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0803B - 使用者設備及資訊傳輸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者設備及資訊傳輸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0803B
TWI630803B TW105141495A TW105141495A TWI630803B TW I630803 B TWI630803 B TW I630803B TW 105141495 A TW105141495 A TW 105141495A TW 105141495 A TW105141495 A TW 105141495A TW I630803 B TWI630803 B TW I6308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controller
optical
user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1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4781A (zh
Inventor
趙偉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北京橙鑫數據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北京橙鑫數據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北京橙鑫數據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24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47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0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080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者設備及資訊傳輸方法,其中使用者設備包括:殼體、設置在殼體中的控制器和光學通訊裝置;光學通訊裝置與控制器電連接;殼體的一個側面上開設有與光學通訊裝置位置相對應的通孔,以使光學通訊裝置通過通孔發出或接收光信號;光學通訊裝置兩側設置有定位磁鐵,定位磁鐵用於在使用者設備與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與另一使用者設備的定位磁鐵相互吸引,以使使用者設備與另一使用者設備的通孔對齊、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與另一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之間通過光學通訊裝置進行通訊。

Description

使用者設備及資訊傳輸方法
本發明涉及通訊技術,尤其涉及一種使用者設備及資訊傳輸方法。
隨著電子科技的不斷發展,智慧設備的功能也在不斷強大。使用者可以通過智慧設備來傳遞各種資訊,例如可以通過智慧設備進行名片交換、消息傳輸等,極大地方便了人們了工作和生活。
現有技術中,兩個使用者設備之間可以通過藍牙、WiFi等無線技術來實現資料傳輸。但是,由於無線傳輸的廣播性,只要擁有合適的接收設備,任何人都可以偵聽本地區的所有無線傳輸,因此,當使用者向連絡人發送資料時,周圍一定範圍內的設備均可以接收到使用者發送的資料,雖然傳輸的資料可以通過加密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不被其他用戶看到,但是還是存在加密演算法被破解的潛在危險,因此,資料傳輸的安全性較差。
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者設備及資訊傳輸方法,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兩設備之間通過無線技術傳輸資料時安全性較差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者設備,包括:殼體、設置在所述殼體中的控制器和光學通訊裝置;
所述光學通訊裝置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
所述殼體的一個側面上開設有與所述光學通訊裝置位置相對應的通孔,以使所述光學通訊裝置通過所述通孔發出或接收光信號;
所述光學通訊裝置兩側設置有定位磁鐵,所述定位磁鐵用於在所述使用者設備與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定位磁鐵相互吸引,以使所述使用者設備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通孔對齊、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之間通過光學通訊裝置進行通訊。
進一步地,所述光學通訊裝置包括:光學發射器和光學接收器;
相應的,所述通孔包括發射通孔和接收通孔;
所述發射通孔與所述光學發射器的位置相對應,以使所述光學發射器發出的光信號能夠穿過所述發射通孔;
所述接收通孔與所述光學接收器的位置相對應,以使所述光學接收器能夠接收從所述接收通孔穿過的光信號。
進一步地,所述發射通孔與一側的定位磁鐵之間的距離等於所述接收通孔與另一側的定位磁鐵之間的距離。
進一步地,所述光學發射器包括:用於發射光信號的發射頭以及與所述發射頭連接的驅動電路;
所述驅動電路用於根據所述控制器輸出的數位信號控制所述發射頭發射相應的光信號;
所述光學接收器包括:光敏感測器與所述光敏感測器連接的轉換電路;
所述光敏感測器用於根據接收到的光信號產生相應的電信號;
所述轉換電路用於將所述光敏感測器產生的電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併發送給所述控制器。
進一步地,所述使用者設備還包括:觸發磁鐵和磁力開關;
所述磁力開關用於在所述使用者設備和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在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中的觸發磁鐵的吸引下產生觸發信號,並將所述觸發信號發送給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以使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根據所述觸發信號判斷所述使用者設備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基於上述任一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的資訊傳輸方法,包括:
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接收觸發信號;
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根據所述觸發信號,確定需要向另一使用者設備發送的資訊;
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將所述資訊通過所述光學通訊裝置發送給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
進一步地,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接收觸發信號,具體包括:
所述使用者設備的磁力開關在所述使用者設備和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在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中的觸發磁鐵的吸引下產生觸發信號;
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接收所述使用者設備的磁力開關發送的所述觸發信號。
進一步地,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接收觸發信號,具體包括:
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接收使用者在所述使用者設備和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輸入的觸發信號,所述觸發信號中包括所述使用者欲向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發送的資訊。
進一步地,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將所述資訊通過所述光學通訊裝置發送給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具體包括:
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將所述資訊發送給所述使用者設備的驅動電路;
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所述驅動電路根據所述資訊控制所述使用者設備的發射頭向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發射相應的光信號。
進一步地,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使用者設備的光敏感測器接收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發送的光信號,並根據所述光信號產生相應的電信號;
所述使用者設備的轉換電路將所述光敏感測器產生的電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併發送給所述控制器。
本發明提供的使用者設備及資訊傳輸方法中,殼體的一個側面上開設有與光學通訊裝置位置相對應的通孔,以使所述光學通訊裝置能夠通過所述通孔發出或接收光信號,所述光學通訊裝置兩側設置有定位磁鐵,所述定位磁鐵用於在所述使用者設備與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定位磁鐵相互吸引,以使所述使用者設備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通孔對齊、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之間通過光學通訊裝置進行通訊,由於光信號只能直線傳輸的特性,兩個使用者設備只有在通孔對齊時才能正常地進行通訊,能夠避免使用者發出的資料被其它設備竊取到,有效提高了資訊傳輸的安全性。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實施例一
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一種使用者設備。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使用者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使用者設備,可以包括:殼體1、設置在所述殼體1中的控制器2和光學通訊裝置3;
所述光學通訊裝置3與所述控制器2電連接;
所述殼體1的一個側面上開設有與所述光學通訊裝置3位置相對應的通孔4,以使所述光學通訊裝置3通過所述通孔4發出或接收光信號;
所述光學通訊裝置3兩側設置有定位磁鐵5,所述定位磁鐵5用於在所述使用者設備與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定位磁鐵5相互吸引,以使所述使用者設備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通孔4對齊、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2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2之間通過光學通訊裝置3進行通訊。
具體地,所述使用者設備可以是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等任意具有資料傳輸功能的電子設備。
本實施例中的光學通訊裝置3可以是紅外線收發裝置、雷射收發裝置或LiFi(可見光無線通訊,Light Fidelity)通訊裝置等,所述光信號可以是光脈衝。
所述殼體1可以包括至少一個側面,所述側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若所述殼體1包括多個側面,則各個側面之間可以為一體成型結構,也可以通過焊接、粘接、卡接等方式實現固定連接,本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制。
所述控制器2和所述光學通訊裝置3均設置在所述殼體1中。所述光學通訊裝置3可以與其它設備之間實現光學通訊,在殼體1的一個側面上開設有通孔4,通孔4的位置與所述光學通訊裝置3的位置相對應,使得所述光學通訊裝置3發射出的光信號可以穿過所述通孔4,或者可以接受到從所述通孔4穿過的光信號。
光學通訊存在傳輸距離短、且只能直線傳輸的缺點,本實施例中,由於光學通訊裝置3隱藏在通孔4後面,光學通訊裝置3發射的光信號只能由通孔4穿出,且其它設備發出的光信號必須經過所述通孔4才能被所述光學通訊裝置3接收,因此,當用戶想要通過所述使用者設備向另一使用者設備發送資訊時,必須將所述使用者設備靠近另一使用者設備,並將所述使用者設備的通孔4和另一使用者設備的通孔4對齊,才能實現兩設備間的光學傳輸功能。
本實施例中的定位磁鐵5,設置在光學通訊裝置3的兩側,當所述使用者設備與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所述使用者設備中的定位磁鐵5和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中的定位磁鐵5相互吸引,從而實現定位功能,使得所述使用者設備的通孔4和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通孔4對齊,方便了用戶的使用。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使用者設備與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的位置示意圖。如圖2所示,兩使用者設備靠近時,定位磁鐵5相互吸引,通孔4對齊,兩個使用者設備的光學通訊裝置3可以向對方發射光信號,也可以接收對方發射的光信號。
在實際應用中,當使用者需要向他人傳輸資料時,可以將自身攜帶的使用者設備靠近對方的使用者設備,進而兩個使用者設備中的定位磁鐵5相互吸引,使得兩個使用者設備的通孔4對齊,然後,使用者可以通過使用者設備中的觸控式螢幕或按鍵等向控制器2發送觸發信號,控制器2可以根據所述觸發信號,確定需要向另一使用者設備發送的資訊,並將所述資訊通過所述光學通訊裝置3發送給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光學通訊裝置3,再由另一使用者設備的光學通訊裝置3發送給所述另一設備的控制器2。當兩個使用者設備分開後,由於通孔4難以對齊,因此,即使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2還在發送資料,另一使用者設備也無法收到。
本實施例提供的使用者設備,包括殼體1、設置在所述殼體1中的控制器2和光學通訊裝置3,所述殼體1的一個側面上開設有與所述光學通訊裝置3位置相對應的通孔4,以使所述光學通訊裝置3能夠通過所述通孔4發出或接收光信號,所述光學通訊裝置3兩側設置有定位磁鐵5,所述定位磁鐵5用於在所述使用者設備與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定位磁鐵5相互吸引,以使所述使用者設備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通孔4對齊、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2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2之間通過光學通訊裝置3進行通訊,由於光信號只能直線傳輸的特性,兩個使用者設備只有在通孔4對齊時才能正常地進行通訊,能夠避免使用者發出的資料被其它設備竊取到,有效提高了資訊傳輸的安全性。
在上述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優選的是,使用者設備中可以包括多個光學通訊裝置3,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2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2之間可以通過多個光學通訊裝置3進行資訊傳輸,提高了資料傳輸的效率。
進一步地,所述光學通訊裝置3可以包括光學發射器31和光學接收器32,分別實現發射光信號和接收光信號的功能。 實施例二
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一種使用者設備。本實施例提供的使用者設備,是在實施例一提供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增加了觸發磁鐵和磁力開關等部件。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使用者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使用者設備,可以包括:殼體1、控制器2、光學發射器31、光學接收器32、定位磁鐵5、觸發磁鐵6和磁力開關7。
為了便於解釋說明,本實施例中以所述光學通訊裝置為紅外線收發裝置為例來進行描述,相應的,所述光信號可以為紅外線脈衝,所述光學發射器31可以為紅外線發射器,所述光學接收器32可以為紅外線接收器。
其中,所述紅外線收發裝置和所述控制器2可以設置在殼體1中。所述殼體1的一個側面上可以開設有與所述紅外線收發裝置位置相對應的通孔。具體地,所述通孔可以包括發射通孔41和接收通孔42,所述發射通孔41與所述紅外線發射器的位置相對應,以使所述紅外線發射器發出的紅外線能夠穿過所述發射通孔41,所述接收通孔42與所述紅外線接收器的位置相對應,以使所述紅外線接收器能夠接收從所述接收通孔42穿過的紅外線。
所述紅外線收發裝置兩側設置有定位磁鐵5,所述定位磁鐵5的位置和功能均與前述實施例類似,此處不再贅述。
優選的是,所述發射通孔41與一側的定位磁鐵5之間的距離等於所述接收通孔42與另一側的定位磁鐵5之間的距離。這樣,當所述使用者設備與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所述使用者設備的發射通孔41可以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接收通孔42對齊,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接收通孔42可以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發射通孔41對齊。
所述紅外線發射器可以包括:用於發射紅外線的發射頭如紅外線LED、以及與所述發射頭連接的驅動電路。所述驅動電路與所述控制器2電連接,用於根據所述控制器2輸出的數位信號控制所述紅外線LED發射相應的紅外線脈衝。
具體的,所述驅動電路可以控制所述紅外線LED的打開與關閉的頻率,從而控制所述紅外線LED發射出與所述數位信號對應的紅外線脈衝。
所述紅外線接收器可以包括:光敏感測器與所述光敏感測器連接的轉換電路;所述光敏感測器用於根據接收到的紅外線產生相應的電信號;所述轉換電路用於將所述光敏感測器產生的電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並將轉換後的數位信號發送給所述控制器2。
所述磁力開關7用於在所述使用者設備和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在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中的觸發磁鐵6的吸引下產生觸發信號,並將所述觸發信號發送給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2,以使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2根據所述觸發信號判斷所述使用者設備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
所述觸發磁鐵6和所述定位磁鐵5雖然都是磁鐵,但是作用不同,所述定位磁鐵5主要用於定位,所述觸發磁鐵6主要用於吸引另一使用者設備的磁力開關7,使得另一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2根據磁力開關7的狀態來確定兩個使用者設備之間是否已經靠近。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使用者設備與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的位置示意圖。如圖4所示,在實際應用中,使用者設備的磁力開關7在所述使用者設備和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可以在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中的觸發磁鐵6的吸引下產生觸發信號,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2接收到所述使用者設備的磁力開關7發送的所述觸發信號後,可以根據所述觸發信號,將需要向另一使用者設備發送的資訊通過紅外線收發裝置發送給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2。
相對於實施例一所述的由使用者輸入觸發信號的方式來說,這種方式只要兩個使用者設備相互靠近即可產生相應的觸發信號,然後控制器2可以根據所述觸發信號開始傳輸資料,不需要使用者手動輸入,提高了用戶的體驗度。
具體地,同一使用者設備中的磁力開關7和磁鐵(所述磁鐵是指定位磁鐵5或觸發磁鐵6)之間的間隔可以大於預設距離,使得磁力開關7的開通和關斷不會被本設備中的磁鐵影響。當使用者設備靠近另一使用者設備時,所述使用者設備中的磁力開關7受到另一使用者設備中的觸發磁鐵6的吸引,會相應地產生狀態變化,所述狀態變化可以是由開通變為關斷,或者由關斷變為開通,進而會在磁力開關7與控制器2連接的節點上產生相應的高低準位變化,所述觸發信號即為所述高低準位信號。
本實施例提供的使用者設備,設置有觸發磁鐵6和磁力開關7等部件,能夠在兩個使用者設備靠近時產生觸發信號,方便控制器2及時進行資料傳輸,紅外線收發裝置包括紅外線發射器和紅外線接收器,能夠實現使用者設備快速、準確的紅外線發射和接收功能。
除了紅外線收發裝置以外,本實施例中的光學通訊裝置也可以是雷射收發裝置或者LiFi通訊裝置,相應的,所述雷射收發裝置可以包括雷射接收器和雷射發射器,所述LiFi通訊裝置可以包括光脈衝發射器和光脈衝接收器,其具體的實現原理與紅外線通訊類似,本實施例中不再贅述。 實施例三
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一種資訊傳輸方法。本實施例中的資料傳輸方法,基於上述任一實施例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資訊傳輸方法的流程圖。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驟301、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接收觸發信號;
步驟302、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根據所述觸發信號,確定需要向另一使用者設備發送的資訊;
步驟303、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將所述資訊通過所述光學通訊裝置發送給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
本實施例中的方法的具體實現原理可以參見上述實施例,本實施例中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提供的資訊傳輸方法中,所述定位磁鐵在所述使用者設備與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定位磁鐵相互吸引,使得所述使用者設備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通孔對齊、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之間通過光學通訊裝置進行通訊,由於光信號只能直線傳輸的特性,兩個使用者設備只有在通孔對齊時才能正常地進行通訊,能夠避免使用者發出的資料被其它設備竊取到,有效提高了資訊傳輸的安全性。
進一步地,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接收觸發信號,具體可以包括:
所述使用者設備的磁力開關在所述使用者設備和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在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中的觸發磁鐵的吸引下產生觸發信號;
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接收所述使用者設備的磁力開關發送的所述觸發信號。
進一步地,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接收觸發信號,具體可以包括:
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接收使用者在所述使用者設備和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輸入的觸發信號,所述觸發信號中包括所述使用者欲向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發送的資訊。
進一步地,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將所述資訊通過所述光學通訊裝置發送給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具體可以包括:
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將所述資訊發送給所述使用者設備的驅動電路,
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所述驅動電路根據所述資訊控制所述使用者設備的發射頭向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發射相應的光信號。
進一步地,所述方法還可以包括:
所述使用者設備的光敏感測器接收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發送的光信號,並根據所述光信號產生相應的電信號;
所述使用者設備的轉換電路將所述光敏感測器產生的電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併發送給所述控制器。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
1‧‧‧殼體
2‧‧‧控制器
3‧‧‧光學通訊裝置
31‧‧‧光學發射器
32‧‧‧光學接收器
301、302、303‧‧‧步驟
4‧‧‧通孔
41‧‧‧發射通孔
42‧‧‧接收通孔
5‧‧‧定位磁鐵
6‧‧‧觸發磁鐵
7‧‧‧磁力開關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使用者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使用者設備與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的位置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使用者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使用者設備與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的位置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資訊傳輸方法的流程圖。

Claims (7)

  1. 一種使用者設備,包括:殼體、設置在所述殼體中的控制器和光學通訊裝置;所述光學通訊裝置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所述殼體的一個側面上開設有與所述光學通訊裝置位置相對應的通孔,以使所述光學通訊裝置通過所述通孔發出或接收光信號;所述光學通訊裝置兩側設置有定位磁鐵,所述定位磁鐵用於在所述使用者設備與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定位磁鐵相互吸引,以使所述使用者設備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通孔對齊、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之間通過所述光學通訊裝置進行通訊;所述的使用者設備,更包括:觸發磁鐵和磁力開關;所述磁力開關用於在所述使用者設備和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在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中的觸發磁鐵的吸引下產生觸發信號,並將所述觸發信號發送給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以使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根據所述觸發信號判斷所述使用者設備與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所述光學通訊裝置包括:光學發射器和光學接收器;相應的,所述通孔包括發射通孔和接收通孔;所述發射通孔與所述光學發射器的位置相對應,以使所述光學發射器發出的光信號能夠穿過所述發射通孔;所述接收通孔與所述光學接收器的位置相對應,以使所述光學接收器能夠接收從所述接收通孔穿過的光信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所述發射通孔與一側的定位磁鐵之間的距離等於所述接收通孔與另一側的定位磁鐵之間的距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所述光學發射器包括:用於發射光信號的發射頭以及與所述發射頭連接的驅動電路;所述驅動電路用於根據所述控制器輸出的數位信號控制所述發射頭發射相應的光信號;所述光學接收器包括:光敏感測器與所述光敏感測器連接的轉換電路;所述光敏感測器用於根據接收到的光信號產生相應的電信號;所述轉換電路用於將所述光敏感測器產生的電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併發送給所述控制器。
  5. 一種基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的資訊傳輸方法,包括: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接收觸發信號;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根據所述觸發信號,確定需要向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發送的資訊;以及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將所述資訊通過所述光學通訊裝置發送給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其中,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接收觸發信號,包括:所述使用者設備的磁力開關在所述使用者設備和另一使用者設備靠近時,在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中的觸發磁鐵的吸引下產生觸發信號;以及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接收所述使用者設備的磁力開關發送的所述觸發信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將所述資訊通過所述光學通訊裝置發送給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包括: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控制器將所述資訊發送給所述使用者設備的驅動電路;以及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所述驅動電路根據所述資訊控制所述使用者設備的發射頭向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發射相應的光信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方法,更包括:所述使用者設備的光敏感測器接收所述另一使用者設備發送的光信號,並根據所述光信號產生相應的電信號;所述使用者設備的轉換電路將所述光敏感測器產生的電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併發送給所述控制器。
TW105141495A 2015-12-16 2016-12-15 使用者設備及資訊傳輸方法 TWI6308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510946956.5 2015-12-16
CN201510946956.5A CN105577275A (zh) 2015-12-16 2015-12-16 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4781A TW201724781A (zh) 2017-07-01
TWI630803B true TWI630803B (zh) 2018-07-21

Family

ID=55887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1495A TWI630803B (zh) 2015-12-16 2016-12-15 使用者設備及資訊傳輸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77275A (zh)
HK (1) HK1224446A1 (zh)
TW (1) TWI630803B (zh)
WO (1) WO20171016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7275A (zh) * 2015-12-16 2016-05-11 北京橙鑫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
WO2018018367A1 (zh) * 2016-07-25 2018-02-01 深圳市同盛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通信系统
CN108199769A (zh) * 2017-12-28 2018-06-22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光通讯的短距离传输系统
CN112399556B (zh) * 2020-11-11 2023-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225355A (zh) * 2021-06-17 2021-08-06 广州朗国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白板系统及其网络配置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1410A (en) * 1990-06-21 1993-08-31 Litephone Systems Ltd. Enhanced infrared-connected telephone system
US20150071648A1 (en) * 2013-09-10 2015-03-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play-to-display data transmission
CN103149181B (zh) * 2013-01-31 2015-04-01 杭州华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透光率的检测装置
US20150280770A1 (en) * 2014-04-01 2015-10-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flip cover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35968A (ja) * 1995-06-06 1996-12-17 Sony Corp 携帯用情報端末装置
JP2001237953A (ja) * 2000-02-24 2001-08-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2004120071A (ja) * 2002-09-24 2004-04-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端末機
JP2009253822A (ja) * 2008-04-09 2009-10-29 Canon Electronics Inc 光通信機器および光通信方法
WO2014021847A1 (en) * 2012-07-31 2014-02-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agnetic connector for a computing device
CN203862429U (zh) * 2014-03-06 2014-10-08 厦门欧圣斯洁具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触碰转换出水功能花洒
CN105101471B (zh) * 2015-08-31 2019-03-08 北京橙鑫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CN105577275A (zh) * 2015-12-16 2016-05-11 北京橙鑫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1410A (en) * 1990-06-21 1993-08-31 Litephone Systems Ltd. Enhanced infrared-connected telephone system
CN103149181B (zh) * 2013-01-31 2015-04-01 杭州华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透光率的检测装置
US20150071648A1 (en) * 2013-09-10 2015-03-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play-to-display data transmission
US20150280770A1 (en) * 2014-04-01 2015-10-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flip cover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4781A (zh) 2017-07-01
HK1224446A1 (zh) 2017-08-18
WO2017101648A1 (zh) 2017-06-22
CN105577275A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0803B (zh) 使用者設備及資訊傳輸方法
RU2707874C2 (ru) Управление освещением на основе близости
WO2017206538A1 (zh) 移动终端
KR101141663B1 (ko) 가시광을 이용한 수중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US20150065046A1 (en) Localized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 amo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EP3192218B1 (en) Terminal for internet of things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CN106506793B (zh) 声学配对的装置和方法
US20120128172A1 (en) Wireless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KR101329877B1 (ko) 가시광 통신 기반의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Mayrhofer et al. A human-verifia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using visible laser light
CN107483733B (zh) 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2011199381A (ja)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その無線通信装置
US9001813B2 (en) Radio system with configurable links
RU2013135475A (ru) Система освещения, источник свет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авторизаци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источником света
CN110299943A (zh)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12113234A1 (zh) 一种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US20160174038A1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proximity, corresponding device,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210360339A1 (en) Bidirectional Configuration of Sensor Nodes with Mobile Phone with No Extension
TW201215005A (en)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system providing plug-in device connection assistance features and related methods
Pravin et al. VLC based indoor blind navigation system
CN203859753U (zh) 光或声波通信系统及其发送端、接收端
Jagadeeswari et al. Audio Transmission using Li-Fi Technology
JP6228585B2 (ja) 音声機器のユーザにとっての音声体感を改善する方法
CN104601236A (zh) 一种基于反射原理的可见光通讯系统及方法
Sharmila et al. Audio Transmission Using Li-Fi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