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3213B - 包裝材料 - Google Patents

包裝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3213B
TWI673213B TW107126323A TW107126323A TWI673213B TW I673213 B TWI673213 B TW I673213B TW 107126323 A TW107126323 A TW 107126323A TW 107126323 A TW107126323 A TW 107126323A TW I673213 B TWI673213 B TW I67321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otch
range
plate
packaging material
shaped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6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0214A (zh
Inventor
剱持正勝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0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0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3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321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28Handles
    • B65D25/30Hand ho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68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chines, engines or vehicles in assembled or dismantled f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ffer Packaging (AREA)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 Cartons (AREA)
  • Packages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包裝材料係包括板狀構件,該板狀構件係由瓦楞板所構成,並在第1範圍及與第1範圍係相異的第2範圍自如地形成把手;在板狀構件,形成從起始端向第1終端延伸之線狀的第1缺口部、從起始端向第2終端延伸之線狀的第2缺口部、以及從起始端向第3終端延伸之線狀的第3缺口部;在第1範圍之周緣,係形成第1缺口部與第2缺口部;在第2範圍之周緣,係形成第1缺口部與第3缺口部;板狀構件係設置第4彎曲部,該第4彎曲部係位於連接第1缺口部之起始端與第1缺口部之第1終端的直線上。

Description

包裝材料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包裝材料,尤其係有關於一種包括在搬運包裝材料時所使用之構成的包裝材料。
在以往之包裝材料,提議一種包裝材料,該包裝材料係包括由瓦楞板所構成之箱狀的外包裝材料、及在外包裝材料之底部所設置的緩衝材料(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在外包裝材料之周面的下部,形成在搬運包裝材料時插入手的把手。此把手係角部帶圓角的方形。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154007號公報
此處,說明被包裝物係冰箱的例子。一般,冰箱之正面之左右方向的寬度及冰箱之背面之左右方向的寬度係比冰箱之橫側面的寬度,即冰箱之進深方向的寬度更短。因此,在通過搬運空間受到限制之例如走廊的情況,搬運者係可能在使冰箱之正面或背面朝向走廊之地板面,且使冰箱之橫側面朝向走廊之壁面的狀態搬運。藉此,可避免包裝材料與走廊之壁面接觸。又,若是 搬運空間易確保的地點,搬運者係亦可能在使冰箱之橫側面朝向走廊之地板面的狀態搬運。於是,搬運者係可能因應於搬運地點,來變更包裝材料之姿勢。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包裝材料係設置複數個把手。可是,各把手之長邊方向係相同。因此,在搬運者變更包裝材料之姿勢時,搬運者係固持把手以外的位置,例如包裝材料之角部。搬運者固持於包裝材料之角部時,具有搬運者在將包裝材料載置於地板面時被地板面夾住手指的可能性。因此,想到不僅在專利文獻1所載置之包裝材料的第1把手,更在包裝材料形成具有與第1把手之長邊方向係相異之長邊方向的第2把手。可是,在包裝材料形成第1把手及第2把手時,從第1把手至第2把手的距離愈近,位於第1把手與第2把手之間之瓦楞板的寬度變成愈窄。即,在另外形成第2把手之手段係可能發生瓦楞板之寬度窄的部分,而在另外形成第2把手之手段係具有包裝材料之強度降低的課題。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如上述所示之課題所開發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強度降低的包裝材料。
本發明之包裝材料係包括板狀構件,該板狀構件係由瓦楞板所構成,並在第1範圍及與第1範圍係相異的第2範圍自如地形成把手;在板狀構件,形成從起始端向第1終端延伸之線狀的第1缺口部、從起始端向第2終端延伸之線狀的第2缺口部、以及從起始端向第3終端延伸之線狀的第3缺口部;在第1範圍之周緣,係形成第1缺口部與第2缺口部;在第2範圍之周緣,係形成第1缺口部與第3缺口部;板狀構件係設置第4彎曲部,該第4彎曲部係位於連接第1缺口部之起始端與第1缺口部之第1終端的直線上。
若依據本發明,在第1範圍之周緣及第2範圍之周緣形成第1缺口部。即,第1範圍與第2範圍係隔著第1缺口部所設置。因此,若依據本發明,可抑制包裝材料之強度的降低。
1‧‧‧被包裝材料
2‧‧‧外包裝材料
2A‧‧‧帶
2B‧‧‧缺口部
3‧‧‧緩衝材料
6‧‧‧地板面盒
6A‧‧‧板狀構件
6A1‧‧‧第1緣部
6A2‧‧‧第2緣部
6B‧‧‧框構件
6B1‧‧‧框構件
6B2‧‧‧框構件
6B3‧‧‧框構件
6B4‧‧‧框構件
6C1‧‧‧緩衝材料
6C2‧‧‧緩衝材料
8A‧‧‧缺口部
8B‧‧‧缺口部
9A‧‧‧缺口部
9B‧‧‧缺口部
10A‧‧‧缺口部
10A1‧‧‧片部
10AA‧‧‧缺口部
10B‧‧‧缺口部
11‧‧‧缺口部
11-1‧‧‧缺口部
11-2‧‧‧缺口部
11-3‧‧‧缺口部
11-4‧‧‧缺口部
11b‧‧‧缺口部
11b-1‧‧‧缺口部
11b-2‧‧‧缺口部
11b-3‧‧‧缺口部
11b-4‧‧‧缺口部
11c‧‧‧缺口部
12‧‧‧缺口部
12-1‧‧‧缺口部
12-2‧‧‧缺口部
12-3‧‧‧缺口部
12-4‧‧‧缺口部
12b‧‧‧缺口部
12b-1‧‧‧缺口部
12b-2‧‧‧缺口部
12b-3‧‧‧缺口部
12c‧‧‧缺口部
13‧‧‧缺口部
13-1‧‧‧缺口部
13-2‧‧‧缺口部
13-3‧‧‧缺口部
13-4‧‧‧缺口部
15‧‧‧缺口部
21‧‧‧板材料
21b‧‧‧板材料
21b1‧‧‧彎曲部
21c‧‧‧板材料
21c1‧‧‧板材料
21c2‧‧‧板材料
22‧‧‧板材料
23A‧‧‧板材料
23A1‧‧‧片部
24A‧‧‧板材料
24A1‧‧‧片部
31‧‧‧彎曲部
31b‧‧‧彎曲部
31c‧‧‧彎曲部
32‧‧‧彎曲部
33A‧‧‧彎曲部
34A‧‧‧彎曲部
41A‧‧‧凹狀部
41B‧‧‧凹狀部
42A‧‧‧凹狀部
42B‧‧‧凹狀部
43A‧‧‧凹狀部
43B‧‧‧凹狀部
100‧‧‧包裝材料
206‧‧‧地板面盒
210A‧‧‧缺口部
210B‧‧‧缺口部
306‧‧‧地板面盒
310A‧‧‧缺口部
310B‧‧‧缺口部
500‧‧‧外包裝材料
500A‧‧‧第1面
500B‧‧‧第2面
510‧‧‧缺口部
D1‧‧‧第1分割範圍
D2‧‧‧第2分割範圍
DL‧‧‧範圍分割線
Op1‧‧‧開口
Op2‧‧‧開口
Op21‧‧‧開口
Op22‧‧‧開口
Op31‧‧‧開口
Op32‧‧‧開口
Rg1‧‧‧範圍
Rg2‧‧‧範圍
Rg3‧‧‧範圍
Rg4‧‧‧範圍
Wa‧‧‧壁
hm1‧‧‧搬運者
hm2‧‧‧搬運者
sf1‧‧‧手握持面
sf2‧‧‧手握持面
θ1‧‧‧角度
θ2‧‧‧角度
[圖1]係實施形態1之包裝材料100的立體圖。
[圖2]係表示從圖1所示之包裝材料100已拆下外包裝材料2之狀態的圖。
[圖3]係實施形態1之包裝材料100所包括之地板面盒6的上視圖。
[圖41係圖1所示之地板面盒6之主要部放大圖。
[圖5]係缺口部10A的上視圖。
[圖6]係缺口部8A的上視圖。
[圖7]係缺口部9A的上視圖。
[圖8]係表示在彎曲部31將板材料21折彎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9]係表示在彎曲部32將板材料22折彎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10]係表示將板材料21及板材料22折彎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11]係在模式上表示由搬運者hm1及搬運者hm2搬運包裝材料100時的狀況。
[圖12]係在圖11所示之狀態的搬運者hm1之手握持位置的說明圖。
[圖13]係與圖12係相異之手握持位置的說明圖。
[圖14]係在模式上表示在搬運者hm2所站之處比搬運者hm1所站之處更高的狀態,由搬運者hm1及搬運者hm2搬運包裝材料100時的狀況。
[圖15]係在圖14所示之狀態的搬運者hm1之手握持位置的說明圖。
[圖16]係包裝材料100之變形例1的說明圖。
[圖17]係包裝材料100之變形例2的說明圖。
[圖18]係實施形態2之包裝材料所包括之地板面盒206的上視圖。
[圖19]係缺口部210A的上視圖。
[圖20]係表示在彎曲部31b將板材料21b折彎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21]係表示在彎曲部32將板材料22折彎,且在彎曲部21b1將板材料21b折彎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22]係實施形態3之包裝材料所包括之地板面盒306的上視圖。
[圖23]係缺口部310A的上視圖。
[圖24]係表示在彎曲部31c將板材料21折彎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25]係表示在彎曲部31c將板材料21c2折彎,且在彎曲部32將板材料22折彎之狀態的立體圖。
實施形態1
以下,一面適當地參照圖面,一面說明實施形態。此外,包含圖1在內,在以下之圖面,有各構成元件之大小的關係與實際者相異的情況。
<實施形態1的構成>
圖1係實施形態1之包裝材料100的立體圖。圖2係表示從圖1所示之包裝材料100已拆下外包裝材料2之狀態的圖。如圖2所示,包裝材料100係收容被包裝材料1之箱狀構件。在實施形態1,被包裝材料1係冰箱。亦可被包裝材料1係冰箱以外者。如圖1及圖2所示,包裝材料100係包括下部被打開的外包裝材料2、支撐被包裝材料1之地板面盒6、以及在被包裝材料1之上部所設置的緩衝材料3。外包裝材料2係覆蓋被包裝材料1之周面及上面,在外包裝材料2及地板面盒6係被捲繞帶2A,而外包裝材料2與地板面盒6係成為一體。在外包裝材料2係形成複數個缺口部2B。外包裝材料2中形成缺口部2B的部分係被折彎時成為把手。外包裝材料2係由瓦楞板所構成,緩衝材料3係由發泡苯乙烯所構成。
圖3係實施形態1之包裝材料100所包括之地板面盒6的上視圖。圖4係圖1所示之地板面盒6之主要部放大圖。圖5係缺口部10A的上視圖。圖3所示之X方向係地板面盒6的短邊方向,圖3所示之Y方向係地板面盒6的長邊方向。地板面盒6係包括:由瓦楞板所構成之方形的板狀構件6A、在板狀構件6A之周緣部所設置的框構件6B、在板狀構件6A上所設置之緩衝材料6C1、以及在板狀構件6A上所設置並與緩衝材料6C1併設的緩衝材料6C2。
如圖3所示,在板狀構件6A,包括:缺口部10A、形成缺口部10A之形狀之對稱形狀的缺口部10B、缺口部8A、形成與缺口部8A相同之形狀的缺口部8B、缺口部9A、以及形成缺口部9A之形狀之對稱形狀的缺口部9B。板狀構件6A中形成缺口部10A、缺口部10B、缺口部8A、缺口部8B、缺口部9A以及缺口部9B的部分係被折彎時成為把手。如圖5所示,缺口部10A係包含缺口部11、缺口部12以及缺口部13。
框構件6B係被設置於板狀構件6A之周緣部。在框構件6B,在內側係設置緩衝材料6C1及緩衝材料6C2。框構件6B係包括直線狀之框構件6B1、及被設定成與框構件6B1正交之直線狀的框構件6B2。又,框構件6B係包括:直線狀之框構件6B3,係被設置成與框構件6B2正交且與框構件6B1平行;及直線狀之框構件6B4,係被設置成與框構件6B1及框構件6B3正交且與框構件6B2平行。
如圖3及圖4所示,在緩衝材料6C1,形成:面臨缺口部10A之凹狀部41A、面臨缺口部8A之凹狀部42A、以及面臨缺口部9A之凹狀部43A。如圖4所示,在凹狀部41A,形成對板狀構件6A站立的手握持面sf1、與對板狀構件6A站立且對手握持面sf1正交的手握持面sf2。在凹狀部42A及凹狀部43A,亦形成對板狀構件6A站立的面。在緩衝材料6C2,形成:面臨缺口部10B之凹狀部41B、面臨缺口部8B之凹狀部42B、以及面臨缺口部9B之凹狀部43B。在凹狀部41B,亦形成構成與在凹狀部41A說明手握持面sf1相同的手握持面、及構成與在凹狀部41A說明手握持面sf2相同的手握持面。在凹狀部42B及凹狀部43B,亦形成對板狀構件6A站立的面。
在板狀構件6A,設置複數個自如地形成把手的範圍。在板狀構件6A之範圍Rg1的周緣,係形成是線狀地延伸之貫穿孔的缺口部11、與是線狀地延伸之貫穿孔的缺口部12。又,在板狀構件6A之範圍Rg2的周緣,係形成缺口部11、與是線狀地延伸之貫穿孔的缺口部13。範圍Rg1係對應於第1範圍,範圍Rg2係對應於第2範圍。又,缺口部11係對應於第1缺口部,缺口部12係對應於第2缺口部,缺口部13係對應於第3缺口部。板狀構件6A係包括:是折彎自如的板材料21、與是折彎自如並隔著缺口部11所設置的板材料22。板材料21係被設置於範圍Rg1,板材料22係被設置於範圍Rg2。
缺口部11係從起始端向終端延伸。如圖5所示,缺口部11之終端係被設置於位置P1,缺口部11之起始端係被設置於位置P2。缺口部12係從起始端向終端延伸。如圖5所示,缺口部12之終端係被設置於位置P3,缺口部12之起始端係被設置於位置P2。缺口部13係從起始端向終端延伸。如圖5所示,缺口部13之終端係被設置於位置P4,缺口部13之起始端係被設置於位置P2。即,缺口部11、缺口部12以及缺口部13係在位置P2連接。又,缺口部11、缺口部12以及缺口部13係以位置P2為中心成放射狀地延伸。缺口部11與缺口部12係在位置P2正交,缺口部12與缺口部13係在位置P2正交。
缺口部11之終端係對應於第1終端。缺口部12之終端係對應於第2終端。缺口部13之終端係對應於第3終端。
如圖5所示,缺口部11係包括:形成曲線狀之缺口部11-1、形成直線狀並與缺口部11-1連接的缺口部11-2、形成曲線狀並與缺口部11-2連接 的缺口部11-3、以及形成直線狀並與缺口部11-3連接的缺口部11-4。缺口部12係包括:形成曲線狀之缺口部12-1、形成直線狀並與缺口部12-1連接的缺口部12-2、形成曲線狀並與缺口部12-2連接的缺口部12-3、以及形成直線狀並與缺口部12-3連接的缺口部12-4。缺口部13係包括:形成曲線狀之缺口部13-1、形成直線狀並與缺口部13-1連接的缺口部13-2、形成曲線狀並與缺口部13-2連接的缺口部13-3、以及形成直線狀並與缺口部13-3連接的缺口部13-4。缺口部12-4係比缺口部11-4更長。又,缺口部11-4及缺口部12-4係被設置於同一直線上。又,缺口部11-4與缺口部13-2係平行。缺口部11-4與缺口部13-4係正交。缺口部11-2與缺口部13-4係平行,缺口部11-2與缺口部12-2係平行。
如圖3~圖5所示,板狀構件6A係包括:彎曲部31,係位於連接缺口部11之起始端與缺口部12之終端的直線上;彎曲部32,係位於連接缺口部11中在從起始端至終端之間所設置的部分與缺口部13之終端的直線上。範圍Rg1係由缺口部11、缺口部12以及彎曲部31所包圍。範圍Rg2係由缺口部11、缺口部13以及彎曲部32所包圍。此處,如圖5所示,缺口部11中在從起始端至終端之間所設置的部分係被設置於位置P5。位置P5係缺口部11-2與缺口部11-3所連接的位置。即,彎曲部31係被設置成從位置P1至位置P3。彎曲部32係被設置成從位置P4至位置P5。手握持面sf1係沿著彎曲部32所形成,手握持面sf2係沿著彎曲部31所形成。彎曲部31對應於第1彎曲部,彎曲部32對應於第2彎曲部。又,手握持面sf1對應於第1手握持面,手握持面sf2對應於第2手握持面。板狀構件6A中彎曲部31及彎曲部32所在的部分係形成為易折彎,例如厚度薄即可。
圖6係缺口部8A的上視圖。參照圖6及上述之圖3與圖4,說明缺口部8A。在板狀構件6A之範圍Rg3的周緣形成缺口部8A。範圍Rg3係對應於第3範圍。又,缺口部8A係對應於第4缺口部。在範圍Rg3設置板材料23A。缺口部 8A係線狀地延伸的貫穿孔。板狀構件6A係包括位於連接缺口部8A之一端與缺口部8A之另一端之直線上的彎曲部33A。彎曲部33A係對應於第3彎曲部。範圍Rg3係由缺口部8A與彎曲部33A所包圍。彎曲部33A係被設置成與彎曲部31平行。缺口部8A之一端係被設置於位置P6,缺口部8A之另一端係被設置於位置P7。此處,缺口部8A係被形成縫線狀。即,因為在板狀構件6A係設置片部23A1,所以缺口部8A係從一端至另一端斷斷續續地被形成。
此處,把是將板狀構件6A之面積二等分的虛擬線並與第1緣部6A1及第2緣部6A2平行的虛擬線當作範圍分割線DL。又,將在板狀構件6A的範圍中藉範圍分割線DL所分割並設置第1緣部6A1的範圍當作第1分割範圍D1。又,將在板狀構件6A的範圍中藉範圍分割線DL所分割並設置第2緣部6A2的範圍當作第2分割範圍D2。在此時,在第1分割範圍D1,係包含範圍Rg1、範圍Rg2以及範圍Rg3。又,從範圍Rg3至第1緣部6A1的距離比從範圍Rg1至第1緣部6A1的距離更長。
圖7係缺口部9A的上視圖。參照圖7及上述之圖3與圖4,說明缺口部9A。在板狀構件6A之範圍Rg4的周緣形成缺口部9A。在範圍Rg4設置板材料24A。缺口部9A係線狀地延伸的貫穿孔。板狀構件6A係包括位於連接缺口部9A之一端與缺口部9A之另一端之直線上的彎曲部34A。範圍Rg4係由缺口部9A與彎曲部34A所包圍。缺口部9A之一端係被設置於位置P9,缺口部9A之另一端係被設置於位置P10。此處,缺口部9A係被形成縫線狀。即,因為在板狀構件6A係設置片部24A1,所以缺口部9A係從一端至另一端斷斷續續地被形成。在第2分割範圍D2,包含範圍Rg4。
此外,缺口部10A與缺口部10B係在將對第1緣部6A1二等分且與Y方向平行的直線作為軸時是對稱。又,關於缺口部8A與缺口部8B,亦在將對第1緣部6A1二等分且與Y方向平行的直線作為軸時是對稱。進而,關於缺口部 9A與缺口部9B,亦在將對第1緣部6A1二等分且與Y方向平行的直線作為軸時是對稱。因此,缺口部10B係對應於第1缺口部、第2缺口部、第3缺口部、第1彎曲部、第2彎曲部的構成。又,缺口部8B係對應於第4缺口部的構成。進而,缺口部9B係對應於第5缺口部的構成。
<實施形態1的動作>
圖8係表示在彎曲部31將板材料21折彎之狀態的立體圖。搬運者係藉由在彎曲部31將板材料21折彎而可在板狀構件6A形成開口Op1。搬運者係將手指插入開口Op1而可握住包裝材料100。依此方式,搬運者係藉由在彎曲部31將板材料21折彎而可在包裝材料100形成把手。又,搬運者係在將手指插入開口Op1並搬運包裝材料100的情況,搬運者之手指係不僅與彎曲部31接觸,亦與板材料21接觸。在此時,板材料21與手握持面sf2係接觸。因此,搬運者係在將手指插入開口Op1並搬運包裝材料100的情況,包裝材料100之負載係分散至彎曲部31與手握持面sf2,即板狀構件6A與緩衝材料6C1。
圖9係表示在彎曲部32將板材料22折彎之狀態的立體圖。搬運者係藉由在彎曲部32將板材料22折彎而可在板狀構件6A形成開口Op2。搬運者係可將手指插入開口Op2。依此方式,搬運者係藉由在彎曲部32將板材料22折彎而可在包裝材料100形成把手。又,搬運者係在將手指插入開口Op2並搬運包裝材料100的情況,搬運者之手指係不僅與彎曲部32接觸,亦與板材料22接觸。在此時,板材料22與手握持面sf1係接觸。因此,搬運者係在將手指插入開口Op2並搬運包裝材料100的情況,包裝材料100之負載係分散至彎曲部32與手握持面sf1,即板狀構件6A與緩衝材料6C1。
圖10係表示將板材料21及板材料22折彎之狀態的立體圖。亦可搬運者係在彎曲部31將板材料21折彎,且在彎曲部32將板材料22折彎。在圖10所示之狀態係在包裝材料100形成2個把手。
圖11係在模式上表示由搬運者hm1及搬運者hm2搬運包裝材料100時的狀況。圖12係在圖11所示之狀態的搬運者hm1之手握持位置的說明圖。此外,如圖11所示,從地板面至包裝材料100之重心的高度係H1,而從地板面至缺口部10A及缺口部10B的高度係h1。搬運者hm1係在缺口部10A及缺口部10B形成把手,並固持包裝材料100的下部。在圖12所示之狀態,在缺口部10A係形成開口Op1。搬運者hm2係固持包裝材料100的上部。此處,框構件6B1係比框構件6B2更短。又,框構件6B1係位於冰箱之正面側,框構件6B2係位於冰箱之橫側面側。在圖12,因為框構件6B1位於比框構件6B2及框構件6B4更上側,所以在圖12所示之狀態係冰箱之背面與地板面相向。在圖12所示之狀態,易確保框構件6B2與壁Wa之間隔、及框構件6B4與壁Wa之間隔。
又,在圖11及圖12所示之狀態,缺口部8A及缺口部8B位於比缺口部10A及缺口部10B更下側,搬運者hm1係手指難到達缺口部8A及缺口部8B。因此,在圖11及圖12所示之狀態,搬運者hm1握持缺口部8A及缺口部8B之把手時,具有搬運者hm1之腰足的負擔增加的可能性。因此,搬運者hm1係握持缺口部10A及缺口部10B之把手。
圖13係與圖12係相異之手握持位置的說明圖。在圖13,搬運者hm1係在缺口部9A及缺口部10A形成把手,並固持包裝材料100的下部。在圖13所示之狀態,在缺口部10A形成開口Op2。省略圖示,搬運者hm2係與圖11一樣地固持包裝材料100的上部。在圖13所示之狀態係冰箱之橫側面朝向地板面。板狀構件6A係因為開口Op1及開口Op2之任一個都形成自如,所以搬運者係亦能以圖12所示之姿勢固持包裝材料100,亦能以圖13所示之姿勢固持包裝材料100。
圖14係在模式上表示在搬運者hm2所站之處比搬運者hm1所站之處更高的狀態,由搬運者hm1及搬運者hm2搬運包裝材料100時的狀況。圖15係在圖14所示之狀態的搬運者hm1之手握持位置的說明圖。當作搬運者hm1及搬運者hm2係從圖11所示之狀態向圖14所示之狀態轉移。此外,如圖14所示,從地板面至包裝材料100之重心的高度係比H1更高的H2。又,從地板面至缺口部8A及缺口部8B的高度係與h1同程度的h2,從地板面至缺口部10A及缺口部10B的高度係比h1更高的h3。
如圖14所示,搬運者hm2係登上貨車的貨台。在此狀態,搬運者hm2的高度位置係比搬運者hm1的高度位置更高。因此,搬運者hm2係在仍然維持圖11所示之包裝材料100的角度θ1下,在貨車的貨台上欲固持包裝材料100時需要彎曲腳。因此,如圖14所示,搬運者hm1及搬運者hm2係使包裝材料100立起。結果,包裝材料100之角度θ2係變成比圖11所示之包裝材料100的角度θ1更陡。
又,藉由包裝材料100之重心的高度從H1向H2上升,而缺口部10A及缺口部10B的高度係從h1向h3上升。因此,搬運者hm1握持缺口部10A及缺口部10B的把手時,搬運者hm1係必須在向上側抬起2隻手腕之狀態固持包裝材料100,而搬運者hm1之負擔增大。因此,搬運者hm1係不會握持缺口部10A及缺口部10B的把手,而握持缺口部8A及缺口部8B。即,搬運者hm1係在從圖11所示之狀態向圖14所示之狀態轉移時變更握持手。
<實施形態1之效果>
在範圍Rg1之周緣及範圍Rg2之周緣形成缺口部11。即,範圍Rg1與範圍Rg2係隔著缺口部11所設置。因此,包裝材料100係在範圍Rg1之周緣與範圍Rg2的周緣之間帶狀的瓦楞板不存在。若未隔著缺口部11來設置範圍Rg1與範圍Rg2,在範圍Rg1與範圍Rg2分開的情況,在範圍Rg1之周緣與範圍Rg2的周緣之間帶狀的瓦楞板會存在。此外,範圍Rg1之周緣及範圍Rg2之周緣的距離愈近,帶狀的瓦楞板係變成愈細。這種帶狀的瓦楞板係因變細的份量,而引起包裝材料之強度的降低。在實施形態1,因為範圍Rg1與範圍Rg2係隔著缺口部11所設置,所以可 避免這種帶狀的瓦楞板的發生。因此,包裝材料100係雖然包括圖12所示之實現冰箱的背面朝向地板面之姿勢的把手構造與圖13所示之實現冰箱的橫側面朝向地板面之姿勢的把手構造,亦包裝材料100係帶狀的瓦楞板不存在,而抑制強度的降低。
在包裝材料100形成把手之前的狀態,在範圍Rg1係未形成開口Op1,又,在範圍Rg2係未形成開口Op2。因此,在包裝材料100形成把手之前的狀態,包裝材料100係虫及塵埃難侵入內部。
缺口部11與缺口部13係在位置P2正交。因此,可避免開口Op1之開口面積及開口Op2之開口面積變窄。因此,搬運者係藉開口Op1及開口Op2可確實地插入手指。又,缺口部12與缺口部13係在位置P2正交。此處,若缺口部12與缺口部13形成鈍角,則開口Op1之開口面積就變小。又,若缺口部12與缺口部13形成銳角,則板狀構件6A中缺口部12與缺口部13之間所夾的部分變細。結果,具有板狀構件6A之強度降低的可能性。因為缺口部12與缺口部13係在位置P2正交,所以包裝材料100係可避免開口Op1之開口面積就變小,且包裝材料100係抑制板狀構件6A之強度的降低。
板狀構件6A係包括成為板材料21之折彎部分的彎曲部31與成為板材料22之折彎部分的彎曲部32。因此,搬運者在彎曲部31將板材料21折彎,亦板材料21係不會從板狀構件6A脫離,又,搬運者在彎曲部32將板材料22折彎,亦板材料22係不會從板狀構件6A脫離。因此,可避免因板材料21及板材料22落下至地板面而地板面變得零亂。
此外,至目前為止係說明了缺口部10A之效果。此處,缺口部10B亦包括與缺口部10A相同的構成。因此,缺口部10B係可得到與至目前為止所述之缺口部10A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包裝材料100係包括設置手握持面sf1及手握持面sf2的緩衝材料6C1。如圖8所示,在搬運者將手指插入開口Op1並握持包裝材料100的情況,係板材料21與手握持面sf2接觸。因此,在搬運者將手指插入開口Op1並握持包裝材料100的情況,包裝材料100之負載係分散至彎曲部31與手握持面sf2,即板狀構件6A與緩衝材料6C1。此處,在未形成於緩衝材料6C1之手握持面sf2的情況,包裝材料100之負載係僅由彎曲部31,即板狀構件6A支撐。因此,根據被包裝物之重量,係在搬運者握持包裝材料100時具有板狀構件6A破裂的可能性。又,亦想到在板狀構件6A上配置令具有手握持面sf2的功能之補強用木材的手段。可是,在此手段,因為不僅配置緩衝材料6C1,還配置補強用木材,所以不僅製造費用增多,而且在丟棄包裝材料時的廢棄物亦增多。在實施形態1,因為包裝材料100係包括設置手握持面sf1及手握持面sf2的緩衝材料6C1,所以可抑制板狀構件6A破裂、製造費用增多以及廢棄物增多。此外,因為緩衝材料6C2係包括與緩衝材料6C1相同的構成,所以可得到與此處所述之緩衝材料6C1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如圖3所示,在第1分割範圍D1,係包含範圍Rg1、範圍Rg2以及範圍Rg3。又,從範圍Rg3至第1緣部6A1的距離比從範圍Rg1至第1緣部6A1的距離更長。搬運者係可在範圍Rg1及範圍Rg3的雙方形成把手。在如圖11所示之狀態搬運包裝材料100的情況,搬運者係可握持範圍Rg1的把手,而在如圖14所示之狀態搬運包裝材料100的情況,搬運者係可握持範圍Rg3的把手。依此方式,因為搬運者係可在上下方向調整包裝材料100之手握持位置,所以抑制在固持包裝材料100時之搬運者的作業負擔。此外,此處係說明了缺口部10A及缺口部8A之效果。缺口部10B亦包括與缺口部10A相同的構成,缺口部8B亦包括與缺口部10A相同的構成。因此,關於缺口部10B及缺口部8B,亦可得到相同的效果。
<變形例1>
圖16係包裝材料100之變形例1的說明圖。變形例1之包裝材料的缺口部 10AA係形成縫線狀。即,因為在板狀構件6A係設置片部10A1,所以缺口部10AA係斷斷續續地被形成。是變形例1之包裝材料,亦可得到與實施形態1之效果相同的效果。
<變形例2>
圖17係包裝材料100之變形例2的說明圖。在變形例2之包裝材料的外包裝材料500係形成缺口部510。具體而言,外包裝材料500係包括第1面500A及與第1面500A平行的第2面500B。在第1面500A及第2面500B係形成缺口部510。缺口部510係與在實施形態1所說明之缺口部10A相同的構成。是變形例2之包裝材料,亦可得到與實施形態1之效果相同的效果。
實施形態2
在實施形態2,與實施形態1共同的部分係附加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主要說明與實施形態1的相異點。
<實施形態2的構成>
圖18係實施形態2之包裝材料所包括之地板面盒206的上視圖。圖19係缺口部210A的上視圖。如圖18所示,在地板面盒206係形成缺口部210A及缺口部210B。因為缺口部210A與缺口部210B係具有對稱形狀,所以此處係決定說明缺口部210A。如圖19所示,缺口部210A係包含是線狀地延伸之貫穿孔的缺口部11b、是線狀地延伸之貫穿孔的缺口部12b、以及在實施形態1所說明之缺口部13。在板狀構件6A之範圍Rg1的周緣,形成缺口部11b、缺口部12b以及缺口部13。缺口部11b係具有起始端與終端。如圖19所示,缺口部11b之終端係被設置於位置P1b,缺口部11b之起始端係被設置於位置P2。缺口部12b係具有起始端與終端。如圖19所示,缺口部12b之終端係被設置於位置P3b,缺口部12b之起始端係被設置於位置P2。
缺口部11b係包括直線狀地形成的缺口部11b-1、及直線狀地形 成並與缺口部11b-1連接的缺口部11b-2。又,缺口部11b係包括曲線狀地形成並與缺口部11b-2連接的缺口部11b-3、及直線狀地形成並與缺口部11b-3連接的缺口部11b-4。缺口部12b係包括直線狀地形成的缺口部12b-1、曲線狀地形成並與缺口部12b-1連接的缺口部12b-2、以及直線狀地形成並與缺口部12b-2連接的缺口部12b-3。缺口部12b-3係比缺口部11b-4更長。又,缺口部11b-4及缺口部12b-3係被設置於同一直線上。又,缺口部11b-4與缺口部11b-1係平行,缺口部11b-4與缺口部13-2係平行。缺口部11b-4與缺口部13-4係正交。缺口部11b-2與缺口部13-4係平行,缺口部11b-2與缺口部12b-1係平行。
板狀構件6A係包括:彎曲部31b,係位於連接缺口部11b之終端與缺口部12b之終端的直線上;及彎曲部32,係位於連接缺口部11b中在從起始端至終端之間所設置的部分與缺口部13之終端的直線上。範圍Rg1係由缺口部11b、缺口部12b以及彎曲部31b所包圍。範圍Rg2係由缺口部11b、缺口部13以及彎曲部32所包圍。進而,在板狀構件6A,設置位於連接缺口部11b之起始端與缺口部11b之終端之直線上的彎曲部21b1。彎曲部21b1係對應於第4彎曲部。板材料21b中彎曲部21b1所在的部分係為了易折彎,而例如形成厚度薄即可。又,亦可板材料21b中彎曲部21b1所在的部分係形成折痕。
<實施形態2的動作>
圖20係表示在彎曲部31b將板材料21b折彎之狀態的立體圖。搬運者係藉由在彎曲部31b將板材料21b折彎,而可在板狀構件6A形成開口Op21。搬運者係將手指插入開口Op21而可固持包裝材料。依此方式,搬運者係藉由在彎曲部31b將板材料21b折彎,而可在包裝材料形成把手。
圖21係表示在彎曲部32將板材料22折彎,且在彎曲部21b1將板材料21b折彎之狀態的立體圖。搬運者係藉由在彎曲部32將板材料22折彎,更在彎 曲部21b1將板材料21b折彎,搬運者係可在板狀構件6A形成開口面積比開口Op2更寬的開口Op22。搬運者係將手指插入開口Op22而可固持包裝材料。依此方式,搬運者係藉由在彎曲部32將板材料22折彎,更在彎曲部21b1將板材料21b折彎,而可在包裝材料形成把手。
<實施形態2之效果>
實施形態2係不僅具有與實施形態1一樣之效果,而且具有如下之效果。在範圍Rg1係設置彎曲部21b1。因此,搬運者係即使不在彎曲部31b將板材料21b折彎,亦藉由在彎曲部21b1將板材料21b折彎,在板狀構件6A插入手指之開口的面積係擴大。此處,彎曲部21b1的長度係比彎曲部31b的長度更短。因此,在彎曲部21b1將板材料21b折彎時的力比在彎曲部31b將板材料21b折彎時的力可更小。因此,在實施形態2,搬運者係可易於擴大在板狀構件6A插入手指之開口的面積。
<實施形態3>
在實施形態3,與實施形態1、2共同的部分係附加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主要說明與實施形態1、2的相異點。
<實施形態3的構成>
圖22係實施形態3之包裝材料所包括之地板面盒306的上視圖。圖23係缺口部310A的上視圖。如圖22所示,在地板面盒306形成缺口部310A及缺口部310B。因為缺口部310A與缺口部310B係具有對稱形狀,所以此處係決定說明缺口部310A。如圖23所示,缺口部310A係包含是線狀地延伸之貫穿孔的缺口部11c、在實施形態2所說明的缺口部12b、以及在實施形態1、2所說明之缺口部13。缺口部11c係與在實施形態2所說明之缺口部11b相異,未包括缺口部11b-1。因此,缺口部11c之終端係被設置於位置P1c。又,在範圍Rg1係形成從缺口部11c之起始端向彎曲部31c延伸之線狀的缺口部15。缺口部15係對應於第5缺口部。缺口 部15係從位置P2向彎曲部31c成直線狀地延伸。缺口部15與缺口部13係被設置於同一直線上。又,缺口部15係與缺口部11b-4及缺口部12b-3正交。進而,缺口部15係與缺口部11b-2及缺口部12b-1平行。
板材料21c係藉缺口部15分割成成二。即,板材料21c係包括:板材料21c1,係在周緣設置缺口部12b及缺口部15;及板材料21c2,係在周緣設置缺口部12c及缺口部15。
<實施形態3的動作>
圖24係表示在彎曲部31c將板材料21折彎之狀態的立體圖。搬運者係藉由在彎曲部31c將板材料21c折彎,而可在板狀構件6A形成開口Op31。搬運者係將手指插入開口Op31而可固持包裝材料。依此方式,搬運者係藉由在彎曲部31c將板材料21c折彎,而可在包裝材料形成把手。
圖25係表示在彎曲部31c將板材料21c2折彎,且在彎曲部32將板材料22折彎之狀態的立體圖。搬運者係藉由在彎曲部32將板材料22折彎,更在彎曲部31c將板材料21c2折彎,搬運者係可在板狀構件6A形成開口面積比開口Op2更寬的開口Op32。搬運者係將手指插入開口Op32而可固持包裝材料。依此方式,搬運者係藉由在彎曲部32將板材料22折彎,更在彎曲部31c將板材料21c2折彎,而可在包裝材料形成把手。
<實施形態3之效果>
實施形態3係具有與實施形態1、2一樣的效果。

Claims (10)

  1. 一種包裝材料,包括板狀構件,該板狀構件係由瓦楞板所構成,並在第1範圍及與該第1範圍係相異的第2範圍自如地形成把手;在該板狀構件,形成:從起始端向第1終端延伸之線狀的第1缺口部、從該起始端向第2終端延伸之線狀的第2缺口部、以及從該起始端向第3終端延伸之線狀的第3缺口部;在該第1範圍之周緣,係形成該第1缺口部與該第2缺口部;在該第2範圍之周緣,係形成該第1缺口部與該第3缺口部;該板狀構件係設置第4彎曲部,該第4彎曲部係位於連接該第1缺口部之該起始端與該第1缺口部之該第1終端的直線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包裝材料,其中該第1缺口部與該第3缺口部係在該起始端正交;該第2缺口部與該第3缺口部係在該起始端正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包裝材料,其中該板狀構件係被設置:第1彎曲部,係位於連接該第1缺口部之該第1終端與該第2缺口部之該第2終端的直線上;及第2彎曲部,係位於連接該第1缺口部中在從該起始端至該第1終端之間所設置的部分與該第3缺口部之該第3終端的直線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包裝材料,其中更包括在該板狀構件上所設置之緩衝材料;該緩衝材料係包含;沿著該第1彎曲部所形成的第1手握持面、及沿著該第2彎曲部所形成的第2手握持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包裝材料,其中該板狀構件係在該第1範圍及與該第2範圍係相異的第3範圍自如地形成把手;在該第3範圍之周緣,係形成具有一端及另一端之線狀的第4缺口部,且設置位於連接該第4缺口部之一端與該第4缺口部之另一端的直線上的第3彎曲部;該第3彎曲部係被設置成與該第1彎曲部平行;該板狀構件係包含第1緣部及與該第1緣部平行之第2緣部的方形;把是將該板狀構件之面積二等分的虛擬線並與該第1緣部及該第2緣部平行的虛擬線當作範圍分割線,將在該板狀構件的範圍中藉該範圍分割線所分割並設置該第1緣部的範圍當作第1分割範圍,將在該板狀構件的範圍中藉該範圍分割線所分割並設置該第2緣部的範圍當作第2分割範圍;在該第1分割範圍,係包含該第1範圍、該第2範圍以及該第3範圍;從該第3範圍至該第1緣部的距離比從該第1範圍至該第1緣部的距離更長。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包裝材料,其中該板狀構件係在該第1範圍及與該第2範圍係相異的第3範圍自如地形成把手;在該第3範圍之周緣,係形成具有一端及另一端之線狀的第4缺口部,且設置位於連接該第4缺口部之一端與該第4缺口部之另一端的直線上的第3彎曲部;該第3彎曲部係被設置成與該第1彎曲部平行;該板狀構件係包含第1緣部及與該第1緣部平行之第2緣部的方形;把是將該板狀構件之面積二等分的虛擬線並與該第1緣部及該第2緣部平行的虛擬線當作範圍分割線,將在該板狀構件的範圍中藉該範圍分割線所分割並設置該第1緣部的範圍當作第1分割範圍,將在該板狀構件的範圍中藉該範圍分割線所分割並設置該第2緣部的範圍當作第2分割範圍;在該第1分割範圍,係包含該第1範圍、該第2範圍以及該第3範圍;從該第3範圍至該第1緣部的距離比從該第1範圍至該第1緣部的距離更長。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包裝材料,其中在該板狀構件,係形成從該第1缺口部之該起始端向該第1彎曲部延伸之線狀的第5缺口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包裝材料,其中在該板狀構件,係形成從該第1缺口部之該起始端向該第1彎曲部延伸之線狀的第5缺口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包裝材料,其中在該板狀構件,係形成從該第1缺口部之該起始端向該第1彎曲部延伸之線狀的第5缺口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包裝材料,其中在該板狀構件,係形成從該第1缺口部之該起始端向該第1彎曲部延伸之線狀的第6缺口部。
TW107126323A 2017-08-04 2018-07-30 包裝材料 TWI6732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28434 2017-08-04
PCT/JP2017/028434 WO2019026283A1 (ja) 2017-08-04 2017-08-04 梱包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0214A TW201910214A (zh) 2019-03-16
TWI673213B true TWI673213B (zh) 2019-10-01

Family

ID=65232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6323A TWI673213B (zh) 2017-08-04 2018-07-30 包裝材料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6896080B2 (zh)
CN (1) CN209601015U (zh)
AU (1) AU2017425867B2 (zh)
MY (1) MY193924A (zh)
SG (1) SG11202000066UA (zh)
TW (1) TWI673213B (zh)
WO (1) WO201902628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9851B (zh) * 2020-05-22 2023-04-21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包裝材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97731A (en) * 1972-07-14 1974-03-19 Owens Illinois Inc Carton with improved hand holes
US20090078750A1 (en) * 2007-09-20 2009-03-26 Sheffield Gregg S Tamper-resistant and leak-resistant contai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38841Y2 (zh) * 1973-09-05 1980-09-10
JPS5533949Y2 (zh) * 1976-12-09 1980-08-12
JPS60188117U (ja) * 1984-05-24 1985-12-1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梱包材
JPH0546723U (ja) * 1991-11-29 1993-06-22 日本コロムビア株式会社 カートンケースの緩衝材
JP2003182725A (ja) * 2001-12-19 2003-07-03 Ricoh Elemex Corp 梱包材
JP2005297978A (ja) * 2004-04-07 2005-10-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手穴
JP4915222B2 (ja) * 2006-11-29 2012-04-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梱包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を用いた加工方法
JP2008201458A (ja) * 2007-02-21 2008-09-04 Kyocera Mita Corp 梱包箱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97731A (en) * 1972-07-14 1974-03-19 Owens Illinois Inc Carton with improved hand holes
US20090078750A1 (en) * 2007-09-20 2009-03-26 Sheffield Gregg S Tamper-resistant and leak-resistant contain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9851B (zh) * 2020-05-22 2023-04-21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包裝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26283A1 (ja) 2019-02-07
CN209601015U (zh) 2019-11-08
JPWO2019026283A1 (ja) 2020-02-27
MY193924A (en) 2022-11-01
TW201910214A (zh) 2019-03-16
AU2017425867B2 (en) 2020-06-25
SG11202000066UA (en) 2020-02-27
AU2017425867A1 (en) 2020-01-16
JP6896080B2 (ja) 2021-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21688B2 (ja) 横方向ストラップハンドルを有したカートン
JP2013544540A (ja) 製品ディスペンサシステム
TWI673213B (zh) 包裝材料
JP2014530398A (ja) 屈曲する容器を備えた製品分配システム
KR20110116869A (ko) 제품 포장용 좌판
US20130140303A1 (en) Shipping container and insert for the same
JP5595013B2 (ja) 段ボール箱
JP2021046222A (ja) 梱包用段ボールシートおよび梱包方法
JP4274641B2 (ja) 棒状又は竿状製品の梱包ケース
JP2015157637A (ja) 梱包箱と重量物の梱包方法
JP5981715B2 (ja) 箱用仕切り部材
TW202419356A (zh) 玻璃板包裝用托盤、玻璃板包裝體以及玻璃板包裝體的製造方法
KR102269960B1 (ko) 쇼핑백 겸용 포장상자
JP6662361B2 (ja) 梱包部材
JPH01240464A (ja) 荷降ろし容易な緩衝包装構造体
WO2023135721A1 (ja) 梱包装置
EP3405411A1 (en) Distribution package and distribution parcel for use in laying distribution of clothes
JP4266564B2 (ja) 梱包材および被梱包物が梱包材にセットされた回路装置
CN114590484A (zh) 包装缓冲结构和包装结构
JP6597977B2 (ja) 被包装物の載置トレイ
KR200424706Y1 (ko) 위치결정 홀이 구비된 계란트레이 포장갑
JP2015209227A (ja) 梱包用仕切材
JP2019038608A (ja) 梱包部材
JP2021038016A (ja) 包装体
JP2012116534A (ja) 包装形態、底板および枠型の横滑り防止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