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25497B -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25497B
CN110225497B CN201910256326.3A CN201910256326A CN110225497B CN 110225497 B CN110225497 B CN 110225497B CN 201910256326 A CN201910256326 A CN 201910256326A CN 110225497 B CN110225497 B CN 1102254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emodul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563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25497A (zh
Inventor
饭田康博
鹰觜和邦
小林健一
小口一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225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5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25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54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2Amplitud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using on-off keying; Single sideband or vestigial sideband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该通信装置设置有以下部分:解调部,其被配置为基于从另一个通信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执行振幅解调和相位解调并且选择通过所得到的解调信号中的一个;以及调制部,调制由其他通信装置生成的磁场。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母案申请的申请号为2014800295203,申请日为2014年5月19日,发明名称为“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执行近场通信的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IC卡已被用于交通设施(例如,火车、公共汽车等)的票券、电子货币等中。这种IC卡通过近场通信(所谓的非接触式通信)与读写器交换信息。例如,根据国际标准ISO/IEC 14443-2(类型A和类型B)或国际标准ISO/IEC 18092,将这个通信标准化。在这些标准中,规定读写器(发起者)和IC卡(目标)通过ASK(幅移键控)调制的手段进行通信。
公开了涉及用于这种近场通信的解调电路的各种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解调电路,其在应用于读写器时通过正交检测(在相位变化解调模式中)执行解调,并且在应用于IC卡时通过模拟包络检测或正交检测(在振幅变化解调模式中)执行解调。而且,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用于读写器的解调电路;该解调电路包括ASK检测电路和相位检测电路,并且使用ASK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和相位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中的任一个,其中的任一个具有更高的平均振幅电平。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11-87212A
专利文献2:JP 2009-118070A
发明内容
本文中,通常期望执行通信时具有很少的误差,而且在近场通信中需要高通信质量。
因此,理想地是,提供一种通信装置、一种通信系统以及一种通信方法,该装置、系统或方法能够增强通信质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包括:解调部以及调制部。解调部被配置为基于从相关联的通信装置传输的调制信号执行振幅变化解调和相位变化解调,并且被配置为选择利用所述振幅变化解调和所述相位变化解调中的任一个所解调的解调信号。调制部被配置为调制由相关联的通信装置生成的磁场。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该第一通信装置包括:解调部,其被配置为基于从第二通信装置传输的调制信号执行振幅变化解调和相位变化解调,并且被配置为选择利用该振幅变化解调和该相位变化解调中的任一个所解调的解调信号;以及调制部,其被配置为调制由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生成的磁场。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包括:通过基于从相关联的通信装置传输的调制信号执行振幅变化解调和相位变化解调,并且通过选择利用振幅变化解调和相位变化解调中的任一个所解调的解调信号来接收信号;以及通过调制由所述相关联的通信装置生成的磁场传输信号。
在根据本公开的上述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中,基于从相关联的通信装置传输的调制信号执行振幅变化解调和相位变化解调。选择利用所述振幅变化解调和所述相位变化解调中的任一个所解调的解调信号而允许执行信号接收。调制由所述相关联的通信装置生成的磁场而允许执行信号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基于从相关联的通信装置传输的调制信号执行振幅变化解调和相位变化解调。选择利用所述振幅变化解调和所述相位变化解调中的任一个所解调的解调信号允许接收信号。调制由所述相关联的通信装置生成的磁场而允许传输信号。因此,能够增强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配置实例的方框图;
[图2]示出了在图1中所示出的通信系统的应用实例的说明图;
[图3]示出了输入到在图1中所示出的调制部的信号的实例的波形图;
[图4]示出了在图1中所示出的解调部的配置实例的方框图;
[图5A]示出了在图1中所示出的通信系统中的信号状态的说明图;
[图5B]示出了在图1中所示出的通信系统中的另信号状态的说明图;
[图5C]示出了在图1中所示出的通信系统中的另一信号状态的说明图;
[图6]示出了输入到根据变形例的调制部的信号的实例的波形图;
[图7]示出了根据变形例的解调部的配置实例的方框图;
[图8]示出了通信系统的另一个应用实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示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
[配置实例]
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配置实例。通信系统1可以是被配置为通过近场通信(所谓的非接触式通信)交换信息的通信系统。要注意的是,由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通过本实施方式而被实例化,所以将一起进行描述。通信系统1包括读写器10和IC卡20。
读写器10和IC卡20可以通过根据国际标准ISO/IEC 18092标准化的近场通信交换信息。例如,这个标准用于FeliCa(注册商标)等中。读写器10被配置为在IC卡20写入信息,或者从IC卡20中读取信息。在读写器10与IC卡20之间的通信中,读写器10可以用作所谓的启动程序,而IC卡20可以用作所谓的目标。换言之,在读写器10与IC卡20之间的通信中,首先,读写器10可以执行与IC卡20的通信,并且IC卡20可以对其做出响应而允许形成链路。
图2示出了读写器10的应用实例。在这个实例中,读写器10可以包含在移动电话9内。诸如移动电话9的移动信息终端通常由电池驱动,并且非常希望减少功耗。读写器10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在执行通信时减少功耗而允许被整合在这种移动信息终端内,如后面所述。
(读写器10)
读写器10可以包括处理部13、调制部11、解调部12、空心线圈15以及电容器16和17。
处理部13被配置为在将信号传输给IC卡20时,生成信号Sig1并且将信号Sig1供应给调制部11,并且被配置为在从IC卡20中接收信号时,基于从解调部12供应的信号执行预定处理。
图3示出了信号Sig1在传输时的波形实例。信号Sig1可以被配置为具有前导码PA和数据包DP。该前导码PA可被布置在数据包DP的前部,并且可设置用于通信同步。前导码PA可以包括交替的预定信号模式。具体而言,前导码PA在国际标准ISO/IEC 18092中规定为是48位或更多位的交替模式。数据包DP可以与要传输的数据的主要部分对应。
调制部11可以被配置为在将信号传输至IC卡20时,基于信号Sig1执行ASK调制处理,并且生成传输信号Smod1。调制部11可以包括控制电路51、振荡电路52以及N个缓冲器53(1)到53(N)。在下文中,N个缓冲器53(1)到53(N)中的任一个视情况被称为“缓冲器53”。
控制电路51被配置为基于信号Sig1确定在N个缓冲器53(1)到53(N)中所使用的缓冲器53的数量,并且被配置为将指示是否使用相关缓冲器53的控制信号供应给缓冲器53(1)到53(N)中的每一个的输出使能端OE。调制部11被配置为改变要使用的缓冲器53的数量,如后面所述,允许驱动能力的动态变化以执行ASK调制。
振荡电路52被配置为生成载波信号Sc。例如,载波信号Sc可以是正弦波或方波,并且在这个实例中其频率可以是13.56MHz。
缓冲器53(1)到53(N)中的每一个被配置为基于供应至输出使能端OE的控制信号通过输出端输出而供应至输入端的载波信号Sc,并且驱动负载。缓冲器53(1)到53(N)中的每一个的输入端可以彼此耦合,可以耦合至振荡电路52,并且可以利用载波信号Sc来提供。缓冲器53(1)到53(N)中的每一个的输出端可以彼此耦合,并且可以耦合至电容器17的一端。而且,缓冲器53(1)到53(N)中的每一个的输出使能端OE可以耦合至控制电路51,并且可以利用相应的控制信号进行供应。
利用这个配置,调制部11可以基于信号Sig1调制(ASK调制)载波信号Sc的振幅,以便生成传输信号Smod1。在这种情况下,调制部11可以根据要使用的缓冲器53的数量改变传输信号Smod1的振幅。具体而言,调制部11可以增大要使用的缓冲器53的数量,以便增大传输信号Smod1的振幅,并且可以减少要使用的缓冲器53的数量,以便减少传输信号Smod1的振幅。换言之,例如,调制部11可以动态地改变驱动能力,以便执行ASK调制。通过这种方式,与由线性放大器配置成的调制部(其增益基于信号Sig1而改变并且将载波信号Sc作为输入)情况相比,调制部11可以允许减少功耗。因此,能够将读写器10安装在对功耗具有严格的限制的移动通信终端上。
解调部12被配置为基于从IC卡20接收的信号执行解调处理。
当在读写器10与IC卡20之间进行通信时,可以将空心线圈15用作天线。空心线圈15的一端可以耦合至电容器16的一端并且可以耦合至电容器17的另一端。空心线圈15的另一端可以接地。电容器16的一端可以耦合至空心线圈15的一端并且可以耦合至电容器17的另一端。电容器16的另一端可以接地。电容器17的一端可以耦合至缓冲器53(1)到53(N)的输出端,并且可以耦合至解调部12的输入端。电容器17的另一端可以耦合至电容器16的一端和耦合至空心线圈15的一端。换言之,空心线圈15和电容器16可以构成并联谐振电路,并且电容器17可以将并联谐振电路AC耦合至调制部11和解调部12。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可以被指定为载波信号Sc的频率(在这个实例中是13.56MHz)。
(IC卡20)
IC卡20可以包括处理部27、空心线圈21、电容器22、电阻器23、开关24以及解调部25。
处理部27被配置为在将信号传输给读写器10时生成信号Sig2并且将信号Sig2供应至开关24,并且被配置为在从读写器10接收信号时基于从解调部25供应的信号执行预定处理。类似于信号Sig1(图3),在传输时,信号Sig2可以由前导码PA和数据包DP构成。
在读写器10与IC卡20之间进行通信时,可以将空心线圈21用作天线。空心线圈21的一端可以耦合至电容器22的一端,并且可以耦合至电阻器23的一端以及解调部25的输入端。空心线圈21的另一端可以接地。电容器22的一端可以耦合至空心线圈21的一端,并且可以耦合至电阻器23的一端以及解调部25的输入端。电容器22的另一端可以接地。换言之,电容器22和空心线圈21可以构成并联谐振电路。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可以被指定为载波信号Sc的频率(在这个实例中是13.56MHz)。
电阻器23的一端可以耦合至空心线圈21的一端、电容器22的一端以及解调部25的输入端。电阻器23的另一端可以耦合至开关24的一端。开关24可以是被配置为基于从处理单元27供应的信号Sig2而被接通和断开的开关。开关24的一端可以耦合至电阻器23的另一端,并且开关24的另一端可以接地。
在将信号传输给读卡器10时,这个配置使IC卡20能够传输信号,而本身无源地生成磁场。具体而言,在将数据从IC卡20传输给读卡器10时,首先,读卡器10的空心线圈15可以生成固定的交变磁场。然后,可以响应于信号Sig2接通和断开IC卡20的开关24。因此,可以根据接通和断开IC卡20的开关24而在读卡器10的空心线圈15的两端生成信号。读卡器10的解调部12被配置为基于这个信号执行解调处理。
另一方面,在从读卡器10接收信号时,读卡器10的空心线圈15可以基于信号Sig1生成交变磁场。因此,可以在IC卡20的空心线圈21内生成基于交变磁场的电动势。
解调部25被配置为根据在空心线圈21内生成的电动势,基于接收信号Smod2执行解调处理。在下文中,描述了解调部25的配置的细节。
图4示出了解调部25的配置实例。解调部25可以包括振幅变化解调部31、相位变化解调部32、A/D(模拟/数字)转换部33和34、前导码检测部35、选择部36以及数字解调部37。
振幅变化解调部31被配置为基于接收信号Smod2的振幅分量的变化执行解调处理。相位变化解调部32被配置为基于接收信号Smod2的相位分量的变化执行解调处理。
A/D转换部33被配置对从振幅变化解调部31供应的解调信号进行A/D转换,以生成信号SA。该A/D转换部34被配置为对从相位变化解调部32供应的解调信号进行A/D转换,以生成信号SP。
前导码检测部35被配置为基于信号SA检测前导码PA、基于信号SP检测前导码PA并且生成表示更早地从信号SA和SP中检测到其前导码PA的信号的控制信号SEL。选择部36被配置为基于控制信号SEL选择更早地从信号SA和SP中检测到其前导码PA的信号,并且输出所选择的信号。
数字解调部37被配置为基于从选择部36供应的信号,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执行解调处理。
利用这个配置,在通信系统1中,如后面所述,在将信号从读写器10传输给IC卡20时,即使在接收信号Smod2变成更接近PSK调制(而非ASK调制)的信号的情况下,仍能够减少通信误码率。
此处,在本公开中,IC卡20对应于“通信装置”的一个具体实例。在本公开中,读取器10对应于“相关联的通信装置”的一个具体实例。在本公开中,前导码PA对应于“报头部分”的一个具体实例。在本公开中,数据包DP对应于“数据部分”的一个具体实例。在本公开中,信号SA对应于“第一解调信号”的一个具体实例。在本公开中,信号SP对应于“第二解调信号”的一个具体实例。
[操作和作用]
接下来,描述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操作和作用。
(整体操作的概述)
首先,参照图1和图4,描述了通信系统1的整体操作的概述。在将信号从读写器10传输给IC卡20时,读写器10的调制部11基于信号Sig1动态地改变驱动能力,以便执行ASK调制处理以生成传输信号Smod1。然后,空心线圈15根据传输信号Smod1生成交变磁场。IC卡20的空心线圈21根据交变磁场生成电动势。解调部25根据在空心线圈21内生成的电动势,基于接收信号Smod2执行解调处理。具体而言,振幅变化解调部31基于接收信号Smod2的振幅分量的变化,执行解调处理,并且其输出信号经历通过A/D转换部33的A/D转换,以生成信号SA。相位变化解调部32基于接收信号Smod2的相位分量的变化执行解调处理,并且其输出信号经历通过A/D转换部34进行的A/D转换,以生成信号SP。前导码检测部35基于信号SA检测前导码PA,基于信号SP检测前导码PA,并且生成表示在信号SA和SP中更早检测到其前导码PA的信号的控制信号SEL。选择部36基于控制信号SEL选择在信号SA和SP中更早检测到其前导码PA的信号,并且输出所选择的信号。数字解调部37基于在选择部36中选择的信号,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执行解调处理。
在将数据从IC卡20传输至读卡器10时,首先,读卡器10的空心线圈15生成固定的交变磁场。然后,基于信号Sig2接通和断开IC卡20的开关24。因此,根据接通和断开IC卡20的开关24在读卡器10的空心线圈15的两端生成信号。读卡器10的解调部12基于这个信号执行解调处理。
(关于在IC卡20中的解调处理)
在将信号从读写器10传输给IC卡20时,读写器10的调制部11基于信号Sig1改变要使用的缓冲器53的数量,而允许驱动能力的动态变化以执行ASK调制处理。通过这种方式,当IC卡20在某些情况下接收信号时,接收信号Smod2可以根据从读写器10至IC卡20的距离d而变成与一般ASK调制波不同的信号。
图5A至图5C示出了星座图;图5A表示具有大的距离d的情况;图5B表示具有中间距离d的情况;以及图5C表示具有小的距离d的情况。在图5A到图5C中,水平轴表示同相分量I,并且垂直轴表示正交分量Q。在这些图中,信号状态A表示要使用的缓冲器53的数量增大的情况,并且信号状态B表示要使用的缓冲器53的数量减小的情况。
在距离d较大时,如图5A中所示,在这个实例中,在同相分量I的轴上绘制信号状态A和B。与信号状态B相比,信号状态A处于更大振幅的状态中。换言之,在信号状态A和B之间转变时,相位几乎不改变,而仅仅振幅变化。
在距离d变得更小时,如在图5B中所示,在这个实例中,在略微远离同相分量I的轴绘制信号状态B。其中的一个原因可以如下。具体而言,首先,在读写器10与IC卡20的小距离可以导致读写器10的空心线圈15与IC卡20的空心线圈21具有更高的耦合系数,造成从读写器10的调制部11观察到的负载增大。而且,其次,尤其在信号状态B中,要使用的缓冲器53的数量较小,并且驱动能力较低。因此,在信号状态B中,绘图略微远离同相分量I的轴而造成相移。在这种情况下,在信号状态A和B之间转变时,不仅振幅改变而且相位也改变。
在距离d变得更小时,如在图5C中所示,在这个实例中,进一步远离同相分量I的轴绘制信号状态B。因此,在信号状态A和B之间转变时,与振幅变化相比,相位变化变得显著。
如上所述,例如,在读写器10与IC卡20的距离d变得更小时,从读写器10的调制部11观察到的负载增大。因此,当读写器10的调制部11动态地改变驱动能力以执行ASK调制时,相位发生变化。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接收信号Smod2可以变成更接近PSK调制波(而非ASK调制波)的信号。
因此,例如在接收侧上的IC卡20内的调制部被配置为仅仅具有振幅变化解调部31时,在具有大的距离d(例如,图5A)的情况下,能够区分信号状态A和B;但是在具有小的距离d(例如,图5C)的情况下,则难以区分信号状态A和B,有助于降低通信误码率。
另一方面,在IC卡20中,解调部25由振幅变化解调部31和相位变化解调部32两者构成,根据其通信状态而允许从振幅变化解调部31输出的信号SA和从相位变化解调部32输出的信号SP中选择合适的信号。因此,即使当距离d改变时,仍然能够增强通信质量。
具体而言,例如,在具有大的距离d(图5A)的情况下,由于振幅变化是显著的,所以容易在从振幅变化解调部31输出的信号SA中检测到前导码PA,而难以在从相位变化解调部32输出的信号SP中检测到前导码PA。因此,前导码检测部35可以在信号SA中比在信号SP中更早检测到前导码PA。然后,数字解调部37可以基于信号SA执行解调处理。
另一方面,例如,在具有小的距离d(图5C)的情况下,由于相位变化是显著的,所以容易在从相位变化解调部32输出的信号SP中检测到前导码PA,而难以在从振幅变化解调部31输出的信号SA中检测到前导码PA。因此,前导码检测部35可以在信号SP中比在信号SA中更早检测到前导码PA,并且选择部36可以选择信号SP。然后,数字解调部37可以基于信号SP执行解调处理。
因此,读写器10的调制部11动态改变驱动能力,以执行ASK调制处理。IC卡20的解调部25基于在从振幅变化解调部31输出的信号SA和从相位变化解调部32输出的信号SP中的更早检测到其前导码PA的信号来执行解调处理。尤其在将信号从读写器10传输至IC卡20时,这能够减少读写器10的功耗。还能够在不考虑距离的情况下使较低的通信误码率减少的可能性。
[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IC卡的解调部设置有振幅变化解调部和相位变化解调部,允许基于在从振幅变化解调部输出的信号和从相位变化解调部输出的信号中的更早地检测到其前导码的信号来执行解调处理。因此,在不考虑读写器与IC卡之间的距离时能够使较低的通信误码率减少的可能性,从而增强了通信质量。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读写器的解调部被配置为改变要使用的缓冲器的数量,从而允许驱动能力的动态变化,以执行ASK解调处理。因此,可以降低功耗,从而允许安装在非常需要降低功耗的移动信息终端等中。
[变形例1]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规定了将读写器10和IC卡20用于根据国际标准ISO/IEC18092标准化的近场通信,但不限于此。相反,读写器10和IC卡20例如可以用于根据国际标准ISO/IEC 14443-2(例如,类型B)标准化的近场通信,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变形例的通信系统1A的描述。如在图1中所示,通信系统1A包括读写器10A和IC卡20A。
读写器10A可以包括处理部13A和解调部12A。处理部13A被配置为根据上述国际标准执行与通信相关的处理,并且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具有与处理部13的功能相似的功能。处理部13A被配置为在将信号传输至IC卡20A时生成信号Sig1A并且将信号Sig1A供应给调制部11。解调部12A被配置为基于从IC卡20A接收的信号执行解调处理。
图6示出了在读写器10A内的信号Sig1A的波形实例。信号Sig1A可以由SOF(帧起始)部分D1、数据部分D2以及EOF(帧结束)部分D3。SOF部分D1可以被设置在数据部分D2的前面,作为要传输的数据的主要部分。EOF部分D3可以被设置在数据部分D2的后面。SOF部分D1可以具有预定的信号波形。具体而言,在国际标准ISO/IEC 14443-2中,规定SOF部分D1具有波形,其中,将低电平保持在10[etu]到11[etu](包括10[etu]和11[etu])的时间段P1,然后,将高电平保持在2[etu]到3[etu](包括2[etu]和3[etu])的时间段P2。在此处,“etu”(基本时间单位(element time unit))是在数据部分D2中的信号宽度,如图6中所示。
IC卡20A可以包括处理部27A和解调部25A。处理部27A被配置为根据上述国际标准执行关于通信的处理,并且可以具有与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处理部27的那些功能相似的功能。处理部27A被配置为在将信号传输给读写器10A时生成信号Sig2A并且将信号Sig2A供应至开关24。通过与信号Sig1A(图6)相似的信号的处理手段,信号Sig2A可以是通过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而获得的信号,子载波具有载波信号Sc的频率的1/16的频率。
图7示出了解调部25A的一个配置实例。解调部25A可以包括SOF检测部35A。SOF检测部35A被配置为基于信号SA检测SOF部分D1、基于信号SP检测SOF部分D1并且生成表示在信号SA和SP中更早地检测到其SOF部分D1的信号的控制信号SEL。然后,选择部36基于控制信号SEL选择在信号SA和SP中更早地检测到其SOF部分D1的信号,并且输出所选择的信号。
在此处,在本公开中,SOF部分D1对应于“报头部分”的一个具体实例。在本公开中,数据部分D2对应于“数据部分”的一个具体实例。
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在不考虑读写器10A与IC卡20A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存在使较低的通信误码率降低的可能性,从而增强了通信质量。
虽然通过如上所述给出了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描述,但是本技术的内容不限于上述实例实施方式等,并且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修改。
例如,在上述实例实施方式等中,将解调部25应用于IC卡20中,但并不限于此。相反,例如如图8中所示,解调部25可以应用于移动电话30中。还能够应用于其他移动信息终端等中。换言之,作为与发起者程序进行通信的配对者(partner)的目标不限于IC卡20。
此外,例如,将解调部25应用于在IC卡20侧上的元件中,但并不限于此。相反,例如解调部25还可以应用于在读写器10侧上的元件中,从而允许解调部12具有与解调部25的配置相似的配置。
此外,例如,上述实例实施方式等涉及通过涉及数字信号的ASK调制执行通信的系统的应用,但并不限于此。本公开可以适用于通过振幅调制执行通信的任何系统中。具体实例可以包括通过涉及模拟信号的AM调制执行通信的系统的应用。
要注意的是,本技术的内容可以具有以下配置。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解调部,所述解调部被配置为基于从相关联的通信装置传输的调制信号执行振幅变化解调和相位变化解调并且被配置为选择利用所述振幅变化解调和所述相位变化解调中的任一个所解调的解调信号;以及
调制部,所述调制部被配置为调制由所述相关联的通信装置生成的磁场。
(2)根据(1)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调制信号包括数据部分和位于所述数据部分之前的报头部分,并且
所述解调部在第一解调信号和第二解调信号中基于与所述报头部分相对应的部分选择所述第一解调信号和所述第二解调信号中的一个,利用所述振幅变化解调来解调所述第一解调信号并且利用所述相位变化解调来解调所述第二解调信号。
(3)根据(2)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解调部从所述第一解调信号和所述第二解调信号中选择更早检测到所述报头部分的解调信号,并且输出所选择的解调信号。
(4)根据(2)或(3)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通信装置被配置为通过近场通信执行与所述相关联的通信装置的通信。
(5)根据(4)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近场通信根据ISO/IEC 18092而被标准化,并且
所述报头部分是前导码。
(6)根据(4)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近场通信根据ISO/IEC 14443-2而被标准化,并且
所述报头部分是帧的起始。
(7)根据(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调制信号是ASK调制信号。
(8)根据(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调制部包括:
线圈;
电阻器;以及
开关,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电阻器接通和断开所述线圈的两端之间的连接。
(9)根据(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通信装置是IC卡。
(10)根据(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通信装置是移动信息终端。
(11)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以及
第二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包括:
解调部,所述解调部被配置为基于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传输的调制信号执行振幅变化解调和相位变化解调并且被配置为选择利用所述振幅变化解调和所述相位变化解调中的任一个所解调的解调信号;以及
调制部,被配置为调制由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生成的磁场。
(12)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通过基于从相关联的通信装置传输的调制信号执行振幅变化解调和相位变化解调并且选择利用所述振幅变化解调和所述相位变化解调中的任一个所解调的解调信号来接收信号;以及
通过调制由所述相关联的通信装置生成的磁场来发射信号。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5月28日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2013-112237的权益,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中。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只要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以及变更。

Claims (11)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解调部(25),所述解调部被配置为基于从相关联的通信装置(10)传输的并且包括数据部分(DP)和位于所述数据部分之前的报头部分(PA)的调制信号(Smod2)执行振幅变化解调和相位变化解调并且被配置为在第一解调信号(SA)和第二解调信号(SP)中基于与所述报头部分相对应的部分选择所述第一解调信号和所述第二解调信号中的一个,利用所述振幅变化解调来解调所述第一解调信号并且利用所述相位变化解调来解调所述第二解调信号,其中,所述报头部分包括交替的预定信号模式;以及
调制部,所述调制部被配置为调制由所述相关联的通信装置生成的磁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解调部从所述第一解调信号和所述第二解调信号中选择更早检测到报头部分的解调信号,并且输出所选择的解调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装置(20)被配置为通过近场通信执行与所述相关联的通信装置的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近场通信根据ISO/IEC18092而被标准化,并且所述报头部分是前导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近场通信根据ISO/IEC14443-2而被标准化,并且所述报头部分是帧的起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调制信号是ASK调制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调制部包括:
线圈(21);
电阻器(23);以及
开关(24),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电阻器接通和断开所述线圈的两端之间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装置是IC卡。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装置是移动信息终端。
10.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20);以及
相关联的通信装置(10),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11.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通过基于从相关联的通信装置(10)传输的并且包括数据部分(DP)和位于所述数据部分之前的报头部分(PA)的调制信号(Smod2)执行振幅变化解调和相位变化解调并且通过在第一解调信号(SA)和第二解调信号(SP)中基于与所述报头部分相对应的部分选择所述第一解调信号和所述第二解调信号中的一个来接收信号,利用所述振幅变化解调来解调所述第一解调信号并且利用所述相位变化解调来解调所述第二解调信号,其中,所述报头部分包括交替的预定信号模式;以及
通过调制由所述相关联的通信装置生成的磁场来发射信号。
CN201910256326.3A 2013-05-28 2014-05-19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102254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2237 2013-05-28
JP2013-112237 2013-05-28
PCT/JP2014/063156 WO2014192569A1 (ja) 2013-05-28 2014-05-19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CN201480029520.3A CN105247828B (zh) 2013-05-28 2014-05-19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9520.3A Division CN105247828B (zh) 2013-05-28 2014-05-19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5497A CN110225497A (zh) 2019-09-10
CN110225497B true CN110225497B (zh) 2022-08-09

Family

ID=519886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9520.3A Active CN105247828B (zh) 2013-05-28 2014-05-19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201910256326.3A Active CN110225497B (zh) 2013-05-28 2014-05-19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9520.3A Active CN105247828B (zh) 2013-05-28 2014-05-19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9539B2 (zh)
EP (1) EP3007395B1 (zh)
JP (1) JP6327247B2 (zh)
KR (1) KR102220080B1 (zh)
CN (2) CN105247828B (zh)
TW (1) TWI638541B (zh)
WO (1) WO20141925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8541B (zh) * 2013-05-28 2018-10-11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裝置、通信系統及通信方法
CN106301480A (zh) * 2016-08-01 2017-01-04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6452510A (zh) * 2016-08-01 2017-02-22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US20210367726A1 (en) * 2020-05-19 2021-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mplitude modulated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8129A (zh) * 2006-08-31 2007-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配置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5247828B (zh) * 2013-05-28 2019-04-23 索尼公司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08942B1 (fr) * 2000-05-12 2002-08-16 St Microelectronics Sa Validation de la presence d'un transpondeur electromagnetique dans le champ d'un lecteur a demodulation de phase
FR2840742A1 (fr) * 2002-06-06 2003-12-12 St Microelectronics Sa Lecteur de transpondeur electromagnetique
JP3763023B2 (ja) * 2002-10-07 2006-04-05 よこはまティーエルオー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通信方法、及びディジタル通信装置
FR2871968B1 (fr) * 2004-06-16 2006-09-08 Gemplus Sa Procede de demodulation sans contact a phase synchrone, demodulateur et lecteur associes
JP2007074618A (ja) * 2005-09-09 2007-03-22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7124459A (ja) * 2005-10-31 2007-05-17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送信機
KR100770914B1 (ko) * 2006-09-11 2007-10-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접촉식 근거리통신의 피어투피어 통신 방법
JP2008167259A (ja) * 2006-12-28 2008-07-17 Sony Corp 通信装置および情報機器
GB0714348D0 (en) * 2007-07-23 2007-09-05 Innovision Res & Tech Plc near field RF communications
CN101932359B (zh) * 2007-08-10 2013-10-02 Med-El电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感应链路的脉冲宽度自适应方法和装置
JP2009075998A (ja) * 2007-09-25 2009-04-09 Aruze Corp 無線icタグ読み取り装置
JP4793372B2 (ja) * 2007-11-05 2011-10-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復調方法
JP4468434B2 (ja) * 2007-12-21 2010-05-26 フェリカ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非接触icカード、信号選択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239842A (ja) * 2008-03-28 2009-10-15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9271775A (ja) * 2008-05-08 2009-11-19 Toshiba Corp 受信装置
JPWO2009142027A1 (ja) * 2008-05-22 2011-09-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搬送波再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復調装置
WO2010032594A1 (en) * 2008-09-19 2010-03-2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10109782A (ja) * 2008-10-31 2010-05-13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通信装置、通信携帯端末、及び非接触icカードのためのリーダライタ
JP5464418B2 (ja) * 2009-10-19 2014-04-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復調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KR101310908B1 (ko) * 2009-12-15 2013-10-1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멀티캐스트 신호 복조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5540897B2 (ja) * 2010-05-31 2014-07-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JP2012212278A (ja) * 2011-03-31 2012-11-01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受信装置及び復調出力選択方法
JP6015372B2 (ja) * 2012-11-15 2016-10-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216511B2 (ja) * 2012-12-28 2017-10-18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半導体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8129A (zh) * 2006-08-31 2007-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配置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5247828B (zh) * 2013-05-28 2019-04-23 索尼公司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192569A1 (ja) 2017-02-23
US10069539B2 (en) 2018-09-04
CN110225497A (zh) 2019-09-10
TWI638541B (zh) 2018-10-11
US20160119035A1 (en) 2016-04-28
EP3007395A4 (en) 2017-01-04
CN105247828A (zh) 2016-01-13
EP3007395A1 (en) 2016-04-13
WO2014192569A1 (ja) 2014-12-04
KR102220080B1 (ko) 2021-02-24
TW201445908A (zh) 2014-12-01
EP3007395B1 (en) 2018-11-14
KR20160013865A (ko) 2016-02-05
JP6327247B2 (ja) 2018-05-23
CN105247828B (zh) 201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87921B2 (en) Reader/writer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1546370B (zh) 通信系统和通信装置
EP2721550B1 (en)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ith negative modulation
US9408015B2 (en) Reducing receiver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due to frequency coexistence
CN110225497B (zh)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EP2234356A2 (en) Near-fiel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2011029181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method
CN101561891A (zh) 双界面sim卡及其射频识别系统
JP2010204986A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7210786A (zh) 接收器和通信系统
EP1411694A2 (en) Amplitude modulation with wave shaping
JP4774790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
JP4843994B2 (ja) 読取装置およびデータキャリアシステム
US8310345B2 (en) Receiving apparatus
JP2003030611A (ja) 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539469B2 (ja) 通信装置
US9767433B2 (en) Communication station for communication with transponders and further communication stations with the aid of different protocols
JP2009124546A (ja) 通信装置
JP475816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回路、および通信回路の処理方法
JP2006245657A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非接触式icカードリーダライタ装置
JP2013084045A (ja) Nfcカードの情報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