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3207B - 滾輪輸入裝置 - Google Patents

滾輪輸入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3207B
TWI683207B TW107147046A TW107147046A TWI683207B TW I683207 B TWI683207 B TW I683207B TW 107147046 A TW107147046 A TW 107147046A TW 107147046 A TW107147046 A TW 107147046A TW I683207 B TWI683207 B TW I6832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magnetic member
roller
input device
m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7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4849A (zh
Inventor
李育龍
Original Assignee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47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83207B/zh
Priority to US16/564,517 priority patent/US1103631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3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320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4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484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1Arrangements integrating additional peripherals in a keyboard, e.g. card or barcode reader, optical scanner
    • G06F3/0213Arrangements providing an integrated pointing device in a keyboard, e.g. trackball, mini-joystic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pointing device, e.g. trackball in the palm rest area, mini-joystick integrated between keyboard keys, touch pads or touch strip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04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312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for tracking the rotation of a spherical or circular member, e.g. optical rotary encoders used in mice or trackballs using a tracking ball or in mouse scroll whe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3Mice or pu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62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1D translations or rotations of an operating part of the device, e.g. scroll wheels, sliders, knobs, rollers or be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滾輪輸入裝置,包括殼體、被動件及主動件。殼體內部樞接設置一滾輪,滾輪包括環狀齒部。被動件可活動地設置於殼體內,且被動件包括頂抵部與第一磁性模組。主動件包括第二磁性模組,且主動件設置於殼體內並可操作地移動於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使第一磁性模組與第二磁性模組彼此相吸或使第一磁性模組與第二磁性模組彼此相斥,以驅動被動件相對殼體移動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並使得頂抵部與環狀齒部相互頂抵或分離。

Description

滾輪輸入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輸入裝置,特別是指一種滾輪輸入裝置。
一般電腦常會搭配滾輪輸入裝置,例如鍵盤或滑鼠上可設有滾輪輸入裝置,以透過滾輪輸入裝置進行拖曳、上下捲動頁面或切換選單等動作。
目前常見的滾輪輸入裝置一般具有滾輪與彈性頂珠,其中滾輪本體上設有齒面,彈性頂珠包括彈簧與連接於彈簧端部之金屬圓珠,透過彈性頂珠頂抵於滾輪本體上的齒面,使滾輪在受到操作而轉動時產生段落觸感,例如滾輪每轉一個刻度時,操作者會感受到停頓的觸感,並構成螢幕頁面被捲動預定距離。然而,此種段落式的滾輪輸入裝置仍無法滿足某些使用情況(例如需要長時間或長距離滾動滾輪、或者需要更細微的捲動操作)。
鑒於上述,於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滾輪輸入裝置,包括殼體、被動件及主動件。殼體內部樞接設置一滾輪,滾輪包括環狀齒部。被動件可活動地設置於殼體內,且被動件包括頂抵部與第一磁性模組。主動件包括第二磁性模組,且主動件設置於殼體內並可操作地移動於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使第一磁性模組與第二磁性模組彼此相吸或使第一磁性模組與第二磁性模組彼此相斥,以驅動被動件相對殼體移動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並使得頂抵部與環狀齒部相互頂抵或分離。
綜上,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滾輪輸入裝置,透過主動件相對於殼體移動以使第一磁性模組與第二磁性模組彼此相吸或使第一磁性模組與第二磁性模組彼此相斥,達到透過磁力驅動被動件相對殼體移動,促使頂抵部與環狀齒部相互分離或頂抵,藉以切換滾輪於無段模式或有段模式,以滿足使用者的不同操作需求。
圖1為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一實施例之應用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另一實施例之應用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之滾輪輸入裝置1為電腦的輸入裝置,用以操控電腦頁面執行動作(例如進行拖曳、上下捲動頁面或切換選單等動作)。在本實施例中,滾輪輸入裝置1是與電腦鍵盤結合為一體。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滾輪輸入裝置2亦可應用於電腦滑鼠,此並不侷限。
如圖1、圖3及圖4所示,其中圖3為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第一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圖4為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第一實施例之另一分解立體圖。本發明實施例之滾輪輸入裝置1包括殼體10、被動件20及主動件30。在此,殼體10是由上殼體101與下殼體102組接而成,但此並不侷限。殼體10內部設置有第一導引件11及第二導引件12,且殼體10內樞設有一滾輪13。
如圖1、圖3及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滾輪13設有一樞軸131,以透過樞軸131樞設於殼體10內部,其中殼體10設有一貫通孔103,滾輪13的部分區域穿出貫通孔103,使局部滾輪13露出殼體10外部而可供使用者操作,例如滾輪13可供操作滾動而進行上下捲動頁面之動作。此外,滾輪13包括有環狀齒部14,環狀齒部14可設置在滾輪13之環週,例如在本實施例中,滾輪13設有一側向環槽132,環狀齒部14是沿著側向環槽132的外環週設置,但此並不侷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狀齒部14亦可設置在側向環槽132的內環週或者滾輪13之樞軸131的外週。請參照圖5所示,為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第一實施例之剖視圖,在本實施例中,滾輪13之環狀齒部14為連續的凹凸結構所構成,環狀齒部14包括環狀排列之多個凸齒141,且相鄰的兩個凸齒141之間形成一凹槽142。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凸齒141或凹槽142的斷面可為圓弧形(如圖5所示)、方形、梯形或其他形狀,此並不侷限。
滾輪輸入裝置1的被動件20可活動地設於殼體10內,例如被動件20可滑設在殼體10內的導引件上,而能相對於殼體10滑移。或者,被動件20亦可樞設在殼體10內,而能相對於殼體10旋擺。舉例來說,如圖3與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被動件20是滑移地設於第一導引件11上,第一導引件11設於滾輪13一側並具有間隔配置的二導引板111與一導引柱112,其中導引柱112位於二導引板111之間。被動件20為滑移座並且滑設於二導引板111之間,使被動件20能相對於二導引板111滑移以靠近或遠離滾輪13。在此,被動件20更設有一長槽201,長槽201的延伸方向與被動件20的滑移方向相同(在本圖中為X軸方向),第一導引件11的導引柱112穿設於被動件20的長槽201中,使被動件20在相對於第一導引件11滑移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受到導引柱112限位而更加穩定。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引件11亦可為其他形式的導引結構,例如第一導引件11可為滑軌或滑槽,以供被動件20滑設。
滾輪輸入裝置1的主動件30可移動地設置於殼體10內的第二導引件12,使主動件30能相對於第二導引件12移動於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此容後詳述。如圖3、圖4及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引件11設於第二導引件12與滾輪13之間,第二導引件12包括一滑槽121,滑槽121貫穿殼體10而連通於殼體10內部,在此滑槽121貫穿方向與貫通孔103相同,但此並不侷限,滑槽121亦可由其他方向貫穿殼體10。主動件30為一按壓鈕並移動地設置於滑槽121中以相對於滑槽121移動而遠離或靠近被動件20。
如圖1、圖3及圖4所示,被動件20包括頂抵部21與第一磁性模組M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磁性模組M1包括第一磁性件22與第二磁性件23。本實施例之被動件20靠近滾輪13的一端具有一延伸臂25,延伸臂25朝滾輪13之環狀齒部14延伸,且延伸臂25的末端靠近環狀齒部14,頂抵部21為設於延伸臂25的末端之凸部。當被動件20相對於第一導引件11滑移時,頂抵部21可頂抵或分離環狀齒部14。第一磁性模組M1的第一磁性件22與第二磁性件23設置於被動件20遠離滾輪13的一端,在此第一磁性件22與第二磁性件23彼此沿特定方向排列,其中特定方向是指相同於第二導引件12之導引方向。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導引件12之滑槽121是沿Z軸方向貫穿殼體10,使滑槽121的導引方向(即Z軸方向)垂直於被動件20的滑移方向,第一磁性件22與第二磁性件23即沿Z軸方向排列設置(在此第一磁性件22與第二磁性件23彼此疊合固定),且第一磁性件22與第二磁性件23具有不同磁性。舉例來說,第一磁性件22與第二磁性件23可為磁鐵且兩者的端部互為異名極,例如第一磁性件22遠離滾輪13之端部的磁極為N極,第二磁性件23遠離滾輪13之端部的磁極為S極。
如圖3至圖5所示,主動件30包括一第二磁性模組M2,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磁性模組M2包括一第三磁性件31,本實施例之主動件30的底端具有一升降座32,第三磁性件31固定於升降座32上,其中升降座32可升降地設置於下殼體102上的一導槽18中,並與被動件20遠離滾輪13的一端保持間距。其中第三磁性件31與第一磁性件22具有不同磁性而相吸,例如第三磁性件31與第一磁性件22彼此靠近的一端互為異名極。第三磁性件31與第二磁性件23具有相同磁性而相斥,例如第三磁性件31與第二磁性件23彼此靠近的一端互為同名極。當主動件30相對於第二導引件12移動於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時,可使第三磁性件31鄰近第一磁性件22而彼此相吸或使第三磁性件31鄰近第二磁性件23而彼此相斥,以切換滾輪13於有段模式或無段模式,此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如圖5所示,當主動件30相對於第二導引件12移動至一第一模式而使第三磁性件31鄰近第一磁性件22而彼此相吸時,第三磁性件31與第一磁性件22所產生的磁吸力可驅動被動件20相對第一導引件11朝遠離滾輪13的方向滑移(如圖5中之箭號L1所示)至第一位置(如圖5之被動件20所示位置),促使頂抵部21趨近頂抵於滾輪13之環狀齒部14而呈有段模式。在有段模式下,滾輪13受到操作而轉動時會產生段落觸感,例如滾輪13旋轉時,頂抵部21會由環狀齒部14的其中一個凹槽142跨越凸齒141而頂抵於另一個凹槽142中,使操作者感受到停頓的觸感。
如圖6所示,為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第一實施例之作動圖。當主動件30相對於第二導引件12移動至一第二模式(如箭號L2所示,主動件30可受到使用者按壓操作而朝殼體10內部移動)而使第三磁性件31鄰近第二磁性件23而彼此相斥時,第三磁性件31與第二磁性件23所產生的磁斥力可驅動被動件20相對第一導引件11朝滾輪13的方向滑移(如圖6中之箭號L3所示)至第二位置(如圖6之被動件20所示位置),促使頂抵部21分離滾輪13之環狀齒部14而呈無段模式。在無段模式下,由於頂抵部21不頂抵於環狀齒部14,故在操作滾輪13轉動時不會受到阻力,而能作快速的轉動或更細緻的操作,以適用於某些使用情況(例如需要長時間或長距離滾動滾輪13、或者需要更細微的捲動操作時)。
然而上述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磁性件31與第一磁性件22彼此靠近的一端亦可互為同名極,第三磁性件31與第二磁性件23彼此靠近的一端互為異名極。藉此,當主動件30相對於第二導引件12移動至上述第一模式而使第三磁性件31鄰近第一磁性件22而彼此相斥時,第三磁性件31與第一磁性件22所產生的磁斥力可驅動被動件20相對第一導引件11朝滾輪13的方向滑移至上述第二位置,促使頂抵部21分離滾輪13之環狀齒部14而呈無段模式。當主動件30相對於第二導引件12移動至第二模式而使第三磁性件31鄰近第二磁性件23而彼此相吸時,第三磁性件31與第二磁性件23所產生的磁吸力可驅動被動件20相對第一導引件11朝遠離滾輪13的方向滑移至上述第一位置,促使頂抵部21趨近頂抵於滾輪13之環狀齒部14而呈有段模式。
再如圖5與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被動件20之延伸臂25末端的頂抵部21鄰近於環狀齒部14靠近主動件30的一側(以下稱近側),使主動件30移動至上述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時,可促使頂抵部21頂抵或分離環狀齒部14的近側。在其他實施例中,如圖7與圖8所示,為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第二實施例之剖視圖與作動圖,本實施例之滾輪輸入裝置3之被動件20的延伸臂25末端的頂抵部21a亦可鄰近於環狀齒部14遠離主動件30的一側(以下稱遠側)。
如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三磁性件31與第一磁性件22彼此靠近的一端互為異名極,第三磁性件31與第二磁性件23彼此靠近的一端互為同名極。當主動件30移動至上述第一模式而使第三磁性件31鄰近第一磁性件22而彼此相吸時,反而是促使頂抵部21a分離滾輪13之環狀齒部14的遠側而呈無段模式。如圖8所示,當主動件30移動至上述第二模式而使第三磁性件31鄰近第二磁性件23而彼此相斥時,則是促使頂抵部21a趨近頂抵於滾輪13之環狀齒部14的遠側而呈有段模式。
然而,在圖7與圖8之實施例中,第三磁性件31與第一磁性件22彼此靠近的一端亦可互為同名極,第三磁性件31與第二磁性件23彼此靠近的一端亦可互為異名極。藉此,當主動件30滑移至上述第一模式而使第三磁性件31鄰近第一磁性件22而彼此相斥時,是促使頂抵部21a頂抵滾輪13之環狀齒部14的遠側而呈有段模式。當主動件30滑移至上述第二模式而使第三磁性件31鄰近第二磁性件23而彼此相吸時,則是促使頂抵部21a分離滾輪13之環狀齒部14的遠側而呈無段模式。
由上述結構配置,本發明實施例之滾輪輸入裝置1,透過主動件30相對於第二導引件12移動以使第三磁性件31鄰近第二磁性件23而彼此相斥或使第三磁性件31鄰近第一磁性件22而彼此相吸,達到透過磁力驅動被動件20相對第一導引件11移動,促使頂抵部21分離於環狀齒部14或頂抵於環狀齒部14,藉以切換滾輪13於無段模式或有段模式,以滿足使用者的不同操作需求。
在一些實施例中,殼體10內之第二導引件12可設有一限位機構15,限位機構15將主動件30限位於上述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如圖4與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主動件30為一切換按鈕還包括一壓頭33與滑爪轉盤34,壓頭33顯露出滑槽121外部以供使用者按壓,滑爪轉盤34位於滑槽121內部並抵靠於於壓頭33與升降座32之間。殼體10內部更設有一彈性復位件16,彈性復位件16在此為一彈簧,但亦可為彈片或彈性橡膠等彈性體。彈性復位件16頂抵於第三磁性件31,以提供朝壓頭33方向的一彈力,使滑爪轉盤34能夠持續頂抵於壓頭33,其中第三磁性件31與彈性復位件16之間可設有保護層17,保護層17可為金屬層或塑膠層,以避免第三磁性件31受到刮傷或損壞而影響磁性。第二導引件12之限位機構15可設置於滑槽121的環狀導軌,且限位機構15具有位於不同高度位置之多個止擋部151。當主動件30位於第一模式時(如圖5所示),滑爪轉盤34可頂抵於其中一個止擋部151而使主動件30獲得限位。當主動件30之壓頭33受到按壓而由第一模式(如圖5所示)移動至第二模式(如圖6所示)的過程中,滑爪轉盤34會受到限位機構15(即環狀導軌)的導引而轉動以頂抵於另一個止擋部151而使主動件30限位於第二模式,且滑爪轉盤34會同步抵壓升降座32以驅使第三磁性件31壓縮彈性復位件16而蓄積彈力。藉此,當主動件30之壓頭33再次受壓時,滑爪轉盤34會受到限位機構15(即環狀導軌)的導引而轉動,並受到彈性復位件16所蓄積彈力頂抵,使主動件30由第二模式回復至第一模式。
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舉例,在其他實施例中,主動件30與限位機構15之間亦能以其他方式達到限位作用。例如,限位機構15可包括多個位於不同位置之彈扣件,以對應將主動件30扣合於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或者,限位機構15也可為內螺紋部,主動件30則設有外螺紋部,使主動件30能夠透過螺轉方式移動並限位於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上述實施例圖面省略繪示。
如圖9所示,為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第三實施例之剖視圖。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之差異在於,本實施例滾輪輸入裝置4之被動件20的第一磁性模組M1更包括第四磁性件24,第一磁性件22、第二磁性件23及第四磁性件24彼此排列設置。主動件30更可選擇性地移動於第三模式而使第三磁性件31鄰近第四磁性件24,以進一步使被動件20滑移動至一第三位置而調整頂抵部21頂抵環狀齒部14的力道。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第四磁性件24夾設於第一磁性件22與第二磁性件23之間,其中第四磁性件24的磁力不同於第一磁性件22或第二磁性件23的磁力。舉例來說,第三磁性件31靠近滾輪13的一端為N極,第一磁性件22與第四磁性件24靠近第三磁性件31的一端為S極,且第四磁性件24的磁力大於第一磁性件22的磁力,而第二磁性件23靠近第三磁性件31的一端為N極。藉此,主動件30可相對於第二導引件12移動而使第三磁性件31鄰近第一磁性件22或第四磁性件24而產生不同程度的磁吸力,以改變頂抵部21頂抵於滾輪13之環狀齒部14的力道,使滾輪13在受到操作而轉動時會產生不同的段落觸感,以滿足使用者更多元的操作需求。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四磁性件24亦可相較於第一磁性件22與第二磁性件23遠離或靠近第三磁性件31,使第三磁性件31鄰近第一磁性件22或第四磁性件24時,會因為距離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程度的磁吸力或磁斥力,同樣可改變頂抵部21頂抵於滾輪13之環狀齒部14的力道。
再如圖9所示,本實施例之滾輪輸入裝置4的第二導引件12設有限位機構45。限位機構45包括徑向凸設於滑槽121內之三個止擋部415,其中三個止擋部415同樣位於不同高度位置,以將主動件30限位於不同模式,使第三磁性件31鄰近於第一磁性件22、第二磁性件23或第四磁性件24。
如圖10所示,為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第四實施例之剖視圖。本實施例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滾輪輸入裝置5的第一導引件11'與被動件20'是以彼此樞接的方式配置。具體而言,被動件20'設有第一樞接部202,第一導引件11'具有第二樞接部113,被動件20'以第一樞接部202樞設於第一導引件11'的第二樞接部113,使被動件20'能以第一樞接部202為軸相對於第一導引件11'擺動。
藉此,如圖10所示,當主動件30相對於第二導引件12滑移至第一模式而使第三磁性件31鄰近第一磁性件22而彼此相吸時,第三磁性件31與第一磁性件22所產生的磁吸力可驅動被動件20'相對第一導引件11'擺動(在本圖中為順時針擺動),促使頂抵部21b趨近頂抵於滾輪13之環狀齒部14而呈有段模式。如圖11所示,為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第四實施例之作動圖。當主動件30相對於第二導引件12滑移至第二模式而使第三磁性件31鄰近第二磁性件23而彼此相斥時,第三磁性件31與第二磁性件23所產生的磁斥力可驅動被動件20'相對第一導引件11'反向擺動(在本圖中為逆時針擺動),促使頂抵部21b分離滾輪13之環狀齒部14而呈無段模式。另外,以圖10與圖11來說,本實施例之頂抵部21b以對應於滾輪13之環狀齒部14的底部,但此並不侷限,頂抵部21b亦可對應於環狀齒部14的其他部位。
在一些實施例中,主動件30的第二磁性模組M4亦可包括多個磁性件,被動件20的第一磁性模組M3包括一個磁性件,亦可達到切換滾輪13於有段模式或無段模式之目的。如圖12所示,為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第五實施例之剖視圖。本實施例滾輪輸入裝置6之主動件30的第二磁性模組M4可包括三個磁性件(第一磁性件52、第二磁性件53及第四磁性件54),被動件20的第一磁性模組M3則包括一個磁性件(第三磁性件51)。藉此,當主動件30移動切換於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及第三模式之間時,同樣可使第三磁性件51鄰近第一磁性件52、第二磁性件53或第四磁性件54,以切換滾輪13於有段模式或無段模式以及調整頂抵部21頂抵環狀齒部14的力道。
雖然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6‧‧‧滾輪輸入裝置
10‧‧‧殼體
101‧‧‧上殼體
102‧‧‧下殼體
103‧‧‧貫通孔
11、11'‧‧‧第一導引件
111‧‧‧導引板
112‧‧‧導引柱
113‧‧‧第二樞接部
12‧‧‧第二導引件
121‧‧‧滑槽
13‧‧‧滾輪
131‧‧‧樞軸
132‧‧‧側向環槽
14‧‧‧環狀齒部
141‧‧‧凸齒
142‧‧‧凹槽
15、45‧‧‧限位機構
151、451‧‧‧止擋部
16‧‧‧彈性復位件
17‧‧‧保護層
18‧‧‧導槽
20、20'‧‧‧被動件
201‧‧‧長槽
202‧‧‧第一樞接部
M1、M3‧‧‧第一磁性模組
21、21a、21b‧‧‧頂抵部
22、52‧‧‧第一磁性件
23、53‧‧‧第二磁性件
24、54‧‧‧第四磁性件
25‧‧‧延伸臂
30‧‧‧主動件
M2、M4‧‧‧第二磁性模組
31、51‧‧‧第三磁性件
32‧‧‧升降座
33‧‧‧壓頭
34‧‧‧滑爪轉盤
L1~L3‧‧‧箭號
[圖1] 係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一實施例之應用示意圖。 [圖2] 係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另一實施例之應用示意圖。 [圖3] 係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第一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 [圖4] 係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第一實施例之另一分解立體圖。 [圖5] 係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第一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6] 係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第一實施例之作動圖。 [圖7] 係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第二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8] 係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第二實施例之作動圖。 [圖9] 係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第三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10] 係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第四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11] 係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第四實施例之作動圖。 [圖12] 係本發明滾輪輸入裝置第五實施例之剖視圖。
1‧‧‧滾輪輸入裝置
10‧‧‧殼體
101‧‧‧上殼體
102‧‧‧下殼體
103‧‧‧貫通孔
11‧‧‧第一導引件
111‧‧‧導引板
112‧‧‧導引柱
12‧‧‧第二導引件
121‧‧‧滑槽
13‧‧‧滾輪
131‧‧‧樞軸
132‧‧‧側向環槽
14‧‧‧環狀齒部
18‧‧‧導槽
20‧‧‧被動件
201‧‧‧長槽
21‧‧‧頂抵部
30‧‧‧主動件
32‧‧‧升降座

Claims (15)

  1. 一種滾輪輸入裝置,包括:一殼體,該殼體內部樞接設置一滾輪,該滾輪包括一環狀齒部;一被動件,可活動地設置於該殼體內,且該被動件包括一頂抵部與一第一磁性模組;以及一主動件,包括一第二磁性模組,且該主動件設置於該殼體內並可操作地移動於一第一模式或一第二模式,該第一模式使該第一磁性模組與該第二磁性模組彼此相吸,以驅動該被動件相對該殼體移動至一第一位置,並使得該頂抵部與該環狀齒部相互頂抵,該第二模式使該第一磁性模組與該第二磁性模組彼此相斥,以驅動該被動件相對該殼體移動至一第二位置,並使得該頂抵部與該環狀齒部相互分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滾輪輸入裝置,其中該第一磁性模組包括一第一磁性件與一第二磁性件,該第二磁性模組包括一第三磁性件,該第三磁性件與該第一磁性件具有不同磁性,該第三磁性件與該第二磁性件具有相同磁性,當該主動件位於該第一模式或該第二模式時,使該第三磁性件鄰近該第一磁性件而彼此相吸或使該第三磁性件鄰近該第二磁性件而彼此相斥。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滾輪輸入裝置,其中該第二磁性模組包括一第一磁性件與一第二磁性件,該第一磁性模組包括一第三磁性件,該第三磁性件與該第一磁性件具有不同磁性,該第三磁性件與該第二磁性件具有相同磁性,當該主動件位於該第一模式或該第二模式時, 使該第三磁性件鄰近該第一磁性件而彼此相吸或使該第三磁性件鄰近該第二磁性件而彼此相斥。
  4.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滾輪輸入裝置,其中該殼體內部具有一第一導引件與一第二導引件,該被動件可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導引件,該主動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二導引件,該第一磁性件與該第二磁性件沿一方向排列,且該方向實質上垂直於該被動件之移動方向。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滾輪輸入裝置,其中該被動件係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一導引件上。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滾輪輸入裝置,其中該被動件包括一長槽,該第一導引件具有一導引柱,該導引柱穿設於該長槽。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滾輪輸入裝置,其中該被動件具有一第一樞接部,該第一導引件具有一第二樞接部,該被動件以該第一樞接部樞接設置於該第二樞接部。
  8. 如請求項4所述之滾輪輸入裝置,其中該第二導引件具有一限位機構,該限位機構將該主動件限位於該第一模式或該第二模式。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滾輪輸入裝置,其中該殼體內部更包括一彈性復位件,該彈性復位件頂抵於該第二磁性模組。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滾輪輸入裝置,其中該第二磁性模組與該彈性復位件之間更設置一保護層。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滾輪輸入裝置,其中該環狀齒部設置於該滾輪之環週。
  12.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滾輪輸入裝置,更包括一第四磁性件,該第四磁性件鄰設於該第一磁性件與該第二磁性件,該主動件更可操作性地移動至一第三模式,使該第三磁性件鄰近該第四磁性件。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滾輪輸入裝置,其中該第四磁性件的磁力不同於該第一磁性件或該第二磁性件的磁力。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滾輪輸入裝置,其中該第四磁性件相較於該第一磁性件與該第二磁性件遠離或靠近該第三磁性件。
  15. 一種滾輪輸入裝置,包括:一殼體,該殼體內部樞接設置一滾輪,該滾輪包括一環狀齒部;一被動件,可活動地設置於該殼體內,且該被動件包括一頂抵部與一第一磁性模組;以及一主動件,包括一第二磁性模組,且該主動件設置於該殼體內並可操作地移動於一第一模式或一第二模式,該第一模式使該第一磁性模組與該第二磁性模組彼此相吸,以驅動該被動件相對該殼體移動至一第一位置,並使得該頂抵部與該環狀齒部相互分離,該第二模式使該第一磁性模組與該第二磁性模組彼此相斥,以驅動該被動件相對該殼體移動至一第二位置,並使得該頂抵部與該環狀齒部相互頂抵。
TW107147046A 2018-12-25 2018-12-25 滾輪輸入裝置 TWI6832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7046A TWI683207B (zh) 2018-12-25 2018-12-25 滾輪輸入裝置
US16/564,517 US11036317B2 (en) 2018-12-25 2019-09-09 Roller input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7046A TWI683207B (zh) 2018-12-25 2018-12-25 滾輪輸入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3207B true TWI683207B (zh) 2020-01-21
TW202024849A TW202024849A (zh) 2020-07-01

Family

ID=69942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7046A TWI683207B (zh) 2018-12-25 2018-12-25 滾輪輸入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036317B2 (zh)
TW (1) TWI68320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0441B (zh) * 2020-04-01 2021-09-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鼠裝置及其滾輪模組
CN113495637A (zh) * 2020-04-07 2021-10-12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鼠标装置及应用于鼠标装置的滚轮模块
TWI772087B (zh) * 2021-07-02 2022-07-2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滑鼠裝置
TWI795268B (zh) * 2022-04-11 2023-03-0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滾輪輸入裝置
TWI814497B (zh) * 2022-07-21 2023-09-0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滾輪輸入裝置
TWI817827B (zh) * 2022-11-11 2023-10-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鼠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149409U (zh) * 2019-09-27 2020-07-31 富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应用于无线鼠标的开关模块
CN211149410U (zh) * 2019-11-08 2020-07-31 富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应用于无线鼠标的开关模块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8928B (zh) * 2011-07-29 2014-08-1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應用於輸入裝置之滾輪模組
TWM538190U (zh) * 2016-12-16 2017-03-11 Cong-Jin Gao 滾輪式滑鼠之磁性定格滾輪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4099B2 (ja) * 2014-06-18 2018-09-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操作ユニット
CN106125960B (zh) * 2016-06-13 2018-12-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鼠标
US10331238B2 (en) * 2017-01-24 2019-06-25 Tsung-Ching Kao Magnetic scaling and positioning scroll wheel of mechanical mous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8928B (zh) * 2011-07-29 2014-08-1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應用於輸入裝置之滾輪模組
TWM538190U (zh) * 2016-12-16 2017-03-11 Cong-Jin Gao 滾輪式滑鼠之磁性定格滾輪裝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0441B (zh) * 2020-04-01 2021-09-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鼠裝置及其滾輪模組
CN113495637A (zh) * 2020-04-07 2021-10-12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鼠标装置及应用于鼠标装置的滚轮模块
CN113495637B (zh) * 2020-04-07 2023-09-26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鼠标装置及应用于鼠标装置的滚轮模块
TWI772087B (zh) * 2021-07-02 2022-07-2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滑鼠裝置
TWI795268B (zh) * 2022-04-11 2023-03-0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滾輪輸入裝置
TWI814497B (zh) * 2022-07-21 2023-09-0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滾輪輸入裝置
TWI817827B (zh) * 2022-11-11 2023-10-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鼠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01451A1 (en) 2020-06-25
US11036317B2 (en) 2021-06-15
TW202024849A (zh) 202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3207B (zh) 滾輪輸入裝置
US9236204B2 (en) Keyswitch with magnetic restoration mechanism
US8735753B2 (en) Keyboard having retracting keys for storage
US20140104772A1 (en) Key control device for click pad
US20140299457A1 (en) Keyboard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9799467B1 (en) Key structure
CN111381699B (zh) 滚轮输入装置
TWM502895U (zh) 觸控板組件與電子裝置
US10446341B2 (en) Keypad
CN202258913U (zh) 按键机构及键盘装置
TW201608585A (zh) 鍵盤
US20120139841A1 (en) User Interface Device With Actuated Buttons
TWI623956B (zh) 按鍵結構
JP7318905B2 (ja) 方向指示具
TW201324250A (zh) 滑鼠裝置
US9001043B2 (en) Mouse device
US9141203B2 (en) Key free mouse device
US6778166B2 (en) Keyless pointer input device
US11797108B1 (en) Mouse device
US20070252826A1 (en) Roller structure for input devices
TWI697925B (zh) 按鍵結構
TWI533345B (zh) 按鍵及其鍵盤
KR102084779B1 (ko) 컴퓨터용 입력장치
TWI536415B (zh) 按鍵結構
KR102142404B1 (ko) 컴퓨터용 입력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