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9556B -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9556B
CN112399556B CN202011258122.2A CN202011258122A CN112399556B CN 112399556 B CN112399556 B CN 112399556B CN 202011258122 A CN202011258122 A CN 202011258122A CN 112399556 B CN112399556 B CN 1123995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i
terminal
target device
module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81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9556A (zh
Inventor
郭富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581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95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9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9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9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95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终端配置第一UWB模块和第一LiFi模块,所述网络连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UWB模块确定第一实时方位角;其中,第一实时方位角表征终端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偏移角度;根据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第一位置状态,同时,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二位置状态;根据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若判定满足预设对齐条件,则确定LiFi参数,并基于LiFi参数与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

Description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信号的环境易扰性以及信号无定向性等缺陷,终端之间在基于WiFi网络进行文件传输时,不可避免的存在吞吐量以及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无法实现安全高效的文件传输的高效性要求。因此,为了解决WiFi网络进行文件传输时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可见光无线通信(Light Fidelity,LiFi)技术进行文件传输的方法。
由于终端均需要在成功构建LiFi连接之后才能够使用LiFi通信功能进行文件传输,因此,如何快速建立LiFi连接是终端之间实现文件高效率传输的前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快速高效的建立LIFi连接,以进一步实现终端之间的文件传输,终端功耗更低、智能性更高。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UWB模块确定第一实时方位角;其中,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表征所述终端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偏移角度;
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第一位置状态,同时,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二位置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
若判定满足所述预设对齐条件,则确定LiFi参数,并基于所述LiFi参数与所述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配置第一UWB模块和第一LiFi模块,所述终端包括确定单元、接收单元、判断单元以及连接单元;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UWB模块确定第一实时方位角;其中,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表征所述终端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偏移角度;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第一位置状态;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二位置状态;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若判定满足所述预设对齐条件,则确定LiFi参数;
所述连接单元,用于基于所述LiFi参数与所述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网络连接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网络连接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终端配置有第一UWB模块和第一LiFi模块,终端可以通过第一UWB模块确定第一实时方位角;其中,第一实时方位角表征终端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偏移角度;根据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第一位置状态,同时,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二位置状态;根据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若判定满足预设对齐条件,则确定LiFi参数,并基于LiFi参数与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同时配置有UWB模块和LiFi模块,终端在利用LiFi模块与目标设备进行文件传输之前,终端可以先通过UWB模块确定其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偏移角度,即实时方位角,并在该实时方位角对应的位置状态满足预设对齐条件的情况下,基于LiFi参数与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从而进行文件传输。可见,在本申请中,终端利用UWB模块的定位功能与目标设备对准之后,终端才启动LiFi模块与目标设备进行文件传输,能够快速高效的建立LIFi连接,以进一步实现终端之间的文件传输,终端功耗更低、智能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UWB技术的测角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网络连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网络连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网络连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网络连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四;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网络连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五;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网络连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六;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建立LIFi连接的过程示意图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建立LIFi连接的过程示意图二;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终端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终端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申请相关的部分。
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之前,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适用于如下的解释。
1)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技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它不采用正弦载波,而是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具有系统结构简单、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对信道衰落不敏感,截获能力低,定位精度高等优点,UWB技术利用频谱极宽的超宽基带脉冲进行通信,故又称为基带通信技术,主要用于军用雷达、定位和低截获率/低侦测率的通信系统中。
示例性的,图1为相关技术中UWB技术的测角示意图,如图1所示,基于UWB在测角时,待测设备为信号发射方,以及进行测角的设备为信号接收方的特性,在终端2想要确定终端1的相对位置时,终端1为待测设备,即信号发射方;相应的,终端2为信号接收方。如图1所示,终端1配置有一个发送模块,即发射天线T,发送天线T在对应的传输时间上发送UWB信号至终端2;终端2配置有特定间距d的两个接收模块,第一接收模块即接收天线A,第二接收模块即接收天线B,终端2在通过接收天线A和接收天线B接收发射天线T发送的UWB信号时,终端2可以通过UWB模块测量出天线A和天线B接收到的UWB信号的相位,从而计算出相位差pdoa。进一步的,通过pdoa算出发射天线T距离终端1接收天线A和接收天线B路径差p,进而根据p和d通过(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出到到达角度θ(也就是终端1相对于终端2的方位角)。具体的,可以通过公式(1)得到。
Figure BDA0002773718750000031
2)LiFi技术:利用荧光灯或发光二极管等发出的肉眼看不到的高速明暗闪烁信号来传输信息的,将高速因特网的电线装置连接在照明装置上,插入电源插头即可使用。即利用室内照明设备代替无线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基站发射信号,其通信速度可达每秒数十兆至数百兆,未来传输速度还可能超过光纤通信。利用专用的、能够接发信号功能的电脑以及移动信息终端,只要在室内灯光照到的地方,就可以长时间下载和上传高清晰画像和动画等数据。该系统还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用窗帘遮住光线,信息就不会外泄至室外,同时使用多台电脑也不会影响通信速度。由于不使用无线电波通信,对电磁信号敏感的医院等部门可以自由使用该系统。
过去文件传输常采用WiFi进行,然而由于WiFi信号的环境易扰性以及信号无定向性等缺陷,终端之间在基于WiFi网络进行文件传输时,不可避免的存在吞吐量以及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无法实现安全高效的文件传输的高效性要求。因此,为了解决WiFi网络进行文件传输时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LiFi技术进行文件传输这一较好的通信方案。
但是,由于LiFi具有单向传输和高定向性的特性,两个终端之间基于LiFi技术进行文件传输的前提是两个设备的光源即光发射组件,和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PD)即光接收组件的朝向必须在一个相对窄的方位角内,两个终端之间需要成功构建LiFi连接之后才能够使用LiFi通信功能进行文件传输。
当前,相关技术中,无论两个终端是不是处于相对窄的方位角内,LiFi模块始终开启,则不可避免的存在且LiFi模块一直在做“无用功”的情况,因此,如何快速建立LiFi连接是终端之间实现文件高效率传输的前提。
为了快速高效的建立终端之间LiFi通信的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地,终端同时配置有UWB模块和LiFi模块,终端在利用LiFi模块与目标设备进行文件传输之前,终端可以先通过UWB模块确定其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偏移角度,即实时方位角,并在该实时方位角对应的位置状态满足预设对齐条件的情况下,基于LiFi参数与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从而进行文件传输。可见,在本申请中,终端利用UWB模块的定位功能与目标设备对准之后,终端才启动LiFi模块与目标设备进行文件传输,能够快速高效的建立LIFi连接,以进一步实现终端之间的文件传输,终端功耗更低、智能性更高。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网络连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进行网络连接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通过第一UWB模块确定第一实时方位角;其中,第一实时方位角表征终端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偏移角度。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先通过第一UWB模块确定其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偏移角度,也就是第一实时方位角。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不限定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移动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专用消息设备,便携式游戏设备、车载设备以及可穿戴设备)等各种类型的用户终端。相应的,目标设备也不限定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移动设备等各种类型的用户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终端可以是与目标设备相同类型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为仅向目标设备发送文件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仅从目标设备接收文件的电子设备,还可以是与目标设备进行交互(包括发送与接收)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终端需要与目标设备之间进行相互定位处理,以及基于LiFi技术进行文件传输,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和目标设备均为配置有UWB模块和LiFi模块的电子设备。具体的,终端配置第一UWB模块和第一LiFi模块,目标设备配置第二UWB模块和第二LiFi模块。
进一步的,终端和目标设备中,UWB模块和LiFi模块按照相邻位置进行设置,也就是说,UWB模块和LiFi模块近似设置于电子设备中的同一位置处。
应理解,基于LiFi模块的定向性以及方位角的方向性,终端和目标设备处于某一位置时,站在终端角度上确定出的目标设备相对于其的偏移角度,与站在目标设备角度上确定出的终端相对于其的偏移角度是存在差异的。
具体的,第一方位角为目标设备相对于终端的方位角,相应的,终端相对于目标设备的方位角即为区别于第一方位角的第二方位角。可选的,第一方位角可以是与第二方位角相同的,也可能与第二方位角并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通过UWB模块来确定目标设备相对于其的实时方位角,即第一方位角。此时,目标设备为待测电子设备。
具体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网络连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如图3所示,终端通过第一UWB获取第一实时方位角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a、向目标设备发送第一测角请求;其中,第一测角请求指示目标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测角信号。
步骤101b、通过第一UWB模块接收第一测角信号,并确定第一测角信号对应的接收相位差。
步骤101c、根据接收相位差确定第一实时方位角。
具体的,终端可以先向目标设备发起UWB测角请求,即第一测角请求,指示目标设备向终端发送UWB测角信号;然后在目标设备响应该测角请求之后,终端可以通过UWB模块来接收目标设备返回的第一测角信号,并通过UWB模块在接收测角信号时测量到达相位差,即第一测角信号对应的接收相位差pdoa1;其中,该第一测角信号是以测角数据包的形式发送的。进一步的,终端可以根据UWB模块在接收测角信号时测量到的相位差来确定得到第一实时方位角。
相应的,基于终端确定方位角的方法,目标设备也可以基于该方法确定出终端相对于目标设备的第二实时方位角。
可选的,终端接收到的目标设备的测角请求可以是单独的请求信号,也可以是携带在第一测角信号中的。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接收到的第一测角信号中至少携带目标设备的第二测角请求。
进一步的,终端也可以响应该第二测角请求,向目标设备发送第二测角信号,以使目标设备基于第二UWB模块接收第二测角信号,并确定第二测角信号对应的接收相位差pdoa2,从而进一步确定出终端相对于其目标设备的第二实时方位角。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通过第一UWB模块确定出第一实时方位角之后,终端可以基于该方位角的角度值确定目标设备相对于终端的位置状态。
步骤102、根据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第一位置状态,同时,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二位置状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通过第一UWB模块确定出第一实时方位角之后,终端可以根据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出第一位置状态(步骤102a),同时,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二位置状态(步骤102b)。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位置状态指待测设备相对于测量设备的位置。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站在终端的角度上,目标设备为待测设备,而站在目标设备的角度上,终端将被作为待测设备。
也即是说,第一位置状态为目标设备相对于终端的位置,相应的,第二位置状态为终端相对于目标设备的位置状态。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位置状态是由终端独立确定出来的,第二位置状态是由目标设备独立确定出来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预先设置一个相对窄的方位角阈值范围,在该方位角阈值范围内,终端便可以实现与目标设备之间的文件传输,具体的,终端可以结合该方位角阈值范围以及第一方位角确定出第一位置状态。
具体的,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网络连接方法的实现流程图三,如图4所示,终端根据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第一位置状态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a1、计算第一实时方位角与预设角度阈值的角度差值。
步骤102a2、若角度差值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内,则确定第一位置状态为第一LiFi模块已对齐。
步骤102a3、若角度差值未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内,则确定第一位置状态为第一LiFi模块未对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角度阈值指目标设备相对于终端处于正前方时的角度值,例如方位角阈值为90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差值范围指终端能够与目标设备进行文件传输的相对窄的方位角差值范围,即目标设备相对于终端的方位角与预设角度阈值的差值若小于30度,如差值范围为(-30度,+30度)时,终端可与目标设备进行文件传输。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先计算第一实时方位角与预设角度阈值的差值,如果该差值处于终端能够与目标设备进行文件传输的相对窄的方位角差值范围内,那么终端便可以确定目标设备处于终端的正前方。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终端与目标设备是基于LiFi通信进行文件传输的,因此终端需要保证两个设备之间的LiFi模块对齐,当终端确定出目标设备位于其正前方时,终端便认为自身配置的第一LiFi模块已对准目标设备,即第一LiFi模块已对齐。
另一方面,如果该差值并未处于终端能够与目标设备进行文件传输的相对窄的方位角差值范围内,那么终端便可以确定目标设备并没有处于终端的正前方,终端配置的第一LiFi模块并未对准目标设备,即第一LiFi模块未对齐。
示例性的,假定预设角度阈值为90度,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为(-30度,+30度)度,那么如果终端确定目标设备相对于其的方位角为70度或者110度,此时,角度差值范围为-20度或者+20度,满足第一预设差值范围,那么终端可以确定目标设备位于其正前方,终端的LiFi模块已经对准目标设备。而如果终端确定目标设备相对于其的方位角为50度或者130度,此时,角度差值范围为-40度或者+40度,不满足第一预设差值范围,那么终端可以确定目标设备并没有位于其正前方,终端的LiFi模块并没有对准目标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目标设备确定第二位置状态的方法与上述终端确定第一位置状态的方法相同,目标设备基于第二实时方位角、预设角度阈值以及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便可进一步确定出终端相对于其目标设备的位置。
具体的,第二位置状态可以是终端被确定出位于目标设备的正前方时,目标设备便认为自身配置的第二LiFi模块已对准终端,即第二LiFi模块已对齐;或者,第二位置状态可以是终端并没有处于目标设备的正前方,也就是目标设备配置的第二LiFi模块并未对准终端,第二LiFi模块未对齐。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确定出第一位置状态、目标设备确定出第二位置状态之后,终端可以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二位置状态(步骤102b),进而终端根据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进一步进行设备之间是否相互对齐的判断处理。
步骤103、根据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根据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出第一位置状态,以及接收到目标设备返回的第二位置状态之后,终端可以进一步结合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对当前设备之间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进行判断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终端和目标设备在基于UWB模块进行对齐的过程中,终端和目标设备需要相互移动进行对齐,即存在当前时刻终端中的第一LiFi模块已对准目标设备,但是目标设备的第二LiFi模块并未对准终端;或者,目标设备的第二LiFi模块已对准终端,但是终端中的第一LiFi模块并未对准目标设备等情况,应理解,由于LiFi通信的定向性,两个设备之间需要相互对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对齐条件指两个电子设备之间相互对齐。即终端位于目标设备的正前方的同时,目标设备也位于终端的正前方。也就是说,终端的第一LiFi模块对准目标设备,同时目标设备的第二LiFi模块也对准了终端。
应理解,如果终端在确定出第一位置状态为第一LiFi模块已对齐,即此刻目标设备位于其终端的正前方的同时,终端并未收到目标设备返回的第二LiFi模块已对齐的位置状态对应的反馈消息,即表明当前终端并没有位于目标设备的正前方,如果间隔了一段时间,终端才接收到目标设备返回的第二LiFi模块已对齐的消息,但是此时如果间隔时间太长,随着终端和目标设备的相对位置的移动,此时的目标设备可能已经不在位于终端的正前方。
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需要保证确定出第一LiFi模块已对齐的时间与接收到第一LiFi模块已对齐的时间是相同的,或者,在足够短的时间间隔内,才可认为当前满足预设对齐条件。
具体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网络连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四,如图5所示,终端根据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3a、当第一位置状态为第一LiFi模块已对齐时,获取第一对齐时间。
步骤103b、当第二位置状态为第二LiFi模块已对齐时,获取第二对齐时间。
步骤103c、根据第一对齐时间和第二对齐时间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是先接收到目标设备返回的第二LiFi模块已对齐的第二位置状态,之后确定出第一LiFi模块已对齐的第一位置状态;也可以是终端先确定出第一LiFi模块已对齐的第一位置状态,后接收到目标设备返回的第二LiFi模块已对齐的第二位置状态,还可以是同时进行的。
也就是说,步骤103b可以在步骤103a之前执行,步骤103b也可以在步骤103a之后执行,也可以同时进行。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一方面,终端在确定出第一位置状态为第一LiFi模块已对齐时,确定当前对齐时间,即第一对齐时间,另一方面,终端在接收到目标设备返回的第二位置状态为第二LiFi模块已对齐时,确定其对齐时间,即第二对齐时间。进而终端根据第一对齐时间和第二对齐时间进一步对当前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进行判断处理。
应理解,要实现终端和目标设备相互对齐,要满足预设对齐条件,终端确定第一LiFi模块已对齐的时间,与接收目标设备返回的第二LiFi模块已对齐的时间必须处于相对窄的时间范围内。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根据第一对齐时间和第二对齐时间进一步对当前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进行判断处理时,终端需要第一对齐时间和第二对齐时间的差值是否处于相对窄的时间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预先设备能够满足设备之间相互对齐的时间间隔范围,然后将第一对齐时间与第二对齐时间的时间差值与预设时间间隔范围进行比较,进而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当前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
具体的,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网络连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五,如图6所示,终端根据第一对齐时间和第二对齐时间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3c1、计算第一对齐时间和第二对齐时间的时间差值。
步骤103c2、若时间差值在第二预设差值范围内,则确定满足预设对齐条件。
步骤103c3、若时间差值未在第二预设差值范围内,则确定不满足预设对齐条件。
示例性的,假定满足预设对齐条件,两个设备之间相互对齐的时间间隔范围为(0.5s-1s),如果终端确定第一LiFi模块已对齐的时间为12:30:11,而接收目标设备返回的第二LiFi模块已对齐的时间为12:30:11:06,此时第一对齐时间与第二对齐时间的差值为0.6s,该时间差值处于预设对齐时间时间范围,此时终端确定满足预设对齐条件;而如果接收目标设备返回的第二LiFi模块已对齐的时间为12:31,此时第一对齐时间与第二对齐时间的差值为60s,该时间差值并未处于预设对齐时间时间范围内,此时终端确定当前满足预设对齐条件,终端和目标设备并未相互对齐。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根据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对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进行判断处理之后,终端便可以进一步基于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执行LiFi模块对应的处理过程。
步骤104、若判定满足预设对齐条件,则确定LiFi参数,并基于LiFi参数与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根据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对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进行判断处理之后,如果终端判定满足预设对齐条件,那么终端可以先确定出LiFi参数,并进一步基于该LiFi参数与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果终端确定当前已满足预设对齐条件,即当前时刻终端与目标设备已经相互对齐,终端位于目标设备的正前方,目标设备也位于终端的正前方,那么终端可以进一步确定LiFi参数,并启动LiFi模块,根据该LiFi参数进行参数配置。
应理解,两个设备之间进行文件传输时,传输参数应该配置相同,避免接收错误。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确定出LiFi参数之后,终端还需要将该LiFi参数发送至目标设备,以使目标设备也按照同样的LiFi参数进行LiFi模块的配置,从未使得终端与目标设备之间相互进行文件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通过UWB模块进行LiFi参数的下发,将LiFi发送至目标设备。
具体的,终端在确定出LiFi参数之后,终端可以向目标设备发送携带该LiFi参数的配置请求,指示目标设备启动第二LiFi模块,并基于该LiFi参数进行第二LiFi模块的参数配置,进一步的,目标设备在基于该LiFi参数配置完成第二LiFi模块之后,目标设备会向终端返回配置确认消息。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终端根据LiFi参数配置完成第一LiFi模块,并且接收到目标设备返回的配置确认消息时,终端便可以与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进而,终端与目标设备便可以基于LiFi通信进行文件传输。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根据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对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进行判断处理之后,如果终端判定满足未满足预设对齐条件,那么终端可以继续执行第一实时方位角的获取处理、第一位置状态的确定处理以及第二位置状态的接收处理,直至满足预设对齐条件。
可见,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和目标设备均设置有UWB模块和LiFi模块,在与目标设备基于LiFi通信进行文件传输之前,两个设备先通过UWB模块进行互相定位并互相对齐,对齐之后,终端和目标设备开启LiFi模块,并基于相同的LiFi参数配置完成LiFi模块,建立完成LiFi连接之后,便可以基于LiFi通信进行文件传输。由于终端与目标设备是在相互对齐之后才开启LiFi模块的,当两设备没有相互对准时,LiFi模块始终处于关闭或休眠状态,节省了设备电能,同时,也避免了当设备没有相互对准时,LiFi模块开启之后一直在做“无用功”,影响LiFi光源和PD的寿命。本申请中在利用UWB模块的定位功能与目标设备对准之后,终端才启动LiFi模块与目标设备进行文件传输的方法,能够快速高效的建立LIFi连接,以进一步实现终端之间的文件传输,终端功耗更低、智能性更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终端配置有第一UWB模块和第一LiFi模块,终端可以通过第一UWB模块确定第一实时方位角;其中,第一实时方位角表征终端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偏移角度;根据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第一位置状态,同时,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二位置状态;根据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若判定满足预设对齐条件,则确定LiFi参数,并基于LiFi参数与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同时配置有UWB模块和LiFi模块,终端在利用LiFi模块与目标设备进行文件传输之前,终端可以先通过UWB模块确定其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偏移角度,即实时方位角,并在该实时方位角对应的位置状态满足预设对齐条件的情况下,基于LiFi参数与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从而进行文件传输。可见,在本申请中,终端利用UWB模块的定位功能与目标设备对准之后,终端才启动LiFi模块与目标设备进行文件传输,能够快速高效的建立LIFi连接,以进一步实现终端之间的文件传输,终端功耗更低、智能性更高。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网络连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六,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根据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第一位置状态(步骤102a)之后,终端进行网络连接的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5、将第一位置状态发送至目标设备。
步骤106、当接收到目标设备发送的LiFi参数时,基于LiFi参数与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根据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第一位置状态之后,终端可以将第一位置状态信息反馈给目标设备,以通过目标设备根据第一位置状态以及第二位置状态执行预设对齐条件的判断处理。也就是,两个设备进行互相定位实现对齐时,终端此时作为待测设备,而目标设备作为测量设备。
可选的,终端可以是将第一位置状态实时反馈给目标设备,即包括第一LiFi模块已对齐,或者,第一LiFi模块未对齐两种位置状态。终端可以是在确定出第一LiFi模块已对齐时,仅反馈第一LiFi已对齐的位置状态。
进一步的,终端在将第一位置状态反馈给目标设备之后,终端可以等待目标设备的反馈消息。如果终端之后能够接收到目标设备发送的LiFi参数,即表明目标设备根据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确定出当前满足预设对齐条件;其中,目标设备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的方法可以参考步骤103,此处不再赘述。进而,终端便可以基于该LiFi参数与目标设备建立连接。
具体的,终端可以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携带LiFi参数的配置请求,终端可以响应该配置请求,开启第一LiFi模块,并根据该LiFi参数配置第一LiFi模块。
之后,当终端基于LiFi参数配置完成第一LiFi模块之后,终端便可以向目标设备发送配置确认消息,从而进一步实现终端与目标设备的LiFi连接,以基于LiFi通信进行文件传输。
另一方面,如果终端之后并未接收到目标设备发送的LiFi参数,即表明目标设备根据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确定出当前不满足预设对齐条件;也就是虽然终端确定目标设备位于正前方,但是站在目标设备的角度上,终端并没有位于其目标设备的正前方。进而,随着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相互移动,终端在下一次确定目标设备处于正前方时,继续将第二位置状态反馈给目标设备,并继续等到接收LiFi参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和目标设备同时配置有UWB模块和LiFi模块,终端在利用LiFi模块与目标设备进行文件传输之前,终端可以先通过UWB模块进行定位,并在与目标设备互相对齐的情况下,基于LiFi参数与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从而进行文件传输。可见,在本申请中,终端利用UWB模块的定位功能与目标设备对准之后,终端才启动LiFi模块与目标设备进行文件传输,能够快速高效的建立LIFi连接,以进一步实现终端之间的文件传输,终端功耗更低、智能性更高。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建立LIFi连接的过程示意图一,假定终端1与终端2要基于LIFi通信进行文件传输,终端1配置第一UWB模块和第一LiFi模块,终端2配置第二UWB模块和第二LiFi模块,此时终端1为测量设备,终端2为待测设备即目标设备,如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1和终端2进行网络连接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终端1向终端2发送第一测角请求。
步骤202、终端2向终端1发送的第一测角信号;其中,第一测角信号至少携带第二测角请求。
步骤203、终端1向终端2发送第二测角信号。
步骤204、终端1确定第一测角信号对应的第一接收相位差,并根据第一接收相位差确定第一实时方位角。
步骤205、终端2确定第二测角信号对应的第二接收相位差,并根据第二接收相位差确定第二实时方位角。
步骤206、终端1根据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第一位置状态。
步骤207、终端2根据第二实施方位角确定第二位置状态。
应理解,当终端2为待测设备,终端1作为测量设备时,终端2将第二位置状态反馈给终端1,终端1进一步执行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的判断处理。
步骤208、终端2向终端1发送第二位置状态。
步骤209、终端1根据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其条件。
步骤210、终端1在确定满足预设对齐条件时,确定LiFi参数,并开启第一LiFi模块,基于LiFi参数配置第一LiFi模块。
步骤211、终端1向终端2发送配置请求;其中,配置请求携带LiFi参数。
步骤212、终端2启动第二LiFi模块,并根据LiFi参数配置第二LiFi模块。
应理解,步骤210、步骤211以及步骤212之间的先后顺序不作限定。
步骤213、终端2向终端1发送配置确认消息。
步骤214、终端1与终端2建立LiFi连接,进行文件传输。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建立LIFi连接的过程示意图二,假定终端1与终端2要基于LIFi通信进行文件传输,终端1配置第一UWB模块和第一LiFi模块,终端2配置第二UWB模块和第二LiFi模块,此时终端1为待测设备,终端2为测量设备即目标设备,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1和终端2进行网络连接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终端1向终端2发送第一测角请求。
步骤202、终端2向终端1发送的第一测角信号;其中,第一测角信号至少携带第二测角请求。
步骤203、终端1向终端2发送第二测角信号。
步骤204、终端1确定第一测角信号对应的第一接收相位差,并根据第一接收相位差确定第一实时方位角。
步骤205、终端2确定第二测角信号对应的第二接收相位差,并根据第二接收相位差确定第二实时方位角。
步骤206、终端1根据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第一位置状态。
步骤207、终端2根据第二实施方位角确定第二位置状态。
应理解,当终端1为待测设备,终端2作为测量设备时,终端1需将第一位置状态反馈给终端2,通过终端2进一步执行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的判断处理。
步骤215、终端1向终端2发送第一位置状态。
步骤216、终端2根据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其条件。
步骤217、终端2在确定满足预设对齐条件时,确定LiFi参数,并开启第二LiFi模块,基于LiFi参数配置第二LiFi模块。
步骤218、终端2向终端1发送配置请求;其中,配置请求携带LiFi参数。
步骤219、终端1启动第一LiFi模块,并根据LiFi参数配置第一LiFi模块。
应理解,步骤217、步骤218以及步骤219之间的先后顺序不作限定。
步骤220、终端1向终端2发送配置确认消息。
步骤214、终端1与终端2建立LiFi连接,进行文件传输。
可见,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和目标设备均设置有UWB模块和LiFi模块,在与目标设备基于LiFi通信进行文件传输之前,两个设备先通过UWB模块进行互相定位并互相对齐,对齐之后,终端和目标设备开启LiFi模块,并基于相同的LiFi参数配置完成LiFi模块,建立完成LiFi连接之后,便可以基于LiFi通信进行文件传输。由于终端与目标设备是在相互对齐之后才开启LiFi模块的,当两设备没有相互对准时,LiFi模块始终处于关闭或休眠状态,节省了设备电能,同时,也避免了当设备没有相互对准时,LiFi模块开启之后一直在做“无用功”,影响LiFi光源和PD的寿命。本申请中在利用UWB模块的定位功能与目标设备对准之后,终端才启动LiFi模块与目标设备进行文件传输的方法,能够快速高效的建立LIFi连接,以进一步实现终端之间的文件传输,终端功耗更低、智能性更高。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0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终端10可以包括确定单元11、接收单元12、判断单元13、连接单元14、响应单元15、执行单元16以及发送单元17;
所述确定单元11,用于通过所述第一UWB模块确定第一实时方位角;其中,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表征所述终端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偏移角度;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第一位置状态;
所述接收单元12,用于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二位置状态;
所述判断单元1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
所述确定单元11,还用于若判定满足所述预设对齐条件,则确定LiFi参数;
所述连接单元14,用于基于所述LiFi参数与所述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11,具体用于向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第一测角请求;其中,所述第一测角请求指示所述目标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测角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一UWB模块接收所述第一测角信号,并确定所述第一测角信号对应的接收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接收相位差确定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单元12,还用于在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二位置状态之前,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二测角请求。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响应单元15,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测角请求,向所述目标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测角信号。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11,具体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与预设角度阈值的角度差值;以及若所述角度差值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为第一LiFi模块已对齐;以及若所述角度差值不在所述第一预设差值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为第一LiFi模块未对齐。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为第二LiFi模块已对齐,或者,第二LiFi模块未对齐;其中,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为所述目标设备基于第二UWB模块获取的第二实时方位角确定的,所述第二实时方位角表征所述目标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偏移角度,所述第二LiFi模块被配置于所述目标设备中。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13,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为所述第一LiFi模块已对齐时,获取第一对齐时间;以及当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为所述第二LiFi模块已对齐时,获取第二对齐时间;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对齐时间和所述第二对齐时间判断是否满足所述预设对齐条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13,还具体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对齐时间和所述第二对齐时间的时间差值;以及若所述时间差值在第二预设差值范围内,则确定满足所述预设对齐条件;以及若所述时间差值未在所述第二预设差值范围内,则确定不满足所述预设对齐条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执行单元16,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之后,若判定不满足所述预设对齐条件,则继续执行第一实时方位角的确定处理、第一位置状态的确定处理以及第二位置状态的接收处理,直至满足所述预设对齐条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14,具体用于根据所述LiFi参数配置所述第一LiFi模块,同时,向所述目标设备发送配置请求;其中,所述配置请求携带所述LiFi参数,所述配置请求指示所述目标设备基于所述LiFi参数进行参数配置;以及当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返回的配置确认消息时,与所述目标设备建立所述LiFi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17,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第一位置状态之后,将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发送至所述目标设备。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14,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LiFi参数时,基于所述LiFi参数与所述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14,具体用于根据所述LiFi参数配置所述第一LiFi模块,同时,向所述目标设备发送配置确认消息,以与所述目标设备建立所述LiFi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终端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1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终端10还可以包括处理器18、存储有处理器18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19,进一步地,终端1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10,和用于连接处理器18、存储器19以及通信接口110的总线111。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8可以为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地,对于不同的设备,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器功能的电子器件还可以为其它,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终端1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9,该存储器19可以与处理器18连接,其中,存储器19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19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两个磁盘存储器。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总线111用于连接通信接口110、处理器18以及存储器19以及这些器件之间的相互通信。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存储器19,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8,用于通过所述第一UWB模块确定第一实时方位角;其中,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表征所述终端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偏移角度;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第一位置状态,同时,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二位置状态;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若判定满足所述预设对齐条件,则确定LiFi参数,并基于所述LiFi参数与所述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存储器19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或者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并向处理器18提供指令和数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非作为独立的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processor(处理器)执行本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配置有第一UWB模块和第一LiFi模块,终端可以通过第一UWB模块确定第一实时方位角;其中,第一实时方位角表征终端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偏移角度;根据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第一位置状态,同时,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二位置状态;根据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若判定满足预设对齐条件,则确定LiFi参数,并基于LiFi参数与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同时配置有UWB模块和LiFi模块,终端在利用LiFi模块与目标设备进行文件传输之前,终端可以先通过UWB模块确定其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偏移角度,即实时方位角,并在该实时方位角对应的位置状态满足预设对齐条件的情况下,基于LiFi参数与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从而进行文件传输。可见,在本申请中,终端利用UWB模块的定位功能与目标设备对准之后,终端才启动LiFi模块与目标设备进行文件传输,能够快速高效的建立LIFi连接,以进一步实现终端之间的文件传输,终端功耗更低、智能性更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网络连接方法。
具体来讲,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第一UWB模块确定第一实时方位角;其中,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表征所述终端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偏移角度;
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第一位置状态,同时,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二位置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
若判定满足所述预设对齐条件,则确定LiFi参数,并基于所述LiFi参数与所述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示意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实现流程示意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实现流程示意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实现流程示意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实现流程示意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配置第一超宽带UWB模块和第一可见光通信LiFi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UWB模块确定第一实时方位角;其中,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表征所述终端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偏移角度;
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第一位置状态,同时,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二位置状态;其中,所述第一位置状态表征所述目标设备相对于所述终端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状态表征所述终端相对于所述目标设备的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
若判定满足所述预设对齐条件,则确定LiFi参数,并基于所述LiFi参数与所述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UWB模块确定第一实时方位角,包括:
向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第一测角请求;其中,所述第一测角请求指示所述目标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测角信号;
通过所述第一UWB模块接收所述第一测角信号,并确定所述第一测角信号对应的接收相位差;
根据所述接收相位差确定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二位置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二测角请求;
响应所述第二测角请求,向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第二测角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第一位置状态,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与预设角度阈值的角度差值;
若所述角度差值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为第一LiFi模块已对齐;
若所述角度差值不在所述第一预设差值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为第一LiFi模块未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为第二LiFi模块已对齐,或者,第二LiFi模块未对齐;其中,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为所述目标设备基于第二UWB模块获取的第二实时方位角确定的,所述第二实时方位角表征所述目标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偏移角度,所述第二LiFi模块被配置于所述目标设备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包括:
当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为所述第一LiFi模块已对齐时,获取第一对齐时间;
当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为所述第二LiFi模块已对齐时,获取第二对齐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对齐时间和所述第二对齐时间判断是否满足所述预设对齐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对齐时间和所述第二对齐时间判断是否满足所述预设对齐条件,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对齐时间和所述第二对齐时间的时间差值;
若所述时间差值在第二预设差值范围内,则确定满足所述预设对齐条件;
若所述时间差值未在所述第二预设差值范围内,则确定不满足所述预设对齐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判定不满足所述预设对齐条件,则继续执行第一实时方位角的确定处理、第一位置状态的确定处理以及第二位置状态的接收处理,直至满足所述预设对齐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LiFi参数与所述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包括:
根据所述LiFi参数配置所述第一LiFi模块,同时,向所述目标设备发送配置请求;其中,所述配置请求携带所述LiFi参数,所述配置请求指示所述目标设备基于所述LiFi参数进行参数配置;
当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返回的配置确认消息时,与所述目标设备建立所述LiFi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第一位置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发送至所述目标设备;
当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LiFi参数时,基于所述LiFi参数与所述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LiFi参数与所述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包括:
根据所述LiFi参数配置所述第一LiFi模块,同时,向所述目标设备发送配置确认消息,以与所述目标设备建立所述LiFi连接。
1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配置第一UWB模块和第一LiFi模块,所述终端包括确定单元、接收单元、判断单元以及连接单元;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UWB模块确定第一实时方位角;其中,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表征所述终端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偏移角度;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方位角确定第一位置状态;其中,所述第一位置状态表征所述目标设备相对于所述终端的位置;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二位置状态;所述第二位置状态表征所述终端相对于所述目标设备的位置;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对齐条件;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若判定满足所述预设对齐条件,则确定LiFi参数;
所述连接单元,用于基于所述LiFi参数与所述目标设备建立LiFi连接。
1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应用于终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258122.2A 2020-11-11 2020-11-11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3995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8122.2A CN112399556B (zh) 2020-11-11 2020-11-11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8122.2A CN112399556B (zh) 2020-11-11 2020-11-11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9556A CN112399556A (zh) 2021-02-23
CN112399556B true CN112399556B (zh) 2023-06-09

Family

ID=74600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8122.2A Active CN112399556B (zh) 2020-11-11 2020-11-11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95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4845B (zh) * 2021-05-31 2023-08-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791380A (zh) * 2021-09-27 2021-1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Uwb测角方法、终端设备、标签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64992A1 (ko) * 2013-10-28 2015-05-07 서울과학기술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카메라를 통해 led-id/rf 통신을 수행하는 스마트 디바이스와 이를 이용한 위치 기반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5577275A (zh) * 2015-12-16 2016-05-11 北京橙鑫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
CN107078800A (zh) * 2014-11-25 2017-08-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安全vlc标识符的方法和设备
WO2017192881A1 (en) * 2016-05-06 2017-11-09 View. Inc. Window antennas
CN107631732A (zh) * 2017-11-02 2018-01-26 武汉大学 基于蓝牙、Wi‑Fi和声波的混合室内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8156668A (zh) * 2017-11-22 2018-06-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交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18967A (zh) * 2018-10-10 2019-01-15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Uwb系统定位基站标定方法及其设备
CN109814571A (zh) * 2019-02-19 2019-05-28 常州摩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Uwb定位模块、智能跟随移动设备及其跟随控制方法
CN110113099A (zh) * 2019-04-09 2019-08-09 南昌大学 一种可见光多媒体数据下载装置和方法
CN111327788A (zh) * 2020-02-28 2020-06-23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组的同步方法、测温方法、装置及电子系统
CN111610923A (zh) * 2020-04-26 2020-09-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定向操作方法、定向操作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59231A1 (en) * 2016-08-12 2018-03-01 5D Robotics, Inc. Ultra-Wide Band Radar and Positional Node Integration
EP3557785A1 (en) * 2018-04-16 2019-10-23 Accenture Global Solutions Limited Ad hoc light-based mesh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64992A1 (ko) * 2013-10-28 2015-05-07 서울과학기술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카메라를 통해 led-id/rf 통신을 수행하는 스마트 디바이스와 이를 이용한 위치 기반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7078800A (zh) * 2014-11-25 2017-08-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安全vlc标识符的方法和设备
CN105577275A (zh) * 2015-12-16 2016-05-11 北京橙鑫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
WO2017192881A1 (en) * 2016-05-06 2017-11-09 View. Inc. Window antennas
CN107631732A (zh) * 2017-11-02 2018-01-26 武汉大学 基于蓝牙、Wi‑Fi和声波的混合室内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8156668A (zh) * 2017-11-22 2018-06-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交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18967A (zh) * 2018-10-10 2019-01-15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Uwb系统定位基站标定方法及其设备
CN109814571A (zh) * 2019-02-19 2019-05-28 常州摩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Uwb定位模块、智能跟随移动设备及其跟随控制方法
CN110113099A (zh) * 2019-04-09 2019-08-09 南昌大学 一种可见光多媒体数据下载装置和方法
CN111327788A (zh) * 2020-02-28 2020-06-23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组的同步方法、测温方法、装置及电子系统
CN111610923A (zh) * 2020-04-26 2020-09-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定向操作方法、定向操作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9556A (zh) 202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79993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wireless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establishment
CN112399556B (zh)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703585B2 (en) Data transmission in ranging rounds in UWB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451436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wireless device discovery
CN106171012B (zh) 用于低功率室内定位的Wi-Fi扫描调度和功率适应
US11536798B2 (en) Control of ranging initiators and responders in an UWB network
US20150289124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eamless switching of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US20150373749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improving security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2601281B (zh) 定位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200225341A1 (en) Framework and methods to acknowledge the ranging configuration for ieee 802.15.4z
US20170054500A1 (en)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 VLC Related Device and Method
US20230180176A1 (en) Enhancement of flexibility to change sts index/counter for ieee 802.15.4z
US9265080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multi-device output mode configuration
US20200213842A1 (en) Framework of secure ranging without phy payload
US10761202B2 (en) Occupancy detection in a radio frequ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5009834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apparatus
US11178591B2 (en) Ranging-specific MAC service and PIB attributes for IEEE 802.15.4Z
US1184341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performing ranging by using ultra wide band communication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112584488A (zh) 定位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2017535160A (ja) 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パケットの送信頻度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端末
EP3924752B1 (en) Framework and methods to control exchange of ranging result
US10588084B2 (en) Information sharing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es thereof
US2020037478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pecifying receiver enable times in uwb communication and ranging systems
CN112106268A (zh) 定向的无线功率及无线数据通信
CN112291003B (zh) 移动终端的光保真LiFi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