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3364B - 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3364B
CN109213364B CN201810722261.2A CN201810722261A CN109213364B CN 109213364 B CN109213364 B CN 109213364B CN 201810722261 A CN201810722261 A CN 201810722261A CN 109213364 B CN109213364 B CN 1092133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posed
touch electrodes
touch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222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13364A (zh
Inventor
权香明
金珉朱
金成真
张在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213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3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13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33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41Short-circuit preven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防止触摸电极之间的短路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以及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该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发光层、设置在发光层上的封装层、设置在封装上并且彼此间隔开的多个触摸电极、以及设置在多个触摸电极上的上PAC层。上PAC层被图案化以设置在多个触摸电极上。

Description

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6月3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7-0083737号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如在本文中完全阐述的那样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以及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尽管本公开适用于范围广泛的应用,但是特别适合于防止触摸电极之间的短路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面向信息的社会的进步,对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的各种要求正在增加。显示装置中的场发射显示装置是其中发光层设置在两个电极之间并且利用在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场来发光从而显示图像的装置。
作为一种类型的场发射显示装置,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均包括用于感测用户触摸的触摸屏面板。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使用户能够用手指或笔直接输入信息,并且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导航设备、便携式终端、家用电器等。
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均包括设置在下基板上的发光层、设置在发光层上的封装层和设置在封装层上并彼此间隔开的多个触摸电极。
在具有集成触摸屏的常规显示装置中,多个触摸电极中的每个的上部被单个钝化层覆盖。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触摸电极中的每个的上部之外,钝化层不可避免地设置在彼此间隔开的触摸电极之间的空间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残留在触摸电极之间的空间中的金属或颗粒会发生短路,并且难以修复这种短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涉及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引起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以及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提供防止触摸电极之间的短路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以及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本公开的额外的优点和特征的一部分将在以下描述中进行阐述,并且一部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审视以下内容后将变得明显或者可以从本公开的实践中获知。本公开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在撰写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达成。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他优点并根据本公开的目的,如在本文中实施和广泛描述的,提供了一种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发光层;设置在发光层上的封装层;设置在封装层上并且彼此间隔开的多个触摸电极;以及设置在多个触摸电极上的上PAC层。上PAC层被图案化以设置在多个触摸电极上。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发光层;在发光层上形成封装层;在封装层上形成多个触摸电极,使得多个触摸电极彼此间隔开;在多个触摸电极上形成上PAC层;以及对上PAC层进行图案化以设置在多个触摸电极上。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以上总体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要求保护的公开内容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于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被并入本申请中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些方面,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概念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像素的内部电路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以及
图5至图7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制造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可能的情况下,附图通篇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及其实现方法将通过下面描述的方面并参照附图来阐明。然而,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本公开并且本公开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方面。实际上,这些方面被提供以使得本公开将是详尽的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全面地传达本公开的范围。此外,本公开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限定。
在附图中公开的用于描述本公开的方面的形状、大小、比例、角度和数目仅仅是示例,并且因此,本公开内容不限于示出的细节。通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在以下描述中,当相关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被确定为不必要地模糊了本公开的重点时,将省略该详细描述。
在使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仅”,否则可以添加另一部分。除非另有所指,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
在对元件进行解释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是元件被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
在描述位置关系时,例如,当两个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被描述为“在……上”、“在……上方”、“在……下”和“紧接着”时,除非使用“刚好”或“直接”,否则在这两个部件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或更多个其他部件。
在描述时间关系时,例如,当时间顺序被描述为“在……之后”、“随后”、“然后”以及“在……之前”时,除非使用“刚好”或“直接”,否则可以包括不连续的情况。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例如,在没有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第一水平轴线方向、第二水平轴线方向以及竖直轴线方向不应当仅被解释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垂直的几何关系,而是可以表示具有在本公开的元件在功能上操作的范围内的更宽的方向性。
术语“至少一个”应理解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举项的任何和所有组合。例如,“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中的至少一个”的含义表示从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中的两个或更多个提出的所有项的组合以及第一项、第二项或第三项。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充分理解的,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彼此结合或组合,并且可以各种方式彼此进行交互操作并在技术上被驱动。本公开的方面可以彼此独立地实行,或者可以以互相依赖的关系一起实行。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示例性方面。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概念框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像素的内部电路图。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栅极驱动器20、数据驱动器30以及定时控制器40。
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显示区域和设置在显示区域附近和外部的非显示区域。显示区域可以是设置有像素以显示图像的区域。非显示区域可以是配置显示面板10的边界并且保护显示区域免受外部冲击的区域。在显示面板10中可以设置有多条栅极线GL1至GLp(其中p为等于或大于2的正整数)、多条数据线DL1至DLq(其中,q为等于或大于2的正整数)以及多条感测线SL1至SLq。数据线DL1至DLq和感测线SL1至SLq可以与栅极线GL1至GLp交叉。数据线DL1至DLq和感测线SL1至SLq可以彼此平行。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设置有像素P的下基板和执行用于保护像素P免受外部颗粒影响的封装功能的上基板。
像素中的每个可以连接至栅极线GL1至GLp中的一条对应的栅极线、数据线DL1至DLq中的一条对应的数据线以及感测线SL1至SLq中的一条对应的感测线。如图2中的那样,像素P均可以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提供电流的像素驱动器PD。在图2中,为了便于描述,仅示出了连接至第j(其中j是满足1≤j≤q的正整数)条数据线DLj、第j条感测线SLj、第k(其中k是满足1≤k≤p的正整数)条扫描线(或栅极线)Sk以及第k条感测信号线SSk的像素P。
参照图2,像素P可以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第j条感测线SLj提供电流的像素驱动器PD。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可以利用通过驱动晶体管DT提供的电流发射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电极可以连接至驱动晶体管DT的源电极,并且阴极电极可以连接至低电平电压线ELVSSL,通过低电平电压线ELVSSL提供低于高电平电压的低电平电压。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可以包括阳极电极、空穴输运层、有机发光层、电子输运层和阴极电极。当向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施加电压时,空穴和电子可以分别通过空穴输运层和电子输运层移动到有机发光层,并且可以在有机发光层中彼此复合以发射光。
像素驱动器PD可以包括驱动晶体管DT、由第k条扫描线Sk的扫描信号控制的第一晶体管ST1,由第k条感测信号线SSk的感测信号控制的第二晶体管ST2以及电容器C。在显示模式中,当通过连接至像素P的第k条扫描线Sk提供扫描信号时,可以向像素驱动器PD提供连接至像素P的第j条数据线DLj的数据电压VDATA,并且可以基于数据电压VDATA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提供驱动晶体管DT的电流。在感测模式中,当通过连接至像素P的第k条扫描线Sk提供扫描信号时,可以向像素驱动器PD提供连接至像素P的第j条数据线DLj的感测电压,并且可以将驱动晶体管DT的电流提供给连接至像素P的第j条感测线SLj。
驱动晶体管DT可以设置在高电平电压线ELVDDL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之间。基于驱动晶体管DT的栅电极与源电极之间的电压差,驱动晶体管DT可以控制从高电平电压线ELVDDL流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电流。驱动晶体管DT的栅电极可以连接至第一晶体管ST1的第一电极,源电极可以连接至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电极,并且漏电极可以连接至籍其提供高电平电压的高电平电压线ELVDDL。
第一晶体管ST1可以通过第k条扫描线Sk的第k个扫描信号接通,并且可以向驱动晶体管DT的栅电极提供第j条数据线DLj的数据电压。第一晶体管ST1的栅电极可以连接至第k条扫描线Sk,第一电极可以连接至驱动晶体管DT的栅电极,并且第二电极可以连接至第j条数据线DLj。第一晶体管ST1可以被称为扫描晶体管。
第二晶体管ST2可以通过第k条感测信号线SSk的第k个感测信号接通SSk,并且可以将第j条感测线SLj连接至驱动晶体管DT的源电极。第二晶体管ST2的栅电极可以连接至第k条感测信号线SSk,第一电极可以连接至第j条感测线SLj,并且第二电极可以连接至驱动晶体管DT的源电极。第二晶体管ST2可以被称为感测晶体管。
电容器C可以设置在驱动晶体管DT的栅电极与源电极之间。电容器C可以存储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电压与源极电压之间的电压差。
在图2中,已经描述了驱动晶体管DT以及第一晶体管ST1和第二晶体管ST2均被实现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示例,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驱动晶体管DT以及第一晶体管ST1和第二晶体管ST2可以均被实现为P型MOSFET。此外,第一电极可以是源电极,而第二电极可以是漏电极。然而,本公开的方面不限于此。在其他方面中,第一电极可以是漏电极,而第二电极可以是源电极。
在显示模式中,当向第k条扫描线Sk提供扫描信号时,可以将第j条数据线DLj的数据电压VDATA提供至驱动晶体管DT的栅电极,并且当向第k条感测信号线SSk提供感测信号时,可以将第j条感测线SLj的初始化电压提供至驱动晶体管DT的源电极。因此,在显示模式中,可以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提供根据驱动晶体管DT的栅电极处的电压与源电极处的电压之间的电压差流动的驱动晶体管DT的电流,并且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可以利用驱动晶体管DT的电流发光。在此情况下,数据电压VDATA可以是通过补偿驱动晶体管DT的阈值电压和电子迁移率而生成的电压,并且因此驱动晶体管DT的电流不依赖于驱动晶体管DT的阈值电压和电子迁移率。
在感测模式中,当向第k条扫描线Sk提供扫描信号时,可以将第j条数据线DLj的感测电压提供至驱动晶体管DT的栅电极,并且当向第k条感测信号线SSk提供感测信号时,可以将第j条感测线SLj的初始化电压提供至驱动晶体管DT的源电极。此外,当向第k条感测信号线SSk提供感测信号时,可以使第二晶体管ST2接通,并且可以允许根据驱动晶体管DT的栅电极处的电压与源电极处的电压之间的电压差流动的驱动晶体管DT的电流流动至第j条感测线SLj。
可以从定时控制器40向栅极驱动器20提供栅极驱动器控制信号GCS,并且栅极驱动器20可以根据栅极驱动器控制信号GCS生成栅极信号(扫描信号),以将栅极信号提供至栅极线GL1至GLp。
可以从定时控制器40向数据驱动器30提供数据驱动器控制信号DCS,并且数据驱动器30可以根据数据驱动器控制信号DCS生成数据电压,以将数据电压提供至数据线DL1至DLq。另外,数据驱动器30可以感测每个像素P中的电压和电流特性以生成感测数据SEN,并且可以将感测数据SEN提供至定时控制器40。
可以向定时控制器40提供用于控制图像显示定时的定时信号TS和包括用于从外部实现图像的基于颜色的信息的数字视频数据DATA。可以基于预定协议将定时信号TS和数字视频数据DATA输入至定时控制器40的输入端。另外,可以基于来自数据驱动器30的每个像素P的电压和电流特性向定时控制器40提供感测数据SEN。
定时信号TS可以包括竖直同步信号Vsync、水平同步信号Hsync、数据使能信号DE和点时钟DCLK。定时控制器40可以基于感测数据SEN来补偿数字视频数据DATA。
定时控制器40可以生成用于控制栅极驱动器20、数据驱动器30、扫描驱动器和感测驱动器的操作定时的驱动器控制信号。驱动器控制信号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栅极驱动器20的操作定时的栅极驱动器控制信号GCS、用于控制数据驱动器30的操作定时的数据驱动器控制信号DCS、用于控制扫描驱动器的操作定时的扫描驱动器控制信号、以及用于控制感测驱动器的操作定时的感测驱动器控制信号。
定时控制器40可以根据模式信号在显示模式和感测模式中的一个模式下操作数据驱动器30、扫描驱动器和感测驱动器。显示模式可以是显示面板100的像素P显示图像的模式,并且感测模式可以是感测显示面板100的每个像素P中的驱动晶体管DT的电流的模式。当提供至每个像素P的扫描信号的波形和感测信号的波形在显示模式和感测模式中的每个下改变时,数据驱动器控制信号DCS、扫描驱动器控制信号和感测驱动器控制信号也可以在显示模式和感测模式中的每个下改变。因此,定时控制器40可以根据显示模式和感测模式中的一个模式来生成数据驱动器控制信号DCS、扫描驱动器控制信号和感测驱动器控制信号。
定时控制器40可以将栅极驱动器控制信号GCS输出至栅极驱动器20。定时控制器40可以将补偿数字视频数据和数据驱动器控制信号DCS输出至数据驱动器30。定时控制器40可以将扫描驱动器控制信号输出至扫描驱动器。定时控制器40可以将感测驱动器控制信号输出至感测驱动器。
此外,定时控制器40可以生成用于执行显示模式和感测模式中的驱动数据驱动器30、扫描驱动器和感测驱动器的一个对应模式的模式信号。定时控制器40可以根据模式信号在显示模式和感测模式中的一个模式下操作数据驱动器30、扫描驱动器和感测驱动器。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下基板100、中间基板200和触摸屏300。
下基板100可以支承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后表面。在下基板100上可以设置有构成像素的薄膜晶体管(TFT)。
在下基板100的最下端可以设置有聚酰亚胺层110。聚酰亚胺层110可以具有柔性。聚酰亚胺层110可以吸收施加到下基板100的后表面的冲击。
在聚酰亚胺层110上可以设置有数据线120。数据线120可以设置为多条,并且多条数据线中的每条可以设置在像素列中的每列中。数据线120可以将数据电压传输到对应的像素。
数据线120上可以设置有阳极电极130。阳极电极130可以以像素为单位设置。设置在不同像素中的阳极电极130可以不彼此连接。通过数据线120可以向阳极电极130提供数据电压。
在聚酰亚胺层110上可以设置有平坦化层140。平坦化层140可以设置在未设置有数据线120的位置处。平坦化层140可以具有高于数据线120的高度。平坦化层140的上表面可以是平面的,并且阳极电极130可以设置在平坦化层14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中。阳极电极130可以以阳极电极130与相邻的阳极电极130不连接并且断开连接的状态设置在平坦化层140上。
在阳极电极130和平坦化层140上可以设置有堤部150。堤部150可以划分多个像素。堤部150可以由具有良好绝缘性质的材料形成。因此,堤部500防止了彼此相邻设置的阳极电极130之间的短路。
在聚酰亚胺层110上可以设置有坝部160。坝部160可以设置在下基板100的边缘区域中。坝部160防止像素的材料中的具有流动性的材料越过下基板100的边缘。另外,坝部160防止用于制造像素外部的元件的材料穿透到像素区域中。
在聚酰亚胺层110上可以设置有焊盘部170。焊盘部170可以设置在下基板100的边缘区域中的坝部160的外侧。焊盘部170可以将从外部提供的触摸电极驱动信号提供至触摸电极340。另外,焊盘部170可以将由触摸电极340生成并且包括触摸信息的触摸信号传输到设置在下基板100外部的触摸驱动器集成电路(IC)。
在下基板100上可以设置有中间基板200。中间基板200可以实现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颜色并保护下基板100的前表面。
在阳极电极130上可以设置有发光层210。发光层210可以设置在每个像素中。发光层210可以通过使用内部材料或诸如设置在其上的滤色器的部件来发射预定颜色的光。基于电压电平或外部信号,发光层210可以发光。因此,可以基于阳极电极130的电压来控制发光层210的驱动。特别地,如果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是诸如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自发光显示装置,则可以利用经由阳极电极130从数据线120传输的数据电压来控制发光层210发射具有期望亮度的光。
在堤部150和发光层210上可以设置有阴极电极220。阴极电极220可以被设置为多个像素中的单个电极。阴极电极220可以向像素提供参考电压或公共电压。
在设置有像素的区域中在阴极电极22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钝化层230。另外,在设置有焊盘部170的区域中第一钝化层230可以设置在聚酰亚胺层110和坝部160上。第一钝化层230保护设置在下基板100上的像素中的TFT。另外,第一钝化层230防止在设置有焊盘部170的区域中的聚酰亚胺层110和坝部160中的每个的上部外露,由此保护聚酰亚胺层110和坝部160。
在第一钝化层230上可以设置有封装层240。封装层240可以设置在像素区域中。封装层240保护设置在像素中的TFT免受诸如氧气、水等的外部异物的影响。
在封装层240上可以设置有第二钝化层250。第二钝化层250保护封装层240免受外部冲击。
在中间基板200上可以设置有触摸屏300。触摸屏300可以感测由用户的手指或触摸笔提供的外部触摸信息。当触摸屏300的顶部被触摸时,在设置在触摸屏300和下基板100之间的封装层240中生成的电容会改变,并且因此可以感测触摸信息。另外,触摸屏300可以在像素区域上显示外部触摸信息。
在像素区域中在第二钝化层25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绝缘层310。另外,在设置有焊盘部170的区域中第一绝缘层310可以设置在第一钝化层230上。第一绝缘层310防止设置在触摸屏300下方的线路之间的短路。
在第一绝缘层310上可以设置有触摸线320。触摸线320可以沿与数据线平行的方向设置。触摸线320可以提供用于驱动触摸屏300的触摸驱动信号。另外,触摸线320可以将由触摸屏300感测到的触摸信息传输到触摸IC芯片。触摸线320可以由具有高导电率的材料形成。
在第一绝缘层310和触摸线320上可以设置有第二绝缘层330。第二绝缘层330防止相邻触摸线320之间的短路。
在触摸线320和第二绝缘层330上可以设置有触摸电极340。沿与数据线平行的方向设置的触摸电极340可以设置在触摸线320上。另外,沿与栅极线平行的方向设置的触摸电极340可以设置在第二绝缘层330上。沿与数据线平行的方向设置的触摸电极340和沿与栅极线平行的方向设置的触摸电极340可以通过桥电极彼此连接,并且因此可以具有网状结构。
设置在像素区域的边缘中的触摸电极340可以延伸到焊盘部170的上部并且可以电连接至焊盘部170。布置成网状结构的触摸电极340可以感测在像素区域中执行的触摸的触摸位置。触摸电极340可以将包括触摸位置的触摸信息传输到焊盘部170。
在第二绝缘层330和触摸电极340上可以设置有上光活性化合物(下文中称为“PAC”)层350。上PAC层350可以由具有高绝缘性质并且不与外部材料反应的聚合物材料形成。上PAC层350可以覆盖第二绝缘层330和触摸电极340以便使其不外露。上PAC层350保护第二绝缘层330和触摸电极340免受诸如氧气、水等的外部异物的影响。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除了上PAC层350之外,如图4所示的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具有与如图3所示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PAC层350,并且上PAC层350可以被图案化以设置在多个触摸电极340上。上PAC层350可以与多个触摸电极340的上部交叠。上PAC层350的平面的形状可以与多个触摸电极340中的每个的平面的形状相同。上PAC层350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与设置有多个触摸电极340的区域相邻的区域中,以便完全覆盖多个触摸电极340。上PAC层350形成为切割多个触摸电极340之间的空间中的至少一个空间。
如果触摸电极340在基本不需要连接的部分中通过诸如残留的水或金属的异物相互连接,则在触摸电极340之间可能发生短路。即使在仅对一个触摸电极340施加触摸时,所有短路的触摸电极340仍可以将触摸信息传输到触摸驱动器IC。因此,由于短路,触摸驱动器IC可能识别为触摸施加到设置有彼此电连接的触摸电极340的整个区域。因此,触摸屏300不能准确地感测触摸位置。
由于上述原因,当除了连接到用于两个交叉的触摸电极340之间的电连接的桥电极的部分之外,触摸电极340没有彼此连接时,触摸屏300可以准确地感测触摸位置。也就是说,在第二绝缘层330上不应该存在诸如水或金属的异物。应去除在制造工艺中残留在第二绝缘层330上的诸如水或金属的异物。另外,可以完成根据本公开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并且随后上PAC层350防止诸如水或金属的异物渗入第二绝缘层330的上部。
尽管有该工艺,但是在第二绝缘层330上仍可能出现金属等异物。因此,可以通过蚀刻工艺去除残留在第二绝缘层330上的诸如金属的异物。蚀刻工艺可以使用通过等离子体气体和硝酸基气体之间的化学反应去除异物的干法蚀刻工艺或者使用氢氟酸(HF)或二氟化氙(XeF2)的湿法蚀刻工艺。当蚀刻工艺施加到第二绝缘层330的上部时,可以去除残留在触摸电极340之间的诸如金属的异物。另外,当触摸电极340之间残留的诸如金属的异物被去除时,由触摸电极340之间的短路引起的缺陷可以被修复。
如果设置有上PAC层350,则上PAC层350在干法蚀刻工艺或清除工艺中保护其下面的层或元件。因此,如果设置有上PAC层350,则尽管对上PAC层350上的部分执行干法蚀刻工艺或清除工艺,但仍不容易去除上PAC层350下的层或元件上残留的金属的异物。出于该原因,如果上PAC层350设置在第二绝缘层330上,则不容易去除残留在第二绝缘层330上的诸如水或金属的异物。也就是说,如果设置有上PAC层350,则不容易修复由于在形成触摸电极340的制造工艺中残留的诸如金属的异物而引起在触摸电极340之间发生的短路。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上PAC层350中,上PAC层350可以不设置在多个触摸电极340之间。第二绝缘层330的上部可以在未设置有上PAC层350的部分处露出。因此,在第二绝缘层330上的部分中执行干法刻蚀工艺或清除工艺的情况下,可以将干法刻蚀工艺或清除工艺可以直接施用到露出第二绝缘层330上部的部分。因此,可以容易地从露出第二绝缘层330的上部的部分去除残留在多个触摸电极340之间的诸如金属的异物。结果,即使在形成上PAC层350之后,通过施用干法蚀刻工艺或清除工艺,也可以容易地修复由制造工艺中残留的金属引起的触摸电极340之间的短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上PAC层350可以不设置在多个触摸电极340之间。因此,用于使多个触摸电极340电绝缘的第二绝缘层330可以暴露于外部。也就是说,当上PAC层350被图案化时,第二绝缘层330可以是未设置上PAC层350的部分中的产品的最上层。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上PAC层350之外,第二绝缘层330也可以保护其下的层免受外部异物的影响。因此,如在上PAC层350未被图案化的情况下,第二绝缘层330可以相同地执行保护功能。另外,如果设置有上PAC层350以露出第二绝缘层330的一部分,则上PAC层350的平均厚度减小。因此,获得了增强施加到触摸电极340的触摸的触摸灵敏度的附加效果。
图5至图7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制造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在描述制造方法之前,将首先参照图7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下基板100的边缘区域中并且电连接至触摸电极340的焊盘部170以及覆盖连接至焊盘部170的触摸电极340的上部的触摸电极PAC层360。
触摸电极PAC层360可以由绝缘性良好并且不与外部材料反应的聚合物材料形成。触摸电极PAC层360可以通过使用与上PAC层350相同的材料通过相同的工艺形成。触摸电极PAC层360可以覆盖连接至焊盘部170的触摸电极340以便使其不外露。触摸电极PAC层360保护连接至焊盘部170的触摸电极340免受诸如氧气、水等的外部异物的影响。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可以通过使用触摸电极PAC层360覆盖连接至焊盘部170的触摸电极340。因此,可以更加增强触摸电极340与焊盘部170之间的连接。另外,电信号可以在触摸电极340和焊盘部170之间稳定地传输而不受阻碍。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上PAC层350可以从能够引起多个触摸电极340之间短路的部分DE1和DE2中去除。能够引起短路的部分DE1和DE2中的每个可以是在多个触摸电极340中的同一层上彼此相邻设置的触摸电极340之间的空间。另外,能够引起短路的部分DE1和DE2中的每个可以是触摸电极340之间的空间,为了正常驱动触摸电极340,触摸电极340之间不应该彼此电连接。另外,能够引起短路的部分DE1和DE2中的每个可以是在制造工艺中容易残留金属的区域。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中,上PAC层350可以被选择性地图案化,使得上PAC层350不被设置在能够引起短路的部分DE1和DE2上。因此,解决了上PAC层350不能去除部分DE1和DE2中能够引起短路的残留金属的问题。另外,通过使图案化部分最小化,解决了由短路引起的问题。
制造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方法可以包括:在基板上形成发光层210;在发光层210上形成封装层240;在封装层240上形成多个触摸电极340,使得多个触摸电极340彼此间隔开;以及在多个触摸电极340上形成上PAC层350。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上PAC层350可以由单层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在形成触摸电极340的工艺中相邻触摸电极340之间的金属残留,并且由此出现短路部分SH1和SH2。
如图6所示,制造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方法可以包括:对上PAC层350进行图案化,使得上PAC层350形成在多个触摸电极340上。
通过对上PAC层350进行图案化的图案化操作,上PAC层350可以在多个触摸电极340上以及在与触摸电极340相邻的区域中被图案化。上PAC层350可以被图案化以在相邻的触摸电极340之间被切割。例如,上PAC层350可以被图案化以在短路部分SH1和SH2上被切割。
因此,上PAC层350可以不形成在短路部分SH1和SH2上。由于上PAC层350未形成在短路部分SH1和SH2上,所以通过去除短路部分SH1和SH2的金属容易地解决短路问题。
此时,在对上PAC层350进行图案化的图案化操作中,用于电断开多个触摸电极340的第二绝缘层330可以外露。第二绝缘层330可以由防止外部异物渗透、具有强大的冲击吸收力并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的材料形成。
因此,尽管对上PAC层350进行图案化,但是解决了触摸电极340中的每个的一部分暴露于外部的问题,并且异物不能渗透到触摸电极340中。
如果发生短路的短路部分SH1和SH2露出,则需要解决短路部分SH1和SH2短路问题的方法。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制造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对上PAC层350进行图案化之后,对上PAC层350上的一部分进行干法蚀刻以去除残留在第二绝缘层330上的多个触摸电极340之间的金属或异物。
当在形成有上PAC层350的区域处执行干法蚀刻工艺时,可以仅蚀刻上PAC层350的上部的一部分,并且在上PAC层350下面的触摸电极340被保护而没有被蚀刻。另外,当执行干法蚀刻工艺时,残留在未形成上PAC层350的区域中的金属被完全去除。因此,残留在短路部分SH1和SH2中的金属被完全去除,并且因此可以解决短路问题。
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制造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方法中,通过在上部执行干法蚀刻的简单工艺,可以仅去除残留在短路部分SH1和SH2中的金属,从而保护触摸电极340并解决短路问题。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制造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方法中,可以在形成彼此间隔开的多个触摸电极340的操作中形成设置在下基板100上并电连接至触摸电极340的焊盘部170,并且可以在形成上PAC层350的操作中形成覆盖连接至焊盘部170的触摸电极340的上部的触摸电极PAC层360。
在没有设置触摸电极PAC层360的情况下,触摸电极340可以在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边缘处暴露。在这种情况下,连接至焊盘部170的触摸电极340易受到外部冲击或异物的渗透。由于还设置了触摸电极PAC层360,所以连接至焊盘部170的触摸电极340被更加可靠地保护免受外部冲击或异物的渗入,并且信号没有错误地在焊盘部170和触摸电极340之间传输或接收。
此外,如图6所示,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制造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方法中,可以在形成上PAC层350的操作中在焊盘部170上形成半调(halftone)PAC层370。半调PAC层370可以通过使用半调掩模形成具有与普通PAC层的厚度的一半相对应的厚度的层,该半调掩模仅沉积形成薄层的一半材料并且过滤另一半材料。如图6所示,半调PAC层370可以形成为具有比上PAC层350和触摸电极PAC层360薄的厚度。半调PAC层370可以通过相同的工艺由与上PAC层350和触摸电极PAC层360相同的材料形成。
如果没有设置半调PAC层370,则在类似于在上部中执行干法蚀刻的工艺的去除残留在短路部分SH1和SH2中的金属的工艺中,焊盘部170被损坏。焊盘部170可以在成品中暴露于外部,但是在去除残留在短路部分SH1和SH2中的金属的工艺中,焊盘部170可以不暴露。因此,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半调PAC层370可以形成在焊盘部170上,由此保护焊盘部170在去除残留在短路部分SH1和SH2中的金属的工艺中不被损坏。
在完成的具有集成的触摸屏的显示装置中,仅在焊盘部170暴露于外部的情况下,焊盘部170可以被提供有来自外部的信号并且可以将由具有集成触摸的显示装置生成的信号传输至外部。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对上PAC层350进行图案化之后,在上部中执行干法蚀刻以去除半调PAC层370。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半调PAC层370形成为比上PAC层350和触摸电极PAC层360的厚度薄,并且因此可以通过去除在短路部分SH1和SH2中残留的金属的干法蚀刻工艺来去除半调PAC层370。
因此,通过去除残留在短路部分SH1和SH2中的金属的干法蚀刻工艺来去除半调PAC层370,可以在不添加分立工艺的情况下使焊盘部170敞开于外部。结果,在去除金属的干法蚀刻工艺中保护焊盘部170,并且在成品中,焊盘部170可以敞开而没有额外成本,从而提高制造效率。
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中,通过去除残留在触摸电极之间的空间中的金属或颗粒,防止了触摸电极之间的短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公开中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公开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的范围内的本公开的修改和变型。

Claims (20)

1.一种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包括:
设置在基板上的发光层,其中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附近和外部的非显示区域;
设置在所述发光层上的第一钝化层;
设置在所述第一钝化层上的封装层;
设置在所述封装层上的第二钝化层;
多个触摸电极,所述多个触摸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钝化层上并且彼此间隔开;
第一光活性化合物层,其设置在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上并被图案化以覆盖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以及
设置在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中的坝部,
其中,所述第一钝化层和所述第二钝化层延伸到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中的坝部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暴露于外部并且使所述多个触摸电极彼此电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焊盘部,所述焊盘部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边缘区域并且电连接至所述多个触摸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覆盖连接至所述焊盘部的所述多个触摸电极的第二光活性化合物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光活性化合物层的其中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之间发生短路的一部分被去除。
6.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依次设置在下基板上的数据线、阳极电极和发光层,其中所述下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附近和外部的非显示区域;
设置在所述下基板上的第一钝化层;
中间基板,其包括封装层并设置在所述下基板上;
设置在所述封装层上的第二钝化层;
设置在所述下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中的坝部;
设置在所述中间基板上的触摸屏,其中,所述触摸屏包括提供用于驱动所述触摸屏的触摸驱动信号的触摸线,设置在所述触摸线上并且彼此间隔开的多个触摸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上并被图案化以覆盖所述多个触摸电极的第一光活性化合物层;以及
绝缘层,其设置在所述封装层和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之间;
其中,所述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一钝化层和所述第二钝化层中的一个延伸到所述非显示区域中的所述坝部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绝缘层暴露于外部并且使所述多个触摸电极彼此电绝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焊盘部,所述焊盘部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边缘区域并且电连接至所述多个触摸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覆盖连接至所述焊盘部的所述多个触摸电极的第二光活性化合物层。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光活性化合物层的其中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之间发生短路的一部分被去除。
11.一种具有集成屏的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其包括显示区域和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附近和外部的非显示区域;
提供用于驱动触摸屏的触摸驱动信号的触摸线,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所述触摸线上的绝缘层;
多个触摸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绝缘层和所述触摸线上并且彼此间隔开,其中所述绝缘层使所述多个触摸电极彼此电绝缘;以及
第一光活性化合物层,其覆盖所述多个触摸电极的顶表面并且使所述多个触摸电极彼此隔离,
其中,所述绝缘层延伸到设置在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域的坝部的上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焊盘部,所述焊盘部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边缘区域并且电连接至所述多个触摸电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覆盖连接至所述焊盘部的所述多个触摸电极的第二光活性化合物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光活性化合物层的其中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之间发生短路的一部分被去除。
15.一种制造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基板上形成发光层,其中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附近和外部的非显示区域;
形成设置在在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中的坝部;
在所述发光层上形成第一钝化层;
在所述第一钝化层上形成封装层;
在所述封装层上形成第二钝化层;
在所述第二钝化层上形成多个触摸电极以彼此间隔开;
在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上形成上光活性化合物层;以及
对所述上光活性化合物层进行图案化以覆盖所述多个触摸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钝化层和所述第二钝化层延伸到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中的坝部的上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光活性化合物层的图案化包括使电断开所述多个触摸电极的绝缘层暴露于外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对所述上光活性化合物层进行图案化之后,对所述集成触摸屏的上部进行干法蚀刻以去除残留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之间的金属或异物。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
形成所述多个触摸电极还包括形成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电连接至所述多个触摸电极的焊盘部,以及
形成所述上光活性化合物层还包括形成覆盖连接至所述焊盘部的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中的每个的上部的触摸电极光活性化合物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上光活性化合物层还包括在所述焊盘部上形成半调光活性化合物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对所述上光活性化合物层进行图案化之后,对所述集成触摸屏的上部进行干法蚀刻以去除所述半调光活性化合物层。
CN201810722261.2A 2017-06-30 2018-06-29 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92133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83737 2017-06-30
KR1020170083737A KR102354920B1 (ko) 2017-06-30 2017-06-30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3364A CN109213364A (zh) 2019-01-15
CN109213364B true CN109213364B (zh) 2021-09-28

Family

ID=63143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22261.2A Active CN109213364B (zh) 2017-06-30 2018-06-29 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4) US10817090B2 (zh)
KR (4) KR102354920B1 (zh)
CN (1) CN109213364B (zh)
DE (1) DE102018115830A1 (zh)
GB (2) GB2567274B (zh)
TW (2) TWI6706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74086B1 (ko) * 2016-09-30 2019-05-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모듈
KR102380046B1 (ko) * 2017-09-22 2022-03-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7150527B2 (ja) * 2018-08-31 2022-10-1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200082738A (ko) 2018-12-31 2020-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불량 검출 방법
CN109742103B (zh) * 2019-01-02 2021-05-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00085386A (ko) * 2019-01-04 2020-07-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200145887A (ko) 2019-06-19 2020-12-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20210019256A (ko) * 2019-08-12 2021-02-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210045554A (ko) 2019-10-16 2021-04-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069768A (ko) 2019-12-03 2021-06-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262683B1 (ko) * 2019-12-30 2021-06-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표시 장치
KR20210099709A (ko) 2020-02-04 2021-08-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20210145028A (ko) 2020-05-22 2021-12-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145026A (ko) 2020-05-22 2021-12-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CN111768693A (zh) * 2020-06-24 2020-10-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KR20220082315A (ko) * 2020-12-10 2022-06-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발광 표시 장치
TWI777545B (zh) * 2021-05-06 2022-09-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1467A (zh) * 2011-12-07 2013-06-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集成有触摸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15077A (zh) * 2014-03-13 2015-09-1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感应显示装置
CN105278187A (zh) * 2014-06-24 2016-01-2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集成有触摸屏面板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06998A1 (en) 2009-07-10 2011-01-13 Sunggu Kang Patterning of thin film conductive and passivation layers
KR101649228B1 (ko) * 2009-12-02 2016-08-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일체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20044501A (ko) * 2010-10-28 2012-05-08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을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178914B1 (ko) * 2010-10-29 2012-09-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일체형 평판표시장치
CN103197785B (zh) 2012-01-06 2016-07-0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101464172B1 (ko) * 2012-09-27 2014-11-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675256B1 (ko) * 2013-01-30 2016-11-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와 이의 구동방법
CN203386169U (zh) * 2013-07-22 2014-01-08 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输入薄片
KR20150027596A (ko) * 2013-09-04 2015-03-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기 공진 방식의 터치 센서 및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208417B1 (ko) * 2013-12-23 2021-01-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181237B1 (ko) * 2014-03-17 2020-11-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205878B1 (ko) * 2014-06-25 2021-01-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일체형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271659B1 (ko) * 2014-08-29 2021-06-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내장형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240937B1 (ko) * 2014-10-10 2021-04-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289934B1 (ko) * 2014-11-28 2021-08-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269919B1 (ko) * 2014-12-12 2021-06-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362189B1 (ko) * 2015-04-16 2022-02-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388711B1 (ko) 2015-04-27 2022-04-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160128513A (ko) * 2015-04-28 2016-11-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393931B1 (ko) * 2015-05-01 2022-05-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70083737A (ko) 2016-01-11 2017-07-19 대전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재실인원에 따른 전력제어 및 관리 시스템
KR101797728B1 (ko) * 2016-03-11 2017-11-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514411B1 (ko) * 2016-03-31 2023-03-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0727434B2 (en) * 2016-07-25 2020-07-2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organic material overflow
KR20180018972A (ko) * 2016-08-12 2018-02-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10756118B2 (en) * 2016-11-30 2020-08-2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180065061A (ko) * 2016-12-06 2018-06-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6708342B (zh) * 2016-12-21 2020-05-1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触控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oled触控显示装置
JP2018112859A (ja) * 2017-01-11 2018-07-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6775173B (zh) * 2017-02-07 2019-12-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1467A (zh) * 2011-12-07 2013-06-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集成有触摸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15077A (zh) * 2014-03-13 2015-09-1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感应显示装置
CN105278187A (zh) * 2014-06-24 2016-01-2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集成有触摸屏面板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567274A (en) 2019-04-10
US10817090B2 (en) 2020-10-27
KR102354920B1 (ko) 2022-01-21
GB2589969A (en) 2021-06-16
US20230289004A1 (en) 2023-09-14
GB2589969B (en) 2021-12-01
GB201810734D0 (en) 2018-08-15
GB2567274B (en) 2020-11-18
DE102018115830A1 (de) 2019-01-03
KR20220013442A (ko) 2022-02-04
US20210004108A1 (en) 2021-01-07
KR20220110720A (ko) 2022-08-09
KR102430105B1 (ko) 2022-08-04
TW201905662A (zh) 2019-02-01
US20220121306A1 (en) 2022-04-21
US11243630B2 (en) 2022-02-08
TWI689860B (zh) 2020-04-01
KR20190003181A (ko) 2019-01-09
CN109213364A (zh) 2019-01-15
KR20230088669A (ko) 2023-06-20
KR102635320B1 (ko) 2024-02-07
TW201939249A (zh) 2019-10-01
TWI670633B (zh) 2019-09-01
GB202015718D0 (en) 2020-11-18
KR102545147B1 (ko) 2023-06-16
US11687181B2 (en) 2023-06-27
US20190004654A1 (en) 2019-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3364B (zh) 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2516938B1 (ko) 표시 장치
KR102514449B1 (ko) 표시 장치
CN112614960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9786728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7658386A (zh) 具有用于防止有机材料溢出的结构的显示装置
CN109696988B (zh) 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1552152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power supply voltage wiring having openings
CN112925435A (zh)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2009306B1 (ko)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