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4919B - 注射針組裝體以及藥劑注射裝置 - Google Patents

注射針組裝體以及藥劑注射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4919B
TWI634919B TW104130691A TW104130691A TWI634919B TW I634919 B TWI634919 B TW I634919B TW 104130691 A TW104130691 A TW 104130691A TW 104130691 A TW104130691 A TW 104130691A TW I634919 B TWI634919 B TW I6349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tube
deformed
needle
medicine
medicine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06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1851A (en
Inventor
岩瀬陽一郎
小岩井一倫
Original Assignee
泰爾茂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泰爾茂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泰爾茂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11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1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4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491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29Syringe barrels
    • A61M5/3134Syringe barrel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distal end, i.e. end closest to the tip of the needle cannul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4Constructions for connecting the needle, e.g. to syringe nozzle or needle hub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4Constructions for connecting the needle, e.g. to syringe nozzle or needle hub
    • A61M5/344Constructions for connecting the needle, e.g. to syringe nozzle or needle hub using additional parts, e.g. clamping rings or coll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4Constructions for connecting the needle, e.g. to syringe nozzle or needle hub
    • A61M5/346Constructions for connecting the needle, e.g. to syringe nozzle or needle hub friction fi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4Constructions for connecting the needle, e.g. to syringe nozzle or needle hub
    • A61M5/347Constructions for connecting the needle, e.g. to syringe nozzle or needle hub rotatable, e.g. bayonet or screw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2005/3103Leak prevention means for distal end of syringes, i.e. syringe end for mounting a need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29Syringe barrels
    • A61M2005/3131Syringe barre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roving sealing or sli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29Syringe barrels
    • A61M2005/3142Modular constructions, e.g. supplied in separate pieces to be assembled by end-us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5Apparatus for removing or disposing of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e.g. containers;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from used needles
    • A61M2005/3206Needle or needle hub disconnecting devices forming part of or being attached to the hub or syringe bod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抑制了液體流通不良的注射針組裝體、以及具備該注射針組裝體的藥劑注射裝置。在與藥劑排出部錐形嵌合的注射針組裝體中,該注射針組裝體包括:保持部,以使針管的後端突出的狀態來保持針管;以及彈性構件,具備密接部及變形部,且設置於嵌入部內,所述密接部密接保持向嵌入口側突出的狀態的針管,所述變形部從密接部向嵌入口側延伸,在藥劑排出部抵接時發生變形。而且,變形部的長度相對於彈性構件的長度為35%以上且50%以下的範圍,從密接部向嵌入部側突出的針管的長度相對於變形部為45%以上且245%以下的範圍。

Description

注射針組裝體以及藥劑注射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嵌入於注射用注射器(syringe)等藥劑容器的藥劑排出部中而使用的注射針組裝體、以及具有該注射針組裝體的藥劑注射裝置。
藥劑注射裝置中分開形成著收容注射用藥劑的注射器、及具有注射針的注射針組裝體,當進行注射時,在注射器的筒口的藥劑排出部安裝注射針組裝體而使用(專利文獻1)。
對藥劑排出部安裝注射針組裝體,一般而言是利用錐形嵌合來進行。具體而言,將藥劑排出部形成為隨著朝向前端而外徑連續地減小的雄型錐形狀(截錐體狀)。另一方面,注射針組裝體中設置具有筒孔的嵌入部,將該嵌入部以與藥劑排出部相對應的大小,形成為從具有筒孔的開口而內徑連續地減小的雌型錐形狀(截錐體狀的孔)。雄型錐形狀、及雌型錐形狀以相同的錐率而形成。藉由對藥劑排出管施加壓力而壓入嵌入部,相互的錐形狀的面彼此相互摩擦而嵌合,從而不透液地得到固定。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1-212185號公報
且說,在注射器等藥劑容器與注射針組裝體藉由錐形嵌合而連接的藥劑注射裝置中,注射針組裝體的插入到所保持的針管的藥劑排出部的一側,插通至彈性構件。藉此,因彈性構件與注射針組裝體不透液地得到保持,故可防止藥劑向針尖側的洩漏。而且,在使藥劑排出部嵌入至注射針組裝體的嵌入部的情況下,藥劑排出部的前端抵接於彈性構件的端面。藉此,可減少由因使用者將注射用注射器連接於藥劑注射裝置時的連接力的不同、或藥劑注射裝置與注射用注射器的尺寸誤差而產生的嵌合深度的不同所引起的死容積(dead volume)。
然而,彈性構件因藥劑排出部抵接而發生變形,因此根據插通至彈性構件的針管的長度,藉由藥劑排出部抵接而彈性構件發生變形,可減少死容積,另一方面,有變形的彈性構件堵住針管的藥劑排出部側的後端而發生液體流通不良之虞。而且,藥劑排出部抵接於彈性構件所引起的彈性構件的變形越大,液體流通不良的可能性越變高。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抑制了液體流通不良的注射針組裝體、以及具備該注射針組裝體的藥劑注射裝置。
為了解決所述課題,本發明的注射針組裝體連接於注射器等藥劑容器,所述注射器等藥劑容器具備以外徑隨著朝向前端而減小的雄型錐形狀而形成的筒狀的藥劑排出部,所述注射針組裝體的特徵在於包括:針管,前端具有刺穿皮膚的針尖;保持部,具有嵌入部,且以使針管的後端向嵌入口側突出的狀態來保持針管,所述嵌入部以具有供藥劑排出部插入的嵌入口的雌型錐形狀而形成;以及彈性構件,設置於嵌入部內且具備密接部及變形部,所述密接部密接保持向嵌入口側突出的狀態的針管的後端側,所述變形部從密接部向嵌入口側延伸,在藥劑排出部抵接時發生變形,變形部的長度相對於彈性構件的長度為35%以上且50%以下的範圍,從密接部向嵌入部側突出的針管的長度相對於變形部為45%以上且245%以下的範圍。
而且,本發明的藥劑注射裝置包括:注射器等藥劑容器,具備以外徑隨著朝向前端而減小的雄型錐形狀而形成的筒狀的藥劑排出部;以及所述本發明的注射針組裝體。
根據本發明,可獲得抑制了液體流通不良的注射針組裝體以及藥劑注射裝置。
1‧‧‧藥劑注射裝置
2‧‧‧注射針組裝體
3‧‧‧注射器
4‧‧‧注射器本體
5‧‧‧鎖定機構
6‧‧‧藥劑排出部
6a‧‧‧藥劑排出部的前端
6b‧‧‧凹部
7‧‧‧藥劑收容部
8‧‧‧擴張部
8a、33a、33b、36a、40a、41a‧‧‧端面
9、18b、22、26‧‧‧筒孔
10‧‧‧鎖定本體部
11‧‧‧鎖定機構固定部
11a‧‧‧嵌合爪
12‧‧‧針管
12a‧‧‧針尖
12b‧‧‧後端
13‧‧‧針頭接口
14‧‧‧第1構件
15‧‧‧第2構件
16‧‧‧彈性構件
17‧‧‧限制部
18‧‧‧嵌入部
18a‧‧‧嵌入口
18c‧‧‧嵌合壁
18d‧‧‧導引壁
18e‧‧‧連接壁
19‧‧‧中間部
20‧‧‧插入部
21‧‧‧外螺紋部
23‧‧‧內螺紋部
24‧‧‧連接片
24a、24b‧‧‧平面
25‧‧‧貫通孔
26a‧‧‧卡合部
30‧‧‧皮膚接觸部
31‧‧‧調整部
31a‧‧‧針突出面
32‧‧‧導引部
32a‧‧‧接觸面
33‧‧‧基底部
34‧‧‧固定片
35‧‧‧注入孔
36‧‧‧穩定部
40‧‧‧變形部
41‧‧‧本體部
42‧‧‧凸緣部
43‧‧‧插通孔
46‧‧‧端面側隔開部
47‧‧‧密接部
48‧‧‧抵接面側隔開部
50‧‧‧頂蓋
A1‧‧‧彈性構件整體的軸方向的長度
A2‧‧‧針管從密接部向抵接面側隔開部側(嵌入部側)的突出長度
A3‧‧‧變形部的軸方向的長度
d‧‧‧角度
D‧‧‧內徑
Dmax‧‧‧嵌合壁的嵌入口側的直徑(最大徑)
Dmin‧‧‧嵌合壁的插入部側的直徑(最小徑)
L‧‧‧突出長度
S‧‧‧從周緣到針管的周面為止的距離
T‧‧‧從穩定部的內壁面到針突出面的周緣為止的距離
X‧‧‧導引部長度
Y‧‧‧導引部高度
Xa‧‧‧從密接部到藥劑排出部的擴張部的軸方向上的端面為止的距離
Xb‧‧‧規定的距離
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藥劑注射裝置的分解側視圖。
圖2是將圖1所示的藥劑注射裝置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剖 面圖。
圖3是第1構件的嵌入部部分的放大剖面圖。
圖4是表示向注射針組裝體嵌入注射器的藥劑排出部而組裝藥劑注射裝置的情況的圖(其一)。
圖5是圖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
圖6是表示向注射針組裝體嵌入注射器的藥劑排出部而組裝藥劑注射裝置的情況的圖(其二)。
圖7是圖6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注射針組裝體以及藥劑注射裝置的一例進行說明。另外,本發明不限定於以下的示例。本說明書的說明按照以下的順序來進行。
1.注射針組裝體以及藥劑注射裝置的構成
2.藥劑注射裝置的組裝方法
<1.注射針組裝體以及藥劑注射裝置的構成>
[藥劑注射裝置]
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藥劑注射裝置的分解側視圖,圖2是將圖1所示的藥劑注射裝置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剖面圖。藥劑注射裝置1將針尖刺穿到皮膚的表面,以用於藥劑的注射。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表示向皮膚上層部注射藥劑的皮內注射用的藥劑注射裝置1。
此處,皮膚包含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這3部分。表皮為從皮膚表面算起的50μm~200μm左右的層,真皮為繼表皮後的1.5mm~3.5mm左右的層。流行性感冒疫苗(influenza vaccine)一般而言為皮下給藥或肌肉給藥,故給藥至皮膚的下層部或比該下層部深的部分。
另一方面,研究將大量存在具免疫能力的細胞的皮膚上層部作為目標部位,藉由給予流行性感冒疫苗而減少疫苗的給藥量。另外,皮膚上層部是指皮膚中的表皮與真皮。本實施形態的藥劑注射裝置1為將此種皮膚上層部作為目標部位的皮內注射用的藥劑注射裝置1。
本實施形態的藥劑注射裝置1如圖1所示,具有注射針組裝體2、及可裝卸地安裝有注射針組裝體2的注射器(藥劑容器)3。注射器3中,雖省略圖示,但插入了用以擠出藥劑的柱塞(plunger)。而且,在注射器3的連接於注射針組裝體2的一側的端部設置著鎖定機構5。
[注射器]
注射器3具備注射器本體4、與該注射器本體4相連的藥劑排出部6、及設置於藥劑排出部6的外周的鎖定機構5。注射器本體4包含圓筒構件,如圖2所示,筒內部為收容藥劑的藥劑收容部7。藥劑排出部6設置於注射器本體4的軸方向的一端,包含與藥劑收容部7相連的筒狀的構件。
藥劑排出部6以外徑比注射器本體4小、且隨著朝向前端而減小的雄型錐形狀而形成。此處,錐率例如在每100mm的直徑變細Amm時,如A/100般由分數表示,或如A%般由百分率表示。本實施形態中,構成藥劑排出部6的雄型錐形狀由N/100構成。N為正數。具體而言,依據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594-1或ISO594-2,由亦被稱作魯爾接頭(Luer taper)的N=6形成。
而且,如圖2所示,在藥劑排出部6的筒孔9的前端側,設置著筒孔9的直徑擴大的擴張部8。該擴張部8的深度,即,從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6a到擴張部8的軸方向的端面8a為止的長度形成為0.4mm~0.6mm左右。在向皮膚上層部進行注射的情況下,若給藥量為0.1mL~0.3mL左右,則比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少,故為了不造成藥劑的浪費而需要減少注射器本體4的死容積。因此,藥劑排出部6的壁厚比一般的注射器厚,有在成形時模具的成孔銷(core pin)彎折之虞。為了防止該成孔銷的彎折而設置著擴張部8。
在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6a,形成著與該軸心方向正交的平坦面,該平坦面的外形,即,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外緣形成為圓形。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6a的平坦面與藥劑排出部6的側面(錐形狀的側面)由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外緣而相連。該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6a的平坦面在安裝於注射針組裝體2時,不透液地抵接於 注射針組裝體2的彈性構件16的端面。而且,在藥劑排出部6的注射器本體4側的端部(以下為後端)的外周面,設置著供後述的鎖定機構5的嵌合爪11a嵌入的凹部6b。
注射器本體4及藥劑排出部6作為一例,由合成樹脂(塑膠)形成。作為該合成樹脂的材質,可列舉聚碳酸酯、聚丙烯、聚乙烯、環烯聚合物等。
鎖定機構5以包覆藥劑排出部6的外周面的方式而設置,具備固定於後述的注射針組裝體2的鎖定本體部10、及用以將鎖定本體部10固定於藥劑排出部6的鎖定機構固定部11。
鎖定本體部10包含同軸地包圍藥劑排出部6的筒狀的構件,鎖定本體部10內周為圓形,關於外周,為了容易供使用者利用手而旋轉,作為一例,由六角形狀形成。在鎖定本體部10的內周面形成著內螺紋部23。該內螺紋部23形成為可與形成於後述注射針組裝體2的嵌入部18的外螺紋部21擰接。本實施形態中,內螺紋部23由雙重螺旋狀的螺旋槽形成。
鎖定機構固定部11在鎖定本體部10的注射器本體4側的端部,與鎖定本體部10設置為一體。鎖定機構固定部11包含以縮小鎖定本體部10的內徑的方式設置的中空圓盤狀的構件,在鎖定機構固定部11的與藥劑排出部6相向的內周面,設置著與藥劑排出部6嵌合的嵌合爪11a。鎖定機構固定部11的內徑構成為比藥劑排出部6的外徑稍大。嵌合爪11a以從鎖定機構固定部11 的與藥劑排出部6相向的內周面向徑向突出的方式而設置,多個嵌合爪11a以等間隔設置於鎖定機構固定部11的內周面。
此種構成的鎖定機構5包含與注射器3不同的其他構件,藉由嵌合爪11a嵌入至設置於藥劑排出部6的後端的外周面的凹部6b而固定。鎖定機構5可使用與注射器本體4及藥劑排出部6相同的材料而形成。
[注射針組裝體]
注射針組裝體2包含針管12、及保持針管12的針頭接口13。而且,在將注射器3連接於注射針組裝體2前,注射針組裝體2如圖4所示,可裝卸地安裝於頂蓋50。
針管12使用以ISO的醫療用針管的基準(ISO9626:1991/Amd.l:2001(E))計為26G~33G的尺寸(外徑0.2mm~0.45mm)者,較佳為使用30G~33G者。
在針管12的前端,設置著具有刃面的針尖12a。以下,將與針尖12a為相反側的針管12的另一端稱作「後端12b」。刃面的針管12的軸方向的長度(以下稱作「斜面(bevel)長」)只要為後述的皮膚上層部的最薄厚度即1.4mm(成人)以下即可,而且,只要為在33G的針管形成短斜面時的斜面長即約0.5mm以上即可。即,斜面長較佳為設定於0.5mm~1.4mm的範圍。
進而,就斜面長而言,更佳為皮膚上層部的最薄厚度為0.9mm(幼兒)以下,即,斜面長為0.5mm~0.9mm的範圍。另 外,短斜面是指注射用針中通常所使用的相對於針的長度方向為18°~25°的刃面。
作為針管12的材料,例如可列舉不鏽鋼,但不限定於此,可使用鋁、鋁合金、鈦、鈦合金[等]其他金屬。而且,針管12不僅可使用直針,還可使用至少一部分為錐狀的錐形針(taper needle)。關於錐形針,具有基端部比針前端部大的直徑,且將其中間部分設為錐構造即可。而且,針管12的剖面形狀不僅為圓形,亦可為三角形等多角形。
針頭接口13包含:第1構件14,設置著供注射器3的藥劑排出部6嵌入的嵌入部18;第2構件15(本發明的保持部),保持針管12;以及彈性構件16,在組裝藥劑注射裝置1時夾在藥劑排出部6與第2構件15之間。本實施形態中,構成針頭接口13的第1構件14與第2構件15由不同構件形成,但亦可形成為一體。
[第1構件]
第1構件14整體形成為大致圓筒形狀。第1構件14中,從供藥劑排出部6嵌入的一側開始依序形成著:限制施加至鎖定機構5的力的限制部17,供藥劑排出部6嵌入的嵌入部18,供彈性構件16插入的中間部19,以及供第2構件15插入的插入部20。
嵌入部18的筒孔18b設定為與注射器3的藥劑排出部6相對應的大小,其一端側的開口端為嵌入至藥劑排出部6的嵌入 口18a。而且,嵌入部18隨著從嵌入口18a端部到插入部20側而直徑連續地縮小。
圖3是第1構件14的嵌入部18部分的放大剖面圖。使用圖3,對嵌入部18以及限制部17的構成進一步進行詳細敍述。嵌入部18在其筒孔18b的內壁,具有嵌合於藥劑排出部6的嵌合壁18c。如圖3所示,嵌入部18較佳為在嵌入口18a側的筒孔18b的內壁具有導引壁18d。嵌合壁18c形成為筒孔18b的內徑隨著從嵌入口18a側朝向插入部20側而連續地減小的雌型錐形狀。該錐形狀以M>N且M>100的錐率而形成。M為正數。該例中,與所述藥劑排出部6的外徑的錐率為N/100(本實施形態中N=6)相對應,M為大於6的值。
嵌合壁18c形成為筒孔18b的內徑可嵌合於注射器3的藥劑排出部6。在將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的直徑設為K,嵌合壁18c的嵌入口18a側的直徑(最大徑)設為Dmax,嵌合壁18c的插入部20側的直徑(最小徑)設為Dmin時,以Dmax>K>Dmin的關係的方式形成嵌合壁18c部分的筒孔18b。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以如下方式定位,即,嵌合於比筒孔18b的直徑為K的位置更靠插入部20側的位置。
導引壁18d是將嵌入口18a側的筒孔18b的內徑擴大而形成。該導引壁18d較佳為比起將筒孔18b整體由M/100的錐率的嵌合壁18c形成的情況,將嵌入口18a側的筒孔18b的內徑擴 大而形成。導引壁18d較佳為以筒孔18b的內徑隨著從嵌入口18a側朝向插入部20側而減小的錐形狀而形成。
導引壁18d的軸線方向的長度在將嵌合壁18c的軸線方向的長度設為1時,作為一例,以0.51~21左右的長度形成。
而且,為了防止因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受損所引起的藥液洩漏,較佳為導引壁18d與嵌合壁18c以階差狀而不相連。即,如圖3所示,利用插入部20側的直徑減小的錐形狀的連接壁18e或由曲線形成的連接壁18e將導引壁18d與嵌合壁18c連接的角度d,較佳為形成為鈍角(90°<d<180°),更佳形成為120°≦d≦180°。
在嵌入部18的外周面,形成著供鎖定機構5的內螺紋部23擰接的第2螺紋部(以下為外螺紋部21)。本實施形態中,外螺紋部21由雙重螺旋狀的螺紋牙(screw thread)形成。另外,外螺紋部21亦可為單重螺旋狀的螺紋。
限制部17設置於嵌入部18的嵌入口18a端部,包含具有與嵌入部18的筒孔18b相連的筒孔的圓筒構件。限制部17的外周面與嵌入部18的外周面包含相連的面,其外徑形成為與嵌入部18的嵌入口18a側的外徑大致相同。而且,限制部17的內周面與嵌入部18的內周面包含相連的面,其內徑形成得比嵌入部18的嵌入口18a的內徑稍大。
而且,限制部17的軸方向的長度設定為在組裝藥劑注 射裝置1時,抵接於鎖定機構5的鎖定機構固定部11。限制部17是在將注射器3的藥劑排出部6壓入至注射針組裝體2的嵌入部18而進行組裝時,為了抵消施加至鎖定機構5的壓入力而設置的部位。以後對該限制部17的功能進行詳細敍述。
接下來,回到圖2對插入部20的構成進行說明。插入部20的筒孔22設定為與第2構件15的基底部33相對應的大小。插入部20上設置著與後述的第2構件15的連接片24連接的固定片34。該固定片34作為與插入部20的前端相連而向半徑外方向突出的環狀凸緣而形成。設置於第2構件15的連接片24的平面24b抵接於固定片34而固接。作為固定片34與連接片24的固接方法,例如可列舉黏接劑、超音波焊接、雷射焊接、固定螺桿等。
中間部19設置於插入部20與嵌入部18之間,包含直徑小於插入部20的筒孔22的筒孔26。位於構成插入部20的筒孔22與構成中間部19的筒孔26的邊界的階差面,為供彈性構件16卡合的卡合部26a。該卡合部26a中卡合彈性構件16的後述的凸緣部42。
[第2構件]
第2構件15上設置著與皮膚相向及/或接觸的皮膚接觸部30。皮膚接觸部30在將針管12安裝於第2構件15時,以覆蓋針管12的周圍的方式配置。該皮膚接觸部30具有大致圓柱狀的基底部33、調整部31、穩定部36、及導引部32。
基底部33具有與軸方向垂直的端面33a、端面33b。調整部31設置於基底部33的軸方向的一端側的端面33a的中央部,包含向基底部33的軸方向突出的圓柱狀的凸部。該調整部31的軸心與基底部33的軸心一致。
在基底部33及調整部31的軸心設置著供針管12貫通的貫通孔25。而且,在基底部33,設置著用以向貫通孔25注入黏接劑(省略圖示)的注入孔35。該注入孔35在基底部33的外周面開口,圖2中雖未表示,但以與貫通孔25大致正交的方式與貫通孔25連通。即,利用從注入孔35向貫通孔25注入的黏接劑,將針管12固接於基底部33。
針管12的後端12b從作為基底部33的軸方向的另一端的端面33b突出。基底部33從端面33b側插入至第1構件14內,針管12的後端12b側插通至彈性構件16的後述的插通孔43中。而且,基底部33的端面33b抵接於彈性構件16的後述的端面41a。
而且,在基底部33的外周面設置著連接片24。該連接片24作為朝向基底部33的半徑方向的外側突出的環狀的凸緣而形成,具有在基底部33的軸方向上相向的平面24a、平面24b。連接片24的平面24b上連接著第1構件14。而且,連接片24的前端部為導引部32。以後,對該導引部32進行詳細說明。
調整部31的端面為針管12的針尖12a側突出的針突出面31a。針突出面31a作為與針管12的軸方向正交的平面而形成。 該針突出面31a在將針管12刺穿到皮膚上層部時,規定與皮膚的表面接觸而刺穿針管12的深度。即,針管12刺穿到皮膚上層部的深度由從針突出面31a突出的針管12的長度(以下稱作「突出長度L」)而決定。
皮膚上層部的厚度相當於從皮膚的表面到真皮層為止的深度,大致處於0.5mm~3.0mm的範圍內。因此,針管12的突出長度L可設定於0.5mm~3.0mm的範圍。
且說,疫苗一般給藥至上前臂部,在考慮給藥至皮膚上層部的情況下,認為皮膚厚的肩周邊部,尤其三角肌部適合。因此,對幼兒19人與大人31人測定三角肌的皮膚上層部的厚度。該測定藉由如下來進行,即,使用超音波測定裝置(NP60R-UBM小動物用高解像度用回波、耐帕基因(Nepa Gene)(股)),對超音波反射率高的皮膚上層部進行造影。另外,因測定值為對數正態分佈,故藉由幾何平均求出MEAN±2SD的範圍。
結果,幼兒的三角肌的皮膚上層部的厚度為0.9mm~1.6mm。而且,成人的三角肌的皮膚上層部的厚度在遠位部為1.4mm~2.6mm,中央部為1.4mm~2.5mm,近位部為1.5mm~2.5mm。根據以上而確認,三角肌的皮膚上層部的厚度在幼兒的情況下為0.9mm以上,成人的情況下為1.4mm以上。因此,三角肌的皮膚上層部的注射中,針管12的突出長度L較佳設定為0.9mm~1.4mm的範圍。
藉由如此設定突出長度L,可確實地使針尖12a的刃面位於皮膚上層部。結果,在刃面開口的針孔(藥液排出口)可位於刃面內的任何位置,亦可位於皮膚上層部。另外,即便藥液排出口位於皮膚上層部,若針尖12a深深刺進皮膚上層部,則藥液會從針尖12a端部的側面與被切開的皮膚之間向皮下流動,故重要的是刃面確實位於皮膚上層部。
另外,在用於對皮膚上層部給藥的情況下,在比26G粗的針管中,難以將斜面長設為1.0mm以下。因此,為了將針管12的突出長度L設定為較佳的範圍(0.9mm~1.4mm),較佳為使用比26G細的針管。
針突出面31a從周緣到針管12的周面為止的距離S形成為1.4mm以下,較佳為在0.3mm~1.4mm的範圍內形成。從該針突出面31a的周緣到針管12的周面為止的距離S,考慮對藉由向皮膚上層部給藥而形成的水泡施加壓力來設定。即,針突出面31a設定為充分小於形成於皮膚上層部的水泡、且不會妨礙水泡的形成的大小。結果,針突出面31a按壓針管12的周圍的皮膚,可防止所給予的藥劑發生洩漏。
穩定部36形成為從設置於基底部33的連接片24的平面24a突出的筒狀。穩定部36的筒孔中配置著針管12及調整部31。即,穩定部36形成為覆蓋針管12貫通的調整部31的周圍的筒狀,從針管12的針尖12a向半徑方向隔開而設置。
如圖2所示,穩定部36的端面36a位於比調整部31的針突出面31a靠針管12的後端12b側處。當針管12的針尖12a刺穿到生物體時,首先,針突出面31a與皮膚的表面接觸,然後,與穩定部36的端面36a接觸。此時,藉由穩定部36的端面36a與皮膚接觸而藥劑注射裝置1穩定,可將針管12保持為相對於皮膚大致垂直的姿勢。
另外,穩定部36的端面36a即便與針突出面31a位於同一平面上,或者位於比針突出面31a靠針管12的針尖12a側處,亦可將針管12保持為相對於皮膚大致垂直的姿勢。另外,若考慮將穩定部36擠壓至皮膚時的皮膚的凸起,則穩定部36的端面36a與針突出面31a的軸方向的距離較佳設定為1.3mm以下。
而且,穩定部36的內徑設定為與形成於皮膚的水泡的直徑同等、或比其大的值。具體而言,從穩定部36的內壁面到針突出面31a的周緣為止的距離T設定為4mmn~15mmn的範圍。藉此,防止因從穩定部36的內壁面向水泡施加壓力而阻礙水泡形成。
從穩定部36的內壁面到調整部31的外周面為止的最短距離T只要為4mm以上,則無特別上限。然而,若增大距離T,則穩定部36的外徑增大,故在將針管12刺穿到如幼兒般細的前臂的情況下,變得難以使穩定部36的端面36a整體與皮膚接觸。因此,距離T較佳為考慮幼兒的前臂的粗細而將15mm規定為最大。
而且,從針突出面31a的周緣到針管12的周面為止的距離S若為0.3mm以上,則調整部31不會進入至皮膚。因此,若考慮從穩定部36的內壁面到針突出面31a的周緣為止的距離T(4mm以上)及針突出面31a的直徑(約0.3mm),則穩定部36的內徑可設定為9mm以上。
另外,穩定部36的形狀不限定於圓筒狀,例如亦可形成為中心具有筒孔的四角柱或六角柱等角筒狀。
而且,頂蓋50可裝卸地嵌合於穩定部36(參照圖4)。該頂蓋50覆蓋針管12的針尖12a。藉此,在將針頭接口13安裝於注射器3的情況下,能夠使針尖12a不會接觸到使用者的指尖等。而且,可一直將使用完的藥劑注射裝置1或注射針組裝體2保持為安全的狀態,使用者可安心地進行使用完的藥劑注射裝置1或注射針組裝體2的廢棄處理等。
導引部32為位於比連接片24的穩定部36靠第2構件15的半徑方向的外側的前端側的部分。該導引部32具有與皮膚接觸的接觸面32a。接觸面32a為連接片24的平面24a的一部分,且為與穩定部36的端面36a大致平行的平面。藉由擠壓穩定部36直至導引部32的接觸面32a與皮膚接觸,可一直將穩定部36及針管12按壓皮膚的力確保為規定值以上。藉此,針管12的從針突出面31a突出的部分(相當於突出長度L)確實地刺穿到皮膚內。
從導引部32的接觸面32a到穩定部36的端面36a為止 的距離(以下稱作「導引部高度」)Y設定為如下長度,即,供針管12及穩定部36能夠以適當的按壓力按壓皮膚而刺穿。另外,針管12及穩定部36的適當的按壓力例如為3N~20N。結果,導引部32對使用者引導針管12及穩定部36對皮膚的按壓力,可使針管12的針尖12a(刃面)確實地位於皮膚上層部,並且可讓使用者感到安心。
導引部32的高度Y基於穩定部36的內徑與從導引部32的前端面到穩定部36的外周面為止的長度(以下稱作「導引部長度」)X而適當決定。例如,在穩定部36的內徑D為12mm,導引部長度X為3.0mm時,導引部高度Y設定為2.3mm~6.6mm的範圍。
[彈性構件]
接下來,對彈性構件16進行說明。彈性構件16配置於成為第1構件14的中間部19的筒孔26內部,且介於第1構件14與注射器3之間。該彈性構件16具有變形部40、本體部41、及設置於該本體部41的軸方向的一端的凸緣部42,該些形成為一體。
本體部41形成為大致圓筒狀,與變形部40所形成的一側為相反側的端面41a抵接於第2構件15的基底部33的端面33b。而且,本體部41的外徑形成得比設置於第1構件14的嵌入部18的插入部20側的內壁面的內徑稍大。藉此,彈性構件16藉由其彈性而不透液地保持於嵌入部18的插入部20側。
凸緣部42設置於本體部41的端面41a側的外周面,形成為從本體部41的外周面朝向半徑外方向突出的環狀。形成得比保持本體部41的中間部19的內徑大、且比插入部20的內徑小。因此,凸緣部42的其中一平面與包含第1構件14的中間部19與插入部20之間的階差面的卡合部26a抵接,另一平面與第2構件15的基底部33的端面33b抵接。彈性構件16藉由第1構件14的卡合部26a與第2構件15的基底部33來夾持凸緣部42,由此固定於針頭接口13。
變形部40包含設置於本體部41的與抵接於基底部33的端面41a側為相反側的圓筒構件,其外徑形成得與本體部41的外徑相同或比其稍小。變形部40的側面與本體部41的側面相連而形成,而且,變形部40的內壁面與本體部41的內壁面相連而形成。而且,變形部40的與本體部41側相反側的端面40a為抵接於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6a的抵接面。在組裝藥劑注射裝置1時,變形部40被壓入至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6a而向本體部41側壓碎。
本實施形態的藥劑注射裝置1在使用時,使用者將藥劑排出部6嵌入至嵌入部18而使其嵌合,藉此將注射器3與注射針組裝體2連接而組裝藥劑注射裝置1。因此,藥劑排出部6的向嵌入部18的嵌合的深度或強度因使用者而異。進而,根據成形品的尺寸公差的偏差,藥劑排出部6的向嵌入部18的嵌合深度亦發生改變。與此相對,本實施形態中,設為變形部40追隨藥劑排出部 6的前端而變形的構成,藉此具有減少因藥劑排出部6的向嵌入部18的嵌合深度的不同而產生的死容積的效果。本實施形態中,因構成變形部40,而可將因嵌合深度的不同所引起的死容積設為10μL以下。另外,彈性構件16中,伴隨變形部40的變形,本體部41亦發生一些變形。
此處,使用圖3,對彈性構件16的尺寸進行說明。在變形部40的軸方向的長度A3相對於彈性構件16整體的軸方向的長度A1小於35%時,在彈性構件16的軸方向上可變形的寬度減小,由因使用者而異的嵌合深度的不同而產生的死容積比10μL多。而且,在變形部40的軸方向的長度A3相對於彈性構件16整體的軸方向的長度A1大於50%的情況下,彈性構件的變形量增大,液體流通不良的可能性增高。因此,變形部40的軸方向的長度A3較佳為相對於彈性構件16整體的軸方向的長度A1以35%以上且50%以下而構成。
而且,本實施形態中,彈性構件16中,在本體部41及變形部40的軸方向上,設置著供從基底部33的端面33b突出的針管12的後端12b側插通的插通孔43。在插通孔43的內壁面,構成端面側隔開部46、抵接面側隔開部48、及密接部47。
端面側隔開部46包含本體部41側的插通孔43的內壁面,形成本體部41的端面41a的插通孔43的開口。該端面側隔開部46與針管12的外周面隔開,形成為隨著朝向端面41a而插 通孔43的直徑連續增大的錐狀。藉此,可容易地將從基底部33的端面33b突出的針管12的後端12b側插通至插通孔43。另外,插通孔43的端面側隔開部46的形狀只要為針管12容易插通至插通孔43的形狀即可,並不限定於錐狀。
抵接面側隔開部48包含變形部40側的插通孔43的內壁面,形成變形部40側的端面40a的插通孔43的開口。該抵接面側隔開部48與針管12的外周面隔開。而且,構成抵接面側隔開部48的內壁面在變形部40的軸方向上大致平行地形成。藉由在彈性構件16設置抵接面側隔開部48,在變形部40發生彈性變形的情況下,可防止變形部40覆蓋針管12的後端12b而堵住針孔。此處,即便設置抵接面側隔開部48,根據針管12的向抵接面側隔開部48側的突出長度,在組裝藥劑注射裝置1時,具有變形部40堵住針管12的後端12b的可能性。以後對用以防止該情況的從針管12的密接部47向變形部40側的突出長度進行敍述。
插通孔43的構成抵接面側隔開部48的內壁面,與變形部40的軸方向大致平行地形成,但亦可形成為隨著從密接部47朝向變形部40的端面而插通孔43的直徑連續增大的錐狀。即,插通孔43的抵接面側隔開部48的形狀只要為在變形部40彈性變形時,其變形部40不易堵住針管12的針孔的形狀即可。
密接部47形成於端面側隔開部46與抵接面側隔開部48之間,且設置於本體部41與變形部40的邊界附近。密接部47不 透液地與針管12的外周面密接。藉此,可使注射器3內的藥劑不會從針管12與彈性構件16之間向針頭接口13的第2構件15側浸透。
針管12從密接部47向抵接面側隔開部48側(嵌入部18側)的突出長度A2(參照圖3),設定為如下長度,即,在將彈性構件16的變形部40壓扁至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6a時,針管12的後端12b露出在藥劑排出部6的筒孔9,且,不會造成藥劑排出部6的筒孔9損傷。此處,針管12的後端12b的向藥劑排出部6的筒孔9側的露出,只要為變形部40不會完全堵住針孔,液體可流通,且使用者可無負擔地進行藥劑給予的程度即可。
在從密接部47向嵌入口18a側突出的針管12的長度A2相對於變形部40的軸方向的長度A3小於45%的情況下,在使藥劑排出部6嵌合於嵌入部18時,存在壓扁至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6a的變形部40堵住針管12的後端12b而無法排出藥劑的問題。而且,在從密接部47向嵌入口18a側突出的針管12的長度A2相對於變形部40的軸方向的長度A3大於245%的情況下,例如在藥劑排出部6的向嵌入部18的嵌合相對於嵌入部18的軸方向傾斜時,有在藥劑排出部6的筒孔9內露出的針管12的後端12b使藥劑排出部6的筒孔9受損之虞。因此,本實施形態中,較佳為將從密接部47向嵌入部18側突出的針管12的長度A2,相對於變形部40的軸方向的長度A3而設定為45%以上且245%以下的 範圍。而且,長度A2較佳為1.4mm以上且7.5mm以下。進而,長度A3較佳為2.5mm以上且3.1mm以下。
而且,本實施形態中,藉由設置此種彈性構件16,在將注射器3與注射針組裝體2連接時,藉由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6a將彈性構件16的變形部40壓扁而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6a與彈性構件16的變形部40端面不透液接觸。而且,從被壓扁的變形部40的前端向藥劑排出部6側露出針管12,由此藥劑排出部6的筒孔9與針管12連通。
作為彈性構件16的材質,可列舉如天然橡膠、矽銅橡膠般各種橡膠材料或聚胺基甲酸酯系、苯乙烯系等各種熱可塑性彈性體、或該些的混合物等彈性材料。
以上構成的注射針組裝體2如以下般製造。首先,將針管12插入至第2構件15的基底部33的貫通孔25中。將針管12的針尖12a在僅以穿刺到皮膚的規定的長度而從調整部31突出的狀態下,從形成於基底部33的注入孔35流入黏接劑,將第2構件15與針管12黏接固定。接下來,向第1構件14的中間部19插入彈性構件16。繼而,將黏接劑塗佈於第2構件15的導引部32後,將第2構件15的基底部33插入至第1構件14的插入部20,從而將第1構件14的固定片34與第2構件15的導引部32黏接固定。此時,以將從密接部47向嵌入部18側突出的針管12的長度A2,設為相對於變形部40的軸方向的長度A3為45%以上 且245%以下的範圍的方式而製造。根據以上,注射針組裝體2完成。
<2.藥劑注射裝置的組裝方法>
接下來,對將注射針組裝體2連接於藥劑排出部6而組裝藥劑注射裝置1的方法進行說明。圖4及圖6中表示將注射器3的藥劑排出部6嵌入至注射針組裝體2而組裝藥劑注射裝置1的情況。圖5是圖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圖7是圖6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
如圖4所示,在注射針組裝體2收容於頂蓋50內的狀態下,向注射針組裝體的嵌入部18插入注射器3的藥劑排出部6。將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從嵌入部18的嵌入口18a插入至筒孔18b。此時,導引壁18d的內徑形成得比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6a的外徑大,故變得容易將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6a插入至嵌入口18a。
將藥劑排出部6進一步插入至筒孔18b。此時,即便藥劑排出部6傾斜而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6a觸碰到連接壁18e,因連接壁18e呈錐狀傾斜而形成,故藥劑排出部6沿著筒孔18b的內壁順暢地滑動移動。因此,可防止對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6a造成損傷。
將藥劑排出部6插入至筒孔18b直至鎖定機構5的內螺紋部23觸碰到嵌入部18的外螺紋部21的位置後,以外螺紋部21與內螺紋部23擰接的方式,使注射針組裝體2與鎖定機構5相對 地轉動。此時,因鎖定機構5固定於注射器3,故藉由使用者使注射器3旋轉,而可將外螺紋部21與內螺紋部23擰接。而且,因該鎖定機構5的鎖緊,而將藥劑排出部6深插入至嵌入部18的筒孔18b。
如此,藉由將藥劑排出部6插入至嵌入部18,藥劑排出部6觸碰到嵌入部18的嵌合壁18c。嵌合壁18c的錐率設定得比藥劑排出部6的錐率大,故僅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外緣觸碰到嵌合壁18c。
另外,圖4所示的狀態為如下狀態,即,幾乎不施力地將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6a嵌合於嵌入部18的嵌合壁18c,以0.05N.m的連接轉矩使注射器3相對於注射針組裝體2轉動,藉此使鎖定機構5與嵌入部18擰接,而使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6a抵接於彈性構件16的變形部40。圖5是將圖4的狀態的變形部40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圖。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將從密接部47向嵌入部18側突出的針管12的長度相對於變形部40的長度設定為45%以上且245%以下的範圍,可將從密接部47到藥劑排出部6的擴張部8的軸方向上的端面8a為止的距離Xa設為規定範圍以下。以後對該距離Xa的具體值進行詳細敍述。另外,關於從擴張部8的軸方向的端面8a到針管12為止的距離Xa,以擴張部8的端面8a為基準(零),將與彈性構件16相接的一側規定為正方向,將藥劑收容部7側規定為負方向。因此,距離Xa如圖5所示在針管 12的後端12b位於比端面8a靠彈性構件16側的情況下為正值,在位於藥劑收容部7側的情況下為負值。
如圖6所示,在進一步將鎖定機構5鎖緊時,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外緣被擠壓至嵌合壁18c且藥劑排出部6進一步向彈性構件16側移動,並深插入。而且,在第1構件14的限制部17的端面抵接於鎖定機構5的鎖定機構固定部11的時間點,藥劑排出部6的向彈性構件16側的移動停止。即,藉由限制部17抵接於鎖定機構固定部11的底面而藥劑排出部6不會進一步向彈性構件16側壓入。
且說,第1構件14由合成樹脂形成。因此,根據其材料特性,當藥劑排出部6插入至嵌入部18直至限制部17的端面抵接於鎖定機構固定部11的底面時,嵌合壁18c以凹陷的方式變形。藉此,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外緣陷入至嵌合壁18c中。藉此,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外緣與嵌合壁18c密接,而藥劑排出部6與嵌合壁18c不透液地得到固定。
而且,在藥劑排出部6插入至嵌入部18直至限制部17的端面抵接於鎖定機構固定部11的底面時,彈性構件16的變形部40被壓扁至藥劑排出部6,並且進入至設置於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的擴張部8。藉此,擴張部8的軸方向的端面8a以及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6a與彈性構件16的變形部40端面不透液地接觸。此時,藉由保持從被壓扁的變形部40的前端向藥劑排出部6側露 出針管12的狀態,而藥劑排出部6的筒孔9與針管12連通。
而且,藥劑排出部6插入至嵌入部18直至限制部17的端面抵接於鎖定機構固定部11的底面,而藉由鎖定機構5將注射針組裝體2鎖定於藥劑排出部6,由此藥劑注射裝置1的組裝完成。
圖7是將圖6的狀態的變形部40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圖。本實施形態中,將從密接部47向嵌入部18側突出的針管12的長度相對於變形部40的長度設定為45%以上且245%以下的範圍,藉此針管12的後端12b僅以規定的距離Xb從組裝完成時的密接部47向藥劑排出部6的筒孔9側突出。藉此,可抑制因針管12的後端12b被變形部40堵住所引起的液體流通不良。另外,關於從擴張部8的軸方向的端面8a到針管12為止的距離Xb,亦以擴張部8的端面8a為基準(零),將與彈性構件16相接的一側規定為正方向,藥劑收容部7側規定為負方向。因此,距離Xb在針管12的後端12b位於比端面8a靠彈性構件16側的情況下為正值,在如圖7所示位於藥劑收容部7側的情況下為負值。Xb較佳為0mm以上且6.0mm以下。
另外,藥劑排出部6的向嵌入部18的插入深度因使用者而稍有差異,只要為鎖定機構5的內螺紋部23與嵌入部18的外螺紋部21擰接的程度即可,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6a不透液地與彈性構件16的變形部40相接。即,直至限制部17抵接於鎖定機構固定部11的位置的藥劑排出部6的向嵌入部18的插入距離 為最大的插入距離,亦可在限制部17不抵接於鎖定機構固定部11的位置鎖定。本實施形態中,藉由限制部17抵接於鎖定機構固定部11的底面,而注射器3的藥劑排出部6不會進一步插入至嵌入部18。因此,可防止如下情況,即,在藥劑排出部6的向嵌入部18的壓入力超過嵌合爪11a與藥劑排出部6的凹部6b的嵌合力時嵌合爪11a破損,而鎖定機構5從藥劑排出部6脫落。
本實施形態中,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外緣形成小的圓形狀,在藥劑排出部6向嵌入部18嵌入時,該小的前端外緣被擠壓至嵌合壁18c。進而,藥劑排出部6的雄型錐形狀的錐率形成得比嵌入部18的雌型錐形狀的錐率小。結果,藥劑排出部6對嵌合壁18c擠壓的壓力,全部集中在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外緣接觸的嵌合壁18c的窄區域。即,能夠在嵌合壁18c與藥劑排出部6的側面之間形成一些間隙,故力集中於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外緣。
因此,即便將注射針組裝體2與藥劑排出部6擠壓的力弱,亦可容易地使嵌合壁18c變形,而使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外緣容易陷入至嵌合壁18c。藉此,注射針組裝體2與藥劑排出部6牢固且不透液地嵌合,從而可確實地防止液體洩漏。
藥劑注射裝置1中,在將注射針組裝體2與藥劑排出部6設為相同錐率的錐形狀的情況下,當進行組裝時,需要以注射針組裝體2的嵌合壁18c與藥劑排出部6的側面相互摩擦的方式施加壓力,摩擦阻力增加。因此,在組裝注射針組裝體2與注射器3 的情況下需要相對大的力。與此相對,本實施形態中,藥劑排出部6的雄型錐形狀的錐率形成得比嵌入部18的雌型錐形狀的錐率小,由此即便為弱力,亦可使注射針組裝體2與藥劑排出部6確實地嵌合。
第1構件14的材質不限於如聚丙烯般相對柔軟的材質,只要為可充分使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外緣陷入至嵌合壁18c的材質即可,亦可使用如聚碳酸酯或環烯聚合物般相對硬的材質。
嵌合壁18c的錐率的M的值只要適當設定為比N大的值即可,若M的值與N幾乎沒有不同,則藥劑排出部6的前端外緣的向嵌合壁18c的陷入量會減小,故較佳為M≧1.5N(N=6的情況下,M≧9),更佳為M≧2N(N=6的情況下,M≧12)。若M的值相比於N過大,則筒孔的直徑會增大。因此,根據嵌入部18的壁厚或外徑等的關係而考慮現實的範圍,較佳為M≦10N(N=6的情況下,M≦30),更佳為M≦5N(N=6的情況下,M≦30),進而較佳為M≦3N(N=6,M≦18)。若作為一例由範圍表示,則M的值較佳為M=1.5N~10N的範圍(N=6的情況下,M=9~60),更佳為M=2N~5N的範圍(N=6的情況下,M=12~30),進而較佳為M=2N~3N(N=6的情況下,M=12~18)的範圍。
而且,本實施形態中,在組裝藥劑注射裝置1時,從密接部47向抵接面側隔開部48側的針管12的突出長度設定為如下長度,即,在將彈性構件16的變形部40壓扁至藥劑排出部6的 前端6a時,不會堵住針管12的後端12b而露出於藥劑排出部6的筒孔9,且,不會對藥劑排出部6的筒孔9造成損傷。藉此,可防止液體流通不良。
此處,進行如下實驗,即,調查使從密接部47向抵接面側隔開部48側(嵌入口18a側)的針管12的突出長度發生變化時的液體流通狀態。該實驗中,調查從組裝藥劑注射裝置1時的擴張部8的軸方向的端面8a到針管12的後端12b為止的距離分別變化至0.9mm~1.5mm時的液體流通狀態。此處提及的從擴張部8的軸方向的端面8a到針管12的後端12b為止的距離設為圖4及圖5所示的狀態的距離Xa。即,幾乎不施力地使藥劑排出部6嵌合連接於嵌入部18時的從針管12的後端12b到擴張部8的端面8a為止的距離Xa發生變化,而對液體流通狀態的變化進行調查。藉由使針管12從密接部47的突出長度變化而使距離Xa變化。另外,以下的說明中,將圖4及圖5所示的藥劑排出部6的向彈性構件16的抵接位置設為基準的抵接位置。
而且,實驗中使用的藥劑注射裝置1中,構成為藥劑排出部6的擴張部8的軸方向的深度為0.4mm~0.6mm,彈性構件16的軸方向的長度為6.5mm~6.8mm,變形部40的外徑為3.3mm~3.5mm,變形部40的軸方向的長度為2.9mm~3.1mm,變形部40的半徑方向的厚度為0.9mm以上且1.1mm以下的範圍內。
實驗中,對將距離Xa設定為0.9mm~1.5mm的各個藥 劑注射裝置,施加比使用者組裝時所施加的平均力大的力而進行組裝。具體而言,使藥劑排出部6向嵌入部18側以25N的負載壓入並嵌合,且,以0.26N.m的連接轉矩使注射器3旋轉,由此使鎖定機構5擰接於嵌入部18而將注射器3與注射針組裝體2連接。
而且,測定從如以上般組裝的實驗例的藥劑注射裝置以100mm/min的速度排出藥劑時的波峰負載。此處,該波峰負載比未發生液體流通不良的通常狀態的藥劑注射裝置中排出藥劑時的波峰負載大,將其差值大於15N的情況作為液體流通不良,對液體流通不良發生的比例進行調查。其判斷基準是在使用者按壓柱塞而給予藥劑時,根據感到比通常重的官能試驗結果來進行設定。在以下的表1中表示本實驗例的藥劑注射裝置的實驗結果。
根據表1可知,針管12的後端12b與擴張部8的端面8a的距離Xa只要為1.0mm以下,則不會發生液體流通不良。因此,如果提及具體的值,則將從藥劑排出部6與彈性構件16處於 基準的抵接狀態時的擴張部8的端面8a到針管12的後端12b為止的距離設為1.0mm以下,藉此可抑制液體流通不良。而且,在組裝藥劑注射裝置1時,自針管12不會造成藥劑排出部6的筒孔9的損傷的觀點考慮,在藥劑排出部6與彈性構件16處於基準的抵接位置時,較佳為從擴張部8的軸方向的端面8a到針管12為止的距離Xa設為-5.3mm以上。即,距離Xa的較佳的範圍為-5.3mm以上且1.0mm以下。另外,從擴張部8的軸方向的端面8a到針管12為止的距離,以擴張部8的端面8a為基準(零),將與彈性構件16相接的一側規定為正方向,將嵌入部18側規定為負方向。
如以上,根據本實施形態的藥劑注射裝置1,從密接部47向嵌入口側突出的針管12的長度相對於變形部40設定為45%以上且245%以下的範圍,藉此可抑制液體流通不良。如果提及基於藥劑注射裝置1的實際設計的更現實的值,則藉由將針管12的後端12b與擴張部8的端面8a的距離Xa設為1.0mm以下,可抑制液體流通不良。藉此,在組裝藥劑注射裝置1時,在使用者強力且高速地將藥劑排出部6壓入至嵌入部18而將藥劑排出部6連接於嵌入部18的情況下,變形部40亦不會堵住針管12的後端12b,而液體流通不良得到抑制。
以上,對本發明的藥劑注射裝置以及注射針組裝體的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定於所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 專利申請範圍所記載的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可實施各種變形。
例如,所述實施形態中,將藥劑排出部的錐率設為N=6,但亦可適當進行變更。進而,所述實施形態中設為藥劑排出部的錐率與嵌入部的錐率不同的構成,但即便在相同的情況下,亦可獲得本發明的效果。
而且,所述實施形態中,表示具有包含與藥劑排出部6不同的其他構件的鎖定機構5的構成,但亦可設為在藥劑排出部6自身設置鎖定機構的構成。該情況下,在藥劑排出部6的外周面形成外螺紋部,在嵌入部18的內周面,形成內螺紋部,該內螺紋部擰接於形成在藥劑排出部6的外螺紋部,從而可將藥劑排出部6固定於嵌入部18。

Claims (6)

  1. 一種注射針組裝體,連接於藥劑容器,所述藥劑容器具備以外徑隨著朝向前端而減小的雄型錐形狀而形成的筒狀的藥劑排出部,所述注射針組裝體包括: 針管,前端具有刺穿皮膚的針尖; 保持部,具有嵌入部,所述嵌入部以具有供所述藥劑排出部插入的嵌入口的雌型錐形狀而形成,以使所述針管的後端向所述嵌入口側突出的狀態來保持所述針管; 彈性構件,設置於所述嵌入部內,且具備密接部及變形部,所述密接部密接保持向所述嵌入口側突出的狀態的所述針管,所述變形部從所述密接部向所述嵌入口側延伸,在所述藥劑排出部抵接時發生變形, 所述變形部的長度相對於所述彈性構件的長度為35%以上且50%以下的範圍, 從所述密接部向所述嵌入部側突出的所述針管的長度相對於所述變形部為45%以上且245%以下的範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注射針組裝體,其中所述變形部的外徑為3.3 mm以上且3.5 mm以下的範圍,所述變形部的半徑方向的厚度為0.9 mm以上且1.1 mm以下的範圍。
  3. 一種藥劑注射裝置,包括: 藥劑容器,具備以外徑隨著朝向前端而減小的雄型錐形狀而形成的筒狀的藥劑排出部;以及 注射針組裝體, 所述注射針組裝體連接於所述藥劑容器,且所述注射針組裝體包括: 針管,前端具有刺穿皮膚的針尖, 保持部,具有嵌入部,所述嵌入部以具有供所述藥劑排出部插入的嵌入口的雌型錐形狀而形成,以使所述針管的後端向所述嵌入口側突出的狀態來保持所述針管, 彈性構件,設置於所述嵌入部內,且具備密接部及變形部,所述密接部密接保持向所述嵌入口側突出的狀態的所述針管,所述變形部從所述密接部向所述嵌入口側延伸,在所述藥劑排出部抵接時發生變形, 所述變形部的長度相對於所述彈性構件的長度為35%以上且50%以下的範圍, 從所述密接部向所述嵌入部側突出的所述針管的長度相對於所述變形部為45%以上且245%以下的範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藥劑注射裝置,其中所述變形部的外徑為3.3 mm以上且3.5 mm以下的範圍,所述變形部的半徑方向的厚度為0.9 mm以上且1.1 mm以下的範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藥劑注射裝置,其中在所述藥劑排出部的筒孔的前端側,設置著所述藥劑排出部的筒孔的直徑擴大的擴張部, 所述擴張部的軸方向的深度為0.4 mm以上且0.6 mm以下, 使所述藥劑排出部嵌入於所述嵌入部,所述藥劑排出部的前端嵌合於所述嵌入部的嵌入壁,且,所述藥劑排出部的前端抵接於所述彈性構件的所述變形部,所述藥劑排出部與所述彈性構件處於基準的抵接位置時的、從所述擴張部的軸方向的端面到所述針管的後端為止的長度為1.0 mm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藥劑注射裝置,其中在所述藥劑排出部的所述雄型錐形狀為N/100的錐率時,所述嵌入部的所述雌型錐形狀以M>N且M/100的錐率而形成。
TW104130691A 2014-09-29 2015-09-17 注射針組裝體以及藥劑注射裝置 TWI6349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8435 2014-09-29
JP2014198435 2014-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1851A TW201611851A (en) 2016-04-01
TWI634919B true TWI634919B (zh) 2018-09-11

Family

ID=55630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0691A TWI634919B (zh) 2014-09-29 2015-09-17 注射針組裝體以及藥劑注射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35551B2 (zh)
EP (1) EP3202439B1 (zh)
JP (1) JP6652925B2 (zh)
TW (1) TWI634919B (zh)
WO (1) WO20160521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82723A (ko) * 2017-01-11 2018-07-19 김청균 중공침 연통식의 일체형 주사용기 세트
KR20180082722A (ko) * 2017-01-11 2018-07-19 김청균 중공원기둥 연통식의 일체형 주사용기 세트
CN111032131B (zh) * 2018-03-16 2022-09-09 泰尔茂株式会社 皮内针及其包装体以及注射装置
EP3569272A1 (de) * 2018-05-14 2019-11-20 SCHOTT Schweiz AG Verschluss für einen behälter für pharmazeutische präparate und mit diesem verschluss versehener behälter
JPWO2021200946A1 (zh) * 2020-03-31 2021-10-07
CN114209927B (zh) * 2020-12-21 2024-05-10 艾诺克医美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内部气泡的多针注射针头
WO2023135905A1 (ja) 2022-01-14 2023-07-20 テルモ株式会社 針組立体および投与デバイス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1097A (en) * 1990-02-26 1991-08-20 Johnson Gerald W Intravenous catheter fitting with protective end seal
JP2011212185A (ja) * 2010-03-31 2011-10-27 Terumo Corp 薬剤投与器具及び薬剤注射装置
JP2012517326A (ja) * 2009-02-11 2012-08-02 ベクトン・ディキンソン・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洗浄可能なカテーテルアセンブリを提供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64366A (en) * 1957-04-04 1958-12-16 Pfizer & Co C Hypodermic syringe adapter
US5330435A (en) * 1993-04-08 1994-07-19 Vaillancourt Vincent L Valve for a catheter assembly
WO2012147409A1 (ja) * 2011-04-28 2012-11-01 テルモ株式会社 注射針組立体及び薬剤注射装置
WO2012157313A1 (ja) * 2011-05-13 2012-11-22 テルモ株式会社 注射針ユニット
WO2012160852A1 (ja) * 2011-05-20 2012-11-29 テルモ株式会社 注射針組立体及び薬剤注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1097A (en) * 1990-02-26 1991-08-20 Johnson Gerald W Intravenous catheter fitting with protective end seal
JP2012517326A (ja) * 2009-02-11 2012-08-02 ベクトン・ディキンソン・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洗浄可能なカテーテルアセンブリを提供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と方法
JP2011212185A (ja) * 2010-03-31 2011-10-27 Terumo Corp 薬剤投与器具及び薬剤注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052169A1 (ja) 2017-08-24
EP3202439A1 (en) 2017-08-09
WO2016052169A1 (ja) 2016-04-07
TW201611851A (en) 2016-04-01
EP3202439B1 (en) 2022-01-12
US20170197035A1 (en) 2017-07-13
US10335551B2 (en) 2019-07-02
EP3202439A4 (en) 2018-09-19
JP6652925B2 (ja) 2020-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4919B (zh) 注射針組裝體以及藥劑注射裝置
JP6284595B2 (ja) 注射針組立体及び薬剤注射装置
CN107427646B (zh) 注射针组装体和药剂注射装置
US8636705B2 (en) Injection needle assembly and medicine injection apparatus
TWI619523B (zh) 藥劑投入器具以及藥劑注射裝置
US8961460B2 (en) Syringe needle assembly and medication injection device
EP2484397B1 (en) Syringe needle assembly and medication syringe device
US9283330B2 (en) Injection needle assembly and drug injection apparatus
WO2011040222A1 (ja) 注射針組立体及び薬剤注射装置
JP6681331B2 (ja) 注射針組立体、薬剤注射装置
CN107405459B (zh) 注射针组装体及药剂注射装置
WO2012157313A1 (ja) 注射針ユニット
US10688252B2 (en) Injection needle assembly and medicine injection apparatus
JP6665165B2 (ja) 注射針組立体および薬剤注射装置
WO2012132761A1 (ja) 注射針ユニット、収納ケース、注射針組立体及び薬剤注射装置
WO2012157312A1 (ja) 注射針ユニット
JP2016187431A (ja) 注射針組立体および薬剤注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