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7276B - 清掃具 - Google Patents

清掃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7276B
TWI617276B TW103104111A TW103104111A TWI617276B TW I617276 B TWI617276 B TW I617276B TW 103104111 A TW103104111 A TW 103104111A TW 103104111 A TW103104111 A TW 103104111A TW I617276 B TWI617276 B TW I61727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cleaning
sheet
tension
hol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4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7683A (zh
Inventor
Tomokazu Suda
Satoshi Hasegawa
Akane MATSUYO
Original Assignee
Uni 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 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 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07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7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7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727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3/00Implement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3/10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 A47L13/42Details
    • A47L13/46Securing scouring or polishing cloths or sponges to the handles by gripping means, tong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3/00Implement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3/10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 A47L13/16Cloths; Pads; Spon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3/00Implement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3/10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 A47L13/20Mo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3/00Implement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3/10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 A47L13/20Mops
    • A47L13/24Frames for mops; Mop hea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3/00Implement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3/10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 A47L13/38Other dusting implements

Landscapes

  • Cleaning Implements For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提供一種在清掃時可有效率地利用清掃薄片的清掃具。
關於由保持清掃薄片(140)的保持具(110)形成的清掃具(100)。將保持具(100)的保持部(130)插入清掃薄片(140)的插入部(180)的狀態下,由藉保持部(130)的張力賦予部(190)賦予清掃薄片(140)的第2區域(180B)張力而形成張力部(191),並且將張力部(191)的長邊交叉方向(X)的薄片構件(151)往配置有第1區域(180A)的方向移動。

Description

清掃具
本發明是關於清掃清掃對象用的清掃具。
在日本特開2011-041828號公報記載有由薄片狀的清掃體與保持該清掃體的清掃體座形成清掃用具。清掃體係層積有複數個薄片與纖維集合體所形成。又,清掃體座具有雙叉狀的一對的保持板。該保持板為長條狀的平板,且2個保持板被配置在同一平面上。而且,清掃體是藉由將保持板插入清掃體的保持空間而被保持在清掃體座。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041828號公報
日本特開2011-041828號公報所記載的清掃 用具,係清掃體座的保持板為平板,且被配置在同一平面上,所以清掃體是薄片狀的狀態被保持在清掃體座。清掃體雖具有纖維集合體,可是清掃時清掃體被保持成薄片狀(平面狀)的狀態時,不能有效率地利用纖維集合體所為的掃除功能。於此,本發明是鑒於上述,提共在清掃時可有效率地利用清掃薄片的清掃具作為目的。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根據本發明的清掃具的理想的形態,係由:清掃薄片、與由保持前述清掃薄片的保持具形成的清掃具,其中,該清掃具具有:作為將前述保持具插入前述清掃薄片的方向的長邊方向、以及作為與該長邊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長邊交叉方向,前述清掃薄片具有:由薄片構件形成的第1區域;由薄片構件形成的第2區域;以及插入部,其係形成有必須將前述保持具插入該第1區域與第2區域之間而接連於前述長邊方向的插入空間,前述保持具係具有:保持部,其係被插入前述清掃薄片的前述插入空間保持前述清掃薄片;張力賦予部,其被設在前述保持部,在前述清掃薄片的前述第2區域賦予預定的張力;以及把持部,其連結於前述保持部能讓使用者握住,將前述保持具的前述保持部插入前述清掃薄片的插入部的狀態下,藉由前述保持部的前述張力賦予部賦予前述清掃薄片的前述第2區域張力而形成張力部,並且將該張力部的前述長邊交叉方向的前述薄片構件往配置有前述 第1區域的方向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清掃具的更進一步的形態,前述張力賦予部是由:對前述清掃薄片的前述第1區域賦予張力的第1張力賦予部;與對前述清掃薄片的前述第2區域賦予張力的第2張力賦予部所形成。
根據本發明的清掃具的更進一步的形態,前述第2張力賦予部是比前述第1張力賦予部更被配置在前述長邊交叉方向的內側。
根據本發明的清掃具的更進一步的形態,前述張力賦予部從前述第2張力賦予部被形成到前述第1張力賦予部。
根據本發明的清掃具的更進一步的形態,在前述薄片構件構成有剛性高的高剛性區域、以及剛性比該高剛性區域更低的低剛性區域所構成。
根據本發明的清掃具的更進一步的形態,前述高剛性區域朝前述長邊交叉方向連續延伸。
根據本發明的清掃具的更進一步的形態,具有連接前述第1區域與前述第2區域用的第1接合部,且該第1接合部與前述高剛性部接連。
根據本發明的清掃具的更進一步的形態,前述高剛性部是熔著前述薄片構件的第2接合部。
根據本發明的清掃具的更進一步的形態,前述清掃薄片具有纖維集合體,前述第2接合部連接前述纖維集合體的一部分與前述薄片構件。
根據本發明的清掃具的更進一步的形態,其中,具有:與前述長邊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插入方向;與該插入方向朝向相反的方向的拔出方向;以及形成在前述延伸部的側面的凸部,該凸部具有:被設在前述插入方向側的插入側區域;被設在前述拔出方向側的拔出側區域;以及被設在前述插入側區域與前述拔出側區域之間的中間區域,在該凸部形成有:插入開始點,係將前述保持具插入前述插入部的狀態中,前述插入側區域最初抵接於前述接合部的點;插入終了點,係將前述保持具插入前述插入部的狀態中,前述插入側區域最後抵接於前述接合部的點;第1假想直線,係連結前述插入開始點與前述插入終了點所形成;第2假想直線,係與通過前述插入開始點的前述插入方向平行的直線;第1角度,係由前述第1假想直線與前述第2假想直線所形成;拔出開始點,係從前述插入部拔出前述保持具的狀態中,前述拔出側區域最初抵接於前述接合部的點;拔出終了點,係從前述插入部拔出前述保持具的狀態中,前述拔出側區域最後抵接於前述接合部的點;第3假想直線,係連結前述拔出開始點與前述拔出終了點所形成;第4假想直線,係與通過前述拔出開始點的前述拔出方向平行的直線;以及第2角度,係由前述第3假想直線與前述第4假想直線所形成;前述第1角度比前述第2角度形成的更小。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在清掃時可有效率地利用清掃薄片的清掃具。
100、200‧‧‧清掃用具(清掃具)
110、210、310‧‧‧清掃體座(保持具)
120‧‧‧手握部(把持部)
121‧‧‧手把
122‧‧‧接合部
130、330‧‧‧清掃體保持部(保持部)
131‧‧‧保持構件(長帶狀構件)
132、332‧‧‧基部(連接部)
133、333‧‧‧前端部(前端部)
134、334‧‧‧中間部(延伸部)
135、335‧‧‧第1彈性構件(彈性構件)
136、336、436、536‧‧‧第2彈性構件(彈性構件)
137、138、237、238、337、338、437、537‧‧‧凸部
237A、337A、437A、537A‧‧‧插入側區域
537AA‧‧‧凹部
237B、337B、437B、537B‧‧‧中間區域
237C、337C、437C、537C‧‧‧拔出側區域
237A1、337A1‧‧‧插入開始點
237A2、437A2、537A2‧‧‧插入終了點
237C1‧‧‧拔出開始點
237C2、437C2、537C2‧‧‧拔出終了點
139‧‧‧按壓板
140、240‧‧‧清掃體(清掃薄片)
150‧‧‧清掃體本體(抵接薄片)
151‧‧‧基材薄片(薄片構件)
152‧‧‧纖維集合體
153‧‧‧清掃對象側薄片
153a‧‧‧細長片
160‧‧‧保持薄片(薄片構件)、保持薄片
161‧‧‧保持空間薄片
162‧‧‧刷毛薄片
170‧‧‧中央熔著線
171、172、173‧‧‧熔著接合部(第1接合部)
174‧‧‧高剛性區域
175‧‧‧第2接合部
176、177‧‧‧熔著接合部
171A‧‧‧熔著接合部
180‧‧‧保持空間(插入部)
180A‧‧‧第1區域
180B‧‧‧第2區域
181‧‧‧開口部
182‧‧‧中間區域
190、290‧‧‧張力賦予部
190A‧‧‧第1:張力賦予部
190B‧‧‧第2:張力賦予部
191‧‧‧張力部
A1‧‧‧第1角度
A1‧‧‧第2角度
D‧‧‧上下方向分開距離
D‧‧‧左右方向分開距離
X‧‧‧長邊交叉方向
Y‧‧‧長邊方向
Y1‧‧‧插入方向
Y2‧‧‧拔出方向
L1‧‧‧第1假想直線
L2‧‧‧第2假想直線
L3‧‧‧第3假想直線
L4‧‧‧第4假想直線
[圖1]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清掃用具的整體構成的立體圖。
[圖2]清掃體座的俯視圖。
[圖3]清掃體座的側視圖。
[圖4]表示清掃體的各構成要素的分解立體圖。
[圖5]從清掃面側看的清掃體的俯視圖。
[圖6]從保持面側看的清掃體的俯視圖。
[圖7]為圖6的VII-VII線的剖視圖。
[圖8]表示將清掃體座卡合在清掃體的狀態的圖。
[圖9]為圖8的IX-IX線的剖視圖。
[圖10]為本發明的第1變形例中的相當於圖6的俯視圖。
[圖11]為本發明的第1變形例中的相當於圖9的剖視圖。
[圖12]為本發明的第2變形例中的相當於圖9的剖視圖。
[圖13]為本發明的第3變形例中的相當於圖9的剖視圖。
[圖14]為本發明的第4變形例的俯視圖。
[圖15]為本發明的第4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16]為本發明的第4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17]為本發明的第4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18]為本發明的第4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19]為本發明的第4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20]為本發明的第4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21]為本發明的第4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22]為本發明的第4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23]為本發明的第4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24]為本發明的第5變形例的俯視圖。
[圖25]為本發明的第5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26]為本發明的第6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27]為本發明的第6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28]為本發明的第7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29]為本發明的第7變形例的說明圖。
[實施發明用的形態] (清掃用具的概略)
以下,一面參照圖1~圖9針對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進行詳細的說明。首先,針對本發明中作為「清掃具」的一實施的形態的清掃用具100的構成進行說明。以使用該清掃用具100所清掃的清掃對象來說,可舉:獨棟、公 寓、大樓、工廠、車輛等的室內、室外,屋外的被清掃面(地面、壁面、窗、天花板面、外壁面、家具面、衣類、窗簾、寢具、照明、家電品等)、人體的各構成部位的被清掃面等。該等各種的被清掃面,也可作成平面被構成,或也可作成曲面、凹凸面、段差面被構成。
如圖1所示,清掃用具100是由清掃體座110與清掃體140所構成。清掃體座110可在清掃體140進行裝卸,而構成保持清掃體140。該清掃用具100、清掃體座110、清掃體140,是分別對應本發明的「清掃具」、「保持具」、「清掃薄片」的實施構成例。
清掃用具100具有:長邊方向Y、與該長邊方向Y交叉的方向長邊交叉方向X。長邊方向Y是與作為將清掃體座110安裝到清掃體140的方向的插入方向Y1、以及作為將清掃體座110從清掃體140拔出的方向的拉拔方向Y2平行的方向。該長邊方向Y、長邊交叉方向X、插入方向Y1、拉拔方向Y2對應本發明的「長邊方向」、「長邊交叉方向」、「插入方向」、「拉拔方向」的實施構成例。
(清掃體座的構成)
如圖2,圖3所示,清掃體座110是構成以手握部120及清掃體保持部130作為主體。手握部120是形成長棒狀,且為清掃時被使用者保持的構件。手握部120具有手把121與接合部122。接合部122接合於清掃體保持部 130的基部132。而且,手把121形成從接合部122延伸的長棒狀。該手握部120為對應本發明的「把持部」的實施構成例。此外,說明的方便上,將圖2的上方及下方稱為清掃體座110的右側及左側。又,將圖3的上方及下方稱為清掃體座110的上側及下側。
清掃體保持部130是由樹脂材料成型,且為保持清掃薄片140用的構件。清掃體保持部130是構成以形成長棒狀的2個保持構件131、凸部137、138以及按壓板139等作為主體。具體而言,清掃體保持部220是使用聚丙烯(PP)。此外,清掃體保持部220可適當選擇具可撓性的樹脂材料。例如可使用聚乙烯(P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樹脂(ABS)、聚酯系熱可塑性彈性體。
該清掃體保持部130為對應本發明的「保持部」的實施構成例。該凸部137、138為對應本發明的「凸部」的實施構成例。
保持構件131是從基部132朝向與手把121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亦即,保持構件131具有:基部132與前端部133,且形成有從基部132朝向前端部133延伸的中間部134。2個保持構件131的前端部133分別成為自由端。
中間部134由第1彈性構件135與第2彈性構件136所構成。亦即,第1彈性構件135與第2彈性構件136在基部132側與前端部133側互相連結。而且,在 基部132與前端部133的中間部分的區域,構成第1彈性構件135與第2彈性構件136互相分離。如圖3所示,第1彈性構件135在基部132與前端部133的中間部分的區域比基部132與前端部133朝清掃體座110的下方(圖3的下方)突出。另一方面,第2彈性構件136在該區域比基部132與前端部133朝清掃體座110的上方(圖3的上方)突出。
又,如圖2所示,一方的保持構件131的第1彈性構件135、與另一方的保持構件131的第1彈性構件135在基部132與前端部133的中間部分的區域配置成互相接近。又,一方的保持構件131的第2彈性構件136、與另一方的保持構件131的第2彈性構件136在該區域配置成互相分開。
如以上所構成的中間部134,構成1個保持構件131的第1彈性構件135與第2彈性構件136在基部132與前端部133的中間部分的區域,被配置成在清掃體座110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最為分開。該等的分開距離,是由圖2中的清掃體座110的左右方向分開距離W、以及圖3中的清掃體座110的上下方向分開距離D表示。因為第1彈性構件135、第2彈性構件136是由樹脂材料所成型,所以藉由構成彈性變形朝清掃體座110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撓曲。此外,清掃體座110的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分開距離D,亦即,清掃體座110的初期狀態的上下方向分開距離D相對於藉由使第1彈性構件135與第2 彈性構件136彈性變形而朝上下方向接近的狀態的第1彈性構件135與第2彈性構件136的距離的比率在250%以上為理想。
如圖2所示,在第2彈性構件136的側面形成有凸部137、138。亦即,在第2彈性構件136的前端部133側形成有凸部137,在第2彈性構件136的基部132側形成有凸部138。該等的凸部137、138在俯視觀看形成半圓狀。
按壓板139從基部132突出被形成。按壓板139在一對的保持構件131之間形成與保持構件131平行延伸。按壓板139是作為朝向下方彎曲成凸形狀地被形成的板狀構件而被構成,且在下面具備卡止突部(省略圖示)。
(清掃體的構成)
接著,一邊參照圖4~圖7,一邊針對清掃體140進行說明。清掃體140,是具有擦拭清掃中刮取作為清掃對象的被清掃面上的污垢的刮取功能的薄片狀的清掃體。如圖5、圖6所示,清掃體140是俯視觀看形成長方形狀。清掃體140的長邊方向,是與構成纖維集合體的複數個纖維延伸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大概一致。
如圖4所示,清掃體140是構成以清掃體本體150及保持薄片160作為主體。該清掃體140為以一次使用作為基準的用後即棄式的形式者、也可是以既可保持 從清掃對象的被清掃面去除的垃圾、塵埃,亦可使用複數次為基準進行更換的用後即棄式的形式者,或是也可為進行洗滌等之後可反覆使用的形式者。
清掃體本體150皆層積有薄片狀的基材薄片151、纖維集合體152、清掃對象側薄片153而被接合。該等基材薄片151、纖維集合體152、清掃對象側薄片153是形成俯視觀看為同樣的長方形,且皆朝清掃體140的長邊方向呈長帶狀延伸。纖維集合體152及清掃對象側薄片153是構成具有刮取功能的刷毛狀部位,也稱呼為所謂的「刷毛部」。該纖維集合體152為對應本發明的「纖維集合體」的實施構成例。
如圖4所示,基材薄片151及清掃對象側薄片153,是由長方形狀的不織布所形成的薄片。清掃對象側薄片153,是複數個鋸齒狀的細長片153a呈並列狀延伸於清掃體140的短邊方向。
如圖4所示,纖維集合體152是由纖維構成單一纖維構造體、纖維在長方向及/或徑向一致的纖維構造體(部分連接有捻紗、紡織紗、複數個長纖維的紗材等);以及形成該纖維構造體的集合體,且一部分含有熱可塑性纖維而成為可融著(也稱為「熔著」)的纖維集合體。形成纖維集合體152的纖維是紗、織物等的構成單位,且相對於粗度具有充分的長度,而成為細且容易撓曲的形態者。典型上,長的連續狀的纖維為長纖維(單纖維),短的纖維為短纖維(短纖)。
該纖維集合體152的纖維,是由中央熔著線170、熔著接合部171、172、173接合基端側,並且以該熔著接合部為固定端,以與該固定端對向之側(前端側)作為自由端,而構成呈長帶狀延伸在清掃體140(或纖維集合體152)的短邊方向。該纖維集合體152也稱呼為複數個纖維形成束狀的「纖維束」。此外,該熔著接合部171、172、173是如後述形成保持空間180。
該熔著接合部171、172、173為對應本發明的「第1接合部」的實施構成例。
此外,纖維集合體152雖是三個纖維層層積而形成,可是纖維層的數量依需要可形成1層或複數層。該纖維集合體152具有由預定的平面、曲面所形成的面構造,並且構成具有某程度的厚度的立體形狀、或薄壁薄片形狀為理想。纖維集合體152典型上是以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龍、嫘縈等作為材質,實用上能使用藉由將纖維束加以開纖所獲得的長纖維(單纖維)的集合體為理想。尤其,使用芯部分為聚丙烯(PP)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覆蓋該芯部分的外面的鞘部分為聚乙烯(PE)的複合纖維所構成纖維集合體為理想。又,形成該纖維集合體152的長纖維的纖度是1~50dtex者為理想,更理想為2~10dtex者為理想。又,各纖維集合體大概也可由同樣的纖度的纖維所構成,或各纖維集合體也可為包有不同纖度的纖維的構成。
又,為了使清掃時的掃除功能提昇,是使用 剛性高的纖維,亦即使用含有纖度高的纖維的纖維集合體為理想。又,纖維集合體是具有捲曲纖維的構成為理想。這裡所謂的捲曲纖維是構成賦予預定的捲曲處理的纖維且形成纖維彼此容易交絡的構造。使用這樣的捲曲纖維時,纖維集合體形成比清掃體座安裝前的狀態更蓬鬆,而形成更容易在捲曲部分抓住垃圾的構造。本構造,是藉由使用由纖維束纖維所形成的捲曲纖維而得以實現。
如圖6所示,保持薄片160,是由在清掃體140的長邊方向長邊方向比基材薄片151更短的長方形狀的不織布所形成的薄片。
構成基材薄片151、清掃對象側薄片153及保持薄片160的不織布典型上皆使用由熱熔融性纖維(熱可塑性纖維)形成的薄片狀的不織布。亦即,該等基材薄片151、清掃對象側薄片153及保持薄片160也稱呼「不織布薄片」或「薄片構件」。該薄片構件為本發明的「薄片構件」的一例。此外,為了使清掃時的掃除功能提昇,使用剛性高的不織布為理想。
如圖6所示,清掃體本體150與保持薄片160,是用延伸在清掃體140的長邊方向的中央熔著線170、與位在中央熔著線170的兩側的複數個圓形的熔著接合部171、172、173熔著接合清掃體140的中央部分。亦即,如圖7所示,構成清掃體本體150的基材薄片151、纖維集合體152、清掃對象側薄片153的各薄片、以及保持薄片160在中央熔著線170被熔著接合。又,清 掃體本體150中的基材薄片151與纖維集合體152的一部分;以及保持薄片160在熔著接合部171、172、173被熔著接合。
如上述藉由熔著接合各薄片,在中央熔著線170與熔著接合部171、172、173之間形成有延伸在清掃體140的長邊方向的一對的保持空間180。又,在保持空間180的清掃體140的長邊方向的兩端形成有各開口部181。該保持空間180為對應本發明的「插入部」的實施構成例。
此外,換言之,保持空間180,是由一對的熔著接合部171、172、173之間的保持薄片160的預定區域、以及基材薄片151的預定區域所形成。這之中,以位在保持空間180的清掃用具100的上側(圖3的上側)的保持薄片160的預定區域作為第1區域180A。又,以位在保持空間180的清掃用具100的下側(圖3的下側)的基材薄片151的預定區域作為第2區域180B。該第1區域180A、第2區域180B為對應本發明的「第1區域」、「第2區域」的實施構成例。
複數個熔著接合部171、172、173在清掃體140的長邊方向被配置成曲線狀而形成列。亦即,開口部181側的熔著接合部171在清掃體140的短邊方向接近中央熔著線170被配置。另一方面,熔著接合部172被配置在清掃體140的長邊方向的兩端的開口部181間的中間區域182,且與熔著接合部171相比從中央熔著線170分開 被配置。熔著接合部173從中央熔著線170更分開被配置。
藉此,保持空間180形成清掃體140的短邊方向的中間區域182的剖面積比開口部181的剖面積更大的構成。換言之,保持空間180在清掃體140的厚度方向,形成中間區域182的位移量比開口部181更大的構成。
(清掃體座與清掃體的卡合)
接著,一邊參照圖8、圖9,一邊針對清掃體座110與清掃體140進行說明。如圖8所示,保持構件131分別可插入保持空間180。將保持構件131插入保持空間180,而將清掃體140保持在清掃體座110。
保持空間180的開口部181的寬幅,是比第1保持構件135與第2保持構件136的左右方向分開距離W或上下方向分開距離D中的大的一方被形成的更小。因此,將保持構件131插入保持空間180的過程中,第1彈性構件135與第2保持構件136通過開口部181時,互相接近地彈性變形。
第1彈性構件135第2彈性構件136通過開口部181之後,第1彈性構件135與第2彈性構件136藉由復元力在基部132與前端部133的中間區域朝互相分開的方向變形。亦即,回到初期狀態地變形。藉此,如圖9所示,保持空間180因第1彈性構件135與第2彈性構件136朝上下方向擴張。
朝保持空間180的保持構件131的插入完成時,凸部137、138被保持在熔著接合部172之間。又,如圖9所示,藉由第1彈性構件135與第2彈性構件136的復元力,第1彈性構件135朝上方推起保持薄片160,第2彈性構件136朝下方壓下基材薄片151。藉此,如圖8所示,保持構件131在保持空間180內卡合在中間區域182。此時,按壓板139從上方按住清掃體140,並且被設在按壓板139的下面的卡止突部(省略圖示)作為清掃體140的防止脫落發揮作用。藉此,清掃體140藉由清掃體保持部131確實被保持。此外,保持構件130也可從被形成在清掃體140的兩端的任一個開口部181被插入保持空間180。
根據以上的本實施形態,將清掃體140保持在清掃體座110的狀態下,清掃體保持部130使清掃體140朝上下方向擴張地加以保持。亦即,保持構件131由可彈性變形的第1彈性構件135與第2彈性構件136所形成,藉由第1彈性構件135與第2彈性構件136的復元力使清掃體140朝厚度方向擴張。因此,如圖9所示,在提昇清掃體140的體積的狀態(以點線所表示的狀態下被保持。
尤其,成為提高纖維集合體152的體積的狀態。提高纖維集合體152的體積的狀態,可規定成膨鬆感高的狀態,也可形成所謂的「蓬鬆狀態」、「體積提昇狀態」、「空間充滿度高的狀態」或「膨鬆度高的狀態」。 因此,藉由提高纖維集合體152的體積可謀求清掃效果提昇。又,藉由提高纖維集合體152的體積,對於被清掃面的密合程度提高,纖維集合體152的污垢容易變的顯著(容易變黑),使用著能獲得所謂確實捕捉垃圾的實際感而使滿足度提高。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第1彈性構件135與第2彈性構件136不只在清掃體座110的上下方向分開,在清掃體座110的左右方向也分開。亦即,第1彈性構件135與第2彈性構件136在清掃體140的厚度方向分開配置,而不只將清掃體140保持蓬鬆,在交叉於清掃體140的厚度方向的方向分開被配置,而確保俯視觀看的清掃體140的面積。換言之,清掃體140既抑制俯視觀看的面積變小也保持蓬鬆。因此,可在廣泛的範圍維持清掃體140的蓬鬆,且可提昇清掃效果。
將清掃體140保持在清掃體座110的狀態下,保持構件131朝擴張保持空間180的內部的方向按壓。亦即,保持構件131的第1彈性構件135按壓保持空間180的第2區域180B。又,保持構件131的第2彈性構件136按壓保持空間180的第1區域180A。此結果,在保持空間180的第1區域180A與第2區域180B賦予張力。亦即,保持構件131的第1彈性構件135與第2彈性構件136尤其為在保持空間180的第2區域180B賦予預定的張力的張力賦予部190。再者,第2彈性構件136為第1張力賦予部190A。再者,第1彈性構件135為第 2張力賦予部190B。
該保持構件131的構造為對應本發明的「張力賦予部」的實施構成例。又,第1張力賦予部190A、第2張力賦予部190B為對應本發明的「第1張力賦予部」、「第2張力賦予部」的實施構成例。
另一方面,第1彈性構件135比第2彈性構件136更被配置在長邊交叉方向X的內側。亦即,前述第2張力賦予部190B比前述第1張力賦予部190A更被配置在長邊交叉方向X的內側。這是本發明的「前述第2張力賦予部比第1張力賦予部更被配置在長邊交叉方向的內側」的實施構成例,因此第2區域180B從第2張力賦予部190B(第1彈性構件135)到第1張力賦予部190A(第2彈性構件136)一邊從下往上(從圖3的下到上)方向賦予張力一邊傾斜。亦即,第2區域180B形成張力部191。該張力部191為對應本發明的「張力部」的實施構成例。
此結果,第2區域180B朝配置有第1區域180A的方向(圖3的上方)傾斜。再者,與第2區域180B連接的薄片構件(基材薄片151、保持薄片160)也朝配置有第1區域180A的方向(圖3的上方)移動。這是本發明的「將前述保持具的前述保持部插入前述清掃薄片的插入部的狀態下,藉由前述保持部的前述張力賦予部賦予前述清掃薄片的前述第2區域張力而形成張力部,並且將該張力部的前述長邊交叉方向的前述薄片構件往配置有前述第 1區域的方向移動」的實施構成例。
此結果,在清掃體140,薄片構件(基材薄片151、保持薄片160)、與清掃對象側薄片153的距離分開。亦即,可使清掃體140必須接觸清掃對象的區域增加。
再者,具有這種的纖維集合體152的清掃用具100,使用前使用者會有揮動清掃具100讓纖維集合體152開纖的情況。在本發明,可確保纖維集合體152必須開纖的區域。因此,成為纖維集合體152的開纖狀態良好者。
再者,因為清掃體保持部130是由雙叉狀的2個保持構件131所形成,所以清掃體保持部110將清掃體140保持在蓬鬆狀態下,可更進一步抑制清掃體140的俯視觀看的面積變小的情況。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第1彈性構件135與第2彈性構件136在從基部132與前端部133位於等距離的中間部分,在清掃體座110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最為分開。因此,在清掃體座110被保持的清掃體140的中心,可將清掃體140形成的最蓬鬆。藉此,可有效率地將清掃體140保持在蓬鬆狀態。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將清掃體140保持在清掃體座110的狀態下,保持構件131在保持空間180內藉由第1彈性構件135與第2彈性構件136的復元力卡合在中間區域182。亦即,藉由第1彈性構件135與第2彈性構件136的復元力,可抑制清掃體140在清掃中從清掃 體座110脫落的情況。
又,根據本實施的形態,因為清掃對象側薄片153具有細長片153a,所以可實現纖維集合體152的纖維容易纏繞在清掃對象側薄片153的細長片153a的構造。亦即,藉由對向於清掃體140的清掃對象的面的細長片153a與纖維交絡,可使對向於清掃體140的清掃對象之側形成的更體積提昇。因此,捕捉灰塵、塵土的清掃功能提昇。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熔著接合部171、172、173不僅相對於中央熔著線170配置成對稱,也通過中央熔著線170的中心對垂直於中央熔著線170的直線配置成對稱為理想。根據這樣的構成,從任一開口部181也可將保持構件131插入保持空間180。
此外,本發明並不只限於上述的實施的形態者,可考慮有各種的應用、變形。例如,也可應用上述實施形態的實施接下來的各變形例。
(第1變形例)
接著,依據圖10、圖11說明第1變形例。第1變形例的清掃用具的清掃體140是在薄片構件(基材薄片151、保持薄片160)設置高剛性區域174者。此外,沒有設置高剛性區域174的薄片構件(基材薄片151、保持薄片160)的區域為低剛性區域。該高剛性區域174、低剛性區域為本發明的「高剛性區域」、「低剛性區域」的實施構成 例。此外,以設有高剛性區域174的薄片構件(基材薄片151、保持薄片160)來說也可為保持薄片160、也可為基材薄片151。又,也可設在基材薄片151與保持薄片160的雙方。
高剛性區域174朝長邊交叉方向X連續延伸。藉此,往配置有薄片構件(基材薄片151、保持薄片160)的第1區域180A的方向(圖3的上方)的移動更為確實。
再者,可使熔著接合部171、172、173(第1接合部)、與高剛性區域174接連而設。藉此,往配置有薄片構件(基材薄片151、保持薄片160)的第1區域180A的方向(圖3的上方)的移動更為確實。
高剛性區域174更具體而言是由在薄片構件(基材薄片151、保持薄片160)的預定區域塗布熱熔接著劑等的接著劑所構成。又,高剛性區域174是由在薄片構件(基材薄片151、保持薄片160)的預定區域黏貼形成預定的大小的不織布所構成。又,高剛性區域174是由薄片構件(基材薄片151、保持薄片160)的預定區域的第2接合部所構成。作為該高剛性區域174的第2接合部為本發明的「第2接合部」的實施構成例。
(第2變形例)
接著,依據圖12說明第2變形例。
第3變形例的清掃用具是由第2接合部175形成薄片 構件(基材薄片151、保持薄片160)的高剛性區域174者。此時,可將纖維集合體152的一部分熔接在第2接合部175。
因此,在第2熔著部175存在的細長片151a、160a連接纖維集合體152的一部分。因而,使用薄片構件(基材薄片151、保持薄片160)進行清掃作業時,利用纖維集合體152可捕捉垃圾等的可能性提昇。
(第3變形例)
接著,依據圖13說明第3變形例。
圖13的清掃用具200是由清掃體座210、與清掃體240形成。清掃體座210具有保持構件131。保持構件131是形成朝長邊方向Y延伸的單一的長尺構造。保持構件131構成張力賦予部190。亦即,保持構件231的厚度方向的一方之側(圖13的上方)為第1張力賦予部190A。再者,在保持構件231的厚度方向的另一方之側(圖13的下方)具有凸部。該凸部為第2張力賦予部190B。
清掃用具200的清掃體240中的保持空間180是藉由在熔著接合部176接合作為單一的薄片構件的保持空間薄片161的兩端部彼此而被形成。即使這樣的構成,也可構成本發明的保持空間180的第1區域180A與第2區域180B。此外,在保持空間薄片161接合有形成刷毛部的刷毛薄片162。
將清掃體240保持在清掃體座210的狀態 下,保持構件131朝擴張保持空間180的內部的方向按壓。亦即,保持構件131的第1張力賦予部190A按壓保持空間180的第1區域180A。又,保持構件131的第2張力賦予部190B按壓保持空間180的第2區域180B。此結果,在保持空間180中的第1區域180A與第2區域180B賦予張力。
再者,第2張力賦予部190B比第1張力賦予部190A更被配置在長邊交叉方向X的內側。
因此,第2區域180B是從第2張力賦予部190B到第1張力賦予部190A(第2彈性構件136),由下往上(由圖13的下方往上)方向邊賦予張力邊傾斜。亦即,第2區域180B形成張力部191。
此結果,第2區域180B朝配置有第1區域180A的方向(圖13的上方)傾斜。再者,與第2區域180B連接的刷毛薄片160也朝配置有第1區域180A的方向(圖13的上方)移動。
(第4變形例)
接著,依據圖14~圖23說明第4變形例。第2彈性構件136具有凸部237、與凸部238。凸部237被設在第2彈性構件136的前端部133側。凸部238被設在第2彈性構件136的基部132側。
插入方向Y1,是將清掃體座110的保持構件131插入清掃體140的保持空間180的方向。該插入方向 Y1為對應本發明的「插入方向」的實施構成例。
拔出方向Y2,是拔出被插入清掃體140的保持空間180的清掃體座110的保持構件131的方向。該拔出方向Y2,是與插入方向Y1朝向反向的方向。該拔出方向Y2為對應本發明的「拔出方向」的實施構成例。
凸部237具有:被設在插入方向Y1的插入側區域237A;以及被設在拔出方向Y2的拔出側區域237C。再者,凸部237具有被設在插入側區域237A與拔出側區域237C之間的中間區域237B。該插入側區域237A、中間區域237B、拔出側區域237C為對應本發明的「插入側區域」、「中間區域」、「拔出側區域」的實施構成例。
接著,說明凸部237的構造。此外,方便上雖僅說明前端側133的凸部237的構造,可是當然也可將基部132側的凸部238形成具有與凸部237同樣的構成。
圖15表示將清掃體座110朝插入方向Y1移動,將清掃體座110的保持構件131插入清掃體140的保持空間180的狀態。
此時,凸部237的插入側區域237A抵接於清掃體140的接合部171A。以該插入側區域237A最初抵接於接合部171A的點作為插入開始點237A1。該插入開始點237A1為對應本發明的「插入開始點」的實施構成例。
接著,如圖16所示,將清掃體座110進一步往插入方向Y1移動到插入側區域237A最後抵接於接合 部171A的點為止。以該插入側區域237A最後抵接於接合部171A的點作為插入終了點237A2。該插入終了點237A2為對應本發明的「插入終了點」的實施構成例。
接著,如圖17所示,將清掃體座110進一步往插入方向Y1移動。於是,接合部171A通過插入終了點237A2抵接於中間區域237B。然後進一步將清掃體座110朝插入方向Y1移動,藉此完成清掃體座110與清掃體140的安裝。
於此,如圖18所示,以連結插入開始點237A1、與插入終了點237A2的直線作為第1假想直線L1。然後,以與通過插入開始點237A1的插入方向Y1平行的直線作為第2假想直線L2。並且,以由第1假想直線L1與第2假想直線L2所形成的角度作為第1角度A1。
該第1假想直線L1、第2假想直線L2、第1角度A1為對應本發明的「第1假想直線」、「第2假想直線」、「第1角度」的實施構成例。
圖19表示將清掃體座110從安裝有清掃體座110與清掃體140的狀態朝拔出方向Y2移動的狀態。
此時,凸部237的拔出側區域237C抵接於清掃體140的接合部171A。以該拔出側區域237C最初抵接於接合部171A的點作為拔出開始點237C1。該拔出開始點237C1為對應本發明的「拔出開始點」的實施構成例。
接著,如圖20所示,將清掃體座110進一步 往拉拔方向Y2移動到拉拔側區域237C最後抵接於接合部171A的點為止。以該拔出側區域237C最後抵接於接合部171A的點作為拉拔終了點237C2。該拔出終了點237C2為對應本發明的「拉拔終了點」的實施構成例。
接著,如圖21所示,將清掃體座110進一步往拔出方向Y2移動。於是,接合部171A通過拔出終了點237C2抵接於中間區域237B。然後進一步將清掃體座110朝拔出方向Y2移動,藉此清掃體座110能從清掃體140卸下。
於此,如圖22所示,以連結拔出開始點237C1、與拔出終了點237C2的直線作為第3假想直線L3。然後,以與通過拔出開始點237C1的拔出方向Y2平行的直線作為第4假想直線L4。並且,以由第3假想直線L3與第4假想直線L4所形成的角度作為第2角度A2。
該第3假想直線L3、第4假想直線L4、第2角度A2為對應本發明的「第3假想直線」、「第4假想直線」、「第2角度」的實施構成例。
於此,如圖23所示,第1角度A1是構成比第2角度A2更小。這個為本發明中「前述第1角度是形成的比前述第2角度更小」的實施構成例。
藉由如此構成凸部237,將清掃體座110安裝於清掃體140時可順暢地進行作業。另一方面,在使用清掃用具100時,清掃體座110與清掃體140不易分離。
(第5變形例)
接著,依據圖24~圖25說明第5變形例。第5變形例的清掃體座310的清掃體保持部330,是由第1彈性構件335與第2彈性構件336所構成。第2彈性構件336具有:前端部333側的凸部337、與基部332側的凸部338。前端部333側的凸部337,是由使第2彈性構件336的前端部333側朝外側方向變形所形成。
亦即,第5變形例的清掃體座310的前端部333側的凸部337與第4變形例的清掃體座110的前端部133側的凸部237相比,為第2彈性構件336與凸部337的邊界不明確者。
再者,關於這樣的構造的凸部337,尤其是凸部337的插入側區域337A從哪裡開始的成為問題。
因此,依據圖25說明求取關於這樣的構造的凸部337的「第1角度」的方法。
圖25表示將清掃體座310朝插入方向Y1移動,而將清掃體座310的保持構件331插入清掃體340的保持空間180的狀態。
此時,凸部337抵接於清掃體340的接合部171A。以該插入側區域237A最初抵接於接合部171A的點作為插入開始點337A1。又,以該插入開始點337A1到中間部337B的部分作凸部337的插入側區域337A。
藉此,即使是凸部337這樣的構造,也可與上述的第 5變形例圖同樣,可確定插入開始點337A1、與插入終了點。因此,即使在凸部337也可決定第1角度。
(第6變形例)
接著,依據圖26~圖27說明第6變形例。圖26~圖27中,方便上僅說明第2彈性構件436、與前端部側的凸部437的構造。
凸部437是由直線構成插入側區域437A、與拔出側區域437C。因此,中間區域437B成為點狀。
圖27,是表示使清掃體座朝插入方向Y1移動,而將清掃體座的保持構件插入到清掃體140的保持空間180的狀態;以及使清掃體座朝拔出方向Y2移動,而將清掃體座的保持構件從清掃體140的保持空間180拔出的狀態的雙方的說明圖。
這樣的構造的凸部437時,插入終了點437A2、與拉拔終了點437C2在中間區域437B形成一致。另一方面,插入終了點437A2、與拔出終了點437C2即使為凸部437的同一個部分,求取「第1角度」及「第2角度」也沒有任何的問題者。
(第7變形例)
接著,依據圖28~圖29說明第7變形例。圖28~圖29中,方便上僅說明第2彈性構件536、與前端部側的凸部537的構造。
凸部537在插入側區域537A具有凹部537AA。
圖29表示使清掃體座朝插入方向Y1移動,而將清掃體座的保持構件插入清掃體140的保持空間180的狀態的說明圖。
凸部537的時候因為凹部537AA存在,所以插入區域537A與接合部171A的抵接狀態,是與上述的第3變形例~第5變形例的凸部不同者。
亦即,凸部537的插入區域537A從插入開始點(未圖示)到插入終了點537A1為止,接合部171A經過凹部537AA。
另一方面,假設如此是在插入區域537A具有凹部537AA的構成,插入終了點537A2只是插入側區域537A最後抵接在接合部171A的點。這是當拔出側區域537C具有凹部的情況也同樣。
因此,即使凸部537為具有凹部537AA的構造,要求取「第1角度」及「第2角度」也沒有任何的問題。
此外,在依據圖14~圖29的第4變形例~第7變形例,以前端部側的凸部的構成為中心進行說明。另一方面,當然也可在基部側的凸部適當實施上述的前端部側的凸部的構成。
此外,在依據圖14~圖29的第4變形例~第7變形例,方便上僅說明「接合部171A」作為與清掃體座的凸部抵接的清掃體的接合部。另一方面,求取第1角度A1與第2角度A2時,當然對於各式各樣的形狀的接合 部、各式各樣的配置的接合部的集合也可適當應用。
此時,例如按清掃體的接合部的形狀、複數存在的接合部的配置形態、再者清掃體座的中間部的構成,第1角度A1、第2角度A2相對於接連長邊方向的各接合部會有成為不同角度的可能性。
如此,具有複數個第1角度A1時,以最小的角度作為本發明的「第1角度」。
再者,具有複數個第2角度A2時,以最大的角度作為本發明的「第2角度」。
以上,清掃體座110雖具有2個雙叉狀的保持構件131,可是也可不是形成雙叉狀,而僅具有1個保持構件131。
(關於實施的形態及實施例本發明的各構成要素的對應)
清掃具100、200為本發明的「清掃具」的一例。清掃體140、240為本發明的「清掃薄片」的一例。清掃體座110、210、310為本發明的「保持具」的一例。長邊方向Y為本發明的「長邊方向」的一例。長邊交叉方向X為本發明的「長邊交叉方向」的一例。第1區域180A為本發明的「第1區域」的一例。第2區域180B為本發明的「第2區域」的一例。保持空間180為本發明的「插入部」的一例。基材薄片151、保持薄片160、刷毛薄片162為本發明的「薄片構件」的一例。清掃體保持部 130、330為本發明的「保持部」的一例。張力賦予190為本發明的「張力賦予部」的一例。第1張力賦予部190A為本發明的「第1張力賦予部」的一例。第2張力賦予部190B為本發明的「第2張力賦予部」的一例。高剛性區域174為本發明的「高剛性區域」的一例。熔著接合部171、172、173、271、273、371、171A為本發明的「第1接合部」的一例。第2接合部175為本發明的「第2接合部」的一例。插入方向Y1為本發明的「插入方向」的一例。拔出方向Y2為本發明的「拔出方向」的一例。凸部137、138、237、238、337、338、437、537為本發明的「凸部」的一例。插入側區域237A、337A、437A、537A為本發明的「插入側區域」的一例。拔出側區域237C、337C、437C、537C為本發明的「拔出側區域」的一例。中間區域237B、337B、437B、537B為本發明的「中間區域」的一例。插入開始點237A1、337A1為本發明的「插入開始點」的一例。插入終了點237A2、337A2、537A2為本發明的「插入終了點」的一例。第1假想直線L1為本發明的「第1假想直線」的一例。第2假想直線L2為本發明的「第2假想直線」的一例。第1角度A1為本發明的「第1角度」的一例。拔出開始點237C1為本發明的「拔出開始點」的一例。拔出終了點237C2、437C2、537C2為本發明的「拔出終了點」的一例。第3假想直線L3為本發明的「第3假想直線」的一例。第4假想直線L4為本發明的「第4假想直線」的一 例。第2角度A2為本發明的「第2角度」的一例。保持構件131為本發明的「長帶狀構件」的一例。基部132為本發明的「連接部」的一例。第1彈性構件135、235及第2彈性構件136、236、336、436為本發明的「2個彈性構件」的一例。
有鑑於以上的發明意思,本發明的清掃具可構成下述的態樣。
(態樣1)
一種清掃具,係由:清掃薄片、與由保持前述清掃薄片的保持具形成的清掃具,其特徵為:該清掃具具有:作為將前述保持具插入前述清掃薄片的方向的長邊方向、以及作為與該長邊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長邊交叉方向,前述清掃薄片具有:由薄片構件形成的第1區域;由薄片構件形成的第2區域;以及插入部,其係形成有必須將前述保持具插入該第1區域與第2區域之間而接連於前述長邊方向的插入空間,前述保持具係具有:保持部,其係被插入前述清掃薄片的前述插入空間保持前述清掃薄片;張力賦予部,其被設在前述保持部,在前述清掃薄片的前述第2區域賦予預定的張力;以及把持部,其連結於前述保持部能讓使用者 握住,將前述保持具的前述保持部插入前述清掃薄片的插入部的狀態下,藉由前述保持部的前述張力賦予部賦予前述清掃薄片的前述第2區域張力而形成張力部,並且將該張力部的前述長邊交叉方向的前述薄片構件往配置有前述第1區域的方向移動。
(態樣2)
態樣1記載的清掃具,其中,前述張力賦予部是由:對前述清掃薄片的前述第1區域賦予張力的第1張力賦予部;與對前述清掃薄片的前述第2區域賦予張力的第2張力賦予部形成。
(態樣3)
態樣1或2中任1項記載的清掃具,其中,前述第2張力賦予部是比前述第1張力賦予部更被配置在前述長邊交叉方向的內側。
(態樣4)
態樣1~3中任1項記載的清掃具,其中,前述張力部從前述第2張力賦予部被形成到前述第1張力賦予部。
(態樣5)
態樣1~4中任1項記載的清掃具,其中,在前述薄片構件構成有剛性高的高剛性區域、以及剛性比該高剛性區域低的低剛性區域。
(態樣6)
態樣5記載的清掃具,其中,前述高剛性區域是朝前述長邊交叉方向連續延伸。
(態樣7)
態樣5或6中任1項記載的清掃具,其中,具有連接前述第1區域與前述第2區域用的第1接合部,且該第1接合部與前述高剛性部接連。
(態樣8)
態樣5~7中任1項記載的清掃具,其中,前述高剛性部是熔著前述薄片構件的第2接合部。
(態樣9)
態樣8記載的清掃具,其中,前述清掃薄片具有纖維集合體,前述第2接合部連接前述纖維集合體的一部分與細長片。
(態樣10)
態樣1~9中任1項記載的清掃具,其中,具有:與前述長邊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插入方向;與該插入方向朝向相反的方向的拔出方向;以及形成在前述延伸部的側面的凸部,該凸部具有:被設在前述插入方向側的插入側區域;被設在前述拔出方向側的拔出側區域;以及被設在前述插入側區域與前述拔出側區域之間的中間區域,在該凸部形成有:插入開始點,係將前述保持具插入前述插入部的狀態中,前述插入側區域最初抵接於前述接合部的點;插入終了點,係將前述保持具插入前述插入部的狀態中,前述插入側區域最後抵接於前述接合部的點;第1假想直線,係連結前述插入開始點與前述插入終了點所形成;第2假想直線,係與通過前述插入開始點的前述插入方向平行的直線;第1角度,係由前述第1假想直線與前述第2假想直線所形成;拔出開始點,係從前述插入部拔出前述保持具的狀態中,前述拔出側區域最初抵接於前述接合部的點;拔出終了點,係從前述插入部拔出前述保持具的狀態中,前述拔出側區域最後抵接於前述接合部的點;第3假想直線,係連結前述拔出開始點與前述拔出終了點所形成;第4假想直線,係與通過前述拔出開始點的前述拔出方向平行的直線;以及第2角度,係由前述第3假想直線與前述第4假想直線所形成;前述第1角度比前述第2角度形成的更小。
100‧‧‧清掃具
173‧‧‧熔著接合部(第1接合部)
191‧‧‧張力部
135‧‧‧第1彈性構件(彈性構件)
136‧‧‧第2彈性構件(彈性構件)
180A‧‧‧第1區域
180‧‧‧插入部
180B‧‧‧第2區域
160‧‧‧保持薄片(薄片構件)、保持薄片
151‧‧‧薄片構件
190A‧‧‧第1張力賦予部
190‧‧‧張力賦予部
190B‧‧‧第2張力賦予部
170‧‧‧中央熔著線
153‧‧‧清掃對象側薄片
152‧‧‧纖維集合體

Claims (8)

  1. 一種清掃具,係由:清掃薄片、與由保持前述清掃薄片的保持具形成的清掃具,其特徵為:該清掃具具有:作為將前述保持具插入前述清掃薄片的方向的長邊方向、以及作為與該長邊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長邊交叉方向,前述清掃薄片具有:由薄片構件形成的第1區域;由薄片構件形成的第2區域;以及插入部,其係形成有必須將前述保持具插入該第1區域與第2區域之間而接連於前述長邊方向的插入空間,前述保持具係具有:保持部,其係被插入前述清掃薄片的前述插入空間保持前述清掃薄片;張力賦予部,其被設在前述保持部,在前述清掃薄片的前述第2區域賦予預定的張力;以及把持部,其連結於前述保持部能讓使用者握住,將前述保持具的前述保持部插入前述清掃薄片的插入部的狀態下,藉由前述保持部的前述張力賦予部賦予前述清掃薄片的前述第2區域張力而形成張力部,並且將該張力部的前述長邊交叉方向的前述薄片構件往配置有前述第1區域的方向移動;前述張力賦予部是由:對前述清掃薄片的前述第1區域賦予張力的第1張力賦予部;與對前述清掃薄片的前述 第2區域賦予張力的第2張力賦予部所形成;前述第2張力賦予部是比前述第1張力賦予部更被配置在前述長邊交叉方向的內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清掃具,其中,前述張力部從前述第2張力賦予部被形成到前述第1張力賦予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清掃具,其中,在前述薄片構件構成有剛性高的高剛性區域、以及剛性比該高剛性區域低的低剛性區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記載的清掃具,其中,前述高剛性區域是朝前述長邊交叉方向連續延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記載的清掃具,其中,具有連接前述第1區域與前述第2區域用的第1接合部,且該第1接合部與前述高剛性區域接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記載的清掃具,其中,前述高剛性區域是熔著前述薄片構件的第2接合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清掃具,其中,前述清掃薄片具有纖維集合體,前述第2接合部連接前述纖維集合體的一部分與前述薄片構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的清掃具,其中,具有:與前述長邊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插入方向;與該插入方向朝向相反的方向的拔出方向;以及形成在前述延伸部的側面的凸部, 該凸部具有:被設在前述插入方向側的插入側區域;被設在前述拔出方向側的拔出側區域;以及被設在前述插入側區域與前述拔出側區域之間的中間區域,在該凸部形成有:插入開始點,係將前述保持具插入前述插入部的狀態中,前述插入側區域最初抵接於前述第1接合部的點;插入終了點,係將前述保持具插入前述插入部的狀態中,前述插入側區域最後抵接於前述第1接合部的點;第1假想直線,係連結前述插入開始點與前述插入終了點所形成;第2假想直線,係與通過前述插入開始點的前述插入方向平行的直線;第1角度,係由前述第1假想直線與前述第2假想直線所形成;拔出開始點,係從前述插入部拔出前述保持具的狀態中,前述拔出側區域最初抵接於前述第1接合部的點;拔出終了點,係從前述插入部拔出前述保持具的狀態中,前述拔出側區域最後抵接於前述第1接合部的點;第3假想直線,係連結前述拔出開始點與前述拔出終了點所形成;第4假想直線,係與通過前述拔出開始點的前述拔出方向平行的直線;以及第2角度,係由前述第3假想直線與前述第4假想直線所形成;前述第1角度比前述第2角度形成的更小。
TW103104111A 2013-02-07 2014-02-07 清掃具 TWI6172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2747A JP6208948B2 (ja) 2013-02-07 2013-02-07 清掃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7683A TW201507683A (zh) 2015-03-01
TWI617276B true TWI617276B (zh) 2018-03-11

Family

ID=51299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4111A TWI617276B (zh) 2013-02-07 2014-02-07 清掃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098517B2 (zh)
EP (1) EP2954826B1 (zh)
JP (1) JP6208948B2 (zh)
CN (1) CN104981195B (zh)
TW (1) TWI617276B (zh)
WO (1) WO20141230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06964B2 (ja) * 2014-12-26 2019-04-2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シートおよび清掃用具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16269A1 (en) * 2007-03-05 2008-09-11 Uni-Charm Corporation Cleaning tool
US20090307860A1 (en) * 2006-09-12 2009-12-17 Uni-Charm Corporation Cleaning element and cleaning to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37595A (en) * 1924-12-18 1927-08-02 Sturgis Mop Company Mop
ATE521270T1 (de) * 2000-07-10 2011-09-15 Uni Charm Corp Gegenstand zum reinigen
IL152340A (en) * 2001-02-23 2007-12-03 Yoshinori Tanaka Cleaning accessory
CN2726513Y (zh) * 2004-07-16 2005-09-21 毛莹 清洁刷
JP4058037B2 (ja) * 2004-12-10 2008-03-05 紳宇実業有限公司 回転式はたき
JP4662454B2 (ja) * 2005-04-20 2011-03-30 花王株式会社 清掃具
JP4675218B2 (ja) * 2005-11-15 2011-04-20 花王株式会社 清掃用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38311B2 (ja) * 2006-06-01 2011-08-03 花王株式会社 清掃用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406377A (zh) * 2007-10-11 2009-04-15 杨雅菁 清洁布的双向旋紧装置
JP3148559U (ja) * 2008-12-05 2009-02-19 憲子 藤巻 埃取り掃除具
US8578564B2 (en) 2009-11-05 2013-11-1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Handle for removable cleaning implement
JP5427628B2 (ja) * 2010-02-03 2014-02-2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用具、清掃体
JP5221624B2 (ja) * 2010-10-28 2013-06-2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体及び清掃用具
JP5685093B2 (ja) * 2011-01-20 2015-03-1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用具、清掃用物品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07860A1 (en) * 2006-09-12 2009-12-17 Uni-Charm Corporation Cleaning element and cleaning tool
US20080216269A1 (en) * 2007-03-05 2008-09-11 Uni-Charm Corporation Cleaning to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54826B1 (en) 2019-09-04
TW201507683A (zh) 2015-03-01
WO2014123013A1 (ja) 2014-08-14
JP2014150961A (ja) 2014-08-25
JP6208948B2 (ja) 2017-10-04
EP2954826A4 (en) 2016-09-07
EP2954826A1 (en) 2015-12-16
US20150366429A1 (en) 2015-12-24
US10098517B2 (en) 2018-10-16
CN104981195A (zh) 2015-10-14
CN104981195B (zh) 2017-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8520B (zh) 清掃具
JP5171348B2 (ja) 清掃用具、清掃体
JP2008253286A (ja) 清掃体及び清掃用具
JP4823105B2 (ja) 清掃用具及び清掃体
JP5436042B2 (ja) 清掃体ホルダ、清掃用具
KR20150116820A (ko) 청소구
TWI619464B (zh) Sweeping tool
TWI617276B (zh) 清掃具
TWI620542B (zh) Sweeping tool
TWI620541B (zh) Sweeping tool
JP5588431B2 (ja) 清掃用具、清掃体
TWI634864B (zh) 清掃具
JP6208949B2 (ja) 清掃具
JP6291195B2 (ja) 清掃具
JP6239828B2 (ja) 清掃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