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5663B - 具有傾斜電極矩陣的電容性觸控感測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傾斜電極矩陣的電容性觸控感測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5663B
TWI625663B TW103117929A TW103117929A TWI625663B TW I625663 B TWI625663 B TW I625663B TW 103117929 A TW103117929 A TW 103117929A TW 103117929 A TW103117929 A TW 103117929A TW I625663 B TWI625663 B TW I6256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w
column
jumper
segment
conducto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7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2938A (zh
Inventor
威斯特修斯強納生
唐納利尙恩M
威爾森傑森D
Original Assignee
微軟技術授權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微軟技術授權有限責任公司 filed Critical 微軟技術授權有限責任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02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2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5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566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36Matrix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提供用於電容性觸控感測的電極矩陣。電極矩陣可包含具有沿著中央縱軸形成的第一端與第二端的複數個行導電體。行導電體可進一步包含在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延伸的行鋸齒結構。電極矩陣可進一步包含沿著橫軸形成的第一端與第二端的複數個列導電體。列導電體可進一步包含在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延伸的列鋸齒結構。複數個行導電體之每一者的鋸齒結構可在各別的跨越區域中跨越複數個列導電體之每一者的鋸齒結構,跨越區域係形成於每一行導電體的縱軸與每一列導電體的橫軸的交會點處。

Description

具有傾斜電極矩陣的電容性觸控感測器
本發明相關於具有傾斜電極矩陣的電容性觸控感測器。
在電容性觸控感應顯示裝置中,可在顯示影像的同時,偵測來自使用者的手指或其他輸入裝置的觸控輸入。電容性觸控感應顯示裝置可包含觸控表面、顯示堆疊(諸如液晶顯示(LCD)堆疊)以及行列電極矩陣,行列電極矩陣被放置於觸控表面與顯示堆疊之間並經配置以基於電容值的改變(例如行與列之間的電容值的改變,或是列或行與地之間的電容值的改變)偵測觸控輸入。此種電容值的改變,可用以決定最接近觸控輸入的一對行列,並可決定觸控輸入中心與此對行列相距的程度。以此方式,可偵測觸控輸入,並以高解析度解譯觸控輸入,以控制計算裝置的態樣。
在一種先前的電容性觸控感測器設計中,對電容性觸控感測器使用不透明的金屬導體,且行列電極被定向為實質上相對於LCD為垂直且水平,且在顯示堆疊與觸控表面之 間並鄰接觸控表面。然而在此設計中,導電元件視覺上阻擋了顯示堆疊的部分,因為電極與顯示阻擋所產生的各種假影的形成,而讓使用者感知到觸控感測器的存在。這些假影的可感知度隨著觀看者的視角而改變,但在此種設計為特別可見,因為行與列被定向為垂直且水平,平行於下層的LCD中的下層像素的垂直行與水平列。
在另一種先前電容性觸控感測器設計中,電容性觸控感測器可由透明導電氧化物(TCO)(諸如氧化銦錫(ITO))組成,以減少視覺可感知度。然而在使用於大格式的裝置中時,TCO觸控感測器具有電氣電阻值,此電氣電阻值在與受測電容值與一些其他雜散電容值結合之下,可造成過慢的RC時間常數,從而限制觸控感測器可達到的激勵頻率,且因此限制了對於所需的SNR所能達到的圖框率(frame rate)。因此,TCO一般而言被限制為應用在對角尺寸小於大約30吋的顯示器中。
如於下文更詳細討論,對於大格式電容性觸控感應顯示裝置而言,存在將電容性觸控感測器的視覺可感知度最小化的挑戰。這些挑戰一般而言減慢了此種裝置的發展以及市場採用。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供用於電容性觸控感測顯示裝置的電極矩陣。電極矩陣可包含複數個行導電體,每一行導電體具有沿著行導電體中央縱軸形成的第一端與第二端。行導電體可進一步包含行鋸齒結構,行鋸齒結構在第一端與 第二端之間延伸,並可在縱軸上來回往復。電極矩陣可進一步包含複數個列導電體,每一列導電體具有沿著列導電體水平軸形成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列導電體可進一步包含列鋸齒結構,列鋸齒結構在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延伸,並可在水平軸上來回往復。複數個行導電體之每一者的鋸齒結構,可在各別的跨越區域中跨越複數個列導電體之每一者的鋸齒結構,跨越區域係形成於每一行導電體之縱軸與每一列導電體之水平軸的交會處。
提供此【發明內容】以由簡化形式介紹一些概念選擇,這些概念將於下面的【實施方式】進一步說明。此【發明內容】並不意為識別所請技術主題的關鍵特徵或必要特徵,亦不意為限制所請技術主題的範圍。再者,所請技術主題並不限於解決在本說明書任何部分中所提及的任何或所有缺點的實施例。
100‧‧‧顯示裝置
102‧‧‧使用者手指
104‧‧‧觸控筆
106‧‧‧圖像輸出
108‧‧‧顯示器
S‧‧‧成像源
202‧‧‧觸控片
204‧‧‧上表面
206‧‧‧黏合層
208‧‧‧觸控感測器
210‧‧‧接收電極層
211‧‧‧黏合層
212‧‧‧透射電極層
214‧‧‧顯示堆疊
216‧‧‧黏合層
300‧‧‧行電極矩陣
302‧‧‧行電極
303‧‧‧間隙
304‧‧‧第一端
306‧‧‧第二端
308‧‧‧終端墊
310‧‧‧偵測電路
312‧‧‧中央垂直軸
313‧‧‧水平軸
314‧‧‧像素
316‧‧‧行導電體
318‧‧‧行鋸齒結構
320‧‧‧正角行區段
322‧‧‧負角行區段
324‧‧‧正行角
326‧‧‧負行角
328‧‧‧像素節距
330‧‧‧共用行導電體節距
332‧‧‧共用行電極節距
334‧‧‧行區段
336‧‧‧中央區域
338‧‧‧第一中點
340‧‧‧中點垂直軸
342‧‧‧行跳線器
344‧‧‧針孔缺陷
346‧‧‧第一行跳線器終點
348‧‧‧第二行跳線器終點
350‧‧‧行跳線器中央區域
352‧‧‧行跳線器中點
354‧‧‧行跳線器中段
356‧‧‧第一行跳線器末段
358‧‧‧第二行跳線器末段
360‧‧‧行跳線器遠端
362‧‧‧正列角
364‧‧‧水平軸
366‧‧‧負列角
370‧‧‧擬跳線器
372‧‧‧第一行間跳線器終點
374‧‧‧第二行間跳線器終點
376‧‧‧行間跳線器中央區域
378‧‧‧行間跳線器中點
380‧‧‧行間跳線器中段
382‧‧‧第一行間跳線器末段
384‧‧‧第二行間跳線器末段
386‧‧‧行跳線器遠端
388‧‧‧正列角
390‧‧‧水平軸
392‧‧‧負列角
394‧‧‧不連續點
396‧‧‧轉折點
400‧‧‧列電極矩陣
411‧‧‧驅動電路
402‧‧‧列電極
403‧‧‧間隙
404‧‧‧第一末端
406‧‧‧第二末端
408‧‧‧終端墊
410‧‧‧中央水平軸
412‧‧‧像素
414‧‧‧列導電體
416‧‧‧列鋸齒結構
418‧‧‧負角列區段
420‧‧‧正角列區段
422‧‧‧角
424‧‧‧角
426‧‧‧像素節距
428‧‧‧共用列導電體節距
430‧‧‧共用列電極節距
432‧‧‧行區段
434‧‧‧中央區域
436‧‧‧第一中點
438‧‧‧中點垂直軸
440‧‧‧列跳線器
442‧‧‧針孔缺陷
444‧‧‧第一列跳線器終點
446‧‧‧第二列跳線器終點
448‧‧‧列跳線器中央區域
450‧‧‧列跳線器中點
452‧‧‧列跳線器中段
454‧‧‧第一列跳線器末段
456‧‧‧第二列跳線器末段
458‧‧‧列跳線器遠端
460‧‧‧角
462‧‧‧垂直軸
464‧‧‧角
470‧‧‧列間擬跳線器
472‧‧‧第一列間跳線器終點
474‧‧‧第二列間跳線器終點
476‧‧‧列間跳線器中央區域
478‧‧‧列間跳線器中點
480‧‧‧列間跳線器中段
482‧‧‧第一列間跳線器末段
484‧‧‧第二列間跳線器末段
486‧‧‧列跳線器遠端
488‧‧‧角
490‧‧‧垂直軸
492‧‧‧角
500‧‧‧電容性電極矩陣
502‧‧‧驅動電路
504‧‧‧電容器
506‧‧‧偵測電路
508‧‧‧垂直方向
510‧‧‧跨越區域
512‧‧‧三向行交會區域
514‧‧‧列交會區域
第1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大格式多點觸控式顯示裝置的透視圖。
第2圖為第1圖的大格式多點觸控式顯示裝置的電容性觸控感應式顯示器的光學堆疊的截面圖。
第3A圖至第3F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的一具體實施例的行電極矩陣的示意上視圖。
第4A圖至第4B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的一具體實施例的列電極矩陣的示意上視圖。
第5圖為包含第3A圖至第3F圖行電極矩陣與第4A 圖至第4B圖列電極矩陣的電容性觸控感應式電極矩陣的示意上視圖。
第6圖為用於第1圖顯示裝置的成像源的示意圖。
電容性觸控感應顯示裝置可包含觸控表面,顯示堆疊(諸如液晶顯示(LCD)堆疊)、以及行列電極矩陣,行列電極矩陣形成放置於觸控表面與顯示堆疊之間的觸控感測器。此種觸控感應顯示裝置可使用顯示堆疊以顯示使用者可觀看的影像,同時使用電極矩陣感測觸控輸入(例如經由使用者手指或其他輸入裝置,諸如觸控筆進行的輸入)。觸控輸入可包含單點觸控輸入(例如經由單指)或多點觸控輸入(例如經由兩或更多隻手指的同時輸入),且可被解譯以控制顯示裝置所耦接之計算裝置的各種態樣。
行列電極矩陣可被放置在顯示裝置面向使用者的面上(例如鄰接觸控表面)。然而,在此配置中電極矩陣可阻擋顯示堆疊的部分,降低所顯示影像的品質,並允許使用者感知到電極矩陣。因此,電極矩陣可由透明導電氧化物(TCO)(諸如氧化銦錫(ITO))組成。然而,由TCO組成的電容性觸控感測器,展示了相對低的電氣導電性,使他們難以使用在大格式的觸控感應顯示裝置中,諸如對角尺寸超過1公尺的顯示裝置。
作為替代,電容性觸控感測器可由具有低面疏密度的不透明電極。在此使用的「低面疏密度(low areal solidity)」,代表阻擋相對少比率(例如1~5%)的顯示堆疊 像素的實質上不透明的電極。然而,存在專屬於此種低面疏密度電極矩陣的數個問題。
雖然低面疏密度電極矩陣可阻擋相對低的顯示區域部分,但阻擋在顯示表面上的分佈可不均勻。此可造成一些像素或像素區域的外觀看起來比周圍的像素區域要暗。使用者可感知到較暗的像素區域,且因此感知到電極矩陣的存在,即使在形成矩陣的個別導電體無法被光學析出時亦如此。
再者,根據顯示堆疊的類型以及阻擋的位置,從使用者的視角看來可出現各種混疊(aliasing)假影。例如,放置為與水平與垂直對齊於網格中的像素形成小角度的電極導電體,可產生可感知的、多顏色的或灰線區段、或其他假影(諸如莫列波紋(moiré pattern))。使用者將頭相對於顯示表面移動所產生的像差將使此種假影惡化,因為頭的動作可給予假影顯著的速率,而增加假影的可感知度。
在包含由個別的線所組成之直導電體的電極矩陣中產生其他問題,個別的線附接至基板,並與水平且垂直對齊的像素網格形成傾斜角而偏斜。例如,此種矩陣可需要較大量的電極以相同的電極節距(pitch)填滿同一矩形區域,因為此矩形僅填滿總體平行四邊形矩陣的一子集。此外,電極可以傾斜角另外交會矩形區域的邊緣,增加終止(terminating)這些電極的困難度。因此,具體實施例係關於具有展示提昇之均勻性,並最小化前述阻擋假影的外觀的電極的電容性觸控感測器。
第1圖圖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具體實施例的大格式 多點觸控顯示裝置100。顯示裝置100可具有(例如)大於1公尺的對角尺寸。在其他(特別是大格式)的具體實施例中,對角尺寸可為55吋或更大。顯示裝置100可經配置以感測多重觸控輸入來源,諸如由使用者手指102或由使用者操縱的觸控筆104所施加的觸控輸入。顯示裝置100可連接至成像源S,諸如外部電腦或機板上的處理器。成像源S可接收來自顯示裝置100的多點觸控輸入,處理多點觸控輸入,並產生適當的圖像輸出106以作為回應。下文將參考第6圖更詳細說明成像源S。
顯示裝置100可包含電容性觸控感應式顯示器108,以致能多點觸控感應功能性。第2圖圖示對於電容性觸控感應式顯示器108的光學堆疊的部分截面的示意圖。在此具體實施例中,顯示器108包含具有用於接收觸控輸入的上表面204的光學通透的觸控片202、以及光學通透的黏合層206,黏合層206將觸控片202的下表面接合至觸控感測器208的上表面。觸控片202可由適合的材料組成,諸如玻璃或塑膠。在本發明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光學通透的黏合劑代表的黏合劑類別,將透射實質上所有(例如約99%)投射在他們之上的可見光。
如於下文參照第3圖至第5圖進一步討論,觸控感測器208裝配了電極矩陣,電極矩陣包含放置在觸控片202下一段距離處的電容性元件。如圖示,電極可由兩個個別的層形成:接收電極層210與透射電極層212,每一層可被形成在各別的介電質基板上,介電質基板所包含的材料包含(但 不限於)玻璃、聚對酞酸乙二酯(PET)、或環狀烯烴系聚合物(COP)薄膜。接收與透射電極層210與212,可由第二光學通透黏合層211接合在一起。黏合層211可例如丙烯酸壓力感應黏合薄膜。然而在其他具體實施例中,層210、211與212可被一體成形為單一層,且電極被放置在一體層的相對表面上。
電極層210與212可由各種適合的製程來形成。此種製程可包含將金屬線沈積至黏合性的介電質基板表面上;圖案化沈積選擇性催化隨後的金屬薄膜沈積的材料(例如經由電鍍);光蝕刻;圖案化沈積導電性墨水(例如經由噴墨、平版印刷、浮雕、或凹版印刷);以導電性墨水填滿介電質基板中的溝槽;將電氣導電性的光阻劑選擇性光學曝光(例如透過光罩或經由雷射曝光),隨後由化學性顯影以移除未曝光的光阻劑;以及將鹵化銀乳液選擇性光學曝光,隨後將潛影對銀金屬化學性顯影,且隨後相應地化學性定影。在一個範例中,金屬化的感測器薄膜,可被放置在面向使用者的基板側上,且金屬不朝向使用者,或者以使用者與金屬之間的保護片(例如由PET組成)朝向使用者。雖然TCO通常不被使用在電極中,但可能部分地使用TCO以形成電極的部分而以金屬形成其他部分。在一個範例中,電極可為截面實質上固定的薄金屬,且電極尺寸可被設為使得電極無法被光學析出,且因此就使用者的視角看來可為不阻擋性的。可形成電極的適合材料,包含各種適合的材料(例如鋁、銅、鎳、銀、金等等)、金屬合金、導電性碳同素異形體(例如石墨 烯、富勒烯、非晶形碳等等)、導電性聚合物、以及導電性墨水(例如經由加入金屬或碳粒子而具有導電性)。
接收電極層210可被稱為行電極層,其中電極至少部分對齊縱軸(圖示說明為垂直軸),同時透射電極層212可被指定為列電極層,其中電極至少部分對齊橫軸(圖示說明為水平軸)。然而此種指定是任意的,且可為相反。將理解到,本文所繪製的垂直軸與水平軸以及其他垂直指向與水平指向是相對的,且不需被相對於固定參考點(例如地球上的一點)來定義。為了偵測觸控輸入,列電極可被以時變電壓循序驅動,同時行電極被保持於接地,並測量流入每一行電極的電流。電極經配置為展示回應於上表面204上觸控輸入,矩陣中電容器之至少一者的電容值改變。電容器可被(例如)形成在行電極與列電極之間的每一垂直交會處。
電容值的改變,可在施加時變電壓時由偵測電路偵測。基於所測量到的電流中的衰減及(或)相位偏移程度以及所偵測的時間,可估計受測電容值,且可識別對應於觸控輸入的列與行。下文將參考第3圖至第5圖來更詳細說明行與列電極的結構。
可選擇觸控感測器208的各種態樣,以最大化電容值測量的SNR,且因此增加觸控感測的品質。在一種做法中,增加接收電極與發光顯示堆疊214之間的距離。此可例如由增加光學通透黏合層211的厚度來達成,此可減少到達接收電極的雜訊。作為非限制性的範例,黏合層211的厚度可少於1mm,且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可少於0.2mm。到達接收電 極的雜訊可替代性地(或額外地)由增加光學通透黏合層216的厚度來降低。再者,行與列導電體的相對設置,最大化行與列導電體在觸控感測器208平面中的平均距離,例如在與發光顯示堆疊214發出光L之方向實質上正交的方向中,如第3圖至第5圖圖示。
繼續看到第2圖,將發光顯示堆疊214放置在電極層210與212下方,發光顯示堆疊214可為液晶顯示(LCD)堆疊、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堆疊、電漿顯示面板(PDP)、或其他平面顯示堆疊。光學通透黏合層216使透射電極層212的下表面接合至顯示堆疊214的上表面。顯示堆疊214經配置以發送穿過顯示堆疊上表面的光L,使得所發出的光以通過層216、212、211、210、206、觸控片202、並穿出上表面204的發光方向行進。以此方式,所發出的光在使用者看來,可為觸控片202上表面204上顯示的影像。
可能存在其中省略層211及(或)216的其他具體實施例。在此範例中,觸控感測器208可具有空氣間隙,並與顯示堆疊214光學解耦。再者,層210與212可被壓合在上表面204上。再者,層210可被放置在上表面204上,同時層212可被放置為相對於上表面204並於上表面204之下。
現在看到第3A圖,第3A圖圖示行電極矩陣300的範例具體實施例。如上述,矩陣300可由電極層210或212經由各種適合的製程來形成,包含將金屬線沈積至黏合性的介電質基板表面上;圖案化沈積選擇性催化隨後的金屬薄膜沈積的材料(例如經由電鍍);光蝕刻;圖案化沈積導電性 墨水(例如經由噴墨、平版印刷、浮雕、或凹版印刷);以導電性墨水填滿介電質基板中的溝槽;將電氣導電性的光阻劑選擇性光學曝光(例如透過光罩或經由雷射曝光),隨後由化學性顯影以移除未曝光的光阻劑;以及將鹵化銀乳液選擇性光學曝光,隨後將潛影對銀金屬化學性顯影,且隨後相應地化學性定影。
在此範例中,圖示可與複數個額外的行電極形成行電極矩陣300的三個行電極302。放置在行電極矩陣300中心處的行電極302,(例如)包含第一端304與第二端306,電極的結構延伸於第一端304與第二端306之間。第一端304與第二端306每一者可對應於終端墊(terminal pad)(例如終端墊308),終端墊電氣接合形成行電極302的導電性區段,從而產生相接的導電行電極,導電行電極經配置以與對應的列電極合作而感測觸控輸入,此將於下文參考第4圖與第5圖進一步說明。每一行電極302的下終端墊(例如終端墊308)可經電氣耦接至各別的偵測電路310,偵測電路310經配置以感測行電極與列電極之間的電容值變化,此將於下文參考第5圖進一步說明。或者,可將下終端墊連接至驅動電路,此亦將於下文進一步說明。
在此範例中,行電極302的第一端304與第二端306係沿著中央垂直軸312形成,中央垂直軸312從第一端304延伸至第二端306。中央垂直軸312可對應於放置在行電極矩陣300下方的複數個像素以及在顯示堆疊中之對應層的垂直軸,雖然將理解到,中央垂直軸可協助進行相對地放置並可 不被相對於固定參考點(例如地球上的一點)來定義。例如,放置在顯示堆疊214中的複數個像素可被實質上對齊(例如在5°內)放置在透射電極層212中的行電極302的垂直軸312,透射電極層係放置在垂直於顯示堆疊214的上方。作為非限制性的範例,圖示八個像素314,八個像素314沿著他們的垂直尺寸(例如長度)對齊垂直軸312。像素314進一步對齊水平軸313,使得像素形成水平且垂直對齊的網格,並與複數個額外的像素形成下層顯示(如從實質正交於顯示平面的方向觀之(例如沿著延伸入第3A圖頁面的方向))。水平軸313,與中央垂直軸312類似,可協助進行相對性的放置,且可不被相對於固定的參考點(例如地球上的一點)被定義。將理解到本文參考所圖示說明之具體實施例而使用的「像素」,可代表可集合形成總體像素的數個子像素之一者。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每一者具有大約1:3之長寬比(例如,寬:高)的三個顏色交替(例如藍、紅、綠)的子像素,可形成實質上為方形的總體像素。
每一行電極302包含一對分隔的行導電體316,行導電體316形成每一行電極的垂直長度,並由上與下連接結構接合(諸如終端墊(例如終端墊308)與其他導電性電極結構)以形成相接的導電行電極。行導電體316之每一者包含從第一端304延伸至第二端306的行鋸齒結構(由行鋸齒結構部分318代表其部分)。在此範例中,每一行導電體包含相同的鋸齒結構,雖然在替代性的具體實施例中,可能在行電極或行電極矩陣中使用一種以上的鋸齒結構,包含非對稱 性設置。總體行鋸齒結構沿著垂直軸312延伸,並在垂直軸上來回往復,交替地包含正角與負角的直線導電體區段。作為參考,在行導電體316中,從頁面上方穿越至下方的鋸齒結構,隨著朝向頁面右方而轉正,並隨著返回至左方而轉負,儘管對於下文所述之列導電體而言鋸齒結構隨著朝向頁面上方而轉正,並隨著朝向頁面下方而轉負。例如,行鋸齒結構部分318交替地包含正角行區段320與負角行區段322,正角行區段320放置在負角行區段322的垂直上方,且正角行區段320的下終點聯接負角行區段322的上終點。因此,總體行鋸齒結構交替地包含負角直線行區段與正角直線行區段,負角直線行區段與正角直線行區段在各別的下終點與上終點與彼此聯接。
正角行區段320與負角行區段322,可放置成相對於垂直軸(諸如垂直軸312)成傾斜角。此種傾斜角的範例,由相對於垂直軸(諸如垂直軸312)形成的正行角324與負行角326代表。正角行區段(例如區段320)可由相對於垂直軸312的正行角324放置,同時負角行區段(例如區段322)可放置成相對於垂直軸312的負行角326。作為非限制性的範例,角324與326可位於0°與正/負45°之間,更特定而言,對於其中行電極放置在LCD顯示堆疊之垂直上方的具體實施例,為位於正/負15°與正/負35°之間。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正行角324與負行角326可為彼此的相等加法逆元素-例如,負行角326的θ角可相等於正行角324的-θ角,使得行電極302中的負角行區段(例如區段322),為行電極中的正 角行區段(例如區段320)關於垂直軸(例如垂直軸312)的映射。
由於負角行區段與正角行區段可放置成相對於垂直軸312成傾斜角,這些行區段可放置為相對於顯示堆疊214中的像素為傾斜,且這些行區段的垂直尺寸所延伸的方向,從觀看者的方向看來為實質上正交於顯示堆疊的平面(例如表面)。因此,以相對於垂直軸312的傾斜角放置行區段,可減少像素阻擋(pixel occlusion)並最小化前述假影(例如不同顏色的線區段、莫列波紋等等)的存在與可見性。
行電極302中的每一行導電體316的寬度(例如沿著實質上正交於行電極區段的方向所測量),相對於顯示器像素節距可為小的。本文所述之「顯示像素節距」,代表鄰接的相同顏色像素的對應點之間的水平距離(例如沿著水平軸313所測量)。例如,圖示像素節距328,像素節距328從被紅色像素與綠色像素隔開的鄰接藍色像素中點延伸。作為非限制性範例,行導電體316的寬度,在各別的具體實施例中可小於像素節距328的3%、2%、或1.5%。再者,行導電體316的厚度(如在正交於放置行導電體316之層的方向中(例如正交於透射電極層212表面)所測量),可等於或小於行導電體的寬度。在各別的具體實施例中,此厚度可例如為行導電體寬度的40%或20%。
每一行區段(例如區段320與322)的長度可為相等,且作為非限制性範例,長度可為1.5mm(如沿著垂直軸312測量)。再者,每一電極302中的導電體316可由共用行 導電體節距330隔開,共用行導電體節距330可例如為3.2mm。類似於像素節距328,行導電體節距330可為沿著水平軸313,在鄰接導電體316上的對應點之間的水平距離。每一行電極302可又被共用行電極節距332隔開,作為非限制性範例,共用行電極節距332可為6.4mm。行電極節距可為沿著水平軸313,在鄰接電極302上的對應點之間的水平距離。
應理解到,前述所提供的尺寸,包含行區段角、行區段長度、以及導電體寬度與厚度,僅為非限制性範例,且係基於所需的行電極密度來選擇,並適合要在其上放置行電極矩陣的顯示堆疊的特性(例如解析度)。可改變此種參數,而不脫離本揭示內容的範圍。例如,每一行導電體中的行電極與行區段數量,可根據相關連之顯示堆疊的解析度與尺寸而改變。再者,雖然圖示行電極302為具有部分矩形並增加了往復的鋸齒結構,但此種矩形輪廓可改變,而不脫離本揭示內容的範圍。雖然圖示行電極302為包含行導電體316對,但將了解到行電極可包含三或更多個行導電體,且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多於一個行電極可佔用給定的垂直區域(例如行)。
在第3A圖圖示的範例中,截斷的正角行區段320聯接(adjoin)每一導電體316的第一端304與第二端306。將注意到,此種截斷程度可根據要放置行電極矩陣300於其中的顯示裝置的各種特性(例如顯示堆疊的尺寸及(或)解析度)而變化。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導電體316可在負角 行區段及(或)正角行區段的終點處(或任何於其間之處),聯接第一端304與第二端306。
繼續看到第3A圖,作為行區段中點垂直對齊的結果,行電極302與行導電體316可垂直對齊垂直軸312。詳言之,每一行電極302中的每一行區段可包含中央區域,中央區域可對齊垂直軸(諸如垂直軸312)。中央區域可實質上對應於行區段的中點(例如以中點為中心設置)。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行電極302中的每一行區段的中點,可對齊垂直軸312。第3A圖圖示包含中央區域336的示例性行區段334,中央區域336的形狀實質上為圓形。在此範例中,中央區域336對應至第一中點338並以第一中點338為中心,第一中點338特徵化行區段334的中點。中點垂直軸340圖示說明在此特定行電極302中,中央區域與每一行區段中點的垂直對齊。將理解到,中點垂直軸340可為垂直軸312的轉置實例,且對於給定行導電體與行電極的行區段可沿著中央區域336內的其他點而對齊,包含除了第一中點338以外的點。或者,沿著中央區域336外的行區段的點可對齊中點垂直軸340。
每一行電極302進一步包含複數個行連接結構(或跳線器(jumper)342)。行跳線器342為電氣導電性結構,且經配置以電氣橋接在給定行電極302中鄰接的行導電體316(例如鄰接的行導電體對),並於行導電體結構中存在缺陷的情形下,協助以足夠的精確度與速度進行觸控感測。
在行電極矩陣300的生產過程中,且特別是在以材料沈積或移除製程中圖案化薄金屬層的製程中,電極結構與 他們的構成導電體中可出現複數個不連續性缺陷。例如在光蝕刻製程中,在曝光過程中光阻劑的粒子屏蔽(particulate shadowing)可造成針孔缺陷(pinhole defects)。針孔缺陷為在導電體結構中產生不連續的間斷的間隙,使得電氣電流行進的路徑不再為連續性的。第3A圖圖示出現在行電極矩陣300左側的行電極302的左側的,行導電體316負角行區段322中央區域中的範例針孔缺陷344。雖然電流無法穿過缺陷344並行進通過缺陷344所對應的行導電體部分,但電流藉由路由通過上方與下方的鄰接行跳線器342,可分流至周圍並繞過缺陷。以此方式,可由具有複數個缺陷的電極矩陣,提供空間上足夠的觸控感測。
與行導電體316類似,行跳線器342包含在第一行跳線器終點346與第二行跳線器終點348之間延伸的行跳線器鋸齒結構。第一行跳線器終點346電氣聯接至鄰接正角行區段320(例如在左行導電體316中)的各別第一中點338,且第二行跳線器終點348類似地電氣聯接至鄰接正角行區段320(例如在右行導電體316中)的各別第一中點338。第一行跳線器終點346與第二行跳線器終點348,可例如垂直對齊水平軸313。然而可能有其他配置,諸如其中行跳線器電氣橋接負角行區段、負角行區段與正角行區段對的配置,以及其中第一行跳線器終點與第二行跳線器終點不對齊水平軸的配置。再者,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行跳線器342可聯接除了第一中點338以外的行區段區域-例如在中央區域336內但非第一中點的區域。
行跳線器342進一步包含行跳線器中央區域350,行跳線器中央區域350包含行跳線器中點352。行跳線器中央區域350可實質上對應於行跳線器中點352(例如以中點352為中心設置),行跳線器中點352可水平對齊第一行跳線器終點346與第二行跳線器終點348。終點346與348,以及中點352,可集合地對齊水平軸313。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在第一行跳線器終點346與第二行跳線器終點348之間延伸的行跳線器鋸齒結構包含三個行跳線器區段,三個行跳線器區段交替地為正角與負角(沿著水平軸(例如水平軸313)),類似於上述的行導電體鋸齒結構。詳言之,每一行跳線器342包含行跳線器中段354,而行跳線器中央區域350與行跳線器中點352對應於行跳線器中段354。在左側的第一行跳線器末段356,以及在右側的第二行跳線器末段358,圍繞並聯接中段354。末段356與358之每一者,包含行跳線器遠端360,行跳線器遠端360之每一者各別包含第一行跳線器終點346與第二行跳線器終點348,行跳線器342在第一行跳線器終點346與第二行跳線器終點348處連接至行導電體316的鄰接部分。
雖然包含行跳線器342可協助在存在不連續性缺陷的情況下進行足夠的觸控感測,但行跳線器342的存在可阻擋放置在行電極矩陣300下方的顯示堆疊中的水平對齊像素,產生如上述的假影。換言之,包含行跳線器342,增加了行電極矩陣300的面疏密度。為了減少像素阻擋並最小化阻擋假影的可感知度,可將行跳線器鋸齒結構放置為相對於其 下之像素為傾斜。在第3A圖圖示的具體實施例中,第一行跳線器末段356、行跳線器中段354、以及第二行跳線器末段358,係交替地以正傾斜角與負傾斜角設置(相對於水平)。對於最左行電極302中的特定行跳線器342圖示這些角度;第一行跳線器末段356對水平軸364形成正列角362、行跳線器中段354對水平軸364形成負列角366、且第二行跳線器末段358對水平軸364形成正列角362。水平軸364可例如為水平軸313的轉置。將理解到,可能有其他具體實施例,其中第一行跳線器末段356與第二行跳線器末段358對水平軸364形成不同的角。
作為非限制性的範例,正列角362可為25°,而負列角366可為-25°(或者335°),同時第一行跳線器末段356、行跳線器中段354、及第二行跳線器末段358的節距(沿著水平軸測量)可分別為0.8mm、1.6mm、與0.8mm。然而,可不脫離本揭示內容之範圍而調整這些角度與節距,且可基於要放置行電極於其中的觸控感測顯示裝置所需的各種特性來選擇這些角度與節距,包含但不限於顯示與觸控感測解析度。由於行跳線器342的每一區段可放置為相對於水平軸313以及顯示堆疊中的像素(如由實質上正交於行電極矩陣300與顯示堆疊之表面的方向觀看之)為傾斜,可減少由行跳線器所造成之像素阻擋所產生之假影的可見度。以此方式,可於在電極矩陣中存在電氣不連續性缺陷的情況下,充足地執行觸控感測,而不顯著地減少放置在電極矩陣下方的顯示堆疊所顯示的影像的品質,也不會降低使用者體驗的品質。
雖然以相對於下層像素(以及他們的水平與垂直軸)的傾斜角放置行跳線器區段,可減少跳線器區段對於像素之阻擋所造成假影的可感知度,但在一些情境中,一些使用者仍可感知到一定程度的假影。例如,儘管傾斜地放置的行跳線器可使得鄰近於行跳線器的各種顏色的線與莫列波紋的外觀實質上為不可見,但被行跳線器垂直地阻擋的下層像素看起來可仍比周圍未受阻擋的像素暗,因為從受阻擋像素透射至使用者的光量減少。由於在受阻擋像素與周圍未受阻擋像素之間可感知的亮度差異,使用者可覺察到電極矩陣的存在。第3B圖圖示行電極矩陣300的具體實施例,行電極矩陣300包含複數個電氣絕緣的行間擬跳線器370,行間擬跳線器370可用以減少受阻擋與未受阻擋像素之間光輸出的差異,且相應地減少電極矩陣(及其組成結構)的可感知度。
在所繪製的具體實施例中,行間擬跳線器370的結構實質上類似於行跳線器342的結構,雖然將理解到行間擬跳線器370的結構可改變為非對稱的方式。詳言之,行間擬跳線器370包含延伸於第一行間跳線器終點372與第二行間跳線器終點374之間的行間鋸齒結構。擬跳線器經配置為在他們的整體長度上為非導電性-例如,擬跳線器可由一或更多種導電性材料組成,但由於擬跳線器的結構(將於下文詳細說明),在終點與終點間亦可為非導電性。擬跳線器經進一步配置以減少跳線器342與假影的可感知度,而不影響行電極矩陣300的觸控感測功能性。
第一行間跳線器終點372聯接至(例如左側第一行 導電體316中的)鄰接的正角行區段320的各別的第一中點338,且第二行間跳線器終點374類似地聯接至(例如右側行導電體316中的)鄰接的正角行區段320的各別的第一中點338。第一行間跳線器終點372與第二行間跳線器終點374,例如可沿著水平軸313水平對齊,且亦可與對應行跳線器342的第一行跳線器終點346與第二行跳線器終點348水平對齊,行跳線器342實質上佔用放置行間擬跳線器370的相同的水平區域(例如列)。在此種情況中,行跳線器342與行間擬跳線器370可實質上沿著水平軸對齊,以減少受阻擋像素與未受阻擋像素之間的亮度差異,並因此減少此種差異的可感知度。然而,可能使用其他的配置,諸如其中第一行間跳線器終點372與第二行間跳線器終點374聯接至其他沿著正角行區段320的點,或聯接至沿著負角行區段322的點(例如中點)的具體實施例,特別是在其中行跳線器342亦在行跳線器的終點處聯接至負角行區段的具體實施例中。
行間擬跳線器370進一步包含行間跳線器中央區域376,行間跳線器中央區域376包含行間跳線器中點378。行間跳線器中央區域376可實質上對應至行間跳線器中點378(例如以中點378為中心設置),中點378可與第一行間跳線器終點372與第二行間跳線器終點374水平對齊,並亦與對應的行跳線器中點352水平對齊。終點372與374,以及中點378,可(例如)共同地沿著水平軸313對齊。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在第一行間跳線器終點372與第二行間跳線器終點374之間延伸的行間跳線器鋸齒結構, 包含以正角與負角沿著水平軸交替設置的三個行間跳線器區段(類似於上文所說明的行跳線器鋸齒結構)。詳言之,每一行間擬跳線器370包含行間跳線器中段380,行間跳線器中央區域376與行間跳線器中點378對應於行間跳線器中段380。中段在左側被第一行間跳線器末段382圍繞並與第一行間跳線器末段382聯接,且中段在右側被第二行間跳線器末段384圍繞並與第二行間跳線器末段384聯接。末段382與384之每一者包含行跳線器遠端386,行跳線器遠端386之每一者各別包含第一行間跳線器終點372與第二行間跳線器終點374,而行間擬跳線器370係於第一行間跳線器終點372與第二行間跳線器終點374處聯接至行導電體316的鄰接部分。
與行跳線器342一樣,第一行間跳線器末段382、行間跳線器中段380、以及第二行間跳線器末段384,係以相對於水平線的正傾斜角與負傾斜角交替設置。這些角係對插入於中央行電極302與最右行電極302之間的行間區域中的特定行間擬跳線器370而圖示;第一行間跳線器末段382對水平軸390形成正列角388,行間跳線器中段380與水平軸390形成負列角392,且第二行間跳線器末段384與水平軸390形成正列角388。水平軸390可例如為水平軸313的轉置。將理解可能有其他具體實施例,其中第一行間跳線器末段382與第二行間跳線器末段384與水平軸390形成不同的角度。
作為非限制性範例,正列角388可為25°,而負列角392可為-25°(或者335°),同時第一行間跳線器末段382、 行間跳線器中段380、及第二行間跳線器末段384的節距(沿著水平軸測量)可分別為0.8mm、1.6mm、與0.8mm(對應於行跳線器342的各別的角度與節距)。然而,可不脫離本揭示內容之範圍而調整這些角度與節距,且可基於要放置行電極於其中的觸控感測顯示裝置所需的各種特性來選擇這些角度與節距,包含但不限於顯示與觸控感測解析度。再者,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與行跳線器342的角度及(或)節距相比較,行間擬跳線器370的角度及(或)節距可改變。
第3B圖亦圖示行間擬跳線器370如何與鄰接的導電結構(例如,行跳線器342、行導電體316)電氣絕緣,以及行間擬跳線器370如何經配置為不路由(route)(或者傳送)電氣電流通過行間擬跳線器370的結構(例如末端至末端),或路由(或者傳送)電氣電流至鄰接行間擬跳線器370的結構。詳言之,可在使行間擬跳線器370與鄰接的導電體316之一者或兩者電氣絕緣的生產製程期間內,施加一或更多個不連續點394(圖示於一特定的行間擬跳線器370),並中斷原本為可導電電流的連續路徑,且進一步使擬跳線器電氣上不具導電性。因此,雖然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行間擬跳線器370係由一或更多種電氣導電性材料構成,但行間擬跳線器370無法從一個導電體316傳送電流至另一個導電體316,維持了行電極矩陣300的結構以及行電極矩陣300的觸控感測功能性。然而,由於行間擬跳線器370係位於鄰接的行電極302之間的區域中,且在所繪製的具體實施例中與佔用相同水平區域(例如列)的行跳線器水平對齊,行跳線器與行間跳 線器列看起來可為實質上連續的。雖然跳線器可無法被光學析出,但由於使得受阻擋與未受阻擋像素之間的光輸出差異較不明顯,可降低跳線器的可感知度。
第3B圖進一步圖示將不連續點394施加至行間擬跳線器370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在所圖示說明的此作法中,在行間擬跳線器370的全體結構,以及行間擬跳線器370的組成末端與中段區段中,大致平均地施加複數個(例如九個)不連續點394,將行間擬跳線器截斷成長度大約相同並穿透擬跳線器整體長度(例如端部與中段的長度之和)的八個區段。然而,可使用其他作法。通常來說,行間擬跳線器370係由電氣導電性材料製成,而不連續點為在電氣導電性材料中,防止電流傳導通過行間跳線器的整個行至行長度的間隙。第3C圖圖示行電極矩陣300的具體實施例,包含複數個行間擬跳線器370,行間擬跳線器370的結構中施加了兩個不連續點394。詳言之,在轉折點396處放置不連續點394,行間跳線器中段380於轉折點396聯接第一與第二行間跳線器末段382與384,將中段與周圍的末段隔開。第3D圖圖示行電極矩陣300的另一具體實施例,包含複數個行間擬跳線器370,行間擬跳線器的結構中施加了單一個不連續點394。詳言之,不連續點394被置於實質上對應行間跳線器中央區域376與行間跳線器中點378的區域處。在此具體實施例中,每一行間擬跳線器370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個分隔的行間跳線器區段。第3E圖圖示行電極矩陣300的又另一具體實施例,包含結構中施加了兩個不連續點394的複數個行間擬跳線器370。不連 續點394被特定地放置於實質上對應於第一行間跳線器終點372與第二行間跳線器終點374的區域處。在此具體實施例中,第一與第二行間跳線器末段382與384被截斷,在他們的遠端末端處與鄰接的行導電體316隔開。最後,第3F圖圖示行電極矩陣300的另一具體實施例,包含結構中施加了單一不連續點394的複數個行間擬跳線器370。詳言之,不連續點394被置於實質上對應於第二行間跳線器終點374的區域,區域將第二行間跳線器末段384截斷,並第二行間跳線器末段384的遠端末端與鄰接的行導電體316隔開。
藉由包含擬跳線器370,行電極矩陣300的可感知度(特別是行電極矩陣300的跳線器342),可被最小化。如上述,由於設置在行內區域(例如在行電極302內並在行導電體316之間的區域)中的跳線器342阻擋了光,傳播通過此種行間區域至使用者的光,看起來可具有減少的強度。此種阻擋的可感知度,可因為行內區域周圍的間隙303中相反地較高的光輸出而惡化,因為此種間隙不受跳線器或其他結構阻擋。藉由包含擬跳線器370,可在行電極矩陣300佔用的二維區域中,使得擬跳線器/跳線器像素阻擋所造成的減少的光輸出,變為空間上均勻。因此,較暗、受阻擋的區域的可感知度,可被減少或甚至消除,因為此種假影的可感知度可取決於具有對比的光強度區域的電極矩陣。再者,因為以相對於水平及垂直像素軸的傾斜角放置擬跳線器370,可減少上述其他假影的可感知度,諸如各種顏色的線區段與莫列波紋。雖然由於分段結構,擬跳線器370不增強電極矩陣的觸 控感測功能性,但擬跳線器可相反地不干涉電極矩陣並減少電極矩陣的觸控感測能力。
將理解到,上面所繪製的具體實施例,且特別是所繪製的行間跳線器中的不連續點的變異,本質上為示例性的,並不意為限制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在本發明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到擬跳線器與不連續點的形成與放置中的其他變異。作為一個非限制性範例,擬跳線器370可被放置在個別的層中作為絕緣結構,但可被放置為與對應的跳線器342對齊,而使假影可感知度減少,因為使用者係以垂直方向觀看電極矩陣。
作為非限制性範例,行電極302可以4-8mm之間的節距沿著水平軸313與彼此間隔開,行導電體316可以2-5mm之間的節距沿著水平軸313與彼此間隔開,且行區段(例如區段320與322)可由50°-70°與-50°-(-70°)(相對於垂直軸312)的角度交替放置。行跳線器342可由2-4mm之間的節距沿著垂直軸312與彼此間隔開,並可包含以15°-25°與-15°-(-25°)(相對於水平軸313)的角度交替放置的行跳線區段(例如末段356)。
現在看到第4A圖,圖示列電極矩陣400的範例。取決於行電極矩陣300形成於其中的層,矩陣400可被放置在第2圖的電極層210或212中,且如上述,矩陣400可經由放置離散的線、材料沈積、或材料消去來形成。
在所繪製的範例中圖示三個列電極402,列電極可與複數個額外的列電極,形成列電極矩陣400。鄰接的列電極 402係由間隙403分隔開。放置在列電極矩陣400中心處的列電極402,包含第一末端404與第二末端406,電極結構係延伸於第一末端404與第二末端406之間。第一末端404與第二末端406之每一者可對應於諸如終端墊(例如終端墊408)的連接結構,終端墊電氣接合形成列電極402的導電性區段,從而產生相接的導電性列電極,導電性列電極經配置以與對應的行電極302合作以感測觸控輸入。列電極矩陣400中的每一列電極402可與對應的行電極302合作以感測觸控輸入,使得觸控感測器(例如觸控感測器208)中的每一行與列電極形成經配置以感測觸控輸入的電容器,此將於下文參考第5圖進一步說明。每一列電極402的下終端墊(例如終端墊408)可經電氣耦接至各別的驅動電路411,驅動電路經配置以對列電極402之每一者供應獨特的電壓,協助偵測行電極與列電極之間的電容值改變,此將於下文參考第5圖進一步說明。或者,下終端墊可被連接至亦進一步說明於下文的偵測電路。
列電極402的第一端404與第二端406係沿著中央水平軸410形成,中央水平軸410從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水平軸410可為第3A圖的水平軸313,並可對應於放置在列電極矩陣400下方的複數個像素以及在顯示堆疊中之對應層的水平軸。例如,放置在第2圖顯示堆疊214中的複數個像素可被實質上對齊(例如成5°內)放置在透射電極層212中的列電極402的水平軸410,透射電極層係放置在垂直於顯示堆疊214的上方。八個像素412係圖示為非限制性範例,並 對齊沿著像素412水平尺寸(例如寬度)的水平軸410。像素412亦對齊垂直軸413,而使像素形成水平且垂直對齊的網格,並與複數個額外像素形成下層顯示(如從實質正交於顯示平面的方向觀之(亦即沿著延伸入第4A圖頁面的方向))。垂直軸413可例如為第3A圖的垂直軸312。將瞭解到,水平軸410與垂直軸413可協助進行相對性的放置,且可不被相對於固定的參考點(例如地球上的一點)被定義。
每一列電極402包含一對分隔的列導電體414,列導電體414形成每一列電極的水平長度,並由連接結構接合(諸如左右側的終端墊(例如終端墊408)與其他導電性電極結構)以形成相接的導電性列電極。列導電體414之每一者包含從第一端404延伸至第二端406的列鋸齒結構(由列鋸齒結構部分416代表其部分)。在此範例中,每一列導電體包含相同的鋸齒結構,雖然在替代性的具體實施例中,可能在列電極或列電極矩陣中使用超過一種以上的鋸齒結構,包含非對稱性設置。總體列鋸齒結構沿著水平軸410延伸,並在水平軸上來回往復,交替地包含正角與負角的直線導電體區段。作為參考,在列導電體414中,鋸齒結構隨著朝向頁面上方而轉正,並隨著返回朝向頁面下方而轉負。例如,列鋸齒結構部分416交替地包含負角列區段418,負角列區段418被向左水平地放置,且負角列區段418的右終點聯接正角列區段420的左終點。因此,總體列鋸齒結構交替地包含負角直線列區段與正角直線列區段,負角直線行區段與正角直線行區段在各別的左終點與右終點與彼此聯接。
負角列區段418與正角列區段420,可放置成相對於水平軸成傾斜角。此種傾斜角的範例,由相對於水平軸(諸如水平軸410)形成的負列角422與正列角424代表。負角列區段(例如區段418)可放置成相對於水平軸410的負列角422,同時正角列區段(例如區段420)可放置成相對於水平軸的正列角424。作為非限制性的範例,角422與424可位於0°與正/負45°之間,更特定而言,對於其中列電極放置在LCD顯示堆疊之垂直上方的具體實施例,為位於正/負15°與正/負35°之間。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負列角422與正列角424可為彼此的相等加法逆元素一例如,正列角422的θ角可相等於負列角424的-θ角,使得列電極402中的負角列區段(例如區段418),為列電極中的正角列區段(例如區段420)關於垂直軸(例如垂直軸413)的映射。
由於負角列區段與正角列區段可放置成相對於水平軸410的傾斜角,這些列區段可放置為相對於顯示堆疊214中的像素為傾斜,且這些列區段的垂直尺寸所延伸的方向(例如沿著水平軸410延伸的寬度),從觀看者的方向看來為實質上正交於顯示堆疊的平面(例如表面)。因此,以相對於水平軸410的傾斜角放置列區段,可減少像素阻擋並最小化前述假影(例如不同顏色的線區段、莫列波紋等等)的存在與可見性。
列電極402中的每一列導電體414的寬度(例如沿著實質上正交於列電極區段的方向所測量),相對於顯示器像素節距可為小的。作為說明性範例而圖示像素節距426,像 素節距426從被紅色像素與綠色像素隔開的鄰接藍色像素中點延伸。作為非限制性範例,與行導電體316一樣,列導電體414的寬度,在各別的具體實施例中可小於像素節距426的3%、2%、或1.5%。再者,列導電體414的厚度(在正交於放置行導電體316之層的方向中(例如正交於接收電極層210表面)所測量),可等於或小於列導電體的寬度。在各別的具體實施例中,此厚度可例如為列導電體寬度的40%或20%。
每一列區段(例如區段418與420)的長度可為相等,且作為非限制性範例,長度可為1.6mm(如沿著垂直軸413測量)。再者,每一電極402中的導電體414可由共用列導電體節距428隔開,共用列導電體節距428可例如為3mm。類似於像素節距426,列導電體節距428可為沿著垂直軸413,在鄰接導電體414上的對應點之間的垂直距離。每一列電極402可又被共用列電極節距430隔開,作為非限制性範例,共用列電極節距430可為6mm。列電極節距可為沿著垂直軸413,在鄰接電極402上的對應點之間的水平距離。
應理解到,前述所提供的尺寸,包含列區段角、列區段長度、以及列寬度與厚度,僅為非限制性範例,且係基於所需的行電極密度來選擇,並適合要在其上放置列電極矩陣的顯示堆疊的特性(例如解析度)。可改變此種參數,而不脫離本揭示內容的範圍。例如,每一列導電體中的列電極與列區段數量,可根據相關連之顯示堆疊的解析度與尺寸而改變。再者,雖然圖示列電極402為具有部分矩形並增加了 往復的鋸齒結構,此種矩形輪廓可改變,而不脫離本揭示內容的範圍。雖然圖示列電極402為包含列導電體414對,但將了解到列電極可包含三或更多個列導電體,且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多於一個列電極可佔用給定的水平區域(例如列)。
在第4A圖圖示的範例中,截斷的正角列區段420聯接(adjoin)每一導電體414的第一端404與第二端406。將注意到,此種截斷程度可根據要放置列電極矩陣400於其中的顯示裝置的各種特性(例如顯示堆疊的尺寸及(或)解析度)而變化。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導電體414可在負角列區段及(或)正角列區段的終點處,聯接第一端404與第二端406。
繼續看到第4A圖,作為列區段中點水平對齊的結果,列電極402與列導電體414可水平對齊水平軸410。詳言之,每一列電極402中的每一列區段可包含中央區域,中央區域可對齊水平軸(諸如水平軸410)。中央區域可實質上對應於列區段的中點(例如以中點為中心設置)。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列電極402中的每一列區段的中點,可對齊水平軸410。第4A圖圖示包含中央區域434的示例性行區段432,中央區域434的形狀實質上為圓形。在此範例中,中央區域434對應至第一中點436並以第一中點436為中心,第一中點436特徵化行區段432的中點。中點垂直軸438圖示說明在此特定行電極402中,中央區域與每一列區段中點的水平對齊。將理解到,中點垂直軸438可為水平軸410的轉置實例,且對於給定列導電體與列電極的列區段可沿著中央區域434內 的其他點而對齊,包含除了第一中點436以外的點。或者,沿著中央區域434外的列區段的點可對齊中點垂直軸438。
每一列電極402進一步包含複數個列連接結構(或跳線器440)。列跳線器440為電氣導電性結構,且經配置以電氣橋接在給定列電極402中鄰接的列導電體414(例如鄰接的列導電體對),並於列導電體結構中存在缺陷的情形下,協助以足夠的精確度與速度進行觸控感測。此種缺陷的一種範例,為上述的針孔不連續點缺陷。第4A圖圖示範例針孔缺陷442,針孔缺陷442出現在列電極矩陣400下部區域處的列電極402上側處的列導電體414的負角列區段418的中央區域中。雖然電流無法穿過缺陷442並行進通過缺陷442所對應的列導電體部分,但電流可分流至周圍並藉由路由通過左右側的鄰接列跳線器440而繞過缺陷。以此方式,可由具有複數個缺陷的電極矩陣提供空間上充足的觸控感測。
與列導電體414類似,列跳線器440包含在第一列跳線器終點444與第二列跳線器終點446之間延伸的列跳線器鋸齒結構。第一列跳線器終點444電氣聯接至鄰接正角列區段420(例如在上列導電體414中)的各別第一中點436,且第二列跳線器終點446類似地電氣聯接至鄰接正角列區段420(例如在下列導電體414中)的各別第一中點436。第一列跳線器終點444與第二列跳線器終點446,可例如垂直對齊垂直軸413。然而可能有其他配置,諸如其中列跳線器電氣橋接負角列區段、負角列區段與正角列區段對的配置,以及其中第一列跳線器終點與第二列跳線器終點不對齊垂直軸的配 置。再者,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列跳線器440可聯接除了第一中點436以外的列區段區域-例如在中央區域434內但遠離第一中點。
列跳線器440進一步包含列跳線器中央區域448,列跳線器中央區域448包含列跳線器中點450。列跳線器中央區域448可實質上對應於列跳線器中點450(例如同心設置),列跳線器中點450可垂直對齊第一列跳線器終點444與第二列跳線器終點446。終點444與446,以及中點450,可集合地對齊垂直軸413。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在第一列跳線器終點444與第二列跳線器終點446之間延伸的列跳線器鋸齒結構包含三個列跳線器區段,三個列跳線器區段交替地為正角與負角(沿著垂直軸(例如垂直軸413)),類似於上述的列導電體鋸齒結構。詳言之,每一列跳線器440包含列跳線器中段452,而列跳線器中央區域448與列跳線器中點450對應於列跳線器中段452。在上側的第一列跳線器末段454,以及在下側的第二列跳線器末段456,圍繞並聯接中段452。末段454與456之每一者,包含列跳線器遠端458,列跳線器遠端458之每一者各別包含第一列跳線器終點444與第二列跳線器終點446,列跳線器440在第一列跳線器終點444與第二列跳線器終點446處連接至列導電體414的鄰接部分。
雖然包含列跳線器440可協助在存在不連續性缺陷的情況下進行足夠的觸控感測,但列跳線器440的存在可阻擋放置在列電極矩陣400下方的顯示堆疊中的垂直對齊像 素,產生如上述的假影。為了減少像素阻擋並最小化阻擋假影的可感知度,可將行跳線器鋸齒結構放置為相對於其下之像素為傾斜。在第4A圖圖示的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列跳線器末段454、列跳線器中段452、以及第二列跳線器末段456,係交替地以正傾斜角與負傾斜角設置(相對於垂直)。對於較上的列電極402中的特定列跳線器440圖示這些角;第一列跳線器末段454與垂直軸462形成負列角460、列跳線器中段452與垂直軸462形成正列角464、且第二列跳線器末段456與垂直軸462形成負列角460。垂直軸462可例如為垂直軸413的轉置。將理解到,可能有其他具體實施例,其中第一列跳線器末段454與第二列跳線器末段456對垂直軸462形成不同的角。
作為非限制性的範例,負列角460可為30°,而正列角464可為-30°(或者120°),同時第一列跳線器末段454、列跳線器中段452、及第二列跳線器末段456的節距(沿著垂直軸413測量)可分別為0.75mm、1.5mm、與0.75mm。然而,可不脫離本揭示內容之範圍而調整這些角度與節距,且可基於要放置行電極於其中的觸控感測顯示裝置所需的各種特性來選擇這些角度與節距,該等特性包含但不限於顯示與觸控感測解析度。由於列跳線器440的每一區段可放置為相對於垂直軸413以及顯示堆疊中的像素(如由實質上正交於列電極矩陣400與顯示堆疊之表面的方向觀看之)為傾斜,可減少由行跳線器所造成之像素阻擋所產生之假影的可見度。以此方式,可於在電極矩陣中存在電氣不連續性缺陷的情況 下,充足地執行觸控感測,而不顯著地減少放置在電極矩陣下方的顯示堆疊所顯示的影像的品質,以及不降低使用者體驗的品質。
雖然以相對於下層像素(以及他們的水平與垂直軸)的傾斜角放置列跳線器區段,可減少跳線器區段對於像素之阻擋所造成的可感知度假影,但在一些情境中,一些使用者仍可感知到一些程度的假影。如上述,儘管傾斜地放置的行跳線器可使得鄰近於行跳線器的各種顏色的線與莫列波紋的外觀實質上為不可見,但被列跳線器垂直地阻擋的下層像素看起來可仍暗於周圍未受阻擋的像素,因為從受阻擋像素透射至使用者的光量減少。第4B圖圖示列電極矩陣400的具體實施例,列電極矩陣400包含複數個電氣絕緣的列間擬跳線器470,列間擬跳線器470可用以減少受阻擋與未受阻擋像素之間光輸出的差異,且相應地減少電極矩陣(及其組成結構)的可感知度。
在所繪製的具體實施例中,列間擬跳線器470的結構實質上類似於列跳線器440的結構,雖然將理解到列間擬跳線器470的結構可以非對稱的方式改變。詳言之,列間擬跳線器470包含延伸於第一列間跳線器終點472與第二列間跳線器終點474之間的列間鋸齒結構。如上述,擬跳線器經配置為在他們的整體長度上(例如端對端)為非導電性,使得終點472、474不被擬跳線器導電性連接。在一些情況中,可使用導電性材料形成擬跳線器,且因此擬跳線器的個別絕緣部分可具導電性;然而,跳線器總體觀之並不在他們各別 的終點之間形成導電路徑。在其他具體實施例中,擬跳線器可由透明的非導電性材料組成。
第一列間跳線器終點472聯接至(例如較上列導電體414中的)鄰接的正角列區段420的各別的第一中點436,且第二列間跳線器終點474類似地聯接至(例如底部列導電體414中的)鄰接的正角列區段420的各別的第一中點436。第一列間跳線器終點472與第二列間跳線器終點474,例如可沿著垂直軸413垂直對齊,且亦可與對應列跳線器440的第一列跳線器終點444與第二列跳線器終點446垂直對齊,列跳線器440實質上佔用列間擬跳線器470放置於其中的相同的垂直區域(例如行)。在此種情況中,列跳線器440與列間擬跳線器470可實質上沿著垂直軸對齊,以減少受阻擋像素與未受阻擋像素之間的亮度差異,並因此減少此種差異的可感知度。然而,可能使用其他的配置,諸如其中第一列間跳線器終點472與第二列間跳線器終點474聯接至其他沿著正角列區段420的點,或聯接至沿著負角列區段418的點(例如中點)的具體實施例,特別是在其中列跳線器440亦在列跳線器的終點處聯接至負角列區段的具體實施例中。
列間擬跳線器470進一步包含列間跳線器中央區域476,列間跳線器中央區域476包含列間跳線器中點478。列間跳線器中央區域476可實質上對應至列間跳線器中點478(例如以中點478為中心設置),中點478可與第一列間跳線器終點472與第二列間跳線器終點474垂直對齊,並亦與對應的列跳線器中點450垂直對齊。終點472與474,以及中 點478,可(例如)共同地沿著垂直軸413對齊。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在第一列間跳線器終點472與第二列間跳線器終點474之間延伸的列間跳線器鋸齒結構,包含以正角與負角沿著垂直軸(例如垂直軸413)交替設置的三個列間跳線器區段(類似於上文所說明的列跳線器鋸齒結構與行間跳線器鋸齒結構(實質上旋轉90°)。詳言之,每一列間擬跳線器470包含列間跳線器中段480,列間跳線器中央區域476與列間跳線器中點478對應於列間跳線器中段480。中段480在上側被第一列間跳線器末段482圍繞並與第一列間跳線器末段482聯接,且中段480在下側被第二列間跳線器末段484圍繞並與第二列間跳線器末段484聯接。末段482與484之每一者包含列跳線器遠端486,列跳線器遠端486之每一者各別包含第一列間跳線器終點472與第二列間跳線器終點474,而列間擬跳線器470係於第一列間跳線器終點472與第二列間跳線器終點474處聯接至列導電體414的鄰接部分。
類似於列跳線器440,第一列間跳線器末段482、列間跳線器中段480、以及第二列間跳線器末段484,係以正傾斜角與負傾斜角相對於垂直軸(例如垂直軸413)交替設置。這些角係對插入於中央列電極402與上側列電極402之間的列間區域中的特定列間擬跳線器470而圖示;第一列間跳線器末段482與垂直軸490形成負行角488,列間跳線器中段480與垂直軸490形成正行角492,且第二列間跳線器末段484與垂直軸490形成負行角488。垂直軸490可例如為垂直軸 413的轉置。將理解可能有其他具體實施例,其中第一列跳線器末段482與第二列間跳線器末段484與垂直軸490形成不同的角度。
作為非限制性範例,負行角488可為30°,而正行角492可為-30°(或者120°),同時第一列跳線器末段482、列間跳線器中段480、及第二列間跳線器末段484的節距(如沿著垂直490軸測量)可分別為0.75mm、1.5mm、與0.75mm(對應於列跳線器440的各別的角度與節距)。然而,可不脫離本揭示內容之範圍而調整這些角度與節距,且可基於要放置列電極於其中的觸控感測顯示裝置所需的各種特性來選擇這些角度與節距,該等特性包含但不限於顯示與觸控感測解析度。再者,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與列跳線器440的角度及(或)節距相較之下,列間擬跳線器470的角度及(或)節距可改變。
與前述參考第3B圖至第3F圖所說明的行間擬跳線器370一樣,列間擬跳線器470係與鄰接的導電性結構(例如列跳線器440、導電體414)電氣絕緣,並經配置為不傳送電氣電流通過列間擬跳線器470的結構或聯接列間擬跳線器470的結構。可施加不連續點諸如不連續點394至列間擬跳線器470,以中斷原本為連續導電性的路徑、絕緣跳線器並使擬跳線器不具導電性。與行間擬跳線器370一樣,列間擬跳線器470放置於鄰接的列電極402之間的區域中,且在所繪製的具體實施例中與佔用相同垂直區域(例如行)的列跳線器垂直對齊,列跳線器與列間跳線器行看起來可為實質上連續 的。雖然跳線器可無法被光學析出,但由於使得受阻擋與未受阻擋像素之間的光輸出差異較不明顯,可降低跳線器的可感知度。
第4B圖圖示一種施加不連續點至列間擬跳線器470的作法;在此,不連續點394沿著擬跳線器的整體長度(例如末端與中段長度的總和)穿透擬跳線器。然而,可使用其他作法,包含其中如第3C圖至第3F圖圖示般施加不連續點的作法。在這些具體實施例中,可在列間區段轉折點處、列間區段中央區域或中點、最近的列間末段終點處等等,施加一或更多個不連續點。
將理解到,上面所繪製的具體實施例,且特別是所繪製的列間跳線器中的不連續點的變異,本質上為示例性的,並不意為限制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在本發明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到在列間擬跳線器中形成與放置不連續點的其他變異。再者,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列間擬跳線器470可被放置在單獨的層中作為絕緣結構,但可被放置為與對應的跳線器440對齊,而使假影可感知度減少,因為使用者係以垂直方向觀看電極矩陣。
作為非限制性範例,列電極402可以3-7mm之間的節距沿著垂直軸312與彼此間隔開,列導電體414可以1-4mm之間的節距沿著垂直軸與彼此間隔開,且直線列區段(例如區段418與420)可以15°-35°與-15°-(-35°)(相對於水平軸410)的角度交替放置。列跳線器440可以2-4mm之間的節距沿著水平軸410與彼此間隔開,並可包含以50°-70°與 -50°-(-70°)(相對於垂直軸413)的角度交替放置的列跳線區段(例如末段454)。
現在看到第5圖,圖示經配置以感測觸控輸入的電容性電極矩陣500的具體實施例。詳言之,圖示矩陣500的平面圖,矩陣500包含放置在垂直於列電極矩陣400之上的行電極矩陣300。例如,行電極矩陣300可形成於觸控感測器208的接收電極層210中,而列電極矩陣400可形成於透射電極層212中。矩陣可形成包含在適合的顯示裝置(例如LCD、OLED、AMOLED,電漿等等)中的觸控感測器的部分。
矩陣500包含驅動電路502,驅動電路502經配置以由獨特的時變電壓分別驅動列電極矩陣400中的列電極402之每一者,同時行電極矩陣300中的行電極302被保持接地。在每一行電極302與列電極402之間的交會區域處形成分別的電容器504。回應於使用者的手指或其他裝置(諸如尖筆)所施加的觸控輸入,至少一個電容器504的電容值可改變。此改變可由耦接至行電極302之每一者的一或更多個偵測電路506偵測並估算,以基於(例如)所接收訊號的相位偏移及(或)衰減,解譯觸控輸入並決定觸控輸入的位置。將注意到,驅動電路502可或者聯接至行電極矩陣300中的行電極302,而偵測電路506可被聯接至列電極矩陣400中的列電極402,而不脫離本揭示內容的範圍。驅動電路502與偵測電路506可被集體稱為「控制電子電路」。
第5圖亦圖示由垂直方向508看來(延伸出第5圖頁面)行電極302與列電極402之間的相對放置,以及各種 交會點。在此具體實施例中,行電極302(例如行區段中點338)實質上對齊(例如在5°內)垂直軸312,而列電極402(例如列區段中點436)實質上對齊(例如在5°內)水平軸410。然而將理解到,可改變行電極302與列電極402對於垂直軸312與水平軸410的對齊,以產生電極與電極分別的軸之間的角度變化,且更詳言之,為行區段及列區段與行區段及列區段分別的軸之間的角度變化。再者,此種角度變化可在行電極與列電極之間變化,例如,鄰接的行電極可以不同的角度對齊同一垂直軸。每一行導電體316的鋸齒結構,以各別的跨越區域(例如跨越區域510)跨過每一列導電體414的鋸齒結構。跨越區域被形成於垂直軸312與水平軸410的交會處。雖然圖示垂直軸312與水平軸410之每一者的單一實例,但將理解到,垂直軸可相關聯於行電極矩陣300中的每一行電極302,而水平軸可相關聯於列電極矩陣400中的每一列電極402,使得每一垂直軸與水平軸之間的交會點形成各別的跨越區域510。更詳言之,在此具體實施例中,每一負角行區段322的第一中點338,實質上覆蓋(例如視覺上交會)每一負角列區段418的第一中點436,如從垂直方向508看來。由此種覆蓋形成的交會可具有傾斜角,如上文參考行電極302與列電極402所說明的傾斜交會。然而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行區段與列區段的其他區域可覆蓋彼此。例如,行區段的中點可覆蓋列區段較相近於列區段終點之一者的區域。
第5圖亦圖示行跳線器342如何可被垂直地放置於 鄰接的列導電體414對之間,或於鄰接的列電極402之間。類似的,列跳線器440可水平地放置於鄰接的行導電體316對之間,或於鄰接的行電極302之間。再者,每一行跳線器中點352根據在矩陣500中的位置,交會列跳線器中點450或列間跳線器中點478。類似的,每一列跳線器中點450根據在矩陣500中的位置,交會行跳線器中點352或行間跳線器中點378。行跳線器或行間跳線器、與列跳線器或列間跳線器之間,在他們中點處的交會,可具有傾斜角(如上述)(例如90° +/- 10°)。
每一行跳線器342、行間擬跳線器370、列跳線器440及列間擬跳線器470,可由三向交會點交會周圍的電極結構(亦具有傾斜角)。例如,第5圖圖示三向行交會區域512,其中行間擬跳線器370在左側交會正角行區段320(在行區段中點338與第一行間跳線器終點372處)、在中點378與478處交會列間擬跳線器470、並在右側交會第二正角行區段320(在行區段中點338與第二行間跳線器終點374處)。此種交會可具有一或更多個傾斜角(例如90° +/- 10°)。類似的三向交會亦應用至行跳線器342、列跳線器440、列間擬跳線器470。列交會區域514標註其中列間擬跳線器470以三向交會接合正角列區段與行跳線器中段的區域。
在展示各種對稱類型的電極矩陣500具體實施例中,行跳線器與列跳線器亦可展示各種種類的對稱性。例如第5圖所圖示,對於每一行跳線器342,第一行跳線器末段356與第二行跳線器末段358,以及行跳線器中段354,為鄰 接的列導電體414的各別垂直對齊部分對於水平軸410的映射。對於每一行間擬跳線器370,對應的第一、第二與中段,亦為鄰接的列導電體414的各別垂直對齊部分的水平映射。類似的,對於每一列跳線器440,第一列跳線器末段454與第二列跳線器末段456,以及列跳線器中段452,為鄰接的行導電體316的各別水平對齊部分對於垂直軸312的映射。對於每一列間擬跳線器470,對應的第一、第二與中段,亦為鄰接的行導電體316的各別水平對齊部分的垂直映射。
雖然在第5圖所繪製的範例具體實施例中圖示三個行電極302與列電極402,但將理解到,這些電極可與複數個額外的行電極與列電極一起形成電容性觸控感測電極矩陣。此種數量將根據實施例而改變,並可基於各種所需的特性來選擇,諸如觸控感測解析度,以及要放置電容性電極矩陣於其上的顯示裝置的解析度。
如見於第5圖,跳線器與跳線器所對應的擬跳線器,可展示一些對稱性(例如跳線器342與擬跳線器370,以及跳線器440與擬跳線器470)。例如,擬跳線器與擬跳線器所對應的跳線器,可具有實質上類似的尺寸及(或)形狀(例如位於5%內)。跳線器與擬跳線器可具有相同的空間密度,例如,每單位面積的電極矩陣500內的跳線器與擬跳線器的數量可為相同。再者,擬跳線器可被放置為與鄰接的電極中的對應跳線器對齊。例如,擬跳線器370係水平地放置於行電極矩陣300中,與鄰接的行電極300中的對應跳線器342對齊。
將進一步理解到,上文所揭示的具體實施例可經修改以適應除了所繪製者以外的其他電容性觸控感測器,例如,不測量從行至列的電容值的電容性觸控感測器。
範例1
在一個非限制性的範例具體實施例中,電極矩陣包含被壓合至列電極膜的行電極膜。兩個電極膜由50μm厚、光學通透的丙烯酸壓力敏感黏合性薄膜接合在一起。
每一電極膜包含100μm厚、光學通透的雙軸向取向聚對酞酸乙二酯(biaxially-orient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薄膜,薄膜以大約1.5μm厚、經化學處理以最小化光學反射的銅層塗佈,隨後經光蝕刻以形成行電極或列電極陣列。或者,可沈積塗層以減少光學反射。
在此範例中,行電極膜實質上為矩形,且尺寸為2000 x 1180mm。行電極膜包含300 x 1的行電極陣列,集體地佔用1920 x 1092mm的矩形感測區域。每一行電極佔用大約4.2 x 1092mm的矩形區域。行電極被以6.4mm節距沿著X(例如水平)方向間隔放置,且每一行電極延展至感測區域的整個Y(例如垂直)尺寸。
在此範例中,列電極膜實質上為矩形,且尺寸為2000 x 1180mm。列電極膜包含1 x 182的列電極陣列,集體地佔用1920 x 1092mm的矩形感測區域。每一列電極佔用大約1920 x 4.2mm的矩形區域。列電極被以6mm節距沿著Y方向間隔放置,且每一列電極延展至感測區域的整個X尺寸。
每一行電極由10μm標稱寬度的鋸齒銅行導電體階 梯狀網路組成。兩個相同的、平行的長鋸齒行導電體之每一者,由長度相等並以相對於水平的60°與-60°(相對於垂直30°與-30°)的角度交替放置的728個直線行區段組成;每一直線行區段沿著Y方向延伸1.5mm。兩個長鋸齒行導電體具有行節距,沿著X軸間隔3.2mm而隔開。兩個長鋸齒行導電體藉由363個相同的短鋸齒行跳線器彼此連接。短鋸齒行跳線器由3mm節距沿著Y方向隔開。每一短鋸齒行跳線器由3個直線行跳線器區段組成(各別由相對於水平的25°、-25°、25°放置,並各別沿X方向延伸0.8mm、1.6mm、0.8mm)。短鋸齒行跳線器在每一-60°行區段的中點處連接至長鋸齒行導電體,使得他們以最小的傾斜度達成三向交會。
每一列電極由10μm標稱寬度的鋸齒銅列導電體階梯狀網路組成。兩個相同的、平行的長鋸齒列導電體之每一者,由長度相等並以相對於水平的25°與-25°角度交替放置1200個直線列區段組成;每一直線列區段沿著X方向延伸1.6mm。兩個長鋸齒列導電體以3mm的列導電體節距沿著Y軸間隔放置。兩個長鋸齒列導電體藉由599個相同的短鋸齒列跳線器彼此連接。短鋸齒列跳線器由3.2mm節距沿著X方向形成陣列。每一短鋸齒列跳線器由3個直線列跳線器區段組成(各別由相對於水平的60°、-60°、60°(相對於垂直的30°、-30°、30°)而放置,並各別沿Y方向延伸0.75mm、1.5mm、0.75mm)。短鋸齒列跳線器在每一-25°直線列區段的中點處連接至長鋸齒列導電體,使得他們以最小的傾斜度達成三向交會。
電氣絕緣的行間跳線器佔用行電極之間的區域,提供大約等於行電極內短鋸齒行跳線器造成的阻擋的顯示像素阻擋。行間結構係以6.4mm(X方向)x 3mm(Y方向)節距設置為299 x 363的元件陣列。每一行間跳線器類似於短鋸齒行跳線器,除了行間跳線器被100μm的間隙,截斷成長度大約相等的8個線段之外。沒有線段電氣連接至任何行電極或任何其他線段。
電氣絕緣的列間跳線器佔用列電極之間的區域,提供大約等於列電極內短鋸齒列跳線器造成的阻擋的顯示像素阻擋。列間結構係以3.2mm(X方向)x 6mm(Y方向)節距設置為599 x 181的元件陣列。每一列間跳線器類似於短鋸齒列跳線器,除了列間跳線器被100μm的間隙,截斷成長度大約相等的8個線段之外。沒有線段電氣連接至任何列電極或任何其他區段。
在經組裝好的電極矩陣中,沿著Z方向看來,行電極膜的感測區域標稱重合列電極膜的感測區域。行導電體的60°線段的中點,係標稱重合列導電體的-25°線段的中點,因此所有行電極直線行區段以最小的傾斜度交叉列電極直線列區段。
將理解到,上述範例具體實施例係以說明性目的而提供,且不意為以任何方面的限制。可調整實體參數與尺寸而不脫離本揭示內容的範圍。作為額外的非限制性範例,行電極可以4-8mm之間的節距沿著X方向與彼此間隔開,每一行電極中的行導電體可以2-5mm之間的節距沿著X方向與彼 此間隔開,而直線行區段可以相對於Y方向50°-70°與-50°-(-70°)交替放置。行跳線器可以2-4mm之間的節距沿著Y方向與彼此間隔開,並可以相對於X方向15°-25°與-15°-(-25°)交替放置。作為進一步的非限制性範例,列電極可以3-7mm之間的節距沿著Y方向與彼此間隔開,每一列電極中的列導電體可以1-4mm之間的節距沿著Y方向與彼此間隔開,而直線列區段可以相對於X方向15°-35°與-15°-(-35°)交替放置。列跳線器可以2-4mm之間的節距沿著X方向與彼此間隔開,並可以相對於Y方向50°-70°與-50°-(-70°)交替放置。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本文所說明的方法與程序,可繫至一或更多個計算裝置的計算系統。詳言之,此種方法與程序可被實施為電腦應用程式或服務、應用程式介面(API)、函式庫、及(或)其他電腦程式產品。
第6圖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施例,圖示說明示例性成像源S。如上述,成像源S可為外部計算裝置,諸如伺服器、膝上型計算裝置、機上盒、遊戲主機、桌上型電腦、平板計算裝置、行動電話、或其他適合的計算裝置。或者,成像源S可被整合入顯示裝置100內。
成像源S包含處理器、揮發性記憶體以及非揮發性記憶體,諸如大容量儲存器,其經配置以由非揮發性方式儲存軟體程式。所儲存的程式由處理器使用揮發性記憶體的多個部分執行。可經由各種使用者輸入裝置接收對於程式的輸入,該等輸入裝置包含與顯示裝置100的顯示器108整合的觸控感測器208。輸入可由程式處理,且適合的圖像輸出可被 經由顯示介面傳送至顯示裝置100以對使用者顯示。
處理器、揮發性記憶體及非揮發性記憶體,可由獨立的部件形成,或可(例如)被整合入晶片上系統中。再者,處理器可為中央處理單元、多核心處理器、ASIC、晶片上系統、或其他類型的處理器。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處理器、揮發性記憶體及非揮發性記憶體的態樣,可被整合入諸如(例如)現場可程式化閘極陣列(FPGA)、程式/應用程式特定積體電路(PASIC/ASIC)、程式/應用程式特定標準產品(PSSP/ASSP)、晶片上系統(SOC)系統、以及複雜可程式化邏輯裝置(CPLD)。
亦可提供通訊介面以跨越區域與廣域網路連結(諸如網際網路),與其他計算裝置(諸如伺服器)通訊。
非揮發性記憶體可包含可移除式媒體及(或)內建式裝置。例如,非揮發性記憶體可包含光學記憶體裝置(例如CD、DVD、HD-DVD、藍光光碟等等)、半導體記憶體裝置(例如FLASH、EPROM、EEPROM等等)及(或)磁性記憶體裝置(例如硬碟機、磁碟機、磁帶機、MRAM等等)、以及其他類似者。
可提供可用以儲存可執行以實施本文所說明之方法與程序的資料及(或)指令的可移除式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CRSM)。可移除式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的形式,可為CD、DVD、HD-DVD、藍光光碟、EEPROM及(或)軟碟、以及其他類似者。
雖然非揮發性記憶體與CRSM為經配置以在一段時 間內保持指令的實體裝置(通常,即使在成像源電力關閉時亦是如此),但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本文所說明的指令的態樣,可由電腦可讀取通訊媒體(諸如所圖示說明的通訊匯流排),使用在至少一有限時段內不被實體裝置保持的純訊號(例如電磁訊號、光學訊號等等)的暫態性方式來傳遞。
可使用名詞「程式」來描述經實施以執行一或更多個特定函式的系統的軟體、韌體等等。在一些情況中,此種程式可經由處理器使用揮發性記憶體的部分,執行非揮發性記憶體所保持的指令來實例化。將瞭解到,可從相同的應用程式、服務、碼方塊、物件、函式庫、常式、API、函式等等,而實例化不同的程式。類似的,可由不同的應用程式、服務、碼方塊、物件、函式庫、常式、API、函式等等,實例化相同的程式。名詞「程式」,意為包含個別的(或群組的)可執行式檔案、資料檔案、函式庫、驅動程式、腳本、資料庫記錄等等。
將瞭解到,本文所說明的配置及(或)作法的本質為示例性的,且這些特定的具體實施例或範例不應被視為限制,因為可能存在多種變異。上文所說明的具體實施例,以及圖式所圖示說明的具體實施例,係為各種不同裝置的範例。本揭示內容的技術標的,包含本文所揭示之各種配置、特徵、功能及(或)性質的所有新穎且非顯然易知的組合與子組合,以及任意及所有的均等範圍。

Claims (20)

  1. 一種用於一電容性觸控感測顯示裝置的電極矩陣,包括:一行電極陣列,該行電極陣列包含複數個行導電體,每一行導電體具有沿著該行導電體的一中央縱軸形成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行導電體進一步包含延伸於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的一行鋸齒結構,該行鋸齒結構跨越該縱軸來回往復,該複數個行導電體實質上對齊該中央縱軸;一列電極陣列,該列電極陣列包含複數個列導電體,每一列導電體具有沿著該列導電體的一中央橫軸形成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列導電體進一步包含延伸於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的一列鋸齒結構,該列鋸齒結構跨越該橫軸來回往復,該複數個列導電體實質上對齊該中央橫軸;對於每一行電極,兩個或更多個行跳線器電氣橋接該行電極的該等行導電體,該兩個或更多個行跳線器具有一行跳線器鋸齒結構;對於每一列電極,兩個或更多個列跳線器電氣橋接該列電極的該等列導電體,該兩個或更多個列跳線器具有一列跳線器鋸齒結構;及複數個擬跳線器,該複數個擬跳線器位於相鄰行電極之間和相鄰列電極之間,該複數個擬跳線器經配置為在他們的整體長度上為非導電性的;其中該複數個行導電體之每一者的該鋸齒結構在各別的跨越區域中跨越該複數個列導電體之每一者的該鋸齒結構,該等跨越區域係形成於每一行導電體的該縱軸與每一列導電 體的該橫軸的一交會點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極矩陣,其中該行鋸齒結構與該列鋸齒結構包含直線導電體區段,該等直線導電體區段之每一者係以相對於該橫軸與該縱軸之一者或兩者的一或更多個角度形成,該橫軸與該縱軸對應於形成一下層顯示器的複數個像素,如從實質上正交於該顯示器的一平面的一方向看來。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極矩陣,其中該行鋸齒結構包含複數個行區段,該複數個行區段之每一者具有包含一第一中點的一行中央區域,該等行中央區域之每一者實質上對齊該縱軸;且其中該列鋸齒結構包含複數個列區段,該複數個列區段之每一者具有包含一第二中點的一列中央區域,該等列中央區域之每一者實質上對齊該橫軸。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極矩陣,其中該複數個行區段交替地包含一正角行區段與一負角行區段,該正角行區段與該負角行區段之每一者具有該第一中點,該等行區段係相對於該縱軸而成角度,其中該複數個列區段交替地包含一正角列區段與一負角列區段,該正角列區段與該負角列區段之每一者具有該第二中點,該等列區段係相對於該橫軸而成角度;且其中該負角行區段的該第一中點與該負角列區段的該第 二中點實質上重疊。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極矩陣,其中該正角行區段的一長度與該負角行區段的一長度相等;其中該正角列區段的一長度與該負角列區段的一長度相等;其中該正角行區段的一角度為該負角行區段的一角度的一加法反元素;且其中該正角列區段的一角度為該負角列區段的一角度的一加法反元素。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極矩陣,其中對於每一列電極,該兩個或更多個列跳線器縱向地跨越該列電極的該等列導電體而延伸;及其中對於每一行電極,該兩個或更多個行跳線器橫向地跨越該行電極的該等行導電體而延伸。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極矩陣,其中該行鋸齒結構交替地包含一正角行區段與一負角行區段,該正角行區段與該負角行區段之每一者具有一第一中點;其中該列鋸齒結構交替地包含一正角列區段與一負角列區段,該正角列區段與該負角列區段之每一者具有一第二中點;其中每一行跳線器包含一第一行跳線器終點與一第二行 跳線器終點,該第一行跳線器終點與該第二行跳線器終點之每一者被電氣連接至該負角行區段的各別的一第一中點;且其中每一列跳線器包含一第一列跳線器終點與一第二列跳線器終點,該第一列跳線器終點與該第二列跳線器終點之每一者被電氣連接至該正角列區段的各別的一第二中點。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極矩陣,其中每一行跳線器包含一行跳線器中點;其中每一列跳線器包含一列跳線器中點;且其中該行跳線器中點以一角度與該列跳線器中點重疊。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極矩陣,其中該行跳線器中點對應於一行跳線器中段,該行跳線器中段被一第一行跳線器末段與一第二行跳線器末段圍繞,該第一行跳線器末段與該第二行跳線器末段之每一者具有一遠端,該第一行跳線器末段與該第二行跳線器末段的該遠端分別包含該第一行跳線器終點與該第二行跳線器終點;且其中該列跳線器中點對應於一列跳線器中段,該列跳線器中段被一第一列跳線器末段與一第二列跳線器末段圍繞,該第一列跳線器末段與該第二列跳線器末段具有一遠端,該第一列跳線器末段與該第二列跳線器末段的該遠端分別包含該第一列跳線器終點與該第二列跳線器終點。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極矩陣,其中該第一行跳線器末段、 該第二行跳線器末段與該行跳線器中段,係對於鄰接列導電體的各別的縱向對齊部分的橫軸的映射;且其中該第一列跳線器末段、該第二列跳線器末段與該列跳線器中段,係對於鄰接行導電體的各別的橫向對齊部分的縱軸的映射。
  11. 一種觸控感應式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網格,該顯示網格包含複數個像素列與複數個像素行,該複數個像素列實質上對齊一橫軸,該複數個像素行實質上對齊一縱軸;一行電極陣列,該行電極陣列包含複數個行導電體,該複數個行導電體之每一者實質上沿著該縱軸延伸並以一行導電體距離間隔開,每一行導電體交替包含複數個正角行區段與負角行區段對,每一正角行區段與負角行區段具有一行區段中點並相對於該縱軸而成角度;一列電極陣列,該列電極陣列包含複數個列導電體,該複數個列導電體之每一者實質上沿著該橫軸延伸並以一列導電體距離間隔開,每一列導電體交替包含複數個正角列區段與負角列區段對,每一正角列區段與負角列區段具有一列區段中點並相對於該橫軸而成角度;對於每一行電極,兩個或更多個行跳線器電氣橋接該行電極的該等行導電體,該兩個或更多個行跳線器具有一行跳線器鋸齒結構;對於每一列電極,兩個或更多個列跳線器電氣橋接該列 電極的該等列導電體,該兩個或更多個列跳線器具有一列跳線器鋸齒結構;及複數個擬跳線器,該複數個擬跳線器位於相鄰行電極之間和相鄰列電極之間,該複數個擬跳線器經配置為在他們的整體長度上為非導電性的;其中從實質上正交於該顯示網格的一平面的一觀看方向看來,每一負角行區段的該行區段中點與每一負角列區段的該列區段中點視覺上交會。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對於每一行電極,該兩個或更多個行跳線器橫向地跨越該行電極的該等行導電體而延伸;及其中對於每一列電極,該兩個或更多個列跳線器縱向地跨越該列電極的該等列導電體而延伸。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對於每一行電極,該兩個或更多個行跳線器實質上在一對行導電體區段中點處電氣橋接該行電極的該等行導電體;且其中,對於每一列電極,該兩個或更多個列跳線器實質上在一對列導電體區段中點處電氣橋接該列電極的該等列導電體。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行跳線器以相對於該顯示網格的該平面的一角度,與一對應的列跳線器視覺 上交會。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交會發生在一行跳線器中點與一列跳線器中點處。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行跳線器中點與該列跳線器中點分別對齊該縱軸與該橫軸。
  17.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正角行區段的一長度與該負角行區段的一長度相等;其中該正角列區段的一長度與該負角列區段的一長度相等;其中該正角行區段的一角度為該負角行區段的一角度的一加法反元素;且其中該正角列區段的一角度為該負角列區段的一角度的一加法反元素。
  18.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行區段中點與該列區段中點分別對齊該縱軸與該橫軸。
  19.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負角行區段的該行區段中點實質上在視覺上交會每一負角列區段的該列區段中點。
  20. 一種具有一電容性觸控感應式感測器的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網格,該顯示網格包含複數個像素列與複數個像素行,該複數個像素列實質上對齊一橫軸,該複數個像素行實質上對齊一縱軸;一行電極陣列,該行電極陣列包含複數個行導電體,該複數個行導電體之每一者實質上沿著該縱軸延伸並以一行導電體距離間隔開,每一行導電體交替包含複數個正角行導電體區段與負角行導電體區段對,每一正角行導電體區段與負角行導電體區段具有一行導電體區段中點並相對於該縱軸而成角度;一列電極陣列,該列電極陣列包含複數個列導電體,該複數個列導電體之每一者實質上沿著該橫軸延伸並以一列導電體距離間隔開,每一列導電體交替包含複數個正角列導電體區段與負角列導電體區段對,每一正角列導電體區段與負角列導電體區段具有一列區段中點並相對於該橫軸而成角度;對於每一行電極,兩個或更多個行跳線器電氣橋接該行電極的該等行導電體,該兩個或更多個行跳線器具有一行跳線器鋸齒結構;對於每一列電極,兩個或更多個列跳線器電氣橋接該列電極的該等列導電體,該兩個或更多個列跳線器具有一列跳線器鋸齒結構;及複數個擬跳線器,該複數個擬跳線器位於相鄰行電極之 間和相鄰列電極之間,該複數個擬跳線器經配置為在他們的整體長度上為非導電性的;其中該等行跳線器以一或更多個角度交會各別的行導電體;其中該等列跳線器以該一或更多個角度交會各別的列導電體;其中該等行跳線器的一子集以該一或更多個角度視覺上交會該等列跳線器的一子集;且其中從實質上正交於該顯示網格的一平面的一觀看方向看來,每一負角行區段的該行區段中點與每一負角列區段的該列區段中點視覺上交會。
TW103117929A 2013-06-24 2014-05-22 具有傾斜電極矩陣的電容性觸控感測器 TWI6256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925,770 2013-06-24
US13/925,770 US9377646B2 (en) 2013-06-24 2013-06-24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having oblique electrode matrix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2938A TW201502938A (zh) 2015-01-16
TWI625663B true TWI625663B (zh) 2018-06-01

Family

ID=51210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7929A TWI625663B (zh) 2013-06-24 2014-05-22 具有傾斜電極矩陣的電容性觸控感測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77646B2 (zh)
EP (1) EP3014403A1 (zh)
KR (1) KR102265351B1 (zh)
CN (1) CN105393198B (zh)
TW (1) TWI625663B (zh)
WO (1) WO20142097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39221B2 (en) * 2014-09-25 2017-05-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of designing a conductive pattern with reduced channel break visibility
JP2016126731A (ja) * 2015-01-08 2016-07-1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6126730A (ja) * 2015-01-08 2016-07-1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5988613B (zh) * 2015-02-05 2019-06-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感应电极层及显示装置
TWI585661B (zh) 2015-02-05 2017-06-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感應電極層及顯示裝置
KR102456050B1 (ko) 2015-09-16 2022-10-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CN105425443A (zh) * 2015-12-04 2016-03-23 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高阻膜的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20180067578A1 (en) * 2016-09-02 2018-03-08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US10507385B2 (en) 2017-01-25 2019-12-17 Kieran S. Lyden Game controller
KR20190015876A (ko) * 2017-08-07 2019-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아레 저감용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US10845902B2 (en) * 2018-03-30 2020-11-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 sensor for display
CN108803945B (zh) * 2018-09-05 2024-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设备
WO2023026062A1 (en) * 2021-08-27 2023-03-02 Ronald Peter Binstead Element arrangement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60602A1 (en) * 2008-09-05 2010-03-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Touch scre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10310037A1 (en) * 2009-02-26 2011-12-22 Moran Cristin E Touch screen sensor and patterned substrate having overlaid micropatterns with low visibility
US20120062472A1 (en) * 2010-09-13 2012-03-15 Qrg Limited Position-sensing panel
TW201317877A (zh) * 2011-09-13 2013-05-01 Gunze Kk 觸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06081B2 (en) 2000-10-20 2006-02-28 Elo Touchsystems, Inc. Acoustic touch sensor with laminated substrate
US7009663B2 (en) 2003-12-17 2006-03-07 Planar Systems, Inc. Integrated optical light sensitive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7129935B2 (en) 2003-06-02 2006-10-31 Synaptics Incorporated Sensor patterns for a capacitive sensing apparatus
US7165323B2 (en) 2003-07-03 2007-01-23 Donnelly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touch screen
US7339579B2 (en) 2003-12-15 2008-03-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Wiring harness and touch sensor incorporating same
US7567240B2 (en) 2005-05-31 2009-07-2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etection of and compensation for stray capacitance in capacitive touch sensors
GB2428306B (en) 2005-07-08 2007-09-26 Harald Philipp Two-dimensional capacitive position sensor
JP2010097070A (ja) 2008-10-17 2010-04-30 Nitto Denko Corp 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用透明粘着シート及び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
US9244568B2 (en) 2008-11-15 2016-01-26 Atmel Corporation Touch screen sensor
US20100214247A1 (en) 2009-02-20 2010-08-26 Acrosense Technology Co., Lt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US20100218100A1 (en) 2009-02-25 2010-08-26 HNTB Holdings, Ltd. Presentation system
US8278571B2 (en) 2009-04-03 2012-10-02 Pixart Imaging Inc. Capacitive touchscreen or touchpad for finger and active stylus
CN101907922B (zh) 2009-06-04 2015-02-04 新励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触感触控系统
US8310457B2 (en) 2009-06-30 2012-11-1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actile touch-sensitive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tecting same
US8599150B2 (en) 2009-10-29 2013-12-03 Atmel Corporation Touchscreen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KR101040881B1 (ko) 2010-04-12 2011-06-16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US8766931B2 (en) 2010-07-16 2014-07-01 Perceptive Pixel Inc.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having code-divided and time-divided transmit waveforms
EP2609495A4 (en) 2010-08-27 2015-02-18 Uico Inc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HAVING DYNAMIC CAPACITY CONTROL AND ENHANCED TOUCH DETECTION
JP5514674B2 (ja) 2010-08-31 2014-06-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導電シートの使用方法及び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KR101704536B1 (ko) 2010-10-08 2017-0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림형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 단말기
US9007332B2 (en) 2011-03-22 2015-04-14 Atmel Corporation Position sensing panel
US8797285B2 (en) 2011-04-18 2014-08-05 Atmel Corporation Panel
US8780074B2 (en) 2011-07-06 2014-07-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ual-function transducer for a touch panel
US9501179B2 (en) 2011-08-04 2016-11-22 Atmel Corporation Touch sensor for curved or flexible surfaces
KR20130027747A (ko) * 2011-09-08 2013-03-1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JP5506758B2 (ja) 2011-10-03 2014-05-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DE102011115851B4 (de) * 2011-10-13 2018-08-09 Polyic Gmbh & Co. Kg Kapazitives Sensorelement
JP5734828B2 (ja) 2011-12-07 2015-06-17 株式会社タッチパネル研究所 タッチパネル用構造材料及びタッチパネル構造体
KR20140129134A (ko) 2012-02-10 2014-11-06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터치 센서 전극용 메시 패턴
US8773393B2 (en) 2012-02-28 2014-07-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Touch screen with dummy micro-wir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60602A1 (en) * 2008-09-05 2010-03-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Touch scre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10310037A1 (en) * 2009-02-26 2011-12-22 Moran Cristin E Touch screen sensor and patterned substrate having overlaid micropatterns with low visibility
US20120062472A1 (en) * 2010-09-13 2012-03-15 Qrg Limited Position-sensing panel
TW201317877A (zh) * 2011-09-13 2013-05-01 Gunze Kk 觸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209766A1 (en) 2014-12-31
CN105393198B (zh) 2019-01-29
EP3014403A1 (en) 2016-05-04
TW201502938A (zh) 2015-01-16
US20140375902A1 (en) 2014-12-25
KR20160022925A (ko) 2016-03-02
KR102265351B1 (ko) 2021-06-14
US9377646B2 (en) 2016-06-28
CN105393198A (zh) 201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5663B (zh) 具有傾斜電極矩陣的電容性觸控感測器
TWI629628B (zh) 具有虛擬跨接的電容式觸控感測器
CN107003777B (zh) 具有减少的摩尔纹图案的触摸显示系统
TWI655563B (zh) Touch sensor electrod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791988B2 (en) Electrodes for a touch sensor,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unit
US20170269728A1 (en) Rhombic mesh electrode matrix having periodic electrodes
TW201619798A (zh) 導電性薄膜及具備該導電性薄膜之觸控面板感測器
JP2019082536A (ja) 位置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JP2017097439A (ja) 導電性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190204957A1 (en) Conductive film,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6740095B2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7227983A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9086575A (ja) 表示装置
JP6391978B2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7227984A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985376B2 (ja) 静電容量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ミラーデバイス及び製造方法
JP2018073355A (ja) 導電性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6206754A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