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9860B - 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9860B
TWI689860B TW108125450A TW108125450A TWI689860B TW I689860 B TWI689860 B TW I689860B TW 108125450 A TW108125450 A TW 108125450A TW 108125450 A TW108125450 A TW 108125450A TW I689860 B TWI689860 B TW I6898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ouch
touch electrode
electrode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5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9249A (zh
Inventor
權香明
金珉朱
金成眞
張在亨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9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92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9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986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41Short-circuit preven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一種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以及此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用於防止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之觸控電極之間的短路。一種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包含發光層、封裝層、多個觸控電極以及上感光物層。發光層設置於基板上。封裝層設置於發光層上。觸控電極設置於封裝層上,且這些觸控電極彼此間隔。上感光物層設置於觸控電極上,且上感光物層被圖案化以遮蓋觸控電極。

Description

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顯示裝置,特別是一種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以及此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雖然本發明適用於各種領域,但特別適用於防止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之觸控電極之間的短路以及這種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隨著資訊化社會的發展,用於顯示影像之顯示裝置的各種要求正在增加。在顯示裝置中的場發射顯示裝置中,發光層配置在兩個電極之間並且利用兩個電極之間產生的電場來發光,從而顯示影像。
作為一種場發射顯示裝置,具有整合式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包括用於感測使用者觸摸的觸控螢幕面板。具有整合式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讓使用者能夠用手指或筆直接輸入訊息,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導航裝置,可攜式終端裝置與家用電器等。
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底部基板上的發光層、設置在發光層上的封裝層以及設置在封裝層上並彼此間隔的多個觸控電極。
在現有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中,每個觸控電極的上部被單層保護層覆蓋。在這種情況下,保護層除了會設置在每個觸控電極的上部之外,保護層不可避免地會設置在彼此分開的兩個觸控電極之間的空間內。如此一來,殘留在兩個觸控電極之間的空間內的金屬或顆粒可能造成短路,並且這種短路的狀況難以修復。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以及此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以實質上解決由於現有技術的限制和缺點而導致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以及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有助於防止觸控電極之間發生短路。
本發明的額外優點和特徵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並且對於本領域具通常知識的技術人員而言,在檢視以下內容時這些描述將變得明顯易知,或者可以從本發明的實踐中獲知這些描述。本發明的發明目的和優點可以藉由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以及圖式中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優點以達到本發明目的,在一實施例中具體和廣泛地提供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包含發光層、封裝層、多個觸控電極以及上感光物層。發光層設置於基板上。封裝層設置於發光層上。觸控電極設置於封裝層上,且這些觸控電極彼此間隔。上感光物層設置於觸控電極上,且上感光物層被圖案化以遮蓋觸控電極。
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提供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包含:於基板上形成發光層;於發光層上形成封裝層;於封裝層上形成彼此間隔的多個觸控電極;於這些觸控電極上形成上感光物層;以及將上感光物層圖案化,以遮蓋觸控電極。
以上之關於本揭露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之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請詳細參考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在附圖中將可能使用相同的符號來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或部位。
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徵及其實現方法將透過以下描述並參照附圖來闡明。然而,本發明可能以不同形式來體現,並且不應被解釋為限制在以下闡述的內容。提供這些內容使得本發明的揭露是徹底和全面的,並且將讓本領域技術人員充分理解本發明的範疇。本發明應由申請專利範圍限定。
用於描述本發明的附圖中所公開的元件形狀、尺寸、比例、角度和數值僅僅是示例性的。因此,本發明並不限於附圖中繪示的細節。相同的符號代表相同的元件。在以下描述中,當已知的功能或配置並非屬於本發明的重點時,將省略詳細描述。
在使用「包括」、「具有」和「包括」等用語的情況下,除非使用「僅」,否則代表可以添加另一部分或另一元件。單數形式的用語可以包括複數形式,除非特別排除。
雖然沒有明確的描述,但在解釋元件時,應涵蓋誤差範圍。
在描述位置關係時,例如當兩個元件之間的位置關係被描述為「在…上」、「在…下」和「臨近…」時,除非使用「只」或「直接」,否則可有一個或多個其他元件是設置在這兩個元件之間。
在描述時間關係時,例如,當時間順序被描述為「在…之後」、「後續」、「接著」「在…之前」時,「剛才」或「直接」,否則可以包括不連續發生的情況。
應該理解,用語「第一」、「第二」等可以用於描述各種元件,但是這些元件不應該受這些用語的限制。這些用語僅用於區分一個元件和另一個元件。例如,第一元件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並且類似地,第二元件也可以被稱為第一元件,而不背離本發明的範疇。
第一水平方向、第二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不應該被認為僅僅是元件之間的關係是水平或垂直的幾何關係,還可以表示元件在功能運作時之更廣泛的方向性。
用語「至少一」應該理解為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列出元件的任何和所有組合。例如,當描述「至少一第一元件、第二元件與第三元件」,表示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和第三元件中的兩個或多個,或著是表示第一元件、第二元件或是第三元件。
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充分理解,本發明的特徵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搭配使用,並且可以被各種地交互操作和技術驅動。本發明的特徵可以彼此獨立地執行,或者可以以相互依賴的關係一起執行。
以下,將配合圖式詳細描述本發明之數個示例性實施例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
圖1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的方塊示意圖。圖2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畫素的內部電路圖。
參照圖1和圖2,本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包含顯示面板10、閘極驅動器20、資料驅動器30以及時序控制器40。
顯示面板10可包含顯示區域以及靠近顯示區域且位於顯示區域外圍的非顯示區域。顯示區域為顯示影像之畫素所在的區域。非顯示區域配置成顯示面板10的邊界並且保護顯示區域免於外部衝擊。顯示面板10內部設置有多條閘極線GL1~GLp(p為大於等於2的正整數)、多條資料線DL1~DLq(q為大於等於2的正整數)以及多條感測線SL1~SLq。資料線DL1~DLq與感測線SL1~SLq可與閘極線GL1~GLp交錯。資料線DL1~DLq可平行於感測線SL1~SLq。顯示面板10可包含底部基板與頂部基板。多個畫素P配置於底部基板,且頂部基板具有封裝保護功能,以避免畫素P沾染外界粒子。
每個畫素P可連接於對應的閘極線GL1~GLp其中之一、資料線DL1~DLq其中之一以及感測線SL1~SLq其中之一。如圖2所示,每個畫素P可包含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以及供應電流給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畫素驅動器PD。為了方便描述,圖2中僅繪示一個畫素P連接於第j條資料線DLj、第j條感測線SLj、第k條掃描線(或閘極線)Sk以及第k條感測訊號線SSk。其中,j為滿足1≤j≤q的正整數,且k為滿足1≤k≤p的正整數。
參照圖2,畫素P可包含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供應電流給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以及第j條感測線SLj的畫素驅動器PD。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可透過給予驅動電晶體DT電流發出光線。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陽極電極可連接於驅動電晶體DT的源極電極,並且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陰極電極可連接於低位準電壓線ELVSSL。低位準電壓線ELVSSL供應低於高位準電壓的低位準電壓。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可包含陽極電極、電洞傳輸層、有機發光層、電子傳輸層以及陰極電極。當電壓施加於陽極電極與陰極電極,電子與電洞可分別經由電子傳輸層與電洞傳輸層移動到有機發光層,並且電子與電洞在有機發光層中結合以發光。
畫素驅動器PD可包含驅動電晶體DT、第一電晶體ST1、第二電晶體ST2以及電容C。第一電晶體ST1被第k條掃描線Sk的掃描訊號控制,且第二電晶體ST2被第k條感測訊號線SSk的感測訊號控制。在顯示模式下,當經由第k條掃描線Sk供應掃描訊號至畫素P時,畫素驅動器PD被供應第j條資料線DLj的資料電壓VDATA,並且畫素驅動器PD可根據資料電壓VDATA供應驅動電晶體DT的電流給機發光二極體OLED。在感測模式下,當經由第k條掃描線Sk供應掃描訊號至畫素P時,畫素驅動器PD被供應第j條資料線DLj的感測電壓,且畫素驅動器PD供應驅動電晶體DT的電流給第j條感測線SLj。
驅動電晶體DT可配置於高位準電壓線ELVDDL以及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之間。驅動電晶體DT可根據閘極電極和源極電極之間的電位差控制從高位準電壓線ELVDDL流至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電流。驅動電晶體DT的閘極電極可連接於第一電晶體ST1的第一電極,且源極電極可連接於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陽極電極。供應電位準電壓的汲極電極可連接於供應高位準電壓的高位準電壓線ELVDDL。
第k條掃描線Sk的掃描訊號可啟動第一電晶體ST1,並且第一電晶體ST1可供應第j條資料線DLj的資料電壓給驅動電晶體DT的閘極電極。第一電晶體ST1的閘極電極可連接於第k條掃描線Sk,且第一電極可連接於驅動電晶體DT的閘極電極。第二電極可連接於第j條資料線DLj。第一電晶體ST1可以是掃描電晶體。
第k條感測訊號線SSk的感測訊號可啟動第二電晶體ST2,並且第二電晶體ST2可連接於第j條感測線SLj以及驅動電晶體DT的源極電極。第二電晶體ST2的閘極電極可連接於第k條感測訊號線SSk。第一電極可連接於第j條感測線SLj,且第二電極可連接於驅動電晶體DT的源極電極。第二電晶體ST2可以是感測電晶體。
電容C配置於驅動電晶體DT的閘極電極與源極電極之間。電容C可儲存驅動電晶體DT的閘極電位與源極電位之間之電位差。
在圖2中,驅動電晶體DT、第一電晶體ST1以及第二電晶體ST2作為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舉例說明,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驅動電晶體DT、第一電晶體ST1以及第二電晶體ST2也可作為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第一電極可以是源極電極,且第二電極可以是汲極電極。然而,本發明並不以上述描述為限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電極可以是汲極電極,且第二電極可以是源極電極。
在顯示模式下,當掃描訊號被供應給第k條掃描線Sk時,第j條資料線DLj的資料電壓VDATA可被供應給驅動電晶體DT的閘極電極。當感測訊號被供應給第k條感測訊號線SSk時,第j條感測線SLj的初始化電壓可被供應給驅動電晶體DT的源極電極。藉此,在顯示模式下,根據驅動電晶體DT之閘極電極電位與源極電極電位之間的電位差所產生之驅動電晶體DT的電流被供應給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並且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經由驅動電晶體DT的電流發光。在這樣的情況下,資料電壓VDATA可以是補償驅動電晶體DT之閾值電壓以及電子遷移率所產生的電壓,因此驅動電晶體DT的電流不會與驅動電晶體DT之閾值電壓以及電子遷移率有依存關係。
在感測模式下,當掃描訊號被供應給第k條掃描線Sk時,第j條資料線DLj的感測電壓可被供應給驅動電晶體DT的閘極電極。當感測訊號被供應給第k條感測訊號線SSk時,第j條感測線SLj的初始化電壓可被供應給驅動電晶體DT的源極電極。此外,當感測訊號被供應給第k條感測訊號線SSk時,第二電晶體ST2可被啟動且允許根據驅動電晶體DT之閘極電極電位與源極電極電位之間的電位差所產生之驅動電晶體DT的電流流至第j條感測線。
可從時序控制器40供應閘極驅動器控制訊號GCS給閘極驅動器20,且閘極驅動器20可根據閘極驅動器控制訊號GCS產生閘極訊號(或掃描訊號)以供應閘極訊號給閘極線GL1~GLp。
可從時序控制器40供應資料驅動器控制訊號DCS給資料驅動器30,且資料驅動器30可根據資料驅動器控制訊號DCS產生資料訊號以供應資料電壓給資料線DL1~DLq。此外,資料驅動器30可感測每個畫素P的電壓和電流特性,以產生感測資訊SEN並且可將感測資訊SEN供應給時序控制器40。
時序控制器40可被供應用以控制影像顯示時序的時序訊號TS以及包含用於從外界呈現影像之色彩基礎資訊的數位視頻資料DATA。時序訊號TS與數位視頻資料DATA可以基於預定的協定輸入到時序控制器40的輸入端。而且,可以基於來自資料驅動器30的每個畫素P的電壓和電流特性提供感測資訊SEN給時序控制器40。
時序訊號TS可包含垂直同步信號Vsync、水平同步信號Hsync、數據實施信號DE和點時鐘DCLK。時序控制器40可以基於感測資訊SEN來補償數字視頻數據DATA。
時序控制器40可產生用於控制閘極驅動器20、資料驅動器30、掃描驅動器和感測驅動器之操作時序的驅動器控制訊號。驅動器控制訊號可包含用於控制閘極驅動器20之操作時序的閘極驅動器控制訊號GCS、用於控制資料驅動器30之操作時序的資料驅動器控制訊號DCS、用於控制掃描驅動器之操作時序的掃描驅動器控制訊號以及用於控制感測驅動器之操作時序的感測驅動器控制訊號。
時序控制器40可根據模式訊號在顯示模式與感測模式的其中一個模式下操作資料驅動器30、掃描驅動器以及感測驅動器。顯示模式可以是顯示面板10的像素P顯示影像的模式,並且感測模式可以是顯示面板10的像素P之驅動電晶體DT的電流被感測到的模式。在顯示模式和感測模式中,當供應給每個像素P之掃描訊號的波形和感測訊號的波形改變時,資料驅動器控制訊號DCS、掃描驅動器控制訊號和感測驅動器控制訊號也會改變。藉此,時序控制器40可根據是顯示模式或感測模式的其中一個模式而產生資料驅動器控制訊號DCS、掃描驅動器控制訊號和感測驅動器控制訊號。
時序控制器40可輸出閘極驅動器控制訊號GCS給閘極驅動器20。時序控制器40可輸出補償數位視頻資料以及資料驅動器控制訊號DCS給資料驅動器30。時序控制器40可輸出掃描驅動器控制訊號給掃描驅動器。時序控制器40可輸出感測驅動器控制訊號給感測驅動器。
此外,時序控制器40可產生用於執行顯示模式與感測模式之對應模式的模式訊號。在對應的模式下,資料驅動器30、掃描驅動器與感測驅動器皆被驅動。時序控制器40可根據模式訊號在顯示模式與感測模式的其中一個模式下操作資料驅動器30、掃描驅動器與感測驅動器。
圖3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的剖切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可包含底部基板100、中間基板200以及觸控螢幕300。
底部基板100可支撐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的背面。構成畫素的薄膜電晶體(TFT)可配置於底部基板100上。
聚醯亞胺層110可設置於底部基板100的最底端上。聚醯亞胺層110能具有可撓性。聚醯亞胺層110可吸收施加在底部基板100之背面的衝擊。
資料線120可設置於聚醯亞胺層110上。資料線120的數量可為多個,並且這些資料線120可設置於多個畫素欄位中。資料線120可將資料電壓轉送至對應的畫素。
陽極電極130可設置於資料線120上。陽極電極130可以畫素為單位設置。設置於不同畫素中的陽極電極130彼此互不連接。可透過資料線120供應資料電壓給陽極電極130。
平坦層140可設置於聚醯亞胺層110上。平坦層140可設置在沒有設置資料線120的位置。平坦層140的高度可大於資料線120的高度。平坦層140的上表面為平坦狀,並且陽極電極130配置在平坦層140之上表面的一部分區域。置於平坦層140上的陽極電極130可以不與鄰近的另一個陽極電極130連接,即陽極電極130與另一個陽極電極130斷開。
堤層150可設置於陽極電極130與平坦層140上。堤層150可以劃分多個畫素。堤層150可由具有良好絕緣特性的材料形成。藉此,堤層150能防止彼此相鄰配置的兩陽極電極130之間發生短路。
阻障層160可設置於聚醯亞胺層110上。阻障層160可設置於底部基板100的邊緣區域中。阻障層160防止在畫素材料中具有流動性的材料通過底部基板100的邊緣。此外,阻障層160防止要用於製造畫素外部元件的材料穿透畫素區域。
墊部170可設置於聚醯亞胺層110上。墊部170可設置於底部基板100的邊緣區域中,並且墊部170可位於阻障層160的外圍。墊部170可自外部供應觸控電極驅動訊號給觸控電極340。墊部170可將觸控電極340產生的觸控訊號轉送給觸控驅動器積體電路。觸控驅動器積體電路設置於底部基板100的外部,且觸控訊號包含觸控資訊。
中間基板200可設置於底部基板100上。中間基板200可實現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之顏色並且保護底部基板100的正面。
發光層210可設置於陽極電極130上。發光層210可設置於每個畫素中。發光層210可透過使用內部材料或例如設置在發光層210上的濾色器發出預定色彩的光線。發光層210可基於電壓位準或外部訊號發光。如此一來,能基於陽極電極130的電壓來控制發光層210的驅動。尤其,如果本實施例的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是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等自發光顯示裝置,能以資料電壓控制發光層210以發出具有預期亮度的光,並且自資料線120經過陽極電極130轉送資料電壓。
陰極電極220可設置於堤層150與發光層210上。陰極電極220可以為設置於這些畫素中的單一電極。陰極電極220可供應參考電壓或共同電壓給這些畫素。
第一保護層230可設置於配置畫素的區域中之陰極電極220上。在配置有墊部170的區域中,第一保護層230可以設置於聚醯亞胺層110與阻障層160上。第一保護層230保護位於底部基板100上且配置在畫素中的電晶體。在配置有墊部170的區域中,第一保護層230還防止聚醯亞胺層110與阻障層160的上部外露,進而保護聚醯亞胺層110以及阻障層160。
封裝層240可設置於第一保護層230上。封裝層240可以配置在畫素區域中。封裝層240能保護配置在畫素中的電晶體,避免氧氣、水氣等異物影響電晶體。
第二保護層250可設置於封裝層240上。第二保護層250保護封裝層240,以避免封裝層240受到外部衝擊。
觸控螢幕300可設置於中間基板200上。觸控螢幕300可以感測使用者的手指或觸控筆提供的外部觸控資訊。當觸控螢幕300的頂部被觸碰時,設置於觸控螢幕300和底部基板100之間的封裝層240中產生的電容會改變,因此可以感測到觸控資訊。此外,觸控螢幕300可以在畫素區域上顯示外部觸控資訊。
在畫素區域中,第一絕緣層310可設置於第二保護層250上。在設置有墊部170的區域中,第一絕緣層310可設置於第一保護層230上。第一絕緣層310防止配置於觸控螢幕300下的線路之間發生短路。
觸控線320可設置於第一絕緣層310上。觸控線320可設置成平行於資料線。觸控線320可供應用於驅動觸控螢幕300的觸控驅動訊號。此外,觸控線320可將觸控螢幕300感測到的觸控資訊轉送給觸控IC晶片。觸控線320可由具有高導電率的材料形成。
第二絕緣層330可設置於第一絕緣層310以及觸控線320上。第二絕緣層330防止相鄰之多個觸控線320之間發生短路。
觸控電極340可設置於觸控線320和第二絕緣層330上。設置成與資料線平行的觸控電極340可設置於觸控線320上。另外,設置成與閘極線平行的觸控電極340可設置於第二絕緣層330上。設置成與資料線平行的觸控電極340以及設置成與閘極線平行的觸控電極340可透過橋接電極相互連接,進而具有網狀結構。
設置於畫素區域邊緣中的觸控電極340可延伸至墊部170的上部,並且觸控電極340可與墊部170電性連接。排列於網狀結構中的這些觸控電極340可感測在畫素區域中執行觸控的觸控位置。觸控電極340可將包含觸控位置的觸控資訊轉送給墊部170。
上感光物(Photoactive compound,PAC)層350可設置於第二絕緣層330以及觸控電極340上。上感光物層350可由具有高絕緣性並且不與外界材料反應的聚合物材料形成。上感光物層350可遮蓋第二絕緣層330與觸控電極340,使得第二絕緣層330與觸控電極340不會暴露於外。上感光物層350能保護第二絕緣層330以及觸控電極340,避免氧氣、水氣等異物影響第二絕緣層330和觸控電極340。
圖4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的剖切示意圖。除了上感光物層350之外,本實施例的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與前述實施例的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具有相同結構。
本實施例揭露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可包含上感光物層350,並且上感光物層350可被圖案化而設置於這些觸控電極340上。上感光物層350可與這些觸控電極340的上部重疊。上感光物層350之平面的形狀可以與每個觸控電極340的平面的形狀相同。上感光物層350的一部分是配置在與設置有觸控電極340的區域鄰近的區域中,進而上感光物層350完全遮蓋觸控電極340。在這些觸控電極340之間形成的多個空間的至少其中之一內,上感光物層350被切割。
如果在這些觸控電極340不需要連接的區域中殘留水氣或金屬等異物,並且這些觸控電極340經由異物而彼此電性連接,這些觸控電極340彼此之間可能會發生短路。即使只觸碰其中一個觸控電極340,所有短路的觸控電極340皆能將觸控資訊轉送給觸控IC晶片。如此一來,由於短路現象,觸控IC晶片會辨識所述觸碰是給予所有彼此電性連接的觸控電極340,導致觸控螢幕300無法精確地感測觸控位置。
基於上述理由,除了透過橋接電極相互連接的部分觸控電極340之外,當觸控電極340沒有彼此連接時,觸控螢幕300將能精確感測觸控位置。也就是說,不應該有水氣或金屬等異物殘留於第二絕緣層330上。殘留於第二絕緣層330上水氣或金屬等異物必須在製造過程中移除。此外,本發明的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製造完成後,上感光物層350防止水氣或金屬等異物滲入第二絕緣層330的上部。
僅管如此,金屬等異物還是可能出現在第二絕緣層330上。因此,可以透過蝕刻製程去除殘留在第二絕緣層330上的金屬異物。蝕刻製程例如為利用電漿氣體和硝酸基氣體的化學反應的乾蝕刻製程,或是使用氫氟酸(HF)或二氟化氙(XeF2)的濕蝕刻製程。當於第二絕緣層330的上部執行 蝕刻製程時,可以去除殘留在這些觸控電極340之間的金屬等異物。另外,當殘留在觸控電極340之間的異物被去除時,由於相鄰觸控電極340之間發生短路而導致的缺陷可以被修復。
如果有設置上感光物層350,在進行乾蝕刻製程或清潔製程時,上感光物層350能保護下方的層或元件。因此,如果有設置上感光物層350,即便對上感光物層350的一部分進行乾蝕刻製程或清潔製程,也不容易去除位於上感光物層350下方的層或元件。因此,如果上感光物層350設置於第二絕緣層330上,要去除殘留在第二絕緣層330上的水氣或金屬等異物是不容易的。也就是說,如果有設置上感光物層350,不容易修復因為殘留在觸控電極340之間的異物而造成之相鄰觸控電極340之間發生的短路現象。
圖4的實施例中,在相鄰的這些觸控電極340之間沒有設置上感光物層350。第二絕緣層330的上部在沒有設置上感光物層350的區域會暴露於外。藉此,於進行乾蝕刻製程或清潔製程時,蝕刻或清潔效果能直接施加於第二絕緣層330之上部暴露於外的區域。如此一來,能輕易地自第二絕緣層330之上部暴露於外的區域去除殘留在這些觸控電極340之間的金屬等異物。是以,即使上感光物層350已經形成,透過施加乾蝕刻製程或清潔製程,還是能輕易地修復因為在製程中殘留在觸控電極340之間的異物而造成之相鄰觸控電極340之間發生的短路現象。
本實施例的上感光物層350沒有設置於相鄰的兩觸控電極340之間。因此,使觸控電極340電性絕緣的第二絕緣層330可暴露於外。也就是說,當上感光物層350被圖案化,於沒有設置上感光物層350的區域中,第二絕緣層330可以是完成之產品的最上方的層。
在此情況下,除了上感光物層350,第二絕緣層330也能保護下方的層而不讓其沾附異物。在上感光物層350未被圖案化的情況下,第二絕緣層330可執行相同的保護功能。而且,如果要讓上感光物層350暴露部分的第二絕緣層330,上感光物層350的平均厚度減小。因此,能有提升施加在觸控電極340上之觸碰的觸控靈敏度的附加效果。
圖5至圖7為根據本發明又另一實施例之製造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的剖切示意圖。
在描述製造方法前,會先根據圖7描述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圖7的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可進一步包含墊部170以及觸控電極感光物層360。墊部170設置於底部基板100的邊緣區域中並且電性連接於觸控電極340。觸控電極感光物層360遮蓋觸控電極340的上部並且連接於墊部170。
觸控電極感光物層360可由具有良好絕緣性並且不與外部材料反應的聚合物材料形成。觸控電極感光物層360可以透過使用與上感光物層350相同的材料以相同的製程形成。觸控電極感光物層360可遮蓋連接於墊部170的觸控電極340,以避免觸控電極340暴露於外。觸控電極感光物層360保護連接於墊部170的觸控電極340免受到如氧氣、水氣等異物的影響。
在本實施例中,可利用觸控電極感光物層360遮蓋連接於墊部170的觸控電極340。因此,觸控電極340與墊部170之間的連接可以更加強化。而且,電訊號可以穩定地在觸控電極340和墊部170之間傳輸而不受阻礙。
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的上感光物層350可自會導致觸控電極340之間之短路的部位DE1以及DE2被移除。能夠引起短路現象的部位DE1以及DE2可以是在同一層上相鄰的兩觸控電極340之間的空間。而且,能夠引起短路現象的部位DE1以及DE2可以是為了正常驅動觸控電極340而不應該彼此電性連接之兩個觸控電極340之間的空間。此外,能夠引起短路現象的部位DE1以及DE2可以是製造製程中容易殘留金屬的區域。
在本實施例中,上感光物層350可選擇性地被圖案化,以使能夠引起短路現象的部位DE1以及DE2上沒有設置上感光物層350。因此,解決上感光層350無法移除殘留在能夠引起短路現象的部位DE1以及DE2中的金屬的問題。而且,通過使圖案化的部分最小化,有助於解決短路引起的問題。
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可包含:於基板上形成發光層210;於發光層210上形成封裝層240;於封裝層240上形成彼此間隔的多個觸控電極340;以及於觸控電極340上形成上感光物層350。在此情況下,如圖5所示,上感光物層350可以是單層。在此情況下,在形成觸控電極340的過程中,相鄰之觸控電極340之間會殘留金屬於短路部位SH1和SH2。
如圖6所示,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可包含將上感光物層350圖案化,以使上感光物層350形成於這些觸控電極340上。
經由圖案化操作將上感光物層350圖案化,上感光物層350可以於這些觸控電極340上以及鄰近觸控電極340的區域中被圖案化。上感光物層350可以被圖案化,以在相鄰的觸控電極340之間被切割。例如,上感光物層350可以被圖案化以在短路部位SH1和SH2上被切割。
藉此,上感光物層350可不形成於短路部位SH1與SH2上。因為上感光物層350沒有形成於短路部位SH1和SH2上,所以透過去除短路部位SH1、SH2的金屬即能容易地解決短路的問題。
同時,在圖案化上感光物層350的圖案化操作中,用於電性斷開多個觸控電極340的第二絕緣層330可以在暴露於外。第二絕緣層330可以由防止異物滲入、具有強烈衝擊吸收力與良好絕緣性的的材料形成。
因此,儘管圖案化上感光物層350,但每個觸控電極340的一部分外露的問題仍被解決,並且異物無法滲入到觸控電極340中。
如果發生短路現象的短路部位SH1以及SH2外露,需要解決短路部位SH1和SH2短路問題的方法。在本實施例的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中,在圖案化上感光物層350後,對上感光物層350的一部分進行乾蝕刻,以移除殘留在這些觸控電極340之間且位於第二絕緣層330上的金屬或異物。
當在形成有上感光物層350的區域中進行乾蝕刻製程,只有上感光物層350的一部分上部被蝕刻,進而在上感光物層350下方的這些觸控電極340被保護而不會被蝕刻。而且,當進行乾蝕刻時,能完全去除殘留在未形成上感光層350之區域中的金屬。因此,殘留在短路部位SH1和SH2中的金屬被完全去除,因此能解決短路問題。
在本實施例中,透過在上感光物層350與第二絕緣層330的上部進行乾蝕刻的簡單製程,僅會去除殘留在短路部位SH1和SH2中的金屬,因此能保護觸控電極340並且解決短路問題。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可以於形成彼此分隔開的多個觸控電極340的操作中形成設置在底部基板100上並且電性連接於觸控電極340的墊部170。另外,可以於形成上感光物層350的操作中形成遮蓋連接於墊部170之觸控電極340的上部的觸控電極感光物層360。
在沒有配置觸控電極感光物層360的情況下,觸控電極340可以暴露在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的邊緣處。在這種情況下,連接到墊部170的觸控電極340容易受到外部衝擊或異物滲入。因此,若配置了觸控電極感光物層360,連接於墊部170的觸控電極340被更好地保護而免受外部衝擊或異物滲入,並且訊號能無誤地被轉送到墊部170和觸控電極340。
在本實施例中,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還包含在形成上感光物層350的操作中於墊部170上形成網版(Halftone)感光物層370。利用網點光罩沉積一半材料形成薄膜層並且濾除另一半材料,網版感光物層370可定義出厚度為一般感光物層厚度的一半的層。如圖6所示,網版感光物層370可具有比上感光物層350和觸控電極感光物層360更薄的厚度。網版感光物層370可以是由與上感光物層350和觸控電極感光物層360相同的材料透過相同製程形成。
如果沒有設置網版感光物層370,在去除殘留在短路部位SH1與SH2之金屬的製程(例如乾蝕刻製程)中,墊部170會受損。在製造完成的產品中,墊部170可外露,但在去除殘留在短路部位SH1與SH2之金屬的製程中,墊部170可不外露。如此,在本實施例中,網版感光物層370可形成於墊部170上,進而保護墊部170在去除殘留在短路部位SH1與SH2之金屬的製程中免受損傷。
在製造完成的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中,僅在墊部170外露的情況下,墊部170可被供應來自外部的訊號並且將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產生之訊號轉送至外部。在本實施例中,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還包含於圖案化上感光物層350之後,透過進行乾蝕刻製程移除網版感光物層370。
在此情況下,網版感光物層370的厚度可以比上感光物層350和觸控電極感光物層360的厚度還要小,因此可以透過去除殘留在短路部位SH1和SH2之金屬的乾蝕刻製程一併移除網版感光物層370。
藉由透過去除殘留在短路部位SH1和SH2之金屬的乾蝕刻製程來移除網版感光物層370,可以在不添加單獨製程的情況下打開露出墊部170。如此,在去除金屬的乾蝕刻製程中,墊部170受到保護,並且在製造完成的產品中,可以在不花費額外製造成本的情況下打開露出墊部170,由此提高製造效率。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藉由去除殘留在觸控電極之間的金屬或粒子,有助於防止觸控電極之間的短路現象。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這些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所為之更動與潤飾,均屬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關於本發明所界定之保護範圍請參考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10‧‧‧顯示面板 20‧‧‧閘極驅動器 30‧‧‧資料驅動器 40‧‧‧時序控制器 100‧‧‧底部基板 110‧‧‧聚醯亞胺層 120‧‧‧資料線 130‧‧‧陽極電極 140‧‧‧平坦層 150‧‧‧堤層 160‧‧‧阻障層 170‧‧‧墊部 200‧‧‧中間基板 210‧‧‧發光層 220‧‧‧陰極電極 230‧‧‧第一保護層 240‧‧‧封裝層 250‧‧‧第二保護層 300‧‧‧觸控螢幕 310‧‧‧第一絕緣層 320‧‧‧觸控線 330‧‧‧第二絕緣層 340‧‧‧觸控電極 350‧‧‧上感光物層 360‧‧‧觸控電極感光物層 370‧‧‧網版感光物層 DE1、DE2‧‧‧部位 SH1、SH2‧‧‧短路部位 GL1~GLp‧‧‧閘極線 DL1~DLq‧‧‧資料線 SL1~SLq‧‧‧感測線 P‧‧‧畫素 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 PD‧‧‧畫素驅動器 DLj‧‧‧第j條資料線 SLj‧‧‧第j條感測線 Sk‧‧‧第k條掃描線 SSk‧‧‧第k條感測訊號線 DT‧‧‧驅動電晶體 ELVSSL‧‧‧低位準電壓線 ELVDDL‧‧‧高位準電壓線 ST1‧‧‧第一電晶體 ST2‧‧‧第二電晶體 C‧‧‧電容 DATA‧‧‧數位視頻資料 VDATA‧‧‧資料電壓 GCS‧‧‧閘極驅動器控制訊號 DCS‧‧‧資料驅動器控制訊號 SEN‧‧‧感測資訊 TS‧‧‧時序訊號 Vsync‧‧‧垂直同步信號 Hsync‧‧‧水平同步信號 DE‧‧‧數據實施信號 DCLK‧‧‧點時鐘
圖1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的方塊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畫素的內部電路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的剖切示意圖。 圖4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的剖切示意圖。 圖5至圖7為根據本發明又另一實施例之製造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的剖切示意圖。
100‧‧‧底部基板
110‧‧‧聚醯亞胺層
120‧‧‧資料線
130‧‧‧陽極電極
140‧‧‧平坦層
150‧‧‧堤層
160‧‧‧阻障層
170‧‧‧墊部
200‧‧‧中間基板
210‧‧‧發光層
220‧‧‧陰極電極
230‧‧‧第一保護層
240‧‧‧封裝層
250‧‧‧第二保護層
300‧‧‧觸控螢幕
310‧‧‧第一絕緣層
320‧‧‧觸控線
330‧‧‧第二絕緣層
340‧‧‧觸控電極
350‧‧‧上感光物層

Claims (21)

  1. 一種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包含:一發光層,設置於一基板上,其中該基板包括一顯示區域和設置在該顯示區域附近和外部的一非顯示區域;一第一保護層,設置在該發光層上;一封裝層,設置於該第一保護層上;一第二保護層,設置在該封裝層上;多個觸控電極,包括一第一觸控電極和一第二觸控電極,設置於該封裝層上且彼此間隔開;一第一感光物(PAC)層,設置於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上,且該第一感光物層遮蓋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一絕緣層,設置在該封裝層和該些觸摸電極之間;以及一阻障層,設置在該基板的該非顯示區域中,其中該第一保護層和該第二保護層兩者其中之一以及該絕緣層在該基板的該非顯示區域中延伸到該阻障層的一上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絕緣層暴露於外,且該絕緣層使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彼此電性絕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更包含設置於該基板之一邊緣區域的一墊部,且該墊部電性連接於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更包含一第二感光物層,且該第二感光物層遮蓋與該墊部連接的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其中介於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之間的會發生短路的一部分之該第一感光物層被移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感光物層的一端部設置在該非顯示區域中。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延伸到在該基板的該非顯示區域中的該阻障層的該上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感光物層在該基板的該非顯示區域中重疊該阻障層、該絕緣層、該第一保護層和該第二保護層兩者其中之一、以及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的至少一部分。
  9.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發光層、一陽極電極和一資料線依序設置在一底部基板上;一中間基板,設置於該底部基板上,且該中間基板包含設置在該發光層上方的一第一保護層、設置在該第一保護層上方的一封裝層,以及設置在該封裝層上方的一第二保護層;以及一觸控螢幕,設置於該中間基板上,其中該觸控螢幕包含一觸控線、多個觸控電極、一第一感光物層、一絕緣層以及一阻障層,該觸控線供應用於驅 動該觸控螢幕的一觸控驅動訊號,該些觸控電極包括設置於該觸控線上並且彼此間隔的一第一觸控電極和一第二觸控電極,該第一感光物層設置於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上,且該第一感光物層遮蓋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該絕緣層設置在該封裝層和該些觸摸電極之間,該阻障層設置在該底部基板的該非顯示區域中,其中該第一保護層和該第二保護層兩者其中之一以及該絕緣層在該底部基板的該非顯示區域中延伸到該阻障層的一上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絕緣層暴露於外,且該絕緣層使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彼此電性絕緣。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設置於該底部基板之一邊緣區域的一墊部,且該墊部電性連接於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第二感光物層,且該第二感光物層遮蓋與該墊部連接的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介於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之間的會發生短路的一部分的該第一感光物層被移除。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延伸到在該底部基板的該非顯示區域中的該阻障層的該上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感光物層在該底部基板的該非顯示區域中重疊該阻障層、該絕緣層、該第一保護層和該第二保護層兩者其中之一、以及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的至少一部分。
  16. 一種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包含: 一發光層,設置於一基板上,其中該基板包括一顯示區域和設置在該顯示區域附近和外部的一非顯示區域;一第一保護層,設置在該發光層上;一封裝層,設置於該第一保護層上;一第二保護層,設置在該封裝層上;一觸控線,供應用於驅動該觸控螢幕的一觸控驅動訊號;一絕緣層,設置於該觸控線上;多個觸控電極,包括一第一觸控電極和一第二觸控電極,設置於該絕緣層與該觸控線上且彼此間隔開,且該絕緣層使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彼此電性絕緣;一第一感光物層,遮蓋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的一頂表面,且該第一感光物層將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彼此隔離;以及一阻障層,設置在該基板的該非顯示區域中,其中該絕緣層設置在該封裝層和該些觸摸電極之間,其中該第一保護層和該第二保護層兩者其中之一以及該絕緣層在該基板的該非顯示區域中延伸到該阻障層的一上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更包含設置於該基板之一邊緣區域的一墊部,且該墊部電性連接於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更包含一第二感光物層,且該第二感光物層遮蓋與該墊部連接的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其中介於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之間的會發生短路的一部分的該第一感光物層被移除。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延伸到在該基板的該非顯示區域中的該阻障層的該上部。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感光物層在該基板的該非顯示區域中重疊該阻障層、該絕緣層、該第一保護層和該第二保護層兩者其中之一、以及該第一觸控電極和該第二觸控電極的至少一部分。
TW108125450A 2017-06-30 2018-06-29 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6898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83737 2017-06-30
KR1020170083737A KR102354920B1 (ko) 2017-06-30 2017-06-30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9249A TW201939249A (zh) 2019-10-01
TWI689860B true TWI689860B (zh) 2020-04-01

Family

ID=6314381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2701A TWI670633B (zh) 2017-06-30 2018-06-29 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108125450A TWI689860B (zh) 2017-06-30 2018-06-29 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2701A TWI670633B (zh) 2017-06-30 2018-06-29 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4) US10817090B2 (zh)
KR (4) KR102354920B1 (zh)
CN (1) CN109213364B (zh)
DE (1) DE102018115830A1 (zh)
GB (2) GB2567274B (zh)
TW (2) TWI6706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74086B1 (ko) * 2016-09-30 2019-05-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모듈
KR102380046B1 (ko) * 2017-09-22 2022-03-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7150527B2 (ja) * 2018-08-31 2022-10-1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200082738A (ko) 2018-12-31 2020-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불량 검출 방법
CN109742103B (zh) * 2019-01-02 2021-05-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00085386A (ko) * 2019-01-04 2020-07-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200145887A (ko) 2019-06-19 2020-12-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20210019256A (ko) * 2019-08-12 2021-02-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210045554A (ko) 2019-10-16 2021-04-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069768A (ko) 2019-12-03 2021-06-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262683B1 (ko) * 2019-12-30 2021-06-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표시 장치
KR20210099709A (ko) 2020-02-04 2021-08-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20210145028A (ko) 2020-05-22 2021-12-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145026A (ko) 2020-05-22 2021-12-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CN111768693A (zh) * 2020-06-24 2020-10-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KR20220082315A (ko) * 2020-12-10 2022-06-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발광 표시 장치
TWI777545B (zh) * 2021-05-06 2022-09-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86169U (zh) * 2013-07-22 2014-01-08 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输入薄片
US20150261258A1 (en) * 2014-03-17 2015-09-1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P2991116A1 (en) * 2014-08-29 2016-03-02 LG Display Co., Ltd. In cell-type touch panel integrated flexibl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5867710A (zh) * 2010-10-29 2016-08-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一体型触摸屏面板的平板显示装置
TW201703249A (zh) * 2015-05-01 2017-01-16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設備及其製造方法
CN106708342A (zh) * 2016-12-21 2017-05-2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触控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oled触控显示装置
CN106775173A (zh) * 2017-02-07 2017-05-3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06998A1 (en) 2009-07-10 2011-01-13 Sunggu Kang Patterning of thin film conductive and passivation layers
KR101649228B1 (ko) * 2009-12-02 2016-08-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일체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20044501A (ko) * 2010-10-28 2012-05-08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을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908501B1 (ko) * 2011-12-07 2018-10-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3197785B (zh) 2012-01-06 2016-07-0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101464172B1 (ko) * 2012-09-27 2014-11-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675256B1 (ko) * 2013-01-30 2016-11-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와 이의 구동방법
KR20150027596A (ko) * 2013-09-04 2015-03-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기 공진 방식의 터치 센서 및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208417B1 (ko) * 2013-12-23 2021-01-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4915077B (zh) * 2014-03-13 2017-11-2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感应显示装置
KR101725893B1 (ko) * 2014-06-24 2017-04-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패널 일체형 표시장치 및 제조방법
KR102205878B1 (ko) * 2014-06-25 2021-01-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일체형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240937B1 (ko) * 2014-10-10 2021-04-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289934B1 (ko) * 2014-11-28 2021-08-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269919B1 (ko) * 2014-12-12 2021-06-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362189B1 (ko) * 2015-04-16 2022-02-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388711B1 (ko) 2015-04-27 2022-04-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160128513A (ko) * 2015-04-28 2016-11-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170083737A (ko) 2016-01-11 2017-07-19 대전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재실인원에 따른 전력제어 및 관리 시스템
KR101797728B1 (ko) * 2016-03-11 2017-11-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514411B1 (ko) * 2016-03-31 2023-03-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0727434B2 (en) * 2016-07-25 2020-07-2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organic material overflow
KR20180018972A (ko) * 2016-08-12 2018-02-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10756118B2 (en) * 2016-11-30 2020-08-2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180065061A (ko) * 2016-12-06 2018-06-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2018112859A (ja) * 2017-01-11 2018-07-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7710A (zh) * 2010-10-29 2016-08-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一体型触摸屏面板的平板显示装置
CN203386169U (zh) * 2013-07-22 2014-01-08 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输入薄片
US20150261258A1 (en) * 2014-03-17 2015-09-1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P2991116A1 (en) * 2014-08-29 2016-03-02 LG Display Co., Ltd. In cell-type touch panel integrated flexibl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TW201703249A (zh) * 2015-05-01 2017-01-16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設備及其製造方法
CN106708342A (zh) * 2016-12-21 2017-05-2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触控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oled触控显示装置
CN106775173A (zh) * 2017-02-07 2017-05-3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567274A (en) 2019-04-10
US10817090B2 (en) 2020-10-27
KR102354920B1 (ko) 2022-01-21
GB2589969A (en) 2021-06-16
US20230289004A1 (en) 2023-09-14
GB2589969B (en) 2021-12-01
GB201810734D0 (en) 2018-08-15
GB2567274B (en) 2020-11-18
DE102018115830A1 (de) 2019-01-03
KR20220013442A (ko) 2022-02-04
US20210004108A1 (en) 2021-01-07
KR20220110720A (ko) 2022-08-09
KR102430105B1 (ko) 2022-08-04
TW201905662A (zh) 2019-02-01
US20220121306A1 (en) 2022-04-21
US11243630B2 (en) 2022-02-08
CN109213364B (zh) 2021-09-28
KR20190003181A (ko) 2019-01-09
CN109213364A (zh) 2019-01-15
KR20230088669A (ko) 2023-06-20
KR102635320B1 (ko) 2024-02-07
TW201939249A (zh) 2019-10-01
TWI670633B (zh) 2019-09-01
GB202015718D0 (en) 2020-11-18
KR102545147B1 (ko) 2023-06-16
US11687181B2 (en) 2023-06-27
US20190004654A1 (en) 2019-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9860B (zh) 整合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102516938B1 (ko) 표시 장치
KR102408164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11422652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US9483135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 panel
TWI637505B (zh) 具有矽及半導電性氧化物薄膜電晶體之顯示器
US9710086B2 (en) Display device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093609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US10001858B2 (en) Substrate including thin film transistor for touch display
TW201301613A (zh) 顯示裝置與電子單元
US20210320132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2925435A (zh)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2563777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CN110943107A (zh) 显示装置和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WO2023178612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4050839A1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KR20150064791A (ko) 표시장치
KR20220001837A (ko) 표시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