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7275A - 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77275A
CN105577275A CN201510946956.5A CN201510946956A CN105577275A CN 105577275 A CN105577275 A CN 105577275A CN 201510946956 A CN201510946956 A CN 201510946956A CN 105577275 A CN105577275 A CN 105577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criber equipment
controller
hole
communication devi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469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NGXIN DAT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NGXIN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NGXIN DAT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NGXIN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4695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772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77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7275A/zh
Priority to HK16112721.3A priority patent/HK1224446A1/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07001 priority patent/WO2017101648A1/zh
Priority to TW105141495A priority patent/TWI630803B/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04B10/116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其中用户设备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中的控制器和光学通信装置;光学通信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壳体的一个侧面上开设有与光学通信装置位置相对应的通孔,以使光学通信装置通过通孔发出或接收光信号;光学通信装置两侧设置有定位磁铁,定位磁铁用于在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与另一用户设备的定位磁铁相互吸引,以使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的通孔对齐、用户设备的控制器与另一用户设备的控制器之间通过光学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本发明提供的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能够避免用户发出的数据被其它设备窃取到,有效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设备的功能也在不断强大。用户可以通过智能设备来传递各种信息,例如可以通过智能设备进行名片交换、消息传输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了工作和生活。
现有技术中,两个用户设备之间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无线技术来实现数据传输。但是,由于无线传输的广播性,只要拥有合适的接收设备,任何人都可以侦听本地区的所有无线传输,因此,当用户向联系人发送数据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设备均可以接收到用户发送的数据,虽然传输的数据可以通过加密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不被其他用户看到,但是还是存在加密算法被破解的潜在危险,因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两设备之间通过无线技术传输数据时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控制器和光学通信装置;
所述光学通信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壳体的一个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光学通信装置位置相对应的通孔,以使所述光学通信装置通过所述通孔发出或接收光信号;
所述光学通信装置两侧设置有定位磁铁,所述定位磁铁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定位磁铁相互吸引,以使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通孔对齐、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控制器之间通过光学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通信装置包括:光学发射器和光学接收器;
相应的,所述通孔包括发射通孔和接收通孔;
所述发射通孔与所述光学发射器的位置相对应,以使所述光学发射器发出的光信号能够穿过所述发射通孔;
所述接收通孔与所述光学接收器的位置相对应,以使所述光学接收器能够接收从所述接收通孔穿过的光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通孔与一侧的定位磁铁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接收通孔与另一侧的定位磁铁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发射器包括:用于发射光信号的发射头以及与所述发射头连接的驱动电路;
所述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器输出的数字信号控制所述发射头发射相应的光信号;
所述光学接收器包括:光敏传感器与所述光敏传感器连接的转换电路;
所述光敏传感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光信号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所述转换电路用于将所述光敏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触发磁铁和磁力开关;
所述磁力开关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和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在所述另一用户设备中的触发磁铁的吸引下产生触发信号,并将所述触发信号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以使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根据所述触发信号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靠近。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的控制器接收触发信号;
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根据所述触发信号,确定需要向另一用户设备发送的信息;
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将所述信息通过所述光学通信装置发送给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接收触发信号,具体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的磁力开关在所述用户设备和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在所述另一用户设备中的触发磁铁的吸引下产生触发信号;
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磁力开关发送的所述触发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接收触发信号,具体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接收用户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输入的触发信号,所述触发信号中包括所述用户欲向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发送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将所述信息通过所述光学通信装置发送给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控制器,具体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将所述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驱动电路;
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所述信息控制所述用户设备的发射头向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发射相应的光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的光敏传感器接收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光信号,并根据所述光信号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所述用户设备的转换电路将所述光敏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本发明提供的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中,壳体的一个侧面上开设有与光学通信装置位置相对应的通孔,以使所述光学通信装置能够通过所述通孔发出或接收光信号,所述光学通信装置两侧设置有定位磁铁,所述定位磁铁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定位磁铁相互吸引,以使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通孔对齐、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控制器之间通过光学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由于光信号只能直线传输的特性,两个用户设备只有在通孔对齐时才能正常地进行通信,能够避免用户发出的数据被其它设备窃取到,有效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壳体2-控制器3-光学通信装置31-光学发射器
32-光学接收器4-通孔41-发射通孔42-接收通孔
5-定位磁铁6-触发磁铁7-磁力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可以包括:壳体1、设置在所述壳体1中的控制器2和光学通信装置3;
所述光学通信装置3与所述控制器2电连接;
所述壳体1的一个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光学通信装置3位置相对应的通孔4,以使所述光学通信装置3通过所述通孔4发出或接收光信号;
所述光学通信装置3两侧设置有定位磁铁5,所述定位磁铁5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定位磁铁5相互吸引,以使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通孔4对齐、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2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控制器2之间通过光学通信装置3进行通信。
具体地,所述用户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任意具有数据传输功能的电子设备。
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通信装置3可以是红外收发装置、激光收发装置或LiFi(可见光无线通信,LightFidelity)通信装置等,所述光信号可以是光脉冲。
所述壳体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侧面,所述侧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若所述壳体1包括多个侧面,则各个侧面之间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卡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所述控制器2和所述光学通信装置3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中。所述光学通信装置3可以与其它设备之间实现光学通信,在壳体1的一个侧面上开设有通孔4,通孔4的位置与所述光学通信装置3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所述光学通信装置3发射出的光信号可以穿过所述通孔4,或者可以接受到从所述通孔4穿过的光信号。
光学通信存在传输距离短、且只能直线传输的缺点,本实施例中,由于光学通信装置3隐藏在通孔4后面,光学通信装置3发射的光信号只能由通孔4穿出,且其它设备发出的光信号必须经过所述通孔4才能被所述光学通信装置3接收,因此,当用户想要通过所述用户设备向另一用户设备发送信息时,必须将所述用户设备靠近另一用户设备,并将所述用户设备的通孔4和另一用户设备的通孔4对齐,才能实现两设备间的光学传输功能。
本实施例中的定位磁铁5,设置在光学通信装置3的两侧,当所述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所述用户设备中的定位磁铁5和所述另一用户设备中的定位磁铁5相互吸引,从而实现定位功能,使得所述用户设备的通孔4和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通孔4对齐,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的位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两用户设备靠近时,定位磁铁5相互吸引,通孔4对齐,两个用户设备的光学通信装置3可以向对方发射光信号,也可以接收对方发射的光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当用户需要向他人传输数据时,可以将自身携带的用户设备靠近对方的用户设备,进而两个用户设备中的定位磁铁5相互吸引,使得两个用户设备的通孔4对齐,然后,用户可以通过用户设备中的触摸屏或按键等向控制器2发送触发信号,控制器2可以根据所述触发信号,确定需要向另一用户设备发送的信息,并将所述信息通过所述光学通信装置3发送给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光学通信装置3,再由另一用户设备的光学通信装置3发送给所述另一设备的控制器2。当两个用户设备分开后,由于通孔4难以对齐,因此,即使用户设备的控制器2还在发送数据,另一用户设备也无法收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包括壳体1、设置在所述壳体1中的控制器2和光学通信装置3,所述壳体1的一个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光学通信装置3位置相对应的通孔4,以使所述光学通信装置3能够通过所述通孔4发出或接收光信号,所述光学通信装置3两侧设置有定位磁铁5,所述定位磁铁5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定位磁铁5相互吸引,以使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通孔4对齐、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2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控制器2之间通过光学通信装置3进行通信,由于光信号只能直线传输的特性,两个用户设备只有在通孔4对齐时才能正常地进行通信,能够避免用户发出的数据被其它设备窃取到,有效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是,用户设备中可以包括多个光学通信装置3,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2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控制器2之间可以通过多个光学通信装置3进行信息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通信装置3可以包括光学发射器31和光学接收器32,分别实现发射光信号和接收光信号的功能。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用户设备。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是在实施例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触发磁铁和磁力开关等部件。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可以包括:壳体1、控制器2、光学发射器31、光学接收器32、定位磁铁5、触发磁铁6和磁力开关7。
为了便于解释说明,本实施例中以所述光学通信装置为红外收发装置为例来进行描述,相应的,所述光信号可以为红外线脉冲,所述光学发射器31可以为红外发射器,所述光学接收器32可以为红外接收器。
其中,所述红外收发装置和所述控制器2可以设置在壳体1中。所述壳体1的一个侧面上可以开设有与所述红外收发装置位置相对应的通孔。具体地,所述通孔可以包括发射通孔41和接收通孔42,所述发射通孔41与所述红外发射器的位置相对应,以使所述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能够穿过所述发射通孔41,所述接收通孔42与所述红外接收器的位置相对应,以使所述红外接收器能够接收从所述接收通孔42穿过的红外线。
所述红外收发装置两侧设置有定位磁铁5,所述定位磁铁5的位置和功能均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的是,所述发射通孔41与一侧的定位磁铁5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接收通孔42与另一侧的定位磁铁5之间的距离。这样,当所述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所述用户设备的发射通孔41可以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接收通孔42对齐,所述用户设备的接收通孔42可以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通孔41对齐。
所述红外发射器可以包括:用于发射红外线的发射头如红外LED、以及与所述发射头连接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控制器2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器2输出的数字信号控制所述红外LED发射相应的红外线脉冲。
具体的,所述驱动电路可以控制所述红外LED的打开与关闭的频率,从而控制所述红外LED发射出与所述数字信号对应的红外线脉冲。
所述红外接收器可以包括:光敏传感器与所述光敏传感器连接的转换电路;所述光敏传感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红外线产生相应的电信号;所述转换电路用于将所述光敏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2。
所述磁力开关7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和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在所述另一用户设备中的触发磁铁6的吸引下产生触发信号,并将所述触发信号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2,以使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2根据所述触发信号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靠近。
所述触发磁铁6和所述定位磁铁5虽然都是磁铁,但是作用不同,所述定位磁铁5主要用于定位,所述触发磁铁6主要用于吸引另一用户设备的磁力开关7,使得另一用户设备的控制器2根据磁力开关7的状态来确定两个用户设备之间是否已经靠近。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的位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实际应用中,用户设备的磁力开关7在所述用户设备和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可以在所述另一用户设备中的触发磁铁6的吸引下产生触发信号,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2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磁力开关7发送的所述触发信号后,可以根据所述触发信号,将需要向另一用户设备发送的信息通过红外收发装置发送给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控制器2。
相对于实施例一所述的由用户输入触发信号的方式来说,这种方式只要两个用户设备相互靠近即可产生相应的触发信号,然后控制器2可以根据所述触发信号开始传输数据,不需要用户手动输入,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具体地,同一用户设备中的磁力开关7和磁铁(所述磁铁是指定位磁铁5或触发磁铁6)之间的间隔可以大于预设距离,使得磁力开关7的开通和关断不会被本设备中的磁铁影响。当用户设备靠近另一用户设备时,所述用户设备中的磁力开关7受到另一用户设备中的触发磁铁6的吸引,会相应地产生状态变化,所述状态变化可以是由开通变为关断,或者由关断变为开通,进而会在磁力开关7与控制器2连接的节点上产生相应的高低电平变化,所述触发信号即为所述高低电平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设置有触发磁铁6和磁力开关7等部件,能够在两个用户设备靠近时产生触发信号,方便控制器2及时进行数据传输,红外收发装置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能够实现用户设备快速、准确的红外发射和接收功能。
除了红外收发装置以外,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通信装置也可以是激光收发装置或者LiFi通信装置,相应的,所述激光收发装置可以包括激光接收器和激光发射器,所述LiFi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光脉冲发射器和光脉冲接收器,其具体的实现原理与红外通信类似,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用户设备。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用户设备的控制器接收触发信号;
步骤302、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根据所述触发信号,确定需要向另一用户设备发送的信息;
步骤303、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将所述信息通过所述光学通信装置发送给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控制器。
本实施例中的方法的具体实现原理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中,所述定位磁铁在所述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定位磁铁相互吸引,使得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通孔对齐、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控制器之间通过光学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由于光信号只能直线传输的特性,两个用户设备只有在通孔对齐时才能正常地进行通信,能够避免用户发出的数据被其它设备窃取到,有效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接收触发信号,具体可以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的磁力开关在所述用户设备和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在所述另一用户设备中的触发磁铁的吸引下产生触发信号;
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磁力开关发送的所述触发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接收触发信号,具体可以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接收用户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输入的触发信号,所述触发信号中包括所述用户欲向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发送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将所述信息通过所述光学通信装置发送给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控制器,具体可以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将所述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驱动电路,
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所述信息控制所述用户设备的发射头向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发射相应的光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的光敏传感器接收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光信号,并根据所述光信号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所述用户设备的转换电路将所述光敏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控制器和光学通信装置;
所述光学通信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壳体的一个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光学通信装置位置相对应的通孔,以使所述光学通信装置通过所述通孔发出或接收光信号;
所述光学通信装置两侧设置有定位磁铁,所述定位磁铁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定位磁铁相互吸引,以使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通孔对齐、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控制器之间通过光学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通信装置包括:光学发射器和光学接收器;
相应的,所述通孔包括发射通孔和接收通孔;
所述发射通孔与所述光学发射器的位置相对应,以使所述光学发射器发出的光信号能够穿过所述发射通孔;
所述接收通孔与所述光学接收器的位置相对应,以使所述光学接收器能够接收从所述接收通孔穿过的光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通孔与一侧的定位磁铁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接收通孔与另一侧的定位磁铁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发射器包括:用于发射光信号的发射头以及与所述发射头连接的驱动电路;
所述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器输出的数字信号控制所述发射头发射相应的光信号;
所述光学接收器包括:光敏传感器与所述光敏传感器连接的转换电路;
所述光敏传感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光信号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所述转换电路用于将所述光敏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发磁铁和磁力开关;
所述磁力开关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和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在所述另一用户设备中的触发磁铁的吸引下产生触发信号,并将所述触发信号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以使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根据所述触发信号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靠近。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的控制器接收触发信号;
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根据所述触发信号,确定需要向另一用户设备发送的信息;
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将所述信息通过所述光学通信装置发送给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接收触发信号,具体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的磁力开关在所述用户设备和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在所述另一用户设备中的触发磁铁的吸引下产生触发信号;
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磁力开关发送的所述触发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接收触发信号,具体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接收用户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另一用户设备靠近时输入的触发信号,所述触发信号中包括所述用户欲向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发送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将所述信息通过所述光学通信装置发送给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控制器,具体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器将所述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驱动电路;
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所述信息控制所述用户设备的发射头向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发射相应的光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的光敏传感器接收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光信号,并根据所述光信号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所述用户设备的转换电路将所述光敏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CN201510946956.5A 2015-12-16 2015-12-16 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 Pending CN1055772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46956.5A CN105577275A (zh) 2015-12-16 2015-12-16 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
HK16112721.3A HK1224446A1 (zh) 2015-12-16 2016-11-04 用戶設備及信息傳輸方法
PCT/CN2016/107001 WO2017101648A1 (zh) 2015-12-16 2016-11-23 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
TW105141495A TWI630803B (zh) 2015-12-16 2016-12-15 使用者設備及資訊傳輸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46956.5A CN105577275A (zh) 2015-12-16 2015-12-16 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7275A true CN105577275A (zh) 2016-05-11

Family

ID=55887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46956.5A Pending CN105577275A (zh) 2015-12-16 2015-12-16 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77275A (zh)
HK (1) HK1224446A1 (zh)
TW (1) TWI630803B (zh)
WO (1) WO201710164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01648A1 (zh) * 2015-12-16 2017-06-22 北京橙鑫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
WO2018018367A1 (zh) * 2016-07-25 2018-02-01 深圳市同盛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通信系统
CN108199769A (zh) * 2017-12-28 2018-06-22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光通讯的短距离传输系统
CN112399556A (zh) * 2020-11-11 2021-02-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225355A (zh) * 2021-06-17 2021-08-06 广州朗国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白板系统及其网络配置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02A (zh) * 1995-06-06 1997-04-02 索尼公司 便携通信终端设备
JP2004120071A (ja) * 2002-09-24 2004-04-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端末機
JP2009253822A (ja) * 2008-04-09 2009-10-29 Canon Electronics Inc 光通信機器および光通信方法
CN203862429U (zh) * 2014-03-06 2014-10-08 厦门欧圣斯洁具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触碰转换出水功能花洒
CN104641511A (zh) * 2012-07-31 2015-05-20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计算装置的磁性连接器
CN105101471A (zh) * 2015-08-31 2015-11-25 北京橙鑫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1410A (en) * 1990-06-21 1993-08-31 Litephone Systems Ltd. Enhanced infrared-connected telephone system
JP2001237953A (ja) * 2000-02-24 2001-08-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CN103149181B (zh) * 2013-01-31 2015-04-01 杭州华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透光率的检测装置
US20150071648A1 (en) * 2013-09-10 2015-03-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play-to-display data transmission
KR20150114308A (ko) * 2014-04-01 2015-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 및 그의 플립커버 간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CN105577275A (zh) * 2015-12-16 2016-05-11 北京橙鑫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02A (zh) * 1995-06-06 1997-04-02 索尼公司 便携通信终端设备
JP2004120071A (ja) * 2002-09-24 2004-04-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端末機
JP2009253822A (ja) * 2008-04-09 2009-10-29 Canon Electronics Inc 光通信機器および光通信方法
CN104641511A (zh) * 2012-07-31 2015-05-20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计算装置的磁性连接器
CN203862429U (zh) * 2014-03-06 2014-10-08 厦门欧圣斯洁具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触碰转换出水功能花洒
CN105101471A (zh) * 2015-08-31 2015-11-25 北京橙鑫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01648A1 (zh) * 2015-12-16 2017-06-22 北京橙鑫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
WO2018018367A1 (zh) * 2016-07-25 2018-02-01 深圳市同盛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通信系统
CN108199769A (zh) * 2017-12-28 2018-06-22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光通讯的短距离传输系统
CN112399556A (zh) * 2020-11-11 2021-02-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399556B (zh) * 2020-11-11 2023-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225355A (zh) * 2021-06-17 2021-08-06 广州朗国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白板系统及其网络配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224446A1 (zh) 2017-08-18
TW201724781A (zh) 2017-07-01
WO2017101648A1 (zh) 2017-06-22
TWI630803B (zh) 2018-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77275A (zh) 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
CN201226511Y (zh) 一种查找装置、寻物提示器及移动通信终端
CA2913708C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proximity, corresponding device,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070281739A1 (en) Cellular Phone Terminal with Visible Light Transmitter/Receiver
CN105071854A (zh) 单光源全双工逆向调制无线光通信装置及方法
EP1216548A1 (en) Data delivery through portable devices
Ahmed et al. 433 MHz (Wireless R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Arduino UNO
CN101453235A (zh) 一种集成于手机的防儿童走失系统及实现方法
US20080247759A1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 ho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avin et al. VLC based indoor blind navigation system
CN203859753U (zh) 光或声波通信系统及其发送端、接收端
CN102542783A (zh) 手持设备实现红外遥控的电路接口系统、遥控系统及方法
US10251131B2 (en)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wearable device therefor
CN105656738A (zh) 一种新型智能型插座
KR101716753B1 (ko) Nfc 태그를 포함하는 양방향 거치장치
CN205912241U (zh) 无线麦克风系统的发射机、接收机及教学用无线麦克风系统
CN104601236A (zh) 一种基于反射原理的可见光通讯系统及方法
CN105577242B (zh) 用户设备及电子名片发送方法
CN207820240U (zh) 一种旅行团防走散设备
CN209545261U (zh) 一种电子设备和终端
CN205490520U (zh) 一种新型对讲机及其定位导航系统
CN111786725A (zh) 无线通信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EP2518982A1 (en) Mobile device, transponde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mobile device
CN109460208A (zh) 控制移动终端音量的方法、终端以及移动终端
CN108155697A (zh) 一种基于rfid的无线充电手表手机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444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1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2444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