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3049B - 沖廁裝置以及馬桶座裝置 - Google Patents

沖廁裝置以及馬桶座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3049B
TWI683049B TW107145857A TW107145857A TWI683049B TW I683049 B TWI683049 B TW I683049B TW 107145857 A TW107145857 A TW 107145857A TW 107145857 A TW107145857 A TW 107145857A TW I683049 B TWI683049 B TW I6830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oilet
water mist
spray
ba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5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2452A (zh
Inventor
野越勇介
松中仁志
鈴木遼
雨森博彰
山崎恒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Toto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Toto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Toto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2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2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3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304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9/00Sanitary or other accessories for lavatories ; Devices for cleaning or disinfecting the toilet room or the toilet bowl; Devices for eliminating smells
    • E03D9/002Automatic cleaning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9/00Sanitary or other accessories for lavatories ; Devices for cleaning or disinfecting the toilet room or the toilet bowl; Devices for eliminating smells
    • E03D9/005Devices adding disinfecting or deodorising agents to the bow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2201/00Details and methods of use for water closets and urin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3D2201/40Devices for distribution of flush water inside the bow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Bidet-Like Cleaning Device And Other Flush Toilet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藉由便前噴霧模式在包括馬桶的非洗淨區域的範圍抑制汙物的附著、黏附並且能夠抑制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的水霧向馬桶外滴落以及就座部被水霧潤濕的沖廁裝置和馬桶座裝置。該沖廁裝置裝置的特徵在於,具備具有盆部的馬桶與設置於馬桶的馬桶座裝置,盆部具有洗淨水通過的洗淨區域與比洗淨區域靠上的非洗淨區域,馬桶座裝置具有向盆部內噴霧水霧的噴霧裝置與控制噴霧裝置的控制裝置,在便前噴霧模式中,控制裝置控制噴霧裝置,以使直接著水於非洗淨區域的前端部亦即前端側非洗淨區域的上部區域的水霧的著水量少於直接著水於前端側非洗淨區域的下部區域的水霧的著水量。

Description

沖廁裝置以及馬桶座裝置
本發明的形態,一般而言,係關於沖廁裝置以及馬桶座裝置。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沖廁裝置中,在使用沖廁裝置之前(例如當人體感測器檢測到人體時)進行自動地向馬桶的盆部噴霧亞氯酸水或自來水的水霧的便前噴霧模式。藉由便前噴霧模式使水霧著水於盆部,藉由著水的水霧在盆部形成水膜。藉此,能夠抑制汙物向盆部表面附著、黏附。
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帶水霧洗淨裝置的馬桶中,設置有噴霧臭氧水、電解殺菌水、高溫水的水霧的水霧洗淨裝置。在專利文獻2中,能夠使水霧洗淨裝置所產生的水霧藉由氣流遍佈至馬桶、馬桶座以及馬桶蓋等的各個角落來進行洗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02993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13860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技術課題]
在馬桶的盆部的內表面存在洗淨水通過的洗淨區域和位於比洗淨區域靠上方的位置且洗淨水不通過的非洗淨區域,上述洗淨水用於將盆部內的汙物向外部排出。有時在如此的非洗淨區域中也附著汙物。例如,有時在洗淨區域濺起的汙物會附著於非洗淨區域。鑒於此,為了不僅抑制在洗淨區域產生的污漬還抑制在包括非洗淨區域的馬桶的大範圍產生的污漬,較佳為在使用沖廁裝置之前的便前噴霧模式中,使水霧不僅著水於洗淨區域還著水於非洗淨區域。
為了充分抑制污垢,較佳使大量水霧附著於非洗淨區域以致形成水膜。然而,在專利文獻1的沖廁裝置中,著水於非洗淨區域的水霧的量比較少,在抑制非洗淨區域中的汙物的附著、黏附的觀點上存在改善的餘地。
鑒於此,例如可考慮利用使盆部內產生上升氣流的送風裝置來像專利文獻2般藉由氣流使水霧著水於大範圍的方法。然而,在剛剛執行便前噴霧模式之後使用者使用沖廁裝置的可能性很高。因此,若水霧的一部分因上升氣流而漂浮並著水於馬桶座、馬桶的盆緣部上表面,則在使用者就座於馬桶座時、用手轉動馬桶座時,使用者的臀部、手會與著水於馬桶座的水霧接觸,存在產生不快感之虞。另外,由於盆緣部上表面形成為大致水平,所以存在由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的水霧形成的水膜(包括水滴)向馬桶之外滴落之虞。
本發明是基於上述課題的認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藉由便前噴霧模式在包括馬桶的非洗淨區域的範圍內抑制汙物的附著、黏附並且能夠抑制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的水霧向馬桶外滴落以及就座部被水霧潤濕的沖廁裝置。 [用以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
第一發明係一種沖廁裝置,其特徵在於,馬桶,係具有:盆部,承接汙物;盆緣部上表面,位於前述盆部之上;以及吐水口,將用於從前述盆部內排出前述汙物的洗淨水吐出至前述盆部內;前述盆部具有:前述洗淨水通過的洗淨區域;以及位於比前述洗淨區域靠上方且比前述盆緣部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的非洗淨區域;就座部,前述就座部設置於前述馬桶的上部並供使用者就座;噴霧裝置,位於前述盆部的後方側,並向前述盆部內噴霧水霧;感測器,檢測前述使用者;以及控制裝置,基於前述感測器的檢測資訊來控制前述噴霧裝置,上述控制裝置能夠執行下述的便前噴霧模式:在上述感測器從沒有檢測到上述使用者的狀態變成檢測到上述使用者的狀態時,自動地控制上述噴霧裝置來將水霧噴霧至上述盆部內,在上述便前噴霧模式中,上述控制裝置控制上述噴霧裝置,以致水霧直接著水於作為上述非洗淨區域的前端部的前端側非洗淨區域,並且直接著水於上述前端側非洗淨區域的上部區域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少於直接著水於上述前端側非洗淨區域的下部區域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
根據該沖廁裝置,在便前噴霧模式中從噴霧部噴霧的水霧不僅著水於洗淨區域,還著水於非洗淨區域,在洗淨區域以及非洗淨區域形成水膜。藉此,能夠在包括非洗淨區域的馬桶的大範圍抑制汙物的附著、黏附。 並且,藉由使直接著水於前端側非洗淨區域的下部區域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比較多,能夠抑制下部區域中的汙物的附著、黏附。另一方面,藉由使直接著水於前端側非洗淨區域的上部區域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比較少,能夠抑制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就座部的水霧的量。例如,能夠抑制到達上部區域的水霧飛濺至盆緣部上表面、就座部。藉此,能夠抑制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的水霧向馬桶外滴落。另外,能夠抑制就座部被水霧潤濕,在使用者就座於就座部時、用手轉動就座部時,能夠抑制使用者的臀部、手與著水於就座部的水霧接觸。
第二發明的沖廁裝置基於第一發明,其特徵在於,上述上部區域具有朝向上述盆部的外側向下傾斜的傾斜面,上述下部區域具有朝向上述盆部的內側向下傾斜的傾斜面。
根據該沖廁裝置,由於上部區域的傾斜面朝向盆部的外側向下傾斜,所以將到達上部區域的傾斜面的水霧向下方引導。藉此,能夠抑制水霧飛濺至盆緣部上表面側。另一方面,由於下部區域的傾斜面朝向盆部的內側向下傾斜,所以將到達下部區域的傾斜面的水霧向上方引導。藉此,能夠使到達下部區域的水霧的一部分著水於上部區域而增多上部區域中的著水量(間接著水量)。
第三發明的沖廁裝置基於第一或第二發明,其特徵在於,在上述便前噴霧模式中,上述控制裝置控制上述噴霧裝置,以使直接著水於上述下部區域的水霧的粒徑大於直接著水於上述上部區域的水霧的粒徑。
根據該沖廁裝置,藉由增大直接著水於下部區域的水霧的粒徑,能夠增多直接著水於下部區域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另外,藉由減小直接著水於上部區域的水霧的粒徑,能夠減少直接著水於下部區域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
第四發明係關於一種設置於馬桶的上部的馬桶座裝置,,該馬桶具有:盆部,承接汙物;盆緣部上表面,位於前述盆部之上;以及吐水口,將用於從前述盆部內排出前述汙物的洗淨水吐出至前述盆部內;前述盆部具有:前述洗淨水通過的洗淨區域;以及位於比前述洗淨區域靠上方且比前述盆緣部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的非洗淨區域;該馬桶座裝置的特徵在於,具有:就座部,供使用者就座;噴霧裝置,位於前述盆部的後方側,並向前述盆部內噴霧水霧;感測器,檢測前述使用者;以及控制裝置,基於前述感測器的檢測資訊來控制前述噴霧裝置,前述控制裝置能夠執行下述的便前噴霧模式:在前述感測器從沒有檢測到前述使用者的狀態變成檢測到前述使用者的狀態時,自動地控制前述噴霧裝置來將水霧噴霧至前述盆部內,在前述便前噴霧模式中,前述控制裝置控制前述噴霧裝置,以使水霧直接著水於前述盆部中的非洗淨區域的前端部亦即前端側非洗淨區域,並且直接著水於前述前端側非洗淨區域的上部區域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少於直接著水於前述前端側非洗淨區域的下部區域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
根據該馬桶座裝置,在便前噴霧模式中從噴霧部噴霧的水霧不僅著水於洗淨區域,還著水於非洗淨區域,在洗淨區域以及非洗淨區域形成水膜。藉此,能夠在包括非洗淨區域的馬桶的大範圍抑制汙物的附著、黏附。 並且,藉由使直接著水於前端側非洗淨區域的下部區域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比較多,能夠抑制下部區域中的汙物的附著、黏附。另一方面,藉由使直接著水於前端側非洗淨區域的上部區域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比較少,能夠抑制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就座部的水霧的量。例如,能夠抑制到達上部區域的水霧飛濺至盆緣部上表面、就座部。藉此,能夠抑制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的水霧向馬桶外滴落。另外,能夠抑制就座部被水霧潤濕,在使用者就座於就座部時、用手轉動就座部時,能夠抑制使用者的臀部、手與著水於就座部的水霧接觸。
第五發明根據第四發明前述的馬桶座裝置,其特徵在於,前述上部區域具有朝向前述盆部的外側向下傾斜的傾斜面,前述下部區域具有朝向前述盆部的內側向下傾斜的傾斜面。
根據該馬桶座裝置,由於上部區域的傾斜面朝向盆部的外側向下傾斜,所以將到達上部區域的傾斜面的水霧向下方引導。藉此,能夠抑制水霧飛濺至盆緣部上表面側。另一方面,由於下部區域的傾斜面朝向盆部的內側向下傾斜,所以將到達下部區域的傾斜面的水霧向上方引導。藉此,能夠使到達下部區域的水霧的一部分著水於上部區域而增多上部區域中的著水量(間接著水量)。
第六發明根據第四或第五發明前述的馬桶座裝置,其特徵在於,在前述便前噴霧模式中,前述控制裝置控制前述噴霧裝置,以使直接著水於前述下部區域的水霧的粒徑大於直接著水於前述上部區域的水霧的粒徑。
根據該馬桶座裝置,藉由增大直接著水於下部區域的水霧的粒徑,能夠增多直接著水於下部區域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另外,藉由減小直接著水於上部區域的水霧的粒徑,能夠減少直接著水於下部區域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形態,可提供一種藉由便前噴霧模式在包括馬桶的非洗淨區域的範圍抑制汙物的附著、黏附並且能夠抑制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的水霧向馬桶外滴落以及就座部被水霧潤濕的沖廁裝置。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其中,在各附圖中,對同樣的構成要素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並適當地省略詳細的說明。 圖1是例示實施方式的沖廁裝置的立體圖。 圖1所示的沖廁裝置10具備坐式馬桶(以下為了便於說明,簡稱為“馬桶”)800與馬桶座裝置100。馬桶800具有承接汙物的凹狀的盆部801。馬桶座裝置100設置於馬桶800的上部。
馬桶座裝置100具有外殼400(主體部)、供使用者就座的就座部200(馬桶座)、以及馬桶蓋300。就座部200與馬桶蓋300分別相對於外殼400被軸支為開閉自如。圖1的狀態是就座部200關閉的狀態(被放下的狀態),且是馬桶蓋300打開的狀態(被抬起的狀態)。馬桶蓋300在關閉的狀態下從上方覆蓋就座部200的座面。
在外殼400的內部內置有身體洗淨功能部等,該身體洗淨功能部等實現坐在就座部200的使用者的人體局部(“臀部”等)的洗淨。另外,例如在外殼400設置有就座感測器404,該就座感測器404對使用者坐在就座部200這一情況進行檢測。在就座感測器404檢測到坐在就座部200的使用者的情況下,若使用者例如操作了遙控器等手動操作部500,則能夠使洗淨噴嘴(以下為了便於說明,簡稱為“噴嘴”)473伸進馬桶800的盆部801內。其中,在圖1所示的馬桶座裝置100中,表示了噴嘴473伸進至盆部801內的狀態。
在噴嘴473的前端部設置有一個或多個吐水口474。而且,噴嘴473能夠從設置於其前端部的吐水口474噴射水,來將坐在就座部200的使用者的“臀部”等洗淨。 其中,在本申請說明書中,“上方”、“下方”、“前方”、“後方”、“左側方”以及“右側方”分別是從背對著打開的馬桶蓋300而坐在就座部200的使用者觀察的方向。
圖2是例示實施方式的沖廁裝置的一部分的剖面圖。 如圖2所示,盆部801的上部成為盆緣部805。盆緣部805是形成馬桶800的上緣部的環狀部分。在盆部801內儲存有存水801w。
另外,馬桶800具有位於盆部801之上的盆緣部上表面806。盆緣部上表面806是盆緣部805的上表面,例如與被關閉的就座部200的背面204對置。
圖3中的(a)以及圖3中的(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沖廁裝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圖。 圖3中的(a)是例示馬桶800的立體圖,圖3中的(b)是例示馬桶800的俯視圖。馬桶800具有設置於盆緣部805的吐水口811。吐水口811將用於從盆部801內排出汙物(例如使用者的排泄物等)的洗淨水吐出至盆部801內。
例如,若使用者藉由設置於遙控器等的開關進行馬桶洗淨的操作或使用者從就座部200站起,則執行從吐水口811向盆部801內供給洗淨水的馬桶洗淨。藉此,盆部801內的汙物被排出,盆部801的表面被洗淨。
如圖3(a)所示的箭頭A5般,吐水口811朝向後方吐出洗淨水。從吐水口811吐出的洗淨水在沿著盆緣部805設置的台狀部805B之上流動,如圖3(b)所示,形成在盆部801內回旋的回旋流SF。
盆部801具有洗淨水通過的洗淨區域801A和位於比洗淨區域801A靠上且比盆緣部上表面806靠下的非洗淨區域801B。洗淨區域801A是盆部801的內表面中的洗淨水通過而被潤濕的區域。非洗淨區域801B是盆部801的內表面中的洗淨水不通過的區域。如圖3(b)般,當從上方觀察時,非洗淨區域801B沿著盆緣部805大體呈環狀,洗淨區域801A位於非洗淨區域801B的內側。
例如,如圖2所示,洗淨區域801A是從台狀部805B起向下的區域,非洗淨區域801B包括位於台狀部805B之上的盆緣部805的立面(盆緣部內壁面)。
此外,在實施方式中,洗淨水也可以不是形成回旋流SF的方式。例如,吐水口811也可以從盆緣部805朝向下方吐出洗淨水。即便在這種情況下,盆部801也具有洗淨水通過的洗淨區域和位於盆緣部上表面與洗淨區域之間且洗淨水不通過的非洗淨區域。
圖4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主要部分結構的方塊圖。 其中,圖4一併示出了水路系統與電氣系統的主要部分結構。 馬桶座裝置100具有電磁閥431、除菌裝置450、切換閥472、噴霧裝置481、噴嘴馬達476、噴嘴473、噴嘴洗淨室478以及流路110~113等。它們例如被配置於外殼400內。此外,如圖35所示,它們也可以被組裝於馬桶800的內部。
流路110是用於將從自來水管、儲水箱等未圖示的供水源供給的水引導至噴霧裝置481、噴嘴473等的流路。在流路110的上游側設置有電磁閥431。電磁閥431是能夠開閉的電磁閥門,基於來自設置於外殼400的內部的控制裝置405的指令控制水的供給。
在流路110上,在電磁閥431的下游設置有生成除菌水的除菌裝置450。除菌裝置450例如生成包含亞氯酸等的除菌水。作為除菌裝置450,例如能夠舉出電解槽單元。電解槽單元通過來自控制裝置405的通電的控制,將在陽極板(未圖示)與陰極板(未圖示)之間的空間(流路)流動的自來水電解。此外,除菌水並不限定於包含亞氯酸的除菌水。例如,除菌水也可以是包含銀離子、銅離子等金屬離子的溶液、包含電解氯、臭氧等的溶液、酸性水或者鹼性水等。除菌裝置450並不局限於電解槽,可以是能夠生成除菌水的任意結構。
在流路110上,在除菌裝置450的下游設置有切換閥472。在切換閥472的下游設置有噴嘴473、噴嘴洗淨室478以及噴霧裝置481。流路110藉由切換閥472而分支為向噴嘴473引導水的流路111、向噴嘴洗淨室478引導水的流路112、以及向噴霧裝置481引導水的流路113。切換閥472基於來自控制裝置405的指令來控制流路111、流路112以及流路113各自的開閉。即,切換閥472對水向噴嘴473、噴嘴洗淨室478以及噴霧裝置481的供給進行控制。另外,切換閥472對供給至其下游的水的流量進行切換。
噴嘴473接受來自噴嘴馬達476的驅動力,向馬桶800的盆部801內伸出或從馬桶800的盆部801後退。即,噴嘴馬達476基於來自控制裝置405的指令使噴嘴473進退。噴嘴473在非使用時被收納於外殼400內。噴嘴473在從外殼400向前方伸出的狀態下從吐水口474吐出水,將人體局部洗淨。
噴嘴洗淨室478藉由從設置於其內部的吐水口噴射除菌水或自來水來將噴嘴473的外周表面(軀體)洗淨。
噴霧裝置481使自來水或由除菌裝置450生成的除菌水成為水霧狀。噴霧裝置481向盆部801、盆緣部805以及就座部200等噴霧水霧M(除菌水的水霧或自來水的水霧)。換言之,噴霧裝置481使除菌水的水霧或自來水的水霧著水於盆部801、盆緣部805以及就座部200等。其中,在本申請說明書中,“著水”是指水(除菌水或自來水)附著於物體的表面。尤其在言及“直接著水”的情況下,意指水(除菌水或自來水的微粒p)從空中到達物體的表面。
另外,在外殼400的內部設置有馬桶座用馬達511(轉動裝置)、馬桶蓋用馬達512(轉動裝置)、送風裝置513以及暖風加熱器514。 馬桶座用馬達511基於來自控制裝置405的指令以電動方式使就座部200轉動而進行開閉。馬桶蓋用馬達512基於來自控制裝置405的指令以電動方式使馬桶蓋300轉動而進行開閉。
送風裝置513例如是設置於外殼400的內部的風扇。送風裝置513基於來自控制裝置405的指令進行動作。例如,伴隨著送風裝置513的馬達的旋轉,葉片進行旋轉。藉此,送風裝置513能夠朝向馬桶800內(例如盆部801內)送風。另外,送風裝置513也可以向坐在就座部200的使用者的局部送風。暖風加熱器514對由送風裝置513向外殼400的外部輸送的空氣進行加熱。藉此,能夠朝向使用者的局部輸送暖風,使局部乾燥。
馬桶座加熱器515(乾燥裝置)例如設置於就座部200的內部。馬桶座加熱器515例如具有沿著設置於就座部200的中央的開口200a(圖1)的周圍設置的環狀的金屬部件。藉由基於來自控制裝置405的指令對馬桶座加熱器515進行通電,從而馬桶座加熱器515對就座部200進行加熱。作為馬桶座加熱器515,例如可以使用管式加熱器、護套式加熱器、鹵素加熱器、碳加熱器等。金屬部件例如由鋁、銅等構成。另外,金屬部件的形狀能夠採用片狀、線狀、網狀等各種形狀。
控制裝置405可使用從未圖示的電源電路被供給電力的電路。例如,控制裝置405包括微型計算機等積體電路。控制裝置405基於檢測使用者的感測器402(例如人體感測器403或就座感測器404)的檢測資訊或手動操作部500的操作資訊來控制電磁閥431、除菌裝置450、切換閥472、噴嘴馬達476、噴霧裝置481、送風裝置513、暖風加熱器514、馬桶座加熱器515、馬桶座用馬達511以及馬桶蓋用馬達512。
手動操作部500是用於使用者例如在任意時機進行除菌水的噴霧的操作部。例如,手動操作部500是具有開關或按鈕等的遙控器,若使用者操作了手動操作部500,則指示噴霧除菌水的操作資訊(訊號)被輸送至控制裝置405。控制裝置405基於該操作資訊控制除菌裝置450、噴霧裝置481。藉此,使用者能夠藉由操作手動操作部500來進行除菌水的噴霧。 另外,手動操作部500可以不僅具有用於除菌水的噴霧的開關、按鈕還具有用於供使用者操作馬桶座裝置100的各功能的開關、按鈕等。若進行了與各功能對應的操作,則該操作資訊被輸送至控制裝置405,控制裝置405基於該操作資訊來控制馬桶座裝置100的各部的動作。
就座感測器404能夠對使用者向就座部200的就座狀態(就座的有無)進行檢測。就座感測器404對使用者的就座以及離座進行檢測。就座感測器404能夠使用微波感測器、測距感測器(紅外線投光式感測器)、超音波感測器、觸動開關、靜電電容開關(觸摸感測器)或形變感測器。在該例子中,就座感測器404使用被設置於外殼400的測距感測器。
此外,在使用觸動開關、靜電感測器以及形變感測器等接觸式感測器的情況下,這些接觸式感測器被設置於就座部200。若使用者坐於就座部200,則觸動開關因使用者的體重而被按下。或者,使用者與靜電感測器接觸。或者,因使用者的體重而對形變感測器施加壓力。能夠根據來自這些感測器的電訊號來檢測使用者的就座。
人體感測器403,能夠對位於馬桶800的前方的使用者即存在於從就座部200向前方離開的位置的使用者進行檢測。即,人體感測器403能夠對進入廁所並向就座部200接近而來的使用者進行檢測。作為如此的人體感測器,例如能夠使用焦電感測器、微波感測器、超音波感測器或測距感測器(紅外線投光式感測器)。在該例子中,人體感測器403使用被設置於外殼的焦電感測器。另外,人體感測器403,可以對打開廁所的門而剛剛進入後的使用者、或即將進入廁所之前的使用者即想要進入廁所而存在於門前的使用者進行檢測。例如在使用了微波感測器的情況下,能夠隔著廁所的門檢測到使用者的存在。
控制裝置405接收人體感測器403的檢測資訊(表示使用者的存在的有無的訊號)、就座感測器404的檢測資訊(表示使用者的就座的有無的訊號),並基於接收到的檢測資訊控制馬桶座裝置100的各部分的動作。
控制裝置405能夠執行便後噴霧模式、便前噴霧模式以及手動噴霧模式這3種噴霧模式。 便後噴霧模式例如是在使用者使用了沖廁裝置10之後基於感測器402的檢測資訊自動噴霧除菌水的水霧的動作模式。便前噴霧模式例如是在使用者使用沖廁裝置10之前基於感測器402的檢測資訊自動噴霧除菌水或自來水的水霧的動作模式。手動噴霧模式是基於手動操作部500的操作資訊來噴霧除菌水的水霧的動作模式。
圖5(a)~圖5(e)是例示實施方式的沖廁裝置的俯視圖以及立體圖。 圖5(a)表示從前方觀察沖廁裝置10的一部分的狀態。 圖5(b)將圖5(a)的一部分放大表示。此外,在圖5(b)中,為了易視性,省略了位於噴霧裝置481的前方的外殼400的一部分。 在馬桶座裝置100設置於馬桶800的上部的狀態下,噴霧裝置481、噴嘴擋板479以及送風擋板516位於盆部801的後方側上部。
噴嘴擋板479被軸支為能夠相對於外殼400轉動。噴嘴473在後退至外殼400的內部的狀態下位於噴嘴擋板479的後方。在洗淨人體局部時等,噴嘴473與噴嘴擋板479抵接,使噴嘴擋板479轉動而打開,從外殼400的內部伸出。
圖5(c)~圖5(e)是將噴嘴擋板479以及送風擋板516的周邊放大表示的立體圖。 送風擋板516被軸支為能夠相對於外殼400轉動。在送風擋板516的後方配置有送風裝置513。送風擋板516覆蓋外殼400的開口516a。從送風裝置513輸送的空氣通過開口516a向馬桶800內輸送。
圖5(c)是送風裝置513停止了動作的狀態,圖5(d)以及圖5中的(e)表示送風裝置513動作而朝向盆部801內送風的狀態。 如圖5(c)所示,在送風停止了的狀態下,送風擋板516關閉。 如圖5(d)所示,若送風裝置513工作,則送風擋板516藉由從送風裝置513輸送的空氣的壓力(風壓)轉動而打開。藉此,送風裝置513例如像箭頭A1般從盆部801內的後方上部朝向盆部801內的前方下部送風。 在圖5(e)的狀態下,與圖5(d)的狀態相比,送風裝置513輸送的風量較多(或風速較高)。此時,與圖5(d)的狀態相比,送風擋板516進一步轉動而打開。藉此,送風裝置513例如像箭頭A2般從盆部801內的後方上部朝向盆部801內的前方上部送風。
如此,從送風裝置513輸送的風的方向藉由送風擋板516而變化。換言之,送風裝置513能夠藉由風量(風速)來控制送風方向。可以藉由使從噴霧裝置481噴霧的水霧乘著由來自送風裝置513的送風而產生的氣流來對水霧著水的範圍以及各範圍內的水霧的著水量(著水在各範圍的除菌水或自來水的量)進行控制。
圖6(a)~圖6(c)是例示實施方式的噴霧裝置的示意圖。 圖6(a)是噴霧裝置481的立體圖,圖6(b)是噴霧裝置481的側視圖。 噴霧裝置481具有馬達481a和與馬達481a的下方連接的盤481b。馬達481a的旋轉由控制裝置405控制。若馬達481a旋轉,則旋轉的驅動力傳遞至盤481b,盤481b進行旋轉。
如圖6(b)所示,向盤481b的上表面供給水W(自來水或由除菌裝置450生成的除菌水)。藉由在盤481b的旋轉中供給水W,從而噴霧裝置481使水W成為水霧狀來進行噴霧。
圖6(c)是從上方觀察盤481b的一部分的放大圖。滴落至旋轉的盤481b的上表面的水W藉由離心力在盤481b上擴展為膜狀,並從盤481b輻射。此時,水W從盤481b的邊緣附近保持膜狀而分裂,或在成為絲狀之後分裂,然後成為微粒p(水霧)。能夠藉由盤481b的旋轉速度、即馬達481a的旋轉速度來控制水霧的粒徑(微粒p的直徑)。旋轉速度越高,則水霧的粒徑越小。例如,可適當地採用旋轉速度為1000rpm(rotation per minute:轉每分鐘)左右的低速旋轉、旋轉速度為10000rpm左右的中速旋轉或旋轉速度為20000rpm左右的高速旋轉,獲得所希望的粒徑。另外,也能夠藉由對從供水口481c供給至噴霧裝置481的水W的流量進行調整來控制水霧的粒徑。
其中,在本申請說明書,粒徑為著水於沖廁裝置10之前的存在於空中的微粒p的粒徑,例如為索特爾(Sauter)平均粒徑(總體積/總表面積)。稍後參照圖34對本申請說明書中的“粒徑”的測定方法進行敘述。另外,水霧是指粒徑為10微米(μm)以上300μm以下的範圍。若水霧的粒徑小於10μm,則為了潤濕盆部801、盆緣部805、就座部200等對象部位而需要很長的時間。另外,在使用了包含亞氯酸的除菌水的情況下,若水霧的粒徑小於10 μm,則水霧中的亞氯酸的濃度容易衰減,除菌性能容易降低。另一方面,若水霧的粒徑大於300μm,則水霧難以擴散,難以向大範圍噴霧水霧。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大粒徑的水霧是粒徑為100μm以上300μm以下的範圍的水霧、優選為150μm以上300μm以下的範圍的水霧,中粒徑的水霧是粒徑為50μm以上200μm以下的範圍的水霧、較佳為60μm以上150μm以下的範圍的水霧,小粒徑的水霧是粒徑為10μm以上100μm以下的範圍的水霧、較佳為10μm以上60μm以下的範圍的水霧。
例如,也能夠藉由供水口481c的位置、數量、盤481b的旋轉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來對從噴霧裝置481朝向馬桶800內噴霧的水霧的粒徑、流量、方向等進行調整。藉此,可以對從噴霧裝置481噴霧的水霧著水的範圍以及各範圍內的水霧的著水量進行控制。另外,可以在盤481b的周圍適當地設置對水霧被噴霧的方向進行控制的罩等。
圖7是例示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沖廁裝置的一部分的剖面圖。 圖7表示圖5(a)所示的A-A’線處的剖面。 如圖7所示,在外殼400設置有狹縫S。在該例子中,噴霧裝置481配置於外殼400內,狹縫S位於噴霧裝置481的前方下部。例如,狹縫S的上端面S1的高度(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與盤481b的底面B1的高度相同,上端面S1與底面B1處於相同平面上。或者,上端面S1也可以低於底面B1。
盤481b的上表面從水平傾斜,盤481b比水平稍朝向下方噴霧水霧M。從盤481b噴霧出的水霧M通過狹縫S,朝向盆部801內噴霧。藉此,能夠不破壞沖廁裝置10的設計性、清掃性地防止尿等污垢Y附著於噴霧裝置481。此外,盤481b的形狀可以是平的圓板狀,也可以適當地設置凹凸或使用圓錐形狀、球體。藉此,也能夠調節水霧的噴霧方向、水霧的粒徑等。
在馬桶座裝置100設置於馬桶800的上部的狀態下,噴霧裝置481配置於就座部200的一部分的下方(參照圖2),朝向馬桶800內噴霧水霧。
此外,在實施方式中,噴霧裝置並不局限於參照圖6及圖7說明的裝置。例如,作為噴霧裝置也可以使用超音波霧化裝置。超音波霧化裝置藉由向液體照射超音波來使液體成為水霧狀。另外,例如作為噴霧裝置也可以使用雙流體噴嘴。雙流體噴嘴藉由一同噴射氣體與液體來使液體成為水霧狀。其中,在使用了參照圖6以及圖7說明的裝置的情況下,具有容易藉由送風裝置513控制噴霧範圍的優點。另外,堵塞的風險也較低,也不需要壓縮機等附帶裝置。
圖8(a)~圖8(c)是例示實施方式的其他沖廁裝置的立體圖。 在該例子中,在噴霧裝置481的前方設置有水霧擋板482。水霧擋板482在關閉的狀態下覆蓋噴霧裝置481的前方的狹縫S。
水霧擋板482例如被固定於噴嘴擋板479,與噴嘴擋板479連動。藉由噴嘴擋板479打開,藉此水霧擋板482也打開,藉由噴嘴擋板479關閉,藉此水霧擋板482也關閉。
圖8(b)以及圖8(c)將噴嘴擋板479以及水霧擋板482的周邊放大表示。圖8(b)是噴嘴473後退至外殼400的內部的狀態。此時,噴嘴擋板479是關閉的狀態,覆蓋噴嘴473的前方。另外,水霧擋板482是關閉的狀態,覆蓋狹縫S的前方。
在不使用噴霧裝置481時,像圖8(b)般藉由水霧擋板482將噴霧裝置481從盆部801側隱藏。藉此,能夠進一步防止尿、污垢附著於噴霧裝置481。
圖8(c)是噴嘴473向前方伸出、使噴嘴擋板479轉動了的狀態。此時的噴嘴473向前方的伸出距離可以比人體局部洗淨時向前方的伸出距離短。例如,噴嘴473的前端與噴嘴擋板479抵接。另外,在圖8(c)中,水霧擋板482與噴嘴擋板479一同轉動而打開。可以藉由水霧擋板482來對噴霧水霧的方向、範圍進行控制。
圖9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動作的流程圖。 圖10(a)以及圖10(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動作的示意圖。 圖10(b)中示出除菌水或自來水的水霧著水的對象部位(P1~P4)。圖10(a)用“大”、“中”、“小”、“極小”這4級表示各噴霧模式中的各對象部位的著水量(每單位面積的著水量)的一個例子。
控制裝置405能夠執行下述的便前噴霧模式:在感測器402從沒有檢測到使用者的狀態變成檢測到使用者的狀態時,自動地控制噴霧裝置481,將自來水的水霧或除菌水的水霧噴霧至盆部801內。
例如,如圖9所示,若使用者進入廁所而人體感測器403檢測到使用者的進入,則將表示使用者的進入的訊號(檢測資訊)發送至控制裝置405。控制裝置405基於該訊號自動地執行便前噴霧模式。在便前噴霧模式中,控制裝置405使噴霧裝置481噴霧自來水的水霧,使水霧著水於對象部位。如圖10(a)以及圖10(b)所示,便前噴霧模式中的對象部位是對象部位P3(盆部801的非洗淨區域801B)以及對象部位P4(盆部801的洗淨區域801A)。在便前噴霧模式中,就座部200以及盆緣部805的盆緣部上表面806不是噴霧的對象部位。
如此,在便前噴霧模式中從噴霧裝置481噴霧的水霧不僅著水於洗淨區域801A,還著水於非洗淨區域801B,在洗淨區域801A以及非洗淨區域801B形成水膜。藉此,能夠在包括非洗淨區域801B的馬桶800的大範圍內抑制汙物的附著、黏附。
控制裝置405能夠執行下述的便後噴霧模式:在感測器402從檢測到使用者的狀態變成檢測不到使用者的狀態時,自動地控制噴霧裝置481,將除菌水的水霧噴霧至馬桶800內以及就座部200。
例如,如圖9所示,若使用者離開廁所而人體感測器403檢測到使用者的離開,則將表示使用者的離開的訊號(檢測資訊)發送至控制裝置405。控制裝置405基於該訊號自動地執行便後噴霧模式。在便後噴霧模式中,控制裝置405使除菌裝置450生成除菌水,並使噴霧裝置481噴霧除菌水的水霧,使水霧著水於對象部位。如圖10(a)以及圖10(b)所示,便後噴霧模式中的對象部位是對象部位P1(就座部200的表面203)、對象部位P2(就座部200的背面204以及盆緣部上表面806)、對象部位P3以及對象部位P4。
如此,藉由便後噴霧模式的執行,在使用者使用了馬桶座裝置100之後能夠使除菌水自動地著水於馬桶800內以及就座部200。藉此,不僅能夠在馬桶800自動地抑制菌、污垢的產生,還能夠在就座部200等的大範圍自動地抑制菌、污垢的產生。
在使用者操作了手動操作部500時,控制裝置405能夠控制噴霧裝置481,執行將除菌水的水霧噴霧至馬桶800內以及就座部200的手動噴霧模式。
例如,如圖9所示,在使用者進入到廁所的期間(例如執行了便前噴霧模式之後),若操作了手動操作部500,則將與操作對應的訊號(操作資訊)發送至控制裝置405。控制裝置405基於該訊號執行手動噴霧模式。手動噴霧模式在馬桶座裝置100的使用前/使用後/掃除時等時機執行。在手動噴霧模式中,控制裝置405使除菌裝置450生成除菌水,使噴霧裝置481噴霧除菌水的水霧,使水霧著水於對象部位。如圖10(a)以及圖10(b)所示,手動噴霧模式中的對象部位是對象部位P1、對象部位P2、對象部位P3以及對象部位P4。
如此,藉由基於手動噴霧模式在手動操作部500被操作的時機使除菌水著水於馬桶800內以及就座部200,從而不僅能夠在馬桶800內抑制菌、污垢的產生,還能夠在包括就座部200的大範圍抑制菌、污垢的產生。另外,使用者藉由拭去著水於就座部200的除菌水的水霧,能夠除去在就座部200產生的菌、污垢。例如,對於藉由便後噴霧模式難以抑制的黏附污垢,能夠藉由使用衛生紙等拭去著水的除菌水來進行除菌。另外,例如在使用馬桶座裝置100前介意就座部200的污垢的使用者能夠藉由手動噴霧模式對就座部200進行除菌。由於基於使用者自身的操作執行除菌,所以能夠提高使用者的安心感、滿足感。
圖11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前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剖面圖。 如圖11所示,盆部801的非洗淨區域801B具有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是非洗淨區域801B的前端部,例如位於盆部80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包括非洗淨區域801B的最前方的端,是從洗淨區域801A的上端沿上下延伸至盆緣部上表面806的區域。
為了抑制盆部801中的汙物的附著等,較佳為使大量水霧也著水於非洗淨區域801B以致形成水膜。鑒於此,可考慮使送風裝置513工作而在盆部801內產生氣流,藉由該氣流使水霧到達非洗淨區域801B的方法。然而,該情況下,存在乘著氣流的水霧還著水於就座部200、盆緣部上表面806的情況。於是,存在當使用者就座於就座部200時、或用手轉動就座部200時,使用者的臀部、手與著水於就座部200的水霧接觸,產生不快感之虞。另外,由於盆緣部上表面806形成為大致水平,所以存在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806的水霧向馬桶800之外滴落之虞。
鑒於此,在便前噴霧模式中,控制裝置405不使在盆部801內產生上升氣流的送風裝置513工作。另外,在便前噴霧模式中,為了使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806的水霧不向馬桶800之外滴落而水霧直接著水於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控制裝置405對噴霧裝置481所噴霧的水霧的速度進行控制,以致從噴霧裝置481噴霧的水霧維持直線前進狀態地到達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
藉此,由於雖然使大量水霧著水於非洗淨區域801B,但水霧不會乘著由送風裝置513產生的上升氣流而漂浮,所以能夠抑制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806、就座部200的水霧的量。藉此,能夠抑制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806的水霧向馬桶800外滴落的情況。另外,能夠抑制就座部200被水霧潤濕,在使用者就座於就座部200時、利用手轉動就座部200時,能夠抑制使用者的臀部、手與著水於就座部200的水霧接觸這一情況。
其中,在本申請說明書中,“著水的水霧”包括水霧著水之後因凝結等而形成的水滴、水膜。
例如,在便前噴霧模式中,控制裝置405藉由控制噴霧裝置481的盤481b的旋轉速度來控制水霧的速度(微粒p飛行的速度)、水霧的粒徑。例如,水霧的速度越高,則水霧越容易維持直線前進狀態。
在圖11(以及後述的圖14、圖17、圖20、圖24、圖25、圖27、圖28、圖30、圖31)中,利用箭頭表示了從噴霧裝置481噴霧的水霧M的路徑。箭頭越粗,則表示水霧的量越多。如圖11所示,水霧被噴霧的範圍在上下具有寬度。
圖12是例示實施方式的噴霧裝置所噴霧的水霧的示意圖。 從噴霧裝置481噴霧的水霧的粒徑具有分佈。例如,如圖12所示,從噴霧裝置481噴霧出小粒徑的水霧M1(自來水或除菌水的微粒p1)和中粒徑或大粒徑的水霧M2(自來水或除菌水的微粒p2)。水霧M2的微粒p2由於本身重量大所以容易向水平或下方行進。另一方面,水霧M1的微粒p1由於本身重量小所以存在因氣流的影響而向上方行進的情況。
因此,如圖11所示般著水於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的水霧的量也產生分佈。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中的最多的水霧直接著水的部分是容積區域(volume zone)BZ。在實施方式中,控制裝置405控制噴霧裝置481以使到達容積區域BZ的水霧維持直線前進狀態。
圖13是用於對水霧的直線前進狀態進行說明的示意圖。 如以下般對從噴霧裝置481噴霧的水霧是否維持直線前進狀態進行判定。 在沿水平方向從噴霧裝置481(盤481b)遠離了距離L的位置配置有噴霧對象物OB。距離L例如是噴霧裝置481與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之間的沿著水平方向的距離(300~400mm左右)。
從噴霧裝置481向噴霧對象物OB噴霧水霧,對噴霧對象物OB中的水霧的著水點Pt1進行測定。著水點Pt1是指噴霧對象物OB中的最多水霧直接著水的點。例如,藉由利用感水試紙或透明板等承接水霧並觀察水滴的分佈,能夠使著水點Pt1可視化。
對噴霧裝置481噴霧水霧的噴霧方向Ds(噴霧角度θs)進行測定。噴霧方向Ds是指在噴霧裝置481的附近被噴霧最多的水霧的方向。其中,噴霧裝置481的附近是指距噴霧裝置481的距離例如為50mm以內的範圍。例如,能夠取得噴霧水霧的噴霧裝置481的圖像並藉由圖像處理來測定噴霧方向Ds。或者,也可以藉由向水霧照射片狀雷射來使所噴霧的水霧可視化,對噴霧方向Ds進行測定。噴霧角度θs是指水平方向與噴霧方向Ds之間的角度。
對從噴霧裝置481沿噴霧方向Ds延伸的直線L1與噴霧對象物OB的交點Pt2的高度h1進行計算。高度h1是噴霧裝置481與交點Pt2之間的沿著上下方向的距離,藉由L×tanθs來計算。另外,對實際的著水高度h2進行測定。著水高度h2是噴霧裝置481與著水點Pt1之間的沿著上下方向的距離。
在著水高度h2與高度h1相同的情況下,判定為從噴霧裝置481噴霧的水霧維持直線前進狀態地到達噴霧對象物OB。其中,著水高度h2與高度h1相同這一範圍包括著水高度h2與高度h1的差為20mm以內的情況。
圖14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前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剖面圖。 圖14放大表示了圖11所示的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的周邊。 如圖14所示,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具有上部區域821與下部區域822。另外,上部區域821具有圓弧部823與水霧引導部824。
圓弧部823包括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的上端,是具有朝向盆部801的內側的向下傾斜的曲面狀。水霧引導部824設置於圓弧部823的下方,具有朝向盆部801的外側的向下傾斜。或者,水霧引導部824也可以沿鉛垂方向延伸。水霧引導部824與圓弧部823連續。
圓弧部823位於盆緣部上表面806的附近。因此,在噴霧裝置481噴霧水霧的噴霧方向Ds為大量水霧著水於圓弧部823般的方向的情況下,盆緣部上表面806容易潤濕。在該情況下,存在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806的水霧向馬桶800之外滴落之虞。另外,由於圓弧部823具有朝向盆部801的內側的向下傾斜,所以到達圓弧部823的水霧在圓弧部823被反射而容易向盆緣部上表面806側飛濺。尤其是若提高水霧的速度以致水霧維持直線前進狀態地到達非洗淨區域801B,則水霧容易飛濺。
與此相對,在實施方式中,噴霧裝置481噴霧水霧的噴霧方向Ds被設定為從噴霧裝置481噴霧並維持直線前進狀態地到達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的水霧著水於比圓弧部823靠下方的位置。藉此,能夠減少著水到位於圓弧部823的上方的盆緣部上表面806的水霧的量。另外,即便在為了維持直線前進狀態而提高了水霧的速度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水霧向盆緣部上表面806側飛濺。
另外,在圖14所示的例子中,水霧引導部824具有朝向盆部801的外側的向下傾斜,將到達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的水霧向下方引導。例如,到達水霧引導部824的水霧被朝向下方反射。藉此,即便在提高了水霧的速度以致水霧維持直線前進狀態地到達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水霧向盆緣部上表面806側飛濺。
另外,噴霧水霧的噴霧部(例如盤481b)被設置於就座部200的一部分的下方。而且,噴霧裝置481噴霧水霧的噴霧方向Ds被設定為朝向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的斜下方。藉此,到達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的水霧容易向下方飛濺。即,水霧在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中容易被朝向下方反射。因此,即便在提高了水霧的速度以致水霧維持直線前進狀態地到達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水霧向盆緣部上表面806側飛濺。
並且,噴霧裝置481被配置為將噴霧部(例如盤481b)和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連結的假想線段L2(參照圖11)與就座部200不相交。而且,噴霧方向Ds被設定為維持直線前進狀態地到達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的水霧被沿著線段L2噴霧。藉此,既能夠抑制就座部200被水霧潤濕,又能夠使水霧著水於非洗淨區域801B。
另外,在便前噴霧模式中,控制裝置405控制噴霧裝置481,以使直接著水於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的上部區域821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少於直接著水於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的下部區域822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
具體而言,例如在便前噴霧模式中,控制裝置405控制噴霧裝置481,以使直接著水於下部區域822的水霧的粒徑大於直接著水於上部區域821的水霧的粒徑。藉由增大直接著水於下部區域822的水霧的粒徑,能夠增多直接著水於下部區域822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另外,藉由減小直接著水於上部區域821的水霧的粒徑,能夠減少直接著水於下部區域822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
此時,直接著水於上部區域821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例如如果是1(μL/cm )左右的著水量,則能夠抑制上部區域821中的汙物的附著、黏附,並且能夠抑制水霧向盆緣部上表面806、就座部200飛濺。藉此,能夠抑制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806的水霧向馬桶外滴落。另外,能夠抑制就座部200被水霧潤濕,在使用者就座於就座部200時、用手轉動就座部200時,能夠抑制使用者的臀部、手與著水於就座部200的水霧接觸。 另外,在下部區域822中,由於水霧向盆緣部上表面806、就座部200飛濺的可能性低,所以藉由使直接著水於下部區域822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比直接著水於上部區域821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多,能夠抑制下部區域822中的汙物的附著、黏附。
圖15(a)~圖15(c)是用於對直接著水於非洗淨區域的上部區域以及下部區域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的測定方法進行說明的示意圖。 首先,對包括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的上部區域821的第一測定位置SU與包括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的下部區域822的第二測定位置SL進行設定。第一測定位置SU以及第二測定位置SL的左右方向的範圍分別是以非洗淨區域801B的前端為中心且寬度100mm的範圍。另外,第一測定位置SU的上下方向的範圍與上部區域821的上下方向的範圍大致相同,第二測定位置SL的上下方向的範圍與下部區域822的上下方向的範圍大致相同。
從向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噴霧水霧起在預定時間後,用吸水紙(日本制紙Crecia制)分別擦拭第一測定位置SU以及第二測定位置SL。藉此,使吸水紙吸收著水於第一測定位置SU以及第二測定位置SL各處的水霧。 其中,噴霧水霧的預定時間根據水霧的噴霧流量Q(L/ min)來決定。在噴霧流量Q為Q<0.03L/min的情況下,預定時間設為10秒鐘。在噴霧流量Q為0.03L/min≤Q<0.2L/ min的情況下,預定時間設為4秒鐘。在噴霧流量Q為Q≥ 0.2L/min的情況下,預定時間設為2秒鐘。
吸收了著水於第一測定位置SU的水霧的吸水紙的重量與使水霧著水之前的該吸水紙的重量之差為著水於第一測定位置SU的水霧的著水量。將著水於第一測定位置SU的水霧的著水量除以第一測定位置SU的面積而得到的值作為直接著水於上部區域821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
同樣,吸收了著水於第二測定位置SL的水霧的吸水紙的重量與使水霧著水之前的該吸水紙的重量之差為著水於第二測定位置SL的水霧的著水量。將著水於第二測定位置SL的水霧的著水量除以第二測定位置SL的面積而得到的值作為直接著水於下部區域822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
此外,也可以代替用吸水紙擦拭各測定位置,而在各測定位置黏貼了吸水紙的狀態下進行噴霧,使吸水紙吸收水霧。例如,將原本形成為4折的吸水紙展開,並將處於未折疊的狀態的吸水紙裁剪成沿著各測定位置的形狀。將裁剪後的吸水紙黏貼於各測定位置。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使圓弧部823以及水霧引導部824為上部區域821,將比水霧引導部824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設為下部區域822。並不局限於此,上部區域821與下部區域822的邊界也可以是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即,可以使比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靠上側的區域為上部區域821,比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靠下側的區域為下部區域822。
圖16(a)以及圖16(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的前端側非洗淨區域的剖面圖。 如圖16(a)所示,上部區域821具有朝向盆部801的外側向下傾斜的傾斜面(水霧引導部824)。如上前述,水霧引導部824(上部區域821的傾斜面)將水霧向下方引導。
另一方面,如圖16(b)所示,下部區域822具有朝向盆部801的內側向下傾斜的傾斜面。藉此,下部區域822將到達下部區域822的水霧向上方引導。藉此,使到達下部區域822的水霧的一部分著水於上部區域821,能夠增多上部區域821中的著水量(間接著水量)。其中,由於在下部區域822的傾斜面之上設置有上部區域821的傾斜面,所以能夠抑制藉由下部區域822的傾斜面被向上方引導的水霧越過上部區域821而飛濺至盆緣部上表面806。
例如,上部區域821的傾斜角度θ1大於下部區域822的傾斜角度θ2。傾斜角度θ1是鉛垂方向與上部區域821的傾斜面(水霧引導部824)之間的角度。傾斜角度θ2是鉛垂方向與下部區域822的傾斜面之間的角度。
藉由使傾斜角度θ1大,能夠將到達上部區域821的水霧更積極地向下方引導。另外,藉由使傾斜角度θ2小,能夠抑制被下部區域822向上方引導的水霧的量。由於傾斜角度θ1大於傾斜角度θ2,使得被下部區域822向上部區域821引導的水霧在上部區域821的傾斜面減速,所以被下部區域822向上部區域821引導的水霧不會飛濺至盆緣部上表面806。
圖17(a)以及圖17(b)是例示馬桶座裝置的便前噴霧模式以及自動馬桶蓋開啟模式中的動作的剖面圖。 控制裝置405能夠執行下述的自動馬桶蓋開啟模式:在感測器402從沒有檢測到使用者的狀態變成檢測到使用者的狀態時,自動地控制馬桶蓋用馬達512來使馬桶蓋300從關閉的狀態變為打開的狀態。
例如,在使用者不在廁所的情況下,馬桶蓋300處於關閉的狀態。然後,若使用者進入廁所且人體感測器403檢測到使用者的進入,則控制裝置405執行自動馬桶蓋開啟模式。另外,控制裝置405在自動馬桶蓋開啟模式的執行中執行便前噴霧模式。
例如,若執行了自動馬桶蓋開啟模式、馬桶蓋300像圖17(a)以及圖17(b)的箭頭A6般打開,則伴隨著馬桶蓋300的打開動作而在盆部801內以及盆部801的周邊產生上升氣流f1。在圖17(a)的例子中,藉由便前噴霧模式噴霧的水霧M的一部分乘著上升氣流f1上升至比盆部801靠上方的位置。該情況下,上升至比盆部801靠上方的位置的水霧著水於就座部200、盆緣部上表面806。
與此相對,在圖17(b)的例子中,控制裝置405對噴霧裝置481噴霧的水霧的粒徑進行控制,以使朝向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飛行的水霧不藉由上升氣流f1上升至比盆部801靠上方的位置。具體而言,控制裝置405例如限制噴霧裝置481的盤481b的旋轉速度,以使水霧的粒徑不過小。
藉此,即便因自動馬桶蓋開啟模式產生了上升氣流f1,也能夠抑制水霧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806、就座部200,並且使水霧到達非洗淨區域801B。因此,能夠抑制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806的水霧向馬桶800之外滴落。另外,能夠抑制就座部200被水霧潤濕,在使用者就座於就座部200時、用手轉動就座部200時,能夠抑制使用者的臀部、手與著水於就座部200的水霧接觸。
其中,水霧不藉由上升氣流f1上升至比盆部801靠上方的位置這一範圍可以不僅包括全部水霧不上升至比盆部801靠上方的位置的情況,還包括不令使用者產生不快感的程度的少量水霧上升至比盆部801靠上方的位置的情況。
圖18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前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時間圖。 圖19(a)以及圖19(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前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俯視圖。 如圖18所示,例如在時機T1,利用人體感測器403等進入檢測機構檢測到使用者的進入。於是,控制裝置405開始自動馬桶蓋開啟模式以及便前噴霧模式的執行。藉此,閉狀態的馬桶蓋300開始打開,開始水霧向盆部801內的噴霧。馬桶蓋300的打開動作從時機T1起持續至時機T4,並在時機T4馬桶蓋300成為全開狀態。
圖19中的(b)例示在從時機T1至時機T2為止的期間從噴霧裝置481噴霧的水霧著水的範圍。如此,在便前噴霧模式以及自動馬桶蓋開啟模式剛剛開始之後的時間段,控制裝置405控制噴霧裝置481,以使水霧著水於盆部801中的非洗淨區域801B以外的區域(洗淨區域801A)。
圖19(a)例示在從時機T2至時機T3為止的期間從噴霧裝置481噴霧的水霧著水的範圍。在從時機T2至時機T3為止的期間,控制裝置405控制噴霧裝置481,以使水霧著水於非洗淨區域801B。
然後,在從時機T3至時機T4為止的期間,控制裝置405控制噴霧裝置481,以使水霧再次著水於洗淨區域801A。
而且,在時機T4之後的時機T5之前,自動馬桶蓋開啟模式以及便前噴霧模式結束。例如,使用者在時機T5就座於就座部200。
伴隨著因自動馬桶蓋開啟模式引起的馬桶蓋300的打開動作而產生的上升氣流f1的大小在馬桶蓋300從關閉的狀態剛剛打開之後(即馬桶蓋開始打開的時期)容易成為最大。對此,在實施方式中,控制裝置405在自動馬桶蓋開啟模式開始執行後,開始水霧朝向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的噴霧。即,如圖18所示,在自動馬桶蓋開啟模式開始的時機T1之後的時機T2,開始水霧向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的噴霧。藉此,能夠進一步抑制水霧藉由上升氣流f1上升至比盆部801靠上方的位置。
另外,馬桶蓋300打開的速度越快,則伴隨著因自動馬桶蓋開啟模式引起的馬桶蓋300的打開動作而產生的上升氣流f1的大小容易變得越大。對此,如圖18所示,控制裝置405控制馬桶蓋用馬達512,以使在自動馬桶蓋開啟模式剛剛開始執行之後的第一時間段(時機T1至時機T2)中馬桶蓋300打開的速度低於在第一時間段之後的第二時間段(時機T2至時機T3)中馬桶蓋300打開的速度。藉此,在自動馬桶蓋開啟模式剛剛開始之後,能夠減小上升氣流f1。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水霧藉由因自動馬桶蓋開啟模式引起的升氣流f1上升至比盆部801靠上方的位置。
並且,控制裝置405控制噴霧裝置481,以使在自動馬桶蓋開啟模式剛剛開始執行之後的第三時間段(時機T1至時機T2)中水霧著水於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以外的區域,在第三時間段之後的第四時間段(時機T2至時機T3)中水霧著水於前端側非洗淨區域801F。藉此,能夠進一步抑制水霧藉由因自動馬桶蓋開啟模式引起的上升氣流f1上升至比盆部801靠上方的位置。
圖20(a)以及圖20(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剖面圖。 圖20(b)是圖20(a)所示的區域R4的放大圖。 虛線箭頭表示由送風裝置513形成的氣流(在後述的圖24、圖27、圖28、圖30中也同樣)。如圖20(a)所示,在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中,送風裝置513朝向前方且下方送風。從送風裝置513輸送的空氣的至少一部分碰到馬桶800內(洗淨區域801A或非洗淨區域801B)而朝向上方。藉此,形成從比就座部200靠下方的馬桶800內向就座部200的上方繚繞上升的上升氣流U1。
例如,在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中,一部分水霧從噴霧裝置481朝向非洗淨區域801B輻射。另外,粒徑比較大的水霧著水於洗淨區域801A。粒徑比較小的水霧藉由上升氣流U1而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806、就座部200以及馬桶蓋300等。藉此,能夠對包括非洗淨區域801B、盆緣部上表面806、就座部200以及馬桶蓋300等的沖廁裝置10的各個角落進行除菌。
一般,自來水中包含水銹(scale)成分(例如鈉、鈣、鉀、鎂等)。該情況下,由自來水生成的除菌水的水霧中也包含水銹成分。若包含水銹成分的水霧在著水於馬桶座裝置100等之後蒸發,則在水霧著水的部分析出水銹,存在短期內產生可目視觀察到的水垢污垢的情況。
鑒於此,在馬桶座裝置100的一個實施方式中,便後噴霧模式不僅具有向馬桶800以及就座部200噴霧水霧的模式(第二模式),還具有僅向馬桶800內噴霧水霧的第一模式。在一次的便後噴霧模式中,控制裝置405執行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中的任一模式。
例如,在第一模式中,控制裝置405使送風裝置513停止或控制水霧的粒徑,以致水霧僅著水於馬桶800內(洗淨區域801A以及非洗淨區域801B)。在第一模式中,藉由向馬桶800內噴霧除菌水的水霧,能夠抑制在馬桶800內產生菌、污垢。另外,著水於馬桶800內的水霧所包含的水銹成分被流動至馬桶800內的洗淨水沖走。因此,藉由僅向馬桶800內噴霧水霧的第一模式,能夠抑制馬桶800內的菌、污垢的產生,並且能夠抑制因水銹成分引起的可目視觀察到的水垢污垢產生在盆緣部上表面806、就座部200、馬桶蓋300等。
另一方面,在第二模式中,控制裝置405使送風裝置513工作或控制水霧的粒徑,以致例如像圖20的例子般使水霧著水於就座部200等。在第二模式中,藉由向馬桶800內以及就座部200噴霧除菌水的水霧,不僅能夠抑制在馬桶800內產生菌、污垢,還能夠抑制在就座部200產生菌、污垢。
而且,在便後噴霧模式中,藉由控制裝置405執行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與每次執行第二模式的情況相比,能夠降低水霧附著於就座部200的頻率。藉此,能夠延長因附著的水霧蒸發而析出的水銹生長至可目視觀察到的水垢污垢為止的期間。因此,能夠抑制短期內在就座部200、馬桶蓋300、盆緣部上表面806等洗淨水不流過的區域產生可目視觀察到的水垢污垢。
此外,無論在便後噴霧模式中執行第一、第二模式中的任一個模式,由於都向容易產生污垢的馬桶800內噴霧除菌水的水霧,所以藉由執行便後噴霧模式能夠確實地減少使用者進行掃除的頻率。另外,由於就座部200是比馬桶800內難以產生污垢的部位,所以即便不每次使除菌水的水霧噴霧至就座部200也難以產生可目視觀察到的污垢。
另外,在第一模式中水霧僅著水於馬桶800內之範圍,可以不僅包括全部水霧著水於馬桶800內的情況,還包括不會增加可目視觀察到的水垢污垢的程度的少量水霧著水於就座部200等的情況。
圖21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後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流程圖。 在使用者位於廁所內的期間,不執行便後噴霧模式(步驟S101:No)。若使用者離開廁所且感測器402從檢測到使用者的狀態變成檢測不到使用者的狀態(步驟S101:Yes),則控制裝置405關閉就座部200以及馬桶蓋300,開始便後噴霧模式。
此時,控制裝置405自動判斷執行便後噴霧模式的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中的哪一模式(步驟S102)。藉此,由於使用者可以不每次選擇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中的任一模式,所以能夠減輕使用者的負擔。
例如,在步驟S102中,控制裝置405判斷為第二模式的執行頻率低於第一模式的執行頻率。藉由第二模式的執行頻率低,能夠減少包含水銹成分的水霧附著於就座部200的量。因此,能夠延長水銹析出並生長至可目視觀察到的水垢污垢為止的期間。
更具體而言,例如在從上次的第二模式的執行起經過了預定時間的情況下,或者在上次的第二模式的執行後執行了規定次數的第一模式的情況下(步驟S102:Yes),控制裝置405再次執行第二模式(步驟S103),便後噴霧模式結束。藉此,由於定期地執行第二模式,所以既能夠抑制短期內產生可目視觀察到的水垢污垢,又能夠抑制汙物引起的菌、污垢的產生。
另一方面,在從上次的第二模式的執行起未經過預定時間的情況下,或者在上次的第二模式的執行後未執行規定次數的第一模式的情況下(步驟S102:No),控制裝置405執行第一模式(步驟S104),便後噴霧模式結束。此外,步驟S102中的預定時間、規定次數只要考慮自來水中包含的水銹成分的濃度、水霧的噴霧量適當地決定為短期內不產生水垢污垢即可。
圖22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後噴霧模式中的其他動作的流程圖。 在便後噴霧模式中,控制裝置405可以基於使用者的手動操作的選擇來判斷執行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中的哪個模式。例如,在手動操作部500設置有用於供使用者選擇執行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中的哪一模式的開關或按鈕等。
使用者在手動操作部500中進行選擇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中的任一個的輸入操作。而且,控制裝置405接收表示使用者選擇了哪個模式的資訊(步驟S201)。
當使用者在手動操作部500選擇了第一模式的情況下,若感測器檢測到使用者的離開(步驟S202:Yes),則控制裝置405執行第一模式(步驟S203),便後噴霧模式結束。此外,在未檢測到使用者的離開的情況下,不執行便後噴霧模式(步驟S202:No)。 當使用者在手動操作部500選擇了第二模式的情況下,若感測器檢測到使用者的離開(步驟S204:Yes),則控制裝置405執行第二模式(步驟S205),便後噴霧模式結束。此外,在未檢測到使用者的離開的情況下,不執行便後噴霧模式(步驟S204:No)。
如此,在便後噴霧模式中,控制裝置405基於使用者在手動操作部500中的選擇來執行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中的任一模式。即,使用者能夠藉由操作手動操作部500來預先設定執行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中的哪一模式。
例如,若設定不變更,則控制裝置405在便後噴霧模式中每次執行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中的一方。自來水中包含的水銹成分的濃度根據地區不同而不同。在水銹成分的濃度低的地區,即便每次執行向就座部200噴霧水霧的第二模式,到產生因水銹成分引起的可目視觀察到的水垢污垢為止期間也很長。在如此的地區中,藉由在便後噴霧模式中執行第二模式,能夠抑制汙物引起的菌、污垢的產生、降低掃除的頻率。另一方面,在水銹成分的濃度高的地區中,若執行向就座部200也噴霧水霧的第二模式,則因水銹成分引起的可目視觀察到的水垢污垢容易在短期內產生。在如此的地區中,不執行向就座部200噴霧水霧的第二模式能夠降低掃除的頻率。藉由使用者利用手動操作部500來選擇執行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中的哪一個模式,能夠在自來水所包含的水銹成分的濃度高的地區以及低的地區雙方降低掃除的頻率。
另外,可以在手動操作部500設置用於供使用者選擇第一模式的執行頻率以及第二模式的執行頻率中的至少任一方的開關或按鈕等。例如,在從上次的第二模式的執行起經過了預定時間時執行第二模式的情況下,使用者能夠在手動操作部500中選擇該預定時間。另外,例如在當上次的第二模式的執行後執行了規定次數第一模式時執行第二模式的情況下,使用者能夠在手動操作部500中選擇該規定次數。控制裝置405基於使用者在手動操作部500中的選擇(設定的頻率)來執行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中的至少任一模式。藉此,能夠根據馬桶座裝置100被使用的地區的自來水中包含的水銹成分的濃度等來選擇第一模式的執行頻率或第二模式的執行頻率,以使掃除的頻率變低。
圖23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後噴霧模式中的其他動作的流程圖。 在圖23所示的例子中,便後噴霧模式被控制為僅向馬桶800內噴霧除菌水的水霧。換言之,每次執行上述的第一模式。另外,圖23還例示了手動噴霧模式中的動作。在該例子中,手動噴霧模式與參照圖9以及圖20說明過的例子同樣,向馬桶800內以及就座部200噴霧除菌水的水霧。
若使用者離開廁所且感測器402從檢測到使用者的狀態變成檢測不到使用者的狀態(步驟S301:Yes),則控制裝置405開始便後噴霧模式。僅向馬桶800內噴霧除菌水的水霧(步驟S302),便後噴霧模式結束。在便後噴霧模式中,藉由不向就座部200等噴霧除菌水,能夠抑制短期內產生因水銹成分引起的可目視觀察到的水垢污垢。
在使用者未離開廁所的情況下(步驟S301:No),若使用者操作手動操作部500(步驟S303:Yes),則控制裝置405開始手動噴霧模式。向馬桶800以及就座部200噴霧除菌水的水霧(步驟S304),手動噴霧模式結束。此外,在使用者未操作手動操作部500的情況下(步驟S303:No),不執行手動噴霧模式。
由於手動噴霧模式是使用者在噴霧後利用紙等進行擦拭的模式,所以存在手動噴霧模式的執行頻率低於便後噴霧模式的執行頻率的趨勢。因此,像圖23所示的例子般,藉由在便後噴霧模式中僅向馬桶800內噴霧水霧,在手動噴霧模式中向馬桶800內以及就座部200噴霧水霧,能夠降低水霧附著於就座部200的頻率。藉此,能夠延長因附著的水霧蒸發而析出的水銹成分生長至可目視觀察到的水垢污垢為止的期間。因此,能夠抑制短期內在就座部200等洗淨水不流過的區域產生可目視觀察到的水垢污垢。
圖24(a)以及圖24(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前噴霧模式以及便後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剖面圖。 如圖24(a)所示,便前噴霧模式將自來水或除菌水的水霧噴霧至洗淨區域801A以及非洗淨區域801B,使自來水或除菌水滯留在洗淨區域801A以及非洗淨區域801B而形成水滴WD1或水膜WF1。例如,控制裝置405藉由縮小水霧的粒徑或控制便前噴霧模式中的水霧的著水量來使著水的水霧滯留。
然後,若使用者離開廁所,則執行便後噴霧模式。如圖24中的(b)所示,便後噴霧模式使除菌水的水霧著水於在便前噴霧模式中形成於非洗淨區域801B的水滴WD1或水膜WF1。藉此,便後噴霧模式藉由增加水滴WD1或水膜WF1的體積來沖走水滴WD1或水膜WF1。即,藉由體積增加、本身重量變大,使得形成於非洗淨區域801B的水滴WD1或水膜WF1向洗淨區域801A流下。在便前噴霧模式中,第一步驟與第二步驟可以在時間上連續。 例如,在因誤進入等由感測器402檢測到使用者並執行了便前噴霧模式的第一步驟的情況下,執行第二步驟來使形成於非洗淨區域801B的水滴WD1或水膜WF1流下。
便前噴霧模式中被噴霧的水霧滯留於洗淨區域801A以及非洗淨區域801B,例如在執行便後噴霧模式之前水滴WD1或水膜WF1不流動。藉此,與僅盆部801內被潤濕的情況相比,能夠進一步抑制汙物的附著、黏附。另外,在便後噴霧模式中,從噴霧裝置481噴霧的除菌水的水霧著水於非洗淨區域801B。藉此,能夠抑制未被洗淨水沖走的汙物引起的菌、污垢的產生。
另外,在藉由便前噴霧模式形成的水滴WD1或水膜WF1維持為附著於非洗淨區域801B的狀態而殘存的情況下,有時因水滴WD1或水膜WF1蒸發而析出水銹,在非洗淨區域801B產生水垢污垢。與此相對,藉由利用便後噴霧模式沖走形成於非洗淨區域801B的水滴WD1或水膜WF1,能夠抑制水滴WD1或水膜WF1殘存於非洗淨區域801B。藉此,能夠抑制水垢污垢的產生。因此,既能夠抑制在包括非洗淨區域801B的馬桶800的大範圍內產生菌、污垢,又能夠抑制短期內在非洗淨區域801B中產生可目視觀察到的水垢污垢。
圖25(a)以及圖25(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前噴霧模式中的其他動作的剖面圖。 在該例子中,便前噴霧模式具有圖25(a)所示的第一步驟與圖25中的(b)所示的第二步驟。
如圖25(a)所示,第一步驟使水霧著水於非洗淨區域801B,在非洗淨區域801B形成水滴WD1或水膜WF1。此外,第一步驟也可以使水霧還著水於洗淨區域801A,形成水滴或水膜。
如圖25(b)所示,第二步驟使水霧著水於在第一步驟中形成於非洗淨區域801B的水滴WD1或水膜WF1。藉此,第二步驟藉由增加水滴WD1或水膜WF1的體積來沖走水滴WD1或水膜WF1。即,藉由體積增加、本身重量變大,使得形成於非洗淨區域801B的水滴WD1或水膜WF1向洗淨區域801A流下。
藉由利用第二步驟將利用第一步驟形成於非洗淨區域801B的水滴WD1或水膜WF1沖走,能夠抑制水滴WD1或水膜WF1殘存於非洗淨區域801B。藉此,能夠抑制水垢污垢的產生。因此,既能夠抑制在包括非洗淨區域801B的馬桶800的大範圍內產生菌、污垢,又能夠抑制短期內在非洗淨區域801B產生可目視觀察到的水垢污垢。
另外,在便前噴霧模式中,若以著水的水霧立即流下的方式噴霧水霧,則由於水霧的粒徑、流量大,所以存在水霧在盆部801內濺起而向馬桶800之外飛濺之虞。與此相對,在該例子中,在藉由第一步驟形成了水滴WD1或水膜WF1之後,藉由第二步驟增加水滴WD1或水膜WF1的體積,從而使水滴WD1或水膜WF1流下。藉此,能夠抑制水霧向馬桶之外飛濺。
圖26(a)以及圖26(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以及馬桶座的俯視圖。 圖26(a)表示就座部200的背面204側。在就座部200的背面204設置有馬桶座腿部210。馬桶座腿部210被設置為從背面204突出,在就座部200關閉的狀態下與馬桶800的盆緣部上表面806接觸。在該例子中,共計設置有4個馬桶座腿部210,但馬桶座腿部210的數量、形狀是任意的。
如圖26(b)所示,馬桶800的盆緣部上表面806具有在就座部200關閉的狀態下供馬桶座腿部210接觸的區域810。
在將除菌水的水霧噴霧至盆緣部上表面806以及就座部200的噴霧模式(例如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中,若處於馬桶蓋300打開的狀態,則存在水霧向馬桶800以及馬桶座裝置100的外部飛濺之虞。因此,為了抑制水霧的飛濺,希望處於馬桶蓋300以及就座部200關閉的狀態。另一方面,在將除菌水的水霧噴霧至盆緣部上表面806以及就座部200的噴霧模式中,若處於馬桶蓋300以及就座部200關閉的狀態,則由於盆緣部上表面806的區域810與馬桶座腿部210相互接觸,所以無法使水霧著水於區域810以及馬桶座腿部210。另外,在馬桶蓋300以及就座部200關閉的狀態下,由於盆緣部上表面806與就座部200接近,所以水霧也難以到達就座部200的背面204的外周部204e、盆緣部上表面806的外周部806e。
鑒於此,在馬桶座裝置100的一個實施方式中,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具有以下說明的第一步驟以及第二步驟。 圖27(a)以及圖27(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剖面圖。 圖27(a)表示第一步驟,圖27(b)表示第二步驟。如圖27(a)所示,在第一步驟中,控制裝置405控制馬桶座用馬達511、馬桶蓋用馬達512,來使就座部200以及馬桶蓋300處於關閉的狀態(全閉狀態)。在馬桶蓋300關閉的狀態下,第一步驟將除菌水的水霧噴霧至盆緣部上表面806以及就座部200。在第一步驟中,由於處於馬桶蓋300關閉的狀態,所以既能夠抑制水霧飛濺至馬桶800以及馬桶座裝置100的外部,又能夠將大量水霧噴霧至盆緣部上表面806、就座部200。
如圖27(b)所示,在第二步驟中,控制裝置405控制馬桶座用馬達511、馬桶蓋用馬達512,來使就座部200以及馬桶蓋300處於打開的狀態。在就座部200以及馬桶蓋300打開的狀態下,第二步驟將除菌水的水霧噴霧至盆緣部上表面806以及就座部200。藉此,第二步驟向盆緣部上表面806的馬桶座腿部210所接觸的區域810噴霧除菌水的水霧。在第二步驟中,由於處於就座部200打開的狀態,所以能夠使水霧還著水於馬桶座腿部210、盆緣部上表面806的區域810。另外,水霧也容易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806的外周部806e以及就座部200的外周部204e。
控制裝置405在一次的便後噴霧模式以及手動噴霧模式中,例如在執行了第一步驟之後執行第二步驟。或者,也可以在第二步驟之後執行第一步驟。藉由以上說明過的第一步驟與第二步驟,既能夠抑制水霧飛濺至馬桶800以及馬桶座裝置100的外部,又能夠使大量水霧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806的包括馬桶座腿部210所接觸的區域810的大範圍而抑制菌、污垢的產生。
此外,在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的第二步驟中,就座部200以及馬桶蓋300打開的狀態這一範圍不僅包括全開狀態還包括半開狀態。全開狀態是指通常的使用中開度最大的狀態。半開狀態是指開度小於全開狀態的狀態。即,半開狀態是指全開狀態與全閉狀態之間的狀態,並不局限於開度為全開狀態的一半的情況。
在第二步驟中,若就座部200處於全開狀態,則由於馬桶座腿部210距盆緣部上表面806較遠,所以難以使水霧著水於馬桶座腿部210。與此相對,在圖27(b)所示的例子中,控制裝置405在第二步驟中控制馬桶座用馬達511以使就座部200成為半開狀態。因此,與就座部200處於全開狀態的情況相比,能夠縮短馬桶座腿部210與盆緣部上表面806之間的距離。藉此,能夠在第二步驟中使除菌水的水霧還著水於在第一步驟中除菌水的水霧難以到達的馬桶座腿部210。
另外,例如控制裝置405控制噴霧裝置481,以使在第一步驟中噴霧至盆緣部上表面806側的除菌水的水霧的總量(ml)多於在第二步驟中噴霧至盆緣部上表面806側的除菌水的水霧的總量(ml)。例如,第一步驟中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806的除菌水的水霧的總量多於第二步驟中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806的除菌水的水霧的總量。藉由在第一步驟中大量除菌水的水霧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806,能夠進一步抑制盆緣部上表面806中的菌、污垢的產生。此時,在第一步驟中,由於馬桶蓋300處於關閉的狀態,所以即便噴霧大量水霧,水霧向馬桶800以及馬桶座裝置100之外飛濺之虞也很小。另一方面,在馬桶蓋300與就座部200一同打開的第二步驟中,與第一步驟相比,水霧容易向馬桶800以及馬桶座裝置100之外飛濺。鑒於此,藉由在第二步驟中使比較少量的水霧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806,能夠抑制水霧飛濺至馬桶800以及馬桶座裝置100的外部。
具體而言,例如控制裝置405控制噴霧裝置481,以使在第一步驟中向盆緣部上表面806側噴霧除菌水的水霧的時間長於在第二步驟中向盆緣部上表面806側噴霧除菌水的水霧的時間。即,例如執行第一步驟的時間長於執行第二步驟的時間。藉此,能夠使第一步驟中噴霧至盆緣部上表面806側的水霧的總量多於第二步驟中噴霧至盆緣部上表面806側的水霧的總量。
圖28(a)以及圖28(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的第二步驟中的動作的剖面圖。 在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的第二步驟中,控制裝置405可以在正向盆緣部上表面806側噴霧除菌水的水霧的狀態下,控制馬桶座用馬達511以及馬桶蓋用馬達512來使就座部200以及馬桶蓋300中的至少任一方移動。圖28(a)表示在第二步驟中使就座部200向打開方向移動的狀態。若像箭頭A7般使就座部200從下方向上方轉動,則在盆緣部上表面806的附近產生氣流f2(上升氣流)。藉由除菌水的水霧乘著氣流f2,能夠使除菌水的水霧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806的更大範圍。
另外,圖28(b)表示在第二步驟中使就座部200向關閉方向移動的狀態。若像箭頭A8般使就座部200從上方向下方轉動,則在盆緣部上表面806的附近產生氣流f3。藉此,盆緣部上表面806的附近的水霧擴散,能夠使除菌水的水霧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806的更大範圍。
在圖28(a)以及圖28(b)所示的例子中,控制裝置405使就座部200移動,但同樣也可以使馬桶蓋300移動。在第二步驟中,控制裝置405可以使就座部200以及馬桶蓋300中的一方停止、使另一方移動,也可以使兩者移動。
圖29是例示實施方式的沖廁裝置的俯視圖。 在圖29中,用實線表示馬桶800。另外,用虛線表示載置於馬桶800的上表面、即盆緣部上表面806的馬桶座裝置100的外殼400。
馬桶座裝置100的外殼400(主體部)載置於盆緣部上表面806的後部。即,盆緣部上表面806具有不載置外殼400的非載置部806f和載置外殼400的載置部806r。載置部806r位於非載置部806f的後方。載置部806r是指盆緣部上表面806中的在鉛垂方向與外殼400重疊的部分,載置部806r可以不與外殼400接觸。
另外,在外殼400與盆緣部上表面806的載置部806r之間設置有襯墊490。襯墊490與外殼400的形狀相配合並被配置於載置部806r的前方部。藉此,能夠防止洗淨水、水霧、汙物等侵入至比襯墊490靠後側的位置。
在比襯墊490靠前方側的位置,在載置部806r與外殼400之間產生間隙SP。例如,當在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中不僅向盆部801內噴霧除菌水的水霧還向盆緣部上表面806噴霧除菌水的水霧的情況下,有時除菌水的水霧進入至間隙SP。由於間隙SP是使用者難以目視觀察的部分,所以有時進入至間隙SP並著水於載置部806r的水霧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很大的水滴WD2或水膜WF2而產生向馬桶800外滴落的漏水。
鑒於此,在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中,噴霧裝置481以著水於非載置部806f的除菌水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多於著水於載置部806r的除菌水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的方式噴出除菌水。較佳為噴霧裝置481使除菌水著水於非載置部806f,並且使除菌水不著水於載置部806r。
藉由與載置部806r相比使大量除菌水著水於非載置部806f,能夠抑制非載置部806f中的菌、污垢的產生。與載置部806r相比,非載置部806f是因空氣難以滯留所以容易乾燥的部位,且是使用者容易觀察且容易擦拭的部位。因此,即便除菌水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806的非載置部806f,不知不覺中除菌水在非載置部806f凝結而成為大的水滴或水膜並向馬桶800之外滴落的可能性也很低。另外,藉由使著水於載置部806r的除菌水比較少,能夠抑制不知不覺中除菌水在載置部806r凝結而成為大的水滴或水膜並向馬桶800之外滴落。因此,在向馬桶800的盆緣部上表面806噴霧了除菌水的水霧時,能夠抑制向馬桶800外的漏水。
此外,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能夠如以下般進行測定。 首先,在執行了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之後,用吸水紙拭去著水於非載置部806f的水霧。藉由將拭去水霧之前的吸水紙的重量與拭去水霧之後的重量之差除以擦拭過的非載置部806f的面積來計算著水於非載置部806f的除菌水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 同樣,在執行了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之後,用吸水紙拭去著水於比襯墊490靠前方側的載置部806r的水霧。藉由將拭去水霧之前的吸水紙的重量與拭去水霧之後的重量之差除以擦拭過的載置部806r的面積來計算著水於載置部806r的除菌水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
圖30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剖面圖。 圖31(a)以及圖31(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立體圖。 在該例子中,噴霧裝置481具有第一吐水部51與第二吐水部52。第一吐水部51例如使用能夠噴出(噴霧)自來水或除菌水的噴嘴。第二吐水部52例如使用上述的盤481b。
向噴霧裝置481引導水的流路113分支為向第一吐水部51供水的流路與向第二吐水部52供水的流路。向各吐水部的供水由控制裝置405控制。第一吐水部51與第二吐水部52例如同時噴出(噴霧)除菌水。
圖31(a)例示了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中的第二吐水部52的動作。第二吐水部52使除菌水著水於盆緣部上表面806的非載置部806f。另外,第二吐水部52還使除菌水著水於盆部801內的比第二吐水部52靠前方側的位置。
例如,第二吐水部52向前方且下方噴霧除菌水的水霧。所噴霧的水霧的一部分乘著由送風裝置513形成的上升氣流U1而上升至比盆緣部上表面806靠上方的位置。藉此,除菌水的水霧著水於非載置部806f、就座部200以及馬桶蓋300。
圖31(b)例示了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中的第一吐水部51的動作。第一吐水部51向後方且下方噴出(噴霧)除菌水,使除菌水著水於盆部801內的比第一吐水部51靠後方側(載置部806r側)的位置。
噴霧裝置481設置於外殼400的內部或下方。另外,從噴霧裝置481噴霧的除菌水因本身重量而逐漸落下。因此,為了使除菌水著水於非載置部806f,較佳為從高的位置噴霧除菌水。鑒於此,如圖30所示,第二吐水部52配置於比第一吐水部51(噴嘴吐水口)靠上方的位置。藉此,能夠進一步確實地使除菌水著水於非載置部806f。另一方面,為了抑制除菌水著水於載置部806r,較佳為從低的位置噴出(噴霧)除菌水。藉由將第一吐水部51(噴嘴吐水口)配置於比第二吐水部52靠下方的位置,能夠進一步抑制除菌水著水於載置部806r。
另外,由於第二吐水部52使除菌水著水於使用者可能接觸的盆緣部上表面806的非載置部806f,所以期望第二吐水部52是清潔的。鑒於此,第二吐水部52被配置於外殼400的內部。另外,第二吐水部52(盤481b)位於比盆緣部上表面806靠上方的位置。藉此,可防止汙物附著於第二吐水部52,能夠確保第二吐水部52的清潔性。
另一方面,由於第一吐水部51使除菌水著水於使用者接觸的可能性很低的盆部801內的載置部806r側,所以第一吐水部51與第二吐水部52相比清潔性難以成為問題。鑒於此,第一吐水部51被配置為向外殼400的下方突出。例如,第一吐水部51(噴嘴吐水口)位於比盆緣部上表面806靠下方的位置。藉此,能夠將第一吐水部51配置於低的位置,能夠進一步抑制除菌水著水於載置部806r。
另外,以向俯視下比噴霧裝置481靠載置部806r側(後方側)噴出的除菌水的至少一部分不乘著上升氣流U1的大小形成噴霧裝置481(第二吐水部52)。另一方面,以向俯視下比噴霧裝置481靠非載置部806f(前方側)噴霧的除菌水的至少一部分乘著上升氣流U1的大小形成噴霧裝置481(第一吐水部51)。
具體而言,噴霧裝置481使向俯視下比噴霧裝置481靠載置部806r側噴出的除菌水成為噴淋狀、膜狀或第一粒徑的水霧狀。另外,噴霧裝置481使向俯視下比噴霧裝置481靠非載置部806f側噴出的除菌水成為小於第一粒徑的第二粒徑的水霧狀。
藉此,從噴霧裝置481噴出至非載置部806f側的除菌水比噴出至載置部806r側的除菌水更容易乘著上升氣流,能夠使大量除菌水著水於非載置部806f。相反,從噴霧裝置481噴出至載置部806r側的除菌水比噴出至非載置部806f側的除菌水更難以乘著上升氣流,能夠抑制除菌水著水於載置部806r。
其中,第一粒徑與第二粒徑的大小的比較能夠使用水霧的粒徑分佈的平均值或中央值。另外,噴淋狀以及膜狀是比水霧微粒大的水的形狀。噴淋狀以及膜狀的除菌水的本身重量大於第一粒徑的水霧粒的本身重量。噴淋狀的除菌水可以呈絲狀,也可以呈大粒狀。向載置部806r側噴出的除菌水的形狀、大小例如能夠藉由第一吐水部51的吐水口的形狀等來調節。
在圖30以及圖31中,對設置有兩個吐水部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吐水部的數量也可以為一個,還可以為三個以上。藉由適當地改變噴霧方向、噴霧範圍、水霧的粒徑等,既能夠使大量除菌水著水於非載置部806f,又能夠抑制除菌水著水於載置部806r。
圖32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手動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流程圖。 若使用者操作了手動操作部500,則控制裝置405能夠基於手動操作部500的操作資訊執行手動噴霧模式。在此,若在短時間的期間連續執行手動操作部500的操作而在短時間的期間連續執行手動噴霧模式,則存在就座部200過度潤濕之虞。其結果是,存在與著水於就座部200的水霧接觸的使用者感覺不快感,或者著水的水霧向馬桶800外滴落之虞。
鑒於此,在圖32所示的例子中,控制裝置405具有連續手動噴霧禁止模式。在執行了手動噴霧模式之後的預定時間以內(從手動噴霧模式的結束起經過預定時間之前)再次操作了手動操作部500的情況下,連續手動噴霧禁止模式在從手動噴霧模式結束起到經過預定時間之前禁止再次執行手動噴霧模式。另外,在手動噴霧模式的執行中再次操作了手動操作部500的情況下,連續手動噴霧禁止模式也在從手動噴霧模式的結束起到經過預定時間之前禁止再次執行手動噴霧模式。
例如,如圖32所示,若使用者操作手動操作部500而輸入了手動噴霧模式的開始(步驟S401:Yes),則控制裝置405對從上次的手動噴霧模式結束起是否經過預定時間進行判斷(步驟S402)。在經過了預定時間的情況下(步驟S402:Yes),控制裝置405執行手動噴霧模式(步驟S403)。另一方面,在手動噴霧模式的執行中或從上次的手動噴霧模式結束起未經過預定時間(步驟S402:No)且未檢測到後述的拭去動作的情況下(步驟S404:No),控制裝置405執行連續手動噴霧禁止模式。即,不執行手動噴霧模式。
如此,即便在手動噴霧模式的執行中或執行後的預定時間以內操作了手動操作部500,也藉由連續手動噴霧禁止模式而不再次執行手動噴霧模式。藉此,即便在短時間的期間連續進行了噴霧水霧的手動操作,也能夠抑制過多的水霧著水於就座部200。能夠抑制大量水霧著水於就座部200而導致使用者感到不快感以及著水於就座部200的水霧向馬桶800外滴落。
其中,步驟S402中的預定時間例如被設定為即便再次執行手動噴霧模式而水霧進一步著水於就座部200,著水的水霧也不向馬桶800之外滴落的程度的時間。預定時間根據在手動噴霧模式中噴霧的水霧的量來適當地決定,例如為10秒鐘以上5分鐘以下。預定時間也可以是在上次的手動噴霧模式中著水於就座部200的水霧蒸發的時間。
使用者藉由使用衛生紙等拭去因手動噴霧模式而著水於就座部200的水霧,藉此能夠除去附著於就座部200的菌、污垢。在使用者拭去了著水於就座部200的水霧的大致全部之後仍在就座部200殘留有污垢的情況下,存在使用者想要再次執行手動噴霧模式來拭去殘留的污垢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等待預定時間對使用者是不便的。
鑒於此,控制裝置405具有下述的手動噴霧解除模式:在從手動噴霧模式結束起經過預定時間之前解除連續手動噴霧禁止模式的執行,能夠再次執行手動噴霧模式。藉此,即便從上次的手動噴霧模式起未經過預定時間,也能夠再次進行手動噴霧模式的執行而令使用的便利性提高。
馬桶座裝置100具有拭去動作檢測機構,該拭去動作檢測機構對使用者針對就座部200進行了拭去動作的情況進行檢測。控制裝置405基於拭去動作檢測機構的檢測資訊來執行手動噴霧解除模式。
如圖32所示,在藉由拭去動作檢測機構檢測到使用者進行了拭去動作的情況下(步驟S404:Yes),執行手動噴霧解除模式。即,變得能夠再次進行手動噴霧模式的執行,並執行手動噴霧模式(步驟S403)。
作為拭去動作檢測機構,例如能夠使用就座感測器404。控制裝置405基於就座感測器404的檢測資訊來推斷拭去動作的有無。藉由利用就座感測器404,能夠更確實地檢測使用者對就座部的拭去動作。例如,在就座感測器404是能夠對施加於就座部200的載荷進行檢測的感測器的情況下,能夠基於施加於就座部200的載荷的大小、施加載荷的時間來對使用者進行了拭去動作之情況進行檢測。另外,例如在就座感測器404為能夠取得到人體的距離的感測器的情況下,能夠基於距離的變化來對使用者進行了拭去動作之情況進行檢測。
另外,存在有在儘管使用者為了執行手動噴霧模式而操作了手動操作部500,但因連續手動噴霧禁止模式而不執行手動噴霧模式、不噴霧水霧的情況下,使用者會誤認為馬桶座裝置100發生了故障之虞。鑒於此,在未檢測到使用者的拭去動作的情況下(步驟S404:No),控制裝置405藉由報告機構報告執行了連續手動噴霧禁止模式之情況(步驟S405)。藉此,能夠防止使用者的誤認。報告機構可使用能夠利用聲音或光等進行報告的任意機構。例如,作為報告機構,能夠將揚聲器、LED或液晶顯示器等適當地設置於手動操作部500或外殼400。
並且,馬桶座裝置100具有供使用者輸入對於就座部200進行了拭去動作之情況的操作部(例如手動操作部500)。控制裝置405基於輸入至操作部的輸入資訊來執行手動噴霧解除模式。例如,若使用者操作手動操作部500的開關等,則輸入資訊(訊號)被輸送至控制裝置405,控制裝置405若接收到該輸入資訊則執行手動噴霧解除模式(步驟S406:Yes)。藉此,變得能夠再次進行手動噴霧模式的執行,並執行手動噴霧模式(步驟S403)。藉由利用如此的操作部,能夠更確實地檢測使用者對就座部200的拭去動作,令使用的便利性提高。此外,使用者即便不執行拭去動作,也可以根據需要來操作該操作部。
在使用者不操作輸入對於就座部200進行了拭去動作之情況的操作部的情況下(步驟S406:No),從手動噴霧模式結束起至經過預定時間為止,維持手動噴霧模式的執行被禁止的狀態。
圖33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手動噴霧模式中的其他動作的流程圖。 在圖33所示的例子中,控制裝置405具有第一手動噴霧模式以及第二手動噴霧模式這兩種手動噴霧模式。在第二手動噴霧模式中噴霧的除菌水的水霧的總量少於在第一手動噴霧模式中噴霧的除菌水的水霧的總量。例如,第二手動噴霧模式的噴霧時間短於第一手動噴霧模式的噴霧時間。
第一手動噴霧模式是在使用者操作了手動操作部500時控制噴霧裝置481來將除菌水的水霧噴霧至就座部200的動作模式。
另一方面,在執行了第一手動噴霧模式之後的預定時間以內(從第一手動噴霧模式結束起經過預定時間之前)再次操作了手動操作部500的情況下,第二手動噴霧模式控制噴霧裝置481來將除菌水的水霧噴霧至就座部200。另外,在第一手動噴霧模式的執行中再次操作了手動操作部500的情況下,第二手動噴霧模式也控制噴霧裝置481來將除菌水的水霧噴霧至就座部200。
換言之,從第一手動噴霧模式結束起到經過預定時間為止禁止再次執行第一手動噴霧模式,取而代之執行第二手動噴霧模式。
例如,如圖33所示,若使用者操作手動操作部500而輸入了手動噴霧模式的開始(步驟S501:Yes),則控制裝置405對從上次的第一手動噴霧模式結束起是否經過預定時間進行判斷(步驟S502)。在經過預定時間的情況下(步驟S502:Yes),控制裝置405執行第一手動噴霧模式(步驟S503)。另一方面,在第一手動噴霧模式的執行中或從上次的第一手動噴霧模式結束起未經過預定時間(步驟S502:No)且未檢測到拭去動作的情況下(步驟S504:No),控制裝置405執行第二手動噴霧模式。
如此,在第一手動噴霧模式的執行中或執行後的預定時間以內操作了手動操作部500的情況下,執行水霧的噴霧量比第一手動噴霧模式少的第二手動噴霧模式。藉此,即便連續進行噴霧水霧的手動操作,也能夠抑制過多的水霧著水於就座部200。能夠抑制大量水霧著水於就座部200而導致使用者感到不快感以及著水於就座部200的水霧向馬桶800外滴落。
其中,步驟S502中的預定時間例如被設定為即使再次執行第一手動噴霧模式而水霧進一步著水於就座部200,著水的水霧也不向馬桶800之外滴落的程度的時間。預定時間根據所噴霧的水霧的量適當地決定,例如為10秒鐘以上5分鐘以下。預定時間也可以是在上次的第一手動噴霧模式中著水於就座部200的水霧蒸發的時間。
在使用者想要在執行了第一手動噴霧模式之後進一步拭去殘留於就座部200的污垢的情況下,若水霧的噴霧量因第二手動噴霧模式而很少,則存在污垢難以拭去而不便的情況。
鑒於此,控制裝置405具有在從第一手動噴霧模式結束起經過預定時間之前能夠再次執行第一手動噴霧模式的手動噴霧解除模式。藉此,即便從上次的第一手動噴霧模式起未經過預定時間,也能夠再次進行第一手動噴霧模式的執行,能夠使使用的便利性提高。
如圖33所示,在藉由拭去動作檢測機構檢測到使用者進行了拭去動作的情況下(步驟S504:Yes),執行手動噴霧解除模式。即,變得能夠再次進行第一手動噴霧模式的執行,並執行第一手動噴霧模式(步驟S503)。 另外,在使用者操作了手動操作部500的情況下,若不執行第一手動噴霧模式而執行第二手動噴霧模式、水霧的噴霧量少,則存在使用者誤認為馬桶座裝置100發生了故障之虞。鑒於此,在未檢測到使用者的拭去動作的情況下(步驟S504:No),控制裝置405藉由報告機構報告執行了第二手動噴霧模式這一情況(步驟S505)。藉此,能夠防止使用者的誤認。
並且,若供使用者輸入對於就座部200進行了拭去動作這一情況的操作部被操作,則輸入資訊(訊號)被輸送至控制裝置405,控制裝置405若接收到該輸入資訊則執行手動噴霧解除模式(步驟S506:Yes)。藉此,變得能夠再次進行第一手動噴霧模式的執行,並執行第一手動噴霧模式(步驟S503)。
在使用者沒有進行輸入對於就座部200進行了拭去動作的操作的情況下(步驟S506:No),執行第二手動噴霧模式(步驟S507)。
圖34(a)以及圖34(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粒徑的測定方法的立體圖。 粒徑的測定可使用雷射衍射法。若向微粒照射雷射,則從該微粒產生朝向各個方向的衍射散射光。衍射散射光的強度在發出光的方向具有空間圖案。該空間圖案被稱為光強度分佈圖案。光強度分佈圖案根據微粒的粒徑而變化。藉由利用微粒的粒徑與光強度分佈圖案的相關性並檢測光強度分佈圖案,能夠計算出粒徑。
如圖34(a)以及圖34(b)所示,粒徑的測定裝置600具有發光部601與受光部602。受光部602被設置為能夠接受發光部601發出的雷射。在粒徑的測定中,將發光部601發出的雷射向從噴霧裝置481噴霧的水霧M照射。受光部602接受因雷射的照射而產生的衍射散射光。藉此,能夠檢測光強度分佈圖案。測定裝置能夠使用Aerotrac LDSA-3500A(MicrotracBEL股份有限公司製)。
圖35是例示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沖廁裝置的主要部分結構的方塊圖。 其中,圖35一併示出了水路系統與電氣系統的主要部分結構。 如圖35所示,在該例子中,電磁閥431、除菌裝置450、切換閥472、噴霧裝置481、噴嘴馬達476、噴嘴473、噴嘴洗淨室478以及流路110~113等被組裝於馬桶800的內部。另外,在該例子中,馬桶座用馬達511(轉動裝置)、馬桶蓋用馬達512(轉動裝置)、送風裝置513以及暖風加熱器514等被組裝於馬桶800的內部。另外,在該例子中,感測器402(例如人體感測器403、就座感測器404等)、控制裝置405被組裝於馬桶800的內部。
如此,在圖4所示的例子中被組裝於馬桶座裝置100的外殼400內部的各部件(以下,稱為“功能部”)也可以被組裝於馬桶800的內部。在功能部被組裝於馬桶800的內部的情況下,也能夠與功能部被組裝於外殼400的內部的情況同樣地使噴霧裝置481等動作。
另外,在功能部如此被組裝於馬桶800的內部的情況下,馬桶座裝置100的外殼400可以被省略。或者,可以代替馬桶座裝置100而設置就座部200與馬桶蓋300。在該情況下,例如就座部200與馬桶蓋300分別被軸支為相對於馬桶800開閉自如。另外,在該情況下,例如噴嘴擋板479、水霧擋板482以及送風擋板516被軸支為能夠相對於馬桶800轉動。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的記述。本領域技術人員針對上述實施方式適當地實施設計變更後的實施方式只要具備本發明的特徵,則也包括在本發明的範圍內。例如,馬桶、馬桶座裝置等所具備的各要素的形狀、尺寸、材質、配置、設置方式等並不限定於例示的情況,能夠適當地變更。 另外,對於上述各實施方式所具備的各要素而言,只要技術上可行則能夠進行組合,將它們組合後的實施方式只要包括本發明的特徵,則也包括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10:沖廁裝置 51:第一吐水部 52:第二吐水部 100:馬桶座裝置 110~113:流路 200:就座部 200a:開口 204:背面 204e:外周部 210:馬桶座腿部 300:馬桶蓋 400:外殼 402:感測器 403:人體感測器 404:就座感測器 405:控制裝置 431:電磁閥 450:除菌裝置 472:切換閥 473:洗淨噴嘴 474:吐水口 476:噴嘴馬達 478:噴嘴洗淨室 479:噴嘴擋板 481:噴霧裝置 481a:馬達 481b:盤 481c:供水口 482:水霧擋板 490:襯墊 500:手動操作部 511:馬桶座用馬達 512:馬桶蓋用馬達 513:送風裝置 514:暖風加熱器 515:馬桶座加熱器 516:送風擋板 516a:開口 600:測定裝置 601:發光部 602:受光部 800:馬桶 801:盆部 801A:洗淨區域 801B:非洗淨區域 801F:前端側非洗淨區域 801w:存水 805:盆緣部 805B:台狀部 806:盆緣部上表面 806e:外周部 806f:非載置部 806r:載置部 810:區域 811:吐水口 821:上部區域 822:下部區域 823:圓弧部 824:水霧引導部 B1:底面 M、M1、M2:水霧 S:狹縫 S1:上端面 SF:回旋流 SU:第一測定位置 SL:第二測定位置 SP:間隙 U1:上升氣流 W:水 OB:噴霧對象物 f1:上升氣流 f2、f3:氣流 WD1、WD2:水滴 WF1、WF2:水膜 θs:噴霧角度 Ds:噴霧方向
圖1是例示實施方式的沖廁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例示實施方式的沖廁裝置的一部分的剖面圖。 圖3(a)以及圖3(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沖廁裝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圖。 圖4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主要部分結構的方塊圖。 圖5(a)~圖5(e)是例示實施方式的沖廁裝置的俯視圖以及立體圖。 圖6(a)~圖6(c)是例示實施方式的噴霧裝置的示意圖。 圖7是例示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沖廁裝置的一部分的剖面圖。 圖8(a)~圖8(c)是例示實施方式的其他沖廁裝置的立體圖。 圖9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動作的流程圖。 圖10(a)以及圖10(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動作的示意圖。 圖11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前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剖面圖。 圖12是例示實施方式的噴霧裝置所噴霧的水霧的示意圖。 圖13是用於說明水霧的直線前進狀態的示意圖。 圖14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前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剖面圖。 圖15(a)~圖15(c)是用於對直接著水於非洗淨區域的上部區域以及下部區域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的測定方法進行說明的示意圖。 圖16(a)以及圖16(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的前端側非洗淨區域的剖面圖。 圖17(a)以及圖17(b)是例示馬桶座裝置的便前噴霧模式以及自動馬桶蓋開啟模式中的動作的剖面圖。 圖18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前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時間圖。 圖19(a)以及圖19(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前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俯視圖。 圖20(a)以及圖20(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剖面圖。 圖21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後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流程圖。 圖22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後噴霧模式中的其他動作的流程圖。 圖23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後噴霧模式中的其他動作的流程圖。 圖24(a)以及圖24(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前噴霧模式以及便後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剖面圖。 圖25(a)以及圖25(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前噴霧模式中的其他動作的剖面圖。 圖26(a)以及圖26(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以及馬桶座的俯視圖。 圖27(a)以及圖27(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剖面圖。 圖28(a)以及圖28(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的第二步驟中的動作的剖面圖。 圖29是例示實施方式的沖廁裝置的俯視圖。 圖30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剖面圖。 圖31(a)以及圖31(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便後噴霧模式或手動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立體圖。 圖32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手動噴霧模式中的動作的流程圖。 圖33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馬桶座裝置的手動噴霧模式中的其他動作的流程圖。 圖34(a)以及圖34(b)是例示實施方式的粒徑的測定方法的立體圖。 圖35是例示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沖廁裝置的主要部分結構的方塊圖。
801:盆部 801F:前端區域 806:上表面 821:上部區域 822:下部區域 823:圓弧部 824:水霧引導部 Ds:噴霧方向 M:水霧

Claims (6)

  1. 一種沖廁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 馬桶,係具有:盆部,承接汙物;盆緣部上表面,位於前述盆部之上;以及吐水口,將用於從前述盆部內排出前述汙物的洗淨水吐出至前述盆部內;前述盆部具有:前述洗淨水通過的洗淨區域;以及位於比前述洗淨區域靠上方且比前述盆緣部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的非洗淨區域; 就座部,前述就座部設置於前述馬桶的上部並供使用者就座; 噴霧裝置,位於前述盆部的後方側,並向前述盆部內噴霧水霧; 感測器,檢測前述使用者;以及 控制裝置,基於前述感測器的檢測資訊來控制前述噴霧裝置, 前述控制裝置能夠執行下述的便前噴霧模式:在前述感測器從沒有檢測到前述使用者的狀態變成檢測到前述使用者的狀態時,自動地控制前述噴霧裝置來將水霧噴霧至前述盆部內, 在前述便前噴霧模式中,前述控制裝置控制前述噴霧裝置,以使水霧直接著水於前述盆部中的非洗淨區域的前端部亦即前端側非洗淨區域,並且直接著水於前述前端側非洗淨區域的上部區域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少於直接著水於前述前端側非洗淨區域的下部區域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沖廁裝置,其中, 前述上部區域具有朝向前述盆部的外側向下傾斜的傾斜面, 前述下部區域具有朝向前述盆部的內側向下傾斜的傾斜面。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沖廁裝置,其中, 在前述便前噴霧模式中,前述控制裝置控制前述噴霧裝置,以使直接著水於前述下部區域的水霧的粒徑大於直接著水於前述上部區域的水霧的粒徑。
  4. 一種設置於馬桶的上部的馬桶座裝置,該馬桶具有:盆部,承接汙物;盆緣部上表面,位於前述盆部之上;以及吐水口,將用於從前述盆部內排出前述汙物的洗淨水吐出至前述盆部內;前述盆部具有:前述洗淨水通過的洗淨區域;以及位於比前述洗淨區域靠上方且比前述盆緣部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的非洗淨區域;該馬桶座裝置的特徵在於: 具備: 就座部,供使用者就座; 噴霧裝置,位於前述盆部的後方側,並向前述盆部內噴霧水霧; 感測器,檢測前述使用者;以及 控制裝置,基於前述感測器的檢測資訊來控制前述噴霧裝置, 前述控制裝置能夠執行下述的便前噴霧模式:在前述感測器從沒有檢測到前述使用者的狀態變成檢測到前述使用者的狀態時,自動地控制前述噴霧裝置來將水霧噴霧至前述盆部內, 在前述便前噴霧模式中,前述控制裝置控制前述噴霧裝置,以使水霧直接著水於前述盆部中的非洗淨區域的前端部亦即前端側非洗淨區域,並且直接著水於前述前端側非洗淨區域的上部區域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少於直接著水於前述前端側非洗淨區域的下部區域的水霧的每單位面積的平均著水量。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馬桶座裝置,其中, 前述上部區域具有朝向前述盆部的外側向下傾斜的傾斜面, 前述下部區域具有朝向前述盆部的內側向下傾斜的傾斜面。
  6. 如請求項4或5所述的馬桶座裝置,其中, 在前述便前噴霧模式中,前述控制裝置控制前述噴霧裝置,以使直接著水於前述下部區域的水霧的粒徑大於直接著水於前述上部區域的水霧的粒徑。
TW107145857A 2018-03-27 2018-12-19 沖廁裝置以及馬桶座裝置 TWI6830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0371 2018-03-27
JP2018-060371 2018-03-27
JP2018161745A JP6587222B2 (ja) 2018-03-27 2018-08-30 トイレ装置及び便座装置
JP2018-161745 2018-08-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2452A TW201942452A (zh) 2019-11-01
TWI683049B true TWI683049B (zh) 2020-01-21

Family

ID=68159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5857A TWI683049B (zh) 2018-03-27 2018-12-19 沖廁裝置以及馬桶座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87222B2 (zh)
KR (1) KR102096834B1 (zh)
TW (1) TWI6830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6447B2 (ja) * 2019-07-05 2021-09-15 Toto株式会社 衛生洗浄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55532A (ja) * 2012-01-30 2013-08-15 Toto Ltd トイレ装置
TWI470139B (zh) * 2011-03-30 2015-01-21 Toto Ltd Toilet equipment
JP2017043994A (ja) * 2015-08-27 2017-03-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殺菌液供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便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15293A (en) 1971-12-17 1973-02-06 Union Carbide Corp Acetophenone-type photosensitizers for radiation curable coatings
JP2007138605A (ja) 2005-11-21 2007-06-0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ミスト洗浄装置付き便器
JP6160810B2 (ja) * 2013-02-26 2017-07-12 Toto株式会社 トイレ装置
JP2014163161A (ja) * 2013-02-26 2014-09-08 Toto Ltd トイレ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0139B (zh) * 2011-03-30 2015-01-21 Toto Ltd Toilet equipment
JP2013155532A (ja) * 2012-01-30 2013-08-15 Toto Ltd トイレ装置
TWI460338B (zh) * 2012-01-30 2014-11-11 Toto Ltd Flushing device
JP2017043994A (ja) * 2015-08-27 2017-03-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殺菌液供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便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096834B1 (ko) 2020-04-03
KR20190113505A (ko) 2019-10-08
TW201942452A (zh) 2019-11-01
JP6587222B2 (ja) 2019-10-09
JP2019173538A (ja) 2019-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06631B (zh) 坐便器装置以及便座装置
CN109958176B (zh) 便座装置以及坐便器装置
CN109958174B (zh) 便座装置以及坐便器装置
CN109958175B (zh) 坐便器装置及便座装置
CN110306632B (zh) 坐便器装置以及便座装置
TWI683049B (zh) 沖廁裝置以及馬桶座裝置
JP7153214B2 (ja) トイレ装置
JP7108232B2 (ja) トイレ装置及び便座装置
TWI695104B (zh) 馬桶座裝置以及沖廁裝置
JP6590052B2 (ja) トイレ装置及び便座装置
JP7015479B2 (ja) 便座装置及びトイレ装置
TWI683050B (zh) 馬桶座裝置以及沖廁裝置
JP7004249B2 (ja) トイレ装置
JP7000951B2 (ja) 便座装置
JP7000949B2 (ja) 便座装置
JP6982807B2 (ja) トイレ装置
JP7000950B2 (ja) 便座装置
JP7300100B2 (ja) 便座装置
JP7212860B2 (ja) 便座装置
JP6996283B2 (ja) 便座装置
JP2019170475A (ja) 便座装置及びトイ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