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6614B - 探針導引板及探針裝置 - Google Patents

探針導引板及探針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6614B
TWI686614B TW105138410A TW105138410A TWI686614B TW I686614 B TWI686614 B TW I686614B TW 105138410 A TW105138410 A TW 105138410A TW 105138410 A TW105138410 A TW 105138410A TW I686614 B TWI686614 B TW I6866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xide layer
silicon oxide
silicon substrate
hole
protective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8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40120A (zh
Inventor
清水雄一郎
藤原洸輔
山崎智生
森親臣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新光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日本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新光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日本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新光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40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0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6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661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73Multiple probes
    • G01R1/07307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 G01R1/07364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with provisions for altering position, number or connection of probe tips; Adapting to differences in pitch
    • G01R1/07371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with provisions for altering position, number or connection of probe tips; Adapting to differences in pitch using an intermediate card or back card with apertures through which the probes pa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73Multiple probes
    • G01R1/07307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6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01R31/2601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86Features relating to contacting the IC under test, e.g. probe heads; chuc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探針導引板,其包括:包含一表面及與該一表面相對之另一表面的矽基板;穿過該矽基板形成以自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延伸至該矽基板之該另一表面的通孔;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該矽基板之該另一表面、及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上的氧化矽層;及形成於該氧化矽層上之保護絕緣層。該保護絕緣層係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及該另一表面之至少一者上,且通過該氧化矽層部分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上。

Description

探針導引板及探針裝置
本申請案主張2015年11月25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5-229681號之優先權,將其全體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
本揭示內容係關於一種探針導引板及一種包括該探針導引板之探針裝置。
諸如半導體裝置之受測物的電性質可藉由探針裝置來測量,使探針裝置之探針端子與受測物的大量電極墊接觸來向其傳導電力。探針裝置包括具有通孔(through hole)的探針導引板。探針端子係插入探針導引板的通孔中。因此,探針端子係經定位(參見,例如,JP-A-2014-232030)。
如稍後將於引文中說明,將一膜厚度薄的氧化矽層形成於探針裝置之探針導引板中之矽基板之通孔的內壁表面上。在探針端子插入至探針導引板之通孔中的狀態下測量受測物的電性質。
當重複進行預定量之該受測物的電性質測量時,在通孔之內壁表面上的氧化矽層易被探針端子磨損且喪失。因此,有需要進一步改良探針導引板的耐用性。
根據本揭示內容之一或多個態樣,提供一種探針導引 板。該探針導引板包括:包含一表面及與該一表面相對之另一表面的矽基板;穿過該矽基板形成以自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延伸至該矽基板之該另一表面的通孔;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該矽基板之該另一表面、及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上的氧化矽層;及形成於該氧化矽層上之保護絕緣層。
該保護絕緣層係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及該另一表面之至少一者上,且通過該氧化矽層部分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上。
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及該另一表面之至少一者上之該保護絕緣層係與通過該氧化矽層部分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上之該保護絕緣層一體形成。
1‧‧‧探針導引板
1a‧‧‧探針導引板
1b‧‧‧探針導引板
1c‧‧‧探針導引板
2‧‧‧探針裝置
10‧‧‧矽基板
10a‧‧‧凹口部分
12‧‧‧氧化矽層
15‧‧‧抗蝕劑層
15a‧‧‧開口部分
20‧‧‧保護絕緣層
20x‧‧‧氧化鋯層
22‧‧‧保護絕緣層
30‧‧‧中間基板
32‧‧‧基板本體
34‧‧‧探針端子
36‧‧‧電極
40‧‧‧支架
50‧‧‧半導體裝置
52‧‧‧電極墊
100‧‧‧探針導引板
200‧‧‧矽基板
220‧‧‧氧化矽層
300‧‧‧探針端子
D1‧‧‧深度
D2‧‧‧深度
D3‧‧‧深度
P‧‧‧突出部分
T‧‧‧厚度
T1‧‧‧厚度
T3‧‧‧厚度
TH‧‧‧通孔
W‧‧‧壁部分
圖1A及1B係用於解說根據引文之探針導引板之問題的剖視圖;圖2A及2B係顯示用來製造根據一具體例之探針導引板之方法的剖視圖(第1部分);圖3A及3B係顯示用來製造根據具體例之探針導引板之方法的剖視圖(第2部分);圖4A及4B係顯示用來製造根據具體例之探針導引板之方法的剖視圖(第3部分);圖5A及5B係顯示根據具體例之探針導引板的剖視圖; 圖6係顯示可用於根據具體例之探針導引板中之保護絕緣層之物理性質的表;圖7係顯示根據具體例之探針導引板之保護絕緣層之剖面形狀之一實例的剖視圖;圖8係顯示根據具體例之第一修改之探針導引板的剖視圖;圖9係顯示根據具體例之第二修改之探針導引板的剖視圖;圖10係顯示根據具體例之第三修改之探針導引板的剖視圖;及圖11係顯示具有圖5A中顯示之探針導引板之探針裝置的剖視圖。
以下將參照附圖說明一具體例。
在說明具體例之前將先說明作為該具體例之基礎的引文。引文之敘述係關於本發明人之個人研究的細節,其包含新穎技術而非已知技術。
圖1A中顯示設置於根據引文之探針裝置中的探針導引板100。探針導引板100具有其中形成通孔TH的矽基板200。此外,氧化矽層220形成於矽基板200之相對表面及通孔TH之內壁表面上。
探針裝置之探針端子300插入至矽基板200之通孔TH中。探針端子300係藉由通孔TH定位。探針端子300之前端以高度位置準確性設置於受測物的電極墊上。
當測量受測物的電性質時,探針端子300接觸通孔TH之內壁表面上的氧化矽層220。因此,氧化矽層220會被探針端 子300刮傷。
因此,當重複進行預定量之該等受測物的電特性測量時,在矽基板200之通孔TH之內壁表面上的氧化矽層220會被磨損且喪失。當作為絕緣層之氧化矽層220喪失時,矽基板200經暴露,因而在探針端子300之間產生電短路。因此,無法進行準確的電測量。
使矽基板200熱氧化形成氧化矽層220。因此,氧化矽層220經形成為約5微米厚的薄膜。因此,由於氧化矽層220經磨損且喪失,而需要進一步改良探針導引板100的耐用性。
當如圖1B所示縮短用來設置矽基板200之通孔TH的間距時,設置於探針端子300之間的壁部分W之厚度減小。因此,恐怕無法令人滿意地獲得機械強度。
前述問題可藉由根據以下將作說明之一具體例的探針導引板獲得解決。
(具體例)
圖2A及2B、圖3A及3B、及圖4A及4B係用來解說根據具體例之探針導引板之製造方法的視圖。圖5A及5B係顯示根據具體例之探針導引板之視圖。圖11係顯示根據具體例之探針裝置之視圖。在描述探針導引板之製造方法的同時,以下將說明探針導引板之結構及探針裝置之結構。
在根據具體例之探針導引板的製造方法中,首先製備矽基板10,如圖2A所示。使用600微米至800微米厚之矽晶圓作為矽基板10。
接著,將具有開口部分15a之抗蝕劑層15圖案化且形成於矽基板10上,如圖2B所示。
塗覆液體抗蝕劑,暴露至光且微影顯影以形成抗蝕劑層15。或者,可使用乾膜抗蝕劑來形成抗蝕劑層15。
接著,如圖3A顯示,藉由各向異性乾式蝕刻通過抗蝕劑層15之開口部分15a沿厚度方向蝕刻一半的矽基板10。因此,形成凹口部分10a。可將使用SF6-基氣體之DRIE(深反應性離子蝕刻)等用來進行各向異性乾式蝕刻。
隨後,移除抗蝕劑層15,如圖3B顯示。此外,藉由背部研磨裝置研磨矽基板10的下表面以到達凹口部分10a的底部。
因此,矽基板10之凹口部分10a成為沿厚度方向穿透矽基板10的通孔TH,如圖4A顯示。
以此方式,矽基板10經薄化至預定厚度,且於矽基板10中形成通孔TH。
可如下使用另一方法。換言之,將圖2A中之矽基板10研磨且薄化至預定厚度。隨後,藉由各向異性乾式蝕刻使矽基板10穿孔,以致於矽基板10中形成通孔TH。
以前述方式,形成於厚度方向上穿透矽基板10的通孔TH。
接著,當使矽基板10熱氧化時,於矽基板10之上及下表面及通孔TH之內壁表面上形成氧化矽層12,如圖4B顯示。或者,可藉由CVD(化學氣相沈積)方法形成氧化矽層12或氮化矽層等。
接著,藉由濺鍍方法將保護絕緣層20形成於矽基板 10上之氧化矽層12上,如圖5A顯示。
提供氧化鋯(ZrO2)層、氧化鋁(Al2O3)層、或氧化矽(SiO2)層等作為藉由濺鍍方法形成的保護絕緣層20。
關於氧化鋯層、氧化鋁層及氧化矽層之維氏(Vickers)硬度及彎曲強度的物理性質顯示於圖6中。氧化鋯層、氧化鋁層及氧化矽層各具有不低於10GPa之維氏硬度值。因此,氧化鋯層、氧化鋁層及氧化矽層各具有高硬度。
此外,由於氧化鋯層具有1,000MPa之彎曲強度且亦具有高斷裂韌性,因而其具有吸收負荷之效應。
如前所述,特定而言,氧化鋯層之維氏硬度、彎曲強度及斷裂韌性高。因此,氧化鋯層可較佳地使用作為保護絕緣層20。
較佳使用藉由添加氧化釔(Y2O3(釔氧化物))至氧化鋯中所獲得之經氧化釔穩定之氧化鋯來作為氧化鋯層之材料。當將氧化釔添加至氧化鋯時,可進一步改良諸如硬度、彎曲強度等的機械性質。此外,經氧化釔穩定之氧化鋯的耐熱性亦優異。因此,以經氧化釔穩定之氧化鋯作為保護絕緣層20之材料為較佳。
氧化鋁層及氧化矽層相較於氧化鋯層各具有顯著較低的彎曲強度,但具有足夠的維氏硬度。因此,氧化鋁層及氧化矽層可令人滿意地使用作為保護絕緣層20。
以具有不低於約10GPa之維氏硬度的絕緣材料作為保護絕緣層20之材料為較佳。然而,可替代地使用任何其他絕緣材料。
如圖5A中顯示,藉由濺鍍方法所形成之保護絕緣層20係通過氧化矽層12在自矽基板10之上表面至通孔TH之內壁表 面之上部側面的範圍內部分地形成。此外,形成於各通孔TH之內壁表面之上部側面上的保護絕緣層20係經形成為具有自上側朝下側位置逐漸減小的厚度。
以此方式,設置於矽基板10之通孔TH之內壁表面之上部上之部分的保護絕緣層20經形成為在通孔TH內部向外突出的突出部分P。由於在通孔TH之內壁表面之上部上的氧化矽層12受到保護絕緣層20之突出部分P的保護,因而可抑制氧化矽層12被探針端子磨損。
舉例來說,氧化矽層12之厚度係設定在0.5微米至5微米之範圍內。保護絕緣層20之各突出部分P之厚度T同樣係設定在0.5微米至5微米之範圍內。保護絕緣層20之突出部分P之厚度T係考慮氧化矽層12之厚度來調整,以改良探針導引板1之壽命。
將藉由如下實例展示在藉由濺鍍方法形成氧化鋯層20x作為保護絕緣層20之情況中的膜形成條件。
標靶:經氧化釔穩定之氧化鋯(YSZ)(氧化釔添加率:3莫耳%)
氣體:氬(Ar)
氣體壓力:0.5Pa(較佳範圍:0.1Pa至1.0Pa)
輸出:RF功率200W
在前述濺鍍條件下形成為膜之氧化鋯層20x的截面形狀顯示於圖7。在圖7之實例中,各通孔TH之深度D1係約200微米,及在矽基板10之上表面側上之保護絕緣層20之厚度T1係約1微米。氧化鋯層20x係經形成至距通孔TH之上端約40微米之深度D2處 之內壁表面的位置。
在此情況,氧化鋯層20x之各突出部分P之厚度T係約0.8微米。此外,在距通孔TH之上端約30微米之深度D3處之內壁表面之位置之保護絕緣層20的厚度T3係約0.3微米。
此外,在通孔TH之內壁表面中,距上端較深度D2(40微米)深之區域係未形成氧化鋯層20x的非形成區域。
在深度方向上自通孔TH之內壁表面之上端延伸之氧化鋯層20x的長度可取決於經由濺鍍形成之膜厚度或濺鍍條件來調整。此外,氧化鋯層20x之突出部分P之厚度T可取決於經由濺鍍形成之膜厚度及濺鍍條件來調整。
雖然已展示藉由濺鍍方法形成氧化鋯層20x作為保護絕緣層20之實例,但亦可藉由使用濺鍍方法將任何其他絕緣層諸如氧化鋁層或氧化矽層等形成為類似形狀。
如前所述,保護絕緣層20係在自矽基板10之上表面側至具體例中之各通孔TH之內壁表面之上部側面的範圍內部分地形成。此意謂保護絕緣層20可在自矽基板10之上表面側至通孔TH在深度方向之內壁表面之中間位置的範圍內形成。
接著切割矽基板10,以致可獲得個別產品區域。以前述方式,可製得根據具體例之探針導引板1。
如圖5A所示,根據具體例之探針導引板1具有矽基板10。通孔TH係經形成為在厚度方向上穿透矽基板10。此外,在矽基板10之相對表面及通孔TH之內壁表面上形成氧化矽層12作為絕緣層。
在矽基板10之上表面上之氧化矽層12上形成保護絕 緣層20。保護絕緣層20係通過氧化矽層12在自矽基板10之上表面至通孔TH之內壁表面之上部側面的範圍內部分地形成。
設置於通孔TH之內壁表面之上部上之部分的保護絕緣層20經形成為在通孔TH內部向外突出的突出部分P。
自矽基板10之上表面延伸至各通孔TH之內壁表面之保護絕緣層20的長度可視需要來設定。因此,保護絕緣層20經形成至通孔TH在深度方向上之內壁表面之任何中間位置。
此外,保護絕緣層20係經形成為具有自通孔TH之內壁表面之上側朝其下側位置逐漸減小的厚度。通孔TH之內壁表面之下部側面區域係未形成保護絕緣層20的非形成區域。
圖5B係當自平視圖5A中之探針導引板1時的平面圖。如圖5B之平面圖所示,矽基板10之各通孔TH係經形成為圓形形狀,且保護絕緣層20之各突出部分P係環狀設置於通孔TH之內壁表面的上部上。矽基板10之通孔TH的平面形狀可為四角形或橢圓形等。
在根據具體例的探針導引板1中,在矽基板10之通孔TH之內壁表面之上部上的氧化矽層12部分地被保護絕緣層20所保護。因此,當使用根據具體例之探針導引板1作為探針裝置之探針導引板1時,探針端子觸碰到硬度高的保護絕緣層20之突出部分P,如稍後將作說明。
以此方式,可抑制氧化矽層12被探針端子磨損,且可延長探針導引板1直至氧化矽層12喪失為止的壽命。因此,可改良探針導引板1的耐用性。
圖8顯示根據具體例之第一修改的探針導引板1a。在 前述圖5A中之探針導引板1中,氧化矽層12之厚度係,例如,約5微米。
另一方面,在圖8中之第一修改中,探針導引板1a之氧化矽層12的厚度係經設定為相當地薄,在約0.5微米至1微米之範圍內。在圖8中,除氧化矽層12之厚度外的元素係與圖5A中之探針導引板1相同。
使矽基板10熱氧化以形成氧化矽層12。因此,當氧化矽層12之厚度增加時,加工時間增加,因而導致成本增加。因此,如將氧化矽層12之厚度設定地薄,則可改良生產量且可降低成本。
在有此一要求的情況中,將氧化矽層12之厚度設定為較保護絕緣層20之各突出部分P的厚度薄,以使氧化矽層12受到保護,如圖8所示。舉例來說,將氧化矽層12之厚度設定為約0.5微米,及將保護絕緣層20之突出部分P的厚度設定為約5微米。
因此,氧化矽層12被具體例中之保護絕緣層20保護。因此,可將氧化矽層12之厚度設定為較背景技術中者薄。由於膜厚度薄的氧化矽層12受到保護絕緣層20保護,因而可以高生產效率且以低成本製造具有令人滿意之耐用性的探針導引板。
圖9顯示根據具體例之第二修改的探針導引板1b。如於圖9之第二修改中,可同樣地通過氧化矽層12在自矽基板10之下表面至通孔TH之內壁表面之下部側面的範圍內形成下側保護絕緣層22。
此外,在形成於矽基板10之下表面側上的保護絕緣層22中,設置於通孔TH之內壁表面之下部側面上之部分的保護絕 緣層22同樣係經形成為在通孔TH內部向外突出的突出部分P。
同樣地,保護絕緣層22係經形成為自各通孔TH之內壁表面之下側朝其上側位置逐漸變薄。
除了額外形成下側保護絕緣層22外,圖9中之結構係與前述圖5A中之探針導引板1相同。
根據圖9中之第二修改的探針導引板1b可如下來製造。換言之,藉由濺鍍方法將保護絕緣層20形成於前述圖4B中之矽基板10的上表面上。然後使矽基板10之下表面面向上及同樣地藉由濺鍍方法於其上形成保護絕緣層22。
在根據圖9中之第二修改的探針導引板1b中,在矽基板10之上表面側及下表面側上之保護絕緣層20及22係經形成至各通孔TH在深度方向上之內壁表面之中間位置。在通孔TH之內壁表面之縱深中心部分中的區域係未形成保護絕緣層20及22的非形成區域。
當在矽基板10之上表面側及下表面側上之保護絕緣層20及22係在相同濺鍍條件下形成時,上側及下側保護絕緣層20及22係相對於矽基板10之厚度中心對稱地形成。
在根據第二修改的探針導引板1b中,保護絕緣層20係形成於矽基板10之通孔TH之內壁表面的上部側面上,及保護絕緣層22係形成於通孔TH之內壁表面的下部側面上。因此,即使當探針端子係傾斜地插入至通孔TH中時,亦可抑制在通孔TH之內壁表面之下部上的氧化矽層12被磨損,以致可改良探針導引板的壽命。
此外,圖10顯示根據具體例之第三修改的探針導引 板1c。在圖10中之第三修改中,氧化矽膜12之厚度係經設定為較在前述圖9中之探針導引板1b中薄。在圖10中,除氧化矽層12之厚度外的元素係與圖9中之探針導引板1b相同。
在根據第三修改的探針導引板1c中,氧化矽層12之厚度經減小,且保護絕緣層20及22分別形成於通孔TH之內壁表面之上部側面及下部側面上。以此方式,類似於前述根據圖8中之第一修改的探針導引板1a,可減小氧化矽層12之厚度以致可降低成本。
此外,即使當探針端子係傾斜地插入至通孔TH中時,類似於前述根據圖9中之第二修改的探針導引板1b,亦可抑制在通孔TH之內壁表面之下部側面上的氧化矽層12被磨損。
圖11顯示具有根據具體例之探針導引板1的探針裝置2。如圖11所示,前述圖5A中之探針導引板1係設置於根據具體例之探針裝置2中的中間基板30下方。中間基板30及探針導引板1係藉由設置於中間基板30及探針導引板1之周圍的支架40固定。
中間基板30具有基板本體32、探針端子34、及電極36。基板本體32係由陶瓷、矽、玻璃、或樹脂等形成。探針端子34係經設置成在厚度方向上穿透基板本體32。探針端子34係由鎳、銅、金或銠等形成。
探針端子34之一末端側係插入至探針導引板1之通孔TH中。探針端子34之另一末端側係連接至基板本體32上之電極36。探針端子34之該一末端側自探針導引板1之下側向下突出。
檢測裝置(未顯示)諸如測量儀器之端子電連接至探針 裝置2之中間基板30的電極36。各種測試信號自檢測裝置通過探針裝置2之中間基板30供應至受測物。以此方式,可測量受測物的電性質。
作為受測物之實例的半導體裝置50係設置於探針裝置2下方。提供於半導體裝置50之正面暴露的電極墊52。
探針裝置2之探針端子34係分別對應於半導體裝置50之電極墊52設置。
半導體裝置50係設置於平台(未圖示)上,該平台可與探針裝置2對準,以致探針裝置2之探針端子34與半導體裝置50之電極墊52可分別相互對準。
探針裝置2係連接至移動單元(未圖示),以致探針裝置2可於上/下方向中移動。當探針裝置2向下移動時,探針裝置2之探針端子34的前端以預定壓力接觸半導體裝置50之電極墊52。在此情況,探針端子34彎曲,以致探針導引板1之通孔TH的內壁表面被探針端子34刮傷。
或者,當探針端子34連接至中間基板30內的彈簧機構等時,探針端子34在探針導引板1之通孔TH內上/下移動,以致通孔TH之內壁表面被探針端子34刮傷。
圖11中顯示探針裝置2之探針端子34已接觸半導體裝置50之電極墊52來測量電性質的狀態。
當半導體裝置50之電性質的測量完成時,使探針裝置2向上移動,及將下一個半導體裝置50置於平台上。接著重複進行電測量。
在根據具體例之探針導引板1中,保護絕緣層20係 在自矽基板10之上表面側至通孔TH之內壁表面之上部側面的範圍內部分地形成。保護絕緣層20之突出部分P係設置於通孔TH之內壁表面之上部上。
如前所述,於藉由熱氧化在矽基板10之相對表面及通孔TH之內壁表面中形成氧化矽層12後,藉由濺鍍方法形成保護絕緣層20。
因此,保護絕緣層20可由硬度較氧化矽層12高之絕緣材料(諸如氧化鋯層)形成。因此,保護絕緣層20具有用來抵抗被探針端子34磨損的強韌結構。
因此,可延長探針導引板1直至氧化矽層12自通孔TH之內壁表面喪失為止的壽命。因此,可改良探針導引板1的耐用性。
此外,即使當設置於探針端子34周圍之探針導引板1之壁部分因應用來設置半導體裝置50之電極墊52之間距之縮短而變窄時,可藉由保護絕緣層20強化變窄之壁部分的上部。因此,即使當用來設置探針導引板1之通孔TH的間距縮短時,仍可維持必要的機械強度。
此外,探針端子34主要接觸探針導引板1之通孔TH內之保護絕緣層20的突出部分P。因此,可維持探針端子34之穩定的滑動性質,以致可防止探針端子之接觸部分的移位。
此外,保護絕緣層20僅藉由濺鍍方法在矽基板10及通孔TH之部分的內壁表面上形成為薄膜。因此,由矽製成之探針導引板1整體的熱膨脹係數實質上未改變,以致不會發生探針導引板1與由矽製成之半導體裝置50之間之熱膨脹係數的失配。
因此,即使當將半導體裝置50在約300℃下加熱以測量半導體裝置50之電性質時,仍可維持探針端子34的高位置準確度,以致可獲得電測量期間的高可靠度。
如前所述,已詳細說明例示性具體例及修改。然而,本發明並不受限於前述具體例及修改,且有各種修改及替代適用於前述具體例及修改而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
本文所述標的物之各種態樣非詳盡地記述於以下的編號條款中:
1)一種製造探針導引板之方法,該方法包括:a)形成穿過矽基板自矽基板之一表面延伸至矽基板之另一表面的通孔;b)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該矽基板之該另一表面、及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上形成氧化矽層;及c)於該氧化矽層上形成保護絕緣層。
其中在步驟(c)中,該保護絕緣層係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及該另一表面之至少一者上,且通過該氧化矽層部分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上。
2)如條款(1)之方法,其中在步驟(c)中,該保護絕緣層係藉由濺鍍方法形成於該氧化矽層上。
3)如條款(1)之方法,其中在步驟(c)中,通過該氧化矽層部分形成於通孔之內壁表面上之一部分的保護絕緣層係經構造為自內壁表面突出的突出部分。
4)如條款(1)之方法,其中該保護絕緣層係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或該另一表面上,及 其中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或該另一表面上之該保護絕緣層係與通過該氧化矽層部分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上之該保護絕緣層一體形成。
5)如條款(1)之方法,其中該保護絕緣層係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及該另一表面上,其中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上之該保護絕緣層係與通過該氧化矽層部分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上之該保護絕緣層一體形成,及其中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另一表面上之該保護絕緣層係與通過該氧化矽層部分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上之該保護絕緣層一體形成。
6)如條款(1)之方法,其中該保護絕緣層係氧化鋯層、氧化鋁層及氧化矽層中之一者。
1‧‧‧探針導引板
2‧‧‧探針裝置
10‧‧‧矽基板
12‧‧‧氧化矽層
20‧‧‧保護絕緣層
30‧‧‧中間基板
32‧‧‧基板本體
34‧‧‧探針端子
36‧‧‧電極
40‧‧‧支架
50‧‧‧半導體裝置
52‧‧‧電極墊
P‧‧‧突出部分
TH‧‧‧通孔

Claims (9)

  1. 一種探針導引板,其包括:包含一表面及與該一表面相對之另一表面的矽基板;穿過該矽基板形成以自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延伸至該矽基板之該另一表面的通孔;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該矽基板之該另一表面、及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上的氧化矽層;及形成於該氧化矽層上之保護絕緣層,其中該保護絕緣層係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及該另一表面之至少一者上,且通過該氧化矽層部分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上,其中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及該另一表面之至少一者上之該保護絕緣層係與通過該氧化矽層部分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上之該保護絕緣層一體形成,其中通過該氧化矽層部分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上之保護絕緣層的厚度係沿該矽基板之厚度方向朝該矽基板之中心部分逐漸減小。
  2. 如請求項1之探針導引板,其中,通過該氧化矽層部分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上之一部分的保護絕緣層係經構造為自該內壁表面突出的突出部分。
  3. 如請求項1之探針導引板,其中,該保護絕緣層係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或該另一表面上,及其中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或該另一表面上之該保護絕緣層係與通過該氧化矽層部分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 表面上之該保護絕緣層一體形成。
  4. 一種探針導引板,其包括:包含一表面及與該一表面相對之另一表面的矽基板;穿過該矽基板形成以自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延伸至該矽基板之該另一表面的通孔;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該矽基板之該另一表面、及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上的氧化矽層;及形成於該氧化矽層上之保護絕緣層,其中該保護絕緣層係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及該另一表面上,且通過該氧化矽層部分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上,其中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上之該保護絕緣層係與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之第一部分上之該保護絕緣層一體形成,及其中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另一表面上之該保護絕緣層係與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之第二部分上之該保護絕緣層一體形成,及其中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之第一部分上之該保護絕緣層係與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之第二部分上之該保護絕緣層分開。
  5. 如請求項1之探針導引板,其中,該保護絕緣層係氧化鋯層、氧化鋁層及氧化矽層中之一者。
  6. 如請求項1之探針導引板,其中,該通孔之內壁表面具有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該保護絕緣層之第一區域及未通過該氧化矽層形 成該保護絕緣層之第二區域。
  7. 如請求項4之探針導引板,其中,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之第一部分上之該保護絕緣層的厚度係沿該矽基板之厚度方向朝該矽基板之中心部分逐漸減小,及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之第二部分上之該保護絕緣層的厚度係沿該矽基板之厚度方向朝該矽基板之中心部分逐漸減小。
  8. 如請求項4之探針導引板,其中,該通孔之內壁表面具有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該保護絕緣層之第一區域及未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該保護絕緣層之第二區域。
  9. 一種探針裝置,其包括:探針導引板,其包括:包含一表面及與該一表面相對之另一表面的矽基板;穿過該矽基板形成以自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延伸至該矽基板之該另一表面的通孔;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該矽基板之該另一表面、及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上的氧化矽層;及形成於該氧化矽層上之保護絕緣層,經構造以插入該探針導引板之該通孔中的探針端子,其中該保護絕緣層係通過該氧化矽層形成於該矽基板之該一表面及該另一表面之至少一者上,且通過該氧化矽層部分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上,其中通過該氧化矽層部分形成於該通孔之內壁表面上之保護絕 緣層的厚度係沿該矽基板之厚度方向朝該矽基板之中心部分逐漸減小。
TW105138410A 2015-11-25 2016-11-23 探針導引板及探針裝置 TWI6866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9681A JP6563317B2 (ja) 2015-11-25 2015-11-25 プローブガイ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プローブ装置
JP2015-229681 2015-1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0120A TW201740120A (zh) 2017-11-16
TWI686614B true TWI686614B (zh) 2020-03-01

Family

ID=58721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8410A TWI686614B (zh) 2015-11-25 2016-11-23 探針導引板及探針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61110B2 (zh)
JP (1) JP6563317B2 (zh)
KR (1) KR102589226B1 (zh)
TW (1) TWI6866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79595A1 (en) * 2017-10-20 2019-04-25 Formfactor, Inc. DIRECT METALLIC GUIDE PLATE
KR102590407B1 (ko) * 2017-10-31 2023-10-16 폼팩터, 인크. 디커플링된 전기 및 기계 프로브 연결들을 갖는 mems 프로브 카드 조립체
JP7407724B2 (ja) * 2018-03-22 2024-01-04 フォームファクタ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埋め込まれたスケートを有するプローブ先端部
WO2019241530A1 (en) * 2018-06-14 2019-12-19 Formfactor, Inc. Electrical test probes having decoupled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design
CN113433360B (zh) * 2020-03-23 2023-12-01 奥特斯(中国)有限公司 测试适配器、测试设备和测试部件承载件的方法
JPWO2022024888A1 (zh) * 2020-07-27 2022-02-03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42114A (en) * 2006-04-21 2007-11-01 Silicon Base Dev Inc Package base structure of photo dio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TW201510536A (zh) * 2013-05-28 2015-03-16 Shinko Electric Ind Co 探針導引板及其製造方法、半導體檢測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7657B1 (en) * 1999-01-11 2001-10-02 Wentworth Laboratories, Inc. Temperature compensated vertical pin probing device
KR20020028159A (ko) 1999-05-27 2002-04-16 나노넥서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전자 회로용 대량 병렬 인터페이스
KR100473584B1 (ko) * 2002-12-02 2005-03-10 주식회사 아이씨멤즈 외팔보 형태의 프로브 카드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6234826A (ja) 2004-11-11 2006-09-07 Jsr Corp シート状プローブおよびプローブカードならびにウエハの検査方法
JP2007027451A (ja) * 2005-07-19 2007-02-01 Shinko Electric Ind Co Ltd 回路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45671B1 (ko) * 2008-02-05 2011-07-01 윌테크놀러지(주) 공간 변환기를 포함하는 프로브 카드
KR101000672B1 (ko) * 2008-12-15 2010-12-10 이용준 콘택터의 제조방법
KR101126690B1 (ko) * 2009-07-02 2012-04-02 남재우 Mems 기술을 이용한 테스트 소켓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450345B (zh) * 2010-11-03 2014-08-21 Xintec Inc 晶片封裝體及其形成方法
JP6033130B2 (ja) * 2013-03-13 2016-11-30 新光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ーブガイ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86169B2 (ja) * 2013-09-26 2018-02-28 新光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06076B2 (ja) * 2016-01-14 2020-06-03 新光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ーブガイ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プロー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42114A (en) * 2006-04-21 2007-11-01 Silicon Base Dev Inc Package base structure of photo dio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TW201510536A (zh) * 2013-05-28 2015-03-16 Shinko Electric Ind Co 探針導引板及其製造方法、半導體檢測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589226B1 (ko) 2023-10-12
JP2017096796A (ja) 2017-06-01
KR20170061068A (ko) 2017-06-02
TW201740120A (zh) 2017-11-16
US10261110B2 (en) 2019-04-16
JP6563317B2 (ja) 2019-08-21
US20170146569A1 (en) 2017-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6614B (zh) 探針導引板及探針裝置
KR20090064693A (ko) 마이크로 가스 센서 및 그 제작 방법
US9523716B2 (en) Probe guide pl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908124B1 (ko) 혈압측정용 압력 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US9224658B2 (en) Membrane-based sensor device with non-dielectric etch-stop layer around substrate recess
JP4896963B2 (ja) ウエハ状計測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643836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ressure sensor and corresponding sensor
KR20100092775A (ko) 탄성 플레이트를 이용한 박막 부착력 시험 방법
WO2019242347A1 (zh) 一种宽量程风速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6441657A (zh) 基于法珀腔的碳化硅基高温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TW201510536A (zh) 探針導引板及其製造方法、半導體檢測裝置
JP2008215892A (ja) 圧力センサ
TW562935B (en) Vertical-type probe card
KR102661147B1 (ko) 프로브 가이드판, 그 제조 방법 및 프로브 장치
JP2019532298A (ja) 熱対流型加速度セ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707405B2 (en)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
CN109416247B (zh) 与薄膜层分析有关的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KR20100110213A (ko) 미세 열유속 센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20063914A (ja) Memsガスセンサ及びmemsガス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RU196427U1 (ru) Керамический корпус для газочувствительного полупроводникового сенсора
EP2866012A1 (en) A sensor element comprising a constraining layer
Lysko et al. Silicon 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 (TCD) with the Pt resistors
JP2017111096A (ja) センサ素子
JP2006147812A (ja) 積層薄膜電気配線板
JP5450855B2 (ja) 配線基板、ic電気特性検査用配線基板、及び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