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6133B - 輸送系統 - Google Patents

輸送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6133B
TWI646133B TW106128392A TW106128392A TWI646133B TW I646133 B TWI646133 B TW I646133B TW 106128392 A TW106128392 A TW 106128392A TW 106128392 A TW106128392 A TW 106128392A TW I646133 B TWI646133 B TW I6461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end portion
packaging structure
conveying direction
roll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8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2687A (zh
Inventor
蔡瑞源
李思靜
徐榮隆
林弘斌
Original Assignee
住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住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住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28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46133B/zh
Priority to CN201710983997.0A priority patent/CN107745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61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613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12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268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43/00Forming, feeding, opening or setting-up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in association with packaging
    • B65B43/42Feeding or positioning bags, boxes, or cartons in the distended, opened, or set-up state; Feeding preformed rigid containers, e.g. tins, capsules, glass tubes, glasses, to the packaging position; Locating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at the filling position; Supporting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during the filling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35/00Supplying, feeding,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articles to be packaged
    • B65B35/30Arranging and feeding articles in grou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5/00Packaging individual articles in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e.g. bags, sacks, boxes, cartons, cans, jars
    • B65B5/06Packaging groups of articles, the groups being treated as single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輸送系統包括第一輸送裝置、第二輸送裝置及承接裝置。第一輸送裝置包括第一承載機架及數個第一輸送件。第一輸送件設置於第一承載機架上且從第一承載機架的第一端部往第二端部呈傾斜配置。第二輸送裝置包括第二承載機架及數個第二輸送件。第二輸送件設置於第二承載機架上且從第二承載機架的第三端部往第四端部呈傾斜配置。承接裝置位於第一輸送裝置之第二端部與第二輸送裝置之第四端部之交會區域。此些第一輸送件用以輸送第一包裝結構至承接裝置的載台上,且此些第二輸送件用以輸送一第二包裝結構至位於載台上之第一包裝結構。

Description

輸送系統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輸送系統,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機架的二端呈傾斜的輸送系統。
習知光學膜片的包裝過程係以人工方式,手動包綑數片光學膜片後,再手動將包綑的數片光學膜片整個抬起,然後移入包裝箱內。這樣的包裝方式效率明顯不佳,且可能需要多名作業員才能完成包裝動作。
本發明實施例提出一種輸送系統,可改善上述問題。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出一種輸送系統。輸送系統包括一第一輸送裝置、一第二輸送裝置及一承接裝置。第一輸送裝置包括一第一承載機架及複數第一輸送件。第一承載機架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其中相對於一水平面,第一端部之高度大於第二端部之高度。第一輸送件設置於第一承載機架上且該第一端部往第二端部傾斜配置。第二輸送裝置包括一第二承載機架及數個第二輸送件。第二承載機架具有一第三端部及一第四端部,其中相對於水平面,第三端部之高度大於第四端部之高度。第二輸送件設置於第二承載機架上且從第 三端部往第四端部呈傾斜配置。承接裝置位於第一輸送裝置之第二端部與第二輸送裝置之第四端部之交會區域,承接裝置包括一載台。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輸送系統。輸送系統包括一第一輸送裝置及一承接裝置。第一輸送裝置包括一第一承載機架及複數第一輸送件。第一承載機架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其中相對於一水平面,第一端部之高度大於第二端部之高度。第一輸送件設置於第一承載機架上且該第一端部往第二端部傾斜配置。承接裝置位於第一輸送裝置之第二端部且包括一載台。第一承載機架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用以沿一第一輸送方向輸送一第一包裝結構,第二部分用以沿一第二輸送方向輸送第一包裝結構,且第一輸送方向與第二輸送方向非平行。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10‧‧‧輸送系統
100‧‧‧第一輸送裝置
110‧‧‧第一承載機架
111‧‧‧第一部分
112‧‧‧第二部分
120‧‧‧第一輸送件
121‧‧‧第一底置滾輪組件
1211‧‧‧第一底置滾輪
1212‧‧‧第一底置承載板件
1212r‧‧‧凹槽
122‧‧‧第一側置滾輪組件
1221‧‧‧第一側置滾輪
1222‧‧‧第一側置承載板件
123‧‧‧第二底置滾輪組件
1231‧‧‧第二底置滾輪
1231’‧‧‧第一滾輪群
1231”‧‧‧第二滾輪群
1232‧‧‧第二底置承載板件
1233‧‧‧滾輪承座
1233r、2212r‧‧‧凹槽
124‧‧‧第二側置滾輪組件
200‧‧‧第二輸送裝置
210‧‧‧第二承載機架
220‧‧‧第二輸送件
221‧‧‧第三底置滾輪組件
2211‧‧‧第三底置滾輪
2212‧‧‧第三底置承載板件
222‧‧‧第三側置滾輪組件
230‧‧‧載板
300‧‧‧第三輸送裝置
310‧‧‧第三承載機架
320‧‧‧第三輸送件
321‧‧‧第四底置滾輪組件
321G1‧‧‧第一底置滾輪組件群
321G2‧‧‧第二底置滾輪組件群
322‧‧‧第四側置滾輪組件
350‧‧‧掃描器
400‧‧‧承接裝置
410‧‧‧第四承載機架
411‧‧‧支架
420‧‧‧載台
421‧‧‧第四底置滾輪組
4211‧‧‧第四底置滾輪
4212‧‧‧第四底置承載板件
4213‧‧‧滾輪承座
4213r‧‧‧凹槽
500‧‧‧升降機構
510‧‧‧操作裝置
520‧‧‧流體動力裝置
521‧‧‧壓缸
522‧‧‧連桿
612‧‧‧側置滾輪組
6121‧‧‧底板
6122‧‧‧間隔板
6123‧‧‧頂板
6124‧‧‧端板
6125‧‧‧側置滾輪
A1、A2、A3‧‧‧傾斜角
C1‧‧‧滾輪空間
C2‧‧‧滑動空間
D1、D2‧‧‧寬度
E1‧‧‧第一端部
E2‧‧‧第二端部
E3‧‧‧第三端部
E4‧‧‧第四端部
E5‧‧‧第五端部
E6‧‧‧第六端部
E7‧‧‧第七端部
E8‧‧‧第八端部
ES1‧‧‧內側邊
ES2‧‧‧外側邊
G1‧‧‧水平面
H1、H2‧‧‧間隔
P1‧‧‧第一包裝結構
P11‧‧‧摺蓋
P2‧‧‧第二包裝結構
P21‧‧‧光學膜片
P22‧‧‧承載盤
P23‧‧‧包裝帶
R1‧‧‧交會區域
S1‧‧‧第一輸送方向
S2‧‧‧第二輸送方向
S3‧‧‧第三輸送方向
S4‧‧‧第四輸送方向
S5‧‧‧滑動方向
X1、X2、Z1‧‧‧轉軸
x、y、z‧‧‧方向
W1‧‧‧第一區域
W2‧‧‧第二區域
第1A~1C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輸送系統的俯視圖。
第2圖繪示往+x方向觀看第1A圖之第一輸送裝置的側視圖。
第3圖繪示往+y方向觀看第1A圖之第一輸送裝置之第二部分及承接裝置的側視圖。
第4圖繪示往+x方向觀看第1A圖之第二輸送裝置及第三輸送裝置的側視圖。
第5圖繪示第4圖之載台往上升的示意圖。
第6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側置滾輪組的示意圖。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第1A~1C及2~5圖,第1A~1C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輸送系統10的俯視圖,第2圖繪示往+x方向觀看第1A圖之第一輸送裝置100的側視圖,第3圖繪示往+y方向觀看第1A圖之第一輸送裝置100之第二部分112及承接裝置400的側視圖,第4圖繪示往+x方向觀看第1A圖之第二輸送裝置200及第三輸送裝置300的側視圖,而第5圖繪示第4圖之載台420往上升的示意圖。圖式的x、y與z方向大致上彼此垂直。
輸送系統10包括第一輸送裝置100、第二輸送裝置200及承接裝置400。第一輸送裝置100用以輸送第一包裝結構P1,而第二輸送裝置200用以輸送第二包裝結構P2。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包裝結構P1為承載容器,例如是包裝箱。第二包裝結構P2為被承載之物品,例如是光學膜片。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包裝結構P2包括至少一光學膜片P21、承載盤P22及至少一包裝帶P23,其中光學膜片P21放置在承載盤P22上,而包裝帶P23綑綁光學膜片P21與承載盤P22,以固定光學膜片P21與承載盤P22的相對位置。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包裝結構P2可僅包括至少一光學膜片P21及至少一包裝帶P23,光學膜片P21藉由包裝帶P23綑綁固定,然本發明實施例並不以此為 限。承接裝置400位於第一輸送裝置100與二輸送裝置200之交會區域,使第一包裝結構P1與第二包裝結構P2可在承接裝置400會合。具體而言,第一包裝結構P1可透過第一輸送裝置100輸送至承接裝置400,而多個第二包裝結構P2可依序透過第二輸送裝置200輸送至位於承接裝置400上的第一包裝結構P1裡。換言之,輸送系統10可用以完成包裝結構P1和第二包裝結構P2之裝箱包裝作業。
如第1A、1B、2及3圖所示,第一輸送裝置100包括第一承載機架110及數個第一輸送件120。第一輸送件120設置於第一承載機架110。第一承載機架110具有第一端部E1及第二端部E2。相對於水平面G1(繪示於第2及3圖),第一端部E1的高度大於第二端部E2的高度,使配置於第一承載機架110上的第一輸送件120從第一端部E1往第二端部E2傾斜配置。此處的水平面G1如例是承載輸送系統10的地面或樓地板。由於第一輸送件120傾斜配置,使第一包裝結構P1可藉由自重,自動地從第一承載機架110的第一端部E1移動至第二端部E2。
如第1A、1C和4圖所示,第二輸送裝置200包括第二承載機架210及數個第二輸送件220,其中第二輸送件220設置於第二承載機架210上。第二承載機架210具有第三端部E3及第四端部E4。相對於水平面G1,第三端部E3的高度大於第四端部E4的高度,使配置於第二承載機架210上的第二輸送件220從第三端部E3往第四端部E4呈傾斜配置。由於第二輸送件220傾斜配置,使第二包裝結構P2可藉由自重,自動地從第二承載機架210的第三端部E3移動至 第四端部E4。
如第1A圖所示,承接裝置400位於第一承載機架110之第二端部E2與第二承載機架210之第四端部E4之交會區域R1。如此,被第一承載機架110輸送的第一包裝結構P1與被第二承載機架210輸送的第二包裝結構P2能夠在承接裝置400會合。承接裝置400包括載台420。受到第一輸送件120輸送的第一包裝結構P1可被輸送至載台420上,而受到第二輸送件220輸送的第二包裝結構P2可被輸送至位於載台420上的第一包裝結構P1內。
綜上可知,第一包裝結構P1可從第一端部E1自動移動至第二端部E2後,自動落入承接裝置400上。第二包裝結構P2從第三端部E3自動移動至第四端部E4後,自動落入位於承接裝置400上的第一包裝結構P1內。如此,可節省第一包裝結構P1與第二包裝結構P2的人為包裝時間及人為輸送時間,以提昇第一包裝結構P1與第二包裝結構P2的包裝效率。
如第1A圖所示,第一輸送裝置100、第二輸送裝置200與承接裝置400可排列成ㄇ字型。操作者可在ㄇ字型所圍繞的空間內作業。如圖所示,第一輸送裝置100的第一承載機架110為一L型結構,第二輸送裝置200的第二承載機架210配置在鄰近L型結構的一端,如本實施例之第二端部E2,而承接裝置400可鄰近L型結構的該端配置。
請參照第1B圖,第一承載機架110包括第一部分111及第二部分112。如圖所示,從第一端部E1往第五端部E5的方向定 義為第一輸送方向S1,而從第六端部E6往第二端部E2的方向定義為第二輸送方向S2。第一部分111用以沿第一輸送方向S1輸送第一包裝結構P1,第二部分112用以沿第二輸送方向S2輸送第一包裝結構P1,其中第一輸送方向S1與第二輸送方向S2非平行。換言之,第一包裝結構P1在第一承載機架110上可沿二不同方向輸送。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部分111具有第一端部E1及一與第一端部E1相對之第五端部E5,且第二部分112具有第二端部E2和一與第二端部E2相對之第六端部E6,其中第五端部E5與第六端部E6相鄰配置。在本實施例中,第五端部E5與第六端部E6相鄰但不直接連接。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五端部E5與第六端部E6可直接連接,使第一承載機架110為一體成形的機架,然本發明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111與第二部分112大致呈垂直配置,使第一輸送方向S1與第二輸送方向S2大致上垂直。當第一包裝結構P1從第五端部E5轉換到第六端部E6時,第一包裝結構P1的輸送方向從第一輸送方向S1變換至第二輸送方向S2。此外,由於第一部分111與第二部分112大致呈垂直配置,第一承載機架110成為一L形機架,其中第五端部E5與第六端部E6所構成的區域成為L形機架的轉角區域。
如第1B圖所示,此些第一輸送件120包括至少一第一底置滾輪組件121及至少一第二底置滾輪組件123,分別配置於該第一承載機架110的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此些滾輪組件除能 傳送第一包裝結構P1外,也能減少第一包裝結構P1在第一承載機架110上的傳輸阻力。
此外,相鄰二第一底置滾輪組件121的間隔H1可小於第一包裝結構P1的底面寬度D1的二分之一,可使第一包裝結構P1穩定地傳輸在此些第一輸送件120上。
如第1B圖之局部A’的放大圖所示,各第一底置滾輪組件121包括數個第一底置滾輪1211及一第一底置承載板件1212。第一底置承載板件1212設置在第一部分111上,且具有數個凹槽1212r。此些第一底置滾輪1211位於凹槽1212r內,且樞接在第一底置承載板件1212。各第一底置滾輪1211之轉軸X1大致沿著第一輸送方向S1設置,如此可將位於其上的第一包裝結構P1往第一輸送方向S1輸送。此外,各第一底置滾輪1211之轉軸X1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於第一輸送方向S1,使得第一底置滾輪1211繞轉軸X1轉動時,能將為其上的第一包裝結構P1往第一輸送方向S1傳輸。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底置滾輪1211例如是圓柱輪,可沿著單一個方向轉動。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底置滾輪1211亦可為球形輪,本發明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2圖,第一輸送方向S1上第一底置承載板件1212與水平面G1之間具有一第一傾斜角A1。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傾斜角A1介於約5度~45度之間,較佳介於約15度~30度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輸送件120更包括至少一第一側置滾輪組件122。如第1B圖之局部A’的放大圖所示,各第一側置滾輪 組件122包括數個第一側置滾輪1221及一第一側置承載板件1222,此些第一側置滾輪1221樞接在第一側置承載板件1222。第一側置滾輪組件122可配置在第一承載機架110之第一部分的一側,或者,二第一側置滾輪組件122可分別配置在第一承載機架110之第一部分的相對二側。如此,當第一包裝結構P1的側面碰觸到第一側置滾輪組件122的第一側置滾輪1221時,可讓第一包裝結構P1在低阻力下順勢向下滑動,以讓第一包裝結構P1的輸送更為順暢。如第1B圖所示,各第一側置滾輪1221的轉軸Z1大致沿著第一輸送方向S1設置,如此可將碰觸到第一側置滾輪1221的第一包裝結構P1往第一輸送方向S1傳輸。此外,各第一側置滾輪1221的轉軸Z1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於第一輸送方向S1及轉軸X1,使得第一側置滾輪1221繞轉軸Z1轉動時,能將碰觸到第一側置滾輪1221的第一包裝結構P1往第一輸送方向S1傳輸。此外,第一側置滾輪1221的種類可類似或同於第一底置滾輪1211,於此不再贅述。
如第1B及2圖所示,第二底置滾輪組件123包括數個第二底置滾輪1231、一第二底置承載板件1232及數個滾輪承座1233。第二底置承載板件1232設置在第二部分112上,各滾輪承座1233配置在第二底置承載板件1232上且具有凹槽1233r。各第二底置滾輪1231位於對應的凹槽1233r內。第二底置滾輪1231例如是球形輪,因此可在凹槽1233r內進行360度轉動。
如第1B圖所示,第二底置承載板件第二底置承載板件1232具有第一區域W1及第二區域W2。第一區域W1鄰近第一部分 111之第六端部E6。此些第二底置滾輪1231於第一區域W1(以下稱第一滾輪群1231’)的分布密度大於此些第二底置滾輪1231於第二區域W2(以下稱第二滾輪群1231”)的分布密度。
進一步而言,第一區域W1為第一承載機架110的第二部分112中之變換輸送方向之區域(即轉彎之區域),即第一包裝結構P1從第一部分111輸送到第二部分112時,是由第二部分112的第一區域W1承接,第一包裝結構P1的輸送方向在第一區域W1會變換成第二輸送方向S2。第二區域W2為第一承載機架110的第二部分112中之已變換輸送方向之區域(即已經改變且沿著同一方向輸送之區域)。如此,當第一包裝結構P1從第一底置承載板件1212落入第二底置承載板件1232上時,能接觸到更多數量的第一滾輪群1231’,讓變換輸送方向的傳輸過程更為順暢。
如此外,如第3圖所示,第二底置承載板件1232於第一包裝結構P1之第二輸送方向S2上,相對水平面G1具有第二傾斜角A2。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傾斜角A2介於約5度~45度之間,較佳介於約15度~30度之間。
如第1B和2圖所示,第二底置承載板件1232於平行第一包裝結構P1之第二輸送方向S2上,且具有內側邊ES1及外側邊ES2。相對於水平面G1,內側邊ES1的高度高於外側邊ES2的高度,使落入第一承載機架110之第二部分112上的第一包裝結構P1自動往外側邊ES2方向傾斜。
如第2圖所示,第二底置承載板件1232於垂直第一包 裝結構P1之第二輸送方向S2(第二輸送方向S2繪示於第1B圖)的第四輸送方向S4上,相對水平面G1具有第三傾斜角A3。在一實施例中,第三傾斜角A3可介於約5度~30度之間,較佳介於約10度~20度之間。
具體而言,當第一包裝結構P1透過第一底置滾輪1211沿著第一輸送方向S1輸送至第一承載機架110的第二部分112時,由於慣性是沿著第一方向S1,在不施加外力的情況下,僅靠第一包裝結構P1的重力並無法順利變換其輸送方向,特別是要變換的第二輸送方向S2大致垂直於第一輸送方向S1。另一方面,由於第一包裝結構P1為承載容器,承載容器通常具有大的底面積,及/或較輕的重量,因為接觸面積大,導致施加在第一包裝結構P1的摩擦力會大於本身的重力,因此一般對於輸送承載裝置的機構設計並無法提供變換輸送方向之功能。
據此,於本實施例中用於變換方向之第二底置滾輪1231為可360度轉動之球型輪,而不限於單方向轉動之圓柱輪。另外,藉由第一滾輪群1231’的分布密度大於第二滾輪群1231”之設計,使第一包裝結構P1的底面在第一區域W1接觸更多數量的第一滾輪群1231’,可幫助第一包裝結構P1改變傳輸方向,例如抵銷沿單一方向(例如第一輸送方向S1)的慣性,且減少對第一包裝結構P1的摩擦力。
另外,如第2圖所示,於垂直第二輸送方向S2之方向(即第四輸送方向S4)上,第二底置承載板件1232於相對水平面G1具有第三傾斜角A3,且第二底置承載板件1232之內側邊ES1高於外側邊 ES2,藉此可增加下滑的力,進而增加變換方向的力。
透過上述之配置和設計,第一包裝結構P1可順利從第一輸送方向S1變換至第二輸送方向S2並落至承接裝置400。若無上述之配置,則第一包裝結構P1僅會停滯在第一區域W1,而不會繼續沿第二輸送方向S2落下。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輸送件120更包括至少一第二側置滾輪組件124。第二側置滾輪組件124具有與第一側置滾輪組件122類似或相同的結構和配置,容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第1C圖,第二輸送件220包括至少一第三底置滾輪組件221。此些滾輪組件除能傳送第二包裝結構P2外,也能減少第二包裝結構P2在第二承載機架210上的傳輸阻力。
如第1C圖之局部B’的放大圖所示,各第三底置滾輪組件221包括數個第三底置滾輪2211及一第三底置承載板件2212。第三底置承載板件2212設置在第二承載機架210上,且具有數個凹槽2212r。此些第三底置滾輪2211位於凹槽2212r內,且樞接在第三底置承載板件2212。各第三底置滾輪2211之轉軸X2大致沿著第三輸送方向S3設置,如此可將位於其上的第二包裝結構P2往第三輸送方向S3輸送。此外,各第三底置滾輪2211之轉軸X2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於第三輸送方向S3,使得第三底置滾輪2211繞轉軸X2轉動時,能將為其上的第二包裝結構P2往第三輸送方向S3傳輸。此外,第三底置滾輪2211例如是圓柱輪,然亦可為球形輪,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輸送件220更包括至少一第三側置滾輪組件222。第三側置滾輪組件222具有與第一側置滾輪組件122類似或相同的結構和配置,容此不再贅述。
如第1C及4圖所示,在一實施例中,輸送系統10更包括第三輸送裝置300。第三輸送裝置300包括第三承載機架310及數個第三輸送件320,第三輸送件320設置於第三承載機架310上。第三承載機架310具有第七端部E7及第八端部E8,第八端部E8鄰近第二承載機架210的第三端部E3。相對於一水平面G1(繪示於第4圖),第七端部E7與第八端部E8大致上等高,使設置在第三承載機架310之第七端部E7及第八端部E8上的第三輸送件320大致也平行於水平面G1,如此可方便操作者在一穩定的水平面上捆裝第二包裝結構P2。
在一實施例中,如第1C圖所示,第三輸送件320包括數個第四底置滾輪組件321。數個第四底置滾輪組件321可分成第一底置滾輪組件群321G1及第二底置滾輪組件群321G2,第一底置滾輪組件群321G1與第二底置滾輪組件群321G2之間具有或隔著一間隔區H2。間隔區之寬度H2可介於第二包裝結構P2的底面寬度D2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間,以提供足夠空間方便操作者使用包裝帶P23包捆光學膜片P21及承載盤P22。此外,間隔區之寬度H2也大於包裝帶P23的寬度,以讓包裝帶P23通過間隔區而能環繞第二包裝結構P2,然本發明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在一實施例中,間隔區H2約為12公分,然亦可更大或更小。在一實施例中,間隔區H2可包含 至少一空孔。
在一實施例中,第三輸送件320更包括至少一第四側置滾輪組件322。第四側置滾輪組件322具有與第一側置滾輪組件122類似或相同的結構和配置,容此不再贅述。
如第4圖所示,輸送系統10更包括一掃描器350,其配置在第二承載機架210的上方,用以掃描經過其下方之第二包裝結構P2上的資訊。掃描器350例如是條碼掃描器,第二包裝結構P2貼有代表其資訊的條碼(未繪示),掃描器350可掃描第二包裝結構P2上的條碼,以獲得第二包裝結構P2的資料,如此能掌握且核對第一包裝結構P1內已裝載的第二包裝結構P2的資訊。
如第3及4圖所示,承接裝置400包括第四承載機架410及載台420。載台420配置在第四承載機架410上。載台420大致上與水平面G1平行配置,使位於其上的第一包裝結構P1的底面大致上呈穩定的水平面。載台420包括數個第四底置滾輪4211、第四底置承載板件4212及數個滾輪承座4213,其中第四底置滾輪4211配置在第四底置承載板件4212上。各滾輪承座4213配置在第四底置承載板件4212且具有凹槽4213r。各第四底置滾輪4211位於對應的凹槽4213r內。第四底置滾輪4211例如是球形輪,因此可在凹槽4213r內進行360度轉動。
在一實施例中,第四承載機架410具有一鄰近第二承載機架210之第四端部E4的支架411,支架411的頂部高度低於第三底置滾輪組件221。藉此,在第一包裝結構P1具有摺蓋P11的情況下, 當第一包裝結構P1位於承接裝置400上之載台420上時,第一包裝結構P1的摺蓋P11得以伸入支架411與第三底置滾輪組件221之間的區域。如此,摺蓋P11可伸入置於第三底置滾輪組件221下方,以受到第三底置滾輪組件221的遮擋,避免摺蓋P11彈回而阻礙第二包裝結構P2進入第一包裝結構P1內部。
如第3圖所示,第四承載機架410更具有一擋桿412。在包裝作業進行中,載台420的高度位置低於擋桿412的端部,使第一包裝結構P1可受到擋桿412的阻擋,而不致隨意滑動或脫離承接裝置400。
如第4及5圖所示,第5圖繪示第4圖之升降機構500升起載台420的示意圖。輸送系統10更包括升降機構500,升降機構500連接承接裝置400的載台420,以驅動載台420升降(如沿z方向)。升降機構500包括操作裝置510及動力裝置520(如氣壓裝置或液壓裝置),動力裝置520可配置在承接裝置400的載台420。動力裝置520包括壓缸521及連桿522,其中連桿522的一端可活動地位於壓缸521內,而連桿522的一端連接載台420的下方。當壓缸521內的壓力(如氣壓或液壓)上升時,可推動連桿522往上移動,以升高載台420的位置。當壓缸521內的壓力減小時,連桿522往下移動,可降低載台420的位置。
如第4及5圖所示,操作裝置510可配置在第二輸送裝置200的第二承載機架210上。例如,第二輸送裝置200更包括一載板230,其可透過螺栓或其它固定方式固定在第二承載機架210上。 操作裝置510配置在載板230上。操作者可藉由操作裝置510,如操作操作裝置510的搖桿,以操控載台420的升降。如第5圖所示,當第一包裝結構P1內裝入預期數量的第二包裝結構P2時,操作者可操作操作裝置510,以控制載台420升起,並使載台420的高度大於擋桿412的高度,如此可方便取出裝載有第一包裝結構P1的第二包裝結構P2,或是透過設置在載台420上的第四底置滾輪4211滑動至另一產線(圖未繪示)以進行後續之包裝流程。在載台420升起過程中,第一包裝結構P1的摺蓋P11脫離第三底置滾輪組件的阻擋而回彈至自然狀態,如第5圖所示。
第6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側置滾輪組的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側置滾輪組612可取代前述第一側置滾輪組件122、第二側置滾輪組件124、第三側置滾輪組件222及/或第四側置滾輪組件322,以滑動式配置在第一承載機架110、第二承載機架210及/或第三承載機架310,並可沿垂直於第一包裝結構P1之第一輸送方向S1的方向滑動或沿垂直於第二包裝結構P2之第三輸送方向S3的方向滑動,藉以根據包裝結構之大小調整位置。以取代第三側置滾輪組件222舉例來說,如圖所示,側置滾輪組612可滑動地配置在第二承載機架210(未繪示),並可垂直於第二包裝結構P2之第三輸送方向S3的方向S5滑動,藉以根據第二包裝結構P2之大小調整位置。
如第6圖所示,側置滾輪組612包括底板6121、間隔板6122、頂板6123、端板6124及至少一側置滾輪6125,其中端板6124連接底板6121、間隔板6122及頂板6123。間隔板6122位於底 板6121與頂板6123之間,以將底板6121與頂板6123之間的空間區分成滾輪空間C1及滑動空間C2。數個側置滾輪6125可配置在滾輪空間C1內且樞接在間隔板6122與頂板6123之間。滑動空間C2允許第二承載機架210及第三底置滾輪組件221通過,這樣當側置滾輪組612相對第二承載機架210滑動時,第三底置滾輪組件221不會與間隔板6122干涉。在一實施例中,側置滾輪6125例如是圓柱輪。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5)

  1. 一種輸送系統,包括:一第一輸送裝置,包括:一第一承載機架,具有一第一端部和一第二端部,其中相對於一水平面,該第一端部之高度大於該第二端部之高度;及複數第一輸送件,設置於該第一承載機架上且從該第一端部往該第二端部傾斜配置;一第二輸送裝置,包括:一第二承載機架,具有一第三端部和一第四端部,其中相對於該水平面,該第三端部之高度大於該第四端部之高度;及複數第二輸送件,設置於該第二承載機架上且從該第三端部往該第四端部呈傾斜配置;及一承接裝置,位於該第一輸送裝置之該第二端部與該第二輸送裝置之該第四端部之交會區域,該承接裝置包括一載台。
  2. 一種輸送系統,包括:一第一輸送裝置,包括:一第一承載機架,具有一第一端部和一第二端部,其中相對於一水平面,該第一端部之高度大於該第二端部之高度;及複數第一輸送件,設置於該第一承載機架上且從該第一端部往該第二端部傾斜配置;一承接裝置,位於該第一輸送裝置之該第二端部,且該承接裝置包括一載台;及其中,該第一承載機架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用以沿一第一輸送方向輸送一第一包裝結構,該第二部分用以沿一第二輸送方向輸送該第一包裝結構,且該第一輸送方向與該第二輸送方向非平行。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輸送系統,其中該第一承載機架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用以沿一第一輸送方向輸送一第一包裝結構,該第二部分用以沿一第二輸送方向輸送該第一包裝結構,其中該第一輸送方向與該第二輸送方向非平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之輸送系統,其中該些第一輸送件包括一第一底置滾輪組件,該第一底置滾輪組件包括:一第一底置承載板件,設置在該第一部分上,且具有一凹槽;及複數第一底置滾輪,位於該凹槽並樞接該第一底置承載板件,其中各該第一底置滾輪之轉軸沿著該第一輸送方向設置,及/或各該第一底置滾輪之轉軸垂直於該第一輸送方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輸送系統,其中於該第一輸送方向上的該第一底置承載板件與該水平面具有一第一傾斜角,且該第一傾斜角介於5度~45度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之輸送系統,其中該些第一輸送件包括一第二底置滾輪組件,該第二底置滾輪組件包括:一第二底置承載板件,設置在該第二部分上;複數滾輪承座,設置在第二底置承載板件上,各該滾輪承座具有一凹槽;及複數第二底置滾輪,分別位於該些凹槽,其中各該第二底置滾輪可360度轉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輸送系統,其中該第二底置承載板件於平行該第二輸送方向上,且具有一內側邊和一外側邊,其中相對於該水平面,該內側邊的高度大於該外側邊的高度;及/或該第二底置承載板件於該第二輸送方向上,相對該水平面具有一第二傾斜角,該第二傾斜角介於5度~45度之間;及/或該第二底置承載板件於垂直該第二輸送方向上,相對該水平面具有一第三傾斜角,該第三傾斜角介於5度~30度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輸送系統,其中該第二底置承載板具有一第一區域及一第二區域,該第一區域鄰近該第一部分,該些第二底置滾輪於該第一區域的分布密度大於該些第二底置滾輪於該第二區域的分布密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輸送系統,其中該第二輸送件用以沿一第三輸送方向輸送一第二包裝結構,該第二輸送件包括一第三底置滾輪組件,該第三底置滾輪組件包括:一第三底置承載板件,設置在該第二承載機架上,且具有一凹槽;及複數第三底置滾輪,位於該凹槽並樞接該第三底置承載板件,其中各該第三底置滾輪之轉軸沿著該第三輸送方向設置;及/或各該第三底置滾輪之轉軸垂直於該第三輸送方向。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輸送系統,更包括:一第三輸送裝置,鄰接於該第二輸送裝置,且包括:一第三承載機架,具有相對之二端部,其中相對該水平面,該二端部等高;以及複數第三輸送件,設置於該第三承載機架上,且係等高配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輸送系統,其中該承接裝置更包括一第四承載機架,其中該載台包括:一第四底置承載板件,設置在該第四承載機架上;複數滾輪承座,設置在該第四底置承載板件上,各該滾輪承座具有一凹槽;以及複數第四底置滾輪,分別位於該些凹槽。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輸送系統,更包括一側置滾輪組件,該側置滾輪組件滑動式配置在該第一承載機架及該第二承載機架之至少一者,並可沿垂直於該第一輸送裝置與該第二輸送裝置之至少一者的輸送方向的方向滑動。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輸送系統,更包括一升降機構,該升降機構連接該承接裝置的該載台,以驅動該載台升降。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輸送系統,其中該些第三輸送件包括一第一底置滾輪組件群及一第二底置滾輪組件群,該第一底置滾輪組件群與該第二底置滾輪組件群之間具有一間隔區,該間隔區介於一第二包裝結構的一底面寬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間。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輸送系統,更包括一掃描器位於該第二輸送裝置上,用以掃描該第二包裝結構的資訊。
TW106128392A 2017-08-22 2017-08-22 輸送系統 TWI6461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8392A TWI646133B (zh) 2017-08-22 2017-08-22 輸送系統
CN201710983997.0A CN107745847A (zh) 2017-08-22 2017-10-20 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8392A TWI646133B (zh) 2017-08-22 2017-08-22 輸送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6133B true TWI646133B (zh) 2019-01-01
TW201912687A TW201912687A (zh) 2019-04-01

Family

ID=61253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8392A TWI646133B (zh) 2017-08-22 2017-08-22 輸送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45847A (zh)
TW (1) TWI6461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23106A1 (de) * 2018-09-20 2020-03-26 Krone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Verpacken von Artikeln und Verpackungssystem für Artikel wie Getränkebehälter oder dergleichen
TWI717699B (zh) * 2019-02-27 2021-02-01 住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輸送裝置及其輸送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99769A (en) * 1968-09-06 1971-08-17 Grace W R & Co Roller conveyor
TWM412957U (en) * 2011-05-12 2011-10-01 Benq Materials Corp Substrate-collecting device
CN103562104A (zh) * 2011-06-02 2014-02-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膜的输送方法和输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7608A (ja) * 2000-12-21 2002-07-02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重量物搬送装置
CN2737738Y (zh) * 2004-10-19 2005-11-02 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货物传输平台
JP4387416B2 (ja) * 2007-01-25 2009-12-16 中外炉工業株式会社 加工テーブル
EP2112110A1 (en) * 2008-04-25 2009-10-28 Kba-Giori S.A.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bundles of securities, in particular banknote bundles
CN204297496U (zh) * 2014-11-07 2015-04-29 天津罗赛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钢板举升运输装置
CN205366805U (zh) * 2016-02-06 2016-07-06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铁道自动化料道
CN206288608U (zh) * 2016-08-01 2017-06-30 北京北控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危险废弃物输送装置及危险废弃物储存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99769A (en) * 1968-09-06 1971-08-17 Grace W R & Co Roller conveyor
TWM412957U (en) * 2011-05-12 2011-10-01 Benq Materials Corp Substrate-collecting device
CN103562104A (zh) * 2011-06-02 2014-02-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膜的输送方法和输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2687A (zh) 2019-04-01
CN107745847A (zh) 2018-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59413B2 (ja) 移載装置及び荷物取出方法
US10099867B2 (en) Automated package unloading system
JP2020500129A (ja) 運搬容器の中身を最大に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6773494B2 (ja) 搬送装置および搬送方法
TWI646133B (zh) 輸送系統
US9487354B2 (en) Glass substrate storage platform
JP2008285251A (ja) 板材搬送収納システムおよび板材搬送収納方法
JP2011102161A (ja) 長物野菜の箱詰め装置
KR20210091239A (ko) 물품 이송탑재 설비
TW201819275A (zh) 可傾式收集裝置
WO2022170924A1 (zh) 一种物流系统及物流运输方法
JP2010234835A (ja) 自動搬送装置
TWM613277U (zh) 物件容器的移載裝置
TWI411564B (zh) 物品搬運裝置(一)
KR101815314B1 (ko) 고압가스 운반선의 실린더 모듈 운반 및 탑재 방법
CN205273964U (zh) 一种自动添加箱坯装置
JP6900943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JP5478865B2 (ja) ワーク搬送装置
KR102122939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이송장치의 틸팅동작 진동억제 장치
US11305973B2 (en)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KR20140011131A (ko) 운송 대차
WO2023178692A1 (zh) 锁定机构、搬运机器人及仓储系统
WO2024109615A1 (zh) 提升机、仓储系统、仓储系统控制方法及仓储工作站
JP2019104536A (ja) 搬送装置及び搬送方法
JP2010269879A (ja) ロー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