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4635B - Operat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Operating device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4635B
TWI654635B TW106123122A TW106123122A TWI654635B TW I654635 B TWI654635 B TW I654635B TW 106123122 A TW106123122 A TW 106123122A TW 106123122 A TW106123122 A TW 106123122A TW I654635 B TWI654635 B TW I6546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switch
operating device
guided
ho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3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4494A (zh
Inventor
豊田一郎
工藤弘行
渡邊博俊
森龍一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44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44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4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4635B/zh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高把手之按壓操作的可靠度。操作裝置(1)包含有殼體(4)、把手(21)、開關(22)、被引導部(23)及引導部(43)。把手(21)保持於殼體(4)。開關(22)收納於殼體(4),並可藉把手(21)之按壓操作而被把手(21)按壓來切換開啟/關閉。被引導部(23)設於把手(21)之與開關(22)的對向面(211),並沿著對向面(211)的垂直方向突出。引導部(43)設於殼體(4),並在插入有被引導部(23)之狀態下,可沿著垂直方向引導被引導部(23)。

Description

操作裝置
本發明一般係有關於一種操作裝置,更詳而言之,其係有關於一種接受人員所行之按壓操作的操作裝置。
以往,已知有一種具有遠程控制器(以下僅稱為「遙控器」)之照明裝置,如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13-48045號)所揭示。在記載於文獻1之照明裝置中,遙控器具有可按壓操作之複數種操作鈕、及藉按壓操作操作鈕而個別開啟之複數個按鈕開關。又,當開啟按鈕開關時,遙控器接受對應按鈕開關之操作輸入。
而在如上述習知例之遙控器(操作裝置)的技術領域中,期望不論操作鈕(把手)之按壓方式,皆易接受操作輸入,也可以說是提高把手之按壓操作的可靠度。
本發明鑑於上述之點而發明,以提供可提高把手之按壓操作的可靠度之操作裝置為目的。
本發明一態樣之操作裝置包含有殼體、把手、開關、被引導部及引導部。該把手保持於該殼體。該開關收納於該殼體,並可藉該把手之按壓操作而被該把手按壓來切換開啟/關閉。該被引導部設於該把手之與該開關的對向面,並沿著該對向面之垂直方向突出。該引導部設於該殼體,並在插入有該被引導部之狀態下,可沿著該垂直方向引導該被引導部。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1) 概要 在本實施形態中,就接受人員所行之按壓操作的操作裝置1作說明。操作裝置1係所謂之遠程控制器(以下僅稱為「遙控器」),如圖1A、圖1B及圖2所示,包含有殼體4、把手21、開關22。把手21保持於殼體4。開關22收納於殼體4,並可藉對應之把手21的按壓操作,來切換開啟/關閉。亦即,在操作裝置1中,當人員按壓操作把手21時,可藉切換對應之開關22的開啟/關閉,來接受人員所行之操作輸入。
又,操作裝置1更包含有被引導部23及引導部43。被引導部23設於把手21之與開關22的對向面211,並沿著對向面211之垂直方向突出。引導部43設於殼體4, 並在插入有被引導部23之狀態下,可沿著垂直方向引導被引導部23。
因而,當人員按壓操作把手21時,藉被引導部23及引導部43,把手21易沿著垂直方向移動。因此,藉把手21之按壓操作,開關22易被把手21按壓。結果,在操作裝置1,把手21之按壓操作的可靠度提高。
此外,在此所稱之垂直方向不僅是對對向面211完全垂直之方向,亦包含大約垂直之方向。
(2) 負載控制系統 如圖3所示,操作裝置1用於包含有複數(在圖示中為3台)之開關裝置7、及與複數之開關裝置7一對一對應的複數(在圖示中為3個)之負載8的負載控制系統100。
開關裝置7可設置於例如牆壁等營造面。開關裝置7電性連接於1對送電線L1,並電性連接於對應之負載8。1對送電線L1係用以輸送從例如商用電源等電源供給之電力的線。再者,開關裝置7可藉由1對送電線L1,控制從電源對對應之負載8的供電。
負載8係例如照明器具、換氣扇、空氣調節器等電氣機器,可設置於例如牆壁或天花板等營造面。負載8藉被對應之開關裝置7控制,可擇一切換成負載8運作之運作狀態及負載8之運作停止的停止狀態任一者。若負載8為照明器具時,運作狀態係指照明器具點亮之狀態,停止狀態係指照明器具熄滅之狀態。
操作裝置1在接受人員之操作所行的操作輸入時,將包含按操作輸入之資料的發送信號往按操作輸入之發送目的地發送。發送目的地可為複數之開關裝置7中的1台,亦可為複數台。
發送目的地之開關裝置7當接收發送信號時,按發送信號所含之資料,控制從電源對對應之負載8的供電。因而,負載8按在操作裝置1所接受之操作輸入,擇一切換成運作狀態及停止狀態任一者。又,負載8為照明器具時,開關裝置7藉對從電源供至負載8之電力進行例如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脈波寬度調變)控制,亦可將負載8調光。
(3) 結構 以下,就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的結構,使用圖1~圖4B詳細地說明。惟,在圖1~圖4B中,圖示操作裝置1之主要部分,細部之圖示則適宜省略。又,在以下之說明中,如圖1A及圖1B以箭號所示,令把手21之短向為上下方向、把手21之長向為左右方向、把手21之厚度方向為前後方向來說明。此外,附有圖1A、圖1B等之上下、左右、前後的箭號為用以顯示方向之箭號,並不具實體。
如圖1A、圖1B及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包含有複數(在此為2個)之把手21、複數(在此為2個)之開關22、複數(在此為2個)之被引導部23、複數(在此為2個)之引導部43。又,操作裝置1更包含有殼體4、基板5、及裝飾板6。
在此,複數之把手21分別與複數之開關22、複數之被引導部23、及複數之引導部43一對一對應。再者,以1個把手21、對應之1個開關22、對應之1個被引導部23、對應之1個引導部43構成1個輸入部2。亦即,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包含有2個輸入部2。
又,如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包含有複數(在此為4個)之其他把手31及複數(在此為4個)之其他開關32。複數之其他把手31分別與複數之其他開關32一對一對應。再者,以1個其他把手31及對應之1個其他開關32構成1個其他輸入部3。亦即,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包含有4個其他輸入部3。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於操作裝置1之上下兩側配置有2個輸入部2,並以被2個輸入部2包夾之形態配置有4個其他輸入部3。當然,主旨並不限定操作裝置1之複數的輸入部2及複數之其他輸入部3的配置,可自由配置複數之輸入部2及複數之其他輸入部3。
把手21及其他把手31皆以ABS樹脂等具有電絕緣性之樹脂形成。如圖1A、圖1B所示,把手21形成平視時為矩形,其左右兩端緣各具有1個爪,上下兩端緣各具有2個爪,共計有6個爪212。該等爪212用於使把手21保持於殼體4。
如圖1B、圖4A所示,在把手21之後面(亦即,與開關22之對向面211)的中央部,圓筒狀之被引導部23往後突出而設。換言之,被引導部23設於把手21之與開關22的對向面211,並沿著對向面211之垂直方向(前後方向)突出。被引導部23以可插入至蓋42之貫穿孔452(後述)的徑尺寸形成。
又,在把手21之後面的被引導部23之內側,平視時呈十字形的突起24往後突出而設。換言之,把手21更具有設於在對向面211之被引導部23的內側之突起24。再者,如圖4B所示,21當人員按壓操作把手21時,把手21便以突起24按壓對應之開關22。
又,在把手21之後面,包圍被引導部23且平視時呈十字形之複數(在此為4個)的凸條25往後突出而設。換言之,把手21更具有設於在對向面211之被引導部23的周圍並朝分隔壁45(後述)突出的凸條25。在本實施形態中,凸條25之高度尺寸(前後方向之尺寸)比突起24之高度尺寸短。
又,在把手21之後面的上端緣,定位片213往後突出而設。定位片213用於藉插入至蓋42之定位孔441(後述),而將把手21對蓋42定位。
如圖2所示,其他把手31平視時形成正方形,其左右兩端緣各具1個爪,上下兩端緣各具1個爪,共計有4個爪311。該等爪311用於使其他把手31保持於殼體4。於其他把手31之後面(亦即,與其他開關32之對向面)設有往後突出之突起。再者,當人員按壓操作其他把手31時,其他把手31便以突起按壓對應之其他開關32。
把手21及其他把手31之前面分別作為以人員按壓操作之操作區域。在本實施形態中,把手21之操作區域的面積大於人員的手指(例如姆指)碰觸到把手21時之接觸面積。又,其他把手31之操作區域的面積與人員的手指(例如姆指)碰觸到其他把手31時之接觸面積大約相同。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把手21比其他把手31易按壓操作,且較易顯眼。
如圖2所示,開關22及其他開關32皆安裝於基板5之前面。開關22係可藉對應之把手21的按壓操作而被把手21按壓來切換開啟/關閉之按鈕開關。其他開關32亦是可藉對應之其他把手31的按壓操作而被其他把手31按壓來切換開啟/關閉之按鈕開關。在本實施形態中,開關22及其他開關32係僅於分別對應之把手21及其他把手31被按壓操作之期間開啟且當按壓操作結束時便關閉之瞬時型按鈕開關。當然只要開關22及其他開關32為分別藉把手21及其他把手31之按壓操作來切換開啟/關閉之結構,亦可為其他種類之開關。
如圖2所示,殼體4具有本體41及蓋42。本體41及蓋42皆以ABS樹脂等具電絕緣性之樹脂形成。本體41平視時為矩形,以可收納基板5之尺寸形成。蓋42平視時為矩形,可對本體41從前方安裝。再者,在蓋42安裝於本體41之狀態下,構成殼體4。
於蓋42設有複數(在此為2個)之第1保持部421、複數(在此為4個)之第2保持部422。於複數之第1保持部421分別保持複數之把手21。亦即,把手21保持於殼體4(蓋42)。又,於複數之第2保持部422分別保持複數之其他把手31。亦即,其他把手31保持於殼體4(蓋42)。
如圖1A、圖2所示,複數之第1保持部421具有以平視時呈矩形之分隔壁45作為底部之凹處44。凹處44以把手21可嵌入之尺寸形成。於分隔壁45之中央部設有於蓋42之厚度方向(前後方向)貫穿且平視時呈圓形之貫穿孔452。貫穿孔452以把手21之被引導部23可插入的徑尺寸形成。
如圖1A、圖1B所示,分隔壁45之貫穿孔452的周圍形成為比分隔壁45之前面(後述之溝453的底面)更往前突出之台部451。換言之,於分隔壁45更設有設於貫穿孔452之周圍並朝把手21突出之台部451。又,於台部451之貫穿孔452的周緣設有往後突出之圓筒狀引導部43。換言之,引導部43形成筒狀,並從台部451朝開關22突出。引導部43與貫穿孔452同樣地以被引導部23可插入之徑尺寸形成。
再者,把手21保持於殼體4(蓋42)時,於貫穿孔452及引導部43插入被引導部23。因而,引導部43在插入有被引導部23之狀態下,可沿著對向面211之垂直方向(前後方向)引導被引導部23。又,貫穿孔452之內周面具有引導部43之一部份的功能。
又,台部451之周圍形成為比台部451之前面更往後凹陷的溝453。換言之,於分隔壁45之台部451的周圍設有比台部451更往開關22凹陷之溝453。
於凹處44之上端緣的中央部設有將蓋42於厚度方向(前後方向)貫穿且平視時呈矩形之定位孔441。定位孔441以把手21之定位片213可插入的尺寸形成。又, 在凹處44,於其左右兩端緣各設有1個通孔,於上下兩端緣各設有2個通孔,共計設有6個通孔46。該等通孔46平視時為矩形,且將蓋42於厚度方向(前後方向)貫穿。又,於該等通孔46之內周面分別設有供把手21之爪212鉤住的鉤部461。因而,藉將把手21之複數的爪212分別插入至複數之通孔46,將複數之爪212分別鉤在複數之鉤部461,而將把手21保持於殼體4(蓋42)。
如圖1A、圖1B及圖2所示,複數之第2保持部422分別具有將蓋42於厚度方向(前後方向)貫穿且平視時呈正方形之孔47。孔47以可嵌入其他把手31之尺寸形成。於複數之孔47各自的內周面設有複數(在此為4個)之突片48。複數之突片48分別設於孔47之4個角落,朝孔47之中心突出而設。複數之突片48具有人員按壓操作其他把手31時防止其他把手31過度往後方移動之制動器的功能。
又,相鄰的突片48之間的部位作為供其他把手31之爪311鉤住的鉤部49。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突片48為4個,故鉤部49亦為4個。因而,其他把手31藉複數之爪311分別鉤在複數之鉤部49,而保持於殼體4(蓋42)。
如圖2所示,基板5形成平視時為矩形。於基板5之前面安裝有複數之開關22、 32。在此,在複數之輸入部2各個輸入部,開關22設成可通過貫穿孔452,以把手21之突起24按壓(參照圖4A、圖4B)。換言之,把手21直接對接於開關22,且可以突起24按壓開關22。又,在複數之其他輸入部3各個其他輸入部,其他開關32設成可通過孔47,以其他把手31之突起按壓。
於基板5之前面的下端部設有保持電池之盒51、及與保持於盒51之電池電性連接之電極52。在電池保持於盒51之狀態下,電池具有操作裝置1之電源的功能。 電池為例如鋰離子電池。
又,於基板5安裝有控制電路及無線電電路等。控制電路以具有例如CPU(Cen 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及記憶體之微電腦為主結構。控制電路產生包含按操作輸入之資料的發送信號。資料包含發送目的地之位址及給予發送目的地之開關裝置7的控制指令等。無線電電路以例如無線電模組、天線構成。無線電電路發送以紅外線或電波等電磁波為媒介之無線電信號。再者,控制電路使產生之發送信號從無線電電路往發送目的地之開關裝置7發送。
如圖2所示,裝飾板6以例如丙烯酸樹脂等樹脂,形成平視時為矩形。裝飾板6以例如雙面膠帶等適宜之手段,貼附於蓋42之前面。於裝飾板6設有複數(在此為2個)之第1開口部61、複數(在此為4個)之第2開口部62。複數之第1開口部61設成分別與複數之把手21一對一對應。又,複數之第2開口部62設成分別與複數之其他把手31一對一對應。因而,在裝飾板6貼附於蓋42之狀態下,複數之把手21的前面分別通過複數之第1開口部61而露出至外部。又,在裝飾板6貼附於蓋42之狀態下,複數之其他把手31的前面分別通過複數之第2開口部62而露出至外部。
(4) 動作 以下,就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的動作作說明。首先,就人員操作輸入部2之情形,使用圖4A、圖4B來說明。在人員按壓把手21之前面前,如圖4A所示,把手21之前面與裝飾板6之前面大約齊平。又,在此狀態下,把手21之突起24雖接觸對應之開關22,但開關22未以突起24按壓。因而,在此狀態下,操作裝置1尚未接受操作輸入。
當藉人員按壓把手21之前面,而按壓操作把手21時,把手21便往後方移動。此時,由於把手21之被引導部23插入至殼體4(蓋42)之引導部43,故被引導部23藉被引導部43引導,而邊被限制往上下左右方向之移動,邊往後方移動。之後,如圖4B所示,開關22藉被把手21之突起24壓入,而切換成開啟。亦即,操作裝置1形成為接受對應輸入部2之操作輸入的狀態。
在此,當人員從圖4B所示之狀態要進一步下壓把手21時,藉把手21之凸條25接觸分隔壁45(台部451),而限制把手21往後方之移動。因而,開關22不致以突起24過度按壓,而不易施加過大之應力。
當人員停止把手21之按壓操作時,開關22便會從開啟回復為關閉。此時,藉開關22要回復之力,將突起24往前方按壓,把手21亦隨此回復為原本之狀態。亦即,操作裝置1回復為未接受操作輸入之狀態。
接著,就人員操作其他輸入部3之情形作說明。在人員按壓其他把手31之前面前,其他把手31之前面與裝飾板6之前面大約齊平。又,在此狀態下,未以其他把手31之突起下壓對應之其他開關32。因而,在此狀態下,操作裝置1尚未接受操作輸入。
當藉人員按壓其他把手31之前面,而按壓操作其他把手31時,其他把手31便往後方移動。之後,其他開關32藉以其他把手31之突起下壓,而切換為開啟。亦即,操作裝置1形成為接受對應其他輸入部3之操作輸入的狀態。
在此,當人員從此狀態要進一步下壓其他把手31時,藉其他把手31接觸複數之突片48,而限制其他把手31往後方之移動。因而,其他開關32不致以其他把手31之突起過度按壓,而不易施加過大之應力。
當人員停止其他把手31之按壓操作時,其他開關32便會從開啟回復為關閉。 此時,藉其他開關32要回復之力,將其他把手31之突起往前方按壓,其他把手31亦隨此回復為原本之狀態。亦即,操作裝置1回復為未接受操作輸入之狀態。
(5) 比較例 在此,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的比較例係就比較例之操作裝置200,使用圖5來說明。此外,比較例之操作裝置200在包含有輸入部201取代輸入部2這點與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不同,其他之結構則與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相同。 因而,在以下之說明中,僅就輸入部201作說明。
比較例之操作裝置200包含有把手202及開關203作為接受人員所行之操作輸入的輸入部201。開關203與開關22、32同樣地為瞬時型按鈕開關。於把手202之後面設有往後突出之突起204。於突起204與開關203之間,為抑制對開關203施加之力的偏差,而設有由例如矽膠構成之彈性構件205。彈性構件205以從把手202之後面往後突出之複數(在圖示為2個)的保持片206保持。
以下,就人員操作輸入部201之情形作說明。當藉人員按壓把手202之前面,而按壓操作把手202時,把手202便往後方移動。之後,開關203藉以突起204藉由彈性構件205下壓而切換為開啟。如此一來,比較例之操作裝置200便形成為接受對應輸入部201之操作輸入的狀態。
當人員停止把手202之按壓操作時,開關203便會從開啟回復為關閉。此時,藉開關203要回復之力,把手202之突起藉由彈性構件205往前方按壓,把手202亦隨此回復為原本之狀態。亦即,比較例之操作裝置200回復為未接受操作輸入的狀態。
(6) 效果 比較例之操作裝置200未包含限制把手202往上下左右方向(亦即,沿著對向面211之方向)傾斜之手段。因此,在比較例之操作裝置200,由於例如人員按壓把手202之左右兩側的任一端部時,把手202以傾斜之狀態往後方移動,故突起204亦以傾斜之狀態往後方移動。因此,在比較例之操作裝置200,因把手202之按壓方式,突起204不易藉由彈性構件205充分下壓開關203,而不易接受對應輸入部201之操作輸入。
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由於即使人員按壓把手21之左右兩側的任一端部,被引導部23仍被引導部43引導,故被引導部23之上下左右方向的移動以引導部43限制。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中,以被引導部23及引導部43,限制把手21往上下左右方向之傾斜。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由於把手21在幾乎不傾斜下往後方移動,故突起24亦在幾乎不傾斜下往後方移動。
因而,在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中,由於不論人員按壓把手21之前面的哪個部位,皆易以突起24充分下壓開關22,故易接受對應輸入部2之操作輸入。亦即,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可提高把手21之按壓操作的可靠度。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中,引導部43如圖6A所示,從分隔壁45之貫穿孔452的周緣往後突出。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中,引導部43比起僅以貫穿孔452之內周面構成的情形(參照圖6B),與被引導部23於徑方向重疊之面積較大。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比起引導部43僅以貫穿孔452之內周面構成的情形,較易限制被引導部23乃至把手21往上下左右方向之移動。
在此,由於不設台部451,而使筒狀引導部43從分隔壁45往後突出時,蓋42之厚度尺寸(前後方向之尺寸)大引導部43之突出量,結果,有操作裝置1大型化之可能性。是故,在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中,利用把手21與蓋42之間的空間,設從分隔壁45往前突出之台部451,使引導部43從台部451往後突出。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中,可抑制蓋42之厚度尺寸增大,並且可設筒狀引導部43。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中,於台部451之周圍設溝453。因此,縱使塵埃從外部侵入至把手21與分隔壁45之間的空間,塵埃也會堆積於溝453,故可縮小對把手21之按壓操作造成的影響。亦即,只要塵埃不從溝453溢出而堆積於台部451之前面,塵埃便不致妨礙把手21往後方移動。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中,由於把手21與開關22以分隔壁45分隔, 故塵埃不易侵入至基板5側。
(變形例) 而在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中,把手21及其他把手31與殼體4(蓋42)為獨立之零件,把手21及其他把手31亦可與殼體4(蓋42)形成一體。
又,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包含有輸入部2及其他輸入部3兩者,亦可為其他結構。舉例而言,操作裝置1亦可包含有1個至複數之輸入部2,不包含其他輸入部3。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突起24及凸條25皆形成平視時為十字形狀, 亦可為其他形狀。亦即,突起24只要為可下壓開關22之形狀即可。又,凸條25只要為可接觸分隔壁45(台部451)而限制把手21往後方之移動的形狀即可。
在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中,把手21平視時為矩形,亦可平視時為正方形, 亦可為圓形。亦即,把手21只要作為操作區域之前面具有大於人員之手指(例如姆指)接觸的面積之面積,任何形狀皆可。
本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亦可被採用於將作為複數之負載8的複數之照明器具集中控制之集中控制用遙控器。此外,操作裝置1亦可為例如單一負載8(例如照明器具)專用之遙控器。此時,操作裝置1宜為具有1個輸入部2的結構。
如以上所述,第1態樣之操作裝置(1)包含有殼體(4)、把手(21)、開關(22)、被引導部(23)及引導部(43)。把手(21)保持於殼體(4)。開關(22)收納於殼體(4),並藉把手(21)之按壓操作來切換開啟/關閉。被引導部(23)設於把手(21)之與開關(22)的對向面(211),並沿著對向面(211)之垂直方向(前後方向)突出。引導部(43)設於殼體(4),並在插入有被引導部(23)之狀態下可沿著垂直方向引導被引導部(2 3)。
根據此結構,不論人員按壓把手(21)之前面的哪個部位,藉被引導部(23)及引導部(43),把手(21)在幾乎不傾斜下往後方移動。因此,此結構因可易以把手(21)充分下壓開關(22),故易接受操作輸入,而可提高把手(21)之按壓操作的可靠度。在此,適用被引導部(23)及引導部(43)之把手(21)只要為上下方向之長度或左右方向之長度長的把手(亦即,具有大於按壓把手時人員之手指接觸的面積之面積的把手),便特別有效。
又,第2態樣之操作裝置(1)係在第1態樣中,殼體(4)更具有將把手(21)與開關(22)分隔之分隔壁(45)。於分隔壁(45)設於垂直方向貫穿之貫穿孔(452),貫穿孔(452)之內周面具有引導部(43)之一部分的功能。於分隔壁(45)更設有設於貫穿孔(452)之周圍並朝把手(21)突出之台部(451)。再者,引導部(43)形成筒狀,並從台部(451)朝開關(22)突出。
根據此結構,可抑制蓋(42)之厚度尺寸增大,並且可設筒狀之引導部(43)。又,根據此結構,引導部(43)與被引導部(23)於徑方向重疊之面積增大。因此,根據此結構,比起引導部(43)僅以貫穿孔(452)之內周面構成的情形,較易限制被引導部(23)乃至把手(21)往上下左右方向之移動。
又,第3態樣之操作裝置(1)係在第2態樣中,於分隔壁(45)之台部(451)的周圍設比台部(451)更往開關(22)凹陷之溝(453)。
根據此結構,縱使塵埃從外部侵入至把手(21)與分隔壁(45)之間的空間,藉使塵埃堆積於溝(453),可縮小對把手(21)之按壓操作造成的影響。
又,第4態樣之操作裝置(1)係在第2或第3態樣中,把手(21)更具有設於在對向面(211)之被引導部(23)的周圍並朝分隔壁(45)突出之凸條(25)。
根據此結構,於人員將把手(21)下壓至後方時,凸條(25)接觸分隔壁(45)而限制把手(21)往後方之移動。因而,此結構即使人員以過大之力下壓把手(21)時,開關(22)也不致以把手(21)過度按壓,而不易對開關(22)施加過大之應力。
又,第5態樣之操作裝置(1)係在第1~第4任一態樣中,把手(21)直接對接開關(22)。 根據此結構,由於藉把手(21)之按壓操作,開關22以把手(21)直接按壓,故不需如比較例之操作裝置(200)般,設彈性構件(205)。因而,此結構可減低零件件數,結果,亦可減低操作裝置(1)之製造成本。
又,第6態樣之操作裝置(1)係在第1~第5任一態樣中,引導部(43)及被引導部(23)分別形成圓筒狀。 根據此結構,被引導部(23)往對向面(211)之垂直方向(前後方向)移動時,由於被引導部(23)與引導部(43)不易相互鉤住,故被引導部(23)乃至把手(21)易平順地移動。
又,第7態樣之操作裝置(1)係在第6態樣中,把手(21)更具有設於在對向面(211)之被引導部(23)的內側之突起(24)。把手(21)可以突起(24)按壓開關(22)。
根據此結構,由於結構為以被引導部(23)自身按壓開關(22),故不需將被引導部(23)形成柱狀。因而,此結構比起將被引導部(23)形成柱狀之情形,於以射出成形等手法成形被引導部(23)之際,較不易產生縮痕(sink marks)。
又,第8態樣之操作裝置(1)係在第1~第7任一態樣中,把手(21)與殼體(4)為獨立之零件。
根據此結構,比起使用如橡膠片般把手(21)與殼體(4)一體化之零件的情形,較易設計把手(21)及殼體(4)各自之細部。
又,第9態樣之操作裝置(1)係在第1~第8之任一態樣中,更包含有其他把手(31)及其他開關(32)。其他把手(31)保持於殼體(4)。其他開關(32)收納於殼體(4),並以其他把手(31)之按壓操作切換開啟/關閉。被引導部(23)僅設於把手(21)與其他把手(31)中之把手(21)。
根據此結構,可實現具有被引導部(23)之把手(21)及不具有被引導部(23)之其他把手(31)混合存在之操作裝置(1)。
以上,就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操作裝置1作了說明。惟,以上所說明之結構只不過是本發明之一例,本發明不限上述結構,即使為上述結構以外,只要為不脫離本發明之技術性思想的範圍,可按設計等,進行各種變更。
1‧‧‧操作裝置
2‧‧‧輸入部
3‧‧‧其他輸入部
4‧‧‧殼體
5‧‧‧基板
6‧‧‧裝飾板
7‧‧‧開關裝置
8‧‧‧負載
21‧‧‧把手
22‧‧‧開關
23‧‧‧被引導部
24‧‧‧突起
25‧‧‧凸條
31‧‧‧其他把手
32‧‧‧其他開關
41‧‧‧本體
42‧‧‧蓋
43‧‧‧引導部
44‧‧‧凹處
45‧‧‧分隔壁
46‧‧‧通孔
47‧‧‧孔
48‧‧‧突片
49‧‧‧鉤部
51‧‧‧盒
52‧‧‧電極
61‧‧‧第1開口部
62‧‧‧第2開口部
100‧‧‧負載控制系統
200‧‧‧操作裝置
201‧‧‧輸入部
202‧‧‧把手
203‧‧‧開關
204‧‧‧突起
205‧‧‧彈性構件
206‧‧‧保持片
211‧‧‧對向面
212‧‧‧爪
213‧‧‧定位片
311‧‧‧爪
421‧‧‧第1保持部
422‧‧‧第2保持部
441‧‧‧定位孔
451‧‧‧台部
452‧‧‧貫穿孔
453‧‧‧溝
461‧‧‧鉤部
L1‧‧‧送電線
【圖1】圖1A係在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中從前方觀看輸入部之一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圖1B係在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中從後方觀看輸入部之一部分的分解立體圖。 【圖2】圖2係該操作裝置之分解立體圖。 【圖3】圖3係使用該操作裝置之負載控制系統的全體概略圖。 【圖4】圖4A係顯示在該操作裝置中按壓開關前之狀態的截面圖。圖4B係顯示在該操作裝置中按壓了開關之狀態的截面圖。 【圖5】圖5係顯示在比較例之操作裝置按壓開關前之狀態的截面圖。 【圖6】圖6A係顯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的引導部之截面圖。圖6B係顯示僅將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的貫穿孔之內周面作為引導部之結構的截面圖。

Claims (8)

  1. 一種操作裝置,包含:殼體;把手,受保持於該殼體;開關,被收納於該殼體,可藉該把手之按壓操作而受該把手按壓來切換其開啟/關閉;被引導部,設於該把手之與該開關的對向面,且係與按壓該關閉的部位不同之部位,並沿著該對向面之垂直方向突出;及引導部,設於該殼體,並在插入有該被引導部之狀態下沿著該垂直方向引導該被引導部;其中該殼體更具有將該把手與該開關分隔之分隔壁,於該分隔壁設有於該垂直方向貫穿之貫穿孔,該貫穿孔之內周面具有作為該引導部之一部分的功能,於該分隔壁更具有設於該貫穿孔之周圍並朝該把手突出之台部,該引導部形成為筒狀,並從該台部朝該開關突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操作裝置,其中,於該分隔壁之該台部的周圍設有比該台部更往該開關凹陷之溝。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操作裝置,其中,該把手更具有設於該對向面之該被引導部的周圍並朝該分隔壁突出之凸條。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操作裝置,其中,該把手直接對接於該開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操作裝置,其中,該引導部及該被引導部分別形成為圓筒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操作裝置,其中,該把手更具有設於該對向面之該被引導部的內側之突起,該把手可以該突起按壓該開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操作裝置,其中,該把手與該殼體為獨立之零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操作裝置,更包含:其他把手,被保持於該殼體;其他開關,被收納於該殼體,並可藉該其他把手之按壓操作來切換其開啟/關閉;該被引導部僅設於該把手與該其他把手兩者中之該把手。
TW106123122A 2016-07-20 2017-07-11 Operating device TWI6546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2835 2016-07-20
JP2016142835A JP6722890B2 (ja) 2016-07-20 2016-07-20 操作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4494A TW201804494A (zh) 2018-02-01
TWI654635B true TWI654635B (zh) 2019-03-21

Family

ID=61019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3122A TWI654635B (zh) 2016-07-20 2017-07-11 Operat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22890B2 (zh)
TW (1) TWI654635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4494A (zh) 2018-02-01
JP6722890B2 (ja) 2020-07-15
JP2018014225A (ja) 2018-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67125B2 (ja) ラッチ解除操作装置
JP6602214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US7864513B2 (en) Keypad module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JP6327448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TW201538047A (zh) 電子裝置
JP2013222479A (ja) 電子機器
TWI654635B (zh) Operating device
KR101017580B1 (ko) 전원 일괄제어 장치
JP6292513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5853193B2 (ja) ワイヤレス受信器
EP2684374B1 (en) Set top box having reset button and light guide
JP2015187919A (ja)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2017059420A (ja) タッチ操作受付装置及び収納装置
JP6015283B2 (ja) スイッチ及び電子機器
JP5048549B2 (ja) 電子機器
JP6688579B2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スイッチ装置及び収納装置
US20240090141A1 (en) Wireless remote control and mount system
TWI555053B (zh) 開關裝置及負載控制系統
JP6931226B2 (ja) タッチ式スイッチ
KR101852421B1 (ko) 스위치 장치
KR101506076B1 (ko) 관통홀이 형성된 버튼부가 구비된 리모트콘트롤러
KR200392310Y1 (ko) 전자기기의 버튼 스위치장치
JP6174324B2 (ja) 携帯電子機器用入力装置および携帯電子機器
JP2005038795A (ja) ワイヤレススイッチ
JP2006331885A (ja) スイッチ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