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43360A - 按鍵結構 - Google Patents
按鍵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743360A TW201743360A TW105118136A TW105118136A TW201743360A TW 201743360 A TW201743360 A TW 201743360A TW 105118136 A TW105118136 A TW 105118136A TW 105118136 A TW105118136 A TW 105118136A TW 201743360 A TW201743360 A TW 201743360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utton
- sliding
- button cap
- frame
- support plat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01H3/125—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using a scissor mechanism as stabilis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58—Actuators to avoid tilting or skewing of contact area or actuat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68—Actuators having a not operable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46—Casings convertible
- H01H2223/052—Casings convertible reductible in size, e.g. for transporta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1/00—Applications
- H01H2231/042—Briefcase; Note-boo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按鍵結構,包括滑動元件、按鍵帽、剪刀式連接元件以及連接結構。按鍵帽連接於剪刀式連接元件,且連接結構連接於剪刀式連接元件以及滑動元件。當使用者欲操作按鍵結構時,可控制滑動元件與連接結構的連動運作,使按鍵帽位於較高的位置,以提供使用者較佳的觸壓手感。此外,本發明亦可利用滑動元件與連接結構的連動運作,使按鍵帽之高度下降,以具有較薄的外型。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鍵盤中之按鍵結構,尤其係有關於薄型化之按鍵結構。
常見的電腦週邊輸入裝置包括滑鼠、鍵盤以及軌跡球等,其中鍵盤可直接鍵入文字以及符號予電腦,因此相當受到使用者以及輸入裝置廠商之重視。其中,較為常見的是一種包含有剪刀式連接元件的鍵盤。
接下來說明包含有剪刀式連接元件的鍵盤之結構,以鍵盤中之單一按鍵說明之。請參閱圖1,其為習知鍵盤之按鍵之剖面側視示意圖。習知按鍵結構1包括按鍵帽11、剪刀式連接元件12、彈性橡膠體13、薄膜開關電路14以及底板15,且底板15用以承載第二按鍵帽11、剪刀式連接元件12、彈性橡膠體13以及薄膜開關電路14。其中剪刀式連接元件12係用以連接底板15與按鍵帽11。
薄膜開關電路14具有複數按鍵接點(未顯示於圖中)。該按
鍵接點於被觸發時輸出相對應之按鍵訊號。彈性橡膠體13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14上且一個彈性橡膠體13係對應於一個按鍵接點,當彈性橡膠體13被觸壓時,彈性橡膠體13發生形變且觸壓薄膜開關電路14中相對應之按鍵接點而產生按鍵訊號。
剪刀式連接元件12位於底板15以及按鍵帽11之間且分別連接二者。剪刀式連接元件12包括第一框架121以及第二框架122。第一框架121之第一端連接於按鍵帽11,而第一框架121之第二端則連接於底板15。彈性橡膠體13被剪刀式連接元件12環繞。此外,第一框架121包括第一按鍵帽軸柱1211以及第一底板軸柱1212。第一框架121係藉由第一按鍵帽軸柱1211而連接於按鍵帽11,且利用第一底板軸柱1212而連接於底板15。而第二框架122與第一框架121結合,且第二框架122之第一端連接於底板15,第二框架122之第二端則連接於按鍵帽11。其中,第二框架122包括第二按鍵帽軸柱1221以及第二底板軸柱1222。第二框架122係藉由其第二按鍵帽軸柱1221而連接於按鍵帽11,且利用第二底板軸柱1222而連接於底板15。
接下來說明使用者觸壓習知按鍵結構1之運作情形。圖1中,當使用者觸壓按鍵帽11時,按鍵帽11受力而推抵剪刀式連接元件12使其運動,故按鍵帽11可相對於底板15往下移動且觸壓相對應的彈性橡膠體13。此時,彈性橡膠體13發生形變且觸壓薄膜開關電路14以觸發薄膜開關電路14之按鍵接點,使得薄膜開關電路14輸出相對應之按鍵訊號。而當使用者停止觸壓按鍵帽11時,按鍵帽11不再受力而停止觸壓彈性橡膠體13,使得彈性橡膠體13因應其彈性而恢復原狀,同時提供往上的彈性恢復力,按鍵帽11因此而被推回被觸壓之前的位置。
由於近來各種電子裝置及其週邊裝置的趨勢為輕薄外型而
具有便於攜帶之特性,故鍵盤等電腦週邊輸入裝置亦必須輕薄化。其中,鍵盤輕薄化之方式有二,第一,降低按鍵中之部份或全部元件之厚度,第二,縮短按鍵移動的距離(定義為行程)。上述第一種作法會造成按鍵之結構強度減弱而容易損壞,而第二種作法則會造成按鍵結構之觸壓手感不佳。簡言之,輕薄外型與觸壓手感難以兼得。
因此,需要一種可兼具低厚度以及良好觸壓手感之按鍵結構。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兼具低厚度以及良好觸壓手感之按鍵結構。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按鍵結構,包括一支撐板、一按鍵帽、一剪刀式連接元件、一滑動元件以及一連接結構,該按鍵帽位於該支撐板之上方,且可相對於該支撐板往一第一方向移動。該剪刀式連接元件分別連接於該支撐板以及該按鍵帽,而該滑動元件設置於該支撐板之下方,用以相對於該支撐板往一第二方向滑動。該連接結構連接於該滑動元件,用以因應該滑動元件之滑動而被帶動;其中,當該滑動元件往該第二方向滑動時,該連接結構因應該滑動元件之滑動而帶動該按鍵帽往該第一方向移動。
簡言之,本發明按鍵結構提供一種可變更按鍵高度的功能。當使用者欲操作按鍵結構時,可利用滑動元件與連接結構的連動運作,使按鍵帽位於較高的第一高度。當使用者希望降低按鍵結構之高度時,可利用滑動元件與連接結構的連動運作,使按鍵帽之高度下降,以具有較薄的
外型。由於處於筆記型電腦模式之按鍵帽的高度不受限制,故按鍵帽可移動的距離較大,而可提供使用者較佳的觸壓手感。
1、2、3、4‧‧‧按鍵結構
11、23、33、43‧‧‧按鍵帽
12、25、35、45‧‧‧剪刀式連接元件
13‧‧‧彈性橡膠體
14、27、37、47‧‧‧薄膜開關電路
15‧‧‧底板
21、31、41‧‧‧支撐板
22、32、42‧‧‧滑動元件
24、34、44‧‧‧連接結構
26、36、46‧‧‧彈性元件
121、251、351‧‧‧第一框架
122、252、352‧‧‧第二框架
200、300‧‧‧筆記型電腦
201、301‧‧‧底座
202、302‧‧‧上蓋
203、303‧‧‧轉動軸
211、311、411‧‧‧支撐板開孔
212、312、412‧‧‧支撐板卡勾
221‧‧‧驅動部
222‧‧‧連動部
231、431‧‧‧按鍵帽卡勾
241‧‧‧第一接觸斜面
271、371、471‧‧‧薄膜開孔
304‧‧‧驅動機構
321、421‧‧‧固定卡勾
322‧‧‧滑動開孔
341、441‧‧‧第一連接卡勾
342、442‧‧‧第一連接件
343、443‧‧‧第二連接卡勾
344、444‧‧‧第二連接件
1211‧‧‧第一按鍵帽軸柱
1212‧‧‧第一底板軸柱
1221‧‧‧第二按鍵帽軸柱
1222‧‧‧第二底板軸柱
2221‧‧‧第二接觸斜面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圖1係習知鍵盤之按鍵之剖面側視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應用於筆記型電腦之結構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按鍵結構之剪刀式連接元件以及滑動元件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另一視角之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滑動元件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被推動之結構剖面側視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應用於筆記型電腦之剖面側視示意圖。
圖8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9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應用於筆記型電腦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處於平板模式之結構示意圖。
圖10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11係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滑動元件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被推動之結構視示意圖。
圖12係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滑動元件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被推動之結構剖面側視示意圖。
圖13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14係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按鍵帽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示意圖。
圖15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16係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滑動元件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被推動之結構剖面側視示意圖。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給予使用者良好觸壓手感之鍵盤,且可維持輕薄外型,以解決習知技術問題。請同時參閱圖2、圖3以及圖4,圖2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應用於筆記型電腦之結構示意圖,圖3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爆炸示意圖,而圖4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之剪刀式連接元件以及滑動元件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另一視角之結構爆炸示意圖。按鍵結構2包括支撐板21、滑動元件22、按鍵帽23、連接結構24、剪刀式連接元件25、彈性元件26以及薄膜開關電路27。而按鍵結構2之滑動元件22係被設置於一筆記型電腦200之底座201內,且滑動元件22之驅動部221顯露於底座201之側邊之外,以供使用者撥動,藉此使用者可以手動方式撥動驅動部221而移動滑動元件22。底座201連接於一上蓋202,且轉動軸203連接於上蓋202,使得上蓋202可藉由轉動軸203相對於底座201之轉動。
圖3以及圖4中,支撐板21包括支撐板開孔211以及複數
支撐板卡勾212,支撐板開孔211係對應於連接結構24,而複數支撐板卡勾212係由支撐板21之上表面往上延伸所形成。按鍵帽23位於支撐板21之上方,且可因應使用者之觸壓而相對於支撐板21往第一方向D1移動,而按鍵帽23具有複數按鍵帽卡勾231。薄膜開關電路27設置於支撐板21上,其可因應按鍵帽24之移動而輸出對應於按鍵帽23之按鍵訊號,其中,薄膜開關電路27具有一薄膜開孔271。彈性元件26設置於按鍵帽23以及薄膜開關電路27之間,其可被按鍵帽23推抵而觸發薄膜開關電路27,且可提供彈性力。剪刀式連接元件25位於按鍵帽23以及薄膜開關電路27之間且分別連接於按鍵帽23以及支撐板21,其中,剪刀式連接元件25係藉由與複數支撐板卡勾212而與支撐板21連接,並藉由複數按鍵帽卡勾231而與按鍵帽23連接,使得剪刀式連接元件25可與按鍵帽23連動。於本較佳實施例中,複數按鍵帽卡勾231係與按鍵帽23一體成型,而彈性元件26係為彈性橡膠體。
圖3以及圖4中,剪刀式連接元件25包括第一框架251以及第二框架252,第二框架252連接於第一框架251,且可相對於第一框架251擺動。而連接結構24係設置於第一框架251之下表面上,且連接於滑動元件22,連接結構24可因應滑動元件22之滑動而被帶動。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連接結構24具有第一接觸斜面241,且連接結構24係為與第一框架251一體成型之連接框,其僅為例示之用,而非以此為限。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連接結構(連接框)亦可以藉由結合或黏著等方式而設置於剪刀式連接元件之第一框架或第二框架上。
請同時參閱圖3、圖4以及圖5,圖5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滑動元件22設置於支撐板21之下方,其可相對於支撐板21往第二方向D2滑動。而滑動元件22具有連動部
222,連動部222設置於滑動元件22之下表面上,且於連動部222與滑動元件22之下表面之間形成第二接觸斜面2221。由圖5可看出,連接結構24依序穿過薄膜開孔271以及支撐板開孔211而接近於滑動元件22,且滑動元件22之連動部222伸入連接結構24內,使第一接觸斜面241與第二接觸斜面2221接觸,亦即,連接結構24可沿著第二接觸斜面2221移動。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連動部222係與滑動元件22一體成型,其僅為例示之用,而非以此為限。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連動部亦可以藉由結合或黏著等方式而設置於滑動元件上。
接下來說明本發明按鍵結構2被觸壓之運作情形。圖5顯示出按鍵結構2處於筆記型電腦模式時之狀態,此時,按鍵帽23位於第一高度H1。當使用者施力觸壓按鍵帽23時,按鍵帽23受力而往第一方向D1(亦即圖5中之下方)移動,且帶動剪刀式連接元件25擺動。接下來,按鍵帽23可推抵彈性元件26而令彈性元件26發生形變,且彈性元件26觸壓薄膜開關電路27,以觸發薄膜開關電路27中之按鍵接點(未顯示於圖中),使得薄膜開關電路27輸出相對應之按鍵訊號。
當使用者停止觸壓按鍵帽23時,按鍵帽23不再受力而停止觸壓彈性元件26,使得彈性元件26因應其彈性而恢復原狀,同時提供反向的彈性恢復力予按鍵帽23。此時,往與第一方向D1相反之第四方向(亦即圖5中之上方)移動的按鍵帽23帶動剪刀式連接元件25擺動,且按鍵帽23得以恢復至被觸壓前之位置。
接下來說明按鍵結構2由筆記型電腦模式變更為薄型模式之運作。請同時參閱圖2~圖6,圖6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滑動元件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被推動之結構剖面側視示意圖。當使用者不操作按鍵結構2,而欲降低按鍵結構2之高度時,使用者撥動驅動部221,使滑動元件22
往第二方向D2滑動。此時,伸入連接結構24內之連動部222移動,且第二接觸斜面2221推抵連接結構24之第一接觸斜面241,以帶動剪刀式連接元件25往第一方向D1移動,而剪刀式連接元件25則帶動按鍵帽23往第一方向D1移動。簡言之,連接結構24因應滑動元件22之滑動而帶動按鍵帽23往第一方向D1移動,使按鍵帽23位於低於第一高度H1之第二高度H2,如圖6所示。
而當使用者欲操作按鍵結構2時,使用者則往反方向撥動驅動部221,使滑動元件22往相反於第二方向D2之第三方向D3滑動。此時,第二接觸斜面2221停止推抵連接結構24之第一接觸斜面241,使連接結構24沿著第二接觸斜面2221移動至滑動元件22之下表面,以帶動剪刀式連接元件25往第四方向D4移動,而剪刀式連接元件25則帶動按鍵帽23往第四方向D4移動,使按鍵帽23回復至位於第一高度H1之位置,如圖5所示。
需特別說明的有三,第一,本發明按鍵結構2係以彈性元件26作為按鍵帽23移動的復位手段,但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按鍵結構內可設置二磁性元件,一個磁性元件設置於按鍵帽上,另一個磁性元件則可設置於支撐板或薄膜開關電路上,當按鍵帽被觸壓時,該二磁性元件接近而產生互斥的磁力,使按鍵帽得以往上移動而復位。其中,此作法的按鍵帽之內表面上必須設置一突出部,以觸發薄膜開關電路之用。
第二,本較佳實施例之滑動元件係藉由使用者以手動撥動方式來移動,於一較佳作法中,亦可於底座與滑動元件之間設置一復位元件,例如為彈簧。當使用者撥動驅動部而移動滑動元件之後,可藉由復位元件之運作而使滑動元件回復至被撥動前之位置,使用者可不需再次撥動驅動
部即可讓滑動元件復位。第三,於一較佳作法中,本發明更可以軟體方式控制按鍵結構處於薄型模式時,截止薄膜開關電路之功能,以進一步避免薄膜開關電路被任何物體觸發,而造成誤觸之情形。
再者,本發明更提供與上述不同作法之第二較佳實施例。請同時參閱圖7以及圖8,圖7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應用於筆記型電腦之剖面側視示意圖,而圖8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爆炸示意圖。按鍵結構3包括支撐板31、滑動元件22、按鍵帽23、連接結構34、剪刀式連接元件35、彈性元件36以及薄膜開關電路37,其中,剪刀式連接元件35包括第一框架351以及第二框架352,支撐板31包括支撐板開孔311以及複數支撐板卡勾312,薄膜開關電路37具有一薄膜開孔371。而按鍵結構3之滑動元件32係被設置於一筆記型電腦300之底座301內,而底座301連接於一上蓋302,且轉動軸303連接於上蓋302以及驅動機構304,上蓋302可藉由轉動軸303相對於底座301之轉動,令驅動機構304作動而使筆記型電腦300處於不同的運作模式,例如:上蓋302覆蓋底座301時,筆記型電腦300處於休眠模式或關機模式;上蓋302被掀起而顯露出底座301上之按鍵結構3時,按鍵結構3處於按鍵可被操作之筆記型電腦模式;而上蓋302被反折至與底座301之底部接觸時,按鍵結構3則處於按鍵不被操作之平板模式,如圖9所示。本較佳實施例之按鍵結構3之結構大致上與前述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相同,且相同之處則不再贅述。至於該兩者之不同之處有二,第一,滑動元件32之結構以及被驅動之方式不同。第二,連接結構34之結構不同。
首先說明連接結構34。請同時參閱圖10以及圖10,圖10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連接結構34包括第一連接卡勾341、第一連接件342、第二連接卡勾343以及第二連接
件344。第一連接卡勾341設置於第一框架351上,而第一連接件342分別連接於第一連接卡勾341以及滑動元件32之固定卡勾321,其可因應滑動元件32之滑動而帶動剪刀式連接元件35以及按鍵帽33移動。第二連接卡勾343設置於第二框架352上,而第二連接件344分別連接於第二連接卡勾343以及滑動元件32之固定卡勾321,其功能與第一連接件342相同:可因應滑動元件32之滑動而帶動剪刀式連接元件35以及按鍵帽33移動。
於本較佳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卡勾341係與第一框架351一體成型,第二連接卡勾343則與第二框架352一體成型。而第一連接件342以及第二連接件344皆為線材或可捲動的金屬片。上述僅為例示之用,而非以此為限。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卡勾亦可以藉由結合或黏著等方式而設置於剪刀式連接元件之第一框架上,第二連接卡勾亦為同理,而不再贅述。
接下來說明滑動元件32被驅動之方式。由圖7可看出,驅動機構304分別連接於轉動軸303以及滑動元件32,因此,當上蓋302被翻轉時,轉動軸303轉動而帶動驅動機構304,使驅動機構304亦帶動滑動元件32滑動。請同時參閱圖7~圖12,圖11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滑動元件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被推動之結構視示意圖,而圖12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滑動元件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被推動之結構剖面側視示意圖。首先,圖7顯示出驅動機構304與滑動元件32連接,而可連動。當使用者欲將筆記型電腦300變更為圖10所示之平板模式時(亦即按鍵結構3變更為薄型模式),使用者可翻折上蓋302往順時針方向翻轉,使上蓋302翻轉至與底座301之底部接觸的狀態。於上蓋302往順時針方向翻轉之過程中,轉動軸303轉動而推抵驅動機構304,使驅動機構304往第二方向D2推動滑動元件32。因此,可於滑動元件32得以相對於支撐板31往第二方向D2
移動。此時,因應滑動元件32之移動,第一連接件342以及第二連接件344分別拉動相對應之第一連接卡勾341以及第二連接卡勾342,使得剪刀式連接元件35往第一方向D1移動,同時帶動按鍵帽33往第一方向D1移動。因此,按鍵帽33由第一高度H1移動至第二高度H2之位置,且第一連接卡勾341被收納於薄膜開孔371、支撐板開孔311以及滑動開孔322內,而第二連接卡勾342被收納於薄膜開孔371以及支撐板開孔311內,如圖12所示。
而當使用者將筆記型電腦300回復至按鍵操作運作模式時,驅動機構304因應轉動軸303之轉動而往與上述相反的方向推動滑動元件32,使滑動元件32得以相對於支撐板31往第三方向D3移動。因應滑動元件32之移動,第一連接件342以及第二連接件344停止被拉動,使得剪刀式連接元件35擺動而帶動按鍵帽33往第四方向D4移動。因此,按鍵帽33由第二高度H2回復至第一高度H1之位置,如圖10所示。
需特別說明的是,本發明按鍵結構並非限定必須於第一框架以及第二框架上皆設置第一連接卡勾以及第二連接卡勾。實際上,亦可因應需求而僅於第一框架或第二框架上設置連接卡勾,且令連接件與相對應之連接卡勾以及固定卡勾結合,以完成連接結構與滑動元件之間的連接。
此外,本發明更提供與上述不同作法之第三較佳實施例。請同時參閱圖13~圖15,圖13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爆炸示意圖,圖14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按鍵帽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示意圖,而圖15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按鍵結構4包括支撐板41、滑動元件42、按鍵帽43、連接結構44、剪刀式連接元件45、彈性元件46以及薄膜開關電路47,其中,按鍵帽43具有按鍵帽卡勾431,剪刀式連接元件45包括第一框架451以及第二
框架452,支撐板41包括支撐板開孔411以及複數支撐板卡勾412,薄膜開關電路47具有一薄膜開孔471,而滑動元件42具有固定卡勾421。而按鍵結構4之滑動元件42係被設置於一筆記型電腦之底座(未顯示於圖中)內,至於筆記型電腦之結構係與前述較佳實施例相同,而不再贅述,其中滑動元件42之驅動方式則可根據需求而採用前述二較佳實施例中之任一者,亦於此不再贅述。而本較佳實施例與前述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不同之處在於,連接結構44之結構不同。
圖13~圖15中,連接結構44包括第一連接卡勾441、第一連接件442、第二連接卡勾443以及第二連接件444。第一連接卡勾441設置於按鍵帽43之一側的帽緣432上,而第一連接件442分別連接於第一連接卡勾441以及滑動元件42之固定卡勾421,其可因應滑動元件42之滑動而帶動按鍵帽43移動。第二連接卡勾443則設置按鍵帽43之另一側的帽緣432上,而第二連接件444分別連接於第二連接卡勾443以及滑動元件42之固定卡勾421,其功能與第一連接件442相同:可因應滑動元件42之滑動而帶動按鍵帽43移動。於本較佳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卡勾441以及第二連接卡勾443皆與按鍵帽43一體成型,而第一連接件442以及第二連接件444皆為線材或可捲動的金屬片,其僅為例示,而非以此為限。
請同時參閱圖13~圖16,圖16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滑動元件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被推動之結構剖面側視示意圖。本較佳實施例之按鍵結構4的運作情形如下:當滑動元件42相對於支撐板41往第二方向D2移動時,因應滑動元件42之移動,第一連接件442以及第二連接件444分別拉動相對應之第一連接卡勾441以及第二連接卡勾442,以帶動按鍵帽43往第一方向D1移動。因此,按鍵帽43由第一高度H1移動至第二高度H2之位置,如圖16所示。反之,當滑動元件42相對於支撐板41往第三
方向D3移動時,第一連接件442以及第二連接件444停止被拉動,使得剪刀式連接元件45得以擺動而帶動按鍵帽43往第四方向D4移動。因此,按鍵帽43由第二高度H2回復至第一高度H1之位置,如圖15所示。
根據上述可知,本發明按鍵結構提供一種可變更按鍵高度的功能。當使用者欲操作按鍵結構時,可利用滑動元件與連接結構的連動運作,使按鍵帽位於較高的第一高度。當使用者希望降低按鍵結構之高度時,可利用滑動元件與連接結構的連動運作,使按鍵帽之高度下降,以具有較薄的外型。由於處於筆記型電腦模式之按鍵帽的高度不受限制,故按鍵帽可移動的距離較大,而可提供使用者較佳的觸壓手感。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於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2‧‧‧按鍵結構
21‧‧‧支撐板
22‧‧‧滑動元件
23‧‧‧按鍵帽
24‧‧‧連接結構
25‧‧‧剪刀式連接元件
26‧‧‧彈性元件
27‧‧‧薄膜開關電路
212‧‧‧支撐板卡勾
222‧‧‧連動部
231‧‧‧按鍵帽卡勾
241‧‧‧第一接觸斜面
251‧‧‧第一框架
252‧‧‧第二框架
2221‧‧‧第二接觸斜面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H1‧‧‧第一高度
Claims (11)
- 一種按鍵結構,包括:一支撐板;一按鍵帽,位於該支撐板之上方,且可相對於該支撐板往一第一方向移動;一剪刀式連接元件,分別連接於該支撐板以及該按鍵帽;一滑動元件,設置於該支撐板之下方,用以相對於該支撐板往一第二方向滑動;以及一連接結構,連接於該滑動元件,用以因應該滑動元件之滑動而被帶動;其中,當該滑動元件往該第二方向滑動時,該連接結構因應該滑動元件之滑動而帶動該按鍵帽往該第一方向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連接結構係一連接框,設置於該剪刀式連接元件之一下表面上,且該連接框具有一第一接觸斜面;而該滑動元件具有一連動部,設置於該滑動元件之一下表面上,且於該連動部與該滑動元件之下表面之間形成一第二接觸斜面;其中,該連動部伸入該連接框內,使該第一接觸斜面與該第二接觸斜面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當該按鍵結構由一筆記型電腦模式變更為一薄型模式時,該滑動元件往該第二方向滑動,該第二接觸斜面推抵該連接結構之該第一接觸斜面,使該按鍵帽往該第一方向移動;而當該按鍵結構由該薄型模式變更為該筆記型電腦模式時,該滑動元件往相反於該第二方向之一第三方向滑動,使該第二接觸斜面停止推抵該 第一接觸斜面,使該連接結構沿該第二接觸斜面移動至該滑動元件之該下表面,以帶動該按鍵帽往相反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四方向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支撐板具有一支撐板開孔,且該支撐板開孔對應於該連接框,使該連接框穿過該支撐板開孔而與該連動部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剪刀式連接元件包括:一第一框架;以及一第二框架,連接於該第一框架,且可相對於該第一框架擺動;其中,該連接結構係設置於該第一框架上,且該連接結構包括:一連接卡勾,設置於該第一框架上;以及一連接件,分別連接於該連接卡勾以及該滑動元件,用以因應該滑動元件之滑動而帶動該按鍵帽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當該按鍵結構由一筆記型電腦模式變更為一薄型模式時,該滑動元件往該第二方向滑動而拉動該連接件,該連接件拉動該連接卡勾,使該按鍵帽往該第一方向移動;而當該按鍵結構由該薄型模式變更為該筆記型電腦模式時,該滑動元件往相反於該第二方向之一第三方向滑動而停止拉動該連接件,該剪刀式連接元件擺動而帶動該按鍵帽,使該按鍵帽往相反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四方向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剪刀式連接元件包括:一第一框架;以及一第二框架,連接於該第一框架,且可相對於該第一框架擺動;其中, 該連接結構係設置於該第二框架上,且該連接結構包括:一連接卡勾,設置於該第二框架上;以及一連接件,分別連接於該連接卡勾以及該滑動元件,用以因應該滑動元件之滑動而帶動該按鍵帽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當該按鍵結構由一筆記型電腦模式變更為一薄型模式時,該滑動元件往該第二方向滑動而拉動該連接件,該連接件拉動該連接卡勾,使該按鍵帽往該第一方向移動;而當該按鍵結構由該薄型模式變更為該筆記型電腦模式時,該滑動元件往相反於該第二方向之一第三方向滑動而停止拉動該連接件,該剪刀式連接元件擺動而帶動該按鍵帽,使該按鍵帽往相反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四方向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連接結構包括:一連接卡勾,設置於該按鍵帽之一帽緣上;以及一連接件,分別連接於該連接卡勾以及該滑動元件,用以因應該滑動元件之滑動而帶動該按鍵帽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當該按鍵結構由一筆記型電腦模式變更為一薄型模式時,該滑動元件往該第二方向滑動而拉動該連接件,該連接件拉動該連接卡勾,使該按鍵帽往該第一方向移動;而當該按鍵結構由該薄型模式變更為該筆記型電腦模式時,該滑動元件往相反於該第二方向之一第三方向滑動而停止拉動該連接件,該剪刀式連接元件擺動而帶動該按鍵帽,使該按鍵帽往相反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四方向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鍵結構,更包括:一薄膜開關電路,設置於該支撐板上,用以因應該按鍵帽之移動而輸出對應於該按鍵帽之一按鍵訊號;以及一彈性元件,設置於該按鍵帽以及該薄膜開關電路之間,用以被該按鍵帽推抵而觸發該薄膜開關電路;其中,當該按鍵帽不再被觸壓時,該彈性元件提供一彈性力予該按鍵帽,使該按鍵帽帶動剪刀式連接元件擺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18136A TWI623956B (zh) | 2016-06-08 | 2016-06-08 | 按鍵結構 |
US15/220,196 US9847190B1 (en) | 2016-06-08 | 2016-07-26 | Mechanism to raise and lower the height of keys within a keyboard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18136A TWI623956B (zh) | 2016-06-08 | 2016-06-08 | 按鍵結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43360A true TW201743360A (zh) | 2017-12-16 |
TWI623956B TWI623956B (zh) | 2018-05-11 |
Family
ID=60574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18136A TWI623956B (zh) | 2016-06-08 | 2016-06-08 | 按鍵結構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47190B1 (zh) |
TW (1) | TWI62395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809809B2 (en) * | 2016-06-14 | 2020-10-20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Recessed keycaps |
US10474201B1 (en) * | 2018-04-23 | 2019-11-12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n elevation mechanism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39851B2 (ja) * | 1998-08-10 | 2001-12-17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キーボード装置 |
CN1176479C (zh) * | 2001-01-09 | 2004-11-17 |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可升降式按键装置 |
CN203165758U (zh) * | 2013-02-03 | 2013-08-28 | 孔祥 | 一种超薄按键结构 |
TWM481480U (zh) * | 2014-02-24 | 2014-07-01 |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 按鍵結構 |
CN204407222U (zh) * | 2014-12-03 | 2015-06-17 | 孔繁荣 | 一种弹性按键 |
-
2016
- 2016-06-08 TW TW105118136A patent/TWI62395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6-07-26 US US15/220,196 patent/US984719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847190B1 (en) | 2017-12-19 |
TWI623956B (zh) | 2018-05-11 |
US20170358406A1 (en) | 2017-1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20220B (zh) | 鍵盤以及應用該鍵盤的筆記型電腦 | |
CN203910606U (zh) | 按键结构及安装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输入装置 | |
TWI653658B (zh) | 鍵盤 | |
TWI416564B (zh) | 按鍵結構 | |
TWI601172B (zh) | 鍵盤 | |
TWI587337B (zh) | 按鍵及其鍵盤 | |
TW201812815A (zh) | 按鍵結構 | |
TWI674602B (zh) | 鍵盤 | |
TW202009959A (zh) | 鍵盤 | |
TWI610325B (zh) | 鍵盤裝置 | |
TW202040617A (zh) | 按鍵結構 | |
US10115542B1 (en) | Keyboard | |
TWI609396B (zh) | 按鍵結構 | |
US9799467B1 (en) | Key structure | |
US11189442B2 (en) | Keyswitch structure | |
TWI623956B (zh) | 按鍵結構 | |
TWI475585B (zh) | 按鍵及應用其之鍵盤 | |
US11328879B2 (en) | Keyswitch structure | |
TW201737276A (zh) | 按鍵結構 | |
TW202025190A (zh) | 鍵盤 | |
CN108807056A (zh) | 按键结构 | |
US20170330706A1 (en) | Key structure | |
TWI666671B (zh) | 按鍵結構 | |
TW201916074A (zh) | 機械式按鍵結構 | |
US9082565B2 (en) | Composite switch and portable device with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