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9508B - Flow regulating valve - Google Patents

Flow regulating valv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9508B
TWI649508B TW106125075A TW106125075A TWI649508B TW I649508 B TWI649508 B TW I649508B TW 106125075 A TW106125075 A TW 106125075A TW 106125075 A TW106125075 A TW 106125075A TW I649508 B TWI649508 B TW I6495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cylindrical valve
sliding block
opening area
flow 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5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5557A (zh
Inventor
森崎進
宮保知佳
佐橋遼太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鑽石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鑽石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鑽石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5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5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9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950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00Gate valves or sliding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ing members having a sliding movement along the seat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 F16K3/30Details
    • F16K3/32Means for additional adjustment of the rate of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types of cut-off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cutting-off
    • F16K13/02Other constructional types of cut-off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cutting-off with both sealing faces shaped as small segments of a cylinder and the moving member pivotally mounted

Abstract

[課題] 提供一種具備有難以發生阻塞並且就算是在發生了阻塞的場所處也能夠迅速地消除阻塞同時亦能夠將煎餅狀之異物迅速地除去的構造之流量調節閥。   [解決手段] 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係具備有:圓柱閥體(2),係在側面以能夠使粉粒體等通過的方式而被形成有流量調節溝(3);和滑動塊體(4),係具有至少1個的平面;和殼體(6),係收容圓柱閥體(2)和滑動塊體(4),滑動塊體(4),係隔著彈性體(5)而被固定在殼體(6)處,圓柱閥體(2)之側面和平面,係藉由被以彈性體(5)作壓附一事,而相互抵接,並且,流量調節溝(3),係從圓柱閥體(2)之側面的圓周側起而於中心軸方向上被設置為切缺狀,藉由使圓柱閥體(2)旋轉,來使藉由圓柱閥體(2)之流量調節溝(3)與滑動塊體(4)之平面所形成的通過部之開口面積改變,藉由此,來對於粉粒體等之通過量作調節。

Description

流量調節閥
[0001] 本發明,係有關於可藉由使以能夠讓粉粒體通過圓柱表面的方式而被形成有流量調節溝的圓柱閥體以圓的中心作為軸來旋轉一事而對於粉粒體之通過流量作控制的流量調節閥。特別是,係有關於適合設置在如同支管一般之細的管的途中而進行高精確度之流量控制的流量調節閥。
[0002] 從先前技術起,便周知有下述一般之流量調節閥,其係將以能夠使流體通過圓柱表面的方式而被形成有流量調節溝之一對的圓柱,構成為以略平行之旋轉軸來相互在對向方向上作連動旋轉(例如,參照下述之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或者是,係合適地將其使用來對於粉體或粒體(以下,稱作「粉粒體」)或者是粉粒體與氣體及/或液體之混合流體(以下,稱作「粉粒體等」)的流量作調節(例如,參考專利文獻3之圖1以及圖2)。   在此些之流量調節閥中,係藉由使一對之圓柱閥體以略平行之旋轉軸來相互在對向方向上作連動旋轉,而使藉由流量調節溝所形成的通過部之面積改變,藉由此,來對於粉粒體等之流量作控制。   [0003] 針對此,參考圖面並作說明。圖9,係為對於將先前技術之流量調節閥21作了分解後的狀態作展示之立體圖。在一對之圓柱閥體22之面上,係被形成有流量調節溝23,並以相互對向的方式而被作設置。圓柱閥體22,係藉由閥體殼24而被作保護,於其之上方,係被設置有粉粒體流入路徑25,又,於其之下方,係被設置有粉粒體排出路徑26。   藉由粉粒體流入路徑25而導入了的粉粒體等,係通過藉由流量調節溝23所形成的通過部,而被從粉粒體排出路徑26排出。又,圓柱閥體22,係在驅動裝置27和驅動裝置27之相反側處,藉由閥體軸承28而被作保持。圓柱閥體22,係被與驅動裝置27作連接,藉由隨著驅動裝置27之旋轉而進行旋轉,藉由流量調節溝23所形成的通過部之面積係改變,而能夠進行流量調節。   [0004] 圖10,係為對於構成先前技術之流量調節閥的一對之圓柱閥體22、22作展示之立體圖(A)、以及從上方來作了觀察之圖(B)。如同圖10(A)中所示一般,在圓柱閥體22之表面上,係被形成有沿著圓柱閥體之周而被形成在軸心方向上的切缺狀之溝23。係設計為:藉由使圓柱閥體22沿著旋轉軸29而相互在相反方向上作同步旋轉,圓柱閥體22所相接的通過口之開口面積係改變,而對於粉粒體等之通過量作調節。   若是2個的圓柱閥體22相互密著,則會有在接觸面處而產生磨耗的情形、或者是如同圖10(B)中所示一般之在動作中而將粉粒體咬入至兩圓柱閥體之間並產生煎餅狀的異物30而發生大的負載的情形。為了防止此種事態,係提案有並不使2個的圓柱閥體相互接觸地而設置有空隙的旋轉式調節閥(例如,參照專利文獻4)。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0005]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昭53-138517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昭56-018172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12-171740號公報   [專利文獻4] 日本特開平06-29447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0006] 然而,在如同上述一般之並不使2個的圓柱閥體相接觸地而設置有空隙之流量調節閥中,係存在有下述一般的問題。   亦即是,若是在一對之圓柱閥體之間而存在有空隙,則係會有流量之控制誤差會變大的情形。當使用在如同主管一般之管徑為粗(約60φ以上)之處的情況時,誤差係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但是,當使用在如同支管一般之較細之管徑(約30φ)之處的情況時,係並無法忽視該誤差。   故而,在被使用於支管之途中的流量調節閥中,係並無法於一對之圓柱閥體之間而設置空隙,但是,如此一來,係會將粉粒體咬入並變得容易產生煎餅狀的異物,而會成為兩難的選擇。   [0007] 本發明,係為有鑑於上述一般之問題點所進行者,其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具備有就算是使2個的閥體相互抵接也難以發生阻塞並且就算是在發生了阻塞的場所處也能夠迅速地消除阻塞同時亦能夠將煎餅狀之異物迅速地除去的構造之流量調節閥一事,作為目的。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0008]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流量調節閥,係具備有:圓柱閥體,係在側面以能夠使粉粒體通過的方式而被形成有流量調節溝;和滑動塊體,係具有至少1個的平面;和殼體,係收容前述圓柱閥體和前述滑動塊體,該流量調節閥,其特徵為:前述滑動塊體,係隔著彈性體而被固定在前述殼體處,前述圓柱閥體之側面和前述平面,係藉由被以前述彈性體作壓附一事,而相互抵接,並且,前述流量調節溝,係從前述圓柱閥體之側面的圓周側起而於前述圓柱閥體之中心軸方向上被設置為切缺狀,藉由使前述圓柱閥體以前述中心軸作為中心而旋轉,來使藉由前述圓柱閥體之前述流量調節溝與前述平面所形成的通過部之開口面積改變,藉由此,來對於前述粉粒體等之通過量作調節。 [發明之效果]   [0009] 若依據本發明之流量調節閥,則由於進行旋轉者係僅有1個的圓柱閥體,因此係容易進行控制,又,由於係藉由以彈性體來將圓柱閥體和滑動塊體之平面作壓附並相互作抵接,因此,係不會產生空隙,就算是在將粉粒體作了咬入的情況時,亦由於滑動塊體會藉由彈性體之變形而作與此咬入之量相應的後退,因此係不會有對於圓柱閥體之旋轉造成阻礙的情形。
[0011] 以下,參考圖面,針對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作詳細說明。   [0012] 圖1,係為對於將本發明之流量調節閥1作了分解後的狀態作展示之立體圖。在圓柱閥體2之面上,係被形成有流量調節溝(以下,稱作「溝」)3,滑動塊體4之1個的平面係藉由彈性體5之反作用力而被壓附於圓柱閥體2之側面並作抵接。滑動塊體4,係隔著彈性體5而被可前後滑動地固定在殼體6處。作為彈性體5,係以壓縮彈簧為理想,但是,係亦可為橡膠或板彈簧。   又,在藉由圓柱閥體2之流量調節溝3和滑動塊體4之平面所形成的通過部之上方處,係被設置有粉粒體流入路徑(以下,稱作「流入路徑」)7,又,在下方處,係被設置有粉粒體排出路徑(以下,稱作「排出路徑」)8。   藉由流入路徑7而被作了導入的粉粒體等,係通過藉由溝3所形成的通過部而被從排出路徑8排出。   又,圓柱閥體2,係在驅動裝置9和驅動裝置9之相反側處藉由閥體軸承10而被作保持。圓柱閥體2,係被與驅動裝置9作連接,並藉由隨著驅動裝置9之旋轉來作旋轉,而能夠使藉由溝3所形成的通過部之面積改變並進行流量調節。另外,驅動裝置9,係藉由未圖示之控制手段(例如電腦)而被作控制。   [0013] 圖2,係為對於構成本發明之流量調節閥的圓柱閥體2與滑動塊體4作展示之立體圖。滑動塊體4,係隔著彈性體5而被固定在殼體(未圖示)處。   在圓柱閥體2之表面上,係被形成有沿著圓柱閥體之周而被形成在軸心方向上的切缺狀之溝3。係設計為:藉由使圓柱閥體2以旋轉軸O-O’作為中心而作旋轉,來使藉由使圓柱閥體2之溝3和滑動塊體4之平面作抵接一事所形成的通過口之開口面積改變,而對於粉粒體等之通過量作調節。   [0014] 作為形成溝3之加工法,係可採用一面使用進行旋轉之圓柱絞刀(reamer)或圓錐狀絞刀來切削圓柱閥體2一面逐漸使圓柱閥體2旋轉而切劃出溝3的方法。此時,溝3之深度和寬幅,係能夠一面使絞刀之位置改變一面作調節。   又,亦可並不藉由絞刀等之切削加工,而是藉由多軸控制之加工機來進行3維加工。溝3之表面,係為了使流動性變佳,而有必要設為平滑之面。圓柱閥體2之半徑,係可根據目的之粉粒體等的流量來適宜作選擇,但是,例如,係可例示為50mm~150mm。圓柱閥體2之長度,係以成為所設置的溝3之最大寬幅之2~4倍為理想。在未滿2倍的情況時,係容易發生粉粒體之漏洩等,而並不理想。   [0015] 被形成於圓柱閥體2處之溝3的剖面形狀,係為半圓狀或者是將橢圓切半的形狀(如同將田徑場的跑道切半一般的模樣),藉由此溝3和相對向之滑動塊體4之平面,而形成通過部。如同後述一般,較理想,係以使在控制區間處之通過部的開口面積會與圓柱閥體2之旋轉角成為略正比的方式,來形成溝3。   溝3之深度,係可根據目的之流量來適宜作選擇,但是,較理想,最大深度係為圓柱閥體2之半徑的10~70%。若是設為超過70%之深度,則相對於旋轉角之開口面積的變化會變得過大,具有與旋轉角之間之直線性之正比關係的流量控制會變得困難,而並不理想。   [0016] 在本發明之圓柱閥體2以及滑動塊體4中,特別是在對於粉粒體等之磨耗性材料作處理時,係有必要選擇在耐磨耗性上為優良的材料。作為機械加工性為優良之材料,係可合適使用機械結構用碳鋼,例如使用S40C、S45C、S50C或者是S55C等之基材,但是,係亦可對於所處理的粉粒體之特性作考慮並使用其他之材料。
又,在超硬工具協會規格(CIS)之V30、V40中所規定的以碳化鎢和鈷作為主成分的超硬合金等,亦係具有優良的耐磨耗性,而可合適作使用。
為了對於在流量調節閥1處所使用的構件賦予耐磨耗性,係亦可藉由硬質鉻鍍敷來以被膜厚度30μm~100μm而施加表面被膜。進而,從耐磨耗性之提昇的觀點來看,特別理想,係亦可將碳化鎢系被膜、灰色氧化鋁(Gray alumina)系被膜、鉻氧系被膜、赫史特合金(Hastelloy)系被膜等之無機系材料,藉由熔射處理而以200μm~500μm之厚度來設置。
特別是,從耐磨耗性之提昇的觀點來看,係以陶瓷系表面被膜為理想,例如,係可使用氧化鋁陶瓷或二氧化鋯陶瓷等。進而,在對於無機系之粉粒體進行處理的情況時,係亦可進行鑽石鍍敷等。
又,在本發明之流量調節閥中,由於滑動塊體4和圓柱閥體2係藉由彈性體5之反作用力而恆常被相互壓附並作抵接,因此,滑動塊體4和圓柱閥體2之接觸面係成為容易磨耗,但是,藉由對於彈性體5之強度適宜作調整,係能夠對於磨耗作抑制。
使用有本發明之流量調節閥的粉粒體之種類,係並未特別作限制,但是,係可例示石灰石、生石灰、石炭、鐵礦石等之有機質或無機質的粉粒體。可使用之粉粒體的粒徑,係亦可適宜作選擇,但是,從流動性或閉塞性的觀點來看,作為平均粒徑,係以50~150μm之範圍為理想。又,粉粒體之固氣比(固體成分與氣體成分之重量比),係亦可適宜作選擇,但是,例如,係以10~80 的程度為理想。
圖3,係為用以對於身為本發明之流量調節閥的主要部分之圓柱閥體2與滑動塊體4的構造作說明之圖。在圖3中,(A)圖,係為對於沿著圖2之A-A’線的剖面圖作展示者。在圓柱閥體2處,係被形成有溝3,滑動塊體4,係隔著彈性體5而被固定在殼體6處。又,滑動塊體4,由於係藉由彈性體5之反作用力而被朝向箭頭X方向作推壓,因此係成為恆常與圓柱閥體2相抵接。
另外,圖3(A)雖係對於旋轉角θ為24度的情況作展示,但是,在此實施例中,係將以隨著圓柱閥體2之旋轉角θ的增加而使通過部(參考圖3(B))之開口面積作略線性之增加的方式來設置有溝3的區間,稱作控制區間,並將接續於控制區間而以會在從控制區間之最大旋轉角(在此實施例中,係為36度)而前進了特定的角度(在此實施例中,係為54度)之處而使開口面積成為最大的方式來設置有溝3的區間,稱作開放區間。當粉粒體堵塞在通過部處的情況時,係能夠使圓柱閥體2作旋轉並一直使其旋轉至開放區間中之開口面積會成為最大之處,來一口氣將堵塞消除。
假設就算是在將粉粒體咬入至圓柱閥體2和滑動塊體4之間的情況時,亦同樣的,由於滑動塊體會藉由彈性體之變形而作與此咬入之量相應的朝向與箭頭X相反方向之後退,因此對於圓柱閥體2之旋轉造成阻礙的可能性係為低。
圖3(B),係對於針對圖2中所示之圓柱閥體2與滑動塊體4而從正上方來作了觀察之圖作展示。係展示有:藉由被形成於圓柱閥體2處之溝3和滑動塊體4之平面,係形成有使粉粒體通過之通過部。   另外,在滑動塊體4與圓柱閥體2相抵接之平面上,係沿著粉粒體等所通過的方向(圖3(A)之從上方起朝向下方的方向)而被設置有剖面為半圓狀之溝11。設置此溝11之理由,係為了就算是在旋轉角θ為0度的情況時也不會使通過部之開口面積成為0並導致粉粒體堵塞之故。   [0022] 圖4,係為對於藉由本發明之流量調節閥1之圓柱閥體2和滑動塊體4的平面所形成之粉粒體等之通過部的形狀、通過部的開口面積以及相當於面積之開口直徑,而將該些與圓柱閥體2之旋轉角相互對應地而作展示之表。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在旋轉角為0度時之開口徑係相當於6mm,因此,在圖3(B)中之溝11的半徑係成為3mm。另外,由於粉粒體之最大直徑係為約1mm,而通常係認為若是通過部之開口徑為其之5倍以上則不會發生堵塞,因此,可以推測到,若是旋轉角為0度時之開口徑為半徑3mm(6mmφ),則不會發生問題。   [0023] 又,在開放區間處之開口面積會成為最大者,係為旋轉角為90度的情況,其面積係為約831mm2 。另一方面,在控制區間處之開口面積的最大值,係為旋轉角為36度的情況時之約130mm2 。故而,在開放區間處之開口面積的最大值,係為在控制區間處之開口面積的最大值之約6.4倍。一般而言,係推測若是為2倍以上則便不會對於堵塞之消除造成阻礙。   [0024] 圖5,係為對於在本實施例中的圓柱閥體2之旋轉角θ與通過部之開口面積之間之關係而以圖表來作展示者。資料,係使用在圖4之表中所作了展示者。如同根據圖面而可清楚得知一般,在控制區間(0°≦θ≦36°)中,旋轉角θ與通過部之開口面積係具備有略直線之正比關係。   又,在開放區間(36°<θ)處,開口面積係急遽地增加,並在θ=90°處成為最大。開放區間,由於係以迅速地消除堵塞一事作為目的,因此,開口面積呼應於旋轉角而急遽地增加一事,係具有道理。   [0025] 圖6,係為對於本發明之流量調節閥1之實施例的變形例作展示之圖。與圖3中所示之實施例相異之處係僅在於:在圓柱閥體2之開放區間(參考圖3)的開口面積會成為最大之場所(旋轉角為90度之場所)處的並未被設置有溝3之場所(參考後述之圖7(B))處,係設置有突起物12。   [0026] 圖7,係為對於在本發明之變形例中的動作狀態作展示之圖。圖7(A),係為對於在旋轉角為90度的情況時之沿著圖2之A-A’線的剖面圖作展示者。
在圓柱閥體2之旋轉角成為了90度時,藉由突起物12,滑動塊體4係被朝向與圓柱閥體2之旋轉的中心軸O-O’相正交之方向(圖中之箭頭Y方向)而後退,並在圓柱閥體2與滑動塊體4之間而使間隙Z產生,藉由此,係能夠將被包夾在圓柱閥體2與滑動塊體4之間之異物排出。
圖7(B),係對於針對圖2中所示之圓柱閥體2與滑動塊體4而從正上方來作了觀察之圖作展示。其係展示有下述一般之模樣:亦即是,藉由被設置在圓柱閥體2處之突起物12,滑動塊體4係朝向箭頭Y方向而後退,並在圓柱閥體2與滑動塊體4之間而使間隙Z產生。
另外,突起物12,若是對於平衡度作考慮,則較理想係設置在左右之合計2個場所處,但是,係亦可僅設置於單側處。
圖8,係為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其他變形例作展示之圖。與圖3相異之處係在於:滑動塊體4之平面中的至少包含與圓柱閥體2之側面相抵接之場所的部份(圖中之4a),係藉由與滑動塊體4之4a以外的部分(圖中之4b)之材料相異之材料所構成。又,其特徵在於:4a部分之材料,係較4b部分之材料而更硬。
滑動塊體4,係如同上述一般而有必要選擇在耐磨耗性上為優良的材料,但是,該些材料,一般而言係為高價。然而,由於對於耐磨耗性有所要求者,係僅為包含有與圓柱閥體2相接之場所的部份(4a),因此,藉由僅將該部分(4a)以耐磨耗性為優良之材料來構成,並將其他之部分(4b)藉由較其而更柔軟且低價之金屬或塑膠來構成,係能夠對成本作抑制。
又,當4a部分產生產生磨耗並有所磨損的情況時,由於係只需要將4a部分交換為新品即可,因此係能夠使流量調節閥之耐用年數延長。
以上,係結束了實施形態之說明,但是,在本發明中,流量調節閥之具體性的構成,係並不被限定於在實施形態中所作了說明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要旨的範圍內,係可作變更。亦即是,係可在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之發明的範圍內作適宜的變更。
1‧‧‧流量調節閥
2‧‧‧圓柱閥體
3‧‧‧流量調節溝
4‧‧‧滑動塊體
5‧‧‧彈性體
6‧‧‧殼體
7‧‧‧流入路徑
8‧‧‧排出路徑
9‧‧‧驅動裝置
10‧‧‧閥體軸承
11‧‧‧溝
12‧‧‧突起物
[0010]   [圖1] 係為對於將本發明之流量調節閥作了分解後的狀態作展示之立體圖。   [圖2] 係為對於構成本發明之流量調節閥的圓柱閥體與滑動塊體作展示之立體圖。   [圖3] 係為圖2中之A-A’線的剖面圖。   [圖4] 係為對於藉由本發明之流量調節閥之圓柱閥體和滑動塊體的平面所形成之粉粒體等之通過部的形狀、通過部的開口面積以及相當於面積之開口直徑,而將該些與圓柱閥體之旋轉角相互對應地而作展示之表。   [圖5] 係為對於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的旋轉角與開口面積之間之關係而以圖表來作展示者。   [圖6] 係為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之變形例作展示之圖。   [圖7] 係為對於在本發明之變形例中的動作狀態作展示之圖。   [圖8] 係為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其他變形例作展示之圖。   [圖9] 係為對於將先前技術之流量調節閥作了分解後的狀態作展示之立體圖。   [圖10] 係為對於構成先前技術之流量調節閥的圓柱閥體對作展示之立體圖。

Claims (12)

  1. 一種流量調節閥,係具備有:   圓柱閥體,係在側面以能夠使粉粒體等通過的方式而被形成有流量調節溝;和   滑動塊體,係具有至少1個的平面;和   殼體,係收容前述圓柱閥體和前述滑動塊體,   該流量調節閥,其特徵為:   前述滑動塊體,係隔著彈性體而被固定在前述殼體處,前述圓柱閥體之側面和前述平面,係藉由被以前述彈性體作壓附一事,而相互抵接,並且,   前述流量調節溝,係從前述圓柱閥體之側面的圓周側起而於前述圓柱閥體之中心軸方向上被設置為切缺狀,藉由使前述圓柱閥體以前述中心軸作為中心而旋轉,來使藉由前述圓柱閥體之前述流量調節溝與前述平面所形成的通過部之開口面積改變,藉由此,來對於前述粉粒體等之通過量作調節。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流量調節閥,其中,前述彈性體,係為彈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流量調節閥,其中,在前述滑動塊體之前述平面中的與前述流量調節溝相對向之場所處,係沿著前述粉粒體等所通過的方向而被形成有剖面為半圓狀之溝。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流量調節閥,其中,前述滑動塊體之前述平面中的至少包含與前述圓柱閥體之側面相抵接之場所的部份,係藉由與前述滑動塊體之前述部分以外的材料相異之材料所構成,並且,包含與前述圓柱閥體之側面相抵接之場所的部份之材料,係較前述滑動塊體之前述部分以外的材料而更硬。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流量調節閥,其中,係具備有:   控制區間,係以隨著前述圓柱閥體之旋轉角的增加而使前述通過部之開口面積逐漸增加的方式,而被設置有前述流量調節溝;和   開放區間,係接續於前述控制區間,而以會在從前述控制區間之最大旋轉角而前進了特定的角度之處而使前述開口面積成為最大的方式,而被設置有前述流量調節溝,在   前述開放區間處之開口面積的最大值,係為在前述控制區間處之開口面積的最大值之2倍以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流量調節閥,其中,係以使在前述控制區間處之前述通過部之開口面積會與前述旋轉角呈略正比的方式,來形成前述流量調節溝。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流量調節閥,其中,   在前述圓柱閥體之前述開放區間的前述開口面積會成為最大的場所並且並未被設置有前述流量調節溝之場所處,係被設置有突起物,   當藉由前述圓柱閥體之旋轉而前述開口面積成為了最大時,藉由前述突起物,前述滑動塊體係被朝向與前述中心軸相正交之方向而後退,並在前述圓柱閥體與前述滑動塊體之間而使間隙產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流量調節閥,其中,前述滑動塊體之前述平面中的至少包含與前述圓柱閥體之側面相抵接之場所的部份,係藉由與前述滑動塊體之前述部分以外的材料相異之材料所構成,並且,包含與前述圓柱閥體之側面相抵接之場所的部份之材料,係較前述滑動塊體之前述部分以外的材料而更硬。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流量調節閥,其中,係具備有:   控制區間,係以隨著前述圓柱閥體之旋轉角的增加而使前述通過部之開口面積逐漸增加的方式,而被設置有前述流量調節溝;和   開放區間,係接續於前述控制區間,而以會在從前述控制區間之最大旋轉角而前進了特定的角度之處而使前述開口面積成為最大的方式,而被設置有前述流量調節溝,   在前述開放區間處之開口面積的最大值,係為在前述控制區間處之開口面積的最大值之2倍以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流量調節閥,其中,係以使在前述控制區間處之前述通過部之開口面積會與前述旋轉角呈略正比的方式,來形成前述流量調節溝。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流量調節閥,其中,   在前述圓柱閥體之前述開放區間的前述開口面積會成為最大的場所並且並未被設置有前述流量調節溝之場所處,係被設置有突起物,   當藉由前述圓柱閥體之旋轉而前述開口面積成為了最大時,藉由前述突起物,前述滑動塊體係被朝向與前述中心軸相正交之方向而後退,並在前述圓柱閥體與前述滑動塊體之間而使間隙產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記載之流量調節閥,其中,   在前述圓柱閥體之前述開放區間的前述開口面積會成為最大的場所並且並未被設置有前述流量調節溝之場所處,係被設置有突起物,   當藉由前述圓柱閥體之旋轉而前述開口面積成為了最大時,藉由前述突起物,前述滑動塊體係被朝向與前述中心軸相正交之方向而後退,並在前述圓柱閥體與前述滑動塊體之間而使間隙產生。
TW106125075A 2016-08-05 2017-07-26 Flow regulating valve TWI6495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4588 2016-08-05
JP2016154588A JP6057448B1 (ja) 2016-08-05 2016-08-05 流量調節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5557A TW201805557A (zh) 2018-02-16
TWI649508B true TWI649508B (zh) 2019-02-01

Family

ID=57756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5075A TWI649508B (zh) 2016-08-05 2017-07-26 Flow regulating valv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057448B1 (zh)
KR (1) KR101939356B1 (zh)
CN (1) CN107923545B (zh)
TW (1) TWI649508B (zh)
WO (1) WO2017191850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80475A (en) * 1965-06-24 1968-04-30 O B Armstrong & Son Gate valve
JP2001065718A (ja) * 1999-08-31 2001-03-16 Toyama Chem Co Ltd 開閉弁構造及び該開閉弁構造を備えた開閉弁装置
CN103380072A (zh) * 2011-02-21 2013-10-30 钻石工程株式会社 粉体供给装置和粉体供给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38517A (en) 1977-05-10 1978-12-04 Nippon Steel Corp Flow quantity regulating valve
JPS5618171A (en) * 1979-07-20 1981-02-20 Kubota Ltd Flow control valve
JPS5618172A (en) 1979-07-20 1981-02-20 Kubota Ltd Flow control valve
JPS5618174A (en) * 1979-07-23 1981-02-20 Kubota Ltd Flow rate control valve
JPS5963484A (ja) * 1982-10-05 1984-04-11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粉粒体の流量制御弁
JPS62200080A (ja) * 1986-02-28 1987-09-03 Nippon Kokan Kk <Nkk> ロ−タリ弁
JPH06294473A (ja) * 1993-04-01 1994-10-21 Daiyamondo Eng Kk 回転式調節弁
JP3084210B2 (ja) * 1995-06-22 2000-09-04 株式会社巴技術研究所 バタフライ弁のシートリング
JP2954926B1 (ja) * 1998-04-16 1999-09-27 平田バルブ工業株式会社 流量調整弁
US7770867B2 (en) * 2004-11-22 2010-08-10 Dezurik, Inc. Plug valve with flow area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the flow area of the connected piping
EP1808623A1 (en) * 2006-01-11 2007-07-18 Paul Wurth S.A. Flow control valve for fluidized materia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80475A (en) * 1965-06-24 1968-04-30 O B Armstrong & Son Gate valve
JP2001065718A (ja) * 1999-08-31 2001-03-16 Toyama Chem Co Ltd 開閉弁構造及び該開閉弁構造を備えた開閉弁装置
CN103380072A (zh) * 2011-02-21 2013-10-30 钻石工程株式会社 粉体供给装置和粉体供给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5557A (zh) 2018-02-16
JP6057448B1 (ja) 2017-01-11
JP2018021645A (ja) 2018-02-08
WO2017191850A1 (ja) 2017-11-09
CN107923545B (zh) 2019-01-04
KR20180062980A (ko) 2018-06-11
KR101939356B1 (ko) 2019-01-16
CN107923545A (zh) 2018-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81734B1 (en) Media control valve
JP6412098B2 (ja) 後縁冷却軸受
RU2643263C2 (ru) Запо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рубопровода, применение запор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формованных изделий
TWI649508B (zh) Flow regulating valve
KR101925092B1 (ko) 내마모성이 향상된 볼 및 이를 이용한 볼 밸브
US11644109B2 (en) Floating valve seat for a rotary control valve for use in severe service applications
JPH03505301A (ja) 流体中に分散された粒子に剪断作用を受けさせるための装置
JP6116736B1 (ja) 流量調節弁
US20040183046A1 (en) Anti-scaling control element for a rotary control valve
JP4983292B2 (ja) 流路切換えバルブ
WO2019202911A1 (ja) ディンプル付き被加工物及びディンプル加工方法
JP2017172776A (ja) 流量調節弁
US11885438B2 (en) Choke Valve
JP4942340B2 (ja) ロータリバルブ
CN201593622U (zh) 暗杆闸阀
CA3144671A1 (en) Adjustable erosion resistant choke valve
SE455723B (sv) Anordning vid regler- eller avstengningsventiler
JP5137027B2 (ja) 定量供給装置
JP2004144169A (ja) 逆止弁
US11536375B2 (en) Valve seat with seal for use with valve element in valve assembly
JPH06294473A (ja) 回転式調節弁
JP5137028B2 (ja) 定量供給装置
JP2007321883A (ja) 調節弁
US491789A (en) Grindstone
CN105952925B (zh) 陶瓷旋转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