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8541B - 通信裝置、通信系統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裝置、通信系統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8541B
TWI638541B TW103114555A TW103114555A TWI638541B TW I638541 B TWI638541 B TW I638541B TW 103114555 A TW103114555 A TW 103114555A TW 103114555 A TW103114555 A TW 103114555A TW I638541 B TWI638541 B TW I6385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emodulation
demodulated signal
demodu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4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5908A (zh
Inventor
飯田康博
鷹觜和邦
小林健一
小口一浩
Original Assignee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45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5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85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854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2Amplitud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using on-off keying; Single sideband or vestigial sideband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通信裝置包括:解調部,其基於自其他通信裝置發送之調變信號進行振幅變化解調及相位變化解調,並選擇藉由該等之任一者予以解調之解調信號;及調變部,其將其他通信裝置產生之磁場進行調變。

Description

通信裝置、通信系統及通信方法
本揭示係關於進行近距離無線通信之通信裝置、通信系統、及通信方法。
近年來,IC卡被利用於電車或巴士等交通機關之乘車券或電子貨幣等。此種IC卡係於其與讀寫器之間藉由近距離無線通信(所謂非接觸通信)進行資訊之交換。該通信係例如根據國際標準ISO/IEC14443-2(類型A、類型B)或國際標準ISO/IEC18092規格化。根據該等規格,讀寫器(啟始端)與IC卡(目標端)係以藉由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振幅鍵移)調變進行通信之方式規定。
關於此種近距離無線通信所使用之解調電路,揭示有各種技術。例如,於專利文獻1揭示有一種解調電路,其係於應用於讀寫器之情形時,以正交檢波(相位變化解調模式)解調;於應用於IC卡之情形時,以類比包絡曲線檢波或正交檢波(振幅變化解調模式)進行解調。又,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一種讀寫器用之解調電路,其具備ASK檢波電路及相位檢波電路,且利用ASK檢波電路之輸出信號及相位檢波電路之輸出信號之中之平均振幅位準較大者。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8721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118070號公報
然而,一般期望準確無誤地進行通信,於近距離無線通信中,亦期望通信品質較高。
因此,期望提供一種能提高通信品質之通信裝置、通信系統、及通信方法。
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具備解調部、與調變部。解調部係基於自其他通信裝置發送之調變信號進行振幅變化解調及相位變化解調,並選擇藉由該等之任一者予以解調之解調信號者。調變部係將其他通信裝置產生之磁場進行調變者。
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具備第1通信裝置、與第2通信裝置。第1通信裝置具有:解調部,其基於自第2通信裝置發送之調變信號進行振幅變化解調及相位變化解調,並選擇藉由該等之任一者予以解調之解調信號;及調變部,其將第2通信裝置產生之磁場進行調變。
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通信方法係藉由基於自其他通信裝置發送之調變信號進行振幅變化解調及相位變化解調,並選擇藉由該等之任一者予以解調之解調信號而接收信號,且藉由調變其他通信裝置產生之磁場而發送信號。
根據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通信系統、及通信方法,係藉由基於自其他通信裝置發送之調變信號進行振幅變化解調及相位變化解調,並選擇藉由該等之任一者予以解調之解調信號而進行信號之接收。藉由調變其他通信裝置產生之磁場,而進行信號之發送。
根據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通信系統、及通信方法,由於係基於自其他通信裝置發送之調變信號進行振幅變化解調及相位變化解調,並選擇藉由該等之任一者予以解調之解調信號而接收 信號,且藉由調變其他通信裝置產生之磁場而發送信號,故可提高通信品質。
1‧‧‧通信系統
1A‧‧‧通信系統
9‧‧‧行動電話
10‧‧‧讀寫器
10A‧‧‧讀寫器
11‧‧‧調變部
12‧‧‧解調部
12A‧‧‧解調部
13‧‧‧處理部
13A‧‧‧處理部
15‧‧‧空心線圈
16‧‧‧電容器
17‧‧‧電容器
20‧‧‧IC卡
20A‧‧‧IC卡
21‧‧‧空心線圈
22‧‧‧電容器
23‧‧‧電阻元件
24‧‧‧開關
25‧‧‧解調部
25A‧‧‧解調部
27‧‧‧處理部
27A‧‧‧處理部
30‧‧‧行動電話
31‧‧‧振幅變化解調部
32‧‧‧相位變化解調部
33‧‧‧A/D轉換部
34‧‧‧A/D轉換部
35‧‧‧前導碼檢測部
35A‧‧‧SOF檢測部
36‧‧‧選擇部
37‧‧‧數位解調部
51‧‧‧控制電路
52‧‧‧振盪電路
53(1)‧‧‧緩衝器
53(2)‧‧‧緩衝器
53(3)‧‧‧緩衝器
A‧‧‧信號狀態
B‧‧‧信號狀態
D1‧‧‧SOF部分
D2‧‧‧資料部分
D3‧‧‧EOF部分
DP‧‧‧資料封包
etu‧‧‧信號寬度
I‧‧‧同相成分
OE‧‧‧輸出啟用端子
P1‧‧‧期間
P2‧‧‧期間
PA‧‧‧前導碼
Q‧‧‧正交成分
SA‧‧‧信號
Sc‧‧‧載波信號
SEL‧‧‧控制信號
Sig1‧‧‧信號
Sig1A‧‧‧信號
Sig2‧‧‧信號
Sig2A‧‧‧信號
Smod1‧‧‧發送信號
Smod2‧‧‧接收信號
SP‧‧‧信號
圖1係表示本揭示之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係表示圖1所示之通信系統之應用例之說明圖。
圖3係表示輸入於圖1所示之調變部之信號之一例之波形圖。
圖4係表示圖1所示之解調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5A係表示圖1所示之通信系統之信號狀態之說明圖。
圖5B係表示圖1所示之通信系統之其他信號狀態之說明圖。
圖5C係表示圖1所示之通信系統之其他信號狀態之說明圖。
圖6係表示輸入於變化例之調變部之信號之一例之波形圖。
圖7係表示變化例之解調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8係表示通信系統之其他應用例之說明圖。
以下,對本揭示之實施形態,參照圖式進行詳細說明。
[構成例]
圖1係表示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1之一構成例者。通信系統1係藉由近距離無線通信(所謂非接觸通信)進行資訊交換之通信系統。另,由於本揭示之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及通信方法係藉由本實施形態具體化,故合併進行說明。通信系統1具備讀寫器10、與IC卡20。
讀寫器10及IC卡20係藉由國際標準ISO/IEC18092所規格化之近距離無線通信進行資訊交換者。該規格係使用於例如FeliCa(註冊商標)等者。讀寫器10係對IC卡20寫入資訊或自IC卡20讀取資訊者。於讀寫器10與IC卡20之間之通信中,讀寫器10係作為所謂啟始端發揮功能者,IC卡20係作為所謂目標端發揮功能。即,讀寫器10與IC卡20之間之通信係最初讀寫器10對IC卡20進行通信,且IC卡20對此進行應 答,從而形成鏈路。
圖2係表示讀寫器10之應用例者。於此例中,讀寫器10係內置於行動電話9。此種行動電話9等之便攜式資訊終端,一般為電池驅動,因此強烈期望減少電力消耗。讀寫器10係如後述般,構成為藉由減少進行通信時之電力消耗,而可搭載於此種便攜式資訊終端。
(讀寫器10)
讀寫器10具有處理部13、調變部11、解調部12、空心線圈15、及電容器16、17。
處理部13係於對IC卡20發送信號時,產生信號Sig1且供給於調變部11,於自IC卡20接收信號時,基於自解調部12供給之信號進行特定處理者。
圖3係表示發送時之信號Sig1之波形例者。信號Sig1係由前導碼PA、與資料封包DP構成。前導碼PA係配置於資料封包DP之前者,係為取得通信之同步而設置者。該前導碼PA具有交變之特定之信號圖案。具體而言,前導碼PA係於國際標準ISO/IEC18092中,規定為48位元以上之交變圖案。資料封包DP係對應於應發送之資料之本體者。
調變部11係於IC卡20發送信號時,基於信號Sig1進行ASK調變處理,而產生發送信號Smod1者。調變部11具有控制電路51、振盪電路52、及N個緩衝器53(1)~53(N)。以下,適宜使用緩衝器53作為表示N個緩衝器53(1)~53(N)中之任意一個。
控制電路51係基於信號Sig1,決定N個緩衝器53(1)~53(N)中所使用之緩衝器53之數量,並對緩衝器53(1)~53(N)之輸出啟用端子OE供給表示是否使用該緩衝器53之控制信號者。調變部11係如後述般,藉由使所使用之緩衝器53之數量變化,而使驅動能力動態地變化,從而進行ASK調變。
振盪電路52係產生載波信號Sc者。該載波信號Sc係例如正弦波或方形波,其頻率於本例中為13.56MHz。
緩衝器53(1)~53(N)之各者係基於供給於輸出啟用端子OE之控制信號,將供給於輸入端子之載波信號Sc自輸出端子輸出,而驅動負載者。緩衝器53(1)~53(N)之各者之輸入端子係相互連接且與振盪電路52連接,而供給載波信號Sc。緩衝器53(1)~53(N)之各者之輸出端子係相互連接,且與電容器17之一端等連接。又,緩衝器53(1)~53(N)之各者之輸出啟用端子OE與控制電路51連接,而分別供給控制信號。
依據該構成,調變部11基於信號Sig1,調變(ASK調變)載波信號Sc之振幅,藉此產生發送信號Smod1。此時,調變部11使發送信號Smod1之振幅根據所使用之緩衝器53之數量變化。具體而言,調變部11藉由增加所使用之緩衝器53之數量而擴大發送信號Smod1之振幅,又,藉由減少所使用之緩衝器53之數量而縮小發送信號Smod1之振幅。即,調變部11係藉由使驅動能力動態地變化而進行ASK調變。藉此,調變部11與例如將載波信號Sc設為輸入,使用增益基於信號Sig1而變化之線形放大器構成調變部之情形相比,可抑制電力消耗。其結果,可實現將讀寫器10搭載於對電力消耗之制約較強之便攜式資訊終端。
解調部12係基於自IC卡20接收到之信號進行解調處理者。
空心線圈15係作為於讀寫器10與IC卡20之間進行通信時之天線發揮功能者。空心線圈15之一端係與電容器16之一端連接且與電容器17之另一端連接,另一端係接地。電容器16之一端係與空心線圈15之一端連接且與電容器17之另一端連接,另一端係接地。電容器17之一端係與緩衝器53(1)~53(N)之輸出端子連接,且與解調部12之輸入端子連接,另一端係與電容器16之一端及空心線圈15之一端連接。即, 空心線圈15及電容器16構成並列共振電路,電容器17係將該並列共振電路、與調變部11及解調部12進行AC鍵結者。該並列共振電路之共振頻率係設定為載波信號Sc之頻率(此例中為13.56MHz)。
(IC卡20)
IC卡20具有處理部27、空心線圈21、電容器22、電阻元件23、開關24、及解調部25。
處理部27係於對讀寫器10發送信號時,產生信號Sig2且供給於開關24,於自讀寫器10接收信號時,基於自解調部25供給之信號進行特定之處理者。發送時,信號Sig2係與信號Sig1(圖3)相同,由前導碼PA與資料封包DP構成者。
空心線圈21係作為於讀寫器10與IC卡20之間進行通信時之天線發揮功能者。空心線圈21之一端係與電容器22之一端連接且與電阻元件23之一端及解調部25之輸入端子連接,另一端為接地。電容器22之一端係與空心線圈21之一端連接且與電阻元件23之一端及解調部25之輸入端子連接,另一端為接地。即,電容器21及空心線圈22構成並列共振電路。該並列共振電路之共振頻率係設定為載波信號Sc之頻率(此例中為13.56MHz)。
電阻元件23之一端係與空心線圈21之一端、電容器22之一端、及解調部25之輸入端子連接,另一端係與開關24之一端連接。開關24係基於自處理部27供給之信號Sig2接通/斷開之開關,一端係與電阻元件23之另一端連接,另一端為接地。
依據此構成,IC卡20於對讀寫器10發送信號時,自身不能動地產生磁場而可發送信號。即,自IC卡20對讀寫器10發送資料時,首先,讀寫器10之空心線圈15產生穩定之交變磁場。接著,IC卡20之開關24根據信號Sig2進行接通/斷開。藉此,於讀寫器10之空心線圈15之兩端,產生與IC卡20之開關24之接通/斷開相應之信號。讀寫器10 之解調部12基於此信號進行解調處理。
另一方面,自讀寫器10接收信號時,讀寫器10之空心線圈15產生基於信號Sig1之交變磁場。藉此,於IC卡20之空心線圈21,產生與該交變磁場相應之電動勢。
解調部25係基於與空心線圈21中產生之電動勢相應之接收信號Smod2進行解調處理者。以下,對解調部25之構成進行詳細說明。
圖4係表示解調部25之一構成例者。解調部25具有振幅變化解調部31、相位變化解調部32、A/D(Analog/Digital:類比/數位)轉換部33、34、前導碼檢測部35、選擇部36、及數位解調部37。
振幅變化解調部31係基於接收信號Smod2中之振幅成分之變化進行解調處理者。相位變化解調部32係基於接收信號Smod2中之相位成分之變化進行解調處理者。
A/D轉換部33係將自振幅變化解調部31供給之解調信號進行A/D轉換而產生信號SA者,A/D轉換部34係將自相位變化解調部32供給之解調信號進行A/D轉換而產生信號SP者。
前導碼檢測部35係基於信號SA檢測前導碼PA,且基於信號SB檢測前導碼PA,並產生表示信號SA、SB中之先檢測出前導碼PA之信號之控制信號SEL者。選擇部36係基於控制信號SEL,選擇信號SA、SB中先檢測出前導碼PA之信號進行輸出者。
數位解調部37係基於自選擇部36供給之信號,藉由數位信號處理進行解調處理者。
依據此構成,於通信系統1中,係如後述般,自讀寫器10向IC卡20發送信號時,即便係與其說接收信號Smod2為ASK調變,不如說為接近PSK調變之信號之情形,也可減少通信之錯誤率。
此處,IC卡20係對應於本揭示之「通信裝置」之一具體例。讀寫器10係對應於本揭示之「其他通信裝置」之一具體例。前導碼PA 係對應於本揭示之「標頭部分」之一具體例,資料封包DP係對應於本揭示之「資料部分」之一具體例。信號SA係對應於本揭示之「第1解調信號」之一具體例,信號SP係對應於本揭示之「第2解調信號」之一具體例。
[動作及作用]
接著,對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1之動作及作用進行說明。
(整體動作概要)
首先,參照圖1、4對通信系統1之整體動作概要進行說明。自讀寫器10向IC卡20發送信號時,讀寫器10之調變部11基於信號Sig1,使驅動能力動態地變化而進行ASK調變處理,產生發送信號Smod1。接著,空心線圈15產生與此發送信號Smod1相應之交變磁場。IC卡20之空心線圈21產生與此交變磁場相應之電動勢。解調部25基於與空心線圈21中產生之電動勢相應之接收信號Smod2進行解調處理。具體而言,振幅變化解調部31基於接收信號Smod2中之振幅成分之變化進行解調處理,A/D轉換部33將該輸出信號進行A/D轉換而產生信號SA。相位變化解調部32基於接收信號Smod2中之相位成分之變化進行解調處理,A/D轉換部34將該輸出信號進行A/D轉換而產生信號SP。前導碼檢測部35基於信號SA檢測前導碼PA,且基於信號SB檢測前導碼PA,並產生表示信號SA、SB中之先檢測出前導碼PA之信號之控制信號SEL。選擇部36基於控制信號SEL,選擇信號SA、SB中之先檢測出前導碼PA之信號進行輸出。數位解調部37基於選擇部36中所選擇之信號藉由數位信號處理進行解調處理。
自IC卡20向讀寫器10發送信號時,首先,讀寫器10之空心線圈15產生穩定之交變磁場。接著,IC卡20之開關24基於信號Sig2進行接通/斷開。藉此,於讀寫器10之空心線圈15之兩端,產生與IC卡20之開關24之接通/斷開相應之信號。讀寫器10之解調部12基於此信號進 行解調處理。
(有關IC卡20之解調處理)
自讀寫器10向IC卡20發送信號時,讀寫器10之調變部11基於信號Sig1,使所使用之緩衝器53之數量變化,而使驅動能力動態地變化,從而進行ASK調變處理。藉此,IC卡20接收信號時,該接收信號Smod2依據讀寫器10與IC卡20之間之距離d,存在成為與一般之ASK調變波不同之信號之情形。
圖5A~5C係表示群集圖者。圖5A顯示距離d較大之情形,圖5B顯示距離d為中等程度之情形,圖5C顯示距離d較短之情形。於圖5A~圖5C中,橫軸表示同相成分I,縱軸表示正交成分Q。於該等圖中,信號狀態A表示將所使用之緩衝器53之數量設為較多之情形,信號狀態B表示將所使用之緩衝器53之數量設為較少之情形。
距離d較大之情形時,如圖5A所示,於此例中,信號狀態A、B位於同相成分I之軸上,且信號狀態A係與信號狀態B相比振幅較大之狀態。即,於信號狀態A、B之間之轉變中,相位幾乎不變化,僅振幅發生變化。
距離d略微縮短時,如圖5B所示,於此例中,信號狀態B略微離開同相成分I之軸。其係基於以下之理由。即,第1,由於讀寫器10與IC卡20之間之距離較近,故讀寫器10之空心線圈15與IC卡20之空心線圈21之鍵結係數變高,自讀寫器10之調變部11而言負載加重。且,第2,特別係於信號狀態B,所使用之緩衝器53之數量較少而驅動能力較低。因此,於信號狀態B中,與同相成分I之軸略微分離,相位偏離。該情形時,於信號狀態A、B之間之轉變中,不僅振幅變化,相位也發生變化。
距離d進一步縮短時,如圖5C所示,於此例中,信號狀態B進一步離開同相成分I之軸。藉此,於信號狀態A、B間之轉變中,與振幅 變化比較,相位變化為主導。
如此般,例如,讀寫器10與IC卡20之間之距離d越短,自讀寫器10之調變部11而言負載越重,由此,讀寫器10之調變部11為進行ASK調變而使驅動能力動態地變化時,會導致相位發生變化。因此,有時與其說接收信號Smod2為ASK調變波,不如說是接近PSK調變波之信號。
因此,於接收側即IC卡中,例如,僅使用振幅變化解調部31構成解調部之情形時,雖於距離d較大之情形(例如圖5A)時,可識別信號狀態A、B,但於距離d較小之情形(例如圖5C)時,難以識別信號狀態A、B,而有導致通信之錯誤率下降之虞。
另一方面,於IC卡20中,由於使用振幅變化解調部31與相位變化解調部32兩者構成解調部25,且根據其通信狀態,選擇自振幅變化解調部31輸出之信號SA與自相位變化解調部32輸出之信號SB中之合適之信號,故即便距離d發生變化,也可提高通信之品質。
具體而言,例如,距離d較大之情形(圖5A)時,由於振幅變化占主導,故容易於自振幅變化解調部31輸出之信號SA中檢測出前導碼PA,而較難於自相位變化解調部32輸出之信號SP中檢測出前導碼PA。因此,前導碼檢測部35係相較於信號SP更先於信號SA中檢測出前導碼PA,而選擇部36選擇信號SA。接著,數位解調部37基於該信號SA進行解調處理。
又,例如,距離d較小之情形(圖5C)時,由於相位變化占主導,故容易於自相位變化解調部32輸出之信號SP中檢測出前導碼PA,而較難於自振幅變化解調部31輸出之信號SA中檢測出前導碼PA。因此,前導碼檢測部35係相較於信號SA更先於信號SP中檢測出前導碼PA,而選擇部36選擇信號SP。接著,數位解調部37基於該信號SP進行解調處理。
如此般,讀寫器10之調變部11使驅動能力動態地變化而進行ASK調變處理,且於IC卡20之解調部25中,基於自振幅變化解調部31輸出之信號SA與自相位變化解調部32輸出之信號SB中之先檢測出前導碼PA之信號進行解調處理。藉此,尤其自讀寫器10向IC卡20發送信號之情形時,可減少讀寫器10之電力消耗,且不論距離d,可減少通信錯誤率下降之虞。
[效果]
如上述,於本實施形態中,於IC卡之解調部設置振幅變化解調部與相位變化解調部,基於振幅變化解調部之輸出信號與相位變化解調部之輸出信號中之先檢測出前導碼之信號進行解調處理,因此,不論讀寫器與IC卡之間之距離,可減少通信錯誤率下降之虞,而可提高通信品質。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讀寫器之調變部構成為使所使用之緩衝器之數量發生變化,而使驅動能力動態地變化,從而進行ASK調變處理,故可減少電力消耗,從而可搭載於被強烈期望減少電力消耗之便攜式資訊終端等中。
[變化例1]
與上述實施形態中,雖將讀寫器10及IC卡20設為使用於依據國際標準ISO/IEC18092規格化之近距離無線通信者,但並非限定於此,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使用於依據國際標準ISO/IEC14443-2(例如類型B)規格化之近距離無線通信。以下,對本變化例之通信系統1A進行詳細說明。通信系統1A係如圖1所示,具備讀寫器10A、與IC卡20A。
讀寫器10A具有處理部13A、與解調部12A。處理部13A係進行與依據上述國際標準之通信相關之處理者,係與上述實施形態之處理部13具有相同之功能者。處理部13A係於對IC卡20A發送信號時,產生 信號Sig1A且供給於調變部11。解調部12A係基於自IC卡20A接收之信號進行解調處理者。
圖6係表示讀寫器10A之信號Sig1A之波形例者。信號Sig1A係由SOF(Start Of Frame:訊框之開始)部分D1、資料部分D2、與EOF(End Of Frame:訊框之結束)部分D3構成。SOF部分D1配置於應發送之資料之本體即資料部分D2之前,EOF部分D3配置於該資料部分D2之後。SOF部分D1具有特定之信號波形。具體而言,SOF部分D1係於國際標準ISO/IEC14443-2中,規定為於10[etu]以上11[etu]以下之期間P1維持低位準之後,於2[etu]以上3[etu]以下之期間P2維持高位準之波形。此處,etu(element time unit)係如圖6所示,為資料部分D2之信號寬度。
IC卡20A具有處理部27A、及解調部25A。處理部27A係進行與依據上述國際標準之通信相關之處理者,係與上述實施形態之處理部27具有相同之功能者。處理部27A係於對讀寫器10A發送信號時,產生信號Sig2A且供給於開關24。該信號Sig2A係將具有載波信號Sc之1/16之頻率之副載波,藉由與信號Sig1A(圖6)相同之信號進行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元移相鍵控)調變者。
圖7係表示解調部25A之一構成例者。解調部25A具有SOF檢測部35A。SOF檢測部35A基於信號SA檢測SOF部分D1,且基於信號SB檢測SOF部分D1,並產生表示信號SA、SB中之先檢測出SOF部分D1之信號之控制信號SEL。接著,選擇部36基於控制信號SEL,選擇信號SA、SB之中先檢測出SOF部分D1之信號進行輸出。
此處,SOF部分D1係對應於本揭示之「標頭部分」之一具體例,資料部分D2係對應於本揭示之「資料部分」之一具體例。
該情形時,亦不論讀寫器10A與IC卡20A之間之距離,而可減少通信錯誤率下降之虞,從而可提高通信之品質。
以上,雖例舉實施形態及變化例對本技術進行說明,但本技術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形態等,可進行各種變化。
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等中,雖將解調部25應用於IC卡20,但並非限定於此,除此之外,例如,如圖8所示,可應用於行動電話30,亦可應用於其他便攜式資訊終端等。即,啟始端進行通信之對象即目標端並非限定於IC卡20。
又,例如,雖將解調部25應用於IC卡20側,但並非限定於此,除此之外,例如,亦可應用於讀寫器10側,並將解調部12設為與解調部25相同之構成。
又,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等中,雖應用於藉由數位信號之ASK調變進行通信之系統,但並非限定於此,只要為藉由振幅調變進行通信之系統,則可為任意者。具體而言,例如,可應用於藉由類比信號之AM調變進行通信之系統。
另,本技術可採用如以下之構成。
(1)一種通信裝置,其具備:解調部,其基於自其他通信裝置發送之調變信號進行振幅變化解調及相位變化解調,並選擇藉由該等之任一者予以解調之解調信號;及調變部,其將上述其他通信裝置產生之磁場進行調變。
(2)如上述技術方案(1)之通信裝置,其中上述調變信號具有資料部分、及先於該資料部分之標頭部分,上述解調部基於藉由上述振幅變化解調予以解調之第1解調信號、及藉由上述相位變化解調予以解調之第2解調信號中之對應於上述標頭部分之部分,選擇上述第1解調信號及上述第2解調信號中之一者。
(3)如上述技術方案(2)之通信裝置,其中 上述解調部選擇上述第1解調信號及上述第2解調信號中之先檢測出上述標頭部分之解調信號並輸出。
(4)如上述技術方案(2)或(3)之通信裝置,其中上述通信裝置係於其與上述其他通信裝置之間藉由近距離無線通信進行通信。
(5)如上述技術方案(4)之通信裝置,其中上述近距離無線通信係於ISO/IEC18092中經規格化者,上述標頭部分係前導碼。
(6)如上述技術方案(4)之通信裝置,其中上述近距離無線通信係於ISO/IEC14443-2中經規格化者,上述標頭部分係訊框之開始。
(7)如上述技術方案(1)至(6)中任一項之通信裝置,其中上述調變信號係ASK調變信號。
(8)如上述技術方案(1)至(7)中任一項之通信裝置,其中上述調變部具有:線圈,電阻元件,及開關,其將上述線圈之兩端經由上述電阻元件進行接通/斷開。
(9)如上述技術方案(1)至(8)中任一項之通信裝置,其中上述通信裝置係IC卡。
(10)如上述技術方案(1)至(8)中任一項之通信裝置,其中上述通信裝置係便攜式資訊終端。
(11)一種通信系統,其具備:第1通信裝置,及第2通信裝置;上述第1通信裝置具有: 解調部,其基於自上述第2通信裝置發送之調變信號進行振幅變化解調及相位變化解調,並選擇藉由該等之任一者予以解調之解調信號;及調變部,其將上述第2通信裝置產生之磁場進行調變。
(12)一種通信方法,其係藉由基於自其他通信裝置發送之調變信號進行振幅變化解調及相位變化解調,並選擇藉由該等之任一者解調之解調信號而接收信號;且藉由將上述其他通信裝置產生之磁場進行調變而發送信號。
本申請案係以日本專利廳2013年5月28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3-112237號為基礎而主張優先權者,該申請案之全部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申請案中。
若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則應理解,根據設計上之必要條件或其他因素,可想到各種修正、組合、子組合、及變更,該等為附加之申請專利範圍或其均等物之範圍所包含者。

Claims (22)

  1. 一種通信裝置,其包括:解調部,其基於自其他通信裝置發送之調變信號進行振幅變化解調及相位變化解調,並選擇藉由該等之任一者予以解調後之解調信號;及調變部,其將上述其他通信裝置產生之磁場進行調變;其中上述調變信號具有資料部分、及先於該資料部分之標頭部分,且上述解調部基於藉由上述振幅變化解調予以解調後之第1解調信號、及藉由上述相位變化解調予以解調後之第2解調信號中之對應於上述標頭部分之部分,而選擇上述第1解調信號及上述第2解調信號中之一者;且上述解調部選擇上述第1解調信號及上述第2解調信號中之先檢測出上述標頭部分之解調信號並輸出。
  2. 一種通信方法,其包含:由解調電路(demodulation circuitry)藉由對於接收信號(reception signal)進行第1解調處理而產生第1解調信號;由上述解調電路藉由對上述接收信號進行第2解調處理而產生第2解調信號;由前導碼檢測電路(preamble detection circuitry)檢測位於上述第1解調信號之資訊,及檢測位於上述第2解調信號之上述資訊;於檢測到位於上述第1解調信號之上述資訊與位於上述第2解調信號之上述資訊之後,由上述前導碼檢測電路產生控制信號;及由選擇電路(selection circuitry)接收上述第1解調信號及上述第2解調信號;其中於上述前導碼檢測電路在檢測出位於上述第2解調信號之上述資訊之前檢測出位於上述第1解調信號之上述資訊時,上述選擇電路被上述控制信號控制以輸出上述第1解調信號;且於上述前導碼檢測電路在檢測出位於上述第1解調信號之上述資訊之前檢測出位於上述第2解調信號之上述資訊時,上述選擇選擇電路被上述控制信號控制以輸出上述第2解調信號。
  3. 一種通信裝置,其包括:解調電路,其構成為藉由對於接收信號進行第1解調處理而將上述接收信號轉換成第1解調訊號,且藉由對於上述接收信號進行第2解調處理以將上述接收信號轉換成第2解調訊號;檢測電路,其構成為接收上述第1解調信號及上述第2解調信號,且於檢測位於上述第1解調信號與上述第2解調信號之任一者之特定資訊(specific information)之後產生控制信號;及選擇電路,其於上述檢測電路較檢測出位於上述第2解調信號之上述特定資訊先檢測出位於上述第1解調信號之上述特定資訊時,可被上述控制信號控制以輸出上述第1解調信號。
  4. 如請求項3之通信裝置,其中上述選擇電路係於上述檢測電路較檢測出位於上述第1解調信號之上述特定資訊先檢測出位於上述第2解調信號之上述特定資訊時,可被上述控制信號控制以輸出上述第2解調信號。
  5. 如請求項3之通信裝置,其中上述選擇電路係構成為接收上述第1解調信號及上述第2解調信號。
  6. 如請求項3之通信裝置,其中上述第1解調處理係基於上述接收信號之振幅成分之變化。
  7. 如請求項3之通信裝置,其中上述第2解調處理係基於上述接收信號之相位成分之變化。
  8. 如請求項3之通信裝置,其中上述接收信號係包含上述特定資訊。
  9. 如請求項3之通信裝置,其中前導碼(preamble)係上述特定資訊,資料流(data stream)之標頭部分(header portion)係上述前導碼。
  10. 如請求項3之通信裝置,其中上述特定資訊識別(identify)出訊框之開始。
  11. 如請求項3之通信裝置,其中上述通信裝置係IC卡。
  12. 如請求項3之通信裝置,其中上述通信裝置係行動資訊終端(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13. 一種通信系統,其係包括:如請求項3所載之通信裝置;及調變電路(modulation circuitry),其構成為在將發送信號(transmission signal)作為磁場而輸出之前,將上述特定資訊調變至上述發送信號,於上述通信裝置之上述磁場係上述接收信號。
  14. 如請求項13之通信系統,其中上述通信裝置係構成為經由近距離無線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進行與上述調變電路之通信。
  15. 如請求項14之通信系統,其中上述近距離無線通信係於ISO/IEC18092中經規格化者,上述標頭部分係前導碼。
  16. 如請求項14之通信系統,其中上述近距離無線通信係於ISO/IEC14443-2中經規格化者,且上述標頭部分係訊框之開始。
  17. 一種通信方法,其包含:由解調電路藉由對於接收信號進行第1解調處理而將上述接收信號電子化地(electronically)轉換成第1解調信號;由上述解調電路藉由對於上述接收信號進行第2解調處理而將上述接收信號電子化地轉換成第2解調信號;由檢測電路構成為電子化地接收上述第1解調信號及上述第2解調信號,並在檢測出位於上述第1解調信號與上述第2解調信號之任一者之特定資訊之後產生控制信號;於上述檢測電路較檢測出位於上述第2解調信號之上述特定資訊先檢測出位於上述第1解調信號之上述特定資訊時,以上述控制信號電子化地控制選擇電路以輸出上述第1解調信號。
  18. 如請求項17之通信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於上述檢測電路較檢測出位於上述第1解調信號之上述特定資訊先檢測出位於上述第2解調信號之上述特定資訊時,以上述控制信號電子化地控制上述選擇電路以輸出上述第2解調信號。
  19. 如請求項17之通信方法,其中上述選擇電路係構成為接收上述第1解調信號及上述第2解調信號。
  20. 如請求項17之通信方法,其中上述第1解調處理係基於上述接收信號之振幅成分之變化。
  21. 如請求項17之通信方法,其中上述第2解調處理係基於上述接收信號之相位成分之變化。
  22. 如請求項17之通信方法,其中上述接收信號係包含上述特定資訊。
TW103114555A 2013-05-28 2014-04-22 通信裝置、通信系統及通信方法 TWI6385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2237 2013-05-28
JP2013-112237 2013-05-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5908A TW201445908A (zh) 2014-12-01
TWI638541B true TWI638541B (zh) 2018-10-11

Family

ID=51988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4555A TWI638541B (zh) 2013-05-28 2014-04-22 通信裝置、通信系統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9539B2 (zh)
EP (1) EP3007395B1 (zh)
JP (1) JP6327247B2 (zh)
KR (1) KR102220080B1 (zh)
CN (2) CN105247828B (zh)
TW (1) TWI638541B (zh)
WO (1) WO20141925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8541B (zh) * 2013-05-28 2018-10-11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裝置、通信系統及通信方法
CN106301480A (zh) * 2016-08-01 2017-01-04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6452510A (zh) * 2016-08-01 2017-02-22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47256B2 (en) * 2002-06-06 2005-01-25 Stmicroelectronics, S.A. Electromagnetic transponder reader
US20080065877A1 (en) * 2006-09-11 2008-03-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US20090160625A1 (en) * 2007-12-21 2009-06-25 Felica Networks, Inc.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non-contact type ic card, signal selection method and program product
US20110291811A1 (en) * 2010-05-31 2011-12-01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08942B1 (fr) * 2000-05-12 2002-08-16 St Microelectronics Sa Validation de la presence d'un transpondeur electromagnetique dans le champ d'un lecteur a demodulation de phase
EP1551103A4 (en) * 2002-10-07 2006-10-18 Yokohama Tlo Company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
FR2871968B1 (fr) * 2004-06-16 2006-09-08 Gemplus Sa Procede de demodulation sans contact a phase synchrone, demodulateur et lecteur associes
JP2007074618A (ja) * 2005-09-09 2007-03-22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7124459A (ja) 2005-10-31 2007-05-17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送信機
CN1968129B (zh) * 2006-08-31 2012-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配置的方法、系统及待配置设备
JP2008167259A (ja) 2006-12-28 2008-07-17 Sony Corp 通信装置および情報機器
GB0714348D0 (en) * 2007-07-23 2007-09-05 Innovision Res & Tech Plc near field RF communications
KR20100057601A (ko) * 2007-08-10 2010-05-31 메드-엘 엘렉트로메디지니쉐 게라에테 게엠베하 유도 링크들을 위한 펄스 폭 적응
JP2009075998A (ja) * 2007-09-25 2009-04-09 Aruze Corp 無線icタグ読み取り装置
JP4793372B2 (ja) 2007-11-05 2011-10-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復調方法
JP2009239842A (ja) * 2008-03-28 2009-10-15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9271775A (ja) * 2008-05-08 2009-11-19 Toshiba Corp 受信装置
WO2009142027A1 (ja) * 2008-05-22 2009-11-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搬送波再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復調装置
CN102160295B (zh) * 2008-09-19 2013-11-20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器件
JP2010109782A (ja) 2008-10-31 2010-05-13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通信装置、通信携帯端末、及び非接触icカードのためのリーダライタ
JP5464418B2 (ja) 2009-10-19 2014-04-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復調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KR101310908B1 (ko) * 2009-12-15 2013-10-1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멀티캐스트 신호 복조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2012212278A (ja) 2011-03-31 2012-11-01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受信装置及び復調出力選択方法
JP6015372B2 (ja) * 2012-11-15 2016-10-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216511B2 (ja) * 2012-12-28 2017-10-18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半導体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TWI638541B (zh) * 2013-05-28 2018-10-11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裝置、通信系統及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47256B2 (en) * 2002-06-06 2005-01-25 Stmicroelectronics, S.A. Electromagnetic transponder reader
US20080065877A1 (en) * 2006-09-11 2008-03-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US20090160625A1 (en) * 2007-12-21 2009-06-25 Felica Networks, Inc.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non-contact type ic card, signal selection method and program product
US20110291811A1 (en) * 2010-05-31 2011-12-01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7828A (zh) 2016-01-13
CN105247828B (zh) 2019-04-23
EP3007395B1 (en) 2018-11-14
EP3007395A1 (en) 2016-04-13
WO2014192569A1 (ja) 2014-12-04
EP3007395A4 (en) 2017-01-04
JP6327247B2 (ja) 2018-05-23
KR20160013865A (ko) 2016-02-05
US10069539B2 (en) 2018-09-04
CN110225497A (zh) 2019-09-10
US20160119035A1 (en) 2016-04-28
TW201445908A (zh) 2014-12-01
CN110225497B (zh) 2022-08-09
KR102220080B1 (ko) 2021-02-24
JPWO2014192569A1 (ja) 2017-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80457B1 (en) NFC device with PLL controlled active load modulation
CN105406902B (zh) 近场通信装置
TWI474647B (zh) 近場通訊裝置及用於控制近場通訊裝置中通訊的方法
US8706030B2 (en) Radio frequency-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US10951443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09060736A (ja) 受電装置、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KR20150130502A (ko) 근접 장 통신 디바이스들에서의 직접 전력 송신 로드 변조
JP2010204986A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7210786A (zh) 接收器和通信系统
TWI638541B (zh) 通信裝置、通信系統及通信方法
WO2015080209A1 (ja) 携帯端末
JP2003030611A (ja) 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9271775A (ja) 受信装置
JP2007027883A (ja) Ask復調器、無線通信装置、並びに反射波通信システム
JP2007027829A (ja) 通信装置
KR101511298B1 (ko) 반송파 억압안테나를 구비한 초고속통신 전자신분증 판독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