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5053B - 開關裝置及負載控制系統 - Google Patents

開關裝置及負載控制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5053B
TWI555053B TW104106122A TW104106122A TWI555053B TW I555053 B TWI555053 B TW I555053B TW 104106122 A TW104106122 A TW 104106122A TW 104106122 A TW104106122 A TW 104106122A TW I555053 B TWI555053 B TW I5550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unit
signal
control
switch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6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3090A (zh
Inventor
上田康弘
三宅智裕
佐佐木工輔
東濱弘忠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3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3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5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505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16Indicators for switching condition, e.g. "on" or "off"
    • H01H9/161Indicators for switching condition, e.g. "on" or "off" comprising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2003/0293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with an integrated touch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62Touch switches with tactile or haptic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7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785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with illumina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Description

開關裝置及負載控制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開關裝置及負載控制系統,更詳而言之,關於施行自電源對負載的供電之導通斷開等的開關裝置、以及使用該開關裝置控制負載的負載控制系統。
作為習知例,例示文獻1(日本國特許出願公開號2013-26073)記載之構成照明裝置的操作部。此一習知例(操作部),具備:第1開關部,輸出光源之點燈及熄燈的指示;第2開關部,輸出光源的恢復指示;安裝面板;以及安裝具。第1開關部,係以所謂的機械式開關構成。另一方面,第2開關部,係以觸控式開關(觸控面板)構成。而第1開關部及第2開關部,安裝於安裝面板。此外,安裝面板,藉由安裝具安裝在壁面。
文獻1記載之習知例構成為,若操作第1開關部則進行將負載(照明器具的光源)自點燈切換為熄燈及自熄燈切換為點燈之任一動作,若操作第2開關部則使負載之明亮度(調光位準)改變。
而於以複數之開關裝置自多處將1個負載(例如,照明負載)導通斷開(閃燈)之情況中,在將照明負載自點燈切換為熄燈及自熄燈切換為點燈時,使用者難以判別被操作的開關裝置係何者。而此等判別困難度,有成為對使用者而言降低方便性之主要原因的可能性。
鑒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追求提高對於使用者之方便性的開關裝置及負載控制系統。
本發明的一態樣之開關裝置,具備:操作開關,接受使用者的操作而輸出操作信號;信號傳送部,傳送控制信號;控制部;開關元件,導通斷開自外部電源對負載的供電;以及音聲輸出部。該操作開關,構成為偵測使用者的操作之觸控式開關。該控制部,在自該操作開關收到該操作信號之情況、與該信號傳送部收到該控制信號之情況,使該開關元件導通/斷開,並自該音聲輸出部輸出操作音。
本發明的一態樣之負載控制系統,具有複數該開關裝置,該複數之開關裝置藉由信號線彼此連接。該開關裝置之該控制部,在自該操作開關收到該操作信號之情況,自該信號傳送部傳送該控制信號。
參考附圖,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開關裝置詳細地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以下簡稱作開關裝置),如圖8所示地安裝於安裝框9,將後端部插入設置在壁面的嵌入孔而嵌入配置。另,下述說明中,若無特別限定,則在圖1中規定前後左右上下之各方向。具體而言,使與控制基板13之長邊方向平行的方向作為上下方向,將自第1連接器56觀察時雙行組件開關521側規定為上方,將自雙行組件開關521觀察時第1連接器56側規定為下方。此外,使與控制基板13之短邊方向平行的方向作為左右方向,將自雙行組件開關521觀察時按鈕開關520側規定為右方,將自按鈕開關520側觀察時雙行組件開關521側規定為左方。此外,使與控制基板13之厚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作為前後方向,將自控制基板13觀察時蓋部12側規定為前方,將自控制基板13觀察時主體11側規定為後方。另,上述方向的規定,其意旨並不在於限定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的使用形態。
首先,參考圖9,對開關裝置之電路構成詳細地說明。開關裝置,具備開關本體1與操作單元2。
操作單元2,具備觸控感測器部20、發光部21、第2連接器28、音聲輸出部29等。觸控感測器部20,係在感測器基板26的表面形成複數電極而構成(參考圖1)。
此外,觸控感測器部20,具備感測器電路。此感測器電路構成為:以間接且各別的方式,量測在複數電極與接地之間產生的靜電容量。進一步,感測器電路,在靜電容量之量測值改變而超過既定閾值時,判斷為各電極接近人體(特別是手指),亦即,判斷為觸控操作。而感測器電路(觸控感測器部20),構成為將表示觸控操作之操作信號輸出至外部。另,將能夠以各電極各別地偵測觸控操作之區域稱作操作區域。
發光部21,具有複數個發光二極體200、以及將複數個發光二極體200個別驅動而使其發光的驅動電路(參考圖2)。發光部21,如同後述地安裝在感測器基板26的背面(後表面)。而構成為使複數個發光二極體200,其光線通過感測器基板26而往前方放射。
音聲輸出部29,具備:發音零件(壓電振動板、壓電蜂鳴器、壓電發聲器、壓電振鈴器等)290,利用壓電元件;以及驅動電路,驅動發音零件290(參考圖2)。
第2連接器28,具有合計8個接觸件280(參考圖2)。8個接觸件280中之2個接觸件280,係供對觸控感測器部20、發光部21、及音聲輸出部29供電所用之接觸件。此外,剩餘6個接觸件280中之2個接觸件280,係供將自觸控感測器部20輸出的操作信號往開關本體1傳送所用之接觸件。進一步,剩餘4個接觸件280中之2個接觸件280,係供自開關本體1往發光部21傳送控制信號所用之接觸件。而剩餘2個接觸件280,係供自開關本體1往音聲輸出部29傳送控制信號所用之接觸件。
開關本體1,如圖9所示,具備控制部5、開關元件50、電源電路51、設定部52、記憶體部53、無線通信部54、信號傳送部55、第1連接器56、電源端子6、負載端子7、信號端子8等。
電源電路51,通過2個電源端子6中之1個電源端子6、與2個負載端子7中之1個負載端子7,而與交流電源3電性連接。而電源電路51,構成為將自交流電源3供給的交流電力轉換為直流電力而對控制部5等供電。另,此等電源電路51,例如宜以AC/DC轉換器與3端子調節器構成。此外,2個電源端子6彼此電性連接,使用在饋電配線。
開關元件50,通過1個電源端子6(與交流電源3連接之一方的電源端子6)、與1個負載端子7(未與電源電路51連接之一方的負載端子7),而與交流電源3及負載(照明負載)4串聯地電性連接。開關元件50,例如宜以雙向3端子閘流體(所謂的雙向整流器)構成。亦即,僅在導通開關元件50時,自交流電源3起通過開關元件50對照明負載4供給交流電力。
設定部52,係以複數個設定用的開關,例如按鈕開關520(參考圖1)與雙行組件開關521(參考圖1)等構成。
控制部5,例如係以微控制器構成。記憶體部53,以快閃記憶體等可電性改寫之非揮發性的半導體記憶體構成,藉由控制部5讀寫各種資料。
無線通信部54,係以天線、接收電路等構成,構成為接收以電波為媒介的無線信號,將接收到之無線信號所包含的資料往控制部5傳送。
信號傳送部55,構成為藉由與一對信號端子8連接的信號線,而在與其他開關裝置之間傳送(收發)控制信號。亦即,信號傳送部55,依據控制部5的指示,而將由電壓信號構成的控制信號(第1控制信號),藉由信號線往其他開關裝置傳送(發送)。此外,信號傳送部55,接收藉由信號線自其他開關裝置傳送而至的控制信號(第2控制信號),將接收到的控制信號往控制部5輸出。
第1連接器56,具有合計8個接觸件。8個接觸件中之2個接觸件,係供將電源電路51所產生的直流電力,對觸控感測器部20、發光部21、及音聲輸出部29供電所用之接觸件。此外,剩餘6個接觸件中之2個接觸件,係供將自觸控感測器部20輸出的操作信號往控制部5傳送所用之接觸件。進一步,剩餘4個接觸件中之2個接觸件,係供自控制部5往發光部21傳送控制信號所用之接觸件。此外,剩餘2個接觸件,係供自控制部5往音聲輸出部29傳送控制信號所用之接觸件。而第1連接器56,對第2連接器28,以可插拔的方式電性及機械性地連接。亦即,第1連接器56之各接觸件,與第2連接器28之各接觸件280以一對一的方式電性連接。
其次,參考圖1~圖8,對開關裝置之構造詳細地說明。
操作單元2,如圖1、圖2所示,具備殼體22、黏著片25、感測器基板26、螺絲27、及第2連接器28等。殼體22,以基座23與面板24形成為扁平矩形的盒狀。
基座23,藉由不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樹脂材料(例如,ABS樹脂等熱可塑性樹脂),將長方形的底壁230、及自底壁230四周起往前方突出之矩形框狀的周壁231一體化地形成而構成。此外,於底壁230之左右兩端,設置較底壁230更往前方突出的4個突台232。另,將底壁230與周壁231所包圍的空間稱作收納空間。
感測器基板26,例如由玻璃環氧基板等絕緣基板構成。於感測器基板26的前表面,形成複數電極。此等電極,係將銅箔等導電材料,在感測器基板26的前表面藉由濺鍍法或濕式塗布(塗布)法成膜而藉以形成。此外,於感測器基板26的後表面,如圖2所示地安裝感測器電路、發音零件290、發光二極體200、第2連接器28等。
感測器基板26,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將5個圓孔260於上下方向並排設置。此等5個圓孔260,於前後方向貫通感測器基板26,使自安裝在感測器基板26的後表面之複數個(圖示例子中為5個)發光二極體200放射出的光線,往前方通過(參考圖3)。
進一步,於感測器基板26之四隅及左右兩端,分別使圓形的螺絲貫穿孔261貫通前後方向。另,在感測器基板26之左右兩端,分別設置各2個矩形的凹部262。
第2連接器28,係由以下元件構成(參考圖2):8根接觸件280;以及2個絶緣體(第1絶緣體281及第2絶緣體282),以使此等8根接觸件280各自電性絕緣的方式支持其等。各接觸件280,以銅或銅合金等導電體形成為桿狀。第1絶緣體281,以合成樹脂等具有電性絕緣性的材料形成為立方體狀,將8根接觸件280插入成形,藉而在靠近前方的位置支持各接觸件280。同樣地,第2絶緣體282,以合成樹脂等具有電性絕緣性的材料形成為立方體狀,將8根接觸件280插入成形,藉而在中央附近的位置支持各接觸件280(參考圖3及圖4)。另,8根接觸件280,以各4根並排為上下2列的方式,為第1絶緣體281及第2絶緣體282所支持。
此外,8根接觸件280中之上側列的4根接觸件280,其較第1絶緣體281更為前方之部分往上側彎曲。另一方面,8根接觸件280中之下側列的4根接觸件280,其較第1絶緣體281更為前方之部分往下側彎曲(參考圖4)。而第2連接器28,將各接觸件280之彎曲的部分(接觸件端子部)焊接在感測器基板26之後表面。藉此,將第2連接器28,以使8根接觸件280自感測器基板26的後表面起向後突出之方式安裝於感測器基板26(參考圖2)。
感測器基板26,如圖3及圖4所示地,收納於基座23的收納空間。此外,感測器基板26,以分別自前方起貫穿合計6個螺絲貫穿孔261的6根螺絲27,螺著固定在基座23的底壁230。另,設置於基座23的底壁230之突台232,分別貫穿感測器基板26的凹部262。
面板24,係藉由聚碳酸酯等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樹脂材料,形成為矩形平板狀(參考圖1)。然則,面板24,宜藉由光漫射材的混入或凹凸加工、網版印刷等,而使其具有較高的光漫射性。
而面板24,藉由具有透光性的黏著片25,而貼附在貫穿凹部262之突台232的前表面及感測器基板26的前表面(參考圖3)。
此處,於基座23的底壁230,使第2連接器28貫穿之貫穿孔233貫通前後方向(參考圖3及圖4)。亦即,第2連接器28之接觸件280,通過貫穿孔233而自底壁230起往後方突出。另,於基座23的底壁230,將保護第2連接器28之一對保護壁235以向後突出的方式設置(參考圖2)。此等保護壁235,呈矩形平板狀,在基座23的後表面中自上下方向包夾貫穿孔233,而與底壁230一體化地形成。亦即,自底壁230突出的8根接觸件280,配置在一對保護壁235之間(參考圖4)。
而於底壁230設置有限制部(第2限制部)234,沿著第1連接器56的插拔方向(前後方向)限制第2連接器28之移動。第2限制部234,形成為自貫穿孔233之左右兩端的內面起與底壁230的後表面平行地突出(參考圖1及圖3)。亦即,第2限制部234,在第2連接器28貫穿貫穿孔233的狀態中,與第1絶緣體281之左右兩端部沿著前後方向相對向。進一步,於第2限制部234,一體化地設置朝向前方突出之突起2340。而此等突起2340,與第1絶緣體281的後表面接觸(參考圖3)。
此外,底壁230的後表面中,在左右兩端之上下方向的中央,各自形成安裝片220(參考圖2)。此等安裝片220,以自底壁230的後表面起向後突出之方式形成。此外,於各安裝片220前端(後端),一體化地設置由突出部構成的卡止爪221。
開關本體1,具備:由主體11與蓋部12構成的器體10(參考圖1)、以及構成圖9所示之電路的電路區塊。
電路區塊,如圖1所示,以控制基板13、電源基板14、隔離部15等構成。電源基板14及控制基板13,係在玻璃環氧基板等絕緣基板的表背雙面印刷配線用之導體(銅箔)而構成。
於電源基板14,安裝施加相對較高的電壓之電路與電路元件,亦即,安裝電源電路51與開關元件50等。開關元件50,與由金屬板構成的散熱板57一同安裝在電源基板14的後表面(參考圖2)。另,於電源基板14的後表面,亦如同後述地安裝分別構成電源端子6、負載端子7、信號端子8之端子板60、70、80(參考圖2)。
此外,於控制基板13,安裝施加相對較低的電壓之電路與電路元件,亦即,安裝控制部5與記憶體部53、無線通信部54、信號傳送部55等。另,於控制基板13的前表面,安裝第1連接器56、設定部52之按鈕開關520與雙行組件開關521、以及發光元件(發光二極體)522等(參考圖1)。
進一步,於控制基板13的後表面、及電源基板14的前表面,分別安裝連接器131、140(參考圖3)。亦即,藉由連接安裝在控制基板13的後表面之連接器131、及安裝在電源基板14的前表面之連接器140,而將控制基板13及電源基板14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另,於控制基板13的後表面與電源基板14的前表面之間,夾入隔離部15。隔離部15,係以合成樹脂等具有電性絕緣性的材料形成為矩形薄片狀。亦即,藉由夾入隔離部15,而確保控制基板13與電源基板14之間的絕緣距離。
主體11,如圖1所示,以往前方開放之矩形盒狀的合成樹脂成形體構成。此外,蓋部12,如圖2所示,以往後方開放之矩形盒狀的合成樹脂成形體構成。於主體11,如圖1所示,在頂面及底面的左右兩端分別形成突起110。於蓋部12,如圖1所示地形成矩形板狀的突片120,此等突片120自上下兩側的後端緣之左右兩端起,分別往後方突出。此外,於各突片120,將矩形的孔1200穿孔。
亦即,若自主體11之前方覆蓋蓋部12,將各突起110嵌入至各突片120的孔1200,則主體11與蓋部12結合而組裝為立方體狀之器體10(參考圖5及圖6)。另,電路區塊,收納在器體10之內部。
於主體11,設置:第1端子收納部111,收納2個電源端子6;第2端子收納部112,收納2個負載端子7;以及第3端子收納部113,收納2個信號端子8。
第1端子收納部111,係由以3片分隔壁1110~1112、主體11的底壁、及主體11之左側的側壁所包圍之空間構成。此外,第2端子收納部112,係由以2片分隔壁1110、1112、主體11的底壁、及主體11之左側的側壁、及主體11之下側的側壁所包圍之空間構成。分隔壁1110,以與主體11之左側的側壁平行地自底壁起往前方立起的方式形成。分隔壁1111,以與主體11之下側的側壁平行,並與分隔壁1110之上端連結而自底壁起往前方立起的方式形成。分隔壁1112,以與主體11之下側的側壁平行,並與分隔壁1110之上下方向的中央部連結而自底壁起往前方立起的方式形成。
第3端子收納部113,係由以2片分隔壁1130與1131、主體11的底壁、主體11之右側的側壁、及主體11之下側的側壁所包圍之空間構成。分隔壁1130,以與主體11之右側的側壁平行地自底壁起往前方立起的方式形成。分隔壁1131,以與主體11之下側的側壁平行,並與分隔壁1130之上端連結而自底壁起往前方立起的方式形成。
此外,第1~第3端子收納部111~113,藉由自分隔壁1110、1130突出的突部1113、1120、1132分別分隔為2個隔室。於第1端子收納部111,在該2個隔室各別收納端子板60與鎖定彈簧61的套組,並在未以突部1113區隔的位置收納1個解除鈕62(參考圖4)。此外,於第2端子收納部112,在該2個隔室各別收納端子板70與鎖定彈簧71的套組,並在未以突部1120區隔的位置收納1個解除鈕72(參考圖4)。進一步,於第3端子收納部113,在該2個隔室各別收納端子板80與鎖定彈簧81的套組,並在未以突部1132區隔的位置收納1個解除鈕82。另,於第1~第3端子收納部111~113的底壁,分別使電線之芯線(導體)所貫穿的電線貫穿孔1114、1121、1133各2個,及工具貫穿孔1115、1122、1134各1個,貫通前後方向(參考圖2)。
此等端子板60、70、80,係以銅、銅合金等導電體形成。另,此等端子板60、70、80,藉由焊接其一端(前端)側而安裝至電源基板14的後表面。
鎖定彈簧61、71、81,係將與端子板60、70、80之一方的側片抵接之中央片、自中央片的一端側起S字狀地延長設置之推壓片、以及自中央片的另一端側起J字狀地延長設置之鎖定片一體化地形成。而若使電線的導體,通過電線貫穿孔1114、1121、1133而插入端子板60、70、80之另一方的側片與推壓片及鎖定片之間,則藉由推壓片將導體往端子板60、70、80推壓。此一結果,鎖定片的前端與導體接觸而固定電線。此外,拆下電線的情況,使用貫穿工具貫穿孔1115、1122、1134的工具(一字螺絲起子等)使解除鈕62、72、82移動即可。如此地,藉由使解除鈕62、72、82推壓鎖定片,使鎖定片的前端與導體分離,而可將電線抽出。然則,此等構造的端子,被稱作速結端子(或無螺絲端子)而如同習知元件,故省略詳細的說明。
此外,於主體11之上下兩側的側壁,分別將較左右兩側的側壁更往前方突出之支持片114一體化地設置(參考圖1)。此等支持片114,形成為梯形,並於前端設置矩形的凹部1140。
上述電路區塊,以將安裝在電源基板14的後表面之端子板60、70、80收納於各自的端子收納部111~113之狀態,收藏在主體11內。此處,於控制基板13之上緣及下緣,如圖1所示,各自設置矩形的突部130。亦即,各突部130,藉由與主體11之各支持片114的凹部1140嵌合,而對主體11將電路區塊定位。
蓋部12,如圖1所示地,設置複數片(圖示之例子中為3片)操作片121;複數個(圖示之例子中為2個)窗孔122、123;1個貫穿孔124;複數對(圖示之例子中為1對)安裝爪125;以及解除片126等。
操作片121,具有圓形的操作鈕1210、以及矩形板狀的支持部1211,以留下支持部1211之下端部分而自蓋部12的前壁截斷的方式,與蓋部12一體化地形成(參考圖1及圖2)。另,支持部1211之下端部分往後方突出。而支持部1211之下端部分,形成為自其左右方向觀察時剖面成為U字形(參考圖2)。亦即,操作片121,藉由使支持部1211之下端部分撓曲,而形成為可往前後方向擺動。而後,若將操作鈕1210按壓操作,則操作片121往後方撓曲,故操作鈕1210推壓安裝於控制基板13之按鈕開關520的按鈕,而導通按鈕開關520。
上側的窗孔122,設置在蓋部12的前壁(參考圖4及圖5)。該窗孔122,使安裝在控制基板13的前表面之雙行組件開關521的操作面(前表面)往器體10外部露出。亦即,可通過窗孔122,使用螺絲起子之前端或筆尖等操作雙行組件開關521的操作子5210。
下側的窗孔123,如圖2所示地形成為圓錐台狀,設置在蓋部12的前壁。該窗孔123,構成為使安裝在控制基板13的前表面之發光元件522所發出的光線往器體10外部放射。亦即,發光元件522所發出的光線,通過窗孔123而可自器體10之前方目視確認。
貫穿孔124,如圖2及圖4所示地,形成為左右方向較上下方向更長的方筒狀,自後方貫穿安裝在控制基板13的前表面之第1連接器56。此外,於貫穿孔124設置限制部(第1限制部)127,沿著第2連接器28的插拔方向(前後方向)限制第1連接器56之移動(參考圖5)。第1限制部127,形成為自貫穿孔124之左右兩側的內面起與蓋部12的前壁平行地突出(參考圖3及圖5)。亦即,第1限制部127,與第1連接器56之左右兩端部沿著前後方向相對向。進一步,於第1限制部127,一體化地設置向後方突出的突起1270。而此等突起1270,與第1連接器56的前表面接觸(參考圖3)。
3對安裝爪125中之2對,分別設置在蓋部12之左側壁的上下兩端附近(參考圖5及圖6)。此外,剩餘1對安裝爪125,設置在蓋部12之右側壁所設的解除片126(參考圖1)。解除片126,形成為對蓋部12之右方側壁可往左右方向撓曲。亦即,器體10,使用此等3對安裝爪125而安裝於安裝框9。
安裝框9,藉由合成樹脂材料,形成為具有安裝用的窗孔90(參考圖3)之矩形框狀(參考圖8)。安裝框9,具有沿著長邊方向(上下方向)的一對縱片91、以及連結一對縱片91兩端彼此的一對橫片92(參考圖8)。亦即,一對縱片91及一對橫片92所包圍的空間成為窗孔90。
於一對縱片91,分別設置複數個(圖示之例子中為各8個)安裝孔93。於此等安裝孔93,分別插入並勾卡上述3對安裝爪125。亦即,藉由將一對安裝爪125分別插入至一對安裝孔93,而以使器體10之前端部貫穿窗孔90的狀態將開關本體1安裝於安裝框9(參考圖3及圖8)。
此外,於一對橫片92,各自在長邊方向(左右方向)的中央,將盒螺絲所貫穿之螺絲貫穿孔920貫通前後方向而設置。進一步,於一對橫片92,各自在螺絲貫穿孔920的外側之長邊方向的中央,將螺孔921貫通前後方向而設置。然則,各橫片92,構成為自各縱片91之長邊方向的兩端起往前方突出(參考圖8)。
安裝框9,例如,以使一對橫片92與設置於壁面之嵌入孔的周邊抵接的方式,安裝在嵌入該壁面之開關盒。亦即,將貫穿各橫片92之螺絲貫穿孔920的2根螺栓,螺著固定在開關盒之螺孔。然則,在未嵌入開關盒之情況,將安裝框9,使用過去習知的卡扣件固定在壁板。
此外,蓋部12的前壁,其左右兩側的端部形成為階梯狀(參考圖1)。進一步,在該端部之上下方向的幾近中央處,各自形成凹部128(參考圖1及圖6)。亦即,藉由將設置在殼體22之2片安裝片220的卡止爪221,分別勾卡在此等2個凹部128之前端緣,而以可裝卸的方式對開關本體1裝設操作單元2(參考圖7及圖8)。
此處,在將操作單元2裝設於開關本體1時,操作單元2之第2連接器28,與開關本體1之第1連接器56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亦即,第2連接器28的8根接觸件280,各別插入至在第1連接器56的前表面開口之8個插入口560,而分別與設置於第1連接器56之內部的8個接觸件個別且電性地連接(參考圖5)。此外,設置於操作單元2之殼體22(基座23)的一對保護壁235,插入至設置於開關本體1之器體10(蓋部12)的貫穿孔124(參考圖4)。因而,即便衝撃力等外力施加於操作單元2,仍因以一對保護壁235保護而使該外力不易施加於第1連接器56及第2連接器28。因此,可防止此等第1連接器56及第2連接器28的破損等。
接著,參考圖9及圖10之系統構成圖,並對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的動作詳細地說明。首先,對圖10之系統(負載控制系統)的系統構成,簡單地予以說明。
本系統,例如係以2台開關裝置SA、SB,2個照明負載4A、4B,及2台發信器WA、WB構成。另,此等2台開關裝置SA、SB,皆使用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然則,此一系統構成,僅為供使用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SA、SB控制負載所用的系統構成之一例。 一方之開關裝置SA(下稱第1開關裝置SA),藉由電線100而與交流電源3及照明負載4A(下稱第1照明負載4A)電性連接。此外,另一方之開關裝置SB(下稱第2開關裝置SB),藉由電線100而與交流電源3及照明負載4B(下稱第2照明負載4B)電性連接。進一步,第1開關裝置SA與第2開關裝置SB藉由信號線101電性連接。
發信器WA(下稱第1發信器WA),登錄於第1開關裝置SA,構成為將以電波為通信媒介之無線信號往第1開關裝置SA發送。發信器WB(下稱第2發信器WB),登錄於第2開關裝置SB,構成為將以電波為通信媒介之無線信號往第2開關裝置SB發送。亦即,發信器WA、WB係遙控器。另,自各發信器WA、WB發送的無線信號,包含供控制(點燈、熄燈或調光)各照明負載4A、4B所用的控制資料,以及各發信器WA、WB固有的辨識資訊。
此處,第1開關裝置SA之操作單元2,具有上下並排的2個操作區域201A、202A。此外,第2開關裝置SB之操作單元2,具有上下並排的2個操作區域201B、202B。例如,第1開關裝置SA中,若觸控操作上側之操作區域201A(下稱第1操作區域201A),則操作單元2,輸出表示觸控操作第1操作區域201A之第1操作信號。第1開關裝置SA的開關本體1中,收到第1操作信號的控制部5,藉由導通開關元件50而將第1照明負載4A點燈或熄燈。
同樣地,第2開關裝置SB中,若觸控操作上側之操作區域201B(下稱第1操作區域201B),則操作單元2,輸出表示觸控操作第1操作區域201B之第1操作信號。第2開關裝置SB的開關本體1中,收到第1操作信號的控制部5,藉由導通開關元件50而將第2照明負載4B點燈或熄燈。
此外,第1開關裝置SA中,若觸控操作下側之操作區域202A(下稱第2操作區域202A),則操作單元2,輸出表示觸控操作第2操作區域202A之第2操作信號。第1開關裝置SA的開關本體1中,收到第2操作信號的控制部5,將對於第2照明負載4B的控制信號自信號傳送部55起藉由信號線101往第2開關裝置SB傳送(發送)。
第2開關裝置SB中,信號傳送部55,接收藉由信號線101自第1開關裝置SA傳送的該控制信號而往控制部5輸出。第2開關裝置SB之控制部5,依據自信號傳送部55接收的控制信號,導通(或斷開)開關元件50而藉以將第2照明負載4B點燈(或熄燈)。
進一步,第2開關裝置SB中,若觸控操作下側之操作區域202B(下稱第2操作區域202B),則操作單元2,輸出表示觸控操作第2操作區域202B之第2操作信號。第2開關裝置SB的開關本體1中,收到第2操作信號的控制部5,將對於第1照明負載4A的控制信號自信號傳送部55起藉由信號線101往第1開關裝置SA傳送(發送)。
第1開關裝置SA中,信號傳送部55,接收藉由信號線101自第2開關裝置SB傳送的該控制信號而往控制部5輸出。第1開關裝置SA之控制部5,依據自信號傳送部55接收的控制信號,導通(或斷開)開關元件50而藉以將第1照明負載4A點燈(或熄燈)。
各開關裝置SA、SB中,控制部5,宜在斷開開關元件50時,亦即,在將照明負載4A、4B熄燈時,使觸控感測器部20之發光二極體200發光。亦即,在因照明負載4A、4B熄燈而變暗的狀況中,可藉由使開關裝置SA、SB的前表面(操作單元2的前表面)發光而告知開關裝置SA、SB的位置。抑或,控制部5,亦可藉由使觸控感測器部20的發光二極體200發光而告知操作區域201A(201B)、202A(202B)的位置。
而一般的機械式開關裝置中,伴隨接點的切換而使操作感受改變、或產生聲音(操作音),故可告知操作者已接受操作。另一方面,開關裝置SA、SB,即便觸控操作操作單元2,仍未改變操作感受、或產生操作音,故有操作者(使用者)難以判別是否已接受操作之情形。因而,控制部5,宜在自操作單元2收到操作信號之情況,對操作單元2輸出控制信號而自音聲輸出部29輸出操作音(例如「嗶」等音聲)。然則,操作音之輸出的有無,宜能夠以設定部52之雙行組件開關521設定。
此外,若自第1發信器WA發送無線信號,則第1開關裝置SA之無線通信部54接收該無線信號,取得該無線信號所包含的控制資料而往控制部5輸出。第1開關裝置SA之控制部5,依據從無線通信部54收到的控制資料,導通(或斷開)開關元件50而藉以將第1照明負載4A點燈(或熄燈)。
若自第2發信器WB發送無線信號,則第2開關裝置SB的無線通信部54接收該無線信號,取得該無線信號所包含的控制資料而往控制部5輸出。第2開關裝置SB之控制部5,依據從無線通信部54收到的控制資料,導通(或斷開)開關元件50而藉以將第2照明負載4B點燈(或熄燈)。
此處,各開關裝置SA、SB中,控制部5,宜構成為自第1動作模式與第2動作模式擇一動作。另,第1動作模式與第2動作模式的選擇(設定),宜藉由雙行組件開關521進行。亦即,控制部5,讀取雙行組件開關521之狀態(ON或OFF),例如,若雙行組件開關521為ON則選擇第1動作模式,若雙行組件開關521為OFF則選擇第2動作模式。
選擇第1動作模式的控制部5,與第1操作信號對應而導通/斷開開關元件50,並與第2操作信號對應而自信號傳送部55傳送控制信號。另一方面,選擇第2動作模式的控制部5,與第2操作信號對應而導通/斷開開關元件50,並與第1操作信號對應而自信號傳送部55傳送控制信號。
例如,圖10所示之系統構成中,宜於第1開關裝置SA選擇第1動作模式,第2開關裝置SB選擇第2動作模式。此一情況,若觸控操作第1開關裝置SA之第1操作區域201A,或觸控操作第2開關裝置SB之第1操作區域201B,則將第1照明負載4A點燈或熄燈。另一方面,若觸控操作第1開關裝置SA之第2操作區域202A,或觸控操作第2開關裝置SB之第2操作區域202B,則將第2照明負載4B點燈或熄燈。
亦即,使用者,在欲將第1照明負載4A點燈及熄燈之情況,觸控操作第1開關裝置SA之第1操作區域201A、或第2開關裝置SB之第1操作區域201B任一即可。此外,使用者,在欲將第2照明負載4B點燈及熄燈之情況,觸控操作第1開關裝置SA之第2操作區域202A、或第2開關裝置SB之第2操作區域202B任一即可。
此處,假設2台開關裝置SA、SB雙方皆選擇第1動作模式之情況。此一情況,使用者,在欲將第1照明負載4A點燈及熄燈之情況,必須於第1開關裝置SA觸控操作第1操作區域201A,於第2開關裝置SB觸控操作第2操作區域202B。此外,使用者,在欲將第2照明負載4B點燈及熄燈之情況,必須於第1開關裝置SA觸控操作第2操作區域202A,於第2開關裝置SB觸控操作第1操作區域201B。
亦即,2台開關裝置SA、SB之2個操作區域(第1操作區域201A、201B與第2操作區域202A、202B)及2個照明負載(第1照明負載4A與第2照明負載4B)的對應關係相反。因此,對使用者的實用性不佳。
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SA、SB,構成為控制部5自第1動作模式與第2動作模式擇一實行。此一結果,可使2台開關裝置SA、SB之2個操作區域(第1操作區域201A、201B及第2操作區域202A、202B)與2個照明負載(第1照明負載4A及第2照明負載4B)的對應關係一致。因而,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SA、SB,可提高對使用者的實用性。
接著,圖10所示之系統構成中,說明對各開關裝置SA、SB登錄發信器WA、WB之辨識資訊的程序。
進行登錄作業的使用者(下稱操作者),自開關本體1卸下操作單元2,按壓操作在開關本體1的前表面露出之3個操作鈕1210中的1個操作鈕1210。若按壓操作操作鈕1210,則導通設定部52的按鈕開關520,自設定部52,對控制部5輸出設定信號(登錄模式設定信號)。控制部5,一收到登錄模式設定信號則轉移為登錄模式,藉由使發光元件522例如閃燈而通報操作者。
操作者,通過窗孔123確認發光元件522的閃燈(或點燈)後,藉由操作發信器(例如第1發信器WA),而自第1發信器WA發送包含辨識資訊之無線信號。開關裝置(例如開關裝置SA)中,無線通信部54接收自第1發信器WA發送的無線信號,將該無線信號所包含的辨識資訊輸出至控制部5。控制部5,在將從無線通信部54收到的辨識資訊記憶於記憶體部53後,藉由將發光元件522例如點燈一定時間而對操作者通報已登錄辨識資訊。之後,操作者若長按操作鈕1210既定時間,或在轉移為登錄模式後經過一定時間,則控制部5結束登錄模式而轉移為一般的動作模式。
亦即,自發信器WA、WB發送的無線信號,包含各發信器WA、WB固有的辨識資訊。而各開關裝置SA、SB之控制部5,僅在無線通信部54接收之無線信號所包含的辨識資訊、及記憶在記憶體部53的辨識資訊一致之情況,依據該無線信號所包含的控制資料,將開關元件50導通及斷開。另,亦可將1台發信器WA(或WB)的辨識資訊共通登錄至2台開關裝置SA、SB。此一情況,可藉由自共通登錄辨識資訊之發信器WA(或發信器WB)發送的無線信號,於2台開關裝置SA、SB同時將照明負載4A(或4B)點燈及熄燈。
而各開關裝置SA、SB之控制部5,宜在依據信號傳送部55所接收的控制信號將照明負載4A、4B點燈及熄燈時,自操作單元2之音聲輸出部29輸出操作音。
例如,作為觸控操作第2開關裝置SB之操作單元2的結果,假設第1開關裝置SA將第1照明負載4A點燈及熄燈之情況。此一情況,若自第1開關裝置SA的音聲輸出部29輸出操作音,則觸控操作第2開關裝置SB的操作單元2之使用者以外的人,可藉由該操作音,得知已觸控操作第2開關裝置SB之操作單元2。
同樣地,作為觸控操作第1開關裝置SA之操作單元2的結果,假設第2開關裝置SB將第2照明負載4B點燈及熄燈之情況。此一情況,若自第2開關裝置SB的音聲輸出部29輸出操作音,則觸控操作第1開關裝置SA的操作單元2之使用者以外的人,可藉由該操作音,得知已觸控操作第1開關裝置SA之操作單元2。
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SA、SB,具備:操作開關(觸控感測器部20),接受使用者的操作而輸出操作信號;以及信號傳送部55,傳送控制信號(第1控制信號)。此外,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SA、SB,具備導通斷開自外部電源(交流電源3)對負載(照明負載4A、4B)的供電之開關元件50。另外,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SA、SB,具備外殼(殼體22及器體10),收納控制部5、音聲輸出部29、操作開關(觸控感測器部20)、信號傳送部55、控制部5、開關元件50、以及音聲輸出部29。操作開關(觸控感測器部20),構成為偵測使用者的操作之觸控式開關。控制部5,在自操作開關(觸控感測器部20)收到該操作信號之情況、與信號傳送部55收到該控制信號(第2控制信號)之情況,使開關元件50導通/斷開,並自音聲輸出部29輸出操作音。
此外,本實施形態之負載控制系統,具有複數之開關裝置SA、SB,複數之開關裝置SA、SB藉由信號線101彼此連接而構成。開關裝置SA、SB之控制部5,在自操作開關(觸控感測器部20)收到操作信號之情況,自信號傳送部55傳送控制信號(第1控制信號)。
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SA、SB及負載控制系統如同上述地構成,故不僅在操作自身之操作單元2的情況,在操作其他開關裝置SA、SB之操作單元2的情況亦輸出操作音。因此,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SA、SB及負載控制系統,可追求提高對於使用者之方便性。
而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SA、SB,宜具備發出光線的發光部21。外殼(殼體22),宜構成為將發光部21所發出的光線往外部放射。控制部5,宜在信號傳送部55接收到控制信號(第2控制信號)之情況,使發光部21發光。
例如,作為觸控操作第2開關裝置SB之操作單元2的結果,假設第1開關裝置SA將第1照明負載4A點燈及熄燈之情況。此一情況,吾人認為若自第1開關裝置SA的音聲輸出部29輸出操作音,則觸控操作第2開關裝置SB的操作單元2之使用者以外的人,聽到該操作音,而注意到第1開關裝置SA。而若第1開關裝置SA之發光部21發光,則注意到第1開關裝置SA之使用者,不僅藉由音聲(操作音),亦可藉由光線(發光部21的發光),而得知已觸控操作第2開關裝置SB之操作單元2。另,此一情況,控制部5,宜以短周期使發光部21閃燈。
如同上述,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SA、SB,具有以下之第1特徵。
第1特徵為,開關裝置SA、SB,具備:操作開關(觸控感測器部20),接受使用者的操作而輸出操作信號;以及信號傳送部55,傳送第1控制信號,接收第2控制信號。此外,開關裝置SA、SB,具備:開關元件50,導通斷開自外部電源(交流電源3)對負載(照明負載4A、4B)的供電之;控制部5;以及音聲輸出部29。操作開關(觸控感測器部20),構成為偵測使用者的操作之觸控式開關。控制部5,在自操作開關(觸控感測器部20)收到操作信號之情況、與信號傳送部55收到第2控制信號之情況,使開關元件50導通/斷開,並自音聲輸出部29輸出操作音。
此外,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SA、SB,除了第1特徵以外,亦可具備以下之第2特徵。
第2特徵為,開關裝置SA、SB,宜更具備發出光線的發光部21。控制部5,在信號傳送部55收到第2控制信號之情況,使發光部21發光。
此外,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SA、SB,除了第1特徵以外,亦可具有以下之第3特徵。
第3特徵為,開關裝置SA、SB,宜更具備發出光線的發光部21。負載,係在開關元件50導通時點燈,在開關元件50斷開時熄燈的照明負載4A、4B。控制部5,在開關元件50斷開時使發光部21發光。
此外,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SA、SB,除了第1~第3特徵以外,亦可具有以下之第4特徵。
第4特徵為,開關裝置SA、SB,更具備外殼(殼體22及器體10),收納操作開關(觸控感測器部20)、信號傳送部55、控制部5、開關元件50、以及音聲輸出部29。
此外,本實施形態之負載控制系統,具有以下之第5特徵。
第5特徵為,負載控制系統,具備複數具有第1~第4特徵之開關裝置SA、SB,複數之開關裝置SA、SB藉由信號線101彼此連接。複數之開關裝置SA、SB之各自的控制部5,在自操作開關(觸控感測器部20)收到操作信號之情況,自信號傳送部55傳送第1控制信號。
此外,本實施形態之負載控制系統,除了第5特徵以外,亦可具有以下之第6特徵。
第6特徵為,負載控制系統,更具備發信器WA、WB,該發信器WA、WB構成為對複數之開關裝置SA、SB中登錄之開關裝置SA、SB發送無線信號。登錄之開關裝置SA、SB,具備接收來自發信器WA、WB的無線信號之無線通信部54。登錄之開關裝置SA、SB的控制部5,構成為一收到無線信號所包含的控制資料,則使開關元件50導通/斷開,並自音聲輸出部29輸出操作音。
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及負載控制系統,不僅在操作自身之操作開關(觸控感測器部20)的情況,在信號傳送部55接收到第2控制信號的情況亦自音聲輸出部29輸出操作音。因此,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及負載控制系統,可藉由操作音告知負載之狀態已切換。此一結果,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及負載控制系統,具有可追求提高對於使用者之方便性等效果。
1‧‧‧開關本體
10‧‧‧器體
100‧‧‧電線
101‧‧‧信號線
11‧‧‧主體
110‧‧‧突起
111~113‧‧‧第1~第3端子收納部
1110~1112、1130、1131‧‧‧分隔壁
1113、1120、1132‧‧‧突部
1114、1121、1133‧‧‧電線貫穿孔
1115、1122、1134‧‧‧工具貫穿孔
114‧‧‧支持片
1140‧‧‧凹部
12‧‧‧蓋部
120‧‧‧突片
1200‧‧‧孔
121‧‧‧操作片
1210‧‧‧操作鈕
1211‧‧‧支持部
122、123‧‧‧窗孔
124‧‧‧貫穿孔
125‧‧‧安裝爪
126‧‧‧解除片
127‧‧‧第1限制部127
1270‧‧‧突起
128‧‧‧凹部
13‧‧‧控制基板
130‧‧‧突部
131、140‧‧‧連接器
14‧‧‧電源基板
15‧‧‧隔離部
2‧‧‧操作單元
20‧‧‧觸控感測器部
200‧‧‧發光二極體
201A、201B、202A、202B‧‧‧操作區域
21‧‧‧發光部
22‧‧‧殼體
220‧‧‧安裝片
221‧‧‧卡止爪
23‧‧‧基座
230‧‧‧底壁
231‧‧‧周壁
232‧‧‧突台
233‧‧‧貫穿孔
234‧‧‧第2限制部
2340‧‧‧突起
235‧‧‧保護壁
24‧‧‧面板
25‧‧‧黏著片
26‧‧‧感測器基板
260‧‧‧圓孔
261‧‧‧螺絲貫穿孔
262‧‧‧凹部
27‧‧‧螺絲
28‧‧‧第2連接器
280‧‧‧接觸件
281‧‧‧第1絶緣體
282‧‧‧第2絶緣體
29‧‧‧音聲輸出部
290‧‧‧發音零件
3‧‧‧交流電源
4、4A、4B‧‧‧照明負載
5‧‧‧控制部
50‧‧‧開關元件
51‧‧‧電源電路
52‧‧‧設定部
520‧‧‧按鈕開關
521‧‧‧雙行組件開關
5210‧‧‧操作子
522‧‧‧發光元件
53‧‧‧記憶體部
54‧‧‧無線通信部
55‧‧‧信號傳送部
56‧‧‧第1連接器
560‧‧‧插入口
57‧‧‧散熱板
6‧‧‧電源端子
60、70、80‧‧‧端子板
61、71、81‧‧‧鎖定彈簧
62、72、82‧‧‧解除鈕
7‧‧‧負載端子
8‧‧‧信號端子
9‧‧‧安裝框
90‧‧‧窗孔
91‧‧‧縱片
92‧‧‧橫片
920‧‧‧螺絲貫穿孔
921‧‧‧螺孔
93‧‧‧安裝孔
SA、SB‧‧‧開關裝置
WA、WB‧‧‧發信器
圖1係顯示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2係顯示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3係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的剖面圖。圖4係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的剖面圖。圖5係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中的開關本體之前視圖。圖6係將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的開關本體及操作單元分離之狀態的側視圖。圖7係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的前視圖。圖8係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的安裝於安裝框之狀態的立體圖。圖9係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的電路構成圖。圖10係實施形態之負載控制系統的系統構成圖。
10‧‧‧器體
11‧‧‧主體
110‧‧‧突起
111~113‧‧‧第1~第3端子收納部
1110~1112、1130、1131‧‧‧分隔壁
1113、1120、1132‧‧‧突部
114‧‧‧支持片
1140‧‧‧凹部
12‧‧‧蓋部
120‧‧‧突片
1200‧‧‧孔
121‧‧‧操作片
1210‧‧‧操作鈕
1211‧‧‧支持部
122、123‧‧‧窗孔
124‧‧‧貫穿孔
125‧‧‧安裝爪
126‧‧‧解除片
127‧‧‧第1限制部127
128‧‧‧凹部
13‧‧‧控制基板
130‧‧‧突部
14‧‧‧電源基板
15‧‧‧隔離部
22‧‧‧殼體
23‧‧‧基座
230‧‧‧底壁
231‧‧‧周壁
232‧‧‧突台
233‧‧‧貫穿孔
234‧‧‧第2限制部
24‧‧‧面板
25‧‧‧黏著片
26‧‧‧感測器基板
260‧‧‧圓孔
261‧‧‧螺絲貫穿孔
262‧‧‧凹部
27‧‧‧螺絲
290‧‧‧發音零件
50‧‧‧開關元件
520‧‧‧按鈕開關
521‧‧‧雙行組件開關
522‧‧‧發光元件
56‧‧‧第1連接器
57‧‧‧散熱板
8‧‧‧信號端子
80‧‧‧端子板
82‧‧‧解除鈕

Claims (6)

  1. 一種開關裝置,具備:操作開關,接受使用者的操作而輸出操作信號;一對信號端子,分別與信號線連接;信號傳送部,藉由該信號線往其他開關裝置傳送第1控制信號,並且接收藉由該信號線自該其他開關裝置傳送而至的第2控制信號;控制部;開關元件,導通斷開自外部電源對負載的供電;以及音聲輸出部;其特徵為:該操作開關,為偵測使用者的操作之觸控式開關;該控制部,在自該操作開關收到該操作信號之情況、與該信號傳送部收到該第2控制信號之情況,使該開關元件導通/斷開,並自該音聲輸出部輸出操作音。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開關裝置,其中,更具備發出光線的發光部;該控制部,在該信號傳送部收到該第2控制信號之情況,使該發光部發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開關裝置,其中,更具備發出光線的發光部;該負載,係在該開關元件導通時點燈,在該開關元件斷開時熄燈之照明負載; 該控制部,在該開關元件斷開時使該發光部發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開關裝置,其中,更具備外殼,收納該操作開關、該信號傳送部、該控制部、該開關元件、以及該音聲輸出部。
  5. 一種負載控制系統,其特徵為:具有複數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開關裝置,該複數之開關裝置藉由信號線彼此連接;該複數之開關裝置之各自的該控制部,在自該操作開關收到該操作信號之情況,自該信號傳送部傳送該第1控制信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更具備發信器,對該複數之開關裝置中已登錄之開關裝置發送無線信號;該已登錄之開關裝置具備無線通信部,接收來自該發信器的該無線信號;該已登錄之開關裝置的該控制部,一收到該無線信號中所包含的控制資料,即令該開關元件導通/斷開,並自該音聲輸出部輸出操作音。
TW104106122A 2014-03-31 2015-02-26 開關裝置及負載控制系統 TWI5550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1026A JP6260905B2 (ja) 2014-03-31 2014-03-31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3090A TW201603090A (zh) 2016-01-16
TWI555053B true TWI555053B (zh) 2016-10-21

Family

ID=54239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6122A TWI555053B (zh) 2014-03-31 2015-02-26 開關裝置及負載控制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60905B2 (zh)
TW (1) TWI555053B (zh)
WO (1) WO2015151384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03937A (en) * 2005-06-02 2007-01-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Remote control system
TW201322300A (zh) * 2011-10-31 2013-06-01 Panasonic Corp 無線接收器
TW201343001A (zh) * 2012-03-21 2013-10-16 Panasonic Corp 負載控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81957A (ja) * 2002-03-22 2003-10-03 Jimbo Electric Co Ltd 表示灯付き3路スイッチ
JP2007174424A (ja) * 2005-12-22 2007-07-0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配線システム
JPWO2012137876A1 (ja) * 2011-04-06 2014-07-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03937A (en) * 2005-06-02 2007-01-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Remote control system
TW201322300A (zh) * 2011-10-31 2013-06-01 Panasonic Corp 無線接收器
TW201343001A (zh) * 2012-03-21 2013-10-16 Panasonic Corp 負載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60905B2 (ja) 2018-01-17
TW201603090A (zh) 2016-01-16
WO2015151384A1 (ja) 2015-10-08
JP2015195081A (ja) 2015-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27448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6534087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US10355689B2 (en) Touch switch unit and interior ligh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JP6887109B2 (ja) 埋込形器具
TWI559354B (zh) Switchgear and load control system
JP6292513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2007520853A (ja) 電子装置用の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のキーパッドの背面照明の光導体
TWI555053B (zh) 開關裝置及負載控制系統
JP3838253B2 (ja) 操作スイッチ配線器具
US9674971B2 (en) Terminal device
JP6384774B2 (ja) 端末器
JP5044444B2 (ja) 操作端末器
JP6418485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TWI654635B (zh) Operating device
JPH0799715A (ja) 操作用端末器の取付枠
WO2016113800A1 (ja) 押釦スイッチ装置、電波発信器及び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JPH0759181A (ja) 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の操作用端末器
JPH0799716A (ja) 操作用端末器の取付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