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9891B - 具有酯基之含矽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具有酯基之含矽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9891B
TWI639891B TW102139554A TW102139554A TWI639891B TW I639891 B TWI639891 B TW I639891B TW 102139554 A TW102139554 A TW 102139554A TW 102139554 A TW102139554 A TW 102139554A TW I639891 B TWI639891 B TW I63989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group
photoresist
underlayer film
hydrolyzable sila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9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2386A (zh
Inventor
菅野裕太
中島誠
武田諭
若山浩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32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23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9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98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75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G03F7/075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Si-O, Si-C or Si-N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14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22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rganic group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 C08G77/26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rganic group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nitrogen-containing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22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rganic group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 C08G77/28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rganic group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sulfur-containing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80Siloxanes having aromatic substituents, e.g. phenyl side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8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83/04Polysiloxanes
    • C09D183/06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8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83/04Polysiloxanes
    • C09D183/08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rganic group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75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G03F7/0752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in non photosensitive layers or as additives, e.g. for dry lithograph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9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supports, auxiliary layers
    • G03F7/091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supports, auxiliary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antireflection means or light filtering or absorbing means, e.g. anti-halation, contrast enhanc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9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supports, auxiliary layers
    • G03F7/094Multilayer resist systems, e.g. planarising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6Process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30Imagewise removal using liquid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6Process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30Imagewise removal using liquid means
    • G03F7/32Liquid compositions therefor, e.g. developers
    • G03F7/322Aqueous alkaline composi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6Process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30Imagewise removal using liquid means
    • G03F7/32Liquid compositions therefor, e.g. developers
    • G03F7/325Non-aqueous composi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6Process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36Imagewise removal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3F7/30 - G03F7/34, e.g. using gas streams, using plasm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6Process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40Treatment after imagewise removal, e.g. bak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1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109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 H01L21/02112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ayer
    • H01L21/02123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ayer the material containing silicon
    • H01L21/02126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ayer the material containing silicon the material containing Si, O, and at least one of H, N, C, F, or other non-metal elements, e.g. SiOC, SiOC:H or SiON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1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225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 H01L21/0226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formation by a deposition process
    • H01L21/02282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formation by a deposition process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coating, sol-gel techniques, spray co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H01L21/033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inorganic layers
    • H01L21/0332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inorganic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e.g. multilayer masks,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Silicon Polymers (AREA)
  • Photosensitive Polymer And Photoresist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xposure Of Semiconductors, Excluding Electron Or Ion Beam Exposur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可作為硬光罩使用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之微影用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微影用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係含有作為矽烷之水解性矽烷、其水解物、或其水解縮合物,該水解性矽烷含有式(1)、或式(1)與式(2)之組合的矽烷,且該式(1)、或式(1)與式(2)之組合的矽烷未達全矽烷之50莫耳%。
【化1】R 1 a R 2 b Si(R 3 ) 4-(a+b) 式(1)
[式中,R1係含有式(1-1)、式(1-2)、式(1-3)、式(1-4)或式(1-5):
的有機基,a表示1之整數,b表示0或1之整數,a+b表示1或2之整數]、
[式中,R4係含有式(2-1)、式(2-2)、或式(2-3):
之有機基,a1表示1之整數,b1表示0或1之整數,a1+b1表示1或2之整數]。

Description

具有酯基之含矽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本發明係有關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所使用的基板與抗蝕劑(例如光阻、電子線光阻)之間形成下層膜用的組成物。更詳細而言,本發明係有關半導體裝置製造之微影(Lithography)步驟中,光阻之下層所使用之下層膜形成用之微影用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此外,有關使用該下層膜形成組成物之光阻圖型的形成方法。
以往製造半導體裝置時,藉由使用光阻的微影進行微細加工。前述微細加工係於矽晶圓等之半導體基板上形成光阻的薄膜,其上介於描繪有半導體裝置之圖型的光罩圖型,照射紫外線等之活性光線,經顯像後,將所得之光阻圖型作為保護膜,對基板進行蝕刻處理,於基板表面形成與前述圖型對應之微細凹凸的加工法。
但是近年,半導體裝置之高度積體度化進展,所使用的活性光線也由KrF準分子雷射(248nm)至ArF準分子雷 射(193nm),而有短波長化的傾向。隨著此傾向,活性光線由半導體基板之反射的影響成為大問題。
此外,半導體基板與光阻間的下層膜係使用作為含有矽或鈦等金屬元素的硬光罩而為人所知的膜。此時,光阻與硬光罩,其構成成分上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彼等藉由乾蝕刻被除去的速度係大部分取決於使用於乾蝕刻之氣體種類。因此,而藉由適當選擇氣體種類,可不會伴隨光阻膜厚之大幅減少地藉由乾蝕刻除去硬光罩。
如此,近年之半導體裝置製造時,為了達成反射防止效果及種種效果時,故於半導體基板與光阻之間配置光阻下層膜。至今雖已檢討光阻下層膜用之組成物,但是因其所被要求特性之多樣性等,期待開發光阻下層膜用之新材料。
例如有提案了含有使用具有酯鍵結之矽烷的聚矽氧烷的光阻下層膜(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3)。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226170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310019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WO2006-057782說明書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可用於製造半導體裝置之微影用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更詳細而言,本發明係提供可作為硬光罩使用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之微影用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此外,本發明係提供可作為反射防止膜使用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之微影用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又,本發明係提供不會與光阻產生內部混合,相較於光阻,具有較大之乾蝕刻速度的微影用光阻下層膜及該下層膜形成用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特別是本發明係提供一種使上層光阻曝光,以鹼顯像液或有機溶劑顯像時,可形成優異的光阻圖型形狀,藉由其後的乾蝕刻,可將矩形的光阻圖型轉印至下層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本發明之第1觀點為一種微影(Lithography)用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其特徵係含有作為矽烷之水解性矽烷、其水解物、或其水解縮合物,該水解性矽烷含有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或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所構成之水解性矽烷,且該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或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所構成之水解性矽烷未達全矽烷之50莫耳%。
[化1]R 1 a R 2 b Si(R 3 ) 4-(a+b) 式(1)
[式中,R1係含有式(1-1)、式(1-2)、式(1-3)、式(1-4)或式(1-5):
(式(1-1)、式(1-2)、式(1-3)、式(1-4)、及式(1-5)中,T1、T4及T7係各自為伸烷基、環狀伸烷基、伸烯基、伸芳基、硫原子、氧原子、氧羰基(oxycarbonyl)、醯胺基、2級胺基或彼等之組合,T2係烷基,T3及T5係各自為脂肪族環或芳香族環,T6及T8係各自為內酯環,n表示1或2之整數)表示之基團的一價有機基,且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者,R2係烷基、芳基、鹵化烷基、鹵化芳基、烯基或具有環氧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氫硫基、胺基或氰基之有機基,且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者,R3係烷氧基、醯氧基或鹵基,a表示1之整數,b 表示0或1之整數,a+b表示1或2之整數]、
[式中,R4係含有式(2-1)、式(2-2)、或式(2-3):
表示之基團的一價有機基,且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者,R5係烷基、芳基、鹵化烷基、鹵化芳基、烯基或具有環氧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氫硫基、胺基或氰基的有機基,且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者,R6係烷氧基、醯氧基或鹵基,a1表示1之整數,b1表示0或1之整數,a1+b1表示1或2之整數]。
第2觀點為上述第1觀點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其中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或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所構成之水解性矽烷係全矽烷之5~45莫耳%。
第3觀點為上述第1觀點或第2觀點的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其中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係R4為含有式(2-1)表示之基團之有機基的水解性矽烷、R4為含有式(2-2)表 示之基團之有機基的水解性矽烷、R4為含有式(2-3)表示之基團之有機基的水解性矽烷、或彼等之混合物。
第4觀點為上述第1觀點~第3觀點中任一觀點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其中由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所構成之水解性矽烷係以莫耳比計1:0.01~10之比例含有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
第5觀點為上述第1觀點~第4觀點中任一觀點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其中水解性矽烷為含有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或由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所構成之水解性矽烷與其他之水解性矽烷,其他之水解性矽烷為由式(3):
(式中,R7係烷基、芳基、鹵化烷基、鹵化芳基、烯基、或具有環氧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氫硫基、或氰基之有機基,且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者,R8係表示烷氧基、醯氧基、或鹵基,a2表示0~3之整數)表示之化合物、及式(4):
(式中,R9係烷基,且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 者,R10表示烷氧基、醯氧基、或鹵基,Y表示伸烷基或伸芳基,b2表示0或1之整數,c係0或1之整數)表示之化合物所成群選出之至少一種之有機矽化合物。
第6觀點為一種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其特徵係含有以上述第1觀點~第4觀點中任一觀點之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上述第1觀點~第4觀點中任一觀點之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上述第5觀點之式(3)表示之水解性矽烷的水解物作為聚合物。
第7觀點為上述第1觀點~第6觀點中任一觀點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其中再含有酸作為水解觸媒。
第8觀點為上述第1觀點~第7觀點中任一觀點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其中再含有水。
第9觀點為一種光阻下層膜,其特徵係將上述第1觀點~第8觀點中任一觀點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塗佈於半導體基板上,進行燒成而得。
第10觀點為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含有以下步驟:將上述第1觀點~第8觀點中任一觀點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塗佈於半導體基板上,進行燒成形成光阻下層膜的步驟;在前述下層膜之上塗佈光阻用組成物,形成光阻膜的步驟;使前述光阻膜進行曝光的步驟;曝光後,使光阻顯像得到光阻圖型的步驟; 藉由光阻圖型蝕刻光阻下層膜的步驟;及藉由圖型化後之光阻與光阻下層膜,對半導體基板進行加工的步驟。
第11觀點為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含有以下步驟:於半導體基板上形成有機下層膜的步驟;於其上塗佈上述第1觀點~第8觀點中任一觀點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進行燒成形成光阻下層膜的步驟;在前述光阻下層膜之上塗佈光阻用組成物,形成光阻膜的步驟;使前述光阻膜進行曝光的步驟;曝光後,使光阻顯像得到光阻圖型的步驟;藉由光阻圖型蝕刻光阻下層膜的步驟;藉由圖型化後之光阻下層膜蝕刻有機下層膜的步驟;及藉由圖型化後之有機下層膜,對半導體基板進行加工的步驟。
本發明係在基板上,介隔有機下層膜或未介隔有機下層膜,其上依序被覆由本發明之組成物所形成之光阻下層膜(含有無機系聚矽氧系化合物),其上被覆光阻膜(有機光阻膜)。
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係作為硬光罩的功能 者,以上述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化合物結構中之烷氧基或醯氧基、鹵基等之水解性基進行水解或部分水解,然後,藉由矽烷醇基之縮合反應形成聚矽氧烷結構之聚合物。此聚有機矽氧烷結構(中間膜)對於存在於其下之有機下層膜之蝕刻或基板之加工(蝕刻)時,可作為硬光罩。即,對於基板加工時或有機下層膜之氧系乾蝕刻氣體具有充分的耐乾蝕刻性者。
又,聚有機矽氧烷結構所含之此等鍵結部位,具有碳-氮鍵結或碳-氧鍵結,相較於碳-碳鍵結,藉由鹵素系氣體之乾蝕刻速度較高,因此可用於將上層光阻圖型轉印至此光阻下層膜時。
如此,由本發明之組成物所形成之光阻下層膜係具備提高對於此等上層光阻之乾蝕刻速度及基板加工時等之耐乾蝕刻性者。
因此,將本發明之組成物所含之具有酯基(即酯鍵)之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化合物、或該水解性矽烷化合物與具有醯胺基(即醯胺鍵)、磺基(即磺醯基鍵)、或苯基之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化合物進行組合之水解性矽烷所產生之聚有機矽氧烷作為硬光罩使用,在將上層光阻曝光以鹼顯像液或有機溶劑顯像時,可形成優異的光阻圖型形狀,藉由其後之乾蝕刻,可將矩形的光阻圖型轉印至下層。
[實施發明的形態]
本發明係一種微影(Lithography)用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其特徵係含有作為矽烷之水解性矽烷、其水解物、或其水解縮合物,該矽烷含有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或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所構成之水解性矽烷,且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或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所構成之水解性矽烷未達全矽烷之50莫耳%。
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或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所構成之水解性矽烷可在未達全矽烷之50莫耳%、或5~45莫耳%、或5~40莫耳%、或5~35莫耳%、或5~30莫耳%、或10~20莫耳%之範圍使用。
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係含有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或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所構成之水解性矽烷、其水解物、或其水解縮合物與溶劑。此外,可含有作為任意成分之酸、水、醇、硬化觸媒、酸產生劑、其他的有機聚合物、吸光性化合物、及界面活性劑等。
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中之固形分,例如0.1~50質量%、或0.1~30質量%、0.1~25質量%。其中固形分係指由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之全成分中除去溶劑成分者。
固形分中所佔有之水解性矽烷、其水解物及其水解縮合物之比例為20質量%以上,例如50~100質量%, 60~100質量%,70~100質量%。
上述水解性矽烷、其水解物及其水解縮合物也可以彼等之混合物形態使用。可使用水解性矽烷進行水解所得之水解物經縮合之縮合物。得到水解縮合物時,水解未完全完了的部分水解物或矽烷化合物混合於水解縮合物中,也可使用該混合物。此縮合物係具有聚矽氧烷結構的聚合物。此聚矽氧烷包含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或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所構成之水解性矽烷之水解物。又,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或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所構成之水解性矽烷之水解物的水解縮合物(聚矽氧烷)中,可添加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或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
又,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或不含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所構成之水解性矽烷之水解物的水解縮合物(聚矽氧烷)中,可添加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或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所構成之水解矽烷。
本發明用之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中,R1係含有式(1-1)、式(1-2)、式(1-3)、式(1-4)、或式(1-5)表示之基團的一價有機基,且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者。R2係具有烷基、芳基、鹵化烷基、鹵化芳基、烯基、或環氧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氫硫基、胺基或氰基之有機基,且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者。R3係表 示烷氧基、醯氧基或鹵基。a表示1之整數,b表示0或1之整數,a+b表示1或2之整數。式(1-1)、式(1-2)、式(1-3)、式(1-4)及式(1-5)中,T1、T4及T7各自為伸烷基、環狀伸烷基、伸烯基、伸芳基、硫原子、氧原子、氧羰基、醯胺基、2級胺基或彼等之組合,T2係烷基,T3及T5各自為脂肪族環或芳香族環,T6及T8各自為內酯環。式(1-1)中之n表示1或2之整數。
有時會有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係包含含有式(1-1)表示之基團之有機基的水解性矽烷、包含含有式(1-2)表示之基團之有機基的水解性矽烷、包含含有式(1-3)表示之基團之有機基的水解性矽烷、包含含有式(1-4)表示之基團之有機基的水解性矽烷、包含含有式(1-5)表示之基團之有機基的水解性矽烷或彼等之混合物的情形。
T6及T8所示之內酯環係在環上含有一個羰基之碳原子與一個酯之氧原子者。
本發明用之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中,R4係含有以式(2-1)、式(2-2)、或式(2-3)表示之基團之一價有機基,且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者。R5係烷基、芳基、鹵化烷基、鹵化芳基、烯基或具有環氧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氫硫基、胺基或氰基的有機基,且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者。R6係烷氧基、醯氧基或鹵基。a1表示1之整數,b1表示0或1之整數,a1+b1表示1或2之整數。
有時會有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有時係包含含有式 (2-1)表示之基團之有機基的水解性矽烷、包含含有式(2-2)表示之基團之有機基的水解性矽烷、包含含有式(2-3)表示之基團之有機基的水解性矽烷或彼等之混合物的情形。
本發明之微影用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中,以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以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以莫耳比表示,可含有1:0.01~10、或1:0.1~10、或1:0.1~5之比例。
上述烷基係具有直鏈或分枝之碳原子數1~10之烷基,例如有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t-丁基、n-戊基、1-甲基-n-丁基、2-甲基-n-丁基、3-甲基-n-丁基、1,1-二甲基-n-丙基、1,2-二甲基-n-丙基、2,2-二甲基-n-丙基、1-乙基-n-丙基、n-己基、1-甲基-n-戊基、2-甲基-n-戊基、3-甲基-n-戊基、4-甲基-n-戊基、1,1-二甲基-n-丁基、1,2-二甲基-n-丁基、1,3-二甲基-n-丁基、2,2-二甲基-n-丁基、2,3-二甲基-n-丁基、3,3-二甲基-n-丁基、1-乙基-n-丁基、2-乙基-n-丁基、1,1,2-三甲基-n-丙基、1,2,2-三甲基-n-丙基、1-乙基-1-甲基-n-丙基及1-乙基-2-甲基-n-丙基等。
又可使用環狀烷基,例如碳原子數1~10的環狀烷基,例如有環丙基、環丁基、1-甲基-環丙基、2-甲基-環丙基、環戊基、1-甲基-環丁基、2-甲基-環丁基、3-甲基-環丁基、1,2-二甲基-環丙基、2,3-二甲基-環丙基、1-乙基-環丙基、2-乙基-環丙基、環己基、1-甲基-環戊基、2-甲基-環戊基、3-甲基-環戊基、1-乙基-環丁基、2-乙基-環 丁基、3-乙基-環丁基、1,2-二甲基-環丁基、1,3-二甲基-環丁基、2,2-二甲基-環丁基、2,3-二甲基-環丁基、2,4-二甲基-環丁基、3,3-二甲基-環丁基、1-n-丙基-環丙基、2-n-丙基-環丙基、1-i-丙基-環丙基、2-i-丙基-環丙基、1,2,2-三甲基-環丙基、1,2,3-三甲基-環丙基、2,2,3-三甲基-環丙基、1-乙基-2-甲基-環丙基、2-乙基-1-甲基-環丙基、2-乙基-2-甲基-環丙基及2-乙基-3-甲基-環丙基等。
伸烷基例如來自上述烷基之伸烷基。甲基時,例如亞甲基,乙基時,例如伸乙基,丙基時,例如伸丙基。
作為烯基為碳數2~10的烯基,例如有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1-甲基-1-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2-甲基-1-丙烯基、2-甲基-2-丙烯基、1-乙基乙烯基、1-甲基-1-丙烯基、1-甲基-2-丙烯基、1-戊烯基、2-戊烯基、3-戊烯基、4-戊烯基、1-n-丙基乙烯基、1-甲基-1-丁烯基、1-甲基-2-丁烯基、1-甲基-3-丁烯基、2-乙基-2-丙烯基、2-甲基-1-丁烯基、2-甲基-2-丁烯基、2-甲基-3-丁烯基、3-甲基-1-丁烯基、3-甲基-2-丁烯基、3-甲基-3-丁烯基、1,1-二甲基-2-丙烯基、1-i-丙基乙烯基、1,2-二甲基-1-丙烯基、1,2-二甲基-2-丙烯基、1-環戊烯基、2-環戊烯基、3-環戊烯基、1-己烯基、2-己烯基、3-己烯基、4-己烯基、5-己烯基、1-甲基-1-戊烯基、1-甲基-2-戊烯基、1-甲基-3-戊烯基、1-甲基-4-戊烯基、1-n-丁基乙烯基、2-甲基-1-戊烯基、2-甲基-2-戊烯基、2-甲基-3-戊烯基、2-甲基-4-戊烯基、2-n-丙基-2-丙烯基、 3-甲基-1-戊烯基、3-甲基-2-戊烯基、3-甲基-3-戊烯基、3-甲基-4-戊烯基、3-乙基-3-丁烯基、4-甲基-1-戊烯基、4-甲基-2-戊烯基、4-甲基-3-戊烯基、4-甲基-4-戊烯基、1,1-二甲基-2-丁烯基、1,1-二甲基-3-丁烯基、1,2-二甲基-1-丁烯基、1,2-二甲基-2-丁烯基、1,2-二甲基-3-丁烯基、1-甲基-2-乙基-2-丙烯基、1-s-丁基乙烯基、1,3-二甲基-1-丁烯基、1,3-二甲基-2-丁烯基、1,3-二甲基-3-丁烯基、1-i-丁基乙烯基、2,2-二甲基-3-丁烯基、2,3-二甲基-1-丁烯基、2,3-二甲基-2-丁烯基、2,3-二甲基-3-丁烯基、2-i-丙基-2-丙烯基、3,3-二甲基-1-丁烯基、1-乙基-1-丁烯基、1-乙基-2-丁烯基、1-乙基-3-丁烯基、1-n-丙基-1-丙烯基、1-n-丙基-2-丙烯基、2-乙基-1-丁烯基、2-乙基-2-丁烯基、2-乙基-3-丁烯基、1,1,2-三甲基-2-丙烯基、1-t-丁基乙烯基、1-甲基-1-乙基-2-丙烯基、1-乙基-2-甲基-1-丙烯基、1-乙基-2-甲基-2-丙烯基、1-i-丙基-1-丙烯基、1-i-丙基-2-丙烯基、1-甲基-2-環戊烯基、1-甲基-3-環戊烯基、2-甲基-1-環戊烯基、2-甲基-2-環戊烯基、2-甲基-3-環戊烯基、2-甲基-4-環戊烯基、2-甲基-5-環戊烯基、2-亞甲基-環戊基、3-甲基-1-環戊烯基、3-甲基-2-環戊烯基、3-甲基-3-環戊烯基、3-甲基-4-環戊烯基、3-甲基-5-環戊烯基、3-亞甲基-環戊基、1-環己烯基、2-環己烯基及3-環己烯基等。
伸烯基例如有來自上述烯基之伸烯基。
芳基例如有碳數6~20之芳基,例如有苯基、o-甲基 苯基、m-甲基苯基、p-甲基苯基、o-氯苯基、m-氯苯基、p-氯苯基、o-氟苯基、p-氫硫基苯基、o-甲氧基苯基、p-甲氧基苯基、p-胺基苯基、p-氰基苯基、α-萘基、β-萘基、o-聯苯基、m-聯苯基、p-聯苯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及9-菲基。
伸芳基例如有來自上述芳基之伸芳基。
又,例如有由此等之氟、氯、溴或碘等之鹵原子所取代之有機基。
使用硫原子可形成硫(sulfide)鍵。使用氧原子可形成醚鍵。使用氧羰基可形成酯鍵。使用醯胺基可形成醯胺鍵。使用2級胺基可形成胺基。此等官能基與上述例示組合,可形成各自的鍵結。
又,使用脂肪族環可形成脂肪族環狀結構。使用芳香族環可形成芳香族環狀結構。使用內酯環可形成內酯環結構。
具有環氧基之有機基,例如有環氧丙氧基甲基、環氧丙氧基乙基、環氧丙氧基丙基、環氧丙氧基丁基、環氧基環己基等。
具有丙烯醯基的有機基,例如有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乙基、丙烯醯基丙基等。
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之有機基,例如有甲基丙烯醯基甲基、甲基丙烯醯基乙基、甲基丙烯醯基丙基等。
具有氫硫基之有機基,例如有乙基氫硫基、丁基氫硫基、己基氫硫基、辛基氫硫基等。
具有胺基之有機基,例如有胺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丙基等。
具有氰基之有機基,例如有氰基乙基、氰基丙基等。
上述烷氧基例如具有碳數1~20之直鏈、支鏈、環狀的烷基部分之烷氧基,例如有甲氧基、乙氧基、n-丙氧基、i-丙氧基、n-丁氧基、i-丁氧基、s-丁氧基、t-丁氧基、n-戊氧基、1-甲基-n-丁氧基、2-甲基-n-丁氧基、3-甲基-n-丁氧基、1,1-二甲基-n-丙氧基、1,2-二甲基-n-丙氧基、2,2-二甲基-n-丙氧基、1-乙基-n-丙氧基、n-己氧基、1-甲基-n-戊氧基、2-甲基-n-戊氧基、3-甲基-n-戊氧基、4-甲基-n-戊氧基、1,1-二甲基-n-丁氧基、1,2-二甲基-n-丁氧基、1,3-二甲基-n-丁氧基、2,2-二甲基-n-丁氧基、2,3-二甲基-n-丁氧基、3,3-二甲基-n-丁氧基、1-乙基-n-丁氧基、2-乙基-n-丁氧基、1,1,2-三甲基-n-丙氧基、1,2,2-三甲基-n-丙氧基、1-乙基-1-甲基-n-丙氧基及1-乙基-2-甲基-n-丙氧基等,又環狀的烷氧基,例如有環丙氧基、環丁氧基、1-甲基-環丙氧基、2-甲基-環丙氧基、環戊氧基、1-甲基-環丁氧基、2-甲基-環丁氧基、3-甲基-環丁氧基、1,2-二甲基-環丙氧基、2,3-二甲基-環丙氧基、1-乙基-環丙氧基、2-乙基-環丙氧基、環己氧基、1-甲基-環戊氧基、2-甲基-環戊氧基、3-甲基-環戊氧基、1-乙基-環丁氧基、2-乙基-環丁氧基、3-乙基-環丁氧基、1,2-二甲基-環丁氧基、1,3-二甲基-環丁氧基、2,2-二甲基-環丁氧基、2,3-二甲基-環丁氧基、2,4-二甲基-環丁氧基、3,3-二甲基- 環丁氧基、1-n-丙基-環丙氧基、2-n-丙基-環丙氧基、1-i-丙基-環丙氧基、2-i-丙基-環丙氧基、1,2,2-三甲基-環丙氧基、1,2,3-三甲基-環丙氧基、2,2,3-三甲基-環丙氧基、1-乙基-2-甲基-環丙氧基、2-乙基-1-甲基-環丙氧基、2-乙基-2-甲基-環丙氧基及2-乙基-3-甲基-環丙氧基等。
上述醯氧基例如有碳數2~20的醯氧基,例如有甲基羰氧基、乙基羰氧基、n-丙基羰氧基、i-丙基羰氧基、n-丁基羰氧基、i-丁基羰氧基、s-丁基羰氧基、t-丁基羰氧基、n-戊基羰氧基、1-甲基-n-丁基羰氧基、2-甲基-n-丁基羰氧基、3-甲基-n-丁基羰氧基、1,1-二甲基-n-丙基羰氧基、1,2-二甲基-n-丙基羰氧基、2,2-二甲基-n-丙基羰氧基、1-乙基-n-丙基羰氧基、n-己基羰氧基、1-甲基-n-戊基羰氧基、2-甲基-n-戊基羰氧基、3-甲基-n-戊基羰氧基、4-甲基-n-戊基羰氧基、1,1-二甲基-n-丁基羰氧基、1,2-二甲基-n-丁基羰氧基、1,3-二甲基-n-丁基羰氧基、2,2-二甲基-n-丁基羰氧基、2,3-二甲基-n-丁基羰氧基、3,3-二甲基-n-丁基羰氧基、1-乙基-n-丁基羰氧基、2-乙基-n-丁基羰氧基、1,1,2-三甲基-n-丙基羰氧基、1,2,2-三甲基-n-丙基羰氧基、1-乙基-1-甲基-n-丙基羰氧基、1-乙基-2-甲基-n-丙基羰氧基、苯基羰氧基、及對甲苯磺醯基(tosyl)羰氧基等。
上述鹵基,例如有氟、氯、溴、碘等。
以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例如有以下例示者。
上述式中,T係烷基,例如有上述烷基之例示,但較佳為甲基、乙基。
上述式中,R係如以下所例示。
以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例如有以下所例 示者。
本發明中,水解性矽烷包含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或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所構成之水解性矽烷、其他的水解性矽烷,而其他的水解性矽烷為由式(3)及式(4)所成群選出之至少一種的有機矽化合物。
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或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所構成之水解性矽烷與其他之水解性矽烷之比例,以莫耳比表示,可以1:0.1~100、或1:1~100、或1:1~50、或1:1~20之比例調配。
矽烷包含水解性矽烷、其水解物、或其水解縮合物,但是此等作為水解縮合物(聚有機矽氧烷)使用較佳,使用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或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與式(3)表示之含矽化合物之水解縮合物(聚有機矽氧烷)較佳。
式(3)及式(4)表示之含矽化合物中之以R7、R8、R9及R10表示之烷基、芳基、鹵化烷基、鹵化芳基、烯基、或具有環氧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氫硫基、或氰基之有機基,及水解性基所含之烷氧基、醯氧基、或鹵基,例如有上述所記載者。
以式(3)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不包含以式(2)所例示之苯基矽烷(例如有苯基三甲氧基矽烷、苯基三氯矽烷、苯基三乙醯氧基矽烷、苯基三乙氧基矽烷、及苯基三乙醯氧基矽烷等),但是包含R7之芳基為取代苯基之取代苯基矽烷。
式(3)之R7之芳基較佳為取代芳基,例如有取代苯基,彼等係烷氧基苯基或醯氧基苯基或包含彼等之有機基,且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者。2個R7彼此形成環,可與Si原子鍵結。
式(3)所示之含矽化合物,例如有四甲氧基矽烷、四氯矽烷、四乙醯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四n-丙氧基矽烷、四異丙氧基矽烷、四n-丁氧基矽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氯矽烷、甲基三乙醯氧基矽烷、甲基三丙氧基矽烷、甲基三丁氧基矽烷、甲基三戊氧基矽烷、甲 基三苯氧基矽烷、甲基三苯甲氧基矽烷、甲基三苯乙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甲基三乙氧基矽烷、α-環氧丙氧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α-環氧丙氧基乙基三乙氧基矽烷、β-環氧丙氧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β-環氧丙氧基乙基三乙氧基矽烷、α-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α-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β-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β-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丙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丁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苯氧基矽烷、α-環氧丙氧基丁基三甲氧基矽烷、α-環氧丙氧基丁基三乙氧基矽烷、β-環氧丙氧基丁基三乙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丁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丁基三乙氧基矽烷、δ-環氧丙氧基丁基三甲氧基矽烷、δ-環氧丙氧基丁基三乙氧基矽烷、(3,4-環氧環己基(Epoxycyclohexyl))甲基三甲氧基矽烷、(3,4-環氧環己基)甲基三乙氧基矽烷、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乙氧基矽烷、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丙氧基矽烷、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丁氧基矽烷、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苯氧基矽烷、γ-(3,4-環氧環己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3,4-環氧環己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δ-(3,4-環氧環己基)丁基三甲氧基矽烷、δ-(3,4-環氧環己基)丁基三乙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甲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甲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α-環氧丙氧基乙基甲基二 甲氧基矽烷、α-環氧丙氧基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β-環氧丙氧基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β-環氧丙氧基乙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α-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α-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β-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β-環氧丙氧基丙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丙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丁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苯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乙基二乙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乙烯基二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乙烯基二乙氧基矽烷、乙基三甲氧基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氯矽烷、乙烯基三乙醯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醯氧基矽烷、甲氧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甲氧基苯基三乙氧基矽烷、甲氧基苯基三乙醯氧基矽烷、甲氧基苯基三氯矽烷、甲氧基苄基三甲氧基矽烷、甲氧基苄基三乙氧基矽烷、甲氧基苄基三乙醯氧基矽烷、甲氧基苄基三氯矽烷、甲氧基苯乙基三甲氧基矽烷、甲氧基苯乙基三乙氧基矽烷、甲氧基苯乙基三乙醯氧基矽烷、甲氧基苯乙基三氯矽烷、乙氧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氧基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氧基苯基三乙醯氧基矽烷、乙氧基苯基三氯矽烷、乙氧基苄基三甲氧基矽烷、乙氧基苄基三乙氧基矽烷、乙氧基苄基三乙醯氧基矽烷、乙氧基苄基三氯矽烷、異丙氧基苯基三甲氧基矽 烷、異丙氧基苯基三乙氧基矽烷、異丙氧基苯基三乙醯氧基矽烷、異丙氧基苯基三氯矽烷、異丙氧基苄基三甲氧基矽烷、異丙氧基苄基三乙氧基矽烷、異丙氧基苄基三乙醯氧基矽烷、異丙氧基苄基三氯矽烷、t-丁氧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t-丁氧基苯基三乙氧基矽烷、t-丁氧基苯基三乙醯氧基矽烷、t-丁氧基苯基三氯矽烷、t-丁氧基苄基三甲氧基矽烷、t-丁氧基苄基三乙氧基矽烷、t-丁氧基苄基三乙醯氧基矽烷、t-丁氧基苄基三氯矽烷、甲氧基萘基三甲氧基矽烷、甲氧基萘基三乙氧基矽烷、甲氧基萘基三乙醯氧基矽烷、甲氧基萘基三氯矽烷、甲氧基萘基三甲氧基矽烷、甲氧基萘基三乙氧基矽烷、甲氧基萘基三乙醯氧基矽烷、甲氧基萘基三氯矽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氯丙基三乙醯氧基矽烷、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氧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氫硫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氫硫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β-氰基乙基三乙氧基矽烷、氯甲基三甲氧基矽烷、氯甲基三乙氧基矽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矽烷、苯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矽烷、苯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γ-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二甲基二乙醯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methacryloxy)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γ-氫硫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氫硫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甲基乙烯基二甲氧基矽烷、甲基乙烯基二乙氧基矽烷等。
又,式(3)之R7之芳基,較佳為取代芳基,例如有取代苯基,彼等係烷氧基苯基或醯氧基苯基或包含彼等之有機基所例示的矽烷,例如有以下者。
式(4)所示含矽化合物,例如有亞甲基雙三甲 氧基矽烷、亞甲基雙三氯矽烷、亞甲基雙三乙醯氧基矽烷、伸乙基雙三乙氧基矽烷、伸乙基雙三氯矽烷、伸乙基雙三乙醯氧基矽烷、伸丙基雙三乙氧基矽烷、伸丁基雙三甲氧基矽烷、伸苯基雙三甲氧基矽烷、伸苯基雙三乙氧基矽烷、伸苯基雙甲基二乙氧基矽烷、伸苯基雙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伸萘基雙三甲氧基矽烷、雙三甲氧基二矽烷、雙三乙氧基二矽烷、雙乙基二乙氧基二矽烷、雙甲基二甲氧基二矽烷等。
本發明用之水解縮合物之具體例,例如有以下所例示。
上述水解性矽烷之水解縮合物(聚有機矽氧烷) 可以重量平均分子量1000~1000000,或1000~100000之縮合物的形態得到。此等分子量係藉由GPC分析以聚苯乙烯換算所得的分子量。
GPC之測定條件,例如可使用GPC裝置(商品名HLC-8220GPC、東曹股份公司製)、GPC管柱(商品名Shodex KF803L、KF802、KF801、昭和電工製)、管柱溫度為40℃,洗提液(溶出溶劑)為四氫呋喃,流量(流速)為1.0ml/min,標準試料可使用聚苯乙烯(昭和電工股份公司製)進行測定。
烷氧基甲矽烷基、醯氧基甲矽烷基或鹵化甲矽烷基之水解時,水解性基1莫耳時,使用0.5~100莫耳,較佳為1~10莫耳的水。
又,水解性基1莫耳時,可使用0.001~10莫耳,較佳為0.001~1莫耳的水解觸媒。
進行水解與縮合時的反應溫度通常為20~80℃。
水解可完全水解或部分水解。即,水解縮合物中可殘留水解物或單體。
水解縮合時,可使用觸媒。
水解觸媒例如有金屬螯合化合物、有機酸、無機酸、有機鹼、無機鹼。
作為水解觸媒之金屬螯合化合物,例如有三乙氧基‧單(乙醯丙酮(acetylacetonato))鈦、三正丙氧基‧單(乙醯丙酮)鈦、三異丙氧基‧單(乙醯丙酮)鈦、三正丁 氧基‧單(乙醯丙酮)鈦、三-第二丁氧基‧單(乙醯丙酮)鈦、三-第三丁氧基‧單(乙醯丙酮)鈦、二乙氧基‧雙(乙醯丙酮)鈦、二正丙氧基‧雙(乙醯丙酮)鈦、二異丙氧基‧雙(乙醯丙酮)鈦、二正丁氧基‧雙(乙醯丙酮)鈦、二第二丁氧基‧雙(乙醯丙酮)鈦、二第三丁氧基‧雙(乙醯丙酮)鈦、單乙氧基‧三(乙醯丙酮)鈦、單正丙氧基‧三(乙醯丙酮)鈦、單異丙氧基‧三(乙醯丙酮)鈦、單正丁氧基‧三(乙醯丙酮)鈦、單第二丁氧基‧三(乙醯丙酮)鈦、單第三丁氧基‧三(乙醯丙酮)鈦、四(乙醯丙酮)鈦、三乙氧基‧單(乙醯乙酸乙酯(Ethyl Acetoacetate))鈦、三正丙氧基‧單(乙醯乙酸乙酯)鈦、三異丙氧基‧單(乙醯乙酸乙酯)鈦、三正丁氧基‧單(乙醯乙酸乙酯)鈦、三第二丁氧基‧單(乙醯乙酸乙酯)鈦、三第三丁氧基‧單(乙醯乙酸乙酯)鈦、二乙氧基‧雙(乙醯乙酸乙酯)鈦、二正丙氧基‧雙(乙醯乙酸乙酯)鈦、二異丙氧基‧雙(乙醯乙酸乙酯)鈦、二正丁氧基‧雙(乙醯乙酸乙酯)鈦、二第二丁氧基‧雙(乙醯乙酸乙酯)鈦、二第三丁氧基‧雙(乙醯乙酸乙酯)鈦、單乙氧基‧三(乙醯乙酸乙酯)鈦、單正丙氧基‧三(乙醯乙酸乙酯)鈦、單異丙氧基‧三(乙醯乙酸乙酯)鈦、單正丁氧基‧三(乙醯乙酸乙酯)鈦、單第二丁氧基‧三(乙醯乙酸乙酯)鈦、單第三丁氧基‧三(乙醯乙酸乙酯)鈦、四(乙醯乙酸乙酯)鈦、單(乙醯丙酮)三(乙醯乙酸乙酯)鈦、雙(乙醯丙酮)雙(乙醯乙酸乙酯)鈦、三(乙醯丙酮)單(乙醯乙酸乙酯)鈦等之鈦螯合化合物;三乙氧基‧單(乙醯丙酮)鋯、三正丙 氧基‧單(乙醯丙酮)鋯、三異丙氧基‧單(乙醯丙酮)鋯、三正丁氧基‧單(乙醯丙酮)鋯、三第二丁氧基‧單(乙醯丙酮)鋯、三第三丁氧基‧單(乙醯丙酮)鋯、二乙氧基‧雙(乙醯丙酮)鋯、二正丙氧基‧雙(乙醯丙酮)鋯、二異丙氧基‧雙(乙醯丙酮)鋯、二正丁氧基‧雙(乙醯丙酮)鋯、二第二丁氧基‧雙(乙醯丙酮)鋯、二第三丁氧基‧雙(乙醯丙酮)鋯、單乙氧基‧三(乙醯丙酮)鋯、單正丙氧基‧三(乙醯丙酮)鋯、單異丙氧基‧三(乙醯丙酮)鋯、單正丁氧基‧三(乙醯丙酮)鋯、單第二丁氧基‧三(乙醯丙酮)鋯、單第三丁氧基‧三(乙醯丙酮)鋯、四(乙醯丙酮)鋯、三乙氧基‧單(乙醯乙酸乙酯)鋯、三正丙氧基‧單(乙醯乙酸乙酯)鋯、三異丙氧基‧單(乙醯乙酸乙酯)鋯、三正丁氧基‧單(乙醯乙酸乙酯)鋯、三第二丁氧基‧單(乙醯乙酸乙酯)鋯、三第三丁氧基‧單(乙醯乙酸乙酯)鋯、二乙氧基‧雙(乙醯乙酸乙酯)鋯、二正丙氧基‧雙(乙醯乙酸乙酯)鋯、二異丙氧基‧雙(乙醯乙酸乙酯)鋯、二正丁氧基‧雙(乙醯乙酸乙酯)鋯、二第二丁氧基‧雙(乙醯乙酸乙酯)鋯、二第三丁氧基‧雙(乙醯乙酸乙酯)鋯、單乙氧基‧三(乙醯乙酸乙酯)鋯、單正丙氧基‧三(乙醯乙酸乙酯)鋯、單異丙氧基‧三(乙醯乙酸乙酯)鋯、單正丁氧基‧三(乙醯乙酸乙酯)鋯、單第二丁氧基‧三(乙醯乙酸乙酯)鋯、單第三丁氧基‧三(乙醯乙酸乙酯)鋯、四(乙醯乙酸乙酯)鋯、單(乙醯丙酮)三(乙醯乙酸乙酯)鋯、雙(乙醯丙酮)雙(乙醯乙酸乙酯)鋯、三(乙醯丙酮)單(乙醯乙酸乙酯)鋯等之鋯螯合化合 物;三(乙醯丙酮)鋁、三(乙醯乙酸乙酯)鋁等之鋁螯合化合物等。
作為水解觸媒的有機酸,例如有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庚酸、辛酸、壬酸、癸酸、草酸、馬來酸、甲基丙二酸、己二酸、癸二酸、棓酸、丁酸、苯六甲酸、花生四烯酸、2-乙基己酸、油酸、硬脂酸、亞油酸、亞麻酸、水楊酸、苯甲酸、對-胺基苯甲酸、對-甲苯磺酸、苯磺酸、單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氟乙酸、甲酸、丙二酸、磺酸、酞酸、富馬酸、檸檬酸、酒石酸等。
作為水解觸媒之無機酸,例如有鹽酸、硝酸、硫酸、氟酸、磷酸等。
作為水解觸媒之有機鹼,例如有吡啶、吡咯、哌嗪、吡咯烷、哌啶、甲基吡啶、三甲胺、三乙胺、單乙醇胺、二乙醇胺、二甲基單乙醇胺、單甲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二氮雜二環辛烷、二氮雜二環壬烷、二氮雜二環十一烯、四甲基銨氫氧化物等。無機鹼例如有氨、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氫氧化鈣等。此等水解觸媒中,較佳為金屬螯合化合物、有機酸、無機酸,此等觸媒可使用1種或同時使用2種以上。
水解所使用的有機溶劑,例如有正戊烷、異戊烷、正己烷、異己烷、正庚烷、異庚烷、2,2,4-三甲基戊烷、正辛烷、異辛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之脂肪族烴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乙基苯、三甲基苯、甲基 乙基苯、正丙基苯、異丙基苯、二乙基苯、異丁基苯、三乙基苯、二異丙基苯、正戊基萘、三甲基苯等之芳香族烴系溶劑;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異丁醇、第二丁醇、第三丁醇、正戊醇、異戊醇、2-甲基丁醇、第二戊醇、第三戊醇、3-甲氧基丁醇、正己醇、2-甲基戊醇、第二己醇、2-乙基丁醇、第二庚醇、庚醇-3、正辛醇、2-乙基己醇、第二辛醇、正壬醇、2,6-二甲基庚醇-4、正癸醇、sec-十一烷醇、三甲基壬醇、sec-十四烷醇、sec-十七烷醇、酚、環己醇、甲基環己醇、3,3,5-三甲基環己醇、苄醇、苯基甲基甲醇、雙丙酮醇、甲酚等之一元醇系溶劑;乙二醇、丙二醇、1,3-丁二醇、2,4-戊二醇、2-甲基-2,4-戊二醇、2,5-己二醇、2,4-庚二醇、2-乙基-1,3-己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乙二醇、三丙二醇、甘油等之多元醇系溶劑;丙酮、甲基乙基甲酮、甲基正丙基甲酮、甲基正丁基甲酮、二乙基甲酮、甲基異丁基甲酮、甲基正戊基甲酮、乙基正丁基甲酮、甲基正己基甲酮、二異丁基甲酮、三甲基壬酮、環己酮、甲基環己酮、2,4-戊二酮、丙酮基丙酮、二丙酮醇、苯乙酮、葑酮等之酮系溶劑;乙醚、異丙醚、正丁醚、正己醚、2-乙基己醚、環氧乙烷、1,2-環氧丙烷、二氧雜環戊烷、4-甲基二氧雜環戊烷、二噁烷、二甲基二噁烷、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單正丁醚、乙二醇單正己醚、乙二醇單苯醚、乙二醇單-2-乙基丁醚、乙二醇二丁醚、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單乙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 乙二醇單正丁醚、二乙二醇二正丁醚、二乙二醇單正己醚、乙氧基三甘醇、四乙二醇二正丁醚、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乙醚、丙二醇單丙醚、丙二醇單丁醚、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單甲醚、二丙二醇單乙醚、二丙二醇單丙醚、二丙二醇單丁醚、三丙二醇單甲醚、四氫呋喃、2-甲基四氫呋喃等之醚系溶劑;碳酸二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γ-丁內酯、γ-戊內酯、乙酸正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異丁酯、乙酸第二丁酯、乙酸正戊酯、乙酸第二戊酯、乙酸3-甲氧基丁酯、乙酸甲基戊酯、乙酸2-乙基丁酯、乙酸2-乙基己酯、乙酸苄酯、乙酸環己酯、乙酸甲基環己酯、乙酸正壬酯、乙醯乙酸甲酯、乙醯乙酸乙酯、乙酸乙二醇單甲醚、乙酸乙二醇單乙醚、乙酸二乙二醇單甲醚、乙酸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二乙二醇單正丁醚、乙酸丙二醇單甲醚、乙酸丙二醇單乙醚、乙酸丙二醇單丙醚、乙酸丙二醇單丁醚、乙酸二丙二醇單甲醚、乙酸二丙二醇單乙醚、二乙酸乙二醇、乙酸甲氧基三甘醇、丙酸乙酯、丙酸正丁酯、丙酸異戊酯、草酸二乙酯、草酸二正丁酯、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乳酸正丁酯、乳酸正戊酯、丙二酸二乙酯、酞酸二甲酯、酞酸二乙酯等之酯系溶劑;N-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乙基甲醯胺、乙醯胺、N-甲基乙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丙醯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之含氮系溶劑;二甲基硫、二乙基硫、噻吩、四氫噻吩、二甲亞碸、環丁碸、1,3-丙磺內酯等之含硫系溶劑等。此等溶劑可使 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其中從溶液之保存安定性的觀點,較佳為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n-丙基酮、甲基-n-丁基酮、二乙基酮、甲基-i-丁酮、甲基-n-戊酮、乙基-n-丁酮、甲基-n-己酮、二-i-丁酮、三甲基壬酮、環己酮、甲基環己酮、2,4-戊二酮、丙酮基丙酮、二丙酮醇、苯乙酮、葑酮等酮系溶劑。
添加劑可添加雙酚S、或雙酚S衍生物。雙酚S、或雙酚S衍生物係對於聚有機基矽氧烷100質量份,添加0.01~20質量份或0.01~10質量份或0.01~5質量份。
較佳之雙酚S、或雙酚S衍生物係如下述。
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可含有硬化觸媒。硬化觸媒係將含有由水解縮合物所成之聚有機矽氧烷之塗佈膜進行加熱並使其硬化時發揮硬化觸媒的功能。
硬化觸媒可使用銨鹽、膦類、鏻鹽、鋶 (sulfonium)鹽。
銨鹽例如有具有式(D-1):
(但是m1表示2~11,n1表示2~3的整數,R21表示烷基或芳基,Y1 -表示陰離子)所示結構的第4級銨鹽、具有式(D-2):[化18]R 22 R 23 R 24 R 25 N + Y 1 - 式(D-2)
(但是R22、R23、R24及R25表示烷基或芳基,N表示氮原子,Y1 -表示陰離子,且R22、R23、R24及R25為各自藉由C-N鍵與氮原子鍵結者)所示結構之第4級銨鹽、具有式(D-3):
(但是R26及R27表示烷基或芳基,Y1 -表示陰離子)所示結構之第4級銨鹽、具有式(D-4):
(但是R28表示烷基或芳基,Y1 -表示陰離子)所示結構之第4級銨鹽、具有式(D-5):
(但是R29及R30表示烷基或芳基,Y1 -表示陰離子)所示結構之第4級銨鹽、具有式(D-6):
(但是m2表示2~11,n2表示2~3的整數,H表示氫原子,Y1 -表示陰離子)所示結構之第3級銨鹽。
又,鏻鹽例如有式(D-7):[化23]R 11 R 12 R 13 R 14 P + Y 1 - 式(D-7)
(但是R11、R12、R13、及R14表示烷基或芳基,P表示磷原子,Y1 -表示陰離子,且R11、R12、R13、及R14為各自藉由C-P鍵與磷原子鍵結者)所示第4級鏻鹽。
又,鋶鹽例如有式(D-8):[化24]R 15 R 16 R 17 S + Y 1 - 式(D-8)
(但是R15、R16、及R17表示烷基或芳基,S表示硫原子,Y1 -表示陰離子,且R15、R16、及R17為各自藉由C-S鍵與硫原子鍵結者)所示第3級鋶鹽。
上述式(D-1)所示化合物係由胺所衍生之第4級銨鹽,m1表示2~11,n1表示2~3的整數。此第4級銨鹽之R21表示碳數1~18,較佳為2~10的烷基或芳基,例如有乙基、丙基、丁基等之直鏈烷基、或苄基、環己基、環己基甲基、二環戊二烯基等。又,陰離子(Y1 -)例如有氯離子(Cl-)、溴離子(Br-)、碘離子(I-)等鹵素離子、或羧酸根基(-COO-)、磺酸根基(-SO3 -)、烷氧基(alcoholate)(-O-)等酸基。
上述式(D-2)所示化合物係以R22R23R24R25N+Y1 -所示之第4級銨鹽。此第4級銨鹽之R22R23R24及R25表示碳數1~18的烷基或芳基、或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的矽烷化合物。陰離子(Y1 -)可舉出氯離子(Cl-)、溴離子(Br-)、碘離子(I-)等鹵素離子、或羧酸根基(-COO-)、磺酸根基(-SO3 -)、烷氧基(-O-)等酸基。此第4級銨鹽可以市售品購得,例如有四甲基銨乙酸酯、四丁基 銨乙酸酯、氯化三乙基苄基銨、溴化三乙基苄基銨、氯化三辛基甲基銨、氯化三丁基苄基銨、氯化三甲基苄基銨等。
上述式(D-3)所示化合物係由1-取代咪唑所衍生的第4級銨鹽,R26及R27係碳數1~18之有機基,R26及R27之碳數的總和較佳為7以上。例如R26例如有甲基、乙基、丙基、苯基、苄基,R27例如有苄基、辛基、十八烷基。陰離子(Y1 -)例如有氯離子(Cl-)、溴離子(Br-)、碘離子(I-)等鹵素離子、或羧酸根基(-COO-)、磺酸根基(-SO3 -)、烷氧基(-O-)等酸基。此化合物可以市售品取得,但是例如可將1-甲基咪唑、1-苄基咪唑等咪唑系化合物與溴化苄基、溴化甲基等鹵化烷基或鹵化芳基進行反應而製得。
上述式(D-4)所示化合物係由吡啶所衍生的第4級銨鹽,R28為碳數1~18,較佳為碳數4~18的烷基或芳基,例如有丁基、辛基、苄基、月桂基。陰離子(Y1 -)例如有氯離子(Cl-)、溴離子(Br-)、碘離子(I-)等鹵素離子、或羧酸根基(-COO-)、磺酸根基(-SO3 -)、烷氧基(-O-)等酸基。此化合物可以市售品取得,但例如可將吡啶與氯化月桂基、氯化苄基、溴化苄基、溴化甲基、溴化辛基等鹵化烷基、或鹵化芳基進行反應而製得。此化合物例如有氯化N-月桂基吡啶鎓、溴化N-苯甲基吡啶鎓等。
上述式(D-5)所示化合物係由皮考啉等所代表之取代吡啶而衍生的第4級銨鹽,R29表示碳數1~18,較佳為4~18的烷基或芳基,例如有甲基、辛基、月桂基、 苄基等。R30表示碳數1~18的烷基或芳基,例如由皮考啉所衍生的第4級銨時,R30為甲基。陰離子(Y1 -)例如有氯離子(Cl-)、溴離子(Br-)、碘離子(I-)等鹵素離子、或羧酸根基(-COO-)、磺酸根基(-SO3 -)、烷氧基(-O-)等酸基。
此化合物可以市售品取得,但例如可將皮考啉等取代吡啶與溴化甲基、溴化辛基、氯化月桂基、氯化苄基、溴化苄基等鹵化烷基、或鹵化芳基進行反應而製得。此化合物例如有N-苄基甲吡啶氯化物、N-苄基甲吡啶溴化物、N-月桂基甲吡啶氯化物等。
上述式(D-6)所示化合物係由胺所衍生的第3級銨鹽,m2表示2~11,n2表示2~3的整數。又,陰離子(Y1 -)例如有氯離子(Cl-)、溴離子(Br-)、碘離子(I-)等鹵素離子、或羧酸根基(-COO-)、磺酸根基(-SO3 -)、烷氧基(-O-)等酸基,可藉由胺與羧酸或酚等弱酸之反應而製得。羧酸例如有甲酸或乙酸,使用甲酸時,陰離子(Y1 -)為(HCOO-),使用乙酸時,陰離子(Y1 -)為(CH3COO-)。又,使用酚時,陰離子(Y1 -)為(C6H5O-)。
上述式(D-7)所示化合物為具有R11R12R13R14P+ Y1 -所示結構之第4級鏻鹽。R11、R12、R13及R14表示碳數1~18的烷基或芳基、或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的矽烷化合物,較佳為R11~R14之4個取代基中,3個為苯基或經取代之苯基,例如有苯基或甲苯基(tolyl group),又剩餘1個為碳數1~18的烷基、芳基、或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的矽烷化合物。又,陰離子(Y1 -) 例如有氯離子(Cl-)、溴離子(Br-)、碘離子(I-)等鹵素離子、或羧酸根基(-COO-)、磺酸根基(-SO3 -)、烷氧基(-O-)等酸基。此化合物可以市售品取得,例如有鹵化四n-丁基鏻、鹵化四n-丙基鏻等鹵化四烷基鏻、鹵化三乙基苄基鏻等鹵化三烷基苄基鏻、鹵化三苯基甲基鏻、鹵化三苯基乙基鏻等鹵化三苯基單烷基鏻、鹵化三苯基苄基鏻、鹵化四苯基鏻、鹵化三甲苯基單芳基鏻、或鹵化三甲苯基單烷基鏻(鹵原子為氯原子或溴原子)。特別以鹵化三苯基甲基鏻、鹵化三苯基乙基鏻等鹵化三苯基單烷基鏻、鹵化三苯基苄基鏻等鹵化三苯基單芳基鏻、鹵化三甲苯基單苯基鏻等鹵化三甲苯基單芳基鏻、或鹵化三甲苯基單甲基鏻等鹵化三甲苯基單烷基鏻(鹵原子為氯原子或溴原子)為佳。
又,膦類例如有甲基膦、乙基膦、丙基膦、異丙基膦、異丁基膦、苯基膦等第一膦、二甲基膦、二乙基膦、二異丙基膦、二異戊基膦、二苯基膦等第二膦、三甲基膦、三乙基膦、三苯基膦、甲基二苯基膦、二甲基苯基膦等第三膦。
上述式(D-8)所示化合物為具有R15R16R17S+Y1 -所示結構之第3級鋶鹽。R15、R16及R17表示碳數1~18的烷基或芳基、或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之矽烷化合物,較佳為R15~R17之4個取代基中,3個為苯基或經取代之苯基,例如有苯基或甲苯基,又剩餘1個表示碳數1~18的烷基或芳基。又,陰離子(Y1 -)例如有氯離子(Cl-)、溴離子(Br-)、碘離子(I-)等鹵素離子、或羧酸根基(- COO-)、磺酸根基(-SO3 -)、烷氧基(-O-)等酸基。此化合物可以市售品取得,例如可舉出鹵化三正丁基鋶、鹵化三正丙基鋶等鹵化四烷基鏻、鹵化二乙基苄基鋶等鹵化三烷基苄基鋶、鹵化二苯基甲基鋶、鹵化二苯基乙基鋶等鹵化二苯基單烷基鋶、鹵化三苯基鋶、(鹵原子為氯原子或溴原子)、三正丁基鋶羧酸酯、三正丙基鋶羧酸酯等四烷基鏻羧酸酯、二乙基苄基鋶羧酸酯等三烷基苄基鋶羧酸酯、二苯基甲基鋶羧酸酯、二苯基乙基鋶羧酸酯等二苯基單烷基鋶羧酸酯、三苯基鋶羧酸酯,特別以鹵化三苯基鋶、三苯基鋶羧酸酯為佳。
硬化觸媒係相對於聚有機矽氧烷100質量份,為0.01~10質量份、或0.01~5質量份、或0.01~3質量份。
將水解性矽烷在溶劑中,使用觸媒進行水解縮合,所得之水解縮合物(聚合物)可藉由減壓蒸餾等同時除去副產物之醇或使用的水解觸媒或水。又,可藉由中和或離子交換除去水解所用之酸或鹼觸媒。而本發明之微影用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中,含有該水解縮合物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為了安定化,可添加有機酸、水、醇、或彼等之組合。
上述有機酸例如有草酸、丙二酸、甲基丙二酸、琥珀酸、馬來酸、蘋果酸、酒石酸、苯二甲酸、檸檬酸、戊二酸、檸檬酸、乳酸、水楊酸等。其中較佳為草酸、馬來酸等。相對於縮合物(聚有機矽氧烷)100質量 份,添加0.1~5.0質量份的有機酸。又添加的水可使用純水、超純水、離子交換水等,其添加量係相對於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100質量份為1~20質量份。
又,添加的醇較佳為藉由塗佈後之加熱容易飛散者,例如有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丁醇等。添加的醇相對於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100質量份,可為1~20質量份。
本發明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組成物除上述成分外,必要時可含有有機聚合物化合物、光酸產生劑及界面活性劑等。
藉由使用有機聚合物化合物,可調整由本發明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組成物所形成之光阻下層膜的乾蝕刻速度(每單位時間之膜厚減少量)、衰減係數及折射率等。
有機聚合物化合物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各種有機聚合物。可使用縮聚合聚合物及加成聚合聚合物等。可用聚酯、聚苯乙烯、聚醯亞胺、丙烯酸聚合物、甲基丙烯酸聚合物、聚乙烯醚、酚醛、萘酚醛、聚醚、聚醯胺、聚碳酸酯等加成聚合聚合物及縮聚合聚合物。較佳為使用作為吸光部位產生功能之具有苯環、萘環、蒽環、三嗪環、喹啉環及喹喔啉環等芳香環結構的有機聚合物。
這種有機聚合物化合物,例如含有將苄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苯基丙烯酸酯、萘基丙烯酸酯、蒽基甲基丙烯酸酯、蒽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 羥基苯乙烯、苄基乙烯醚及N-苯基馬來醯亞胺等加成聚合性單體作為其結構單位之加成聚合聚合物或酚醛及萘酚醛等縮聚合聚合物。
作為有機聚合物化合物使用加成聚合聚合物時,該聚合物化合物可為單獨聚合物亦可為共聚物。加成聚合之聚合物的製造中使用加成聚合性單體。作為如此加成聚合性單體可舉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丙烯醯胺化合物、甲基丙烯醯胺化合物、乙烯化合物、苯乙烯化合物、馬來醯亞胺化合物、馬來酸酐、丙烯腈等。
丙烯酸酯化合物例如有甲基丙烯酸酯、乙基丙烯酸酯、正己基丙烯酸酯、異丙基丙烯酸酯、環己基丙烯酸酯、苄基丙烯酸酯、苯基丙烯酸酯、蒽基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乙基丙烯酸酯、3-氯-2-羥基丙基丙烯酸酯、2-羥基丙基丙烯酸酯、2,2,2-三氟乙基丙烯酸酯、2,2,2-三氯乙基丙烯酸酯、2-溴乙基丙烯酸酯、4-羥基丁基丙烯酸酯、2-甲氧基乙基丙烯酸酯、四氫糠基丙烯酸酯、2-甲基-2-金剛烷基丙烯酸酯、5-丙烯醯氧基-6-羥基降冰片烯-2-羧基-6-內酯、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及環氧丙基丙烯酸酯等。
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例如有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正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異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苯基甲基丙烯酸酯、蒽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乙基 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2,2-三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2,2-三氯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溴乙基甲基丙烯酸酯、4-羥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2-甲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四氫糠基甲基丙烯酸酯、2-甲基-2-金剛烷基甲基丙烯酸酯、5-甲基丙烯醯氧基-6-羥基降冰片烯-2-羧基-6-內酯、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環氧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苯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羥基苯基甲基丙烯酸酯及溴苯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丙烯醯胺化合物例如有丙烯醯胺、N-甲基丙烯醯胺、N-乙基丙烯醯胺、N-苄基丙烯醯胺、N-苯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丙烯醯胺及N-蒽基丙烯醯胺等。
甲基丙烯醯胺化合物例如有甲基丙烯醯胺、N-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苄基甲基丙烯醯胺、N-苯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及N-蒽基丙烯醯胺等。
乙烯基化合物例如有乙烯醇、2-羥基乙基乙烯醚、甲基乙烯醚、乙基乙烯醚、苄基乙烯醚、乙烯基乙酸、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2-氯乙基乙烯醚、2-甲氧基乙基乙烯醚、乙烯基萘及乙烯基蒽等。
苯乙烯化合物例如有苯乙烯、羥基苯乙烯、氯苯乙烯、溴苯乙烯、甲氧基苯乙烯、氰基苯乙烯及乙醯基苯乙烯等。
馬來醯亞胺化合物例如有馬來醯亞胺、N-甲基馬來醯亞胺、N-苯基馬來醯亞胺、N-環己基馬來醯亞 胺、N-苄基馬來醯亞胺及N-羥基乙基馬來醯亞胺等。
聚合物使用縮聚合聚合物時,這種聚合物例如有甘醇化合物與二羧酸化合物之縮聚合聚合物。甘醇化合物例如有二乙二醇、己二醇、丁二醇等。二羧酸化合物例如有琥珀酸、己二酸、對苯二甲酸、馬來酸酐等。又,例如有聚均四酸醯亞胺、聚(p-伸苯基對苯二甲醯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聚醯胺、聚醯亞胺。
有機聚合物化合物含有羥基時,此羥基可與聚有機矽氧烷形成交聯反應。有機聚合物化合物可使用重量平均分子量例如為1000~1000000或3000~300000或5000~200000或10000~100000之聚合物化合物。
有機聚合物化合物可僅使用一種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使用有機聚合物化合物時,其比率係相對於縮合物(聚有機矽氧烷)100質量份,為1~200質量份或5~100質量份或10~50質量份或20~30質量份。
本發明的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中可含有酸產生劑。
酸產生劑例如有熱酸產生劑或光酸產生劑。
光酸產生劑係於光阻曝光時產生酸。因此,可調整下層膜之酸性度。此為將下層膜的酸性度與上層光阻之酸性度配合用的一種方法。又,藉由調整下層膜的酸性度,可調整形成於上層之光阻之圖型形狀。
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所含有之光酸產生劑,例如有鎓鹽化合物、磺醯亞胺(sulfonimide)化合物、及二磺醯基重氮甲烷化合物等。
鎓鹽化合物例如有二苯基錪(Iodonium)六氟磷酸酯、二苯基錪三氟甲烷磺酸酯、二苯基錪九氟正丁烷磺酸酯、二苯基錪全氟正辛烷磺酸酯、二苯基錪樟腦磺酸酯、雙(4-tert-丁基苯基)錪樟腦磺酸酯及雙(4-tert-丁基苯基)錪三氟甲烷磺酸酯等錪鹽化合物及三苯基鋶六氟銻酸酯、三苯基鋶九氟正丁烷磺酸酯、三苯基鋶樟腦磺酸酯及三苯基鋶三氟甲烷磺酸酯等鋶鹽化合物等。
磺醯亞胺化合物例如有N-(三氟甲磺醯氧基)琥珀醯亞胺、N-(九氟正丁烷磺醯氧基)琥珀醯亞胺、N-(樟腦磺醯氧基)琥珀醯亞胺及N-(三氟甲磺醯氧基)萘醯亞胺(Naphthalimide)等。
二磺醯基重氮甲烷化合物例如有雙(三氟甲基磺醯基)重氮甲烷、雙(環己基磺醯基)重氮甲烷、雙(苯基磺醯基)重氮甲烷、雙(p-甲苯磺醯基)重氮甲烷、雙(2,4-二甲基苯磺醯基)重氮甲烷及甲基磺醯基-p-甲苯磺醯基重氮甲烷等。
光酸產生劑可僅使用一種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使用光酸產生劑時,其比率係相對於縮合物(聚有機矽氧烷)100質量份,為0.01~5質量份或0.1~3質量份或0.5~1質量份。
界面活性劑係將本發明之微影用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塗佈於基板時,可有效地抑制針孔及條紋等產生。
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所含之界面活性劑,例如有聚氧乙烯(polyoxyethylene)月桂基醚、聚氧乙烯硬脂醯醚、聚氧乙烯十六烷基醚、聚氧乙烯油醚等之聚氧乙烯烷基醚類、聚氧乙烯辛基酚醚、聚氧乙烯壬基酚醚等之聚氧乙烯烷基烯丙基醚類、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類、山梨醇酐單月桂酸酯、山梨醇酐棕櫚酸酯、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山梨醇酐單油酸酯、山梨醇酐三油酸酯、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等之山梨醇酐脂肪酸酯類、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單月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單棕櫚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三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等之聚氧乙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類等之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商品名F-top EF301、EF303、EF352((股)TOHKEM PROD:KK製)、商品名Megafac F171、F173、R-08、R-30(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股)製)、Fluorad FC430、FC431(住友3M(股)製)、商品名Asahiguard AG710,Surflon S-382、SC101、SC102、SC103、SC104、SC105、SC106(旭硝子(股)製)等氟系界面活性劑及有機矽氧烷聚合物KP341(信越化學工業(股)製)等。此等界面活性劑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使用界面活性劑時,其比率係相對於縮合物(聚有機矽氧烷)100質量份,為0.0001~5質量份或0.001~1質 量份或0.01~0.5質量份。
又,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中,可添加流變調整劑及接著輔助劑等。流變調整劑可用於提高下層膜形成組成物之流動性。接著輔助劑可提高半導體基板或光阻與下層膜之密著性。
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所使用之溶劑,只要是可溶解前述固體成分的溶劑即可,並無特別限制。這種溶劑例如有甲基溶纖劑乙酸酯、乙基溶纖劑乙酸酯、丙二醇、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乙醚、甲基異丁基卡必醇、丙二醇單丁醚、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丙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丁醚乙酸酯、甲苯、二甲苯、甲基乙基甲酮、環戊酮、環己酮、2-羥基丙酸乙酯、2-羥基-2-甲基丙酸乙酯、乙氧基乙酸乙酯、羥基乙酸乙酯、2-羥基-3-甲基丁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甲酯、丙酮酸甲酯、丙酮酸乙酯、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丙醚、乙二醇單丁醚、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乙二醇單丙醚乙酸酯、乙二醇單丁醚乙酸酯、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丙醚、二乙二醇二丁醚、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二乙醚、丙二醇二丙醚、丙二醇二丁醚、乳酸乙酯、乳酸丙酯、乳酸異丙酯、乳酸丁酯、乳酸異丁酯、甲酸甲酯、甲酸乙酯、甲酸丙酯、甲酸異丙酯、甲酸丁酯、甲酸異丁酯、甲酸戊酯、甲酸異戊 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戊酯、乙酸異戊酯、乙酸己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丙酸異丙酯、丙酸丁酯、丙酸異丁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丁酸丙酯、丁酸異丙酯、丁酸丁酯、丁酸異丁酯、羥基乙酸乙酯、2-羥基-2-甲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2-甲基丙酸甲酯、2-羥基-3-甲基丁酸甲酯、甲氧基乙酸乙酯、乙氧基乙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3-甲氧基丙基乙酸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丙酸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丁酸酯、乙醯乙酸甲酯、甲苯、二甲苯、甲基乙基甲酮、甲基丙基甲酮、甲基丁基甲酮、2-庚酮、3-庚酮、4-庚酮、環己酮、N,N-二甲基甲醯胺、N-甲基乙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烷酮、4-甲基-2-戊醇及γ-丁內酯等。此等溶劑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以下說明使用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使用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在基板上藉由塗佈法形成光阻下層膜,或介隔基板上之有機下層膜,其上藉由塗佈法形成光阻下層膜,該光阻下層膜上形成光阻(resist)膜(例如光阻(photo resist)、電子線光阻)。然後,藉由曝光與顯像形成光阻圖型,使用該光阻圖型對光阻下層膜進行乾蝕刻,進行圖型之轉印,藉由該圖型對基板進行加工或藉由蝕刻有機下層膜,進行圖型轉 印,藉由該有機下層膜進行基板加工。
為了形成微細的圖型,且防止圖型倒塌,因此光阻膜厚有變薄的傾向。因光阻之薄膜化,而將圖型轉印存在於其下層之膜用的乾蝕刻,若蝕刻速度低於上層膜時,則無法圖型轉印。此外,有機系成分之膜與無機系成分之膜係因蝕刻氣體的選擇,而乾蝕刻速度有很大不同,有機系成分的膜使用氧系氣體,乾蝕刻速度會變快,無機系成分的膜使用含鹵素氣體,乾蝕刻速度會變快。
因此,例如形成光阻圖型,由存在於其下層之本發明之組成物所形成之光阻下層膜,以含鹵素氣體進行乾蝕刻,將圖型轉印至光阻下層膜,被轉印至該光阻下層膜之圖型使用含鹵素氣體進行基板加工。或使用被圖型轉印之光阻下層膜,其下層之有機下層膜使用氧系氣體進行乾蝕刻,將圖型轉印至有機下層膜,被該圖型轉印之有機下層膜使用含鹵素氣體進行基板加工。
半導體裝置製造所使用之基板(例如矽晶圓基板、矽/二氧化矽被覆基板、矽氮化物基板、玻璃基板、ITO基板、聚醯亞胺基板及低介電率材料(low-k材料)被覆基板等)之上,藉由旋轉塗佈器、塗佈器等之適當塗佈方法塗佈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然後藉由燒成形成光阻下層膜。燒成條件係由燒成溫度80℃~250℃,燒成時間0.3~60分鐘中適宜選擇。較佳為燒成溫度150℃~250℃,燒成時間0.5~2分鐘。其中形成之下層膜的膜厚,例如10~1000nm或20~500nm或50~300nm或 100~200nm。
其次,於該光阻下層膜上,例如形成光阻之層。光阻層之形成可藉由熟知方法,即藉由將光阻組成物溶液塗佈於下層膜上及燒成來進行。光阻的膜厚,例如50~10000nm或100~2000nm或200~1000nm。
本發明係於基板上形成有機下層膜後,於此上藉由本發明之組成物形成光阻下層膜,進一步可於其上被覆光阻。因此,光阻之圖型寬度變窄,為了防止圖型倒塌而將光阻薄薄被覆時,也可藉由選擇適當蝕刻氣體而進行基板加工。例如可將對於光阻蝕刻速度非常快的氟系氣體作為蝕刻氣體,對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進行加工,又可將對於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蝕刻速度非常快之氧系氣體作為蝕刻氣體,進行有機下層膜之加工,可進一步將對於有機下層膜蝕刻速度非常快的氟系氣體作為蝕刻氣體,進行基板的加工。
形成於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上之光阻,只要是對曝光所使用之光可感光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負型光阻及正型光阻之任一者。例如有由酚醛樹脂與1,2-萘醌二疊氮磺酸酯所成之正型光阻、由具有因酸產生分解,使鹼溶解速度上昇之基團之黏結劑與光酸產生劑所成之化學增幅型光阻、由藉由酸產生分解,使光阻之鹼溶解速度上昇的低分子化合物與鹼可溶性黏結劑與光酸產生劑所成的化學增幅型光阻、及由具有藉由酸分解,使鹼溶解速度上昇之基團之黏結劑與藉由酸產生分解,使光阻之 鹼溶解速度上昇之低分子化合物與光酸產生劑所成之化學增幅型光阻等。例如有Shipley公司製商品名APEX-E、住友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PAR710及信越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SEPR430等。又,例如有記載於Proc.SPIE,Vol.3999,330-334(2000)、Proc.SPIE,Vol.3999,357-364(2000)或Proc.SPIE,Vol.3999,365-374(2000)之含氟原子聚合物系光阻。
其次,通過所定光罩進行曝光。曝光可使用KrF準分子雷射(波長248nm)、ArF準分子雷射(波長193nm)及F2準分子雷射(波長157nm)等。曝光後,必要時可進行曝光後加熱(post exposure bake)。曝光後加熱可適當地選擇加熱溫度70℃~150℃、加熱時間0.3~10分鐘的條件下進行。
又,本發明中,抗蝕劑改成光阻,可使用電子線微影用光阻或EUV微影用光阻。電子線光阻可使用負型或正型。例如有由酸產生劑與具有使藉由酸分解,改變鹼溶解速度之基團的黏結劑所成化學增幅型光阻、由鹼可溶性黏結劑與酸產生劑與藉由酸產生分解,改變光阻之鹼溶解速度的低分子化合物所成之化學增幅型光阻、由酸產生劑與具有藉由酸產生分解改變鹼溶解速度之基團之黏結劑與藉由酸產生分解改變光阻之鹼溶解速度的低分子化合物所成之化學增幅型光阻、具有藉由電子線分解,改變鹼溶解速度之基團的黏結劑所成的非化學增幅型光阻、具有藉由電子線切斷,改變鹼溶解速度的部位之黏結劑所成的非化學增幅型光阻等。即使使用此等電子線光阻時也可 與以照射源作為電子線,使用光阻時同樣形成光阻圖型。
又,EUV光阻可使用甲基丙烯酸酯樹脂系光阻。
其次,藉由顯像液(例如鹼顯像液)進行顯像。藉此,例如使用正型光阻時,經曝光部分之光阻被除去,形成光阻的圖型。
顯像液例如有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等鹼金屬氫氧化物的水溶液、氫氧化四甲基銨、氫氧化四乙基銨、膽鹼等氫氧化四級銨的水溶液、乙醇胺、丙胺、乙二胺等之胺水溶液等的鹼性水溶液。此等顯像液中也可添加界面活性劑等。顯像條件可適當選自溫度為5~50℃,時間為10~600秒。
又,本發明中,顯像液可使用有機溶劑。曝光後,藉由顯像液(溶劑)進行顯像。藉此,例如使用正型光阻時,未曝光之部分的光阻被除去,形成光阻圖型。
顯像液例如有乙酸甲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戊酯、乙酸異戊酯、甲氧基乙酸乙酯、乙氧基乙酸乙酯、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乙二醇單丙醚乙酸酯、乙二醇單丁醚乙酸酯、乙二醇單苯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苯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丁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2-甲氧基丁基乙酸酯、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4-甲氧基丁基乙酸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3-乙基-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 乙酸酯、丙二醇單丙醚乙酸酯、2-乙氧基丁基乙酸酯、4-乙氧基丁基乙酸酯、4-丙氧基丁基乙酸酯、2-甲氧基戊基乙酸酯、3-甲氧基戊基乙酸酯、4-甲氧基戊基乙酸酯、2-甲基-3-甲氧基戊基乙酸酯、3-甲基-3-甲氧基戊基乙酸酯、3-甲基-4-甲氧基戊基乙酸酯、4-甲基-4-甲氧基戊基乙酸酯、丙二醇二乙酸酯、甲酸甲酯、甲酸乙酯、甲酸丁酯、甲酸丙酯、乳酸乙酯、乳酸丁酯、乳酸丙酯、碳酸乙酯、碳酸丙酯、碳酸丁酯、丙酮酸乙酯、丙酮酸丙酯、丙酮酸丁酯、乙醯乙酸甲酯、乙醯乙酸乙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丙酸異丙酯、2-羥基丙酸甲酯、2-羥基丙酸乙酯、甲基-3-甲氧基丙酸酯、乙基-3-甲氧基丙酸酯、乙基-3-乙氧基丙酸酯、丙基-3-甲氧基丙酸酯等。此等顯像液中可添加界面活性劑等。顯像條件可適當選自溫度為5~50℃,時間為10~600秒。
將如此形成之光阻(上層)圖型作為保護膜,除去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中間層),其次,將由圖型化之光阻及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中間層)所成之膜作為保護膜,除去有機下層膜(下層)。最後,將經圖型化之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中間層)及有機下層膜(下層)作為保護膜,進行半導體基板加工。
首先,將光阻被除去之部分之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中間層)藉由乾蝕刻除去,使半導體基板露出。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之乾蝕刻時,可使用四氟甲烷(CF4)、全氟環丁烷(C4F8)、全氟丙烷(C3F8)、三氟甲烷、一氧化 碳、氬、氧、氮、六氟化硫、二氟甲烷、三氟化氮及三氟化氯、氯、三氯硼烷及二氯硼烷等氣體。光阻下層膜的乾蝕刻時,使用鹵素系氣體為佳。藉由鹵素系氣體之乾蝕刻中,基本上,不易除去由有機物質所成之光阻。相對於此,含有較多矽原子之本發明的光阻下層膜可藉由鹵素系氣體快速被除去。因此,可抑制因光阻下層膜的乾蝕刻所伴隨之光阻膜厚之減少。結果光阻可以薄膜形態使用。光阻下層膜的乾蝕刻藉由氟系氣體為佳,氟系氣體例如有四氟甲烷(CF4)、全氟環丁烷(C4F8)、全氟丙烷(C3F8)、三氟甲烷及二氟甲烷(CH2F2)等。
其後,將由圖型化之光阻及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所成的膜作為保護膜,除去有機下層膜。有機下層膜(下層)係藉由氧系氣體之乾蝕刻為佳。含有較多矽原子之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藉由氧系氣體之乾蝕刻不易被除去的緣故。
最後,進行半導體基板加工。半導體基板加工係藉由氟系氣體的乾蝕刻來進行較佳。
氟系氣體例如有四氟甲烷(CF4)、全氟環丁烷(C4F8)、全氟丙烷(C3F8)、三氟甲烷及二氟甲烷(CH2F2)等。
又,於本發明的光阻下層膜之上層可於光阻形成前,形成有機系反射防止膜。於此所使用的反射防止膜組成物並無特別限制,可任意選擇以往於微影製程中所慣用者,又慣用方法例如可藉由旋轉器、塗佈器之塗佈及 燒成形成反射防止膜。
又,塗佈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的基板,可為其表面具有以CVD法等所形成之有機系或無機系反射防止膜者,亦可為於其上形成本發明之下層膜。
藉由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所形成之光阻下層膜,依據微影製程中所使用之光的波長,有時對於該光具有吸收。此時,可作為具有防止由基板之反射光之效果的反射防止膜的功能。本發明之下層膜可作為用以防止基板與光阻之相互作用的層、具有防止光阻所用的材料或對光阻曝光時所生成之物質對基板之不良作用之功能的層、具有防止於加熱燒成時,由基板所生成的物質擴散至上層光阻之功能的層及減少因半導體基板介電體層造成光阻層之有害效果之障壁層等使用。
又,由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所形成之光阻下層膜,適用於形成有鑲嵌製程所使用之通孔的基板,可作為將孔填滿之埋入材料使用。又,也可作為使具有凹凸的半導體基板表面的平坦化之平坦化材使用。
又,EUV光阻之下層膜除了作為硬光罩之功能外,也可用於以下之目的。不會與EUV光阻相互混合,在EUV曝光(波長13.5nm)時不良之曝光光,例如上述UV或DUV(ArF光、KrF光)由基板或界面之反射之EUV光阻的下層反射防止膜,可使用上述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EUV光阻之下層可有效率地防止反射。作為EUV光阻下層膜使用時,製程可與光阻用下層膜同樣的方式進行。
[實施例] (化合物1之合成)
附磁力攪拌器(Magnetic Stirrer)之200ml之4口燒瓶中加入15.00g之5-降冰片烯-2-羧酸甲酯、3.76g之karstedt‘s觸媒(鉑(0)-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矽氧烷錯合物之2質量%二甲苯溶液)、112g之甲苯,以10分鐘滴下17.81g之三乙氧基矽烷。室溫下,攪拌5小時後,將反應液濃縮乾燥,所得之粗產物以減壓蒸餾進行純化,得到化合物1。
DMSO-d6中之1H-NMR(500MHz):0.62~0.79ppm(m、1H)、1.12~1.79ppm(m、15H)、2.20~2.50ppm(m、3H)、3.57ppm(q、3H)、3.70~3.77ppm(m、6H)
(化合物2之合成)
在附磁力攪拌器之200ml之4口燒瓶中,加入15.00g 之3,3-二甲基-4-戊烯酸(Pentenoic acid)甲酯、1.91g之karstedt‘s觸媒(鉑(0)-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矽氧烷錯合物之2質量%二甲苯溶液)、112g之甲苯,以10分鐘滴下19.06g之三乙氧基矽烷。室溫下,攪拌5小時後,將反應液濃縮乾燥,所得之粗產物以減壓蒸餾進行純化,得到化合物2。
DMSO-d6中之1H-NMR(500MHz):0.50ppm(t、2H)、0.90ppm(s、6H)、1.15ppm(q、9H)、1.31ppm(quint、2H)、2.22ppm(s、2H)、3.56ppm(s、3H)、3.73ppm(q、6H)
(化合物3之合成)
在附磁力攪拌器之200ml之4口燒瓶中,加入15.00g之烯丙基丙二酸(Malonic acid)二乙酯、1.91g之karstedt‘s觸媒(鉑(0)-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矽氧烷錯合物之2質量%二甲苯溶液)、112g之甲苯,以10分鐘滴下13.54g之三乙氧基矽烷。室溫下,攪拌5小時後,將反應液濃縮乾燥,所得之粗產物以減壓蒸餾進行純化,得到化合物3。
DMSO-d6中之1H-NMR(500MHz):0.66ppm(t、2H)、1.15ppm(q、9H)、1.32ppm(quint、2H)、1.78ppm(q、2H)、 3.47ppm(t、1H)、3.73ppm(t、6H)、4.11ppm(t、4H)
(化合物4之合成)
在附磁力攪拌器之200ml之4口燒瓶中,加入8.01g之tert-丁醇(butoxide)鈉與100g之THF(四氫呋喃),使反應容器內溫保持17℃以下,同時滴下18.03g之丙二酸二異丙酯。滴下終了後,反應容器中添加10.09g之溴丙烯,該狀態下進行攪拌。反應溶液以水、tert-丁基甲醚萃取,減壓蒸餾純化,得到反應中間物之烯丙基丙二酸二異丙酯。
CDCl3中之1H-NMR(500MHz);1.20~1.27ppm(m、12H)、2.62ppm(t、2H)、3.34ppm(m、1H)、5.02~5.14ppm(m、4H)、5.77~5.92ppm(m、1H)
在附磁力攪拌器之200ml之4口燒瓶中,加入10.00g之烯丙基丙二酸二異丙酯、1.91g之karstedt‘s觸媒(鉑(0)-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矽氧烷錯合物之2質量%二 甲苯溶液)、75.00g之甲苯,以10分鐘滴下7.92g之三乙氧基矽烷。室溫下,攪拌5小時後,將反應液濃縮乾燥,所得之粗產物以減壓蒸餾進行純化,得到化合物4。
DMSO-d6中之1H-NMR(500MHz):0.56ppm(t、2H)、1.11~1.18ppm(m、21H)、1.18ppm(quint、2H)、1.76ppm(q、2H)、3.34~3.39ppm(m、1H)、3.72ppm(q、6H)、4.90~4.95ppm(m、2H)
(化合物5之合成)
在附磁力攪拌器之200ml之4口燒瓶中,加入8.01g之tert-丁醇(butoxide)鈉與100g之THF(四氫呋喃),使反應容器內溫保持17℃以下,同時滴下18.03g之丙二酸二-tert-丙酯。滴下終了後,反應容器中添加10.09g之溴丙烯,該狀態下進行攪拌。反應溶液以水、tert-丁基甲醚萃取,減壓蒸餾純化,得到反應中間物之烯丙基丙二酸二-tert-丁酯。
1H-NMR(500MHz)inCDCl3;1.48ppm(s、18H)、2.55ppm(t、2H)、3.18~3.24ppm(m、1H)、5.02~5.14ppm(m、2H)、5.79~5.92ppm(m、1H)
在附磁力攪拌器之200ml之4口燒瓶中,加入10.00g之烯丙基丙二酸二-tert-丁酯、1.91g之karstedt‘s觸媒(鉑(0)-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矽氧烷錯合物之2質量%二甲苯溶液)、75.00g之甲苯,以10分鐘滴下7.05g之三乙氧基矽烷。室溫下,攪拌5小時後,將反應液濃縮乾燥,所得之粗產物以減壓蒸餾進行純化,得到化合物5。
1H-NMR(500MHz)inDMSO-d6:0.56ppm(t、2H)、1.13ppm(t、9H)、1.31~1.41ppm(m、20H)、1.69ppm(q、2H)、3.16~3.22ppm(m、1H)、3.73ppm(q、6H)
(合成例1)
將15.40g(在全矽烷中為75mol%)之四乙氧基矽烷、1.23g(在全矽烷中為7mol%)之甲基三乙氧基矽烷、1.37g(在全矽烷中為7mol%)之苯基三甲氧基矽烷、1.72g(在全矽烷中為6mol%)之甲基磺醯基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1.62g(在全矽烷中為5mol%)之(5-(三乙氧基甲矽烷基)降冰片烯-2,3-二羧酸酐、32.00g之丙酮置入100ml之燒瓶中,將混合溶液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同時將0.01mol/l之鹽酸6.66g滴下於混合溶液中。添加後,將燒瓶移至調整為85℃之油浴上,加熱迴流下反應240分鐘。然後,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反應溶液中添加丙二醇單甲 醚乙酸酯21g,減壓餾除反應副產物之乙醇、水、鹽酸,經濃縮後,得到水解縮合物(聚合物)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溶液。添加丙二醇單乙醚,使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20/80之溶劑比率在140℃中之固形殘物換算成為15重量%。所得之聚合物相當於式(5-1),藉由GP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聚苯乙烯換算為Mw1600。
(合成例2)
將15.48g(在全矽烷中為75mol%)之四乙氧基矽烷、1.24g(在全矽烷中為7mol%)之甲基三乙氧基矽烷、1.37g(在全矽烷中為7mol%)之苯基三甲氧基矽烷、1.73g(在全矽烷中為6mol%)之甲基磺醯基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1.51g(在全矽烷中為5mol%)之3-(三乙氧基矽烷基)丙基琥珀酸酐、31.98g之丙酮置入100ml之燒瓶中,將混合溶液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同時將0.01mol/l之鹽酸6.69g滴下於混合溶液中。添加後,將燒瓶移至調整為85℃之油浴上,加熱迴流下反應240分鐘。然後,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反應溶液中添加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1g,減壓餾除反應副產物之乙醇、水、鹽酸,經濃縮後,得到水解縮合物(聚合物)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溶液。添加丙二醇單乙醚,使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20/80之溶劑比率在140℃中之固形殘物換算成為15重量%。所得之聚合物相當於式(5-2),藉由GP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聚苯乙烯換算為Mw1600。
(合成例3)
將15.44g(在全矽烷中為75mol%)之四乙氧基矽烷、1.23g(在全矽烷中為7mol%)之甲基三乙氧基矽烷、1.37g(在全矽烷中為7mol%)之苯基三甲氧基矽烷、1.72g(在全矽烷中為6mol%)之甲基磺醯基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1.56g(在全矽烷中為5mol%)之化合物1、31.99g之丙酮置入100ml之燒瓶中,將混合溶液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同時將0.01mol/l之鹽酸6.68g滴下於混合溶液中。添加後,將燒瓶移至調整為85℃之油浴上,加熱迴流下反應240分鐘。然後,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反應溶液中添加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1g,減壓餾除反應副產物之乙醇、水、鹽酸,經濃縮後,得到水解縮合物(聚合物)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溶液。添加丙二醇單乙醚,使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20/80之溶劑比率在140℃中之固形殘物換算成為15重量%。所得之聚合物相當於式(5-3),藉由GP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聚苯乙烯換算為Mw1600。
(合成例4)
將15.47g(在全矽烷中為75mol%)之四乙氧基矽烷、1.24g(在全矽烷中為7mol%)之甲基三乙氧基矽烷、1.37g(在全矽烷中為7mol%)之苯基三甲氧基矽烷、1.73g(在全矽烷中為6mol%)之甲基磺醯基甲基苯基三甲氧 基矽烷、1.52g(在全矽烷中為5mol%)之化合物2、31.99g之丙酮置入100ml之燒瓶中,將混合溶液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同時將0.01mol/l之鹽酸6.69g滴下於混合溶液中。添加後,將燒瓶移至調整為85℃之油浴上,加熱迴流下反應240分鐘。然後,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反應溶液中添加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1g,減壓餾除反應副產物之乙醇、水、鹽酸,經濃縮後,得到水解縮合物(聚合物)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溶液。添加丙二醇單乙醚,使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20/80之溶劑比率在140℃中之固形殘物換算成為15重量%。所得之聚合物相當於式(5-4),藉由GP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聚苯乙烯換算為Mw1600。
(合成例5)
將15.29g(在全矽烷中為75mol%)之四乙氧基矽烷、1.22g(在全矽烷中為7mol%)之甲基三乙氧基矽烷、1.36g(在全矽烷中為7mol%)之苯基三甲氧基矽烷、1.70g(在全矽烷中為6mol%)之甲基磺醯基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1.78g(在全矽烷中為5mol%)之化合物3、32.03g之丙酮置入100ml之燒瓶中,將混合溶液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同時將0.01mol/l之鹽酸6.61g滴下於混合溶液中。添加後,將燒瓶移至調整為85℃之油浴上,加熱迴流下反應240分鐘。然後,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反應溶液中添加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1g,減壓餾除反應副產物之 乙醇、水、鹽酸,經濃縮後,得到水解縮合物(聚合物)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溶液。添加丙二醇單乙醚,使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20/80之溶劑比率在140℃中之固形殘物換算成為15重量%。所得之聚合物相當於式(5-5),藉由GP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聚苯乙烯換算為Mw1600。
(合成例6)
將15.20g(在全矽烷中為75mol%)之四乙氧基矽烷、1.21g(在全矽烷中為7mol%)之甲基三乙氧基矽烷、1.35g(在全矽烷中為7mol%)之苯基三甲氧基矽烷、1.70g(在全矽烷中為6mol%)之甲基磺醯基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1.70g(在全矽烷中為5mol%)之化合物4、32.05g之丙酮置入100ml之燒瓶中,將混合溶液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同時將0.01mol/l之鹽酸6.57g滴下於混合溶液中。添加後,將燒瓶移至調整為85℃之油浴上,加熱迴流下反應240分鐘。然後,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反應溶液中添加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1g,減壓餾除反應副產物之乙醇、水、鹽酸,經濃縮後,得到水解縮合物(聚合物)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溶液。添加丙二醇單乙醚,使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20/80之溶劑比率在140℃中之固形殘物換算成為15重量%。所得之聚合物相當於式(5-6),藉由GP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聚苯乙烯換算為Mw1600。
(合成例7)
將15.12g(在全矽烷中為75mol%)之四乙氧基矽烷、1.21g(在全矽烷中為7mol%)之甲基三乙氧基矽烷、1.34g(在全矽烷中為7mol%)之苯基三甲氧基矽烷、1.69g(在全矽烷中為6mol%)之甲基磺醯基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2.03g(在全矽烷中為5mol%)之化合物5、32.08g之丙酮置入100ml之燒瓶中,將混合溶液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同時將0.01mol/l之鹽酸6.53g滴下於混合溶液中。添加後,將燒瓶移至調整為85℃之油浴上,加熱迴流下反應240分鐘。然後,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反應溶液中添加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1g,減壓餾除反應副產物之乙醇、水、鹽酸,經濃縮後,得到水解縮合物(聚合物)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溶液。添加丙二醇單乙醚,使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20/80之溶劑比率在140℃中之固形殘物換算成為15重量%。所得之聚合物相當於式(5-7),藉由GP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聚苯乙烯換算為Mw1600。
(合成例8)
將15.66g(在全矽烷中為75mol%)之四乙氧基矽烷、1.88g(在全矽烷中為10.5mol%)之甲基三乙氧基矽烷、1.69g(在全矽烷中為8.5mol%)之苯基三甲氧基矽烷、1.65g(在全矽烷中為5mol%)之(5-(三乙氧基矽烷基)降冰片 烯-2,3-二羧酸酐、0.41g(在全矽烷中為1mol%)之3-(三乙氧基矽烷基丙基)二烯丙基三聚氰酸酯(isocyanurate)、31.94g之丙酮置入100ml之燒瓶中,將混合溶液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同時將0.01mol/l之鹽酸6.77g滴下於混合溶液中。添加後,將燒瓶移至調整為85℃之油浴上,加熱迴流下反應240分鐘。然後,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反應溶液中添加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1g,減壓餾除反應副產物之乙醇、水、鹽酸,經濃縮後,得到水解縮合物(聚合物)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溶液。添加丙二醇單乙醚,使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20/80之溶劑比率在140℃中之固形殘物換算成為15重量%。所得之聚合物相當於式(5-8),藉由GP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聚苯乙烯換算為Mw1600。
(合成例9)
將15.37g(在全矽烷中為75mol%)之四乙氧基矽烷、1.84g(在全矽烷中為10.5mol%)之甲基三乙氧基矽烷、1.66g(在全矽烷中為8.5mol%)之苯基三甲氧基矽烷、2.07g(在全矽烷中為5mol%)之化合物5、0.41g(在全矽烷中為1mol%)之3-(三乙氧基矽烷基丙基)二烯丙基三聚氰酸酯、32.01g之丙酮置入100ml之燒瓶中,將混合溶液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同時將0.01mol/l之鹽酸6.64g滴下於混合溶液中。添加後,將燒瓶移至調整為85℃之油浴上,加熱迴流下反應240分鐘。然後,反應溶液冷卻至室 溫,反應溶液中添加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1g,減壓餾除反應副產物之乙醇、水、鹽酸,經濃縮後,得到水解縮合物(聚合物)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溶液。添加丙二醇單乙醚,使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20/80之溶劑比率在140℃中之固形殘物換算成為15重量%。所得之聚合物相當於式(5-9),藉由GP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聚苯乙烯換算為Mw1600。
(合成例10)
將15.80g(在全矽烷中為75mol%)之四乙氧基矽烷、1.80g(在全矽烷中為10.0mol%)之甲基三乙氧基矽烷、2.01g(在全矽烷中為10.0mol%)之苯基三甲氧基矽烷、1.66g(在全矽烷中為5mol%)之(5-(三乙氧基矽烷基)降冰片烯-2,3-二羧酸酐、31.90g之丙酮置入100ml之燒瓶中,將混合溶液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同時將0.01mol/l之鹽酸6.83g滴下於混合溶液中。添加後,將燒瓶移至調整為85℃之油浴上,加熱迴流下反應240分鐘。然後,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反應溶液中添加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1g,減壓餾除反應副產物之乙醇、水、鹽酸,經濃縮後,得到水解縮合物(聚合物)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溶液。添加丙二醇單乙醚,使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20/80之溶劑比率在140℃中之固形殘物換算成為15重量%。所得之聚合物相當於式(5-10),藉由GP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聚苯乙烯換算為Mw1600。
(合成例11)
將15.50g(在全矽烷中為75mol%)之四乙氧基矽烷、1.77g(在全矽烷中為10.0mol%)之甲基三乙氧基矽烷、1.97g(在全矽烷中為10.0mol%)之苯基三甲氧基矽烷、2.09g(在全矽烷中為5mol%)之化合物5、31.98g之丙酮置入100ml之燒瓶中,將混合溶液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同時將0.01mol/l之鹽酸6.70g滴下於混合溶液中。添加後,將燒瓶移至調整為85℃之油浴上,加熱迴流下反應240分鐘。然後,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反應溶液中添加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1g,減壓餾除反應副產物之乙醇、水、鹽酸,經濃縮後,得到水解縮合物(聚合物)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溶液。添加丙二醇單乙醚,使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20/80之溶劑比率在140℃中之固形殘物換算成為15重量%。所得之聚合物相當於式(5-11),藉由GP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聚苯乙烯換算為Mw1600。
(合成例12)
將15.17g(在全矽烷中為75mol%)之四乙氧基矽烷、2.60g(在全矽烷中為15mol%)之甲基三乙氧基矽烷、2.01g(在全矽烷中為5mol%)之3-(三乙氧基矽烷基丙基)二烯丙基三聚氰酸酯、1.59g(在全矽烷中為5mol%)之5-(三乙氧基矽烷基)降冰片烯-2,3-二羧酸酐、32.06g之丙酮置入100ml之燒瓶中,將混合溶液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同 時將0.01mol/l之鹽酸6.56g滴下於混合溶液中。添加後,將燒瓶移至調整為85℃之油浴上,加熱迴流下反應240分鐘。然後,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反應溶液中添加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1g,減壓餾除反應副產物之乙醇、水、鹽酸,經濃縮後,得到水解縮合物(聚合物)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溶液。添加丙二醇單乙醚,使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20/80之溶劑比率在140℃中之固形殘物換算成為15重量%。所得之聚合物相當於式(5-12),藉由GP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聚苯乙烯換算為Mw1600。
(合成例13)
將14.90g(在全矽烷中為75mol%)之四乙氧基矽烷、2.55g(在全矽烷中為15mol%)之甲基三乙氧基矽烷、1.97g(在全矽烷中為5mol%)之3-(三乙氧基矽烷基丙基)二烯丙基三聚氰酸酯、2.01g(在全矽烷中為5mol%)之化合物5、32.13g之丙酮置入100ml之燒瓶中,將混合溶液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同時將0.01mol/l之鹽酸6.44g滴下於混合溶液中。添加後,將燒瓶移至調整為85℃之油浴上,加熱迴流下反應240分鐘。然後,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反應溶液中添加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1g,減壓餾除反應副產物之乙醇、水、鹽酸,經濃縮後,得到水解縮合物(聚合物)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溶液。添加丙二醇單乙醚,使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20/80之溶劑比率在140℃中之固形殘物換算成為15重量%。所得之聚合物相 當於式(5-13),藉由GP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聚苯乙烯換算為Mw1600。
(合成例14)
將15.89g(在全矽烷中為75mol%)之四乙氧基矽烷、2.18g(在全矽烷中為12mol%)之甲基三乙氧基矽烷、1.41g(在全矽烷中為7mol%)之苯基三甲氧基矽烷、1.77g(在全矽烷中為6mol%)之甲基磺醯基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31.88g之丙酮置入100ml之燒瓶中,將混合溶液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同時將0.01mol/l之鹽酸6.88g滴下於混合溶液中。添加後,將燒瓶移至調整為85℃之油浴上,加熱迴流下反應240分鐘。然後,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反應溶液中添加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1g,減壓餾除反應副產物之乙醇、水、鹽酸,經濃縮後,得到水解縮合物(聚合物)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溶液。添加丙二醇單乙醚,使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20/80之溶劑比率在140℃中之固形殘物換算成為15重量%。所得之聚合物式(E-1),藉由GP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聚苯乙烯換算為Mw1600。
(比較合成例1)
將4.30g(在全矽烷中為20mol%)之四乙氧基矽烷、3.68g(在全矽烷中為20mol%)之甲基三乙氧基矽烷、10.24g(在全矽烷中為50mol%)之苯基三甲氧基矽烷、3.39g(在全矽烷中為10mol%)之(5-(三乙氧基矽烷基)降冰片烯-2,3-二羧酸酐、32.43g之丙酮置入100ml之燒瓶中,將混合溶液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同時將0.01mol/l之鹽酸5.96g滴下於混合溶液中。添加後,將燒瓶移至調整為85℃之油浴上,加熱迴流下反應240分鐘。然後,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反應溶液中添加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1g,減壓餾除反應副產物之乙醇、水、鹽酸,經濃縮後,得到水解縮合物(聚合物)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溶液。添加丙二醇單乙醚,使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20/80之溶劑比率在140℃中之固形殘物換算成為15重量%。所得之聚合物式(E-2),藉由GP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聚苯乙烯換算為Mw800。
(比較合成例2)
將4.37g(在全矽烷中為20mol%)之四乙氧基矽烷、3.74g(在全矽烷中為20mol%)之甲基三乙氧基矽烷、10.41g(在全矽烷中為50mol%)之苯基三甲氧基矽烷、3.05g(在全矽烷中為10mol%)之甲基磺醯基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32.37g之丙酮置入100ml之燒瓶中,將混合溶液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同時將0.01mol/l之鹽酸6.05g滴下於混合溶液中。添加後,將燒瓶移至調整為85℃之油浴上,加熱迴流下反應240分鐘。然後,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反應溶液中添加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1g,減壓餾除反應副產物之乙醇、水、鹽酸,經濃縮後,得到水解縮合物(聚合物)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溶液。添加丙二醇單乙醚,使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20/80之溶劑比率在140℃中之固形殘物換算成為15重量%。所得之聚合物式(E-3),藉由GP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聚苯乙烯換算為Mw1000。
(比較合成例3)
將4.15g(在全矽烷中為20mol%)之四乙氧基矽烷、3.55g(在全矽烷中為20mol%)之甲基三乙氧基矽烷、9.88g(在全矽烷中為50mol%)之苯基三甲氧基矽烷、4.12g(在全矽烷中為10mol%)之3-(三乙氧基矽烷基丙基)二烯丙基三聚氰酸酯、32.55g之丙酮置入100ml之燒瓶中,將混合溶液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同時將0.01mol/l之鹽酸5.75g滴下於混合溶液中。添加後,將燒瓶移至調整為85℃之油浴上,加熱迴流下反應240分鐘。然後,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反應溶液中添加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1g,減壓餾除反應副產物之乙醇、水、鹽酸,經濃縮後,得到水解縮合物(聚合物)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溶液。添加丙二醇單乙醚,使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20/80之溶劑比率在140℃中之固形殘物換算成為15重量%。所得之聚合物式(E-4),藉由GP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聚苯乙烯換算為Mw1000。
(比較合成例4)
將4.34g(在全矽烷中為20mol%)之四乙氧基矽烷、3.71g(在全矽烷中為20mol%)之甲基三乙氧基矽烷、10.32g(在全矽烷中為50mol%)之苯基三甲氧基矽烷、1.51g(在全矽烷中為5mol%)之甲基磺醯基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1.71g(在全矽烷中為5mol%)之(5-(三乙氧基矽烷基)降冰片烯-2,3-二羧酸酐、32.40g之丙酮置入100ml之燒瓶中,將混合溶液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同時將0.01mol/l之鹽酸6.00g滴下於混合溶液中。添加後,將燒瓶移至調整為85℃之油浴上,加熱迴流下反應240分鐘。然後,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反應溶液中添加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1g,減壓餾除反應副產物之乙醇、水、鹽酸,經濃縮後,得到水解縮合物(聚合物)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溶液。添加丙二醇單乙醚,使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20/80之溶劑比率在140℃中之固形殘物換算成為15重量%。所得之聚合物式(E-5),藉由GPC之重量平 均分子量係以聚苯乙烯換算為Mw900。
(光阻下層膜之調製)
將前述合成例1至合成例14、比較合成例1~4所得之含矽聚合物、酸、硬化觸媒、添加劑、溶劑、水以如表1所示之比例進行混合,藉由0.1μm之氟樹脂製之過濾器過濾,分別調製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的溶液。
在表1及表2中,馬來酸係以MA表示,(3-三乙氧基矽烷基丙基)-4,5-二氫咪唑係以IMIDTEOS表示,三苯基鋶三氟甲烷磺酸酯係以TPS105表示,馬來酸單三苯基鋶係以TPSMA表示,三苯基鋶樟腦磺酸酯係以TPSCS表示,(5-(三乙氧基矽烷基)降冰片烯-2,3-二羧酸酐係以NorAnTEOS表示,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係以PGMEA表示,丙二醇單乙醚係以PGEE表示。水使用超純水。各添加量係以質量份表示。聚合物之添加量並非聚合物溶液之質量,而是聚合物的質量。
(光學常數測定)
使用旋轉器將實施例1~實施例22、比較例1~比較例4所調製之含矽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塗佈於矽晶圓上。在加熱板上以200℃加熱1分鐘,形成含矽(Si)光阻下層膜(膜厚為0.05μm)。然後,對於此等光阻下層膜,使用分光橢圓對稱計(J.A.Woollam公司製,VUV-VASE VU-302)測定波長193nm下之折射率(n值)及光學吸光係數(k值,或稱衰減係數)。
(乾蝕刻速度之測定)
測定乾蝕刻速度用之蝕刻器及蝕刻氣體係使用以下者。
ES401(日本科學公司製):四氟化碳(CF4)
RIE-10NR(Samco公司製):氧氣(O2)
使用旋轉器將實施例1~實施例22、比較例1~比較例4所調製之含矽(Si)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之溶液塗佈於矽晶圓上。在加熱板上以240℃加熱1分鐘,分別形成含矽(Si)光阻下層膜(膜厚0.08μm(CF4氣體之蝕刻速度測定用)、0.05μm(O2氣體之蝕刻速度測定用))。又,同樣地,將有機下層膜形成組成物使用旋轉器,在矽晶圓上形成塗膜(膜厚0.20μm)。使用作為蝕刻氣體之O2氣體,測定乾蝕刻速度,比較實施例1~實施例22、比較例1~比較例4之含矽(Si)光阻下層膜的乾蝕刻速度。
有機光阻下層膜A之調製
氮氣氛下,在100mL四口燒瓶中加入咔唑(6.69g、0.040mol、東京化成工業(股)製)、9-茀酮(Fluorenone)(7.28g、0.040mol、東京化成工業(股)製)、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0.76g、0.0040mol、東京化成工業(股)製),然後加入1,4-二噁烷(6.69g、關東化學(股)製),昇溫至100℃,使其溶解開始聚合。24小時後,放置冷卻至60℃後,添加氯仿(34g、關東化學(股)製)稀釋,在甲醇(168g、關東化學(股)製)中,再沈澱。將所得之沈澱物過濾,以減壓乾燥機,以80℃乾燥24小時,得到目的之聚合物(式(E-6)、以下簡稱PCzFL)9.37g。
PCzFL之1H-NMR之測定結果如下述。
1H-NMR(400MHz,DMSO-d6):δ7.03-7.55(br,12H),δ7.61-8.10(br,4H),δ11.18(br,1H)
PCzFL之以GPC之聚苯乙烯換算所測定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2800、多分散度Mw/Mn為1.77。
所得之樹脂20g與作為交聯劑之四甲氧基甲基甘脲(三井Cytec(股)製、商品名powder link1174)3.0g、作為觸媒之吡啶鎓對甲苯磺酸酯0.30g、作為界面活性劑之Megafac R-30(大日本油墨化學(股)製、商品名)0.06g混合,溶解於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88g中形成溶液。然後, 使用孔徑0.10μm之聚乙烯製微過濾器過濾,再使用孔徑0.05μm之聚乙烯製微過濾器過濾,調製多層膜之微影製程用之有機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的溶液。
(光阻圖型化評價:經由以有機溶劑顯像之NTD步驟的評價)
將上述所得之有機下層膜(A層)形成組成物塗佈於矽晶圓上,在加熱板上以240℃烘烤60秒,得到膜厚200nm之有機下層膜(A層)。其上塗佈實施例1~11、14~22、比較例1~比較例4所得之含矽(Si)光阻下層膜(B層)形成組成物,在加熱板上以240℃加熱60秒,得到含矽(Si)光阻下層膜(B層)。含矽(Si)光阻下層膜(B層)之膜厚為35nm。
B層之上,使用旋轉器分別塗佈市售光阻溶液(富士薄膜(股)製、商品名FAiRS-9521NT05),在加熱板上以100℃加熱1分鐘,形成膜厚85nm之光阻膜(C層)。
使用(股)Nikon製NSR-S307E掃描器(波長193nm、NA、σ:0.85、0.93/0.85),分別通過使顯像後,形成光阻之線寬及其線間之寬為0.060μm、即0.060μm之線與間距(L/S)=1/2之密集線(dense line)的方式所設定的光罩,又使顯像後,形成光阻之線寬及其線間之寬為0.058μm、即0.058μm之線與間距(L/S)=1/1之密集線(dense line)的方式所設定的光罩進行曝光。然後,在加熱板上以100℃烘烤60秒,冷卻後,使用乙酸丁酯(溶劑顯像液)以60秒顯 像,在光阻下層膜(B層)上形成負型圖型。所得之光阻圖型未發生較大的圖型剝離或底切、線底部肥大(footing)者評價為良好。
表5、表6表示觀察微影評價後之光阻之底部形狀的結果。
(光阻圖型化評價:經由以鹼性顯像液顯像之PTD步驟的評價)
將上述所得之有機下層膜(A層)形成組成物塗佈於矽晶圓上,在加熱板上以240℃烘烤60秒,得到膜厚200nm之有機下層膜(A層)。其上塗佈實施例12~13、比較例1~比較例4所得之含矽(Si)光阻下層膜(B層)形成組成物,在加熱板上以240℃烘烤60秒,得到含矽(Si)光阻下層膜(B層)。含矽(Si)光阻下層膜(B層)之膜厚為35nm。B層之上,使用旋轉器分別塗佈市售光阻溶液(JSR(股)製、商品名AR2772),在加熱板上以110℃烘烤60秒,形成膜厚120nm之光阻膜(C層)。光阻之圖型化係使用Nikon公司製ArF曝光機S-307E(波長193nm、NA、σ:0.85、0.93/0.85(Dipole)液浸液:水)進行。目標(Target)係通過使顯像後,形成光阻之線寬及其線間之寬為0.065μm、即 線與間距(密集線:dense line)的方式所設定之光罩,進行曝光。
然後,在加熱板上以110℃烘烤60秒,冷卻後,以60秒單槳式步驟,使用2.38質量%濃度之四甲基氫氧化銨水溶液(顯像液)進行顯像。所得之光阻圖型未發生較大的圖型剝離或底切、線底部肥大(footing)者評價為良好。
表7表示觀察微影評價後之光阻之底部形狀的結果。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係提供可用於製造半導體裝置之微影用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又本發明係提供可作為硬光罩使用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之微影用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此外,本發明係提供可作為反射防止膜使用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之微影用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Claims (11)

  1. 一種微影(Lithography)用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其特徵係含有作為矽烷之水解性矽烷、其水解物、或其水解縮合物,該水解性矽烷含有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或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所構成之水解性矽烷,且該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或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所構成之水解性矽烷未達全矽烷之50莫耳%,[化1]R1 aR2 bSi(R3)4-(a+b) 式(1)[式中,R1係含有式(1-1)、式(1-2)、式(1-3)、式(1-4)或式(1-5):
    Figure TWI639891B_C0001
    (式(1-1)、式(1-2)、式(1-3)、式(1-4)、及式(1-5)中,T1、T4及T7各自為伸烷基、環狀伸烷基、伸烯基、伸芳基、氧原子、氧羰基(oxycarbonyl)、醯胺基、2級胺基或彼等之組合,但是式(1-1)中,n為2時,T1為三價基,T2係烷基,T3及T5各自為脂肪族環或芳香族環,T6及T8各自為內酯環,n表示1或2之整數)表示之基團的一價有機基,且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者,R2係烷基、芳基、鹵化烷基、鹵化芳基、烯基或具有環氧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胺基或氰基之有機基,且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者,R3係烷氧基、醯氧基或鹵基,a表示1之整數,b表示0或1之整數,a+b表示1或2之整數]、
    Figure TWI639891B_C0002
    [式中,R4係含有式(2-1)、式(2-2)、或式(2-3):
    Figure TWI639891B_C0003
    表示之基團的一價有機基,且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者,R5係烷基、芳基、鹵化烷基、鹵化芳基、烯基或具有環氧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胺基或氰基的有機基,且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者,R6係烷氧基、醯氧基或鹵基,式(2-1)中,C原子上之「-」為鍵結,N原子上之「-」中任一為鍵結,式(2-2)中,S原子上之「-」中任一為鍵結,a1表示1之整數,b1表示0或1之整數,a1+b1表示1或2之整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其中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或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所構成之水解性矽烷係全矽烷之5~45莫耳%。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其中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係R4為含有式(2-1)表示之基團之有機基的水解性矽烷、R4為含有式(2-2)表示之基團之有機基的水解性矽烷、R4為含有式(2-3)表示之基團之有機基的水解性矽烷、或彼等之混合物。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其中由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所構成之水解性矽烷係以莫耳比計1:0.01~10之比例含有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其中水解性矽烷為含有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或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之組合所構成之水解性矽烷與其他之水解性矽烷,其他之水解性矽烷為由式(3):
    Figure TWI639891B_C0004
    (式中,R7係烷基、芳基、鹵化烷基、鹵化芳基、烯基、或具有環氧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或氰基之有機基,且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者,R8係表示烷氧基、醯氧基、或鹵基,a2表示0~3之整數)表示之化合物、及式(4):
    Figure TWI639891B_C0005
    (式中,R9係烷基,且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結者,R10表示烷氧基、醯氧基、或鹵基,Y表示伸烷基或伸芳基,b2表示0或1之整數,c係0或1之整數)表示之化合物所成群選出之至少一種的有機矽化合物。
  6. 一種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其特徵係含有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之式(1)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之式(2)表示之水解性矽烷與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式(3)表示之水解性矽烷的水解物作為聚合物。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其中再含有酸作為水解觸媒。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其中再含有水。
  9. 一種光阻下層膜,其特徵係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任一項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塗佈於半導體基板上,進行燒成而得。
  10. 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含有以下步驟: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任一項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塗佈於半導體基板上,進行燒成形成光阻下層膜的步驟;在前述下層膜之上塗佈光阻用組成物,形成光阻膜的步驟;使前述光阻膜進行曝光的步驟;曝光後,使光阻顯像得到光阻圖型的步驟;藉由光阻圖型蝕刻光阻下層膜的步驟;及藉由圖型化後之光阻與光阻下層膜,對半導體基板進行加工的步驟。
  11. 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含有以下步驟:於半導體基板上形成有機下層膜的步驟;於其上塗佈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任一項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進行燒成形成光阻下層膜的步驟;在前述下層膜之上塗佈光阻用組成物,形成光阻膜的步驟;使前述光阻膜進行曝光的步驟;曝光後,使光阻顯像得到光阻圖型的步驟;藉由光阻圖型蝕刻光阻下層膜的步驟;藉由圖型化後之光阻下層膜蝕刻有機下層膜的步驟;及藉由圖型化後之有機下層膜,對半導體基板進行加工的步驟。
TW102139554A 2012-10-31 2013-10-31 具有酯基之含矽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TWI6398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0249 2012-10-31
JP2012-240249 2012-10-31
JP2012249620 2012-11-13
JP2012-249620 2012-11-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2386A TW201432386A (zh) 2014-08-16
TWI639891B true TWI639891B (zh) 2018-11-01

Family

ID=50627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9554A TWI639891B (zh) 2012-10-31 2013-10-31 具有酯基之含矽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372039B2 (zh)
EP (1) EP2916170A4 (zh)
JP (1) JP6436301B2 (zh)
KR (1) KR102307208B1 (zh)
CN (1) CN104737076B (zh)
SG (1) SG11201503389VA (zh)
TW (1) TWI639891B (zh)
WO (1) WO20140693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14080B1 (ko) * 2014-06-17 2021-10-18 닛산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페닐기 함유 크로모퍼를 갖는 실리콘 함유 레지스트 하층막 형성 조성물
TWI503628B (zh) * 2014-07-11 2015-10-11 Everlight Chem Ind Corp 負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CN106662821A (zh) * 2014-07-15 2017-05-10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含脂肪族多环结构的有机基团的含硅抗蚀剂下层膜形成用组合物
CN107075302B (zh) 2014-11-19 2020-08-04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含交联反应性硅的膜形成用组合物
TWI592760B (zh) * 2014-12-30 2017-07-21 羅門哈斯電子材料韓國有限公司 與經外塗佈之光致抗蝕劑一起使用之塗層組合物
JP7143763B2 (ja) * 2016-02-24 2022-09-29 日産化学株式会社 シリコン含有パターン反転用被覆剤
JP7208590B2 (ja) * 2017-03-31 2023-01-19 日産化学株式会社 カルボニル構造を有するシリコン含有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TWI776915B (zh) * 2017-07-06 2022-09-11 日商日產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鹼性顯影液可溶性矽之阻劑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JP6981949B2 (ja) * 2018-10-16 2021-12-1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ケイ素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7307005B2 (ja) 2019-04-26 2023-07-1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硬化触媒の拡散距離を測定する方法
JP7307004B2 (ja) * 2019-04-26 2023-07-1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ケイ素含有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CN115053335A (zh) 2019-10-24 2022-09-13 布鲁尔科技公司 高硅含量可湿法去除平面化层
US20220163889A1 (en) * 2020-11-20 2022-05-2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allic photoresist patterning and defect improvement
WO2024024490A1 (ja) * 2022-07-29 2024-02-01 日産化学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13644A (en) * 2009-06-02 2011-04-16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Resist underlayer film forming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ilicone having sulfide bon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69203B2 (ja) 2003-03-24 2009-11-18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膜材料、反射防止膜を有する基板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4262516B2 (ja) 2003-05-12 2009-05-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ポジ型レジスト組成物
US7320855B2 (en) 2004-11-03 2008-01-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ilicon containing TARC/barrier layer
JP4638380B2 (ja) 2006-01-27 2011-02-23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膜材料、反射防止膜を有する基板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4716040B2 (ja) * 2006-06-16 2011-07-06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ケイ素含有膜形成用組成物、ケイ素含有膜、ケイ素含有膜形成基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US7855043B2 (en) 2006-06-16 2010-12-21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Silicon-containing film-forming composition, silicon-containing film, silicon-containing film-bearing substrate, and patterning method
US8652750B2 (en) * 2007-07-04 2014-02-18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Silicon-containing film-forming composition, silicon-containing film, silicon-containing film-bearing substrate, and patterning method
KR101749601B1 (ko) * 2009-09-16 2017-06-21 닛산 가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 가이샤 설폰아미드기를 가지는 실리콘 함유 레지스트 하층막 형성 조성물
KR102061530B1 (ko) * 2010-02-19 2020-01-02 닛산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질소 함유환을 가지는 실리콘 함유 레지스트 하층막 형성 조성물
TW201202691A (en) * 2010-07-06 2012-01-16 Univ Nat Cheng Kung Multi-gas senso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JP5062352B2 (ja) 2010-09-09 2012-10-31 Jsr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5765298B2 (ja) * 2010-09-09 2015-08-19 Jsr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CN103339569B (zh) * 2011-01-24 2018-12-07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包含含有二酮结构的有机基团的含有硅的形成抗蚀剂下层膜的组合物
KR20130012844A (ko) * 2011-07-26 2013-02-05 삼성메디슨 주식회사 도플러 각도 자동 보정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초음파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13644A (en) * 2009-06-02 2011-04-16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Resist underlayer film forming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ilicone having sulfide bon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72039B2 (en) 2019-08-06
EP2916170A1 (en) 2015-09-09
JPWO2014069329A1 (ja) 2016-09-08
CN104737076A (zh) 2015-06-24
SG11201503389VA (en) 2015-06-29
US20150316849A1 (en) 2015-11-05
WO2014069329A1 (ja) 2014-05-08
KR20150081269A (ko) 2015-07-13
JP6436301B2 (ja) 2018-12-12
TW201432386A (zh) 2014-08-16
KR102307208B1 (ko) 2021-10-01
EP2916170A4 (en) 2016-06-08
CN104737076B (zh) 2020-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9891B (zh) 具有酯基之含矽光阻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JP6150088B2 (ja) スルホン構造を有する新規シラン化合物
JP5534250B2 (ja) スルホンアミド基を有するシリコン含有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JP5862894B2 (ja) 保護された脂肪族アルコールを含有する有機基を有するシリコン含有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KR102182360B1 (ko) 환상 디에스테르기를 갖는 실리콘 함유 레지스트 하층막 형성 조성물
WO2016080226A1 (ja) 架橋反応性シリコン含有膜形成組成物
JP6597980B2 (ja) ハロゲン化スルホニルアルキル基を有するシリコン含有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TWI681019B (zh) 包含具有含鹵素的羧酸醯胺基之水解性矽烷之微影蝕刻用光阻底層膜形成組成物
JPWO2010071155A1 (ja) アニオン基を有するシリコン含有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TWI793388B (zh) 矽烷
JP5818026B2 (ja) ジケトン構造含有有機基を含むシリコン含有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TWI776915B (zh) 含有鹼性顯影液可溶性矽之阻劑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KR102674631B1 (ko) 알칼리성 현상액 가용성 실리콘함유 레지스트 하층막 형성 조성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