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9928B - Connector - Google Patents

Connec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9928B
TWI649928B TW106129458A TW106129458A TWI649928B TW I649928 B TWI649928 B TW I649928B TW 106129458 A TW106129458 A TW 106129458A TW 106129458 A TW106129458 A TW 106129458A TW I649928 B TWI649928 B TW I6499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onductor
side wall
portions
connector
body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9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4983A (zh
Inventor
鈴木照仁
三木康幸
矢島裕之
水村晶範
Original Assignee
莫仕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莫仕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莫仕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4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49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99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992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為了實現容易製造、貫穿一傳輸線路的良好的電氣特性、高可靠性同時維持低製造成本,一外側導體部包括:一圓筒狀的本體部,由一彎曲板構成;一平板狀的後板部,經由一曲部連結於本體部的後端,用於堵住本體部的後端;一角筒狀的基部,連結於後板部的下端;以及左方及右方的腳部,從本體部的一圓筒壁向下突出。其中,基部包括:一平板狀的後壁部,連結於後板部的下端;左方及右方的側壁部,從後壁部的左右兩端向前突出;以及一突起,形成於側壁部的外側面。左方及右方的側壁部的外側面面向左右的腳部的內側面,兩個側壁部的每一個側壁部的至少一個突起抵接對向的腳部的內側面,且各側壁部導通於對向的腳部。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連接器。
在此以前,為了將一同軸線纜電連接於一電路基板,已採用具有由一筒型的屏蔽體包圍的一端子的連接器(例如參見專利文獻1)。
圖8是一常規連接器的一剖視圖。
在圖中,811是安裝在電路基板891上的一連接器的一殼體,殼體具有一箱形的形狀,箱形的形狀具有一開口的前面,以能使配設的連接插頭901插入。此外,851是佈置在殼體811中的一L字形的端子。此外,包圍端子851的L字形的內屏蔽體861安裝在殼體811中。應注意的是,絕緣體821被挾持在端子851的中央拐角部與內屏蔽體861之間,其中鎖定元件824裝配在絕緣體821與殼體811之間。此外,殼體811的外周由外屏蔽體871覆蓋。
專利文獻1:日本未審專利申請公開號JPH8-306435。
然而,在前述常規連接器中,由端子851和內屏蔽體861構成的整個傳輸線路的電氣特性未充分控制。倘若傳輸高頻信號,因為端子851和內屏蔽體861一體地用作一傳輸線路,所以必須控制貫穿整個傳輸線路的電氣特性,以穩定阻抗且不引起信號反射(bounce)等。然而,在前述常規連接器中, 未給予控制這種電氣特性充分的考慮。
本文的一目的在於解決常規連接器的前述有問題的方面並提供一種可靠性高的連接器,其容易製造、具有貫穿一傳輸線路的良好的電氣特性同時維持低製造成本。
因此,一種連接器具有:一導電的端子;一中間絕緣體,用於收容所述端子;以及一外側導體部,其由一導電金屬板一體成形,用於收容所述中間絕緣體。所述外側導體部包括:一圓筒狀的本體部,由一彎曲板構成;一平板狀的後板部,經由一曲部連結於所述本體部的後端,用於堵住所述本體部的後端;一角筒狀的基部,連結於所述後板部的下端;以及左右的腳部,從所述本體部的一圓筒壁向下延伸。中,所述基部包括:一平板狀的後壁部,連結於所述後板部的下端;左右的側壁部,從所述後壁部的左右兩端向前延伸;以及突起,形成於所述側壁部的外側面。所述左右的側壁部的外側面面向所述左右的腳部的內側面,兩個側壁部中的每一個的至少一個突起抵接對向的腳部的內側面,且各側壁部導通於所述對向的腳部
在另一些連接器中,所述突起形成在所述側壁部的前後方向的多個位置。
還在另一些連接器中,所述連接器還包括:一殼體,其由一絕緣材料構成,用於收容所述外側導體部。其中,所述殼體包括:縫狀的左方及右 方的固定部收容部,朝前方延伸。所述外側導體部包括:左方及右方的固定部,從所述後板部的左右兩端向前延伸;以及當所述外側導體部收容於所述殼體內時,各該固定部插入一對應的該固定部收容部以被保持。
還在另一些連接器中,所述左方及右方的固定部平行於所述本體部且並排位於所述本體部的左方及右方,其中所述側壁部位於所述本體部的下方的位置。
還在另一些連接器中,所述中間絕緣體包括一調整空間,所述外側導體部與所述端子之間的空間內的介電常數可在所述調整空間內被調整。
根據本發明,可實現製造容易、貫穿一傳輸線路的良好的電氣特性、高答覆可靠性同時維持低製造成本。
1‧‧‧連接器
11‧‧‧殼體
12‧‧‧安裝部
12a‧‧‧外側壁
12b‧‧‧上壁
13‧‧‧外側導體收容部
13a‧‧‧側面部
13b‧‧‧固定部收容部
14‧‧‧屏蔽體接合突起
17‧‧‧結合部
17a‧‧‧線纜插入孔
21‧‧‧中間絕緣體
22、53、62‧‧‧本體部
22a‧‧‧接觸部收容孔
22b‧‧‧端子插入孔
22c‧‧‧調整空間
23、57、67‧‧‧基部
23a‧‧‧基部收容部
23c‧‧‧端子保持槽
51‧‧‧端子
52‧‧‧尾部
53a、66b‧‧‧保持用突起
54‧‧‧接觸部
56、65a‧‧‧曲部
57a‧‧‧保持用凸部
61‧‧‧外側導體部
62a‧‧‧本體空間部
62b‧‧‧接合部
63‧‧‧腳部
63a‧‧‧下腳部
63b‧‧‧上腳部
63c‧‧‧彎曲部
64‧‧‧外側尾部
65‧‧‧後板部
66‧‧‧固定部
67a‧‧‧側壁部
67b‧‧‧前壁部
67c‧‧‧後壁部
67d‧‧‧突起
71‧‧‧屏蔽體
72‧‧‧頂板部
73‧‧‧側板部
74‧‧‧接合開口
75‧‧‧屏蔽體尾部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A及圖1B是本實施例中的一連接器的兩個立體圖,其中圖1A是從斜前方觀察到的一視圖而圖1B是從斜後方觀察到的一視圖。
圖2是本實施例中的一連接器從斜前方觀察到的一分解圖。
圖3是本實施例中的一連接器從斜後方觀察到的一分解圖。
圖4A至圖4E是本實施例中的一連接器的五個視圖,其中圖4A是一俯視圖、圖4B是一後視圖、圖4C是一側視圖、圖4D是一前視圖以及圖4E是一 仰視圖。
圖5A至圖5C是本實施例中的一連接器的三個剖視圖,其中圖5A是沿圖4A的箭頭方向N-N作出的一剖視圖,圖5B是沿圖4C的箭頭方向P-P作出的一剖視圖,以及圖5C是沿圖4C的箭頭方向R-R作出的一剖視圖。
圖6A-1至圖6B-3是一組視圖,示出組裝本發明的該實施例中的一連接器的外側導體部的後半部的步驟,其中圖6A-1至圖6A-3示出各步驟的立體圖,而圖6B-1至圖6B-3為分別對應圖6A-1至圖6A-3各圖的仰視圖。
圖7A及圖7B是剖視圖,示出本發明的該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的外側導體部的後半部的組裝後的狀態,其中圖7A是沿圖4C的箭頭方向T-T作出到的一剖視圖以及圖7B是圖7A中的部分U的一放大圖。
圖8是一常規連接器的一剖視圖。
下面,將參照附圖來詳細說明一實施例。
圖1是本實施例中的一連接器的一立體圖,圖2是本實施例中的一連接器從斜前方觀察到的一分解圖。圖3是本實施例中的一連接器從斜後方觀察到的一分解圖,圖4是本實施例中的一連接器的五個視圖,圖5是本實施例中的一連接器的一剖視圖。應注意的是:在圖1中,圖1A是從斜前方觀察到的一視圖而圖1B是從斜後方觀察到的一視圖;在圖4中,圖4A是一俯視圖、圖4B是一後視圖、圖4C是一側視圖、圖4D是一前視圖以及圖4E是一仰視圖;在圖5中, 圖5A是沿圖4A的箭頭方向N-N作出的一剖視圖,圖5B是沿圖4C的箭頭方向P-P作出的一剖視圖,以及圖5C是沿圖4C的箭頭方向R-R作出的一剖視圖。
在這些圖中,1為一連接器,用作本實施例中的一線纜連接器,例如,所述連接器以一安裝的狀態使用於印刷電路基板、柔性電路基板等(它們用於電氣設備或電子設備,諸如個人電腦、行動電話、智慧手機、平板(tablet)終端、車輛用導航設備、車輛用音訊設備、車載(onboard)攝像機、遊戲機等),且以連接於一線纜(諸如一信號線纜等,未示出)的前端的一狀態被使用。儘管線纜可為用於任何類型設備的線纜,但本文提供的說明假設線纜為一所謂的同軸線纜,其中中心導體由一外側導體包圍並覆蓋。此外,儘管連接器1也可為任何類型,但本文提供的說明假設連接器1是用於連接一同軸線纜的一所謂的同軸連接器,此外,連接器1優選為符合FAKRA標準的一同軸連接器。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諸如上、下、左、右、前和後等指示方向的用於解釋連接器1的各部件的結構和動作的表述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表述,當連接器1的各部件處於圖中所示的位置時,這些表述是恰當的。然而,如果姿態發生變化,那麼這些表述也將會根據姿態的變化相應地進行理解。
參閱圖1A至圖3,連接器1包括:殼體11,用作一連接器本體,其由一絕緣材料(諸如合成樹脂等)一體地成形;外側導體部61,其為對一導電金屬板進行沖切、壓製、彎折等得到的一體成形的並收容於殼體11內的一元件;中間絕緣體21,其是由一絕緣材料(諸如合成樹脂等)一體成形的且收容於外側導體部61內的一元件;端子51,用作一中心導體部,其是對一導電金屬 板進行沖切、壓製、彎折等得到的一體成形的且收容於中間絕緣體21內的一元件;以及屏蔽體71,其是對一導電金屬板進行沖切、壓製、彎折等得到的一體成形的一元件且是貼接於殼體11的周圍的一輔助固定件。
殼體11包括呈一大體長方體形狀的安裝部12以及從安裝部12的前面向前延伸的一大體圓筒狀的結合部17,且具有一大體L字狀的側面形狀。
安裝部12為安裝並固定在一安裝元件上的部分,其中該部分的下面處於面向安裝元件(諸如一電路基板等)的安裝面的狀態。此外,安裝部12包括:平坦的左右兩外側壁12a;平坦的上壁12b,連接於外側壁12a的上端;以及屏蔽體接合突起14,從各外側壁12a突出。
此外,結合部17為具有形成在其內的線纜插入孔17a的一同軸線纜(未示出)連接的部分,同軸線纜的前端插入穿過線纜插入孔17a。線纜插入孔17a沿殼體11的前後方向延伸並開口於結合部17的前端面。
在另一方,其為收容外側導體部61的一空間的外側導體收容部13形成於安裝部12內。外側導體收容部13開口於安裝部12的下面以及後面且與線纜插入孔17a連通。應注意的是,外側導體收容部13包括:平坦的左右兩側面部13a,朝前方延伸;以及縫狀的固定部收容部13b,朝前方延伸。側面部13a為面向外側導體部61的腳部63的左右的下腳部63a的部分,而固定部收容部13b是將外側導體部61的固定部(anchor)66插入並收容於內的部分。
參閱圖2及圖3,屏蔽體71包括:平坦的頂板部72;平坦的側板部73,從頂板部72的左右兩端向下方延伸;接合開口74,形成於側板部73;以及 屏蔽體尾部75,從側板部73的下端向下突出。此外,屏蔽體71從圖2和圖3所示的位置相對殼體11向下移動,並如圖1所示地安裝於殼體11的周圍,以包圍並覆蓋安裝部12。接合開口74與安裝部12的屏蔽體接合突起14的接合有效地防止安裝在殼體11周圍的屏蔽體71脫開殼體11。此外,在屏蔽體71貼接於殼體11的狀態下,屏蔽體尾部75插入安裝元件的安裝面上形成的一開口(諸如一通孔、導孔等)中,通過一連接手段(諸如焊接等)連接於所述開口並被固定。由此,殼體11固定在安裝元件的安裝面上。應注意的是,所述開口理想地連接於一接地跡線(諸如接地導線等)。
端子51包括沿殼體11的前後方向延伸的細長的棒狀的本體部53、沿殼體11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細長的棒狀的基部57以及連結本體部53和基部57的曲部56,並具有一大體L字狀的側面形狀。此外,細徑的電連接於一同軸線纜的芯線的圓柱狀的接觸部54形成於本體部53的前端。此外,基部57包括從其下端向下突出的尾部52。尾部52插入安裝元件的安裝面上形成的一開口(諸如一通孔、導孔等)中,通過一連接手段(諸如焊接等)電連接於所述開口並被固定。所述開口連接於一導電跡線(諸如一信號線等)。此外,咬入中間絕緣體21的端子插入孔22b(見圖5B)的壁面以被保持的保持用突起53a形成於本體部53的側面,而咬入中間絕緣體21的端子保持槽23c的壁面以被保持的保持用凸部57a形成於基部57的側面。
中間絕緣體21包括沿殼體11的前後方向延伸的具有一圓柱狀外形的本體部22以及沿殼體11的上下方向殼體11延伸的基部23,且具有一大體L 字狀的側面形狀。本體部22包括:接觸部收容孔22a,用作用於收容端子51的接觸部54的一空間,具有一大徑,開口於前端;以及端子插入孔22b(見圖5B),用作保持端子51的保持用突起53a的一空間,與接觸部收容孔22a的後端連通。應注意的是,外側導體部61與端子51之間的空間的介電常數在其內被調整的調整空間22c形成在接觸部收容孔22a與端子插入孔22b連結的部分。調整空間22c是去除絕緣材料的部分。此外,基部23包括:基部收容部23a,其為用於收容端子51的基部57的一空間。基部收容部23a開口於基部23的上面、下面以及後面且與端子插入孔22b連通。此外,基部收容部23a包括用於將端子51的保持用凸部57a保持的端子保持槽23c(見圖4E)。
此外,端子51從圖2和圖3所示的位置相對中間絕緣體21向前相對移動且如圖4A至圖5C所示地收容在中間絕緣體21內,從而接觸部54收容於接觸部收容孔22a內,保持用突起53a保持在端子插入孔22b內,而保持用凸部57a保持在端子保持槽23c內。在這種狀態下,端子51的尾部52從中間絕緣體21的基部23的下面向下突出。
參閱圖2及圖3,外側導體部61包括:圓筒狀的本體部62,由一彎曲板構成,沿殼體11的前後方向延伸;左右的腳部63,沿殼體11的上下方向延伸;角筒狀的基部67,沿殼體11的上下方向延伸;後板部65,其連結本體部62的上端和基部67的上端並堵住本體部62的後端;以及曲部65a,其連結後板部65的上端和本體部62的上端。由圓筒狀的本體部62以及角筒狀的基部67構成的筒狀的部分具有一大體L字狀的側面形狀。本體部62為收容中間絕緣體21的本 體部22的一空間且包括從本體部62的前端延伸至後端的本體空間部62a。應注意的是,本體空間部62a的後端被後板部65堵住。
腳部63包括:上腳部63b,在本體部62的後端附近從圓筒壁向下直地延伸;以及下腳部63a,其經由彎曲部63c連結於上腳部63b的下端並直地向下延伸。彎曲部63c為當從前後觀察時以一曲軸狀彎曲的部分,這使得左右的上腳部63b之間的間隔與圓筒狀的本體部62的直徑大致相同,但左右的下腳部63a之間的間隔大於本體部62的直徑。應注意的是,各下腳部63a包括從其前後兩端向下突出的一對外側尾部64。外側尾部64插入安裝元件的安裝面上形成的一開口(諸如一通孔、導孔等)中,通過一連接手段(諸如焊接等)連接於所述開口並被固定。所述開口連接於一接地跡線(諸如一接地導線等)。
此外,朝前方延伸的一對板狀的固定部66連接於後板部65的左右兩側緣。固定部66為插入並收容於殼體11的固定部收容部13b的部分,其中通過咬入固定部收容部13b的壁面而被保持的保持用突起66b形成在固定部66的上下側面。應注意的是,左右的固定部66位於上腳部63b的外側。
基部67包括:平板狀的後壁部67c,連結於後板部65的下端;一對板狀的側壁部67a,連結於後壁部67c的左右兩側緣,朝前方延伸;以及一對板狀的前壁部67b,連結於側壁部67a的前端,相對彼此朝側壁部67a延伸。應注意的是,一對前壁部67b的前端相互面向彼此抵接或彼此靠近。此外,左右的側壁部67a位於下腳部63a內,其中至少一部分接觸下腳部63a並導通於下腳部63a。
用於收容端子51的中間絕緣體21從圖2和圖3所示的位置相對外側導體部61向前相對移動以被收容在外側導體部61內。在這種情況下,如後所述,曲部65a仍未被彎曲,同時後板部65以及基部67的後壁部67c處於從本體部62的上端朝後方水平延伸的姿勢,這使得本體部62的後端處於開放狀態。在這樣一種狀態下,用於收容端子51的中間絕緣體21可從外側導體部61的後方向前相對移動以收容在外側導體部61內。此外,一旦中間絕緣體21的本體部22收容於外側導體部61的本體部62內且中間絕緣體21的基部23位於外側導體部61的左右的腳部63之間,則如後所述,本體部62的後端通過將曲部65a彎折而被堵住,且基部67通過將一對側壁部67a彎折而變成一角筒狀,從而用於收容端子51的中間絕緣體21如圖4A至圖5C所示地收容在外側導體部61內。
隨後,用於收容中間絕緣體21(端子51收容於中間絕緣體21內)的外側導體部61從圖2和圖3所示的位置相對殼體11向前相對移動,以收容在殼體11內。具體地,至少本體部62的前端附近的部分收容於線纜插入孔17a內,其中諸如腳部63、後板部65、基部67等部分收容於外側導體收容部13內。此外,左右的固定部66插入縫狀固定部收容部13b且保持用突起66b咬入固定部收容部13b的壁面以被保持。在這種狀態下,端子51的尾部52以及外側導體部61的外側尾部64像屏蔽體尾部75一樣處於從外側導體收容部13的下面向下突出的狀態。
下面說明用於組裝外側導體部61的一方法。
圖6是一視圖,示出組裝本發明的該實施例中的一連接器的外側 導體部的後半部的步驟,圖7是一剖視圖,示出本發明的該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的外側導體部的後半部的組裝後的狀態。應注意的是:在圖6中,圖6A-1至圖6A-3示出各步驟的立體圖,而圖6B-1至圖6B-3為分別對應圖6A-1至圖6A-3各圖的仰視圖;在圖7中,圖7A是沿圖4C的箭頭方向T-T作出到的一剖視圖以及圖7B是圖7A中的部分U的一放大圖。
在本實施例中,例如,外側導體部61為將一平板狀的金屬片材沖切成一預定的外形後彎折而一成形的一板材的元件。具體地,本體部62形成為包括如圖6B-1至圖6B-3所示地沿前後方向延伸的通過按一預定的外形彎曲平板的一所處理的部分並使兩端彼此面向以接合的接合部62b。
此時,腳部63的一部分彎折,以形成彎曲部63c,且與圓筒壁相當的部分彎曲以處於靠近本體部62的後端從圓筒壁向下延伸的一狀態。此外,一對固定部66彎折以大體正交於後板部65,而一對側壁部67a彎折以大體正交於後壁部67c。應注意的是,如圖6A-1以及圖6B-1所示,曲部65a仍未被彎曲,且後板部65以及基部67的後壁部67c處於從本體部62的上端朝後方水平延伸的姿勢。因此,本體部62的後端處於開放的狀態。
此外,向外突出的突起67d通過壓製成形預先形成在側壁部67a的外側面上。在外側導體部61處於完成的一狀態的同時,突起67d通過咬入對應的下腳部63a的內側面使各側壁部67a接觸對應的下腳部63a來確保一導通狀態而不失效。應注意的是,在圖6A-1所示的例子中,儘管其中兩個突起67d相應形成在各側壁部67a,但突起67d可為一個或也可為三個或更多個,且也可形 成在側壁部67a上的任意位置。換句話說,只要至少一個突起67d形成在各側壁部67a上就足夠。
這個突起67d可為如圖所示地一光滑的突起或為具有一被切開並抬起的緣部的一突起;可替代地,它可為通過凸壓(half blanking)具有一平面部的一突起。
隨後,通過當本體部62的後端處於開放狀態時從外側導體部61的後方將用於收容端子51的中間絕緣體21相對外側導體部61向前相對移動,中間絕緣體21進入如圖6A-1和圖6B-1所示的收容於外側導體部61內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中間絕緣體21的本體部22收容於外側導體部61的本體部62內,而中間絕緣體21的基部23位於外側導體部61的左右的腳部63之間。
隨後,如圖6A-2和圖6B-2所示,將外側導體部61的本體部62的上端和後板部65的上端連結的曲部65a彎曲,使得後板部65正交於圓筒狀的本體部62的軸方向在下方延伸。結果,後板部65堵住本體部62的後端,使得中間絕緣體21的基部23的後面被後板部65和後壁部67c覆蓋。此外,左右的側壁部67a在左右的下腳部63a之間行進,且左右的固定部66位於左右的上腳部63b的外側。
隨後,如圖6A-3和圖6B-3所示,側壁部67a與前壁部67b的連結部被彎折,從而連結於側壁部67a的前端的前壁部67b正交於側壁部67a朝相對側的側壁部67a延伸。結果,外側導體部61的基部67呈現從本體部62向下延伸的一角筒狀,中間絕緣體21的基部23的前面被前壁部67b覆蓋,且中間絕緣體21的 基部23中的處於本體部22下方的部分以基部67的側壁部67a、前壁部67b以及後壁部67c覆蓋在周圍的狀態被收容於外側導體部61的一角筒狀的基部67中。
此外,除從中間絕緣體21的基部23的下面向下突出的外側尾部64部分外,外側導體部61形成一連續的導體的筒。具體地,貫穿本體部62的整個長度的是一圓筒,從本體部62的後端部分向下延伸的基部67為一角筒,且圓筒和角筒的連結部分由後板部65和腳部63遮蔽。由此,如圖5A至圖5C所示,收容於中間絕緣體21內的一棒狀的端子51從中間絕緣體21的基部23的下面向下突出。因此,端子51與外側導體部61的組合有效地用作一傳輸路徑以傳輸高頻信號,這使得維持阻抗處於一貫穿傳輸路徑的穩定狀態是可能的。
此外,因為固定部66形成在後板部65上以位於上腳部63b的外側,所以在外側導體部61的本體部62上或在形成一角筒狀的基部67中形成一固定部是不需要的,這能使由外側導體部61構成的一連續的導體筒容易形成。
偶然地,如圖6A-1所示,因為外側導體部61的基部67尤其側壁部67a以及前壁部67b在後板部65(後板部65經由具有一窄的寬度的曲部65a連接在本體部62的後端)的遠端連接,所以相距本體部62的導電路徑的距離變長。出於此原因,如果突起67d未形成且側壁部67a與下腳部63a之間的導通斷開(closed),那麼來自本體部62的高頻信號經由一長的導電路徑在前壁部67b的前端反射並在被前壁部67b的前端反射之後經由一長的導電路徑再返回至本體部62,將潛在地顯著影響流經本體部62的高頻信號。此外,如果經由長的導電路徑返回到本體部62的反射的高頻信號在寬度窄的曲部65a被反射、在前壁部 67b的前端再被反射並返回至本體部62,那麼就存在著被流經本體部62的高頻信號顯著影響的可能性。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包含端子51和外側導體部61的傳輸路徑的阻抗可能是不穩定的。
然而,在本實施例中,向外突出的突起67d形成在側壁部67a上,且如圖7B所示,咬入對應的下腳部63a的內面,這確保各側壁部67a與對應的下腳部63a接觸並確保導通狀態。因此,前述的高頻信號的反射被有效地防止在基部67處反射,這使得穩定維持由端子51和外側導體部61構成的一傳輸線路的阻抗成為可能。
如前所述,將一緣部設置於突起67d更有力地確保咬入側壁部67a。
應注意的是,固定部66(其為插入殼體11的固定部收容部13b並被保持的部分)為像側壁部67a和前壁部67b一樣向前延伸的一元件;然而,如圖6A-1所示,固定部66比側壁部67a或前壁部67b更靠近曲部65a。出於此原因,因為來自本體部62的導電路徑的距離不長,即使如果來自本體部62的高頻信號在固定部66的前端反射,那麼對流經本體部62的高頻信號的顯著影響也是極其有限的。
參閱圖3至圖5C,一般地,一中心導體部和一外側導體之間的介電常數顯著影響包括像端子51一樣的一棒狀的中心導體部和像外側導體部61一樣的筒狀的外側導體的一傳輸路徑中的阻抗特性。如前所述,在本實施例中,用於調整外側導體部61和端子51之間的空間內的介電常數的調整空間22c 形成於中間絕緣體21。通過合適地調整調整空間22c的位置、形狀、大小等,外側導體部61與端子51之間的空間內的介電常數可被調整,甚至能夠控制由端子51和外側導體部61構成的一傳輸路徑的阻抗特性。
參閱圖1A至圖3,如所述地,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器1包括:導電的端子51;中間絕緣體21,用於收容端子51;以及外側導體部61,其由一導電金屬板一體成形,用於收容中間絕緣體21。外側導體部61包括:圓筒狀的本體部62,由一彎曲板構成;平板狀的後板部65,經由曲部65a連結於本體部62的後端,用於堵住本體部62的後端;角筒狀的基部67,連結於後板部65的下端;以及左右的腳部63,從本體部62的一圓筒壁部向下延伸。其中,基部67包括:一平板狀的後壁部67c,連結於後板部65的下端;左右的側壁部67a,從後壁部67c的左右兩端向前延伸;以及突起67d,形成於側壁部67a的外側面。其中,左右的側壁67的外側面面向左右的腳部63的內側面,兩個側壁部67a的每一個的至少一個突起67d抵接對向的腳部63的內側面,且各側壁部67a導通於對向的腳部63。
由此,因為具有從本體部62的後端的一長的導電路徑的側壁部67a變成直接導通於腳部63,所以可以穩定維持由端子51和外側導體部61構成的傳輸路徑的阻抗。此外,因為外側導體部61可通過加工一導電金屬板(諸如通過沖切、壓製、彎折等)以一複雜的形狀一體成形,所以外側導體部61可以低成本容易地製造。結果,可獲得容易製造、具有貫穿一傳輸線路的良好的電氣特性的同時維持低製造成本的一高可靠性的連接器1。
此外,突起67d沿側壁部67a的前後方向形成在多個位置。因此,可確保側壁部67a與腳部63之間的導通狀態被維持。
此外,連接器1還包括:殼體11,其由一絕緣材料構成且收容外側導體部61。殼體11包括位於朝前方延伸的縫狀的左右的固定部收容部13b,外側導體部61包括從後板部65的左右兩端向前延伸的左右的固定部66,且當外側導體部61收容於殼體11內時,各固定部66插入對應的固定部收容部13b以被保持。結果,端子51以及用於收容中間絕緣體21的外側導體部61被穩定地收容並保持於殼體11內,有效地防止它們脫開殼體11。
此外,左右的固定部66平行於本體部62且並排位於本體部62的左右,其中側壁部67a位於本體部62的下方的位置。由此,外側導體部61被穩定地收容並保持於殼體11內,而且,當一同軸線纜插入或從連接器1拔出時,即使沿斜方向的一力施加於端子51或外側導體部61,外側導體部61也會被防止脫開殼體11。此外,對於固定部66,因為相距本體部62的導電路徑的距離短,所以對傳輸線路的電氣特性無影響。
此外,中間絕緣體21包括調整空間22c,外側導體部61與端子51之間的空間內的介電常數可在調整空間22c內被調整。結果,由端子51和外側導體部61構成的一傳輸路徑的阻抗特性可被合適地控制。
應注意的是,本說明書的公開內容說明了針對一良好的示範性實施例的特性。本領域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本說明書的公開內容可自然想到與本文隨附的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和其精神相關的各種其他的實施例、修改或改 變。

Claims (7)

  1. 一種連接器,其中,所述連接器包括:一導電的端子;一中間絕緣體,用於收容所述端子;以及一外側導體部,其由一導電金屬板一體成形,用於收容所述中間絕緣體;所述外側導體部包括:一圓筒狀的本體部,由一彎曲板構成;一平板狀的後板部,經由一曲部連結於所述本體部的後端,用於堵住所述本體部的後端;一角筒狀的基部,連結於所述後板部的下端;以及左右的腳部,從所述本體部的一圓筒壁向下延伸;所述基部包括:一平板狀的後壁部,連結於所述後板部的下端;左右的側壁部,從所述後壁部的左右兩端向前延伸;以及突起,形成於所述側壁部的外側面;以及所述左右的側壁部的外側面面向所述左右的腳部的內側面,兩個側壁部中的每一個側壁部的至少一個突起抵接對向的腳部的內側面,且各側壁部導通於所述對向的腳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突起形成在所述側壁部的前後方向的多個位置。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連接器還包括:一殼體,其由一絕緣材料構成,用於收容所述外側導體部;所述殼體包括:縫狀的左方及右方的固定部收容部,朝前方延伸;所述外側導體部包括:左方及右方的固定部,從所述後板部的左右兩端向前延伸;以及當所述外側導體部收容於所述殼體內時,各該固定部插入一對應的該固定部收容部以被保持。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連接器還包括:一殼體,其由一絕緣材料構成,用於收容所述外側導體部;所述殼體包括:縫狀的左方及右方的固定部收容部,朝前方延伸;所述外側導體部包括:左方及右方的固定部,從所述後板部的左右兩端向前延伸;以及當所述外側導體部收容於所述殼體內時,各該固定部插入一對應的該固定部收容部以被保持。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左方及右方的固定部平行於所述本體部且並排位於所述本體部的左方及右方,其中所述側壁部位於所述本體部的下方的位置。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左方及右方的固定部平行於所述本體部且並排位於所述本體部的左方及右方,其中所述側壁部位於所述本體部的下方的位置。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中間絕緣體包括一調整空間,所述外側導體部與所述端子之間的空間內的介電常數可在所述調整空間內被調整。
TW106129458A 2016-09-30 2017-08-30 Connector TWI6499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2717 2016-09-30
JP2016192717A JP6280609B1 (ja) 2016-09-30 2016-09-30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4983A TW201814983A (zh) 2018-04-16
TWI649928B true TWI649928B (zh) 2019-02-01

Family

ID=61195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9458A TWI649928B (zh) 2016-09-30 2017-08-30 Connecto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80609B1 (zh)
KR (1) KR101910293B1 (zh)
TW (1) TWI6499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8688B (zh) * 2021-01-29 2022-06-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射頻連接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1880A (zh) * 2013-06-12 2014-12-24 Smk株式会社 多极型连接器
US9124047B2 (en) * 2010-07-15 2015-09-01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for a circuit boar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50203B2 (ja) * 2007-09-07 2012-10-1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と、この同軸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5140837B2 (ja) * 2009-06-05 2013-02-1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24047B2 (en) * 2010-07-15 2015-09-01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for a circuit board
CN104241880A (zh) * 2013-06-12 2014-12-24 Smk株式会社 多极型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8688B (zh) * 2021-01-29 2022-06-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射頻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80609B1 (ja) 2018-02-14
KR101910293B1 (ko) 2018-10-19
KR20180036572A (ko) 2018-04-09
TW201814983A (zh) 2018-04-16
JP2018056028A (ja)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1368B (zh) 连接器
US9455532B2 (en) Connector
US8007325B2 (en) Cable connecting apparatus
JP2018006183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6044609B2 (ja) 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TWI649928B (zh) Connector
CN113196583B (zh) 带端子电线、端子模块及连接器
TWI821459B (zh) 電連接器及連接器裝置
US10811803B2 (en) Connection terminal
JP5712611B2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TWI669867B (zh) Coaxial connector
TW201937813A (zh) 用於高速信號傳輸的連接器
US10436816B2 (en) Test coaxial connector
US9847613B2 (en) Connector and contact
JP5271314B2 (ja) 表面実装用接続端子
JPH05144488A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接続端子
EP4117123A1 (en) Connector fitting structure
TWI642240B (zh) 電連接器
JP2024068586A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3495523B2 (ja) 外部接続用コネクタ
US20160359250A1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having compressive contacts
KR20170025128A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플러그 커넥터 및 이들을 포함하는 커넥터 어셈블리
JP2005197020A (ja) 同軸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