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2172B - 一種建築物之結構構築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種建築物之結構構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2172B
TWI662172B TW106136038A TW106136038A TWI662172B TW I662172 B TWI662172 B TW I662172B TW 106136038 A TW106136038 A TW 106136038A TW 106136038 A TW106136038 A TW 106136038A TW I662172 B TWI662172 B TW I6621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llars
adjacent
predetermined
layer
pill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6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7260A (zh
Inventor
Samuel Yin
尹衍樑
Kun-Jung Shu
徐坤榮
Original Assignee
Ruentex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 Ltd.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entex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 Ltd.,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Ruentex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TW1061360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2172B/zh
Priority to US15/892,627 priority patent/US10760260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917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7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21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217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0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concrete, e.g. reinforced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02Structures consisting primarily of load-supporting, block-shaped, or slab-shaped elements
    • E04B1/04Structures consisting primarily of load-supporting, block-shaped, or slab-shaped elements the elements consisting of concrete, e.g. reinforced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6Structures made from masses, e.g. of concrete,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making use of additional elements, such as permanent forms, substructures to be coated with load-bearing material
    • E04B1/165Structures made from masses, e.g. of concrete,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making use of additional elements, such as permanent forms, substructures to be coated with load-bearing material with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cast in situ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17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 E04B5/23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with stiffening ribs or other beam-like formations wholly or partly prefabricated
    • E04B5/28Cross-ribbed fl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17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 E04B5/23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with stiffening ribs or other beam-like formations wholly or partly prefabricated
    • E04B5/29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with stiffening ribs or other beam-like formations wholly or partly prefabricated the prefabricated parts of the beams consisting wholly of met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43Floor structures of extraordinary design;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elastic stability; Floor structur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resting on columns only, e.g. mushroom fl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1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 E04C5/06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of high bending resistance, i.e. of essentially three-dimensional extent, e.g. lattice girders
    • E04C5/0604Prismatic or cylindrical reinforcement cages composed of longitudinal bars and open or closed stirrup rods
    • E04C5/0609Closed cages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coacting cage parts, e.g. transversally hinged or nested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1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 E04C5/06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of high bending resistance, i.e. of essentially three-dimensional extent, e.g. lattice girders
    • E04C5/0604Prismatic or cylindrical reinforcement cages composed of longitudinal bars and open or closed stirrup rods
    • E04C5/0622Open cages, e.g. connecting stirrup baske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103/00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slabs, sheets or the like
    • E04B2103/02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slabs, sheets or the like of ceramics,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出一種建築物之構築方法,其步驟包括:將具有至少一層之高度之複數個預鑄柱在一建築現場吊裝並定位於一預定面積之至少一部分上,並形成在一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兩個跨距且在大致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上具有一個以上之跨距的一預鑄柱陣列;自該預鑄柱陣列之最低高度之一層開始施工完成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及吊裝預鑄地板之作業,並完成梁帶鋼筋籠之結構及澆置梁帶鋼筋籠之作業而完成單層之結構;由低層至高層逐層完成該預鑄柱陣列之各單層之結構;及沿該第一方向重複建構如上述預鑄柱陣列之結構體,直至完成該預定面積上之建築物結構體。

Description

一種建築物之結構構築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建築物之結構構築方法,特別關於一種可以在建築現場對欲構築之建築物進行快速之施工之結構構築方法。
一般習知之建築物之結構構築方式,通常係在建築現場按照建築物預定之占地面積及預訂樓層數或高度,由低層向高層依照逐層完成建構預定占地面積之單層結構之方式構築建築物。此一習知之建構方式之缺點在於,由於一次必須完成整個預定占地面積之一層樓層結構(包括完成所有梁、柱及樓層板等結構),因此在建築現場的作業動線安排(包含吊裝結構、運送物料及人員進出等工作)必定較為複雜,且隨著建築結構體樓層開始往上逐層施工,在高度逐漸增加的狀況下,更不利於現場作業人員、吊車、運載車輛、物料運送等等的順暢動線安排。因此,囿於此種習知建築物建構方式,無法有效縮短完成一建築物的工期。 特別是關於高科技廠房的建造,由於投資金額龐大且高科技產品替代週期快速,因此在建構新廠房時,均要求能快速完成廠房以期能盡速開始完成內部無塵室或潔淨室的建構,從而機器設備能快速進駐安裝,以儘早開始生產例如晶片等高科技產品。因此,上述之習知建築物構建方式顯然不能滿足快速施工、縮短工期的要求。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術之缺點,如何能夠改變習知的建築物施工方式,以期能夠有效縮短工期完成高科技廠房之建置,實為產業界所長久企盼。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建築物結構構築方法,其能在一建築現場達成如吊車、車輛進出、人員、及物料運載等之動線在建築物建構過程中順暢不受阻礙之目的。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建築物結構構築方法,其能在一建築現場達成快速施工完成建築物之目的。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建築物之結構構築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具有至少一層之高度之複數個預鑄柱在一建築現場吊裝並定位於一預定面積之至少一部分上,並形成在一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兩個跨距且在大致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上具有一個以上之跨距的一預鑄柱陣列;(b)自該複數個預鑄柱之最低之一層之高度處開始施工,將複數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分別吊裝定位至該等預鑄柱於該層之高度處之每一預定相鄰兩預鑄柱之間,及將複數個預鑄地板分別吊裝定位至該等預鑄柱於該層之高度處之每一預定相鄰四個預鑄柱之間上,以完成該等每一預定相鄰兩預鑄柱之間之梁帶鋼筋籠之結構;(c)以混凝土澆置該等每一預定相鄰兩預鑄柱之間的梁帶鋼筋籠;(d)對位於該層上方之另一層進行步驟(b)至步驟(c),直至完成該複數個預鑄柱之最高之一層處之步驟(b)至步驟(c)之作業後,進入步驟(e);(e)以該預鑄柱陣列之在該第一方向上之工作末端之沿該第二方向上定位之預鑄柱,作為沿該第一方向之跨距之起點,重複步驟(a)至(d)直至完成該預定面積上之所有預定之預鑄柱及預定之預鑄地板的安裝。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再提供一種建築物之結構構築方法,其在完成上述步驟(d)之後,進一步執行步驟(f):以另一複數個預鑄柱分別續接至該複數個預鑄柱之每一者上,以形成一經續接之該預鑄柱陣列,且用於續接之該等另一預鑄柱之各者可具有單層或複數層之高度,隨後依序重複步驟(b)至步驟(f)直至達到一預定建築物施工層數之高度後,再進入步驟(e)。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又提供一種建築物之結構構築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複數個具有一單層高度之第一預鑄柱在一建築現場吊裝並定位於一預定面積之至少一部分上,並形在一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兩個跨距且在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上具有一個以上之跨距的一第一預鑄柱陣列;(b) 將複數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分別吊裝定位至每一預定相鄰兩個第一預鑄柱之間,及將複數個預鑄地板分別吊裝定位至每一預定相鄰四個第一預鑄柱之間處,以完成每一預定相鄰兩個第一預鑄柱之間之梁帶鋼筋籠之結構;(c)以混凝土澆置該等每一預定相鄰兩預鑄柱之間的梁帶鋼筋籠;(d)除了該第一預鑄柱陣列在該第一方向上之工作末端之沿該第二方向上之每一第一預鑄柱外,將複數個具有至少一層之一預定層數之高度之第二預鑄柱分別吊裝續接至該第一預鑄柱陣列之其餘第一預鑄柱之各者上,以形成在該第一方向上具有少於該第一預鑄柱陣列一個跨距,且在該第二方向上具有該一個以上之跨距的一第二預鑄柱陣列;(e)由低層至高層逐層對具有至少一層之一預定層數之高度之該複數個第二預鑄柱進行以下步驟:(i)將複數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分別吊裝定位至每一預定相鄰兩個第二預鑄柱之間,及將複數個預鑄地板分別吊裝定位至每一預定相鄰四個第二預鑄柱之間處,以完成複數個該每一預定相鄰兩個第二預鑄柱之間之梁帶鋼筋籠之結構;(ii)以混凝土澆置該等每一預定相鄰兩個第二預鑄柱之間之梁帶鋼筋籠;(iii)重複步驟(i)及步驟(ii)直至完成該複數個第二預鑄柱之該預定層數之結構;(f)以該第二預鑄柱陣列之在該第一方向上之工作末端作為沿該第一方向之跨距計算之起點,重複步驟(a)至(e)直至完成該預定面積上之所有預定之預鑄柱及預定之預鑄地板的安裝。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更提供一種建築物之結構構築方法,其中在完成上述步驟(e)之後,進一步執行步驟(g):以另一複數個預鑄柱分別續接至該複數個第二預鑄柱之每一者上,以形成一經續接之該第二預鑄柱陣列,且用於續接之該等另一預鑄柱之各者可具有單層或複數層之高度,隨後重複步驟(e)及步驟(g)直至達到一預定建築物施工層數之高度後,再進入步驟(f)。
為更清楚了解本發明之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發明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 圖1a至1q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建築物之結構構築方法之步驟。如眾所知,當欲在一建築現場建構一建築物時,均會依照施工圖面開始進行放樣的工作。在本發明之圖1a中,即是在一建築現場A開始進行此一放樣之工作,以標定出所欲構築之建築物結構之各柱體之預定位置。當放樣之作業結束後,如圖1b所示,一吊車C開始將複數個預鑄柱1在該建築現場A依據已放樣之預定位置,進行吊裝並定位於該建築現場A之欲構築之建築物之一預定面積B之至少一部分上,並形成在一第一方向D1上具有至少兩個跨距S1且在大致垂直於該第一方向D1之一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個以上之跨距S2的一預鑄柱陣列。在圖1b的實施例中則有4個跨距S2。該預鑄柱陣列之各個預鑄柱1,依據實際需要係可具有一層或複數層之高度。在圖1b的實施例中,各預鑄柱1具有三層之高度。另外,雖然此一預鑄柱陣列在沿第一方向D1上之跨距S1不必然等同於其沿第二方向D2上之跨距,惟通常為考慮預鑄工法之快速施工方便性,跨距S1之距離可等同於跨距S2。 當完成圖1b中之預鑄柱陣列之吊裝後,則開始進入預鑄地板2及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之吊裝作業。例如在本實施例圖1c中,係從具有複數層高度之預鑄柱1之最低高度之一層開始施工,而由吊車C之吊臂係將複數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開始分別吊裝定位至進行施工之該層之高度處之每一預定兩個相鄰預鑄柱1之間,藉此每一預定兩個相鄰預鑄柱1之間皆吊裝定位有一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如圖1d所示。 詳言之,進一步參閱圖1c、2a及圖2b,可知每一預鑄柱1之周圍表面12上具有複數孔121,且在一周圍表面12上的複數孔121經配置為上排及下排之複數孔121。由圖2a中可見下排之複數孔121與預鑄柱之一用以承托預組立鋼筋組合及預鑄地板之承托部分13之上表面131具有一距離g。如圖2a及2b所示,上排及下排之複數個孔121係用以穿設橫向主筋,而在預定的相鄰兩預鑄柱1之間吊裝預組立鋼筋組合3之前,需先將複數個橫向主筋31之每一者,穿設至相鄰之兩預鑄柱1之相對周圍表面12之下排的孔121之每一者中,並如圖2b所示使自相鄰之兩預鑄柱1之相對應之下排的孔121所延伸出一段距離之橫向主筋31彼此部分交疊。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將由吊車C由橫向主筋31之下方往上吊裝至承托部分13之上方,例如以一傾斜角度將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之一端斜插入橫向主筋與承托部分13之表面131之距離g中,以先將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之一端吊裝至所對應之預鑄柱1之承托部分13之表面131之上方,隨後再繼續調整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之另一端之吊裝作業,以使其插入所對應之另一預鑄柱1之承托部分13之上表面131與橫向主筋31之間的距離g中,而使該另一端亦位於所對應之另一預鑄柱1之承托部分13之表面131之上方。繼而,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將與相鄰兩預鑄柱1之間的橫向主筋31組合,形成梁帶鋼筋籠3'之一部分,而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之兩端將仍與相鄰兩預鑄柱1之承托部13之每一者的上表面131留具有用於鋼筋保護層之一間隙。該距離g之大小,端視所預設之鋼筋保護層之厚度而定。 承上所述,藉由上述預組立鋼筋組合3之吊裝方式,完成如圖1d所示之每一預定兩個相鄰預鑄柱1之間皆吊裝定位有一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之作業後,將由吊車C開始將複數個預鑄地板2,分別吊裝定位至複數個預鑄柱1於該層之高度處之每一預定相鄰四個預鑄柱1之間。換言之,在預定吊裝有預鑄地板2之位置之四個角隅處,具有彼此相鄰的四個預鑄柱1,以供預鑄地板2吊裝定位於該等彼此相鄰之預鑄柱1上。預鑄地板2於該複數個預鑄柱1於該層之高度處之吊裝作業結束後之結構如圖1e所示。 詳言之,進一步參閱圖2c可知,每一預鑄地板2之每一側表面皆具有複數個出筋21,當預鑄地板2吊裝定位至四個相鄰預鑄柱1之間,並由該等預鑄柱1之各者之承托部分13之表面131承托時,預鑄地板2之一側表面之出筋21將穿過對應側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之間隙,並且與對應側之相鄰兩預鑄柱1之間的橫向主筋31結合,以進一步形成梁帶鋼筋籠3'之一部分。 圖1e中所示複數個預鑄地板2皆被吊裝定位至預定相鄰之複數個預鑄柱1上之後,將進一步完成複數個預鑄柱1於施工之該層處之完成梁帶鋼筋籠結構3’。參閱圖1f及圖2d,在吊裝有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及預鑄地板2的相鄰的兩預鑄柱1上,將進一步將複數個橫向主筋31分別穿設至該等相鄰兩預鑄柱1之相對周圍表面12上的位於上排之複數個孔121上,並使且自相鄰之兩預鑄柱1之相對應之上排的孔121所延伸出一段距離之橫向主筋31彼此部分交疊。該等位於上排之橫向主筋31,將與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結合,或亦可與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及預鑄地板2之出筋21結合。隨後,可對上排之橫向主筋31上方再賦予上層箍筋並結合之而形成相鄰兩預鑄柱1之間的梁帶鋼筋籠3’之結構。應注意者,在圖2b至2d所示之例示性實施例中,兩相鄰預鑄柱1之相對周圍12之各者上,其梁柱接頭部位11之上排及下排分別設有兩個孔121及兩條橫向主筋31,然而上排及下排的孔121及橫向主筋31之數量並不限於此,而可分別具有兩個以上的孔121及橫向主筋31。因此,預組立鋼筋組合3可能與彼此交疊的橫向主筋31的其中一些或全部結合形成梁帶鋼筋籠3'之結構之一部分(例如,以圖2b所示的U型預組立鋼筋組合3之結構,若梁柱接頭部位11之上排處具有三個以上的孔121及主筋31,則預組立鋼筋組合3之上方將不與位於中間處的主筋31結合)。同樣地,預鑄地板2之出筋21亦可能與彼此交疊的橫向主筋31的其中一些或全部結合形成梁帶鋼筋籠3'之結構之一部分(例如,若預鑄地板2之出筋21之型式為ㄈ型出筋,則將可能與所有彼此交疊的橫向主筋31結合)。 至此,將完成該預鑄柱陣列在最低高度之層之預鑄地板與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之吊裝定位,並完成每一預定相鄰兩預鑄柱1之間的梁帶鋼筋籠3’之結構,如圖1f所示。 應注意者,如圖1d所示,於吊裝定位複數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之步驟中,並不在位於該預鑄柱陣列之沿第一方向D1之工作末端之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之每一相鄰兩預鑄柱1之間吊裝定位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換言之,在圖1e之預鑄柱陣列之沿第一方向D1之工作末端之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之每一相鄰兩預鑄柱1之間並不具有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亦不具有梁帶鋼筋籠3’。然而,在圖1d中若於上述位置之每一相鄰兩預鑄柱1之間吊裝定位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因為預鑄柱1尚未涵蓋一預定面積B之故,上述位置之每一相鄰兩預鑄柱1之間所吊裝定位預組立之梁帶鋼筋組合3,並不會形成完整的梁帶鋼筋籠之結構。 隨後如圖1g所示,以混凝土澆置施工之該層之預定相鄰兩預鑄柱之間的已完成之梁帶鋼筋籠3’,以將各梁帶鋼筋籠3’形成梁帶4,並藉此完成該預鑄柱陣列在該層之完整結構體。應注意者,由於預鑄柱1尚未涵蓋一預定面積B之故,位於該預鑄柱陣列之沿第一方向D1之工作末端之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之每一相鄰兩預鑄柱1之間,並不澆置混凝土。 此外,視施工方便之需求,吊裝定位複數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及複數個預鑄地板2之步驟或順序係可對調,即於施工時先吊裝定位複數個預鑄地板2,再吊裝定位複數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甚至可將吊裝定位預鑄地板2及吊裝定位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之作業交錯進行,以利施工人員加速例如將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與相鄰之預鑄地板2之側表面之出筋21及自相鄰之預鑄柱1之周圍表面延伸出之主筋31之結合作業,而完成相鄰兩預鑄柱1之間的梁帶鋼筋籠3’。 上述內容係為描述完成圖1c至圖1g中之所示之預鑄柱陣列之最低高度之單層結構之步驟。由於預鑄柱陣列中的每一預鑄柱1係具有所需要的至少一層以上之高度,因此在完成一較低高度之單層結構後,施工作業將自位於完成施工之樓層之上方一層(即往上推移一層)開始作業,並重複如上所述之完成該上方之單層結構之所有工序。例如在圖1h中,開始在預鑄柱陣列之第二層高度處,由吊車C開始進行將複數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分別吊裝定位至複數個預鑄柱1於該層之高度處之每一預定相鄰兩個預鑄柱1之間,而完成如圖1i所示之完成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之吊裝定位作業。又如圖1i所示,當複數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皆被吊裝定位置該層之預定相鄰之複數個預鑄柱1之間後,吊車C則將繼續進行預鑄地板2'之吊裝定位作業。參考圖1i至圖1j,吊車C之吊臂係將複數個預組立預鑄地板2'開始分別吊裝定位至進行施工之該層之高度處之每一預定四個相鄰預鑄柱1之間,藉此每一預定四個相鄰預鑄柱1之間皆吊裝定位有一預鑄地板2'。當然,每一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係與自相鄰之預鑄柱1之周圍表面延伸出之主筋31及自相鄰之預鑄地板2'之側表面之出筋21'結合,以完成梁帶鋼筋籠3’之結構。至此如圖1j所示,完成該預鑄柱陣列在施工之該層之預鑄地板2'與預組立梁帶鋼筋3組合之吊裝定位,並完成每一預定相鄰兩預鑄柱1之間的梁帶鋼筋籠3’之施工作業。 同樣地,由於預鑄柱1尚未涵蓋一預定面積B之故,在圖1j之預鑄柱陣列之沿第一方向D1之工作末端之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之每一相鄰兩預鑄柱1之間,並不具有梁帶鋼筋籠3’之結構。因此,如圖1k所示,隨後除了在預鑄柱陣列之沿第一方向D1之工作末端之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之每一相鄰兩預鑄柱1之間以外,進行以混凝土澆置施工之該層之預定相鄰兩預鑄柱之間的梁帶鋼筋籠3’之作業,以將各梁帶鋼筋籠3’形成梁帶4,並藉此完成該預鑄柱陣列在該層之完整結構體。 如上所述之完成預鑄柱陣列之單層結構之施工步驟,係可由預鑄柱陣列之低層至高層逐層重複該等施工步驟,以完成預鑄柱陣列各層之結構,例如在本實施例中預鑄柱陣列之每一預鑄柱具有3層之高度,而在圖1k中所示之單層結構完成後,可再向上推移一層重複同樣的施工步驟,以完成如圖1l之結構。 在完成預鑄柱陣列之各層之結構後,則吊車C可朝第一方向D1移位,準備開始進行下一階段的建構作業。如圖1m所示,吊車C將以原預鑄柱陣列在第一方向D1上之工作末端之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之每一預鑄柱1之位置為基準,作為沿第一方向D1之跨距之計算起點,而開始將額外複數個預鑄柱1進行吊裝並定位於該建築現場A之欲構築之建築物之預定面積B之至少一部分上,並自原預鑄柱陣列在第一方向D1上之工作末端之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之每一預鑄柱1之位置,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形成具有至少兩個跨距S1且在大致垂直於該第一方向D1之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個以上之跨距S2的次一預鑄柱陣列。在圖1m中的實施例包括4個跨距S2。該次一預鑄柱陣列之各個預鑄柱1,依據實際需要係可具有與先前之預鑄柱陣列相同或不同之複數層高度。在圖1m的實施例中,各預鑄柱1具有與先前之原預鑄柱陣列相同之三層之高度。 在完成如圖1m中之預鑄柱吊裝定位後,則開始由該下一預鑄柱陣列之低層至高層逐層完成各層之結構。其建構方式如同前述原預鑄柱陣列之各層之建構步驟。如圖1n至1p分別繪示由低層至高層逐層完成該次一預鑄柱陣列各層之建構步驟之態樣。亦即,在預定相鄰兩個預鑄柱1之間完成複數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之吊裝定位,及在預定相鄰四個預鑄柱1之間完成複數個預鑄地板2之吊裝定位,並且每一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將可與例如自相鄰之預鑄柱1之周圍表面延伸出之主筋及自相鄰之預鑄地板2之側表面延伸出之出筋結合,以完成梁帶鋼筋籠3’之結構。隨後以混凝土澆置施工之該層之預定相鄰兩預鑄柱之間的梁帶鋼筋籠3’,如此形成該次一預鑄柱陣列之一施工單層之完整結構。 承上所述,為完成在建築現場之佔有預定面積之建築物結構,依照上述方式建構方法,吊車C將繼續朝第一方向D1移位一距離,且接續之施工將以現有預鑄柱陣列在第一方向D1上之工作末端之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之每一預鑄柱1之位置為基準,作為沿第一方向D1之跨距之起點,繼續將額外複數個預鑄柱1進行吊裝並定位於該建築現場A之欲構築之建築物之預定面積之至少一部分上,而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形成具有至少兩個跨距S1且在大致垂直於該第一方向D1之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個以上之跨距S2的下一預鑄柱陣列。此外,該下一預鑄柱陣列之各個預鑄柱1,依據實際需要係可具有與現有之預鑄柱陣列相同或不同之複數層高度。當該下一預鑄柱陣列之各預鑄柱1吊裝定位完畢後,接續之施工將依照前述之方式,由低層至高層逐層完成各層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吊裝作業、預鑄地板吊裝作業、及澆置鋼筋籠作業等。換言之,本實施例所揭露的建構方式之精神在於沿著第一方向D1,重複如上述方式一次進行兩個或以上的跨距的建築物結構體之各層結構之構建步驟,直至完成在建築現場之佔有預定面積的建築物整體結構為止。例如圖1q繪示依照上述方式完成在第一方向上D1預定具有六個跨距的建築物之結構體。 當然,在即將完成佔有預定面積之建築物的最後一次預鑄柱陣列之結構建構步驟中,預鑄柱陣列之由低層至高層之各層結構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之吊裝定位作業,及完成鋼筋籠與隨後之梁帶鋼筋籠澆置作業,係包含在沿著第一方向D1之工作末端之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之每一相鄰兩預鑄柱1之間完成該等作業。換言之,在最後一次預鑄柱陣列之結構建構步驟中,因建築物結構體已涵蓋該預定面積B,故在各層結構之建構步驟中,沿著第一方向D1之工作末端之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之每一相鄰兩預鑄柱1之間,亦將一起完成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之吊裝定位,並完成鋼筋籠之結構與隨後之混凝土澆置作業,藉此完成整棟建築物之結構體 (如圖1q所示)。 在上述建築物結構體之構築方法中所使用的預鑄柱1,係依需要而具有一層或複數層高度,預鑄柱1之部分結構如圖2a所示,其截面例如可為常用之四邊形,預鑄柱1於其最低層之高度處之一梁柱接頭部位11之下部處,設有在平面方向上延伸突出於預鑄柱1之周圍表面12一長度d1的一承托部分13,該承托部分13在第一方向D1上之外周長具有一長度d2,且在第二方向D2上之外周長具有一長度d3。又,預鑄柱1之每一周圍表面12之複數個孔121係設在梁柱接頭部位11之區域,形成上排及下排之複數個孔121,以供穿設橫向主筋。 如圖2b所示,預鑄柱1之承托部分13在平面方向延伸之距離d1,係足以使相鄰於預鑄柱1之周圍之複數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之各者之一部分或一端部可暫時靠抵或置放於其表面131上,以便於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由下方朝上方吊裝以與橫向主筋31之結合作業。此外,如圖2e所示,預鑄柱1之承托部分13在平面方向延伸之長度d1、第一方向D1上之長度d2及第二方向D2上之長度d3,使其足以承載相鄰於預鑄柱1之周圍之複數個預鑄地板2或預鑄地板2'之各者之一部分,例如其角隅部分。換言之,一預鑄地板2或預鑄地板2'係經吊裝定位使其四個角隅部分分別被相鄰之四個預鑄柱1之承托部分13之表面所承托。 圖2a至圖2e中所示之預鑄柱陣列之各預鑄柱1之最低層之高度處之承托部分13之結構為例如已預鑄成型之RC構形,但並不限於此種型態。如圖3所示,承托部分13係包含分別預形成或預安裝至複數預鑄柱1之各者於最低層處之梁柱接頭部位11之下部處之角隅的複數個角隅托架131,該等角隅托架131係例如由鋼材製成並且鎖固安裝至預鑄柱1之預定角隅位置上。另外,該等角隅托架131之各者係在其所分別安裝之複數個預鑄柱1之各者之角隅處,自所對應角隅之預鑄柱1之兩相鄰周圍表面12於平面方向上分別延伸一長度d1,且在第一方向D1上及第二方向D2上之外周長分別具有一第一長度L1及一第二長度L2。該等長度使角隅托架131不管在第一方向D1上或第二方向D2上,皆足以承載其位置所對應之預鑄地板2或預鑄地板2'之一部分,及/或足以暫時置放其位置所對應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3之一部分或一端部。 雖然預鑄柱陣列之具有複數層高度之預鑄柱1之各者之最低層之高度處的梁柱接頭部位11下方,可預安裝或預鑄有一承托部分13,然而在最低層以外之上方各層之梁柱接頭部位11之下方處,卻不可具有預先安裝或預鑄之承托部分13。此乃因若預鑄柱1之上方各層之至少一者以上若預設有承托部分13,則將阻擋位於其下方層的預鑄地板2之吊裝作業。是故,預鑄柱陣列之預鑄柱1之各者除了在最低層之高度外,其餘各層之承托部分13之安裝作業至少必須在其相對應之下方層之預鑄地板2之吊裝定位作業結束後方能進行。例如在圖1h中,呈現角隅托架型式的承托部分131係在預鑄柱陣列最低層高度之結構完成後,才安裝至預鑄柱陣列1之各預鑄柱1之第二層高度上。同理,在圖1k中,呈現角隅托架型式的承托部分113係在預鑄柱陣列第二層高度之結構完成後,才安裝至預鑄柱陣列1之各預鑄柱1之第三層高度上。 此外,在本發明中,係可對預鑄柱陣列之每一預鑄柱1進行續接,即以另一複數個預鑄柱分別續接至每一預鑄柱上,而形成一經續接之預鑄柱陣列,藉此方式可構建具有較高之預定高度的建築物結構體。圖4a至4e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的具有續接預鑄柱的建築物結構體之構築方式。如圖4a所示,在原預鑄柱陣列之各層結構完成後,將於各預鑄柱1上方皆續接另一預鑄柱1',該等另一預鑄柱1'係可具有一層或複數層高度。該等預鑄柱1經續接預鑄柱1'後即形成一經續接預鑄柱陣列。而隨後將依據如同預鑄柱1之各層結構體之建構方式及順序,將經續接預鑄柱陣列之各預鑄柱1'之各層結構體之建構完成,其詳細步驟於此不再贅述。經續接預鑄柱陣列建構完成之結構體如圖4b所示。當然,若有必要,亦可繼續在已完成之經續接之預鑄柱陣列之預鑄柱1'各層之結構體後,在預鑄柱1'之各者上繼續續接額外之具有特定層高度之預鑄柱,並逐層完成續接後之該等額外預鑄柱之各層之結構體。另外,此一續接預鑄柱陣列及建構其各層之結構體之步驟係可重複進行,以達到建築物之預定高度為止。 經續接鑄柱陣列之各層之結構體完成後,吊車C將朝第一方向D1移位,準備開始進行下一階段的建構作業。如圖4c所示,吊車C將以原預鑄柱陣列在第一方向D1上之工作末端之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之每一預鑄柱1之位置為基準,作為沿第一方向D1之跨距之起點,而開始將額外複數個預鑄柱1進行吊裝並定位,形成自原預鑄柱陣列在第一方向D1上之工作末端之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之每一預鑄柱1之位置,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形成具有至少兩個跨距S1且在大致垂直於該第一方向D1之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個以上之跨距S2的次一預鑄柱陣列。之後依據前述次一預鑄柱陣列之結構體的建構步驟及順序,逐層完成次一預鑄柱陣列之各層之結構體。待次一預鑄柱陣列之各層之結構體完成之後,再於該次一預鑄柱陣列之各預鑄柱1之上方,皆續接另一預鑄柱1'。用於續接之預鑄柱1'同樣可具有一層或複數層高度(甚至為不同於先前經續接之預鑄柱陣列之續接預鑄柱1’之層數或高度)。經續接後,即形成經續接之該次一預鑄柱陣列,如圖4d所示。而隨後將依據如同該次一預鑄柱陣列之各層結構體之建構方式及順序,將經續接之次一預鑄柱陣列之各預鑄柱1'之各層結構體之建構完成,而形成如圖4e所示之結構。同樣地,若有必要,亦可繼續在已完成之經續接之次一預鑄柱陣列之預鑄柱1'各層之結構體後,在預鑄柱1'之各者上繼續續接額外之具有特定層高度之預鑄柱,並逐層完成該等額外預鑄柱之各層之結構體。另外,此一續接預鑄柱陣列及建構其各層之結構體之步驟係可重複進行,以達到建築物之預定高度為止。 而依據上述步驟,吊車C隨後將繼續朝第一方向D1移位,並以次一經續接預鑄柱陣列在第一方向D1上之工作末端之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之每一預鑄柱1之位置,吊裝定位額外預鑄柱1以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形成具有至少兩個跨距S1且在大致垂直於該第一方向D1之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個以上之跨距S2的另一預鑄柱陣列,並重複上述步驟及順序以完成另一預鑄柱陣列之各層之結構體,隨後以額外預鑄柱1’續接至另一預鑄柱陣列之各預鑄柱1上,形成經續接之另一預鑄柱陣列,並完成經續接之另一預鑄柱陣列之各層之結構體。若有必要,此一續接預鑄柱陣列及建構其各層之結構體之步驟係可重複進行,以達到建築物之預定高度為止。 由上述內容可知,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精神在於完成一預鑄柱陣列之各層結構後,在其上方重複進行續接預鑄柱及完成各層結構之步驟,直至達到建築物之預定高度後,方沿第一方向D1推移進行建構下一預鑄柱陣列及各層之結構,以及在下一預鑄柱陣列上方重複進行續接預鑄柱及完成各層結構之步驟。依此方式沿第一方向D1重複進行上述建構步驟,直至涵蓋預定占地面積B以完成建築物之整體結構體,如圖4f所例示者。 圖5a至5p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建築物之結構構築方法之步驟。在建築物開始構建之前,同圖1a所示,首先必須在建築現場A開始進行放樣之工作,以標定出所欲構築之建築物結構之各柱體之預定位置。當放樣之作業結束後,如圖5a所示,吊車C開始將複數個預鑄柱5在該建築現場A依據已放樣之預定位置,進行吊裝並定位於該建築現場A之欲構築之建築物之一預定面積B之至少一部分上,並形成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至少兩個跨距S1且在大致垂直於該第一方向D1之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個以上之跨距S2的一第一預鑄柱陣列。在圖5a的實施例中為4個跨距S2。該第一預鑄柱陣列之各個預鑄柱5係為單層高度。另外,雖然此第一預鑄柱陣列在沿第一方向D1上之跨距S1不必然等同於其沿第二方向D2上之跨距,惟通常為考慮預鑄工法之快速施工方便性,跨距S1之距離可等同於跨距S2。 當完成圖5a中之第一預鑄柱陣列之吊裝後,則開始進入如同前述圖1中之實施例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及預鑄地板之吊裝作業。如在圖5b中,係由吊車C將複數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7開始分別吊裝定位至複數個預鑄柱5之每一預定兩個相鄰預鑄柱5之間。而當複數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7皆被吊裝定位至預定相鄰之兩個預鑄柱5上之後,吊車C隨後將複數個預鑄地板6分別吊裝定位至複數個預鑄柱5之每一預定相鄰四個預鑄柱5之間,而完成如圖5b所示之結構。 當然,如同圖2c所示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及預鑄地板之吊裝結合作業,圖5b所示之結構中每一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7將可與例如自相鄰之預鑄柱5之周圍表面延伸出之主筋71及相鄰之預鑄地板6之側表面之出筋61結合,以完成梁帶鋼筋籠結構7’之部分結構。完成單層之該第一預鑄柱陣列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及預鑄地板之吊裝定位後,將完成每一預定相鄰兩預鑄柱5之間的梁帶鋼筋籠7’之結構,如圖5c所示。完成組立梁帶鋼筋籠7’之結構之方式,與前述圖2d中所述完成組立梁帶鋼筋籠3’之結構之方式相同,於此不再贅述。 應注意者,由於預鑄柱5尚未涵蓋一預定面積B之故,在圖5c中之第一預鑄柱陣列之沿第一方向D1之工作末端之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之每一相鄰兩預鑄柱5之間同樣不會具有梁帶鋼筋籠7’之結構。隨後,如圖5d所示,以混凝土澆置施工之該層之預定相鄰兩預鑄柱之間的梁帶鋼筋籠7’,以將各梁帶鋼筋籠7’形成梁帶8,並藉此完成該第一預鑄柱陣列在該層之完整結構體。 此外,視施工方便之需求,吊裝定位複數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7及預鑄地板6之步驟或順序係可對調,即於施工時先吊裝定位複數個預鑄地板6複數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7,再吊裝定位複數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7,甚至可將吊裝定位預鑄地板6及吊裝定位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7之作業交錯進行,以利施工人員加速例如將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7與相鄰之預鑄地板6之側表面之出筋及自相鄰之預鑄柱5之周圍表面延伸出之主筋之結合作業,而完成相鄰兩預鑄柱5之間的梁帶鋼筋籠7’。 隨後,如圖5e所示,吊車C將在第一預鑄柱陣列上吊裝定位複數個預鑄柱9以形成一第二預鑄柱陣列。詳言之,除了第一預鑄柱陣列在該第一方向上D1之工作末端之沿該第二方向D2上之每一預鑄柱5之外,吊車C係將複數個具有至少一層之一預定層數之高度之預鑄柱9分別吊裝續接至該第一預鑄柱陣列之其餘預鑄柱5之各者上,以形成在該第一方向D1上具有少於第一預鑄柱陣列一個跨距S1,且在該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個以上之跨距S2的第二預鑄柱陣列。在圖5e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二預鑄柱陣列在第二方向D2上係與第一預鑄柱陣列具有相同的跨距數。 當完成第二預鑄柱陣列之各預鑄柱5之續接後,即開始由低層至高層完成第二預鑄柱陣列之預定層數之各層之結構體。圖5f至5i係例示性地繪示第二預鑄柱陣列之各層結構體之建構,基本上其建構方式及順序係如同圖1b至1l中所述之由低層至高層之各層結構體之建構方式,即在欲施工的第二預鑄柱陣列之樓層高度處,將複數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7分別吊裝定位至每一預定相鄰兩個預鑄柱9之間處,及將複數個預鑄地板6'或預鑄地板6分別吊裝定位至每一預定相鄰四個預鑄柱9之間處。當然,每一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7可與例如自相鄰之預鑄柱9之周圍表面延伸出之主筋及自相鄰之預鑄地板6'之側表面之出筋61'結合,以完成梁帶鋼筋籠7’之部分結構。藉此完成第二預鑄柱陣列在施工之該樓層之預鑄地板6'與預組立梁帶鋼筋7組合之吊裝定位,並隨後完成每一預定相鄰兩預鑄柱9之間的梁帶鋼筋籠7’之結構之施工作業。繼而,以混凝土澆置施工之該層之預定相鄰兩預鑄柱9之間的梁帶鋼筋籠7’,以將各梁帶鋼筋籠7’形成梁帶10,並藉此完成第二預鑄柱陣列在施工層之完整結構體。之後,向上逐層重複以上步驟,以完成第二預鑄柱陣列之結構體,如圖5i所示者。 同樣地,由於預鑄柱5尚未涵蓋一預定面積B之故,由圖5i中可知之第二預鑄柱陣列之沿第一方向D1之工作末端之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之每一相鄰兩預鑄柱9之間不會具有梁帶鋼筋籠7’之完整結構。 在完成第二預鑄柱陣列之各層之結構後,則吊車C可朝第一方向D1移位,準備開始進行下一階段的建構作業。如圖5j所示,吊車C將以第二預鑄柱陣列在第一方向D1上之工作末端之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之第一預鑄柱陣列之預鑄柱5之位置為基準,作為沿第一方向D1之計算跨距之起點,而開始將額外複數個單層預鑄柱5進行吊裝並定位於該建築現場A之欲構築之建築物之預定面積B之至少一部分上,而形成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形成具有至少兩個跨距S1且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個以上之跨距S2的次一第一預鑄柱陣列。 在完成如圖5j中之預鑄柱5吊裝定位後,則開始建構次一第一預鑄柱陣列之結構。其建構方式如同圖5b至5d所述之原第一預鑄柱陣列之建構步驟,而完成如圖5k之結構。隨後,如圖5l所示,吊車C將在次一第一預鑄柱陣列上進一步吊裝定位複數個預鑄柱9以形成次一第二預鑄柱陣列。詳言之,除了次一第一預鑄柱陣列在該第一方向上D1之工作末端之沿該第二方向D2上之每一預鑄柱5之外,吊車C係將複數個具有至少一層之一預定層數之高度之預鑄柱9分別吊裝續接至次一第一預鑄柱陣列之其餘未續接有預鑄柱9之預鑄柱5之各者上,以形成在該第一方向D1上具有少於次一第一預鑄柱陣列一個跨距S1,且在該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個以上之跨距S2的次一第二預鑄柱陣列。 如5m所示,當完成次一第二預鑄柱陣列之續接作業後,將依照圖5f至5i之建構方式,由低層至高層完成次一第二預鑄柱陣列之各層結構體之建構。隨後,如圖5n所示,吊車將沿第一方向D1移動,並依據前述吊裝定位次一第一預鑄柱陣列之方式,以次一第二預鑄柱陣列在第一方向D1上之工作末端之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之第一預鑄柱陣列之預鑄柱5之位置為基準,作為沿第一方向D1之計算跨距之起點,而開始將額外複數個單層預鑄柱5進行吊裝並定位於該建築現場A之欲構築之建築物之預定面積B之至少一部分上,而形成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形成具有至少兩個跨距S1且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個以上之跨距S2的下一第一預鑄柱陣列,並且依據前述圖5b至5d所述之原第一預鑄柱陣列之建構步驟,而完成如圖5n之結構。應注意者,如圖5n所示,由於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該下一第一預鑄柱陣列已涵蓋建築物之預定面積B,故在第一方向D1之末端之沿第二方向D2上所定位之各相鄰預鑄柱5之間,將在建構過程中亦同步進行吊裝預組立鋼筋組合7及/或完成梁帶鋼筋籠7'之完整結構,以及澆置混凝土形成梁帶8之作業。 隨後,如圖5o所示,由於下一第一預鑄柱陣列已涵蓋建築物之預定面積B,吊車C將在下一第一預鑄柱陣列上對未續接有預鑄柱9之剩餘所有預鑄柱5之各者上,吊裝定位一預鑄柱9以形成最終之第二預鑄柱陣列。當完成最終之第二預鑄柱陣列之各預鑄柱5之續接後,即開始依照圖5f至5i揭示之第二預鑄柱陣列之各層結構體之建構方式,由低層至高層完成最終之第二預鑄柱陣列之預定層數之各層之結構體,並且在各層的建構過程中,因下一第一預鑄柱陣列已涵蓋建築物之預定面積B,故在第一方向D1之末端之沿第二方向D2上所定位之各相鄰預鑄柱9之間,將在各層建構過程中同步進行吊裝預組立鋼筋組合7及/或完成梁帶鋼筋籠7'之完成結構,以及澆灌混凝土形成梁帶10之作業,最終完成預定建築物之結構體如圖5p所示。 承上所述,可知圖5a至5p揭露之實施例之精神在於沿第一方向D1逐步建構建築物之結構體,且在預鑄柱5未涵蓋建築物之預定面積B時,將重複圖5j至5m的建構過程,以使建築物之占地面積沿著第一方向D1推進,直至預鑄柱5涵蓋建築物之預定面積B後,方進入圖5n至5p之完成建築物結構體的最後建構過程。 另外,依據圖4a至4e所示之建築物建構方式之精神,圖5a至5n所揭示的實施例,係可加以變化以在各步驟中之往上提升建築物之高度,如在圖5i中已完成第二預鑄柱陣列之各層之結構體後,可於第二預鑄柱陣列之各預鑄柱9之上,進一步續接具有一或複數層高度之另一預鑄柱9'而形成在第二預鑄柱陣列上的另一預鑄柱陣列,並且對該另一預鑄柱陣列由低層至高層依照前述構建方式逐層完成各層之結構,而形成如圖6a之結構體,至此方才進入圖5j之建構作業。若有必要,可於圖6a中之第二預鑄柱陣列上方重複上述預鑄柱續接作業及各樓層之建構作業,以達到建築物之預定高度後,方才進入圖5j之建構作業。 同樣地,在圖5m中已完成次一第二預鑄柱陣列之各層之結構體後,可於次一第二預鑄柱陣列之各預鑄柱9之上,進一步續接具有一或複數層高度之另一預鑄柱9'而形成在次一第二預鑄柱陣列上的另一預鑄柱陣列,並且對該另一預鑄柱陣列由低層至高層依照前述構建方式逐層完成各層之結構,而形成如圖6b之結構,至此方才進入圖5n之建構作業。若有必要,可於圖6b中之第二預鑄柱陣列上方重複上述預鑄柱續接作業及各樓層之建構作業,以達到建築物之預定高度後,方才進入圖5n之建構作業。當然,在預鑄柱5未涵蓋建築物之預定面積B,而需重複圖5j至5m的建構過程以繼續沿第一方向D1推進建築物之占地面積時,亦可在每次重複圖5j至5m的建構過程後,加入如上述在沿第一方向D1上之最末的第二預鑄柱陣列之各預鑄柱9之上,進一步續接具有一或複數層高度之另一預鑄柱9'而形成在最末的第二預鑄柱陣列上的另一預鑄柱陣列,並由低層至高層逐層完成該另一預鑄柱陣列之結構體之作業。直至最後預鑄柱5涵蓋建築物之預定面積B時,方進入圖5n至5p之完成建築物結構體的最後建構過程。另外,完成如圖5p之建築物結構體後,仍可在圖5p之剩餘未經續接之預鑄柱9之各者上,進一步續接具有一或複數層高度之另一預鑄柱9'而形成在最末的第二預鑄柱陣列上的另一預鑄柱陣列,並由低層至高層逐層完成該另一預鑄柱陣列之結構體之作業,以完成如圖6c之結構。 由上述圖6a至6c內容可知,本發明之又一較佳實施例之精神在於完成一第二預鑄柱陣列之各層結構後,在其上方重複進行續接預鑄柱及完成各層結構之步驟,直至達到建築物之預定高度後,方沿第一方向D1推移進行建構下一第一預鑄柱陣列及第二預鑄柱陣列之各層之結構,以及在下一第二預鑄柱陣列上方重複進行續接預鑄柱及完成各層結構之步驟。依此方式沿第一方向D1重複進行上述建構步驟,直至完成建築物之預定占地面積B以完成建築物之整體結構體,如圖6c所例示者。 在上述揭露之圖5a至5p及圖6a至6c之建築物結構體之構築方法中所使用的第一預鑄柱陣列之預鑄柱5,係具有單層之結構,而其如同預鑄柱1同樣具有一梁柱接頭部位,並且在梁柱接頭部位之下部處設有在平面方向上突出於預鑄柱5之周圍表面的一承托部分,且預鑄柱5之梁柱接頭部位處之每一周圍表面視需要亦具有分布為上排及下排之複數個孔,以供穿設橫向主筋。預鑄柱5之承托部分之尺寸及功用如同預鑄柱1之承托部分之尺寸及功用,且自預鑄柱5之梁柱接頭部位延伸出之橫向主筋與預鑄地板6(或預鑄地板6')及預組立鋼筋組合7結合為鋼筋籠7'之方式,亦與圖2d揭露之預鑄柱1之鋼筋籠3'結合方式相同,於此不再贅述。此外,由於預鑄柱5只具有單層高度,其承托部分可預鑄或預安裝於其梁柱接頭部位之下部處,且其型態可如同但不限於圖2a或圖3所示之預鑄RC結構型態或角隅托架之型態。 另外,用於續接在預鑄柱5上之具有一層或複數層高度的第二預鑄柱陣列之預鑄柱9及用於續接至預鑄柱9之上方的預鑄柱9',其各層之承托部分及梁柱接頭部位之結構,亦如同預鑄柱1之對應承托部分及梁柱接頭部位之結構,於此不再贅述。當然,如同預鑄柱1之承托部分之限制,預鑄柱9及預鑄柱9'之各者之最低層之高度處之承托部分13之結構可預安裝或預鑄有承托部分,然而在預鑄柱9及預鑄柱9'之各者之最低層以外之上方各層之梁柱接頭部位之下方處,不可具有預安裝或預鑄之承托部分,以免阻擋位於其下方層的預鑄地板之吊裝作業。是故,預鑄柱9及預鑄柱9'之各者除了在最低層之高度外,其餘各層之承托部分之安裝作業至少必須在其相對應之下方層之預鑄地板之吊裝定位作業結束後方能進行。同樣地,預鑄柱9及預鑄柱9’之承托部份其型態可如同但不限於圖2a或圖3所示之結構型態或角隅托架之型態。 應注意者,上述各實施例已提及預鑄柱1、續接用預鑄柱1'、預鑄柱9及續接用預鑄柱9'可具有複數層高度。在上述所揭露的各實施例態樣中,預鑄柱1之各者具有相同的高度,而續接用預鑄柱1'之各者、預鑄柱9之各者及預鑄柱9'之各者亦然,因此使得上述所揭露的各實施例態樣所完成的建築物為規則立方體結構。但在實際應用上,依照所需要的建築物之結構形式、空間形式或是外觀構形,預鑄柱1之各者、續接用預鑄柱1'之各者、預鑄柱9之各者或是預鑄柱9'之各者可能具有不同的高度,以滿足建築物之設計需求。例如,若預定建築物的量體較大,或例如高科技廠房等之設備載重較大的狀況下,於建築物的複數特定位置上可能需要用於強化結構支撐能力的中央大柱,因此在此等位置上之預鑄柱(或具有經續接之預鑄柱)相較於建築物之其他預定位置上的預鑄柱具有較高的高度及較大之截面積尺寸以滿足所需的承載力。又例如建築物設計並非規則立方體結構,而在某些特定部分上具有突出或凹入之空間結構,亦可透過改變上述預鑄柱之各者之高度來達成。 應注意者,如上述圖式中所揭露之各實施例態樣可知所選用吊裝之預鑄地板2及預鑄地板6呈現預鑄樓層板型式,而預鑄地板2'及預鑄地板6'則呈現具有複數個通風孔的預鑄格子板型式。惟在建築物的預定部位處或特定區域處選用預鑄樓層板型式或預鑄格子板型式,端視建築物之要求而定。例如,建築物若是用於高科技廠房如晶圓廠等,預鑄地板之一部分或全部可選用預鑄格子板。 此外,上述揭露之各實施例之態樣,係為在一建築現場以一台吊車C進行建構建築物的一例示性的應用。實際上,本發明揭露之方法並不僅限於上述揭露之實施例之態樣。詳言之,在一較大之建築現場之預定面積上,可將該預定面積切割分為複數個施工現場,並由相對應數量的吊車分別在複數個施工現場之各者開始建構建築物,以加快建構速度。例如在圖7a中,建築現場之預定面積B可在第二方向D2上切割分為施工現場B1及B2,並由兩台吊車C1及C2分別在施工現場B1及B2同時沿第一方向D1進行建築物之建構,以進一步加快建構速度。又如圖7b中,建築現場之預定面積B在第一方向D1上切割分為施工現場B1及B2,並由兩台吊車C1及C2在施工現場B1及B2之交界處,分別朝第一方向D1及相反於第一方向D1之方向進行建築物之建構,以進一步加快建構速度。若預定面積B具有甚大之面積,亦可增加吊車之數量,例如在圖7c中,係將預定面積B切割分為施工現場B1、B2及B3,並且利用吊車C1在施工現場B1沿第一方向D1進行部分建築物之建構,吊車C2在施工現場B1及B2之交界處沿第二方向D2進行部分建築物之建構,而吊車C3在施工現場B1及B3之交界處沿第二方向D2進行部分建築物之建構,藉此加快建築物之建構速度。 簡而言之,本發明提出之建築物之構築方法,係使吊車在建築現場以吊裝定位預鑄之建築物構件之方式,構築預定建築物之部分結構體後,沿建築現場之特定方向移動以逐步完成整體之建築物結構體。因此,相較於習知之在整個建築物之預定面積上向上逐層完成建築物之結構體之方式,本發明可有效改進吊車、運載車輛、物料運送及人員等之動線安排,而達到增進效率並縮短工期之功效。另外,若以本發明之建築物構築方式建構高科技廠房(如晶圓廠等),則當完成廠房的部分結構體時(例如一個預鑄柱陣列的結構體),即可開始將已完成的結構體交由例如無塵室或潔淨室等協力廠商,進行其後續之作業,以加速廠房之基本環境設備之完成速度,因此可滿足高科技廠房之快速建廠之要求。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係為說明本發明之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能夠瞭解本創作之內容並據以實施,當不能以之限定本發明之專利範圍,依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所作之均等變化或修飾,仍應涵蓋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1 預鑄柱
1' 預鑄柱
2 預鑄地板
2' 預鑄地板
3 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
3' 鋼筋籠
4 梁帶
5 預鑄柱
6 預鑄地板
6' 預鑄地板
7 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
7' 鋼筋籠
8 梁帶
9 預鑄柱
9' 預鑄柱
10 梁帶
12 周圍表面
13 承托部分
21 出筋
31 主筋
61 出筋
61' 出筋
71 主筋
121
131 角隅托架
A 建築現場
B 預定面積
B1 施工現場
B2 施工現場
B3 施工現場
C 吊車
C1 吊車
C2 吊車
C3 吊車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d1 長度
d2 長度
d3 長度
g 距離
L1 第一長度
L2 第二長度
以下所描述的附圖僅是出於例示性目的,並非欲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揭露之範疇。 圖1a至1q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建築物之結構體構築方式; 圖2a係繪示預鑄柱之承托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2b係繪示預鑄柱之橫向主筋與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結合之示意圖; 圖2c係繪示預鑄柱之橫向主筋與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及預鑄地板之出筋結合之示意圖; 圖2d係繪示預鑄柱之間之梁帶鋼筋籠之結構示意圖; 圖2e係繪示預鑄柱承托預鑄地板之一部分之示意圖; 圖3係繪示呈角隅托架型式之承托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4a至4f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具有續接預鑄柱的建築物結構體構築方式; 圖5a至5p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建築物之結構體構築方式; 圖6a係繪示在圖5i中之結構體之預鑄柱上方續接預鑄柱並完成續接預鑄柱之結構體之示意圖; 圖6b係繪示在圖5m中之結構體之預鑄柱上方續接預鑄柱並完成續接預鑄柱之結構體之示意圖; 圖6c係繪示在圖5n中之結構體之預鑄柱上方續接預鑄柱並完成續接預鑄柱之結構體之示意圖; 圖7a至7c係分別繪示依據本發明之方法應用複數個吊車同時進行建築物之建構示意圖。

Claims (25)

  1. 一種建築物之結構構築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具有至少一層之高度之複數個預鑄柱在一建築現場吊裝並定位於一預定面積之至少一部分上,並形成在一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兩個跨距且在大致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上具有一個以上之跨距的一預鑄柱陣列;(b)自該複數個預鑄柱之最低之一層之高度處開始施工,將複數個預組立梁帶鋼筋之各者組合分別吊裝定位至該等預鑄柱於該層之高度處之每一預定相鄰兩預鑄柱之間,及將複數個預鑄地板之各者分別吊裝定位至該等預鑄柱於該層之高度處之每一預定相鄰四個預鑄柱之間上,以完成該等每一預定相鄰兩預鑄柱之間之梁帶鋼筋籠之結構;(c)以混凝土澆置該等每一預定相鄰兩預鑄柱之間的梁帶鋼筋籠;(d)對位於該層上方之另一層進行步驟(b)至步驟(c),直至完成該複數個預鑄柱之最高之一層處之步驟(b)至步驟(c)之作業後,進入步驟(e);(e)以該預鑄柱陣列之在該第一方向上之工作末端之沿該第二方向上定位之預鑄柱,作為沿該第一方向之跨距之起點,重複步驟(a)至(d)直至完成該預定面積上之所有預定之預鑄柱及預定之預鑄地板的安裝。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完成該預定面積上之所有預定之預鑄柱之吊裝之前,於步驟(b)中在沿該第一方向上之工作末端之沿該第二方向上定位之該等預鑄柱之間,不具有該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或不具有該梁帶鋼筋籠之結構。
  3.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該等預鑄柱之截面係為四邊形,且其中該等預鑄柱之各者於該至少一層之最低之一層之高度處之一梁柱接頭部位之下部處,設有在平面方向上延伸突出於該等預鑄柱之該各者之周圍表面一距離的一承托部分,用以承載相鄰於該等預鑄柱之各者之周圍之預鑄地板之各者之一部分,或用以置放相鄰於該等預鑄柱之各者之周圍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之各者之一部分。
  4. 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中該承托部分係包含分別預形成或預安裝至該等複數預鑄柱之各者於該複數層之最低之一層之高度處之該梁柱接頭部位之下部處之複數個角隅的複數個角隅托架,該等角隅托架之各者在其所分別對應之該等複數預鑄柱之該各者之角隅處,自該等複數預鑄柱之該各者之兩相鄰周圍表面在平面方向分別延伸該距離,以承載該等角隅托架之各者之位置所對應之預鑄地板之一部分,或置放該等角隅托架之各者之位置所對應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之一部分。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步驟(b)及步驟(c)之間,或在步驟(c)及步驟(d)之間,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於該層上方之另一層之高度處之該等預鑄柱之各者之梁柱接頭部位之下部處,增設安裝在平面方向上延伸突出於該等預鑄柱之該各者之周圍表面一距離的一承托部分,以在對該另一層進行步驟(b)之施工時,該承托部分承載相鄰於該預鑄柱之各者於該另一層處之周圍之預鑄地板之各者之一部分,或置放相鄰於該等預鑄柱之各者於該另一層處之周圍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之各者之一部分。
  6. 如請求項5之構築方法,其中該承托部分包含分別先行增設安裝至該等複數預鑄柱之該各者於該另一層之高度處之梁柱接頭部位之下部處之複數個角隅之複數個角隅托架,該等角隅托架之各者係在其所分別對應之該等複數預鑄柱之該各者於該另一層處之各角隅處,自該等複數預鑄柱之該各者於該另一層處之兩相鄰周圍表面在平面方向分別延伸該距離,以承載與該等角隅托架之各者之位置對應之預鑄地板之一部分,或置放與該等角隅托架之各者之位置對應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之一部分。
  7. 如請求項1之構築方法,其中步驟(b)中之該每一預定兩相鄰預鑄柱之各者,在相對之周圍表面上之梁柱接頭部位處分別具有位置彼此對應的複數個穿孔,該等穿孔之每一者穿設有一條水平延伸之主筋,且自該每一預定兩相鄰預鑄柱之各者之位置對應的複數個穿孔所延伸出之主筋,係在該每一預定兩相鄰預鑄柱之間彼此交疊。
  8. 如請求項7之構築方法,其步驟(b)中之該複數個預組立鋼筋梁帶鋼筋組合,係分別與自該每一預定之該兩相鄰預鑄柱之各者之複數個穿孔延伸出之彼此交疊之主筋之一些或全部結合,以形成該每一預定相鄰兩預鑄柱之間的該梁帶鋼筋籠之一部分。
  9. 如請求項8之構築方法,其中該複數個預鑄地板之各者之每一側表面具有複數個出筋,且在步驟(b)中,與該每一預定相鄰兩預鑄柱之間對應之預鑄地板之側表面之該複數個出筋,係進一步與自預定之該每一預定相鄰兩預鑄柱之各者之複數個穿孔延伸出之彼此交疊之主筋之其中一些或全部結合,以形成該每一預定相鄰兩預鑄柱之間的該梁帶鋼筋籠之一部分。
  10. 如請求項1之構築方法,其中該複數個預鑄地板之一部分或全部係具有複數個通風孔之格子板。
  11. 如請求項1至10任一項之構築方法,其中在完成步驟(d)之後,進一步執行步驟(f):以另一複數個預鑄柱分別續接至該複數個預鑄柱之每一者上,以形成一經續接之該預鑄柱陣列,且用於續接之該等另一預鑄柱之各者可具有單層或複數層之高度,隨後依序重複步驟(b)至步驟(f)直至達到一預定建築物施工層數之高度後,進入步驟(e)。
  12. 一種建築物之結構的構築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複數個具有一單層高度之第一預鑄柱在一建築現場吊裝並定位於一預定面積之至少一部分上,並形在一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兩個跨距且在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上具有一個以上之跨距的一第一預鑄柱陣列;(b)將複數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之各者分別吊裝定位至每一預定相鄰兩個第一預鑄柱之間,及將複數個預鑄地板之各者分別吊裝定位至每一預定相鄰四個第一預鑄柱之間處,以完成每一預定相鄰兩個第一預鑄柱之間之梁帶鋼筋籠之結構;(c)以混凝土澆置該等每一預定相鄰兩預鑄柱之間的梁帶鋼筋籠;(d)除了該第一預鑄柱陣列在該第一方向上之工作末端之沿該第二方向上之每一第一預鑄柱外,將複數個具有至少一層之一預定層數之高度之第二預鑄柱分別吊裝續接至該第一預鑄柱陣列之其餘第一預鑄柱之各者上,以形成在該第一方向上具有少於該第一預鑄柱陣列一個跨距,且在該第二方向上具有該一個以上之跨距的一第二預鑄柱陣列;(e)由低層至高層逐層對具有至少一層之一預定層數之高度之該複數個第二預鑄柱進行以下步驟:(i)將複數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之各者分別吊裝定位至每一預定相鄰兩個第二預鑄柱之間,及將複數個預鑄地板之各者分別吊裝定位至每一預定相鄰四個第二預鑄柱之間處,以完成複數個該每一預定相鄰兩個第二預鑄柱之間之梁帶鋼筋籠之結構;(ii)以混凝土澆置該等每一預定相鄰兩個第二預鑄柱之間之梁帶鋼筋籠;(iii)重複步驟(i)及步驟(ii)直至完成該複數個第二預鑄柱之該預定層數之結構;(f)以該第二預鑄柱陣列之在該第一方向上之工作末端作為沿該第一方向之跨距計算之起點,重複步驟(a)至(e)直至完成該預定面積上之所有預定之預鑄柱及預定之預鑄地板的安裝。
  13.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在完成該預定面積上之所有預定之第一預鑄柱之吊裝之前,於步驟(b)中該第一預鑄柱陣列在沿該第一方向上之工作末端之沿該第二方向上定位之該等第一預鑄柱之間,不具有該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或不具有該鋼筋籠之結構。
  14.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在完成該預定面積上之所有預定之第二預鑄柱之吊裝之前,於步驟(i)中該第二預鑄柱陣列在沿該第一方向上之工作末端之沿該第二方向上定位之該等第二預鑄柱之間,不具有該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或不具有該鋼筋籠之結構。
  15. 如請求項13之構築方法,其中當該第一預鑄柱陣列已完成在該建築現場之一預定占地面積之定位時,步驟(d)進一步包含將複數個具有至少一層之一預定層數之高度之第二預鑄柱在該建築現場分別吊裝續接至該第一預鑄柱陣列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末端之沿該第二方向上定位之每一第一預鑄柱上。
  16.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等第一預鑄柱及該等第二預鑄柱之截面係為四邊形,且其中該等第一預鑄柱之各者之梁柱接頭部位之下部處,及具有至少一層之一預定層數之高度之該等第二預鑄柱之各者之最低層之梁柱接頭部位之下部處,分別設有在平面方向上延伸突出於該等複數第一預鑄柱之該各者之周圍表面一距離,及在平面方向延伸突出於該等第二預鑄柱之各者之周圍表面一距離的一承托部分,該承托部分用以承載相鄰於該等第一預鑄柱之各者之周圍之預鑄地板之各者之一部分或相鄰於該等第二預鑄柱之各者之最低層之周圍之預鑄地板之各者之一部分,或用以置放相鄰於該等第一預鑄柱之各者之周圍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之各者之一部分或置放於該等第二預鑄柱之各者之最低層之周圍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之各者之一部分。
  17.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中該承托部分係包含分別預形成或預安裝至該等第一預鑄柱之各者之梁柱接頭部位之下部處該等第二預鑄柱之各者之最低層之梁柱接頭部位之下部處之複數個角隅的複數個角隅托架,該等角隅托架之各者在其所分別對應之該等第一預鑄柱之各者之角隅處或該等第二預鑄柱之各者之角隅處,自該等第一預鑄柱之各者之兩相鄰周圍表面或自該等第二預鑄柱之各者之兩相鄰周圍表面在平面方向分別延伸該距離,以承載該等角隅托架之各者之位置所對應之預鑄地板之一部分,或置放該等角隅托架之各者之位置所對應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之一部分。
  18.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等第一預鑄柱及第二預鑄柱之截面係為四邊形,且其中在步驟(i)及步驟(ii)之間,或步驟(ii)及步驟(iii)之間,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施工層上方之另一層之高度處之該等第二預鑄柱之各者之梁柱接頭部位之下部處,增設安裝在平面方向上延伸突出於該等第二預鑄柱之各者之周圍表面一距離的一承托部分,以在對施工層上方之該另一層進行步驟(iii)之施工時,該承托部分承載相鄰於該等第二預鑄柱之各者於該另一層處之周圍之預鑄地板之各者之一部分,或置放相鄰於該等第二預鑄柱之各者於該另一層處之周圍之預組立梁帶鋼筋組合之各者之一部分。
  19. 如請求項18之構築方法,其中該承托部分係為分別先行增設安裝至該等第二預鑄柱之該各者於該另一層之高度處之梁柱接頭部位之下部處之複數個角隅之複數個角隅托架,該等角隅托架之各者係在其所分別對應之該等第二預鑄柱之該各者於該另一層處之各角隅處,自該等複數預鑄柱之該各者之兩相鄰表面在平面方向分別延伸該距離,以承載與該等角隅托架之各者之位置對應之預鑄地板之一部分,或置放與該等角隅托架之各者之位置對應之梁帶鋼筋籠之一部分。
  20. 如請求項12之構築方法,其中每一預定兩相鄰第一預鑄柱之各者之相對周圍表面之梁柱接頭部位處,分別具有位置彼此對應的複數個穿孔,該等複數個穿孔之每一者穿設有一條水平延伸之主筋,且位置彼此對應之該等複數個穿孔延伸出之主筋,係在該每一預定兩相鄰第一預鑄柱之間彼此交疊;其中每一預定兩相鄰第二預鑄柱之各者之至少一相同層之相對周圍表面之梁柱接頭部位處,分別具有位置彼此對應的複數個穿孔,該等複數個穿孔之每一者穿設有一條水平延伸之主筋,且自位置彼此對應之該等複數個穿孔所延伸出之主筋,係在該每一預定兩相鄰第一預鑄柱之間彼此交疊。
  21. 如請求項20之構築方法,其該複數個預組立鋼筋梁帶鋼筋組合,係分別與自該每一預定之兩相鄰第一預鑄柱之各者之該等複數個穿孔延伸出之彼此交疊之主筋之一部分或全部結合,以形成該每一預定相鄰兩第一預鑄柱之間的該梁帶鋼筋籠;或其中該複數個預組立鋼筋梁帶鋼筋組合,係分別與自該每一預定之兩相鄰第二預鑄柱之各者之該等複數個穿孔延伸出之彼此交疊之主筋的一部分或全部結合,以形成該每一預定相鄰兩第二預鑄柱之間的該梁帶鋼筋籠。
  22. 如請求項21之構築方法,其中該複數個預鑄地板之各者之每一側表面具有複數個出筋,且與該每一預定相鄰兩第一預鑄柱之間對應之預鑄地板之側表面之該複數個出筋,係進一步與自預定之該每一預定相鄰兩第一預鑄柱之各者之複數個穿孔延伸出之彼此交疊的主筋的其中一些或全部結合,以形成該每一預定相鄰兩第一預鑄柱之間的該梁帶鋼筋籠之一部分。
  23. 如請求項21之構築方法,其中該複數個預鑄地板之各者之每一側表面具有複數個出筋,且與該每一預定相鄰兩第二預鑄柱之間對應之預鑄地板之側表面之該複數個出筋,係進一步與自預定之該每一預定相鄰兩第二預鑄柱之各者之複數個穿孔延伸出之彼此交疊的主筋的其中一些或全部結合,以形成該每一預定相鄰兩第二預鑄柱之間的該梁帶鋼筋籠之一部分。
  24. 如請求項12之構築方法,其中該複數個預鑄地板之一部分或全部係為具有複數個通風孔之格子板。
  25. 如請求項12至24任一項之構築方法,其中在完成步驟(e)之後,進一步執行步驟(g):以另一複數個預鑄柱分別續接至該複數個第二預鑄柱之每一者上,以形成一經續接之該第二預鑄柱陣列,且用於續接之該等另一預鑄柱之各者可具有單層或複數層之高度,隨後重複步驟(e)及步驟(g)直至達到一預定建築物施工層數之高度後,進入步驟(f)。
TW106136038A 2017-10-20 2017-10-20 一種建築物之結構構築方法 TWI6621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6038A TWI662172B (zh) 2017-10-20 2017-10-20 一種建築物之結構構築方法
US15/892,627 US10760260B2 (en) 2017-10-20 2018-02-09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a buildi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6038A TWI662172B (zh) 2017-10-20 2017-10-20 一種建築物之結構構築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7260A TW201917260A (zh) 2019-05-01
TWI662172B true TWI662172B (zh) 2019-06-11

Family

ID=66169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6038A TWI662172B (zh) 2017-10-20 2017-10-20 一種建築物之結構構築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760260B2 (zh)
TW (1) TWI66217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3407B (zh) * 2019-05-30 2021-04-01 建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材料運送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94183A (en) * 2016-07-06 2022-11-17 Pt Blink Ltd A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modular building, a tray-like modular building component, and related method, and a modular building column assembly
US11692341B2 (en) * 2020-07-22 2023-07-04 Nano And Advanced Materials Institute Limited Lightweight concrete 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MIC) system
CN113969676B (zh) * 2021-09-26 2023-05-02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装配式柱式检修坑及其施工方法
US20230407636A1 (en) * 2022-06-16 2023-12-21 ICF Building Systems LLC Concrete form systems,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42535U (en) * 2003-07-18 2004-09-01 Runhorn Pretech Eng Co Ltd Grid floor deck in building
TWI340781B (en) * 2008-01-04 2011-04-21 Ruentex Eng & Constr Co Ltd Waffle storey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8458A (en) * 1909-04-08 1909-11-02 Carl E Brockhausen Concrete construction.
US2871544A (en) * 1955-08-19 1959-02-03 Philip N Youtz Method of erecting buildings
CH381408A (de) * 1960-05-17 1964-08-31 Waelli Ernst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Erstellen eines mehrstöckigen Bauwerks
NL302877A (zh) * 1963-01-10
US3429092A (en) * 1966-05-26 1969-02-25 Dyna Structures Structural frames and methods and means therefor
US3490191A (en) * 1966-09-28 1970-01-20 Ingf Hans Hansson & Co Method for erecting buildings
US3524293A (en) * 1968-07-03 1970-08-18 J P Van Eesteren S Administra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on of multistoried buildings
US3613325A (en) * 1969-07-10 1971-10-19 Yee Alfred A Concrete construction
US4081935A (en) * 1976-07-26 1978-04-04 Johns-Manville Corporation Building structure utilizing precast concrete elements
GB8818906D0 (en) * 1988-08-09 1988-09-14 Pce Ltd Improvements in & relating to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s
US6293063B2 (en) * 1997-06-30 2001-09-25 David A. Van Doren Cast-in-place hybrid building system
US6920728B2 (en) * 2002-09-25 2005-07-26 James M. Powers Column and beam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KR101034399B1 (ko) * 2008-02-18 2011-05-16 (주)바로건설기술 격자 형상의 드롭패널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02959162B (zh) * 2010-08-24 2015-03-18 英派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预制墙板
US8291675B2 (en) * 2010-12-30 2012-10-23 Tikhovskiy Nikolay P Modular construction system and components and method
US8671634B2 (en) * 2011-03-29 2014-03-18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Shallow flat soffit precast concrete floor system
US9371648B1 (en) * 2015-09-02 2016-06-21 Nikolay P. Tikhovskiy Concrete build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odular construction of same
TWI634255B (zh) * 2017-09-11 2018-09-01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施作彼此銜接之複數梁的方法
US10260224B1 (en) * 2017-12-29 2019-04-16 Mohammad Omar A. Jazzar Simplified precast concrete system with rapid assembly formwork
US10094101B1 (en) * 2017-12-29 2018-10-09 Mohammad Omar A. Jazzar Precast concrete system with rapid assembly formwork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42535U (en) * 2003-07-18 2004-09-01 Runhorn Pretech Eng Co Ltd Grid floor deck in building
TWI340781B (en) * 2008-01-04 2011-04-21 Ruentex Eng & Constr Co Ltd Waffle storey structur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3407B (zh) * 2019-05-30 2021-04-01 建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材料運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60260B2 (en) 2020-09-01
TW201917260A (zh) 2019-05-01
US20190119900A1 (en) 2019-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2172B (zh) 一種建築物之結構構築方法
KR101998579B1 (ko) 주차장 구조물에서의 보호노출 압축확판이 형성되어 층고절감이 가능한 충전형 보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둥 보 접합부 시공방법
CN106149868A (zh) 装配式房屋建筑结构体系及其装配方法
KR200414349Y1 (ko)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연결구조
JP4996370B2 (ja) 架構組立方法および建物の架構
JP6736226B2 (ja) 塔状建築物上部に建設される構造物の構造体および施工法
EA007023B1 (ru) Железобетонный каркас многоэтажного здания
CN109695345B (zh) 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
JP2897663B2 (ja) 地下構造物の構築方法
EA006820B1 (ru) Сборно-монолитный железобетонный каркас многоэтажного здания
JP7169765B2 (ja) 構造物の構築方法
KR20130022656A (ko) 습식공법과 건식공법을 결합한 하이브리드 건축 시공방법
TWI835660B (zh) 建築結構及建築結構頂層之鋼桁架之安裝結構
TWI723407B (zh) 建築材料運送方法
JP3586121B2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柱と鉄骨梁の混合構造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JP7462475B2 (ja) 建物の構築方法
JP2711031B2 (ja) 鉄骨ラーメン構造建築物の施工方法
TWI799340B (zh) 桁架式樓層板
JP2007092452A (ja) 多層建物の構築方法
JPH06104993B2 (ja) 鋼管プレキヤストコンクリート柱の構築方法
JP2003013493A (ja) 柱梁接合継手および柱梁接合方法
JP2764334B2 (ja) リフトスラブ構法
JP3364426B2 (ja) 柱の構築方法
EA040697B1 (ru) Многопустотная плита для системы сбк сборного безригельного каркаса
JP2023016370A (ja) 構造物の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