結果與營養液供給量/消耗量與實施例2之結果比較並示於表79。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79-89
(參考例3)
於氣溫21±3℃、濕度55±15%、照度12,000lux、每日之照射時間9.5小時的條件下,於固定在發泡材的胺甲酸酯材(直徑:30mmφ×高度15mm)播種小麥,將其利用水耕栽培,即,將其浮在於Gellex(股)製空氣泵浦安裝打氣用排氣噴嘴並以每分2L的速度送氣的營養液(組成示於表2)上,觀察小麥之生長(播種日:2012年8月27日)。將生長結果與營養液消耗量與實施例2之結果比較並示於表80。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79-90
(參考例4)
於氣溫21±3℃、濕度55±15%、照度12,000lux、每日之照射時間9.5小時的條件下,設置已於京都網路販賣公司製噴霧式栽培設備(使用噴霧式AEROPONICS方式的栽培設備)播種小麥的胺甲酸酯材(直徑55mmφ×高度15mm),對於根系部噴霧營養液(組成示於表2)並進行小麥的霧氣栽培,觀察其之生長(播種日:2012年8月27日、噴霧速度:每1支噴嘴每小時56L、使用噴嘴數:8根)。將生長結果與營養液供給量/消耗量和實施例2之結果比較並示於表81。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80-91
(參考例5)
於以與參考例1為同樣之方法播種的小番茄及與參考例3為同樣之方法播種的小番茄結果實後,使用井內盛榮堂製手持折射計IATC-1E(Brix0~32%)測定小番茄果肉的糖度。將糖度測定結果與實施例3之結果比較並示於表82。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80-92
(參考例6)
在距土壤表面5公分的深度播種小麥,每次供給300mL的水,每日供水2次,且同時供給適當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且於有害蟲或病害時以適當農藥處理。於氣溫20~30℃、自然光之玻璃溫室的條件下觀察小麥之生長(播種日:2012年2月10日)。將生長結果與營養液供給量/消耗量及產量與實施例43之結果比較,示於表83。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81-93
(參考例7~10)
以與參考例6為同樣之方法,播種玉米(播種日:2012年3月28日)、大豆(播種日:2012年6月28日)、高麗菜(播種日:2012年10月29日)及小番茄(播種 日:2012年10月29日),並觀察各自之生長。將生長結果與營養液供給量/消耗量及產量分別與實施例44~47之結果比較,示於表84~87。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82-94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82-95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83-96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84-97
(參考例11)
將成形為厚度5mm之片狀的合成紙漿(三井化學(股)製SWP(註冊商標):E400)重疊使其彼此密合,製成100mm×100mm×高度100mm四方之立方體,使其浮在已注入栽培箱之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之液面,使水從合成紙漿之下部滲透到合成紙漿內。在合成紙漿之上部表面開設20mm×20mm×深10mm四方之孔,播種蠶豆(播種日:2012年5月31日),播種22日後,於植物體長成長到約200mm的時點,將豆蚜蟲放蟲於蠶豆,觀察豆蚜蟲之生存蟲數的變化。將結果與實施例54~55之結果比較,示於表88。
[表88]豆蚜蟲之生存蟲數之比較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85-98
(參考例12)
以與參考例6為同樣之方法播種大豆,但不實施對於溫室粉蝨之農藥處理,觀察溫室粉蝨之卵數的變化(播種日:2012年6月28日)。將結果與實施例56之結果比較,示於表89。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85-99
(參考例13)
在距土壤表面5公分的深度播種玉米,因應玉米之生長供給適當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並於有病害或植物病發生時改予適當的農藥處理。於氣溫20~30℃、自然光之附屋頂的田間條件下觀察玉米之生長(播種日:2013年5月21日)。將生長結果與營養液供給量/消耗量及收穫後之產量及糖度與實施例67之結果比較,示於表90。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86-100
(參考例14)
於距土壤表面5公分的深度播種大豆,因應大豆之生長供給適當營養液(組成示於表18),於有病害或植物病發生時給予適當的農藥處理。於氣溫20~30℃、自然光之附屋頂的田間條件下觀察大豆之生長(播種日:2013年6月11日)。將生長結果與營養液供給量/消耗量及收穫後之產量與實施例73之結果比較,示於表91。
Figure 103112590-A0202-12-0086-101
9‧‧‧供液槽
10‧‧‧活栓
11‧‧‧管
12‧‧‧出液用之孔
13‧‧‧植物栽培用素材
14‧‧‧植物(例)

Claims (11)

  1. 一種植物栽培系統,具有種子種苗一體型植物栽培用素材、以及對該種子種苗一體型植物栽培用素材供給植物生長所必要之要素的要素供給系統,其中,該種子種苗一體型植物栽培用素材具有對植物供給該要素並提供促進植物生長之栽培環境的植物栽培用素材、以及包含或附著於該植物栽培用素材而一體化的植物之種子及/或種苗,該植物栽培用素材具有以根可吸收大量空氣之方式使根能夠成長的層狀結構,該層狀結構具有構成該植物栽培用素材之物質以二維連續或不連續地交纏而成之平面結構在該平面結構之層厚方向層疊而成的層狀結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植物栽培系統,其中,該植物栽培用素材具有保液性與液輸送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植物栽培系統,其中,該植物栽培用素材保持含有水、營養液及農藥中之至少1種之液體且具有使該液體在該植物栽培用素材中移動的空孔。
  4. 一種植物栽培系統,具有種子種苗一體型植物栽培用素材、以及對該種子種苗一體型植物栽培用素材供給植物生長所必要之要素的要素供給系統,其中,該種子種苗一體型植物栽培用素材具有對植物供給該要素並提供促進植物生長之栽培環境的植物栽培用素材、以及包含或附著於該植物栽培用素材而一體化的植物之種子及/或種苗,該植物栽培用素材具有以根可吸收大量空氣之方式使根能夠成長的層狀結構, 其中,該層狀結構具有使朝向該層狀結構之厚度方向與朝向相對於該厚度方向成交叉之方向的根成長而以構成該植物栽培用素材之物質交纏而成的三維結構。
  5. 一種植物栽培方法,係利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植物栽培系統。
  6. 一種植物栽培系統之製造方法,係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植物栽培系統。
  7. 一種植物生長要素供給系統,具有植物栽培用素材、以及對該植物栽培用素材供給植物生長所必要之要素之資材、裝置及設備其中至少一者,其中,該植物栽培用素材對植物供給該要素並提供促進植物生長之栽培環境,該植物栽培用素材具有以根可吸收大量空氣之方式使根能夠成長的層狀結構,該層狀結構具有構成該植物栽培用素材之物質以二維連續或不連續地交纏而成之平面結構在該平面結構之層厚方向層疊而成的層狀結構。
  8. 一種植物生長要素供給系統,具有植物栽培用素材、以及對該植物栽培用素材供給植物生長所必要之要素之資材、裝置及設備其中至少一者,其中,該植物栽培用素材對植物供給該要素並提供促進植物生長之栽培環境,該植物栽培用素材具有以根可吸收大量空氣之方式使根能夠成長的層狀結構,其中,該層狀結構具有使朝向該層狀結構之厚度方向與朝向相對於該厚度方向成交叉之方向的根成長而以構成該植物栽培用素材之物質交纏而成的三維結構。
  9. 一種植物栽培方法,係利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植物生長要素供給系統。
  10. 一種要素供給方法,係利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植物生長要素供給系統。
  11. 一種植物生長要素供給系統之製造方法,係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植物生長要素供給系統。
TW103112590A 2013-04-03 2014-04-03 植物栽培系統及利用此栽培系統之栽培方法與植物栽培系統之製造方法 TWI6956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7949 2013-04-03
JP2013-077949 2013-04-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2617A TW201442617A (zh) 2014-11-16
TWI695675B true TWI695675B (zh) 2020-06-11

Family

ID=51658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2590A TWI695675B (zh) 2013-04-03 2014-04-03 植物栽培系統及利用此栽培系統之栽培方法與植物栽培系統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44880A1 (zh)
EP (1) EP2982239A4 (zh)
JP (4) JPWO2014163145A1 (zh)
KR (3) KR20200007092A (zh)
CN (2) CN110419393A (zh)
AU (2) AU2014250390B9 (zh)
BR (1) BR112015024994A2 (zh)
HK (1) HK1215655A1 (zh)
MX (1) MX2015014019A (zh)
SA (1) SA515361256B1 (zh)
TW (1) TWI695675B (zh)
WO (1) WO20141631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0102B2 (ja) * 2013-08-19 2016-08-02 メビオール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システムおよび植物栽培方法
KR101483906B1 (ko) * 2014-04-28 2015-01-16 영 성 왕 식물재배관리기에서 식용식물의 수확기간을 확장하여 수확량을 극대화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4303865B (zh) * 2014-10-28 2016-08-17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水培条件下测定同种植物养分竞争关系的方法
CN104938312B (zh) * 2015-06-04 2019-01-08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 一种君子兰气雾栽培方法
TWI577274B (zh) * 2015-11-27 2017-04-11 李怡錫 環保省水之組合式穴井灌溉系統
US20180064042A1 (en) * 2016-09-07 2018-03-08 Rodney Sidloski Plant nursery and storage system for use in the growth of field-ready plants
US20220151173A1 (en) * 2016-09-07 2022-05-19 Rodney Sidloski Plant nursery and storage system for use in the growth of field-ready plants
US10945389B1 (en) 2017-02-14 2021-03-16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Nasa Passive nutrient delivery system
CN107801585A (zh) * 2017-11-09 2018-03-16 蔺军 一种黑地膜全膜覆盖种植饲用高粱的方法
US10588276B2 (en) * 2018-08-07 2020-03-17 Flow-Rite Controls, Ltd. Hydroponic nutrient aeration and flow control device and system
RU2711014C1 (ru) * 2019-04-12 2020-01-14 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Голубенко Способ создания водного режима почвы для выращивания рассады из семян цветочных растений
JP2021153695A (ja) * 2020-03-25 2021-10-07 株式会社三共 遊技機
CN112205121A (zh) * 2020-09-28 2021-01-12 江苏金山东篱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芍药种植用挖坑装置及其种植方法
CN113973680A (zh) * 2021-11-27 2022-01-28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一种限制根系生长的方法
KR102494306B1 (ko) * 2022-07-29 2023-02-06 강원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식물 공장 시스템에서 생물활성제 처리에 의한 씨감자의 생산방법
CN115769785A (zh) * 2022-10-13 2023-03-10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快速筛选木薯朱砂叶螨抗性种质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7157A (en) 1969-04-26 1972-06-06 Aeroponica Spa Apparatus for the hydroponic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AT313628B (de) * 1969-10-02 1974-02-25 Semperit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ydroponischen Kultivation von Pflanzen
JPS5124572B2 (zh) 1972-08-03 1976-07-24
JPS5857455B2 (ja) 1976-06-25 1983-12-20 三菱油化株式会社 押出発泡成形品の製造法
US4332105A (en) * 1976-07-26 1982-06-01 Adi-Aeroponics Growth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lant growth in aeroponic conditions
IL67824A (en) 1977-11-24 1985-08-30 Hydro Plan Eng Ltd Irrigation drip emitter unit
GB1584959A (en) * 1977-12-22 1981-02-18 Barnett Gordon Ross Soilless plant culture
JPS5852958A (ja) 1981-09-25 1983-03-29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GB2113518B (en) * 1982-01-19 1986-09-03 Nutrient Film Tech Ltd Process and means for hydroponic cultivation
JPS62296822A (ja) * 1986-06-18 1987-12-24 竹原産業開発株式会社 水耕栽培用人工床
JPS6452449U (zh) * 1987-09-26 1989-03-31
DE3818440A1 (de) * 1988-05-31 1989-12-07 Akzo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in-vitro-kultivierung und in-vitro-vermehrung von pflanzen
JPH0631887Y2 (ja) * 1988-06-17 1994-08-24 株式会社誠和 養液栽培用ベッド
JPH055876Y2 (zh) * 1989-12-18 1993-02-16
JPH0568252U (ja) * 1991-04-30 1993-09-17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容器
JPH0530871A (ja) * 1991-07-30 1993-02-09 Kimura Kenkyusho:Kk 丈高成形培地
CA2085659C (en) * 1992-12-17 1998-08-18 Anatoly Semenovich Aldokimov Hydroponics process and device
JPH06197647A (ja) 1993-01-07 1994-07-19 Okabe Lock:Kk ミスト栽培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DE69630891T2 (de) * 1995-09-05 2004-08-26 Mukoyama Orchids Ltd. Unterstützungsvorrichtung für pflanzenkultur und anwendungsmethode zum pflanzenwuchs
JPH09308396A (ja) 1996-05-21 1997-12-02 Mitsubishi Chem Corp 負圧差灌水システム
JP3044006B2 (ja) 1996-09-30 2000-05-22 ハイトカルチャ株式会社 栽培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I104781B (fi) * 1997-05-28 2000-04-14 Kuitumyynti Vaajakoski Oy Kasvualusta
JP3044006U (ja) 1997-06-02 1997-12-12 銘煌 林 Cd保護カバー
JPH11235131A (ja) * 1998-02-23 1999-08-31 Misawa Homes Co Ltd 植物栽培用トレイ
JP3913421B2 (ja) 1998-10-27 2007-05-0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変性ポリオレフィン合成パルプ
JP2000157078A (ja) * 1998-11-24 2000-06-13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植物栽培基材
JP2000188979A (ja) * 1998-12-25 2000-07-11 Nippon Carbide Ind Co Inc 液肥の給排液の管理方法およびそれに使用する装置
WO2004098270A1 (en) * 2003-05-01 2004-11-18 Bki Holding Corporation Improved hydroponic growth medium
JP2004350655A (ja) * 2003-05-30 2004-12-16 Sanwa Norin Kk 植物栽培装置
CN1184877C (zh) * 2003-06-24 2005-01-19 郑冀澄 利用吸水性的布栽培观赏性植物的方法
US7198431B2 (en) 2004-05-10 2007-04-03 Gesser Hyman D Irrigation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2006180837A (ja) * 2004-12-28 2006-07-13 Mebiol Kk 植物栽培用器具および植物栽培方法
ATE549443T1 (de) * 2005-03-23 2012-03-15 A H Meyer Maschinenfabrik Gmbh Vlies, gewebe, faschine mit bzw. aus braunkohlestämmigen faserstoffen
JP2007077519A (ja) 2005-09-13 2007-03-29 Mitsui Chemicals Inc 抗菌性の繊維の集合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CN101138311A (zh) * 2007-10-26 2008-03-12 缪江红 用多孔夹层纸板培育个性化蔬菜的方法
CA2719759A1 (en) * 2008-03-27 2009-12-23 Sustainable Strategies Llc Hydroponic plant growth systems with activated carbon and/or carbonized fiber substrates
CN201199835Y (zh) * 2008-04-18 2009-03-04 浙江大学 漂浮性无土草坪栽培系统
CN107079797A (zh) * 2012-04-09 2017-08-2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用材料及利用该材料的植物栽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139903A (ko) 2015-12-14
AU2014250390A1 (en) 2015-11-05
KR20180090398A (ko) 2018-08-10
KR102239088B1 (ko) 2021-04-09
CN110419393A (zh) 2019-11-08
KR20200007092A (ko) 2020-01-21
EP2982239A1 (en) 2016-02-10
AU2014250390B2 (en) 2017-05-04
BR112015024994A2 (pt) 2017-07-18
JP2017029166A (ja) 2017-02-09
MX2015014019A (es) 2016-07-05
CN105120653A (zh) 2015-12-02
HK1215655A1 (zh) 2016-09-09
JP2018191649A (ja) 2018-12-06
WO2014163145A1 (ja) 2014-10-09
AU2017202510A1 (en) 2017-05-11
JP2020054385A (ja) 2020-04-09
JP6866510B2 (ja) 2021-04-28
JP6643420B2 (ja) 2020-02-12
AU2014250390B9 (en) 2017-05-25
EP2982239A4 (en) 2016-11-23
JPWO2014163145A1 (ja) 2017-02-16
SA515361256B1 (ar) 2018-10-02
US20160044880A1 (en) 2016-02-18
TW201442617A (zh) 2014-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5675B (zh) 植物栽培系統及利用此栽培系統之栽培方法與植物栽培系統之製造方法
TWI576042B (zh) 植物栽培用素材及利用此素材之植物栽培方法
US11032968B2 (en) Device for delivering plant seeds
NO341477B1 (no) Plantedyrkingssystem
RU2529173C2 (ru) Упаковка с порцией удобрения и пестицида
US20180220604A1 (en) In-ground root pro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Waiba et al. Soil-less vegetable cultivation: A review
JP2008154505A (ja) 植物栽培システムおよび植物栽培方法
CA2923364C (en) Method for cultivating rape seedlings
JP2007053920A (ja) 育苗マ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る育苗・植栽方法
JP2008182909A (ja) 植物栽培システム
JP2021052722A (ja) 植物栽培用液体の誘導部材、植物栽培システム及び植物栽培方法
JP2021097607A (ja) 植物栽培チューブ用ボビンおよびチューブ状植物栽培用システムキット
JP3043872U (ja) 植物栽培装置
JP2002305963A (ja) 連結プラグ及び葉菜類の軽石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