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2946B - Heavy metal sludge recovery method - Google Patents

Heavy metal sludge recovery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2946B
TWI632946B TW105136137A TW105136137A TWI632946B TW I632946 B TWI632946 B TW I632946B TW 105136137 A TW105136137 A TW 105136137A TW 105136137 A TW105136137 A TW 105136137A TW I632946 B TWI632946 B TW I63294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heavy metal
industrial wastewater
organic polymer
wa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6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7482A (zh
Inventor
呂晃志
Original Assignee
倢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倢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倢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36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3294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7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7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2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2946B/zh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Removal Of Specific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有關一種重金屬污泥回收方法,係於處理含重金屬之工業污泥,先置入電析裝置並通電,以使污泥上重金屬離子沉積於負極載體上,再利用壓濾裝置來排出污泥中附含之水份,便可藉由烘乾裝置對污泥中殘留水份進行加熱蒸發,以使污泥呈塊狀,再使用噴潤裝置於具殘留溫度之塊狀污泥表面噴灑有機聚合物水溶液,有機聚合物水溶液之水份因接觸到塊狀污泥的餘溫而蒸發,其有機聚合物即附著於塊狀污泥表面,再透過研磨機將附著有機聚合物的塊狀污泥磨成細小狀泥屑,並使細小狀泥屑混合於可溶性混凝劑中,完成生物製劑再生,可供再次投入含重金屬工業廢水中進行循環利用,不產生額外污泥廢棄物,進而降低生物製劑的製造成本及減少重金屬污泥對環境之危害。

Description

重金屬污泥回收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重金屬污泥回收方法,係依據工業廢水重金屬檢測結果,投入適量粉狀生物製劑於工業廢水中,吸附重金屬後,再分別進行回收,其工業廢水可利用重金屬污泥回收方法來將內部污泥循環再利用,以將污泥重新製成生物製劑,使工業廢水無廢棄物產生。
按,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許多製造高科技電子、電氣產品的工廠,不斷研發製造各式新產品,提供人們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應用高科技之電子、電氣產品,而在高科技電子、電氣產品的製造、加工過程中,例如半導體製程、面板加工製程或金屬表面加工處理、電鍍等,都會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水;且在傳統的工業製造加工中,例如機械工場、鐵工場、煉鋼廠或鑄造廠等,也都會產生許多的工業廢水,則不論是高科技加工或傳統工業製造加工等所產生的工業廢水,都因為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及有毒、有害物等,導致工業廢水顏色烏黑、氣味濃烈,若直接予以排放入河川、大海或將處理過之污泥直接進行掩埋,則將造成土地、動植物、水源及大海中生物的食物鏈等嚴重的影響,對人類的居住、生活空間等產生嚴重的危害,則造成世界衛生組織的重視,對於工業廢水的排放,訂定極嚴格的標準,務求工業廢水中含帶的有害物質可以降低、減少,避免造成 環境、空氣等污染。
再者,目前工業廢水在排放前的後續處理程序中,通常會在工業廢水中添加鹼性藥劑、重金屬補集劑等化學藥劑,藉由投入之化學藥劑在工業廢水中吸附汙染物,然後再於工業廢水中添加凝結材料,並利用沉澱濃縮裝置使工業廢水中溶出的沉澱物予以濃縮沉澱,然後藉由壓濾機等過濾裝置將濃縮的沉澱物進行脫水作業,其經由濃縮、沉澱、脫水等處理作業後剩餘的物質即為污泥,便可將污泥接下進行填埋等廢棄物的處理。
然而,在工業廢水處理的過程中無法有效將有害的廢氣、廢水、廢棄物等確實完全消弭,而僅是將其處理至符合工業廢棄物排放標準,可被接受的範圍內,所以產生之污泥仍會透過專責清運機構依法清除處理,其背後隱藏的風險如:任意棄置、掩埋所造成對地區水質或土壤的汙染危害,亦或是未能順利合法運往清除處理地區以及資源的浪費等,皆為目前各種污泥處理方法所無法解決。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發明人有鑑於上述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重金屬污泥回收方法的發明專利者。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乃在於該透過廢水重金屬檢測方法針對工業廢水進行檢測,再於檢測後的工業廢水投入生物製劑來吸附工業廢水 中的金屬離子,同時產生污泥凝集沉澱現象,接著導入裝設有電析裝置之正極載體及負極載體間,並予以通電,以供污泥上的金屬離子產生游離狀態並沉積於負極載體上,再將工業廢水溶液及沉澱產生之污泥利用過濾裝置來進行脫水作業,以將廢水溶液及污泥中含附之水份排出,僅留下污泥,之後便可依照是否含有有機物,利用烘乾裝置對污泥進行烘乾作業,即可使污泥內殘留的水份及有機成份受到加熱而蒸發,以供污泥乾燥呈塊狀,再使用噴潤裝置於具有殘留溫熱度之塊狀污泥表面上噴灑有機聚合物水溶液,其有機聚合物水溶液內的水份因受到塊狀之污泥的餘溫而蒸發,以使有機聚合物水溶液內之有機聚合物附著於塊狀之污泥表面上,再針對附著有機聚合物的塊狀之污泥來透過研磨機進行研磨作業,以將塊狀之污泥研磨成細小狀之泥屑,再將細小狀之泥屑透過物理方式與可溶性混凝劑混合,以製作出生物製劑,便可將生物製劑再次投入於工業廢水中達到循環利用之效用,以使工業廢水中的污泥可完全的回收再利用,即無廢棄物的產生,其不僅可降低生物製劑的製造成本,且亦不須透過交通工具將污泥載送至排放地進行排放,即可降低運輸上的成本,進而達到減少整體生產成本、危害環境之目的。
本發明之次要目的乃在於該生物製劑為具有供吸附水中重金屬離子之功能,便可藉由電析裝置所產生之電化學還原反應將吸附在生物製劑上之金屬離子沉積於電析裝置上,使其工業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的含量便會大幅地降低,以達到符合排放的規範標準、降低對環境汙染之目的。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乃在於該經由過濾步驟後所產生之污泥 ,其主要成份為由生物製劑中之矽基無機材堆積而成,其因矽基無機材並不會大量吸附水分,所以由其堆積而成之污泥進行烘乾作業時,便可減少烘乾的時間,以達到降低烘乾裝置所耗費的電力之目的。
第一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
第二圖 係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一)。
第三圖 係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二)。
為達成上述目的與功效,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實施之方法等,茲繪圖就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圖所示,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由圖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發明之重金屬污泥回收方法為用於工業廢水之回收處理作業,其工業廢水中係先利用廢水重金屬檢測方法來檢測重金屬含量,再於工業廢水中投入粉末狀、顆粒狀或塊碇狀等生物製劑來吸附工業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等物質,以使工業廢水產生凝集沉澱現象而生成污泥及水溶液,且污泥之外的水溶液便會符合環境排放的標準值,再依照下列步驟實施處理:
(100)工業廢水中投入生物製劑,則工業廢水中產生凝集沉澱作用,進而於工業廢水溶液中形成污泥,再於工業廢水中裝設電析裝置之正極載體及負極載體並予以通電,其電析裝置即於工業廢水中產 生氧化還原反應,以將依附於污泥上的重金屬離子產生游離狀態並沉積於負極載體上且可將沉積之重金屬離子予以收集回收,以使工業廢水溶液中不再含帶重金屬物質或有害物質等,成為符合排放標準之廢水溶液。
(101)再將經由電析裝置處理過之工業廢水溶液及污泥利用過濾裝置來進行脫水作業,以將符合排放標準值之廢水溶液排出,而污泥內所含附的水份也隨之排出,僅留下含水量為預設值之污泥。
(102)之後便可依照污泥中是否含有有機物質,再利用烘乾裝置對含水量為預設值之污泥以預設溫度進行烘乾作業,即可使污泥內所含附的水份及有機成份受到高溫加熱而蒸發,以供污泥乾燥呈塊狀。
(103)再使用噴潤裝置(如灑水器、噴水器、霧化器或淋水裝置等)於塊狀之污泥表面上噴灑有效生物成分含量為預設值之少量有機聚合物水溶液,其有機聚合物水溶液內的少數水份因受到塊狀之污泥的餘溫而蒸發,以使有機聚合物水溶液內之有機聚合物附著於塊狀之污泥表面上。
(104)即可將附著有有機聚合物的塊狀之污泥來透過研磨機進行研磨作業,以將塊狀之污泥研磨成粉末狀或顆粒狀等形狀之泥屑。
(105)以將粉末狀或顆粒狀等泥屑與粉末狀或顆粒狀等之可溶性混凝劑予以混合,以製作出粉末狀、顆粒狀或塊碇狀等可供投入工業廢水中之生物製劑。
上述工業廢水檢測重金屬分析方法為光學呈色法或電化學 分析法,係利用重金屬與特殊有機顯色劑形成有色絡合物或特定之重金屬還原電位,一般以ppm之濃度單位表示,此種工業廢水檢測作業,係為一般工業廢水檢測作業模式,並非本發明之必要技術內容,故不予以詳述說明;另外,污泥是否含有機物可藉由化學需氧量(COD)檢測得知,其化學需氧量係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質在規定條件下進行化學氧化過程中所消耗氧化劑的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數表示(mg/L),亦非本發明之必要技術內容。
再者,上述投入於工業廢水中之生物製劑為可由矽基無機材、有機聚合物及具鋁(Al)系或鐵(Fe)系成份之可溶性混凝劑等無污染性之無機或有機材質所混製而成,其中,該矽基無機材可約佔有50%、有機聚合物可約佔有10~20%、具鋁(Al)系或鐵(Fe)系成份之可溶性混凝劑可約佔有40~30%,此為本發明所應用的生物製劑較佳實施例之一,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生物製劑的配方、成份、比例等;且該矽基無機材為非水溶性且可供有機聚合物和具鋁(Al)系或鐵(Fe)系成份之可溶性混凝劑附著以於水中產生沉澱現象之無機材;而該有機聚合物為具有高分子量、長鏈狀,帶負電荷之特性,即可對水中金屬離子產生螯合作用之可供生物分解之聚合物;又該鋁系或鐵系可溶性混凝劑為可溶於水中且供吸附水中微粒並產生沉澱現象之混凝劑;其中螯合作用(Chelate effect)係為利用至少二個配位原子的多齒配體(如有機聚合物)與一個金屬離子形成螯合環的化學反應。
再者,上述之矽基無機材較佳實施為矽藻土(Diatomaceous),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為二氧化矽( Silicon dioxide)、高嶺土(Kaolinite)、蒙脫土(Montmorillonite)、蛭石(Vermiculite)或沸石(Zeolite)等無機材;且該有機聚合物較佳實施為聚麩胺酸(γ-PGA;gamma-Polyglutamic acid),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為幾丁聚醣(chitosan)、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或聚苯乙烯磺酸鈉〔poly(sodium styrene sulfonate)〕等有機聚合物;而該鋁系或鐵系混凝劑較佳實施為硫酸鋁〔Al2(SO4)3〕,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為聚合氯化鋁(PAC;Polyalumin chloride)、氯化鐵(FeCl3;Ferric chloride)、氯化亞鐵(FeCl2;Ferrous chloride)或硫酸亞鐵(FeSO4;Ferrous sulfate)等可溶於水且無污染性或傷害性物質等之具鋁(Al)系或鐵(Fe)系成份之可溶性混凝劑,此為本發明所應用的生物製劑較佳實施例之一,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生物製劑的配方、成份、比例等。
且上述步驟(100)中的電析裝置較佳實施為包括正極載體及負極載體,即可將正極載體及負極載體置入於工業廢水中並通電以使附著於污泥上之重金屬離子(如Cu2+、Zn2+等)藉由氧化還原反應以產生游離現象,並沉積於負極載體上,其中通電之電壓為位於0.1~20伏特之間,而電流位於0.1~10安培之間,但於實際應用時,其電析裝置亦可於工業廢水中進一步裝設有攪拌器,便可使工業廢水中之污 泥均勻分佈,以增加重金屬離子接觸於負極載體的面積,進而電析的效率,且正極載體及負極載體上亦可分別進一步貼附有具導電性之活性碳布或導電碳布,其碳布具有較大的表面積以接觸於重金屬離子,以更進一步加速電析的速率;而該正極載體及負極載體較佳實施為至少一層鍍鉑鈦網所製成,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為鍍金鈦網、鍍鈀鈦網或是無化學反應性的金屬電鍍不鏽鋼網材而成之網材狀的載體,該載體亦可為板狀或片狀等形狀,此種電析裝置為本發明所應用的較佳實施例之一,非因此侷限本發明電析裝置的構造、材料,且通電之電壓與電流亦可依實際應用而做彈性調整。
然而,上述步驟(101)中經由過濾裝置處理過之污泥,其含水量預設值約為50~80%;而污泥成份為包含有矽基無機材(如矽藻土)、有機聚合物(如PGA)及其它物質(如油份、甲苯等溶劑),其中矽基無機材之成份約佔有60~70%、有機聚合物之成份約佔有30~20%、其它物質之成份約佔有10%等。
另外,上述步驟(102)中烘乾裝置係依照污泥是否含有機物來調整預設溫度進行烘乾作業,其預設溫度則可為100~600℃,此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並非限定本發明預設溫度之數值,係可依據實際操作狀況,視污泥、天氣變化等在供乾裝置許可的溫度限制範圍中進行彈性調整預設溫度之高低,例如污泥不含有機物,則可利用100~200℃進行烘乾,若污泥含有機物,則可利用400~600℃進行烘乾;此外,仍可依檢測出不同的化學需氧量反映出有機物含量,在烘乾裝置許可溫度範圍內,彈性調整烘乾溫度的高低;而當污泥透過無氧氣之烘乾 裝置400℃以上加熱,其污泥內之有機聚合物及其他物質受到加熱而燒結僅留下碳,而若污泥透過一般大氣環境操作之烘乾裝置以600℃加熱,其污泥內之有機聚合物及其他物質受到加熱而形成二氧化碳(CO2)並逸散於空氣之中。
又,上述步驟(103)中之有機聚合物水溶液中有效生物成分含量預設值約為1~10%,其較佳實施為聚麩胺酸與水之混合液,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為幾丁聚醣、聚丙烯酸或聚苯乙烯磺酸鈉等與水混合之水溶液,其主要成份與生物製劑中的有機聚合物相同;則上述步驟(105)中可溶性混凝劑較佳實施為硫酸鋁,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為聚合氯化鋁、氯化鐵、氯化亞鐵或硫酸亞鐵等粉末狀、顆粒狀等形狀之混凝劑,其主要成份與生物製劑中的具鋁系或鐵系成份之混凝劑相同。
且上述有關步驟(101)、(102)、(103)及(104)中過濾裝置、烘乾裝置、噴潤裝置及研磨機等係為一般應用之既有裝置,因不同廠商生產製造的機型、裝置等不同因素,或有些許操作或條件限制等,可在不影響本發明步驟實施的情況下略作調整,並不以此作為限制本發明之設備,故不予贅述各種裝置的詳細操作模式,以供瞭解。
由上述之實施步驟可清楚得知,上述之重金屬污泥回收方法於使用時,其實施步驟係先將於工業廢水中裝設電析裝置之正極載體及負極載體並予以通電,以將污泥上所吸附之金屬離子透過氧化還原反應來沉積於電析裝置之負極載體上,且同時啟動水中之攪拌器使重金屬污泥均勻分佈於廢水溶液中,以增加重金屬離子接觸於負極載體上的面積,進而 加速重金屬離子沉積於電析裝置之負極載體上的速率,待電析完成後,即可利用過濾裝置以將廢水溶液排出,僅留下脫過水之污泥,此時廢水溶液的重金屬離子殘留、懸浮固體(SS)及化學需氧量(COD)為符合排放的標準值。
續將脫過水之污泥利用烘乾裝置來進行烘乾作業,其烘乾的溫度視工業廢水中所含之有機物質的含量而定,若化學需氧量(COD)的數值小於100mg/L,則利用100~200℃進行烘乾,若檢測出化學需氧量(COD)的數值大於100mg/L,則利用400~600℃進行烘乾,以將污泥受到烘乾裝置的加熱而使污泥內部的水份蒸發,其污泥便乾燥而呈塊狀,而塊狀之污泥便可藉由噴潤裝置於表面上噴灑少量的有機聚合物水溶液,其有機聚合物水溶液中的水份便受到污泥的餘熱加溫而蒸發,使有機聚合物乾燥並附著於污泥的表面上,即可再利用研磨機將烘乾過後的污泥研磨成細小狀之泥屑,並添加可溶性混凝劑予以物理方式進行混合,以重新製作出生物製劑,其製造出的生物製劑便可供再次投入於工業廢水中達到吸附水中重金屬離子且具沉降之目的。
本發明為具有下列之優點:
(一)當投有生物製劑之工業廢水經過電析、脫水、烘乾、噴灑有機聚合物、研磨及添加可溶性混凝劑的步驟後,即可將原先工業廢水內之不含重金屬之污泥部分重新製作成生物製劑,以供再次投入工業廢水中來循環利用,其工業廢水內的重金屬污泥便可完全的回收再利用,即可達到無廢棄物產生的效果,且不僅可降低生物製劑的製造成本,亦不須透過交通工具將污泥載送至排放地進行排放,以降低運輸成本,進而達 到減少整體生產成本、降低危害環境風險之目的。
(二)該生物製劑為具有供吸附水中重金屬離子之功能,再藉由電析裝置所產生之氧化還原反應將吸附於生物製劑之重金屬離子沉積於電析裝置之負極載體上,其工業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的含量便會大幅地降低,以達到符合排放的規範標準、降低對環境汙染之目標。
(三)經由過濾步驟後所產生之污泥,其因生物製劑中之矽基無機材並不會大量吸附水分,而生物製劑大部分為由矽基無機材所組成,所以當由過濾裝置處理過後所堆積而成之污泥進行烘乾作業時,便可藉由含水率較低之生物製劑來減少烘乾的時間,以達到降低烘乾裝置所耗費的電力之效果。
再請參閱第二、三圖所示,係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一)及(二),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發明於較佳實施步驟(100)至(105)之前係可先執行下列之淨水步驟:
(1001)利用重金屬分析方法於工業廢水中檢測工業廢水的重金屬含量。
(1002)於工業廢水中投入粉末狀、顆粒狀、塊碇狀或液狀等一般絮凝劑,以供吸附水中微粒並形成膠羽產生沉澱現象。
(1003)再投入粉末狀、顆粒狀或塊碇狀等生物製劑,來吸附工業廢水中金屬離子,以使工業廢水產生凝集沉澱現象而生成污泥及水溶液,且污泥之外的水溶液便會符合環境排放的標準值,即可繼續執行步驟(100)至(105)。
上述步驟(1002)中之一般絮凝劑較佳實施為聚合氧 化鋁(PAC),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為聚合氧化鋁添加聚丙烯醯胺(PAM)之混合劑或聚合氧化鋁添加氯化鋁鐵(PAFC;poly aluminum ferric chloride)等為與聚合氧化鋁混合以供吸附水中微粒並產生凝集沉澱現象之製劑;且該膠羽為加絮凝劑於水中經由物化作用或凝聚作用所形成之小的膠凝性及可沉降性物質。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於工業廢水中投有絮凝劑,其絮凝劑可進一步將工業廢水中的微粒(如沙、砂石、金屬微粒、植物材料、腐質物等)形成膠羽且產生沉澱現象,即可達到進一步降低工業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殘留、懸浮固體(SS)及化學需氧量(COD)之效果。
是以,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本發明為主要針對係已先利用重金屬分析並投有生物製劑之工業廢水中,其重金屬污泥可透過電析、脫水、烘乾、噴灑有機聚合物、研磨及添加可溶性混凝劑的步驟來將工業廢水內部之污泥循環再利用,以將該污泥重新製作成生物製劑,即可達到使工業廢水處理無產生廢棄物之效果,故舉凡可達成前述效果之結構、裝置皆應受本發明所涵蓋,此種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括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發明上述之重金屬污泥回收方法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發明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發明,為符合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發明人之辛苦發明,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發明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公便。

Claims (9)

  1. 一種重金屬污泥回收方法,為用於工業廢水之重金屬與污泥回收處理作業,其工業廢水中係先利用重金屬分析方法來針對工業廢水進行檢測,再於檢測後的工業廢水投入生物製劑來吸附工業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並產生凝集沉澱現象而生成污泥及符合排放標準之水溶液,且該污泥之外的水溶液因符合排放標準值可逕行回收使用,該工業廢水檢測重金屬分析方法為光學呈色法與電化學分析法;而該工業廢水使用之生物製劑為矽基無機材、有機聚合物及具鋁系或鐵系成份之可溶性混凝劑所混製而成;而該矽基無機材約佔有50%、有機聚合物約佔有10~20%、具鋁系或鐵系成份之混凝劑約佔有40~30%,而污泥部分則依照下列步驟實施處理:(100)投入生物製劑處理過之工業廢水中裝設電析裝置,並於二電極載體間通電,以供吸附於污泥上的重金屬離子且透過電沉積於電極上收集回收;(101)再將工業廢水溶液及沉澱產生之污泥利用過濾裝置來對污泥進行脫水作業,以將廢水溶液及污泥中含附之水份排出,僅留下含水量為預設值之污泥;(102)之後便利用烘乾裝置對含水量為預設值之污泥以預設溫度進行烘乾作業,即使污泥內殘留的水份及有機成份受到高溫加熱而蒸發,以供污泥乾燥呈塊狀;(103)再使用噴潤裝置於具有殘留溫熱度塊狀之污泥表面上噴灑有效生物成分含量為預設值之有機聚合物水溶液,其有機 聚合物水溶液內的水份因受到塊狀之污泥殘存的餘溫而蒸發,以使有機聚合物水溶液內之有機聚合物附著於塊狀之污泥表面上;(104)即針對附著有機聚合物的塊狀之污泥來透過研磨機進行研磨作業,以將塊狀之污泥研磨成細小狀之泥屑;(105)最後將細小狀之泥屑與可溶性混凝劑予以混合,以製作出供投入工業廢水中之生物製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重金屬污泥回收方法,其中該生物製劑之矽基無機材係為二氧化矽、高嶺土、矽藻土、蒙脫土、蛭石或沸石等無機材;且該有機聚合物為聚麩胺酸、幾丁聚醣、聚丙烯酸或聚苯乙烯磺酸鈉等有機聚合物;而該具鋁系或鐵系成份之混凝劑為硫酸鋁、聚合氯化鋁、氯化亞鐵或硫酸亞鐵之可溶性混凝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重金屬污泥回收方法,其中該步驟(100)中的電析裝置通電之電壓為位於0.1~20伏特之間,而電流位於0.1~10安培之間;而該正極載體及負極載體係為至少一層鍍鉑鈦網、鍍金鈦網或鍍鈀鈦網所製成之網材或是不鏽鋼網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重金屬污泥回收方法,其中該電析裝置為進一步於工業廢水中設有攪拌器,以及正極載體及負極載體上分別貼附有具導電性之活性碳布或導電碳布。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重金屬污泥回收方法,其中該步驟(101)中經由過濾裝置處理過之污泥,其含水量預設值約為50~80%,而污泥成份為包含有矽基無機材、有機聚合物及其它物質(油 份、甲苯),其中矽基無機材約佔有60~70%、有機聚合物30~20%、其它物質10%。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重金屬污泥回收方法,其中該步驟(102)中的預設溫度為100~600℃,若污泥不含有機物,則預設溫度利用100~200℃進行烘乾,但若污泥含有機物,則預設溫度利用400~600℃進行烘乾。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重金屬污泥回收方法,其中該步驟(103)中之有機聚合物之生物成分含量預設值約1~10%,且該有機聚合物混合液為聚麩胺酸、幾丁聚醣、聚丙烯酸或聚苯乙烯磺酸鈉等有機聚合物之混合溶液;而該步驟(104)中細小狀之泥屑為粉末狀或顆粒狀之泥屑;又該步驟(105)中可溶性混凝劑係為硫酸鋁、聚合氯化鋁、氯化亞鐵或硫酸亞鐵之粉末狀或顆粒狀混凝劑,其主要成份與生物製劑內的成份相同,以供利用物理方式混合於細小狀之泥屑來產生生物製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重金屬污泥回收方法,其中該步驟(100)至(105)之裝設電析裝置並予以通電前,係先進行下列步驟:(1001)利用重金屬分析方法於工業廢水中檢測工業廢水的重金屬含量;(1002)於工業廢水中投入一般絮凝劑,以吸附水中微粒;(1003)再投入生物製劑,來吸附工業廢水中金屬離子,以使工業廢水產生凝集沉澱現象而生成污泥及水溶液,且污泥 之外的水溶液便會符合環境排放的標準值,再繼續執行步驟(100)至(105)。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重金屬污泥回收方法,其中該步驟(1002)中之一般絮凝劑係為聚合氧化鋁、聚合氧化鋁與聚丙烯醯胺混合劑或聚合氧化鋁與氯化鋁鐵等與聚合氧化鋁混合以吸附水中微粒並產生凝集沉澱現象之製劑。
TW105136137A 2016-11-07 2016-11-07 Heavy metal sludge recovery method TWI6329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6137A TWI632946B (zh) 2016-11-07 2016-11-07 Heavy metal sludge recovery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6137A TWI632946B (zh) 2016-11-07 2016-11-07 Heavy metal sludge recovery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7482A TW201817482A (zh) 2018-05-16
TWI632946B true TWI632946B (zh) 2018-08-21

Family

ID=62949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6137A TWI632946B (zh) 2016-11-07 2016-11-07 Heavy metal sludge recovery method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3294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36956U (en) * 2008-02-15 2008-07-21 Waste Recovery Technology Inc Metal electrolysis recycling apparatus
TW201612261A (en) * 2014-08-26 2016-04-01 Dainichiseika Color Chem Coating liquid, coating film, and composite material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36956U (en) * 2008-02-15 2008-07-21 Waste Recovery Technology Inc Metal electrolysis recycling apparatus
TW201612261A (en) * 2014-08-26 2016-04-01 Dainichiseika Color Chem Coating liquid, coating film, and composite materi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7482A (zh) 2018-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35626A1 (zh) 重金属污泥的回收方法
Yu et al. Key factors for optimum performance in phosphate removal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by a Fe–Mg–La tri-metal composite sorbent
Netpradit et al. Application of ‘waste’metal hydroxide sludge for adsorption of azo reactive dyes
CN109809519A (zh)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污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Li et al. Oxidation and removal of thallium and organics from wastewater using a zero-valent-iron-based Fenton-like technique
CN107082479B (zh) 一种具有缓释功能的铁系除磷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hang et al. Removal of anionic dyes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leaching solutions of white mud
CN106698582A (zh) 利用工业粉煤灰和纳米铁处理含重金属污染物工业废水的方法
Kobya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coagulation process for treatment of the red mud dam wastewater from Bayer’s process
Sun et al. Flocculation of combined contaminants of dye and heavy metal by nano-chitosan flocculants
Niu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gnetic modified bone charcoal for removing Cu2+ ions from industrial and mining wastewater
WO2017152817A1 (zh) 电镀废水处理工艺
CN111470575A (zh) 一种磁性除磷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06164A (zh) 一种去除污水中氨氮的方法
CN104478055B (zh) 污水处理复合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
CN108059301B (zh) 一种利用活性污泥回收重金属污水中的重金属的方法
CN109942060A (zh) 一种矿物基凝絮的污水处理药剂
CN110143623A (zh) 一种城市生活污水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21009A (zh)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剂及处理方法
Huang et al. The effects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embedded with SA/PVA and pH on 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ing wastewater and magnetic particle regeneration and recycle
CN109046292B (zh) 具有层级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475040A (zh) 改性磁性纳米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438288B (zh) 一种含砷废料中砷的稳定及分离方法
CN106145295A (zh) 一种工业废水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12746B (zh) 一种用城市污泥生产用于处理污水的过滤剂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