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8522B - 集塵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集塵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8522B
TWI618522B TW103126919A TW103126919A TWI618522B TW I618522 B TWI618522 B TW I618522B TW 103126919 A TW103126919 A TW 103126919A TW 103126919 A TW103126919 A TW 103126919A TW I618522 B TWI618522 B TW I6185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plate
dust collecting
collecting device
dust
suction 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6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1659A (zh
Inventor
Tsuyoshi Hatano
Shinichi Hoshide
Toshifumi Miyahar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21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1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85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852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種集塵裝置,具備有:具有下本體與前本體及後本體之本體、及夾在前本體與下本體之間之彈性板。彈性板具有孔洞,前本體具有突部,並且構造成在將彈性板安裝於前本體的狀態下,前本體之突部插入彈性板之孔洞。藉此,可實現一種可容易地更換彈性板的集塵裝置。

Description

集塵裝置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集塵裝置。
發明背景
作為進行地板之掃除的工具有各式各樣的裝置或工具被商品化。例如,有掃除機或用以掃除地面之拖把等。上述掃除機可使連接在軟管前端的管嘴在地上滑動。然後,將附著於地上的灰塵由管嘴吸引,透過軟管而集塵於本體內部之紙袋等,來掃除地面。
又,與掃除道具關連的技術而言,去除附著於拖把等的灰塵之掃除機,例如揭示有日本專利特開2012-245318號公報(以下,記為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掃除機是在收納箱的下部設置用以收納集塵袋之深部。在深部的前面,配設有具有裝卸自如地保持著的吸引開口部之箱前面構件。集塵袋保持在吸引開口部的內側上部。再者,在深部的上部,配設用以保持鼓風機等之吸引裝置,吸引裝置與吸引開口部連接著。又,在吸引開口部,設有長度不同的軸體所構成的櫛齒狀構件。再者,在櫛齒狀構件的深部側,固定有由橡膠 等之具有柔軟性的材料構成的彈性板。而且,構造成藉由將拖把的絨毛群按壓於櫛齒狀構件或彈性板等,去除附著在拖把的灰塵,並且透過吸引開口部,以集塵袋集塵。
發明概要
然而,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掃除機為了除去附著在拖把的灰塵,拖把的絨毛群等與櫛齒狀構件及彈性板接觸。因此,櫛齒狀構件及彈性板由於與拖把之接觸,容易產生破損或變形等,視狀況而有更換的必要。但是,櫛齒狀構件及彈性板為了固定於箱前面構件,破損的時候,會必須更換每個箱前面構件。因此,會有耗費更換箱前面構件的工夫或花費成本等課題。
本發明是提供一種容易更換彈性板等的集塵裝置。
即,本發明之一種集塵裝置,具備有:具有下本體與前本體及後本體之本體,夾在前本體與下本體之間之彈性板。再者,彈性板有孔洞,前本體有突部,在將彈性板安裝於前本體的狀態下,構造成前本體之突部插入彈性板之孔洞。
藉此,在更換彈性板之暨,藉由從前本體卸下下本體,可解除彈性板與前本體之間的嵌合。結果,可實現一種容易更換彈性板的集塵裝置。
1‧‧‧本體
2‧‧‧吸引口
3‧‧‧集塵室
4‧‧‧軟管
4a‧‧‧前端
5‧‧‧電源按鈕
6‧‧‧握柄
7‧‧‧斜面
8‧‧‧把手
9‧‧‧排氣口
10‧‧‧電源插頭
11‧‧‧電動送風機
12‧‧‧集塵袋
13‧‧‧開口部
14‧‧‧導管
14a‧‧‧上壁
14b‧‧‧側面
15‧‧‧通路
16‧‧‧內部流路
17‧‧‧開口部
18‧‧‧孔
18a、18b‧‧‧孔
19‧‧‧過濾器
20‧‧‧蓋體
21‧‧‧凹部
22‧‧‧前本體
22a‧‧‧底部
23‧‧‧後本體
24‧‧‧下本體
25‧‧‧彈性板
26‧‧‧彈性部
27‧‧‧樹脂部
28‧‧‧上本體
40、41、42、43、44‧‧‧孔洞
50、51、52、53、54‧‧‧突部
圖1是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的斜視圖。
圖2是同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的側視圖。
圖3是同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的後視圖。
圖4是顯示同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之孔洞及突部配置的分解斜視圖。
圖5是同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的分解斜視圖。
圖6是顯示將同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在中央切斷之狀態的模式圖。
圖7是顯示同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之構成內部流路之導管與通路的分解斜視圖。
圖8是顯示同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之孔的形狀及配置的部分平面圖。
圖9是顯示同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之孔的形狀及配置的部分平面圖。
圖10是顯示同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之孔的形狀及配置的部分平面圖。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以下,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參照圖式並說明。又,本發明是不限定於以下所示的實施形態。
(實施形態)
以下,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用圖1至圖5來說明。
圖1是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的斜視圖。 圖2是同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的側視圖。圖3是同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的後視圖。圖4是顯示同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孔洞及突部配置的分解斜視圖。圖5是同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的分解斜視圖。又,圖5僅顯示構成圖4所示之集塵裝置之下本體之導管與通路部分。又,圖5是顯示將上本體分解為前本體與後本體的狀態。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是由本體1、收納在本體1的集塵室3、及可裝卸地連接於本體1的軟管4等所構成。本體1是由上本體28與下本體24等所構成,上本體28更是由前本體22與後本體23等所構成。又,由前本體22與後本體23所形成的上本體28是如後述般構造成可與下本體24嵌合。
又,下本體24具備在前面的下方側朝向前方開口的吸引口2,用以吸取灰塵。集塵室3是設在吸引口2上方,可從本體1之前本體22的前面側拉出。然後,使用者藉由將集塵室3拉出,可將於本體1內部集塵的灰塵取出來廢棄。又,集塵室3構造成例如設置集塵袋12(參照圖6),且在集塵袋12之中收集灰塵。
軟管4是自由旋轉地安裝在集塵室3的上方,且在本體1之上面約略中央部分(包含中央部分)。又,軟管4是由例如彈性體、橡膠、聚氯乙烯(PVC)等之軟性的材料形成,且構造成可自由伸縮或彎折。
又,如圖1所示之電源按鈕5是配置於本體1的上面。藉由使用者按下電源按鈕5,集塵裝置進行吸引灰塵之 運轉開始與停止。
又,如圖2所示,在軟管4的前端4a一體的設有把手8。使用者藉由握住軟管4之把手8,可容易地從本體1裝卸軟管4。
後本體23是朝向後本體23之後方而下降地形成例如彎曲狀的斜面7。
握柄6是一端側連接在本體1的上面(具體而言,在斜面7的頂上部分與上面的接續部分,且為上面的後方部分),另一端側連接在後本體23之斜面7(具體而言,為斜面7的下方部分)。握柄6之外周是從一端側到另一端側以例如反U字狀的曲面形狀形成。藉此,軟管4是以沿著握柄6的曲面形狀,而成為從側面觀看本體1(參照圖2)之際為約略反U字狀(包含反U字狀)的方式,配置於本體1。
又,握柄6與斜面7之間,形成有約略倒三角形(包含倒三角形)的空間。藉此,使用者握著握柄6而可容易地移動集塵裝置。
又,如圖3所示,例如在上本體28之後本體23的左右側面形成有排氣口9。排氣口9是將從本體1之後本體23排出的排氣向左右後方分散排氣。再者,例如在後本體23之背面側下方,設置電源插頭10。然後,構造成使用者可拉出電源插頭10,而連接商用電源。
又,如圖4及圖5所示,設於下本體24之下方側的吸引口2,是設置成可嵌合地彈性板25。彈性板25是至少由彈性部26與樹脂部27等所構成。彈性部26是由例如橡膠般 有可撓性的彈性構件所形成。樹脂部27是由例如ABS等之樹脂材料所形成,且與彈性部26連接或形成一體。
具體而言,首先,彈性板25嵌入下本體24之吸引口2。然後,將前本體22和後本體23構成的上本體28與下本體24嵌合。藉此,如以下所說明,構成為可將彈性板25裝卸於本體1。
根據以上,構成本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
以下,有關將彈性板25安裝於本體1的方法,參照圖4並使用圖5來具體的說明。
如圖4及圖5所示,首先,將彈性板25嵌入下本體24之吸引口2。藉此,如圖5所示,彈性板25與導管14的入口部分嵌合。
更詳細地說明,吸引口2是導管14之入口與導管14之入口的上方之間形成微小的間隙。此時,一旦彈性板25嵌入於下本體24之吸引口2,彈性板25的樹脂部27會嵌入間隙。即,彈性板25的樹脂部27嵌入於間隙時,彈性板25會配置於導管14之入口的上方部分。
藉此,由吸引口2進入的灰塵僅受導管14吸引。其結果,可防止灰塵透過間隙而深入到集塵裝置之內部。
又,彈性板25如圖4及圖5所示,形成有例如5個孔洞40、41、42、43、44。另一方面,上本體28之前本體22的底部22a,形成有例如5個突部50、51、52、53、54。此時,彈性板25之孔洞與前本體22之突部是設置在相對的位置而可嵌合。
因此,在彈性板25已嵌合於吸引口2的間隙的狀態下,將前本體22與後本體23嵌合成的上本體28從上方嵌合於下本體24時,前本體22的突部50~54插入於彈性板25的5個孔洞40~44。
藉此,藉上本體28與下本體24,彈性板25嵌合於吸引口2的間隙。因此,可防止彈性板25從吸引口2脫離。即,因為彈性板25的各孔40~45插入前本體22之突部50~54,所以彈性板25不會從吸引口2脫離。
另一方面,要將彈性板25從本體1取下時,將下本體24與上本體28的任一個於上下方向拉開。藉此,解除下本體24與上本體28的嵌合。即,只要將下本體24從前本體22與後本體23脫離,就可將彈性板25從吸引口2取下。其結果,可用簡單的操作,容易地更換彈性板25。
又,在上述雖然未提及,但構成上本體28的前本體22及後本體23與下本體24,是用例如螺釘等固定而成一體化。
依據上述構成,若根據本實施形態,可實現容易地更換彈性板25的構造。此為,要取下附著於拖把的灰塵時,若拖把持續磨擦彈性板25,則以例如橡膠等之有可撓性的材料等形成的彈性板25會容易破損。因此,可藉簡單地更換已破損的彈性板25,來維持集塵性能。
即,在本實施形態中,只要將下本體24從前本體22與後本體23脫離,則可解除前本體22與彈性板25的嵌合。藉此,可將彈性板25從吸引口2容易地取下。其結果,可得 到容易地更換彈性板25而可維持集塵性能的集塵裝置。
以下,有關本實施形態中集塵裝置之內部的構造及動作,使用圖6來說明。圖6是顯示將同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在中央切斷之狀態的模式圖。
如圖6所示,在本體1內部之約略中央(包含中央),配置有電動送風機11。在電動送風機11的上方,配置有例如將集塵袋12內包的集塵室3。在集塵室3的上方,形成有連接而連通軟管4之一端側的開口部13。在斜面7的下方,設有連接而連通軟管4之另一端側的斜面開口部17。
又,在本體1之下本體24之吸引口2與上本體28之後本體23之斜面開口部17之間,設有以導管14與通路15構成的內部流路16。導管14是從下本體24之前面下方之吸引口2往集塵裝置之後方設置。通路15是從集塵裝置之後方之導管14朝向上方,與導管14連通設置。然後,構造成藉由以電動送風機11產生的吸引風,從吸引口2吸引的灰塵可通過內部流路16內。
又,如上述,軟管4之另一端側之前端4a連接於與內部流路16之吸引口2側相反側之開口部,即,設置在後本體23之斜面7之下方側的斜面開口部17。
藉此,如圖6所示之將軟管4收納於本體1的狀態下,由吸引口2吸引到的灰塵是透過內部流路16、斜面開口部17、軟管4、開口部13來集塵於集塵袋12。
另一方面,使用者亦可將軟管4之另一端側之前端4a從斜面開口部17脫離,而從軟管4之前端4a吸入灰塵。 此時,集塵之灰塵是透過軟管4、開口部13而集塵於集塵袋12。此相當於例如使用者將附著於拖把上面的灰塵以軟管4前端4a吸取,將灰塵以上述路徑集塵於集塵袋12的情況。
如以上,進行本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的動作。
以下,本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中,有關將在內部流路內產生的聲音隔音的構造,參照圖6並使用圖7來說明。
圖7是顯示同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之構成內部流路之導管與通路的分解斜視圖。
如圖6及圖7所示,吸引口2是設置在本體1之下本體24的下部且接近於地面。吸引口2的寬幅是以與下本體24之前面的寬幅約略相同(包含相同)或者以稍微窄的寬度形成。
又,從吸引口2往下本體24內部方向設有上述導管14。導管14是如圖6所示,構成為隨著從下本體24內部方向,即從下本體24前方朝向後方,而例如緩合地向上方抬昇。此時,導管14是以隨著從吸引口2側朝向與導管14連接的通路15,截面積逐漸變小的形狀設置。藉此,導管14與通路15是確保氣密性來連接。在此,所謂截面積變小,具體而言是相當於導管14的寬幅變窄的情況。
又,所謂上述「朝向本體1內部方向」不限定是如圖6所示從吸引口2朝向下本體24之後方的意思。例如,從吸引口2往本體1內形成導管14時,則不限定於導管14是延續到哪裡,又或者導管14的長度為多少。
即,在圖7中雖不是正確地圖示,但若從上來觀看,導管14是以例如約略喇叭狀(包含喇叭狀)形成。藉此,實現從導管14之入口(吸引口2側)朝向出口(例如,與通路15連接側),截面積逐漸變窄的形狀。又在上述中,雖以約略喇叭狀為例來說明,但約略喇叭狀是其中一例,並不特別限定於此形狀。例如,如圖7所示之導管14之側面14b亦可為曲線形狀,且截面積逐漸變窄的形狀。
根據上述導管14之構造,隨著由吸引口2之入口往導管14之深處(例如,與通路15連接側),真空壓(吸引力)逐漸地上昇。其結果,可順利地吸入例如質量大的小石頭等之灰塵而集塵。
又,在如圖6所示之導管14之內部空間的上壁14a,形成有複數個孔18。而且,以圍繞孔18的方式朝向導管14的上壁14a之上方而形成壁面,形成如圖7所示之約略梯形(包含梯形)之形狀之凹部21。在凹部21嵌入有約略梯形(包含梯)之形狀的過濾器19。再者,設有蓋體20而可覆蓋凹部21,且收納過濾器19。
又,過濾器19主要是由密度粗的例如不織布或胺甲酸酯發泡體等之材料所構成。此時,宜為密度粗的材料,帶亦可將密度粗的材料與密度比較大的材料組合來構成過濾器。此時,宜將密度粗的材料設置在與孔18對向的位置。藉此,可提高藉由過濾器19的消音效果。
以下,具體的說明有關藉由上述構造的消音效果。
即,空氣被吸入時,空氣與吸引口2之端面或設於端面之肋部等摩擦而產生高頻率範圍的噪音。產生的噪音是從設置於導管14之上壁14a的孔18被吸收到過濾器19內。由孔18吸收了的噪音在通過過濾器19時會擴散。藉此,聲音的能量減少。其結果,刺耳的噪音藉由過濾器19而降低。
又,上述構成之消音效果是以孔18之開口面積的大小為比例而變大。即,孔18的開口面積取越大,可得到該程度大的效果。再者,過濾器19之體積越大消音效果越大。因此,藉由加大孔18的開口面積及凹部21的體積,可得到大的消音效果。
以下,本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中,有關降低噪音的具體的構造,使用圖8至圖10說明3個例子。
圖8是顯示同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之孔的形狀及配置的部分平面圖。圖9是顯示同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之孔的形狀及配置的部分平面圖。圖10是顯示同實施形態之集塵裝置之孔的形狀及配置的部分平面圖。
首先,第1例是如圖8所示,將大小均一的孔18縱橫地排列而配置的構造。此時,孔18宜為例如直徑φ0.5mm至φ10mm程度。這是因為,若孔18的直徑大於φ10mm時,通過孔18的通過音會增加,並且在未開有孔18的部分之避音效果會減低。但是,盡可能設置小的孔18較可確保較大的開口面積,所以較佳。藉此,相較於將孔18不規則地配置排列的情況,可確保較大的開口面積,可提 高消音效果。
其次,第2例是如圖9所示,為將複數個孔18互相錯開而以千鳥狀配置排列的構造。具體而言,複數個孔18由複數排的行與複數排的列所構成,奇數行與偶數行、或是奇數列與偶數列的孔18之位置互相錯開而配置排列著。藉此,即使是與第1例同樣大的孔18,亦可增加孔18的數量。其結果,可確保更大的開口面積,進而可得到高的消音效果。
再者,第3例是如圖10所示,為組合大小的開口面積不同的孔18a、18b來配置排列複數個孔18的構造。此時,大小的孔18之開口面積之差為小的情況,於開口面積大的孔18a之側邊,配置開口面積小的孔18b。藉此,可得大的開口面積。又,大小的孔18之開口面積之差為大的情況,亦可於開口面積大的孔18a之側邊,配置例如複數個開口面積小的孔18b。
又,本實施形態中,於導管14之上壁14a形成之孔18設置成在吸引口2側之入口部分較多,隨著進入深處而變少。這是因為,如上述,由於將導管14設置成約略喇叭狀的形狀所致。藉此,可得到在導管14之入口部分吸收高頻率範圍的噪音後,隨著進入導管14的深處而逐漸地減少聲音之能量的效果。
如以上所說明的,本發明之集塵裝置具備有:具有下本體與前本體及後本體之本體、及夾在前本體與下本體之間之彈性板。再者,亦可構造成彈性板有孔洞,前本 體有突部,且在將彈性板安裝於下本體的狀態下,前本體之突部插入彈性板之孔洞。
藉此,更換彈性板之際,可藉由從前本體將下本體脫離,來解除彈性板與前本體的嵌合。其結果,可實現容易更換彈性板之集塵裝置。
又,本發明之集塵裝置亦可是下本體有吸引口,彈性板插入吸引口,在將彈性板安裝於下本體的狀態下,前本體之突部插入彈性板之孔洞。藉此,更換彈性板之際,可藉由從前本體將下本體脫離,來解除彈性板與前本體的嵌合。其結果,可實現容易的更換彈性板之集塵裝置。
又,本發明之集塵裝置亦可是彈性板是嵌合在和吸引口流通且取入灰塵之導管的入口與在入口上方的吸引口之間所形成之間隙。
又,本發明之集塵裝置是前本體與後本體構成上本體,上本體是具有:灰塵通過的通路、將來自通路的灰塵集塵的集塵室、及用以產生往集塵室的吸引風之電動送風機。再者,下本體亦可是具有:連通於通路之導管及通向導管之吸引口。藉此,可實現將附著於拖把的塵埃從吸引口吸引,且貯存於集塵室之集塵裝置。
又,本發明之集塵裝置亦可是彈性板由具有可撓性的材料所構成之彈性部、與用樹脂所形成之樹脂部所構成。藉此,彈性板之樹脂體部分保持彈性板自身的形態,可輕易地將彈性板安裝於下本體。又,將設置於樹脂體部分的孔洞以樹脂成型,而可精度良好的形成。

Claims (5)

  1. 一種集塵裝置,具備有:本體,具有下本體與前本體及後本體;及彈性板,夾在前述前本體與前述下本體之間,前述下本體具有吸引口,前述彈性板插入前述吸引口,前述彈性板具有孔洞,前述前本體具有突部,在將前述彈性板安裝於前述下本體的狀態下,前述前本體之前述突部插入前述彈性板之前述孔洞。
  2. 如請求項1之集塵裝置,其中前述彈性板是嵌合在和前述吸引口流通且取入灰塵之導管的入口和在前述入口上方之與前述吸引口之間所形成之間隙。
  3. 如請求項1之集塵裝置,其中前述前本體與前述後本體構成上本體,前述上本體是具有:灰塵通過的通路、將由前述通路來的灰塵集塵的集塵室、及用以產生往前述集塵室的吸引風之電動送風機,前述下本體是具有:與前述通路導通之導管、及通向前述導管之吸引口。
  4. 如請求項1之集塵裝置,其中前述彈性板是由具有可撓性的材料所構成之彈性部、與用樹脂所形成之樹脂部所構成。
  5. 一種集塵裝置,具備有:本體,具有下本體與前本體及後本體;及彈性板,夾在前述前本體與前述下本體之間,前述前本體與前述後本體構成上本體,前述上本體是具有:灰塵通過的通路、將由前述通路來的灰塵集塵的集塵室、及用以產生往前述集塵室的吸引風之電動送風機,前述下本體是具有:與前述通路導通之導管、及通向前述導管之吸引口,前述彈性板具有孔洞,前述前本體具有突部,在將前述彈性板安裝於前述下本體的狀態下,前述前本體之前述突部插入前述彈性板之前述孔洞。
TW103126919A 2013-08-20 2014-08-06 集塵裝置 TWI6185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0099 2013-08-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1659A TW201521659A (zh) 2015-06-16
TWI618522B true TWI618522B (zh) 2018-03-21

Family

ID=52483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6919A TWI618522B (zh) 2013-08-20 2014-08-06 集塵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387519B2 (zh)
KR (1) KR20160044433A (zh)
CN (1) CN105377101B (zh)
TW (1) TWI618522B (zh)
WO (1) WO20150254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00209B2 (ja) * 2013-08-20 2019-04-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集塵装置
JP6670602B2 (ja) * 2015-12-10 2020-03-25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装置
JP7224942B2 (ja) * 2019-01-31 2023-02-20 パナソニック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集塵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60759U (zh) * 1987-04-07 1988-10-20
JP2000333886A (ja) * 1999-05-25 2000-12-05 Hachi Hachi House:Kk 電気塵取り機
US20090183333A1 (en) * 2008-01-17 2009-07-23 Sam Tsai Vacuum Dust Collector
JP2012245318A (ja) * 2011-05-31 2012-12-13 Duskin Co Ltd 掃除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66230B (en) * 1992-04-22 1995-11-29 Gold Star Co Nozzle head for vacuum cleaner with duster function
JP2511565Y2 (ja) * 1993-03-09 1996-09-25 ロゼンスター株式会社 卓上クリ―ナ―
JP3270248B2 (ja) * 1993-10-22 2002-04-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3546050B1 (ja) * 2003-10-29 2004-07-21 観慈 荒金 据え置き式電動掃除機
CN201564417U (zh) * 2009-11-19 2010-09-01 苏州莱尔特清洁器具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用的地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60759U (zh) * 1987-04-07 1988-10-20
JP2000333886A (ja) * 1999-05-25 2000-12-05 Hachi Hachi House:Kk 電気塵取り機
US20090183333A1 (en) * 2008-01-17 2009-07-23 Sam Tsai Vacuum Dust Collector
JP2012245318A (ja) * 2011-05-31 2012-12-13 Duskin Co Ltd 掃除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1659A (zh) 2015-06-16
JP2015061589A (ja) 2015-04-02
WO2015025481A1 (ja) 2015-02-26
CN105377101B (zh) 2017-08-25
CN105377101A (zh) 2016-03-02
JP6387519B2 (ja) 2018-09-12
KR20160044433A (ko) 2016-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7674B (zh) 手持式吸尘器
US8397344B2 (en) Cleaning appliance
JP6349557B2 (ja) 集塵装置
TWI618522B (zh) 集塵裝置
JP6639604B1 (ja) 集塵装置
WO2012153460A1 (ja)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
TWI625111B (zh) Dust collecting device
KR101090118B1 (ko) 핸디형 진공 청소기
TWI391117B (zh) vacuum cleaner
CA2463270C (en) Agitator cavity fitting for floor care cleaning apparatus
TW201306786A (zh) 電動吸塵器
KR20120116248A (ko) 로봇 청소기
JP2009201568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9119091A (ja) 電気掃除機
JP6334323B2 (ja)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込口体
WO2021114744A1 (zh) 尘杯和具有它的吸尘器
JP5625427B2 (ja) 電気掃除機
KR200460576Y1 (ko) 핸디형 진공청소기
JP2011183013A (ja) 電気掃除機
EP3225144A1 (en) Vacuum cleaner
TW202247806A (zh) 從吸塵器回收塵埃的回收裝置及可連接回收裝置的吸塵器
KR20060118046A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어셈블리
KR20110009856U (ko) 진공청소기
JP2005279506A (ja) フィルターユニット
JP2013172806A (ja) 電気掃除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