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3631B - 用於關節健康之組合物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關節健康之組合物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3631B
TWI643631B TW103120771A TW103120771A TWI643631B TW I643631 B TWI643631 B TW I643631B TW 103120771 A TW103120771 A TW 103120771A TW 103120771 A TW103120771 A TW 103120771A TW I643631 B TWI643631 B TW I6436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xtract
composition
mulberry
joint
turme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0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6307A (zh
Inventor
利迪雅 艾法羅 布朗尼爾
民 朱
美芬 洪
元玉靜
齊 賈
趙平
金元郡
金米蘭
金泰武
李柏書
李仰淳
布萊娜 摩爾
南爵保
歐米頌
派克米耶
米斯芬 伊美
張謙
Original Assignee
優力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優力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優力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6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6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3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363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60Moraceae (Mulberry family), e.g. breadfruit or fig
    • A61K36/605Morus (mulber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045Hydroxy compounds, e.g. alcohols; Salts thereof, e.g. alcoholates
    • A61K31/05Phen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35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e.g. methanthe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35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e.g. methantheline 
    • A61K31/3533,4-Dihydrobenzopyrans, e.g. chroman, catech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08Compounds having an amino group directly attached to a carbon atom of the saccharide radical, e.g. D-galactosamine, ranimust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28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ttached to non-saccharide compounds by glycosidic link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28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ttached to non-saccharide compounds by glycosidic linkages
    • A61K31/7034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ttached to non-saccharide compounds by glycosidic linkages attached to a carbocyclic compound, e.g. phloridz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42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 A61K31/7048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having oxy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leucoglucosan, hesperidin, erythromycin, nystatin, digitoxin or digox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8Fabaceae or Leguminosae (Pea or Legume family); Caesalpiniaceae; Mimosaceae; Papilionacea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53Lamiaceae or Labiatae (Mint family), e.g. thyme, rosemary or lavender
    • A61K36/534Mentha (mi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9/0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9/0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 A61P19/02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for joint disorders, e.g. arthritis, arthr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300/00Mixtures or combination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herein at least one active ingredient is fully defined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y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芪或此兩者與黃烷或類薑黃素或此兩者之混合物,該等混合物能夠調節關節發炎、關節疼痛、關節僵硬、軟骨降解,或改良移動性、活動範圍、靈活性、關節軀體功能或其任何組合。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芪或此兩者與黃烷或類薑黃素或此兩者之該混合物可視情況與其他關節管理劑組合使用,該等其他關節管理劑為諸如非類固醇消炎劑/鎮痛劑、COX/LOX抑制劑、葡糖胺化合物、神經痛緩解劑或其類似物。

Description

用於關節健康之組合物及方法
體內最豐富之異元多醣為葡糖胺聚糖(GAG)。其由己醣胺及己醣醛酸之重複雙醣單元構成,經連接子寡醣區連接至蛋白聚糖之核蛋白。大量GAG連接於軟骨聚集蛋白聚糖之核蛋白。GAG為帶大量負電之分子,其具有賦予溶液黏度的延長之延長構形。此等帶負電之碳水化合物造成軟骨之高度潤脹能力。GAG主要位於細胞表面上或細胞外基質(ECM)中。GAG為軟骨之細胞表面蛋白聚糖以及細胞外基質之大蛋白聚糖及小蛋白聚糖的重要分子組成。GAG之高黏度伴隨著低壓縮性,此使得此等分子對關節中之潤滑液理想。同時,其硬度向細胞提供結構完整性且提供細胞之間的通道。
葡糖胺聚糖為關節軟骨、關節液及其他軟結締組織之主要組分。已識別出關節軟骨之葡糖胺聚糖(GAG)為軟骨素6-硫酸鹽、軟骨素4-硫酸鹽、硫酸皮膚素、肝素、硫酸肝素及硫酸角蛋白。在關節發炎期間,降解之軟骨基質釋放大量GAG。GAG含量或分子種類改變與一些結締組織疾病有關。舉例而言,患有關節炎及硬皮病之患者的血液及滑液中GAG濃度升高,關節炎患者之受累關節的破壞與滑液中之高GAG含量正相關。關節炎患者之關節之軟骨的組織化學及生物化學研究顯示GAG含量顯著降低且該降低與疾病嚴重程度大致成比例。
桑樹(Morus alba L,桑科)為桑樹或白莓植物,其原產自中國北方,且已在各地栽培及馴化,自印度至中東至南歐,且最近至北美洲 區域。根皮在傳統醫學中使用,稱為桑白皮(Sang bai pi或Cortex Mori)(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05)。此草藥在韓國亦稱為Pong-na-moo且在日本亦稱為Sohakuhi。在現代藥理學研究中,已報導桑樹(Morus alba)根皮具有抗細菌、抗病毒、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神經保護、抗潰瘍、鎮痛及消炎活性。來自桑樹根皮之多種生物活性化合物具有活體內及活體外消炎活性。
金合歡屬(Acacia)為豆科樹及灌木之屬。金合歡屬包括屬於豆科家族及含羞草亞科子家族之超過1000種物種。金合歡屬分佈於世界範圍內在中美洲及南美洲、非洲、亞洲部分地區以及澳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區域,其具有最大數目之地方品種。金合歡屬主要存在於乾燥及乾旱區域,其中森林通常為開放式多刺灌木的種類。金合歡屬具有極重要經濟作用,其提供鞣酸類、膠類、木材、燃料及飼料之來源。鞣酸類主要自樹皮中分離,其廣泛用於曬製皮革及皮膚。一些金合歡屬樹皮亦用於為本土精神加味。一些本土物種(如錫特卡榿木(A.sinuata))亦產生皂素,其用於清潔劑、發泡劑及乳化劑中。一些金合歡屬物種之花有香氣且用於製備香料。許多金合歡屬之心材用於製備農業工具且亦提供柴火來源。金合歡屬樹膠在藥劑及糖果中有廣泛用途且在紡織工業中用作定尺寸及精加工材料。
兒茶鉤藤(Uncaria gambir,茜草科(Rubiaceae))為具有圓形分枝之藤本植物,咸信其與胡椒槌形葉一起咀嚼時可強健牙齒。該植物之所有部分均具有收斂特性。兒茶鉤藤植物之葉片含有游離兒茶素(catechin)以及聚合兒茶素(鞣酸),其在較年輕葉片中之含量比較老葉片中多。兒茶鉤藤在美國食品添加劑(EAFUS,Everything Added to Food in the United States)中之食品添加劑資料庫(Food Additive Database)在KFDA編碼之韓國食品添加劑(Korea Food Additives)及MHLW編碼之日本食品添加劑(Japan Food Additives)中列為天然調味 劑。兒茶鉤藤亦列於韓國藥學藥典(Korea Pharmaceutical Codex,KP)、日本藥學藥典(Japan Pharmaceutical Codex,JP)及中國藥學藥典(China Pharmaceutical Codex,CP)中。在南韓,有許多含有兒茶鉤藤提取物之非處方(OTC)藥物,該等藥物尤其用於消化不良、口臭、嘔吐及厭食。在日本,兒茶鉤藤用於腹瀉、嘔吐及胃炎。在美國,兒茶鉤藤用作支持肝功能及脂肪代謝之膳食補充劑。
薑黃(Curcuma longa L)俗名為薑黃(turmeric),其為薑科(ginger family,Zingiberaceae)多年生植物。薑黃之名稱可能來自拉丁語terra merita(merited earth)或turmeryte,其與藏紅花有關。其最初來自熱帶南非且在印度及東南亞大面積栽培。薑黃自經研磨根莖製備且在印度已使用幾千年。除了烹飪用途外,現代研究已揭示薑黃具有抗細菌、抗氧化、化學預防、化學療法、抗增生、抗寄生物、抗瘧疾、鎮痛及消炎特性。
簡言之,本發明係針對適用於關節健康管理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包括所揭示化合物之立體異構體、醫藥學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鹽、互變異構體、醣苷及前藥,且係針對改良關節健康之相關方法。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組合物,其包含視情況富含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例如查爾酮(chalcone)與異戊基苯基部分之第爾斯-阿爾德加合物(Diels-Alder adduct))或一或多種芪或其組合之桑屬(Morus)提取物與視情況富含黃烷之金合歡屬提取物的混合物。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組合物,其包含視情況富含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例如查爾酮與異戊基苯基部分之第爾斯-阿爾德加合物)或一或多種芪或其組合之桑屬提取物與視情況富含黃烷之兒茶鉤藤提取物的混合物。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組合物,其包含視情況富含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例如查爾酮與異戊基 苯基部分之第爾斯-阿爾德加合物)或一或多種芪或其組合之桑屬提取物與薑黃屬(Curcuma)提取物的混合物。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組合物,其包含視情況富含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例如查爾酮與異戊基苯基部分之第爾斯-阿爾德加合物)或一或多種芪之桑屬提取物與胡椒薄荷(Peppermint)提取物的混合物。在其他實施例中,任一種組合物進一步視情況含有一或多種葡糖胺化合物,諸如N-乙醯基葡糖胺。
舉例而言,薑黃屬與桑樹根皮提取物之1:1比率之提取物表明有益協同效應,其相較於單獨之薑黃屬或桑樹根皮提取物具有提高之消炎及抗傷害功效。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管理關節健康之方法。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組合物可用於治療、預防或管理關節軟骨、使軟骨降解降至最低、藉由保護軟骨完整性促進健康關節、降低影響關節健康之酶作用、改良關節活動及/或功能、減輕關節疼痛、減輕關節僵硬、改良關節活動範圍及/或靈活性,促進移動性及/或其任何組合之方法中。
本發明之此等及其他態樣在參考以下詳細描述後將顯而易見。
圖1顯示薑黃88 HTP溶離份對BKB1受體結合之抑制。
在某些態樣中,本發明提供與黃烷或類薑黃素混合之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白藜蘆醇化合物,其用於改良關節健康。在某些實施例中,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白藜蘆醇化合物提取自桑樹,諸如提取自桑樹根。在另一實施例中,與黃烷組合之桑屬提取物視情況與其他關節健康管理劑進一步組合,諸如非類固醇消炎劑/鎮痛劑、COX/LOX抑制劑,諸如乙醯胺苯酚、布洛芬(ibuprofen)、塞內昔布 (celecoxib)、乳香屬(Boswellia)提取物、葡糖胺化合物,諸如葡糖胺硫酸鹽、葡糖胺鹽酸鹽、N-乙醯基葡糖胺、硫酸軟骨素及甲基磺醯基甲烷、玻尿酸、ω-3脂肪酸(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水解膠原蛋白(例如來自牛I型膠原蛋白、雞胸骨II型膠原蛋白)、膠原蛋白衍生之肽或膠原蛋白胺基酸混合物、葉黃素類胡蘿蔔素(例如蝦青素,其分佈於海洋細菌、藻類、甲殼類動物、魚中)、綜合維生素及礦物質(諸如維生素D及果糖硼酸鈣)、神經痛緩解劑、促進關節健康之草本及/或植物提取物,或促進關節健康之膳食補充劑。
其他實施例係關於本發明組合物之使用方法,諸如維持關節軟骨、使軟骨降解降至最低、藉由保護軟骨完整性促進健康關節、降低影響關節健康之酶作用、改良關節活動及/或功能、減輕關節疼痛、減輕關節不適、減輕關節疼痛及不適、減輕關節僵硬、改良關節活動範圍及/或靈活性、促進移動性及其類似使用方法。
在以下描述中,闡述某些特定細節以提供對各種本發明實施例的徹底瞭解。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可實施不具有此等細節之本發明。
在本說明書中,除非另外指出,否則應理解任何濃度範圍、百分比範圍、比率範圍或整數範圍包括所述範圍內之任何整數值,及適當時其分數(諸如整數之1/10及1/100)。此外,除非另外指出,否則應理解本文所述的與任何物理特徵(諸如聚合物子單元、尺寸或厚度)有關之任何數值範圍包括該所述範圍內之任何整數。如本文所用,除非另外指出,否則術語「約」及「基本上由…組成」意謂±20%指定範圍、值或結構。應理解,如本文所用,術語「一」係指「一或多個/種」所列舉組分。使用替代(例如「或」)應理解為意謂替代之任一者、兩者或其任何組合。除非上下文另外需要,否則本說明書及申請 專利範圍全文中,「包含(comprise)」一詞及其變體(諸如包含(「comprises」及「comprising」))以及如「包括」及「具有」之同義術語及其變體應解釋為開放包括意義;亦即「包括(但不限於)」。
本說明書全文中對「一個實施例」或「一實施例」之提及意謂結合該實施例描述之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包括於本發明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因此,在本說明書全文各處之短語「在一個實施例中」或「在一實施例中」的出現未必均指同一實施例。此外,可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以任何合適方式組合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
「胺基」係指-NH2基團。
「氰基」係指-CN基團。
「羥基」係指-OH基團。
「亞胺基」係指=NH取代基。
「硝基」係指-NO2基團。
「側氧基」係指=O取代基。
「硫酮基」係指=S取代基。
「烷基」係指僅由碳及氫原子組成之直鏈或分支鏈烴鏈基團,其飽和或不飽和(亦即含有一或多個雙鍵或參鍵),具有一至十二個碳原子(C1-C12烷基),或一至八個碳原子(C1-C8烷基)或一至六個碳原子(C1-C6烷基),且其藉由單鍵連接於分子其餘部分,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1-甲基乙基(異丙基)、正丁基、正戊基、1,1-二甲基乙基(第三丁基)、3-甲基己基、2-甲基己基、乙烯基、丙-1-烯基、丁-1-烯基、戊-1-烯基、戊-1,4-二烯基、乙炔基、丙炔基、丁炔基、戊炔基、己炔基及其類似基團。除非說明書中另外明確陳述,否則烷基可視情況經取代。
「伸烷基」或「伸烷基鏈」係指將分子其餘部分連接於基團且僅由碳及氫組成的直鏈或分支鏈二價烴鏈,其飽和或不飽和(亦即含有 一或多個雙鍵或參鍵),且具有一至十二個碳原子,例如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伸正丁基、伸乙烯基、伸丙烯基、伸正丁烯基、伸丙炔基、伸丁炔基及其類似基團。伸烷基鏈經單鍵或雙鍵連接於分子其餘部分且經單鍵或雙鍵連接於基團。伸烷基鏈與分子其餘部分及基團之連接點可經鏈內之一個碳原子或任何兩個碳。除非說明書中另外明確陳述,否則伸烷基鏈可視情況經取代。
「烷氧基」係指式-ORa之基團,其中Ra為如上文所定義含有一至十二個碳原子之烷基。除非說明書中另外明確陳述,否則烷氧基可視情況經取代。
「烷基胺基」係指式-NHRa或-NRaRa之基團,其中各Ra獨立地為如上文所定義含有一至十二個碳原子之烷基。除非說明書中另外明確陳述,否則烷基胺基可視情況經取代。
「硫代烷基」係指式-SRa之基團,其中Ra為如上文所定義含有一至十二個碳原子之烷基。除非說明書中另外明確陳述,否則硫代烷基可視情況經取代。
「芳基」係指包含氫、6至18個碳原子及至少一個芳族環之烴環系統基團。對本發明而言,芳基可為單環、雙環、三環或四環環系統,其可包括稠合或橋接環系統。芳基包括衍生自以下之芳基:乙烯合蒽、乙烯合萘、乙烯合菲、蒽、甘菊環、苯、、丙二烯合茀、茀、as-二環戊二烯并苯、s-二環戊二烯并苯、茚滿、茚、萘、丙烯合萘、菲、七曜烯(pleiadene)、芘及聯伸三苯。除非說明書中另外明確陳述,否則術語「芳基」或字首「芳-」(諸如「芳烷基」)欲意謂包括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
「芳烷基」係指式-Rb-Rc之基團,其中Rb為如上文所定義之伸烷基鏈且Rc為如上文所定義之一或多個芳基,例如苯甲基、二苯基甲基及其類似基團。除非說明書中另外明確陳述,否則芳烷基可視情況經 取代。
「環烷基」或「碳環」係指僅由碳及氫原子組成之穩定非芳族單環或多環烴基,其可包括稠合或橋接環系統,具有三至十五個碳原子,或具有三至十個碳原子,且為飽和或不飽和且藉由單鍵連接於分子其餘部分。單環基團包括例如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及環辛基。多環基團包括例如金剛烷基、降基、十氫萘基、7,7-二甲基-雙環[2.2.1]庚基及其類似基團。除非說明書中另外明確陳述,否則環烷基可視情況經取代。
「環烷基烷基」係指式-RbRd之基團,其中Rb為如上文所定義之伸烷基鏈且Rd為如上文所定義之環烷基。除非說明書中另外明確陳述,否則環烷基烷基可視情況經取代。
「稠合」係指本文所述之任何環結構稠合至本發明化合物中之現有環結構。當稠合環為雜環基環或雜芳基環時,成為稠合雜環基環或稠合雜芳基環之部分的現有環結構上之任何碳原子可經氮原子置換。
「鹵基」或「鹵素」係指溴、氯、氟或碘。
「鹵烷基」係指經一或多個如上文所定義之鹵基取代的如上文所定義之烷基,例如三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氯甲基、2,2,2-三氟乙基、1,2-二氟乙基、3-溴-2-氟丙基、1,2-二溴乙基及其類似基團。除非說明書中另外明確陳述,否則鹵烷基可視情況經取代。
「雜環基」或「雜環」係指由二至十二個碳原子及一至六個選自由氮、氧及硫組成之群的雜原子組成的穩定3至18員非芳族環基團。除非說明書中另外明確陳述,否則雜環基可為單環、雙環、三環或四環系統,其可包括稠合或橋接環系統;且雜環基中之氮、碳或硫原子可視情況經氧化;氮原子可視情況經四級銨化;且雜環基可部分或完全飽和。該等雜環基之實例包括二氧戊環基、噻吩基[1,3]二噻烷基、十氫異喹啉基、咪唑基、咪唑啶基、異噻唑啶基、異噁唑啶基、嗎啉 基、八氫吲哚基、八氫異吲哚基、2-側氧基哌嗪基、2-側氧基哌啶基、2-側氧基吡咯啶基、噁唑啶基、哌啶基、哌嗪基、4-哌啶酮基、吡咯啶基、吡唑啶基、啶基、噻唑啶基、四氫呋喃基、三噻烷基、四氫哌喃基、硫代嗎啉基、噻嗎啉基、1-側氧基-硫代嗎啉基及1,1-二側氧基-硫代嗎啉基。除非說明書中另外明確陳述,否則雜環基可視情況經取代。
N-雜環基」係指含有至少一個氮且其中雜環基與分子其餘部分之連接點經過雜環基中之氮原子的如上文所定義之雜環基。除非說明書中另外明確陳述,否則N-雜環基可視情況經取代。
「雜環烷基」係指式-RbRe之基團,其中Rb為如上文所定義之伸烷基鏈且Re為如上文所定義之雜環基,且若雜環基為含氮雜環基,則該雜環基可在氮原子處連接於烷基。除非說明書中另外明確陳述,否則雜環烷基可視情況經取代。
「雜芳基」係指包含氫原子、一至十三個碳原子、一至六個選自由氮、氧及硫組成之群的雜原子,及至少一個芳族環的5至14員環系統基團。對本發明而言,雜芳基可為單環、雙環、三環或四環環系統,其可包括稠合或橋接環系統;且雜芳基中之氮、碳或硫原子可視情況經氧化;氮原子可視情況經四級銨化。實例包括氮呯基、吖啶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吲哚基、苯并間二氧雜環戊烯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噻二唑基、苯并[b][1,4]二氧呯基、1,4-苯并二噁烷基、苯并萘并呋喃基、苯并噁唑基、苯并間二氧雜環戊烯基、苯并二氧雜環己烯基、苯并哌喃基、苯并哌喃酮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呋喃酮基、苯并噻吩基(benzothienyl、benzothiophenyl)、苯并三唑基、苯并[4,6]咪唑并[1,2-a]吡啶基、咔唑基、啉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呋喃基、呋喃酮基、異噻唑基、咪唑基、吲唑基、吲哚基、吲唑基、異吲 哚基、吲哚啉基、異吲哚啉基、異喹啉基、吲哚嗪基、異噁唑基、啶基、噁二唑基、2-側氧基氮呯基、噁唑基、環氧乙烷基、1-氧離子基吡啶基、1-氧離子基嘧啶基、1-氧離子基吡嗪基、1-氧離子基噠嗪基、1-苯基-1H-吡咯基、啡嗪基、啡噻嗪基、啡噁嗪基、酞嗪基、喋啶基、嘌呤基、吡咯基、吡唑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噠嗪基、喹唑啉基、喹喏啉基、喹啉基、啶基、異喹啉基、四氫喹啉基、噻唑基、噻二唑基、三唑基、四唑基、三嗪基及噻吩基(thiophenyl,亦即thienyl)。除非說明書中另外明確陳述,否則雜芳基可視情況經取代。
N-雜芳基」係指含有至少一個氮且其中雜芳基與分子其餘部分之連接點經過雜芳基中之氮原子的如上文所定義之雜芳基。除非說明書中另外明確陳述,否則N-雜芳基可視情況經取代。
「雜芳基烷基」係指式-RbRf之基團,其中Rb為如上文所定義之伸烷基鏈且Rf為如上文所定義之雜芳基。除非說明書中另外明確陳述,否則雜芳基烷基可視情況經取代。
如本文所用,術語「經取代」意謂上述基團中之任一者(亦即烷基、伸烷基、烷氧基、烷基胺基、硫代烷基、芳基、芳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鹵烷基、雜環基、N-雜環基、雜環烷基、雜芳基、N-雜芳基或雜芳基烷基)中至少一個氫原子置換為連接至非氫原子之鍵,該等非氫原子諸如鹵素原子,諸如F、Cl、Br及I;以下基團中之氧原子,諸如羥基、烷氧基及酯基;以下基團中之硫原子,諸如硫醇基、硫代烷基、碸基、磺醯基及亞碸基;以下基團中之氮原子,諸如胺、醯胺、烷基胺、二烷基胺、芳基胺、烷基芳基胺、二芳基胺、N-氧化物、醯亞胺及烯胺;以下基團中之矽原子,諸如三烷基矽烷基、二烷基芳基矽烷基、烷基二芳基矽烷基及三芳基矽烷基;及多種其他基團中之其他雜原子。「經取代」亦意謂上述基團中之任一者中一或 多個氫原子置換為連接至雜原子之較高級鍵(例如雙鍵或參鍵),諸如側氧基、羰基、羧基及酯基中之氧;及以下基團中之氮,諸如亞胺、肟、腙及腈。舉例而言,「經取代」包括上述基團中之任一者中一或多個氫原子置換為-NRgRh、-NRgC(=O)Rh、-NRgC(=O)NRgRh、-NRgC(=O)ORh、-NRgSO2Rh、-OC(=O)NRgRh、-ORg、-SRg、-SORg、-SO2Rg、-OSO2Rg、-SO2ORg、=NSO2Rg及-SO2NRgRh。「經取代」亦意謂上述基團中之任一者中一或多個氫原子置換為-C(=O)Rg、-C(=O)ORg、-C(=O)NRgRh、-CH2SO2Rg、-CH2SO2NRgRh。在上文中,Rg及Rh相同或不同且獨立地為氫、烷基、烷氧基、烷基胺基、硫代烷基、芳基、芳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鹵烷基、雜環基、N-雜環基、雜環烷基、雜芳基、N-雜芳基或雜芳基烷基。「經取代」進一步意謂上述基團中之任一者中一或多個氫原子置換為連接至以下基團之鍵:胺基、氰基、羥基、亞胺基、硝基、側氧基、硫酮基、鹵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胺基、硫代烷基、芳基、芳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鹵烷基、雜環基、N-雜環基、雜環基烷基、雜芳基、N-雜芳基或雜芳基烷基。此外,上述取代基中之任一者亦可視情況腈一或多個上述取代基取代。
「醣苷」係指糖基通過其變旋異構碳經糖苷鍵鍵結至另一基團之分子。例示性糖包括葡萄糖、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苷酸等。醣苷可經O-(O-醣苷)、N-(醣苷胺)、S-(硫代糖苷)或C-(C-糖苷)糖苷鍵鍵聯。本發明化合物可在任何適合連接點形成醣苷。
「異戊二烯基」為具有以下結構之包含五碳主鏈之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異戊二烯基包含一或多個碳-碳雙鍵及/或經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異戊二烯基」係指基團。異戊二烯 基係指基團(順或反)。異戊二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諸如
「異戊二烯基苯基」係指苯基部分連接於如上文所定義之異戊二烯基部分。異戊二烯基苯基包括經取代之苯基(諸如類黃酮)及其他經取代之苯基及雜芳基,只要分子中存在至少一個異戊二烯基。在經取代之苯基及雜芳基之情形中,異戊二烯基部分無需直接連接於苯環,但可連接於分子中之任何點。
「查爾酮」係指包含以下核心結構之化合物:
查爾酮可在上述碳原子中之任一者處經不同取代。
「前藥」欲指示在生理學條件下可轉化或溶劑分解成本發明之生物活性化合物之化合物。因此,術語「前藥」係指醫藥學上及營養學上可接受的本發明化合物之代謝前驅物。前藥在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時可為不活化的,但活體內轉化為本發明之活性化合物。前藥通常例如藉由在血液或腸道中水解或在肝臟中代謝在活體內快速轉換獲得本發明之母化合物。前藥化合物通常在哺乳動物器官中提供有利溶解度、組織相容性或延遲釋放(參見Bundgard,H.,Design of Prodrugs(1985),第7頁-第9頁,21-24(Elsevier,Amsterdam))。在Higuchi,T.等人,A.C.S.Symposium Series,第14卷及Bioreversible Carriers in Drug Design,Edward B.Roche編,American Pharmaceutical and Nutraceutical Association and Pergamon Press,1987中提供前藥之論述。
術語「前藥」亦欲包括任何共價鍵結之載劑,當向哺乳動物投與本發明之此類前藥時,其活體內釋放本發明之活性化合物。可藉由以將改質以常規操作或活體內裂解成本發明之母化合物的方式來改質 本發明化合物中存在之官能基,製備本發明化合物之前藥。前藥包括羥基、胺基或巰基鍵結至任何基團之本發明化合物,當向哺乳動物個體投與本發明化合物時之前藥時,其分別裂解形成游離羥基、游離胺基或游離巰基。前藥之實例包括本發明化合物中胺官能基及其類似基團之醇或醯胺衍生物的乙酸酯、甲酸酯及苯甲酸酯衍生物。
本發明亦欲涵蓋所有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的結構(I)-(VI)中任一者之化合物,藉由將一或多個原子置換為具有不同原子質量或質量數之原子對其進行同位素標記。可併入本發明化合物中之同位素實例包括氫、碳、氮、氧、磷、氟、氯及碘之同位素,分別諸如2H、3H、11C、13C、14C、13N、15N、15O、17O、18O、31P、32P、35S、18F、36Cl、123I及125I。此等放射性標記之化合物可用於幫助測定或量測化合物之效用,藉由例如作用部位及作用模式、或與藥理學上重要之作用位點的結合親和力特性化。某些經同位素標記之結構(I)-(VI)中任一者之化合物(例如併有放射性同位素者)適用於藥物及/或受質組織分佈研究。放射性同位素氚(亦即3H)及碳-14(亦即14C)由於容易併入性及現成偵測手段而尤其適用於此目的。
以諸如氘(亦即2H)之較重同位素取代可提供某些治療優勢,其係由較高代謝穩定性(例如增長之活體內半衰期或減少之劑量要求)所產生,且因此在一些情形下可能較佳。
以正電子發射性同位素(諸如11C、18F、15O以及13N)取代可適用於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術(PET)研究,以檢查受質受體佔有率。經同位素標記之結構(I)-(VI)中任一者之化合物一般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習知技術,或由與在隨附實例及製備中描述者類似之方法,使用適當之經同位素標記之試劑代替先前採用之未標記試劑來製備。
本發明亦欲涵蓋所揭示化合物之活體內代謝產物。該等產物可例如由所投與化合物之氧化、還原、水解、醯胺化、酯化及其類似過 程產生,主要由酶促過程產生。因此,本發明包括藉由以下方法產生之化合物,其包含向哺乳動物投與本發明化合物持續足以產生其代謝產物之時間段。通常藉由向諸如大鼠、小鼠、天竺鼠、犬、貓、豬、綿羊、馬、猴或人類之動物以可偵測劑量投與放射性標記之本發明化合物,允許足以發生代謝之時間,且自尿液、血液或其他生物學樣品分離其轉化產物來識別該等產物。
「穩定化合物」及「穩定結構」欲指示足夠穩固從而以適用純度自反應混合物分離而繼續存在且調配為有效治療劑之化合物。
「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以及家畜(諸如實驗室動物或家庭寵物(例如大鼠、小鼠、天竺鼠、貓、犬、豬、牛、綿羊、山羊、馬、家兔、靈長類動物))及非家畜(諸如野生動物或其類似動物)。
「視情況存在(Optional或optionally)」意謂隨後所述之元件、組件、事件或環境可能存在或可能不存在,且包括存在元件、組件、事件或環境之情形及其不存在之情形。舉例而言,「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意謂芳基可能經取代或可能未經取代-換言之,該描述包括經取代之芳基及未經取代之芳基兩者。
「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包括任何佐劑、載劑、賦形劑、滑動劑、甜味劑、稀釋劑、防腐劑、染料/著色劑、增香劑、界面活性劑、濕潤劑、分散劑、懸浮劑、穩定劑、等張劑、溶劑或乳化劑,由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批准可用於人類或家畜中。
「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鹽」包括酸加成鹽及鹼加成鹽。
「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酸加成鹽」係指保留游離鹼之生物學效用及特性之鹽,其在生物學上或其他方面不會不合需要,且其與無機酸及有機酸形成,無機酸諸如鹽酸、氫溴酸、硫酸、硝酸、磷酸及其類似酸;且有機酸諸如乙酸、2,2-二氯乙酸、己二酸、褐藻 酸、抗壞血酸、天冬胺酸、苯磺酸、苯甲酸、4-乙醯胺基苯甲酸、樟腦酸、樟腦-10-磺酸、癸酸、己酸、辛酸、碳酸、肉桂酸、檸檬酸、環己胺磺酸、十二烷基硫酸、乙烷-1,2-二磺酸、乙烷磺酸、2-羥基乙烷磺酸、甲酸、反丁烯二酸、半乳糖二酸、龍膽酸、葡糖庚酸、葡萄糖酸、葡糖醛酸、麩胺酸、戊二酸、2-側氧基-戊二酸、甘油磷酸、乙醇酸、馬尿酸、異丁酸、乳酸、乳糖酸、月桂酸、順丁烯二酸、蘋果酸、丙二酸、杏仁酸、甲烷磺酸、黏液酸、萘-1,5-二磺酸、萘-2-磺酸、1-羥基-2-萘甲酸、菸鹼酸、油酸、乳清酸、乙二酸、棕櫚酸、雙羥萘酸、丙酸、焦麩胺酸、丙酮酸、水楊酸、4-胺基水楊酸、癸二酸、硬脂酸、丁二酸、酒石酸、硫氰酸、對甲苯磺酸、三氟乙酸、十一碳烯酸或其類似酸。
「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鹼加成鹽」係指保留游離酸之生物效用及特性的鹽,其在生物學上或其他方面不會不合需要。此等鹽由使無機鹼或有機鹼與游離酸加成製備。衍生自無機鹼之鹽包括鈉鹽、鉀鹽、鋰鹽、銨鹽、鈣鹽、鎂鹽、鐵鹽、鋅鹽、銅鹽、錳鹽、鋁鹽及其類似鹽。在某些實施例中,無機鹽為銨鹽、鈉鹽、鉀鹽、鈣鹽或鎂鹽。衍生自有機鹼之鹽包括以下之鹽:一級胺、二級胺及三級胺、經取代之胺(包括天然存在之經取代之胺)、環胺及鹼性離子交換樹脂,諸如氨、異丙胺、三甲胺、二乙胺、三乙胺、三丙胺、二乙醇胺、乙醇胺、二甲基乙醇胺(deanol)、2-二甲基胺基乙醇、2-二乙基胺基乙醇、二環己胺、離胺酸、精胺酸、組胺酸、普魯卡因(procaine)、哈胺(hydrabamine)、膽鹼、甜菜鹼、苄苯乙胺、苄星青黴素(benzathine)、乙二胺、葡糖胺、甲基還原葡糖胺、可可豆鹼、三乙醇胺、緩血酸胺、嘌呤、哌嗪、哌啶、N-乙基哌啶、多元胺樹脂及其類似物。特定適用有機鹼包括異丙胺、二乙胺、乙醇胺、三甲胺、二環己胺、膽鹼或咖啡鹼。
結晶通常產生本發明化合物之溶劑合物。如本文所用,術語「溶劑合物」係指包含一或多個本發明化合物之分子及一或多個溶劑分子之聚集體。溶劑可為水,在該情形中,溶劑合物可為水合物。或者,溶劑可為有機溶劑。因此,本發明化合物可以水合物形式存在,包括單水合物、二水合物、半水合物、倍半水合物、三水合物、四水合物及其類似物,以及相應溶劑化形式。本發明化合物可為真實溶劑合物,而在其他情形中,本發明化合物可僅保留非結合水(adventitious water)或為水加一些非結合溶劑之混合物。
「醫藥組合物」或「營養組合物」係指本發明化合物與此項技術中一般接受用於向哺乳動物(例如人類)傳遞生物活性化合物之介質的調配物。舉例而言,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可調配成或用作獨立組合物或處方藥物之組分、非處方(OTC)藥劑、植物性藥物、草本藥劑、順勢治療劑或政府機關評審及批准之任何其他健康護理產品形式。例示性本發明營養組合物可調配成或用作獨立組合物,或作為食品、新型食品、功能性食品、飲料、酒吧、食品調味劑、食品添加劑、醫療食品、膳食補充劑或中草藥產品中之營養或生物活性組分。此項技術中一般接受之介質包括其所有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
如本文所用,「富含」係指植物提取物或其他製劑中的一或多種活性化合物之量或活性相較於在提取或其他製備之前植物材料或其他來源之重量中存在之一或多種活性化合物之量或活性增加至少兩倍至約1000倍。在某些實施例中,植物材料或其他來源在提取或其他製備之前的重量可為乾重、濕重或其組合。
如本文所用,「主要活性成分」或「主要活性組分」係指植物提取物或其他製劑中存在或植物提取物或其他製劑富含之一或多種活性化合物,其能夠具有至少一種生物活性。在某些實施例中,富含提取 物之主要活性成分將為提取物中富含之一或多種活性化合物。一般而言,一或多種主要活性組分相較於其他提取物組分將直接或間接賦予一或多種可量測生物活性或作用中之大部分(亦即大於50%)。在某些實施例中,主要活性成分以提取物之重量百分比計可為次要組分(例如小於提取物中所含50%、25%、20%、15%、10%、5%或1%組分),但仍提供大部分所要生物活性。含有主要活性成分之本發明之任何組合物亦可含有可有助於或不有助於富含組合物之醫藥或營養活性的次要活性成分,但未達到主要活性組份之含量,且單獨之次要活性組分在無主要活性成分存在下可能無效。
「有效量」或「治療有效量」係指向哺乳動物(諸如人類)投與時足以實現治療的本發明化合物或組合物之量,該治療包括以下中之任何一或多者:(1)治療或預防哺乳動物軟骨損失;(2)促進關節健康;(3)抑制哺乳動物軟骨損失;(4)提高哺乳動物關節靈活性;(5)治療或預防哺乳動物關節疼痛;(6)改善哺乳動物之關節發炎;及(7)增加關節活動範圍。組成「治療有效量」的本發明化合物或組合物之量將視以下而變化:化合物、治療之病況及其嚴重程度、投與方式、治療持續時間或待治療個體之體重及年齡,但可由一般技術者考慮其自身知識及本發明判斷。
如本文所用,「補充劑」係指改良、促進、支持、提高、調節、管理、控制、維持、最佳化、修正、降低、抑制或預防與天然狀態或生物學過程有關之特定病況、結構或功能(亦即並非用於診斷、治療、減輕、治癒或預防疾病)之產品。在某些實施例中,補充劑為膳食補充劑。舉例而言,關於關節健康相關病況,膳食補充劑可用於維持關節軟骨、使軟骨降解降至最低、藉由保護軟骨完整性促進健康關節、降低影響關節健康之酶作用、改良關節活動及/或功能、支持關節功能、減輕關節疼痛、減輕關節不適、減輕關節僵硬、改良關節活 動範圍、提高關節靈活性、提高關節活動範圍及靈活性、促進移動性或其類似作用。在某些實施例中,膳食補充劑為特殊類別之飲食、食品或此兩者,且並非藥物。
「治療(Treating或treatment)」或「改善」係指治療性治療或防治性/預防性治療患有或預期患有所關注疾病或病況之哺乳動物(諸如人類)中之所關注疾病或病況,且包括:(i)預防哺乳動物出現疾病或病況,當該哺乳動物傾向於該病況但未診斷患病時尤其如此;(ii)抑制疾病或病況,亦即阻止其發展;(iii)緩解疾病或病況,亦即使疾病或病況消退;或(iv)緩解疾病或病況引起之症狀(例如緩解疼痛、減輕炎症、減少軟骨損失)而不解決潛在疾病或病況。如本文所用,術語「疾病」及「病況」可互換使用或不同之處在於特定失調或病況可能不具有已知病原體(使得未制定出病原學)且因此不認為是疾病而僅認為是非所要病況或症候群,其中臨床醫師已識別出或多或少特定症狀組。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組合物及方法用於治療例如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或此兩者。
如本文所用,「統計顯著性」係指如使用司徒登氏測試計算p值為0.050或0.050以下且指示不可能量測到偶然發生特定事件或結果。
本文所用之化學命名方案及結構圖為I.U.P.A.C.命名系統之修改形式,使用ACD/Name 9.07版軟體程式或ChemDraw Ultra 11.0版軟體命名程式(CambridgeSoft),其中本發明化合物在本文中命名為中心核心結構(例如咪唑并吡啶結構)之衍生物。對於本文採用之複雜化學名稱,取代基命名於其所連接之基團之前。舉例而言,環丙基乙基包含具有環丙基取代基之乙基主鏈。除了如下文所述之外,本文之化學界構圖中識別出所有鍵,但一些假定鍵結至足夠氫原子達到完全化合價之碳原子除外。
如本文所述,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包含異戊二烯基化 類黃酮之組合物。類黃酮包括黃烷、黃酮、黃酮醇、黃烷酮、雙氫黃酮醇、異類黃酮、新類黃酮、查爾酮、芳基苯并呋喃或其類似物。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類黃酮化合物具有如下結構(III):
其中R1-R12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異戊二烯基、查爾酮、醣苷、鹵素、巰基、胺基、醛、C1-12烷基、C1-12烷氧基、C1-12烷硫基、C1-12烷基胺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芳基、芳烷基、烷基羰基、芳烷基羰基或連接於結構(III)或(IV)之化合物之鍵;或R1-R12中之一者與R1-R12中之另一者接合形成環,且其餘R1-R12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異戊二烯基、類黃酮、查爾酮、醣苷、鹵素、巰基、胺基、醛、C1-12烷基、C1-12烷氧基、C1-12烷硫基、C1-12烷基胺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芳基、芳烷基、烷基羰基、芳烷基羰基或至結構(III)或(IV)之化合物之鍵,其限制條件為滿足所有化合價(例如當環C中存在視情況存在之雙鍵時,則R12不存在且R10或R11中至少一者不存在)。在某些實施例中,R1-R12中至少一者為異戊二烯基,諸如。在其他實施例中,視情況存在之雙鍵存在於環C中,R11及R12不存在,且R10為異戊二烯基。在其他實施例中,R1-R9中至少一者為異戊二烯基且R10-R12獨立地為H或羥基。在某些特定實施例中,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包括桑白皮提取物(Albanin)G、桑黃酮G(Kuwanon G)、桑辛素(Morusin)或其任何組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類黃酮化合物具有如下結構(IV):
其中R1-R12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異戊二烯基、類黃酮、查爾酮、醣苷、鹵素、巰基、胺基、醛、C1-12烷基、C1-12烷氧基、C1-12烷硫基、C1-12烷基胺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芳基、芳烷基、烷基羰基、芳烷基羰基,或連接於結構(III)或(IV)之化合物之鍵;或R1-R12中之一者與R1-R12中之另一者接合形成環,且其餘R1-R12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異戊二烯基、類黃酮、查爾酮、醣苷、鹵素、巰基、胺基、醛、C1-12烷基、C1-12烷氧基、C1-12烷硫基、C1-12烷基胺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芳基、芳烷基、烷基羰基、芳烷基羰基或連接於結構(III)或(IV)之化合物之鍵,其限制條件為滿足所有化合價(例如當視情況存在之雙鍵存在於環C中時,則R12不存在且R10或R11中至少一者不存在)。在某些實施例中,R1-R12中至少一者為異戊二烯基,諸如。在其他實施例中,視情況存在之雙鍵存在於環C中,R11及R12不存在,且R10為異戊二烯基。在其他實施例中,R1-R9中至少一者為異戊二烯基且R10-R12獨立地為H或羥基。在某些特定實施例中,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包括桑白皮提取物G、桑黃酮G、桑辛素、桑根皮醇(Morusinol)、桑根酮(Sanggenon)、異黃腐醇(isoxanthoumol)、光甘草定(glabridin)、華桑提取物(cathayanon)A或其任何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類查爾酮化合物具有如下結構(V):
其中R1-R10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異戊二烯基、類黃酮、查爾酮、醣苷、鹵素、巰基、胺基、醛、C1-12烷基、C1-12烷氧基、C1-12烷硫基、C1-12烷基胺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芳基、芳烷基、烷基羰基或芳烷基羰基。在某些實施例中,R1-R10中至少一者為異戊二烯基,諸如。在其他實施例中,視情況存在之雙鍵存在於環C中,R11及R12不存在,且R10為異戊二烯基。在其他實施例中,R1-R9中至少一者為異戊二烯基且R10-R12獨立地為H或羥基。在某些特定實施例中,類查爾酮化合物包括黃腐醇(xanthohumol)。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芪化合物為式I之(E)-芪(反式異構體)結構或式II之(Z)-芪(順式異構體)結構,如下:
其中R1-R10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醣苷、異戊二烯基、類黃酮、查爾酮、鹵素、巰基、胺基、醛、C1-12烷基、C1-12烯基、C1-12烷氧基、C1-12烷硫基、C1-12烷基胺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芳基、芳烷基、烷基羰基或芳烷基羰基。在某些實施例中,R1-R12中至少一者為異戊二烯基,諸如。在其他實施例中,R1、R5、R6及R10為H。在其他實施例中,R2為葡糖苷,或R2及R8為醣苷,且R4、R9及R10中之一或多者為羥基。在其他實施例中, R1、R5及R6為H,且R2-R4及R7-R10中之一或多者獨立地為羥基、C1-3烷氧基或其任何組合。在某些特定實施例中,芪包括氧化白藜蘆醇、白藜蘆醇、白皮杉醇(piceatannol)、赤松素(pinosylvin)、3,4'-二羥基芪、考布他丁A-1(combretastatin A-1)、紫檀芪(pterostilbene)、盧比替康(rhapontigenin),且芪醣苷包括桑皮苷A、土大黃苷(rhaponticin)、雲杉苷(piceid)、白皮杉醇葡萄糖苷(astringin)或此等芪或芪醣苷之任何組合。
應理解,如上文所述之結構(I)至(VI)之化合物的任何實施例及此處所述之結構(I)至(VI)之化合物的任何特定取代基可與結構(I)至(VI)之化合物中任一者之其他實施例或取代基獨立地組合形成上文未特定闡述之本發明實施例。此外,在針對特定實施例或請求項中之任何特定R基團列出取代基清單的情形中,應理解可自特定實施例或請求項去除各個別取代基且剩餘取代基清單將視為在本發明範疇內。
對投與而言,本發明化合物及組合物可作為化學原料投與或可調配為醫藥或營養組合物。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醫藥或營養組合物包含具有結構(I)至(VI)之化合物中之任何一或多者以及醫藥學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結構(I)至(VI)之化合物以有效治療所關注之特定疾病或病況之量個別地或組合存在於組合物中。如本文實例中所述,熟悉此項技術者可決定用如結構(I)至(VI)中之任一者所述之化合物促進、管理或改良關節健康或治療疾病。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例如醫藥、營養)可以組合實現以下目標之量投與:促進關節健康;改良關節健康;保持關節健康;治療或管理關節健康;支持關節健康;支持正常及舒適活動範圍及/或靈活性;改良活動範圍及/或靈活性;減輕破壞保護性關節組織之有害酶之作用;改變影響關節健康之酶作用;改良關節活動及/或關節功能;改良軀體移動性;管理及/或保持軀體移動性;減輕 關節疼痛及/或關節僵硬;改良關節軀體功能;促進或提高靈活性及舒適活動;促進健康關節功能及關節舒適;緩解關節不適;緩解由運動、工作、用力過度或其任何組合引起之關節不適;藉由保護軟骨完整性促進健康關節;維持關節軟骨;支撐關節軟骨;治療、預防或管理軟骨降解;使軟骨降解降至最低;藉由維持用於關節潤滑之滑液促進關節健康或舒適;支持關節穩定性及關節靈活性;使關節新生及促進移動性;促進靈活關節及強壯軟骨;維持至關節之穩定血流以支持提高之靈活性及/或強度;在運動、工作、用力過度或其任何組合之後促進關節舒適及各種活動;或本文所述之任何其他相關適應症,且一般具有可接受之對患者之毒性。
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例如醫藥、營養)可以足以治療以下之量投與: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青少年類風濕性關節炎、斯蒂爾病(Still's disease)、牛皮癬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膿毒性關節炎、萊特爾氏症候群(Reiter's syndrome)、貝切特症候群(Behcet's syndrome)、費耳蒂氏症候群(Felty's syndrome)、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症、僵直性脊椎炎、彌漫性特發性骨肥厚症(DISH)、髂關節功能障礙、風濕性多肌痛、腕隧道症候群、痛風、滑囊炎、腱炎、滑膜炎、SAPHO(滑膜炎、痤瘡、膿皰病、骨肥厚、骨炎)症候群、髕軟骨軟化、重複性勞損、扭傷、脫臼或任何其他相關適應症,且一般對具有可接受之對患者之毒性。
可經類似用途藥劑之任何可接受之投與模式投與純形式或適當醫藥或營養組合物形式的本發明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鹽。本發明之醫藥或營養組合物可藉由組合本發明之化合物與適當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製備,且可調配成固體、半固體、液體或氣體形式之製劑,諸如錠劑、膠囊、散劑、顆粒、軟膏、溶液、栓劑、注射液、吸入劑、凝膠、微球體及噴 霧劑。該等醫藥或營養組合物之典型投與途徑包括口服、局部、經皮、吸入、非經腸、舌下、經頰、直腸、陰道或鼻內。如本文所用之術語非經腸包括皮下注射、靜脈內、肌肉內、胸骨內注射或輸注技術。調配本發明之醫藥或營養組合物以允許其中所含之活性成分在向患者投與組合物時為生物可用的。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組合物以一或多種劑量單位向個體或患者投與,其中例如錠劑可為單個劑量單元,且噴霧劑形式之本發明化合物之容器可固持複數個劑量單位。製備該等劑型之實際方法為已知的,或對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例如參見Remingto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第20版(Philadelphia College of Pharmacy and Science,2000)。在任何情形中,待投與之組合物將含有治療有效量之本發明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鹽,以根據本發明之教示治療所關注之疾病或病況。
本發明之醫藥或營養組合物可為固體或液體形式。在一個態樣中,載劑為微粒,使得組合物為例如錠劑或散劑形式。載劑可為液體,使組合物為例如口服糖漿、可注射液體或噴霧劑,其適用於例如吸入投與。
當預期用於口服投與時,醫藥或營養組合物為固體或液體形式,其中本文視為固體或液體之形式中包括半固體、半液體、懸浮液及凝膠形式。
作為供口服投與之固體組合物,醫藥或營養組合物可調配成散劑、顆粒、壓實錠劑、丸劑、膠囊、口嚼錠、粉片、條塊(bar)或類似形式。該固體組合物通常將含有一或多種惰性稀釋劑或可食用載劑。此外,可存在以下中之一或多者:黏合劑,諸如羧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環糊精、未經纖維素、黃蓍膠或明膠;賦形劑,諸如澱粉、乳糖或糊精,崩解劑,諸如褐藻酸、褐藻酸鈉、澱粉羥基乙酸 鈉、玉米澱粉及其類似物;潤滑劑,諸如硬脂酸鎂或Sterotex®;滑動劑,諸如膠態二氧化矽;甜味劑,諸如蔗糖或糖精;調味劑,諸如胡椒薄荷、水楊酸甲酯或橙味調味劑;及著色劑。
當醫藥或營養組合物為膠囊形式(例如明膠膠囊)時,除上述類型之材料外,其可含有諸如聚乙二醇或油之液體載劑。
醫藥或營養組合物可為液體形式,例如酏劑、糖漿、凝膠、溶液、乳液或懸浮液。作為兩個實例,液體可用於口服投與或藉由注射傳遞。當預期用於口服投與時,除本發明化合物之外,適用組合物含有甜味劑、防腐劑、染料/著色劑及增香劑中之一或多者。在預期藉由注射投與之組合物中,可包括界面活性劑、防腐劑、濕潤劑、分散劑、懸浮劑、緩衝劑、穩定劑及等張劑中之一或多者。
本發明之液體醫藥或營養組合物不管是溶液、懸浮液或其他類似形式,均可包括以下佐劑中之一或多者:無菌稀釋劑,諸如注射用水、鹽水溶液(諸如生理鹽水)、林格氏溶液(Ringer's solution)、等張氯化鈉、可用作溶劑或懸浮介質之不揮發性油,諸如合成單酸甘油酯或二酸甘油酯、聚乙二醇、甘油、丙二醇或其他溶劑;抗細菌劑,諸如苯甲醇或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抗氧化劑,諸如抗壞血酸或亞硫酸氫鈉;螯合劑,諸如乙二胺四乙酸;緩衝劑,諸如乙酸鹽、檸檬酸鹽或磷酸鹽以及用於調整張力之試劑,諸如氯化鈉及右旋糖。非經腸製劑可封裝於由玻璃或塑膠製成之安瓿、拋棄式注射器或多劑量小瓶中。生理鹽水為通常適用之佐劑。可注射之醫藥或營養組合物無菌。
預期用於非經腸或口服投與的本發明之液體醫藥或營養組合物應含有將獲得適合劑量之量的本發明化合物。
本發明之醫藥或營養組合物可預期用於局部投與,在該情形中,載劑可適合地包含溶液、乳液、乳膏、洗劑、軟膏或凝膠基劑。基劑例如可包含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凡士林、羊毛脂、聚乙二醇、蜂 蠟、礦物油、諸如水及醇之稀釋劑,以及乳化劑及穩定劑。用於局部投與之醫藥或營養組合物中可存在增稠劑。若預期用於經皮投與,組合物可包括皮膚貼或離子導入療法裝置。
本發明之醫藥或營養組合物可預期以例如栓劑形式用於直腸投與,該栓劑將在直腸中熔融且釋放藥物。用於直腸投與之組合物可含有油質基劑作為適合無刺激賦形劑。該等基劑包括羊毛脂、可可脂及聚乙二醇。
本發明之醫藥或營養組合物可包括多種改良固體或液體劑量單元之外形的材料。舉例而言,該組合物可包括在活性成分周圍形成包衣外殼之材料。形成包衣外殼之材料通常呈惰性,且可選自例如糖、蟲膠及其他腸溶衣劑。或者,活性成分可封閉於明膠膠囊中。
固體或液體形式的本發明之醫藥或營養組合物可包括結合於本發明化合物且藉此幫助化合物傳遞之試劑。有此能力之適合試劑包括單株或多株抗體、蛋白質或脂質體。
固體或液體形式的本發明之醫藥或營養組合物可包括減小粒子尺寸以例如提高生物可用性。具有或不具有賦形劑之組合物中粉末、顆粒、離子、微球體或其類似物的尺寸可為宏觀(例如眼睛可見或至少100μm尺寸)、微觀(例如可為約100μm至約100nm尺寸)、奈米(例如可不超過100nm尺寸)及其間之任何尺寸或其任何組合以改良尺寸及容積密度。
本發明之醫藥或營養組合物可由以氣霧劑形式投與之劑量單元組成。使用術語噴霧劑表示具有膠體性質者至由加壓封裝組成之系統範圍內的多種系統。可藉由液化或壓縮氣體或藉由分配活性成分之適合泵系統進行傳遞。本發明化合物之噴霧劑可在單相、雙相或三相系統中傳遞來傳遞活性成分。氣溶膠之傳遞包括必要容器、啟動器、閥、子容器及其類似物,其一起可形成套組。熟習此項技術者不進行 過度實驗即可判斷多數適當噴霧劑。
本發明之醫藥或營養組合物可藉由醫藥或營養技術中熟知之方法製備。舉例而言,可藉由組合本發明化合物與無菌蒸餾水形成溶液,來製備欲藉由注射投與之醫藥或營養組合物。可添加界面活性劑以促進形成均質溶液或懸浮液。界面活性劑為與本發明化合物非共價相互作用從而促進化合物在水性傳遞系統中溶解或均質懸浮的化合物。
本發明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鹽以治療有效量投與,該量將視包括以下之多種因素而變化:所採用特定化合物之活性;化合物之代謝穩定性及作用時間長度;患者之年齡、體重、總體健康狀況、性別及飲食;投與模式及投與時間;排出速率;藥物組合;特定病症或病況之嚴重程度;及經歷療法之個體。
本發明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衍生物亦可在投與一或多種其他治療劑同時、之前或之後投與。該組合療法包括投與含有本發明化合物及一或多種額外活性劑之單個醫藥或營養劑量調配物,以及在其本身各別醫藥或營養劑量調配物中投與本發明化合物及各活性劑。舉例而言,本發明化合物及另一活性劑可在單個口服劑量組合物(諸如錠劑或膠囊)中一起投與至患者,或各試劑可在各別口服劑量調配物中投與。若使用各別劑量調配物,則本發明化合物及一或多種額外活性劑可基本上在相同時間(亦即同時)或在各別錯開時間(亦即依序)投與;組合療法應理解為包括所有此等方案。
應理解在本發明描述中,僅當該等貢獻產生穩定化合物時,所述化學式之取代基及/或變數的組合為允許的。
熟習此項技術者亦應瞭解,在本文所述之製程中,可能需要藉由適合保護基保護中間化合物之官能基。該等官能基包括羥基、胺基、巰基及羧酸基。羥基之適合保護基包括三烷基矽烷基或二芳基烷 基矽烷基(例如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第三丁基二苯基矽烷基或三甲基矽烷基)、四氫哌喃基、苯甲基及其類似基團。胺基、甲脒基及胍基之適合保護基包括第三丁氧羰基、苯甲氧羰基及其類似基團。巰基之適合保護基包括-C(O)-R"(其中R"為烷基、芳基或芳基烷基)、對甲氧基苯甲基、三苯甲基及其類似基團。所選之適合保護基包括烷基酯、芳基酯或芳基烷基酯。可根據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且如本文所述之標準技術添加或移除保護基。保護基之使用詳細描述於Green,T.W.及P.G.M.Wutz,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1999),第3版,Wiley中。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保護基亦可為聚合物樹脂,諸如王氏樹脂(Wang resin)、林克樹脂(Rink resin)或2-氯三苯甲基-氯化物樹脂。
熟習此項技術者亦應瞭解,儘管本發明化合物之該等經保護衍生物本身可能不具有藥理學活性,但其可投與至哺乳動物且隨後在體內代謝形成具有藥理學活性的本發明化合物。該等衍生物因此可描述為「前藥」。本發明範疇內包括本發明化合物之所有前藥。
此外,所有以游離鹼或游離酸形式存在之本發明化合物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用適當無機或有機鹼或酸轉化成其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鹽。本發明化合物之鹽可藉由標準技術轉化成其游離鹼或游離酸形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可自植物來源分離,例如自實例及本申請案全文其他部分中包括之植物分離。適合分離化合物之植物部分包括葉、樹皮、樹幹、樹幹皮、莖、莖皮、枝、塊莖、根、根皮、樹皮表面(諸如周皮或複周皮,其可包括木栓組織、木栓形成層、木栓皮層或其任何組合)、嫩梢、根莖、種子、果實、雄蕊群、雌蕊群、萼、雄蕊、花瓣、萼片、果瓣(雌蕊)、花或其任何組合。在一些相關實施例中,化合物自植物來源分離且經合成改質以含有任何 所述取代基。就此而言,自植物分離之化合物的合成改質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且一般技術者知識範圍內之許多技術實現。
如本文所述,查爾酮與異戊二烯基苯基部分、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芪或其任何組合之第爾斯-阿爾德加合物的化合物可藉由化學合成獲得或來自植物提取物,諸如桑屬或綠柄桑屬(Milicia)提取物。舉例而言,桑屬為桑科觀花樹木之屬,其包含在許多國家野生或栽培的超過30個物種(稱為桑樹)。例示性桑屬物種包括桑樹、山桑(Morus australis Poir)、紫桑(Morus celtidifolia Kunth)、卓越桑(Morus insignis)、非洲桑(Morus mesozygia Stapf)、小葉桑(Morus microphylla)、黑桑(Morus nigra L.)、紅果桑(Morus rubra L.)、廣東桑(Morus atropurpurea)、雞桑(Morus bombycis)、華桑(Morus cathayana)、桑枝(Morus indica)、魯桑(Morus lhou)、馬桑(Morus japonica)、八丈桑(Morus kagayamae)、長果桑(Morus laevigata)、偏葉桑(Morus latifolia)、荔波桑(Morus liboensis)、奶桑(Morus macroura)、蒙桑(Morus mongolica)、湖桑(Morus multicaulis)、川桑(Morus notabilis)、暹羅桑(Morus rotundiloba)、吉隆桑(Morus serrate)、菠蘿桑(Morus heterophyllus)、毛桑(Morus tillaefolia)、裂葉桑(Morus trilobata)、滇桑(Morus yunnanensis)及長穗桑(Morus wittiorum)。
在某些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來自桑樹,或桑屬提取物為來自一種、兩種、三種、四種或五種不同桑屬物種之提取物的混合物。提取物混合物可包括來自兩種或兩種以上桑屬物種或表A中所列其他來源的提取物。舉例而言,包含查爾酮與異戊二烯基苯基部分、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芪或其任何組合之第爾斯-阿爾德加合物的化合物可由桑屬提取物(例如桑樹)及綠柄桑屬提取物(例如大綠柄桑(Milicia excelsa))製成。在某些實施例中,富含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芪之桑 屬提取物來自桑樹(a)根皮、(b)根皮及葉、(c)根皮及嫩枝、(d)根皮、葉及嫩枝或(e)根皮、根材、鬚根、樹幹皮、枝、枝皮、枝材及嫩枝。
在一些特定實施例中,查爾酮與異戊二烯基苯基部分之第爾斯-阿爾德加合物的化合物可為表A中提供之化合物中的任何一或多者。
表A及實例3、5、6及68中之化合物可指定植物物種或特定植物部分(例如自樹皮、樹幹、樹幹皮、莖皮、根、根皮、樹皮表面(諸如周皮或複周皮,其可包括木栓組織、木栓形成層、木栓皮層或其任何組合)、葉、果實、花、其他植物部分或其任何組合)提取、分離或純化,或可如PCT申請案第PCT/US2013/43188號中更詳細描述以合成或半合成方式製備,該等合成方法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在某些實施例中,表A及實例3、5、6及68之一或多種化合物富含指定植物物種之提取物或為指定植物物種之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中該富含提取物獲自整個植物或特定植物部分,諸如葉、樹皮、樹幹、樹幹皮、莖、莖皮、嫩枝、塊莖、根、根皮、樹皮表面(諸如周皮或複周皮,其可包括木栓組織、木栓形成層、木栓皮層或其任何組合)、嫩梢、根莖、種子、果實、雄蕊群、雌蕊群、萼、雄蕊、花瓣、萼片、果瓣(雌蕊)、花或其任何組合。
在其他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中之主要活性成分包含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芪(諸如表A及實例3、5、6及68中提供者),其中該提取物富含此等來自根皮、葉、嫩枝或其組合之活性成分。在某些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富含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芪,其中提取物包含約1%至約25%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約1%至約25%芪,或其中提取物包含約2%至約6%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以及約2%至約6%芪,或其中提取物包含至少3%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至少3%芪(以重量計)。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富含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或類查爾酮以及一或多種芪之桑屬提取物,其中該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為具有式(III)或(IV)之結構的化合物:
或其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鹽、互變異構體、醣苷、前藥或立體異構體,其中R1-R12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異戊二烯基、類黃酮、查爾酮、醣苷、鹵素、巰基、胺基、醛、C1-12烷基、C1-12烷氧基、C1-12烷硫基、C1-12烷基胺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芳基、芳烷基、烷基羰基、芳烷基羰基或連接至結構(III)或(IV)之化合物的鍵;或R1-R12中之一者與R1-R12中之另一者接合形成環,且剩餘R1-R12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異戊二烯基、類黃酮、查爾酮、醣苷、鹵素、巰基、胺基、醛、C1-12烷基、C1-12烷氧基、C1-12烷硫基、C1-12烷基胺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芳基、芳烷基、烷基羰基、芳烷基羰基或連接至結構(III)或(IV)之化合物的鍵,其限制條件為所有化合價均滿足;類查爾酮為結構(V)之化合物:
或其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鹽、互變異構體、醣苷、前藥或立體異構體,其中R1-R10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異戊二烯基、類黃酮、查爾酮、醣苷、鹵素、巰基、胺基、醛、C1-12烷基、C1-12烷 氧基、C1-12烷硫基、C1-12烷基胺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芳基、芳烷基、烷基羰基或芳烷基羰基,其限制條件為所有化合價均滿足;及一或多種芪為具有式(I)或(II)之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R1-R10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醣苷、異戊二烯基、類黃酮、查爾酮、鹵素、巰基、胺基、醛、C1-12烷基、C1-12烯基、C1-12烷氧基、C1-12烷硫基、C1-12烷基胺基、芳基、雜芳基、芳烷基、烷基羰基、或芳烷基羰基。
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為具有式(III)、(IV)或(V)之結構的化合物,其中視情況存在之雙鍵存在於環C中,R11及R12不存在,且R10為異戊二烯基。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為具有式(III)、(IV)或(V)之結構的化合物,其中R1-R9中至少一者為異戊二烯基且R10-R12獨立地為H或羥基。在某些特定實施例中,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包括桑白皮提取物G、桑黃酮G、桑辛素、桑根皮醇、桑根酮、異黃腐醇、光甘草定、華桑提取物A或其任何組合。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種芪為具有(I)或(II)之結構的化合物,其中R1-R10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醣苷或C1-4烷氧基。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種芪為具有式(I)或(II)之結構的化合物,其中R1、R5、R6及R10為H。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種芪為具有式(I)或(II)之結構的化合物,其中R2為葡糖苷,或R2及R8為醣苷,且R4、R9及R10中之一或多者為羥基。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種芪為具有式 (I)或(II)之結構的化合物,其中R1、R5及R6為H,且R2-R4及R7-R10中之一或多者獨立地為羥基、C1-3烷氧基或其任何組合。在某些特定實施例中,芪化合物包括氧化白藜蘆醇、白藜蘆醇、白皮杉醇、赤松素、3,4'-二羥基芪、考布他丁A-1、紫檀芪、盧比替康,且芪醣苷包括桑皮苷A、土大黃苷、雲杉苷、白皮杉醇葡萄糖苷或此等芪或芪醣苷之任何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類黃酮為結構(III)之化合物,且在其他實施例中,類黃酮為結構(IV)之化合物。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R1-R12中至少一者,諸如R10為異戊二烯基。在其他實施例中,提供聚類黃酮且結構(III)或(IV)之化合物中的R1-R12中至少一者為連接至結構(III)或(IV)之化合物的鍵(亦即化合物包含結構(III)及/或(IV)之一種以上類黃酮)。
在結構(III)或(IV)之化合物的一些其他實施例中,R1-R12為H、羥基、異戊二烯基或環烷基。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烷基經取代及/或包含一或多個碳-碳雙鍵(亦即不飽和)。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通常係選自芳基,諸如苯基及芳基羰基。因此,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類黃酮具有以下結構(IIIa)或(IVa)中之一者:
其中每次出現時,R4a獨立地為H、羥基或異戊二烯基。
在結構(IIIa)或(IVa)之化合物的某些實施例中,R1-R3及R5-R12各自獨立地選自H、羥基及異戊二烯基。在某些實施例中,R1-R3、R4a 或R5-R12中至少一者為異戊二烯基,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R10為異戊二烯基。在結構(IIIa)或(IVa)之化合物的其他實施例中,R1-R3、R4a或R5-R12中至少兩者為羥基。
在一些更特定實施例中,類黃酮具有以下結構中之一者:
在其他實施例中,R1-R12中之一者與R1-R12中之另一者接合形成環且其餘R1-R12為H、羥基或異戊二烯基。在某些此等實施例中,環為雜環,例如環醚環。因此,在某些實施例中,類黃酮具有以下結構(IIIb)或(IVb)中之一者:
在結構(IIIb)或(IVb)之化合物的某些實施例中,R1、R2及R5-R12各自獨立地選自H、羥基及異戊二烯基。在某些實施例中,R1、R2或R5-R12中至少一者為異戊二烯基,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R10為異戊二烯基。在結構(IIIb)或(IVb)之化合物的其他實施例中,R1、R2或R5-R12中至少兩者為羥基。在某些實施例中,類黃酮具有以下結構:
在多個其他實施例中,結構(V)之類查爾酮的R1-R10各自獨立地選自H、羥基、異戊二烯基及C1-12烷氧基。
本發明之生物活性黃烷可藉由合成方法獲得或自一或多種植物,諸如金合歡屬、鉤藤屬(Uncaria)或此兩者提取。在某些實施例中,金合歡屬植物物種係選自狹葉金合歡(A.angustifolia)、焰刺金合歡(A.ataxacantha)、美洲金合歡(A.berlandieri)、香絲金合歡(A.bonariensis)、短穗金合歡(A.brevispica)、兒茶(A.catechu)、無脈相思樹(A.chundra)、肉果金合歡(A.concinna)、多花金合歡(A.floribunda)、刺槐(A.greggii)、長合歡(A.interior)、瘦金合歡(A.macilenta)、具蜜金合歡(A.mellifera)、藤相思樹(A.merrallii)、北美金合歡(A.occidentalis)、半島金合歡(A.peninsularis)、羽葉金合歡(A.pennata)、臺灣金合歡(A.pennatula)、多刺金合歡(A.polyacantha)、多葉金合歡(A.polyphylla)、河岸金合歡(A.riparia)、猩紅金合歡(A.roemeriana)、阿拉伯膠樹(A.senegal)、藤金合歡(A.sinuata)、羅望子金合歡(A.tamarindifolia)、薄葉金合歡(A.tenuifolia)、勝利金合歡(A.victoriae)、膠黏相思木(A.visco)或其任何組合(例如金合歡屬提取物及黃烷,參見美國專利第8,124,134號)。在某些實施例中,鉤藤屬植物物種係選自酸鉤藤(U.acida)、非洲鉤藤(U.africana)、狹長鉤藤(U.attenuate)、奇異鉤藤(U.bernaysii)、婆羅鉤藤(U.borneensis)、瘤葉鉤藤(U.callophylla)、露珠鉤藤(U.cordata)、鉤藤(U.elliptica)、兒茶鉤藤(Uncaria gambir)、圭亞那鉤藤(U.guianensis)、毛鉤藤(U.hirsute)、北越鉤藤(U.homomalla)、恆春鉤藤(U.lanosa)、長花鉤藤(U.longiflora)、大葉鉤藤(U.macrophylla)、東方鉤藤(U.orientalis)、嘴葉鉤藤(U.rhynchophylla)、攀莖鉤藤(U.scandens)、無柄果鉤藤(U.sessilifructus)、線萼鉤藤(U.setiloba)、華鉤藤(U.sinensis)、狹葉鉤藤(U.sterrophylla)、絨毛鉤藤(U.tomentosa)、大葉鉤藤(U.wangii)或 其任何組合(例如鉤藤屬提取物及黃烷,參見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7/0264361號)。
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組合物包含富含含有兒茶素、表兒茶素或其組合之黃烷的兒茶提取物。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組合物包含富含含有兒茶素、表兒茶素或其組合之黃烷的兒茶鉤藤提取物。在其他實施例中,富含黃烷之金合歡屬提取物來自兒茶,或富含黃烷之金合歡屬提取物為來自一種、兩種、三種、四種、五種或五種以上不同金合歡屬物種、鉤藤屬物種或來自其他來源之提取物的混合物。在其他實施例中,富含黃烷之鉤藤屬提取物來自兒茶鉤藤,或富含黃烷之鉤藤屬提取物為來自一種、兩種、三種、四種、五種或五種以上不同鉤藤屬物種、金合歡屬物種、其他來源(例如不同植物,諸如綠茶,合成法)或其任何組合之提取物的混合物。舉例而言,本發明組合物包含富含含有兒茶素、表兒茶素或此兩者之黃烷的兒茶提取物與富含含有兒茶素、表兒茶素或此兩者之黃烷的兒茶鉤藤提取物之混合物。
在某些實施例中,金合歡屬提取物中之主要活性成分包含含有兒茶素、表兒茶素或此兩者之黃烷,其中該提取物富含來自根、樹皮或其組合之此等活性成分。在某些實施例中,鉤藤屬提取物中之主要活性成分包含含有兒茶素、表兒茶素或此兩者之黃烷,其中該提取物富含來自葉之此等活性成分。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富含一或多種含有兒茶素、表兒茶素或此兩者之黃烷的金合歡屬或鉤藤屬提取物,其中黃烷為具有式(VI)之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R21、R22、R23、R24及R25獨立地選自H、-OH、-SH、-OCH3、-SCH3、-OR、-SR、-NH2、-NRH、-NR2、-NR3 +X-、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取代基之酯:沒食子酸酯、乙酸酯、桂皮醯基及羥基-桂皮醯基酯、三羥基苯甲醯基酯及咖啡醯氧基酯;單種糖或多種糖之組合的碳、氧、氮或硫醣苷,包括戊醛糖、甲基戊醛糖、己醛醣、己醛醣;二聚體、三聚體或其他聚合黃烷;其中R為C1-10烷基;及X為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抗衡陰離子氫氧根、氯離子、碘離子、硫酸根、磷酸根、乙酸根、氟離子或碳酸根。
在某些實施例中,在本文中提供包含類薑黃素之薑黃屬提取物。在其他實施例中,薑黃屬提取物富含類薑黃素,諸如薑黃素(二阿魏醯基甲烷)、去甲氧基-薑黃素、雙去甲氧基-薑黃素、卡森寧A(casumunin A)、卡森寧B或其任何組合。本發明之生物活性類薑黃素及其類似物可藉由合成方法獲得(參見Anand等人,Biochem.Pharmacol.76:1590,2008)或提取自一或多種植物,諸如薑黃屬植物、薑屬(Zingiber)植物或此兩者。
例示性本發明薑黃屬物種包括山薑黃(C.aeruginosa)、白頂薑黃(C.albicoma)、白花薑黃(C.albiflora)、姜荷花(C.alismatifolia)、忙果薑(C.amada)、極苦薑黃(C.amarissima)、美洲薑黃(C.americana)、狹葉薑黃(C.angustifolia)、郁金(C.aromatica)、狹長薑黃(C.attenuata)、橙色薑黃(C.aurantiaca)、澳洲薑黃(C. australasica)、滇藏薑黃(C.bakeriana)、花葉薑黃(C.bicolor)、巴哈蒂薑黃(C.bhatii)、刺棒薑黃(C.brog)、龍南薑黃(C.burttii)、黑心薑(C.caesia)、龍南薑黃(C.candida)、坎南諾仁薑黃(C.cannanorensis)、考林那薑黃(C.caulina)、卡芮亞薑黃(C.careyana)、野毛薑黃(C.ceratotheca)、川莪術(C.chuanezhu)、川黃薑(C.chuanhuangjiang)、川郁金(C.chuanyujin)、紅薑黃(C.coccinea)、紅背薑(C.cochinchinensis)、鐘花薑黃(C.codonantha)、藍花薑黃(C.coerulea)、西南薑黃(C.colorata)、多葉薑黃(C.comosa)、女王鬱金(C.cordata)、心葉薑黃(C.cordifolia)、革葉薑黃(C.coriacea)、多毛薑黃(C.decipiens)、栽種薑黃(C.domestica)、無距薑黃(C.ecalcarata)、艾可馬薑黃(C.ecomata)、大莪術(C.elata)、紅暈薑黃(C.erubescens)、新疆薑黃(C.euchroma)、細莪術(C.exigua)、鏽毛薑黃(C.ferruginea)、黃花薑黃(C.flaviflora)、堅果薑黃(C.glans)、粗葉薑黃(C.glaucophylla)、纖細薑黃(C.gracillima)、黑紋薑黃(C.grahamiana)、大花薑黃(C.grandiflora)、哈里薩薑黃(C.haritha)、光葉薑黃(C.harmandii)、戟葉薑黃(C.heyneana)、卵葉薑黃(C.inodora)、淨衣薑黃(C.karnatakensis)、藍薑(C.kuchoor)、庫達金薑黃(C.kudagensis)、昆斯特薑黃(C.künstleri)、毛薑黃(C.kurzii)、廣西莪術(C.kwangsiensis)、劍葉薑黃(C.lanceolata)、拉申薑黃(C.larsenii)、寬花薑黃(C.latiflora)、尖葉薑黃(C.latifolia)、樂克海紮薑黃(C.leucorhiza)、樂克海澤薑黃(C.leucorrhiza)、樂增吉薑黃(C.loerzingii)、薑黃(C.longa)、長花薑黃(C.longiflora)、長葉薑黃(C.longispica)、露蒂薑黃(C.lutea)、馬拉巴薑黃(C.malabarica)、芒果薑黃(C.mangga)、印尼薑黃(C.meraukensis)、蒙大拿薑黃(C.montana)、芭蕉薑黃(C.musacea)、花瓶薑黃(C.mutabilis)、黃毛薑黃(C.neilgherrensis)、冪蘭布瑞恩薑黃(C.nilamburensis)、歐克海薑黃 (C.ochrorhiza)、藥薑黃(C.officinalis)、羅浮薑黃(C.oligantha)、華麗薑黃(C.ornata)、蒼白薑黃(C.pallida)、小白花薑黃(C.parviflora)、條葉薑黃(C.parvula)、披薩普紗薑黃(C.peethapushpa)、女王郁金(C.petiolata)、蓬莪術(C.phaeocaulis)、花葉薑黃(C.picta)-東京薑黃(C.pierreana)、皺葉薑黃(C.plicata)、斑帶薑黃(C.porphyrotaenia)、帕克芮薑黃(C.prakasha)、假蒙大拿薑黃(C.pseudomontana)、紫新薑黃(C.purpurascens)、紫花薑黃(C.purpurea)、拉塔坎塔薑黃(C.raktakanta)、蘭納德薑黃(C.ranadei)、反葉薑黃(C.reclinata)、拉多塔薑黃(C.rhabdota)、倫巴薑黃(C.rhomba)、馬來薑黃(C.roscoeana)、圓形薑黃(C.rotunda)、紅葉薑黃(C.rubescens)、赤莖薑黃(C.rubricaulis)、紅苞薑黃(C.rubrobracteata)、薩塔亞塞薑黃(C.sattayasaii)、翅果薑黃(C.sessilis)、川郁金(C.sichuanensis)、線葉眼樹蓮(C.singularis)、所羅門薑黃(C.soloensis)、三棱葉薑黃(C.sparganiifolia)、貼梗薑黃(C.speciosa)、雲南薑黃(C.spicata)、窄唇薑黃(C.stenochila)、球穗薑黃(C.strobilifera)、蘇卡達薑黃(C.sulcata)、蘇門達臘薑黃(C.sumatrana)、林生薑黃(C.sylvatica)、歐洲薑黃(C.sylvestris)、撒拉卡文薑黃(C.thalakaveriensis)、高棉薑黃(C.thorelii)、長葉薑黃(C.trichosantha)、瓦瑪那薑黃(C.vamana)、瓦蘭卡瑞恩薑黃(C.vellanikkarensis)、長白薑黃(C.viridiflora)、金絲薑黃(C.vitellina)-溫州薑黃(C.wenchowensis)、溫郁金(C.wenyujin)、爪哇薑黃(C.xanthorrhiza)、頂花莪術(C.yunnanensis)、黃莪術(C.zedoaria)、澤多洛德薑黃(C.zedoaroides)、紅球薑黃(C.zerumbet)。
在某些實施例中,富含類薑黃素之薑黃屬提取物來自薑黃,或富含類薑黃素之薑黃屬提取物為來自一種、兩種、三種、四種、五種或五種以上不同薑黃屬物種或來自其他來源之提取物的混合物。舉例 而言,包含類薑黃素之組合物可為與合成類薑黃素混合之薑黃屬提取物(例如薑黃),或富含類薑黃素之薑黃屬提取物(例如薑黃)與富含類薑黃素之卡薩蒙納薑(Zingiber cassumunar)提取物、富含類薑黃素之蓬表術提取物、富含類薑黃素之爪哇薑黃提取物或其任何組合之混合物。在其他實施例中,富含一或多種類薑黃素(例如薑黃素、去甲氧基薑黃素、雙去甲氧基薑黃素、卡森寧A、卡森寧B或其任何組合)之薑黃屬提取物可來自根、根莖或其組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組合物包含含有或富含本文或美國專利第8,124,134號中描述之一或多種黃烷的金合歡屬提取物,及含有或富含查爾酮與異戊二烯基苯基部分、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芪或其任何組合的至少一種第爾斯-阿爾德加合物之桑屬提取物。在某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含有或富含本文或美國專利第8,124,134號中所述之一或多種黃烷的金合歡屬提取物及含有或富含表A及實例3、5、6及68中所列之一或多種化合物的桑屬提取物。在其他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含有或富含兒茶素、表兒茶素或此兩者之金合歡屬提取物,及含有或富含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一或多種芪或其任何組合之桑屬提取物。在其他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富含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一或多種芪之桑屬提取物與富含黃烷之金合歡屬提取物的混合物。
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組合物包含富含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一或多種芪之桑屬提取物與富含一或多種黃烷之金合歡屬提取物的混合物。
其中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為具有式(III)或(IV)之結構的化合物:
或其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鹽、互變異構體、醣苷、前藥或立體異構體,其中R1-R12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異戊二烯基、類黃酮、查爾酮、醣苷、鹵素、巰基、胺基、醛、C1-12烷基、C1-12烷氧基、C1-12烷硫基、C1-12烷基胺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芳基、芳烷基、烷基羰基、芳烷基羰基或連接至結構(III)或(IV)之化合物的鍵;或R1-R12中之一者與R1-R12中之另一者接合形成環,且剩餘R1-R12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異戊二烯基、類黃酮、查爾酮、醣苷、鹵素、巰基、胺基、醛、C1-12烷基、C1-12烷氧基、C1-12烷硫基、C1-12烷基胺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芳基、芳烷基、烷基羰基、芳烷基羰基或連接至結構(III)或(IV)之化合物的鍵,其限制條件為所有化合價均滿足;類查爾酮為結構(V)之化合物:
或其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鹽、互變異構體、醣苷、前藥或立體異構體,其中R1-R10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異戊二烯基、類黃酮、查爾酮、醣苷、鹵素、巰基、胺基、醛、C1-12烷基、C1-12烷氧基、C1-12烷硫基、C1-12烷基胺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芳基、芳烷基、烷基羰基或芳烷基羰基,其限制條件為所有化合價均滿足;及 一或多種芪為具有式(I)或(II)之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R1-R10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醣苷、異戊二烯基、類黃酮、查爾酮、鹵素、巰基、胺基、醛、C1-12烷基、C1-12烯基、C1-12烷氧基、C1-12烷硫基、C1-12烷基胺基、芳基、雜芳基、芳烷基、烷基羰基、或芳烷基羰基;及其中黃烷為具有式(VI)之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R21、R22、R23、R24及R25獨立地選自H、-OH、-SH、-OCH3、-SCH3、-OR、-SR、-NH2、-NRH、-NR2、-NR3 +X-、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取代基之酯:沒食子酸酯、乙酸酯、桂皮醯基及羥基-桂皮醯基酯、三羥基苯甲醯基酯及咖啡醯氧基酯;單種糖或多種糖之組合的碳、氧、氮或硫醣苷,包括戊醛糖、甲基戊醛糖、己醛醣、己醛醣;二聚體、三聚體或其他聚合黃烷;其中R為C1-10烷基;及X為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抗衡陰離子氫氧根、氯離子、碘離子、硫酸根、磷酸根、乙酸根、氟離子或碳酸根。
在任一種上述組合物中,桑屬提取物來自桑樹,且金合歡屬提取物來自兒茶。在此等組合物之其他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中之主要 活性成分為桑白皮提取物G、桑黃酮G、桑辛素、氧化白藜蘆醇、桑皮苷A或其任何組合,且金合歡屬提取物中之主要活性成分為兒茶素、表兒茶素或此兩者。
在其他實施例中,任一種上述組合物包含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其為具有式(III)、(IV)或(V)之結構的化合物,其中視情況存在之雙鍵存在於環C中,R11及R12不存在,且R10為異戊二烯基。在其他實施例中,任一種上述組合物包含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其為具有式(III)、(IV)或(V)之結構的化合物,其中R1-R9中至少一者為異戊二烯基且R10-R12獨立地為H或羥基。在某些實施例中,任一種上述組合物包含一或多種芪,其具有(I)或(II)之結構,其中R1-R10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醣苷或C1-4烷氧基。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任一種上述組合物包含一或多種芪,其為具有(I)或(II)之結構的化合物,其中R1-R10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醣苷或C1-4烷氧基。在其他實施例中,任一種上述組合物包含一或多種芪,其為具有式(I)或(II)之結構的化合物,其中R1、R5、R6及R10為H。在其他實施例中,任一種上述組合物包含一或多種芪,其為具有式(I)或(II)之結構的化合物,其中R2為葡糖苷,或R2及R8為醣苷,且R4、R9及R10中之一或多者為羥基。在其他實施例中,任一種上述組合物包含一或多種芪,其為具有式(I)或(II)之結構的化合物,其中R1、R5及R6為H,且R2-R4及R7-R10中之一或多者獨立地為羥基、C1-3烷氧基或其任何組合。在某些特定實施例中,芪化合物包括氧化白藜蘆醇、白藜蘆醇、白皮杉醇、赤松素、3,4'-二羥基芪、考布他丁A-1、紫檀芪、盧比替康,且芪醣苷包括桑皮苷A、土大黃苷、雲杉苷、白皮杉醇葡萄糖苷或此等芪或芪醣苷之任何組合。
任一種上述桑屬提取物與金合歡屬提取物混合之組合物適用於促進、管理或改善關節健康,或治療關節病症或疾病(例如骨關節 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青少年類風濕性關節炎、斯蒂爾病、牛皮癬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膿毒性關節炎、萊特爾氏症候群、貝切特症候群、費耳蒂氏症候群、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症、僵直性脊椎炎、彌漫性特發性骨肥厚症(DISH)、髂關節功能障礙、風濕性多肌痛、腕隧道症候群、痛風、滑囊炎、腱炎、滑膜炎、SAPHO(滑膜炎、痤瘡、膿皰病、骨肥厚、骨炎)症候群、髕軟骨軟化、重複性勞損、扭傷、脫臼)。
在某些態樣中,本發明之組合物包含富含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一或多種芪之桑屬提取物與富含黃烷之金合歡屬提取物的混合物,其中該組合物抑制軟骨降解。軟骨降解以GAG釋放分析反應結束時釋放至介質中之硫酸化GAG(例如由蛋白聚糖釋放)之含量的形式量測,其反映關節軟骨降解量。當如例如BlyscanTM分析法(Accurate Chemical and Scientific Corp.,Westbury,New York)及本文實例27中所述所量測,硫酸化GAG釋放存在統計學上顯著降低時,形成「軟骨降解抑制」。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組合物包含含有或富含本文或美國專利第8,034,387號中描述之一或多種黃烷的鉤藤屬提取物,及含有或富含查爾酮與異戊二烯基苯基部分、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芪或其任何組合的至少一種第爾斯-阿爾德加合物之桑屬提取物。在某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含有或富含本文或美國專利第8,034,387號中所述之一或多種黃烷的鉤藤屬提取物及含有或富含表A及實例3、5、6及68中所列之一或多種化合物的桑屬提取物。在其他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含有或富含兒茶素、表兒茶素或此兩者之金合歡屬提取物,及含有或富含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一或多種芪或其任何組合之桑屬提取物。在其他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富含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之桑屬提取物與富含黃烷之鉤藤屬提取物的混合物。
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組合物包含富含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一或多種芪之桑屬提取物與富含一或多種黃烷之鉤藤屬提取物的混合物。
其中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為具有式(III)或(IV)之結構的化合物:
或其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鹽、互變異構體、醣苷、前藥或立體異構體,其中R1-R12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異戊二烯基、類黃酮、查爾酮、醣苷、鹵素、巰基、胺基、醛、C1-12烷基、C1-12烷氧基、C1-12烷硫基、C1-12烷基胺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芳基、芳烷基、烷基羰基、芳烷基羰基或連接至結構(III)或(IV)之化合物的鍵;或R1-R12中之一者與R1-R12中之另一者接合形成環,且剩餘R1-R12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異戊二烯基、類黃酮、查爾酮、醣苷、鹵素、巰基、胺基、醛、C1-12烷基、C1-12烷氧基、C1-12烷硫基、C1-12烷基胺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芳基、芳烷基、烷基羰基、芳烷基羰基或連接至結構(III)或(IV)之化合物的鍵,其限制條件為所有化合價均滿足;類查爾酮為結構(V)之化合物:
或其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鹽、互變異構體、醣苷、前 藥或立體異構體,其中R1-R10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異戊二烯基、類黃酮、查爾酮、醣苷、鹵素、巰基、胺基、醛、C1-12烷基、C1-12烷氧基、C1-12烷硫基、C1-12烷基胺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芳基、芳烷基、烷基羰基或芳烷基羰基,其限制條件為所有化合價均滿足;及一或多種芪為具有式(I)或(II)之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R1-R10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醣苷、異戊二烯基、類黃酮、查爾酮、鹵素、巰基、胺基、醛、C1-12烷基、C1-12烯基、C1-12烷氧基、C1-12烷硫基、C1-12烷基胺基、芳基、雜芳基、芳烷基、烷基羰基、或芳烷基羰基;及其中黃烷為具有式(VI)之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R21、R22、R23、R24及R25獨立地選自H、-OH、-SH、-OCH3、-SCH3、-OR、-SR、-NH2、-NRH、-NR2、-NR3 +X-、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取代基之酯:沒食子酸酯、乙酸酯、桂皮醯基及羥基-桂皮醯基酯、三羥基苯甲醯基酯及咖啡醯氧基酯;單種糖或多種糖之組合的碳、氧、氮或硫醣苷,包括戊醛糖、甲基戊醛糖、己醛醣、己醛醣;二聚體、三聚體或其他聚合黃烷; 其中R為C1-10烷基;及X為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抗衡陰離子氫氧根、氯離子、碘離子、硫酸根、磷酸根、乙酸根、氟離子或碳酸根。
在任一種上述組合物中,桑屬提取物來自桑樹,且鉤藤屬提取物來自兒茶鉤藤。在其他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中之主要活性成分為桑白皮提取物G、桑黃酮G、桑辛素、氧化白藜蘆醇、桑皮苷A或其任何組合,且鉤藤屬提取物中之主要活性成分為兒茶素、表兒茶素或其組合。
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為具有式(III)、(IV)或(V)之結構的化合物,其中視情況存在之雙鍵存在於環C中,R11及R12不存在,且R10為異戊二烯基。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為具有式(III)、(IV)或(V)之結構的化合物,其中R1-R9中至少一者為異戊二烯基且R10-R12獨立地為H或羥基。在某些特定實施例中,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包括桑白皮提取物G、桑黃酮G、桑辛素、桑根皮醇、桑根酮、異黃腐醇、光甘草定、華桑提取物A或其任何組合。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種芪為具有(I)或(II)之結構的化合物,其中R1-R10各自獨立地為H、羥基、醣苷或C1-4烷氧基。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種芪為具有式(I)或(II)之結構的化合物,其中R1、R5、R6及R10為H。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種芪為具有式(I)或(II)之結構的化合物,其中R2為葡糖苷,或R2及R8為醣苷,且R4、R9及R10中之一或多者為羥基。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種芪為具有式(I)或(II)之結構的化合物,其中R1、R5及R6為H,且R2-R4及R7-R10中之一或多者獨立地為羥基、C1-3烷氧基或其任何組合。在某些特定實施例中,芪化合物包括氧化白藜蘆醇、白藜蘆醇、白皮杉醇、赤松素、3,4'-二羥基芪、考布他丁A-1、紫檀芪、盧比替康,且芪醣苷包括桑皮苷A、土大黃苷、雲杉苷、白皮杉醇葡萄糖苷或此等芪或芪醣 苷之任何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類黃酮為結構(III)之化合物,且在其他實施例中,類黃酮為結構(IV)之化合物。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R1-R12中至少一者,諸如R10為異戊二烯基。在其他實施例中,提供聚類黃酮且結構(III)或(IV)之化合物中的R1-R12中至少一者為連接至結構(III)或(IV)之化合物的鍵(亦即化合物包含結構(III)及/或(IV)之一種以上類黃酮)。
在結構(III)或(IV)之化合物的一些其他實施例中,R1-R12為H、羥基、異戊二烯基或環烷基。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烷基經取代及/或包含一或多個碳-碳雙鍵(亦即不飽和)。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通常係選自芳基,諸如苯基及芳基羰基。因此,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類黃酮具有以下結構(IIIa)或(IVa)中之一者:
其中每次出現時,R4a獨立地為H、羥基或異戊二烯基。
在結構(IIIa)或(IVa)之化合物的某些實施例中,R1-R3及R5-R12各自獨立地選自H、羥基及異戊二烯基。在某些實施例中,R1-R3、R4a或R5-R12中至少一者為異戊二烯基,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R10為異戊二烯基。在結構(IIIa)或(IVa)之化合物的其他實施例中,R1-R3、R4a或R5-R12中至少兩者為羥基。
在一些更特定實施例中,類黃酮具有以下結構中之一者:
在其他實施例中,R1-R12中之一者與R1-R12中之另一者接合形成環且其餘R1-R12為H、羥基或異戊二烯基。在某些此等實施例中,環為雜環,例如環醚環。因此,在某些實施例中,類黃酮具有以下結構(IIIb)或(IVb)中之一者:
在結構(IIIb)或(IVb)之化合物的某些實施例中,R1、R2及R5-R12各自獨立地選自H、羥基及異戊二烯基。在某些實施例中,R1、R2或R5-R12中至少一者為異戊二烯基,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R10為異戊二烯基。在結構(IIIb)或(IVb)之化合物的其他實施例中,R1、R2或R5-R12中至少兩者為羥基。在某些實施例中,類黃酮具有以下結構:
在多個其他實施例中,結構(V)之類查爾酮的R1-R10各自獨立地選自H、羥基、異戊二烯基及C1-12烷氧基。
任一種上述桑屬提取物與鉤藤屬提取物混合之組合物適用於促進、管理或改善關節健康,或治療關節病症或疾病(例如骨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青少年類風濕性關節炎、斯蒂爾病、牛皮癬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膿毒性關節炎、萊特爾氏症候群、貝切特症候群、費耳蒂氏症候群、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症、僵直性脊椎炎、彌漫性特發性骨肥厚症(DISH)、髂關節功能障礙、風濕性多肌痛、腕隧道症候群、痛風、滑囊炎、腱炎、滑膜炎、SAPHO(滑膜炎、痤瘡、膿皰病、骨肥厚、骨炎)症候群、髕軟骨軟化、重複性勞損、扭傷、脫臼)。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組合物包含富含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一或多種芪之桑屬提取物與富含黃烷之鉤藤屬提取物的混合物,其中該組合物抑制軟骨降解。
在某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富含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之桑屬提取物、富含黃烷之鉤藤屬提取物與富含黃烷之金合歡屬提取物的混合物。在其他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富含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一或多種芪之桑屬提取物、富含包括兒茶素、表兒茶素或此兩者之黃烷之鉤藤屬提取物與富含包括兒茶素、表兒茶素或此兩者之黃烷之金合歡屬提取物的混合物。在某些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來自桑樹,鉤藤屬提取物來自兒茶鉤藤,且金合歡屬提取物來自兒茶。在其他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中之主要活性成分為桑白皮提取物G、桑黃酮G、桑辛素、氧化白藜蘆醇、桑皮苷A或其任何組合,且鉤藤屬及金合歡屬提取物中之主要活性成分為兒茶素、表兒茶素或其組合。此等三種提取物組合物(桑屬、鉤藤屬、金合歡屬)中之任一者適用於促進、管理或改善關節健康,或治療關節病症或疾病(例如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青少年類風濕性關節炎、斯蒂爾病、牛皮癬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膿毒性關節炎、萊特爾氏症候群、貝切特症候群、費耳蒂氏症候群、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症、僵直性脊椎炎、彌漫性特發性骨肥厚症(DISH)、髂關節功能障礙、風濕性多肌痛、腕隧道症候群、痛風、滑囊炎、腱炎、滑膜炎、SAPHO(滑膜炎、痤瘡、膿皰 病、骨肥厚、骨炎)症候群、髕軟骨軟化、重複性勞損、扭傷、脫臼)。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組合物包含含有或富含查爾酮與異戊二烯基苯基部分、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芪或其任何組合之至少一種第爾斯-阿爾德加合物的桑屬提取物與富含類薑黃素之薑黃屬提取物的混合物。在其他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含有或富含表A及實例3、5、6及68中所列之一或多種化合物之桑屬提取物與富含一或多種類薑黃素之薑黃屬提取物的混合物。在其他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含有或富含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一或多種芪或其任何組合之桑屬提取物,及富含一或多種類薑黃素之薑黃屬提取物。在某些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來自桑樹,且薑黃屬提取物來自薑黃。在任一種上述組合物中,桑屬提取物中之主要活性成分為桑白皮提取物G、桑黃酮G、桑辛素、氧化白藜蘆醇、桑皮苷A或其任何組合,且薑黃屬提取物中之主要活性成分為薑黃素、去甲氧基薑黃素、雙去甲氧基薑黃素或其任何組合。
任一種上述桑屬提取物與薑黃屬提取物混合之組合物適用於促進、管理或改善關節健康,或治療關節病症或疾病(例如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青少年類風濕性關節炎、斯蒂爾病、牛皮癬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膿毒性關節炎、萊特爾氏症候群、貝切特症候群、費耳蒂氏症候群、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症、僵直性脊椎炎、彌漫性特發性骨肥厚症(DISH)、髂關節功能障礙、風濕性多肌痛、腕隧道症候群、痛風、滑囊炎、腱炎、滑膜炎、SAPHO(滑膜炎、痤瘡、膿皰病、骨肥厚、骨炎)症候群、髕軟骨軟化、重複性勞損、扭傷、脫臼)。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組合物包含富含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一或多種芪之桑屬提取物與富含一或多種類薑黃素之薑黃屬提取物的混合物,其中該組合物抑制軟骨降解。
在某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富含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之桑屬提取物、富含黃烷之金合歡屬提取物與富含類薑黃素之薑黃屬提取物的混合物。在其他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富含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一或多種芪之桑屬提取物、富含包括兒茶素、表兒茶素或此兩者之黃烷之金合歡屬提取物與富含一或多種類薑黃素之薑黃屬提取物的混合物。在某些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來自桑樹,金合歡屬提取物來自兒茶,且薑黃屬提取物來自薑黃。在其他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中之主要活性成分為桑白皮提取物G、桑黃酮G、桑辛素、氧化白藜蘆醇、桑皮苷A或其任何組合,且薑黃屬提取物中之主要活性成分為薑黃素(二阿魏醯基甲烷)、去甲氧基薑黃素、雙去甲氧基薑黃素或其任何組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富含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之桑屬提取物、富含黃烷之鉤藤屬提取物與富含類薑黃素之薑黃屬提取物的混合物。在其他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富含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一或多種芪之桑屬提取物、富含包括兒茶素、表兒茶素或此兩者之黃烷之鉤藤屬提取物與富含一或多種類薑黃素之薑黃屬提取物的混合物。在某些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來自桑樹,鉤藤屬提取物來自兒茶鉤藤,且薑黃屬提取物來自薑黃。
此等三種提取物組合物(桑屬、桑屬、金合歡屬、薑黃屬或桑屬、鉤藤屬、薑黃屬)中之任一者適用於促進、管理或改善關節健康,或治療關節病症或疾病(例如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青少年類風濕性關節炎、斯蒂爾病、牛皮癬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膿毒性關節炎、萊特爾氏症候群、貝切特症候群、費耳蒂氏症候群、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症、僵直性脊椎炎、彌漫性特發性骨肥厚症(DISH)、髂關節功能障礙、風濕性多肌痛、腕隧道症候群、痛風、滑囊炎、腱炎、滑膜炎、SAPHO(滑膜炎、痤瘡、膿皰病、骨肥厚、骨炎)症候 群、髕軟骨軟化、重複性勞損、扭傷、脫臼)。
在任一種上述組合物中,桑屬提取物富含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諸如桑白皮提取物G、桑黃酮G、桑辛素或其任何組合。在某些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富含芪,諸如氧化白藜蘆醇、桑皮苷A或其任何組合。在其他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富含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芪,包括桑白皮提取物G、桑黃酮G、桑辛素、氧化白藜蘆醇、桑皮苷A或其任何組合。在其他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富含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芪,其中提取物包含約2%至約25%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約1%至約8%芪,或其中提取物包含至少3%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至少3%芪(以重量計)。在其他實施例中,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芪或此兩者自桑屬提取物分離或純化且用於本發明組合物中。自桑屬提取物分離或純化且用於本發明組合物中之例示性活性成分包括桑白皮提取物G、桑黃酮G、桑辛素、氧化白藜蘆醇、桑皮苷A或其任何組合。在任一種上述組合物中,桑屬提取物來自桑樹。
在任一上述實施例中,包含提取物或化合物之混合物的組合物可以特定重量比混合。舉例而言,桑屬提取物及金合歡屬提取物可分別以2:1重量比摻合。在某些實施例中,兩種本發明之提取物或化合物的(重量)比率在約0.5:5至約5:0.5範圍內。當使用兩種以上提取物或化合物(例如三種、四種、物種)時,類似反應適用。例示性比率包括0.5:1、0.5:2、0.5:3、0.5:4、0.5:5、1:1、1:2、1:3、1:4、1:5、2:1、2:2、2:3、2:4、2:5、3:1、3:2、3:3、3:4、3:5、4:1、4:2、4:3、4:4、4:5、5:1、5:2、5:3、5:4、5:5、1:0.5、2:0.5、3:0.5、4:0.5或5:0.5。在某些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與金合歡屬提取物分別以1:1、2:1、3:1、4:1、5:1、1:2、1:3、1:4或1:5重量比摻合。在其他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與金合歡屬提取物分別以1:2至4:1重量比之範圍摻合。在某些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與鉤藤屬提取物分別以1:1、2:1、3:1、 4:1、5:1、1:2、1:3、1:4或1:5重量比摻合。在其他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與鉤藤屬提取物分別以1:4至4:1重量比之範圍摻合。在某些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與薑黃屬提取物分別以1:1、2:1、3:1、4:1、5:1、1:2、1:3、1:4或1:5重量比摻合。在其他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與薑黃屬提取物分別以1:1至4:1重量比之範圍摻合。
在任一上述實施例中,包含提取物或化合物之混合物的組合物可以特定百分比含量或比率存在。在某些實施例中,包含桑屬提取物之組合物可包括0.1%至49.9%或約1%至約10%或約0.5%至約3%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0.1%至49.9%或約1%至約10%或約0.5%至約3%芪,或其組合。在某些實施例中,包含金合歡屬提取物之組合物可包括約0.01%至約99.9%黃烷或包括至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0%、35%、40%、45%、50%、55%、60%、65%、70%、75%或80%黃烷(例如兒茶素、表兒茶素或此兩者)。
在某些實例中,本發明之組合物可經調配以進一步包含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其中醫藥或營養調配物包含約0.5重量%至約90重量%提取物混合物之活性成分或主要活性成分。在其他實施例中,醫藥或營養調配物包含約0.5重量%至約90重量%、約0.5重量%至約80重量%、約0.5重量%至約75重量%、約0.5重量%至約70重量%、約0.5重量%至約50重量%、約1.0重量%至約40重量%、約1.0重量%至約20重量%、約1.0重量%至約10重量%、約3.0重量%至約9.0重量%、約5.0重量%至約10重量%、約3.0重量%至約6重量%提取物混合物中之主要活性成分或其類似物。在任一種上述調配物中,本發明組合物調配為錠劑、硬膠囊、軟凝膠膠囊、散劑或顆粒。
在某些實施例中,包含桑屬提取物與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 受之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之組合物將含有至少6重量%或至少5重量%或至少3重量%或至少2重量%或至少1重量%活性桑屬成分,諸如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芪或其組合。舉例而言,包含桑屬提取物之醫藥或營養組合物將包括至少3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或約至少0.5重量%至約至少2.5重量%或約至少1重量%至約至少2.5重量%或約至少1.5重量%至約至少2.5重量%(例如桑白皮提取物G、桑黃酮G、桑辛素或其任何組合)及至少3%芪(例如氧化白藜蘆醇、桑皮苷A或此兩者)。在某些實施例中,包含金合歡屬或鉤藤屬提取物與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之組合物將含有至少20重量%活性金合歡屬或鉤藤屬成分,諸如黃烷。舉例而言,包含金合歡屬或鉤藤屬提取物之醫藥或營養組合物將包括至少約3.5重量%至約至少14重量%或至少約6重量%至約至少16.5重量%(例如兒茶素、表兒茶素或此兩者)。在某些實施例中,包含薑黃屬提取物與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之組合物將含有至少25重量%活性薑黃屬成分,諸如類薑黃素。舉例而言,包含薑黃屬提取物之醫藥或營養組合物將包括至少約4.5重量%至至少約13重量%類薑黃素(例如薑黃素、去甲氧基薑黃素、雙去甲氧基薑黃素或其任何組合)。在任一種上述調配物中,本發明組合物調配為錠劑、硬膠囊、軟凝膠膠囊、散劑或顆粒。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組合物包含桑屬及金合歡屬提取物,其中組合物包含約1重量%至約2.5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包括桑白皮提取物G、桑黃酮G及桑辛素;約1重量%至約2.5重量%芪,包括氧化白藜蘆醇及桑皮苷A,及約3.5重量%至約14重量%黃烷,包括兒茶素及表兒茶素。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組合物包含桑屬及鉤藤屬提取物,其中該組合物包含約0.5重量%至約2.5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包括桑白皮提取物G、桑黃酮G及桑辛 素;約0.5重量%至約2.5重量%芪,包括氧化白藜蘆醇及桑皮苷A;及約6重量%至約16.5重量%黃烷,包括兒茶素及表兒茶素。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組合物包含桑屬及薑黃屬提取物,其中該組合物包含約1.5重量%至約2.5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包括桑白皮提取物G、桑黃酮G及桑辛素;約1.5重量%至約2.5重量%芪,包括氧化白藜蘆醇及桑皮苷A;及約4.5重量%至約13重量%類薑黃素,包括薑黃素。
任一種此等組合物可用於促進關節健康;改良關節健康;保持關節健康;治療或管理關節健康;支持關節健康;支持正常及舒適活動範圍及/或靈活性;改良活動範圍及/或靈活性;減輕破壞保護性關節組織之有害酶之作用;改變影響關節健康之酶作用;改良關節活動及/或關節功能;改良軀體移動性;管理及/或保持軀體移動性;減輕關節疼痛及/或關節僵硬;改良關節軀體功能;促進或提高靈活性及舒適活動;促進健康關節功能及關節舒適;緩解關節不適;緩解由運動、工作、用力過度或其任何組合引起之關節不適;藉由保護軟骨完整性促進健康關節;維持關節軟骨;支撐關節軟骨;治療、預防或管理軟骨降解;使軟骨降解降至最低;藉由維持用於關節潤滑之滑液促進關節健康或舒適;支持關節穩定性及關節靈活性;使關節新生及促進移動性;促進靈活關節及強壯軟骨;維持至關節之穩定血流以支持提高之靈活性及/或強度;在運動、工作、用力過度或其任何組合之後促進關節舒適及各種活動。
在其他實施例中,任一種此等化合物可用於治療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青少年類風濕性關節炎、斯蒂爾病、牛皮癬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膿毒性關節炎、萊特爾氏症候群、貝切特症候群、費耳蒂氏症候群、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症、僵直性脊椎炎、彌漫性特發性骨肥厚症(DISH)、髂關節功能障礙、風濕性多肌痛、腕隧道症 候群、痛風、滑囊炎、腱炎、滑膜炎、SAPHO(滑膜炎、痤瘡、膿皰病、骨肥厚、骨炎)症候群、髕軟骨軟化、重複性勞損、扭傷、脫臼或任何其他相關適應症,且一般對具有可接受之對患者之毒性。
在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組合物亦可包括佐劑或載劑。佐劑包括一般提高促進、維持或改善關節健康之處方功能之物質。適合佐劑包括弗氏佐劑(Freund's adjuvant);其他細菌細胞壁組分;基於鋁之鹽;基於鈣之鹽;二氧化矽;硼、組胺酸、葡糖胺硫酸鹽、硫酸軟骨素、葡糖酸銅、聚核苷酸;維生素D、維生素K、類毒素;鯊魚及牛軟骨;血清蛋白;病毒外殼蛋白;其他源自細菌之製劑;γ-干擾素;嵌段共聚物佐劑,諸如Hunter's Titermax佐劑(VaxcelTM,Inc.Norcross,Ga.);Ribi佐劑(獲自Ribi ImmunoChem Research,Inc.,Hamilton,Mont.);以及皂素及其衍生物,諸如Quil A(獲自Superfos Biosector A/S,Denmark)。載劑包括提高治療或營養組合物於所治療個體中之半衰期的化合物。適合載劑包括聚合控制釋放調配物、生物可降解植入物、脂質體、細菌、病毒、油、酯或二醇。
適用於本發明組合物之額外佐劑包括葡糖胺(包括葡糖胺硫酸鹽、葡糖胺鹽酸鹽、N-乙醯基葡糖胺)、葡糖胺聚糖(GAG)、玻尿酸(HA)、彈性蛋白、膠原蛋白、H型雞膠原蛋白、玻尿酸與膠原蛋白產物、硫酸軟骨素、甲基磺醯基甲烷(MSM)、牛軟骨、胺基酸(包括鎖鏈素、異鎖鏈素、L-麩醯胺酸)、返魂香(Boswellia serrata)提取物、胡椒鹼(例如胡椒(Piper nigrum L)(黑胡椒)提取物或蓽茇(Piper longum L、long pepper)提取物)、鳳梨酵素(鳳梨提取物)、胰蛋白酶、芸香素、鴯鶓油、轉化生長因子(TGF)-β、類胡蘿蔔素(諸如葉黃素、胡蘿蔔素、斑螯黃質);維生素(諸如維生素D3)、ω-3脂肪酸(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果糖硼酸鈣、蛋殼膜、蝦青素、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提取物(葉及芽)、生薑提取物(根)、葡 萄柚提取物(種子)、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或其任何組合。
例示性NSAIDS包括水楊酸酯,諸如阿司匹靈(aspirin)(乙醯基水楊酸)、地夫西納(diflusinal)、雙水楊酸酯;丙酸衍生物,諸如布洛芬、右布洛芬(dexketoprofen)、萘普生(naproxen)、非諾洛芬(fenoprofen)、酮洛芬(ketoprofen)、右旋酮洛芬(dexketoprofen)、氟比洛芬(flurbiprofen)、奧沙普嗪(oxprozin)、氯索洛芬(loxoprofen);乙酸衍生物,諸如吲哚美辛(indometacin)、托美丁(tolmetin)、舒林酸(sulindac)、依託度酸(etodolac)、酮咯酸(ketorolac)、雙氯芬酸(diclofenac)、萘丁美酮(nabumetone);烯醇酸衍生物,諸如吡羅昔康(piroxicam)、美洛昔康(meloxicam)、替諾昔康(tenoxicam)、屈昔康(droxicam)、氯諾昔康(lornoxicam)、伊索昔康(isoxicam);芬那酸(fenamic acid)衍生物,諸如甲芬那酸(mefenamic acid)、甲氯芬那酸(meclofenamic acid)、氟芬那酸(flufenamic acid)、托芬那酸(tolfenamic acid);選擇性COX-2抑制劑,諸如塞內昔布、帕瑞考昔(parecoxib)、盧米羅可(lumiracoxib)、依託考昔(etoricoxib)、非羅考昔(firocoxib)、撲熱息痛(paracetamol)、H-哈帕苷(H-harpagide);磺醯苯胺,諸如尼美舒利(nimesulide);菸鹼酸衍生物,諸如離胺酸氯尼辛(lysine clonixinate);雙重COX/LX抑制劑,諸如利克飛龍(licofelone)。通常認為相關藥物撲熱息痛或「乙醯胺苯酚」與NSAIDS相同類別,由於其用作非麻醉鎮痛劑及解熱劑(fever-reducing agent),但不分類為NSAID,因為其僅發揮若消炎作用。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組合物進一步包含可注射抗凝劑、口服抗凝劑、抗血小板劑、抗絞痛劑或COX-2選擇性抑制劑。例示性可注射抗凝劑包括肝素、達肝素(dalteparin)、依諾肝素(enoxaparin)及亭紮肝素(tinzaparin)。口服抗凝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華法林(warfarin)、維生素K拮抗劑及維生素K還原酶抑制劑。抗血小板劑之 實例包括阿司匹靈(aspirin)、氯吡格雷(clodipogrel)及雙嘧達莫(dipyridamole)。例示性抗絞痛藥包括硝酸鹽、β-阻斷劑、鈣阻斷劑、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及鉀通道活化劑。最終,COX-2選擇性抑制劑之實例包括羅非昔布(rofecoxib)、塞內昔布、依託度酸及美洛昔康。
在某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富含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及一或多種芪之桑屬提取物、富含黃烷之金合歡屬提取物與葡糖胺型化合物的混合物。在其他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為桑樹提取物,金合歡屬提取物為兒茶提取物,且葡糖胺型化合物為葡糖胺硫酸鹽、葡糖胺鹽酸鹽、N-乙醯基葡糖胺、硫酸軟骨素、甲基磺醯基甲烷或玻尿酸。在某些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金合歡屬提取物及NAG分別以1:1:1、2:1:1、3:1:1、4:1:1、5:1:1、1:2:1、1:3:1、1:4:1、1:5:1、1:1:2、1:1:3、1:1:4或1:1:5重量比摻合。在某些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鉤藤屬提取物及NAG分別以1:1:1、2:1:1、3:1:1、4:1:1、5:1:1、1:2:1、1:3:1、1:4:1、1:5:1、1:1:2、1:1:3、1:1:4或1:1:5重量比摻合。在某些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薑黃屬提取物及NAG分別以1:1:1、2:1:1、3:1:1、4:1:1、5:1:1、1:2:1、1:3:1、1:4:1、1:5:1、1:1:2、1:1:3、1:1:4或1:1:5重量比摻合。在某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富含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之桑屬提取物、富含黃烷之鉤藤屬提取物與葡糖胺型化合物的混合物。在其他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為桑樹提取物,鉤藤屬提取物為兒茶鉤藤提取物,且葡糖胺型化合物為葡糖胺硫酸鹽、葡糖胺鹽酸鹽、N-乙醯基葡糖胺、硫酸軟骨素、甲基磺醯基甲烷或玻尿酸。
在某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富含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之桑屬提取物、富含類薑黃素之薑黃屬提取物與葡糖胺型化合物的混合物。在其他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為桑樹提取物,薑黃屬提取物為薑黃提 取物,且葡糖胺型化合物為葡糖胺硫酸鹽、葡糖胺鹽酸鹽、N-乙醯基葡糖胺、硫酸軟骨素、甲基磺醯基甲烷或玻尿酸。
在任一種上述組合物中,組合物可額外包含富含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聖草次甙(eriocitrin)或此兩者之薄荷屬(Mentha)提取物。迷迭香酸積聚通常最顯著存在於許多唇形科(Lamiaceae family)植物(雙子葉植物(dicotyledon)),尤其荊芥亞科(subfamily Nepetoideae),包括通常用作辛香蔬菜(culinary herb)之植物,諸如羅勒(Ocimum basilicum、basil)、聖羅勒(Ocimum tenuiflorumcum、holy basil)、蜜蜂花(Melissa officinalis、lemon balm)、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rosemary)、墨角蘭(Origanum majorana、marjoram)、鼠尾草(Salvia officinalis、sage)、百里香(Thymus vulgaris、thyme)及歐薄荷(Mentha piperita)(胡椒薄荷)中。迷迭香酸亦在具有醫藥特性之植物中發現,諸如常見夏枯草(self-heal、Prunella vulgaris)或水蘇屬(genus Stachy)物種。含有迷迭香酸之其他例示性植物包括銀毛樹(Heliotropium foertherianum)(紫草科(family Boraginaceae)植物)、竹芋屬(genera Maranta)之物種(皺紋竹芋(Maranta leuconeura)、平竹芋(Maranta depressa),其為竹芋科(family Marantaceae),單子葉植物之植物)、水竹芋屬(genera Thalia)之物種(垂花水竹芋(Thalia geniculata))及角苔(Anthoceros agrestis、hornwort)。
含有迷迭香酸或聖草次甙或此兩者之例示性薄荷植物包括水薄荷(Mentha aquatica、Water mint或Marsh mint);野薄荷(Mentha arvensis)(薄荷(Corn Mint)、野薄荷(Wild Mint)、日本胡椒薄荷、野薄荷(Field Mint)、薄荷葉(Pudina)、香蕉薄荷(Banana mint));假薄荷(Mentha asiatica)(亞洲薄荷(Asian Mint));澳洲薄荷(Mentha australis、Australian mint);加拿大薄荷(Mentha canadensis);哈特普列薄荷(Mentha cervina、Hart's Pennyroyal);檸檬薄荷(Mentha citrata)(檸檬薄荷(Bergamot mint)、香橙薄荷(Orange mint));皺葉薄荷(Mentha crispata、Wrinkled-leaf mint);興安薄荷(Mentha dahurica、Dahurian Thyme);纖細薄荷(Mentha diemenica、Slender mint);森林薄荷(Mentha laxiflora、Forest mint);歐薄荷(Mentha longifoliaMentha sylvestris)、馬薄荷(Horse Mint));歐薄荷(胡椒薄荷);唇萼薄荷(Mentha pulegium、Pennyroyal);科西嘉薄荷(Mentha requienii、Corsican mint);東北薄荷(Mentha sachalinensis、Garden mint);普列薄荷(Mentha satureioides、Native Pennyroyal);留蘭香(Mentha spicata)(綠薄荷(M.viridis),同綠薄荷(M.cordifolia Spearmint),捲曲薄荷(Curly mint));蘋果薄荷(Mentha suaveolens)(蘋果薄荷(Apple mint)、斑葉菠蘿薄荷(Pineapple mint)(蘋果薄荷之雜色栽培品種));灰薄荷(Mentha vagans、Gray mint)。
在某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富含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之桑屬提取物、富含黃烷之金合歡屬提取物與富含迷迭香酸、聖草次甙或此兩者之薄荷屬提取物的混合物。在其他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為桑樹提取物,金合歡屬提取物為兒茶提取物,且薄荷屬提取物為歐薄荷提取物。在某些實施例中,桑屬、金合歡屬及薄荷屬提取物分別以1:1:0.5、2:1:0.5、3:1:0.5、4:1:0.5、5:1:0.5、1:2:0.5、1:3:0.5、1:4:0.5、1:5:0.5、1:1:1、1:1:2、1:1:3、1:1:4或1:1:5重量比摻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富含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之桑屬提取物、富含黃烷之鉤藤屬提取物與富含迷迭香酸、聖草次甙或此兩者之薄荷屬提取物的混合物。在其他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為桑樹提取物,鉤藤屬提取物為兒茶鉤藤提取物,且薄荷屬提取物為歐薄荷提取物。在某些實施例中,桑屬、鉤藤屬及薄荷屬提取物分別以1:1:0.5、2:1:0.5、3:1:0.5、4:1:0.5、5:1:0.5、1:2:0.5、1:3:0.5、1:4:0.5、1:5:0.5、1:1:1、1:1:2、1:1:3、1:1:4或1:1:5重量比摻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富含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之桑屬提取物、富含類薑黃素之薑黃屬提取物與富含迷迭香酸、聖草次甙或此兩者之薄荷屬提取物的混合物。在其他實施例中,桑屬提取物為桑樹提取物,薑黃屬提取物為薑黃提取物,且薄荷屬提取物為歐薄荷提取物。在某些實施例中,桑屬、薑黃屬及薄荷屬提取物分別以1:1:0.5、2:1:0.5、3:1:0.5、4:1:0.5、5:1:0.5、1:2:0.5、1:3:0.5、1:4:0.5、1:5:0.5、1:1:1、1:1:2、1:1:3、1:1:4或1:1:5重量比摻合。
任一種上述組合物適用於促進關節健康;改良關節健康;維持關節健康;治療或管理關節健康;支持關節健康;支持正常及舒適活動範圍及/或靈活性;改良活動範圍及/或靈活性;減輕破壞保護性關節組織之有害酶之作用;改變影響關節健康之酶作用;改良關節活動及/或關節功能;改良軀體移動性;管理及/或維持軀體移動性;減輕關節疼痛及/或關節僵硬;改良關節軀體功能;促進或提高靈活性及舒適活動;促進健康關節功能及關節舒適;緩解關節不適;緩解氧化應力、有害自由基、老化、磨損及撕裂、運動、工作、用力過度或其任何組合引起之關節不適;管理或減輕氧化應力、有害自由基、老化、磨損及撕裂、運動、工作、用力過度或其任何組合引起之關節損壞;藉由保護軟骨完整性促進健康關節;維持關節軟骨;支撐關節軟骨;治療、預防或管理軟骨降解;使軟骨降解降至最低;藉由維持用於關節潤滑之滑液促進關節健康或舒適;支持關節穩定性及關節靈活性;使關節新生及促進移動性;促進靈活關節及強壯軟骨;維持至關節之穩定血流以支持提高之靈活性及/或強度;在運動、工作、用力過度或其任何組合之後促進關節舒適及各種活動;或其任何組合。
在其他實施例中,任一種上述組合物適用於治療、預防或改善關節病症或疾病,諸如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青少年類風濕性關節炎、斯蒂爾病、牛皮癬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膿毒性關節 炎、萊特爾氏症候群、貝切特症候群、費耳蒂氏症候群、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症、僵直性脊椎炎、彌漫性特發性骨肥厚症(DISH)、髂關節功能障礙、風濕性多肌痛、腕隧道症候群、痛風、滑囊炎、腱炎、滑膜炎、SAPHO(滑膜炎、痤瘡、膿皰病、骨肥厚、骨炎)症候群、髕軟骨軟化、重複性勞損、扭傷、脫臼或其任何組合。
實例 實例1 自桑樹製備有機提取物及水性提取物
將來自桑樹根皮之植物材料研磨至粒徑不大於2mm。接著將乾燥之經研磨植物材料60g轉移至愛倫美氏燒瓶(Erlenmeyer flask)且添加甲醇:二氯甲烷(1:1體積比)(600mL)。將混合物振盪1小時,過濾且用甲醇:二氯甲烷(1:1體積比)(600mL)再次提取生質。合併此等有機提取物且真空蒸發獲得3.55g有機提取物(OE)。在有機提取後,將生質風乾且用超純水(600mL)提取一次。過濾水溶液且凍乾獲得4.44g水性提取物(AE)。
使用相同程序或在燒瓶中回流獲得類似結果,但有機溶劑換為甲醇或乙醇,分別獲得甲醇提取物(ME)或乙醇提取物(EE)。使用此相同程序提取植物及海產樣品之其他物種及部分。
實例2 活性植物提取物之高通量純化(HTP)
將實例1中獲得的來自桑樹根皮提取物的有機提取物材料(400mg)裝載至預裝填(2cm ID×8.2cm,10g矽膠)管柱。接著使用Hitachi®高通量純化(HTP)系統用以下梯度移動相在5mL/min之流動速率下溶離管柱:(A)50:50體積比之EtOAc:己烷,及(B)甲醇,在30分鐘內自100% A至100% B。使用寬頻帶波長UV偵測器監測分離且使用Gilson溶離份收集器將溶離份以每孔1.9mL收集於96孔深孔培養板 中。將樣品培養板在低真空下乾燥且離心,且接著用每孔1.5mL二甲亞碸(DMSO)溶解樣品。獲取一部分(100μL)且合併(基於UV痕跡)用於功能分析。保留具有顯著生物活性之管柱溶離份用於進一步測試。
實例3 自桑樹提取物分離、純化及識別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
將如實例1中所述獲得的來自桑樹根皮之有機提取物(11g)分開且各別裝載至兩個預裝填急驟管柱(120g二氧化矽,粒徑32-60μm,4cm×19cm),且接著用己烷、EtOAc及甲醇(作為移動相)在20mL/min之流動速率下溶離。梯度以95%己烷/EtOAC開始持續5分鐘,接著使EtOAC經25分鐘持續時間自5%增至100%,且接著在100% EtOAc下再保持5分鐘,隨後使MeOH經15分鐘之隨後時段自0%增至50% MeOH/EtOAC,最終使溶離溶液變為100% MeOH且再溶離管柱16分鐘。總運作時間為66分鐘且各管柱產生88個溶離份。藉由矽膠薄層層析法(TLC)分析溶離份且彙聚在一起產生8個管柱溶離份池。
將所得最佳活性池(含有300mg材料)分餾至製備型C18管柱(30cm×250cm)(具有水(A)及甲醇(B)之梯度移動相,經60分鐘,在20mL/min之流動速率下)產生22個溶離份池。質譜(MS)分析顯示此等彙聚材料溶離份含有三種相關化合物,在下文中將更詳細描述。
化合物1(28.2mg)識別為查爾酮與異戊二烯基苯基部分之第爾斯-阿爾德加合物,稱為桑黃酮G,亦稱為桑白皮素B或桑白皮提取物F,高解析度電噴霧離子化質譜(HRESIMS)(m/z)[M+H]-=693.2329;UV λmax(MeOH):265,320nm;1H NMR(600MHz,DMSO-d6,100℃)δ ppm 1.44(s,3 H)1.52(br.s.,3 H)1.58(s,3 H)1.92(m,2 H)3.08(d,3 H)3.56(m,2 H)4.29(d,J=10.02Hz,1 H)4.48(m,1 H)5.07(m,1 H)5.14(br.s,1 H)5.93(s,2 H)5.96(dd,J=8.35,2.23Hz,1 H)6.02(br s,1 H)6.11(d,J=2.23Hz,1 H)6.41(dd,J=8.35,2.23Hz,1 H)6.51(s,1 H)6.60(m,1 H)7.13(d,J=8.35Hz,1 H)7.28(br s,1 H);13C NMR(126MHz,甲醇-d4)δ ppm 16.35(1 C)21.78(1 C)23.35(1 C)24.53(1 C)37.72(1 C)97.14(1 C)101.57(1 C)102.22(1 C)102.33(1 C)104.28(1 C)106.55(2 C)107.00(1 C)107.21(1 C)112.37(1 C)114.47(1 C)120.27(1 C)121.62(2 C)123.27(1 C)131.05(1 C)131.35(2 C)132.62(1 C)132.99(1 C)155.16(1 C)155.56(1 C)156.38(1 C)159.66(1 C)160.39(2 C)161.13(1 C)161.88(1 C)164.51(1 C)164.63(1 C)182.46(1 C)208.68(1 C)。
化合物2(10.5mg)識別為桑白皮提取物G,亦稱為桑黃酮H或桑白皮素A,查爾酮與異戊二烯基苯基部分之另一第爾斯-阿爾德加合物,HRESIMS(m/z)[M-H]-=759;UV λmax(MeOH):265,320nm;13C NMR(126MHz,甲醇-d4)δ ppm 16.35(1 C)16.47(1 C)20.96(1 C)21.79(1 C)23.32(1 C)24.51(1 C)24.53(1 C)33.74(1 C)35.61(1 C)36.81(1 C)37.77(1 C)97.19(1 C)102.27(1 C)102.33(1 C)104.24(1 C)106.07(1 C)106.53(2 C)107.34(1 C)112.37(1 C)113.94(1 C)114.35(1 C)120.17(1 C)121.60(2 C)122.31(2 C)123.25(1 C)130.21(2C)131.33(2 C)132.96(1 C)156.37(3 C)157.07(1 C)159.59(1 C)160.37(1 C)161.23(1 C)161.77(1 C)161.96(1 C)162.21(1 C)182.45(1 C)208.82(1 C)。
化合物3(12.9mg)識別為桑根皮醇,ESIMS(m/z)[M-H]-=437;UV λmax(MeOH):269,317nm;1H NMR(500MHz,甲醇-d4)δ ppm 1.08(s,6 H)1.43(s,6 H)1.60(m,2 H)2.43(m,2 H)5.59(d,J=9.97Hz,1 H)6.16(s,1 H)6.43(m,2 H)6.59(d,J=10.26Hz,1 H)7.15(d,J=9.09Hz,1 H);13C NMR(126MHz,甲醇-d4)δ ppm 21.52(t,1 C)28.54(q,2 C)28.88(q,2 C)43.19(t,1 C)71.56(s,1 C)79.28(s,1 C)100.28(d,1 C)102.35(s,1 C)104.06(d,1 C)106.05(s,1 C)108.26(d,1 C)113.14(s,1 C)115.89(d,1 C)122.99(s,1 C)128.36(d,1 C)132.37(d,1 C)153.97(s,1 C)157.96(s,1 C)160.62(s,1 C)162.13(s,1 C)162.88(s,1 C)163.63(s,1 C)184.09(s,1 C)
將另一最佳活性池(含有538mg材料)分餾至製備型C18管柱(30cm×250cm)(具有水(A)及甲醇(B)之梯度移動相,經60分鐘,在20mL/min之流動速率下)產生16個溶離份池。分離出異戊二烯基苯基化化合物4,稱為桑辛素(80mg),亦稱為桑色烯(Mulberrochromene)。結構及光譜學資料如下:ESIMS(m/z)[M-H]- 419;UV λmax(MeOH):269.4nm;1H NMR(500MHz,甲醇-d4)δ ppm 1.41(m,9 H)1.58(s,3 H)3.10(d,J=7.15Hz,2 H)5.09(m,1 H)5.57(d,J=10.49Hz,1 H) 6.14(s,1 H)6.40(m,2 H)6.59(d,J=10.01Hz,1 H)7.10(d,J=8.11Hz,1 H);13C NMR(126MHz,甲醇-d4)δ ppm 16.25(q,1 C)23.48(t,1 C)24.42(q,1 C)26.99(q,2 C)77.70(s,1 C)98.69(d,1 C)100.79(s,1 C)102.43(d,1 C)104.51(s,1 C)106.63(d,1 C)111.67(s,1 C)114.35(d,1 C)120.63(s,1 C)121.30(d,1 C)126.73(d,1 C)131.02(d,1 C)131.42(s,1 C)152.36(s,1 C)156.51(s,1 C)159.04(s,1 C)160.61(s,1 C)161.27(s,1 C)162.14(s,1 C)182.44(s,1 C)。
實例4 自桑樹製備有機70% EtOH提取物
將2kg乾燥桑樹根及根皮切割、碾碎,且接著用約10倍體積(20L)之70%乙醇之水溶液(v/v)提取;提取在80℃下進行5小時。過濾乙醇溶液獲得清液層,接著將其在真空下在40℃下用蒸發器濃縮。將此提取及濃縮程序重複兩次。接著將提取溶液合併在一起且濃縮直至體積變為1/25初始體積。藉由真空凍乾來乾燥濃溶液獲得283.5g桑樹70% EtOH提取物粉末1-01。提取產率為約14.7重量%。
實例5 自桑樹ETOH提取物分離桑皮苷A
將來自實例4之20g量之桑樹70%乙醇提取物1-01裝載至矽膠管柱上且藉由逐步施加含有線性梯度之己烷:EtOAc(5:1至1:5)之溶劑混合物溶離管柱,獲得8種子溶離份。在8種溶離份中,藉由注射至製備型HPLC系統(JAI,LC-9104,Japan)(在16.2分鐘內用含15%乙腈之H2O溶離,UV波長330)使第8種溶離份經歷RP-HPLC管柱(YMC-ODS)5 μm,C18(250×30mm),獲得化合物5(桑皮苷A)(191mg)。
化合物5(桑皮苷A,C26H32O14):APCI-MS(m/z)[M+H]+ 569.58;UV λmax(MeOH):217.9,325.6nm;1H NMR(400MHz,DMSO-d6)δ ppm 6.34(brs,1 H)6.52(dd,J=8.6,2.4Hz,1 H)6.54(d,J=2.4Hz,1 H)6.57(s,1 H)6.64(s,1 H)6.94(d,J=16.4Hz,1 H)7.22(d,J=16.4Hz,1 H)7.45(d,J=8.6Hz,1 H);13C NMR(125MHz,DMSO-d6)δ ppm 60.58(t,G-6')60.62(d,G-6)69.56(d,G-4)69.63(d,G-4')73.20(d,G-2')73.29(d,G-2)76.61(d,G-3')76.61(d,G-3)77.00(d,G-5')77.04(d,G-5)100.39(s,G-1')100.76(s,G-1)102.65(d,C-2')103.86(d,C-3)105.35(d,C-4')106.52(d,C-5)107.46(d,C-6')117.86(s,C-1)123.47(d,C-6)126.00(d,a)127.27(d,b)139.77(s,C-1')155.86(s,C-2)157.96(s,C-4)158.40(s,C-5')158.92(s,C-3')
實例6 自大綠柄桑(非洲柚木(African Teak))純化化合物
將使用實例1種所述之方法獲得的來自大綠柄桑之莖皮之有機提取物(8g)分開且各別地裝載至兩個預裝填急驟管柱(120g二氧化矽,粒徑32-60μm,4cm×19cm),接著用如實例4中所述之梯度溶離管柱。自一種活性溶離份分離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化合物6且識別為桑根酮C/D/O。
化合物6之結構及光譜資料如下:ESIMS(m/z)[M-2H]- 706;UV λmax(MeOH):265,320nm;1H NMR(500MHz,甲醇-d4)ppm 1.55(s, CH3,3 H)1.58(s,CH3,3 H)1.82(m,CH3,3 H)2.28(dd,J=18.65,5.09Hz,1 H)2.39(dd,J=17.80,5.09Hz,1 H)2.69(m,1 H)2.94(m,1 H)3.87(d,J=6.78Hz,CH,1 H)4.16(br.s.,CH,1 H)4.49(br.s.,CH,1 H)5.19(br.s.,1 H)5.45(br.s.,1 H)5.64(s,1 H)6.11(d,J=2.26Hz,1 H)6.17(dd,J=8.48,2.26Hz,1 H)6.23-6.34(m,3 H)6.42(dd,J=8.20,1.70Hz,1 H)6.86(d,J=8.19Hz,1 H)7.21(d,J=8.48Hz,1 H)8.08(d,J=8.76Hz,1 H)。
實例7 製備多種大綠柄桑提取物
如下製備綠柄桑屬EtOAc提取物溶離份7:將5kg乾燥大綠柄桑莖皮切割、碾碎及用約4倍體積(20L)含乙醇(Food grade,Korea Ethanol Supplies Company,Korea)之水(v/v)提取。在80℃下處理提取溶劑4小時,且過濾所得提取物獲得清液層,將其在40℃下用蒸發器濃縮。將上述提取程序重複兩次。將所得提取溶液合併在一起且濃縮直至體積變為1/25初始體積。接著藉由真空凍乾來乾燥濃溶液獲得200g粗大綠柄桑EtOH提取物粉末。
將上述程序中製備之196g粗大綠柄桑EtOH提取物粉末懸浮於2L蒸餾水中且將懸浮液與2L正己烷劇烈混合獲得正己烷可溶性溶離份及水溶液溶離份。收集正己烷可溶性溶離份且對殘餘溶液進行第二次正己烷提取。將上述程序重複四次且將所得正己烷可溶性溶離份合併且真空蒸發獲得74.8g大綠柄桑莖皮之正己烷可溶性提取物7-1。
上述程序中製備之大綠柄桑莖皮之水溶性溶離份與等效體積之 乙酸乙酯劇烈混合獲得乙酸乙酯可溶性溶離份及水溶性溶離份。收集乙酸乙酯可溶性溶離份且對殘餘物溶液再次進行乙酸乙酯提取。將此程序重複四次。分別在真空下蒸發乙酸乙烯酯可溶性溶離份及水溶性溶離份獲得63.9g大綠柄桑莖皮之乙酸乙酯可溶性提取物溶離份7及35.34g大綠柄桑莖皮之水溶性提取物7-2。
實例8 桑屬植物提取物之製備及HPLC定量
自韓國不同地理位置之不同植物部分收集桑屬樣品。將乾植物材料研磨成粉末。混合20g桑屬植物粉末與足夠矽藻土,填滿100mL提取單元,且使用ASE 350提取器(提取條件:加熱=5分鐘,靜止=5分鐘,沖洗=80體積,淨化=900秒,循環=3,壓力=1500psi,溫度=60℃)用70%乙醇/水提取。提取後,在50℃下用蒸發器濃縮溶液產生固體提取物。
用Luna C18逆相管柱(Phenomenex,10μm,250mm×4.6mm)在Hitachi HPLC系統中在325nm下定量桑屬提取物中之目標組分桑皮苷A、氧化白藜蘆醇、桑黃酮G、桑白皮提取物G及桑辛素。用含0.1%甲酸之水(移動相A)及乙腈(移動相B)之二元梯度在1ml/min流動速率及30℃管柱溫度下溶離管柱。
根據實例4製造之參考標準材料72-1(桑屬70%EtOH提取物1-01)用作定量標準物。所有提取物樣品均製備為MeOH中約5mg/ml之濃 度。音波處理約15分鐘後,在燒瓶中將樣品溶液冷卻至室溫且經0.45μm耐綸注射器過濾器過濾,且將20μl樣品注射至管柱中。
自韓國及中國的不同地理位置收集桑屬植物。表2及表3中列出不同物種、不同植物部分、自不同位置收集及不同年齡之植物中桑皮苷A、氧化白藜蘆醇、桑黃酮G、桑白皮提取物G及桑辛素含量的HPLC定量。自桑屬根皮、根材、鬚根、樹幹皮、枝、枝皮、枝材及嫩枝定性活性。桑屬葉中偵測到少量芪型化合物-桑皮苷A及氧化白藜蘆醇。
實例9 桑屬根皮提取物之HPLC定量
自中國不同地理位置獲得桑屬根皮之乙醇提取物。使用實例8中所述之HPLC方法定量彼等桑屬提取物中四種活性組分-桑皮苷A、桑黃酮G、桑白皮提取物G及桑辛素之含量。如表4中所示,兩種桑屬提取物(ME-10及ME-12)不含四種活性化合物。三種桑屬提取物(ME-6、ME-7及ME-8)不含桑皮苷A以及極少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存在之3種化合物總計少於4%)。另外四種桑屬提取物(ME-3、ME-4、ME-5及ME-14)含有少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存在之3種化合物總計少於2%)及變化量之桑皮苷A。此實例明確表明常規桑屬根皮提取物中缺乏芪及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之增濃及標準化。
實例10 製備桑樹70% EtOH提取物10
將乾燥桑樹根及根皮(93.3kg)切割、碾碎,且接著用約7倍體積(700L)之70%乙醇之水溶液(v/v)提取;提取在100℃下進行4小時。過濾乙醇溶液獲得清液層,接著將其在真空下在40℃下用蒸發器濃縮。將此提取及濃縮程序重複兩次。接著將提取溶液合併在一起且濃縮直至體積變為1/25初始體積。藉由真空凍乾來乾燥濃溶液獲得18.3kg桑樹70% EtOH提取物粉末10。提取產率為約19.6重量%。實例14之表4中列出主要活性組分含量。
實例11 製備桑樹EtOAc提取物11
用約兩倍體積之乙醇(EP級,Ducksan Chemical,Korea)自4kg乾燥桑樹根皮提取根據實例10製造之桑樹EtOH提取物,獲得570g桑樹EtOH提取物粉末。用己烷及水分配EtOH提取物,隨後用乙酸乙酯提取。藉由用均質器(IKA T25D,Germany)使提取溶液在15,000rpm下均質化5分鐘進行提取。接著藉由在3,000rpm下(轉子# JLA 8.1000)離心(Beckman J-20XP,Germany)5分鐘來分離良好均質化之提取溶液。自570g粗桑樹EtOH粉末製備相應正己烷可溶性提取物及水溶性提取物。此導致產生80.5g桑樹之正己烷可溶性提取物及156g桑樹之水溶性提取物。在用EtOAc溶劑分配後,藉由濾紙(Hyundai Micro,第20號,Korea)過濾上層(EtOAc可溶性層)且收集EtOAc溶液。用兩倍體積 (300L)之乙酸乙酯(EP級,Ducksan Chemical,Korea)再提取由離心收集之殘餘物(沈澱材料)。在150rpm下攪動再提取之溶液2小時。接著過濾(Hyundai Micro,第20號,Korea)所得混合物獲得額外EtOAc提取物溶液。將上述程序重複兩次。合併三種所得EtOAc提取物溶液且在40℃下藉由蒸發器濃縮獲得最終EtOAc提取物11。此製程獲得之桑樹EtOAc溶離份11之最終量為327g。表4(實例14)中提供主要活性組分含量。
實例12 製備桑樹70% EtOH沈澱提取物12
藉由以下方式製造桑樹EtOH沈澱提取物12;將634kg乾燥桑樹根及根皮切割、碾碎且用約7倍體積(3600L)含70%乙醇之水(v/v)提取;將提取溶劑在80℃下處理4小時;過濾殘餘物獲得清液層,接著將其在40℃下用蒸發器濃縮。將上述程序重複三次。接著濃縮提取溶液直至體積變為約1/30最初初始體積。接著,合併濃溶液以再次蒸發,從而減少濃溶液體積,直至達到1/90最初提取溶液體積。濃溶液在室溫下靜置24小時,以分離成兩層(清液層及沈澱物層)。過濾沈澱物且藉由真空凍乾乾燥獲得桑樹70% EtOH沈澱物粉末。自634kg粗植物材料獲得總共24kg所得產物。提取產率為約3.79重量%。表4(實例14)中列出主要活性組分含量。
實例13 製備桑樹70% EtOH提取物(13-1)、沈澱物(13-2)及清液層(13-3)提取物
藉由以下方式製造桑樹EtOH沈澱提取物;將465kg乾燥桑樹根及根皮切割、碾碎且用約10倍體積(4500L)含70%乙醇之水(v/v)提取;將提取溶劑在80℃下處理4小時;過濾殘餘物獲得清液層,接著將其在40℃下用蒸發器濃縮。將上述程序重複三次。濃縮提取溶液直至體積變為1/30最初體積。接著合併濃溶液且再次蒸發,減少濃溶液 體積,直至達到1/90最初提取溶液體積。濃溶液在室溫下靜置24小時,以分離成清液層及沈澱物層。接著真空乾燥沈澱物層獲得12kg桑樹70% EtOH沈澱物粉末13-2。桑屬根皮之沈澱物產率為約2.6重量%。藉由真空乾燥來乾燥清液層獲得24kg桑樹70% EtOH清液層粉末13-3。清液層13-3之提取產率為約5.2%。
藉由摻合2kg沈澱物(13-2)與4kg清液層(13-3)獲得桑樹70% EtOH組合提取物(13-1)。表4(實例14)中列出桑樹EtOH提取物13-1、沈澱物13-2及清液層13-3中之主要活性組分含量。
實例14 不同桑樹提取物中活性含量之HPLC定量
實例8中描述桑皮苷A、氧化白藜蘆醇、桑黃酮G、桑白皮提取物G及桑辛素含量之詳細HPLC定量法。表4列出如實例10、11、12及13中製備之不同桑屬根皮提取物之活性含量。
實例15 自薑黃製備有機提取物
將全部20g乾燥薑黃根莖粉末裝載至兩個100ml不鏽鋼試管中且在80℃及1,500psi壓力下使用ASE 300自動提取器用有機溶劑混合物(1:1比率之二氯甲烷/甲醇)提取兩次。將提取物溶液過濾,收集且用旋轉蒸發器蒸發獲得粗有機提取物(OE)(6.04g,30.2%產率)。
實例16 薑黃有機提取物之高通量純化(HTP)
將如實例15中所述之薑黃有機提取物(OE,400mg)裝載至預裝填急驟管柱(2cm ID×8.2cm,25ml,10g矽膠),使用Hitachi高通量純化(HTP)系統(具有獨特梯度移動相(A)50:50 EtOAc:己烷及(B)甲醇,30分鐘內100% A至100% B,流動速率5mL/min)溶離。在96孔深孔培養板中,使用Gilson溶離份收集器以每孔1.9mL收集全部88種溶離份。將樣品培養板在低真空下乾燥且離心,且接著將乾燥樣品再懸浮於每孔1.5mL二甲亞碸(DMSO)中。自各孔獲取一部分(100μL)且合併(基於UV痕跡)用於BKB1抑制分析。
實例17 薑黃屬提取物及其溶離份之緩激酶B1放射性配體結合分析
進行緩激酶B1(BKB1)放射性配體結合分析以測定薑黃OE及提取物溶離份對BKB1受體(BKB1R)之BKB1結合的抑制活性。在室溫下,在0.9nM[3H](Des-Arg10)-胰激肽存在下,用測試樣品培育用經改質HEPES緩衝液(PH=7.4)中之IL-1β刺激的人類IMR-90肺纖維母細胞之膜60分鐘。培育後,過濾膜且用經改質DPBS緩衝液(pH=7.4)洗滌五次。對樣品進行閃爍計數以測定特異性結合於含有BKB1受體之膜的量。
在166μg/mL之濃度下測試薑黃OE且使用相同方法,使用濃度自400μg/mL至5ng/mL變化之連續稀釋液測定IC50值,獲得劑量反應曲線。表6中提供薑黃OE提取物對BKB1接合至BKB1R之抑制。
薑黃OE顯示IC50為約9.6μg/mL之BKB1結合的強抑制。此外,在 BKB1結合分析中檢驗薑黃OE之HTP溶離份(參看圖1)。HTP溶離份之活性概括表明溶離份11-22、34及38具有最有效BKB1受體結合抑制,平均控制百分比(POC)低於10%。發現類薑黃素為與HTP溶離份11-22之活性相關的主要活性化合物。
實例18 薑黃屬化合物之BKB1及BKB2R結合活性
使用如實例17所述之BKB1結合分析測試自薑黃提取物分離之薑黃素化合物(化合物11)以及購自Sigma-Aldrich(C1386)之市售薑黃素。在200μM至5nM範圍之最終濃度下測試薑黃素。藉由非線性回歸擬合(使用GraphPad Prizm軟體)繪製結合曲線。使用Cheng-Prusoff演算法計算Ki值。此外,與實例17中針對BKB1受體所述類似之方法(具有一些修正)檢驗薑黃素對BKB2受體結合活性之抑制。使用標準分析法在以下條件下進行緩激酶放射性配體結合分析(BKB2):
1. 分析緩衝液之組成:24mM TES,pH 6.8,1mM 1.10-啡啉,0.3% BSA。
2. BKb2R來源:表現重組人類BKb2R之CHO-K1細胞
3. 配體:[3H]-緩激肽:0.2nM。
4. 培育時間:90min RT。
5. 讀數:TopCount。
在200μM至5nM範圍之濃度下測試市售薑黃素(Sigma,C1386)。市售薑黃素之結合曲線不符合競爭性抑制劑之質量作用法則。藉由使用Cheng-Prusoff等式手動計算Ki。表7中提供薑黃素對BKB1及BKB2之抑制活性。
資料表明薑黃素為選擇性BKB1拮抗劑,因為其相較於BKB2抑制顯示強得多的BKB1結合活性抑制。
實例19 薑黃乙醇提取物19之製備
如下製造薑黃屬EtOH提取物:將20kg乾燥薑黃根莖(根)粉碎,且用約4倍體積(80L)100%乙醇提取,且提取溶劑固持於80-85℃下持續30小時。過濾殘餘物獲得清液層,將其在85-90℃下用蒸發器濃縮。接著濃縮提取溶液直至體積為1/25最初體積。藉由噴霧乾燥製程(溫度I/P 200℃及O/P 95℃)乾燥濃溶液獲得約1kg微紅-橙色之25%薑黃屬EtOH提取物粉末19。提取產率為約5重量%。
實例20 薑黃屬根莖提取物中薑黃素之定量
使用以下分析方法測定薑黃根莖提取物中之薑黃素之量。Agilent HPLC/PDA系統及C18逆相管柱(Phenomenex,USA,Luna 5μm,250mm×4.6mm)用於偵測及定量薑黃素及微量組分。使用如表7中所述之含0.1%乙酸之純水(移動相A)及乙腈(移動相B)二元梯度溶離薑黃素組分。流動速率設為1ml/min通過管柱溫度35℃之Luna C18管柱。將UV偵測器設為在407nm下讀取吸光度。
定量標準物薑黃素購自Sigma-Aldrich Co。薑黃素之最高濃度含量為0.05mg/ml且使用甲醇自L1(0.0031mg/ml)稀釋至L5。在量瓶中,在甲醇中將薑黃根莖提取物樣品之濃度調整至約1mg/ml,且音 波處理直至溶解(約20分鐘),接著冷卻至室溫,良好混合且經0.45μm耐綸注射器過濾器過濾。接著,藉由HPLC定量10μl黃根莖提取物產生之樣品,提供於表8中。
實例21 製備兒茶(兒茶鉤藤)提取物21
如下製造兒茶鉤藤水提取物。將100kg乾燥兒茶鉤藤葉切割,碾碎且用15倍體積(1500L)之70%乙醇提取,且提取溶劑在80℃下處理7小時。過濾所得殘餘物獲得清液層。第二次重複上述程序。將提取清液層溶液合併在一起且在46℃下在真空條件下用蒸發器濃縮直至體積變為1/30最初體積。進一步蒸發濃溶液以減少濃溶液體積,直至達到1/90體積最初溶液。所得濃溶液接著在室溫下靜置24小時,以使濃溶液中形成沈澱物。將沈澱物過濾且真空乾燥獲得兒茶鉤藤提取物粉末21形式之沈澱物粉末。100kg乾燥兒茶鉤藤液之產量為約6kg提取物粉末,因此提取產率為約6重量%。
實例22 兒茶鉤藤提取物之HPLC定量
使用以下分析方法測定兒茶鉤藤葉提取物中之兒茶素。具有C18逆相管柱(Phenomenex,USA,Luna 5μm,250mm×4.6mm)之Agilent HPLC/PDA系統用於偵測及定量兒茶提取物中之兒茶素化合物。使用二元管柱梯度自管柱溶離材料。使用移動相A:含0.1%磷酸之純水,及移動相B:乙腈梯度溶離(表9)。流動速率設為1.0ml/min通過管柱溫度35℃之Luna C18管柱。將UV偵測器設為在275nm下記錄吸光 度。
純兒茶素參考樣品購自Sigma-Aldrich Co。參考樣品溶解於MeOH:0.1% H3PO4(1:1)中。兒茶素之最高含量濃度範圍為0.5mg/ml且使用含50%甲醇之0.1% H3PO4自L1(0.003mg/ml)稀釋至L5。在量瓶中,在含50%甲醇之0.1% H3PO4中將兒茶提取物樣品之濃度調整至2mg/ml,且音波處理直至溶解(約10分鐘),且接著冷卻至室溫,良好混合且經0.45μm耐綸注射器過濾器過濾。藉由將20μl樣品注射至HPLC中進行HPLC分析。
實例23 兒茶65%兒茶素提取物之製備
如下製造兒茶65%兒茶素提取物:將500kg兒茶(KATHA)置入750L 50%乙醇中且在室溫下攪拌90分鐘。在將500L乙酸乙酯置於均質KATHA漿液中後,將其平穩攪拌30分鐘。將漿液分離成兩層持續1小時。將乙酸乙酯層移入新瓶中,且用水層重複分配。合併第一及第二乙酸乙酯層且在60-62℃下濃縮直至TDS 30%,且接著噴霧乾燥(溫度I/P 190℃-O/P 90℃)。全部72.5kg兒茶提取物均獲自500kg粗材料,兒茶素及表兒茶素總含量不小於65%。提取產率為14.5重量%。
實例24 歐薄荷提取物之活性化合物之分餾、純化及識別
如實例26中製備之歐薄荷甲醇提取物(ME)(10.6g)分配於己烷(100mL)與水(150mL)之間三次。將經合併之己烷溶液真空乾燥獲得2.19g己烷提取物(HE)。用乙酸乙酯(100mL)提取水層三次。真空乾燥經合併之乙酸乙酯層獲得1.26g乙酸乙酯提取物(EA)。水層接著用丁醇(100mL)進一步提取三次,獲得1.91g丁醇提取物(BU)。凍乾剩餘水層獲得3.91g水性提取物(WA)。在小鼠中乙酸誘發之腹縊模型中各自測試ME、HE、EA、BU及WA鎮痛活性。對分配於EA及BU層中之活性化合物進行進一步研究。
活體內活性引導之分離導致發現三種活性化合物。藉由兩次注射至HPLC系統L6200A,使EA部分(653.5mg)經受RP-HPLC管柱(Phenomex)10μm Luna C18(250×30mm),以含40% MeOH(B)之H2O(A)開始,在8分鐘內達到60% B,在27分鐘內自60%至100% MeOH,且最終在流動速率20mL/min下再用100% B洗滌15分鐘,UV波長230nm,獲得化合物1(迷迭香酸)(136.3mg)。
化合物7(迷迭香酸):ESIMS(m/z)[M-H]- 359;UV λmax(MeOH):284,328.6nm;1H NMR(500MHz,MeOH-d4)δ ppm 3.00(dd,J=14.31,8.44Hz,1 H)3.09(dd,J=14.43,4.16Hz,1 H)5.18(dd,J=8.44,4.28Hz,1 H)6.26(d,J=15.65Hz,1 H)6.61(dd,J=7.95,1.83Hz,1 H)6.70(d,J=7.83Hz,1 H)6.75(d,J=1.71Hz,1 H)6.78(d,J=8.07Hz,1 H)6.95(dd,J=8.31,1.96Hz,1 H)7.04(d,J=1.96Hz,1 H)7.55(d,J=15.90Hz,1 H);13C NMR(126MHz,MeOH-d4)δ ppm 36.51(t,1 C)73.23(d,1 C)113.00(d,1 C)113.81(d,1 C)114.88(d,1 C)115.09(d,1 C)116.16(d,1 C)120.38(d,1 C)121.73(d,1 C)126.24(s,1 C)127.86(s,1 C)143.84(s,1 C)144.73(s,1 C)145.38(s,1 C)146.30(d,1 C)148.30(s,1 C)167.05(s,1 C)172.13(s,1 C)
如上文所述以兩次注射在同一管柱上藉由RP-HPLC分離BU部分(1.1g),以含30% MeOH(B)之H2O(A)開始持續5分鐘,在15分鐘內30% B至50% B,在20分鐘內50%至100% B,且在20mL/min流動速率下用100% B洗滌15分鐘,UV波長320nm,獲得化合物2(聖草次甙)(192.0mg)及化合物3(87.4mg)。
化合物8(聖草次甙):ESIMS(m/z)[M-H]- 595;UV λmax(MeOH):228.4,289.2,335.5nm;1H NMR(500MHz,MeOH-d4)δ ppm 1.21(m,3 H)2.76(d,J=15.41Hz,1 H)3.10(m,1 H)3.48(m,2 H)3.63(m,3 H)3.71(m,1 H)3.91(m,1 H)4.00(d,J=9.54Hz,1 H)4.71(br.s.,2 H)4.95(d,J=6.11Hz,2 H)5.33(m,1 H)6.19(d,J=7.58Hz,2 H)6.80(br.s.,2 H)6.96(m,1 H);13C NMR(126MHz,MeOH-d4)δ ppm 16.53(q,1 C)42.62(t,1 C)66.01(t,1 C)68.37(d,1 C)69.90(d,1 C)70.63(d,1 C)70.98(d,1 C)72.68(d,1 C)73.23(d,1 C)75.68(d,1 C)76.42(d,1 C)79.13(d,1 C)95.70(d,1 C)96.54(d,1 C)99.71(d,1 C)100.71(d,1 C)103.55(s,1 C)113.51(d,1 C)114.92(d,1 C)117.97(d,1 C)130.11(s,1 C)145.06(s,1 C)145.51(s,1 C)162.99(s,1 C)163.51(s,1 C)165.41(s,1 C)197.10(s,1 C)
在大鼠中之角叉菜膠誘發之爪腫脹及痛覺敏感模型中進一步確認迷迭香酸及聖草次甙之活體內活性。迷迭香酸及聖草次甙分別在200mg/kg及100mg/kg含量之劑量下顯示顯著消炎及鎮痛活性。
化合物9命名為木犀草素-7-芸香糖苷(Skolimoside):ESIMS(m/z)[M-H]- 593;UV λmax(MeOH):228.4,258.1,347.0nm;1H NMR(500MHz,甲醇-d4)δ ppm 1.19(d,J=6.11Hz,3 H)3.41(br.s.,1 H)3.50(br.s.,2 H)3.60-3.71(m,3 H)3.74(dd,J=9.54,3.18Hz,1 H)3.87-3.96(m,1 H)4.06(d,J=9.78Hz,1 H)4.72(s,1 H)5.04(br.s.,1 H)6.52(s,1 H)6.60(s,1 H)6.75(br.s.,1 H)6.93(d,J=8.07Hz,1 H)7.41(br.s.,2 H);13C NMR(126MHz,甲醇-d4)δ ppm 16.48(q,1 C)66.07(t,1 C)68.39(d,1 C)69.91(d,1 C)70.67(d,1 C)71.01(d,1 C)72.64(d,1 C)73.33(d,1 C)75.74(d,1 C)76.40(d,1 C)94.73(d,1 C)99.72(d,1 C)100.19(d,1 C)100.68(d,1 C)102.84(d,1 C)105.69(s,1 C)112.92(d,1 C)115.48(d,1 C)119.20(d,1 C)122.11(s,1 C)145.58(s,1 C)149.76(s,1 C)157.49(s,1 C)161.52(s,1 C)163.31(s,1 C)165.54(s,1 C)182.60(s,1 C)
實例25 自歐薄荷製備乙醇提取物
如下製造胡椒薄荷(歐薄荷)90% EtOH提取物(批號RM604-13002):將73.4kg乾燥歐薄荷切割,碾碎且在85℃下用15倍體積(1100L)90%乙醇(v/v)提取3小時。過濾所得殘餘物獲得清液層,將其在40℃ 下用真空蒸發器濃縮。在40℃下用13倍體積(950L)90%乙醇(v/v)第二次提取所得殘餘物1小時,且過濾獲得第二清液層,將其在40℃下用真空蒸發器濃縮。在真空下乾燥所得濃縮濾餅獲得19.3kg胡椒薄荷90% EtOH提取物粉末,命名為提取物25。提取產率為25.3重量%。
實例26 自歐薄荷製備甲醇及其他有機提取物
將乾燥研磨胡椒薄荷葉粉末(歐薄荷)(21.7g)裝載至兩個100ml不鏽鋼試管中且在80℃下在1,500psi壓力下使用ASE 300自動提取器,使用有機溶劑混合物(甲醇)提取兩次。將提取物溶液自動過濾,收集且用旋轉蒸發器蒸發,獲得粗製有機提取物(ME 26-1)(4.48g,20.64%產率)。
或者,用甲醇提取252.3g乾燥研磨歐薄荷葉粉末三次,每次回流1小時。將有機溶液合併且真空蒸發,獲得甲醇提取物(ME 26-2)40.88g,產率16.20%。
使用相同程序獲得類似結果,但有機溶劑置換為甲醇或乙醇,分別獲得甲醇提取物(ME)或乙醇提取物(EE)、乙醇:H2O(7:3)提取物、乙醇:H2O(1:1)提取物、乙醇:H2O(3:7)提取物及水提取物。
實例27 離體葡糖胺聚糖(GAG)釋放分析法
在處死家兔(2.5kg體重)後立即移除各動物之踝關節的關節軟骨,且藉由遵照Sandy等人(Biochem.Biophy Acta 543:36,1978)所述之方法獲得關節軟骨外植體。簡言之,在關節表面經過手術暴露於無菌條件下後,每個關節切下約200-220mg關節表面且浸沒在完全培養基(DMEM,補充有熱失活之5% FBS;青黴素(penicillin)100U/ml;鏈黴素(streptomycin)100ug/ml)中。接著將其用完全培養基沖洗若干次且在37℃下在含濕氣之5% CO2/95%空氣培育箱中培育1至2天進行穩 定化。將完全培養基置換為基礎培養基(DMEM,補充有熱失活之1% FBS、10mM HEPES及青黴素100U/ml鏈黴素100μg/ml)。將約30mg軟骨塊(2×3×0.35mm/塊)置於24孔培養板中且用既定濃度之測試試劑處理。預處理1小時後,向培養基中添加5ng/ml rhIL-1α且在37℃下在5% CO2/95%空氣含濕氣培育箱中進一步培育。隨後收集培養基24小時且儲存於-20℃下直至分析。
反應結束時培養基中硫酸化GAG(例如由蛋白聚糖釋放)之量反映關節軟骨降解之量,其使用市售1,9-二甲基-亞甲基藍方法根據製造商說明書(BlyscanTM assay,Accurate Chemical and Scientific Corp.,Westbury,New York)測定。
實例28 來自桑屬之經純化化合物對離體GAG釋放之作用
在無或有根據實例3分離之經純化桑屬化合物存在下用rhIL-1α(5ng/ml)培養家兔軟骨外植體,以檢驗對蛋白聚糖(PG)降解之保護性作用。經純化化合物以濃度依賴性方式抑制rhIL-1α介導之PG降解。當與雙氯芬酸處理組相比時,桑皮苷A、氧化白藜蘆醇及桑辛素尤其顯示強抑制作用。
實例29 桑屬提取物減少離體GAG釋放
在無或有桑屬提取物存在下用rhIL-1α(5ng/ml)培養家兔軟骨外植體以檢驗對PG降解之保護性作用。桑屬提取物以濃度依賴性方式抑制rhIL-1α介導之PG降解。所有樣品相較於IL-1α處理組均顯示強作用。
實例30 薑黃屬及鉤藤屬提取物對離體GAG釋放之作用
在無或有來自實例19之薑黃屬提取物或來自實例21之鉤藤屬提取物存在下用rhIL-1α(5ng/ml)培養家兔軟骨外植體,檢驗對PG降解之保護性作用。薑黃提取物19以濃度依賴性方式降低rhIL-1α介導之PG降解,而鉤藤屬提取物21顯示對PG降解之若保護性作用。
實例31 胡椒薄荷提取物對離體GAG釋放之作用
在無或有實例25及26之胡椒薄荷提取物存在下用rhIL-1α(5ng/ml)培養家兔軟骨外植體以檢驗對PG降解之保護性作用。
胡椒薄荷提取物以濃度依賴性方式抑制rhIL-1α介導之PG降解,但胡椒薄荷提取物對PG降解之作用比雙氯芬酸處理組弱。
實例32 N-乙醯基葡糖胺(NAG)對離體GAG釋放之作用
在無或有NAG存在下用rhIL-1α(5ng/ml)培養家兔軟骨外植體以檢驗對PG降解之保護性作用。NAG以濃度依賴性方式降低rhIL-1α介導之PG降解。然而,當與雙氯芬酸處理組相比時,NAG對PG降解之作用較小。
實例33 薑黃(C):桑屬(M)組合物對離體GAG釋放之作用
在無或有薑黃屬提取物與桑屬提取物之混合物存在下用rhIL-1α(5ng/ml)培養家兔軟骨外植體24小時以檢驗對PG降解之保護性作用。分別根據實例10及19製造來自桑屬及薑黃屬之植物提取物。分別以不同比率組合薑黃屬及桑屬提取物,包括4:1、2:1、1:1、1:2及1:4。以四個劑量50、100、200及300μg/ml測試組合物。如表17中所示,植物提取物之所有組合物均以濃度依賴性方式預防rhIL-1α介導之關節軟骨降解。
實例34 薑黃屬(C):桑屬(M)組合物對離體GAG釋放之協同作用的評估
在無或有薑黃屬提取物、桑屬提取物或其混合物之組合物存在 下用rhIL-1α(5ng/ml)培養家兔軟骨外植體24小時,檢驗對PG降解之保護性作用的存在。分別根據實例10及19製造來自桑屬及薑黃屬之植物提取物。以不同比率組合薑黃屬及桑屬提取物,包括1:2及1:4。以兩個劑量(200及300μg/ml)或一個劑量(75μg/ml)測試組合物,檢驗經組合之提取物是協同作用還是加合作用。以與混合組合物中之提取物的重量含量成比例之濃度測試個別提取物組合物。
薑黃屬及桑屬提取物之組合物以濃度依賴性方式及協同作用方式干擾rhIL-1α介導之PG降解。尤其,組合物1C:4M(5重量%類薑黃素、2.4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2.4重量%芪)及1C:2M(8.3重量%類薑黃素、2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2重量%芪)在200及300μg/ml下顯示協同作用。組合物1C:1M(12.5重量%類薑黃素、1.5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1.5重量%芪)在75μg/ml下亦顯示協同作用。藉由使用COLBY公式(Colby,Weeds 15:20,1967)計算協同作用值。
實例35 薑黃屬(C):桑屬(M):N-乙烯基葡糖胺(NAG)組合物對離體GAG釋放之作用
在無或有薑黃屬及桑屬提取物之組合物存在下用rhIL-1α(5 ng/ml)培養家兔軟骨外植體24小時以檢驗對PG降解之保護性作用。分別根據實例10及19製造來自桑屬及薑黃屬之植物提取物。薑黃屬及桑屬提取物與N-乙醯基葡糖胺(NAG)以比率1C:1M:2NAG組合。以四個劑量50、100、200及300μg/ml測試組合物。以與組合物中之提取物的重量含量成比例之濃度測試組合物中之個別提取物。藉由使用Colby公式(Colby,Weeds 15:20,1967)計算協同作用值。
如表19中所示,植物提取物之組合物以濃度依賴性方式預防rhIL-1α介導之關節軟骨降解。詳言之,相較於三種單獨之個別提取物,1C:1M:2NAG組合物在300μg/ml下顯示出乎意料之協同作用(表20)。
實例36 薑黃屬(C):桑屬(M):胡椒薄荷(P)組合物對離體GAG釋放之作用
在無或有薑黃屬及桑屬提取物之組合物存在下用rhIL-1α(5ng/ml)培養家兔軟骨外植體24小時以檢驗對PG降解之保護性作用。分別根據實例10、19及24製造來自桑屬、薑黃屬及胡椒薄荷之植物提取物。薑黃屬、桑屬及胡椒薄荷提取物以1C:1M:0.5P、1C:1M:1P、1C:1M:1.5P及1C:1M:2P之比率組合。以四個劑量50、100、200及300μg/ml測試組合物。
如表21中所示,植物提取物之所有組合物均以濃度依賴性方式預防rhIL-1α誘發之關節軟骨降解。
實例37 動物護理及圈養
動物在到達後適應環境一週,隨後隨機分配至其各別組。CD-1小鼠(5隻/籠)及Lewis大鼠(3隻/籠)圈養於聚丙烯籠中且在其尾巴上編 號來個別識別。各籠子用不鏽鋼網蓋覆蓋且頂部過濾(Allentown,NJ)。個別籠子用指示項目編號、測試物品、劑量含量、組及動物編號之籠牌識別。使用Harlan T7087柔軟結實墊草且每週至少更換兩次。向動物提供無限制的新鮮水及嚙齒動物飲食# T2018(Harlan Teklad,370W,Kent,WA)且圈養於12小時亮-暗循環的溫度控制室(22.2℃)。所有動物實驗均根據與實驗室動物護理及使用指導完全一致的制度指導進行。
實例38 足底內注射福馬林(Formalin)引起之活體內避害行為模型
將小鼠(n=每組6隻)在倒置塑膠玻璃觀測室下馴化30分鐘,使其適應其周圍環境。在使用漢密爾頓注射器(Hamilton syringe)(Hamilton Company,Reno,Nevada)向受約束小鼠之右後爪中足底內注射福馬林(20μl 2.5%溶液)之前,用各別處理組口服處理動物30分鐘(Dubuisson等人,Pain 4:161,1977)。立即將小鼠轉移至其個別觀察室。經40分鐘之時間,以10分鐘時間段監測及記錄退縮及/或舔舐發炎後爪所耗費之持續時間。在室後方放置鏡子,使得直接查看模糊時能夠觀測右後爪。
實例39 內臟疼痛感知模型(扭體測試(Writhing's Test))
將小鼠(n=每組6隻)在倒置塑膠玻璃觀測室下馴化30分鐘,使其適應其周圍環境。在使用26號針以10ml/kg腹膜內投與新鮮製備之乙酸溶液(0.9%NaCl中0.7%)之前,以不同劑量向動物口服投與處理物品100mg/kg布洛芬或媒劑對照(丙二醇)持續30分鐘。在室溫下進行實驗。攻擊後,將各動物置回其在觀測室中之個別區段且在30分鐘之時段累積計數腹肌收縮以及伸展之次數(Collier等人,Br.J.Pharmacol.Chemother.32:295,1968)。
實例40 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
在時間0(T=0)時,將角叉菜膠λ(Sigma,St.Louis,MO;100μl生理食鹽水中1%[w/v])足底內注射至服用鎮靜劑之大鼠(2.5%異氟醚)的右後爪足底表面,誘發局部發炎(Gamache等人,J Neurosurg.65:679,1986;Guay等人,J.Biol.Chem.279:24866,2004;Chou等人,Anesth.Analg.97:1724,2003)。大鼠在操作室中適應環境20-30分鐘,隨後進行各量測。藉由量測對與右後爪之足底中部表面垂直施加的Randell-Selitto爪壓力測試之尖端的反應性評估異常疼痛。電子Von Frey感覺缺乏量測器(2390系列Electrovonfrey,IITC,Woodland Hills,CA)自動記錄由爪子急速縮回指明之對所施加壓力的陽性反應(Vivancos等人,Braz.J.Med.Biol.Res.37:391,2004)。在角叉菜膠接種之前,且在其後1小時、2小時、4小時及6小時評估機械性異常疼痛。在時間0(角叉菜膠之前),且接著角叉菜膠注射後1小時、2小時、4小時及6小時,使用器官充滿度量測器(IITC,Woodland Hills,CA;520型)量測爪腫脹體積。用陽性對照布洛芬(Spectrum Chemical MFG,Gardena,CA)(100或200mg/kg)口服管飼動物(N=每組5隻);除非另外規定,否則在角叉菜膠接種後1小時,給予諸如提取物,及不同劑量100、200、300至400mg/kg之提取物與媒劑對照(丙二醇)之組合的測試物品。
實例41 經純化薑黃素在避害行為模型中之作用
在CD-1小鼠中足底內注射福馬林(2.5%)引起損害退縮、抬腿、咬及舔舐注射爪之雙相避害反應。前5分鐘觀測到之此等行為反應是因為刺激物對感覺神經末梢之直接作用,在後期咸信此為發炎之結果。在此研究中,在發炎階段用如實例16中製備的自薑黃有機提取物分離 之薑黃素(化合物11)或布洛芬單次口服給藥處理之動物觀測到疼痛感知之超過50%降低(表22)。在足底內福馬林注射之前半小時,用薑黃素(50、100、150或200mg/kg)或布洛芬(200mg/kg)口服處理小鼠。
200mg/kg至100mg/kg劑量範圍之薑黃素處理小鼠觀測到痛覺敏感之劑量相關抑制。在用50mg/kg及100mg/kg薑黃素處理的動物之間,疼痛抑制程度幾乎無差異至無差異。200mg/kg薑黃素或布洛芬之疼痛抑制統計顯著(表22)。此外,用200mg/kg薑黃素處理之小鼠(74.6%)相較於200mg/kg布洛芬處理之小鼠(63.5%)觀測到較大疼痛抑制。
實例42 在β-環糊精中調配之薑黃屬在避害行為模型中之作用
為了提高吸收及使功效最大,用β-環糊精以不同比率調配如實例20中所述製備之薑黃提取物且在腹縊分析中測試。在腹膜內注射乙酸之前半小時,用50mg/kg或100mg/kg此等調配物或布洛芬(100mg/kg)處理(管飼)CD-1小鼠(N=6)。
布洛芬處理之動物顯示痛覺敏感56.1%下降(表23)。除調配物403-1(其具有最低薑黃素及全部類薑黃素含量)之前,所有其他調配物均顯示內臟痛覺敏感的統計顯著抑制(表23)。
實例43 歐薄荷提取物在避害行為模型中之作用
使用扭體動物模型針對止痛活性篩選具有例示消炎用途之植物。在此等提取物中,當以300mg/kg在CD-1小鼠中投與時,用單次口服給藥之如實例26中所述製備的胡椒薄荷植物(歐薄荷)甲醇提取物ME處理之小鼠顯示29.8%內臟疼痛抑制。在乙酸乙酯分餾後,以126mg/kg投與之胡椒薄荷部分觀測到相較於甲醇提取物提高之統計顯著抑制(亦即47.2%)(表24)。布洛芬處理動物亦觀測到相當抑制(亦即67.6%)。
在乙酸注射之前半小時,用布洛芬(100mg/kg)或胡椒薄荷(126或300mg/kg)管飼CD-1小鼠(N=6)。
實例44 胡椒薄荷提取物在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中之活體內功效
使用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評估不同等級之如實例26 中所述之胡椒薄荷乙醇提取物,其在疾病誘發後1小時,以200mg/kg管飼。如表25中所見,提取物之活性隨著用於提取之乙醇百分比降低而成比例降低。當以200mg/kg劑量向大鼠管飼胡椒薄荷之100%乙醇提取物,隨後90%乙醇提取物時,觀測到疼痛及發炎之最大抑制。因此,選擇90%乙醇提取物用於隨後使用。此等各時間點之降低百分比相對於媒劑對照統計顯著。
以相較於單獨媒劑之改變百分比給出資料。角叉菜膠接種後1小時,用布洛芬(200mg/kg)、胡椒薄荷(200mg/kg)或媒劑處理Lewis大鼠(N=5)。*對於媒劑P 0.001。**對於媒劑P 0.05。
實例45 迷迭香酸於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中之功效
記錄來自腹縊分析及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的功效,隨後進行活性導向分餾及化合物分離來測測定胡椒薄荷提取物中之活性標記化合物。確認迷迭香酸(RA)及聖草次甙為胡椒薄荷之活性標記且在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中分別以200mg/kg及100mg/kg之劑量測試。如表26中所示,分別在處理1、3及5小時後,RA顯示29.9%、35.7%及34.6%爪腫脹減輕,且聖草次甙顯示17.2%、36.0%及30.0%爪腫脹減輕。類似地,分別在處理1、3及5小時後,RA顯示38.9%、45.0%及30.6%痛覺敏感減輕且聖草次甙顯示20.4%、36.4%及 25.2%痛覺敏感減輕。在處理1、3及5小時後,陽性對照布洛芬分別顯示39.5%、50.4%及46.6%爪腫脹減輕及55.1%、701.3%及50.8%痛覺敏感減輕(表26)。各檢驗時間點量測到的RA及聖草次甙的疼痛及發炎抑制皆統計顯著,但聖草次甙處理後1小時除外。
以相較於單獨媒劑之改變百分比給出資料。角叉菜膠接種後1小時,用布洛芬(200mg/kg)、迷迭香酸(200mg/kg)、聖草次甙100mg/kg或媒劑處理Lewis大鼠(N=5)。*對於媒劑P 0.001。
實例46 胡椒薄荷提取物在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中之活體內劑量反應作用
為了測定哪一劑量將引起疼痛及發炎最大抑制,使用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進行劑量反應曲線。以300mg/kg至50mg/kg範圍內之劑量,用如實例25中所述製備的胡椒薄荷之90%乙醇提取物管飼大鼠。如表27中所說明,當向大鼠投與200mg/kg至50mg/kg之胡椒薄荷時,觀測到疼痛及發炎減輕中之相互關係。在此特定研究中,用300mg/kg 90%乙醇提取物胡椒薄荷處理之大鼠的抑制不比200mg/kg處理大鼠高,可能由於與較高劑量之溶解度相關的問題。
以相較於單獨媒劑之改變百分比給出資料。在角叉菜膠接種後1小時,用布洛芬(200mg/kg)及90%乙醇提取物胡椒薄荷(300mg/kg、200mg/kg、100mg/kg及50mg/kg)或媒劑處理雌性Lewis大鼠(N=5)。*對於媒劑P 0.001。**對於媒劑P 0.05。
實例47 桑屬提取物對避害行為模型之作用
採用扭體動物模型評估本發明之植物提取物的抗避害活性。當用25、50或300mg/kg單次口服劑量的實例11之桑屬乙醇提取物處理CD-1小鼠時,相較於媒劑處理之CD-1小鼠,分別觀測到30.7%、45.3%及48.4%內臟疼痛抑制(表28)。
在乙酸注射之前半小時,用媒劑(0mg/kg)或桑樹(25、50或300mg/kg)管飼CD-1小鼠(N=6)。
實例48 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對桑屬提取物之劑量反應
藉由使用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亦確認桑樹之鎮痛及消炎活性。在角叉菜膠接種1小時後,用100、200或300mg/kg劑量的如實例13中所述之桑屬乙醇提取物13-1經口管飼Lewis大鼠(N=5)。桑屬乙醇提取物在兩次量測中皆有效,低至100mg/kg。如表29中所描繪,當與媒劑對照相比時,用300mg/kg處理之大鼠顯示最高疼痛 (48.0%-31.6%)及發炎(53.1%-37.0%)抑制。類似地,用200mg/kg劑量桑屬乙醇提取物13-1處理之大鼠觀測到45.8%-24.6%範圍之爪腫脹減輕及34.7%-22.1%疼痛減輕。此等減輕在各檢驗時間點均統計顯著。
以相較於單獨媒劑之改變百分比給出資料。在角叉菜膠接種後1小時,用布洛芬(200mg/kg)及桑樹13-1乙醇提取物(300mg/kg、200mg/kg及100mg/kg)或單獨媒劑處理雌性Lewis大鼠(N=5)。*對於媒劑P 0.001。**對於媒劑P 0.05。
實例49 桑屬之純化合物及提取物在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中的功效
基於活性導向分餾及化合物分離;在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中評估自如實例3及5中所述的桑屬根皮提取物分離之四種主要活性物質氧化白藜蘆醇、桑皮苷A、桑黃酮G及桑辛素的活體內活性。在角叉菜膠接種後1小時,以100mg/kg之劑量向動物口服投與經純化桑屬化合物。在此研究中,包括200mg/kg劑量的桑屬之EtOAc部分及乙醇提取物11、13-1及13-3。如表30中可見,當與媒劑對照相比時,所有標記化合物均顯示統計顯著疼痛及發炎抑制。然而,與標記化合物中之低活性含量提取物13-3相比,用高活性含量提取物13-1提取時觀測到抑制百分比急驟下降。因此,此等資料表明具有高含量之芪及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的根皮桑屬提取物將可能導致最大疼痛及發炎抑制。
以相較於單獨媒劑之改變百分比給出資料。角叉菜膠接種後1小時,用布洛芬(200mg/kg)、標記化合物(100mg/kg)、13-1(200mg/kg劑量之桑樹乙醇提取物)、13-3(200mg/kg劑量之桑樹清液層)、11(200mg/kg劑量之桑樹EtOAc溶離份)或媒劑處理雌性Lewis大鼠(N=5)。*對於媒劑P0.001。
實例50 桑屬:薑黃屬組合物對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之功效
在多個動物模型中確認薑黃屬及桑樹提取物之鎮痛及消炎活性後,設計研究以評估包含此等兩種提取物之混合物的組合物之活性。分別根據實例10及19製造來自桑屬及薑黃屬之植物提取物。分別以不同比率(包括4:1、2:1、1:1、1:2及1:4)組合薑黃屬及桑屬提取物。以300mg/kg之劑量口服投與組合物1C:1M、1C:2M、2C:1M、1C:4M及4C:1M。如表31中可見,所有組合物在所有檢驗時間點均顯示統計顯著疼痛及發炎抑制。其中,用組合1:1比率之薑黃屬及桑屬提取物之組合物管飼大鼠顯示最大疼痛及發炎抑制,該組合物為選擇用於隨後測試之組合物。
表31. C:M組合物之鎮痛劑及消炎活性
以相較於單獨媒劑之改變百分比給出資料。角叉菜膠接種後1小時,用布洛芬(200mg/kg)及組合物C:M(300mg/kg)或媒劑處理雌性Lewis大鼠(N=5)。*對於媒劑P 0.001。**對於媒劑P 0.05。
實例51 薑黃屬:桑屬組合物於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中的劑量反應
對薑黃屬:桑屬:具有1C:1M摻合比之組合物進行進一步劑量反應研究以測定將導致最顯著疼痛及發炎抑制之劑量。為此,在足底內角叉菜膠注射1小時後,如實例50中所述向雌性Lewis大鼠(N=5)口服管飼100、200、300或400mg/kg劑量之1C:1M組合物。所有投與劑量均觀測到統計顯著之劑量相關疼痛及發炎抑制,400mg/kg劑量之1C:1M組合物觀測到最高抑制且100mg/kg劑量之1C:1M組合物觀測到最低抑制。
以相較於單獨媒劑之改變百分比給出資料。在角叉菜膠接種後1小時,用布洛芬(200mg/kg)及組合物1C:1M(400mg/kg、300mg/kg、200mg/kg或100mg/kg)或媒劑處理雌性Lewis大鼠(N=5)。*相較於媒劑P 0.001。
實例52 桑屬:薑黃屬組合物於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中協同作用之評估
使用Colby法(Colby,1967)使用角叉菜膠誘發之爪腫脹模型評估薑黃屬及桑屬提取物當如實例50中所述以1C:1M之特定比率調配在一起時的可能協同作用或出乎意料之作用。在各分析時間點(處理後1、3或5小時),用300mg/kg劑量之1C:1M(12.5重量%類薑黃素、1.5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1.5重量%芪)組合物處理的大鼠顯示與發炎及痛覺敏感之理論計算(加合作用)相比較大之(協同)活性。類似地,組合物亦顯示與以300mg/kg之相同劑量單獨投與的薑黃屬或桑屬提取物相比較大痛覺敏感及發炎抑制(參看表33及34)。
以相較於單獨媒劑之改變百分比給出資料。角叉菜膠接種1小時後,用布洛芬(200mg/kg)、組合物1C:1M(300mg/kg)、桑樹提取物(150mg/kg或300mg/kg)、薑黃提取物(150mg/kg或300mg/kg)或媒劑處理雌性Lewis大鼠(N=5)。*對於媒劑P 0.001。
以相較於單獨媒劑之改變百分比給出資料。在角叉菜膠誘發之爪腫脹誘發1小時後,用組合物1C:1M(300mg/kg)、薑黃屬及桑屬提取物(150mg/kg)及單獨之媒劑管飼大鼠(n=5)。* C-薑黃屬;M-桑屬。
**預期-根據Colby法之計算值=A-B亦即A=(C+M),B=(CM)/100。
¥觀測-當組合物以300mg/kg口服投與時觀測之資料。
實例53 桑屬:薑黃屬:胡椒薄荷組合物於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中之功效
檢驗添加有胡椒薄荷提取物之組合物1C:1M之功效的功效增加。1C1M之有效劑量設為200mg/kg且以50、100、150或200mg/kg之劑量添加胡椒薄荷提取物24,分別產生1C:1M:0.5P、1C:1M:1P、1C:1M:1.5P及1C:1M:2P之比率。當所添加胡椒薄荷提取物24之比例自50mg/kg增至200mg/kg時,組合物之鎮痛及消炎活性觀測到直接反應關係。1C:1M:2P觀測到最高抑制,而1C:1M:0.5P記錄最低抑制。儘管如此,所有組合物1C:1M:0.5P、1C:1M:1P、1C:1M:1.5P及1C:1M:2P均顯示比1C:1M高的功效(表35)。
以相較於單獨媒劑之改變百分比給出資料。在角叉菜膠接種1小時後,用布洛芬(200mg/kg)、組合物1C1M0.5P(250mg/kg)、 1C1M1P(300mg/kg)、1C1M1.5P(350mg/kg)、1C:1M:2P(400mg/kg)、1C:1M(200mg/kg)或媒劑處理雌性Lewis大鼠(N=5)。*對於媒劑P 0.001
實例54 桑屬:薑黃屬:N-乙醯基葡糖胺(NAG)組合物於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中的功效
N-乙醯基葡糖胺(NAG)為關節中膠原蛋白之構建塊。藉由向桑屬及薑黃屬組合物1C:1M中添加NAG,可提高關節護理益處而不改變C:M組合物之消炎及止痛活性。為了檢驗此假設,使用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作為疾病模型進行研究。在此研究中,在疾病誘發後,用200mg/kg劑量之1C:1M或等效劑量366mg/kg劑量之3C:3M:5NAG口服處理大鼠。此研究中包括166mg/kg下之單獨NAG。如表36中所示,NAG既不提高也不抑制CM組合物在此模型中之鎮痛及消炎活性。至少在此動物模型中,可推斷166mg/kg劑量之NAG抑制疼痛或發炎之活性最低至無活性。
以相較於單獨媒劑之改變百分比給出資料。角叉菜膠接種1小時後,用布洛芬(200mg/kg)、組合物1C1M(200mg/kg)、3C:3M:5NAG(366mg/kg)、NAG(166mg/kg)或單獨媒劑處理雌性Lewis大鼠(n=5)。*對於媒劑P 0.001
實例55 桑屬:薑黃屬:NAG組合物於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中之劑量 反應
為了進一步檢驗N-乙醯基葡糖胺(NAG)對組合物CM功效是否具有中性作用,設計針對口服劑量600、500、400及300mg/kg之1C:1M:2NAG於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中之劑量反應研究。在足底內角叉菜膠接種1小時後,用組合物管飼大鼠。此等劑量分別與1C1M之300、250、200及150mg/kg劑量相關。如表37中可見,所有組合物均顯示統計顯著疼痛及發炎抑制,最高為600mg/kg且最低為300mg/kg。此等資料又顯示NAG既不提高也不抑制混合薑黃屬:桑屬組合物之鎮痛及消炎活性。
以相較於單獨媒劑之改變百分比給出資料。角叉菜膠接種後1小時,用布洛芬(200mg/kg)、組合物1C:1M:2NAG(600、500、400或300mg/kg)或媒劑處理雌性Lewis大鼠(N=5)。*對於媒劑P 0.001
實例56 桑屬:薑黃屬:NAG組合物於扭體測試中之功效
在600mg/kg、500mg/kg及400mg/kg下進一步測試組合物1C:1M:2NAG減輕CD-1小鼠中腹膜內投與乙酸造成之內臟疼痛之能力。在此研究中,使用300mg/kg劑量之1C:1M(無NAG)及單獨之NAG(N-乙醯基葡糖胺)作為對照。動物在注射刺激物後立即顯示由腹肌收縮組成之腹縊,其向後進展且以在拱背時雙後肢同時屈肌伸展結束。
在乙酸注射之前半小時,用布洛芬(200mg/kg)、1C:1M:2NAG(600、500或400mg/kg)、1C:1M(300mg/kg)、N-乙醯基葡糖胺(NAG,300mg/kg)或單獨媒劑管飼CD-1小鼠(N=6)。
與媒劑對照(亦即96.2±16.3)相比,分別以600、500及400mg/kg劑量口服投與1C:1M:2NAG後,30分鐘觀測到的行為反應次數降低至50.8±7.9、64.5±7.8及76.8±12.4(表53)。用300mg/kg 1C:1M處理之小鼠觀測到51.5±7.9之類似反應(表53)。然而,接收單獨NAG之小鼠顯示91.0+18.7行為反應。此發現表明1C:1M:2NAG以劑量依賴性方式提供鎮痛作用,且1C:1M為C:M:NAG組合物中之活性組分,而NAG對1C:1M於此模型中之鎮痛活性具有最小至中性作用。
實例57 桑屬:鉤藤屬組合物於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中的功效
如實例10中所述之桑樹乙醇提取物10(M)與實例21中所述之兒茶鉤藤提取物21(G)以比率1G:1M、1G:2M、1G:4M、2G:1M(13.3重量%黃烷、1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1重量%芪)及4G:1M(16重量%黃烷、0.6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0.6重量%芪)調配且以300mg/kg劑量在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中測試。為了比較,各組成提取物鉤藤屬及桑屬各自以300mg/kg之劑量口服投與。如表39中可見,當與媒劑對照相比時,所有處理組(比率及個別組分)均顯示統計顯著疼痛及發炎抑制。但是,與相同劑量300mg/kg下單獨給予 之鉤藤屬或桑屬相比,1G:1M(10重量%黃烷、1.5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1.5重量%芪)、1G:2M(約6.7重量%黃烷、2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2重量%芪)及1G:4M(4重量%黃烷、2.4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2.4重量%芪)之比率觀測到出乎意料提高之(協同)活性。
以相較於媒劑之改變百分比給出資料。角叉菜膠接種後1小時,用布洛芬(200mg/kg)、組合物G:M(300mg/kg)、桑樹(300mg/kg)、兒茶鉤藤(300mg/kg)或媒劑處理雌性Lewis大鼠(N=5)。*對於媒劑P 0.001
實例58 桑屬:金合歡屬組合物於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中之功效
在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中,以300mg/kg之劑量,以比率1A:1M、1A:2M、1A:4M(4重量%黃烷、2.4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2.4重量%芪)、2A:1M(13.3重量%黃烷、1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1重量%芪)及4A:1M(16重量%黃烷、0.5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0.5重量%芪)測試包含如實例22所述之兒茶提取物22及如實例10所述之桑樹乙醇提取物10之組合物。為了比較,以300mg/kg之劑量個別地口服投與各組分之提取物,兒茶提取物22及桑樹 提取物10。如表40中可見,當與媒劑對照相比時,所有處理組(比率及個別組分)均顯示統計顯著疼痛及發炎抑制。然而,比率1A:1M(10重量%黃烷、1.5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1.5重量%芪)及1A:2M(6.7重量%黃烷、2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2重量%芪)相較於以300mg/kg相同劑量單獨給予之兒茶提取物22或桑樹提取物10觀測到出乎意料提高之活性。
以相較於單獨媒劑之改變百分比給出資料。角叉菜膠接種後1小時,用布洛芬(200mg/kg)、組合物A:M(300mg/kg)、桑樹(300mg/kg)、兒茶(300mg/kg)或媒劑處理雌性Lewis大鼠(N=5)。*對於媒劑P 0.001。
實例59 基於桑屬之組合物的劑量相關鎮痛及消炎活性
如實例57及58中所述,1G:1M、1A:2M及1A:1M之混合組合物顯示優於300mg/kg劑量下個別組分G、A或M之消炎及鎮痛活性。為了測定將導致最顯著疼痛及消炎抑制的組合物劑量,在模型誘發後1小時口服投與之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中以300、200及100mg/kg之劑量測試各組合物。如表41中所見,所有測試組合物均觀測到清晰劑量相關統計顯著的過敏及發炎抑制。
以相較於單獨媒劑之改變百分比給出資料。在角叉菜膠接種後1小時,用布洛芬(200mg/kg)、組合物1G1M、1A2M或1A1M(300mg/kg、200mg/kg或100mg/kg)或單獨媒劑處理雌性Lewis大鼠(N=5)。*對於媒劑P 0.001。
實例60 特定桑屬:金合歡屬組合物於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中之評估
儘管實例57及58之組合物1G:1M及1A:2M作為鎮痛劑及消炎劑之功效超過個別組分G、A或M,但使用角叉菜膠誘發之大鼠爪腫脹模型進行研究以使用Colby法(Colby,1967)評估組分以1G:1M及1A:2M之特定比率調配在一起時的潛在協同活性。當1G:1M(10重量%黃烷、1.5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1.5重量%芪)或1A:2M(6.7重量%黃烷、2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2重量%芪)組合物以300mg/kg劑量給予大鼠時,各分析時間點(處理後1、3或5小時)的發炎及痛覺敏感觀測結果皆大於理論計算值(表42)。
表42. 1G:1M及1A:2M組合物之鎮痛及消炎活性
以相較於單獨媒劑之改變百分比給出資料。角叉菜膠誘發爪腫脹1小時後,用組合物1G:1M或1A:2M(300mg/kg)、G(150mg/kg)、A(100及150mg/kg)、M提取物(150及200mg/kg)或單獨之媒劑管飼大鼠(n=5)。*G-兒茶鉤藤,M-桑樹,A-兒茶。
**根據Colby法之預期:計算值=A-B,亦即A=(C+M),B=(CM)/100。
¥觀測:以300mg/kg口服投與組合物時觀測到之資料。
明顯地,桑屬乙醇提取物與金合歡屬或兒茶提取物之組合獲得具有出乎意料之協同作用及優良鎮痛及消炎功效的組合物。
實例61 金合歡屬提取物對離體GAG釋放之作用
在無或有如實例23中所製備之金合歡屬提取物23存在下,用rhIL-1α(5ng/ml)培養家兔軟骨外植體,檢驗對蛋白聚糖(PG)降解之保護作用。以四個劑量25、50、100及200μg/ml測試金合歡屬提取物。金合歡屬提取物以劑量依賴性方式干擾rhIL-1α介導之PG降解。
實例62 兒茶(G):桑屬(M)組合物對離體GAG釋放之作用
在無或有兒茶及桑屬提取物之組合物存在下用rhIL-1α(5ng/ml)培養家兔軟骨外植體24小時以檢驗對PG降解之保護性作用。在兩種劑量100及200μg/ml下測試組合物。如表44中所示,植物提取物之所有組合物均以濃度依賴性方式預防rhIL-1α介導之關節軟骨降解。觀測到之功效順序為1G:2M>1G:1M>1G:4M>2G:1M>4G:1M。
實例63 兒茶(G):桑屬(M)組合物對離體GAG釋放之協同作用的評估
在無或有兒茶提取物:桑屬提取物混合組合物存在下用rhIL-1α(5ng/ml)培養家兔軟骨外植體24小時以檢驗對PG降解之潛在保護性作用。根據上述實例製造兒茶及桑屬植物提取物。以兩種劑量100及200μg/ml測試組合物,檢驗組合是否顯示協同作用。兒茶及桑屬提取物之組合物以濃度依賴性方式干擾rhIL-1α介導之PG降解。藉由使用Colby公式(Colby,1967)計算是否存在協同作用。所有五種GM組合1G:1M(10重量%黃烷、1.5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1.5重量%芪)、1G:2M(6.7重量%黃烷、2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2重量%芪)、1G:4M(4重量%黃烷、2.4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2.4重量 %芪)、2G:1M(13.3重量%黃烷、1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1重量%芪)及4G:1M(16重量%黃烷、0.6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0.6重量%芪)在兩種劑量下均顯示出乎意料之協同作用。
在50、100及200μg/ml下進行1G:1M及1G:2M之確認研究以驗證組合之兩種個別提取物的出乎意料之協同作用。以與混合組合物中之提取物的重量含量成比例之濃度測試混合組合物中所用之個別提取物。兒茶及桑屬提取物以濃度依賴性方式干擾rhIL-1α介導之PG降解。藉由使用Colby公式(Colby,1967)計算協同作用。1G:1M及1G:2M組合物在所有三種劑量下皆表明出乎意料之協同作用。
實例64 薑黃屬(C):兒茶(G):桑屬(M)組合物對離體GAG釋放之作用
在無或有薑黃屬、鉤藤屬及桑屬提取物之組合物存在下用rhIL- 1α(5ng/ml)培養家兔軟骨外植體24小時以檢驗對PG降解之保護性作用。在兩種劑量50及100μg/ml下測試組合物。以與組合物中之提取物的重量含量成比例之濃度測試組合物中之個別提取物。如表47中所示,植物提取物之組合物以濃度依賴性方式預防rhIL-1α介導之關節軟骨降解。
實例65 金合歡屬(A):桑屬(M)組合物對離體GAG釋放之作用
在無或有金合歡屬及桑屬提取物之組合物存在下用rhIL-1α(5ng/ml)培養家兔軟骨外植體以檢驗對PG降解之保護性作用。在兩種劑量100及200μg/ml下測試組合物。如表48中所示,植物提取物之所有組合物均預防rhIL-1α介導之關節軟骨降解。
實例66 金合歡屬(A):桑屬(M)組合物對離體GAG釋放之協同作用的評估
在無或有金合歡屬及桑屬提取物之組合物存在下用rhIL-1α(5ng/ml)培養家兔軟骨外植體24小時以檢驗對PG降解之保護性作用。根據上述實例製造金合歡屬及桑屬植物提取物。以兩種劑量50及100μg/ml測試組合物,檢驗組合提取物是否共同對軟骨保護產生出乎意料之協同作用。以與混合組合物中之提取物的重量含量成比例之濃度測試組合物中之個別提取物。金合歡屬及桑屬提取物以濃度依賴性方式干擾rhIL-1α介導之PG降解。藉由使用Colby公式(Colby,1967)計算協同作用。1A:1M(10重量%黃烷、1.5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1.5重量%芪)及1A:2M(6.7重量%黃烷、2重量%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2重量%芪)在兩種劑量下皆表明出乎意料之協同作用。
實例67 組合物對活體內MIA(碘乙酸一鈉)誘發之骨關節炎(OA)大鼠模型的關節保護功能
在研究開始前,將動物隨機分組且分配至處理組。用異氟醚麻醉後,使用26號針穿過膝蓋韌帶插入右膝蓋之關節內空間,用含有1 mg碘乙酸一鈉之50μl(Sigma,St.Louis,MO;批號SLBB6147V)注射大鼠。每天一次用塞內昔布100mg/kg、雙氯芬酸5mg/kg、Univestin®(黃芩屬(Scutellaria):金合歡屬提取物混合物)400mg/kg、1C:1M 600mg/kg及1C:1M:2NAG 600mg/kg口服處理動物,持續4週。在MIA注射之前1小時,投與第一次樣品處理。正常及對照大鼠口服給予等體積之媒劑(生理鹽水中0.5%)。每週一次量測體重及異常疼痛,持續4週。藉由量測對與右後爪之中部足底表面垂直施加的Randell-Selitto測試(2390 series,IITC,Woodland Hills,CA)之尖端的反應度來評估異常疼痛。藉由Micro CT掃描(SkyScan1173,Belgium)對每組中之三隻動物評估關節軟骨表面及軟骨下骨骼結構的結構變化。評定組織學改變以確認對OA大鼠膝關節中軟骨降解之保護作用。脫鈣後,用蘇木精及曙紅(HE),亦及番紅O-堅牢綠將關節組織染色,使能夠評估蛋白聚糖含量。
實例68 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之有機提取物
異戊二烯基查爾酮、異戊二烯基黃酮、異戊二烯基黃酮醇及異戊二烯基黃烷酮均屬於異戊二烯基類黃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在植物界分佈有限。許多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已在桑科中發現,但其亦可分散於其他科中,諸如大麻科(Canabaceae)、蝶形花科(Fabaceae)、楝科(Meliaceae)、芸香科(Rutaceae)、懸鈴木科(Platanaceae)、傘樹科(Cecropiaceae)、含羞草科(Mimosaceae)、蘿藦科(Asclepiadaceae)、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苦苣苔科(Gesneriaceae)、菊科(Asteraceae)及薑科。異戊二烯基異類黃酮更侷限於豆科之亞科。
選擇報導含有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之五種不同植物屬進行提取,如表50中所示。將全部20g經研磨之各植物粉末裝載至100ml不鏽鋼試管中且在80℃及1,500psi壓力下使用ASE 350自動提取器用有 機溶劑混合物(1:1比率之二氯甲烷/甲醇)提取兩次。自動過濾及收集提取物溶液。用旋轉蒸發器蒸發經合併有機提取物獲得粗有機提取物(OE)。在本文所述之GAG釋放分析中測試八種植物之有機提取物。
黃腐醇及異黃腐醇為來自酒花(啤酒花之錐體)的異戊二烯基化查爾酮及黃烷酮,其報道為植物之主要及活性化合物。光甘草定為一種主要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尤其報導來自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華桑提取物A為自大綠柄桑分離之第爾斯-阿爾德加合物。此等四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獲自商業來源且在GAG釋放分析中測試。
實例69 多有有機提取物對離體GAG釋放之作用
如實例27中所述在GAG釋放模型中以三種劑量50μg/ml、100μg/ml及200μg/ml測試如先前實例68中所述的五種不同植物屬產生之有機提取物。如表51中所示,所測試之每一種提取物均離體抑制GAG釋放。詳言之,槐屬、補骨酯屬(Psoralea)、甘草屬及律草屬之有機提取物如GAG釋放減少所反映均顯示強軟骨保護作用,而崖豆藤屬提取物儘管會抑制GAG釋放,但比較起來亦顯示較弱功效。
實例70 經純化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對離體GAG釋放之作用
如實例27中所述在離體GAG釋放模型中測試如實例68中所述純化之四種不同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光甘草定,化合物14;黃腐醇, 化合物13;異黃腐醇,化合物14;及華桑提取物A,化合物15)。在無或有各經純化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化合物存在下用rhIL-1α(5ng/ml)培養家兔軟骨外植體以檢驗對軟骨降解之保護性作用。在四種濃度6.25μg/ml、12.5μg/ml、25μg/ml及50μg/ml下測試各經純化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
如表52中所示,所有四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均以劑量依賴性方式抑制rhIL-1α介導之軟骨降解。
實例71 兒茶:桑屬組合物於小鼠扭體模型中之活體內抗避害功效
在400mg/kg、300mg/kg及200mg/kg劑量下測試含有1:1重量比(1G:1M)之兒茶:桑屬提取物的組合物,以減輕在CD-1小鼠中腹膜內投與0.7%新鮮製備之乙酸引起的內臟疼痛。在以10ml/kg腹膜內投與新鮮製備之乙酸溶液(0.9% NaCl中之0.7%)之前30分鐘,用布洛芬(200mg/kg)、1G:1M(400、300或200mg/kg)或媒劑口服管飼CD-1小鼠 (N=6)。動物在注射刺激物後立即顯示由腹肌收縮組成之腹縊,其向後進展且以在拱背時雙後肢同時屈肌伸展結束。觀測此等行為反應持續30分鐘持續時間。
與媒劑對照(亦即77.4±18.7)相比,發現分別以400、300及200mg/kg劑量口服投與1G:1M使行為反應降低至42.2±24.0、50.5±17.6及65.7±17.2(表54)。陽性對照布洛芬顯示疼痛行為減少25.3±14.3或67.4%。布洛芬及1G:1M(在400mg/kg及300mg/kg劑量下)相較於媒劑對照均顯示痛覺敏感降低統計顯著。
實例72 金合歡屬:桑屬組合物於小鼠扭體模型中之活體內抗避害功效
在300mg/kg、200mg/kg及100mg/kg劑量下測試含有以1:2重量比(1A:2M)摻合之金合歡屬:桑屬提取物的組合物減輕由腹膜內投與乙酸引起之內臟疼痛的能力。在以10mL/kg腹膜內投與新鮮製備之乙酸溶液(0.9% NaCl中之0.7%)之前30分鐘,用布洛芬(200mg/kg)、1A:2M(300、200或100mg/kg)或單獨媒劑口服管飼CD-1小鼠(n=6)。動物在注射刺激物後立即顯示由腹肌收縮組成之腹縊,其向後進展且以在拱背時雙後肢同時屈肌伸展結束。觀測此等行為反應持續30分鐘。
與媒劑對照(亦即77.5±16.1)相比,發現分別以300、200及100mg/kg劑量口服投與1A:2M使行為反應降低至50.8±17.2、54.3±15.5及64.0±11.5(表54)。陽性對照布洛芬顯示疼痛行為減少41.8±12.6或46.0%。布洛芬及1A:2M(在300mg/kg及200mg/kg劑量下)相較於單獨媒劑均顯示痛覺敏感降低統計顯著。
實例73 佐劑誘發之關節炎(AIA)大鼠模型中薑黃屬:桑屬組合物對疼痛及發炎之作用
大鼠中佐劑誘發之關節炎(AIA)為一種最廣泛使用之發炎性關節病況實驗動物模型,其臨床及病理學特徵類似於許多高等動物共有之類風濕性關節炎。其特徵為與關節骨骼及軟骨之隨後進行性侵蝕性破壞、單核細胞浸潤、關節翳形成及功能障礙相關的多個關節之慢性發炎(Wooley,Curr.Rheumatol.Rev.4:277,2008;Bolon等人,J.Biomed.Biotechnol.2011:569068,2011)。
發現使用完全佐劑作為抗原在大鼠中誘發關節炎疾病模型會引起兩個導致發炎的錯綜複雜的免疫反應階段。原發反應為接種部位處部分由COX/LOX路徑介導之急性發炎(第0天至第8天),其後為針對激發與TNF-α、IL1-β及NF-κB相關之細胞反應及體液反應之抗原的全身性免疫爆發引起的較延遲且複雜之後續全身反應(第9天至第14天)(Newbould,Br.J.Pharmacol.Chemother.21:127,1963)。因此,抑制免疫反應或促發炎路徑之消炎劑將在此AIA模型中顯示以水腫或踝直徑及痛覺敏感量度之功效。
此佐劑誘發之大鼠關節炎模型用於評估薑黃屬:桑屬(C:M)組合物之止痛及消炎活性。體重150-175g之人工繁殖雌性Wistar大鼠(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Inc.,Wilmington,MA)在到達時適應環境一週,隨後隨機分配至其各別組。向大鼠提供無限制的新鮮水及嚙齒 動物飲食,同時圈養於12小時亮-暗循環的溫度控制室(22.2℃)。在抗原接種之前一天開始處理,其中動物(n=9)口服管飼陽性對照布洛芬、1C:1M測試物品或僅媒劑對照(丙二醇)。第二天,在第二次給藥後1小時,將含有5mg/ml(w/v)熱滅活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於液體石蠟中之懸浮液的完全弗氏佐劑注射至服用鎮靜劑之大鼠的右後爪足底下區域,使大鼠敏化,誘發關節炎(Currey,Ann.Rheum.Dis.29:314,1970;Whitehouse等人,Can.Med.Assoc.J.129:249,1983)。
消炎活性-爪腫脹量測
在將完全佐劑足底內注射至右後爪前一天,開始用對照或測試物品處理。所量測之爪腫脹改變反映C:M組合物之消炎作用。用1C:1M組合物(200mg/kg、100mg/kg或50mg/kg)、布洛芬(100mg/kg)或媒劑口服處理大鼠(n=9)持續14天。資料表示為平均值±SD且針對媒劑計算p值。在第1天(抗原之前)、抗原注射後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及第13天使用器官充滿度量測器(IITC,Woodland Hills,CA;型號520)量測爪腫脹。
抗原初打24小時後,顯示主要發炎跡象(包括痛覺過敏、腫脹及充血)之AIA模型在所有動物中均明顯。與媒劑對照相比,用陽性對照(布洛芬)處理之大鼠在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及第13天分別顯示28.8%、21.1%、19.4%、24.3%及32.7%之爪腫脹統計顯著減輕。與媒劑對照動物相比,在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及第13天,用口服給予之C:M組合物處理之動物分別顯示如下爪腫脹減輕:(a)在200mg/kg劑量下24.0%、32.1%、30.6%、38.5%及48.4%,(b)在100mg/kg劑量下21.8%、29.3%、25.0%、33.7%及38.8%,及(c)在50mg/kg劑量下15.6%、17.1%、18.8%、27.1%及38.2%(表55)。此等百分比在各分析時間點均統計顯著。
每天口服處理3天後,陽性對照相較於任何測試組合物均顯示較大發炎抑制,但隨著處理天數超過第13天,測試組合物觀測到的抑制程度增加超過陽性對照。此等結果表明C:M組合物化合物在此處理方案期間可持續,此意謂可使用較小劑量之C:M組合物進行慢性發炎管理及處理。
止痛活性-異常疼痛量測
在將完全佐劑足底內注射至右後爪前一天,開始用對照或測試物品處理。異常疼痛(誘發之疼痛)反映C:M組合物之止痛作用。用1C:1M組合物(200mg/kg、100mg/kg或50mg/kg)、布洛芬(100mg/kg)或媒劑口服處理大鼠(n=9)持續14天。資料表示為平均值±SD且針對媒劑計算p值。藉由使用Randall-Selitto測試與右後爪之中部足底表面垂直施加之壓力的反應度評估異常疼痛(Randall及Selitto,Arch.Int'l Pharmacodyn Therap.133:233,1957)。由電子Von Frey感覺缺乏量測器(2390 series Electrovonfrey,IITC,Woodland Hills,CA)自動記錄由爪子急速縮回指明的對所施加機械壓力之陽性反應(Vivancos等人,2004)。在抗原處理之前,且接著在抗原注射後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及第13天,評估機械誘發之異常疼痛。
口服投與C:M組合物及布洛芬顯示顯著痛覺敏感降低。如表56中 所示,當用100mg/kg布洛芬處理大鼠時觀測到統計顯著痛覺敏感降低(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及第13天分別31.3%、39.5%、48.8%、52.5%及52.5%降低)。以200mg/kg劑量口服管飼C:M組合物之痛覺敏感抑制為27.1%、38.2%、51.6%、52.8%及54.2%,在100mg/kg劑量下,為25.6%、34.9%、39.0%、47.6%及46.2%,且在50mg/kg劑量下,為21.8%、24.3%、29.0%、37.6%及40.8%(表56)。
此等資料明確布洛芬(陰性對照)在第3天顯示最強鎮痛活性,但100mg/kg或50mg/kg之C:M組合物在此後較強。然而,與爪腫脹資料一致,任何投與劑量下之組合物活性隨著治療天數延長至第13天而增強。
消炎活性-踝寬度量測
在將完全佐劑足底內注射至右後爪前一天,開始用對照或測試物品處理。所量測之踝直徑改變反映C:M組合物之消炎作用。用1C:1M組合物(200mg/kg、100mg/kg或50mg/kg)、布洛芬(100mg/kg)或媒劑口服處理大鼠(n=9)持續14天。資料表示為平均值±SD且針對媒劑計算p值。在第1天(抗原之前)、抗原注射後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及第13天,使用Pocket Thickness Gage(7309,Mitutoyo corp.Japan)量測踝直徑。
如表57中所示,踝直徑減少之較大減少支持C:M組合物於減輕關節發炎中之協調作用。與媒劑對照處理動物相比,分別在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及第13天,用200mg/kg口服劑量C:M處理之動物顯示43.1%、47.3%、45.5%、52.4%及60.9%踝直徑減少,100mg/kg口服劑量顯示35.9%、39.0%、39.2%、42.0%及51.9%減少,且50mg/kg口服劑量顯示30.9%、32.2%、34.1%、36.5%及48.7%減少。此等百分比在各分析時間點均統計顯著。與媒劑對照相比,分別在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及第13天,陽性對照布洛芬顯示統計顯著37.2%、34.8%、36.8%、33.5%及44.2%踝直徑減少(表57)。
在此特定情形中,與任何其他處理組(包括陽性對照布洛芬)相比,且在所有監測時間點,C:M組合物(200mg/kg)顯示踝腫脹最大抑制。實際上,用100mg/kg口服劑量之布洛芬處理之大鼠的消炎作用與用50mg/kg C:M組合物處理相當。
實例74 薑黃屬:桑屬、金合歡屬:桑屬及兒茶:桑屬組合物抑制COX-1及COX-2酶活性
使用比色COX(牛)抑制分析套組(Cayman Chem.,Co.)測試COX抑制。簡言之,向96孔培養板中添加150μl分析緩衝液、10μl血紅素、 10μl COX-1或COX-2酶及20μl測試材料。將培養板仔細振盪幾秒,在25℃下培育5分鐘,且接著添加20μl比色受質溶液及花生四烯酸起始反應。振盪後,使反應在25℃下進行10分鐘,且接著使用板讀取器在590nm下量測各孔之吸光度。
如表58中所示,C:M、G:M及A:M組合物之IC50值在COX-1酶活性分析中分別為40.5、12.4及20.9μg/ml,且在COX-2酶活性分析中分別為74.1、39.8及49.2μg/ml。所有樣品均顯示抑制COX-1酶之作用比抑制COX-2酶之作用更有效,其各自為劑量依賴性方式。
實例75 薑黃屬:桑屬、金合歡屬:桑屬及兒茶:桑屬組合物抑制5-脂肪加氧酶活性
使用脂肪加氧酶抑制劑篩選分析套組(5-LOXs:potato;Cayman Chem.,Co.)測試對5-脂肪加氧酶(5-LOX)之作用。簡言之,將90μl 5-LOX酶及10μl測試材料添加至96孔培養板中,小心振盪幾秒,且接著添加10μl亞油酸起始反應。將板置於振盪器上5分鐘,且接著向各孔中添加100μl色原體以停止酶反應。為了進行反應,將板置於振盪器上5分鐘且接著使用板讀取器在490nm下量測各孔之吸光度。
如表59中所示,所有樣品均顯示比5-LOXIN有效的作用且所有三種組合物均顯示劑量依賴性作用。在此5-LOX酶活性分析中,C:M、G:M及A:M之IC50值分別為26.3、13.6及11.1μg/ml。
實例76 兒茶:桑屬組合物於碘乙酸-鹽(MIA)誘發之骨關節炎大鼠模型中之抗避害作用
骨關節炎(OA)為退化性關節疾病,其特徵為關節疼痛及關節軟骨進行性損失,且迄今為止無法治癒。隨著疾病進展,關節軟骨內發生之生物化學改變將導致同化與異化過程之間不平衡,最終改變整體關節結構及功能,且導致慢性疼痛。已研發出多種動物模型且用於研究OA發病機制及用於評估成就有限之新穎治療劑之效用。需要具有關節病變之穩固誘發及可重現性以及與疾病有關之疼痛的動物模型,因此採用最低限度侵襲性碘乙酸-鹽(MIA)誘發之OA模型。碘乙酸-鈉(MIA)為甘油醛-3-磷酸酯去氫酶活性抑制劑,其顯示誘發軟骨細胞死亡且因此複製與人類OA類似之蛋白聚糖基質損失及功能性關節障礙的軟骨病灶(Marker及Pomonis,Methods Mol.Biol.851:239,2012)。
購買體重約170至230g之雄性史泊格多利大白鼠(Sprague-Dawley,SD)大鼠(6週大)且使其適應環境一週。在疾病誘發之前一天,將動物隨機分成如下四組:G1(正常)、G2(媒劑)、G3(雙氯芬酸;10mg/kg)及G4(G:M;500mg/kg)。各組口服管飼其各別處理。在第二次處理給藥後1小時,用含0.8mg MIA之50μl生理鹽水溶液注射至麻醉大鼠之關節袋內。每週一次使用Randall-Salitto計量測痛覺敏感且處理持續6週。每週一次量測體重以計算每組之每週劑量。進行活體研究時,用改良之曼金評分系統(Mankin scoring system)使用組織病理學評定疾病進展及/或處理功效引起的關節組織之結構及細胞改變。
模型誘發1週後,一個OA主要症狀(亦即疼痛)明顯。如表60中所示,如使用MIA之未處理媒劑對照的平均痛覺敏感值所展示,關節內注射MIA之大鼠顯示痛覺敏感進行性增加。相比之下,每天用500mg/kg劑量之G:M口服處理且持續6週之大鼠在4週口服處理後顯示統計顯著痛覺敏感減輕。用1G:1M(500mg/kg)處理之大鼠在第4週、第5週及第6週分別觀測到16.6%、40.5%及22.0%痛覺敏感減輕。雙氯芬酸(陽性對照)在第5週開始顯示顯著痛覺敏感減輕,且分別在第5週及第6週觀測到20.8%及18.2%之降低百分比。
實例77 兒茶:桑屬組合物之關節軟骨保護
在實例76之大鼠模型中,亦量測關節軟骨基質完整性。與實例76中之痛覺敏感降低資料一致,發現關節軟骨基質完整性之統計顯著改良如500mg/kg劑量之G:M處理之動物的曼金總評分所反映(表61)。相比之下,陽性對照雙氯芬酸儘管顯示陽性趨勢,但與媒劑對照相比顯示結構、細胞異常及基質完整性的非統計顯著改變(表61)。
*結構評分(0-6):0=正常;1=不規則表面,包括直至半徑層之裂縫;2=關節翳;3=不存在表面軟骨層;4=輕微解組(不存在細胞列及一些小表面簇);5=直至鈣化軟骨層之裂縫;6=解組(混亂結構、簇及折骨活性)
細胞異常評分(0-3):0=正常;1=細胞過多,包括小表面簇;2=簇,3=細胞過少
‡基質(番紅-O)染色評分(0-4):0=染色正常/輕微減少;1=半徑層中染色減少;2=區間基質中染色減少;3=細胞周基質中染色減少;4=不存在染色。
實例78 來自薑黃屬、鉤藤屬、金合歡屬及桑屬之組合提取物對支持關節功能之人類臨床研究
在人類臨床試驗中,將進行雙盲隨機安慰劑及陽性比較劑試驗來檢驗C-薑黃屬、G-兒茶或A-金合歡屬及M-桑屬之混合物於骨關節炎(OA)患者中之功效及安全性。研究將評估基於0-10數字評定量表(視覺類比量表,VAS)之疼痛嚴重程度改變,基於WOMAC量表之疼痛嚴重程度改變及如WOMAC量表所量測軀體功能及僵硬之改變。將在研究之基線及結束時評估改良之客觀量測,亦包括藉由BIODEX之活動範圍及六分鐘步行距離加安全性評估。
在篩選之前,個體必需閱讀及簽署IRB批准之知情同意書。研究 群體將由年齡超過18歲且小於75歲且如病史所判斷整體健康狀況良好的男性及女性個體組成。在基線時,有生育能力之女性個體尿妊娠測試必需呈陰性。研究目標為登記足夠個體,以每組治療40名個體。
明確OA定義如納入標準中所列出:18歲至75歲之男性/女性健康成年人,納入,滿足疼痛入圍標準,超過6個月膝關節疼痛史,中間或側面脛股關節線柔軟,基於視覺類比量表(VAS)之單側膝蓋疼痛平均6/10或6/10以上,每週大多數日子干擾功能,及H級或III級凱爾格倫(Kellgren)骨關節炎放射照相改變。志願中斷使用所有鎮痛藥物(包括非處方[OTC]鎮痛劑),但提供作為研究治療之藥物及尤其用於研究目的之援救藥物除外。
主要目標
˙基於0-10數字評定量表之疼痛嚴重程度改變,基於0-10cm VAS之疼痛嚴重程度改變
˙基於WOMAC疼痛分量表(0-100)之疼痛嚴重程度改變,所有分量表WOMAC總評分改變。
次要目標安全評定
˙治療反應之患者整體評定、治療反應之醫師整體評定、WOMAC之軀體功能及僵硬之改良及WOMAC
˙如主動及被動活動範圍、6分鐘步行測試之步行距離所量測之關節功能改變。QOL:一般健康狀況量測,SF-36及特定健康狀況量測,WOMAC
安全性評估:
˙將執行全部血球計數、肝功能測試之化學小組、PT/INR、HCG及AE評定。
資料分析
在此研究中,120名個體隨機等分以接收產品1、產品2或安慰劑 (各40名個體)。若每個方案之群體在12週研究過程的退出率為30%,則每組應具有約21名可分析個體。進行功率分析以測定效應值(產品之間平均12週功效終點改變的差異),其將以每組21名可分析個體提供80%機會獲得p0.05之顯著性結果。
此研究之統計學設計參數為:
˙α水準:0.05(p0.05視為統計顯著);
˙功率:0.8(80%機會獲得顯著p值);
˙主要零假設:任何補充之平均12週改變將等於安慰劑之12週改變
˙對立假設:產品之間的改變不相等。
˙統計測試:協方差分析(基於不成對司徒登t測試(Student t test)之功率計算);
˙樣本量:120名登記個體,每個產品組40名;
可將上文所述之多個實施例組合以提供其他實施例。本說明書中提及或申請案資料表中列出之所有美國專利、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美國專利申請案、外國專利、外國專利申請案及非專利公開案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需要時,則實施例之態樣可採用多個專利、申請案及公開案之概念修正以提供其他實施例。可根據上文之詳細描述對實施例進行此等及其他改變。
一般而言,在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術語不應解釋為將申請專利範圍限制於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揭示之特定實施例,但應解釋為包括所有可能實施例以及該等申請專利範圍授權之完整範疇的等效物。因此,申請專利範圍不受揭示內容限制。

Claims (16)

  1. 一種用於關節健康之組合物,其包含富含一或多種異戊二烯基化類黃酮之桑樹(Morus alba)提取物與富含一或多種類薑黃素之薑黃(Curcuma longa)提取物的混合物。
  2.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該組合物進一步包含醫藥學上或營養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以形成醫藥或營養調配物,其中該醫藥或營養調配物包含約0.5重量%至約90重量%提取物混合物之活性成分。
  3. 一種如請求項1或2之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支持哺乳動物中正常及舒適範圍之活動及/或靈活性之藥劑。
  4. 一種如請求項1或2之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減輕會破壞哺乳動物中保護性關節組織之有害酶之作用的藥劑。
  5. 一種如請求項1或2項之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改良哺乳動物之關節活動及/或關節功能之藥劑。
  6. 一種如請求項1或2之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改善哺乳動物之關節疼痛及/或關節僵硬之藥劑。
  7. 一種如請求項1或2之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管理及維持哺乳動物之軀體移動性之藥劑。
  8. 一種如請求項1或2之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改良哺乳動物之活動範圍及/或靈活性之藥劑。
  9. 一種如請求項1或2之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改良哺乳動物關節軀體功能之藥劑。
  10. 一種如請求項1或2之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緩解哺乳動物中由運動、工作、用力過度或其任何組合引起之關節不適之藥劑。
  11. 一種如請求項1或2之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藉由保護軟骨完整性促進哺乳動物中健康關節之藥劑。
  12. 一種如請求項1或2之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治療、預防或管理哺乳動物軟骨降解之藥劑。
  13. 一種如請求項1或2之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藉由保持用於關節潤滑之滑液來促進哺乳動物關節健康或舒適之藥劑。
  14. 一種如請求項1或2之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在運動、工作、用力過度或其任何組合之後促進哺乳動物之關節舒適及各種活動之藥劑。
  15. 一種如請求項1或2之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治療哺乳動物關節炎之藥劑。
  16. 如請求項15之用途,其中該關節炎為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青少年類風濕性關節炎、斯蒂爾病(Still's disease)、牛皮癬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膿毒性關節炎、萊特爾氏症候群(Reiter's syndrome)、貝切特症候群(Behcet's syndrome)或費耳蒂氏症候群(Felty's syndrome)。
TW103120771A 2013-06-17 2014-06-16 用於關節健康之組合物及方法 TWI6436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36113P 2013-06-17 2013-06-17
US61/836,113 2013-06-17
US201361895234P 2013-10-24 2013-10-24
US61/895,234 2013-10-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6307A TW201536307A (zh) 2015-10-01
TWI643631B true TWI643631B (zh) 2018-12-11

Family

ID=5210516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0771A TWI643631B (zh) 2013-06-17 2014-06-16 用於關節健康之組合物及方法
TW107138862A TWI718432B (zh) 2013-06-17 2014-06-16 用於關節健康之組合物及方法
TW110100305A TWI825378B (zh) 2013-06-17 2014-06-16 用於關節健康之組合物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8862A TWI718432B (zh) 2013-06-17 2014-06-16 用於關節健康之組合物及方法
TW110100305A TWI825378B (zh) 2013-06-17 2014-06-16 用於關節健康之組合物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3) US11123393B2 (zh)
EP (1) EP3010928A4 (zh)
KR (5) KR20220064422A (zh)
CN (3) CN111000898A (zh)
AU (4) AU2014281781B2 (zh)
CA (1) CA2915822C (zh)
HK (1) HK1224299A1 (zh)
NZ (2) NZ752822A (zh)
TW (3) TWI643631B (zh)
WO (1) WO20142048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2183A (zh) 2014-04-18 2016-12-14 奥米尼埃克蒂夫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姜黄素组合物及其用途
CA2951433C (en) * 2014-06-16 2019-01-22 Unigen,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or improving bone disorders, cartilage disorders, or both
WO2016107894A1 (en) * 2014-12-31 2016-07-07 Sanovel Ilac Sanayi Ve Ticaret A.S. Composition for joint and cartilage disorders comprising flurbiprofen, glucosamine sulfate, chondroitin sulfate, hyaluronic acid and methylsulfonylmethane
EP3053458B1 (en) * 2015-01-28 2019-10-30 Paninkret Chemisch-Pharmazeutisches Werk GmbH Spray-Dried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n Acerola Fruit Extract, Hydrolyzed Collagen Type II and Chondroitin Sulfate
KR101832897B1 (ko) 2015-05-26 2018-02-27 (주)뉴트리 모루신, 구와논 지 또는 상백피를 함유하는 근육 질환 예방 및 치료용 또는 근 기능 개선용 조성물
WO2020084005A1 (en) * 2018-10-23 2020-04-30 Myelopro Diagnostics And Research Gmbh Compounds targeting mutant calreticulin
KR101984260B1 (ko) * 2018-11-08 2019-05-30 정재우 하이드롤라이즈드 해면을 포함하는 관절 또는 근육 통증 완화용 조성물
CN109432115B (zh) * 2018-12-26 2020-11-03 王健 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药物及其用途
CN110368379A (zh) * 2019-06-14 2019-10-25 贵州大学 Kuwanon G在制备抗骨质疏松药物中的应用
CN110075104A (zh) * 2019-06-14 2019-08-02 贵州大学 Kuwanon H在制备抗骨质疏松药物中的应用
CN110251504B (zh) * 2019-07-10 2022-02-18 长春中医药大学 桑根酮d的制备方法及医药新用途
US11090365B2 (en) 2019-08-08 2021-08-17 SVK Herbal Corporation Composition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bone and joint disease including extract from crocodilos reptilia and herbs
WO2021222006A1 (en) * 2020-04-30 2021-11-04 Kansas Soybean Commission Polyethylene glycol-functionalized triglyceride polyol polymers
CA3176312A1 (en) * 2020-05-07 2021-11-11 Jatinder Rana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joint health
CN111743891A (zh) * 2020-07-21 2020-10-09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桑根酮g在制备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11956790A (zh) * 2020-08-17 2020-11-20 张会方 用于增加人体胶原蛋白及网状纤维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CN111759836A (zh) * 2020-08-24 2020-10-13 河南大学 异补骨脂色烯查耳酮在制备抗炎药物方面的应用
CN114847223B (zh) * 2022-02-19 2023-11-07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建立oa食蟹猴模型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5406A (zh) * 2005-03-10 2008-05-07 尤尼根制药公司 作为治疗剂的无取代b环类黄酮和黄烷的混合物制剂
US7514469B2 (en) * 2002-04-30 2009-04-07 Unigen Pharmaceuticals, Inc. Formulation of a mixture of Free-B-ring flavonoids and flavans as a therapeutic agent
CN101686725A (zh) * 2007-04-03 2010-03-31 刚迦·拉贾·高卡拉贾 消炎和抗氧化协同作用的膳食补充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42818B1 (zh) * 1970-08-31 1973-12-14
US20010024664A1 (en) * 1999-03-19 2001-09-27 Obukowicz Mark G. Selective COX-2 inhibition from edible plant extracts
US20030165588A1 (en) * 2002-03-01 2003-09-04 Unigen Pharmaceuticals, Inc. Identification of free-B-ring flavonoids as potent COX-2 inhibitors
US7108868B2 (en) * 2002-03-22 2006-09-19 Unigen Pharmaceuticals, Inc. Isolation of a dual cox-2 and 5-lipoxygenase inhibitor from acacia
CN1267113C (zh) * 2002-05-14 2006-08-02 南京大学 桑枝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和用途
ITMI20031396A1 (it) * 2003-07-09 2005-01-10 Giuliani Spa Composizione per uso farmaceutico o dietetico o cosmetico dotata di attivita' antiossidante.
WO2007139887A2 (en) * 2006-05-22 2007-12-06 Cargill,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treating bone or joint inflammation
US7416748B2 (en) * 2006-08-03 2008-08-26 Jose Angel Olade Rangel Arthritis phyto-nutraceutical synergistic composition
CN101032334A (zh) * 2007-04-17 2007-09-12 李永胜 一种降血压组合保健品
CN101148451A (zh) * 2007-05-16 2008-03-26 好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口腔药物及口腔护理用品
WO2009097512A1 (en) * 2008-02-01 2009-08-06 Innovative Drug Discovery Inc. Herbal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to treat inflammation and inflammation associated conditions and diseases
CN101317985A (zh) * 2008-07-15 2008-12-10 王跃进 小儿消化不良外用贴药
CN101412703B (zh) * 2008-11-17 2011-06-01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联产桑叶黄酮、多糖和生物碱的复合提取工艺
US20120135094A1 (en) * 2009-05-14 2012-05-31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Oregano and mint anti-inflammatory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CN101797293B (zh) * 2010-04-15 2011-08-31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枕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7232A (zh) * 2013-03-14 2013-06-05 赵晓昂 桑叶方总提物及其制剂和用途
CN107375430B (zh) * 2017-08-14 2020-10-23 胡铭 一种具有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姜黄素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14469B2 (en) * 2002-04-30 2009-04-07 Unigen Pharmaceuticals, Inc. Formulation of a mixture of Free-B-ring flavonoids and flavans as a therapeutic agent
CN101175406A (zh) * 2005-03-10 2008-05-07 尤尼根制药公司 作为治疗剂的无取代b环类黄酮和黄烷的混合物制剂
CN101686725A (zh) * 2007-04-03 2010-03-31 刚迦·拉贾·高卡拉贾 消炎和抗氧化协同作用的膳食补充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CH,GLUCOSE TOLERANCE,pages189-206,20121212 *
INTECH,GLUCOSE TOLERANCE,pages189-206,2012121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915822C (en) 2016-11-29
AU2021200432A1 (en) 2021-02-25
AU2014281781B2 (en) 2018-11-29
KR20220064422A (ko) 2022-05-18
NZ752822A (en) 2022-10-28
US11123393B2 (en) 2021-09-21
AU2019201188A1 (en) 2019-03-14
NZ715027A (en) 2019-04-26
KR20190020199A (ko) 2019-02-27
TW201904602A (zh) 2019-02-01
KR20210024688A (ko) 2021-03-05
TWI825378B (zh) 2023-12-11
KR102078204B1 (ko) 2020-04-10
EP3010928A1 (en) 2016-04-27
WO2014204866A1 (en) 2014-12-24
KR102223071B1 (ko) 2021-03-04
AU2022252847A1 (en) 2022-11-17
CN105452269A (zh) 2016-03-30
TWI718432B (zh) 2021-02-11
CA2915822A1 (en) 2014-12-24
US20150072953A1 (en) 2015-03-12
US20230190852A1 (en) 2023-06-22
HK1224299A1 (zh) 2017-08-18
KR20160014707A (ko) 2016-02-11
AU2019201188B2 (en) 2020-10-22
CN105452269B (zh) 2020-01-10
KR101952416B1 (ko) 2019-02-26
CN115068574A (zh) 2022-09-20
KR102396831B1 (ko) 2022-05-11
EP3010928A4 (en) 2017-01-04
TW202131940A (zh) 2021-09-01
AU2021200432B2 (en) 2022-11-17
AU2014281781A1 (en) 2016-01-07
CN111000898A (zh) 2020-04-14
KR20200018724A (ko) 2020-02-19
TW201536307A (zh) 2015-10-01
US20160067296A1 (en) 2016-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3631B (zh) 用於關節健康之組合物及方法
AU2020201457B2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or improving bone disorders, cartilage disorders, or b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