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3340B - Air suppl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ir suppl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3340B
TWI663340B TW107106027A TW107106027A TWI663340B TW I663340 B TWI663340 B TW I663340B TW 107106027 A TW107106027 A TW 107106027A TW 107106027 A TW107106027 A TW 107106027A TW I663340 B TWI663340 B TW I6633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engaging
mounting
body support
ceil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6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8636A (zh
Inventor
上栫秀夫
山本佳史
武內信治
山本明
中川浩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8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86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3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3340B/zh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防止安裝構件脫落時的本體部掉落。送風裝置,具備:本體支承部(21),與本體部連結,以螺釘(23)從下方安裝於吸頂座(12)的吊架部(13)而成為安裝狀態;以及卡合部(26),與本體支承部(21)連結,具有在本體支承部(21)的安裝狀態下位於吊架部(13)之上的對向部(26a)。

Description

送風裝置
本發明關於具備風扇及馬達且安裝於吸頂座(sealing rosette)的送風裝置。
以往,已知有被安裝於設在家中天花板的吸頂座且由吸頂座供電的各種電氣設備。作為安裝於吸頂座的電氣設備,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天花板安裝照明器具。上述照明器具,以螺釘固定於吸頂座的左右的所謂的吊架部。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6-325610號公報
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照明裝置,作為安裝於吸頂座的電氣設備,較為輕量。
另一方面,近年來,開發出具備有風扇及馬達的天花板安裝型的送風裝置(例如空氣清淨機)。這種送風裝置,因具備有風扇及馬達,故與上述照明設備相比為重物。因此,在將送風裝置與上述照明器具同樣地,以螺釘固定於吸頂座的吊架部的情形時,對螺釘的負載變大。因而,恐有螺釘損傷而送風裝置從吸頂座脫落,且送風裝置掉落之虞。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便是用於將送風裝置的本體部安裝於吸頂座的安裝構件損傷而脫落的情形,也能夠防止本體部掉落的送風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本發明的一態樣的送風裝置,具備具有吹出空氣的風扇以及使該風扇旋轉的馬達的本體部,且安裝於吸頂座,其具 備:本體支承部,與該本體部連結,以安裝構件從下方安裝於該吸頂座的安裝部而成為安裝狀態;以及卡合部,與該本體支承部連結,具有在該本體支承部的該安裝狀態下位於該安裝部之上的對向部。
根據本發明的一態樣,即便是利用安裝構件的向吸頂座的安裝部進行的本體支承部的安裝狀態被解除的情形,也能夠防止本體部掉落的情況。
1‧‧‧送風裝置
11‧‧‧天花板面板
12‧‧‧吸頂座
13‧‧‧吊架部(安裝部)
13a‧‧‧螺釘緊固孔
13b‧‧‧上方突出部
21、62‧‧‧本體支承部
21a、62a‧‧‧上板部
21a1‧‧‧螺孔
21b、62b‧‧‧圓筒部
21c、62c‧‧‧凸緣部(本體連結部)
21c1、62c1‧‧‧嵌合孔(連結位置調整部)
22‧‧‧本體部
23‧‧‧螺釘(安裝構件)
26、63、71‧‧‧卡合部
26a、63a、71a‧‧‧對向部
26a1、63a1、71a1‧‧‧突出部插入孔(突出部插入部)
26a2、63a2、71a2‧‧‧螺釘插通部
26a3、63a3、71a3‧‧‧下方突出部
26b、63b、71b‧‧‧立起部
26c、71c‧‧‧下板部
31‧‧‧支承構件嵌合部(本體側連結部)
31a‧‧‧上板部
31a2‧‧‧嵌合凸部(連結位置調整部)
31b‧‧‧立起部
31c‧‧‧下板部
31d‧‧‧嵌合開口部
41‧‧‧上箱體部
42‧‧‧送風機
43‧‧‧送風通路
43a‧‧‧吹出口
47‧‧‧風扇
48‧‧‧馬達
61‧‧‧本體支承構件
圖1是表示已將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向房間的天花板安裝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2的(a)是圖1所示的送風裝置的立體圖,圖2的(b)是放大表示圖2的(a)所示的送風裝置的本體支承部附近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3是圖2的(a)所示的送風裝置的縱剖面圖。
圖4的(a)是表示相對於圖3所示的吸頂座的吊架部呈安裝狀態的本體支承部、以及設置於本體支承部的卡合部的結構的縱剖面圖,圖4的(b)是表示相對於上述吸頂座的吊架部呈非安裝狀態的本體支承部、以及設置於本體支承部的卡合部的結構的縱剖面圖。
圖5的(a)是表示相對於圖3所示的吸頂座的吊架部呈安裝狀態的本體支承部、以及設置於本體支承部的卡合部的結構的立體圖,圖5的(b)是表示相對於上述吸頂座的吊架部呈非安裝狀態的本體支承部、以及設置於本體支承部的卡合部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6是表示圖5所示的本體支承部的立體圖。
圖7是圖6所示的本體支承部的仰視圖。
圖8是表示圖2的(a)所示的本體支承部與本體部的關係的立體圖。
圖9是表示圖8所示的本體支承部與本體部的嵌合狀態的立體圖。
圖10是表示去除圖3所示的本體部中的上箱體部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具備的本體支承構件的結構的概略立體圖。
圖12是表示本發明的另一其他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具備的本體支承部及卡合部的結構的概略立體圖。
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再另一其他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中的相對於吸頂座的吊架部呈安裝狀態的本體支承部、以及設置於本體支承部的卡合部的結構的立體圖。
〔實施形態1〕
(送風裝置的向天花板安裝的安裝構造)
於以下根據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圖1是表示已將本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1向房間的天花板安裝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的(a)是圖1所示的送風裝置1的立體圖,圖2的(b)是放大表示圖2的(a)所示的送風裝置1的本體支承部21附近的結構的立體圖。另外,在圖2的(a)中,示出已去除圖1所示的下部蓋構件52的狀態。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1,安裝於家中的天花板面板(天花板)11。具體而言,在天花板面板11設置吸頂座12(參照圖4),送風裝置1安裝於吸頂座12,藉由吸頂座12而被支承。送風裝置1,如圖2的(a)(b)所示,具備有本體支承部21、卡合部26及本體部22。
(吸頂座12的結構)
圖3是圖2的(a)所示的送風裝置1的縱剖面圖。圖4的(a)是表示相對於圖3所示的吸頂座12的吊架部13呈安裝狀態的本體支承部21、以及設置於(連結於)本體支承部21的卡合部26的結構的縱剖面圖,圖4的(b)是表示相對於圖3所示的吸頂座12的吊架部13呈非安裝狀態的本體支承部21、以及設置於(連結於)本體支承部21的卡合部26的結構的縱剖面圖。
圖5的(a)是表示相對於吸頂座12的吊架部13呈安裝狀態的本體支承部21、以及設置於(連結於)本體支承部21的卡合部26的結構的立體圖,圖5的(b)是表示相對於吸頂座12的吊架部13呈非安裝狀態的本體支承部21、以及設置於(連結於)本體支承部21的卡合部26的結構的立體圖。另外,圖5中,本體支承部21,嵌合於設置於(連結於)本體部22的上面的支承構件嵌合部(本體側連結部)31。
吸頂座12,是所謂的具有吊架(hanger)的吸頂座,如圖4的(a)(b)所示,在外周部的每180度的位置各有一個,合計兩個吊架部(安裝部)13。兩個吊架部13,為向相反方向突出的狀態,具有供螺釘(安裝構件)23緊固的螺釘緊固孔13a。又,吊架部13,在外側的端部具有向上方彎折的上方突出部13b。
作為一例,送風裝置1的重量約為8.5kg,吸頂座12可承受送風裝置1的荷重。
(本體支承部21的結構)
圖6是表示圖5所示的本體支承部21的立體圖。圖7是圖6所示的本體支承部21的仰視圖。
本體支承部21,如圖4的(a)所示,以螺釘23固定於吸頂座12的吊架部13。於該情形,螺釘23從本體支承部21的下方貫通本體支承部21的上板部21a的螺孔21a1(參照圖4的(b)),緊固於吊架部13的螺釘緊固孔13a。
本體支承部21,例如以金屬形成,具有上板部21a、圓筒部21b及凸緣部(本體連結部)21c。上板部21a具有圓板形狀,在中央部具有讓吸頂座12的中央的突出部貫通的圓形孔21a1。圓筒部21b,具有已定的高度的圓筒形,上緣部與上板部21a的外周部連接。凸緣部21c為圓形的圓環板形狀,內周部與圓筒部21b的下緣部連接。在凸緣部21c,遍及全周形成有圓形的多個嵌合孔(連結位置調整部)21c1。
(卡合部26的結構)
卡合部26,與兩個吊架部13對應,如圖5的(a)(b)所示,於本體支承部21的上板部21a的上面設有兩個。詳細而言,兩個卡合部26,配置於相對於本體支承部21的中心呈點對稱的位置。該等卡合部26,以沿著圓環形狀的上板部21a的形狀的方式,形成為圓弧狀。
卡合部26,具有對向部26a、立起部26b及下板部26c。對向部26a,在本體支承部21被以螺釘緊固於吸頂座12的吊架部13的狀態下,與吊架部13對向。立起部26b,下端部與下板部26c的一方向的端部連接,上端部與對向部26a的和上述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端部連接。下板部26c,位於本體支承部21的上板部21a上,例如以螺釘固定於上板部21a。
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如圖4的(a)所示,在以螺釘23將本體支承部21緊固於吊架部13的狀態中與吊架部13的上方突出部13b對向的位置,具有能夠讓上方突出部13b穿過的突出部插入孔(突出部插入部)26a1。在突出部插入孔26a1,如圖4的(b)所示,在螺釘23從吊架部13的螺釘緊固孔13a脫落而本體支承部21即送風裝置1向下方移動的情形下,成為與吸頂座12的吊架部13的上方突出部13b嵌合。本實施形態中,突出部插入孔26a1,配合吊架部13的上方突出部13b的形狀,而成為長方形的方孔。但是,突出部插入 孔26a1的形狀,雖較佳為長方形的方孔,但並不限定為此形狀,只要是可插入吊架部13的上方突出部13b且能夠規範上方突出部13b的移動的形狀即可。
又,如圖5的(a)(b)所示,對向部26a,具有避免與螺釘23產生干擾的、例如缺口狀的螺釘插通部26a2。進一步地,對向部26a,在長邊方向的上述一方向的端部,具有下方突出部26a3。下方突出部26a3,防止在螺釘23從吊架部13的螺釘緊固孔13a脫落而本體支承部21即送風裝置1向下方移動,且對向部26a載置於吊架部13之上的情形時,對向部26a從吊架部13之上脫落的情況。
(支承構件嵌合部31的結構)
圖8是表示圖2的(a)所示的本體支承部21與本體部22的關係的立體圖。圖9是表示圖8所示的本體支承部21與本體部22的嵌合狀態的立體圖。
本體部22,如圖8所示,在上面部的中央位置,具有與本體支承部21嵌合的支承構件嵌合部31。支承構件嵌合部31,為將剖面Z形狀的構件彎曲成U字形的狀態。支承構件嵌合部31,具體而言,分別具有U字形的上板部31a、立起部31b及下板部31c。上板部31a,位於U字形的支承構件嵌合部31的內側。支承構件嵌合部31的U字形的兩端部間,成為往橫方向開口的嵌合開口部31d。
上板部31a,外周部與立起部31b的上緣部連接。上板部31a,在U字形的中途部分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嵌合凸部(連結位置調整部)31a2。立起部31b,下緣部與下板部31c的內周部連接。下板部31c,固定於本體部22的上面部。
(藉由本體支承部21支承本體部22的結構)
本體部22的支承構件嵌合部31,如圖9所示,與本體支承部21嵌合。於該情形,本體支承部21的凸緣部21c,位於支承構件嵌合部31的對向的立起部31b之間,支承構件嵌合部31的上板部31a位於本體支承部21的凸緣部21c之上。藉此,本體部22,由本體支承部21支承。又,支承構件嵌合部31的上板部31a的嵌合凸部31a2,嵌合於本體支承部21的凸緣部21c的嵌合孔21c1。藉此,本體部22被固定為不旋轉。
本體支承部21,如上述,上部(上板部21a)被固定於吸頂座12,在下部(凸緣部21c)嵌合本體部22,在上部與下部之間,具有於上下方向延伸的中間部(圓筒部21b)。
(本體部22的結構)
圖10是表示去除圖3所示的本體部22中的上箱體部41的狀態的俯視圖。如圖3及圖10所示,本體部22,具備有上箱體部41、送風機42、送風通路43(參照圖10)、HEPA過濾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44、照明部45、離子產生元件46(參照圖10)、預濾器(未圖示)、下部蓋構件52及百葉窗環(louver ring)58。
上箱體部41,位於本體部22的最上部,從上覆蓋本體部22的內部。上箱體部41,成為周緣部向下方彎曲傾斜的形狀。在上箱體部41,安裝有上述支承構件嵌合部31。
送風機42,配置於支承構件嵌合部31即吸頂座12的正下方的位置,具備有風扇47及使風扇47旋轉的馬達48。該等風扇47及馬達48,在鉛直方向,以該等風扇47及馬達48的中心與本體部22的重心大致一致的方式,設置於本體部22的徑方向(與天花板平行的方向)的中央部。
風扇47,如圖10所示,設置於送風通路43的內部。送風通路43,於相反方向具有兩個吹出口43a,藉由風扇47進行旋轉,而從該等吹出口43a吹出空氣。在吹出口43a,設置有於上下方向延伸的百葉窗57。
離子產生元件46,分別設置於送風通路43的兩個吹出口43a的附近位置,且產生離子,對從吹出口43a吹出的空氣賦予所產生的離子。
HEPA過濾器44,具有作為集塵過濾器的功能,設置於本體部22的下部。在HEPA過濾器44之下,設置有預濾器。預濾器在HEPA過濾器44的前段,去除塵埃、垃圾。
在預濾器的下方設有下部蓋構件52。下部蓋構件52的周圍,成為朝向本體部22的吸入口60。
照明部45,具備有照明基板55、及覆蓋照明基板55的照明蓋56。照明基板55,設有多個LED,且具有圓環板形狀。因此,本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1,也具有作為具備LED照明的LED裝置的功能。
(送風裝置1往天花板的安裝)
針對在上述的結構中,送風裝置1往天花板的安裝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對設置於天花板面板(天花板)11的吸頂座12安裝本體支承部21。另外,在本體支承部21為既已安裝有卡合部26的狀態。
於該情形,作業者以本體支承部21的上板部21a的不存在卡合部26的面與吸頂座12的吊架部13對向的方式,使本體支承部21從下方抵接於吸頂座12。
接著,作業者使本體支承部21旋轉,而使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的突出部插入孔26a1與吸頂座12的吊架部13的上方突出部13b對向。
在上述狀態中,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位於吸頂座12的吊架部13之上,當作業者將手自本體支承部21離開時,成為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載置於吸頂座12的吊架部13之上的狀態,本體支承部21不掉落。又,在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的突出部插入孔26a1成為插入有吸頂座12的吊架部13的上方突出部13b的狀態。在該狀態下,本體支承部21的上板部21a的螺孔21a1的位置與吸頂座12的吊架部13的螺釘緊固孔13a的位置大致一致。
接著,作業者將本體支承部21按壓於吸頂座12,從下方將螺釘23插入至螺孔21a1及螺釘緊固孔13a,將螺釘23緊固於吊架部13的螺釘緊固孔13a。該作業,對兩處(兩個吊架部13)相同地進行。藉此,如圖4的(a)及圖5的(a)所示,能夠對吸頂座12安裝本體支承部21。
接著,將本體部22安裝於本體支承部21。於該情形,作業者將本體部22提高至天花板面板11的位置,使其與天花板面板11的下面平行地朝向本體支承部21移動(參照圖8),使本體部22的支承構件嵌合部31嵌合於本體支承部21(參照圖9)。在該等兩者的嵌合狀態中,本體支承部21的凸緣部21c,位於支承構件嵌合部31的對向的立起部31b之間,支承構件嵌合部31的上板部31a位於本體支承部21的凸緣部21c之上。藉此,本體部22由本體支承部21支承。
接著,作業者以支承構件嵌合部31的上板部31a的嵌合凸部31a2嵌合於本體支承部21的凸緣部21c的嵌合孔21c1的方式,使本體部22旋轉。藉此,本體部22被固定為不旋轉。
接著,將與吸頂座12連接、且從本體支承部21之下向本體部22之上面部拉出的電源線(未圖示),與本體部22的電源連接部32連接。其後,以覆蓋電源線的方式將電源線蓋(未圖示)安裝於本體部22。
本體部22從本體支承部21的取出,可以與上述的本體部22向本體支承部21的安裝相反的順序來進行。
(掉落防止動作)
接下來,針對由卡合部26進行的送風裝置1(本體部22)的掉落防止動作進行說明。如上述,在已將送風裝置1安裝於吸頂座12的狀態下,當用於將本體支承部21安裝於吸頂座12的吊架部13的螺釘23脫落時,本體部22以掉落的方式向下方移動。
於該情形,由於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位於吸頂座12的吊架部13之上,因此對向部26a成為載置於吊架部13之上的狀態,本體部22進而不往下方移動。
又,在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載置於吊架部13之上的狀態下,如圖4的(b)及圖5的(b)所示,吊架部13的上方突出部13b被插入於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的突出部插入孔26a1。
(送風裝置的優點)
本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1中,在用於將本體支承部21安裝於吸頂座12的吊架部13的螺釘23因損傷等而脫落的情形時,對向部26a成為載置於吊架部13之上的狀態。藉此,即使是螺釘(安裝構件)23脫落的情形,也能夠防止送風裝置1掉落的情況。
又,在螺釘23脫落的情形,吊架部13的上方突出部13b插入於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的突出部插入孔26a1。因此,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難以從吸頂座12的吊架部13之上移動,能夠維持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載置於吊架部13之上的狀態。
又,即使是假設吊架部13的上方突出部13b未插入於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的突出部插入孔26a1的情形,藉由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的下方突出部26a3,吊架部13也難以從對向部26a脫落。因此,藉由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的下方突出部26a3,也能夠維持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被載置於吸頂座12的吊架部13之上的狀態。
〔實施形態2〕
於以下根據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另外,為了便於說明,針對與上述實施形態中已說明的構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構件,標記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本體支承構件61、本體支承部62及卡合部63的結構)
圖1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1具備的本體支承構件61的結構的概略立體圖。本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1,代替上述本體支承部21及卡合部26,而具備圖11所示的本體支承構件61。
本體支承構件61,具有與上述的本體支承部21及卡合部26對應的本體支承部62及卡合部63。本體支承部62的上板部62a、圓筒部62b、凸緣部62c及嵌合孔62c1,分別與本體支承部21的上板部21a、圓筒部21b、凸緣部21c及嵌合部21c1對應。
卡合部63,藉由對上板部62a進行切開直角彎曲加工(split right-angle bending),而與卡合部26同樣地,形成於兩處。卡合部63的對向部63a、立起部63b、突出部插入孔63a1、螺釘插通部63a2及下方突出部63a3,與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立起部26b、突出部插入孔26a1、螺釘插通部26a2及下方突出部26a3對應。
代替本體支承部21及卡合部26而具備本體支承構件61的送風裝置1的向天花板的安裝、及掉落防止動作與上述的實施形態1的情形相同。
(送風裝置的優點)
本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1中,由於本體支承構件61具備有本體支承部62與卡合部63,因此能夠使零件數量變少。但是,由於藉由本體支承部62的上板部62a的切開直角彎曲而形成卡合部63,因此為了提高卡合部63的強度,較佳為使本體支承部62的板厚較本體支承部21變厚,或進行使本體支承部62(本體支承構件61)變大型等的變更。本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1的其他優點,與上述實施形態1的送風裝置1相同。
〔實施形態3〕
於以下根據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另一其他實施形態。另外,為了便於說明,針對與上述實施形態中已說明的構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構件,標記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卡合部71的結構)
圖12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1具備的本體支承部21及卡合部71的結構的概略立體圖。本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1,如圖12所示,具備上述本體支承部21,且代替上述卡合部26而具備有卡合部71。
卡合部71的對向部71a、立起部71b、下板部71c、突出部插入孔71a1、螺釘插通部71a2及下方突出部71a3,與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立起部26b、下板部26c、突出部插入孔26a1、螺釘插通部26a2及下方突出部26a3對應。
卡合部71,與卡合部26不同,對向部71a與下板部71c相對向,縱剖面成為字形。下板部71c例如以螺釘固定(連結)於本體支承部21的上板部21a。
代替卡合部26而具備卡合部71的送風裝置1的向天花板的安裝、及掉落防止動作與上述的實施形態1的情形相同。
(送風裝置的優點)
本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1中,卡合部71由於對向部71a與下板部71c相對向,因此能夠使本體支承部21的上板部21a上的設置區域變小。但是,卡合部71由於對向部71a與下板部71c相對向,因此與卡合部26相比,其上下方向的尺寸變大。本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1的其他優點,與上述實施形態1的送風裝置1相同。
〔實施形態4〕
於以下根據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再另一其他實施形態。另外,為了便於說明,針對與上述實施形態中已說明的構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構件,標記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送風裝置的重量平衡)
本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1中,如圖10所示,送風通路43設置成橫切送風裝置1的內部。因此,送風裝置1具備的多個電路基板,避開送風通路43,而分開配置於與送風通路43正交的方向的兩處區域即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在圖10中是藉由送風通路43分斷內部而形成的送風裝置1內的一側(上側)的區域和另一側(下側)的區域。
本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1,具備有一個控制基板(未圖示)及兩個電源基板(未圖示)作為上述電路基板。控制基板,例如為照明部45及空氣清淨部(離子產生元件46及馬達48)的控制基板,電源基板為照明部45的電源基板、及空氣清淨部的電源基板。各電源基板因具備變壓器等的重的零件,而比控制基板重。
送風裝置1中,在上述第一區域配置一個控制基板,在上述第二區域配置兩個電源基板。另外,電路基板的配置形態,並不限定為此,也可以在第一區域配置一個控制基板與一個電源基板,在第二區域配置一個電源基板。在任何情況下,在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重量不同。
這種電路基板的配置形態中,本體部22的重心與本體部22的中心並不一致。因此,本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1,考慮送風裝置1的重量平衡,而可將送風裝置1於自送風裝置1的中心偏移的位置支承。
(送風裝置的支承構造)
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再另一其他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1中的相對於吸頂座12的吊架部13呈安裝狀態的本體支承部21、以及設置(連結)於本體支承部21的卡合部26的結構的立體圖。
本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1中,如圖13所示,考慮本體部22的重心與本體部22的中心不一致的狀態,在將本體支承部21嵌合於支承構件嵌合部31的狀態中,以本體部22的重心與本體支承部21的中心一致的方式(以能夠將本體部22不傾斜地支承的方式),將本體支承部21安裝於相對於本體部22的中心偏移的位置(相對於本體部22的中心往圖13的箭頭方向偏移的位置)。
(送風裝置的優點)
本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1中,在將本體支承部21嵌合於支承構件嵌合部31的狀態中,以能夠將本體部22不傾斜地支承的方式,將本體支承部21安裝於相對於本體部22的中心向能夠消除本體部22的傾斜的方向偏移的位置。藉此,即使是本體部22的重心與本體部22的中心不一致的情形,也能夠將本體部22即送風裝置1不相對於天花板面傾斜而安裝。本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1的其他優點,與上述實施形態1的送風裝置1相同。
〔總結〕
本發明的態樣1的送風裝置,具備具有吹出空氣的風扇47以及使該風扇47旋轉的馬達48的本體部22,且安裝於吸頂座12,其具備:本體支承部21,與該本體部22連結,以安裝構件(螺釘23)從下方安裝於該吸頂座12的安裝部(吊架部13)而成為安裝狀態;以及卡合部26,與該本體支承部21連結,具有在該本體支承部21的該安裝狀態下位於該安裝部之上的對向部26a。
根據上述的結構,與具有風扇47及馬達48的本體部22連結的本體支承部21,以安裝構件從下方安裝於吸頂座12的安裝部而成為安裝狀態。卡合部26,與本體支承部21連結,在本體支承部21相對於吸頂座12的安裝狀態下,對向部26a位於吸頂座12的安裝部之上。
因此,在例如安裝構件(螺釘23)損傷而脫落等,而安裝構件的向吸頂座12的安裝部(吊架部13)進行的本體支承部21的安裝狀態被解除的情形時,對向部26a成為載置於安裝部之上的狀態。藉此,即便是利用安裝構件的向吸頂座12的安裝部進行的本體支承部21的安裝狀態被解除的情形,也能夠防止本體部22掉落的情況。
本發明的態樣2的送風裝置,也可以為如下的結構:在上述態樣1中,該吸頂座12的該安裝部(吊架部13),在外側的端部具有向上方突出的上 方突出部13b,該卡合部26的該對向部26a,於在該本體支承部21的該安裝狀態下與該上方突出部13b對向的位置,具有突出部插入部(突出部插入孔26a1),該突出部插入部在該卡合部26與該本體支承部21一起向下方移動時被插入該上方突出部13b。
根據上述的結構,在安裝構件的向吸頂座12的安裝部進行的本體支承部21的安裝狀態被解除,而卡合部26與本體支承部21一起向下方移動,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被載置於吸頂座12的安裝部之上的狀態中,吸頂座12的安裝部的上方突出部13b,插入於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的突出部插入部。
藉此,在安裝構件的向吸頂座12的安裝部進行的本體支承部21的安裝狀態被解除的情形時,能夠維持對向部26a載置於安裝部之上的狀態,且能夠確實地防止本體部22掉落的情況。
本發明的態樣3的送風裝置,也可以為如下的結構:在上述態樣1或2中,該卡合部26的該對向部26a,在長邊方向的一側的端部具有向下方突出的下方突出部26a3,長邊方向的另一側的端部與該本體支承部21連結。
根據上述的結構,若安裝構件(螺釘23)的向吸頂座12的安裝部(吊架部13)進行的本體支承部21的安裝狀態被解除,則卡合部26與本體支承部21一起向下方移動,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成為載置於吸頂座12的安裝部之上的狀態。於該狀態下,藉由卡合部26的對向部26a的下方突出部26a3,防止對向部26a從安裝部之上移動,維持對向部26a載置於安裝部之上的狀態。藉此,在安裝構件的向吸頂座12的安裝部進行的本體支承部21的安裝狀態被解除的情形時,能夠確實地防止本體部22掉落的情況。
本發明的態樣4的送風裝置,也可以為如下的結構:在上述態樣1至3的任一態樣中,該本體支承部21,具有以該安裝構件(螺釘23)安裝於該 吸頂座12的該安裝部(吊架部13)的上板部21a、以及與該本體部22連結的本體連結部(凸緣部21c),該卡合部26除了該對向部26a外,還具有下板部26c及立起部26b,該對向部26a位於該本體支承部21的該上板部21a的上方,該下板部26c與該上板部21a連結,該立起部26b位於該對向部26a與該下板部26c之間。
根據上述的結構,為如下簡單的結構,即,卡合部26除了對向部26a外,還具有下板部26c及立起部26b,對向部26a位於本體支承部21的上板部21a的上方,下板部26c與上板部21a連結,立起部26b位於對向部26a與下板部26c之間。藉此,能夠以簡單的結構而具備本體部22的掉落防止功能。
本發明的態樣5的送風裝置,也可以為如下的結構:在上述態樣1至3的任一態樣中,該本體支承部62,具有以該安裝構件(螺釘23)安裝於該吸頂座12的該安裝部(吊架部13)的上板部62a、以及與該本體部22連結的本體連結部(凸緣部62c),該卡合部63的該對向部63a,透過立起部63b而與該本體支承部62連結,該對向部63a位於該本體支承部62的該上板部62a的上方,該立起部63b的上端部與該對向部63a連結,且下端部與該上板部62a連結。
根據上述的結構,為如下簡單的結構,即,卡合部63的對向部63a,透過立起部63b而與本體支承部62連結,對向部63a位於本體支承部62的上板部62a的上方,立起部63b的上端部與對向部63a連結,下端部與上板部62a連結。
藉此,卡合部63能夠以對本體支承部62的上板部62a的一部分進行切開直角彎曲加工而形成。因此,能夠以簡單且少的零件數的結構而具備本體部22的掉落防止功能。
本發明的態樣6的送風裝置,也可以為如下的結構:在上述態樣4或5中,該吸頂座12,具有往互相相反方向突出的兩個該安裝部(吊架部13),該卡合部26、63與該安裝部(吊架部13)對應而設置兩個,該等卡合部26、63在使該本體支承部21繞該本體支承部21的中心往一方向旋轉的情形時的該對向部26a、63a的與該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端部具有該立起部26b、63b。
根據上述的結構,卡合部26、63與吸頂座12的兩個安裝部對應而設置兩個,該等卡合部26、63在使本體支承部21繞本體支承部21的中心往一方向旋轉的情形時的對向部26a、63a的與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端部具有立起部26b、63b。因此,在將本體支承部21安裝於吸頂座12的安裝部的情形時,藉由將本體支承部21配置於吸頂座12之下,使其往一方向旋轉,而能夠容易且確實地將卡合部26、63的對向部26a、63a配置於吸頂座12的安裝部之上。
本發明的態樣7的送風裝置,也可以為如下的結構:在上述態樣1至6的任一態樣中,該本體部22在左右橫切該本體部22的方向具有送風通路43,在該送風通路43的一側的第一區域與另一側的第二區域設置一個以上的電路基板,該本體部22成為透過設置於該本體部22的本體側連結部(支承構件嵌合部31)而安裝於天花板,該本體側連結部,設置於從以該本體部22的中心與重心一致的狀態支承該本體部22的位置,向消除因該本體部22的中心與重心的不一致所造成的該本體部22的傾斜的方向偏移的位置。
根據上述的結構,本體側連結部,設置於從以本體部22的中心與重心一致的狀態支承本體部22的位置,向消除因本體部22的中心與重心的不一致所造成的本體部22的傾斜的方向偏移的位置。因此,即使是因配置在本體部22的送風通路的一側的第一區域的電路基板與配置在另一側的第 二區域的電路基板的重量不同而重量失衡的情形,也能夠防止本體部22傾斜的情況。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可在請求項所示的範圍內進行各種的變更,關於適當地組合不同實施形態中所分別揭示的技術性手段而獲得的實施形態也包含在本發明的技術性範圍中。進一步地,藉由組合各實施形態中所分別揭示的技術性手段,能夠形成新的技術性特徵。

Claims (7)

  1. 一種送風裝置,具備具有吹出空氣的風扇以及使該風扇旋轉的馬達的本體部,且安裝於吸頂座,其特徵在於,具備:本體支承部,與該本體部連結,以安裝構件從下方安裝於該吸頂座的安裝部而成為安裝狀態;以及卡合部,與該本體支承部連結,具有在該本體支承部的該安裝狀態下位於該安裝部之上的對向部;其中該吸頂座的該安裝部,在外側的端部具有向上方突出的上方突出部,該卡合部的該對向部,於在該本體支承部的該安裝狀態下與該上方突出部對向的位置,具有突出部插入部,該突出部插入部在該卡合部與該本體支承部一起向下方移動時被插入該上方突出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送風裝置,其中,該卡合部的該對向部,在長邊方向的一側的端部具有向下方突出的下方突出部,長邊方向的另一側的端部與該本體支承部連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送風裝置,其中,該本體支承部,具有以該安裝構件安裝於該吸頂座的該安裝部的上板部、以及與該本體部連結的本體連結部,該卡合部除了該對向部外,還具有下板部及立起部,該對向部位於該本體支承部的該上板部的上方,該下板部與該上板部連結,該立起部位於該對向部與該下板部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送風裝置,其中,該本體支承部,具有以該安裝構件安裝於該吸頂座的該安裝部的上板部、以及與該本體部連結的本體連結部,該卡合部的該對向部,透過立起部而與該本體支承部連結,該對向部位於該本體支承部的該上板部的上方,該立起部的上端部與該對向部連結,且下端部與該上板部連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送風裝置,其中,該吸頂座,具有往互相相反方向突出的兩個該安裝部,該卡合部與該安裝部對應而設置兩個,該等卡合部,在使該本體支承部繞該本體支承部的中心往一方向旋轉的情形時的該對向部的與該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端部具有該立起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送風裝置,其中,該吸頂座,具有往互相相反方向突出的兩個該安裝部,該卡合部與該安裝部對應而設置兩個,該等卡合部,在使該本體支承部繞該本體支承部的中心往一方向旋轉的情形時的該對向部的與該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端部具有該立起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送風裝置,其中,該本體部在左右橫切該本體部的方向具有送風通路,在該送風通路的一側的第一區域與另一側的第二區域設置一個以上的電路基板,該本體部成為透過設置於該本體部的本體側連結部而安裝於天花板,該本體側連結部,設置於從以該本體部的中心與重心一致的狀態支承該本體部的位置,向消除因該本體部的中心與重心的不一致所造成的該本體部的傾斜的方向偏移的位置。
TW107106027A 2017-11-01 2018-02-22 Air supply device TWI6633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2114 2017-11-01
JP2017212114A JP7034669B2 (ja) 2017-11-01 2017-11-01 送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8636A TW201918636A (zh) 2019-05-16
TWI663340B true TWI663340B (zh) 2019-06-21

Family

ID=66402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6027A TWI663340B (zh) 2017-11-01 2018-02-22 Air supply devic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34669B2 (zh)
CN (1) CN109751264A (zh)
TW (1) TWI66334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98161A (zh) * 1975-02-26 1976-08-28
JPS57157793A (en) * 1981-03-24 1982-09-29 Meiwa Gomme Kogyo Kk Ducter roller for printing
JP2000167328A (ja) * 1998-11-30 2000-06-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清浄機
US20050272306A1 (en) * 1999-07-26 2005-12-08 Angelo Fan Brace Licensing, Llc Ceiling fixture with easy installation features
JP2006200458A (ja) * 2005-01-21 2006-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天井旋回扇の取付装置
JP2007309161A (ja) * 2006-05-17 2007-1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シーリングファンの支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57793U (zh) * 1981-03-30 1982-10-04
JPH0793048B2 (ja) * 1990-12-27 1995-10-09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H11337137A (ja) * 1998-05-29 1999-12-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天井取付空気清浄機
JP2000161729A (ja) 1998-11-30 2000-06-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天井取付型空気清浄機
US8007238B2 (en) * 2009-03-07 2011-08-30 Chao-Chin Yao Hanging fan with a ceiling mount structure
CN206144817U (zh) * 2016-08-23 2017-05-03 青岛亮佳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风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98161A (zh) * 1975-02-26 1976-08-28
JPS57157793A (en) * 1981-03-24 1982-09-29 Meiwa Gomme Kogyo Kk Ducter roller for printing
JP2000167328A (ja) * 1998-11-30 2000-06-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清浄機
US20050272306A1 (en) * 1999-07-26 2005-12-08 Angelo Fan Brace Licensing, Llc Ceiling fixture with easy installation features
JP2006200458A (ja) * 2005-01-21 2006-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天井旋回扇の取付装置
JP2007309161A (ja) * 2006-05-17 2007-1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シーリングファンの支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86166A (ja) 2019-06-06
CN109751264A (zh) 2019-05-14
TW201918636A (zh) 2019-05-16
JP7034669B2 (ja) 2022-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5861B2 (en) Cook top with a ventilation system and a blower mount therefor
KR101476791B1 (ko) 등기구 고정장치 및 천장설치기구 고정장치
US10036540B2 (en) Rotatable and tiltable luminaire
KR20100056797A (ko) 공기청정기
JP2009079819A (ja)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
TWI663340B (zh) Air supply device
JP2011208859A (ja) 天井設置型の空気調和機
JP6410211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US8336271B2 (en) Fan filter mounting frame
JP2017053559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06284153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
KR102381515B1 (ko) 천정형 공기청정기
KR102402755B1 (ko) 천정형 공기청정기
JP7295910B2 (ja) 送風装置
JP2005049074A (ja) 天井吊り下げ形レンジフードファン
JP2014119195A (ja) 換気装置
JP6926198B2 (ja) 送風装置
KR100901010B1 (ko) 힌지를 이용한 천장 매입형 형광등기구
JP2016075438A (ja) 空気調和装置室内機
KR102560860B1 (ko) 클린룸용 필터박스의 필터 고정구조
JP2000274808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2001099481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6413870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2004176994A (ja)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
GB2614115A (en) Extractor fan with integrated 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