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0893B - Chemical fiber sleeping bag manufactur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Chemical fiber sleeping bag manufactur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0893B
TWI630893B TW106112895A TW106112895A TWI630893B TW I630893 B TWI630893 B TW I630893B TW 106112895 A TW106112895 A TW 106112895A TW 106112895 A TW106112895 A TW 106112895A TW I630893 B TWI630893 B TW I6308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ning
sleeping bag
sub
surfac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2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8564A (zh
Inventor
潘圳旺
Original Assignee
嘉偉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嘉偉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嘉偉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128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3089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0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089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38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8564A/zh

Links

Landscapes

  • Bag Frames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種化纖睡袋的製作方法包含:(A)準備一內裡組合、一表布層及一拉鏈裝置,該內裡組合包括一裡布層,及一與該裡布層車縫連接的保溫填充層,(B)沿著周緣將該表布層與該內裡組合車縫在一起,而形成一該保溫填充層位於該表布層與該裡布層之間的睡袋本體,並使該拉鏈裝置沿著該睡袋本體的周緣連接於該睡袋本體。

Description

化纖睡袋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睡袋,特別是指一種化纖睡袋的製作方法。
參閱圖1與圖2,習知睡袋1在製作時是先利用一第一縫線13將一拉鏈12車縫於一表布11的周緣;接著,再將該表布11疊置於一裡布14,並利用一第二縫線15沿著周緣局部地車縫而形成一開口16後,將一填充棉層17疊置於該表布11上;接著,如圖3所示,將該表布11與該裡布14從該開口16中翻出,使該填充棉層17位於該表布11與該裡布14之間;接著,如圖4與圖5所示,利用呈S字型走向的一第三縫線18貫穿該表布11、該填充棉層17及該裡布14,使該表布11、該填充棉層17與該裡布14三者車縫在一起;最後,利用一第四縫線19沿著周緣局部地車縫以封閉該開口16(見圖3),即完成該睡袋1的製作。
然而,由於該睡袋1在進行呈S字型走向的車縫時,該第三縫線18會同時貫穿該表布11、該填充棉層17與該裡布14三者,故該第三縫線18會在該表布11上形成許多穿線孔,造成該睡袋1在使用時,冷風會從該第三縫線18的穿線孔灌入至該表布11的內側,形成許多冷點而導致該睡袋1的保暖度不佳。
再者,由於製作該睡袋1時,在該表布11與該裡布14從該開口16翻出後僅是暫時以夾子(圖未示)將該填充棉層17固定於該表布11與該裡布14之間,故當該第三縫線18在進行車縫時,相較於該表布11與該裡布14,該填充棉層17會因受壓而出現明顯內縮的情形,再加上該第三縫線18與該表布11的周緣及該裡布14的周緣均間隔了一段相當大的距離,致使該睡袋1的周緣部分往往會發生僅有該表布11與該裡布14,卻無該填充棉層17的情形,造成該睡袋1的保暖度在使用時下降。
此外,該睡袋1在進行該第三縫線18的車縫時,執行車縫工作的針車裝置必須在一呈S字型的針車軌道上相對於該睡袋1移動。此針車軌道必須配合不同尺寸大小的睡袋1,以人工進行調整,才能正確地車縫出呈S字型走向的該第三縫線18,此種人工調整方式不僅耗費人力,也增加產品製作的時程。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減少冷點且保暖度佳的化纖睡袋的製作方法。
於是,本發明化纖睡袋的製作方法包含:
(A)準備一內裡組合、一表布層及一拉鏈裝置,該內裡組合包括一裡布層,及一與該裡布層車縫連接的保溫填充層。
(B)沿著周緣將該表布層與該內裡組合車縫在一起,而形成一該保溫填充層位於該表布層與該裡布層之間的睡袋本體,並使該拉鏈裝置沿著該睡袋本體的周緣連接於該睡袋本體。
本發明的功效在於:僅沿著周緣將該表布層與該內裡組合車縫在一起,可有效減少該表布層上的穿線孔數量而大幅減少冷點,並增加保暖度。此外,預先將該內裡組合的保溫填充層與該裡布層車縫在一起後,然後再沿著周緣將該表布層與該內裡組合車縫在一起而形成該睡袋本體,可確保該保溫填充層填滿至該睡袋本體的周緣,使得該睡袋本體在周緣處的保暖度不會下降。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6,為本發明化纖睡袋的製作方法的一第一實施例,該化纖睡袋的製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61:如圖6、7所示,利用數車縫線23將一保溫填充料材22與一裡布料材21車縫在一起而形成一內裡組合半成品2。在本實施例中,該等車縫線23平行且等間隔地車縫於該保溫填充料材22與該裡布料材21,該保溫填充料材22的周緣對應於該裡布料材21的周緣,且該等車縫線23是自該內裡組合半成品2的其中一邊延伸至相對的另一邊。此外,該保溫填充料材22的材質具有化學纖維材料,但並不限於此。
步驟62:如圖6、7所示,從該內裡組合半成品2裁切出一內裡組合31。可以理解的是,該內裡組合31的構造是相同於該內裡組合半成品2的構造。
步驟63:如圖6、8、10所示,準備該內裡組合31、一表布層32及一拉鏈裝置4,該內裡組合31包括一裡布層311、一與該裡布層311車縫連接的保溫填充層312,及數平行且等間隔地車縫於該保溫填充層312與該裡布層311的車縫線段313,該保溫填充層312的周緣對應於該裡布層311的周緣。
步驟64:如圖6、9、10所示,將該拉鏈裝置4疊置於該表布層32,使該拉鏈裝置4的鏈齒朝內,並使一第一車縫線33沿著該表布層32的周緣將該拉鏈裝置4車縫於該表布層32。
步驟65:如圖6、9、10所示,將該表布層32疊置於該內裡組合31,且使該拉鏈裝置4及該裡布層311位於該表布層32與該保溫填充層312之間,並使一第二車縫線34沿著周緣將該表布層32與該內裡組合31局部地車縫在一起,而使該表布層32與該內裡組合31之間形成一翻面開口35。在本實施例中,該表布層32的周緣對應於該內裡組合31的周緣。
步驟66:如圖6、10、11所示,將該表布層32朝向該裡布層311的一面與該裡布層311朝向該表布層32的一面從該翻面開口35翻出,如圖12、13所示,使該保溫填充層312位於該表布層32與該裡布層311之間且該拉鏈裝置4的鏈齒朝外。
步驟67:如圖6、14、15所示,使一第三車縫線36沿著周緣車縫以封閉該翻面開口35(見圖13),而形成該睡袋本體3。
經由以上的說明,可再將本發明的優點歸納如下:
一、本發明利用該第二車縫線34僅沿著周緣將該表布層32與該內裡組合31車縫在一起,相較於習知睡袋的製作方法,本發明可有效減少該表布層32上的穿線孔數量,使冷點大幅減少,且該表布層32上數量有限的穿線孔均鄰近於該表布層32的周緣,故本發明可有效增加產品的保暖度。
二、本發明使該保溫填充層312與該裡布層311在該第二車縫線34進行車縫之前已被該等車縫線段313充分地固定在一起,而且,該第二車縫線34是沿著該內裡組合31的周緣將該表布層32與該內裡組合31車縫在一起,而將該保溫填充層312的周緣定位於該表布層32與該裡布層311之間,由此可知,當該第二車縫線34在進行車縫時,該保溫填充層312不會發生因受壓而內縮的情形,相較於習知睡袋的製作方法,本發明可確保該保溫填充層312填滿至該睡袋本體3的周緣,有效地避免該表布層32的周緣與該裡布層311的周緣之間出現沒有該保溫填充層312的情形,使得該睡袋本體3在周緣處的保暖度不會下降。
三、本發明利用該等車縫線23將該保溫填充料材22與該裡布料材21車縫在一起而形成該內裡組合半成品2,再從該內裡組合半成品2裁切出該內裡組合31,使該保溫填充層312與該裡布層311在該第二車縫線34進行車縫之前就被該等車縫線段313充分地固定在一起,相較於習知睡袋的製作方法,本發明只需要沿著周緣車縫該第二車縫線34及該第三車縫線36就能將該表布層32、該保溫填充層312與該裡布層311三者車縫在一起,故本發明不需使用習知的針車軌道,能提升製作效率。
四、本發明使該等車縫線23平行且等間隔地車縫於該保溫填充料材22與該裡布料材21,進而使該等車縫線段313平行且等間隔地車縫於該保溫填充層312與該裡布層311,相較於習知睡袋的製作方法,本發明可藉由增加該等車縫線段313的數量與密集度,使該保溫填充層312的膨脹厚度更為平均,並減少該保溫填充層312於使用時撕裂與跑位的情形,增加該睡袋本體3的使用壽命。
參閱圖16與圖17,為本發明的一第二實施例所製作出的一化纖睡袋,該第二實施例是類似於該第一實施例,該第二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
在該步驟63(見圖6)中,還準備一防風邊布5。
在該步驟64(見圖6)中,將該拉鏈裝置4與該防風邊布5疊置於該表布層32,使該防風邊布5位於該拉鏈裝置4與該表布層32之間且該拉鏈裝置4的鏈齒朝內,並使該第一車縫線33沿著該表布層32的周緣將該拉鏈裝置4與該防風邊布5車縫於該表布層32。
在該步驟65(見圖6)中,將該表布層32疊置於該內裡組合31,且使該防風邊布5、該拉鏈裝置4及該裡布層311位於該表布層32與該保溫填充層312之間。
在該步驟66(見圖6)中,使該拉鏈裝置4的鏈齒朝外,且該防風邊布5自該拉鏈裝置4與該表布層32之間朝外延伸出。
如此,該第二實施例除了能達到與上述該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目的與功效之外,該第二實施例還加入了該防風邊布5,使該防風邊布5能在該拉鏈裝置4拉合時遮蔽該拉鏈裝置4,進一步防止冷風從該拉鏈裝置4的縫隙灌入該睡袋本體3,具有更佳的保暖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明化纖睡袋的製作方法不僅能大幅減少產品的冷點,還能提升產品整體的保暖度,更能改善產品製作的效率,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2‧‧‧內裡組合半成品
21‧‧‧裡布料材
22‧‧‧保溫填充料材
23‧‧‧車縫線
3‧‧‧睡袋本體
31‧‧‧內裡組合
311‧‧‧裡布層
312‧‧‧保溫填充層
313‧‧‧車縫線段
32‧‧‧表布層
33‧‧‧第一車縫線
34‧‧‧第二車縫線
35‧‧‧翻面開口
36‧‧‧第三車縫線
4‧‧‧拉鏈裝置
5‧‧‧防風邊布
61‧‧‧步驟
62‧‧‧步驟
63‧‧‧步驟
64‧‧‧步驟
65‧‧‧步驟
66‧‧‧步驟
67‧‧‧步驟
本發明的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習知睡袋的一車縫示意圖; 圖2是沿圖1中之線Ⅱ—Ⅱ的一不完整的剖視圖; 圖3是一類似於圖2的視圖,說明將該睡袋的一表布及一裡布從一開口翻出; 圖4是習知睡袋車縫完成的一俯視圖; 圖5是沿圖4中之線Ⅴ—Ⅴ的一不完整的剖視圖; 圖6是本發明化纖睡袋的製作方法的一第一實施例的一流程示意圖; 圖7是一立體圖,說明該第一實施例從一內裡組合半成品裁切出一內裡組合; 圖8是沿圖7中之線Ⅷ—Ⅷ的一不完整的剖視圖; 圖9是一俯視圖,說明該第一實施例將一第二車縫線沿著周緣將一表布層與一內裡組合局部地車縫在一起; 圖10是沿圖9中之線Ⅹ—Ⅹ的一不完整的剖視圖; 圖11是一不完整的剖視圖,說明該第一實施例將該表布層與該內裡組合的一裡布層從一位於該表布層與該裡布層之間的翻面開口翻出; 圖12是一俯視圖,說明該第一實施例將該表布層與該裡布層從該翻面開口翻出後,使一拉鏈裝置的鏈齒朝外; 圖13是沿圖12中之線ⅩⅢ—ⅩⅢ的一不完整的剖視圖; 圖14是一俯視圖,說明該第一實施例使一第三車縫線沿著周緣車縫以封閉該翻面開口,而形成一睡袋本體; 圖15是沿圖14中之線ⅩⅤ—ⅩⅤ的一不完整的剖視圖; 圖16是本發明化纖睡袋的製作方法的一第二實施例所製作出的一化纖睡袋的一俯視圖;及 圖17是沿圖16中之線ⅩⅦ—ⅩⅦ的一不完整的剖視圖,說明該第二實施例將一防風邊布車縫於該拉鏈裝置與該表布層之間。

Claims (8)

  1. 一種化纖睡袋的製作方法,包含:(A)利用數車縫線將一保溫填充料材與一裡布料材車縫在一起而形成一內裡組合半成品,該等車縫線平行且間隔地車縫於該保溫填充料材與該裡布料材;(B)從該內裡組合半成品裁切出一內裡組合;(C)準備該內裡組合、一表布層及一拉鏈裝置,該內裡組合包括一裡布層,及一與該裡布層車縫連接的保溫填充層;及(D)僅沿著周緣將該表布層與該內裡組合車縫在一起,而形成一該保溫填充層位於該表布層與該裡布層之間的睡袋本體,並使該拉鏈裝置沿著該睡袋本體的周緣連接於該睡袋本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化纖睡袋的製作方法,其中,該步驟(D)包括一子步驟(D1),在該子步驟(D1)中,將該拉鏈裝置疊置於該表布層,使該拉鏈裝置的鏈齒朝內,並沿著該表布層的周緣將該拉鏈裝置車縫於該表布層。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化纖睡袋的製作方法,其中,該步驟(D)還包括一在該子步驟(D1)之後的子步驟(D2),在該子步驟(D2)中,將該表布層疊置於該內裡組合,且使該拉鏈裝置及該裡布層位於該表布層與該保溫填充層之間,並沿著周緣將該表布層與該內裡組合局部地車縫在一起,而使該表布層與該內裡組合之間形成一翻面開口。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化纖睡袋的製作方法,其中,該步驟(D)更包括一在該子步驟(D2)之後的子步驟(D3),在該子步驟(D3)中,將該表布層朝向該裡布層的一面與該裡布層朝向該表布層的一面從該翻面開口翻出,使該保溫填充層位於該表布層與該裡布層之間且該拉鏈裝置的鏈齒朝外。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化纖睡袋的製作方法,其中,該步驟(D)更包括一在該子步驟(D3)之後的子步驟(D4),在該子步驟(D4)中,沿著周緣車縫以封閉該翻面開口,而形成該睡袋本體。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化纖睡袋的製作方法,其中,在該步驟(C)中,還準備一防風邊布,該步驟(D)包括一子步驟(D1),在該子步驟(D1)中,將該拉鏈裝置與該防風邊布疊置於該表布層,使該防風邊布位於該拉鏈裝置與該表布層之間且該拉鏈裝置的鏈齒朝內,並沿著該表布層的周緣將該拉鏈裝置與該防風邊布車縫於該表布層。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化纖睡袋的製作方法,其中,該步驟(D)還包括一在該子步驟(D1)之後的子步驟(D2),在該子步驟(D2)中,將該表布層疊置於該內裡組合,且使該防風邊布、該拉鏈裝置及該裡布層位於該表布層與該保溫填充層之間,並沿著周緣將該表布層與該內裡組合局部地車縫在一起,而使該表布層與該內裡組合之間形成一翻面開口。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化纖睡袋的製作方法,其中,該步驟(D)更包括一在該子步驟(D2)之後的子步驟(D3),及一在該子步驟(D3)之後的子步驟(D4),在該子步驟(D3)中,將該表布層朝向該裡布層的一面與該裡布層朝向該表布層的一面從該翻面開口翻出,使該保溫填充層位於該表布層與該裡布層之間,並使該拉鏈裝置的鏈齒朝外且該防風邊布自該拉鏈裝置與該表布層之間朝外延伸出,在該子步驟(D4)中,沿著周緣車縫以封閉該翻面開口,而形成該睡袋本體。
TW106112895A 2017-04-18 2017-04-18 Chemical fiber sleeping bag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6308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2895A TWI630893B (zh) 2017-04-18 2017-04-18 Chemical fiber sleeping bag manufacturing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2895A TWI630893B (zh) 2017-04-18 2017-04-18 Chemical fiber sleeping bag manufacturing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0893B true TWI630893B (zh) 2018-08-01
TW201838564A TW201838564A (zh) 2018-11-01

Family

ID=63959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2895A TWI630893B (zh) 2017-04-18 2017-04-18 Chemical fiber sleeping bag manufactur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3089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10004U (zh) * 2009-09-08 2010-06-23 金枫 复合毛皮被盖
CN202981248U (zh) * 2012-11-14 2013-06-12 重庆大本营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式睡袋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10004U (zh) * 2009-09-08 2010-06-23 金枫 复合毛皮被盖
CN202981248U (zh) * 2012-11-14 2013-06-12 重庆大本营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式睡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8564A (zh) 2018-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75020B2 (ja) 複層式布団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RU2617394C1 (ru) Изоляционный материал с непрерывной изоляцией и наполнителем
EP2896307B1 (en) Heat insulation structure for a garment
CN102599663A (zh) 防漏绒羽绒制品及其生产方法
US8689712B2 (en) Method for joining two fabric portions, a multilayer structure and an article of clothing
JP2010509104A (ja) ファブリック、機能性素材又はマット
JPH0217013A (ja) カバー、特にベッドカバー
TWI595139B (zh) Warm filling material
TWI630893B (zh) Chemical fiber sleeping bag manufacturing method
WO2017193587A1 (zh) 一种拖鞋及其制造方法
CN202566430U (zh) 防漏绒羽绒制品
KR100970777B1 (ko) 풍력에 의한 밀봉선 형성을 이용한 오리털 제품의 제조방법
TWM544878U (zh) 化纖睡袋
KR101262937B1 (ko) 패딩용 가공 직물,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장치
CN113598461B (zh) 一种服装加工用充绒工艺
CN107788622B (zh) 大型齿与小型齿的防暴及防水的双层链带及其加工方法
JP4447935B2 (ja) 保冷保温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854561B2 (ja) ダウン内包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012129A (zh) 一种羽绒被防窜绒生产方法
CN220482759U (zh) 一种保暖的立体通道布及其羽绒产品
TW202031831A (zh) 連結帶及使用連結帶的防寒素材
KR20170004130U (ko) 구스 다운 이불
CN202504265U (zh) 服装面料
KR101665252B1 (ko) 지그재그 형상으로 봉제된 다운 의류의 제조방법
CN102613758A (zh) 服装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