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6678B - 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16678B TWI616678B TW105142307A TW105142307A TWI616678B TW I616678 B TWI616678 B TW I616678B TW 105142307 A TW105142307 A TW 105142307A TW 105142307 A TW105142307 A TW 105142307A TW I616678 B TWI616678 B TW I61667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e capturing
- image
- lens system
- refractive pow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355 Hal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220272493 rs782575179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85 shape-memory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38 somato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20—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0K35/21—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using visual output, e.g. blinking lights or matrix displays
- B60K35/22—Display scree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20—Optical features of instruments
- B60K2360/21—Optical features of instruments using camer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以及第六透鏡。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當滿足特定條件時,廣視角的光線能夠順利進入鏡頭,以減緩透鏡周邊形狀變化,降低雜訊產生。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及取像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在電子裝置上的廣視角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及取像裝置。
近年來電子產品的辨識能力因硬體科技的發展以及軟體開發,功能變化增加,應用範圍也逐漸普遍,像是陸續往娛樂、家庭或是個人安全等應用發展。這些應用往往需要搭配大視角、成像品質高的鏡頭,且若需要應用於影像辨識,對於成像品質更為靈敏(像是鬼影等雜訊),因此需要廣角但成像雜訊低的鏡頭。
本發明提供之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藉由滿足特定條件擴大第一透鏡的最大有效半徑,並搭配具有正屈折力及非球面的第一透鏡,使廣視角光線能夠順利進入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以可減緩透鏡周邊形狀
變化,降低雜訊產生。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以及第六透鏡。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透鏡總數為六片。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11,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入射瞳直徑為EPD,其滿足下列條件:12.5<Y11/EPD。
依據本發明另提供一種取像裝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成像面。
依據本發明更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取像裝置。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以及第六透鏡。第一透鏡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且其至少一表面包含至少一反曲點。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透鏡總數為六片。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11,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入射瞳直徑為EPD,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焦距為f,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第一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2,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12.5<Y11/EPD;(f/|R1|)+(f/|R2|)<0.15;以及
120度<FOV<220度。
當Y11/EPD滿足上述條件時,可擴大第一透鏡的最大有效半徑,以緩和第一透鏡的表面形狀變化,並使廣視角的光線能夠順利進入鏡頭,以減緩透鏡周邊形狀變化,降低雜訊產生。
當(f/|R1|)+(f/|R2|)滿足上述條件時,可減緩第一透鏡的屈折力,確保周邊影像不會因第一透鏡屈折力過強而造成影像像差修正不足等問題。
當FOV滿足上述條件時,有助於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維持大視角的特徵。
20、30、40‧‧‧電子裝置
10、21、31、41‧‧‧取像裝置
19‧‧‧被攝物
11‧‧‧成像鏡頭
12‧‧‧驅動裝置組
14‧‧‧導線電路
15‧‧‧影像穩定模組
16、22‧‧‧閃光燈模組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光圈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第一透鏡
111、211、311、411、511、611、711、811‧‧‧物側表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812‧‧‧像側表面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第二透鏡
121、221、321、421、521、621、721、821‧‧‧物側表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822‧‧‧像側表面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第三透鏡
131、231、331、431、531、631、731、831‧‧‧物側表面
132、232、332、432、532、632、732、832‧‧‧像側表面
140、240、340、440、540、640、740、840‧‧‧第四透鏡
141、241、341、441、541、641、741、841‧‧‧物側表面
142、242、342、442、542、642、742、842‧‧‧像側表面
150、250、350、450、550、650、750、850‧‧‧第五透鏡
151、251、351、451、551、651、751、851‧‧‧物側表面
152、252、352、452、552、652、752、852‧‧‧像側表面
160、260、360、460、560、660、760、860‧‧‧第六透鏡
161、261、361、461、561、661、761、861‧‧‧物側表面
162、262、362、462、562、662、762、862‧‧‧像側表面
170、270、370、470、570、670、770、87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
180、280、380、480、580、680、780、880‧‧‧成像面
13、190、290、390、490、590、690、790、890‧‧‧電子感光元件
17‧‧‧影像訊號處理器
18‧‧‧影像軟體處理器
32‧‧‧螢幕
f‧‧‧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焦距
Fno‧‧‧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光圈值
HFOV‧‧‧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最大視角的一半
FOV‧‧‧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最大視角
Y11‧‧‧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
Y22‧‧‧第二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
EPD‧‧‧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入射瞳直徑
ImgH‧‧‧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最大像高
Sag12_1.0Y‧‧‧第一透鏡像側表面在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一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
Sag12_0.5Y‧‧‧第一透鏡像側表面在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一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一半的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
Sag21‧‧‧第二透鏡物側表面在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二透鏡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
Sag22‧‧‧第二透鏡像側表面在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二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
CT1‧‧‧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2‧‧‧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T12‧‧‧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
R1‧‧‧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R2‧‧‧第一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R5‧‧‧第三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R6‧‧‧第三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f1‧‧‧第一透鏡的焦距
f2‧‧‧第二透鏡的焦距
f3‧‧‧第三透鏡的焦距
f4‧‧‧第四透鏡的焦距
f5‧‧‧第五透鏡的焦距
f6‧‧‧第六透鏡的焦距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2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一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畸變曲線圖;第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4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二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畸變曲線圖;第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
第6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三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畸變曲線圖;第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8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四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畸變曲線圖;第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0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五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畸變曲線圖;第1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2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六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畸變曲線圖;第1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4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七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畸變曲線圖;第1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6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八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畸變曲線圖;第17圖繪示依照第1圖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參數Sag12_1.0Y及Sag12_0.5Y的示意圖;
第18圖繪示依照第1圖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參數Sag21及Sag22的示意圖;第19A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系統示意圖;第19B圖繪示依照第19A圖之取像裝置的立體示意圖;第20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2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以及第2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一種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以及第六透鏡,其中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透鏡總數為六片,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以及第六透鏡中,至少二透鏡可具有正屈折力且至少一透鏡可具有負屈折力。
詳細來說,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可更包含一光圈,其中位於被攝物與光圈間的透鏡為一前透鏡群且具有負屈折力,位於光圈與成像面間的透鏡為一後透鏡群且具有正屈折力。藉此,可配置成為反焦透鏡結構(Retrofocus Lens),有助於提供廣視角的特色,並同時維持適當的影像品質。
第一透鏡可具有正屈折力,可減緩成像雜訊的產生。另外,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包含至少一反曲點,其可減緩第一透鏡的屈折力,較能確保周邊影像不會因第一透鏡屈折力太強而造成影像像差修正不足等問題。
第二透鏡可具有負屈折力,有助於將光線導入影像擷取鏡片系統,較能順利將光線聚集於成像面上。第二透鏡物側表面可為凸面,且可包含至少一反曲點。藉此,較能減緩第二透鏡物側表面的形狀變化,避免光線折射時因透鏡表面形狀太彎而造成入射角度過大,以降低面反射的機率。
第三透鏡可具有正屈折力,有助於將光線導入影像擷取鏡片系統,較能順利將光線聚集於成像面上。第三透鏡物側表面可為凸面,有助於降低周邊光線入射角度,進一步降低面反射的機率。
第四透鏡可具有正屈折力,藉以平衡第三透鏡的正屈折力,有效引導光線進入影像擷取鏡片系統。
第五透鏡可具有負屈折力,藉以修正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像差。
第六透鏡可具有正屈折力,可使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主點遠離成像面,縮短其後焦距,維持其小型化。
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11,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入射瞳直徑為EPD,其滿足下列條件:12.5<Y11/EPD。藉此,可擴大第一透鏡的最大有效半徑,
以緩和第一透鏡的表面形狀變化,並使廣視角的光線能夠順利進入鏡頭,以減緩透鏡周邊形狀變化,降低雜訊產生。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15<Y11/EPD<50。更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17.5<Y11/EPD<35。
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焦距為f,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第一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2,其滿足下列條件:(f/|R1|)+(f/|R2|)<0.25。藉此,可減緩第一透鏡的屈折力,確保周邊影像不會因第一透鏡屈折力過強而造成影像像差修正不足等問題。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f/|R1|)+(f/|R2|)<0.15。
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120度<FOV<220度。藉此,有助於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維持大視角的特徵。
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其滿足下列條件:|f2/f1|<0.30。藉此,可讓主要用於倒入光線的透鏡屈折力往像側移動,能將較彎曲的透鏡縮小化,提高所述透鏡的製造性。
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11,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最大像高為ImgH,其滿足下列條件:2.5<Y11/ImgH<10。藉此,能確保第一透鏡具有足夠的最大有效半徑,減緩透鏡周邊形狀變化。
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第六透鏡的焦距為f6,其滿足下列條件:|f2|<
|f1|;|f3|<|f1|;|f4|<|f1|;|f5|<|f1|;以及|f6|<|f1|。藉此,可確保製造公差相對最大的第一透鏡屈折力較弱,可降低第一透鏡對於屈折力的敏感度。
第二透鏡像側表面在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二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為Sag22,第二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22,其滿足下列條件:1.0<Sag22/Y22<2.0。藉此,可有效降低周邊光線折射角,避免全內反射的產生。
第三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5,第三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6,其滿足下列條件:-2.5<(R5+R6)/(R5-R6)<0。藉此,可修正具有較強屈折力的第二透鏡所產生的像差。
第二透鏡物側表面在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二透鏡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為Sag21,第二透鏡像側表面在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二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為Sag22,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其滿足下列條件:0.4<(Sag22-Sag21)/CT2<1.5。藉此,可加厚第二透鏡的周邊厚度,加強第二透鏡的機構強度,提高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製造性。
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其滿足下列條件:T12/CT1<2.0。藉此,可避免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距太大而造成影像擷取鏡片系統製造性上的影響。
第一透鏡像側表面在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一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為Sag12_1.0Y,第一透鏡像側表面在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一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一半的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為Sag12_0.5Y,其滿足下列條件:5<Sag12_1.0Y/Sag12_0.5Y。藉此,可確保第一透鏡形狀變化較大的部分保持於透鏡周邊,可以加強中心影像的成像品質。
上述本發明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的各技術特徵皆可組合配置,而達到對應之功效。
本發明提供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透鏡的材質可為塑膠或玻璃。當透鏡的材質為塑膠,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另當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此外,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可為非球面(ASP),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總長度。
再者,本發明提供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且未界定該凸面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表面可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且未界定該凹面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表面可於近光軸處為凹面。本發明提供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若透鏡具有正屈折力或負屈折力,或是透鏡之焦距,皆可指透鏡近光軸處的屈折力或是焦
距。
另外,本發明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依需求可設置至少一光闌,以減少雜散光,有助於提昇影像品質。
本發明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之成像面,依其對應的電子感光元件之不同,可為一平面或有任一曲率之曲面,特別是指凹面朝往物側方向之曲面。
本發明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光圈配置可為中置光圈,其中中置光圈表示光圈設置於第一透鏡與成像面間。若為中置光圈,係有助於擴大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視場角,使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具有廣角鏡頭的優勢。
本發明之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亦可多方面應用於三維(3D)影像擷取、數位相機、行動產品、數位平板、智慧型電視、網路監控設備、體感遊戲機、行車紀錄器、倒車顯影裝置與穿戴式產品等電子裝置中。
本發明提供一種取像裝置,包含前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成像面。藉由滿足特定條件擴大第一透鏡的最大有效半徑,並搭配具有正屈折力及非球面的第一透鏡,使廣視角光線能夠順利進入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以可減緩透鏡周邊形狀變化,降低雜訊產生。較佳地,取像裝置可進一步包含鏡筒(Barrel Member)、支持裝置(Holder Member)或其組合。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的取像裝置。藉此,提升成像品質。較佳地,電子裝置可進一步包含
控制單元(Control Unit)、顯示單元(Display)、儲存單元(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或其組合。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以下提出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請參照第1圖及第2圖,其中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2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一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畸變曲線圖。由第1圖可知,第一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影像擷取鏡片系統(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190。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光圈100、第四透鏡140、第五透鏡150、第六透鏡16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70以及成像面180,而電子感光元件190設置於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成像面180,其中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透鏡總數為六片(110-160),且位於被攝物(圖未繪示)與光圈100間的透鏡(第一透鏡110至第三透鏡130)為一前透鏡群,位於光圈100與成像面180間的透鏡(第四透鏡140至第六透鏡160)為一後透鏡群。
第一透鏡1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1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1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1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2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2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二透鏡物側表面121及像側表面122皆包含
至少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1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3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3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1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4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4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1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5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15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其中,第四透鏡像側表面142與第五透鏡物側表面151黏合。
第六透鏡16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6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6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六透鏡160及成像面180間且不影響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焦距。
上述各透鏡的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X: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其與相切於非球面光軸上交點切面的相對距離;Y: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R:曲率半徑;
k:錐面係數;以及Ai:第i階非球面係數。
第一實施例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焦距為f,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光圈值(f-number)為Fno,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數值如下:f=1.27mm;Fno=2.45;以及HFOV=75.0度。
第一實施例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FOV=150.0度。
第一實施例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第一透鏡物側表面111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11,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入射瞳直徑為EPD,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最大像高為ImgH(即電子感光元件190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其滿足下列條件:Y11/EPD=28.72;以及Y11/ImgH=6.56。
配合參照第17圖,其繪示依照第1圖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參數Sag12_1.0Y及Sag12_0.5Y的示意圖。由第17圖可知,第一透鏡像側表面112在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一透鏡像側表面112的最大有效半徑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為Sag12_1.0Y,第一透鏡像側表面112在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一透鏡像側表面112的最大有效半徑一半的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為Sag12_0.5Y,其滿足下列條件:Sag12_1.0Y/Sag12_0.5Y=8.48。
配合參照第18圖,其繪示依照第1圖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參數Sag21及Sag22的示意圖。由第18圖可知,第二透鏡物側表面121在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二透鏡物側表面121的最大有效半徑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為Sag21,第二透鏡像側表面122在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二透鏡像側表面122的最大有效半徑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為Sag22,第二透鏡1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第二透鏡像側表面122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22,其滿足下列條件:(Sag22-Sag21)/CT2=0.78;以及Sag22/Y22=1.40。
第一實施例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第一透鏡110與第二透鏡1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一透鏡11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其滿足下列條件:T12/CT1=1.65。
第一實施例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第三透鏡物側表面131的曲率半徑為R5,第三透鏡像側表面132的曲率半徑為R6,其滿足下列條件:(R5+R6)/(R5-R6)=-3.67。
第一實施例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焦距為f,第一透鏡物側表面111的曲率半徑為R1,第一透鏡像側表面112的曲率半徑為R2,其滿足下列條件:(f/|R1|)+(f/|R2|)=0.05。
第一實施例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120的焦距為f2,其滿足下列條件:|f2/f1|=0.02。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一以及表二。
表一為第1圖第一實施例詳細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且表面0-16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表二為第一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表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4-A16則表示各表面第4-16階非球面係數。此外,以下各實施例表格乃對應各實施例的示意圖與像差曲線圖,表格中數據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的表一及表二的定義相同,在此不加贅述。
另外,第一實施例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120的焦距為f2,第三透鏡130的焦距為f3,第四透鏡140的焦距為f4,第五透鏡150的焦距為f5,第六透鏡160的焦距為f6,其滿足下列條件:|f2|<|f1|;|f3|<|f1|;|f4|<|f1|;|f5|<|f1|;以及|f6|<|f1|。
請參照第3圖及第4圖,其中第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4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二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畸變曲線圖。由第3圖可知,第二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影像擷取鏡片系統(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290。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光圈200、第四透鏡240、第五透鏡250、第六透鏡26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270以及成像面280,而電子感光元件290設置於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成像面280,其中影像擷取
鏡片系統中透鏡總數為六片(210-260),且位於被攝物(圖未繪示)與光圈200間的透鏡(第一透鏡210至第三透鏡230)為一前透鏡群,位於光圈200與成像面280間的透鏡(第四透鏡240至第六透鏡260)為一後透鏡群。
第一透鏡2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1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12為平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一透鏡像側表面212包含至少一反曲點。
第二透鏡2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2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2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二透鏡物側表面221及像側表面222皆包含至少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2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3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3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2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4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4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2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5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25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六透鏡26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6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6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2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
於第六透鏡260及成像面280間且不影響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三以及表四。
第二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三及表四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另外,第二實施例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第一透鏡210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220的焦距為f2,第三透鏡230的焦距為f3,第四透鏡240的焦距為f4,第五透鏡250的焦距為f5,第六透鏡260的焦距為f6,其滿足下列條件:|f2|<|f1|;|f3|<|f1|;|f4|<|f1|;|f5|<|f1|;以及|f6|<|f1|。
請參照第5圖及第6圖,其中第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6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三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畸變曲線圖。由第5圖可知,第三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影像擷取鏡片系統(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390。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由物側至像
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光圈300、第四透鏡340、第五透鏡350、第六透鏡36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370以及成像面380,而電子感光元件390設置於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成像面380,其中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透鏡總數為六片(310-360),且位於被攝物(圖未繪示)與光圈300間的透鏡(第一透鏡310至第三透鏡330)為一前透鏡群,位於光圈300與成像面380間的透鏡(第四透鏡340至第六透鏡360)為一後透鏡群。
第一透鏡3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1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1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一透鏡像側表面312包含至少一反曲點。
第二透鏡3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2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2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二透鏡物側表面321及像側表面322皆包含至少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3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3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3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3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4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4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3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5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35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六透鏡36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6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6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3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六透鏡360及成像面380間且不影響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五以及表六。
第三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五及表六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另外,第三實施例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第一透鏡310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320的焦距為f2,第三透鏡330的焦距為f3,第四透鏡340的焦距為f4,第五透鏡350的焦距為f5,第六透鏡360的焦距為f6,其滿足下列條件:|f2|<|f1|;|f3|<|f1|;|f4|<|f1|;|f5|<|f1|;以及|f6|<|f1|。
請參照第7圖及第8圖,其中第7圖繪示依照本
發明第四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8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四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畸變曲線圖。由第7圖可知,第四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影像擷取鏡片系統(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490。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光圈400、第四透鏡440、第五透鏡450、第六透鏡46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470以及成像面480,而電子感光元件490設置於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成像面480,其中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透鏡總數為六片(410-460),且位於被攝物(圖未繪示)與光圈400間的透鏡(第一透鏡410至第三透鏡430)為一前透鏡群,位於光圈400與成像面480間的透鏡(第四透鏡440至第六透鏡460)為一後透鏡群。
第一透鏡4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1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1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一透鏡像側表面412包含至少一反曲點。
第二透鏡4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2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2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二透鏡物側表面421及像側表面422皆包含至少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4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3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3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4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4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42為凸面,並皆為非
球面。
第五透鏡4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5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45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六透鏡46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6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6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4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六透鏡460及成像面480間且不影響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七以及表八。
第四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七及表八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另外,第四實施例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第一透鏡410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420的焦距為f2,第三透鏡430的焦距為f3,第四透鏡440的焦距為f4,第五透鏡450的焦距為f5,第六透鏡460的焦距為f6,其滿足下列條件:
|f2|<|f1|;|f3|<|f1|;|f4|<|f1|;|f5|<|f1|;以及|f6|<|f1|。
請參照第9圖及第10圖,其中第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0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五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畸變曲線圖。由第9圖可知,第五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影像擷取鏡片系統(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590。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光圈500、第四透鏡540、第五透鏡550、第六透鏡56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570以及成像面580,而電子感光元件590設置於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成像面580,其中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透鏡總數為六片(510-560),且位於被攝物(圖未繪示)與光圈500間的透鏡(第一透鏡510至第三透鏡530)為一前透鏡群,位於光圈500與成像面580間的透鏡(第四透鏡540至第六透鏡560)為一後透鏡群。
第一透鏡5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1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1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一透鏡像側表面512包含至少一反曲點。
第二透鏡5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2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2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二透鏡物側表面521及像側表面522皆包含至少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5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
其物側表面53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3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5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4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4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5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5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55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六透鏡56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6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6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5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六透鏡560及成像面580間且不影響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九以及表十。
第五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九及表十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另外,第五實施例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第一透鏡510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520的焦距為f2,第三透鏡530的焦距為f3,第四透鏡540的焦距為f4,第五透鏡550的焦距為f5,第六透鏡560的焦距為f6,其滿足下列條件:|f2|<|f1|;|f3|<|f1|;|f4|<|f1|;|f5|<|f1|;以及|f6|<|f1|。
請參照第11圖及第12圖,其中第1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2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六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畸變曲線圖。由第11圖可知,第六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影像擷取鏡片系統(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690。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610、第二透鏡620、第三透鏡630、光圈600、第四透鏡640、第五透鏡650、第六透鏡66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670以及成像面680,而電子感光元件690設置於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成像面680,其中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透鏡總數為六片(610-660),且位於被攝物(圖未繪示)與光圈600間的透鏡(第一透鏡610至第三透鏡630)為一前透鏡群,位於光圈600與成像面680間的透鏡(第四透鏡640至第六透鏡660)為一後透鏡群。
第一透鏡6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1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61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一透鏡像側表面612包含至少一反曲點。
第二透鏡6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
其物側表面62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62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二透鏡物側表面621及像側表面622皆包含至少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6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3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63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6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4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64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6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5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652為平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六透鏡66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6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66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6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六透鏡660及成像面680間且不影響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十一以及表十二。
第六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十一及表十二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另外,第六實施例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第一透鏡610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620的焦距為f2,第三透鏡630的焦距為f3,第四透鏡640的焦距為f4,第五透鏡650的焦距為f5,第六透鏡660的焦距為f6,其滿足下列條件:|f2|<|f1|;|f3|<|f1|;|f4|<|f1|;|f5|<|f1|;以及|f6|<|f1|。
請參照第13圖及第14圖,其中第1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4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七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畸變曲線圖。由第13圖可知,第七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影像擷取鏡片系統(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790。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710、第二透鏡720、第三透鏡730、光圈700、第四透鏡740、第五透鏡750、第六透鏡76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770以及成像面780,而電子感光元件790設置於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成像面780,其中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透鏡總數為六片(710-760),且位於被攝物(圖未繪示)與光圈700間的透鏡(第一透鏡710至第三透鏡730)為一前透鏡群,位於光圈700與成像面780間的透鏡(第四透鏡740至第六透鏡760)為一後透鏡群。
第一透鏡7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
其物側表面71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71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一透鏡物側表面711及像側表面712皆包含至少一反曲點。
第二透鏡7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72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72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二透鏡物側表面721及像側表面722皆包含至少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7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73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73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7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74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74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7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75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75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六透鏡76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76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76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7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六透鏡760及成像面780間且不影響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十三以及表十四。
第七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
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十三及表十四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另外,第七實施例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第一透鏡710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720的焦距為f2,第三透鏡730的焦距為f3,第四透鏡740的焦距為f4,第五透鏡750的焦距為f5,第六透鏡760的焦距為f6,其滿足下列條件:|f2|<|f1|;|f3|<|f1|;|f4|<|f1|;|f5|<|f1|;以及|f6|<|f1|。
請參照第15圖及第16圖,其中第1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6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八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畸變曲線圖。由第15圖可知,第八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影像擷取鏡片系統(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890。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810、第二透鏡820、第三透鏡830、光圈800、第四透鏡840、第五透鏡850、第六透鏡86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870以及成像面880,而電子感光元件890設置於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成像面880,其中影像擷取
鏡片系統中透鏡總數為六片(810-860),且位於被攝物(圖未繪示)與光圈800間的透鏡(第一透鏡810至第三透鏡830)為一前透鏡群,位於光圈800與成像面880間的透鏡(第四透鏡840至第六透鏡860)為一後透鏡群。
第一透鏡8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81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81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8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82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82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二透鏡物側表面821及像側表面822皆包含至少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8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83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83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8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84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84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8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85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852為平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六透鏡86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86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86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8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
於第六透鏡860及成像面880間且不影響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十五以及表十六。
第八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十五及表十六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另外,第八實施例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第一透鏡810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820的焦距為f2,第三透鏡830的焦距為f3,第四透鏡840的焦距為f4,第五透鏡850的焦距為f5,第六透鏡860的焦距為f6,其滿足下列條件:|f2|<|f1|;|f3|<|f1|;|f4|<|f1|;|f5|<|f1|;以及|f6|<|f1|。
請參照第19A圖及第19B圖,其中第19A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10的系統示意圖,第19B圖繪示依照第19A圖之取像裝置10的立體示意圖。由第19A圖及第19B圖可知,第九實施例的取像裝置10係為一相機模組,取像裝置10包含成像鏡頭11、驅動裝置
組12、電子感光元件13以及導線電路14,其中成像鏡頭11包含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以及一承載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鏡筒(圖未揭示)。取像裝置10利用成像鏡頭11聚光且對被攝物19進行攝像並配合驅動裝置組12進行影像對焦,最後成像於電子感光元件13,並透過導線電路14將影像資料輸出。
驅動裝置組12可為自動對焦(Auto-Focus)模組,其驅動方式可使用如音圈馬達(Voice Coil Motor;VCM)、微機電系統(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壓電系統(Piezoelectric)、以及記憶金屬(Shape Memory Alloy)等驅動系統,或是使用透過雷射或紅外線測距之對焦輔助模組。驅動裝置組12可讓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取得較佳的成像位置,可提供被攝物19於不同物距的狀態下,皆能拍攝清晰影像。此外,取像裝置10更可包含影像穩定模組15,其可為加速計、陀螺儀或霍爾元件(Hall Effect Sensor)等動能感測元件,藉由調整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不同軸向的變化以補償拍攝瞬間因晃動而產生的模糊影像,進一步提升動態以及低照度場景拍攝的成像品質,並提供例如光學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電子防手震(Electronic Image Stabilization,EIS)等進階的影像補償功能。
取像裝置10可搭載一感光度佳及低雜訊的電子感光元件13(如CMOS、CCD)設置於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成像面,可真實呈現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良好成像品質。
另外,電子感光元件13更可與影像訊號處理器17(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及影像軟體處理器18連接,進一步優化影像品質。
再者,取像裝置10更可搭配閃光燈模組16,在攝像過程中進行補光,優化成像品質。
請參照第20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20的示意圖。第十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係一行車紀錄器,電子裝置20包含取像裝置21、閃光燈模組22、影像訊號處理器(未另繪示),其與上述第九實施例的對應元件相同,在此不另贅述。當使用者進行拍攝,電子裝置20利用取像裝置21聚光取像,啟動閃光燈模組22進行補光,並使用影像訊號處理器進行影像最佳化處理,來進一步提升影像擷取鏡片系統所產生的影像品質。其中可配合影像處理軟體的多樣化功能進行影像拍攝以及影像處理。
請參照第21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30的示意圖。第十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0係一倒車顯影裝置,電子裝置30包含取像裝置31以及螢幕32,取像裝置31包含依據本發明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圖未揭示)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成像面,螢幕32則與取像裝置31電性連接,用以顯示其拍攝之影像畫面。
請參照第22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40的示意圖。第十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40係一監控攝影裝置,電子裝置40包含取像裝置41,取像裝置41包含依據本發明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圖未揭示)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成像面。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27)
- 一種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透鏡總數為六片,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11,該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入射瞳直徑為EPD,其滿足下列條件:12.5<Y11/EPD。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11,該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入射瞳直徑為EPD,其滿足下列條件:15<Y11/EPD<5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11,該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入射瞳直徑為EPD,其滿足下列條件:17.5<Y11/EPD<3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 為f2,其滿足下列條件:|f2/f1|<0.3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以及該第六透鏡中,至少二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至少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二透鏡物側表面為凸面,且包含至少一反曲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包含至少一反曲點,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11,該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最大像高為ImgH,其滿足下列條件:2.5<Y11/ImgH<1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三透鏡物側表面為凸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 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該第六透鏡的焦距為f6,其滿足下列條件:|f2|<|f1|;|f3|<|f1|;|f4|<|f1|;|f5|<|f1|;以及|f6|<|f1|。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二透鏡像側表面在光軸上的交點至該第二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為Sag22,該第二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22,其滿足下列條件:1.0<Sag22/Y22<2.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三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6,其滿足下列條件:-2.5<(R5+R6)/(R5-R6)<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更包含:一光圈,其中位於一被攝物與該光圈間的該些透鏡為一前透鏡群且具有負屈折力,位於該光圈與一成像面間的該些透鏡為一後透鏡群且具有正屈折力,該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 120度<FOV<220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2,其滿足下列條件:(f/|R1|)+(f/|R2|)<0.2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二透鏡物側表面在光軸上的交點至該第二透鏡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為Sag21,該第二透鏡像側表面在光軸上的交點至該第二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為Sag22,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其滿足下列條件:0.4<(Sag22-Sag21)/CT2<1.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該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其滿足下列條件:T12/CT1<2.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一透鏡像側表面在光軸上的交點至該第一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為Sag12_1.0Y,該第一透鏡像側表面在光軸上的交點至該第一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一半的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為Sag12_0.5Y,其滿足下列條件: 5<Sag12_1.0Y/Sag12_0.5Y。
- 一種取像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設置於該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一成像面。
-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取像裝置。
- 一種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且其至少一表面包含至少一反曲點;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影像擷取鏡片系統中透鏡總數為六片,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11,該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入射瞳直徑為EPD,該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2,該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12.5<Y11/EPD;(f/|R1|)+(f/|R2|)<0.15;以及 120度<FOV<220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二透鏡像側表面在光軸上的交點至該第二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為Sag22,該第二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22,其滿足下列條件:1.0<Sag22/Y22<2.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11,該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的入射瞳直徑為EPD,其滿足下列條件:17.5<Y11/EPD<3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該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其滿足下列條件:T12/CT1<2.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 f4,該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該第六透鏡的焦距為f6,其滿足下列條件:|f2|<|f1|;|f3|<|f1|;|f4|<|f1|;|f5|<|f1|;以及|f6|<|f1|。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其中該第一透鏡像側表面在光軸上的交點至該第一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為Sag12_1.0Y,該第一透鏡像側表面在光軸上的交點至該第一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一半的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量為Sag12_0.5Y,其滿足下列條件:5<Sag12_1.0Y/Sag12_0.5Y。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42307A TWI616678B (zh) | 2016-12-20 | 2016-12-20 | 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201710020942.XA CN108205185B (zh) | 2016-12-20 | 2017-01-11 | 影像撷取镜片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US15/496,098 US10042143B2 (en) | 2016-12-20 | 2017-04-25 | Image capturing lens system,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42307A TWI616678B (zh) | 2016-12-20 | 2016-12-20 | 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16678B true TWI616678B (zh) | 2018-03-01 |
TW201823796A TW201823796A (zh) | 2018-07-01 |
Family
ID=62188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42307A TWI616678B (zh) | 2016-12-20 | 2016-12-20 | 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42143B2 (zh) |
CN (1) | CN108205185B (zh) |
TW (1) | TWI61667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222827A1 (en) * | 2017-06-02 | 2018-12-06 | Owl Labs, Inc. | Wide angle lens and camera system for peripheral field of view imaging |
JP2020024243A (ja) * | 2018-08-06 | 2020-02-13 |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 反射防止構造体付き光学素子、その製造方法、製造用金型の製造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
JPWO2020262553A1 (zh) * | 2019-06-26 | 2020-12-30 | ||
TWI717218B (zh) * | 2020-02-27 | 2021-01-21 |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 鏡頭及其製造方法及車燈裝置 |
CN115097606A (zh) * | 2021-11-25 | 2022-09-23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成像透镜系统 |
JP2023183790A (ja) * | 2022-06-16 | 2023-12-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学系、撮像装置、車載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124189A1 (en) * | 2014-10-30 | 2016-05-05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Lens module |
US20160231533A1 (en) * | 2015-02-09 | 2016-08-11 | Apple Inc. | Camera lens system |
TW201641977A (zh) * | 2015-05-22 | 2016-12-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63360B2 (ja) * | 2012-11-21 | 2016-08-03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JP6048882B2 (ja) | 2013-02-28 | 2016-12-21 |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 撮像レンズ |
TWI487942B (zh) | 2014-03-12 | 2015-06-11 |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
TWI541535B (zh) * | 2014-07-16 | 2016-07-1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六片式成像鏡頭組 |
TWI579586B (zh) * | 2015-05-21 | 2017-04-2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598622B (zh) * | 2015-07-31 | 2017-09-1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CN107329241B (zh) * | 2016-04-29 | 2020-02-28 |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 广角镜头 |
-
2016
- 2016-12-20 TW TW105142307A patent/TWI616678B/zh active
-
2017
- 2017-01-11 CN CN201710020942.XA patent/CN108205185B/zh active Active
- 2017-04-25 US US15/496,098 patent/US1004214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124189A1 (en) * | 2014-10-30 | 2016-05-05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Lens module |
US20160231533A1 (en) * | 2015-02-09 | 2016-08-11 | Apple Inc. | Camera lens system |
TW201641977A (zh) * | 2015-05-22 | 2016-12-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05185A (zh) | 2018-06-26 |
CN108205185B (zh) | 2020-09-18 |
TW201823796A (zh) | 2018-07-01 |
US20180172961A1 (en) | 2018-06-21 |
US10042143B2 (en) | 2018-08-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94011B (zh) | 取像光學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640798B (zh) | 光學攝像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629531B (zh) | 取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631382B (zh) | 攝像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616699B (zh) | 影像擷取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CN109828345B (zh) | 光学取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TWI614517B (zh) | 影像擷取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646367B (zh) | 成像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CN109143535B (zh) | 摄像系统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TWI629535B (zh) | 影像擷取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656374B (zh) | 光學影像擷取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642991B (zh) | 攝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655474B (zh) | 取像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625567B (zh) | 成像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617834B (zh) | 光學攝影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617857B (zh) | 取像系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610110B (zh) | 攝影系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601995B (zh) | 影像擷取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639864B (zh) | 影像擷取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615627B (zh) | 光學攝影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616678B (zh) | 影像擷取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650588B (zh) | 取像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1819974A (zh) | 影像擷取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1903460A (zh) | 攝像系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1903456A (zh) | 光學影像擷取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