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81699B - 滚轮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滚轮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81699B
CN111381699B CN201811617091.8A CN201811617091A CN111381699B CN 111381699 B CN111381699 B CN 111381699B CN 201811617091 A CN201811617091 A CN 201811617091A CN 111381699 B CN111381699 B CN 1113816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piece
roller
input device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170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81699A (zh
Inventor
李育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170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816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81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1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81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16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62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1D translations or rotations of an operating part of the device, e.g. scroll wheels, sliders, knobs, rollers or bel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3Mice or pu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滚轮输入装置,包括壳体、被动件及主动件。壳体内部枢接设置滚轮,滚轮包括环状齿部。被动件可活动地设置于壳体内,且被动件包括顶抵部与第一磁性模组。主动件包括第二磁性模组,且主动件设置于壳体内并可操作地移动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使第一磁性模组与第二磁性模组彼此相吸或使第一磁性模组与第二磁性模组彼此相斥,以驱动被动件相对壳体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并使得顶抵部与环状齿部相互顶抵或分离。

Description

滚轮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输入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滚轮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计算机常会搭配滚轮输入装置,例如键盘或鼠标上可设有滚轮输入装置,以通过滚轮输入装置进行拖曳、上下卷动页面或切换选单等动作。
目前常见的滚轮输入装置一般具有滚轮与弹性顶珠,其中滚轮本体上设有齿面,弹性顶珠包括弹簧与连接于弹簧端部的金属圆珠,通过弹性顶珠顶抵于滚轮本体上的齿面,使滚轮在受到操作而转动时产生段落触感,例如滚轮每转一个刻度时,操作者会感受到停顿的触感,并构成萤幕页面被卷动预定距离。然而,此种段落式的滚轮输入装置仍无法满足某些使用情况(例如需要长时间或长距离滚动滚轮、或者需要更细微的卷动操作)。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滚轮输入装置,包括壳体、被动件及主动件。壳体内部枢接设置滚轮,滚轮包括环状齿部。被动件可活动地设置于壳体内,且被动件包括顶抵部与第一磁性模组。主动件包括第二磁性模组,且主动件设置于壳体内并可操作地移动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使第一磁性模组与第二磁性模组彼此相吸或使第一磁性模组与第二磁性模组彼此相斥,以驱动被动件相对壳体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并使得顶抵部与环状齿部相互顶抵或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一磁性模组包括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模组包括第三磁性件,第三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具有不同磁性,第三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具有相同磁性,当主动件位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时,使第三磁性件邻近第一磁性件而彼此相吸或使第三磁性件邻近第二磁性件而彼此相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二磁性模组包括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模组包括第三磁性件,第三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具有不同磁性,第三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具有相同磁性,当主动件位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时,使第三磁性件邻近第一磁性件而彼此相吸或使第三磁性件邻近第二磁性件而彼此相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壳体内部具有第一导引件与第二导引件,被动件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导引件,主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导引件,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沿一方向排列,且所述方向实质上垂直于被动件的移动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被动件为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导引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被动件还包括长槽,第一导引件具有导引柱,导引柱穿设于长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被动件具有第一枢接部,第一导引件具有第二枢接部,被动件通过第一枢接部枢接设置于第二枢接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二导引件具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将主动件限位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壳体内部还包括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顶抵于第二磁性模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二磁性模组与弹性复位件之间还设置保护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环状齿部设置于滚轮的环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滚轮输入装置还包括第四磁性件,第四磁性件邻设于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主动件还可操作地移动至第三模式,使第三磁性件邻近第四磁性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四磁性件的磁力不同于第一磁性件或第二磁性件的磁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四磁性件相较于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远离或靠近第三磁性件。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滚轮输入装置,通过主动件相对于壳体移动以使第一磁性模组与第二磁性模组彼此相吸或使第一磁性模组与第二磁性模组彼此相斥,达到通过磁力驱动被动件相对壳体移动,促使顶抵部与环状齿部相互分离或顶抵,借以切换滚轮于无段模式或有段模式,以满足使用者的不同操作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作动图。
图7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第二实施例的作动图。
图9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第四实施例的作动图。
图12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6 滚轮输入装置
10 壳体
101 上壳体
102 下壳体
103 贯通孔
11、11’ 第一导引件
111 导引板
112 导引柱
113 第二枢接部
12 第二导引件
121 滑槽
13 滚轮
131 枢轴
132 侧向环槽
14 环状齿部
141 凸齿
142 凹槽
15、45 限位机构
151、451 止挡部
16 弹性复位件
17 保护层
18 导槽
20、20’ 被动件
201 长槽
202 第一枢接部
M1、M3 第一磁性模组
21、21a、21b 顶抵部
22、52 第一磁性件
23、53 第二磁性件
24、54 第四磁性件
25 延伸臂
30 主动件
M2、M4 第二磁性模组
31、51 第三磁性件
32 升降座
33 压头
34 滑爪转盘
L1~L3 箭号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滚轮输入装置1为计算机的输入装置,用以操控计算机页面执行动作(例如进行拖曳、上下卷动页面或切换选单等动作)。在本实施例中,滚轮输入装置1是与计算机键盘结合为一体。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滚轮输入装置2也可应用于计算机鼠标,此并不局限。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其中图3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图。本发明实施例的滚轮输入装置1包括壳体10、被动件20及主动件30。在此,壳体10是由上壳体101与下壳体102组接而成,但此并不局限。壳体10内部设置有第一导引件11及第二导引件12,且壳体10内部枢接设置一滚轮13。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滚轮13设有一枢轴131,以通过枢轴131枢设于壳体10内部,其中壳体10设有一贯通孔103,滚轮13的部分区域穿出贯通孔103,使局部滚轮13露出壳体10外部而可供使用者操作,例如滚轮13可供操作滚动而进行上下卷动页面的动作。此外,滚轮13包括环状齿部14,环状齿部14可设置于滚轮13的环周,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滚轮13设置一侧向环槽132,环状齿部14是沿着侧向环槽132的外环周设置,但此并不局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环状齿部14也可设置在侧向环槽132的内环周或者滚轮13的枢轴131的外周。请参照图5所示,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滚轮13的环状齿部14为连续的凹凸结构所构成,环状齿部14包括环状排列的多个凸齿141,且相邻的两个凸齿141之间形成一凹槽142。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凸齿141或凹槽142的断面可为圆弧形(如图5所示)、方形、梯形或其他形状,此并不局限。
滚轮输入装置1的被动件20可活动地设置于壳体10内,例如被动件20可滑动地设置于壳体10内的导引件上,而能相对于壳体10滑移。或者,被动件20也可枢接设置于壳体10内,而能相对于壳体10旋摆。举例来说,如图3与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被动件20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导引件11上,第一导引件11设置于滚轮13一侧并具有间隔配置的二个导引板111与一导引柱112,其中导引柱112位于二个导引板111之间。被动件20为滑移座并且滑设于二个导引板111之间,使被动件20能相对于二个导引板111滑移以靠近或远离滚轮13。在此,被动件20还包括一长槽201,长槽201的延伸方向与被动件20的滑移方向相同(在图3、图4中为X轴方向),第一导引件11的导引柱112穿设于被动件20的长槽201中,使被动件20在相对于第一导引件11滑移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受到导引柱112限位而更加稳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引件11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导引结构,例如第一导引件11可为滑轨或滑槽,以供被动件20滑设。
滚轮输入装置1的主动件3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内的第二导引件12,使主动件30能相对于第二导引件12移动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此容后详述。如图3、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引件11设置于第二导引件12与滚轮13之间,第二导引件12包括一滑槽121,滑槽121贯穿壳体10而连通于壳体10内部,在此滑槽121贯穿方向与贯通孔103相同,但此并不局限,滑槽121也可由其他方向贯穿壳体10。主动件30为一按压钮并移动地设置于滑槽121中以相对于滑槽121移动而远离或靠近被动件20。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被动件20包括顶抵部21与第一磁性模组M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模组M1包括第一磁性件22与第二磁性件23。本实施例的被动件20靠近滚轮13的一端具有一延伸臂25,延伸臂25朝滚轮13的环状齿部14延伸,且延伸臂25的末端靠近环状齿部14,顶抵部21为设置于延伸臂25的末端的凸部。当被动件20相对于第一导引件11滑移时,顶抵部21可顶抵或分离环状齿部14。第一磁性模组M1的第一磁性件22与第二磁性件23设置于被动件20远离滚轮13的一端,在此第一磁性件22与第二磁性件23彼此沿一方向排列,其中所述方向是指相同于第二导引件12的导引方向。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引件12的滑槽121是沿Z轴方向贯穿壳体10,使滑槽121的导引方向(即Z轴方向)垂直于被动件20的移动方向,第一磁性件22与第二磁性件23即沿Z轴方向排列设置(在此第一磁性件22与第二磁性件23彼此迭合固定),且第一磁性件22与第二磁性件23具有不同磁性。举例来说,第一磁性件22与第二磁性件23可为磁铁且两者的端部互为异名极,例如第一磁性件22远离滚轮13的端部的磁极为N极,第二磁性件23远离滚轮13的端部的磁极为S极。
如图3至图5所示,主动件30包括第二磁性模组M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性模组M2包括第三磁性件31,本实施例的主动件30的底端具有一升降座32,第三磁性件31固定于升降座32上,其中升降座32可升降地设置于下壳体102上的一导槽18中,并与被动件20远离滚轮13的一端保持间距。其中第三磁性件31与第一磁性件22具有不同磁性而相吸,例如第三磁性件31与第一磁性件22彼此靠近的一端互为异名极。第三磁性件31与第二磁性件23具有相同磁性而相斥,例如第三磁性件31与第二磁性件23彼此靠近的一端互为同名极。当主动件30相对于第二导引件12移动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时,可使第三磁性件31邻近第一磁性件22而彼此相吸或使第三磁性件31邻近第二磁性件23而彼此相斥,以切换滚轮13于有段模式或无段模式,此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如图5所示,当主动件30相对于第二导引件12移动至一第一模式而使第三磁性件31邻近第一磁性件22而彼此相吸时,第三磁性件31与第一磁性件22所产生的磁吸力可驱动被动件20相对第一导引件11朝远离滚轮13的方向滑移(如图5中的箭号L1所示)至第一位置(如图5的被动件20所示位置),促使顶抵部21趋近顶抵于滚轮13的环状齿部14而呈有段模式。在有段模式下,滚轮13受到操作而转动时会产生段落触感,例如滚轮13旋转时,顶抵部21会由环状齿部14的其中一个凹槽142跨越凸齿141而顶抵于另一个凹槽142中,使操作者感受到停顿的触感。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作动图。当主动件30相对于第二导引件12移动至一第二模式(如箭号L2所示,主动件30可受到使用者按压操作而朝壳体10内部移动)而使第三磁性件31邻近第二磁性件23而彼此相斥时,第三磁性件31与第二磁性件23所产生的磁斥力可驱动被动件20相对第一导引件11朝滚轮13的方向滑移(如图6中的箭号L3所示)至第二位置(如图6的被动件20所示位置),促使顶抵部21分离滚轮13的环状齿部14而呈无段模式。在无段模式下,由于顶抵部21不顶抵于环状齿部14,故在操作滚轮13转动时不会受到阻力,而能作快速的转动或更细致的操作,以适用于某些使用情况(例如需要长时间或长距离滚动滚轮13、或者需要更细微的卷动操作时)。
然而上述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磁性件31与第一磁性件22彼此靠近的一端也可互为同名极,第三磁性件31与第二磁性件23彼此靠近的一端互为异名极。借此,当主动件30相对于第二导引件12移动至上述第一模式而使第三磁性件31邻近第一磁性件22而彼此相斥时,第三磁性件31与第一磁性件22所产生的磁斥力可驱动被动件20相对第一导引件11朝滚轮13的方向滑移至上述第二位置,促使顶抵部21分离滚轮13的环状齿部14而呈无段模式。当主动件30相对于第二导引件12移动至第二模式而使第三磁性件31邻近第二磁性件23而彼此相吸时,第三磁性件31与第二磁性件23所产生的磁吸力可驱动被动件20相对第一导引件11朝远离滚轮13的方向滑移至上述第一位置,促使顶抵部21趋近顶抵于滚轮13的环状齿部14而呈有段模式。
再如图5与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被动件20的延伸臂25末端的顶抵部21邻近于环状齿部14靠近主动件30的一侧(以下称近侧),使主动件30移动至上述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时,可促使顶抵部21顶抵或分离环状齿部14的近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与图8所示,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与作动图,本实施例滚轮输入装置3的被动件20的延伸臂25末端的顶抵部21a也可邻近于环状齿部14远离主动件30的一侧(以下称远侧)。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磁性件31与第一磁性件22彼此靠近的一端互为异名极,第三磁性件31与第二磁性件23彼此靠近的一端互为同名极。当主动件30移动至上述第一模式而使第三磁性件31邻近第一磁性件22而彼此相吸时,反而是促使顶抵部21a分离滚轮13的环状齿部14的远侧而呈无段模式。如图8所示,当主动件30移动至上述第二模式而使第三磁性件31邻近第二磁性件23而彼此相斥时,则是促使顶抵部21a趋近顶抵于滚轮13的环状齿部14的远侧而呈有段模式。
然而,在图7与图8的实施例中,第三磁性件31与第一磁性件22彼此靠近的一端也可互为同名极,第三磁性件31与第二磁性件23彼此靠近的一端也可互为异名极。借此,当主动件30滑移至上述第一模式而使第三磁性件31邻近第一磁性件22而彼此相斥时,是促使顶抵部21a顶抵滚轮13的环状齿部14的远侧而呈有段模式。当主动件30滑移至上述第二模式而使第三磁性件31邻近第二磁性件23而彼此相吸时,则是促使顶抵部21a分离滚轮13的环状齿部14的远侧而呈无段模式。
由上述结构配置,本发明实施例的滚轮输入装置1,通过主动件30相对于第二导引件12移动以使第三磁性件31邻近第二磁性件23而彼此相斥或使第三磁性件31邻近第一磁性件22而彼此相吸,达到通过磁力驱动被动件20相对第一导引件11移动,促使顶抵部21分离于环状齿部14或顶抵于环状齿部14,借以切换滚轮13于无段模式或有段模式,以满足使用者的不同操作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内的第二导引件12具有一限位机构15,限位机构15将主动件30限位于上述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如图4与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动件30为一切换按钮还包括一压头33与滑爪转盘34,压头33显露出滑槽121外部以供使用者按压,滑爪转盘34位于滑槽121内部并抵靠于于压头33与升降座32之间。壳体10内部还包括一弹性复位件16,弹性复位件16在此为一弹簧,但也可为弹片或弹性橡胶等弹性体。弹性复位件16顶抵于第二磁性模组M2,以提供朝压头33方向的一弹力,使滑爪转盘34能够持续顶抵于压头33,其中第二磁性模组M2与弹性复位件16之间可设置保护层17,保护层17可为金属层或塑胶层,以避免第二磁性模组M2受到刮伤或损坏而影响磁性。第二导引件12的限位机构15可设置于滑槽121的环状导轨,且限位机构15具有位于不同高度位置的多个止挡部151。当主动件30位于第一模式时(如图5所示),滑爪转盘34可顶抵于其中一个止挡部151而使主动件30获得限位。当主动件30的压头33受到按压而由第一模式(如图5所示)移动至第二模式(如图6所示)的过程中,滑爪转盘34会受到限位机构15(即环状导轨)的导引而转动以顶抵于另一个止挡部151而使主动件30限位于第二模式,且滑爪转盘34会同步抵压升降座32以驱使第二磁性模组M2压缩弹性复位件16而蓄积弹力。借此,当主动件30的压头33再次受压时,滑爪转盘34会受到限位机构15(即环状导轨)的导引而转动,并受到弹性复位件16所蓄积弹力顶抵,使主动件30由第二模式回复至第一模式。
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举例,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动件30与限位机构15之间也能以其他方式达到限位作用。例如,限位机构15可包括多个位于不同位置的弹扣件,以对应将主动件30扣合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或者,限位机构15也可为内螺纹部,主动件30则设有外螺纹部,使主动件30能够通过螺转方式移动并限位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上述实施例图面省略绘示。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滚轮输入装置4的被动件20的第一磁性模组M1还包括第四磁性件24,第一磁性件22、第二磁性件23及第四磁性件24彼此排列设置。主动件30还可操作地移动至第三模式而使第三磁性件31邻近第四磁性件24,以进一步使被动件20滑动至一第三位置而调整顶抵部21顶抵环状齿部14的力道。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磁性件24夹设于第一磁性件22与第二磁性件23之间,其中第四磁性件24的磁力不同于第一磁性件22或第二磁性件23的磁力。举例来说,第三磁性件31靠近滚轮13的一端为N极,第一磁性件22与第四磁性件24靠近第三磁性件31的一端为S极,且第四磁性件24的磁力大于第一磁性件22的磁力,而第二磁性件23靠近第三磁性件31的一端为N极。借此,主动件30可相对于第二导引件12移动而使第三磁性件31邻近第一磁性件22或第四磁性件24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磁吸力,以改变顶抵部21顶抵于滚轮13的环状齿部14的力道,使滚轮13在受到操作而转动时会产生不同的段落触感,以满足使用者更多元的操作需求。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四磁性件24也可相较于第一磁性件22与第二磁性件23远离或靠近第三磁性件31,使第三磁性件31邻近第一磁性件22或第四磁性件24时,会因为距离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磁吸力或磁斥力,同样可改变顶抵部21顶抵于滚轮13的环状齿部14的力道。
再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滚轮输入装置4的第二导引件12具有限位机构45。限位机构45包括径向凸设于滑槽121内的三个止挡部451,其中三个止挡部451同样位于不同高度位置,以将主动件30限位于不同模式,使第三磁性件31邻近于第一磁性件22、第二磁性件23或第四磁性件24。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滚轮输入装置5的第一导引件11’与被动件20’是以彼此枢接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被动件20’具有第一枢接部202,第一导引件11’具有第二枢接部113,被动件20’通过第一枢接部202枢接设置于第一导引件11’的第二枢接部113,使被动件20’能以第一枢接部202为轴相对于第一导引件11’摆动。
借此,如图10所示,当主动件30相对于第二导引件12移动至第一模式而使第三磁性件31邻近第一磁性件22而彼此相吸时,第三磁性件31与第一磁性件22所产生的磁吸力可驱动被动件20’相对第一导引件11’摆动(在本图中为顺时针摆动),促使顶抵部21b趋近顶抵于滚轮13的环状齿部14而呈有段模式。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第四实施例的作动图。当主动件30相对于第二导引件12移动至第二模式而使第三磁性件31邻近第二磁性件23而彼此相斥时,第三磁性件31与第二磁性件23所产生的磁斥力可驱动被动件20’相对第一导引件11’反向摆动(在本图中为逆时针摆动),促使顶抵部21b分离滚轮13的环状齿部14而呈无段模式。另外,以图10与图11来说,本实施例的顶抵部21b对应于滚轮13的环状齿部14的底部,但此并不局限,顶抵部21b也可对应于环状齿部14的其他部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动件30的第二磁性模组M4也可包括多个磁性件,被动件20的第一磁性模组M3包括一个磁性件,也可达到切换滚轮13于有段模式或无段模式的目的。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滚轮输入装置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滚轮输入装置6的主动件30的第二磁性模组M4可包括三个磁性件(第一磁性件52、第二磁性件53及第四磁性件54),被动件20的第一磁性模组M3则包括一个磁性件(第三磁性件51)。借此,当主动件30移动切换于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及第三模式之间时,同样可使第三磁性件51邻近第一磁性件52、第二磁性件53或第四磁性件54,以切换滚轮13于有段模式或无段模式以及调整顶抵部21顶抵环状齿部14的力道。
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滚轮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具有第一导引件与第二导引件,所述壳体内部枢接设置滚轮,所述滚轮包括环状齿部;
被动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引件,且所述被动件包括顶抵部与第一磁性模组;以及
主动件,包括第二磁性模组,且所述主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引件并可操作地移动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使所述第一磁性模组与所述第二磁性模组彼此相吸或使所述第一磁性模组与所述第二磁性模组彼此相斥,以驱动所述被动件相对所述壳体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并使得所述顶抵部与所述环状齿部相互顶抵或分离,
所述第一磁性模组包括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沿一方向排列,且所述方向实质上垂直于所述被动件的移动方向,所述第二磁性模组包括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具有不同磁性,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具有相同磁性,当所述主动件位于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二模式时,使所述第三磁性件邻近所述第一磁性件而彼此相吸或使所述第三磁性件邻近所述第二磁性件而彼此相斥;或者
所述第二磁性模组包括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沿一方向排列,且所述方向实质上垂直于所述被动件的移动方向,所述第一磁性模组包括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具有不同磁性,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具有相同磁性,当所述主动件位于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二模式时,使所述第三磁性件邻近所述第一磁性件而彼此相吸或使所述第三磁性件邻近所述第二磁性件而彼此相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件为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引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轮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件还包括长槽,所述第一导引件具有导引柱,所述导引柱穿设于所述长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件具有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导引件具有第二枢接部,所述被动件通过所述第一枢接部枢接设置于所述第二枢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引件具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将所述主动件限位于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二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顶抵于所述第二磁性模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滚轮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模组与所述弹性复位件之间还设置保护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齿部设置于所述滚轮的环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输入装置还包括第四磁性件,所述第四磁性件邻设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所述主动件还可操作地移动至第三模式,使所述第三磁性件邻近所述第四磁性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滚轮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磁性件的磁力不同于所述第一磁性件或所述第二磁性件的磁力。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滚轮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磁性件相较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三磁性件。
CN201811617091.8A 2018-12-28 2018-12-28 滚轮输入装置 Active CN1113816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17091.8A CN111381699B (zh) 2018-12-28 2018-12-28 滚轮输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17091.8A CN111381699B (zh) 2018-12-28 2018-12-28 滚轮输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1699A CN111381699A (zh) 2020-07-07
CN111381699B true CN111381699B (zh) 2023-06-30

Family

ID=71219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17091.8A Active CN111381699B (zh) 2018-12-28 2018-12-28 滚轮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816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4497B (zh) * 2022-07-21 2023-09-0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滾輪輸入裝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6434A (zh) * 2007-01-16 2008-07-23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鼠标装置
CN104681337A (zh) * 2015-03-18 2015-06-03 珠海市智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及鼠标
TWM538190U (zh) * 2016-12-16 2017-03-11 Cong-Jin Gao 滾輪式滑鼠之磁性定格滾輪裝置
CN108021250A (zh) * 2018-01-18 2018-05-11 深圳市布雷曼电子有限公司 鼠标滚动轮及其鼠标滚轮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4099B2 (ja) * 2014-06-18 2018-09-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操作ユニット
TWI622868B (zh) * 2016-12-23 2018-05-01 海盜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側邊可拆換滑鼠結構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6434A (zh) * 2007-01-16 2008-07-23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鼠标装置
CN104681337A (zh) * 2015-03-18 2015-06-03 珠海市智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及鼠标
TWM538190U (zh) * 2016-12-16 2017-03-11 Cong-Jin Gao 滾輪式滑鼠之磁性定格滾輪裝置
CN108021250A (zh) * 2018-01-18 2018-05-11 深圳市布雷曼电子有限公司 鼠标滚动轮及其鼠标滚轮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1699A (zh) 202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3207B (zh) 滾輪輸入裝置
JP6066427B2 (ja) 垂直移動に対する平面平行移動応答性を有するレベリングタッチサーフェス
WO2013052005A2 (en) A self-centering input device
CN104769528A (zh) 具有连杆机构的触摸表面组件
US904208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ovable foot pad
US20130027308A1 (en) Wheel module for input device
EP2226990B1 (en) Multi-staged hinge assembly and portable electrical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5431796A (zh) 可伸缩键盘按键
US8735753B2 (en) Keyboard having retracting keys for storage
JP2006086099A (ja) ボタン構造、携帯型電子装置
US20140104772A1 (en) Key control device for click pad
CN111381699B (zh) 滚轮输入装置
US10296103B2 (en) Wireless keyboard with a pivotal slot
US808553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201608585A (zh) 鍵盤
US10446341B2 (en) Keypad
US9001043B2 (en) Mouse device
US6760008B2 (en) Two-axis ball-based cursor control apparatus with magnetic force induced tactile feedback
US9141203B2 (en) Key free mouse device
TW201743360A (zh) 按鍵結構
CN103777704A (zh) 便携式电脑的拆装方法
TWM589826U (zh) 可伸縮之觸控筆
US10831285B2 (en) Pen-shaped folding mouse
US6778166B2 (en) Keyless pointer input device
US11797108B1 (en) Mous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