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9636B - 可傾斜式三輪車 - Google Patents

可傾斜式三輪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9636B
TWI619636B TW106119529A TW106119529A TWI619636B TW I619636 B TWI619636 B TW I619636B TW 106119529 A TW106119529 A TW 106119529A TW 106119529 A TW106119529 A TW 106119529A TW I619636 B TWI619636 B TW I61963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wheels
plane
vertical
ground
steering colum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9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2765A (zh
Inventor
徐茂濱
宋祥瑋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06119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963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9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963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02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2765A/zh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種可傾斜式三輪車,包括一轉向柱、一前輪、一傾斜機構、兩腳桿組件以及兩後輪。前輪樞設於轉向柱,並會連動於轉向柱隨轉向柱側傾。傾斜機構包括兩橫桿及兩豎桿。轉向柱樞設於兩橫桿,兩橫桿分別樞接於兩豎桿的兩端,以共同形成可變形的一平行四邊形。兩腳桿組件分別包括兩第一端部與兩第二端部。兩第一端部分別樞接於傾斜機構的兩豎桿。兩後輪分別樞接於兩腳桿組件的兩第二端部,並連動於兩腳桿組件的兩第二端部,隨兩腳桿組件側傾,以使前輪與兩後輪相對於地面的傾斜角度相同,且兩後輪之間的距離維持固定。

Description

可傾斜式三輪車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三輪車,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傾斜機構與摺疊機構的可傾斜式三輪車。
現今全球暖化日趨嚴重,世界各國無不盡力推行節能減碳,將其列為重要的施政方針之一。基於此,不論是用於通勤或是休閒健身,近年來電動車與人力車的發展就格外蓬勃,創新的設計也因此不斷地推陳出新。在這種趨勢中,憑藉著體積小巧、機動性高、結構簡單、安全性高與成本較低等優點的三輪形式之車輛也就異軍突起。
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站立騎乘型三輪車有青蛙車與搖擺車(Fliker)等三輪滑板車,但是因為站立騎乘時的重心較高,在轉彎時不能內傾,因此其穩定性、安全性與操控性較差,在轉彎或進行緊急閃避時,會導致翻覆產生危險。因此必須具備如同二輪車可以在轉彎時內傾的能力,才能達到行駛中的靈活順暢與操控安全。
市面上常見的傾斜機構,在傾斜轉彎時兩後輪之間的輪距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導致輪胎與地面會產生額外的橫向摩擦,致使輪胎產生不正常磨耗,同時也會使動力產生無謂的損耗。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傾斜式三輪車,在傾斜轉彎的過程中能夠免除後輪的橫向磨耗並增加壽命,亦能夠降低整體的動力損失。
本發明的可傾斜式三輪車適於行駛在一地面上。可傾斜式三輪車包括一轉向柱、一前輪、一傾斜機構、兩腳桿組件以及兩後輪。前輪樞設於轉向柱,並會連動於轉向柱隨轉向柱側傾。傾斜機構包括兩橫桿及兩豎桿。轉向柱樞設於兩橫桿,兩橫桿分別樞接於兩豎桿的兩端,以共同形成可變形的一平行四邊形。兩腳桿組件分別包括兩第一端部與兩第二端部。兩第一端部分別樞接於傾斜機構的兩豎桿。兩後輪分別樞接於兩腳桿組件的兩第二端部,並會連動於兩腳桿組件的兩第二端部,隨兩腳桿組件側傾,以使前輪與兩後輪相對於地面的傾斜角度相同,且兩後輪之間的距離維持固定。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可傾斜式三輪車中,轉向柱與傾斜機構可帶動前輪與兩後輪同步傾斜,以使本發明在轉彎傾斜的過程中能夠維持後輪的轍寬不變,免除後輪的橫向磨耗以增加壽命,也能夠降低整體的動力損失,亦即可以較高的速度轉彎、推進與滑行,且轉彎時能夠避免翻覆,從而提升安全性。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可傾斜式三輪車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本實施例的可傾斜式三輪車100包括一轉向柱110、一前輪W1、一傾斜機構120、兩腳桿組件130以及兩後輪W2,在本實施例中,可傾斜式三輪車100以可行駛於地面的站立式騎乘三輪滑板車為例,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傾斜式三輪車也可為三輪機車。
圖2是圖1的可傾斜式三輪車的正視示意圖。圖3是圖1的可傾斜式三輪車的側視示意圖。請參考圖1至圖3,本實施例的前輪W1樞設於轉向柱110,轉向柱110樞設於傾斜機構120,兩腳桿組件130分別樞設於傾斜機構120,而兩後輪W2則分別樞設於兩腳桿組件130。前輪W1會連動於轉向柱110隨轉向柱110側傾,而兩後輪W2會連動於兩腳桿組件130隨兩腳桿組件130側傾。
詳細而言,傾斜機構120可包括兩橫桿122及兩豎桿124,轉向柱110樞設於兩橫桿122。兩橫桿122的兩端分別樞設於兩豎桿124的兩端,因此,傾斜機構120的兩橫桿122及兩豎桿124共同形成可變形的一平行四邊形Q1,換言之,傾斜機構120為一種平行四連桿機構。需說明的是,傾斜機構120的兩橫桿122分別樞接至轉向柱110,因此當轉向柱110相對於地面R1傾斜時,傾斜機構120的兩橫桿122會相對於轉向柱110樞轉,且兩橫桿122會分別沿著各自的延伸方向產生位移,同時,傾斜機構120的兩豎桿124會被兩橫桿122連動,故兩豎桿124會相對於兩橫桿122產生角度變化,使平行四邊形Q1產生變形。即,當轉向柱110側傾時,前輪W1會受到轉向柱110的連動而同步側傾,於此同時,傾斜機構120受到轉向柱110的連動,也會同時產生變形,因此傾斜機構120的兩豎桿124、轉向柱110以及前輪W1是能夠同步側傾的。另一方面,由於兩豎桿124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因此當兩豎桿124相對於兩橫桿122產生角度變化時,兩橫桿122之間的距離會縮小。換言之,變形後的傾斜機構120的兩橫桿122之間的距離小於變形前的傾斜機構120的兩橫桿122之間的距離。
另一方面,可傾斜式三輪車100可更包括一後橫桿102,而兩腳桿組件130分別包括兩第一端部131與兩第二端部132。兩腳桿組件130的兩第一端部131分別樞接於傾斜機構120的兩豎桿124,而隨著兩豎桿124同步傾斜,且兩腳桿組件130的兩第一端部131分別樞設於後橫桿102。具體而言,兩腳桿組件130的兩第一端部131可先穿過後橫桿102而樞設於後橫桿102,而後,兩腳桿組件130的兩第一端部131再進一步的樞接於傾斜機構120的兩豎桿124。換言之,當轉向柱110側傾時,兩腳桿組件130的兩第一端部131會隨著傾斜機構120的兩豎桿124而同步傾斜。
本實施例的傾斜機構120可更包括多個轉接件126。多個轉接件126分別樞接於傾斜機構120的兩橫桿122的分別兩端,傾斜機構120的兩豎桿124的分別兩端進一步地樞接至多個轉接件126(而這些轉接件126分別樞接在兩橫桿122上),兩腳桿組件130的第一端部131更進一步地樞接至對應的其中一個豎桿124的其中一側。
為了便於說明,本實施例在此以傾斜機構120的其中一個橫桿122以及其中一個豎桿124作為舉例。在本實施例中,傾斜機構120的其中一個橫桿122和轉接件126能以一第一樞軸A1轉動,而透過轉接件126樞接於橫桿122的其中一個豎桿124能以一第二樞軸A2轉動,且其中一個腳桿組件130的第一端部131能以一第三樞軸A3樞轉於對應的豎桿124上,其中第一樞軸A1、第二樞軸A2及第三樞軸A3相交於一交點P1。
另一方面,可傾斜式三輪車100的兩後輪W2分別樞接於兩腳桿組件130的兩第二端部132,兩腳桿組件130的兩第二端部132分別連接於兩腳桿組件130的兩第一端部131且隨著第一端部131傾斜,因此兩後輪W2可在相對於地面R1的傾斜角度上連動於兩腳桿組件130的兩第二端部132。換言之,可傾斜式三輪車100的兩後輪W2能夠隨著兩腳桿組件130的兩第二端部132同步傾斜,而兩腳桿組件130的兩第二端部132能夠隨著兩腳桿組件130的兩第一端部131同步傾斜。
在本實施例中,可傾斜式三輪車100的兩腳桿組件130的兩第二端部132之間的距離大於兩腳桿組件130的兩第一端部131之間的距離,傾斜機構120的平行四邊形Q1位在一第一平面F1上,如圖3所示,第一平面F1與地面R1之間夾有一銳角θ1,沿著兩腳桿組件130的兩第一端部131的兩延伸線L1分別交於兩後輪W2接觸於地面R1的兩接觸點P2(也可以說是兩後輪W2的輪胎與地面R1的接觸點P2落在兩腳桿組件130的兩第一端部131延伸而出的兩延伸線L1上)。
需特別說明的是,當可傾斜式三輪車100的轉向柱110與前輪W1側傾時,傾斜機構120會同步產生變形,而隨著兩豎桿124與轉向柱110同步傾斜,兩腳桿組件130的第一端部131、第二端部132以及後輪W2也會同步傾斜,因此傾斜機構120的兩豎桿124以及兩腳桿組件130的第一端部131與第二端部132可視為一個整體的剛體,而兩豎桿124傾斜多少角度,兩腳桿組件130的第一端部131與第二端部132即會跟著傾斜多少角度,因此前輪W1與兩後輪W2相對於地面R1的傾斜角度是相同的。隨著前輪W1與兩後輪W2同步傾斜,兩腳桿組件130的兩第一端部131的兩延伸線L1仍然能分別交於兩後輪W2接觸於地面R1的兩接觸點P2(也可以說是兩後輪W2的輪胎與地面R的接觸點P2仍然落在兩腳桿組件130的兩第一端部131延伸而出的兩延伸線L1上),因此,兩後輪W2在傾斜的過程中只會相對於地面R1產生角度變化而不會產生橫向的偏移,而兩後輪W2之間的距離則能夠維持固定不變。
也就是說,當轉向柱110帶動前輪W1相對於地面R1產生傾斜時,轉向柱110同時也帶動傾斜機構120產生變形,使兩腳桿組件130受到變形後的傾斜機構120的兩豎桿124的連動而產生傾斜,以使兩後輪W2隨著兩腳桿組件130的連動而產生傾斜,而前輪W1與兩後輪W2相對於地面R1的傾斜角度是相同的,且兩後輪W2之間的距離是維持固定不變的。藉此,本發明的可傾斜式三輪車100在轉彎時,轉向柱110與傾斜機構120可帶動前輪W1與兩後輪W2同步向內傾斜,傾斜的同時,兩後輪W2之間的距離是維持固定不變的,因此能夠免除後輪W2的橫向磨耗與降低整體的動力損失,且由於前輪W1與兩後輪W2能夠向內側傾斜,因此本發明的可傾斜式三輪車100可以較高的速度過彎,更可以避免翻覆以提升安全。
在一個可行的實施例中,可傾斜式三輪車100的兩腳桿組件130可分別包括位於兩第二端部132的兩腳踏架133,各腳踏架133包括多個定位孔H,各後輪W2可包括一轉軸134,轉軸134可選擇地樞接於對應腳踏架133的其中一個定位孔H,以使各後輪W2與地面R1接觸的接觸點P2落在沿著各腳桿組件130的第一端部131的延伸線L1上。如圖3所示,圖3以虛線繪示出不同直徑的後輪W3,並以一點鏈線繪示出不同直徑的後輪W4以及不同的地面R2,其中後輪W3的接觸點P2落在地面R1上,而後輪W4的接觸點P3落在地面R2上,腳踏架133上可依據實際的需求增設定位孔H,使用者可根據轉軸所樞接的定位孔H的位置,對應的更換成不同直徑的後輪。舉例而言,使用者可將轉軸134a向上移動而樞設於腳踏架133上位置較高的定位孔(未繪示),而使不同直徑的後輪W3與地面R1接觸的接觸點P2仍落在沿著各腳桿組件130的第一端部131的延伸線L1上。或者,使用者可將轉軸134b橫向移動而樞設於腳踏架133上相同位置高度的定位孔H,而使不同直徑的後輪W4與地面R2接觸的接觸點P3落在沿著各腳桿組件130的第一端部131的延伸線L1上,端視實際需求而定。藉此,本發明的可傾斜式三輪車100在更換不同直徑的後輪之後,兩後輪之間的距離亦能夠維持不變,從而免除後輪的橫向磨耗以增加其壽命。
圖4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可傾斜式三輪車的示意圖。圖5是圖4的可傾斜式三輪車的側視示意圖。圖6是圖4的可傾斜式三輪車的收納過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的可傾斜式三輪車200中,與上述實施例的可傾斜式三輪車100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號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符號,在此僅針對可傾斜式三輪車200的不同之處加以說明。請參考圖4至圖6,可傾斜式三輪車200包括一轉向柱210、一前輪W1、一傾斜機構220、兩腳桿組件230以及兩後輪W2。傾斜機構220可包括兩橫桿222、兩豎桿224以及多個轉接件226。
在本實施例中,兩腳桿組件230的兩第二端部232之間的距離大於兩第一端部231之間的距離,傾斜機構220的平行四邊形Q2位在一第一平面F2上,第一平面F2與地面夾有一直角θ2,兩後輪W2的兩轉軸234位於平行於第一平面F2的一第二平面F3,兩豎桿224沿著兩腳桿組件230的延伸方向投影至第二平面F3,而在第二平面F3上形成兩虛擬豎桿V,兩後輪W2與地面R1接觸的兩接觸點P2分別位在兩虛擬豎桿V的兩延伸線L2上。
換句話說,當可傾斜式三輪車200的轉向柱210帶動前輪W1相對於地面R1產生側傾時,轉向柱210同時也帶動傾斜機構220產生變形,使兩腳桿組件230受到變形後的傾斜機構220的兩豎桿224的連動而產生傾斜,傾斜機構220的兩豎桿224以及兩腳桿組件230的第一端部231與第二端部232可視為一個整體的剛體,而兩豎桿224傾斜多少角度,兩腳桿組件230的第一端部231與第二端部232即會跟著傾斜多少角度,兩後輪W2隨著兩腳桿組件230而同步傾斜,因此前輪W1與兩後輪W2相對於地面R1的側傾角度是相同的,且兩後輪W2在傾斜的過程中只會相對於地面R1產生側傾角度之變化而不會產生橫向的偏移,而兩後輪W2之間的距離則能夠維持固定不變。
藉此,本發明的可傾斜式三輪車200在轉彎時,轉向柱210與傾斜機構220可帶動前輪W1與兩後輪W2同步向內傾斜,傾斜的同時,兩後輪W2之間的距離是維持固定的,因此能夠免除後輪W2的橫向磨耗與降低整體的動力損失,且由於前輪W1與兩後輪W2能夠向內側傾斜,因此本發明的可傾斜式三輪車200可以較高的速度過彎,更可以避免翻覆以提升安全。
另一方面,本實施例的各個腳桿組件230可包括三個垂直連桿235及六個水平連桿236,其中在各腳桿組件230中,三垂直連桿235分別平行於傾斜機構220的豎桿224,六水平連桿236分別樞接於豎桿224及三垂直連桿235,以共同形成三組平行四邊形,且此三組平行四邊形彼此相互平行,其中在兩腳桿組件230中,最遠離兩豎桿224的兩垂直連桿235分別樞接於兩後輪W2,而在兩腳桿組件230摺疊時,兩後輪W2的垂直連桿235仍維持與兩豎桿224平行。
為了便於說明,本實施例在此以兩腳桿組件230的其中之一作為舉例。舉例來說,本實施例的三個垂直連桿235可包括垂直連桿235a、235b、235c(繪示於圖5)。六個水平連桿236可包括水平連桿236a、236b、236c、236d、236e、236f(繪示於圖5)。最接近豎桿224的水平連桿236a、236b的其中一端部樞接於傾斜機構220的其中一個豎桿224,且水平連桿236a、236b可樞設於後橫桿202,以使水平連桿236a、236b能夠隨著傾斜機構220的變形而隨著豎桿224在後橫桿202上樞轉,而最接近豎桿224的垂直連桿235a連接於水平連桿236a、236b的另一端部。因此,傾斜機構220的其中一個豎桿224、水平連桿236a、236b以及垂直連桿235a共同組成一組平行四邊形Q3。
另一方面,水平連桿236c、236d的其中一端部樞接於垂直連桿235a;水平連桿236c、236d的另一端部樞接於垂直連桿235b。因此,垂直連桿235a、235b、水平連桿236c、236d共同組成另一組可變形的平行四邊形Q4,且為平行四連桿機構。
除此之外,水平連桿236e、236f的其中一端部可樞接於垂直連桿235b,水平連桿236e、236f的另一端部樞接於最遠離豎桿224的垂直連桿235c,而後輪W2樞接於垂直連桿235c。因此,垂直連桿235b、235c、水平連桿236e、236f共同組成再一組可變形的平行四邊形Q5,且為平行四連桿機構,其中平行四邊形Q3、可變形的平行四邊形Q4、Q5彼此平行。也就是說,兩腳桿組件230的三個垂直連桿235a、235b、235c與四個水平連桿236c、236d、236e、236f可組成可變形的平行四邊形Q4、Q5,且三個垂直連桿235a、235b、235c與四個水平連桿236c、236d、236e、236f可為兩個平行四連桿機構。
具體而言,組成平行四邊形Q4的水平連桿236c、236d能夠沿著垂直連桿235a朝向轉向柱210的方向進行樞轉,當水平連桿236c、236d沿著垂直連桿235a樞轉時,垂直連桿235b能夠隨著水平連桿236c、236d同步樞轉,使得相互平行的垂直連桿235a、235b之間的距離縮短,而縮小垂直連桿235a、235b、水平連桿236c、236d所共同組成的平行四邊形Q4的面積。由於垂直連桿235a、235b、水平連桿236c、236d只能夠相對於彼此樞轉,因此變形前的平行四邊形Q4所在的平面以及變形後的平行四邊形Q4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換句話說,平行四邊形Q4無論是變形前或變形後,垂直連桿235a與垂直連桿235c皆相互平行。
另一方面,當垂直連桿235a、235b之間的距離縮短時,組成平行四邊形Q5的水平連桿236e、236f能夠隨著垂直連桿235b朝向轉向柱210的方向進行樞轉,而當水平連桿236e、236f沿著垂直連桿235b樞轉時,垂直連桿235c能夠沿著水平連桿236e、236f同步樞轉,使得相互平行的垂直連桿235b、235c之間的距離縮短,進而縮小垂直連桿235b、235c、水平連桿236e、236f所共同組成的平行四邊形Q5的面積。由於垂直連桿235b、235c、水平連桿236e、236f只能夠相對於彼此樞轉,因此變形前的平行四邊形Q5所在的平面以及變形後的平行四邊形Q5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且平行四邊形Q3、變形後的平行四邊形Q4、Q5相互平行。換句話說,平行四邊形Q4、Q5在變形後,垂直連桿235a、235b、235c仍相互平行。
需說明的是,由於三個垂直連桿235a、235b、235c與四個水平連桿236c、236d、236e、236f所組成的兩個平行四連桿機構,只存在樞轉自由度,且平行四邊形Q3、變形後的平行四邊形Q4、Q5相互平行,因此在摺疊的過程中、兩後輪W2在移動靠近前輪W1後,兩後輪W2仍然相互平行,且兩後輪W2的中心軸線彼此平行,因此摺疊後的可傾斜式三輪車200在拖行時,前輪W1與兩後輪W2能夠順暢的轉動。也就是說,可傾斜式三輪車200無論是在摺疊的過程中或是在摺疊後,兩後輪W2的輪面(也可稱為垂直於後輪W2中心軸線的延伸方向的平面)仍是相互平行的,因此可便於使用者拖行。
因此,本實施例的可傾斜式三輪車200可透過兩腳桿組件230的上述四連桿機構進行摺疊而進行收納(繪示於圖6),且當可傾斜式三輪車200摺疊時,兩後輪W2仍然能夠接觸地面R1,且兩後輪W2的輪面(也可稱為垂直於後輪W2中心軸線的延伸方向的平面)彼此平行,因此摺疊後的可傾斜式三輪車200在拖行時前輪W1與兩後輪W2能夠順暢的轉動,能讓使用者以更省力、更輕巧地方式推行本發明。另一方面,兩腳桿組件230還可分別包括兩固定件237,用以將摺疊後的可傾斜式三輪車200固定在摺疊狀態。藉此,摺疊後的可傾斜式三輪車200能夠大幅地縮減車身長度,減少所占的空間,以及前輪W1與兩後輪W2所形成的底面積,能夠更方便使用者攜帶本發明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響應節能減碳。此外,本發明在摺疊後還可置放於轎車行李廂或是存放於室內,且其小巧而可讓使用者移動或搭乘電梯時更加方便。再者,本發明在摺疊後,其輪胎皆能夠保持接觸地面且順暢的轉動,重心穩固,且能讓使用者以更省力、更輕巧地方式推行本發明。
另一方面,可傾斜式三輪車200可更包括一卡固組件204,其包括一本體204a、一主動件204b以及一被動件204c。主動件204b可旋轉地樞接於本體204a的其中一側,而被動件204c可旋轉地樞接於本體204a的另外一側,且被動件204c固接於主動件204b。換句話說,主動件204b與被動件204c可在本體204a上同步旋轉。
當使用者需要將可傾斜式三輪車200進行直立停放時,可先將卡固組件204設置於傾斜機構220的兩橫桿222之間,以使卡固組件204的本體204a限制傾斜機構220的自由度,使傾斜機構220固定不動,接著可再旋轉卡固組件204的主動件204b,使主動件204b連動被動件204c,而使傾斜機構220的兩橫桿222能夠位於主動件204b與被動件204c之間,本體204a的高度僅略微小於兩橫桿222之間的最大間距,故可防止卡固組件204脫落。換句話說,卡固組件204可令兩橫桿222不得繞其中心軸旋轉,可令可傾斜式三輪車200保持鉛直直立。藉此,可傾斜式三輪車200在駐停時,使用者可以簡單地令本發明直立停放而不致傾斜或傾倒。
圖7是本發明的再一實施例的可傾斜式三輪車的傾斜機構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的傾斜機構220A中,與上述實施例的傾斜機構220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號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符號,在此僅針對傾斜機構220A的不同之處加以說明。請參考圖7,本發明如圖4所示的可傾斜式三輪車可更包括兩後橫桿202A,兩腳桿組件230的兩第一端部分231別樞設於兩後橫桿202A,且兩後橫桿202A分別固定至其中一個橫桿222。
具體而言,兩後橫桿202A可分別透過一連接部206A固定至傾斜機構220A的其中一個橫桿222。藉此,後橫桿202A在製造時不需精準考慮相對於轉向柱的位置,免去圖1中後橫桿102之轉軸中心必須與前橫桿122之轉軸中心共線的必要條件,其精度要求較低,能使後橫桿202A在製造上更為快速、容易,且當如圖4所示的可傾斜式三輪車在進行組裝時,轉向柱不需要閃避後連桿,而使組裝能夠更為快速且方便,故如此的設計不僅能夠減少組裝時間,也能夠降低生產成本。
圖8是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的可傾斜式三輪車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的可傾斜式三輪車200B中,與上述實施例的可傾斜式三輪車200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號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符號,在此僅針對可傾斜式三輪車200B的不同之處加以說明。請參考圖8,在本實施例中,兩腳桿組件230B的兩第二端部232B之間的距離等於兩第一端部231B之間的距離,平行四邊形Q6可位在如圖5所示的一第一平面上,且第一平面與地面夾有一直角,兩後輪W2的兩轉軸234B位於平行於第一平面的一第二平面,兩豎桿224B沿著兩腳桿組件230B的延伸方向投影至第二平面,而在第二平面上形成兩虛擬豎桿,兩後輪W2與地面接觸的兩接觸點分別位在兩虛擬豎桿的兩延伸線上。在本實施例中,可傾斜式三輪車200B以可行駛於地面的站立式騎乘三輪滑板車為例,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傾斜式三輪車也可為三輪機車,且三輪機車可包括本實施例的可傾斜式三輪車200B的可摺疊結構。
另一方面,前述實施例中的腳桿組件230(如圖4所示)中最接近豎桿224的其中一個水平連桿236a(標示於圖5)可與豎桿224一體成形,形成如本實施例(圖8)的豎桿224B,且豎桿224B可直接樞接於橫桿222B。藉此,可省去複雜的組裝過程,而能夠更快速地進行組裝,不僅能夠減少組裝時間,也能夠因此降低生產成本。
除此之外,可傾斜式三輪車200B在兩腳桿組件230B摺疊時,兩後輪230B仍能夠維持平行。藉此,摺疊後的可傾斜式三輪車200B能夠大幅地縮減車身長度,減少所占的空間,以及前輪W1與兩後輪W2所形成的底面積,能夠更方便使用者攜帶本發明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響應節能減碳。此外,本發明在摺疊後還可置放於轎車行李廂或是存放於室內,且其小巧而可讓使用者移動或搭乘電梯時更加方便。再者,本發明在摺疊後,其輪胎皆能夠保持接觸地面,重心穩固,且前輪與兩後輪相互平行可順暢的轉動,能讓使用者以更省力、更輕巧地方式推行本發明。而當本發明應用於三輪機車上時,使用者可將其摺疊而縮小前輪與兩後輪之間的間距,藉此可更方便的停放摺疊後的三輪機車,且亦可便於使用者拉著摺疊後的三輪機車行走。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可傾斜式三輪車中,轉向柱與傾斜機構可帶動前輪與兩後輪同步向內傾斜,傾斜的同時,兩後輪之間的距離是維持固定的,因此能夠免除後輪的橫向磨耗並增加壽命,亦能夠降低整體的動力損失,且由於前輪與兩後輪能夠向內側傾斜,因此本發明的可傾斜式三輪車可以較高的速度過彎,更可以避免翻覆,從而提升安全性。摺疊後的可傾斜式三輪車能夠大幅地縮減車身長度,減少所占的空間,以及前輪與兩後輪所形成的底面積,更方便使用者攜帶本發明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響應節能減碳,還可放置於轎車行李廂或是存放於室內,且其小巧而可讓使用者移動或搭乘電梯時更加方便,摺疊後的可傾斜式三輪車的輪胎皆能夠保持接觸地面,其重心穩固,且前輪與兩後輪相互平行可順暢的轉動,能讓使用者以更省力、更輕巧地方式推行本發明。卡固組件可讓可傾斜式三輪車在駐停時,使用者可以簡單地令本發明直立停放而不致傾斜或傾倒。除此之外,兩後橫桿的設置讓可傾斜式三輪車在進行組裝時,轉向柱不需要閃避後連桿,而使組裝能夠更為快速且方便,不僅能夠減少組裝時間,也能夠因此降低生產成本。而當本發明應用於三輪機車上時,使用者可將其摺疊而縮小前輪與兩後輪之間的間距,藉此可更方便的停放摺疊後的三輪機車,且亦可便於使用者拉著摺疊後的三輪機車行走。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200B‧‧‧可傾斜式三輪車
102、202、202A‧‧‧後橫桿
204‧‧‧卡固組件
204a‧‧‧本體
204b‧‧‧主動件
204c‧‧‧被動件
206A‧‧‧連接部
110、210‧‧‧轉向柱
120、220、220A、220B‧‧‧傾斜機構
122、222、222B‧‧‧橫桿
124、224、224B‧‧‧豎桿
126、226‧‧‧轉接件
130、230、230B‧‧‧腳桿組件
131、231、231B‧‧‧第一端部
132、232、232B‧‧‧第二端部
133‧‧‧腳踏架
134、134a、134b、234、234B‧‧‧轉軸
235、235a、235b、235c‧‧‧垂直連桿
236、236a、236b、236c、236d、236e、236f‧‧‧水平連桿
237‧‧‧固定件
W1‧‧‧前輪
W2、W3、W4‧‧‧後輪
H‧‧‧孔洞
R1、R2‧‧‧地面
V‧‧‧虛擬豎軸
P1‧‧‧交點
P2、P3‧‧‧接觸點
A1‧‧‧第一樞軸
A2‧‧‧第二樞軸
A3‧‧‧第三樞軸
F1、F2‧‧‧第一平面
F3‧‧‧第二平面
L1、L2‧‧‧延伸線
Q1~Q6‧‧‧平行四邊形
θ1‧‧‧銳角
θ2‧‧‧直角
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可傾斜式三輪車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可傾斜式三輪車的正視示意圖。 圖3是圖1的可傾斜式三輪車的側視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可傾斜式三輪車的示意圖。 圖5是圖4的可傾斜式三輪車的側視示意圖。 圖6是圖4的可傾斜式三輪車的收納過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再一實施例的可傾斜式三輪車的傾斜機構的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的可傾斜式三輪車的示意圖。

Claims (9)

  1. 一種可傾斜式三輪車,適於行駛在一地面上,該可傾斜式三輪車包括:一轉向柱;一前輪,樞設於該轉向柱,並會連動於該轉向柱隨該轉向柱側傾;一傾斜機構,包括兩橫桿及兩豎桿,其中該轉向柱樞設於該兩橫桿,該兩橫桿分別樞接於該兩豎桿的兩端,以共同形成可變形的一平行四邊形;兩腳桿組件,分別包括兩第一端部與兩第二端部,其中該兩第一端部分別樞接於該傾斜機構的該兩豎桿;以及兩後輪,分別樞接於該兩腳桿組件的該兩第二端部,並連動於該兩腳桿組件的該兩第二端部,隨該兩腳桿組件側傾,以使該前輪與該兩後輪相對於該地面的側傾角度相同,且該兩後輪之間的距離維持固定,其中該傾斜機構的其中一個該橫桿以一第一樞軸轉動,樞接於該橫桿的其中一個該豎桿以一第二樞軸轉動,該腳桿組件的該第一端部以一第三樞軸樞接於對應的該豎桿上,其中該第一樞軸、該第二樞軸及該第三樞軸相交於一交點。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傾斜式三輪車,其中該兩腳桿組件的該兩第二端部之間的距離大於該兩第一端部之間的距離,該平行四邊形位在一第一平面上,該第一平面與該地面之 間夾有一銳角,沿著該兩腳桿組件的該兩第一端部的兩延伸線分別交於該兩後輪接觸於該地面的兩接觸點。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可傾斜式三輪車,其中該兩腳桿組件分別包括位於該兩第二端部的兩腳踏架,各該腳踏架包括多個定位孔,各該後輪包括一轉軸,該轉軸可選擇地樞接於對應該腳踏架的其中一個該定位孔,以使各該後輪與地面接觸的該接觸點落在沿著各該腳桿組件的該第一端部的該延伸線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傾斜式三輪車,其中該兩腳桿組件的該兩第二端部之間的距離大於該兩第一端部之間的距離,該平行四邊形位在一第一平面上,該第一平面與該地面夾有一直角,該兩後輪的兩轉軸位於平行於該第一平面的一第二平面,該兩豎桿沿著該兩腳桿組件的延伸方向投影至該第二平面,而在該第二平面上形成兩虛擬豎桿,該兩後輪與該地面接觸的兩接觸點分別位在該兩虛擬豎桿的兩延伸線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傾斜式三輪車,其中該兩腳桿組件的該兩第二端部之間的距離等於該兩第一端部之間的距離,該平行四邊形位在一第一平面上,該第一平面與該地面夾有一直角,該兩後輪的兩轉軸位於平行於該第一平面的一第二平面,該兩豎桿沿著該兩腳桿組件的延伸方向投影至該第二平面,而在該第二平面上形成兩虛擬豎桿,該兩後輪與該地面接觸的兩接觸點分別位在該兩虛擬豎桿的兩延伸線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傾斜式三輪車,其中該平行四邊形位在一第一平面上,該第一平面與該地面夾有一直角,各該腳桿組件包括三個垂直連桿及六個水平連桿,其中在各該腳桿組件中,該三垂直連桿分別平行於該傾斜機構的該豎桿,該六水平連桿分別樞接於該豎桿及該三垂直連桿,以共同形成三組平行四邊形,其中在該兩腳桿組件中,最遠離該兩豎桿的該兩垂直連桿分別樞接於該兩後輪,而在該兩腳桿組件摺疊時,該兩後輪仍維持平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傾斜式三輪車,更包括:一後橫桿,該兩腳桿組件的兩第一端部分別樞設於該後橫桿。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傾斜式三輪車,更包括:兩後橫桿,該兩腳桿組件的兩第一端部分別樞設於該兩後橫桿,且該兩後橫桿分別固定至其中一個該橫桿。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傾斜式三輪車,其中該可傾斜式三輪車包括站立式騎乘三輪滑板車或是三輪機車。
TW106119529A 2017-06-12 2017-06-12 可傾斜式三輪車 TWI6196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9529A TWI619636B (zh) 2017-06-12 2017-06-12 可傾斜式三輪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9529A TWI619636B (zh) 2017-06-12 2017-06-12 可傾斜式三輪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9636B true TWI619636B (zh) 2018-04-01
TW201902765A TW201902765A (zh) 2019-01-16

Family

ID=62639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9529A TWI619636B (zh) 2017-06-12 2017-06-12 可傾斜式三輪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1963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55C (zh) * 1999-11-05 2003-12-31 特里克技术公司 滑板车及机构
CN102874358A (zh) * 2012-10-22 2013-01-16 无锡艾格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倾摇摆三轮车
TW201437064A (zh) * 2013-03-22 2014-10-01 Su-Yuen Hsu 控制多線輪車車身傾斜的裝置
CN106143734A (zh) * 2016-07-22 2016-11-23 朱正义 一种可倾斜转向的四轮机动车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55C (zh) * 1999-11-05 2003-12-31 特里克技术公司 滑板车及机构
CN102874358A (zh) * 2012-10-22 2013-01-16 无锡艾格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倾摇摆三轮车
TW201437064A (zh) * 2013-03-22 2014-10-01 Su-Yuen Hsu 控制多線輪車車身傾斜的裝置
CN106143734A (zh) * 2016-07-22 2016-11-23 朱正义 一种可倾斜转向的四轮机动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2765A (zh) 2019-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08291B1 (en) Vehicle with improved steering system
JP2012056503A (ja) 車体をロールさせる車両
EP3024715B1 (en) Folding scooter
JP6121230B2 (ja) 車両
JP2010254265A (ja) 折り畳み自転車
EP1232088A2 (en) Vehicle
RU2009136600A (ru) Трехколесный самокат с задними управляемыми колесами
CN1448303A (zh) 可转向的负载承载组件
CN207208308U (zh) 一种双前轮电动车、摩托车摆臂转向结构
CN206049911U (zh) 一种主动控制双前轮三轮车车身倾斜的装置
US8684387B1 (en) Cargo cycle steering system
JP4297967B1 (ja) 前二輪自転車
JP2011522734A (ja) ツインフレーム自転車
CN109878616A (zh) 双前轮摩托车的支撑转向机构
CN106184538A (zh) 一种主动控制双前轮三轮车车身倾斜的装置
CN109895912A (zh) 一种双前轮车辆的前轮悬挂倾斜机构
CN207208339U (zh) 一种双前轮电动车、摩托车驻车锁止结构
TWI619636B (zh) 可傾斜式三輪車
JP2010076545A (ja) 車両
KR20120030859A (ko) 리컴번트 자전거의 조향 장치
JP6492000B2 (ja) 複輪車両
JP2010052624A (ja) 車両
TWM539478U (zh) 三輪自行車
CN210011830U (zh) 一种双前轮车辆的前轮悬挂倾斜机构
CN201030923Y (zh) 折叠式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