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9480B - 埋入型器具 - Google Patents

埋入型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9480B
CN110249480B CN201880009925.9A CN201880009925A CN110249480B CN 110249480 B CN110249480 B CN 110249480B CN 201880009925 A CN201880009925 A CN 201880009925A CN 110249480 B CN110249480 B CN 1102494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housing
disposed
embedded
control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99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49480A (zh
Inventor
桥本胜
山口英亮
喜多村贤志
酒见隼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49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9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49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94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埋入型器具,对于该埋入型器具,无线通信的状态不易受到不稳定的影响。埋入型器具(1)包括具有带有开口(11)的前表面(12)的第一壳体(10),具有至少嵌入建筑构件中的部分的第二壳体(20),该第二壳体(20),触摸面板显示器(3),用于无线通信的四个天线(5),以及控制板(6)。第二壳体(20)被设置成面向第一壳体(10)的后表面(13)以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触摸面板显示器(3)包括:具有板状形状的显示区段(31);以及具有板状形状的设置成面向显示区段(31)的后表面并将显示区段(31)固定到第一壳体(10)的固定构件(4)。触摸面板显示器(3)被设置在容纳空间中使得显示区段(31)通过开口(11)在视觉上可感知。天线(5)被设置在不与固定构件(4)在固定构件(4)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埋入型器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埋入型器具,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待埋入建筑构件中的埋入型器具。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安装在壁表面上并且包括设置在壳体的外表面上的显示区段和操作输入区段以及设置在壳体内侧的控制器的远程控制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显示区段和操作输入区段暴露在壳体的与该壳体面向壁表面的表面的相反侧上的表面上。控制器包括配置成执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区段。
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远程控制器中的无线通信区段被设置在壁表面与显示区段之间。从而,显示区段可能阻挡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电波,这可能使无线通信不稳定。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15-61210 A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内容,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埋入型器具,对于该埋入型器具,无线通信的状态不易受到不稳定的影响。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埋入型器具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触摸面板显示器、用于无线通信的至少一个天线以及控制板。第一壳体包括具有开口的前表面。第二壳体被设置成面向第一壳体的后表面以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纳空间。第二壳体包括埋入建筑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触摸面板显示器包括具有板状形状的显示区段和具有板状形状的固定构件。固定构件被设置成面向显示区段的后表面。固定构件将显示区段固定到第一壳体。触摸面板显示器被设置在容纳空间中使得显示区段的前表面通过开口在视觉上可感知。控制板具有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执行无线通信的功能和根据无线通信的通信内容控制显示区段的功能。控制板被设置在容纳空间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被设置在不与固定构件在固定构件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设有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埋入型器具的建筑物的视图;
图2是示出埋入型器具的透视图;
图3A是示出埋入型器具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并且图3B是示出沿着图3A的线A-A截取的埋入型器具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埋入型器具、安装框架、板框架和装饰板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示出埋入型器具被埋入建筑构件中的状态的剖视图;以及
图6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四变型的埋入型器具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并且图6B是示出沿着图6A的线A-A截取的埋入型器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埋入型器具。注意,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只要实现本公开的目的,则取决于设计及类似物可以对以下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附图是示意图。图2至图5中各部件的大小的比率和厚度的比率不必反映实际尺寸比。
(1)埋入型器具的概要
如图1中所示,埋入型器具1包括触摸面板显示器3。触摸面板显示器3具有感测由用户给出的触摸操作的功能以及显示字符和图像的功能。埋入型器具1被设置在建筑物B1(例如分离的住宅)的房间B11(例如,卧室)中。埋入型器具1被埋入在例如诸如壁材料的建筑构件200(参见图5)中。埋入型器具1是开关装置,其被配置成执行与设置在房间B11中的特定设备的无线通信以控制每个特定设备的状态。埋入型器具1根据经由触摸面板显示器3给出的操作的内容向每个特定设备传送用于控制特定设备中对应的一个的控制信息。无线通信方案是基于无线电波作为介质的通信方案,并且例如是Wi-Fi(注册商标)、蓝牙(注册商标)或符合特定小功率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方案。注意,埋入型器具1可以在向特定设备供应电力的状态与不向特定设备供应电力的状态之间切换,而不是将控制信息传送到特定设备。例如,当特定设备是诸如配置成在供应电力的状态与不供应电力的状态之间切换操作状态的照明器材的设备时,埋入型器具1可以通过使用继电器电路来切换电力的供应状态以控制该特定设备。
特定设备的示例包括吸顶灯103、台灯104、空调105和电动操作的窗帘106。特定设备被配置成根据从埋入型器具1传送的控制信息执行停止状态与操作状态之间的切换以及操作状态的改变。吸顶灯103和台灯104被配置成根据所接收的控制信息执行非照明状态与照明状态之间的切换以及调光状态的改变。空调105被配置成根据所接收的控制信息执行停止状态与操作状态之间的切换以及设定温度、风量、风向或类似物的改变。窗帘106根据所接收的控制信息在窗帘106覆盖窗户的关闭状态与窗户被露出的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当接收到例如控制信息时,特定设备输出声音以通知特定设备周围的用户状态的改变。注意,特定设备可以是设置在例如厨房中的感应烹饪用具或类似物或者安装在建筑物B1外侧的除了设备之外的电动百叶窗。
埋入型器具1被配置成当用户经由触摸面板显示器3给出规定操作以实现在房间B11中对于睡觉舒适的环境时,向特定设备传送用于实现在房间B11中对于睡觉舒适的环境的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造成吸顶灯103和台灯104处于非照明状态,将空调105调节到适合于睡觉的温度(例如,在房间B11中),以及造成电动操作的窗帘106处于关闭状态。此外,触摸面板显示器3显示指示用于实现对于睡觉舒适的环境的控制信息被传送到特定设备的图像。
埋入型器具1被配置成除了特定设备之外还执行与例如网关设备102的无线通信。网关设备102是配置成将建筑物B1中的内部网络NW1连接到与内部网络NW1不同的外部网络NW2的网关设备。外部网络NW2例如是诸如因特网的公共通信网络。埋入型器具1被配置成与经由网关设备102连接到外部网络NW2的服务器装置101通信。埋入型器具1被配置成从服务器装置101获取例如控制信息和程序及类似物,用于生成控制信息并保持控制信息和程序。从而,埋入型器具1使得能够用从服务器装置101获取的控制信息和程序来重写控制信息和程序。注意,可以省略允许埋入型器具1与网关设备102和服务器装置101通信的配置。埋入型器具1可以被配置成与例如诸如智能电话或平板终端的通信终端通信。
(2)埋入型器具的构造
将参考图2、图3A和图3B描述埋入型器具1。
如图2中所示,埋入型器具1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和触摸面板显示器3。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埋入型器具1进一步包括固定构件4、多个(在该实施例中,四个)天线5以及控制板6。注意,图3A示出从后表面侧观察的埋入型器具1,并且在图3A中,为了描述起见省略了第二壳体20和控制板6。
在埋入型器具1中,第二壳体20的至少部分被埋入建筑构件200中(参见图5)。说“第二壳体20的至少部分被埋入建筑构件200中”意味着第二壳体20的至少部分被设置在建筑构件200形成的壁的内侧空间中。
在埋入型器具1被埋入建筑构件200中并从前方观察的状态下,左右方向被定义为第一方向,上下方向被定义为第二方向,并且前后方向被定义为第三方向。注意,各方向仅示例性地定义为但不限于第一至第三方向。
如图3B中所示,触摸面板显示器3包括显示区段31、传感器32和固定构件4。显示区段31例如包括液晶显示器并且当在其厚度方向上观察时具有四边形外形。传感器32例如包括电阻压力传感器并且在其厚度方向上是透光的。传感器32被设置在显示区段31的前表面上。当用户向传感器32的表面给予按压操作时,传感器感测到该按压操作并将感测结果输出到控制板6。传感器32具有与显示区段31在大小上大致相同的四边形外形。注意,替代液晶显示器,显示区段31可以是例如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或电子纸。除了是否给予按压操作之外,传感器32还可以感测按压操作的定位。此外,传感器32的感测方法可以是例如电容方法。
如图3B中所示,固定构件4包括后面板42和保持器43。固定构件4例如由金属材料(例如,铁或铝)形成。后面板42形成为具有四边形外形的板。后面板42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分别长于触摸面板显示器3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长度。触摸面板显示器3被设置在后面板42的前表面上的中央部中。固定构件4的厚度方向对应于后面板42的厚度方向,并且例如是第三方向。
保持器43被设置在后面板42的前表面上以在第三方向上从后面板42的前表面突出。保持器43覆盖触摸面板显示器3的传感器32的边缘部以将触摸面板显示器3保持在后面板42的前表面上。
在此,后面板42的位于保持器43外侧的部分被称为第一附接部41。第一附接部41是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从保持器43的各边缘均延伸的板状部。如图3A中所示,第一附接部41具有带有相应的四个通孔的四个角,第一螺钉40的螺纹部待穿过所述通孔中的每个被插入。
第一壳体10例如由电绝缘材料(例如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第一壳体10具有前表面12和后表面13并且具有扁平形状,并且前表面12在第三方向上观察具有四边形外形。例如,前表面12的外形在第二方向上具有比在第一方向上长的长度。
第一壳体10具有开口11。当在正交于前表面12的方向上观察时,开口11具有四边形形状。开口形成在第一壳体10的中央部中。开口11的四个侧大致上平行于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12相应的四个侧。设置开口11以使触摸面板显示器3从前表面12露出。围绕开口11,形成从前表面12向前突出的突出部14。突出部14具有大致上平行于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12的前表面141。
第一壳体10具有在第一方向位于两侧上的侧表面,并且其中一个侧表面设有一对爪150。该对爪150沿着第二方向对齐并且被设置在第一壳体10在第二方向上的中央部中。设置该对爪150以将第一壳体10固定到将稍后描述的安装框架500(参见图4)。第一壳体10具有设有未以相同方式示出的一对爪的另一侧表面。设置在另一侧表面上的该对爪以与所述一对爪150类似的方式构造。
第一壳体10具有第一凹部15、第二凹部16和多个(在该实施例中,四个)凹陷部7。
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第二凹部16朝向第一壳体10的后表面13开口并且朝向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12凹入。第二凹部16具有正交于第三方向的底表面。第二凹部16具有平行于第三方向的四个内侧表面161,并且当在第三方向上观察时,第二凹部16具有与触摸面板显示器3的第一附接部41的外形大致上相同的四边形外形。第二凹部16被设置成容纳第一附接部41。第二凹部16的各内侧表面161各自在第三方向上具有大于固定构件4的第一附接部41的厚度的尺寸。从而,第二凹部16可以在第一附接部41不延伸超出第二凹部的16情况下容纳第一附接部41。第二凹部16的底表面具有四个角,所述四个角具有相应的四个螺纹孔,第一螺钉40被拧入四个螺纹孔中的每个中。
第二凹部16的底表面具有略小于第二凹部16的第一凹部15。第一凹部15具有由内侧表面151围绕的底表面,并且在该底表面中形成在第三方向上穿透底表面的通孔。该通孔对应于开口11。当在第三方向上观察时,第一凹部15具有与触摸面板显示器3的保持器43的外形大致上相同的四边形外形。第一凹部15被设置成容纳触摸面板显示器3的保持器43和显示区段31。
四个凹陷部7被设置在第二凹部16的四个内侧表面161中的每一个与第一壳体10的后表面13之间。四个凹陷部7被设置在对应于第二凹部16的相应的四个内侧表面161的位置处。当在第三方向上观察时,四个凹陷部7从包括在第二凹部16的内侧表面161的边缘中并且面向第一壳体10的后表面13的边缘朝向第一壳体10的外侧凹入。每个凹陷部7具有大致上等于包括在内侧表面161的边缘中的对应于凹陷部7并且面向第一壳体10的后表面13的边缘的长度的宽度。每个凹陷部7具有位于第二凹部16的各边缘中对应的一个的相对侧上并且与第一壳体10的后表面13齐平的边缘。四个凹陷部7被设置成容纳四个天线5。当第二壳体20被附接到第一壳体10时,四个凹陷部7在容纳空间中形成连续的空间。
每个凹陷部7具有横向于第一壳体10的后表面13的内侧表面71。每个内侧表面71是平行于各内侧表面161的边缘中各凹陷部7对应于的对应一个的表面。如图3A中所示,内侧表面71具有两个螺纹孔,相应的两个螺钉52待被拧入该两个螺纹孔中。两个螺纹孔被设置在每个凹陷部7的相应端部上。
在由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形成的容纳空间中,包括了第一凹部15、第二凹部16和四个凹陷部7。
如图3A中所示,第一壳体10的后表面13具有四个螺纹孔131。四个螺纹孔131形成在后表面13的相应四个角中。包括在四个螺纹孔131中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对齐的两个螺纹孔131之间的间隔大于在第一方向上第二凹部16的内侧表面161的间隔。包括在四个螺纹孔131中并且在第二方向上对齐的两个螺纹孔131之间的间隔大于在第二方向上第二凹部16的内侧表面161的间隔。从而,可以说四个螺纹孔131被设置在第二凹部16的外侧上。四个第二螺钉201被拧入相应的四个螺纹孔131中。
天线5中的每个是配置成经由设置在诸如玻璃环氧板的基板50上的印刷电路部来传送和接收无线电波的天线(所谓的图案天线)。每个天线5的基板50包括待连接到电缆62的连接器51。连接器51被电连接到基板50的印刷电路部。
当在其厚度方向上观察时,基板50具有条板状外形。多个天线5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对应于多个凹陷部7并且各自被设置到凹陷部7中的对应一个。多个天线5被设置在凹陷部7中使得基板50的一个表面平行于第三方向。每个天线5在纵向方向上具有小于凹陷部7中对应的一个的宽度的尺寸。此外,每个天线5的宽度(在正交于纵向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凹陷部7中对应的一个的内侧表面71在正交于宽度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从而,每个天线5被容纳在凹陷部7中而不延伸超出凹陷部7。每个天线5利用两个螺钉52被附接到凹陷部7中对应一个的内侧表面71。从而,被附接到凹陷部7的天线5被设置在不与固定构件4在固定构件4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处。“不与固定构件4在固定构件4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是在固定构件4的投影到正交于第三方向的表面上的投影图像的外侧上的位置。在此,第三方向正交于触摸面板显示器3的显示区段31的显示表面。也就是说,天线5不必被设置在容纳空间中,而是可以被设置在容纳空间外侧(例如,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外侧)。此外,附接到凹陷部7的天线5被设置在第一方向上或第二方向上都不与固定构件4重叠的位置处。
第二壳体20由例如电绝缘材料(例如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第二壳体20被附接到第一壳体10的后表面13。第二壳体20包括第二附接部21和容纳区段22。
容纳区段22具有在其前表面中具有开口的盒形状。容纳区段22的外形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分别小于第一壳体10的后表面13的外形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容纳区段22的侧表面和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通孔,电线待穿过该通孔被插入。
当在第三方向上观察时,第二附接部21具有四边形平板形状。第二附接部21具有前表面211,该前表面211是与第一壳体10的后表面13接触的表面。第二附接部21具有后表面212,该后表面212是暴露于外侧的表面。
第二附接部21具有从后表面212朝向前表面211凹入的四个凹部213(图3B中仅示出其中两个)。四个凹部213中每一个中的开口的尺寸大于第二螺钉201的头部。四个凹部213被设置在第二附接部21的相应四个角处。四个凹部213具有穿透第二附接部21的孔。四个凹部213中的孔与第一壳体10中的四个螺纹孔131同轴。第二螺钉201的相应螺纹部待被插入四个凹部213中的孔中。第二附接部21通过四个第二螺钉201被固定到第一壳体10的后表面13。
控制板6被设置在容纳区段22的内侧空间中。此外,在容纳区段22的内侧空间中,未示出的电源单元被设置在控制板6的后方。电源单元通过在容纳区段22中延伸的电线将外部供应的交流电力转换成直流电力并且将该直流电力供应到控制板6。控制板6和电源单元被附接到容纳区段22。
控制板6是印刷电路板,其例如是设有印刷电路、微控制器和电子部件(例如,存储器、电容器、线圈和电阻器)的玻璃环氧板。在控制板6中,例如,微控制器执行保持在存储器或类似物中的程序,由此实现经由天线5执行无线通信的功能和控制触摸面板显示器3的显示区段31的显示操作的功能。
控制板6包括多个(在该实施例中,四个)连接器61(图3B中仅示出其中两个)。多个连接器61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对应于多个天线5,并且连接器61的数量等于天线5的数量。每个连接器61被连接到电缆62的一个端部。电缆62的另一个端部被连接到天线5的连接器51。
电缆62例如是同轴电缆。电缆62由附接到第二附接部21的前表面211的电缆夹63保持。电缆夹63例如是由弹性构件形成并弯曲成U形的条板。电缆夹63利用U形部夹住并保持电缆。电缆夹63的U形部的平坦表面部利用诸如粘合剂或双面胶带的粘性构件被附接到第二附接部21的前表面211。通过被夹紧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电缆夹63可以防止电缆62断连。
控制板6经由未示出的布线电连接到触摸面板显示器3的显示区段31和传感器32。例如,当控制板6从传感器32接收到感测结果时,控制板6造成对应于感测结果的显示内容被显示在显示区段31上。显示区段31的所显示的内容例如被保持在控制板的存储器中,并且微控制器从存储器读取对应于来自传感器32的感测结果的显示内容以在显示区段31中显示该显示内容。
(3)安装框架、附接构件、装饰板和板框架
参考图4和图5,将描述安装框架500、附接构件8、装饰板300和板框架400。
如图5中所示,附接构件8是设置成面向建筑构件200的后表面的构件并且被固定到建筑物B1(参见图1)的柱子或类似物。附接构件8例如是具有盒形状的开关盒,该盒形状在其前表面中具有开口。附接构件8由例如电绝缘材料(例如合成树脂材料)制成。附接构件8包括从附接构件8的前表面的边缘突出以便彼此接近的两个支撑板80。每个支撑板80具有螺钉81待被拧入其中的螺纹孔。
建筑构件200具有四边形的孔,并且通过该孔,附接构件8的两个支撑板80的前表面从建筑构件200露出。
安装框架500用于将埋入型器具1附接到附接构件8。如图4中所示,安装框架500是具有两个第一侧部510和两个第二侧部520的四边形框架构件。两个第一侧部510中的每个具有螺纹孔501和通孔502。每个第一侧部510在延伸穿过通孔502的螺钉81被拧入附接构件8的支撑板80中的螺纹孔的状态下与建筑构件200的前表面接触。此外,每个第一侧部510利用拧入螺纹孔501中的螺钉支撑板框架400。
两个第二侧部520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对齐的多个附接孔521。每个附接孔521被设置成使得设置在埋入型器具1的第一壳体10的侧表面上的一对爪150中的每一个被插入其中。
板框架400是板状构件并且当在其厚度方向上观察时具有四边形外形。板框架400具有当在厚度方向观察上时为四边形的开口401。板框架400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开口401被设置成使得第一壳体10的突出部14通过埋入型器具1的第一壳体10从板框架400突出。板框架400具有通孔402,螺钉的螺纹部待穿过该通孔402被拧入安装框架500中的螺纹孔501中。
装饰板300是板状构件并且当在其厚度方向上观察时具有四边形形状。装饰板300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装饰板300具有开口301,该开口301是四边形的并且当在厚度方向上观察时其位于装饰板300的中央部中。开口301被设置成使第一壳体10的突出部14以及触摸面板显示器3从装饰板300露出。
四个凹陷部7不必形成在第一壳体10中,而是可以例如同时形成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中。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壳体20被固定到第一壳体10的状态下,每个凹陷部7至少在与固定构件4分离开的方向上凹入。可替代地,每个凹陷部7可以形成在第二壳体20而不是第一壳体10中。
除了合成树脂材料之外,附接构件8可以由例如金属材料制成。埋入型器具1的四个天线5被设置在与附接构件8在第三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处。例如,特定设备被设置在埋入型器具1被埋入其中的建筑构件200的相反侧上的房间(隔壁房间)中,附接构件8被设置在特定设备与四个天线5中的每一个之间。因此,附接构件8屏蔽用于特定设备与四个天线5中的每一个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无线电波。从而,在每个天线5的后方获得的增益小于在每个天线5的前方获得的增益。从而,每个天线5的增益相对较高的方向可以被设定为前方。以这种方式,埋入型器具1容易地传送和接收无线电波的空间可以被设定在位于建筑构件200前方的空间中(例如,在房间B11的房间空间中)。
(4)变型
下面将描述该实施例的第一至第四变型。在第一至第四变型的埋入型器具中,与该实施例的埋入型器具1中的部件类似的部件由与该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第一变型的埋入型器具被设置成面向建筑构件200的后表面并且包括附接构件8,利用该附接构件8,在第一壳体10暴露于建筑构件200的前表面的状态下,第一壳体10被附接到建筑构件200。多个(四个)天线5被设置在包括在附接构件8中并且与建筑构件200的后表面接触的部分(支撑板80)的后方。例如,第一壳体10被附接到另一个安装框架,该安装框架被构造成使得该实施例的埋入型器具1的安装框架500中的附接孔521在安装框架500的第二侧部520的进一步后方定位。从而,每个天线5可以被设置在附接构件8的支撑板80的后方,支撑板80与建筑构件200的后表面接触。可替代地,第一壳体10上一对爪150的定位可以被设定在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12的附近,并且由此,每个天线5可以被设置在支撑板80的后方。
利用该构造,每个天线5被设置在附接构件8的内侧上的空间中。在该状态下,每个天线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具有比在第三方向上小的增益。从而,该构造使得每个天线5的增益相对较高的方向能够被设定为沿着第三方向的方向。以这种方式,第一变型的埋入型器具容易地传送和接收无线电波的空间可以被设定为定位在建筑构件200的前方的空间(例如,在房间B11的房间空间中)。特别地,采用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附接构件8使得每个天线5的增益相对较高的第三方向上的角度范围能够进一步变窄。
第二变型的埋入型器具的天线5被设置在第二壳体20中。天线5通过例如螺钉被固定到第二壳体20的前表面211的位置,该位置面向第一壳体10中的凹陷部7。也就是说,在天线5被固定到第二壳体20的状态下,第二壳体20被附接到第一壳体10,并且由此,天线5被设置在凹陷部7中。由于控制板6和天线5以及电缆夹63被附接到第二壳体20,所以工人容易地将电缆62附接到控制板6、天线5和电缆夹63中的每一个。
第三变型的埋入型器具的天线5被设置在覆盖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12的部分的装饰板300上。天线5利用例如粘性材料(例如粘合剂)被附接到装饰板300的后表面而不是第一壳体10。注意,天线5可以被设置在装饰板300中。在这种情况下,装饰板300通过例如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形成在天线5中。天线5被设置在装饰板300上,天线5和控制板6经由延伸穿过例如穿透第一壳体10的通孔的电缆62彼此电连接。从而,天线5被设置在固定构件4的外侧上。
装饰板300可以形成为使得装饰板300在其厚度方向上观察的外形略大于附接构件8在第三方向上观察的外形。天线5被附接在装饰板300的边缘附近,并且由此,天线5被设置在不与附接构件8在第三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处。从而,天线5容易地执行与附接构件8前面的特定设备的无线通信。附接构件8前面的特定设备被设置在例如第三变型的埋入型器具被埋入其中的建筑构件200的相反侧上的房间(隔壁房间)中。
注意,除了装饰板300之外,天线5可以被设置在例如安装框架上。安装框架500可以通过例如嵌件成型形成在天线5中。
参考图6A和图6B,将描述第四变型的埋入型器具1A。注意,图6A和图6B是示意图,并且各部件的大小的比率和厚度的比率不必反映实际尺寸比。此外,在图6A中,为了描述起见省略了第二壳体20A和控制板6A的图示。
埋入型器具1A包括分别代替埋入型器具1的第二壳体20、控制板6和四个天线5的第二壳体20A、控制板6A和四个天线5。此外,埋入型器具1A包括代替埋入型器具1的电缆62的连接基板9。连接基板9将四个天线5电连接到控制板6A。
连接基板9是作为设有图案布线并且当在其厚度方向上观察时具有四边形外形的玻璃环氧板的基板。连接基板9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在第一方向上对齐的每两个天线5之间的间隔。连接基板9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在第二方向上对齐的每两个天线5之间的间隔。连接基板9具有四个具有通孔93的角,相应的四个第二螺钉201的螺纹部待穿过所述通孔93被插入。
连接基板9具有前表面91和后表面92。前表面91设有四个第一端子911。后表面92具有设有四个第二端子921并且面向控制板6A的部分。
四个第一端子911被设置在对应于四个基板50A的第三端子53的相应位置处。四个第一端子911是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对应于四个天线5的第三端子53的接触端子。每个第一端子911例如包括导电且弹性可变形的弹簧构件。每个第一端子911在与基板50A的第三端子接触的同时弹性变形,并且每个第一端子911的弹性力确保第三端子53上的接触压力。
四个第二端子921是与控制板6A的第四端子64接触的接触端子。四个第二端子921是在一对一的基础上与四个第四端子64接触的接触端子。每个第二端子921例如包括导电且弹性可变形的弹簧构件。每个第二端子921在与控制板6A的第四端子接触的同时弹性变形,并且每个第二端子921的弹性力确保第四端子64上的接触压力。
四个第一端子911和四个第二端子921被设置在形成在连接基板9上的图案布线中并且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彼此电连接。
代替埋入型器具1的天线5的四个连接器51,四个基板50A中的每个包括四个第三端子53。每个第三端子53电连接到基板50A的图案布线并且电连接到天线5。每个第三端子53被设置在基板50A上以便从基板50A的表面突出并且与第一端子911中对应的一个接触。
控制板6A包括代替四个连接器61的四个第四端子64。每个第四端子64被设置成从控制板6A的表面朝向第一壳体10突出并且与第二端子921中对应的一个接触。
第二壳体20A具有用于容纳连接基板9的凹部220。凹部220从第二壳体20A的第二附接部21的前表面211朝向后表面212凹入。当在正交于第二附接部21的前表面211的方向上观察时,凹部220具有与连接基板9的外形大致上相同的外形。凹部220具有大致上等于连接基板9的厚度的深度。
存储在凹部220中的连接基板9由第二壳体20A支撑。当第二壳体20A利用第二螺钉201被附接到第一壳体10时,连接基板9被夹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A之间。四个第一端子911与相应的四个第三端子53接触。此外,四个第二端子921与相应的四个第四端子64接触。从而,连接基板9将四个天线5电连接到控制板6A。
如上所述,埋入型器具1A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A之间的连接基板9。连接基板9经由前表面91(第一表面)与天线5接触并且经由后表面92(第二表面)与控制板6A接触以将天线5电连接到控制板6A。
利用该构造,简单地将第二壳体20A附接到第一壳体10,其中连接基板9被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A之间,使得天线5能够电连接到控制板6A。这使得连接基板9能够将多个天线5共同地连接到控制板6A。
第一端子911和第三端子53不必是端子,而是第一端子911或第三端子53可以是暴露在基板上的图案布线。总之,第一端子911和第三端子53至少被构造成彼此电连接。类似地,第二端子921和第四端子64不必是端子,而是第二端子921或第四端子64可以是暴露在基板上的图案布线。
除了第二端子921和第四端子64之外,连接基板9和控制板6A可以经由例如电缆彼此电连接。可替代地,控制板6A可以被构造成还用作连接基板9。例如,当控制板6A在其厚度方向上观察的外形类似于连接基板9的外形并且控制板6A设有四个第一端子911时,连接基板9可以被省略。
第一至第四变型中的每一个的埋入型器具可适用于该实施例的埋入型器具1。例如,多个天线5可以被附接到第四变型的第二壳体20A。可替代地,例如,连接基板9可以经由电缆将设置在装饰板300上的天线5电连接到控制板6A。
(5)总结
如上所述,第一方面的埋入型器具1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触摸面板显示器3、用于无线通信的至少一个天线5(在此,四个天线5)以及控制板6。第一壳体10包括具有开口11的前表面12。第二壳体20被设置成面向第一壳体10的后表面13以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形成容纳空间。第二壳体20包括埋入建筑构件200中的至少一部分。触摸面板显示器3包括具有板状形状的显示区段31和具有板状形状的固定构件4。固定构件被设置成面向显示区段31的后表面。固定构件4将显示区段31固定到第一壳体10。触摸面板显示器3被设置在容纳空间中,使得显示区段31通过开口11视觉上可察觉。控制板6具有经由四个天线5执行无线通信的功能和根据无线通信的通信内容控制显示区段的功能。控制板被设置在容纳空间中。四个天线5被设置在不与固定构件4在固定构件4的厚度方向上(在该方面中,在第三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处。
利用该构造,四个天线5被设置在不与固定构件4在固定构件4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处。从而,天线5容易地在固定构件4的厚度方向上传送和接收无线电波。例如,天线5使得能够经由面向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12的空间传送和接收无线电波。
如果四个天线5被设置在面向固定构件4的后表面并且与固定构件4在固定构件4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处,则在固定构件4的厚度方向上来自天线5的无线电波输出可能被固定构件4屏蔽或衰减。在该情况下,来自天线5的无线电波不太可能被输出到触摸面板显示器3。相比之下,第一方面的埋入型器具1中的四个天线5被设置在不与固定构件4在固定构件4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处。从而,固定构件4不太可能屏蔽无线电波,并且无线电波通过固定构件4的衰减是也不太可能发生。因此,对于埋入型器具1,无线通信的状态不易受到不稳定的影响。
此外,第一方面的埋入型器具1的一个效果在于,四个天线5被设置在固定构件4与第一壳体10的后表面13之间。从而,每个天线5容易地在面向固定构件4的后表面的空间中传送和接收无线电波。也就是说,四个天线5容易地向第一至第三方向中的所有方向传送和接收无线电波。
注意,包括在埋入型器具1中的用于无线通信的天线5的数量不限于四个。埋入型器具1包括用于无线通信的至少一个天线5,也就是说,包括适当数量的天线5。例如,至少两个天线5可以配置分集天线。
参考第一方面的第二方面的埋入型器具1,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中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具有持续到容纳空间的至少一个凹陷部7(在此,四个凹陷部7),并且天线5被设置在凹陷部7中。从而,由于天线5和控制板6被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的容纳空间中,所以当工人握住埋入型器具1时,工人不会与天线5和控制板6接触。因此,在由工作人员的工作期间不太可能发生每个天线5与控制板6之间的松散连接,这提高每个天线5与控制板6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注意,凹陷部7的数量不限于四个,而是可以是对应于天线5的数量的任何数量。例如,当埋入型器具1包括至少一个天线5时,设置至少一个凹陷部7。
每个凹陷部7不必被设置在第二凹部16的四个内侧表面161中的对应一个与第一壳体10的后表面13之间。例如,当在第三方向上观察时,由第二凹部16的四个内侧表面161限定的四边形的大小可以大于触摸面板显示器3中固定构件4的外形以在固定构件4与第一壳体10之间形成间隙,并且该间隙可以用作凹陷部7。在这种情况下,天线5可以与固定构件4在第一方向上对齐或者可以与固定构件4在第二方向上对齐。可替代地,例如,每个凹陷部7可以被设置在第二凹部16的底表面与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1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天线5可以被设置在固定构件4的前方。
参考第二方面的第三方面的埋入型器具1,所述至少一个天线5包括多个(四个)天线,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凹陷部7包括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对应于多个天线5的多个(四个)凹陷部7。从而,在天线5与固定构件4分离开的状态下,各自对应于凹陷部7中相关联的一个的所有天线5被固定到第一壳体10而不与固定构件4在固定构件4的厚度方向上重叠。此外,各自设置在凹陷部7中的对应一个中的天线5被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的容纳空间中,并且因此,天线5容易地电连接到设置在容纳空间中的控制板6。
第三方面的埋入型器具1的一个效果在于,由于埋入型器具1包括四个天线5,所以与一个天线5的情况下相比,由于分集效应,可以增加无线电波的传送和接收中的信号强度。此外,由于埋入型器具1包括四个天线5,还有可能针对四个天线5中的每一个传送和接收不同的无线电波。可替代地,例如,埋入型器具1可以经由四个天线5中的两个传送和接收第一无线电波,该两个天线5横向于彼此,并且埋入型器具1可以经由剩余的两个天线5传送和接收与第一无线电波在不同的频带中的第二无线电波。横向于彼此的两个天线5使得用于第一无线电波(或第二无线电波)的传送和接收的信号强度比一个天线5的情况下更稳定。
参考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个的第四方面的埋入型器具1进一步包括设置成面向建筑构件200的后表面的附接构件8,并且利用该附接构件8,在第一壳体10暴露在建筑构件200的前表面处的状态下第一壳体10被附接到建筑构件200。天线5被设置在附接构件8的一部分(在该方面中为支撑板80)的前方,该部分与建筑构件200的后表面接触。从而,天线5在建筑构件200的前表面处的空间中比在建筑构件200的后表面处的空间中更容易地传送和接收无线电波。
第四方面的埋入型器具1的一个效果在于,当如图5中所示四个天线5被设置在附接构件8的支撑板80的前表面的前方时,四个天线5中的每个在位于建筑构件200前方的空间中比在位于建筑构件200后方的空间中更容易地传送和接收无线电波。例如,四个天线5中的每个在房间B11(参见图1)的房间空间中比在位于建筑构件200后方的空间中更容易地传送和接收无线电波,并且从而与设置在房间B11中的特定设备的无线通信不易受到不稳定的影响。此外,即使当附接构件8由金属材料制成时,四个天线5中的每个与特定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也不易受到不稳定的影响,因为附接构件8没有被设置在设置在房间B11中的特定设备与四个天线5中的每个之间。
参考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个的第五方面的埋入型器具1进一步包括设置成面向建筑构件200的后表面的附接构件8,并且利用该附接构件8,在第一壳体10暴露在建筑构件200的前表面处的状态下第一壳体10被附接到建筑构件200。天线5被设置在附接构件8的一部分(在该方面中为支撑板80)的后方,该部分与建筑构件200的后表面接触。
参考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个的第六方面的埋入型器具1A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的连接基板9。连接基板9经由该连接基板9的前表面91(第一表面)与天线5接触并且经由该连接基板9的后表面92(第二表面)与控制板6A接触以将天线5电连接到控制板6A。
参考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个的第七方面的埋入型器具1,每个天线5是设置在基板50的表面上的导体。从而,例如,设有图案布线的基板50可以用作天线5。此外,简单地将基板50固定到凹陷部7使得天线5能够被设置在凹陷部7中。因此,每个天线5被容易地附接到凹陷部7。
每个天线5不必被设置在凹陷部7中使得基板50的表面平行于第三方向。每个天线5可以被设置在凹陷部7中使得基板50的表面横向于第三方向。换句话说,每个天线5可以被设置在凹陷部7中使得基板50的表面平行于触摸面板显示器的显示区段31的显示表面。
在参考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个的第八方面的埋入型器具1中,天线5被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中。从而,天线5被设置在比在被设置在第二壳体20中的情况下更靠近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12的位置处。因此,天线5容易地在位于建筑构件200前方的空间中传送和接收无线电波。
在参考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个的第九方面的埋入型器具1中,天线5被设置在第二壳体20中。
在参考第一方面的第十方面的埋入型器具1中,天线5被设置在覆盖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12的部分的装饰板300上。
第一壳体10、开口11、固定构件4的第一附接部41、第一凹部15以及第二凹部16中的每个的外形不限于四边形,而是可以是诸如多边形或圆形的任何形状。
每个天线5例如是形成在基板50上的图案天线,但不限于这种构造。每个天线5可以是例如线圈天线的天线,包括电线。每个天线5不必被设置在由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形成的容纳空间中,而是可以被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可替代地,每个天线5可以被设置在例如第一壳体10与装饰板300之间,或者被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外侧。
当埋入型器具1被构造成待用螺钉或类似物直接附接到附接构件8时,可以省略安装框架500。
控制板6的无线通信功能不限于经由天线5的无线电波的传送和接收,而是无线通信功能可以仅是无线电波的传送功能并且可以省略接收功能。
附图标记列表
1,1A 埋入型器具
10 第一壳体
11 开口
20,20A 第二壳体
22 容纳区段
3 触摸面板显示器
31 显示区段
4 固定构件
5 天线
6,6A 控制板
7 凹陷部
8 附接构件
200 建筑构件
300 装饰板

Claims (9)

1.一种埋入型器具,其包括:
第一壳体,其具有带有开口的前表面;
第二壳体,其被设置成面向所述第一壳体的后表面以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埋入建筑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
触摸面板显示器,其包括具有板状形状的显示区段和具有板状形状的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被设置成面向所述显示区段的后表面,所述固定构件将所述显示区段固定到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触摸面板显示器被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使得所述显示区段的前表面通过所述开口在视觉上可感知;
用于无线通信的至少一个天线;以及
控制板,其具有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执行无线通信的功能和根据所述无线通信的通信内容控制所述显示区段的功能,
所述控制板被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
所述至少一个天线被设置在不与所述固定构件在所述固定构件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处,
所述埋入型器具进一步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基板,所述连接基板经由所述连接基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接触并且经由所述连接基板的第二表面与所述控制板接触以将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电连接到所述控制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入型器具,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持续到所述容纳空间的至少一个凹陷部,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天线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凹陷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埋入型器具,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包括多个天线,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凹陷部包括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对应于所述多个天线的多个凹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埋入型器具,其进一步包括:
设置成面向所述建筑构件的后表面的附接构件,并且利用所述附接构件,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至少一部分暴露在所述建筑构件的前表面处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壳体被附接到所述建筑构件,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天线被设置在所述附接构件的一部分的前方,所述部分与所述建筑构件的后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埋入型器具,其进一步包括:
设置成面向所述建筑构件的后表面的附接构件,并且利用所述附接构件,在所述第一壳体暴露在所述建筑构件的前表面处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壳体被附接到所述建筑构件,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天线被设置在所述附接构件的一部分的后方,所述部分与所述建筑构件的后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埋入型器具,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是形成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的导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埋入型器具,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天线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埋入型器具,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天线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入型器具,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天线被设置在覆盖所述第一壳体的前表面的部分的装饰板上。
CN201880009925.9A 2017-02-02 2018-01-31 埋入型器具 Active CN1102494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7969A JP6887109B2 (ja) 2017-02-02 2017-02-02 埋込形器具
JP2017-017969 2017-02-02
PCT/JP2018/003076 WO2018143225A1 (ja) 2017-02-02 2018-01-31 埋込形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9480A CN110249480A (zh) 2019-09-17
CN110249480B true CN110249480B (zh) 2021-03-02

Family

ID=63040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9925.9A Active CN110249480B (zh) 2017-02-02 2018-01-31 埋入型器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7878B2 (zh)
JP (1) JP6887109B2 (zh)
CN (1) CN110249480B (zh)
TW (1) TWI654552B (zh)
WO (1) WO20181432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42271B2 (ja) * 2019-02-12 2022-09-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負荷制御装置、配線器具、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83934B2 (ja) * 2019-08-22 2023-11-21 ヤマハ株式会社 信号伝送装置及び信号伝送方法
JP2021158647A (ja) * 2020-03-30 2021-10-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通信システム
US20230383979A1 (en) * 2020-10-14 2023-11-3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Building controller with antenna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0022A (zh) * 2008-07-18 2010-01-2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具有热射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
CN103702534A (zh) * 2013-12-18 2014-04-02 上海岱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双层壳体的电子设备机壳结构
CN105981187A (zh) * 2014-02-21 2016-09-28 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光电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56206B2 (ja) 2009-03-30 2012-01-18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装置
JP5554665B2 (ja) * 2010-09-09 2014-07-23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照明用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収納する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収納ボックス
JP2012174513A (ja) * 2011-02-22 2012-09-10 Digital Electronics Corp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スイッチ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812782B2 (en) * 2011-08-08 2017-11-07 Féinics Amatech Teoranta Coupling frames for RFID devices
US9450297B2 (en) * 2013-03-11 2016-09-20 Suunto Oy Antenna for device having conducting casing
JP6008780B2 (ja) * 2013-04-01 2016-10-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取り付け構造
JP6194716B2 (ja) * 2013-09-19 2017-09-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ー
CN203554693U (zh) * 2013-10-17 2014-04-16 吴国新 嵌入式路由器设备
JP2015079399A (ja) * 2013-10-17 2015-04-23 Nec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筐体構造
CN104899770B (zh) 2014-03-03 2022-02-15 上海仙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fid技术的电子购物系统
CN106151888B (zh) * 2015-05-11 2021-03-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光源单元和包括该光源单元的照明器具
CN205594790U (zh) 2016-04-08 2016-09-21 成都易科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收银台
KR102465796B1 (ko) * 2016-05-27 2022-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슬롯 안테나를 가지는 전자 장치
CN205788209U (zh) 2016-06-01 2016-12-07 无锡陶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嵌入式rfid管理工作站一体机
CN205792935U (zh) 2016-06-17 2016-12-07 普天智能照明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墙面嵌入式安装的摄像装置
KR102629569B1 (ko) * 2016-08-17 2024-0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TWI730018B (zh) * 2016-09-06 2021-06-11 日商半導體能源硏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輸入輸出裝置、半導體裝置
KR102622733B1 (ko) * 2016-10-05 2024-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시블 커넥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0022A (zh) * 2008-07-18 2010-01-2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具有热射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
CN103702534A (zh) * 2013-12-18 2014-04-02 上海岱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双层壳体的电子设备机壳结构
CN105981187A (zh) * 2014-02-21 2016-09-28 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光电组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综述;陶宝祺 等;《测控技术》;19920828(第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47878B2 (en) 2020-11-24
WO2018143225A1 (ja) 2018-08-09
TW201841103A (zh) 2018-11-16
US20190372213A1 (en) 2019-12-05
JP2018125779A (ja) 2018-08-09
JP6887109B2 (ja) 2021-06-16
TWI654552B (zh) 2019-03-21
CN110249480A (zh) 201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9480B (zh) 埋入型器具
US20180240332A1 (en) Wireless Control Device
US11101544B2 (en) Control module for a lighting fixture
EP3696783A1 (en) Wireless control device
US20190036279A1 (en) Wireless transmission assembly and household appliance system
JP2016189293A (ja) 照明器具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ATE530854T1 (de) Bedienblende für ein elektrogerät
US10644392B2 (en) Lighting device cover with built-in antenna
JP2015154279A (ja) 通信装置
JP4671119B2 (ja) 安定器及び照明装置
CN108444055B (zh) 用于空调器的无线通讯装置及空调器
CN215601602U (zh) 遥控器
JP2006211470A (ja) 無線通信装置、壁スイッチ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212080953U (zh) 具有设置供电插座的透光罩的led灯
KR102304820B1 (ko) 전자장치
JP6749506B2 (ja) 操作機器
CN218977081U (zh) 一种线控器及空调系统
CN109121471A (zh) 数据总线的电子接线板
US20120217396A1 (en) Flexible and convenient ir emitter device
EP3289632B1 (en) Wireless mounted control module
CN202075962U (zh) 显示模块及使用该显示模块的家用电器
KR20160088537A (ko) 시스템 마감장치
CN205017680U (zh) 电路板组件和电气设备
WO2023104980A1 (en) Determination of a temperature in a hvac system
KR100761767B1 (ko) 멀티 공기조화기의 컨트롤 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