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0988B -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0988B
TWI670988B TW104121275A TW104121275A TWI670988B TW I670988 B TWI670988 B TW I670988B TW 104121275 A TW104121275 A TW 104121275A TW 104121275 A TW104121275 A TW 104121275A TW I670988 B TWI670988 B TW I6709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sc
preamble
termi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1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7355A (zh
Inventor
酒井英佑
山浦智也
迫田和之
板垣竹識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7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7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0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09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as in CSMA
    • H04W74/0825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as in CSMA carrier sensing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as in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as in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as in CSMA carrier sensing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Abstract

提出可以降低令載波感測位準變化時所發生的送訊機會之不公平的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具備: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設定第1載波感測位準,基於所設定的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預設的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比較結果,來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本揭露是有關於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在無線系統中,複數無線終端使用同一無線資源(頻率及時間)來進行資料之送訊時,彼此會發生資料碰撞而導致干擾,在收訊側有時候會導致資料收訊失敗。因此,使用同一頻率的無線終端若有複數存在時,為了避免資料發生碰撞,提供使得在某個時間帶裡盡可能讓一個無線終端專用該頻率來發送資料的機制,較為理想。
提供此種機制的技術之一,係有使用載波感測來避免碰撞的技術。在此技術中,無線終端係在資料送訊前是收訊模式,測定所使用的頻率頻道(以下亦簡稱為頻道)中的收訊功率。然後,無線終端,係將所測定到的收訊功率進行閾值判定,直到確認無線資源空閒以前都會抑制送訊,藉此以避免資料的碰撞。該閾值,以下也稱為載波感測位準。為了抑制送訊而避免碰撞,或反之為了避免過度抑制送訊,適切設定載波感測位準的技術,係為人 們所需求。
例如,在下記專利文獻1中係揭露,藉由暫時變更載波感測位準,以有效率地進行媒體存取的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34905號公報
可是,在上記專利文獻所揭露的技術中,載波感測位準會產生變化的無線終端,相對於載波感測位準不會變化的無線終端,獲得資料之送訊權的可能性會變高,因此會發生送訊機會的不公平。於是,在本揭露中係提出,可以降低令載波感測位準變化時所發生的送訊機會之不公平的、新穎且改良過的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具備: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設定第1載波感測位準,基於所設定的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預設的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比較結 果,來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生成:於可變更載波感測位準的前記其他裝置中,基於所被設定的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預設的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比較結果而被設定的、用來設定前記其他裝置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所需的資訊;前記無線通訊部,係將用來設定前記其他裝置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所需的資訊,發送至前記其他裝置。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含有:在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中,設定第1載波感測位準,基於所設定的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預設的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比較結果,來控制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之步驟。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含有:在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中,生成於可變更載波感測位準的前記其他裝置中,基於所被設定的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預設的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比較結果而被設定的、用來設定前記其他裝置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所需的資訊之步驟;和將用來設定前記其他裝置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所需的資訊,發送至前記其他裝置之步驟。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揭露,則可降低令載波感測位準變化時所發生的送訊機會之不公平。
此外,上記效果並非一定要限定解釋,亦可和上記效果一併、或取代上記效果,而達成本說明書所欲揭露之任一效果、或可根據本說明書來掌握的其他效果。
1‧‧‧通訊系統
10‧‧‧基地台
20‧‧‧無線終端
100‧‧‧基地台
110‧‧‧無線通訊部
120‧‧‧記憶部
130‧‧‧控制部
131‧‧‧DSC控制部
133‧‧‧參數控制部
135‧‧‧變更規則生成部
200‧‧‧HE終端
210‧‧‧無線通訊部
220‧‧‧記憶部
230‧‧‧控制部
231‧‧‧取得部
233‧‧‧決定部
234‧‧‧參數控制部
235‧‧‧設定部
300‧‧‧傳統終端
900‧‧‧智慧型手機
901‧‧‧處理器
902‧‧‧記憶體
903‧‧‧儲存體
904‧‧‧外部連接介面
906‧‧‧相機
907‧‧‧感測器
908‧‧‧麥克風
909‧‧‧輸入裝置
910‧‧‧顯示裝置
911‧‧‧揚聲器
913‧‧‧無線通訊介面
914‧‧‧天線開關
915‧‧‧天線
917‧‧‧匯流排
918‧‧‧電池
919‧‧‧輔助控制器
920‧‧‧行車導航裝置
921‧‧‧處理器
922‧‧‧記憶體
924‧‧‧GPS模組
925‧‧‧感測器
926‧‧‧資料介面
927‧‧‧內容播放器
928‧‧‧記憶媒體介面
929‧‧‧輸入裝置
930‧‧‧顯示裝置
931‧‧‧揚聲器
933‧‧‧無線通訊介面
934‧‧‧天線開關
935‧‧‧天線
938‧‧‧電池
940‧‧‧車載系統
941‧‧‧車載網路
942‧‧‧車輛側模組
950‧‧‧無線存取點
951‧‧‧控制器
952‧‧‧記憶體
954‧‧‧輸入裝置
955‧‧‧顯示裝置
957‧‧‧網路介面
958‧‧‧有線通訊網路
963‧‧‧無線通訊介面
964‧‧‧天線開關
965‧‧‧天線
[圖1]用來說明DSC的說明圖。
[圖2]一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之概要的說明圖。
[圖3]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之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4]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的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5]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中所被執行的DSC使用許可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圖6]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7]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所做的DSC使用決定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8]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所做的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之設定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9]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所做的DSC使用 決定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0]用來說明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頻道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11]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中所被執行的DSC使用許可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圖12]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中所被執行的DSC使用許可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圖13]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4]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5]第5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之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16]第5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的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17]第5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中所被執行的處理全體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圖18]第5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中所被執行的處理全體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圖19]第5實施形態所述之信標訊框之格式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20]用來說明第5實施形態所述之DSC用閾值之決定處理的說明圖。
[圖21]用來說明第5實施形態中所述之HE終端所發 送之訊框格式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22]本變形例所述之信標訊框之格式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23]第6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中所被執行的處理全體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圖24]第6實施形態所述之信標訊框之格式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25]用來說明第6實施形態所述之TPC用送訊功率之決定處理的說明圖。
[圖26]第7實施形態所述之信標訊框之格式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27]第8實施形態所述之信標訊框之格式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28]智慧型手機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29]行車導航裝置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30]無線存取點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以下,一邊參照添附圖式,一邊詳細說明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此外,於本說明書及圖面中,關於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構成要素,係標示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又,於本說明書及圖面中,實質上具有相同機能構成的要素,有時候是在同一符號之後附上不同的英 文字母來區別。例如,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複數要素,因應需要而會以像是基地台100A、100B及100C這樣來區別。但是,沒有必要區別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複數要素之每一者時,就僅標示同一符號。例如,若無特別需要區別基地台100A、100B及100C時,則簡稱為基地台100。
此外,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導論
2.第1實施形態
2-1.通訊系統之概要
2-2.基地台之構成例
2-3.HE終端之構成例
2-4.傳統終端之構成例
2-5.DSC使用許可處理
2-6.資料送訊處理
2-7.DSC使用決定處理
2-8.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之設定處理
3.第2實施形態
3-1.HE終端之構成例
3-2.動作處理
4.第3實施形態
4-1.基地台之構成例
4-2.HE終端之構成例
4-3.DSC使用許可處理
4-4.資料送訊處理
5.第4實施形態
6.第5實施形態
6-1.基地台之構成例
6-2.HE終端之構成例
6-3.技術特徵
6-4.變形例
7.第6實施形態
7-1.基地台之構成例
7-2.無線終端的構成例
7-3.技術特徵
8.第7實施形態
9.第8實施形態
10.應用例
11.總結
<1.導論>
首先,說明有關載波感測的技術及考察。
(載波感測)
使用載波感測來避免碰撞的技術,係被稱為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在此技術中,例如無線終端係會自律地相互 獲得資料之送訊權。
詳言之,首先,各無線終端,係於所使用的頻道中,為了確認是否有從其他無線終端發送資料,而以收訊模式進行待機而測定收訊功率。無線終端,係在收訊模式下的待機中所測定之收訊功率是低於載波感測位準時,判定頻道為閒置狀態,其他無線終端所做的資料送訊未被進行。反之,無線終端,係在收訊模式下的待機中所測定之收訊功率是高於載波感測位準時,判定頻道為忙碌狀態,其他無線終端所做的資料送訊正被進行。此種機制,亦稱為CCA(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無線終端,係進行隨機的時間載波感測,若其間頻道是閒置,則視為獲得了送訊權而進行送訊。另一方面,無線終端,係進行隨機的時間載波感測,若其間頻道並非閒置,則抑制送訊。在無線網路中,藉由採取此種機制,就可減少複數無線終端同時在相同頻帶中發送資料所產生的碰撞,可抑制干擾。
此外,如上述監視收訊訊號功率位準的載波感測,亦稱為實體載波感測。在實體載波感測中可能會發生,來自位於無法直接偵測訊號之位置關係的其他無線終端的送訊,在目標無線終端中發生碰撞的案例(此種位置關係的2個終端係稱為隱藏終端)。又,在實體載波感測中,新導入的實體層訊號格式下的無線送訊被進行時,有時候會難以避免碰撞。作為此種問題的解決方案之一例,送訊來源之無線終端在無線封包之內容中描述送訊抑制時 間,接收到該封包的無線終端,在收訊完成以後,在該時間內強制將無線視為忙碌狀態,而抑制送訊的機制。該機制,係被稱為虛擬載波感測。
(DSC)
在有關CSMA/CA的規格中,有時候,判定頻道為閒置的收訊功率(載波感測位準)之閾值,係為固定值。該收訊功率之閾值,以下稱為CCA閾值。
藉由該CCA閾值之值,也可以抑制會引發碰撞的送訊,但有時候會反而過度抑制送訊。例如,收訊側的干擾成分所致之影響,係隨著所望訊號與干擾訊號之收訊功率比而定,此時,無線終端,係即使實際上干擾很少,本身的訊號可讓對方毫無問題地接收的情況下,仍會有因為載波感測而導致抑制送訊的案例。若發生此種案例,則會有降低通訊系統全體之吞吐率的不良影響。
作為改善此種不良影響,提升通訊系統全體之吞吐率的技術之一,係有例如使載波感測位準做動態變更的DSC(Dynamic Sensitivity Control)。有時候也稱為DCCA(Dynamic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若依據DSC,則無線終端係可意圖性地忽視可能不會對自身訊號造成影響的干擾而進行送訊,因此可提升通訊系統全體之吞吐率。
(因DSC所導致的送訊機會之不公平)
藉由DSC而提升了CCA閾值的無線終端,係可獲得較多的送訊機會。這是因為,若不使用DSC,則即使是應該判定頻道為忙碌的收訊功率,仍可藉由提高CCA閾值而強制視為閒置而進行送訊。然而,其反面來說,不具有DSC機能的無線終端,係難以動態提升CCA閾值,因此相較於使用DSC而提高了CCA閾值的無線終端,判斷頻道為忙碌而抑制送訊的可能性會變高。因此,有使用DSC的無線終端、與未使用DSC的無線終端之間,就會發生送訊機會的不平等。
針對這點,參照圖1來詳細說明。圖1係用來說明DSC的說明圖。此外,圖1中之弧線,係表示電波正在傳播的樣子。如圖1所示,無線終端20A及20B係與基地台10A無線連接,無線終端20C係與基地台10B無線連接。此處,假設無線終端20A及20B係位於相近的位置,來自無線終端20C的送訊電波係以同一收訊功率而抵達。又,假設無線終端20A係使用DSC,CCA閾值係被設定成-60dBm。相對於此,假設無線終端20B係不使用DSC,CCA閾值係比無線終端20A而低,被設定成-82dBm。
在此種環境下,想定無線終端20C發送資料的瞬間,無線終端20A及20B試圖發送資料的情形。無線終端20A及20B係進行載波感測,確認頻道是否為閒置。此時,假定在無線終端20A及20B,來自無線終端20C的電波是以收訊功率-75dBm而抵達。此情況下,無線終端20A係由於來自無線終端20C的電波是在CCA閾 值以下,因此判斷頻道為閒置,而試圖發送電波。相對於此,無線終端20B係由於來自無線終端20C的電波是CCA閾值以上,因此判斷頻道為忙碌,不進行送訊。
在此例中,無線終端20A係無論無線終端20C是否正在發送資料都可發送資料,相對於此,無線終端20B係在無線終端20C正在發送資料的期間會抑制送訊。如此,在有使用DSC的無線終端與未使用DSC的無線終端之間,就發生送訊機會的不平等。
於是,將上記情形當作一個著眼點,而創作出本揭露的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本揭露的各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係提供抑制有使用DSC的無線終端所做的資料送訊之機制,防止有使用DSC的終端獲得送訊權的可能性過高。藉此,各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係可一面提高系統全體之吞吐率,一面適切地抑制送訊機會的不公平。
<2.第1實施形態>
[2-1.通訊系統之概要]
圖2係一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1之概要的說明圖。如圖2所示,通訊系統1係含有:基地台100、無線終端200、及無線終端300。通訊系統1係為例如,依照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或符合其之通訊方式的系統。
基地台100,係為相當於通訊系統1之中心之 母機的無線通訊裝置。基地台100,係亦可和網際網路等之外部網路,以有線或無線做連接。例如,基地台100,係亦可為無線LAN系統中的存取點。
無線終端200及無線終端300,係皆為與基地台100無線連接而進行通訊的相當於子機的無線通訊裝置。圖2中的虛線,係分別表示與基地台100正在無線連接。例如,無線終端200及無線終端300,係亦可為無線LAN系統中的站點。
無線終端200係具有DSC機能或變更送訊功率之機能(TPC機能)的至少其中一者,若是具有DSC機能則使用DSC之送訊及不使用DSC的通常之送訊雙方均為可行,若是具有TPC機能則使用TPC之送訊及不使用TPC的通常之送訊雙方均為可行的終端。無線終端200,係在DSC使用中的時候,依照動態變更的CCA閾值而判定頻道是否為閒置。又,無線終端200,係在不使用DSC時,依照預定的固定值之CCA閾值而判定頻道是否為閒置。此外,在不使用DSC時的CCA閾值之值,係可由規格來決定,也可依照實作而定。例如,亦可為,進行實體載波感測時的CCA閾值係由規格來決定,進行虛擬載波感測時的CCA閾值係依存於實作。
無線終端300係不具有DSC機能。亦即,無線終端300,係不具有變更CCA閾值的機能。因此,無線終端300,係依照預定的固定值之CCA閾值而判定頻道是否為閒置。以下,亦將無線終端200稱為HE終端(High Efficiency終端)HE終端200,將無線終端300稱為傳統終端300。又,在不需要特別區分HE終端200及傳統終端300時,就將它們單純總稱為無線終端。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係偵測無線封包,在其中所記載的送訊抑制時間之期間,強制性地把頻道視為忙碌狀態的虛擬載波感測進行時,將封包偵測之閾值當作CCA閾值而使其動態地變化。當然,HE終端200,係進行監視收訊功率位準的載波感測而將頻道視為忙碌狀態的實體載波感測進行之際,亦可將收訊功率位準之閾值當作CCA閾值而使其動態地變化。無論如何,HE終端200,係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使CCA閾值作動態地變化。
以下,將HE終端200中不使用DSC時的動作模式亦稱為通常模式,將使用DSC而把CCA閾值做動態變更時的動作模式亦稱為DSC模式。又,將通常模式下的預設之CCA閾值亦稱為預設閾值,將DSC模式下的CCA閾值亦稱為DSC用閾值。又,HE終端200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以下亦稱為送訊參數。然後,將通常模式下的送訊參數亦稱為預設送訊參數,將DSC模式下的送訊參數亦稱為DSC用送訊參數。此外,假設傳統終端300係使用預設閾值及預設送訊參數。又,預設閾值及預設送訊參數,係可各裝置相同,亦可不同。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1之概要。接下來說明,通訊系統1所含有的各裝置之構成 例。
[2-2.基地台之構成例]
圖3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之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如圖3所示,基地台100係具有:無線通訊部110、記憶部120、及控制部130。
(1)無線通訊部110
無線通訊部110,係仲介基地台100所致之與其他裝置之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介面。在本實施形態中,無線通訊部110,係與HE終端200或傳統終端300之間,進行無線通訊。例如,無線通訊部110係接收,從HE終端200或傳統終端300所被發送的無線訊號。無線通訊部110係亦可具有例如增幅器、頻率轉換器、及解調器等之機能,可將收訊的資料輸出至控制部130。又,無線通訊部110係透過天線而向HE終端200或傳統終端300發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部110,係亦可具有例如調變器、及增幅器等之機能,可將從控制部130所輸出的資料,進行調變及功率增幅等而送訊。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部110,係從HE終端200接收DSC要求訊息而輸出至控制部130。又,無線通訊部110,係將從控制部130所輸出的DSC回應訊息,回送給HE終端200。此外,所謂DSC要求訊息,係要求許可HE終端200以DSC模式動作的控制訊息。所謂 DSC回應訊息,係含有對DSC要求訊息之回應的控制訊息。無線通訊部110,係亦可接收或發送表示這些控制訊息之收訊已成功的確認回應(ACK)。
若更詳細說明無線通訊部110的機能,則無線通訊部110係進行資料收送所涉及的資料連結層及實體層的全盤的訊號處理,進行封包的收送訊。所謂資料連結層的處理具體來說,係包含:對於來自上層的資料酬載進行LLC/SNAP標頭之附加、去除、MAC標頭之附加/去除、錯誤偵測碼之附加/封包錯誤之偵測、重送、CSMA/CA所致之媒體存取處理、管理訊框以及控制訊框之生成等。所謂實體層的處理具體來說,係包含:基於已被控制部130所設定之編碼及調變方案,而進行編碼、交錯、調變之處理、以及PLCP標頭與PLCP前文之附加、前文所致之偵測或頻道推定處理、類比/數位之訊號轉換、頻率轉換、增幅、過濾等。
(2)記憶部120
記憶部120係為,對所定之記錄媒體,進行資料之記錄再生的部位。記憶部120,係以例如HDD(Hard Disc Drive)來實現。當然作為記錄媒體,係可考慮各種快閃記憶體等之固體記憶體、內建固定記憶體的記憶卡、光碟、光磁碟、全像記憶體等,作為記憶部120係隨著所採用的記錄媒體而能執行記錄再生的構成即可。
例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記憶部120,係記憶 例如CCA閾值及送訊參數之設定可能範圍。除此以外,記憶部120係亦可還記憶著,無線通訊部110上所連接的旗下之無線終端的識別資訊,也可還記憶可使用之頻道等的無線資源相關資訊。
(3)控制部130
控制部130,係成為演算處理裝置及控制裝置而發揮機能,可依照各種程式來控制基地台100內的整體動作。控制部130係藉由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處理器等之電子電路而被實現。此外,控制部130係亦可含有,將所使用之程式或演算參數等予以記憶的ROM(Read Only Memory)、及將適宜變化之參數等予以暫時記憶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
例如,控制部130係具有:在可變更CCA閾值的、亦即具有DSC機能的其他裝置中,基於所被設定的DSC用閾值與預設閾值之比較結果而被設定的,用來設定該當其他裝置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DSC用送訊參數所需的資訊,將其透過無線通訊部110而加以控制的機能。此外,於本實施形態中,係由基地台100來決定DSC用送訊參數。另一方面,於第5實施形態中,是由HE終端200本身,來決定DSC用送訊參數,基地台100係將HE終端200中的DSC用送訊參數之決定所需使用的資訊,予以通知。以下,說明由基地台100來決定DSC用送訊參數的情形。
例如,控制部130係具有:基於可變更CCA閾值的、亦即具有DSC機能的其他裝置所設定的DSC用閾值與預設閾值之比較結果,而將該當其他裝置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DSC用送訊參數,透過無線通訊部110而加以控制的機能。具體而言,控制部130係在接收到來自HE終端200的DSC要求訊息時,藉由生成指定有應設定之CCA閾值及送訊參數的DSC回應訊息並回送,以進行上記控制。又,控制部130係亦可基於來自上層應用程式的指示,控制無線通訊部110使其進行資料收送訊。如圖3所示,控制部130係成為DSC控制部131、及參數控制部133而發揮機能。
(3-1)DSC控制部131
DSC控制部131係具有,控制HE終端200之動作模式的機能。例如,DSC控制部131係判定,是否許可DSC要求訊息之送訊來源的HE終端200以DSC模式來動作。該判定基準係可有多種考量。例如,DSC控制部131,係亦可基於有關無線通訊部110上所連接之其他裝置之數量的資訊,來進行該判定。例如,DSC控制部131,係亦可基於無線通訊部110上所連接之其他裝置之中的傳統終端300之數量,來作判定。詳言之,DSC控制部131,係若傳統終端300之數量超過閾值就許可,若為閾值以下則拒絕。其他還有,DSC控制部131,係可基於無線通訊部110上所連接之HE終端200之數量、無線通訊部110上 所連接之其他裝置全體中的傳統終端300之比率或HE終端200之比率等,來作為上記數量之資訊,進行判定。又,DSC控制部131,係亦可基於例如HE終端200的送訊成功率、傳統終端300的送訊成功率、HE終端200已發送的訊框數、或傳統終端300已發送的訊框數等,來作為上記數量之資訊,進行判定。此外,DSC控制部131,係亦可使用關於上述無線通訊部110上所連接之其他裝置的數量之資訊之其中任一者來做判定,也可組合任意之複數資訊來判定。
DSC控制部131,係將表示判定結果的資訊,儲存在DSC回應訊息中。
(3-2)參數控制部133
參數控制部133係具有,決定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的機能。
該決定基準係可有多種考量。例如,參數控制部133,係亦可將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基於有關無線通訊部110上所連接之其他裝置之數量的資訊而加以決定。例如,參數控制部133,係亦可將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基於無線通訊部110上所連接之其他裝置之中的傳統終端300之數量,而加以決定。詳言之,參數控制部133係亦可為,傳統終端300之數量越多就決定與預設閾值之差越大的DSC用閾值,傳統終端300之數量越少就決定與預設閾值之差越小的DSC用閾值。 又,例如參數控制部133係亦可為,傳統終端300之數量越多就決定與預設送訊參數之差越大的DSC用送訊參數,傳統終端300之數量越少就決定與預設送訊參數之差越小的DSC用送訊參數。其他還有,參數控制部133,係亦可將DSC用送訊參數,基於DSC用閾值與預設閾值之差而加以決定。例如,參數控制部133係差異越小時則決定與預設送訊參數之差越小的DSC用送訊參數,差異越大時則決定與預設送訊參數之差越大的DSC用送訊參數。作為上記數量之資訊,其他還可舉出例如,無線通訊部110上所連接的HE終端200之數量、無線通訊部110上所連接之其他裝置全體中的傳統終端300之比率或HE終端200之比率等。作為上記數量之資訊,其他還可舉出HE終端200的送訊成功率、傳統終端300的送訊成功率、HE終端200已發送的訊框數、或傳統終端300已發送的訊框數等。此外,參數控制部133,係在決定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之際,可以使用上述的有關無線通訊部110上所連接之其他裝置之數量的資訊的其中任一者,也可組合任意複數資訊來使用。
關於DSC用送訊參數,參數控制部133係決定成,與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地加以增減的值。更詳言之,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高於預設閾值時,由於HE終端200的送訊機會係增加,因此控制部230係決定出,會使得HE終端200的送訊機會是比使用預設送訊參數還要減少的此種DSC用送訊參數。 此外,DSC用送訊參數係為,不會過度削減使用DSC所增加之送訊機會的值,較為理想。這是由於,不要脫離了促使通訊系統全體之吞吐率提升的此一DSC原本的目的。另一方面,在DSC用閾值是低於預設閾值時,由於HE終端200的送訊機會係減少,因此控制部230係決定出,會使得HE終端200的送訊機會是比使用預設送訊參數還要增加的此種DSC用送訊參數。這裡也是同樣地,DSC用送訊參數係為,不會過度增加使用DSC所減少之送訊機會的值,較為理想。
以下,說明參數控制部133所決定的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之具體例。
‧DSC用閾值
例如,參數控制部133係亦可將DSC用閾值,決定成比預設閾值還低的值。此情況下,HE終端200係相較於傳統終端300,會比較經常判斷頻道為忙碌。同樣地,參數控制部133係亦可將DSC用閾值,決定成比預設閾值還高的值。此情況下,HE終端200係相較於傳統終端300,會比較不常判斷頻道為忙碌。此外,參數控制部133,係作為DSC用閾值,是可使用預定的值,也可使用基於傳統終端300之數量或比率、HE終端200的送訊成功率等而算出的值。
‧IFS(Interframe Space)
IFS,係為資料送訊前之待機時間之中的固定長度部分。詳言之,所謂IFS,係IEEE 802.11所定義的固定長度時間,係為HE終端200在發送訊框之際,從頻道變成閒置起進行待機的固定長度時間。此IFS,係可能會隨著所發送之訊框之種類,而長度會有所不同。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高於預設閾值時,將IFS決定成比預設送訊參數還大。又,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低於預設閾值時,將IFS決定成比預設送訊參數還小。藉此,實現與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的增減,因此可無損於系統全體的吞吐率之提升,減輕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間所產生的送訊機會的不公平。
‧時槽時間(slot time)
時槽時間,係為上述的IFS之決定所需之值,是將資料送訊前之待機時間予以決定的參數。在IEEE 802.11之規格中,藉由對最小的IFS也就是SIFS(Short IFS),附加可變之時槽時間,以實現不同的IFS。例如,PIFS(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 IFS),係為SIFS+時槽時間×2。此外,所謂PIFS,係在基地台100發送用來把已進行頻帶預約之事實通知給旗下之無線終端的訊框(亦稱為PS-POLL)之際,頻道頻道變成閒置起進行待機之際的IFS。例如,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高於預設閾值時,將時槽時間決定成比預設送訊參數還大。又,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低於預設閾值時,將時槽時 間決定成比預設送訊參數還小。藉此,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係即使IFS為相同,在資料送訊前進行待機的實際時間長仍為不同。如此一來,實現與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的增減,因此可無損於系統全體的吞吐率之提升,減輕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間所產生的送訊機會的不公平。如上記說明,時槽時間係相當於,資料送訊前之待機時間之中的固定長度部分。又,如以下所說明,時槽時間係相當於,資料送訊前的待機時間之中,被隨機選擇之時間長度的可採用值之分布的參數。
‧CW min
所謂CW min,係用來使CW(Contention Window)的可採用值之分布改變的參數之一。所謂CW,係為資料送訊前之待機時間之中的被隨機選擇之時間長度。無線終端,係頻道變成閒置後,待機一IFS,然後待機一隨機的時槽時間。該隨機的時槽時間之分散的最小值,係由CW min所給予。一般而言,隨機值之分散,係越小則出現較小值的機率越高,越大則出現較大值的機率越高。於是,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高於預設閾值時,將CW min決定成比預設送訊參數還大。又,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低於預設閾值時,將CW min決定成比預設送訊參數還小。藉此,實現與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的增減,因此可無損於系統全體的吞吐率之提升,減輕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間所產生 的送訊機會的不公平。
‧CW max
所謂CW max,係用來使CW的可採用值之分布改變的參數之一。無線終端,係在訊框送訊後,辨識到該訊框有發生碰撞時,將CW之分散加大。訊框之碰撞次數越為增加,分散之值也會變得越大。CW max,係為該分散值之最大值。於是,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高於預設閾值時,將CW max決定成比預設送訊參數還大。又,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低於預設閾值時,將CW max決定成比預設送訊參數還小。藉此,實現與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的增減,因此可無損於系統全體的吞吐率之提升,減輕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間所產生的送訊機會的不公平。
‧CW的機率分布之形狀
CW的機率分布之形狀,係用來使CW的可採用值之分布改變的參數之一。例如,在現狀之無線LAN中,CW的機率分布係為均勻分布。參數控制部133,係將該分布,例如變更成正規分布,或是變更成多項分布,藉此以變更CW的機率分布之平均值。例如,參數控制部133,係若DSC用閾值高於預設閾值,則以使得CW的機率分布之平均值會大於預設送訊參數所涉及之平均值的方式,來決定CW的機率分布之形狀。又,參數控制部133,係 若DSC用閾值低於預設閾值,則以使得CW的機率分布之平均值會小於預設送訊參數所涉及之平均值的方式,來決定CW的機率分布之形狀。藉此,實現與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的增減,因此可無損於系統全體的吞吐率之提升,減輕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間所產生的送訊機會的不公平。
‧MSDU的最大位元組長度
所謂MSDU(medium access control(MAC)service data unit)的最大位元組長度,係可發送之資料量的最大值。所謂MSDU,係為訊框之單位,是由最大可發送之位元組長度而決定。在發送某位元組數之資料之際,該可發送之最大位元組長度若較短,則相較於最大位元組長度較長的情況,會需要比較多的MSDU,不得不獲得送訊權的次數會增大。例如,考慮無線終端,係將1次就能發送的資料,由於最大位元組長度較小因此分成2次發送的情況。能夠獲得送訊權的機率若為了簡單而假設為α(α<1),則在1次可發送的情況下,無線終端可以α之機率而發送全部的資料。相對於此,無線終端可連續發送2次的機率,係為α×α=α2,以1-α2之機率,2次之中至少1次的送訊權會被其他無線終端取得。因此,最大位元組長度越短,則發送相同位元組數之資料時,送訊機會是越減少。因此,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高於預設閾值時,將MSDU的最大位元組長度,決定成比預設送訊 參數還小。又,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低於預設閾值時,將MSDU的最大位元組長度,決定成比預設送訊參數還大。藉此,實現與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的增減,因此可無損於系統全體的吞吐率之提升,減輕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間所產生的送訊機會的不公平。
‧將訊框合併而可發送之資料量的最大位元組長度
例如,於無線LAN中,係可將複數訊框合併而進行送訊。此係亦稱為聚合。藉由該聚合而可發送之最大位元組長度(最大值),係可由規格來定義。該參數也是和MSDU的最大位元組長度同樣地,若最大位元組長度越短,則則發送相同位元組數之資料時,送訊機會是越減少。於是,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高於預設閾值時,將訊框合併而可發送之資料量的最大位元組長度,決定成比預設送訊參數還小。又,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低於預設閾值時,將訊框合併而可發送之資料量的最大位元組長度,決定成比預設送訊參數還大。藉此,實現與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的增減,因此可無損於系統全體的吞吐率之提升,減輕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間所產生的送訊機會的不公平。
‧TXOP limit
例如,於無線LAN中,無線終端,係在所定之時間 之間,可擬似性地預約送訊。該能夠預約的最大時間,係為TXOP(Transmission Opportunity)limit,相當於可送訊之時間寬度的最大值。無線終端,係可在TXOP limit之範圍內,發送一個長的無線封包,也可將複數無線封包不設置無送訊區間而連續送訊。該TXOP limit,係隨各存取類別而不同。又,若TXOP limit越少,則不得不獲得送訊權的次數會跟著增加,因此發送相同位元組數之資料時,送訊機會是越減少。於是,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高於預設閾值時,將TXOP limit決定成比預設送訊參數還小。又,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低於預設閾值時,將TXOP limit決定成比預設送訊參數還大。藉此,實現與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的增減,因此可無損於系統全體的吞吐率之提升,減輕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間所產生的送訊機會的不公平。
‧最大重送次數
所謂最大重送次數,係將相同訊框予以重送的上限值。若最大送訊次數越少,則發送相同訊框的次數越減少,因此資料送訊次數會減少。於是,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高於預設閾值時,將最大重送次數決定成比預設送訊參數還小。又,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低於預設閾值時,將最大重送次數決定成比預設送訊參數還大。藉此,實現與DSC所致之送訊機會 之增減相反的增減,因此可無損於系統全體的吞吐率之提升,減輕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間所產生的送訊機會的不公平。
‧最大同時可使用頻道數
所謂最大同時可使用頻道數,係無線終端所能合併使用的單位頻道數的最大值。所謂單位頻道,係指無線終端為了發送訊框所必需的最小之頻帶寬度。無線終端,係藉由將單位頻道予以複數合併而進行送訊,就可使吞吐率提升。又,合併的頻道數越多,則該效果就越增加。此處,合併的頻道數若越多,則會在複數頻道上獲得越多的送訊機會。於是,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高於預設閾值時,將最大同時可使用頻道數決定成比預設送訊參數還小。又,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低於預設閾值時,將最大同時可使用頻道數決定成比預設送訊參數還大。藉此,實現與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的增減,因此可無損於系統全體的吞吐率之提升,減輕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間所產生的送訊機會的不公平。
‧可使用之頻道
例如,考慮有HE終端200較多使用的頻道、和傳統終端300較多使用的頻道是混合存在的情況。此種情況下,基地台100係僅關於使用了HE終端200佔優勢之頻 道的資料送訊,限制DSC模式係的動作,藉此可防止HE終端200過度獲得送訊機會。例如,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高於預設閾值時,將可使用之頻道,限制成HE終端200佔優勢之頻道。又,參數控制部133,係在DSC用閾值是低於預設閾值時,則HE終端200未佔優勢之頻道也設成可以使用。藉此,實現與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的增減,因此可無損於系統全體的吞吐率之提升,減輕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間所產生的送訊機會的不公平。此外,基地台100係亦可設置HE終端200專用之頻道,將DSC模式下的資料送訊,限制成只在該頻道。
‧作為可使用DSC之時間而被事前預約的期間
所謂作為可使用DSC之時間而被事前預約的期間,係例如,使用IEEE 802.11ah之RAW(Restricted Access Window)而被確保的期間,係指作為而被預約的期間。所謂RAW,係為基地台100事前進行的排程之機制,若依據本機制,則基地台100係可從自己所連接的無線終端之中選擇數台,可以設定只有所選擇的無線終端彼此是可使用CSMA/CA來獲得送訊權的期間。例如,參數控制部133,係限制可使用DSC之時間帶,決定僅HE終端200為可送訊之期間、和僅傳統終端300為可送訊之期間。藉此,參數控制部133,係可製作出傳統終端300擬似不存在的環境或HE終端200擬似不存在的環境,藉由該期間 的長短就可矯正送訊機會的不平等。
‧可使用DSC來發送的訊框之種類
參數控制部133,係限制可使用DSC來發送的訊框。可使用DSC來發送的訊框之種類係可有多樣考量。例如,可使用DSC來發送的訊框之種類,係亦可為IEEE 802.11的Management訊框。Management訊框,係在IEEE 802.11之訊框之中,像是Beacon一樣,是為了形成、管理無線網路而被使用的訊框。其他還有,可使用DSC來發送的訊框之種類係亦可為例如,IEEE 802.11之存取類別是AC_VO的訊框。所謂AC_VO,係QoS(Quality of Service)為最優先的訊框。其他還有,可使用DSC來發送的訊框之種類係亦可為例如,IEEE 802.11之存取類別之中是AC_VI的訊框。所謂AC_VI,係QoS為第2優先的訊框。其他還有,可使用DSC來發送的訊框之種類係亦可為例如,IEEE 802.11之存取類別之中是AC_BE的訊框。所謂AC_BE,係QoS為第3優先的訊框。其他還有,可使用DSC來發送的訊框之種類係亦可為例如,IEEE 802.11之存取類別之中是AC_BK的訊框。所謂AC_BK,係QoS為第4優先的訊框。如此,參數控制部133,係藉由限制可使用DSC來發送的訊框之種類,就可減少使用DSC而被發送的訊框之數量。藉此,實現與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的增減,因此可無損於系統全體的吞吐率之提升,減輕HE終端200與傳統終 端300之間所產生的送訊機會的不公平。
以上,說明了參數控制部133所決定的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之具體例。
參數控制部133,係將表示所決定之CCA閾值、及送訊參數的資訊,儲存在DSC回應訊息中。例如,參數控制部133,係被DSC控制部131許可了DSC模式下之動作時,將表示DSC用閾值的資訊、及表示DSC用送訊參數的資訊予以儲存。另一方面,參數控制部133,係在藉由DSC控制部131而被拒絕DSC模式下之動作時,亦可不儲存任何資訊,亦可將表示預設閾值的資訊、及表示預設送訊參數的資訊,予以儲存。此外,表示CCA閾值及送訊參數的資訊,係亦可為應設定之數值本身,亦可為從預設起的變化量,亦可為表示預定候補之其中一個的索引。
(補充)
此外,控制部130係亦可將表示是否許可以DSC模式來動作的資訊、以及表示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的資訊,以一個訊息來回送給HE終端200,亦可個別地回送給HE終端200。又,控制部130係亦可將含有表示是否許可以DSC模式來動作的資訊的訊息,回送給HE終端200後,由參數控制部133進行DSC用送訊參數的決定。
DSC控制部131,係亦可向未發送DSC要求 訊息的HE終端200,單方面地發送許可DSC模式下之動作的訊息。又,DSC控制部131,係亦可向已經許可了DSC模式下之動作的HE終端200,發送表示禁止DSC模式下之動作的訊息。又,參數控制部133,係亦可隨應於通訊系統1內的條件之變化,將用來更新已許可了DSC模式下之動作的HE終端200的DSC用送訊參數所需之訊息,在任意時序上予以發送。該時序係亦可例如,隨應於無線通訊部110上所被連接的傳統終端300之數量,而被決定。基地台100,係亦可對至少1個HE終端許可了DSC模式後,自己就以DSC模式來動作。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之構成例。接下來,參照圖4,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的構成例。
[2-3.HE終端之構成例]
圖4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的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如圖4所示,HE終端200係具有:無線通訊部210、記憶部220、及控制部230。
(1)無線通訊部210
無線通訊部210,係仲介HE終端200所致之與其他裝置之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介面。在本實施形態中,無線通訊部210係與基地台100之間進行無線通訊。例如,無線通訊部210係接收,從基地台100所被發送的無線訊 號。無線通訊部210係亦可具有例如增幅器、頻率轉換器、及解調器等之機能,可將收訊的資料輸出至控制部230。又,無線通訊部210,係透過天線而向基地台100發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部210,係亦可具有例如調變器、及增幅器等之機能,可將從控制部230所輸出的資料,進行調變及功率增幅等而送訊。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部210,係將從控制部230所輸出之DSC要求訊息,發送至基地台100。又,210,係將從基地台100所回送的DSC回應訊息予以接收,輸出至控制部230。又,無線通訊部210,係亦可接收或發送表示這些控制訊息之收訊已成功的確認回應(ACK)。
若更詳細說明無線通訊部210的機能,則無線通訊部210係進行資料收送所涉及的資料連結層及實體層的全盤的訊號處理,進行封包的收送訊。所謂資料連結層的處理具體來說,係包含:對於來自上層的資料酬載進行LLC/SNAP標頭之附加、去除、MAC標頭之附加/去除、錯誤偵測碼之附加/封包錯誤之偵測、重送、CSMA/CA所致之媒體存取處理、管理訊框以及控制訊框之生成等。所謂實體層的處理具體來說,係包含:基於已被控制部130所設定之編碼及調變方案,而進行編碼、交錯、調變之處理、以及PLCP標頭與PLCP前文之附加、前文所致之偵測或頻道推定處理、類比/數位之訊號轉換、頻率轉換、增幅、過濾等。
又,無線通訊部210,係使用已被控制部230所設定之CCA閾值、及送訊參數,來發送送訊資料。
(2)記憶部220
記憶部220係為,對所定之記錄媒體,進行資料之記錄再生的部位。記憶部220,係以例如HDD來實現。當然作為記錄媒體,係可考慮各種快閃記憶體等之固體記憶體、內建固定記憶體的記憶卡、光碟、光磁碟、全像記憶體等,作為記憶部220係隨著所採用的記錄媒體而能執行記錄再生的構成即可。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記憶部220,係記憶表示預設閾值、及通常模式下之送訊參數的資訊。又,記憶部220係亦可記憶DSC用閾值、及DSC模式下之送訊參數。
(3)控制部230
控制部230,係成為演算處理裝置及控制裝置而發揮機能,可依照各種程式來控制HE終端200內的整體動作。控制部230係藉由例如CPU、微處理器等之電子電路而被實現。此外,控制部230係亦可含有,將所使用之程式或演算參數等予以記憶的ROM、及將適宜變化之參數等予以暫時記憶的RAM。
例如,控制部230係基於來自上層應用程式的指示,控制無線通訊部210使其進行資料收送訊。例 如,控制部230係在藉由載波感測而確認了頻道空閒後,控制無線通訊部210使其發送資料。又,例如,控制部230係生成DSC要求訊息並發送至基地台100,基於從基地台100所回送的DSC回應訊息,進行CCA閾值的設定及送訊參數之設定。
控制部230係具有,控制CCA閾值及送訊參數的機能。詳言之,控制部230係具有:設定DSC用閾值,基於所設定之DSC用閾值與預設閾值的比較結果,來控制送訊參數的機能。具體而言,控制部230係進行,與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地加以增減的送訊參數之設定。詳言之,在DSC用閾值是高於預設閾值時,於DSC模式下為了比通常模式還要增加送訊機會,控制部230係以使得送訊機會是比使用預設送訊參數還要減少的方式,來控制DSC用送訊參數。又,在DSC用閾值是低於預設閾值時,於DSC模式下為了比通常模式還要減少送訊機會,控制部230係以使得送訊機會是比使用預設送訊參數還要增加的方式,來控制DSC用送訊參數。如圖4所示,控制部230係成為取得部231、決定部233、及設定部235而發揮機能。
(3-1)取得部231
取得部231係具有,取得表示應設定之CCA閾值的資訊及表示送訊參數的資訊之機能。例如,取得部231係亦可取得表示DSC用閾值的資訊、及DSC用送訊參數。 又,取得部231係亦可取得表示預設閾值的資訊、及預設送訊參數。取得部231係將這些資訊,從基地台100加以取得,亦可從記憶部220加以取得。取得部231係例如,隨應於資料送訊要求之發生、送訊成功機率之降低、載波感測所致之送訊抑制機率之上升等,為了將動作模式變更成DSC模式而取得表示DSC用閾值的資訊及DSC用送訊參數。
取得部231,係在從基地台100取得資訊時,透過無線通訊部210而將DSC要求訊息發送至基地台100。然後,取得部231係將已被無線通訊部210所接收的DSC回應訊息中所含之表示DSC模式下之動作是否已被許可的資訊、以及表示應設定之CCA閾值的資訊及表示送訊參數的資訊,加以取得。
(3-2)決定部233
決定部233係具有,判定從預設閾值往DSC用閾值之變更、及使用DSC用送訊參數的資料送訊是否可執行,並決定動作模式之機能。決定部233,係判定是否滿足複數條件,若全都滿足時則將動作模式決定成DSC模式,若不滿足時則決定成通常模式。其他還有,決定部233係亦可為,在滿足複數條件之至少任一者時,則將動作模式決定成DSC模式。
例如,決定部233係基於送訊時刻是否有被包含在作為可使用DSC之時間而被事前預約的期間中, 來判定可否執行。詳言之,決定部233係若送訊時刻是有被包含在DSC用送訊參數所示的可使用DSC之時間中,則決定進行DSC模式下之動作,若不含則決定進行通常模式下之動作。
例如,決定部233係亦可基於送訊的訊框之種類,來判定可否執行。例如,決定部233係亦可為,基於現在正要發送的訊框,是否有被包含在DSC用送訊參數所示的可使用DSC來發送的訊框之種類中,來判定可否執行。詳言之,決定部233係若現在正要發送的訊框,是有被包含在可使用DSC來發送的訊框之種類中,則決定進行DSC模式下之動作。另一方面,決定部233係若現在正要發送的訊框,是沒有被包含在可使用DSC來發送的訊框之種類中,則決定進行通常模式下之動作。
(3-3)設定部235
設定部235係具有,進行CCA閾值及送訊參數之設定的機能。設定部235,係若已被決定部233決定為要將動作模式設成DSC模式時,則設定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另一方面,設定部235,係若已被決定部233決定為要將動作模式設成通常模式時,則設定預設閾值及預設送訊參數。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之構成例。
[2-4.傳統終端之構成例]
傳統終端300之構成,係和一般的無線終端相同。例如,傳統終端300之構成,係亦可為從HE終端200之構成中省略取得部231及決定部233而成者。傳統終端300係使用預設閾值及預設送訊參數來發送資料。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1所含之各裝置的構成例。以下係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1之動作處理。首先,參照圖1,說明DSC使用許可處理。
[2-5.DSC使用許可處理]
圖5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1中所被執行之DSC使用許可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如圖5所示,本程序中,係有基地台100及HE終端200參與。
首先,在步驟S102中,HE終端200係向基地台100發送DSC要求訊息。例如,取得部231,係隨應於資料送訊要求之發生、送訊成功機率之降低、載波感測所致之送訊抑制機率之上升等,而發送DSC要求訊息。
接著,在步驟S103中,DSC要求訊息收訊成功的基地台100,係將確認回應,回送給HE終端200。
接著,在步驟S104中,基地台100係進行DSC使用可否判定。例如,DSC控制部131,係基於無線通訊部110上所連接之其他裝置之中的傳統終端300之數量,來判定是否許可DSC要求訊息之送訊來源的HE終端 200以DSC模式來動作。以下說明,DSC之使用被許可時的處理。
接著,在步驟S106中,基地台100係生成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例如,參數控制部133,係將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基於無線通訊部110上所連接之其他裝置之中的傳統終端300之數量,而加以決定。其他還有,參數控制部133,係亦可將DSC用送訊參數,基於DSC用閾值與預設閾值之差而加以決定。此時,參數控制部133係決定成,與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地加以增減的值。
接著,在步驟S108中,基地台100係將DSC回應訊息,發送至HE終端200。例如,基地台100係生成儲存有:許可DSC之使用的資訊、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的DSC回應訊息,發送至HE終端200。此外,於上記步驟S104中,DSC控制部131拒絕DSC之使用的情況下,在DSC回應訊息中係會儲存有表示拒絕DSC之使用的資訊。
接著,在步驟S110中,DSC回應訊息收訊成功的HE終端200,係將確認回應,回送給基地台100。
如以上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1,係可動態控制DSC模式下之動作的可否執行,並且可動態變更送訊參數。此時,通訊系統1,係基於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間所產生的不公平之程度,來調節送訊參數。因此,通訊系統1係可一面藉由DSC之使用 而提升吞吐率,一面減輕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間的送訊機會之不公平。
以上說明了DSC使用許可處理。接著,參照圖6~圖8,說明HE終端200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
[2-6.資料送訊處理]
圖6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如圖6所示,首先,在步驟S202中,HE終端200係進行DSC使用決定處理。關於此處之處理係於後述,因此這裡省略詳細說明。
接著,在步驟S204中,設定部235係參照決定部233所做的處理結果,判定是否使用DSC。
若要使用DSC(S204/YES),則在步驟S206中,設定部235係設定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例如,設定部235係設定DSC回應訊息中所含之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例如,若DSC用閾值高於預設閾值,則HE終端200會獲得比傳統終端300還多的送訊機會。此情況下,設定部235係設定,會使送訊機會變成比傳統終端300還少的DSC用送訊參數。另一方面,若DSC用閾值低於預設閾值,則HE終端200會獲得比傳統終端300還少的送訊機會。此情況下,設定部235係設定,會使送訊機會變成比傳統終端300還多的DSC用送訊參數。設定部235,係藉由進行如此的設定,以實現與 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的增減,可無損於系統全體的吞吐率之提升,減輕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間所產生的送訊機會的不公平。此外,關於此處之處理係於後述,因此這裡省略詳細說明。
若不使用DSC(S204/NO),則在步驟S208中,設定部235係設定預設閾值及預設送訊參數。例如,設定部235係參照記憶部220,來設定預設閾值及預設送訊參數。
然後,在步驟S210中,無線通訊部210,係使用已被控制部230所設定之CCA閾值、及送訊參數,來發送送訊資料。於該送訊處理中,係進行例如一般的CSMA/CA。
接著,在步驟S212中,控制部230係進行結束判定。例如,控制部230,係在有送訊資料殘存時判定為不結束,若無送訊資料時則判定為結束。判定為不結束時(S212/NO),則處理係回到步驟S202。判定為要結束時(S212/YES),則控制部230係結束處理。
以上說明了HE終端200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接下來,參照圖7,說明圖6的步驟S202中的DSC使用決定處理的詳細動作。
[2-7.DSC使用決定處理]
圖7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所做的DSC使用決定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如圖7所示,首先,在步驟S302中,取得部231係判定DSC使用是否被許可。例如,取得部231係參照,於參照圖5而上述說明的DSC使用許可處理中從基地台100所接收到的DSC回應訊息中所儲存的表示DSC使用可否的資訊,藉此以判定DSC使用是否被許可。
若判定DSC使用未被許可時(S302/NO),則在步驟S312中,決定部233係決定不使用DSC,決定以通常模式動作。
另一方面,若判定DSC使用被許可時(S302/YES),則在步驟S304中,取得部231係取得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例如,取得部231係從參照圖5而上述說明的DSC使用許可處理中從基地台100所接收到的DSC回應訊息中,取得表示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的資訊。
該DSC用送訊參數係可含有例如表示:IFS、時槽時間、CW min、CW max、CW的機率分布之形狀、MSDU的最大位元組長度、將訊框合併而可發送之資料量的最大位元組長度、TXOP limit、最大重送次數、最大同時可使用頻道數、及可使用之頻道之至少任一者的資訊。除此以外,該DSC用送訊參數中係亦可含有:作為可使用DSC之時間而被事前預約的期間、及可使用DSC來發送的訊框之種類。
接著,在步驟S306中,決定部233係判定現在時刻是否為可使用DSC之時間。例如,決定部233係 判定,現在時刻是否有被包含在,DSC回應訊息中所含之作為可使用DSC之時間而被事前預約的期間中。詳言之,決定部233,係若現在時刻是被包含在可使用DSC之期間中,則判定現在時刻係為可使用DSC之時間。另一方面,決定部233,係若現在時刻是未被包含在可使用DSC之期間中,則判定現在時刻不是可使用DSC之時間。
若判定為並非DSC可使用時間(S306/NO),則在步驟S312中,決定部233係決定不使用DSC,決定以通常模式動作。
另一方面,若判定為是DSC可使用時間(S306/YES),則在步驟S308中,決定部233係判定現在正要發送的訊框,是否為可使用DSC來發送的訊框。例如,決定部233係亦可判定,現在正要發送的訊框,是否有被包含在DSC回應訊息中所含之可使用DSC來發送的訊框之種類中。詳言之,決定部233係若現在正要發送的訊框,是有被包含在可使用DSC來發送的訊框之種類中,則判定為是可使用DSC之訊框。另一方面,決定部233係若現在正要發送的訊框,是未被包含在可使用DSC來發送的訊框之種類中,則判定為不是可使用DSC之訊框。
若判定為並非可使用DSC之訊框(S308/NO),則在步驟S312中,決定部233係決定不使用DSC,決定以通常模式動作。
另一方面,若判定為是可使用DSC之訊框(S308/YES),則在步驟S310中,決定部233係決定使用DSC,決定以DSC模式動作。如此,通訊系統1係藉由對HE終端200可使用DSC做資料送訊的時間帶或訊框加以限制,就可減輕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間所產生的送訊機會的不公平。
以上說明了HE終端200所做的DSC使用決定處理。接下來,參照圖8,說明圖6的步驟S206中的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之設定處理。
[2-8.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之設定處理]
圖8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所做的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之設定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如圖8所示,首先,在步驟S402中,設定部235係設定DSC回應訊息中所含之DSC用閾值、亦即DSC用的CCA閾值。
接著,在步驟S404中,設定部235,係設定DSC回應訊息中所含之DSC用的IFS。
接著,在步驟S406中,設定部235,係設定DSC回應訊息中所含之DSC用的時槽時間。
接著,在步驟S408中,設定部235,係設定DSC回應訊息中所含之DSC用的CW min。
接著,在步驟S410中,設定部235,係設定 DSC回應訊息中所含之DSC用的CW max。
接著,在步驟S412中,設定部235,係設定DSC回應訊息中所含之DSC用的CW的機率分布之形狀。
接著,在步驟S414中,設定部235,係設定DSC回應訊息中所含之DSC用的MSDU的最大位元組長度。
接著,在步驟S416中,設定部235,係設定DSC回應訊息中所含之DSC用的進行聚合而可發送之最大位元組長度。
接著,在步驟S418中,設定部235,係設定DSC回應訊息中所含之DSC用的TXOP limit。
接著,在步驟S420中,設定部235,係設定DSC回應訊息中所含之DSC用的最大重送次數。
接著,在步驟S422中,設定部235,係設定DSC回應訊息中所含之DSC用的最大同時可使用頻道數。
接著,在步驟S424中,設定部235,係設定DSC回應訊息中所含之DSC用的可使用之頻道。
以上說明了HE終端200所做的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之設定處理。此外,關於預設閾值及預設送訊參數,也是可用和上記相同之流程而被設定。
<3.第2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係為,HE終端200係不經由基地台100所做的控制,而可自律地以DSC模式動作的形態。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1所含之各裝置之構成,係和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相同。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中具有特徵的構成。
[3-1.HE終端之構成例]
(1)記憶部220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記憶部220,係除了預設閾值及預設送訊參數以外,還記憶有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DSC用送訊參數,係亦可事前記憶,也可基於來自基地台100之訊號而被記憶或更新。作為來自基地台100之訊號係可舉例如:Beacon、Probe Response。
(2)取得部231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取得部231,係無論在通常模式下,還是在DSC模式下,都會參照記憶部220而取得CCA閾值及送訊參數。此外,取得部231,係亦可隨應於資料送訊要求之發生、送訊成功機率之降低、載波感測所致之送訊抑制機率之上升等,而從複數的DSC用閾值及送訊參數的候補之中,自律地取得要使用的。
(3)決定部233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決定部233,係決定動作模式。例 如,決定部233,係隨應於資料送訊要求之發生、送訊成功機率之降低、載波感測所致之送訊抑制機率之上升等,而自律地決定是否以DSC模式而動作。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中具有特徵的HE終端200之構成例。接下來,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動作處理。
[3-2.動作處理]
在本實施形態中,進行和參照圖6而上記說明過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動作處理。但是,步驟S202中的DSC使用決定處理係為不同。於是,參照圖9,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DSC使用決定處理的詳細動作。
圖9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所做的DSC使用決定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如圖9所示,首先,在步驟S502中,取得部231係參照記憶部220,取得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此處,由於控制DSC用閾值的協調者係不存在,因此想定取得部231會以使得自己的送訊機會增加的方式,取得比預設閾值還高的DSC用閾值。此情況下,取得部231係取得,會使HE終端200之送訊機會減少的DSC用送訊參數。當然,取得部231,係亦可取得比預設閾值還低的DSC用閾值。此情況下,取得部231係取得,會使HE終端200之送訊機會增加的DSC用送訊參數。關於所取得的送訊參數之具體例,係和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 相同。
接著,在步驟S504中,決定部233係判定現在正要發送的訊框,是否為可使用DSC來發送的訊框。例如,決定部233係亦可判定,現在正要發送的訊框是否有被包含在,可使用DSC來發送的訊框之種類中。關於訊框種類的具體例,係和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相同。
若判定為並非可使用DSC之訊框(S504/NO),則在步驟S508中,決定部233係決定不使用DSC,決定以通常模式動作。
另一方面,若判定為是可使用DSC之訊框(S504/YES),則在步驟S506中,決定部233係決定使用DSC,決定以DSC模式動作。如此,通訊系統1係藉由對HE終端200可使用DSC做資料送訊的訊框,自律地加以限制,就可減輕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間所產生的送訊機會的不公平。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所述之DSC使用決定處理。此外,本實施形態所述之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之設定處理,係和參照圖8而上說明過的相同。
<4.第3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係為HE終端200按照每一頻道而進行DSC的形態。首先,參照圖10,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1的概要。
圖10係用來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頻道之一 例的說明圖。在圖10所示的例子中,通訊系統1係使用頻道A、B、C、D之4個頻道來進行資料之收送訊。此外,假設單位頻道為例如20MHz。假設從頻率最低的單位頻道起依序為頻道A、頻道B、頻道C、頻道D。假設HE終端200係例如,以頻道A為第1頻道(首要頻道),以單位頻道來進行資料送訊時,是使用頻道A來進行。HE終端200,係亦可將複數頻道予以合併而進行資料送訊。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係在將複數頻道予以合併而進行送訊之際,可如圖10所示般地,針對每一單位頻道,分別判斷是否使用DSC。又,HE終端200係可針對每一單位頻道,設定不同的送訊參數。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1所含之各裝置之構成,係和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相同。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及HE終端200中具有特徵的構成。
[4-1.基地台之構成例]
(1)DSC控制部131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DSC控制部131係具有,按照每一頻道來控制HE終端200之動作模式的機能。例如,DSC控制部131係判定,是否許可針對某頻道之DSC要求訊息之送訊來源的HE終端200,在該頻道中以DSC模式來動作。關於判定基準,係和第1實施形態相同。此外,DSC控制部131,係亦可令許可使用的頻道和不許可 的頻道混合存在。
DSC控制部131,係每一頻道地判定是否許可DSC之使用,將表示判定結果的資訊,儲存在DSC回應訊息中。
此外,DSC控制部131,係亦可向未發送DSC要求訊息的HE終端200,單方面地發送許可任意頻道中的DSC模式下之動作的訊息。又,DSC控制部131,係亦可向已經許可了某頻道中的DSC模式下之動作的HE終端200,發送表示禁止該頻道中的DSC模式下之動作的訊息。
(2)參數控制部133
參數控制部133係具有,將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按照HE終端200使用於資料送訊的每一頻率(頻道)而加以決定的機能。關於決定基準及具體的參數之決定內容,係和第1實施形態相同。
此外,參數控制部133,係亦可隨應於通訊系統1內的條件之變化,將用來更新已許可了某頻道中的DSC模式下之動作的HE終端200的、該頻道中的DSC用送訊參數所需之訊息,在任意時序上予以發送。該時序係亦可例如,隨應於無線通訊部110上所被連接的傳統終端300之數量,而被決定。
參數控制部133,係針對每一頻道,來決定DSC用閾值。然後,參數控制部133係針對每一頻道,決 定與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地加以增減的DSC用送訊參數。藉此,可每一頻道地,實現與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的增減。因此,可無損於系統全體的吞吐率之提升,減輕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間所產生的每一頻道之送訊機會的不公平。
[4-2.HE終端之構成例]
(1)無線通訊部210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部210,係可隨每一頻道而使用不同的CCA閾值及送訊參數來進行資料送訊。無線通訊部210係針對被基地台100許可DSC之使用的頻道,係使用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來進行資料送訊。另一方面,無線通訊部210係針對未被基地台100許可DSC之使用的頻道,係使用預設閾值及預設送訊參數來進行資料送訊。
(2)取得部231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取得部231係具有,隨著每一頻道而取得表示應設定之CCA閾值的資訊及表示送訊參數的資訊之機能。取得部231係可每一頻道地進行DSC要求訊息及DSC回應訊息之收送訊,亦可針對所有頻道而整批地進行訊息之收送訊。
(3)決定部233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決定部233係具有,針對每一頻道而判定,從預設閾值往DSC用閾值之變更、及使用DSC模式下之送訊參數的資料送訊是否可執行,並每一頻道地決定動作模式之機能。
(4)設定部235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設定部235係具有,每一頻道地進行CCA閾值及送訊參數之設定的機能。設定部235,係亦可使設定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的頻道、和設定預設閾值及預設送訊參數的頻道,混合存在。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1所含之各裝置的特徵性構成。以下係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1之動作處理。首先,參照圖11及圖12,說明DSC使用許可處理。
[4-3.DSC使用許可處理]
圖11及圖12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1中所被執行之DSC使用許可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如圖11及圖12所示,本程序中,係有基地台100及HE終端200參與。
如圖11所示,首先,在步驟S602中,HE終端200係將有關於頻道A的DSC要求訊息,發送至基地台100。該DSC要求訊息,係可使用例如頻道A而被發送。
接著,在步驟S603中,DSC要求訊息收訊成功的基地台100,係將確認回應,回送給HE終端200。
接著,在步驟S604中,基地台100係進行頻道A中的DSC使用可否判定。例如,DSC控制部131,係基於使用頻道A而被連接至無線通訊部110的其他裝置之中的傳統終端300之數量,來判定是否許可DSC要求訊息之送訊來源的HE終端200以DSC模式來動作。以下說明,頻道A中的DSC之使用被許可時的處理。
接著,在步驟S606中,基地台100係生成頻道A中的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例如,參數控制部133,係將頻道A中的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基於無線通訊部110上所連接之其他裝置之中的傳統終端300之數量,而加以決定。其他還有,參數控制部133,係亦可將頻道A中的DSC用送訊參數,基於頻道A中的DSC用閾值與預設閾值之差而加以決定。此時,參數控制部133係決定成,與頻道A中的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地加以增減的值。
接著,在步驟S608中,基地台100係將有關於頻道A的DSC回應訊息,發送至HE終端200。例如,基地台100係生成儲存有:許可頻道A中的DSC之使用的資訊、頻道A中的DSC用閾值、及頻道A中的DSC用送訊參數的DSC回應訊息,發送至HE終端200。此外,於上記步驟S104中,DSC控制部131拒絕頻道A中的DSC之使用的情況下,在DSC回應訊息中係會儲存有表 示拒絕頻道A中的DSC之使用的資訊。
接著,在步驟S610中,DSC回應訊息收訊成功的HE終端200,係將確認回應,回送給基地台100。
接著,在步驟S612~S620中,HE終端200係進行針對頻道B的DSC使用許可處理。此外,DSC要求訊息及DSC回應訊息,係亦可使用首要頻道的頻道A而被收送訊。此處的處理,係和上記步驟S602~S610相同,因此這裡省略詳細說明。
接著,如圖12所示,在步驟S622~S630中,HE終端200係進行針對頻道C的DSC使用許可處理。此外,DSC要求訊息及DSC回應訊息,係亦可使用首要頻道的頻道A而被收送訊。此處的處理,係和上記步驟S602~S610相同,因此這裡省略詳細說明。
接著,在步驟S632~S640中,HE終端200係進行針對頻道D的DSC使用許可處理。此外,DSC要求訊息及DSC回應訊息,係亦可使用首要頻道的頻道A而被收送訊。此處的處理,係和上記步驟S602~S610相同,因此這裡省略詳細說明。
如以上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1,係可每一頻道地控制DSC模式下之動作的可否執行,並且可每一頻道地控制送訊參數。此時,通訊系統1,係基於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間所產生的不公平之程度,來每一頻道地調節送訊參數。因此,通訊系統1係可一面藉由DSC之使用而提升吞吐率,一面每一頻道地減 輕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間的送訊機會之不公平。
以上說明了DSC使用許可處理。接著,參照圖13及圖14,說明HE終端200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
[4-4.資料送訊處理]
圖13及圖14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如圖13所示,首先,在步驟S702中,HE終端200係進行頻道A中的DSC使用決定處理。例如,HE終端200係參照圖7而將上記說明的處理,針對頻道A而進行之。藉此,取得部231係取得頻道A中的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又,決定部233係藉由判定現在時刻是否為可在頻道A中使用DSC之時間,及現在正要發送之訊框是否為可在頻道A中使用DSC之訊框,以決定頻道A中的DSC之使用可否。
接著,在步驟S704中,設定部235係參照決定部233所做的處理結果,判定是否在頻道A中使用DSC。
若要使用DSC(S704/YES),則在步驟S706中,設定部235係針對頻道A而設定頻道A中的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例如,HE終端200係參照圖8而將上記說明的處理,針對頻道A而進行之。
若不使用DSC(S704/NO),則在步驟S708 中,設定部235係針對頻道A而設定預設閾值及預設送訊參數。
接著,在步驟S710~S716中,HE終端200係經由頻道B中的DSC使用決定處理,針對頻道B,設定頻道B中的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或預設閾值及預設送訊參數。此處的處理,係和上記步驟S702~S708相同,因此這裡省略詳細說明。
接著,如圖14所示,在步驟S718~S724中,HE終端200係經由頻道C中的DSC使用決定處理,針對頻道C,設定頻道C中的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或預設閾值及預設送訊參數。此處的處理,係和上記步驟S702~S708相同,因此這裡省略詳細說明。
接著,在步驟S726~S732中,HE終端200係經由頻道D中的DSC使用決定處理,針對頻道D,設定頻道D中的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或預設閾值及預設送訊參數。此處的處理,係和上記步驟S702~S708相同,因此這裡省略詳細說明。
然後,在步驟S734中,無線通訊部210,係使用已被控制部230所設定之CCA閾值、及送訊參數,來合併4個頻道而發送送訊資料。於該送訊處理中,係進行例如一般的CSMA/CA。此處,於本實施形態中,可隨每一頻道而使用不同的CCA閾值。HE終端200,係在判斷一部分之頻道係閒置,其他頻道係忙碌時,則亦可僅使用判斷為閒置的頻道來進行送訊。
以上說明了HE終端200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
<5.第4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係為,HE終端200係不經由基地台100所做的控制,而可自律地以每一頻道地以DSC模式而動作的形態。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1所含之各裝置之構成,係和第2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相同。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中具有特徵的構成。
(1)記憶部220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記憶部220,係除了預設閾值及預設送訊參數以外,還記憶有每一頻道的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
(2)取得部231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取得部231,係無論在通常模式下,還是在DSC模式下,都會參照記憶部220而取得每一頻道的CCA閾值及送訊參數。
(3)決定部233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決定部233,係每一頻道地決定動作模式。關於DSC使用決定處理,係和第3實施形態中 上述說明相同。
(4)設定部235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設定部235,係每一頻道地進行CCA閾值及送訊參數之設定。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中具有特徵的HE終端200之構成例。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係使用控制部230自律設定的CCA閾值、及送訊參數將4個頻道合併而發送送訊資料。於該送訊處理中,係進行例如一般的CSMA/CA。此處,於本實施形態中,可隨每一頻道而使用不同的CCA閾值。HE終端200,係在判斷一部分之頻道係閒置,其他頻道係忙碌時,則亦可僅使用判斷為閒置的頻道來進行送訊。
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則通訊系統1係可一面藉由自律的DSC之使用而提升吞吐率,一面每一頻道地減輕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間的送訊機會之不公平。
<6.第5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係為,由HE終端200本身,來決定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的形態。首先,參照圖15,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的構成例。
[6-1.基地台之構成例]
圖15係第5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之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如圖15所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係與圖3所示的構成例,是控制部130之構成為不同。如圖15所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控制部130,係成為變更規則生成部135而發揮機能。
變更規則生成部135係具有,將為了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之設定而於HE終端200中所被使用的變更規則予以生成的機能。變更規則,係包含後述的容限值及變更用參數(第2參數)。變更規則生成部135,係將表示所生成之變更規則的資訊,藉由無線通訊部110而發送至HE終端200。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之構成例。接下來,參照圖16,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的構成例。
[6-2.HE終端之構成例]
圖16係第5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之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如圖16所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係與圖4所示的構成例,是控制部230之構成為不同。如圖16所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控制部230,係成為參數控制部234及設定部235而發揮機能。
參數控制部234,係和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參數控制部133同樣地,具有決定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的機能。但是,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參數控 制部234,係基於從基地台100所通知的變更規則,來決定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關於決定處理係在後面詳細說明。
設定部235,係將已被參數控制部234所決定之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加以設定。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之構成例。接下來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1的技術特徵。
[6-3.技術特徵]
圖17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1中所被執行之處理全體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如圖17所示,本程序中,係有基地台100及HE終端200參與。如圖17所示,基地台100係進行:載波感測容限決定處理(步驟S802)、變更用參數決定處理(步驟S804)、及對HE終端200之通知處理(步驟S806)。接下來,HE終端200係進行:DSC用閾值設定處理(步驟S808)、DSC用送訊參數設定處理(步驟S810)、及對基地台100之送訊處理(步驟S812)。然後,基地台100係進行送訊功率控制處理(步驟S814)。又,圖17所示之程序中的較詳細之處理內容,示於圖18。圖18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1中所被執行之處理全體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步驟S802)載波感測容限決定處理
基地台100(例如變更規則生成部135),作為變更規則之一,係決定:連接中之旗下之HE終端200在決定DSC用閾值之際所使用的容限值。在本實施例中,是將HE終端200所決定的載波感測位準(載波感測偵測用閾值),視為DSC用閾值。此外,載波感測位準,以下有時候也稱為CCASD(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Signal Detection level)。
基地台100,係可以用多樣的基準,來決定容限值。例如,基地台100,係亦可監視周圍而測定干擾的平均強度,基於所測定的干擾之平均強度來決定容限值。具體而言,基地台100,係在干擾之平均強度高時則決定較大的值,低時則決定較小的值。其他還有,基地台100係亦可隨應於旗下的HE終端200以及傳統終端300的各自的台數來決定容限值,甚至亦可還考慮其他BSS的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台數的資訊而決定容限值。又,基地台100係亦可根據上記無線終端的台數與干擾的平均強度之組合而決定。又,基地台100亦可採用所定值。
(步驟S804)變更用參數決定處理
基地台100(例如變更規則生成部135),作為變更規則之一,係決定:連接中之旗下之HE終端200在決定DSC用送訊參數(亦即將送訊參數從預設加以變更)之際所使用的變更用參數。
變更用參數,係用來令HE終端200,將送訊參數變更成,與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地加以增減的值,所需的參數。亦即,變更用參數係為,在HE終端200將CCASD予以變更時,就系統全體來說為了減緩不公平之目的,而被施加的附隨性參數。變更用參數,係在令CCASD上升時係以送訊機會之增加而換來所要施加的懲罰、反之在令CCASD降低時則是以送訊機會之減少而換來所要給予之優待措施,係含有如此的意義。藉由變更用參數,就可與CCASD之變更連動,而設定從預設之送訊參數起變更的DSC用送訊參數。
變更用參數,係與上述的容限值1對1對應。亦即,容限值係被無歧異地對應有變更用參數。因此,於基地台100中,若容限值相同則可保證變更用參數為相同。甚至,容限值與變更用參數之組合,係亦可與其他基地台100之間為共通。此情況下,即使在不同的基地台100中,仍只要若容限值相同,則可保證變更用參數也為相同。
例如,基地台100,係將容限值及變更用參數之組合,記憶在記憶部120中,從其中選擇要使用的組合。選擇基準,係和容限值之決定基準中說明的相同。除此以外,亦可使用,把容限值與變更用參數做1對1對應的計算式,而予以導出。
藉由變更用參數而被變更的送訊參數,係可多樣考量。
例如,變更用參數,作為用來變更送訊功率所需之參數,係亦可含有送訊功率變更係數α及β。藉此,可與CCASD之變更連動,來變更送訊功率。
又,變更用參數,作為用來變更送訊用固定等待時間所需之參數,係亦可含有送訊用固定等待時間變更係數γ。藉此,可與CCASD之變更連動,來變更送訊用固定等待時間。
又,變更用參數,作為用來變更載波感測用隨機等待時間所需之參數,係亦可含有載波感測用隨機等待時間變更係數δ、ε。藉此,可與CCASD之變更連動,來變更載波感測用隨機等待時間。
又,變更用參數,作為用來變更無線資源(例如頻率)之專有時間長度所需之參數,係亦可含有最大訊框時間長度變更係數μ、ν。藉此,可與CCASD之變更連動,來變更無線資源之專有時間長。此外,在同樣的意義上,用來將一次訊框送訊時的最大送訊資訊量、一次送訊時的最大封包連結個數、相同封包之最大重送次數、複數訊框之連續送訊時所能使用的最大時間長度(例如TXOP limit)予以變更所需之參數,亦可被包含在變更用參數中。
又,變更用參數,作為用來變更可使用之頻道頻帶寬度所需之參數,係亦可含有使用可能頻道頻帶寬度變更係數λ。藉此,可與CCASD之變更連動,來變更可使用之頻道頻帶寬度。
又,變更用參數,作為用來限定可使用之頻道頻率所需之參數,係亦可含有頻道限定動作判定係數ω或指定可使用之頻道群之資訊的至少一者。藉此,可與CCASD之變更連動,來限定可使用之頻道頻率。
下表1中係表示,容限值與變更用參數之組合之一例。表1中係表示了,送訊功率及送訊用固定等待時間(例如AIFSN)係為變更對象之送訊參數的例子。基地台100,係從其中選擇出一個條目(行)。此外,亦可為了使變更量(懲罰或優待措施之規模)變得更大,而由基地台100或通知目標之HE終端200,來將變更用參數之值予以變更。
(步驟S806)通知處理
基地台100(例如變更規則生成部135及無線通訊部110),係將表示所生成之變更規則的資訊,通知給HE終端200。
在本實施形態中,基地台100係在訊框內,儲存容限值及變更用參數而進行通知。儲存目標之訊框, 係可為要被通知給旗下全體的信標訊框,亦可為被個別通知的其他管理訊框。作為一例,被儲存在信標訊框時的格式之例子,示於圖19。
圖19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信標訊框之格式之一例的說明圖。如圖19所示,酬載部分中係有,用來儲存表示變更規則的資訊的「Dynamic CCA Parameters」。其內容是由:儲存識別資訊的「Element ID」、儲存欄位長度的「Length」、儲存容限值的「CCA Margin」、及儲存變更用參數的「Linked Parameter List」所成。「Linked Parameter List」,係由:儲存變更對象之送訊參數之數量的「Num of Entries」、以及儲存變更對象之送訊參數之種類的「Parameter Type」、及儲存變更係數值的「Coefficient Values」之N個之組合所成。此處,N係表示變更對象之送訊參數之數量。
藉由在訊框內儲存容限值及變更用參數而進行通知,就可遵守上述「變更用參數係與容限值1對1對應」此一規則。再者,藉由在訊框內儲存容限值及變更用參數而進行通知,即使基地台100進行會損毀系統品質的不正確設定,HE終端200或其他裝置仍可測知不正確,確保可測試性。
如此,表示容限值及變更用參數之組合(亦即變更規則)的資訊,係從基地台100通知給HE終端200。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9所示,容限值及變更用參數本身所被儲存的訊框,係被從基地台100予以通知。
(步驟S808)DSC用閾值設定處理
HE終端200(例如參數控制部234及設定部235),係基於來自基地台100之通知,來決定並設定DSC用閾值。
例如,HE終端200,係基於所被通知的容限值、及參照訊框之收訊強度(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來決定DSC用閾值。參照訊框,係亦可為儲存有上述的表示變更規則的資訊的信標訊框。以下,參照圖20,說明DSC用閾值之決定處理。
圖20係用來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DSC用閾值之決定處理之一例的說明圖。圖中之AP係表示基地台100,STA係表示HE終端200。如圖20所示,HE終端200,係將從連接目標之基地台100所發送的信標訊框,予以接收。
例如,HE終端200,係將從參照訊框之收訊強度減去容限值後的值,當作可設定之CCASD之上限值CCASDcapable而以下式算出。然後,HE終端200,係在不超過上限值CCASDcapable的範圍內,變更CCASD(亦即決定DSC用閾值)。藉此,基地台100所發送的訊號,就會在HE終端200上被確實偵測。此外,下式係以對數來表現。
[數1] CCASD capable =R ref -M(數式1)
此處,將從連接目標之基地台100所接收到的最新之參照訊框(信標訊框)的,HE終端200上的收訊強度(RSSI)令作Rref(dBm),將上述的通知處理中從基地台100所通知的容限值令作M(dB)。此外,Rref係亦可為,對跨越複數之參照訊框的計測結果,進行平均化等之過濾而成。又,CCASDcapable,係亦可基於其他原因而藉由上限值或下限值來對值加以限制。
令預設之CCASD之值為CCASDdefault,令變更後之CCASD(亦即DSC用閾值)之值為CCASDupdated。例如,CCASDdefault係亦可為,每20MHz頻帶寬度為-82dBm。CCASDdefault與CCASDupdated之差分DCCASD,係以下式而被算出。此外,下式也是以對數來表現。以後的數式中出現的DCCASD係全部都是dB值。
[數2] D CCASD =CCASD updated -CCASD default (數式2)
參照上記數式1,RSSI越大的HE終端200,就會容許往越高的CCASD之變更。此外,CCASD之變更係在範圍內有自由度,HE終端200並不一定要將CCASDupdated設成CCASDcapable。HE終端200,係亦可完全不改變CCASD。亦即,藉由HE終端200側之控制,DCCASD就可改變。藉此,可以防止鏈結狀態差的HE終端 200變更成高的CCASD,可防止非預期的送訊失敗增加而導致系統全體之效能降低。
(步驟S810)DSC用送訊參數設定處理
HE終端200(例如參數控制部234及設定部235),係決定並設定DSC用送訊參數。
更詳言之,係HE終端200,係隨應於上述的DSC用閾值決定處理中所決定的DSC用閾值與預設閾值之差分,亦即DCCASD,來控制DSC用送訊參數。例如,HE終端200,係差分越大則將變更量(懲罰或優待措施之規模)設得越大,差分越小就將變更量設得越小。藉此,就可適切緩和,隨著CCASD之上升幅度或下降幅度而產生的系統全體之不公平。
又,HE終端200,係使用對應於容限值的變更用參數來設定DSC用送訊參數。假設HE終端200係遵守從基地台100所通知的變更規則而決定DSC用送訊參數,不會違反。以下說明,基於所被通知的變更用參數的DSC用送訊參數之決定方法。
‧送訊功率
HE終端200係隨應於DCCASD而變更送訊功率。使用變更係數α、β的送訊功率變更之一例,示於下式。此外,令變更後的送訊功率為Pupdated,基準的送訊功率為Pdefault,這些係為dB值。此外,基準送訊功率Pdefault係 可以預先用某種方法而在系統內之各基地台以及各無線終端間被共用。
[數3] P updated =P default -D CCASD /α+β(數式3)
α為正值,且DSC用閾值比預設閾值還高時,則DCCASD越大(亦即DSC用閾值越高),送訊功率就越降低。又,α為正值,且DSC用閾值比預設閾值還低時,則DCCASD越小(亦即DSC用閾值越低),送訊功率就越提高。
即使α為正值,且DSC用閾值比預設閾值還高的情況下,上記數式所算出的Pupdated有時候會比Pdefault還高。此情況下,HE終端200係不變更送訊功率而使用Pdefault。同樣地,即使α為正值,且DSC用閾值比預設閾值還低的情況下,上記數式所算出的Pupdated有時候會比Pdefault還低。此情況下,HE終端200係不變更送訊功率而使用Pdefault。如此,若所施予的懲罰或優待措施是不幸呈現逆向作用時,則HE終端200係使用預設之送訊參數。關於以下說明的其他送訊參數也是同樣如此。
‧送訊用固定等待時間
HE終端200係隨應於DCCASD而變更送訊用固定等待時間。
所謂送訊用固定等待時間,係相當於例如 802.11規格中的AIFS,AIFS係與在進行送訊試行之際所必須等待的時間時槽數(AIFSN)對應。亦即,HE終端200係亦可隨應於DCCASD而變更AIFSN。
使用了變更係數γ的AIFSN變更之一例,示於下式。令變更後的AIFSN為AIFSNupdated,預設的AIFSN為AIFSNdefault,假設這些係為真值。
此處,所謂預設之AIFSN,係指基地台100使用信標訊框之EDCA Parameter IE所報知的AIFSN之值。該AIFSN之變更,係對所有的存取類別做適用。
γ為正值,且DSC用閾值比預設閾值還高時,則DCCASD越大(亦即DSC用閾值越高),AIFSN、亦即等待時槽數就越增加。又,γ為正值,且DSC用閾值比預設閾值還低時,則DCCASD越小(亦即DSC用閾值越低),AIFSN、亦即等待時槽數就越減少。
‧載波感測用隨機等待時間
所謂載波感測用隨機等待時間,係相當於例如802.11規格中的表示隨機後退之範圍的CW(Contention Window)。CW中係有CWmin和CWmax。以下,作為一例,說明HE終端200將CWmin隨應於DCCASD而予以變更的例子。
使用了變更係數δ及ε的CWmin變更之一例,示於下式。令變更後的CWmin為CWupdated、,預設的CWmin為CWdefault,假設這些係為真值。
此處,所謂預設之CWmin,係指基地台100使用信標訊框之EDCA Parameter IE所報知的CWmin之值。該CWmin之變更,係對所有的存取類別做適用。此外,δ及ε,係亦可對各存取類別分配個別的值。
又,上記中雖然針對CWmin做說明,但關於CWmax也是亦可進行同樣的變更。
δ及ε為正值,且DSC用閾值比預設閾值還高時,則DCCASD越大(亦即DSC用閾值越高),CWmin係變得越大而隨機等待時間的期望值會越長。又,δ及ε為正值,且DSC用閾值比預設閾值還低時,則DCCASD越小(亦即DSC用閾值越低),CWmin係變得越小而隨機等待時間的期望值會越短。
‧最大訊框時間長度
HE終端200係隨應於DCCASD而變更最大訊框時間長度。最大訊框時間長度,係相當於例如PPDU時間長度。HE終端200,係例如對PPDU時間長度設置上限,隨應於DCCASD而決定上限。
使用了變更係數μ及ν的PPDU時間長度上限值變更之一例,示於下式。令變更後的PPDU時間長度上限值為Tupdated,假設其為真值。
[數6] T updated =μ-ν*D CCASD (數式6)
ν為正值,且DSC用閾值比預設閾值還高時,則DCCASD越大(亦即DSC用閾值越高),Tupdated、亦即PPDU之時間長度係變得越短。又,ν為正值,且DSC用閾值比預設閾值還低時,則DCCASD越小(亦即DSC用閾值越低),Tupdated、亦即PPDU之時間長度係變得越長。
此外,如上記說明,根據變更無線資源的專有時間長度此一概念,關於一次訊框送訊時的最大送訊資訊量、一次送訊時的最大封包連結個數、相同封包之最大重送次數、及複數訊框之連續送訊時所能使用的最大時間長度,也是可適用同樣的計算。
‧可使用之頻道頻帶寬度
HE終端200,係將送訊時可使用之頻道頻帶寬度,隨應於DCCASD而變更。使用了變更係數λ的可使用頻道頻帶寬度之變更的例子,示於下式。令變更後的可使用頻道頻帶寬度為BWupdated,預設的可使用頻道頻帶寬度為BWdefault,頻道頻帶寬度的最小粒度為BWunit,並假設這些係為真值。
λ為正值,且DSC用閾值比預設閾值還高時,則DCCASD越大(亦即DSC用閾值越高),BWupdated、亦即可使用之頻道頻帶寬度係變得越窄。又,λ為正值,且DSC用閾值比預設閾值還低時,則DCCASD越小(亦即DSC用閾值越低),BWupdated、亦即可使用之頻道頻帶寬度係變得越廣。
‧可使用之頻道頻率
HE終端200,係將送訊時可使用之頻道頻率,隨應於DCCASD而變更。例如,HE終端200,係若DCCASD是比頻道限定動作判定係數ω還大時,則使用從基地台100所指定的頻道。
(步驟S812)送訊處理
HE終端200,係使用藉由上記說明之處理所決定及設定的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來發送訊號。
HE終端200,作為DSC用送訊參數,係將送訊功率予以變更時,則將表示所設定之送訊功率的資訊,通知給連接目標之基地台100。例如,HE終端200,係在訊框之一部分中,儲存表示變更後之送訊功率Pupdated的 資訊,而發送之。藉此,基地台100,係可配合HE終端200側的送訊功率之變更,而進行送訊功率控制。用來通知變更後之送訊功率所需之訊框格式之一例,示於圖21。
圖21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所發送之訊框格式之一例的說明圖。在符號401所示的訊框格式中,係在PLCP標頭內,儲存有表示送訊功率的資訊。在符號402所示的訊框格式中,係在MAC標頭內,儲存有表示送訊功率的資訊。在符號403所示的訊框格式中,係在管理訊框的酬載部,儲存有表示送訊功率的資訊,該當酬載部係藉由訊框聚合而被連結至送訊訊框的一部分。在符號404所示的訊框格式中,係在LLC-SNAP標頭之EtherType係設成與通常不同值的資料訊框的酬載部,儲存有表示送訊功率的資訊,該當酬載部係藉由訊框聚合而被連結至送訊訊框的一部分。
符號401及402所示的訊框格式,係處理負擔較少,但必須變更既存的格式,傳統終端300無法從訊號正確取得資料可能進行無法預期之動作,存在有如此缺點。符號403及404所示的訊框格式,係處理負擔係大於符號401及402所示的訊框格式,但是傳統終端300係可略過讀取所被追加的表示送訊功率的資訊,具有可以確保向後相容性此一優點。
此外,在圖21中,原本HE終端200所欲發送的訊框係為資料訊框,該當資料訊框係為有複數訊框被 連結的A-MPDU(aggregation MAC protocol data unit),而表示訊框格式之一例。當然,HE終端200,係亦可在其他任意之訊框中,儲存表示送訊功率的資訊。例如,HE終端200,係亦可在未被聚合的資料訊框、管理訊框、或控制訊框等中,儲存表示送訊功率的資訊。
(步驟S814)送訊功率控制處理
基地台100(例如參數控制部133及無線通訊部110),係基於從HE終端200所被通知的資訊,來進行送訊功率控制。
例如,基地台100,係基於HE終端200中所被設定的表示送訊功率的資訊,來設定要往該當HE終端200發送的訊框之送訊功率。例如,HE終端200中送訊功率是低於基準送訊功率時,基地台100也還是將送訊功率設成比基準送訊功率還低。藉此,對系統全體而言確保公平性所需之懲罰或優待措施,就會被施予。又,構成系統之裝置的個別之送訊功率若降低,則,干擾會被削減而可提升系統全體之效率。
例如,基地台100,係亦可使用送訊功率控制後的送訊功率,而將針對從將HE終端200所收訊之訊框的ACK/NACK之回應訊框,回送給HE終端200。
但是,基地台100,係將參照訊框之送訊功率,維持在所定值(基準送訊功率)。這是因為,HE終端200是基於參照訊框之收訊強度來決定DSC用閾值。
(其他)
基地台100亦可也是使用自己所決定的容限值及變更用參數,來進行CCASD及送訊參數之動態變更。
此情況下,基地台100之旗下的無線終端(例如HE終端200),係必須對基地台100定期地發送參照訊框。此外,於HE終端200中,因上記說明之處理而導致送訊功率被變更的情況下,參照訊框之送訊功率係仍維持在所定值。
基地台100,係在來自所有旗下HE終端200的參照訊框之收訊強度之中,將最小的收訊強度,視為上記說明的Rref,如上記說明而進行DSC用閾值設定處理、DSC用送訊參數設定處理等。此外,於基地台100中,即使送訊功率被變更的情況下,參照訊框之送訊功率係仍維持在所定值。
[6-4.變形例]
上記表1所示的容限值與變更用參數之組合,係亦可被HE終端200所共用。此情況下,「(步驟S806)通知處理」中從基地台100通知給HE終端200的資訊量係可削減,可使通知所需之訊框格式簡單化。
例如,對容限值與變更用參數之組合之每一者,賦予了模式號碼來作為識別資訊逢的資訊,係亦可在基地台100與HE終端200之間被共用。下記表2中表示 了,容限值與變更用參數之組合及模式號碼之一例。
基地台100,係「(步驟S806)通知處理」中,作為表示容限值與變更用參數之組合的資訊,是通知模式號碼。HE終端200,係藉由將所被通知的模式號碼在表2所示的資訊中做參照,就可得知容限值與變更用參數之組合。
作為一例,在信標訊框中儲存有模式號碼時的格式之例子,示於圖22。
圖22係本變形例所述之信標訊框之格式之一例的說明圖。如圖22所示,酬載部分中係有,用來儲存表示變更規則的資訊的「Dynamic CCA Parameters」。其內容是由:儲存識別資訊的「Element ID」、儲存欄位長度的「Length」、儲存模式號碼的「Mode Index」所成。
<7.第6實施形態>
上記第5實施形態中,係於HE終端200中,以DSC之執行為前提而進行送訊功率控制(TPC:Transmit Power Control)。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係於HE終端200 中,以送訊功率控制之執行為前提而進行DSC的形態。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於HE終端200中,也容許CCASD未被變更(亦即未實施DSC)的情形。以下,將藉由送訊功率控制而被變更的送訊功率,亦稱為TPC用送訊功率。又,送訊功率控制所致之補正量算出所需之基準的送訊功率,亦稱為基準送訊功率。又,與送訊功率控制連動而被變更的送訊參數,亦稱為TPC用送訊參數。
首先,再度參照圖15,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的構成例。
[7-1.基地台之構成例]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係可具有和圖15所示構成例相同之構成例。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中具有特徵的控制部130的構成。
本實施形態所述的控制部130係具有:在可變更送訊功率的、亦即具有TPC機能的其他裝置中,基於所被設定的TPC用送訊功率與基準送訊功率之比較結果而被設定的,用來設定該當其他裝置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TPC用送訊參數所需的資訊,將其透過無線通訊部110而加以控制的機能。此外,以下係說明,和第5實施形態同樣地,基地台100係將HE終端200中用來決定TPC用送訊參數所需使用的資訊予以通知的例子,但本技術係不限定於所述例子。例如,亦可和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基地台100係決定TPC用送訊參數。
變更規則生成部135係具有,將為了TPC用送訊功率及TPC用送訊參數之設定而於HE終端200中所被使用的變更規則予以生成的機能。變更規則,係包含後述的容限值及變更用參數(第3參數)。變更規則生成部135,係將表示所生成之變更規則的資訊,藉由無線通訊部110而發送至HE終端200。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之構成例。接下來,再度參照圖16,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的構成例。
[7-2.無線終端之構成例]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係可具有和圖16所示構成例相同之構成例。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中具有特徵的控制部230的構成。
控制部230係具有,控制送訊功率及送訊參數的機能。詳言之,控制部230係具有:設定TPC用送訊功率,基於所設定之TPC用送訊功率與基準送訊功率的比較結果,來控制送訊參數的機能。此外,以下係說明,和第5實施形態同樣地,是由HE終端200本身來決定TPC用送訊參數的例子,但本技術係不限定於所述例子。例如,亦可和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HE終端200係亦可設定已被基地台100所決定的TPC用送訊參數。
參數控制部234,係基於從基地台100所通知的變更規則,來決定TPC用送訊功率、及TPC用送訊參 數。關於決定處理係在後面詳細說明。
設定部235,係將已被參數控制部234所決定之TPC用送訊功率、及TPC用送訊參數,加以設定。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之構成例。接下來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1的技術特徵。
[7-3.技術特徵]
圖23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1中所被執行之處理全體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如圖23所示,本程序中,係有基地台100及HE終端200參與。如圖23所示,基地台100係進行:送訊功率容限決定處理(步驟S902)、變更用參數決定處理(步驟S904)、及對HE終端200之通知處理(步驟S906)。接下來,HE終端200係進行:TPC用送訊功率設定處理(步驟S908)、TPC用送訊參數設定處理(步驟S910)、及對基地台100之送訊處理(步驟S912)。然後,基地台100係進行送訊功率控制處理(步驟S914)。
(步驟S902)送訊功率容限決定處理
基地台100(例如變更規則生成部135),作為變更規則之一,係決定:連接中之旗下之HE終端200在決定TPC用送訊功率之際所使用的容限值。
基地台100,係可以用多樣的基準,來決定容 限值。例如,基地台100,係亦可監視周圍而測定干擾的平均強度,基於所測定的干擾之平均強度來決定容限值。具體而言,基地台100,係在干擾之平均強度高時則決定較大的值,低時則決定較小的值。其他還有,基地台100係亦可隨應於旗下的HE終端200以及傳統終端300的各自的台數來決定容限值,甚至亦可還考慮其他BSS的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台數的資訊而決定容限值。又,基地台100係亦可根據上記無線終端的台數與干擾的平均強度之組合而決定。又,基地台100亦可採用所定值。
(步驟S904)變更用參數決定處理
基地台100(例如變更規則生成部135),作為變更規則之一,係決定:連接中之旗下之HE終端200在決定TPC用送訊參數(亦即將送訊參數從預設加以變更)之際所使用的變更用參數。
變更用參數,係用來令HE終端200,將送訊參數變更成,與送訊功率相對於基準送訊功率被變更所致之送訊成功率之增減相反地加以增減的值,所需的參數。亦即,變更用參數係為,在HE終端200將送訊功率予以變更時,就系統全體來說為了減緩不公平之目的,而被施加的附隨性參數。變更用參數,係在令送訊功率上升時係以送訊成功率之增加而換來所要施加的懲罰、反之在令送訊功率降低時則是以送訊成功率之減少而換來所要給予之 優待措施,係含有如此的意義。藉由變更用參數,就可與送訊功率之變更連動,而設定從預設之送訊參數起變更的送訊參數。
變更用參數,係與上述的容限值1對1對應。亦即,容限值係被無歧異地對應有變更用參數。因此,於基地台100中,若容限值相同則可保證變更參數為相同。甚至,容限值與變更用參數之組合,係亦可與其他基地台100之間為共通。此情況下,即使在不同的基地台100中,仍只要若容限值相同,則可保證變更參數也為相同。
例如,基地台100,係將容限值及變更用參數之組合,記憶在記憶部120中,從其中選擇要使用的組合。選擇基準,係和容限值之決定基準中說明的相同。除此以外,亦可使用,把容限值與變更用參數做1對1對應的計算式,而予以導出。
藉由變更用參數而被變更的送訊參數,係可多樣考量。
例如,變更用參數,作為用來變更CCASD所需之參數,係亦可含有CCASD變更係數α及β。藉此,可與送訊功率之變更連動,來變更CCASD。
又,變更用參數,作為用來變更送訊用固定等待時間所需之參數,係亦可含有送訊用固定等待時間變更係數γ。藉此,可與送訊功率之變更連動,來變更送訊用固定等待時間。
又,變更用參數,作為用來變更載波感測用隨機等待時間所需之參數,係亦可含有載波感測用隨機等待時間變更係數δ、ε。藉此,可與送訊功率之變更連動,來變更載波感測用隨機等待時間。
又,變更用參數,作為用來變更無線資源(例如頻率)之專有時間長度所需之參數,係亦可含有最大訊框時間長度變更係數μ、ν。藉此,可與送訊功率之變更連動,來變更無線資源之專有時間長。此外,在同樣的意義上,用來將一次訊框送訊時的最大送訊資訊量、一次送訊時的最大封包連結個數、相同封包之最大重送次數、複數訊框之連續送訊時所能使用的最大時間長度予以變更所需之參數,亦可被包含在變更用參數中。
又,變更用參數,作為用來變更可使用之頻道頻帶寬度所需之參數,係亦可含有使用可能頻道頻帶寬度變更係數λ。藉此,可與送訊功率之變更連動,來變更可使用之頻道頻帶寬度。
又,變更用參數,作為用來限定可使用之頻道頻率所需之參數,係亦可含有頻道限定動作判定係數ω或指定可使用之頻道群之資訊的至少一者。藉此,可與送訊功率之變更連動,來限定可使用之頻道頻率。
(步驟S906)通知處理
基地台100(例如變更規則生成部135及無線通訊部110),係將表示所生成之變更規則的資訊,通知給HE終 端200。
在本實施形態中,基地台100係在訊框內,儲存容限值及變更用參數而進行通知。儲存目標之訊框,係可為要被通知給旗下全體的信標訊框,亦可為被個別通知的其他管理訊框。作為一例,被儲存在信標訊框時的格式之例子,示於圖24。
圖24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信標訊框之格式之一例的說明圖。如圖24所示,酬載部分中係有:儲存表示基地台100本身之送訊功率的資訊的「Tx Power Info」、及儲存表示變更規則的資訊的「Dynamic TPC Parameters」。「Tx Power Info」係由:儲存識別資訊的「Element ID」、儲存欄位長度的「Length」、及儲存表示參照訊框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送訊功率(例如基準送訊功率)的資訊的「Tx Power」所成。「Dynamic TPC Parameters」是由:儲存識別資訊的「Element ID」、儲存欄位長度的「Length」、儲存容限值的「TPC Margin」、及儲存變更用參數的「Linked Parameter List」所成。「Linked Parameter List」,係由:儲存變更對象之送訊參數之數量的「Num of Entries」、以及儲存變更對象之送訊參數之種類的「Parameter Type」、及儲存變更係數值的「Coefficient Values」之N個之組合所成。此處,N係表示變更對象之送訊參數之數量。
如此,表示容限值及變更用參數之組合(亦即變更規則)的資訊,係如上述般地被從基地台100所通 知。此外,和上述的第5實施形態之變形例同樣地,亦可取代容限值及變更用參數本身,改將儲存有模式號碼的訊框,從基地台100加以通知。
(步驟S908)TPC用送訊功率設定處理
HE終端200(例如參數控制部234及設定部235),係基於來自基地台100之通知,來決定並設定TPC用送訊功率。
例如,HE終端200,係基於所被通知的容限值、及參照訊框之收訊強度(RSSI),來決定TPC用送訊功率。參照訊框,係亦可為儲存有上述的表示變更規則的資訊的信標訊框。以下,參照圖25,說明TPC用送訊功率之決定處理。
圖25係用來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TPC用送訊功率之決定處理之一例的說明圖。圖中之AP係表示基地台100,STA係表示HE終端200。如圖25所示,HE終端200,係將從連接目標之基地台100所發送的信標訊框,予以接收。
例如,HE終端200,係將推定自己所發送出的訊號,會是以比基地台100側之CCASD還要高出容限值的收訊強度,而被基地台100所接收的送訊功率,當作可設定之送訊功率的下限值。具體而言,HE終端200,係將從參照訊框之送訊功率減去收訊強度之後的值,加上基地台100之預設之載波感測位準及容限值而成的值,當 作可設定之送訊功率的下限值TXPOWERcapable,而以下式算出。此處,假設基地台100的預設之載波感測位準的值CCASDdefault,係在系統內之各無線終端為已知的共通之值。此外,下式係以對數來表現。
[數8] TXPOWER capable =TXPOWER ref -R ref +CCASD default +M(數式8)
此處,將從連接目標之基地台100所接收到的最新之參照訊框(信標訊框)的,HE終端200上的收訊強度(RSSI)令作Rref(dBm),將上述的通知處理中從基地台100所通知的容限值令作M(dB),將從基地台100所通知的參照訊框的送訊功率令作TXPOWERref。此外,Rref係亦可為,對跨越複數之參照訊框的計測結果,進行平均化等之過濾而成。又,M係為容限值。又,TXPOWERcapable,係亦可基於其他原因而藉由上限值或下限值來對值加以限制。
然後,HE終端200,係在不會低於下限值TXPOWERcapable的範圍(亦即不會變成未滿的範圍)內,變更送訊功率(亦即決定TPC用送訊功率)。藉此,HE終端200所發送的訊號,就會在基地台100上被確實偵測。
令基準送訊功率之值為TXPOWERref,令變更後的送訊功率(亦即TPC用送訊功率)之值為TXPOWERupdated。TXPOWERref與TXPOWERupdated之差分DTXPOWER,係以下式而被算出。此外,下式也是以對數來 表現。
[數9] D TXPOWER =TXPOWER ref -TXPOWER updated (數式9)
此處,基準送訊功率之值,若為系統內之各無線終端與基地台已知的共通之值,則亦可不一定是與TXPOWERref一致的值。參照上記數式8,RSSI越大的HE終端200,就會容許往越低的送訊功率之變更。此外,送訊功率之變更係在範圍內有自由度,HE終端200並不一定要將TXPOWERupdated設成TXPOWERcapable。HE終端200,係亦可完全不改變送訊功率。亦即,藉由HE終端200側之控制,DTXPOWER就可改變。藉此,可以防止鏈結狀態差的HE終端200變更成低的送訊功率,可防止非預期的送訊失敗增加而導致系統全體之效能降低。又,HE終端200,係亦可隨應於所使用的調變方式及錯誤訂正編碼方式,在範圍內來設定送訊功率。
(步驟S910)TPC用送訊參數設定處理
HE終端200(例如參數控制部234及設定部235),係決定並設定TPC用送訊參數。
更詳言之,係HE終端200,係隨應於上述的TPC用送訊功率決定處理中所決定之TPC用送訊功率與基準送訊功率之差分、亦即DTXPOWER,來控制TPC用送訊參數。例如,HE終端200,係差分越大則將變更量(懲 罰或優待措施之規模)設得越大,差分越小就將變更量設得越小。藉此,就可適切緩和,隨著送訊功率之上升幅度或下降幅度而產生的系統全體之不公平。
又,HE終端200,係使用對應於容限值的變更用參數來設定TPC用送訊參數。假設HE終端200係遵守從基地台100所通知的變更規則而決定TPC用送訊參數,不會違反。以下說明,基於所被通知的變更用參數的TPC用送訊參數之決定方法。
‧載波感測位準
HE終端200,係隨應於DTXPOWER而變更自己的CCASD。使用變更係數α、β的CCASD變更之一例,示於下式。此外,令變更後的CCASD為CCASDupdated,預設之CCASD為CCASDdefault,這些係為dB值。
[數10] CCASD updated =CCASD default +D TXPOWER /α+β(數式10)
α為正值,且TPC用送訊功率是比基準送訊功率還低時,則DTXPOWER越大(亦即TPC用送訊功率越低),CCASD就越上升。又,α為正值,且TPC用送訊功率是比基準送訊功率還高時,則DTXPOWER越小(亦即TPC用送訊功率越高),CCASD就越降低。
即使α為正值,且TPC用送訊功率是比基準 送訊功率還低的情況下,上記數式所算出的CCASDupdated有時候會比CCASDdefault還低。此情況下,HE終端200係不變更CCASD而使用CCASDdefault。同樣地,即使α為正值,且TPC用送訊功率是比基準送訊功率還高的情況下,上記數式所算出的CCASDupdated有時候會比CCASDdefault還高。此情況下,HE終端200係不變更CCASD而使用CCASDdefault。如此,若所施予的懲罰或優待措施是不幸呈現逆向作用時,則HE終端200係使用預設之送訊參數。關於以下說明的其他送訊參數也是同樣如此。
‧送訊用固定等待時間
HE終端200係隨應於DTXPOWER而變更送訊用固定等待時間。例如,HE終端200係亦可隨應於DTXPOWER而變更AIFSN。
使用了變更係數γ的AIFSN變更之一例,示於下式。令變更後的AIFSN為AIFSNupdated,預設的AIFSN為AIFSNdefault,假設這些係為真值。
此處,所謂預設之AIFSN,係指基地台100使用信標訊框之EDCA Parameter IE所報知的AIFSN之值。該AIFSN之變更,係對所有的存取類別做適用。
γ為正值,且TPC用送訊功率是比基準送訊功率還低時,則DTXPOWER越大(亦即TPC用送訊功率越低),AIFSN、亦即等待時槽數就越減少。又,γ為正值,且TPC用送訊功率是比基準送訊功率還高時,則DTXPOWER越小(亦即TPC用送訊功率越高),AIFSN、亦即等待時槽數就越增加。
‧載波感測用隨機等待時間
HE終端200係隨應於DTXPOWER而變更載波感測用隨機等待時間。例如,HE終端200,係將CWmin,隨應於DTXPOWER而予以變更。
使用了變更係數δ及ε的CWmin變更之一例,示於下式。令變更後的CWmin為CWupdated、,預設的CWmin為CWdefault,假設這些係為真值。
此處,所謂預設之CWmin,係指基地台100使用信標訊框之EDCA Parameter IE所報知的CWmin之值。該CWmin之變更,係對所有的存取類別做適用。此外,δ及ε,係亦可對各存取類別分配個別的值。
又,上記中雖然針對CWmin做說明,但關於CWmax也是亦可進行同樣的變更。
δ及ε為正值,且TPC用送訊功率比基準送 訊功率還低時,則DTXPOWER越大(亦即TPC用送訊功率越低),CWmin係變得越小而隨機等待時間的期望值會越短。又,δ及ε為正值,且TPC用送訊功率比基準送訊功率還高時,則DTXPOWER越小(亦即TPC用送訊功率越高),CWmin係變得越大而隨機等待時間的期望值會越長。
‧最大訊框時間長度
HE終端200係隨應於DTXPOWER而變更最大訊框時間長度。HE終端200,係例如對PPDU時間長度設置上限,隨應於DTXPOWER而決定上限。
使用了變更係數μ及ν的PPDU時間長度上限值變更之一例,示於下式。令變更後的PPDU時間長度上限值為Tupdated,假設其為真值。
[數13] T updated =μ+ν*D TXPOWER (數式13)
ν為正值,且TPC用送訊功率是比基準送訊功率還低時,則DTXPOWER越大(亦即TPC用送訊功率越低),Tupdated、亦即PPDU之時間長度會越長。又,ν為正值,且TPC用送訊功率是比基準送訊功率還高時,則DTXPOWER越小(亦即TPC用送訊功率越高),Tupdated亦即PPDU之時間長度會越短。
此外,如上記說明,根據變更無線資源的專有時間長度此一概念,關於一次訊框送訊時的最大送訊資 訊量、一次送訊時的最大封包連結個數、相同封包之最大重送次數、及複數訊框之連續送訊時所能使用的最大時間長度,也是可適用同樣的計算。
‧可使用之頻道頻帶寬度
HE終端200,係將送訊時可使用之頻道頻帶寬度,隨應於DTXPOWER而變更。使用了變更係數λ的可使用頻道頻帶寬度之變更的例子,示於下式。令變更後的可使用頻道頻帶寬度為BWupdated,預設的可使用頻道頻帶寬度為BWdefault,頻道頻帶寬度的最小粒度為BWunit,並假設這些係為真值。
λ為正值,且TPC用送訊功率是比基準送訊功率還低時,則DTXPOWER越大(亦即TPC用送訊功率越低),BWupdated、亦即可使用之頻道頻帶寬度會越廣。又,λ為正值,且TPC用送訊功率是比基準送訊功率還高時,則DTXPOWER越小(亦即TPC用送訊功率越高),BWupdated亦即可使用之頻道頻帶寬度會越窄。
‧可使用之頻道頻率
HE終端200,係將送訊時可使用之頻道頻率,隨應 於DTXPOWER而變更。例如,HE終端200,係在可使用之頻道是受基地台100所限定時,若DTXPOWER是大於頻道限定動作判定係數ω,則解除該限定。藉此,基地台100係可以用對應的頻道來進行送訊。
(步驟S912)送訊處理
此處的處理,係和第5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相同,因此這裡省略詳細說明。此外,HE終端200,係將表示所設定之送訊功率的資訊,通知給連接目標之基地台100。
(步驟S914)送訊功率控制處理
此處的處理,係和第5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相同,因此這裡省略詳細說明。此外,基地台100,係基於HE終端200中所被設定的表示送訊功率的資訊,來設定要往該當HE終端200發送的訊框之送訊功率。但是,基地台100,係將參照訊框之送訊功率,維持在所定值(預設的送訊功率)。
(其他)
基地台100亦可也是使用自己所決定的容限值及變更用參數,來進行送訊功率及送訊參數之動態變更。
此情況下,基地台100之旗下的無線終端(例如HE終端200),係必須對基地台100定期地發送參照訊框。即使,於HE終端200中,因上記說明之處理而導致 送訊功率被變更的情況下,參照訊框之送訊功率係仍維持在所定值。又,該參照訊框係會儲存有,表示該當參照訊框之送訊時所被使用的送訊功率的資訊。
基地台100,係測定旗下HE終端200之每一者所送來的參照訊框之收訊強度Rref,針對旗下的每一HE終端200,基於Rref來進行送訊功率之變更。又,基地台100,係針對旗下的每一HE終端200,基於DTXPOWER來變更送訊參數。
<8.第7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係以第6實施形態為基礎,把隨應於狀況而抑制送訊功率過低的處理當作規則而追加,藉此提供使得系統全體的效率更為提升的機制的形態。具體而言,本實施形態係將第6實施形態中參照圖25所說明的對TXPOWERcapable的下限值所致之限制予以具體化。又,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還考量了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的台數,以提供使效率提升所需的機制。
以下,再度一面參照圖23,一面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中具有特徵的處理。
(送訊功率容限決定處理)
在本實施形態中,基地台100係在送訊功率容限的決定中,利用HE終端200以及傳統終端300的各個台數的資訊。
基地台100,係可以用多樣的基準,來決定容限值。例如,基地台100,係亦可監視周圍而測定干擾的平均強度,基於所測定的干擾之平均強度來決定容限值。具體而言,基地台100,係在干擾之平均強度高時則決定較大的值,低時則決定較小的值。又,基地台100係隨應於旗下的HE終端200以及傳統終端300的各自的台數來決定容限值。基地台100係甚至亦可還加上考量其他基地台所開設之無線網路中所屬的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的台數之資訊來決定送訊功率容限值。具體而言,基地台100係若傳統終端相對於全體終端數的比率較高時則決定較大的容限值,若較低時則決定較小的容限值。
基地台100係將旗下的HE終端200以及傳統終端300的台數,從基地台100自己所持有的資訊加以獲得。又,基地台100係將其他無線網路的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的台數之資訊,從其他無線網路的基地台所發送的信標之內容,加以獲得。關於為了進行此所需之信標的格式,係於後述。
接下來,在本實施形態中,基地台100係除了決定送訊功率容限值以外,還將旗下終端在TPC用送訊功率設定處理中所使用的參數亦即下限位準,加以決定。下限位準,係基於干擾之強度而被決定,較為理想。決定程序之一例,如以下所示。
例如,首先基地台100係藉由監視干擾的平均強度而測定之,假設其值為I。基地台100,係將相對 於該I與雜訊功率N可確保足夠之SINR的位準,設定成下限位準。假設下限位準為LL。將某調變及編碼方式(MCS)是恰好能確保足夠傳輸特性的SINR,令MCS的索引為m而設成SINR(m),則對應於各m的下限位準LL(m)係可用下式表示。下式係以真值來表現。
LL(m)=SINR(m)*{I+N} (數式15)
各LL(m)係亦可為,對上記數式15所得到的值,加上所定之偏置而成的值。LL係亦可不一定是所被使用的MCS的數量,亦可為例如,以想定特定之MCS的LL為代表。
(變更用參數決定處理)
由於和第6實施形態相同,因此這裡省略詳細說明。
(通知處理)
將容限值及變更用參數和第6實施形態同樣地儲存在信標訊框中時,信標訊框的格式示於圖26。
如圖26所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信標訊框的格式中,係除了第6實施形態的內容以外,還被追加有「Associated STAs Info」元素,在「Dynamic TPC Parameters」元素內係被追加有「Lower Limitation Level List」欄位。
「Associated STAs Info」元素中係記載有, 基地台100所正在連接的旗下之HE終端與傳統終端的終端數。藉此,基地台100係一旦以該格式而接收從其他基地台所發送的信標,就可掌握其他無線網路中所屬之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之數量。在儲存終端數時,亦可將還考量了每某時間之流量的終端數,予以記載。例如,雖然正在連接但完全沒有進行通訊的通端,係不會對其他台之通訊造成干擾,因此在計數時可以將貢獻度縮小,或是亦可從係數中省略。
「Lower Limitation Level List」欄位內係儲存有,以上記說明的送訊功率容限決定處理而被決定的下限位準之值LL。LL具有複數時,係將它們依序儲存。
此外,「Associated STAs Info」及「Lower Limitation Level List」之資訊所被儲存的位置、階層係不限於圖26之形態,亦可為其他位置、階層。
(TPC用送訊功率設定處理)
首先,HE終端200,係和第6實施形態同樣地,藉由數式8而獲得TXPOWERcapable。接著,HE終端200,係根據藉由通知處理而被從基地台所告知的下限位準資訊LL(m),獲得下限收訊位準RLL。此外,TXPOWERcapable本身也是TXPOWERupdated之設定之下限值,但此演算係為用來指定TXPOWERcapable之值之下限。此處,在LL(m)之中,將不超過Rref(圖25之Beacon RSSI)的最大者,當作RLL。若Rref是比LL(m)之任一者還低時,則將LL(m) 之中最小者,當作RLL。此處,HE終端200,係亦可預先將與基地台100共用的所定之偏置加算至LL(m)然後才決定RLL
然後,HE終端200,係以下式來更新TXPOWERcapable。下式係以對數來表現。
TXPOWERcapable=max(TXPOWERcapable,TXPOWERref-Rref+RLL)(數式16)
然後,HE終端200,係在不會低於下限值TXPOWERcapable的範圍(亦即不會變成未滿的範圍)內,變更送訊功率(亦即決定TPC用送訊功率)。將變更後的送訊電力之值,令作TXPOWERupdated。藉此,HE終端200所發送的訊號,就會在基地台100上被更確實偵測。
此處甚至亦可為,HE終端200係還加上考量從正在連接之基地台100所收取到的「Associated STAs Info」之資訊,而決定TXPOWERupdated。具體而言,HE終端200,係傳統終端相對於對全體之終端數的比率較高時則決定較高的TXPOWERupdated,較低時則決定較低的TXPOWERupdated
(TPC用送訊參數設定處理)
(送訊處理)
(送訊功率控制處理)
以後的處理係和第6實施形態相同,因此這裡省略詳 細說明。
以上說明了第7實施形態。相對於第6實施形態,藉由像是本實施形態這樣進行擴充,比起上記說明的TXPOWERcapable之下限機構,TXPOWERcapable會變成較高的值。藉此,就可避免過度降低送訊功率所導致的弊害。所謂弊害,係若送訊功率降低到超過必要的程度,則可使用的調變會導致資料速率變得過低,對系統全體而言,導致無線資源之利用效率降低的狀態。
此外,於本實施形態中,雖然具有上記說明的TXPOWERcapable之下限機構、與增加考慮到HE終端200傳統終端300的數量之資訊的補正這2個擴充要素,但這些並不一定要組合起來利用,亦可僅單方之要素獨立適用。
<9.第8實施形態>
上記說明的第7實施形態中的,送訊功率之下限機構、以及增加考量到終端台數的補正機構,係於第5實施形態中,使用送訊功率來作為與DSC連動的變更用參數時,也可適用。本實施形態,係為第5實施形態發展而成的形態。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HE終端200,係亦可將考慮到CCASD下限機構的送訊功率之可設定範圍,加以限定。更具體而言,HE終端200,係從該送訊功率之可設定範圍,逆算DSC用閾值之可設定範圍,在該範圍內, 變更CCASD之值。
以下,再度一面參照圖17,一面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中具有特徵的處理。
(載波感測容限決定處理)
在本實施形態中,基地台100係在載波感測容限的決定中,利用HE終端200以及傳統終端300的各個台數的資訊。
基地台100,係可以用多樣的基準,來決定容限值。例如,基地台100,係亦可監視周圍而測定干擾的平均強度,基於所測定的干擾之平均強度來決定容限值。具體而言,基地台100,係在干擾之平均強度高時則決定較大的值,低時則決定較小的值。又,基地台100係隨應於旗下的HE終端200以及傳統終端300的各自的台數來決定。基地台100係甚至還加上考量其他基地台所開設之無線網路中所屬的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的台數之資訊來決定送訊功率容限值。具體而言,基地台100係若傳統終端相對於全體終端數的比率較高時則決定較大的容限值,若較低時則決定較小的容限值。
基地台100係將旗下的HE終端200以及傳統終端300的台數,從基地台100自己所持有的資訊加以獲得。又,基地台100係將其他無線網路的HE終端200與傳統終端300的台數之資訊,從其他無線網路的基地台所發送的信標之內容,加以獲得。關於為了進行此所需之信 標的格式,係於後述。
接下來,在本實施形態中,基地台100係除了決定載波感測容限值以外,還將旗下終端在DSC用送訊參數設定處理中所使用的參數亦即送訊功率下限位準,予以決定。下限位準,係基於干擾之強度而被決定,較為理想。決定程序,係和第7實施形態中的數式15相同。
(變更用參數決定處理)
基本上是和第5實施形態相同,但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變更用參數,係至少含有送訊功率。
(通知處理)
將容限值及變更用參數和第6實施形態同樣地儲存在信標訊框中時,信標訊框的格式示於圖27。如圖27所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信標訊框之格式中,係除了第5實施形態之內容以外,還追加有第6實施形態中所使用的「Tx Power Info」元素、及第7實施形態中所使用的「Associated STAs Info」元素,在「Dynamic CCA Parameters」元素內係被追加有「Lower Limitation Level List」欄位。各資訊之生成方法、儲存方法係和第6以及第7實施形態相同。
(DSC用閾值設定處理)
在本實施形態中,HE終端200,係以和第5實施形 態之數式1相同之程序而算出CCASDcapable,但對其還加入設置上限的演算。此外,CCASDcapable本身也是CCASDupdated之設定之上限值,但此演算係為用來指定CCASDcapable之值之上限。
HE終端200,係將上限值,從藉由DSC用送訊參數設定處理而被設定的送訊功率之變更予以逆算而求出。為此所需的程序係說明如下。
首先,HE終端200,係以和第6實施形態之數式8同樣之程序,求出TXPOWERcapable。接著,HE終端200係以和第7實施形態之數式16同樣之程序,對TXPOWERcapable進行下限處理。此處,HE終端200,係亦可預先將與基地台100共用的所定之偏置加算至LL(m)然後才決定RLL。然後,HE終端200,係在不會低於下限值TXPOWERcapable的範圍(亦即不會變成未滿的範圍)內,決定TXPOWERupdated
其後,HE終端200係使用TXPOWERupdated之值、和從基地台100所通知的變更用參數之中有關於送訊功率的α、β之值,如下所示般地算出CCASD之上限值、CCASDUL
CCASDUL=α(Pdefault-TXPOWERupdated+β)+CCASDdefault(數式17)
數式17,係於數式2及3中為了對Pupdated給予上記TXPOWERupdated而逆算DCCASD而被變形而成,基 本上係為相同的式子。
HE終端200,係使用該CCASDUL,將CCASDcapable更新如下。
CCASDcapable=min(CCASDcapable,CCASDUL)(數式18)
HE終端200,係適用該CCASDcapable而在與CCASDdefault之間的範圍內,決定CCASDupdated,並算出DCCASD這點,係和第5實施形態相同。
此處甚至亦可為,HE終端200係還加上考量從正在連接之基地台100所收取到的「Associated STAs Info」之資訊,而決定CCASDupdated。具體而言,例如,HE終端200,係傳統終端相對於對全體之終端數的比率較高時則決定較高的CCASDupdated,較低時則決定較低的CCASDupdated
(DSC用送訊參數設定處理)
基本上係和第5實施形態相同,HE終端200係基於DCCASD之值來決定DSC用送訊參數。關於送訊功率之變更值,HE終端200係將上記之DSC用閾值設定處理之過程中已經算出的TXPOWERupdated,加以適用。
(送訊處理)
(送訊功率控制處理)
以後的處理係和第5實施形態相同,因此這裡省略詳 細說明。
以上說明了第8實施形態。對第5實施形態,藉由進行像是本實施形態這樣的擴充,可防止單純提升CCASD之值之際,送訊功率會連動而變得過低,導致系統全體之效率降低之事態。而且,同時還可維持CCASD之上升與送訊功率之對應,因此可維持公平性。
此外,於本實施形態中也是,雖然具有上記說明的TXPOWERcapable之下限機構、與增加考慮到HE終端200傳統終端300的數量之資訊的補正這2個擴充要素,但這些並不一定要組合起來利用,亦可僅單方之要素獨立適用。
<10.應用例>
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可應用於各種產品。例如,HE終端20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智慧型手機、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筆記型PC、攜帶型遊戲終端或是數位相機等之行動終端、電視受像機、印表機、數位掃描器或是網路儲存體等之固定終端、或行車導航裝置等之車載終端。又,HE終端200亦可被實現成為智慧型計測器、自動販賣機、遠端監視裝置或POS(Point Of Sale)終端等之進行M2M(Machine To Machine)通訊的終端(亦稱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終端)。甚至,HE終端200亦可為被搭載於這些終端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
另一方面,例如,基地台10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具有路由器機能或不具有路由器機能的無線LAN存取點(亦稱無線基地台)。又,基地台10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行動無線LAN路由器。甚至,基地台100亦可為被搭載於這些裝置中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
[10-1.第1應用例]
圖28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智慧型手機90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智慧型手機900係具備: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3、天線開關914、天線915、匯流排917、電池918及輔助控制器919。
處理器901係可為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SoC(System on Chip),控制智慧型手機900的應用層及其他層之機能。記憶體902係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及ROM(Read Only Memory),記憶著被處理器90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儲存體903係可含有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等之記憶媒體。外部連接介面904係亦可為,用來將記憶卡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裝置等外接裝置連接至智慧型手機900所需的介面。
相機906係具有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之攝像元件,生成攝像影像。感測器907係可含有,例如:測位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麥克風908係將輸入至智慧型手機900的聲音,轉換成聲音訊號。輸入裝置90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1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鍵墊、鍵盤、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10係具有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將智慧型手機900的輸出影像予以顯示。揚聲器911係將從智慧型手機900所輸出之聲音訊號,轉換成聲音。
無線通訊介面913係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及11ad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在基礎建設模式下,可與其他裝置透過無線LAN存取點而通訊。又,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在隨意模式或Wi-Fi Direct(註冊商標)等之直接通訊模式下,可和其他裝置直接通訊。此外,在Wi-Fi Direct中,不同於隨意模式,2個終端的其中一方是動作成為存取點,但通訊係在這些終端間被直接進行。無線通訊介面91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Radio Frequency)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 介面913,係除了無線LAN方式以外,亦還可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近接無線通訊方式或蜂巢網通訊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天線開關91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1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15的連接。天線91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接收及發送無線通訊介面913之無線訊號。
此外,不限定於圖28之例子,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具備複數天線(例如無線LAN用之天線及近接無線通訊方式用之天線等)。此情況下,天線開關914係可從智慧型手機900之構成中省略。
匯流排917,係將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3及輔助控制器919,彼此連接。電池91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28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輔助控制器919,係例如於睡眠模式下,令智慧型手機900的必要之最低限度的機能進行動作。
於圖28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中,使用圖4所說明過的無線通訊部210、記憶部220、及控制部230(取得部231、決定部233、及設定部235),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13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 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01或輔助控制器919中。
此外,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藉由處理器901在應用程式層級上執行存取點機能,而成為無線存取點(軟體AP)而動作。又,無線通訊介面913亦可具有無線存取點機能。
[10-2.第2應用例]
圖29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行車導航裝置920係具備:處理器921、記憶體92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模組924、感測器925、資料介面926、內容播放器927、記憶媒體介面928、輸入裝置929、顯示裝置930、揚聲器931、無線通訊介面933、天線開關934、天線935及電池938。
處理器92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控制行車導航裝置920的導航機能及其他機能。記憶體92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2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
GPS模組924係使用接收自GPS衛星的GPS訊號,來測定行車導航裝置920的位置(例如緯度、經度及高度)。感測器925係可含有,例如: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氣壓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資料介面926,係例如透過未圖示之端子而連接至車載網路941,取得車速資料等車輛側所生成之資料。
內容播放器927,係將被插入至記憶媒體介面928的記憶媒體(例如CD或DVD)中所記憶的內容,予以再生。輸入裝置92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3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30係具有LCD或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顯示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影像。揚聲器931係將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聲音,予以輸出。
無線通訊介面933係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及11ad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在基礎建設模式下,可與其他裝置透過無線LAN存取點而通訊。又,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在隨意模式或Wi-Fi Direct等之直接通訊模式下,可和其他裝置直接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33,係除了無線LAN方式以外,亦還可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近接無線通訊方式或蜂巢網通訊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天線開關93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3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35的連接。天線93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接收及發送無線通訊介面933之無線訊號。
此外,不限定於圖29之例子,行車導航裝置 920係亦可具備複數天線。此種情況下,天線開關934係可從行車導航裝置920的構成中省略。
電池93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28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又,電池938係積存著從車輛側供給的電力。
於圖29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中,使用圖4所說明過的無線通訊部210、記憶部220、及控制部230(取得部231、決定部233、及設定部235),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33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21中。
又,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動作成為上述的基地台100,對搭乘車輛的使用者所擁有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
又,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被實現成含有上述行車導航裝置920的1個以上之區塊、和車載網路941、車輛側模組942的車載系統(或車輛)940。車輛側模組942,係生成車速、引擎轉速或故障資訊等之車輛側資料,將所生成之資料,輸出至車載網路941。
[10-3.第3應用例]
圖30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無線存取點95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無線存取點950係具備:控制器951、記憶體952、輸入裝置954、顯示裝置955、網路介面957、無線通訊介面963、天線開關964及天線 965。
控制器951係亦可為例如CPU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令無線存取點950的IP(Internet Protocol)層及上層的各種機能(例如存取限制、繞送、加密、防火牆及日誌管理等)作動。記憶體95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要被控制器951所執行的程式、及各式各樣的控制資料(例如終端清單、路由表、加密金鑰、安全性設定及日誌等)。
輸入裝置954係含有例如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的操作。顯示裝置955係含有LED燈號等,顯示出無線存取點950的動作狀態。
網路介面957係為,用來將無線存取點950連接至有線通訊網路958所需的有線通訊介面。網路介面957係亦可具有複數個連接端子。有線通訊網路958係亦可為乙太網路(登錄商標)等之LAN、或亦可為WAN(Wide Area Network)。
無線通訊介面963係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及11ad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成為存取點而向附近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無線通訊介面96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6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天線開關96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6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65的連接。天線 96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接收及發送無線通訊介面963之無線訊號。
於圖30所示的無線存取點950中,使用圖3所說明過的無線通訊部110、記憶部120、及控制部130(DSC控制部131及參數控制部133),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63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控制器951中。
<11.總結>
目前為止,參照圖1~圖30,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各實施形態。如上記說明,HE終端200係在使用DSC用閾值而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時,基於DSC用閾值與預設閾值的比較結果,來控制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此時,HE終端200係以使得與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地加以增減的方式,控制送訊參數。藉此,HE終端200係可將,使用DSC時與傳統終端300之間所產生的送訊機會的不公平,予以降低。
又,如上記說明,各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係基於HE終端200所設定的DSC用閾值與預設閾值的比較結果,而將HE終端200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透過無線通訊而加以控制。此時,基地台100係以使得與DSC所致之送訊機會之增減相反地加以增減的方式,控制HE終端200的送訊參數。藉此,基地台100係可將,HE終端200在使用DSC時與傳統終端300之間所 產生的送訊機會的不公平,予以降低。
以上雖然一面參照添附圖面一面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但本揭露之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本揭露之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自然可於申請範圍中所記載之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而這些當然也都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例如,在上記中,雖然說明了通訊系統係為無線LAN、或依照以其為準之通訊規格的系統的例子,但本技術係不限定於所述例子。例如,通訊系統係亦可為依據其他通訊規格的系統。
又,在上記中,雖然說明了,控制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的主體是基地台100的例子,但本技術係不限定於所述例子。例如,亦可為,智慧型手機等其他無線終端,是控制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的主體。又,通訊系統1,係除了以基地台100為無線通訊之中心的通訊形態以外,亦可採用例如P2P(Peer to Peer)型的通訊形態。此情況下,可藉由資料通訊對象的無線終端,來控制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
甚至,HE終端200亦可具有身為基地台100的機能。亦即,HE終端200,係亦可監視基地台100與其他HE終端200及傳統終端300的連接狀況,而進行自身的DSC模式下之動作可否的控制、以及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的控制。
又,在上記中,雖然說明了DSC用閾值及DSC用送訊參數是控制的對象的例子,但本技術係不限定於所述例子。例如,亦可為,DSC用閾值或DSC用送訊參數之其中一方係為固定值,另一方係為可變(控制對象)。
此外,本說明書中所說明的各裝置所進行的一連串處理,係可使用軟體、硬體、及軟體與硬體之組合的任一種方式來實現。構成軟體的程式,係可預先儲存在例如設在各裝置內部或外部的記憶媒體(非暫時性媒體:non-transitory media)中。然後,各程式係例如在電腦執行時被讀取至RAM中,被CPU等之處理器所執行。
又,於本說明書中使用流程圖及程序圖所說明的處理,係亦可並不一定按照圖示的順序而被執行。亦可數個處理步驟,是被平行地執行。又,亦可採用追加的處理步驟,也可省略部分的處理步驟。
又,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效果,係僅為說明性或例示性,並非限定解釋。亦即,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除了上記之效果外,或亦可取代上記之效果,達成當業者可根據本說明書之記載而自明之其他效果。
此外,如以下的構成也是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1)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 控制部,係設定第1載波感測位準,基於所設定的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預設的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比較結果,來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
(2)如前記(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控制前記參數,以使得在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高於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時,送訊機會是比使用預設的前記參數還要減少,在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低於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時,送訊機會是比使用預設的前記參數還要增加。
(3)如前記(1)或(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參數係含有:資料送訊前的待機時間之中的固定長度部分。
(4)如前記(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參數係含有:資料送訊前的待機時間之中的被隨機選擇之時間長度的可採用值之分布的參數。
(5)如前記(1)~(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參數係含有:可發送之資料量的最大值。
(6)如前記(1)~(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參數係含有:可發送之時間寬度的最大值。
(7)如前記(1)~(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參數係含有:最大重送次數。
(8)如前記(1)~(7)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參數係含有:可集合使用之單位頻道數的最大值。
(9)如前記(1)~(8)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參數係含有:可使用之頻道。
(10)如前記(1)~(11)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判定,從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往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之變更、及使用前記參數的資料送訊,是否可執行。
(11)如前記(10)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基於送訊時刻是否有被包含在已被預約作為可送訊之時間帶的期間中,來判定前記執行之可否。
(12)如前記(10)或(1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基於所發送之訊框的種類,來判定前記執行之可否。
(13) 如前記(1)~(12)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係還具備:取得部,係取得表示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的資訊、及表示前記參數的資訊。
(14)如前記(1)~(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隨應於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差分,來控制前記參數。
(15)如前記(14)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參數係含有:送訊功率。
(16)如前記(15)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將表示所設定之送訊功率的資訊,通知給前記其他裝置。
(17)如前記(14)~(1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參照訊框之收訊強度及容限值,來設定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
(18)如前記(17)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不超出前記參照訊框之收訊強度減去前記容限值而成之值的範圍內,設定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
(19)如前記(17)或(18)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 記控制部,係使用對應於前記容限值的第2參數,來設定前記參數。
(20)如前記(19)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表示前記容限值及前記第2參數之組合的資訊,係被從前記其他裝置所通知。
(21)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生成:於可變更載波感測位準的前記其他裝置中,基於所被設定的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預設的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比較結果而被設定的、用來設定前記其他裝置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所需的資訊;前記無線通訊部,係將用來設定前記其他裝置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所需的資訊,發送至前記其他裝置。
(22)如前記(2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將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及前記參數,基於有關前記無線通訊部上所連接之前記其他裝置的數量之資訊而加以決定;前記數量之資訊係含有:表示不具有載波感測位準變更機能的前記其他裝置之數量、具有載波感測位準變更機能的前記其他裝置之數量、不具有載波感測位準變更機能的前記其他裝置所發送的訊框數、或具有載波感測位準變 更機能的前記其他裝置所發送的訊框數量之資訊的至少任一者。
(23)如前記(21)或(2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將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及前記參數,按照前記其他裝置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每一頻率而加以決定。
(24)如前記(21)~(2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將為了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及前記參數之設定而於前記其他裝置中所被使用之容限值及第2參數之組合,加以選擇。
(25)如前記(24)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干擾的平均強度,來選擇前記組合。
(26)如前記(24)或(25)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組合係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為共通。
(27)如前記(24)~(2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容限值係與前記第2參數無歧異地對應。
(28)如前記(24)~(27)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基於表示前記其他裝置中所被設定 之送訊功率的資訊,來設定往前記其他裝置進行送訊的訊框的送訊功率。
(29)如前記(28)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將參照訊框之送訊功率,維持在所定值。
(30)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設定第1送訊功率,基於所設定的第1送訊功率與基準之第2送訊功率的比較結果,來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
(31)如前記(30)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隨應於前記第1送訊功率與前記第2送訊功率之差分,來控制前記參數。
(32)如前記(30)或(3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參數係含有:載波感測位準。
(33)如前記(30)~(32)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將表示所設定之送訊功率的資訊,通知給前記其他裝置。
(34)如前記(30)~(3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 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參照訊框之收訊強度及容限值,來設定前記第1送訊功率。
(35)如前記(34)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不會低於,對從前記參照訊框之送訊功率減去收訊強度後的值加上前記其他裝置的預設之載波感測位準及前記容限值而成之值的範圍內,設定前記第1送訊功率。
(36)如前記(34)或(35)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使用對應於前記容限值的第3參數,來設定前記參數。
(37)如前記(36)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表示前記容限值及前記第3參數之組合的資訊,係被從前記其他裝置所通知。
(38)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透過前記無線通訊部來控制:可變更送訊功率的前記其他裝置進行資料送訊時,基於所被設定的第1送訊功率與基準之第2送訊功率的比較結果而被設定的、用來設定前記其他裝置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所需的資訊。
(39) 如前記(38)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將為了前記第1送訊功率及前記參數之設定而於前記其他裝置中所被使用之容限值及第3參數之組合,加以選擇。
(40)如前記(39)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干擾的平均強度,來選擇前記組合。
(41)如前記(39)或(40)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組合係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為共通。
(42)如前記(39)~(41)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容限值係與前記第3參數無歧異地對應。
(43)如前記(38)~(42)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基於表示前記其他裝置中所被設定之送訊功率的資訊,來設定往前記其他裝置進行送訊的訊框的送訊功率。
(44)如前記(43)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將參照訊框之送訊功率,維持在所定值。
(45)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含有:在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中, 設定第1載波感測位準,基於所設定的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預設的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比較結果,來控制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之步驟。
(46)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含有:在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中,生成於可變更載波感測位準的前記其他裝置中,基於所被設定的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預設的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比較結果而被設定的、用來設定前記其他裝置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所需的資訊之步驟;和將用來設定前記其他裝置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所需的資訊,發送至前記其他裝置之步驟。
(47)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含有:在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中,設定第1送訊功率,基於所設定的第1送訊功率與基準之第2送訊功率的比較結果,來控制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之步驟。
(48)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含有:在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中,藉由無線通訊來控制:可變更送訊功率的前記其他裝置進行資料送訊時,基於所被設定的第1送訊功率與基準之第2送訊功率的比較結果而被設定的、用來設定前記其 他裝置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所需的資訊之步驟。
(49)一種程式,係用來使電腦發揮機能成為: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設定第1載波感測位準,基於所設定的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預設的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比較結果,來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
(50)一種程式,係使電腦發揮機能成為: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生成:於可變更載波感測位準的前記其他裝置中,基於所被設定的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預設的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比較結果而被設定的、用來設定前記其他裝置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所需的資訊;前記無線通訊部,係將用來設定前記其他裝置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所需的資訊,發送至前記其他裝置。
(51)一種程式,係用來使電腦發揮機能成為: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設定第1送訊功率,基於所設定的第1送訊功率與基準之第2送訊功率的比較結果,來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
(52)一種程式,係用來使電腦發揮機能成為: 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透過前記無線通訊部來控制:可變更送訊功率的前記其他裝置進行資料送訊時,基於所被設定的第1送訊功率與基準之第2送訊功率的比較結果而被設定的、用來設定前記其他裝置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所需的資訊。

Claims (20)

  1.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電路,建構以: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比較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第2載波感測位準,其中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是有關於可動態變更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之第1組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是有關於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是被固定成預設位準之第2組通訊裝置,以及其中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各者分別表示了所測定到的收訊功率之各自的閾值;和基於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前記比較結果,來控制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前記無線通訊之相關參數。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還建構以控制前記參數,以使得在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高於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時,減少送訊機會,以及在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低於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時,增加前記送訊機會。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參數係含有:前記資料送訊前的待機時間之中的固定長度部分。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參數係含有:前記資料送訊前的待機時間之中的被隨機選擇之時間長度的可採用值之分布的參數。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參數係含有:可發送之資料量的最大值。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參數係含有:可發送之時間寬度的最大值。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參數係含有:最大重送次數。
  8.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參數係含有:可集合使用之單位頻道數的最大值。
  9.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參數係含有:可使用之頻道。
  10.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還建構以判定,從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往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之變更、及使用前記參數的前記資料送訊,是否可執行。
  11.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還建構以,基於送訊時刻是否有被包含在已被預約作為可送訊之時間帶的期間中,來判定前記執行之可否。
  12.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還建構以,基於所發送之訊框的種類,來判定前記執行之可否。
  1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還建構以取得表示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的資訊、及表示前記參數的資訊。
  1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還建構以,隨應於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差分,來控制前記參數。
  15.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電路,建構以: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比較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第2載波感測位準,其中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是有關於可動態變更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之第1組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是有關於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是被固定成預設位準之第2組通訊裝置,以及其中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各者分別表示了所測定到的收訊功率之各自的閾值;生成:基於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前記比較結果而被設定的、用來設定前記其他裝置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所需的資訊;和將用來設定前記其他裝置在前記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前記參數所需的前記資訊,發送至前記其他裝置。
  16. 如請求項15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還建構以,基於有關前記其他裝置的數量之資訊,而決定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及前記參數;其中,前記數量之資訊係含有:表示前記第2組通訊裝置中的裝置之數量、前記第1組通訊裝置中的裝置之數量、由前記第2組通訊裝置中的前記裝置所發送的訊框數、以及由前記第1組通訊裝置中的前記裝置所發送的訊框數之資訊的至少任一者。
  17. 如請求項15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還建構以,將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及前記參數,按照前記其他裝置在前記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每一頻率而加以決定。
  18. 如請求項15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還建構以,將為了設定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及前記參數而於前記其他裝置中所被使用之容限值及第2參數之組合,加以選擇。
  19. 一種在無線通訊裝置中之無線通訊方法,前述方法係含有: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之步驟;比較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步驟,其中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是有關於可動態變更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之第1組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是有關於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是被固定成預設位準之第2組通訊裝置,以及其中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各者分別表示了所測定到的收訊功率之各自的閾值;和基於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前記比較結果,來控制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前記無線通訊之相關參數之步驟。
  20. 一種在無線通訊裝置中之無線通訊方法,前述方法係含有: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之步驟;比較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步驟,其中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是有關於可動態變更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之第1組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是有關於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是被固定成預設位準之第2組通訊裝置,以及其中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各者分別表示了所測定到的收訊功率之各自的閾值;生成,基於前記第1載波感測位準與前記第2載波感測位準之前記比較結果而被設定的、用來設定前記其他裝置在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參數所需的資訊之步驟;和將用來設定前記其他裝置在前記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前記參數所需的前記資訊,發送至前記其他裝置之步驟。
TW104121275A 2014-06-30 2015-06-30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TWI6709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4661 2014-06-30
JP2014-134661 2014-06-30
PCT/JP2015/063355 WO2016002337A1 (ja) 2014-06-30 2015-05-08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CT/JP2015/063355 2015-05-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7355A TW201607355A (zh) 2016-02-16
TWI670988B true TWI670988B (zh) 2019-09-01

Family

ID=5501882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4865A TW201601562A (zh) 2014-06-30 2015-05-08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TW104121275A TWI670988B (zh) 2014-06-30 2015-06-30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4865A TW201601562A (zh) 2014-06-30 2015-05-08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143010B2 (zh)
EP (2) EP3163964B1 (zh)
JP (3) JPWO2016002802A1 (zh)
ES (1) ES2818801T3 (zh)
MX (1) MX363192B (zh)
RU (1) RU2698155C2 (zh)
SG (1) SG11201610872TA (zh)
TW (2) TW201601562A (zh)
WO (3) WO20160022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36608A3 (en) * 2015-10-05 2023-09-13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tation
EP3371311B1 (en) 2015-11-06 2021-07-21 Orionis Biosciences BV Bi-functional chimeric proteins and uses thereof
GB2546993B (en) * 2016-02-03 2020-09-09 Toshiba Res Europe Limited Multi-threshold listening method for dynamic sensitivity control enabled wireless MAC
ES2877568T3 (es) 2016-02-05 2021-11-17 Orionis Biosciences Nv Agentes de unión de Clec9A
EP3454887B1 (en) 2016-05-13 2021-01-20 Orionis Biosciences BV Targeted mutant interferon-beta and uses thereof
WO2017194782A2 (en) 2016-05-13 2017-11-16 Orionis Biosciences Nv 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non-cellular structures
JP2018004548A (ja) * 2016-07-07 2018-01-11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給水設備
JP2018004549A (ja) * 2016-07-07 2018-01-11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給水設備
JP2018004547A (ja) * 2016-07-07 2018-01-11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給水設備
US10159009B2 (en) * 2016-10-12 2018-1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ation of EDCA parameters to ensure access by a wireless node
EP3529264B1 (en) 2016-10-24 2022-03-09 Orionis Biosciences BV Targeted mutant interferon-gamma and uses thereof
MY198074A (en) * 2016-10-24 2023-07-31 Sony Corp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EP3866549B1 (en) * 2016-11-04 2023-09-0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8098604A (ja) * 2016-12-12 2018-06-21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10906985B2 (en) 2017-02-06 2021-02-02 Orionis Biosciences, Inc. Targeted engineered interferon and uses thereof
EP3577133A1 (en) 2017-02-06 2019-12-11 Orionis Biosciences NV Targeted chimeric proteins and uses thereof
US10484151B2 (en) * 2017-03-02 2019-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ling random-access channel (RACH) retransmission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8228659A1 (en) * 2017-06-12 2018-12-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TWI689189B (zh) * 2018-12-24 2020-03-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通訊系統之無線存取方法、無線接收方法、及應用該無線存取方法與無線接收方法之基站
US10911919B2 (en) 2018-12-24 2021-02-0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Wireless access method, wireless receiving method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base station therefor with a low-latency mechanism
EP4104613A1 (en) * 2020-02-13 2022-12-21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existence of devices in wireless network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7616A (en) * 1996-05-31 2000-12-05 Lucent Technologies Adaptive methods for packet transmission over wireless networks
TW200718132A (en) * 2005-08-31 2007-05-01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dynamically adapt CCA threshold
US20120195296A1 (en) * 2011-01-31 2012-08-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13031835A1 (ja) * 2011-08-30 2013-03-07 株式会社トヨタIt開発センター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4090179A1 (en) * 2012-12-12 2014-06-19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channel bandwidt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368106C2 (ru) * 2003-02-18 2009-09-20 Квэ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Планируемая и автономная передача и подтверждение приема
US8184655B2 (en) * 2005-04-21 2012-05-2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LAN for signaling deferral management messages
JP4253321B2 (ja) 2005-11-09 2009-04-08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7623494B2 (en) 2006-05-18 2009-11-24 Intel Corporation Adjustment of a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CCA) threshold
US7885240B2 (en) * 2006-11-15 2011-02-08 Motorola, Inc. Hybrid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for multi-hop ad hoc networks
US8644278B2 (en) * 2010-08-03 2014-02-0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infrastructure and ad hoc networked communications
JP6062286B2 (ja) * 2013-02-27 2017-01-18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ロギングシステム
US9729299B2 (en) * 2013-05-03 2017-08-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mmunication in dense wireless environments
CN107535005A (zh) 2015-05-05 2018-01-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动态敏感度控制的技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7616A (en) * 1996-05-31 2000-12-05 Lucent Technologies Adaptive methods for packet transmission over wireless networks
TW200718132A (en) * 2005-08-31 2007-05-01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dynamically adapt CCA threshold
US20120195296A1 (en) * 2011-01-31 2012-08-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13031835A1 (ja) * 2011-08-30 2013-03-07 株式会社トヨタIt開発センター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4090179A1 (en) * 2012-12-12 2014-06-19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channel bandwidt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43010B2 (en) 2018-11-27
JP2021029056A (ja) 2021-02-25
TW201607355A (zh) 2016-02-16
JPWO2016002802A1 (ja) 2017-04-27
EP3163964B1 (en) 2020-09-09
RU2016150996A3 (zh) 2019-01-16
MX363192B (es) 2019-03-14
ES2818801T3 (es) 2021-04-14
MX2016017230A (es) 2017-04-25
WO2016002337A1 (ja) 2016-01-07
RU2016150996A (ru) 2018-06-25
JP7040588B2 (ja) 2022-03-23
EP3163964A1 (en) 2017-05-03
EP3163964A4 (en) 2018-02-21
TW201601562A (zh) 2016-01-01
WO2016002263A1 (ja) 2016-01-07
JP2019213230A (ja) 2019-12-12
WO2016002802A1 (ja) 2016-01-07
RU2698155C2 (ru) 2019-08-22
EP3768024A1 (en) 2021-01-20
JP6801757B2 (ja) 2020-12-16
SG11201610872TA (en) 2017-02-27
US20170347376A1 (en) 2017-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0988B (zh)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JP707421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US1105784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9220979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6139862A1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