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4552B - 嵌入式器具 - Google Patents

嵌入式器具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4552B
TWI654552B TW107103553A TW107103553A TWI654552B TW I654552 B TWI654552 B TW I654552B TW 107103553 A TW107103553 A TW 107103553A TW 107103553 A TW107103553 A TW 107103553A TW I654552 B TWI654552 B TW I6545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antenna
disposed
building material
embedd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3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41103A (zh
Inventor
橋本勝
山口英亮
喜多村賢志
酒見隼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1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1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45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45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無線通信狀況不易不穩定之嵌入式器具。嵌入式器具(1)具備:第一殼體(10),在前表面(12)具有開口(11);第二殼體(20),至少一部分嵌入至建材;觸控板顯示器(3);四支無線通信用天線(5);以及控制基板(6)。第二殼體(20)配置在第一殼體(10)的後表面(13)側,且在與第一殼體(10)之間形成收納空間。觸控板顯示器(3)具有:板狀之顯示部(31);以及板狀之固定構件(4),配置在顯示部(31)的後表面側而將顯示部(31)固定至第一殼體(10);係以顯示部(31)可通過開口(11)辨認之方式而配置在收納空間。天線(5)配置在固定構件(4)的厚度方向上不與固定構件(4)重疊之位置。

Description

嵌入式器具
本揭示內容一般關於嵌入式器具,更詳細而言,關於嵌入至建材之嵌入式器具。
以往,普知有一種設置在壁面之遙控器,具備配置在殼體的外部表面之顯示部、操作輸入部、及配置在殼體的內部之控制部(例如參照文獻1:JP2015-61210A)。顯示部及操作輸入部於殼體之中,由與相向於壁面之面係相反側之面露出。控制部具有進行無線通信之無線通信部。
文獻1所記載之遙控器中之無線通信部,配置在壁面與顯示部之間。因此,有以下可能性:因顯示部而無線通信用電波受到遮蔽,無線通信狀況變得不穩定。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日本特開JP2015-61210A號公報。
本揭示內容係鑒於上述問題而成,目的係提供一種無線通信狀況不易不穩定之嵌入式器具。
揭示內容的一態樣之嵌入式器具具備第一殼體、第二殼體、觸控板顯示器、至少一支無線通信用天線、控制基板。前述第一殼體在前表面具有開口。前述第二殼體配置在前述第一殼體的後表面側,並在與前述第一殼體之間形成收納空間,且至少一部分嵌入至建材。前述觸控板顯示器,具有:板狀之顯示部;以及板狀之固定構件,配置在前述顯示部的後表面側,而將前述顯示部固定至前述第一殼體;且係以前述顯示部的前表面可通過前述開口辨認之方式配置在前述收納空間。前述控制基板,具有藉由前述天線進行無線通信之功能、及因應於無線通信的通信內容而控制前述顯示部之功能,並配置在前述收納空間。前述天線配置在前述固定構件的厚度方向上不與前述固定構件重疊之位置。
1、1A‧‧‧嵌入式器具
3‧‧‧觸控板顯示器
4‧‧‧固定構件
5‧‧‧天線
6、6A‧‧‧控制基板
7‧‧‧窪陷部
8‧‧‧安裝構件
9‧‧‧連接基板
10‧‧‧第一殼體
11‧‧‧開口
12‧‧‧前表面
13‧‧‧後表面
14‧‧‧突出部
15‧‧‧第一凹部
16‧‧‧第二凹部
20、20A‧‧‧第二殼體
21‧‧‧第二安裝部
22‧‧‧收納部
31‧‧‧顯示部
32‧‧‧感測器
40‧‧‧第一螺絲
41‧‧‧第一安裝部
42‧‧‧背板
43‧‧‧夾持具
50、50A‧‧‧基板
51‧‧‧連接器
52‧‧‧螺絲
53‧‧‧第三端子
61‧‧‧連接器
62‧‧‧電纜
63‧‧‧電纜夾具
64‧‧‧第四端子
71‧‧‧內側面
80‧‧‧支持板
81‧‧‧螺絲
91‧‧‧前表面
92‧‧‧後表面
93‧‧‧貫穿孔
101‧‧‧伺服器裝置
102‧‧‧閘道設備
103‧‧‧吸頂燈
104‧‧‧立燈
105‧‧‧空氣調節機
106‧‧‧電動式帷幕
131‧‧‧螺絲孔
141‧‧‧前表面
150‧‧‧爪
151‧‧‧內側面
161‧‧‧內側面
200‧‧‧建材
201‧‧‧第二螺絲
211‧‧‧前表面
212‧‧‧後表面
213‧‧‧凹部
220‧‧‧凹部
300‧‧‧裝飾板片
301‧‧‧開口
400‧‧‧板片框
401‧‧‧開口
402‧‧‧貫穿孔
500‧‧‧安裝框
501‧‧‧螺絲孔
502‧‧‧貫穿孔
510‧‧‧第一側部
520‧‧‧第二側部
521‧‧‧安裝孔
911‧‧‧第一端子
921‧‧‧第二端子
B1‧‧‧建築物
B11‧‧‧房間
NW1‧‧‧內部網路
NW2‧‧‧外部網路
圖1係具備本揭示內容的一實施形態之嵌入式器具之建築物的概略圖。
圖2係同上嵌入式器具的立體圖。
圖3A係將同上嵌入式器具的主要部分加以說明之後視圖。圖3B係圖3A所示之嵌入式器具的A-A線剖視圖。
圖4係用以說明同上嵌入式器具、安裝框、板片框、裝飾板片之立體分解圖。
圖5係將同上嵌入式器具嵌入至建材之狀態加以說明之剖視圖。
圖6A係說明本揭示內容的一實施形態的變形例4之嵌入式器具的主要部分之後視圖。圖6B係圖6A所示之嵌入式器具的A-A線剖視圖。
〔實施發明之較佳形態〕
以下,參照圖1~圖5說明本揭示內容的實施形態。其中,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僅係本揭示內容各種實施形態的一種。就下述實施形態而言,若可達成本揭示內容的目的,則可因應於設計等而進行各種變更。又,在以下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各圖式係示意圖,圖2~圖5中各構成元件的大小及厚度各者的比例,不一定限於反映實際的尺寸比例。
(1)嵌入式器具的概要
嵌入式器具1如圖1所示,具備觸控板顯示器3。觸控板顯示器3具有將使用者的觸控操作加以偵測之功能、將文字及影像加以顯示之功能。嵌入式器具1配置在獨棟住宅等建築物B1內的房間B11(例如寢室)。嵌入式器具1嵌入至例如壁材等建材200(參照圖5)。嵌入式器具1係一種開關裝置,其與房間B11內所配置之特定設備進行無線通信而控制各設備的狀態。嵌入式器具1因應於觸控板顯示器3之操作內容,而將用以控制特定設備之控制資訊加以傳送至特定設備。無線通信方式係將電波作為媒介之通信方式,例如遵循Wi-Fi(註冊商標)、Bluetooth(註冊商標)、及以特定低功率無線通信的無線通信方式等。此外,嵌入式器具1亦可切換針對特定設備供給電力之狀態與不供給之狀態,以取代將控制資訊傳送至特定設備。例如於特定設備係如照明器具等可利用電力供給狀 態與不供給狀態而切換運作狀態之設備之情形下,嵌入式器具1亦可利用繼電器電路等切換電力供給狀態而藉以控制特定設備。
特定設備就一例而言,係吸頂燈103、立燈104、空氣調節機105、及電動式帷幕106。特定設備可因應於嵌入式器具1所傳送之控制資訊而進行停止狀態與運作狀態之切換及運作狀態之變更。吸頂燈103及立燈104可因應於所接收之控制資訊,而進行熄滅狀態及點亮狀態之切換、以及調光狀態之變更。空氣調節機105可因應於所接收之控制資訊,而進行停止狀態及運作狀態之切換、以及設定溫度、風量、風向之變更等。帷幕106可因應於所接收之控制資訊,而切換將窗覆蓋之閉狀態、及使窗露出之開狀態。特定設備就一例而言,當接收控制資訊時,則發出聲音而將狀態已變更之情事通知予周圍使用者。此外,特定設備,在上述設備之外,亦可係例如配置在廚房等之電磁調理器等、或係設置在建築物B1的屋外之電動式擋門等。
當使用者為了使房間B11成為就睡眠而言舒適的環境而利用觸控板顯示器3進行預定操作時,則嵌入式器具1可將用以使房間B11成為就睡眠而言舒適的環境之控制資訊傳送至特定設備。藉由此控制資訊,吸頂燈103及立燈104成為熄滅狀態,空氣調節機105例如將房間B11調節成就睡眠而言適當的溫度,且電動式帷幕106成為閉狀態。又,在觸控板顯示器3將表示「已將用以成為就睡眠而言舒適的環境之控制資訊傳送至特定設備」之影像加以顯示。
嵌入式器具1,在特定設備之外,亦可例如與閘道設備102進行無線通信。閘道設備102係一種將下者加以連接之閘道設備:建築物B1內的內部網路NW1;以及與內部網路NW1不同的外部網路NW2。外部網路NW2例如係如網際網路等 之公共通信網。嵌入式器具1能經由閘道設備102而與外部網路NW2所連接之伺服器裝置101進行通信。嵌入式器具1可從伺服器裝置101取得例如控制資訊、及用以產生控制資訊之程式等並加以保持。藉此,嵌入式器具1可將所保持之控制資訊及程式加以覆寫成由伺服器裝置101取得之控制資訊及程式。此外,嵌入式器具1可省略與閘道設備102及伺服器裝置101通信之構成。嵌入式器具1亦可構成為能與例如智慧型手機及平板終端等通信終端進行通信。
(2)嵌入式器具之構成
參照圖2、圖3A、及圖3B說明嵌入式器具1。
嵌入式器具1如圖2所示,具備第一殼體10、第二殼體20、觸控板顯示器3。又,嵌入式器具1如圖3A及圖3B所示,具備固定構件4、複數個(於此係四個)天線5、控制基板6。此外,圖3A係從背面側觀察嵌入式器具1,且圖3A為了說明而省略第二殼體20及控制基板6的圖示。
嵌入式器具1之中,第二殼體20的至少一部分嵌入至建材200(參照圖5)。「第二殼體20的至少一部分嵌入至建材20」係意指在由建材200形成之牆壁的內部空間配置有第二殼體20的至少一部分。
於嵌入式器具1嵌入至建材200之狀態下,從正面觀察嵌入式器具1,而將左右方向規定為第一方向、將上下方向規定為第二方向、將前後方向規定為第三方向。此外,將第一~三方向加以規定之方向係一例,不限定為此例。
觸控板顯示器3如圖3B所示,具有顯示部31、感測器32、固定構件4。顯示部31就一例而言,係由液晶顯示器構成,且從厚度方向觀察而外形係四邊形。感測器32就一例而言,係由電阻膜式的感壓感測器構成,且於厚度方向具有透光性。感測器32係配置在顯示部31的前表面。感測器32於使用者將感測器32的表面加以按壓操作之際,偵測該按壓操作,且將偵測結果輸出至控制基板6。感測器32係外形與顯示部31約略相同大小的四邊形。此外,顯示部31亦可係例如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及電子紙等,以取代液晶顯示器。感測器32,在按壓操作之有無以外,亦可偵測按壓操作的位置。又,感測器32的偵測方式亦可係靜電容方式等。
固定構件4如圖3B所示,具有背板42、夾持具43。固定構件4係例如利用金屬材料(例如鐵或鋁等)形成。背板42形成為外形係四邊形的板狀。背板42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長度分別長於觸控板顯示器3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長度。在背板42的前表面之中央部分配置觸控板顯示器3。固定構件4的厚度方向係背板42的厚度方向,就一例而言係第三方向。
夾持具43係以從背板42的前表面往第三方向突出之方式設在背板42的前表面。夾持具43覆蓋觸控板顯示器3的感測器32之端緣部分,藉以將觸控板顯示器3固持在背板42的前表面上。
在此,將背板42中位在夾持具43的外側之部位稱作第一安裝部41。第一安裝部41係在第一方向的兩側、第二方向的兩側分別從夾持具43伸出之板狀之部位。第一安裝部41的四角落如圖3A所示,分別設有用以使第一螺絲40的螺紋部穿過的四個貫穿孔。
第一殼體10係例如利用合成樹脂材料等具有電性絕緣性之材料而形成。第一殼體10係形成為具有前表面12與後表面13之扁平形狀,且從第三方向觀察而言前表面12的外形係四邊形。前表面12的外形就一例而言,第二方向的長度長於第一方向的長度。
第一殼體10具有開口11。開口11的形狀,從與前表面12正交之方向觀察而言係四邊形,且形成在第一殼體10的中央部分。開口11的四邊與第一殼體10的前表面12的四邊分別約略平行。開口11係設以使觸控板顯示器3自前表面12露出。開口11的周圍形成有自前表面12往前方突出之突出部14。突出部14的前表面141係與第一殼體10的前表面12約略平行
第一殼體10中之位在第一方向的兩側之側面中之一側面設有一對勾爪150。一對勾爪150係沿第二方向而排列,且設在第一殼體10的第二方向的中央部分。一對勾爪150係用以在後述安裝框500(參照圖4)將第一殼體10加以固定而設置。第一殼體10的另一側面亦同樣地設有未圖示之一對勾爪。另一側面所設之一對勾爪的構成係與一對勾爪150同樣。
第一殼體10設有第一凹部15、第二凹部16、複數個(於此係四個)窪陷部7。
第二凹部16如圖3A及圖3B所示,在第一殼體10的後表面13側開口,且朝第一殼體10的前表面12窪陷。第二凹部16的底面係與第三方向正交。第二凹部16具有與第三方向平行之四個內側面161,且從第三方向觀察而言外形係四邊形,並與觸控板顯示器3的第一安裝部41的外形約略相等。第二凹部16係設以收納第 一安裝部41。第二凹部16的內側面161之中,第三方向的尺寸大於固定構件4的第一安裝部41的厚度。因此,第二凹部16能以第一安裝部41不從第二凹部16超出之方式收納第一安裝部41。第二凹部16的底面的四角落設有由第一螺絲40擰入之四個螺絲孔。
第二凹部16的底面設有比第二凹部16小一號之第一凹部15。由第一凹部15的內側面151所圍繞之底面形成有往第三方向貫穿之貫穿孔。此貫穿孔係開口11。從第三方向觀察之第一凹部15的外形係四邊形,且與觸控板顯示器3的夾持具43的外形約略相等。第一凹部15係設以將夾持具43與觸控板顯示器3的顯示部31加以收納。
四個窪陷部7係設置在比第二凹部16的四個內側面161更靠第一殼體10的後表面13側。四個窪陷部7分別設在與第二凹部16的四個內側面161對應之位置。四個窪陷部7,從第三方向觀察而言,自第二凹部16的內側面161的端緣中第一殼體10的後表面13側的端緣朝第一殼體10的外側窪陷。各窪陷部7的橫寬係與各窪陷部7所對應之內側面161的端緣中第一殼體10的後表面13側的端緣的長度約略相等。各窪陷部7中與第二凹部16的端緣相反側的端緣係與第一殼體10的後表面13同一平面。四個窪陷部7係設以配置四支天線5。四個窪陷部7,於第二殼體20安裝至第一殼體10之際,形成與收納空間連續之空間。
各窪陷部7具有與第一殼體10的後表面13交叉之內側面71。內側面71平行於各窪陷部7所對應之內側面161的端緣的一邊。內側面71如圖3A所示,設有由二個螺絲52擰入之二個螺絲孔。二個螺絲孔分別設在窪陷部7的兩端。
利用第一殼體10與第二殼體20形成之收納空間,包含有第一凹部15、第二凹部16、四個窪陷部7。
第一殼體10的後表面13如圖3A所示,設有四個螺絲孔131。四個螺絲孔131分別設在後表面13的四角落。四個螺絲孔131中之沿第一方向排列之二個螺絲孔131的間隔,比第二凹部16的內側面161在第一方向的間隔更大。四個螺絲孔131中之沿第二方向排列之二個螺絲孔131的間隔,比第二凹部16的內側面161在第二方向的間隔更大。因此,四個螺絲孔131配置在第二凹部16的外側。四個螺絲孔131分別擰入有四個第二螺絲201。
複數支天線5各者就一例而言,係利用設在玻璃環氧樹脂基板等基板50之印刷配線部分而將電波加以傳送接收之天線(所謂圖案天線)。各天線5的基板50具有用以連接電纜62之連接器51。連接器51係與基板50的印刷配線部分電性連接。
基板50形成為從厚度方向觀察之外形係條板狀。複數支天線5係與複數個窪陷部7一對一地對應,且配置在所對應之窪陷部7。複數支天線5係以基板50的表面係與第三方向平行之方式配置在窪陷部7。各天線5的長邊方向的尺寸小於所對應之窪陷部7的橫寬。又,各天線5的橫寬(與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的尺寸)小於所對應之窪陷部7的內側面71中之與橫寬方向正交之方向的尺寸。因此,各天線5以不從所對應之窪陷部7超出之方式收納於窪陷部7。各天線5係藉由二個螺絲52而安裝在所對應之窪陷部7的內側面71。故,安裝在窪陷部7之天線5,配置在固定構件4的厚度方向上不與固定構件4重疊之位置。「固定構件4的厚度方向上不與固定構件4重疊之位置」,係比投影在與第三方向正交之面之固定構件 4的投影圖更外側之位置。在此,第三方向係與觸控板顯示器3中之顯示部31的顯示面正交。亦即,天線5不限於配置在收納空間內,而亦可配置在收納空間外(例如第一殼體10及第二殼體20的外側)。又,安裝在窪陷部7之天線5,亦配置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中任一方向上不與固定構件4重疊之位置。
第二殼體20係利用例如具有合成樹脂材料等電性絕緣性之材料而形成。第二殼體20安裝在第一殼體10的後表面13。第二殼體20具有第二安裝部21、收納部22。
收納部22形成為前表面開口之箱狀。收納部22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之外形的尺寸分別小於第一殼體10的後表面13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之外形。收納部22的側面及後表面之至少一者設有使電線穿過之貫穿孔。
第二安裝部21形成為從第三方向觀察而言係四邊形的平板狀。第二安裝部21的前表面211係與第一殼體10的後表面13相接之面。第二安裝部21的後表面212係露出於外部之面。
第二安裝部21形成有四個(其中,圖3B僅圖示二個)自後表面212朝前表面211凹陷之凹部213。四個凹部213的開口部分的尺寸大於第二螺絲201的螺絲頭。四個凹部213分別設在第二安裝部21的四角落。四個凹部213形成有將第二安裝部21加以貫穿之孔。四個凹部213的孔形成為與第一殼體10的四個螺絲孔131同軸。四個凹部213的孔分別由第二螺絲201的螺紋部穿過。第二安裝部21係利用四個第二螺絲201而固定至第一殼體10的後表面13。
收納部22的內部空間配置有控制基板6。又,收納部22的內部空間中之比控制基板6更靠後表面側,配置有未圖示之電源單元。電源單元經由通過收納部22之電線而將由外部供給之交流電力轉換成直流電力而將電力供給至控制基板6。控制基板6與電源單元係安裝在收納部22。
控制基板6就一例而言,係一種在玻璃環氧樹脂基板裝配印刷配線與微控制器及電子零件(例如記憶體、電容、線圈、電阻等)之印刷基板。控制基板6就一例而言,藉由微控制器執行記憶體等所保持之程式,而實現經由天線5進行無線通信之功能、將觸控板顯示器3的顯示部31的顯示動作加以控制之功能。
控制基板6具有複數個(於此係四個)連接器61(其中,圖3B僅圖示二個)。複數個連接器61係與複數支天線5一對一地對應,且與天線5的數量相等。各連接器61連接有電纜62的一端。電纜62的另一端連接至天線5的連接器51。
電纜62例如係同軸電纜。電纜62係由安裝在第二安裝部21的前表面211之電纜夾具63所固持。電纜夾具63係例如將由彈性構件構成之條板彎曲為U字狀而形成。電纜夾具63利用U字部分包夾電纜而固持。電纜夾具63中之U字部分的平面部分係利用黏接劑及雙面膠帶等黏著性構件而安裝在第二安裝部21的前表面211。電纜夾具63可防止例如電纜62由第一殼體10與第二殼體20所包夾等而斷線。
控制基板6經由未圖示之配線而電性連接至觸控板顯示器3的顯示部31與感測器32。控制基板6例如當由感測器32輸入偵測結果時,則使偵測結果所對應之顯示內容顯示在顯示部31。顯示部31的顯示內容例如保持於控制基板6的記憶 體,且微控制器從記憶體讀取與來自感測器32的偵測結果對應之顯示內容,而使其顯示於顯示部31。
(3)安裝框、安裝構件、裝飾板片、及板片框
參照圖4及圖5說明安裝框500、安裝構件8、裝飾板片300、板片框400。
安裝構件8如圖5所示,係配置在建材200的後表面側之構件,且固定至建築物B1(參照圖1)的樁柱等。安裝構件8就一例而言,係前表面開口之箱狀的開關箱。安裝構件8就一例而言,係利用合成樹脂材料等電性絕緣性材料形成。安裝構件8具有以自前表面的端緣相互接近之方式突出之二個支持板80。各支持板80具備由螺絲81擰入之螺絲孔。
建材200設有四邊形的孔,且安裝構件8的二個支持板80的前表面從該孔而自建材200露出。
安裝框500係用以將嵌入式器具1安裝至安裝構件8。安裝框500如圖4所示,係具有二個第一側部510與二個第二側部520之四邊形狀框體。二個第一側部510各者具有螺絲孔501、貫穿孔502。各第一側部510,於通過貫穿孔502之螺絲81擰入至安裝構件8的支持板80的螺絲孔之狀態下,相接於建材200的前表面。又,各第一側部510利用擰入至螺絲孔501之螺絲而支持板片框400。
二個第二側部520具有沿第一方向排列之複數個安裝孔521。各安裝孔521設置成由嵌入式器具1中之第一殼體10的側面所設之一對勾爪150各者所插入。
板片框400係板狀構件,且從厚度方向觀察而言,外形係四邊形。板片框400具有從厚度方向觀察而言四邊形之開口401。板片框400係例如利用合成樹脂材料形成。開口401係設以使嵌入式器具1的第一殼體10穿過而使第一殼體10的突出部14自板片框400突出。板片框400具備使「擰入至安裝框500的的螺絲孔501」之螺絲的螺紋部通過之貫穿孔402。
裝飾板片300係板狀構件,從厚度方向觀察而言係四邊形。裝飾板片300係例如利用合成樹脂材料形成。裝飾板片300,從厚度方向觀察而言,在中央部分具有四邊形的開口301。開口301係設以使第一殼體10的突出部14及觸控板顯示器3自裝飾板片300露出。
然而,四個窪陷部7不限於形成在第一殼體10,亦可例如形成在第一殼體10與第二殼體20兩者。該情形下,各窪陷部7只要於第一殼體10固定有第二殼體20之狀態下,往離開固定構件4之方向窪陷即可。又,各窪陷部7亦可形成在第二殼體20,以取代形成在第一殼體10。
安裝構件8,在合成樹脂材料之外,亦可例如利用金屬材料形成。嵌入式器具1的四支天線5,配置在第三方向上與安裝構件8重疊之位置。舉例而言,於嵌入式器具1所嵌入之建材200的相反側的房間(相鄰的房間)配置有特定設備之情形下,安裝構件8配置在該特定設備與四支天線5之間,因此將該特定設備與四支天線5之無線通信的電波加以遮蔽。因此,各天線5中之後方增益低於各天線5中之前方增益。因此,可將各天線5的增益相對高之方向設定為前方。藉此,嵌入式器具1可將容易傳送接收電波之空間設定為建材200前方的空間(例如房間B11的室內空間)。
(4)變形例
以下,說明實施形態的變形例1~4。變形例1~4的嵌入式器具之中,針對與實施形態之嵌入式器具1同樣的構成標註同一符號而省略說明。
變形例1的嵌入式器具備:安裝構件8,配置在建材200的後表面側,且於使第一殼體10露出於建材200的前表面之狀態下,將第一殼體10安裝在建材200。複數個(四個)天線5配置在比安裝構件8中之與建材200的後表面相接的部位(支持板80)更靠後方。舉例而言,將第一殼體10安裝在如「實施形態之嵌入式器具1中之安裝框500的各安裝孔521的位置係相對於安裝框500的第二側部520而言位在更後方」之其他安裝框。藉此,各天線5可配置在比安裝構件8中之與建材200的後表面相接之支持板80更靠後方。又,亦可將第一殼體10中之一對勾爪150的位置設在靠近第一殼體10的前表面12的部位,藉以將各天線5配置在比支持板80更後方。
藉由此構成,各天線5配置在安裝構件8的內側的空間內。此狀態下,各天線中之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增益低於第三方向的增益。因此,可藉由上述構成,而將各天線5的增益相對高之方向設定為沿著第三方向之方向。藉此,變形例1的嵌入式器具可將容易傳送接收電波之空間設定成建材200前方的空間(例如房間B11的室內空間)。尤其,藉由使用以金屬材料而形成之安裝構件8,而可使各天線5之中相對增益高之第三方向的角度範圍更狹窄。
變形例2之嵌入式器具中之天線5係配置在第二殼體20。天線5例如藉由螺固等而固定在第二殼體20的前表面211中之與第一殼體10的窪陷部7相向之位置。 意即,於天線5固定在第二殼體20之狀態下,使第二殼體20安裝至第一殼體10,藉以將天線5配置在窪陷部7。因為控制基板6與天線5與電纜夾具63已安裝至第二殼體20,所以操作者容易進行將電纜62安裝至控制基板6與天線5與電纜夾具63各者之操作。
變形例3之嵌入式器具中之天線5配置在將第一殼體10的前表面12的一部分加以覆蓋之裝飾板片300。天線5例如利用黏接劑等黏著性材料安裝在裝飾板片300的後表面,以取代安裝在第一殼體10。此外,天線5亦可配置在裝飾板片300內。此情形下,裝飾板片300例如係嵌入射出成型至天線5。於天線5配置在裝飾板片300之情形下,天線5與控制基板6係例如經由電纜62而電性連接,其中,此電纜62穿過將第一殼體10加以貫穿之貫穿孔。藉此,天線5配置在比固定構件4更靠外側。
然而,裝飾板片300亦可形成為:將裝飾板片300從厚度方向加以觀察之外形比將安裝構件8從第三方向加以觀察之外形更大一號。將天線5安裝在裝飾板片300的端沿附近,藉以將天線5配置在第三方向上不與安裝構件8重疊之位置。藉此,天線5容易與位在比安裝構件8更後方之特定設備進行無線通信。位在比安裝構件8更後方之特定設備例如配置在變形例3之嵌入式器具所嵌入之建材200的相反側的房間(相鄰的房間)。
此外,天線5,在裝飾板片300之外,亦可例如配置在安裝框500。安裝框500亦可例如嵌入射出成型至天線5。
參照圖6A、6B說明變形例4之嵌入式器具1A。其中,圖6A、6B係示意圖,各構成元件的大小及厚度各者的比不限於一定反映出實際的尺寸比例。又,圖6A為了說明而省略第二殼體20A及控制基板6A的圖示。
嵌入式器具1A具備第二殼體20A、控制基板6A、四支天線5,以取代嵌入式器具1的第二殼體20、控制基板6、四支天線5。又,嵌入式器具1A具備連接基板9,以取代嵌入式器具1的電纜62。連接基板9將四支天線5與控制基板6A加以電性連接。
連接基板9係一種在玻璃環氧樹脂基板形成有圖案配線之基板,且從厚度方向觀察而言外形係四邊形。連接基板9之第一方向的尺寸大於沿第一方向排列之二個天線5的間隔。連接基板9之第二方向的尺寸大於沿第二方向排列之二個天線5的間隔。連接基板9的四角落設有四個第二螺絲201的螺紋部所穿過之貫穿孔93。
連接基板9在前表面91具有四個第一端子911,且在後表面92中之與控制基板6A相向之部位具有四個第二端子921。
四個第一端子911分別設在與四個基板50A的第三端子53對應之位置。四個第一端子911係分別與一對一地對應之四支天線5的第三端子53相接之接觸式端子。各第一端子911就一例而言,具備擁有導電性且彈性變形之彈簧構件。各第一端子911係於與基板50A的第三端子53相接之狀態下彈性變形,且利用其復原力而確保與第三端子53的接觸壓力。
四個第二端子921係與控制基板6A的第四端子64相接之接觸式端子。四個第二端子921係分別與一對一地對應之四個第四端子64相接之接觸式端子。各第二端子921就一例而言,具備擁有導電性且彈性變形之彈簧構件。各第二端子921係於與控制基板6A的第四端子64相接之狀態下彈性變形,且利用其復原力而確保與第四端子64之接觸壓力。
四個第一端子911與四個第二端子921設在連接基板9所形成之圖案配線,且相互一對一地電性連接。
四個基板50A各者具有四個第三端子53而取代嵌入式器具1的天線5的四支連接器51。各第三端子53係與基板50A的圖案配線電性連接,且與天線5電性連接。各第三端子53係以自基板50A的表面突出之方式配置在基板50A上,且與所對應之第一端子911相接。
控制基板6A具有四個第四端子64以取代四支連接器61。各第四端子64配置成自控制基板6A的表面朝第一殼體10突出,且與所對應之第二端子921接觸。
第二殼體20A具有將連接基板9加以收納之凹部220。凹部220形成為從第二殼體20A的第二安裝部21中之前表面211起而朝後表面212窪陷。凹部220,從與第二安裝部21的前表面211正交之方向觀察而言,其外形與連接基板9的外形約略相等。凹部220的深度係與連接基板9的厚度約略相等。
連接基板9係於收納在凹部220之狀態下由第二殼體20A支持。當將第二殼體20A利用第二螺絲201而安裝至第一殼體10時,則連接基板9係由第一殼體10與第 二殼體20A所包夾。四個第一端子911接觸於所對應之四個第三端子53。又,四個第二端子921接觸於所對應之四個第四端子64。藉此,連接基板9將四支天線5與控制基板6A加以電性連接。
如同以上說明,嵌入式器具1A具備:連接基板9,配置在第一殼體10與第二殼體20A之間。連接基板9利用前表面91(第一面)接觸天線5,並且利用後表面92(第二面)相接於控制基板6A,而將天線5與控制基板6A加以電性連接。
依據上述構成,於將連接基板9配置在第一殼體10與第二殼體20A之間之狀態下,僅將第二殼體20A安裝至第一殼體10,可藉以將天線5與控制基板6A加以電性連接。藉此,連接基板9可將複數之天線5與控制基板6A一起連接。
然而,第一端子911與第三端子53不限於互為端子,亦可為一者係以露出於基板上之方式形成之圖案配線。總而言之,第一端子911與第三端子53只要構成為彼此相接而電性連接即可。同樣,第二端子921與第四端子64不限於互為端子,亦可為一者係以露出於基板上之形成之圖案配線。
連接基板9與控制基板6A係利用第二端子921與第四端子64而連接,此外例如亦可係藉由電纜等而電性連接。又,控制基板6A亦可構成為兼作為連接基板9。舉例而言,從控制基板6A的厚度方向觀察之外形可與連接基板9同樣、並且具有四個第一端子911,藉以省略連接基板9。
實施形態之嵌入式器具1可使用變形例1~4之嵌入式器具之構成。舉例而言,變形例4的第二殼體20A亦可安裝有複數支天線5。此外例如,連接基板9亦可將配置在裝飾板片300之天線5與控制基板6A經由電纜而加以電性連接。
(5)總結
如同以上說明,第一態樣之嵌入式器具1具備第一殼體10、第二殼體20觸控板顯示器3、至少一個(於此係四個)無線通信用天線5、控制基板6。第一殼體10在前表面12具有開口11。第二殼體20配置在第一殼體10的後表面13側,並在與第一殼體10之間形成收納空間,且至少一部分嵌入至建材200。觸控板顯示器3具有:板狀之顯示部31;以及板狀之固定構件4,配置在顯示部31的後表面側,而將顯示部31固定至第一殼體10;且係以顯示部31可通過開口11而辨認之方式配置在收納空間。控制基板6具有經由天線5而進行無線通信之功能、及因應於無線通信的通信內容而控制顯示部之功能,且配置在收納空間。天線5配置在固定構件4的厚度方向(於此係第三方向)上不與固定構件4重疊之位置。
依據上述構成,天線5配置在固定構件4的厚度方向上不與固定構件4重疊之位置。因此,天線5容易針對固定構件4的厚度方向傳送接收電波。舉例而言,天線5可經由第一殼體10的前表面12側的空間而傳送接收電波。
假設四支天線5配置在係固定構件4的後表面側、且係固定構件4的厚度方向上不與固定構件4重疊之位置之情形下,則自天線5輻射向固定構件4的厚度方向之電波容易受到固定構件4所遮蔽或衰減。此情形下,來自天線5的電波不易輻射向觸控板顯示器3側。另一方面,第一態樣之嵌入式器具1中之四支天線5因為配置在固定構件4的厚度方向上不與固定構件4重疊之位置,所以電波不易受到 固定構件4所遮蔽,且亦不易發生固定構件4導致之電波的衰減。因此,嵌入式器具1不易成為無線通信狀況不穩定。
又,就第一態樣之嵌入式器具1的效果而言,四支天線5配置在比固定構件4更靠第一殼體10的後表面13側。因此,各天線5容易在固定構件4的後表面側的空間傳送接收電波。意即,四支天線5容易對第一方向~第三方向全部方向傳送接收電波。
此外,嵌入式器具1所具備之無線通信用天線5的數量不限於四個。嵌入式器具1只要具備至少一支無線通信用天線5即可,且具備適當數量之天線5即可。舉例而言,亦可利用至少二個天線5而構成分集天線。
第二態樣之嵌入式器具1,係於第一態樣之中,在第一殼體10及第二殼體20之至少一者(本實施形態之中係第一殼體10)設有與收納空間連續之至少一個(於此係四個)窪陷部7,且天線5配置在窪陷部7。藉此,天線5及控制基板6配置在第一殼體10與第二殼體20之間的收納空間,因此操作者於拿持嵌入式器具1之際不觸及天線5及控制基板6。因此,於操作者操作時,不易引起天線5與控制基板6之接觸不良,且提昇天線5與控制基板6之電性連接的可靠性。
此外,窪陷部7的數量不限於四個,只要係與複數支天線5對應之數量即可。舉例而言,於嵌入式器具1具備至少一支天線5之情形下,窪陷部7只要形成至少一個即可。
然而,窪陷部7不限於設在比第二凹部16的四個內側面161更靠第一殼體10的後表面13側。舉例而言,亦可將從第三方向觀察而言利用第二凹部16的四個內側面161所示之四邊形的大小定為大於觸控板顯示器3中之固定構件4的外形,而在固定構件4與第一殼體10之間形成縫隙,且將該縫隙作為窪陷部7。該情形下,天線5亦可沿第一方向與固定構件4排列,也可沿第二方向與固定構件4排列。此外,例如窪陷部7亦可設在比第二凹部16的底面更靠第一殼體10的前表面12側。該情形下,天線5亦可配置在比固定構件4更前方。
第三態樣之嵌入式器具1,係於第二態樣之中,使至少一支天線5係複數支(四個)天線5,且使至少一支窪陷部7係與複數支天線5一對一地對應之複數個(四個)窪陷部7。藉此,各窪陷部7所對應之全部的天線5係以「於固定構件4的厚度方向上不與固定構件4重疊地與固定構件4分離」之狀態固定在第一殼體10。又,各窪陷部7所配置之天線5配置在利用第一殼體10與第二殼體20形成之收納空間內,因此容易與配置在該收納空間之控制基板6電性連接。
就第三態樣之嵌入式器具1的效果而言,因為嵌入式器具1具備四支天線5,所以相較於一支天線5之情況而言,可藉由分集效果提昇電波傳送接收時之信號強度。又,因為嵌入式器具1具備四支天線5,所以每一天線5可傳送接收不同頻段之電波。此外,嵌入式器具1可例如利用四支天線5中之相互交叉之二個天線5傳送接收第一電波,並且利用其他二個天線5傳送接收與第一電波不同頻段之第二電波。相互交叉之二個天線5相較於一支天線5而言,可使第一電波(或第二電波)傳送接收時的信號強度穩定。
第四態樣之嵌入式器具1,係於第一~三態樣任一態樣之中,更具備:安裝構件8,配置在建材200的後表面側,且於使第一殼體10露出於建材200的前表面之狀態下,將第一殼體10安裝至建材200。天線5係配置在比安裝構件8中之與建材200的後表面相接之部位(於此係支持板80)更前方。藉此,天線5,相較於建材200的後表面的空間而言,容易在建材200的前表面的空間傳送接收電波。
就第四態樣之嵌入式器具1的效果而言,四支天線5如圖5所示,配置在比安裝構件8的支持板80的前表面更前方。因此,各天線5,相較於建材200後方的空間而言,更容易在建材200前方的空間傳送接收電波。各天線5,例如相較於建材200後方的空間而言,更容易在房間B11(參照圖1)的室內空間傳送接收電波,因此與房間B11的室內所配置之特定設備之無線通信不易不穩定。又,即使於安裝構件8係利用金屬材料形成之情況下,亦因為不在房間B11的室內所配置之特定設備與各天線5之間配置安裝構件8,所以各天線5與特定設備之無線通信不易不穩定。
第五態樣之嵌入式器具1,係於第一~三態樣任一態樣之中,更具備:安裝構件8,配置在建材200的後表面側,且於使第一殼體10露出於建材200的前表面之狀態下,將第一殼體10安裝至建材200。天線5配置在比安裝構件8中之與建材200的後表面相接之部位(於此係支持板80)更後方。
第六態樣之嵌入式器具1A,係於第一~五態樣任一態樣之中,更具備:連接基板9,配置在第一殼體10與第二殼體20之間。連接基板9係利用前表面91(第一面)與天線5接觸,並且利用後表面92(第二面)與控制基板6A相接,而將天線5與控制基板6A加以電性連接。
第七態樣之嵌入式器具1,係於第一~六任一態樣之中,使天線5係形成在基板50的表面之導體。藉此,可例如將形成有圖案配線之基板50作為天線5使用。又,將基板50固定至窪陷部7即可將天線5配置在窪陷部7,因此容易將天線5安裝至窪陷部7。
然而,天線5不限於以基板50的表面係平行於第三方向之方式配置在窪陷部7,亦能以基板50的表面係交叉於第三方向之方式配置在窪陷部7。換言之,天線5亦可係以基板50的表面與觸控板顯示器3中之顯示部31的顯示面平行之方式配置在窪陷部7。
第八態樣之嵌入式器具1,係於第一~七態樣任一態樣之中,使天線5配置在第一殼體10。藉此,天線5,相較於配置在第二殼體20之情況而言,係配置在與第一殼體10的前表面12接近之位置,因此容易在建材200前方的空間傳送接收電波。
第九態樣之嵌入式器具1,係於第一~七態樣任一態樣之中,使天線5配置在第二殼體20。
第十態樣之嵌入式器具1,係於第一態樣之中,使天線5配置在將第一殼體10的前表面12的一部分加以覆蓋之裝飾板片300。
然而,第一殼體10、開口11、固定構件4中之第一安裝部41、第一凹部15、第二凹部16各者的外形不限定於四邊形,可係多邊形及圓形等任意形狀。
天線5就一例而言,係形成在基板50之圖案天線,但不限於此構成,亦可係如線圈天線等使用電線之天線。天線5不限於配置在利用第一殼體10與第二殼體20形成之收納空間內,亦可配置在第一殼體10與第二殼體20之間。又,天線5例如亦可配置在第一殼體10與裝飾板片300之間,也可配置在第一殼體10及第二殼體20的外側等。
於構成為將嵌入式器具1藉由螺固等而直接安裝至安裝構件8之情形下,可省略安裝框500。
控制基板6的無線通信功能不限於利用各天線5傳送接收電波,亦可僅係電波之傳送功能而省略接收功能。

Claims (9)

  1. 一種嵌入式器具,具備:第一殼體,在前表面具有開口;第二殼體,配置在該第一殼體的後表面側,並在與該第一殼體之間形成收納空間,且至少一部分嵌入至建材;觸控板顯示器,具有板狀之顯示部、及配置在該顯示部的後表面側而將該顯示部固定至該第一殼體之板狀之固定構件,且係以該顯示部的前表面可通過該開口辨認之方式配置在該收納空間;至少一支無線通信用天線;以及控制基板,具有經由該天線而進行無線通信之功能、及因應於無線通信的通信內容而將該顯示部加以控制之功能,且配置在該收納空間;該天線配置在該固定構件的厚度方向上不與該固定構件重疊之位置,且該嵌入式器具更具備:連接基板,配置在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之間而利用第一面與該天線接觸,且利用第二面與該控制基板相接,而將該天線與該控制基板加以電性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嵌入式器具,其中,該第一殼體及該第二殼體之至少一者設有與該收納空間連續之至少一個窪陷部,該天線配置在該窪陷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嵌入式器具,其中,該至少一支天線係複數支天線,該至少一個窪陷部係與該複數支天線一對一地對應之複數個窪陷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嵌入式器具,其中,更具備:安裝構件,配置在該建材的後表面側,且於使該第一殼體的至少一部分露出於該建材的前表面之狀態下,將該第一殼體安裝至該建材;該天線配置在比該安裝構件中之與該建材的後表面相接之部位更前方。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嵌入式器具,其中,更具備:安裝構件,配置在該建材的後表面側,且於使該第一殼體露出於該建材的前表面之狀態下,將該第一殼體安裝至該建材;該天線配置在比該安裝構件中之與該建材的後表面相接之部位更後方。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嵌入式器具,其中,該天線係形成在基板的表面之導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嵌入式器具,其中,該天線配置在該第一殼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嵌入式器具,其中,該天線配置在該第二殼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嵌入式器具,其中,該天線配置在將該第一殼體的該前表面的一部分加以覆蓋之裝飾板片。
TW107103553A 2017-02-02 2018-02-01 嵌入式器具 TWI6545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7969A JP6887109B2 (ja) 2017-02-02 2017-02-02 埋込形器具
JP2017-017969 2017-0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1103A TW201841103A (zh) 2018-11-16
TWI654552B true TWI654552B (zh) 2019-03-21

Family

ID=63040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3553A TWI654552B (zh) 2017-02-02 2018-02-01 嵌入式器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7878B2 (zh)
JP (1) JP6887109B2 (zh)
CN (1) CN110249480B (zh)
TW (1) TWI654552B (zh)
WO (1) WO20181432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42271B2 (ja) * 2019-02-12 2022-09-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負荷制御装置、配線器具、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83934B2 (ja) * 2019-08-22 2023-11-21 ヤマハ株式会社 信号伝送装置及び信号伝送方法
JP2021158647A (ja) * 2020-03-30 2021-10-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通信システム
US20230383979A1 (en) * 2020-10-14 2023-11-3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Building controller with antenna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70887B2 (ja) * 2008-07-18 2011-09-14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JP4856206B2 (ja) 2009-03-30 2012-01-18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装置
JP5554665B2 (ja) * 2010-09-09 2014-07-23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照明用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収納する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収納ボックス
JP2012174513A (ja) * 2011-02-22 2012-09-10 Digital Electronics Corp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スイッチ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812782B2 (en) * 2011-08-08 2017-11-07 Féinics Amatech Teoranta Coupling frames for RFID devices
US9450297B2 (en) * 2013-03-11 2016-09-20 Suunto Oy Antenna for device having conducting casing
JP6008780B2 (ja) * 2013-04-01 2016-10-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取り付け構造
JP6194716B2 (ja) * 2013-09-19 2017-09-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ー
CN203554693U (zh) * 2013-10-17 2014-04-16 吴国新 嵌入式路由器设备
JP2015079399A (ja) * 2013-10-17 2015-04-23 Nec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筐体構造
CN103702534B (zh) * 2013-12-18 2016-09-07 上海岱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双层壳体的电子设备机壳结构
DE102014102258B4 (de) * 2014-02-21 2021-08-05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CN104899770B (zh) 2014-03-03 2022-02-15 上海仙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fid技术的电子购物系统
CN106151888B (zh) * 2015-05-11 2021-03-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光源单元和包括该光源单元的照明器具
CN205594790U (zh) 2016-04-08 2016-09-21 成都易科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收银台
KR102465796B1 (ko) * 2016-05-27 2022-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슬롯 안테나를 가지는 전자 장치
CN205788209U (zh) 2016-06-01 2016-12-07 无锡陶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嵌入式rfid管理工作站一体机
CN205792935U (zh) 2016-06-17 2016-12-07 普天智能照明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墙面嵌入式安装的摄像装置
KR102629569B1 (ko) * 2016-08-17 2024-0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TWI730018B (zh) * 2016-09-06 2021-06-11 日商半導體能源硏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輸入輸出裝置、半導體裝置
KR102622733B1 (ko) * 2016-10-05 2024-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시블 커넥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47878B2 (en) 2020-11-24
CN110249480B (zh) 2021-03-02
WO2018143225A1 (ja) 2018-08-09
TW201841103A (zh) 2018-11-16
US20190372213A1 (en) 2019-12-05
JP2018125779A (ja) 2018-08-09
JP6887109B2 (ja) 2021-06-16
CN110249480A (zh) 201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4552B (zh) 嵌入式器具
US10721805B2 (en) Control module for a lighting fixture
CN103609202B (zh) 具有电隔离天线的负载控制装置
RU2012101116A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е/электродное установ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крытого монтажа системотехники домов и зданий или технических средств связи для дома
US20190036279A1 (en) Wireless transmission assembly and household appliance system
JP6317385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構造体、および室内仕切壁
JP2003065558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10135639A (ja) プリント配線板の支持構造
GB2298753A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infrared communication function
US10530039B1 (en) Antenna extension device
JP2009290272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US10644392B2 (en) Lighting device cover with built-in antenna
WO2014090191A1 (zh) 电连接装置以及应用该电连接装置的灯具
TWI559354B (zh) Switchgear and load control system
CN108444055B (zh) 用于空调器的无线通讯装置及空调器
US20240183557A1 (en) Room Unit For An HVAC System
JP2006211470A (ja) 無線通信装置、壁スイッチ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TWI818348B (zh) 操作裝置、配線器具
TWI643168B (zh) 顯示器設備及應用該顯示器設備的門板顯示系統
JP5047059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TWI555053B (zh) 開關裝置及負載控制系統
WO2022223638A1 (en) Room unit for an hvac system
EP4327028A1 (en) Room unit for an hvac system
TW202142051A (zh) 開關控制系統及方法
JP2015073031A (ja) 電気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