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5673B -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合體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合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5673B
TWI635673B TW105129939A TW105129939A TWI635673B TW I635673 B TWI635673 B TW I635673B TW 105129939 A TW105129939 A TW 105129939A TW 105129939 A TW105129939 A TW 105129939A TW I635673 B TWI635673 B TW I6356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end position
lock
movable member
backw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9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7502A (zh
Inventor
田中幸貴
木村晃
黑木佳英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7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7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5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56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具有鎖機構的連接器,在將連接器與對像側連接 器嵌合時的連接器的移動路徑上,即使設置有會干擾鎖機構的部位及構件也可和對像側連接器嵌合。
連接器10藉由沿前後方向移動而可與對像側連 接器80嵌合。連接器10具有主構件20、可動構件50。可動構件50在前後方向中的移動範圍的前述位置與後端位置之間,對主構件20相對地可移動。可動構件50具有鎖部。於嵌合狀態中,當可動構件50位於移動範圍的前端位置時,鎖部568鎖住嵌合狀態。當可動構件50在移動範圍的後端移動時,嵌合狀態被解除。

Description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合體
本發明係有關於連接器,具有用以將和對像側連接器的嵌合狀態鎖住的鎖機構。
專利文件1揭示此種型態的連接器。
如第60圖所示,專利文件1所揭示的插頭連接器900(連接器),可和位於外部保護導引框950內的插座連接器(對像側連接器:未圖示)相嵌合。插頭連接器900,具有致動器910及閂臂920。致動器910及閂臂920構成鎖機構,且外部保護導引框950構成對像側鎖機構。詳細而言,致動器910形成有上下厚的前端部915。閂臂920在致動器910的前述前端部915之上延伸。閂臂920具有鉤925,且在外部保護導引框950形成開口部955。插頭連接器900和插座連接器相嵌合時,鎖機構的鉤925被插入對像側鎖機構的開口部955,而嵌合狀態被鎖住。
[先前技術文件]
[專利文件]
[專利文件1]日本特表2009-543296號公報
專利文件1的鎖機構被設置於連接器的嵌合部的外側。又,像專利文件1的對像側連接器,通常被配置在電子機器的機殼內。將對像側連接器配置在機殼內時,對像側鎖機構必須要對應地被設置。當沒有設置對像側鎖機構時,會有於機殼內不存在鎖機構可通過的空間的情形。詳細而言,在將連接器嵌合在對像側連接器時的連接器的移動路徑上,會有與鎖機構相干擾的部位及構件被設置的情況。在此情形下,無法將連接器嵌合在對像側連接器。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具有鎖機構的連接器,即使在將連接器嵌合在對像側連接器時的連接器的移動路徑上有設置與鎖機構相干擾的部位及構件,仍可以和對像側連接器嵌合。
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連接器,藉由沿著前後方向在前方移動,而可和具有對像側嵌合部與對像側鎖部的對像側連接器相嵌合;前述連接器包括主構件、可動構件、及操作構件;前述主構件包括連接器本體;前述連接器本體包括嵌合部;前述嵌合部,在前述連接器與前述對像側連接器互相嵌合的嵌合狀態中,與前述對像側嵌合部嵌合;前述可動構件,在前述前後方向中的移動範圍的前端位置與後端位置之間,對前述主構件相對地可移動; 前述操作構件,在前述前後方向中的操作移動範圍的前端位置與後端位置之間,對前述主構件相對地可移動,且於前述前後方向中對前述可動構件相對地可移動;前述可動構件具有支持部、及鎖部;前述支持部是可彈性變形;前述鎖部被前述支持部支持;在前述嵌合狀態中,當前述操作構件位於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且前述可動構件位於前述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時,前述鎖部與前述對像側鎖部一起鎖住前述嵌合狀態;於前述嵌合狀態中,當前述操作構件從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離開既定距離而位於後方、且前述可動構件位於前述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時,前述嵌合狀態的鎖被解除。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2連接器,是第1連接器,其中當前述操作構件位於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後端位置時,前述可動構件位於前述移動範圍的前述後端位置。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3連接器,是第1或第2連接器,其中前述主構件包括前進操作限制部、及後退操作限制部;前述前進操作限制部,限制前述操作構件向前方的移動,以規定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前述後退操作限制部,限制前述操作構件向後方的移動, 以規定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後端位置。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4連接器,是第1至第3連接器之任一者,其中前述主構件包括前進限制部;前述前進限制部,限制前述可動構件向前方的移動,以規定前述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5連接器,是第1至第4連接器中任一者,其中前述操作構件,對前述可動構件相對地可移動前述既定距離;前述操作移動範圍中的前述前端位置及前述後端位置之間的前述操作構件的移動距離,是前述移動範圍中的前述前端位置及前述後端位置之間的前述可動構件的移動距離加上前述既定距離。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6連接器,是第1至第5連接器之任一者,其中前述鎖部是在與前述前後方向交錯的方向上延伸的鎖爪。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7連接器,是第1至第6連接器之任一者,其中前述可動構件的前述支持部設置有被操作部;前述操作構件設置有操作突部;前述操作突部,在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的橫方向的外側突出;於前述嵌合狀態中,當前述操作構件位於在後方與前述操 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分離既定距離的位置、且前述可動構件位於前述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時,前述被操作部在前述橫方向中位於前述操作突部的外側,前述鎖部於前述橫方向中向前述對像側鎖部的外側移動,以解除前述嵌合狀態的鎖。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8連接器,是第7連接器,其中前述可動構件包括鎖構件;前述鎖構件是具有彎折的一片板;前述支持部及前述鎖部是前述鎖構件的一部分;前述被操作部是形成於前述鎖構件的彎曲部。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9連接器,是第7或第8連接器,其中前述主構件設置有維持部;當前述操作構件從與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離開前述既定距離的位置向後方超過既定付加距離時、且當前述可動構件位於與前述移動範圍的前端位置離開前述既定付加距離的後方位置時,前述被操作部於前述橫方向中位於前述維持部的外側,且被維持為移動至前述鎖部的前述橫方向外側的狀態。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0連接器,是第9連接器,其中前述維持部設有假保持部;前述假保持部超過前述操作構件的前述操作突部而位於前述橫方向的外側; 當前述操作構件位於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後端位置時,前述被操作部於橫方向中位於前述假保持部的外側。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1連接器,是第9連接器,其中前述維持部設有假保持部;前述假保持部超過前述操作構件的前述操作突部而在前述橫方向的外側突出;當前述操作構件位於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後端位置時,前述假保持部將前述被操作部的前方部分地阻塞。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2連接器,是第9至第11連接器之任一者,其中前述維持部,其前端部除外,超過前述操作構件的前述操作突部而位於前述橫方向的外側。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3連接器,是第7至第12連接器之任一者,其中前述可動構件包括前述鎖部2個;前述連接器本體的前述嵌合部,於前述橫方向中位於2個前述鎖部之間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4連接器,是第1至第13連接器之任一者,其中前述可動構件包括遮蓋;前述嵌合狀態的鎖被解除時,前述鎖部被收容於前述遮蓋內。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5連接器,是第1至 第14連接器之任一者,其中前述可動構件包括前進力受部、後退力受部;前述操作構件括前進力付加部、後退力付加部;在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的垂直平面中的前述前進力付加部的位置,與前述垂直平面中的前述前進力受部的位置重疊;當前述操作構件位於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後端位置、且前述可動構件位於前述移動範圍的前述後端位置時,前述前進力付加部,從前述前進力受部向後方分離而在前述前後方向中與前述前進力受部對向;將前述操作構件從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後端位置向前方移動時,前述前進力付加部對前述前進力受部施加向前方的力;前述垂直平面中的前述後退力付加部的位置,與前述垂直平面中的前述後退力受部的位置重疊;當前述操作構件位於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且前述可動構件位於前述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時,前述後退力付加部,從前述後退力受部向前方分離而於前述前後方向中與前述後退力受部對向;將前述操作構件從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向後方移動時,前述後退力付加部對前述後退力受部施加向後方的力。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6連接器,是第1至第15連接器之任一者,其中前述操作構件至少部分地被收容於前述主構件的內部。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7連接器,是第16連接器,其中前述可動構件至少部分地被收容於前述主構件的內部;前述操作構件至少部分地被收容於前述可動構件的內部。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8連接器,是第1至第15連接器之任一者,其中前述主構件至少部分地被收容於前述操作構件的內部。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9連接器,是第18連接器,其中前述可動構件至少部分地被收容於前述操作構件的內部;前述主構件至少部分地被收容於前述可動構件的內部。
本發明提供連接器組合體,作為第1連接器組合體,包括第1至第19連接器的任一者、與前述對像側連接器;前述對像側連接器,包括前述對像側嵌合部、及前述對像側鎖部。
本發明的連接器具有包含支持部及鎖部的鎖機構。本發明的鎖機構被設置在可動構件上。包含鎖機構的可動構件,於前後方向(與對像側連接器嵌合的方向)中的移動範圍,對於被設有嵌合部的主構件可相對地移動。因此,在將連接器與具有對像側鎖部的對像側連接器嵌合時,由於將可動構件設於移動範圍的前端位置,而能夠鎖住嵌合狀態。又,在對像側連接器上嵌合時的連接器的移動路徑上被設置有與鎖機構干擾的部位及構件的情形下,由於將可動構件設於移動範圍 的後端位置,因此可將連接器與對像側連接器嵌合。
又,本發明的連接器除了可動構件之外且具有操作構件。操作構件,於前後方向中的操作移動範圍,對於主構件可相對地移動,且對於可動構件於前後方向上也可相對地移動。使可動構件仍舊位於移動範圍的前端位置,在讓操作構件位於從操作移動範圍的前端位置只離開既定距離的後方位置時,嵌合狀態的鎖則被解除。藉此,不必讓可動構件在後方移動,因此不必將鎖部碰抵對像側鎖部而能夠解除嵌合狀態的鎖。
1、1A‧‧‧連接器組合體
10、10A‧‧‧連接器
20、20A‧‧‧主構件
30、30A‧‧‧連接器本體
310‧‧‧嵌合部
320‧‧‧接觸
40、40A‧‧‧蓋
46、46A‧‧‧側部
48、48A‧‧‧收容部
410、410A‧‧‧上蓋
412‧‧‧操作限制孔
414、414A‧‧‧前進操作限制部
416、416A‧‧‧後退操作限制部
420‧‧‧隔間壁
420A‧‧‧突出部
422、422A‧‧‧維持部
424、424A‧‧‧前端部
426、426A‧‧‧後部
430、430A‧‧‧前進限制部
440‧‧‧導引溝
450、450A‧‧‧假保持部
450X‧‧‧假保持部(拱肋)
460、460A‧‧‧下蓋
50、50A‧‧‧可動構件
510、510A‧‧‧本體構件
512、512A‧‧‧上部
514、514A‧‧‧下部
516、516A‧‧‧側部
518、518A‧‧‧中空部
522、522A‧‧‧壓入溝
524‧‧‧壓入孔
532、532A‧‧‧前進力受部
534、534A‧‧‧後退力受部
540A‧‧‧前進被限制部
550A‧‧‧導引溝
560、560A‧‧‧鎖構件
562、562A‧‧‧壓入部
564、564A‧‧‧支持部
566、566A‧‧‧被操作部
568、568A‧‧‧鎖部
580、580A‧‧‧遮蓋構件
582、582A‧‧‧壓入部
584、584A‧‧‧遮蓋
586、586A‧‧‧受容部
590‧‧‧前進被限制部
60、60A‧‧‧操作構件
602、602A‧‧‧上部
604、604A‧‧‧下部
606、606A‧‧‧側部
608、608A‧‧‧中空部
610、610A‧‧‧操作部
622、622A‧‧‧前進力付加部
624、624A‧‧‧後退力付加部
632、632A‧‧‧前進操作被限制部
634、634A‧‧‧後退操作被限制部
640、640A‧‧‧操作突部
642、642A‧‧‧傾斜面
644、644A‧‧‧外側面
650A‧‧‧導引溝
R1‧‧‧移動範圍
D1‧‧‧移動距離
PF‧‧‧前端位置
PR‧‧‧後端位置
R2‧‧‧操作移動範圍
D2‧‧‧移動距離
PFO‧‧‧前端位置
PRO‧‧‧後端位置
D3‧‧‧既定距離
D4‧‧‧既定付加距離
D5‧‧‧移動可能距離
70‧‧‧纜線
80、80X‧‧‧對像側連接器
810‧‧‧對像側連接器本體
812‧‧‧對像側嵌合部
814‧‧‧對像側接觸
820‧‧‧對像側殼
822‧‧‧側板
824‧‧‧對像側鎖部(鎖孔)
828‧‧‧被固定部
880‧‧‧機殼
882、884‧‧‧安裝孔
890‧‧‧對像側電路基板
第1圖是將本發明的第1實施樣態的連接器與搭載於對像側電路基板的對像側連接器一起顯示的立體圖。
第2圖是顯示第1圖的對像側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第3圖是顯示第1圖的連接器的立體圖。連接器是在初始狀態。
第4圖是顯示第3圖的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第5圖是顯示第4圖的連接器的主構件的連接器本體的立體圖。
第6圖是顯示第4圖的連接器的主構件的上蓋的立體圖。
第7圖是顯示第6圖的上蓋的其他立體圖。
第8圖是顯示第4圖的連接器的主構件的下蓋的立體圖。
第9圖是顯示第4圖的連接器的可動構件的立體圖。
第10圖是顯示是顯示第9圖的可動構件的分解立體圖。
第11圖是顯示第10圖的可動構件的鎖構件的立體圖。
第12圖是顯示第4圖的連接器的操作構件的立體圖。
第13圖是顯示第3圖的連接器的俯視圖。
第14圖是顯示第3圖的連接器的剖面圖。連接器本體係藉由輪廓而描繪。主構件的操作限制孔的輪廓及操作構件的操作部的輪廓係以1點鏈線描繪。又,鎖構件的被操作部的附近(以虛包圍的部分)則予以放大描繪。
第15圖是顯示第3圖的連接器的其他剖面圖。連接器本體係藉由輪廓而描繪。
第16圖是將第3圖的連接器從前方且對角線向上而顯示的圖。上蓋及可動構件的遮蓋構件則未描繪。又,被操作部的附近(以虛線包圍的部分)則放大描繪。
第17圖是顯示第3圖的連接器的立體圖。連接器是在中間狀態。
第18圖是顯示第17圖的連接器的立體圖。上蓋及遮蓋構件則未描繪。
第19圖是顯示第3圖的連接器的立體圖。連接器是在鎖住狀態。
第20圖是顯示第19圖的連接器的立體圖。上蓋及遮蓋構件具未描繪。
第21圖是顯示第19圖的連接器的俯視圖。
第22圖是顯示第19圖的連接器的側視圖。
第23圖是顯示第19圖的連接器的前視圖。
第24圖是顯示第19圖的連接器的剖面圖。連接器本體係藉 由輪廓而描繪。又,對像側連接器的對像側嵌合部的輪廓及對像側鎖部的輪廓則以虛線描繪。
第25圖是顯示第19圖的連接器的其他剖面圖。連接器本體係藉由輪廓而描繪。
第26圖是顯示第3圖的連接器的立體圖。連接器在解鎖狀態。
第27圖是顯示第26圖的連接器的俯視圖。
第28圖是顯示第26圖的連接器的剖面圖。連接器本體係藉由輪廓而描繪。操作限制孔的輪廓及操作部的輪廓則以1點鏈線描繪。又,對像側嵌合部的輪廓及對像側鎖部的輪廓則以虛線描繪。
第29圖是顯示第26圖的連接器的其他剖面圖。連接器本體係藉由輪廓而描繪。
第30圖是顯示第16圖的連接器的變化例。連接器是在中間狀態。上蓋及遮蓋構件則未描繪。又,被操作部的附近(以虛線包圍的部分)則放大描繪。
第31圖是顯示第1圖的連接器及對像側連接器的立體圖。對像側連接器被搭載於對像側電路基板且被配置在機殼的內部。連接器在鎖住狀態時的遮蓋構件的輪廓係以虛線描繪。
第32圖是顯示第1圖的連接器及對像側連接器的立體圖。對像側連接器被搭載於對像側電路基板且被配置在其他機殼的內部。連接器在鎖住狀態時的遮蓋構件的輪廓係以虛線描繪。
第33圖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樣態的連接器的立體圖。連接 器是在初始狀態。
第34圖顯示第33圖的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第35圖顯示第34圖的連接器的主構件的連接器本體的立體圖。
第36圖顯示第34圖的連接器的主構件的上蓋的立體圖。
第37圖顯示第34圖的連接器的主構件的下蓋的立體圖。
第38圖顯示第37圖的下蓋的其他立體圖。
第39圖顯示第34圖的連接器的可動構件的本體構件的立體圖。
第40圖顯示第34圖的連接器的可動構件的鎖構件及遮蓋構件的分解立體圖。
第41圖顯示第34圖的連接器的操作構件的立體圖。
第42圖顯示將第41圖的操作構件部分地切除的立體圖。
第43圖顯示第33圖的連接器的俯視圖。
第44圖顯示第33圖的連接器的剖面圖。連接器本體係藉由輪廓而描繪。又,操作構件的前進操作被限制部的位置係以虛線描繪。
第45圖顯示第33圖的連接器的其他剖面圖。連接器本體係藉由輪廓而描繪。
第46圖是將第33圖的連接器部分地切除而從前方且對角線向上而顯示的圖。遮蓋構件則未描繪。又,鎖構件的被操作部的附近(以虛線包圍的部分)則放大描繪。
第47圖顯示第33圖的連接器的立體圖。連接器是在中間狀態。
第48圖顯示第33圖的連接器的立體圖。連接器是在鎖住狀態。
第49圖是將第48圖的連接器部分地切除而顯示的立體圖。
第50圖顯示第48圖的連接器的俯視圖。
第51圖顯示第48圖的連接器的側視圖。
第52圖顯示第48圖的連接器的前視圖。
第53圖顯示第48圖的連接器的剖面圖。連接器本體係藉由輪廓而描繪。又對像側連接器的對像側嵌合部的輪廓及對像側鎖部的輪廓則以虛線描繪。
第54圖顯示第48圖的連接器的其他剖面圖。連接器本體係藉由輪廓而描繪。
第55圖顯示第33圖的連接器的立體圖。連接器是在解鎖狀態。
第56圖顯示第55圖的連接器的俯視圖。
第57圖顯示第55圖的連接器的剖面圖。連接器本體係藉由輪廓而描繪。主構件的前進操作限制部的位置及操作構件的前進操作被限制部的位置則以1點鏈線描繪。又,對像側連接器的對像側嵌合部的輪廓及對像側鎖部的輪廓則以虛線描繪。
第58圖顯示第55圖的連接器的其他剖面圖。連接器本體藉由輪廓而描繪。
第59圖顯示第46圖的連接器的變化例。被操作部的附近(以虛線包圍的部分)則放大描繪。
第60圖顯示專利文件1的連接器的剖面圖。
(第1實施樣態)
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第1實施樣態的連接器組合體1具有連接器10和對像側連接器80。連接器10藉由沿前後方向(X方向)在前方(+X方向)移動,而與對像側連接器80可嵌合。本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是連接纜線70的纜線連接器,且對像側連接器80是搭載於對像側電路基板890上的基板連接器。又,本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是插頭,而對像側連接器80是插座。但是,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而是可適用於各式各樣的連接器及對像側連接器。例如,對像側連接器80可以是電子機器(未圖示)的一部分。
參照第1、2圖,對像側連接器80具有對像側嵌合部812、及2個對像側鎖部(鎖孔)824。詳細而言,對像側連接器80具有對像側連接器本體810、及金屬製的對像側殼820。對像側嵌合部812設置在對像側連接器本體810,且對像側鎖部824設置在對像側殼820。對像側嵌合部812具有扁平的筒形狀。對像側嵌合部812的內部設置有由導電體構成的複數對像側接觸814。對像側接觸814配置在間距方向(Y方向:橫方向)上。對像側接觸814係藉由銲接等而被連接固定於對像側電路基板890。
對像側殼820具有2個側板822、及複數被固定部828。對像側鎖部824分別形成於側板822。本實施樣態的對像側鎖部824分別是在Y方向貫通對應的側板822的鎖孔。對像側殼820以將對像側連接器本體810覆蓋的方式而被安裝於對像側電路基板890。詳細而言,被固定部828係藉由銲接等而被連 接固定於對像側電路基板890。藉此,對像側嵌合部812於Y方向中,位於2個對像側鎖部824之間。
參照第3、4圖,連接器10具有主構件20、可動構件50、及操作構件60。於本實施樣態中,可動構件50至少部分地被收容於主構件20的內部。又,操作構件60至少部分地被收容於主構件20的內部,且至少部分地被收容於可動構件50的內部。
主構件20具有連接器本體30、及由絕緣體構成的蓋40。本實施樣態的蓋40是以相互分別個體而形成的上蓋410及下蓋460上下連結而成的組合體。上蓋410及下蓋460分別設在上下方向(Z方向)的蓋40的上部(+Z側的部分)及下部(-Z側的部分)的位置。蓋40具有分別位於Y方向兩側的2個側部46。藉此結構,蓋40的內部形成有收容部48。收容部48是在X方向上貫通蓋40的空間。
如上所述,本實施樣態的蓋40係由上蓋410及下蓋460之2個構件所構成。但是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例如,蓋40可以是1個構件。此外,蓋40與連接器本體30可以一體地被形成。
參照第3至5圖,連接器本體30具有嵌合部310。嵌合部310具有扁平的筒形狀。參照第23圖,嵌合部310的內部設置有由導電體構成的複數接觸320。接觸320配置在Y方向(間距方向:橫方向)上。在使用連接器10時,接觸320被連接至纜線70(參照第5圖)。參照第3至5圖,連接器本體30,係藉由蓋40而被保持,且對蓋40不能相對地移動。詳細而言,連接器本體 30,除了嵌合部310、及被連接至纜線70的後端部(-X側的端部)之外,都被保持在蓋40的收容部48的內部。嵌合部310從蓋40的前端(+X側的端)突出於前方。
參照第1至3圖,在連接器10與對像側連接器80已相互嵌合的嵌合狀態中,嵌合部310與對像側嵌合部812相嵌合。本實施樣態中的嵌合部310,在嵌合狀態中被插入對像側嵌合部812的內部。此時,接觸320(參照第23圖)分別連接對像側接觸814。
由第6至8圖可知,在上蓋410及下蓋460已上下連結的狀態中,蓋40具有2個操作限制孔412、2個隔間壁420、及2個導引溝440。操作限制孔412的一方是在Z方向將上蓋410貫通的矩形孔,操作限制孔412的另一方是在Z方向將下蓋460貫通的矩形孔。2個隔間壁420分別位於收容部48的Y方向兩側。導引溝440的一方,是形成在+Y側的間隔壁420及+Y側的側部46之間的溝,且在前方開口。導引溝440的另一方,是形成在-Y側的間隔壁420及-Y側的側部46之間的溝,且在前方開口。
蓋40的隔間壁420的Y方向外側的面,如後所述,其功能是作為維持部422。換言之,主構件20(參照第4圖)的蓋40的收容部48,分別設置2個維持部422位於Y方向兩側。每個維持部422,具有是與X方向斜交的傾斜面的前端部424、以及與XZ平面平行延伸的後部426。
參照第4、7及8圖,蓋40具有2個前進操作限制部414、2個後退操作限制部416、及2個前進限制部430。前進操 作限制部414分別是位於操作限制孔412的前端的內壁面,且後退操作限制部416分別是位於操作限制孔412的後端的內壁面。又,前進限制部430分別是隔間壁420的後端面。
參照第9、10圖,可動構件50具有由絕緣體構成的本體構件510、由金屬等可彈性變形的構件所構成的2個鎖構件560、以及由金屬構成的2個遮蓋構件580。可動構件50,具有相對於和X方向平行的軸,呈18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
本體構件510具有上部512、下部514、2個側部516、及中空部518。上部512及下部514分別位於本體構件510的上端及下端,且在與Z方向垂直的水平面(XY平面)上延伸。2個側部516分別位於本體構件510的Y方向兩側,且在Z方向上將上部512及下部514連結。中空部518是藉由上部512、下部514及側部516所包圍的空間,且在前方及後方(-X側)開口。側部516分別形成有壓入溝522、及3個壓入孔524。壓入溝522位於中空部518內,且在後方開口。壓入孔524在前方開口。
參照第9圖,可動構件50具有2個前進力受部532、及2個後退力受部534。前進力受部532分別設置於本體構件510的上部512及下部514。同樣地,後退力受部534分別設置於上部512及下部514。詳細而言,前進力受部532的一方是從上部512的後端面向前方凹陷的凹陷前端面,前進力受部532的他方是從下部514的後端面向前方凹陷的凹陷前端面。後退力受部534的一方是從上部512的前端面向後方凹陷的凹陷後端面,後退力受部534的他方是從下部514的前端面向後方凹陷的凹陷後端面。
參照第9至11圖,每個鎖構件560係由1片金屬板彎折而形成。換言之,每個鎖構件560是具有彎折的一片板。於本實施樣態中,2個鎖構件560具有互相相同的形狀。換言之,2個鎖構件560是相同的構件。但是鎖構件560的一方相對於鎖構件560的他方,係被配置成為以平行於X方向的軸為中心旋轉180度的狀態。
每個鎖構件560具有壓入部562、支持部564、被操作部566、及鎖部568。壓入部562位於鎖構件560的後端。支持部564從壓入部562向前方延長,且於XY平面中是可彈性變形。被操作部566被設置在X方向的支持部564的中間部,且以在Y方向內側畫出弧的方式而突出。換言之,被操作部566是形成在鎖構件560的彎曲部。鎖部568設置在支持部564的前端,且向Y方向內側延伸。本實施樣態的鎖部568是在Y方向內側延伸的鎖爪。但是鎖部568的延伸方向可以和Y方向有些許的斜交。換言之,鎖部568可以在與X方向交錯的方向上延伸。
參照第9、10圖,每個遮蓋構件580係將1片金屬板彎折而被形成。換言之,每個遮蓋構件580是有彎曲的一片板。於本實施樣態中,2個遮蓋構件580具有互相相同的的形狀。換言之,2個遮蓋構件580是相同的構件。又,2個遮蓋構件580係被配置為相對於XZ平面呈鏡對稱。
每個遮蓋構件580具有3個壓入部582、遮蓋584、及2個前進被限制部590。又,遮蓋構件580分別形成有收容部586。壓入部582位於遮蓋構件580的後端。遮蓋584從壓入部582向前方延長,且在Y方向內側及後方具有開口的箱形狀。每個 前進被限制部590是設有壓入部582的彎折片的前端面。收容部586是遮蓋584所包圍的空間、且在Y方向內側及後方開口。
參照第9、10圖,鎖構件560的壓入部562從後方被壓入本體構件510的壓入溝522。藉此,鎖構件560被保持於本體構件510,且支持部564從本體構件510的前端突出於前方。遮蓋構件580的壓入部582,從前方被壓入本體構件510的壓入孔524。藉此,遮蓋構件580被保持於本體構件510,且遮蓋584從本體構件510的前端向前方突出。又,前進被限制部590設置在比本體構件510的前端更前方的位置。
參照第9圖,支持部564幾乎被收容在收容部586內,且在收容部586內被容許彈性變形。鎖部568被支持部564所支持,且於Y方向中是可移動。參照第9、24圖,在支持部564沒有彈性變形的彈力的初期狀態中,被操作部566的一部分從收容部586向Y方向內側突出。又,於彈力的初期狀態中,鎖部568的頂端部從收容部586向Y方向內側突出。
參照第9圖,本實施樣態的支持部564、被操作部566及鎖部568分別是鎖構件560的一部分,鎖構件560與本體構件510係分別地被形成。換言之,可動構件50具有分別設置在2個鎖構件560上的2個支持部564、2個被操作部566及2個鎖部568。此外,可動構件50具有分別設置在2個遮蓋構件580上的2個遮蓋584及4個前進被限制部590。
但是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例如,鎖構件560及遮蓋構件580可以用共同的1片金屬板彎折而形成。又,遮蓋構件580可以是本體構件510的一部分。又,可以將共同的1片金屬 板彎折,以形成本體構件510、鎖構件560及遮蓋構件580的全部。又,例如藉由嵌入成型,將本體構件510、鎖構件560及遮蓋構件580相互地形成在一起。
參照第12圖,操作構件60具有對於平行X方向的軸18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詳細而言,操作構件60具有上部602、下部604、2個側部606、及中空部608。上部602及下部604分別位於操作構件60的上端及下端,且大致在XY平面上延伸。2個側部606分別位於操作構件60的Y方向兩側,且在Z方向將上部602及下部604連結。中空部608是上部602、下部604、及側部606所包圍的空間,且在前方及後方開口。參照第12、22及23圖,上部602及下部604分別設有操作部610。一操作部610,從上部602向上方突出,另一操作部610,從下部604向下方突出。
參照第12、15圖,操作構件60具有2個前進力付加部622、2個後退力付加部624、2個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2個後退操作被限制部634、及2個操作突部640。一前進力付加部622是從上部602的後端附近向上方突出的突起的前端面,另一前進力付加部622是從下部604的後端附近向下方突出的突起的前端面。
於本實施樣態中,2個操作部610的各別的前面之功能是作為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操作部610的各別的後面之功能是作為後退力付加部624及後退操作被限制部634。詳細而言,後退力付加部624分別是對應之操作部610的後面的一部分,且後退操作被限制部634分別是對應之操作部610的後面之其他的一部分。又,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分別是對應之操作 部610的前面的一部分。
參照第12圖,操作突部640之一,是從+Y側的側部606的前端附近向+Y方向突出的突起,且操作突部640之另一,是從-Y側的側部606的前端附近向-Y方向突出的突起。換言之,2個操作突部640分別設置在側部606且向Y方向外側突出。每個操作突部640的Y方向外側的面,係由傾斜面642、及外側面644所構成。傾斜面642是與X方向斜交的面、且設置在操作突部640的後部(-X側的部位)。外側面644是與XZ平面平行的面、且設置在操作突部640的前部(+X側的部位)。
參照第3、4圖,連接器10是由上述的主構件20、可動構件50及操作構件60所構成的組合體。在組裝連接器10時,首先將操作構件60從前方插入可動構件50的中空部518,且將前進力付加部622配置在前進力受部532的後方。接著,將主構件20的連接器本體30從後方插入操作構件60的中空部608。接著,藉由主構件20的上蓋410及下蓋460,將連接器本體30、可動構件50及操作構件60覆蓋。藉此,連接器本體30、可動構件50及操作構件60至少部分地被收容於主構件20的收容部48內,2個遮蓋構件580分別被收容於2個導引溝440。此時,連接器本體30的嵌合部310在Y方向上位於2個鎖部568之間(參照第14圖)。
連接器10,在如上述地被組裝時,是在第3圖及第13至16圖所示的初期狀態。參照第14、15圖,連接器10在初期狀態時,可動構件50於YZ平面中,將操作構件60及連接器本體30部分地包圍。詳細而言,可動構件50全體被收容於蓋40的收 容部48的內部,操作構件60除了操作部610之外被收容於收容部48的內部。操作部610突出於主構件20的外部。因此,藉由在操作部610施加沿X方向的力,能夠將操作構件60移動操作。特別的是,如第15圖所示,本實施樣態的操作部610在上下設置2個。因此,操作者藉由將操作部610上下包夾,能夠單手操作操作構件60。
參照第13至15圖,於初期狀態中,操作構件60的後退操作被限制部634,設置在主構件20的後退操作限制部416的前面。因此,操作構件60(後退操作被限制部634)無法向後方移動。一方面,操作構件60的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與主構件20的前進操作限制部414僅分離移動距離D2而設置在後方。又,於X方向中,在操作構件60及主構件20之間,不存在使向操作構件60的前方的移動停止的部位及構件。因此,操作構件60(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只能向前移動移動距離D2。
前進操作限制部414設置在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的筆直前方。因此,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在前方只移動移動距離D2時與前進操作限制部414接觸。因此,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不能移動至比前進操作限制部414更前方。一方面,在前方已移動移動距離D2的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能向後方只移動移動距離D2。
由以上說明可知,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可前後只移動移動距離D2。詳細而言,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在X方向中的既定的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及後端位置PRO之間,相對地對於主構件20可以前後地移動移動距離D2。前端 位置PFO是主構件20的前進操作限制部414的X方向中的位置,且後端位置PRO是後退操作被限制部634與主構件20的後退操作限制部416接觸時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的X方向中的位置。
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是操作構件60的一部分。因此,當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移動時,操作構件60全體,在與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的移動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只移動相同的距離。以下,將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的位置作為操作構件60的位置以便說明。亦即,操作構件60在X方向中的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及後端位置PRO之間,對於主構件20是可前後地只移動移動距離D2。前進操作限制部414限制操作構件60向前方的移動,以規定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又,後退操作限制部416限制操作構件60向後方的移動,以規定操作移動範圍R2的後端位置PRO。
參照第14圖,於初期狀態中,可動構件50的後端位於蓋40的內壁的一部分的前面。因此,可動構件50無法在後方移動。一方面,可動構件50的前進被限制部590,係與主構件20的前進限制部430分離移動距離D1而設置在後方。又,於X方向中在可動構件50及主構件20之間,除了操作構件60並不存在使朝可動構件50的前方的移動停止的部位及構件。又,操作構件60對主構件20可相對地移動。因此,可動構件50(前進被限制部590)在前方只能移動移動距離D1。
前進限制部430位於前進被限制部590的正前方。因此,前進被限制部590,在前方已移動移動距離D1時,與前 進限制部430接觸。因此,前進被限制部590無法移動至比前進限制部430更前方。一方面,在前方已移動移動距離D1的前進被限制部590能在後方移動移動距離D1。
從以上說明可知,前進被限制部590在前方可移動移動距離D1。詳細而言,前進被限制部590在X方向中的既定的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及後端位置PR之間,對主構件20相對地可前後地只移動移動距離D1。前端位置PF是主構件20的前進限制部430的X方向中的位置,後端位置PR是可動構件50的後端接觸蓋40的內壁時,前進被限制部590的X方向中的位置。
前進被限制部590是可動構件50的一部分。因此,當前進被限制部590移動時,可動構件50全體在與前進被限制部590的移動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移動相同的距離。以下,將前進被限制部590的位置作為可動構件50的位置以便說明。亦即,可動構件50在X方向中的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及後端位置PR之間,對於主構件20是可前後地只移動移動距離D1。前進限制部430限制可動構件50向前方的移動,以規定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又,蓋40的內壁中與可動構件50的後端接觸的部位(後退限制部),限制可動構件50向後方的移動,以規定移動範圍R1的後端位置PR。
參照第1圖,當使上述初期狀態的連接器10全體向對像側連接器80移動時,嵌合部310被插入對像側嵌合部812,且接觸320(參照第23圖)分別連接對像側接觸814(參照第2圖)。此時,只要從後方拉連接器10即能從對像側連接器80拔 出。換言之,連接器10仍舊維持其初期狀態,成為與對像側連接器80已嵌合的嵌合狀態。以下,說明用以將連接器10與對像側連接器80的嵌合狀態鎖住的操作、以及用以將嵌合狀態的鎖解除的操作。
參照第15圖,於初期狀態中,可動構件50的後退力受部534位於操作構件60的後退力付加部624的後方,且與後退力付加部624接觸。一方面,可動構件50的前進力受部532位於操作構件60的前進力付加部622的筆直前方。
詳細而言,參照第18圖,在與X方向垂直的垂直平面(YZ平面)中的前進力付加部622的位置,與在YZ平面中的前進力受部532的位置重疊。又,參照第14、15圖,操作構件60位於操作移動範圍R2的後端位置PRO,且當可動構件50位於移動範圍R1的後端位置PR時(亦即,在初期狀態),前進力付加部622在後方與前進力受部532分離既定距離D3,而在X方向中與前進力受部532對向。既定距離D3小於移動距離D2。因此,將操作構件60從操作移動範圍R2的後端位置PRO在前方移動既定距離D3時,前進力付加部622與前進力受部532接觸。
當前進力付加部622與前進力受部532接觸時,連接器10是如第17、18圖所示的中間狀態。
參照第14、16圖,主構件20的維持部422,除了其前端部424之外,係超過操作構件60的操作突部640而設置於Y方向外側。又,於初期狀態中,維持部422的後端,超過可動構件50的被操作部566的彎曲頂點而設置在後方。因此,可動構件50的支持部564在Y方向外側彈性變形。詳細而言,被操作 部566位於維持部422的Y方向外側,且在Y方向外側與操作突部640分離。因此,操作構件60從後端位置PRO在前方移動既定距離D3期間,操作構件60不會對被操作部566施力。
由以上說明可知,維持部422中,當可動構件50在後端位置PR附近時、位於被操作部566的Y方向內側的部位係作為用以假保持被操作部566的假保持部450。換言之,維持部422設有假保持部450。假保持部450超過操作構件60的操作突部640而位於Y方向外側。當操作構件60位於操作移動範圍R2的後端位置PRO時,被操作部566在Y方向中位於假保持部450的外側。
藉由假保持部450的假保持,操作構件60從操作移動範圍R2的後端位置PRO向前方移動既定距離D3的期間,可動構件50被維持在移動範圍R1的後端位置PR。因此,操作構件60對主構件20相對地移動、且對可動構件50相對地移動。換言之,操作構件60對可動構件50相對地於X方向中,在前方可移動既定距離D3。
參照第15、18圖,從後端位置PRO將位於前方的操作構件60更在前方移動既定距離D3時,前進力付加部622對前進力受部532施加向前方的前進力。可動構件50藉由前進力而和操作構件60一起向前方移動。參照第19、21圖,當繼續將操作構件60往前方移動時,操作構件60的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碰抵主構件20的前進操作限制部414,且操作構件60對主構件20停止。
在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已碰抵前進操作限制部 414時,連接器10是如第19至25圖所示的鎖住狀態。
參照第25圖,於鎖住狀態中,操作構件60位於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參照第20、24圖,此時可動構件50位於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且可動構件50的前進被限制部590位於主構件20的前進限制部430的正後方。藉此,防止可動構件50向更前方移動。
參照第24圖,於鎖住狀態中,可動構件50的被操作部566,位於主構件20的維持部422的後部426的前方,且沒有和維持部422接觸。又,被操作部566位於操作突部640的外側面644的後方,且沒有和操作突部640接觸。因此,被操作部566沒有受到朝Y方向外側的力,彈性變形的支持部564則回復彈力的初期狀態。結果,如第19、21、23及24圖所示,鎖部568從遮蓋584的收容部586向Y方向內側突出。
參照第24圖,從遮蓋584突出的鎖部568的頂端部,位於嵌合狀態的對像側連接器80的對像側鎖部824的內部。藉此,能防止連接器10從對像側連接器80拔出。換言之,於嵌合狀態中,操作構件60位於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參照第25圖),且當可動構件50位於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時,鎖部568與對像側鎖部824一起鎖住嵌合狀態。特別的是,鎖部568的後端緣於嵌合狀態中沿Y方向延伸。因此,例如即使在後方拉引連接器10全體,鎖部568的後端緣抵住對像側鎖部824的後端緣而維持嵌合狀態。
參照第25圖,於鎖住狀態中,可動構件50的後退力受力部534,位於操作構件60的後退力付加部624的筆直後 方。詳細而言,參照第20圖,YZ平面中後退力付加部624的位置與YZ平面中後退力受部534的位置重疊。又,參照第24、25圖,當操作構件60位於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且可動構件50位於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時,後退力付加部624在前方離開後退力受部534既定距離D3而於X方向中與後退力受部534對向。因此,當將操作構件60從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在後方移動既定距離D3時,後退力付加部624與後退力受部534接觸。
當後退力付加部624接觸後退力受部534時,連接器10是如第26至29圖所示的解鎖狀態。
參照第24、25圖,操作構件60從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向後方移動既定距離D3的期間,可動構件50被維持在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因此,操作構件60對主構件20相對地移動、且對可動構件50相對地移動。換言之,操作構件60對可動構件50,於X方向中相對地可移動既定距離D3。
參照第24、25及28圖,操作構件60從前端位置PFO向後方移動既定距離D3的期間,操作構件60的操作突部640的傾斜面642接觸可動構件50的被操作部566,且將被操作部566壓向Y方向外側。藉此,支持部564在Y方向外側彈性變形,且鎖部568向Y方向外側移動。當操作構件60在後方與前端位置PFO離開既定距離D3的位置時,被操作部566位於操作突部640的外側面644上。
換言之,於嵌合狀態中,當操作構件60在後方位於離開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既定距離D3的位置、且 可動構件50位於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時,被操作部566於Y方向位於操作突部640的外側。結果,鎖部568於Y方向中向對像側鎖部824的外側移動,以解除嵌合狀態的鎖。當嵌合狀態的鎖被解除時,鎖部568被收容於遮蓋584內。
依據本實施樣態,當使可動構件50仍位於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且使操作構件60位在後方與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離開既定距離D3的位置時,嵌合狀態的鎖被解除。藉此,不必將可動構件50向後方移動,因此不會將鎖部568碰抵對像側鎖部824的後端緣,而能夠解除嵌合狀態的鎖。
參照第27至29圖,將在後方與前端位置PFO離開既定距離D3的操作構件60向更後方移動時,後退力付加部624對後退力受部534施加向後方的後退力。可動構件50藉由後退力與操作構件60一起向後方移動。
由第28圖可知,當操作構件60從在後方與前端位置PFO離開既定距離D3的位置更向後方移動既定付加距離D4時,可動構件50的被操作部566會移動到維持部422的後部426上。藉此,鎖部568維持在被收容於遮蓋584內的狀態。換言之,當操作構件60位於從離開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既定距離D3的位置超過既定付加距離D4的後方位置時、且當可動構件50位於與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離開既定付加距離D4的後方位置時,被操作部566於Y方向中位於維持部422的外側,且被維持向鎖部568的Y方向外側移動的狀態。
合併參照第27至29圖與第13至15圖,將操作構件60在後方繼續移動時,操作構件60的後退操作被限制部634與 主構件20的後退操作限制部416接觸,且操作構件60位於操作移動範圍R2的後端位置PRO。參照第14圖,依據本實施樣態,當操作構件60位於操作移動範圍R2的後端位置PRO時,可動構件50的後端與蓋40的內壁面接觸且位於移動範圍R1的後端位置PR。此時,連接器10是如第3及13至16圖所示的初期狀態。
連接器10在初期狀態時,若將操作構件60繼續更向後方移動,則連接器10從對像側連接器80(參照第1圖)被拔出。
參照第14圖,於本實施樣態中,在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與後端位置PRO之間的操作構件60的移動距離D2,是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與後端位置PR之間的可動構件50的移動距離D1加上既定距離D3。
特別的是,本實施樣態的可動構件50,當操作構件60位於操作移動範圍R2的後端位置PRO時係位於後端位置PR,且無法超過後端位置PR向後方移動。藉此,可動構件50被維持在移動範圍R1的後端位置PR,除非將操作構件60向前方移動。因此,能防止在收容部48內的可動構件50的不必要移動。又,可動構件50,當操作構件60位於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時係位於前端位置PF,且無法超過前端位置PF向前方移動。亦即,本實施樣態中的移動距離D1等於可動構件50於前後方向實際上可移動的距離(移動可能距離D5)。詳細而言,前端位置PF及後端位置PR分別與具有移動可能距離D5的移動範圍的前端位置及後端位置一致。
但是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例如,從可動構件50 的後端位置PR向後方的些許移動是被容許的。換言之,可動構件50對於位在操作移動範圍R2的後端位置PRO的操作構件60,相對地在後方可移動。同樣地,可動構件50對於位在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的操作構件60,相對地在前方可移動。亦即,操作構件60的操作移動範圍R2的移動距離D2,可以小於可動構件50的移動範圍R1的移動可能距離D5與既定距離D3兩者的和。
參照第14圖,連接器10具有包含支持部564及鎖部568的鎖機構。此鎖機構設置在可動構件50。可動構件50,於X方向中的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及後端位置PR之間,對於設有嵌合部310的主構件20是相對地可移動。因此,此鎖機構係可沿著X方向移動。參照第31、32圖,藉由此結構,即使對像側連接器80設置於機殼880的內部,連接器10可以和對像側連接器80嵌合。
參照第31圖,例如,在將連接器10與具有對像側鎖部824的對像側連接器80嵌合的情形下、且在機殼880形成有容許遮蓋構件580通過的安裝孔882的情形下,藉由使可動構件50位於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能夠鎖住嵌合狀態。
參照第32圖,例如在將連接器10與不具有對像側鎖部824的對像側連接器80X嵌合的情形下、且在機殼880形成有容許遮蓋構件580通過的安裝孔884的情形下,藉由將可動構件50設於移動範圍R1的後端位置PR,能夠將連接器10與對像側連接器80X嵌合。換言之,即使在將連接器嵌合於對像側連接器時的連接器的移動路徑上設置有干擾鎖機構的部位及構 件,本發明的連接器和對像側連接器是可嵌合的。
本實施樣態除了已說明的變化例之外更有各式各樣的可能變化。
例如,參照第16、30圖,連接器10可以具有假保持部(拱肋)450X,以取代是維持部422的一部分的假保持部450。換言之,如第30圖所示,維持部422可以設有作為假保持部的拱肋。圖示的假保持部450X超過操作構件60的操作突部640而向Y方向外側突出。又,當操作構件60位於操作移動範圍R2的後端位置PRO時,假保持部450X將被操作部566的前方部分地阻塞。
藉由設置假保持部450X,當維持部422,於Y方向中與操作突部640的外側面644位於相同的位置的情形下、或於Y方向中位於外側面644的些許內側的情形下,假保持部450X能夠假保持被操作部566。
如上述,藉由設置作為主構件20的一部分的假保持部450及假保持部450X等之假保持部,不用設置螺絲等構件而能將可動構件50維持在後端位置PR。參照第14圖,藉此,當將操作構件60從第15圖所示的後端位置PRO向前方移動既定距離D3時,透過可動構件50向前方的移動,能夠防止鎖部568的頂端部在Y方向內側突出。
(第2實施樣態)
參照第2、33圖,本發明第2實施樣態的連接器組合體1A具有連接器10A和對像側連接器80。連接器10A藉由沿前後方向(X方向)在前方移動,而與對像側連接器80可嵌合。本實施 樣態的連接器10A,與連接器10相同(參照第1圖),是連接纜線70的纜線連接器、且是插頭。
參照第4、34圖,連接器10A,與連接器10相同,具有主構件20A、可動構件50A、及操作構件60A。如以下的說明,主構件20A、可動構件50A及操作構件60A的相對的包含關係雖與主構件20、可動構件50及操作構件60的相對的包含關係不同,但是連接器10A與連接器10有相同的功能且達成同樣的效果。此外,連接器10A具有與連接器10的種種部位及構件(以下僅稱「部位」)同樣的結構及功能的部位及構件(以下僅稱「部位」)。
於以下的說明中,連接器10A的部位之中具有與連接器10對應部位相同功能及結構的部位,係藉由附予在連接器10的部位的符號而參照,且省略並非特別需要的說明。又,連接器10A的部位之中具有與連接器10的部位相同的結構及功能的部位,係藉由附予在連接器10的部位的符號的未尾附加上「A」的符號而參照,連接器10的部位,並且以與連接器10的部位不同的結構及功能為中心進行說明。
參照第33、34圖,於本實施樣態中,主構件20A至少被部分地收容於操作構件60A的內部。詳細而言,可動構件50A至少部分地被收容於操作構件60A的內部,且主構件20A至少部分地被收容於可動構件50A的內部。
主構件20A,具有連接器本體30A、由絕緣體構成的蓋40A。蓋40A是由上蓋410A及下蓋460A構成的組合體。蓋40A具有2側部46A。
由第33、34圖可知,蓋40A的上蓋410A及下蓋460A於上下方向(Z方向)分別位於蓋40A的上部及下部,且2個側部46A於橫方向(Y方向)分別位於蓋40A的兩側。藉由此結構,在蓋40A的內部形成收容部48A。收容部48A是在X方向貫通蓋40A的空間。
參照第33至35圖,連接器本體30A具有嵌合部310。連接器本體30A,除了嵌合部310之外,被保持在蓋40A的收容部48A的內部,且對於蓋40A不能相對地移動。嵌合部310從蓋40A的前端突出於前方。嵌合部310,在連接器10A與對像側連接器80(參照第1圖)相互嵌合的嵌合狀態中,與對像側嵌合部812(參照第1圖)嵌合。
參照第36至38圖,蓋40A具有2個前進操作限制部414A、1個後退操作限制部416A、2個突出部420A、2個維持部422A、及4個前進限制部430A。
前進操作限制部414A的一方是設置於上蓋410A的突起的後端面,且前進操作限制部414A的另一方是設置於下蓋460A的突起的後端面。後退操作限制部416A是位於蓋40A的後部的面。前進限制部430A中的2個是設於上蓋410A的2個突起的後端面,且前進限制部430A中的另2個是設於下蓋460A的2個突起的後端面。
突出部420A,分別設於2個側部46A。各個突出部420A一方面從對應的側部46A向Y方向外側突出,一方面在X方向延長。維持部422A分別設置於突出部420A。詳細而言,各個維持部422A,是對應的突出部420A的Y方向外側的面。各 個維持部422A,具有是和X方向斜交的傾斜面的前端部424A、以及平行XZ平面而延伸的後部426A。
參照第39、40圖,可動構件50A具有由絕緣體構成的本體構件510A、由金屬構成的2個鎖構件560A、由金屬構成的2個遮蓋構件580A。可動構件50A,具有對應平行X方向的軸而18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
參照第39圖,本體構件510A具有上部512A、下部514A、2個側部516A、及中空部518A。中空部518A是由上部512A、下部514A及側部516A所包圍的空間,且在前方及後方開口。每個側部516A形成有導引溝550A。導引溝550A分別位於中空部518A的Y方向兩側,且在前方及後方開口。在將導引溝550A上下包圍的內壁上,形成有壓入溝522A。壓入溝522A在後方開口。
可動構件50A,具有4個前進力受部532A、2個後退力受部534A、及4個前進被限制部540A。前進力受部532A中的2個是從上部512A的後端面凹向前方的2個凹陷的前端面,且前進力受部532A中的另2個是從下部514A的後端面凹向前方的2個凹陷的前端面。後退力受部534A的一方是從上部512A的前端面凹向後方的凹陷的後端面,且後退力受部534A的另一方是從下部514A的前端面凹向後方的凹陷的後端面。前進被限制部540A中的2個是上部512A的前端面的一部分,且分別位於上部512A的後退力受部534A的Y方向兩側。前進被限制部540A中的另2個是下部514A的前端面的一部分,且分別位於下部514A的後退力受部534A的Y方向兩側。
參照第40圖,每個鎖構件560A是具有彎折的一片板。2個鎖構件560A具有互相相同的形狀。但是鎖構件560A的其一對應於鎖構件560A的另一,係被配置為以平行X方向的軸為中心旋轉180度後的狀態。
每個鎖構件560A具有壓入部562A、支持部564A、被操作部566A、及鎖部568A。壓入部562A位於鎖構件560A的後端。支持部564A從壓入部562A向前方延長,且在XY平面可彈性變形。被操作部566A是被形成於鎖構件560A的彎曲部。鎖部568A是在與X方向交錯的方向上延伸的爪,且被設於支持部564A的前端。
每個遮蓋構件580A是具有彎折的一片板。2個遮蓋構件580A具有互相相同的形狀。又,2個遮蓋構件580A被配置為對XZ平面鏡對稱。每個遮蓋構件580A具有壓入部582A、及遮蓋584A。又,遮蓋構件580A形成有受容部586A。壓入部582A設於遮蓋構件580A的後端。遮蓋584A從壓入部582A向前方延伸。受容部586A是被遮蓋584A包圍的空間,且在Y方向內側及後方開口。
參照第39、40圖,鎖構件560A從後方安裝於本體構件510A,且藉由壓入溝522A而分別被保持。遮蓋構件580A從前方安裝於本體構件510A,且藉由本體構件510A的側部516A而分別被保持。支持部564A及遮蓋584A從本體構件510A的前端向前方突出。
參照第53圖,支持部564A幾乎被收容於受容部586A內,且於受容部586A內被容許彈性變形。鎖部568A被支 持部564A支持,且在Y方向可移動。在支持部564A沒有彈性變形的彈力的初期狀態中,被操作部566A的一部分從受容部586A向Y方向內側突出。又,在彈力的初期狀態中,鎖部568A的頂端部從受容部586A向Y方向內側突出。
參照第41圖,操作構件60A,具有對平行X方向的軸18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詳細而言,操作構件60A,具有上部602A、下部604A、2個側部606A、及中空部608A。中空部608A是藉由上部602A、下部604A及側部606A所包圍的空間,且在前方及後方開口。參照第41、51及52圖,上部602A及下部604A分別設有操作部610A。
參照第41、42圖,操作構件60A具有4個前進力付加部622A、2個後退力付加部624A、2個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A、1個後退操作被限制部634A、4個操作突部640A、及2個導引溝650A。前進力付加部622A、後退力付加部624A、操作突部640A、及導引溝650A設置於中空部608A內。
前進力付加部622A中的2個,是在中空部608A內從上部602A的後端附近向下方突出的2個突起的前端面,且前進力付加部622A中的另2個,是在中空部608A內從下部604A的後端附近向上方突出的2個突起的前端面。後退力付加部624A之一是在中空部608A內從上部602A的前端附近向下方突出的突起的後端面,且後退力付加部624A之另一是在中空部608A內從下部604A的前端附近向上方突出的突起的後端面。
操作突部640A中的2個,對應+Y側的側部606A,且操作突部640A中的另2個,對應-Y側的側部606A。詳細而 言,+Y側的2個操作突部640A離開+Y側的側部606A而在Y方向內側與+Y側的側部606A於Y方向中對向。同樣地,-Y側的2個操作突部640A與-Y側的側部606A於Y方向中對向。於每個側部606A對應的2個操作突部640A中,一個操作突部640A一方面向下方突出一方面向後方延伸,且另一個操作突部640A一方面向上方突出一方面向後方延伸。
參照第49圖,於XY平面中,操作突部640A向Y方向外側突出。參照第41、42圖,每個操作突部640A在Y方向外側的面,由傾斜面642A、及外側面644A構成。傾斜面642A是和X方向斜交的面,且設於操作突部640A的後部。外側面644A是和XZ平面平行的面,且設於操作突部640A的前部。導引溝650A之一是形成於+Y側的2個操作突部640A與+Y側的側部606A之間的溝,且導引溝650A之另一是形成於-Y側的2個操作突部640A與-Y側的側部606A之間的溝。導引溝650A位於中空部608A的Y方向外側,且在前方及後方開口。
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A之一是從上部602A的前端面凹向後方之凹陷的後端面,且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A之另一是從下部604A的前端面凹向後方之凹陷的後端面。後退操作被限制部634A是操作構件60A的後端面,且包含上部602A的後端面、下部604A的後端面及側部606A的後端面。
參照第33、34及45圖,連接器10A是由上述主構件20A、可動構件50A及操作構件60A構成的組合體。當組合連接器10A時,首先將可動構件50A從後方插入操作構件60A的中空部608A,且將前進力受部532A配置在前進力付加部622A的前 方。藉此,2個遮蓋構件580A,分別通過2個導引溝650A從操作構件60A的前端向前方突出。接著,將收容連接器本體30A的主構件20A從後方插入可動構件50A的中空部518A,將前進操作限制部414A配置於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A的前方,且將前進限制部430A配置於前進被限制部540A的前方。藉此,2個突出部420A分別被收容於可動構件50A的導引溝550A。包含嵌合部310的主構件20A的前部,從操作構件60A的前端向前方突出。此時,連接器本體30A的嵌合部310於Y方向中位於2個鎖部568A之間。
連接器10A在如上述被組裝時,是在第33及43至46圖所示的初期狀態。參照第43至46圖,連接器10A在初期狀態時,操作構件60A於YZ平面,部分地包圍可動構件50A及主構件20A。詳細而言,可動構件50A的本體構件510A全體與主構件20A在X方向中的中間部,被收容於操作構件60A的中空部608A的內部。於本實施樣態中,對操作部610A施加沿X方向的力,能夠移動操作操作構件60A。參照第51、52圖,操作者利用將2個操作部610A上下包夾,能夠單手操作操作構件60A。
參照第43至45圖,於初期狀態中,操作構件60A的後退操作被限制部634A,設置在主構件20A的後退操作限制部416A的前面。因此,操作構件60A(後退操作被限制部634A)無法向後方移動。一方面,操作構件60A的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A,與主構件20A的前進操作限制部414A分離移動距離D2而設置在後方。因此,操作構件60A(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A),與第1實施樣態相同,只能向前移動移動距離D2。又,在前方 已移動移動距離D2的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A,能在後方移動移動距離D2。
由以上說明可知,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A,在X方向中的既定的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及後端位置PRO之間,相對地對於主構件20A可以前後地移動移動距離D2。前端位置PFO是主構件20A的前進操作限制部414A的X方向中的位置,且後端位置PRO是後退操作被限制部634A與主構件20A的後退操作限制部416A接觸時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A的X方向中的位置。
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A是操作構件60A的一部分。以下如同第1實施樣態,將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A的位置作為操作構件60A的位置以便說明。亦即,操作構件60A在X方向中的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及後端位置PRO之間,對於主構件20A是相對地可前後地移動移動距離D2。前進操作限制部414A限制操作構件60A向前方的移動,以規定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又,後退操作限制部416A限制操作構件60A向後方的移動,以規定操作移動範圍R2的後端位置PRO。
參照第45圖,於初期狀態中,可動構件50A的前進被限制部540A,在後方位於與主構件20A的前進限制部430A分開移動距離D1的後端位置PR。因此,可動構件50A(前進被限制部540A)能在前方移動移動距離D1。又,在前方已移動移動距離D1的前進被限制部540A能在後方移動移動距離D1。此外,於初期狀態中,可動構件50A的後端(前進力受部532A),在前方位於和操作構件60A的前進力付加部622A分開既定距 離D3的位置。因此,可動構件50A(前進被限制部540A)能在後方移動既定距離D3。又,在後方已移動既定距離D3的前進被限制部540A能向前方移動既定距離D3。
由以上說明可知,前進被限制部540A於X方向中在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與後端位置PR之間,對主構件20A相對地可前後移動移動距離D1。前端位置PF是主構件20A的前進限制部430A的X方向中的位置;後端位置PR是當操作構件60A的後退操作被限制部634A與主構件20A的後退操作限制部416A接觸、且前進力受部532A與前進力付加部622A在前方分開既定距離D3時,前進被限制部540A在X方向中的位置。
前進被限制部540A是可動構件50A的一部分。以下如同第1實施樣態,將前進被限制部540A的位置作為可動構件50A的位置以便說明。亦即,可動構件50A在X方向中的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及後端位置PR之間,對於主構件20A是可前後地移動移動距離D1。前進限制部430A,與第1實施樣態相同,限制可動構件50A向前方的移動,以規定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一方面,不同於第1實施樣態,主構件20A不具有用以直接限制可動構件50A向後方移動之部分。移動範圍R1的後端位置PR,係由已位於後端位置PRO時的操作構件60A的前進力付加部622A而被規定。
參照第1、33圖,使上述初期狀態的連接器10A全體朝對像側連接器80移動時,連接器10A仍維持其初期狀態,成為與對像側連接器80嵌合的嵌合狀態。以下,關於用以將連接器10A與對像側連接器80的嵌合狀態鎖住的操作、以及用以 將嵌合狀態的鎖解除的操作,以和第1實施樣態的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參照第45圖,於初期狀態中,操作構件60A的前進力付加部622A,和第1實施樣態相同地,在後方與可動構件50A的前進力受部532A離開既定距離D3而於X方向中與前進力受部532A對向。既定距離D3小於移動距離D2。因此,在將操作構件60A從操作移動範圍R2的後端位置PRO向前方移動既定距離D3時,前進力付加部622A與前進力受部532A接觸。前進力付加部622A與前進力受部532A接觸時,連接器10A是如第47圖所示的中間狀態。
參照第44、46圖,主構件20A的維持部422A,除了其前端部424A之外,超過操作構件60A的操作突部640A而位於Y方向外側。又,於初期狀態中,維持部422A的後端,遠超過既定距離D3且位於可動構件50A的被操作部566A的後方。因此,可動構件50A的支持部564A在Y方向外側彈性變形。詳細而言,被操作部566A位於維持部422A的Y方向外側,且從操作部640A向Y方向外側離開。因此,操作構件60A從後端位置PRO在前方移動既定距離D3的期間,操作構件60A沒有對被操作部566A施加力。
由以上說明可知,本實施樣態的維持部422A,設有與第1實施樣態相同的假保持部450A。假保持部450A超過操作構件60A的操作突部640A而位於Y方向外側。操作構件60A位於操作移動範圍R2的後端位置PRO時,被操作部566A於Y方向中位於假保持部450A的外側。參照第44、45圖,藉由假保持 部450A的假保持,操作構件60A從後端位置PRO在前方移動既定距離D3的期間,可動構件50A被維持在後端位置PR。因此,操作構件60A對可動構件50A相對地於X方向中在前方可移動既定距離D3。
參照第45圖,將位於前方的操作構件60A(參照第47圖)從後端位置PRO更向前方移動既定距離D3時,前進力付加部622A對前進力受部532A施加向前方的前進力。可動構件50A藉由前進力而與操作構件60A一起向前方移動。參照第48、50圖,持續將操作構件60A向前方移動時,操作構件60A的前進被限制部632A碰抵主構件20A的前進操作限制部414A,且操作構件60A對主構件20A停止。前進操作被限制部632A碰抵前進操作限制部414A時,連接器10A是如第48至54圖所示的鎖住狀態。
參照第54圖,於鎖住狀態中,操作構件60A位於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參照第49、54圖,此時可動構件50A位於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且可動構件50A的前進被限制部540A緊接著位於主構件20A的前進限制部430A的後面。和第1實施樣態相同,可動構件50A無法超過前端位置PF向前方移動。
參照第53圖,於鎖住狀態中,可動構件50A的被動操作部566A位於主構件20A的維持部422A的前方,且沒有與維持部422A接觸。又,被操作部566A位於操作突部640A的外側面644A的後方,且沒有與操作突部640A接觸。因此,被操作部566A沒有受到向Y方向外側的力,彈性變形的支持部564A則 回復到彈力的初期狀態。結果,如第48、49、50、52及53圖所示,鎖部568A從遮蓋584A的受容部586A向Y方向內側突出。
參照第53圖,從遮蓋584A突出的鎖部568A的頂端部,位於嵌合狀態的對像側連接器80的對像側鎖部824的內部。參照第53、54圖,與第1實施樣態相同,於嵌合狀態中,當操作構件60A位於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且可動構件50A位於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時,鎖部568A與對像側鎖部824一起鎖住嵌合狀態。藉此,能防止連接器10A被從對像側連接器80拔出。
參照第54圖,於鎖住狀態中,操作構件60A的後退力付加部624A與可動構件50A的後退力受部534A在前方分離既定距離D3,而於X方向中與後退力受部534A對向。因此,在將操作構件60A從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向後方移動既定距離D3時,後退力付加部624A與後退力受部534A接觸。當後退力付加部624A與後退力受部534A接觸時,連接器10A是如第55至58圖所示的解鎖狀態。
參照第54圖,操作構件60A從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向後方移動既定距離D3的期間,可動構件50A被維持在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換言之,操作構件60A對可動構件50A相對地,於X方向中可向後後方移動既定距離D3。
參照第53、54及57圖,操作構件60A從前端位置PFO向後方移動既定距離D3的期間,操作構件60A的操作突部640A的傾斜面642A接觸可動構件50A的被操作部566A,且將被操作部566A壓向Y方向外側。藉此,支持部564A在Y方向外側彈性 變形,且鎖部568A向Y方向外側移動。操作構件60A當在後方處於與前端位置PFO分開既定距離D3的位置時,被操作部566A位於操作突部640A的外側面644A上。
換言之,於嵌合狀態中,當操作構件60A在後方位於與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分離既定距離D3的位置、且可動構件50A位於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時,被操作部566A於Y方向中位於操作突部640A的外側。結果,鎖部568A於Y方向在對像側鎖部824的外側移動,而解除嵌合狀態的鎖。參照第55、56及57圖,當嵌合狀態的鎖被解除時,鎖部568A被收容於遮蓋584A內。
參照第58圖,將在後方與前端位置PFO分離既定距離D3的操作構件60A更向後方移動時,後退力付加部624A對後退力受部534A施加向後方的後退力。可動構件50A藉由後退力與操作構件60A一起向後方移動。
如第54圖所示的操作構件60A,位於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且如第57圖所示的操作構件60A,與操作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分離既定距離D3而位於後方的位置。由第54、57圖可知,當操作構件60A位於離開操作移動範圍R2的前端位置PFO既定距離D3後再超過既定付加距離D4的後方位置、且可動構件50A位於與移動範圍R1的前端位置PF分開既定付加距離D4的後方位置時,被操作部566A和第1實施樣態相同,於Y方向中位於維持部422A的外側,且鎖部568A向Y方向外側移動的狀態被維持。
將第56至58圖合併參照第43至45圖,持續將操作 構件60A向後方移動時,操作構件60A的後退操作被限制部634A與主構件20A的後退操作限制部416A接觸,且操作構件60A位於操作移動範圍R2的後端位置PRO。參照第45圖,依據本實施樣態,操作構件60A位於操作移動範圍R2的後端位置PRO時,可動構件50A位於移動範圍R1的後端位置PR。此時,連接器10A是如第33及43至46圖所示的初期狀態。連接器10A在初期狀態時,且將操作構件60A更向後方持續移動時,連接器10A從對像側連接器80(參照第1圖)被拔出。
參照第45圖,依據本實施樣態,操作範圍R2中的前端位置PFO與後端位置PRO之間的操作構件60A的移動距離D2,與第1實施樣態相同,是移動範圍R1中的前端位置PF與後端位置PR之間的可動構件50A的移動距離D1加上既定距離D3。一方面,可動構件50A與第1實施樣態不同,能超過後端位置PR向後方移動。換言之,本實施樣態中的移動距離D1,小於可動構件50A於前後方向中實際可移動的距離(移動可能距離D5)。詳細而言,前端位置PF與具有移動可能距離D5的移動範圍的前端位置一致,後端位置PR位在比移動可能距離D5的移動範圍的後端位置更前方既定距離D3的位置。但是,參照第44圖,由於維持部422A將被操作部566A壓向Y方向外側,所以可動構件50A的不必要移動能夠某種程度地被防止。
將第33圖合併參照第31、32圖,本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A和連接器10相同,即使在形成有安裝孔882和安裝孔884的機殼880內部設置有對像側連接器80(對像側連接器80X),能和對像側連接器80(對像側連接器80X)嵌合。
本實施樣態中,除了已說明的變化例之外,是可以有各式各樣的的變化。
例如,參照第46、59圖,連接器10A可具有與第1實施樣態相同的假保持部(拱肋)450X,以取代是維持部422A的一部分的假保持部450A。
本發明除了已說明的實施樣態及變化例之外,更可有各式各樣的應用。
例如,參照第24、53圖,只要鎖部與對像側鎖部能一起將嵌合狀態鎖住,鎖部和對像側鎖部分別可以具有與上述實施樣態不同的結構。例如,鎖部可以是鎖孔,對像側鎖部可以是鎖爪。
又,主構件、可動構件及操作構件的相對包含關係可不限於上述的實施樣態。例如,可將主動構件配置在主構件及操作構件的外側。此外,上述的限制部、被限制部、力付加部、力受部等的各式各樣部位的結構,對應於主構件、可動構件及操作構件的相對包含關係,可以有各式各樣的變化。但是,於任何實施樣態中,操作構件的移動距離D2是移動距離D1加上既定距離D3。

Claims (20)

  1. 一種連接器,藉由沿著前後方向在前方移動,而可和具有對像側嵌合部與對像側鎖部的對像側連接器相嵌合;前述連接器包括主構件、可動構件、及操作構件;前述主構件包括連接器本體;前述連接器本體包括嵌合部;前述嵌合部,在前述連接器與前述對像側連接器互相嵌合的嵌合狀態中,與前述對像側嵌合部嵌合;前述可動構件,在前述前後方向中的移動範圍的前端位置與後端位置之間,對前述主構件相對地可移動;前述操作構件,在前述前後方向中的操作移動範圍的前端位置與後端位置之間,對前述主構件相對地可移動,且於前述前後方向中對前述可動構件相對地可移動;前述可動構件具有支持部、及鎖部;前述支持部是可彈性變形;前述鎖部被前述支持部支持;在前述嵌合狀態中,當前述操作構件位於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且前述可動構件位於前述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時,前述鎖部與前述對像側鎖部一起鎖住前述嵌合狀態;於前述嵌合狀態中,當前述操作構件從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離開既定距離而位於後方、且前述可動構件位於前述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時,前述嵌合狀態的鎖被解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當前述操作構件位於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後端位置時,前述可動構件位於前述移動範圍的前述後端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主構件包括前進操作限制部、及後退操作限制部;前述前進操作限制部,限制前述操作構件向前方的移動,以規定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前述後退操作限制部,限制前述操作構件向後方的移動,以規定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後端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主構件包括前進限制部;前述前進限制部,限制前述可動構件向前方的移動,以規定前述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操作構件,對前述可動構件相對地可移動前述既定距離;前述操作移動範圍中的前述前端位置及前述後端位置之間的前述操作構件的移動距離,是前述移動範圍中的前述前端位置及前述後端位置之間的前述可動構件的移動距離加上前述既定距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鎖部是在與前述前後方向交錯的方向上延伸的鎖爪。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可動構件的前述支持部設置有被操作部;前述操作構件設置有操作突部;前述操作突部,在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的橫方向的外側突出;於前述嵌合狀態中,當前述操作構件位於在後方與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分離既定距離的位置、且前述可動構件位於前述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時,前述被操作部在前述橫方向中位於前述操作突部的外側,前述鎖部於前述橫方向中向前述對像側鎖部的外側移動,以解除前述嵌合狀態的鎖。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可動構件包括鎖構件;前述鎖構件是具有彎折的一片板;前述支持部及前述鎖部是前述鎖構件的一部分;前述被操作部是形成於前述鎖構件的彎曲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主構件設置有維持部;當前述操作構件從與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離開前述既定距離的位置向後方超過既定付加距離時、且當前述可動構件位於與前述移動範圍的前端位置離開前述既定付加距離的後方位置時,前述被操作部於前述橫方向中位於前述維持部的外側,且被維持為移動至前述鎖部的前述橫方向外側的狀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維持部設有假保持部;前述假保持部超過前述操作構件的前述操作突部而位於前述橫方向的外側;當前述操作構件位於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後端位置時,前述被操作部於前述橫方向中位於前述假保持部的外側。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維持部設有假保持部;前述假保持部超過前述操作構件的前述操作突部而在前述橫方向的外側突出;當前述操作構件位於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後端位置時,前述假保持部將前述被操作部的前方部分地阻塞。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維持部,其前端部除外,超過前述操作構件的前述操作突部而位於前述橫方向的外側。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可動構件包括前述鎖部2個;前述連接器本體的前述嵌合部,於前述橫方向中位於2個前述鎖部之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可動構件包括遮蓋;前述嵌合狀態的鎖被解除時,前述鎖部被收容於前述遮蓋內。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可動構件包括前進力受部、後退力受部;前述操作構件包括前進力付加部、後退力付加部;在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的垂直平面中的前述前進力付加部的位置,與前述垂直平面中的前述前進力受部的位置重疊;當前述操作構件位於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後端位置、且前述可動構件位於前述移動範圍的前述後端位置時,前述前進力付加部,從前述前進力受部向後方分離而在前述前後方向中與前述前進力受部對向;將前述操作構件從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後端位置向前方移動時,前述前進力付加部對前述前進力受部施加向前方的力;前述垂直平面中的前述後退力付加部的位置,與前述垂直平面中的前述後退力受部的位置重疊;當前述操作構件位於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且前述可動構件位於前述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時,前述後退力付加部,從前述後退力受部向前方分離而於前述前後方向中與前述後退力受部對向;將前述操作構件從前述操作移動範圍的前述前端位置向後方移動時,前述後退力付加部對前述後退力受部施加向後方的力。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操作構件至少部分地被收容於前述主構件的內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可動構件至少部分地被收容於前述主構件的內部;前述操作構件至少部分地被收容於前述可動構件的內部。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主構件至少部分地被收容於前述操作構件的內部。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可動構件至少部分地被收容於前述操作構件的內部;前述主構件至少部分地被收容於前述可動構件的內部。
  20. 一種連接器組合體,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9項其中任一者所述的連接器及前述對像側連接器;前述對像側連接器,包括前述對像側嵌合部、及前述對像側鎖部。
TW105129939A 2015-11-13 2016-09-14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合體 TWI6356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3146A JP6570431B2 (ja) 2015-11-13 2015-11-13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15-223146 2015-11-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7502A TW201717502A (zh) 2017-05-16
TWI635673B true TWI635673B (zh) 2018-09-11

Family

ID=58691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9939A TWI635673B (zh) 2015-11-13 2016-09-14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合體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66987B1 (zh)
JP (1) JP6570431B2 (zh)
CN (1) CN106711696B (zh)
TW (1) TWI6356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43148B2 (en) * 2013-07-19 2017-12-12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WO2016103363A1 (ja) * 2014-12-24 2017-07-20 トリニティ株式会社 携帯型電子機器におけるコネクター類の接続装置
JP7144305B2 (ja) 2018-12-14 2022-09-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7330845B2 (ja) * 2019-10-11 2023-08-2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ロック機構付き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CN211150950U (zh) * 2020-01-03 2020-07-31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WO2023119784A1 (ja) * 2021-12-24 2023-06-29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ケーブルに装着するためのアタッチメント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97482A (ja) * 2002-02-01 2003-10-17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プルタブを用いたロック解除機構及びコネクタ
US20080081511A1 (en) * 2006-06-30 2008-04-03 Molex Incorporated Low profile latching connector and pull tab for unlatching same
CN100511864C (zh) * 2004-03-12 2009-07-08 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的紧固器件及其应用
TW201001840A (en) * 2008-01-25 2010-01-01 Alexander Richard Drewnicki Electrical connect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37960Y2 (zh) * 1975-06-24 1979-11-13
JPH097690A (ja) * 1995-06-20 1997-01-10 Sharp Corp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JP3074453B2 (ja) * 1995-06-27 2000-08-0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H0963694A (ja) 1995-08-21 1997-03-07 Honda Tsushin Kogyo Kk ロック機構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JP3451393B2 (ja) 1998-01-30 2003-09-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DE19818677C2 (de) * 1998-04-27 2000-07-06 Amphenol Tuchel Elect Zweiteiliger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JP3788959B2 (ja) 2002-08-05 2006-06-2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筐体への取り付け構造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US7309250B2 (en) * 2004-12-16 2007-12-18 Molex Incorporated Plug connector ejector mechanism with integrated return action
US7198522B1 (en) * 2006-10-24 2007-04-03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lug connector
JP4917448B2 (ja) * 2007-02-02 2012-04-18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TWM318829U (en) * 2007-02-14 2007-09-11 Yanglee Su Lan Improved structure of micro serial-port electric connector
JP2009004228A (ja) * 2007-06-21 2009-01-0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JP2009170391A (ja) 2008-01-18 2009-07-30 Lintec 21:Kk ロック機構付きusbコネクタ用プラグ
US7628638B2 (en) * 2008-04-01 2009-12-08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atch means
EP2745356A4 (en) * 2011-08-16 2015-04-08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LOCKING APPARATUS FOR ELECTRIC PLUG TYPE CONNECTORS
CN103138115B (zh) * 2011-11-22 2015-07-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JP6133107B2 (ja) * 2013-04-08 2017-05-2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
US9105999B2 (en) * 2013-07-15 2015-08-11 Tigerex Enterprise Co., Ltd. Lock device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350126B2 (en) * 2013-07-19 2016-05-24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receptacle with a shielding plate and a mating plug with metallic side arm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97482A (ja) * 2002-02-01 2003-10-17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プルタブを用いたロック解除機構及びコネクタ
CN100511864C (zh) * 2004-03-12 2009-07-08 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的紧固器件及其应用
US20080081511A1 (en) * 2006-06-30 2008-04-03 Molex Incorporated Low profile latching connector and pull tab for unlatching same
TW201001840A (en) * 2008-01-25 2010-01-01 Alexander Richard Drewnicki Electrical connecto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91915A (ja) 2017-05-25
TW201717502A (zh) 2017-05-16
US20170141514A1 (en) 2017-05-18
CN106711696B (zh) 2019-01-11
JP6570431B2 (ja) 2019-09-04
CN106711696A (zh) 2017-05-24
US9666987B1 (en) 2017-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5673B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合體
KR20230019475A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EP2405537A1 (en) Surface mount multi-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8837125B2 (en) Electric apparatus
KR20030066309A (ko) 커넥터용 셔터
JP6483038B2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と実装コネクタを有するコネクタ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コネクタ
JP2021118077A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US9872419B1 (en) Transceiver module having improved metal housing for EMI containment
JP5223810B2 (ja) 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
JP5690510B2 (ja) 電子部品
KR20040080996A (ko) 전기 커넥터
JP4471998B2 (ja) コネクタ
TW202121771A (zh) 連接器組合件
JP7161926B2 (ja) 電子装置
JP6663754B2 (ja) コネクタ
TWI625008B (zh) 電連接器
JP7432332B2 (ja) 複数部材の接続構造および盤面取付機器
JP6635588B2 (ja) コネクタ
JP4987624B2 (ja) 分割式コネクタ
JP2019175728A (ja) コネクタ
JP6903303B2 (ja) コネクタ構造
JP5434645B2 (ja) Usbデバイス、usbデバイスの接続構造、及び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WO2022113827A1 (ja) コネクタ
JP2013014313A (ja) ターンランプユニット
JP7453865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