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4468B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4468B
TWI614468B TW105135451A TW105135451A TWI614468B TW I614468 B TWI614468 B TW I614468B TW 105135451 A TW105135451 A TW 105135451A TW 105135451 A TW105135451 A TW 105135451A TW I614468 B TWI614468 B TW I61446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radiation
transfer tube
fin
heat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54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8036A (zh
Inventor
Komei Nakajima
Yusuke Tashiro
Takanori Tanikaw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to TW1051354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446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4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446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80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8036A/zh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Description

冰箱
本發明係關於在機械室中設置放熱器及冷卻該放熱器的送風機之冰箱,其係關於達成送風機的高效率化之技術。
過去,冰箱利用冷凍循環回路以將供應給貯藏室的空氣冷卻。此種傳統的冰箱中,在框體的下部背面側設有機械室,並將構成冷凍循環回路一部分的放熱器、以及冷卻該放熱器的送風機配置在機械室中(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42636號公報
藉由用送風機使放熱器冷卻,能夠增加放熱器的放熱量,進而能夠提高冷凍循環回路的效率。但是,需要消耗電力以驅動送風機。因此,提高送風機的效率,對於降低冰箱全體的消耗電力量是很重要的。
提高送風機的效率,可以是驅動送風機風扇的馬達的高效率化、用以驅動送風機的積體電路(IC)的高效率化、取決於送風機的風扇之扇葉形狀等地風扇的效率提高等。在送風機為鐘形口(bell mouth)與配置於該鐘形口的內側的風扇所 構成的情況下,風扇效率能夠藉由縮短風扇與鐘形口之間的最短距離來提高。亦即,藉由縮短風扇扇葉與鐘形口之間的距離,能夠提高風扇的效率。
但是,在冰箱中,配置送風機的機械室係設置於框體的下部背面側。因此,可能會因為冰箱長年的使用,而有塵埃及異物等混入機械室內。而且,當有塵埃及異物等夾在風扇與鐘形口之間時,風扇會無法轉動,而成為故障的原因。
因此,習知的冰箱,就安全性的觀點而言,無法縮短風扇與鐘形口之間的最短距離,而造成風扇效率(亦即送風機的效率)不佳的課題。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其目的在於提供能夠提高送風機效率的冰箱。
本發明之冰箱,其包括:框體,其具有貯藏室、及配置於下部背面側且在左右側面部中的一方形成空氣的吸入口的機械室;送風機,其具有設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鐘形口、及配置於上述鐘形口內的風扇;放熱器,配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上述吸入口和上述送風機之間,構成將供應至上述貯藏室的空氣冷卻的冷凍循環回路的一部分;其中:上述放熱器包含:第1放熱部,其具有: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1放熱鰭片及第2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設置為貫穿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的第1傳熱管及第2傳熱管;第2放熱部,其具有: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上述 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3放熱鰭片及第4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上述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3放熱鰭片及上述第4放熱鰭片的第3傳熱管及第4傳熱管;上述第2放熱部配置為,相對於上述第1放熱部,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錯開上述第1間距尺寸之半的距離,並且,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錯開上述第2間距尺寸之半的距離;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2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1區域;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3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3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2區域;上述第1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1等價直徑;上述第2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2等價直徑;則上述風扇和上述鐘形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小於上述第1等價直徑,大於上述第2等價直徑。
另外,本發明的冰箱,其包括:框體,其具有貯藏室、及配置於下部背面側且在左右側面部中的一方形成空氣的吸入口的機械室;送風機,其具有設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鐘形口、及配置於上述鐘形口內的風扇;放熱器,配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上述吸入口和上述送風機之間,構成將供應至上述貯藏室的空氣冷卻的冷凍循環回路的一部分;其中:上述放熱器包含:第1放熱部,其具有: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1放熱鰭片及第2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的第1傳熱管及第2傳熱管;第2放熱部,其具有:在上述框體的 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上述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3放熱鰭片及第4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上述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3放熱鰭片及上述第4放熱鰭片的第3傳熱管及第4傳熱管;上述第2放熱部配置為,相對於上述第1放熱部,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錯開上述第1間距尺寸之半的距離;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2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1區域;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2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3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2區域;上述第1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1等價直徑;上述第2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2等價直徑;則上述風扇和上述鐘形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小於上述第1等價直徑,大於上述第2等價直徑。
另外,本發明的冰箱,其包括:框體,其具有貯藏室、及配置於下部背面側且在左右側面部中的一方形成空氣的吸入口的機械室;送風機,其具有設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鐘形口、及配置於上述鐘形口內的風扇;放熱器,配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上述吸入口和上述送風機之間,構成將供應至上述貯藏室的空氣冷卻的冷凍循環回路的一部分;其中:上述放熱器包含:第1放熱部,其具有: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1放熱鰭片及第2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的第1傳熱管及第2傳熱管;第2放熱部,其具有: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上述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3放熱鰭片及第4 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上述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3放熱鰭片及上述第4放熱鰭片的第3傳熱管及第4傳熱管;上述第2放熱部配置為,相對於上述第1放熱部,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錯開上述第2間距尺寸之半的距離;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2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1區域;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3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2區域;上述第1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1等價直徑;上述第2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2等價直徑;則上述風扇和上述鐘形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小於上述第1等價直徑,大於上述第2等價直徑。
另外,本發明之冰箱,其包括:框體,其具有貯藏室、及配置於下部背面側且在左右側面部中的一方形成空氣的吸入口的機械室;送風機,其具有設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鐘形口、及配置於上述鐘形口內的風扇;放熱器,配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上述吸入口和上述送風機之間,構成將供應至上述貯藏室的空氣冷卻的冷凍循環回路的一部分;其中:上述放熱器包含:第1放熱部,其具有: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1放熱鰭片及第2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的第1傳熱管及第2傳熱管;n個第2放熱部,其中n為2以上的自然數,該第2放熱部具有: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上述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3放熱鰭片 及第4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上述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3放熱鰭片及上述第4放熱鰭片的第3傳熱管及第4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部配置為與上述吸入口相對;n個的上述第2放熱部,在較上述第1放熱部更靠上述送風機側,並列設置於上述框體的左右方向;各個上述第2放熱部配置為,相對於較其本身更靠近上述吸入口側的鄰接的放熱部,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分別錯開上述第1間距除以(n+1)所得到的距離,並且配置為,相較於較其本身更上述靠近吸入口側的鄰接的放熱部,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錯開上述第2間距尺寸之半的距離;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2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1區域;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3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3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2區域;上述第1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1等價直徑;上述第2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2等價直徑;則上述風扇和上述鐘形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小於上述第1等價直徑,大於上述第2等價直徑。
另外,本發明之冰箱,其包括:框體,其具有貯藏室、及配置於下部背面側且在左右側面部中的一方形成空氣的吸入口的機械室;送風機,其具有設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鐘形口、及配置於上述鐘形口內的風扇;放熱器,配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上述吸入口和上述送風機之間,構成將供應至上述貯藏室的空氣冷卻的冷凍循環回路的一部分;其中:上述放熱器包含:第1放熱部,其具有: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第1間距並列 設置的第1放熱鰭片及第2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的第1傳熱管及第2傳熱管;n個第2放熱部,其中n為2以上的自然數,該第2放熱部具有: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上述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3放熱鰭片及第4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上述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3放熱鰭片及上述第4放熱鰭片的第3傳熱管及第4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部配置為與上述吸入口相對;n個的上述第2放熱部,在較上述第1放熱部更靠上述送風機側,並列設置於上述框體的左右方向;各個上述第2放熱部配置為,相對於較其本身更靠近上述吸入口側的鄰接的放熱部,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分別錯開上述第1間距除以(n+1)所得到的距離;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2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1區域;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2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3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2區域;上述第1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1等價直徑;上述第2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2等價直徑;則上述風扇和上述鐘形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小於上述第1等價直徑,大於上述第2等價直徑。
另外,本發明之冰箱,其包括:框體,其具有貯藏室、及配置於下部背面側且在左右側面部中的一方形成空氣的吸入口的機械室;送風機,其具有設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鐘形口、及配置於上述鐘形口內的風扇;放熱器,配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 上述吸入口和上述送風機之間並且與上述吸入口相對,構成將供應至上述貯藏室的空氣冷卻的冷凍循環回路的一部分;其中:上述放熱器具有: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1放熱鰭片及第2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的第1傳熱管及第2傳熱管;上述吸入口具有與上述第1傳熱管相對開口的開口部;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2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1區域;從上述開口部側向上述放熱器的方向觀看上述放熱器及上述開口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上述第2放熱鰭片及上述開口部的緣部的一部分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2區域;上述第1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1等價直徑;上述第2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2等價直徑;則上述風扇和上述鐘形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小於上述第1等價直徑,大於上述第2等價直徑。
本發明的冰箱,能夠使得風扇與鐘形口之間的最短距離較過去還要短。因此,本發明的冰箱,能夠提高風扇的效率,亦即送風機的效率。
1‧‧‧框體
1a‧‧‧內箱
1b‧‧‧外箱
2‧‧‧機械室
2a‧‧‧右側面部
2b‧‧‧左側面部
3‧‧‧吸入口
3a‧‧‧開口部
4‧‧‧吹出口
5‧‧‧風路
6‧‧‧貯藏室
7‧‧‧門片
10‧‧‧冷凍循環回路
11‧‧‧壓縮機
12‧‧‧放熱器
13‧‧‧放熱管
14‧‧‧減壓裝置
15‧‧‧冷卻器
20‧‧‧第1放熱部
21‧‧‧上流側傳熱管
22‧‧‧上流側放熱鰭片
30‧‧‧第2放熱部
31‧‧‧下流側傳熱管
32‧‧‧下流側放熱鰭片
35‧‧‧第2放熱部
36‧‧‧下流側傳熱管
37‧‧‧下流側放熱鰭片
40‧‧‧冷卻器用送風機
50‧‧‧送風機
51‧‧‧鐘形口
52‧‧‧貫通孔
53‧‧‧風扇
54‧‧‧輪轂部
55‧‧‧扇葉
90‧‧‧控制裝置
100‧‧‧冰箱
112‧‧‧放熱器(習知)
120‧‧‧第1放熱部(習知)
121‧‧‧上流側傳熱管(習知)
122‧‧‧上流側放熱鰭片(習知)
130‧‧‧第2放熱部(習知)
131‧‧‧下流側傳熱管(習知)
132‧‧‧下流側放熱鰭片(習知)
Y‧‧‧從冰箱的背面側朝向前面側的方向
第1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冰箱之一例的側面縱剖面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冰箱的冷凍循環回路圖。
第3圖為從框體背面側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冰箱之機械室的立體圖。
第4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冰箱之送風機的側面圖。
第5圖為從框體的右側方觀看習知的放熱器的立體圖。
第6圖為從框體右側方觀看習知的放熱器之圖。
第7圖為從框體背面側觀看習知的放熱器之圖。
第8圖為第6圖的沿X箭頭方向的視圖。
第9圖為從框體右側方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之立體圖。
第10圖為從框體右側方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之圖。
第11圖為從框體背面側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之圖。
第12圖為第10圖的沿X箭頭方向的視圖。
第13圖為從框體右側方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的另外一例的圖。
第14圖為從框體右側方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的另外一例的圖。
第15圖為從框體右側方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2的放熱器的立體圖。
第16圖為從框體右側方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2的放熱器的圖。
第17圖為從框體背面側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2的放熱器的圖。
第18圖為第16圖的沿X箭頭方向的視圖。
第19圖為從框體右側方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3的放熱器及吸入口的圖。
實施形態1
以下參照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
第1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冰箱之一例的側面縱剖面圖。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冰箱的冷凍循環回路圖。第3圖為從框體背面側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冰箱之機械室的立體圖。第4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冰箱之送風機的側面圖。
另外,第1圖圖示冰箱100時係以冰箱100的前面為左側。另外,第2圖所示機械室2及第3圖,係顯示從第1圖的Z方向觀看的狀態。另外,第3圖為透過機械室的背面側的圖。另外,第4圖顯示從第3圖的Y方向觀看的狀態。
本實施形態1的冰箱100包含具備貯藏室6的框體1等。此框體1由內箱1a、外箱1b、以及設置在內箱1a和外箱1b之間的隔熱材等所構成。框體1形成為前面側開口的箱型形狀,框體1中的內箱1a的內側為貯藏室6。本實施形態1中,內箱1a的內側用分隔板區隔,形成複數的貯藏室6。複數個貯藏室6為例如冷藏室、冷凍室及蔬果室等。上述各貯藏室6上設置門片7,其係以可自由開閉的方式覆蓋各貯藏室6的開口部。
另外,貯藏室6的種類及貯藏室6的數量僅為一例。
另外,框體1中亦具有風路5及機械室2。風路5 形成於貯藏室6的背面側,其透過吹出風路及回流風路與各貯藏室6連通。機械室2設置於框體1的下部背面側。在該機械室2的左右側面部的其中一方形成空氣的吸入口3。本實施形態1中,在機械室2的右側面部2a形成吸入口3。另外,機械室2的空氣之吹出口4形成於例如與形成吸入口3側相反的側面部。本實施形態1中,在例如左側面部2b形成吹出口4。
在這些機械室2及風路5中,設置將供應至貯藏室6的空氣予以冷卻的冷凍循環回路10的構成零件。
冷凍循環回路10係將壓縮機11、放熱器12、放熱管13、減壓裝置14及冷卻器15以配管連接而成。
壓縮機11,吸入從冷卻器15流出的低溫低壓的氣體冷媒,並將之壓縮為高溫高壓的氣體冷媒。該壓縮機11設置在機械室2中。另外,壓縮機11在機械室2內的具體的設置位置容後再敘。
放熱器12及放熱管13,使得由壓縮機11壓縮的高溫高壓的氣體冷媒和外部氣體進行熱交換,使得由該氣體冷媒放熱,並將該氣體冷媒凝縮為高壓的液態冷媒。放熱器12具有並排設置在框體1的左右方向的鰭片管型的第1放熱部20及第2放熱部30,其與吸入口3相對並排設置置在機械室2中。該放熱器12的配置位置位於吸入口3和後述的送風機50之間。更詳言之,第1放熱部20設置為與吸入口3相對。另外,第2放熱部30,設置在第1放熱部20中與吸入口3相對面相反側的面(換言之,即為較第1放熱部20更靠近後述的送風機50側),並且設置為與第1放熱部20相對。放熱管13埋 設在框體1的頂面部、側面部及背面部等的隔熱材中。
另外,放熱器12的詳細構成容後再敘。
減壓裝置14為毛細管或電磁膨脹閥等,其將從放熱器12及放熱管13流出的高壓的液態冷媒減壓為低溫低壓的氣液雙相冷媒。該減壓裝置14設置在機械室2中。冷卻器15為例如鰭片管型的熱交換器,其使得從減壓裝置14流出的低溫低壓的氣液雙相冷媒和從各貯藏室6流出的空氣進行熱交換,以冷卻該空氣。該冷卻器15設置於風路5中。另外,風路5中也設置了將冷卻器15所冷卻的空氣吹送到各貯藏室6的冷卻器用送風機40。
另外,本實施形態1的冰箱100,在機械室2內設置了用以將放熱器12冷卻的送風機50。詳言之,送風機50,設置在機械室2內,使得其吸氣側和放熱器12相對。而且,該送風機50具有鐘形口51及風扇53。鐘形口51之外周部形狀為和機械室2對應的形狀。因此,將鐘形口51設置在機械室2內時,機械室2內被鐘形口51區隔為送風機50的吸氣側的空間和排氣側的空間。在該鐘形口51形成使吸氣側的空間和排氣側的空間相連通的貫通孔52。而且,在該貫通孔52中(亦即鐘形口51內),以可自由轉動的方式設置風扇53。
風扇53為例如螺旋槳風扇,具有作為轉動中心的輪轂部54、及設置在該輪轂部54外周的複數個扇葉55。輪轂部54和未圖示的電動機之驅動軸連接。亦即為,該電動機的驅動軸轉動時,風扇53即轉動的構成。
另外,上述壓縮機11設置在機械室2內的送風機 50的排氣側。換言之,壓縮機11設置在機械室2內的送風機50和吹出口4之間。
另外,本實施形態1的冰箱100具有由例如微電腦等構成的控制裝置90。該控制裝置90係用以控制壓縮機11的啟動及停止、壓縮機11的轉動數、冷卻器用送風機40的啟動及停止、冷卻器用送風機40的轉動數、減壓裝置14的開度、送風機50的啟動及停止、送風機50的轉動數等。控制裝置90設置於例如框體1的上部背面側。
(動作說明)
在如上述構成的冰箱100中開始運轉時,從壓縮機11吐出的高溫高壓的氣體冷媒,流入放熱器12及放熱管13。此冷媒和外部氣體熱交換並凝縮,成為高壓的液態冷媒。此高壓的液態冷媒,被減壓裝置14減壓成為低溫低壓的氣液雙相冷媒,流入冷卻器15。流入冷卻器15的低溫低壓的氣液雙相冷媒,和從貯藏室6回到風路5的空氣進行熱交換。藉此,流入冷卻器15的冷媒,蒸發成為低壓的氣體冷媒,被吸入壓縮機11,再被壓縮為高溫高壓的氣體冷媒。另一方面,和流入冷卻器15的低溫低壓的氣液雙相冷媒進行熱交換而被冷卻的風路5內的空氣,由冷卻器用送風機40供給至各貯藏室6。
此時,如上述,本實施形態1的冰箱,在機械室2內設置送風機50。因此,冰箱100的運轉中,在機械室2內產生如後述的氣流。
亦即,送風機50的風扇53轉動時,將框體1外的空氣從吸入口3吸入到機械室2內。此空氣將放熱器12冷卻之後, 被吸入送風機50。如此一來,藉由冷卻放熱器12,使得放熱器12的放熱量增加,能夠提高冷凍循環回路10的效率。
被吸入送風機50的空氣,被排出到壓縮機11側,與壓縮機11進行熱交換。此空氣在冷卻放熱器12時已經被加熱了,但是壓縮機11的溫度比該空氣的溫度還要高溫。因此,藉由從送風機50排出的空氣,也能夠冷卻壓縮機11。藉由將壓縮機11冷卻,能夠冷卻高溫高壓的冷媒,能夠進一步提高冷凍循環回路10的效率。
在此,如上述,機械室2設置在框體1的下部背面側。因此,可能會因為冰箱100長年的使用,而有塵埃及異物等混入機械室2內。而且,當塵埃及異物等夾在風扇53與鐘形口51之間時,風扇53會無法轉動,而成為故障的原因。另外,以下將塵埃及異物等稱之為異物。
因此,習知的冰箱,就安全性的觀點而言,無法縮短風扇53與鐘形口51之間的最短距離G(參照第4圖)(換言之,即為風扇53的扇葉55與鐘形口51之間的距離),而造成風扇53的效率(亦即送風機50的效率)不佳的課題。
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1的冰箱100,藉由將放熱器12構成如下述,能夠使得風扇53與鐘形口51之間的最短距離G(換言之,即為風扇53的扇葉55與鐘形口51之間的距離)較過去還要短。
另外,為了使本發明容易理解,以下首先說明如本實施形態1構成的設置在機械室的習知的放熱器112。然後,在說明了習知的放熱器112後,再針對本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12的 詳細構成進行說明。
第5圖為從框體的右側方觀看習知的放熱器的立體圖。第6圖為從框體右側方觀看習知的放熱器之圖。第7圖為從框體背面側觀看習知的放熱器之圖。另外,第8圖為第6圖的沿X箭頭方向的視圖。另外,第5圖及第6圖為從機械室的吸入口側(換言之,放熱器112的空氣流入側)觀看放熱器112的圖。另外,第5圖、第7圖及第8圖所示的中空箭頭表示機械室內之空氣的流動方向。
習知的放熱器112為與本實施形態1一樣由2個放熱部構成的情況下,為第5圖~第8圖所示之構造。亦即,習知的放熱器112具有:配置為與形成於機械室的右側面部的吸入口相對的第1放熱部120、以及配置為與第1放熱部120中的吸入口之相對面的相反側之面相對的第2放熱部130。放熱器112為鰭片管型的熱交換器,以便和在機械室內流動的空氣進行熱交換。
詳言之,第1放熱部120具有:複數個上流側放熱鰭片122、及複數個上流側傳熱管121。各個上流側放熱鰭片122為在框體的上下方向延長的長方形狀的板構件。這些複數個上流側放熱鰭片122,彼此相距鰭片間距Fp並排設置在框體的前後方向。各個上流側傳熱管121為例如圓管狀的傳熱管。這些複數個上流側傳熱管121,彼此相距傳熱管間距Dp並排設置在框體的上下方向。另外,各個上流側傳熱管121設置為分別貫穿各個上流側放熱鰭片122。
同樣地,第2放熱部130具有:例如與上流側放 熱鰭片122同形狀的複數個下流側放熱鰭片132、及例如與上流側傳熱管121同形狀的複數個下流側傳熱管131。複數個下流側放熱鰭片132彼此相距鰭片間距Fp並排設置在框體的前後方向。複數個下流側傳熱管131彼此相距傳熱管間距Dp並排設置在框體的上下方向。另外,各個下流側傳熱管131設置為貫穿各個下流側放熱鰭片132。
而且,習知的放熱器112,將第1放熱部120及第2放熱部130並排設置在框體的左右方向時(亦即,沿著放熱器112內的氣流方向並排設置時),並不將第1放熱部120及第2放熱部130配置為在框體的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彼此錯開。因此,如第6圖所示,從吸入口側觀看習知的放熱器112時,第2放熱部130的下流側放熱鰭片132會隱藏在第1放熱部120的上流側放熱鰭片122的裏側。同樣地,如第6圖所示,從吸入口側觀看習知的放熱器112時,第2放熱部130的下流側傳熱管131會隱藏在第1放熱部120的上流側傳熱管121的裏側。
因此,如第6圖所示,從吸入口側觀看習知的放熱器112時,在習知的放熱器112上形成由鄰接的上流側放熱鰭片122和鄰接的上流側傳熱管121圍成的區域A。亦即,習知的放熱器112中,較區域A的等價直徑De1小的異物會通過放熱器112。因此,習知的冰箱,為了防止異物被夾在風扇53與鐘形口51之間,無法使風扇53與鐘形口51之間的最短距離G小於區域A的等價直徑De1。
另外,可以用下式(1)求出截面積Af的流路之等價直徑De。
De=4×Af/Wp...(1)
在此,Af表示流路的截面積。另外,Wp表示流路之邊緣長度,亦即流路之剖面的壁面之長度。
如第6圖所示,就習知的放熱器112來說,當上流側放熱鰭片122的厚度為h時,區域A中框體之前後方向的寬度Fd1為Fd1=Fp-h。另外,當上流側傳熱管121的外徑為D時,此區域A中框體之上下方向的寬度Dd1為Dd1=Dp-D。另外,相當於流路之截面積的區域A之面積Af1為Af1=Fd1×Dd1。另外,區域A的邊緣長度Wp1為Wp1=2×Fd1+2×Dd1。而且,區域A的等價直徑De1為De1=4×Af1/Wp1。
另一方面,本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12構成如下述。
第9圖為從框體右側方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之立體圖。第10圖為從框體右側方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之圖。第11圖為從框體背面側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之圖。另外,第12圖為第10圖的沿X箭頭方向的視圖。亦即,第9圖及第10圖為從機械室2的吸入口3側(換言之,放熱器12的空氣流入側)觀看放熱器12的圖。另外,第9圖、第11圖及第12圖所示的中空箭頭表示機械室2內的空氣的流動方向。
本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12的基本構成,和習知的放熱器112相同。亦即,放熱器12具有:配置為與形成於機械室2右側面部之吸入口3相對的第1放熱部20、及配置為與第1放熱部20中的吸入口3之相對面的相反側之面相對的第2放熱部30。放熱器12為鰭片管型的熱交換器,以便和在機械 室2內流動的空氣進行熱交換。
詳言之,第1放熱部20具有:複數個上流側放熱鰭片22、及複數個上流側傳熱管21。各個上流側放熱鰭片22為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延長的長方形狀的板構件。這些複數個上流側放熱鰭片22,彼此相距鰭片間距Fp並排設置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各個上流側傳熱管21為例如圓管狀的傳熱管。這些複數個上流側傳熱管21彼此相距傳熱管間距Dp並排設置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另外,各個上流側傳熱管21設置為分別貫穿各個上流側放熱鰭片22。
在此,上流側放熱鰭片22中的任意一者係相當於本發明的第1放熱鰭片。另外,鄰接於該第1放熱鰭片的上流側放熱鰭片22相當於本發明的第2放熱鰭片。另外,上流側傳熱管21中的任意一者係相當於本發明的第1傳熱管。另外,與該第1傳熱管鄰接的上流側傳熱管21相當於本發明的第2傳熱管。另外,鰭片間距Fp相當於本發明的第1間距,傳熱管間距Dp相當於本發明的第2間距。
同樣地,第2放熱部30具有:例如和上流側放熱鰭片22同形狀的複數個下流側放熱鰭片32、及例如和上流側傳熱管21同形狀的複數個下流側傳熱管31。複數個下流側放熱鰭片32彼此相距鰭片間距Fp並排設置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複數個下流側傳熱管31彼此相距傳熱管間距Dp並排設置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另外,各個下流側傳熱管31設置為分別貫穿各個下流側放熱鰭片32。
在此,下流側放熱鰭片32中的任意一者相當於本發明的 第3放熱鰭片。另外,與該第3放熱鰭片鄰接的下流側放熱鰭片32相當於本發明的第4放熱鰭片。另外,下流側傳熱管31中的任意一者相當於本發明的第3傳熱管。另外,與該第3傳熱管鄰接的下流側傳熱管31相當於本發明的第4傳熱管。
本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12和習知的放熱器112的相異處在於:在將第1放熱部20及第2放熱部30並排設置在框體1的左右方向時(亦即,沿著放熱器12內的氣流方向並排設置時),將第1放熱部20及第2放熱部30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錯開配置。詳言之,第2放熱部30,相對於第1放熱部20,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錯開鰭片間距Fp尺寸之半。另外,第2放熱部30,相對於第1放熱部20,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錯開傳熱管間距Dp尺寸之半。
另外,基於容易設置到機械室2等的理由,本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12形成為,上流側放熱鰭片22及下流側放熱鰭片32的端部之上下方向位置彼此對齊。另外,放熱器12形成為,上流側傳熱管21及下流側傳熱管31的端部之前後方向位置彼此對齊。不過,在本實施形態1中,上流側放熱鰭片22和下流側放熱鰭片32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錯開配置的情況,稱之為「第2放熱部30相對於第1放熱部20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錯開」。另外,上流側傳熱管21和下流側傳熱管31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錯開配置的情況,稱之為「第2放熱部30相對於第1放熱部20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錯開」。
本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12係構成如上述,因此,如第10圖所示從吸入口3側觀看放熱器12時,下流側放熱鰭 片32位於鄰接的上流側放熱鰭片22之間。另外,如第10圖所示從吸入口3側觀看放熱器12時,下流側傳熱管31位於鄰接的上流側傳熱管21之間。
因此,從吸入口3側觀看第1放熱部20單體時,本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12和習知的放熱器112一樣,形成由鄰接的上流側放熱鰭片22和鄰接的上流側傳熱管21圍成的區域A。但是,從吸入口3側觀看放熱器12全體時,本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12形成由上流側放熱鰭片22、下流側放熱鰭片32、上流側傳熱管21及下流側傳熱管31圍成的區域B。該區域B的面積,小於形成於習知的放熱器112之區域A的面積。另外,從吸入口3側觀看放熱器12全體時的區域B的面積為,將放熱器12投影於和上流側放熱鰭片22的並排設置方向及上流側傳熱管21的並排設置方向兩者平行的面時,由上流側放熱鰭片22、下流側放熱鰭片32、上流側傳熱管21及下流側傳熱管31圍成的區域之面積。亦即,此區域B的等價直徑De2小於區域A的等價直徑De1。亦即,本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12中,能夠發揮簡易的過濾器的功能,能夠防止小於等價直徑De1但大於等價直徑De2的異物通過放熱器12。
在此,區域A相當於本發明的第1區域,區域B相當於本發明的第2區域,區域A的等價直徑De1相當於本發明的第1等價直徑,區域B的等價直徑De2相當於本發明的第2等價直徑。
因此,本實施形態1的冰箱100,將風扇53與鐘形口51之間的最短距離G設定為大於區域B的等價直徑De2,藉此,能夠防止異物夾在風扇53與鐘形口51之間,並能夠安全地 驅動送風機50。亦即,本實施形態1的冰箱100,能夠將風扇53與鐘形口51之間的最短距離G設定為小於區域A的等價直徑De1。因此,本實施形態1的冰箱100,能夠提高風扇53的效率(亦即送風機50的效率),並能夠減少冰箱100的消耗電量。
另外,可以用下述方式求出區域B的等價直徑De2。
如第10圖所示,當上流側放熱鰭片22及下流側放熱鰭片32的厚度為h,則區域B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的寬度Fd2為Fd2=(Fp/2)-h。另外,當上流側傳熱管21及下流側傳熱管31的外徑為D,則該區域B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的寬度Dd2為Dd2=(Dp/2)-D。另外,相當於流路的截面積的區域B之面積Af2為Af2=Fd2×Dd2。另外,區域B的邊緣長度Wp2為Wp2=2×Fd2+2×Dd2。因此,區域B的等價直徑De2為De2=4×Af2/Wp2。
在此,考慮到不採用如本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12的構造,但為了使習知的放熱器112具有簡易的過濾器之功能,將上流側放熱鰭片122及下流側放熱鰭片132的鰭片間距縮短。亦即,考慮增加上流側放熱鰭片122及下流側放熱鰭片132的枚數。但是,如此構成之習知的放熱器112會產生2個問題。第一,藉由縮短鰭片間距來增加放熱面積,所以,放熱器112的放熱量增加的同時,放熱器112和空氣接觸的面積增加,使得放熱器112的空氣側之壓力損失增加。其結果為,用送風機產生相同風量時,送風機所必須的動力會增加,冰箱全體的消耗電力也會增加。第二,因為鰭片間距縮短而使得異物容易附著在放熱器112,因此放熱鰭片間的縫隙容易堵塞,無 法負荷長期間的使用。
另一方面,本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12,在賦予簡易的過濾器的機能時,不需要縮短上流側放熱鰭片22及下流側放熱鰭片32的鰭片間距。亦即,不需要增加上流側放熱鰭片22及下流側放熱鰭片32的枚數。因此,相對於習知的放熱器112,本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12,能夠不改變放熱量和空氣側的壓力損失,同時降低異物通過的截面積。另外,本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12,能夠適當地確保鰭片間距的距離,即使異物附著在放熱器12,也能夠確保空氣流動的縫隙。因此,本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12能夠負荷長期間的使用。亦即,相對於習知的放熱器112,本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12不需要改變材料費等,就能夠提高作為簡易的過濾器之功能。
另外,本實施形態1中,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兩個方向,都將第2放熱部30相對於第1放熱部20錯開配置。不限於此,也可以僅有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當中的其中一個方向,將第2放熱部30相對於第1放熱部20錯開配置。
第13圖為從框體右側方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的另外一例的圖。亦即,第13圖為,從機械室2的吸入口3側(換言之,放熱器12的空氣流入側)觀看放熱器12的圖。
第13圖所示的放熱器12,將第2放熱部30配置為,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相對於第1放熱部20錯開鰭片間距Fp尺寸之半。因此,從吸入口3側觀看放熱器12時,第13圖所示之放熱器12,下流側放熱鰭片32位於鄰接的上流側 放熱鰭片22之間。因此,從吸入口3側觀看放熱器12時,第13圖所示的放熱器12,形成由上流側放熱鰭片22、下流側放熱鰭片32及鄰接的上流側傳熱管21圍成的區域B。此區域B面積也小於形成於習知的放熱器112之區域A的面積。亦即,此區域B的等價直徑De2也小於區域A的等價直徑De1。將放熱器12構成如上述,該放熱器12能夠發揮簡易的過濾器的功能。因此,能夠將風扇53與鐘形口51之間的最短距離G設定為小於區域A的等價直徑De1。
另外,可以用下述方式求出第13圖所示區域B的等價直徑De2。
如第13圖所示,區域B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之寬度為上流側放熱鰭片22和下流側放熱鰭片32之間的距離,為Fd2=(Fp/2)-h。另外,此區域B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之寬度為鄰接的上流側傳熱管21間的距離,為Dd1=Dp-D。另外,相當於流路之截面積的區域B的面積Af3為Af3=Fd2×Dd1。另外,區域B的邊緣長度Wp3為Wp3=2×Fd2+2×Dd1。因此,第13圖所示區域B的等價直徑De2為De2=4×Af3/Wp3。
第14圖為從框體右側方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放熱器的另外一例的圖。亦即,第14圖為從機械室2的吸入口3側(換言之,放熱器12的空氣流入側)觀看放熱器12的圖。
第14圖所示的放熱器12,將第2放熱部30配置為,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相對於第1放熱部20錯開傳熱管間距Dp尺寸之半。因此,從吸入口3側觀看放熱器12時,第14圖所示之放熱器12,下流側傳熱管31位於鄰接的上流側傳 熱管21之間。因此,從吸入口3側觀看放熱器12時,第14圖所示的放熱器12,形成由鄰接的上流側放熱鰭片22、上流側傳熱管21及下流側傳熱管31圍成的區域B。此區域B面積也小於形成於習知的放熱器112之區域A的面積。亦即,此區域B的等價直徑De2也小於區域A的等價直徑De1。將放熱器12構成如上述,該放熱器12能夠發揮簡易的過濾器的功能。因此,能夠將風扇53與鐘形口51之間的最短距離G設定為小於區域A的等價直徑De1。
另外,可以用下述方式求出第14圖所示區域B的等價直徑De2。
如第14圖所示,區域B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之寬度為鄰接的上流側放熱鰭片22間的距離,為Fd1=Fp-h。另外,此區域B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之寬度為上流側傳熱管21和下流側傳熱管31之間的距離,為Dd2=(Dp/2)-D。另外,相當於流路的截面積之區域B的面積Af4為Af4=Fd1×Dd2。另外,區域B的邊緣長度Wp4為Wp4=2×Fd1+2×Dd2。因此,第14圖所示區域B的等價直徑De2為De2=4×Af4/Wp4。
亦即,相對於第1放熱部20,第2放熱部30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當中的至少一個方向錯開配置,就能夠將風扇53與鐘形口51之間的最短距離G設定為小於區域A的等價直徑De1。此時,從吸入口3側觀看放熱器12時,區域B為,在複數個上流側傳熱管21及複數個下流側傳熱管31當中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鄰接的2個傳熱管、以及複數個上流側放熱鰭片22及複數個下流側放熱鰭片32當中在框體1的 前後方向鄰接的2個放熱鰭片所圍成的區域。
但是,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兩個方向,都將第2放熱部30相對於第1放熱部20錯開配置為佳。其係因為,此時區域B的面積(亦即區域B的等價直徑De2)是最小的。換言之,能夠使得風扇53與鐘形口51之間的最短距離G最小。
另外,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上,第2放熱部30相對於第1放熱部20的錯開量,亦不限定於上述的尺寸。亦即,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上,將第2放熱部30相對於第1放熱部20錯開時,此錯開量並不限定於鰭片間距Fp的尺寸之半。同樣地,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將第2放熱部30相對於第1放熱部20錯開時,此錯開量並不限定於傳熱管間距Dp的尺寸之半。在此情況下,從吸入口3側觀看放熱器12時,複數個上流側傳熱管21及複數個下流側傳熱管31當中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鄰接的2個傳熱管、及複數個上流側放熱鰭片22及複數個下流側放熱鰭片32當中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鄰接的2個放熱鰭片所圍成的區域,在各處之面積的大小有所差異。在此情況下,以最大面積的區域為區域B。
但是,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將第2放熱部30相對於第1放熱部20錯開時,將其錯開鰭片間距Fp的尺寸之半為佳。同樣地,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將第2放熱部30相對於第1放熱部20錯開時,將其錯開傳熱管間距Dp的尺寸之半為佳。其係因為,區域B的面積(亦即區域B的等價直徑De2)為最小。換言之,其係因為能夠使風扇53與鐘形口51之間的最短距離G為最小。
實施形態2
實施形態1中,以1個第1放熱部20和1個第2放熱部30構成放熱器12。不限於此,在放熱器12中亦可具備複數個第2放熱部。另外,在本實施形態2中,沒有特別敘述的部分是和實施形態1相同,對於相同機能或構成則使用相同符號加以敘述。
第15圖為從框體右側方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2的放熱器的立體圖。第16圖為從框體右側方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2的放熱器的圖。第17圖為從框體背面側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2的放熱器的圖。另外,第18圖為第16圖的沿X箭頭方向的視圖。亦即,第15圖及第16圖為從機械室2的吸入口3側(換言之,放熱器12的空氣流入側)觀看放熱器12的圖。另外,第15圖、第17圖及第18圖所示的中空箭頭表示機械室內之空氣的流動方向。
本實施形態2的放熱器12具有1個第1放熱部20、及複數個第2放熱部。換言之,放熱器12具有n個第2放熱部(n為2以上的自然數)。這些複數個第2放熱部,依循框體1的左右方向,並排設置在較第1放熱部20靠近送風機50側。
另外,第15圖~第18圖顯示n=2個時的放熱器12。以下,以具有2個第2放熱部的情況為例,說明本實施形態2的放熱器12。另外,以下,為了便於說明,將2個第2放熱部標示不同的符號以進行說明。詳言之,其中一個第2放熱部做為第2放熱部30。另一個第2放熱部則為第2放熱部35。第2放熱部30的下流側傳熱管為下流側傳熱管31。第2放熱部30的下流側放熱鰭片為下流側放熱鰭片32。第2放熱部35的下流側傳熱管為下流側傳熱管36。第2放熱部35的下流側放熱鰭片 為下流側放熱鰭片37。
和實施形態1一樣,本實施形態2的第1放熱部20設置為與機械室2的吸入口3相對(參照第2圖等)。另外,第2放熱部30配置為與第1放熱部20中的吸入口3之相對面的相反側之面相對。另外,第2放熱部35配置為與第2放熱部30中的第1放熱部20之相對面的相反側的面相對。換言之,第2放熱部30及第2放熱部35依循框體1的左右方向,並排設置在較第1放熱部20靠近空氣流動之下游側,亦即送風機50側。
另外,第2放熱部30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相對於第1放熱部20錯開鰭片間距Fp尺寸之1/3。而且,第2放熱部35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相對於第2放熱部30錯開鰭片間距Fp尺寸之1/3。亦即,第2放熱部30及第2放熱部35配置為,相對於較其本身更靠近吸入口3側的鄰接的放熱部,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逐一錯開鰭片間距Fp尺寸的1/3的距離。第2放熱部不限定於2個的情況下,各個第2放熱部配置為,相對於較其本身更靠近吸入口3側的鄰接的放熱部,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逐一錯開將鰭片間距Fp除以(n+1)後得出的距離。因此,如第16圖所示,從吸入口3側觀看放熱器12時,下流側放熱鰭片32及下流側放熱鰭片37位於鄰接的上流側放熱鰭片22之間。
另外,第2放熱部30,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相對於第1放熱部20錯開傳熱管間距Dp尺寸之半。因此,如第16圖所示,從吸入口3側觀看放熱器12時,下流側傳熱管31位於鄰接的上流側傳熱管21之間。另外,第2放熱部35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相對於第2放熱部30錯開傳熱管間距Dp尺寸 之半。亦即,第2放熱部35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並未相對於第1放熱部20錯開。因此,如第16圖所示,從吸入口3側觀看放熱器12時,下流側傳熱管36隱藏在上流側傳熱管21的裏側。
因此,如第16圖所示,從吸入口3側觀看本實施形態2的放熱器12時,形成區域B。該區域B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的寬度,為上流側放熱鰭片22和下流側放熱鰭片32之間的距離。該距離亦可說是下流側放熱鰭片32和下流側放熱鰭片37之間的距離、或者下流側放熱鰭片37和上流側放熱鰭片22之間的距離。另外,區域B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的寬度為上流側傳熱管21和下流側傳熱管31之間的距離。
此區域B的面積亦小於形成於習知的放熱器112之區域A的面積。亦即,此區域B的等價直徑De2亦小於區域A的等價直徑De1。使放熱器12構成如上述,該放熱器12能夠發揮簡易的過濾器的功能。因此,能夠將風扇53與鐘形口51之間的最短距離G設定為小於區域A的等價直徑De1。因此,本實施形態2的冰箱100也和實施形態1一樣,能夠提高風扇53的效率(亦即送風機50的效率),並能夠減少冰箱100的消耗電量。
在此,可以用下述方式求出區域B的等價直徑De2。
如第16圖所示,當上流側放熱鰭片22、下流側放熱鰭片32及下流側放熱鰭片37的厚度為h時,區域B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之寬度Fd3為Fd3=(Fp/3)-h。另外,當上流側傳熱管21及下流側傳熱管31的外徑為D時,此區域B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之寬度Dd2為Dd2=(Dp/2)-D。另外,相當於流路的截面積的區域B的面積Af5為Af5=Fd3×Dd2。另外,區域B的邊 緣長度Wp5為Wp5=2×Fd3+2×Dd2。因此,區域B的等價直徑De2為De2=4×Af5/Wp5。
另外,亦可使得第2放熱部35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相對於第1放熱部20及第2放熱部30錯開。其係因為,能夠使區域B更小,能夠使風扇53與鐘形口51之間的最短距離G更短。此時,第2放熱部30及第2放熱部35配置為,相對於較其本身更靠近吸入口3側的鄰接的放熱部,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逐一錯開傳熱管間距Dp尺寸的1/3的距離為佳。第2放熱部不限定於2個的情況下,各個第2放熱部配置為,相對於較其本身更靠近吸入口3側的鄰接的放熱部,在框體1的上下方向,逐一錯開將傳熱管間距Dp除以(n+1)後得出的距離為佳。此係因為,能夠使區域B更小,能夠使風扇53與鐘形口51之間的最短距離G更短。
另外,亦可使第2放熱部30及第2放熱部35,僅在框體1的前後方向相對於第1放熱部20錯開。使放熱器12如上述構成,區域B的面積亦小於形成於習知的放熱器112之區域A的面積。因此,能夠提高風扇53的效率(亦即送風機50的效率),並能夠減少冰箱100的消耗電量。
實施形態3
使吸入口3構成如下述,可使放熱器12發揮簡易的過濾器的功能。另外,在本實施形態3中,沒有特別敘述的部分是和實施形態1或實施形態2相同,對於相同機能或構成則使用相同符號加以敘述。
第19圖為從框體右側方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3的 放熱器及吸入口的圖。亦即,第19圖為從吸入口3側朝向放熱器12的方向,觀看放熱器12及吸入口3的圖。
在本實施形態3的冰箱100中,設置於機械室2的右側面部2a的吸入口3,具備至少一個開口部3a。該開口部3a配置為與放熱器12的第1放熱部20的上流側傳熱管21相對。
本實施形態3中,與開口部3a相對配置的上流側傳熱管21相當於本發明的第1傳熱管。另外,與該第1傳熱管鄰接的上流側傳熱管21相當於本發明的第2傳熱管。
將吸入口3構成如上述的情況下,如第19圖所示,從吸入口3側觀看放熱器12時,行程由上流側傳熱管21、鄰接的上流側放熱鰭片22及開口部3a的緣部的一部份所圍成的區域B。該區域B的面積亦小於形成於習知的放熱器112之區域A的面積。亦即,此區域B的等價直徑De2亦小於區域A的等價直徑De1。使放熱器12及吸入口3構成如上述,亦可使放熱器12及吸入口3發揮簡易的過濾器的功能。因此,能夠將風扇53與鐘形口51之間的最短距離G設定為小於區域A的等價直徑De1。因此,本實施形態3的冰箱100也和實施形態1及實施形態2一樣,能夠提高風扇53的效率(亦即送風機50的效率),並能夠減少冰箱100的消耗電量。
另外,將吸入口3構成如本實施形態3的情況下,亦可僅由第1放熱部20構成放熱器12。其係因為,如上所述,第1放熱部20及吸入口3發揮簡易的過濾器之功能。
另外,上流側傳熱管21在開口部3a之上下方向的中央,與該開口部3a相對為佳。此係因為,區域B的面積(亦即區域 B的等價直徑De2)為最小。換言之,其係因為,能夠使風扇53與鐘形口51之間的最短距離G為最小。
2‧‧‧機械室
2a‧‧‧右側面部
3‧‧‧吸入口
11‧‧‧壓縮機
12‧‧‧放熱器
20‧‧‧第1放熱部
30‧‧‧第2放熱部
50‧‧‧送風機
51‧‧‧鐘形口
52‧‧‧貫通孔
53‧‧‧風扇
Y‧‧‧從冰箱的背面側朝向前面側的方向

Claims (8)

  1. 一種冰箱,其包括:框體,其具有貯藏室、及配置於下部背面側且在左右側面部中的一方形成空氣的吸入口的機械室;送風機,其具有設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鐘形口、及配置於上述鐘形口內的風扇;放熱器,配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上述吸入口和上述送風機之間,構成將供應至上述貯藏室的空氣冷卻的冷凍循環回路的一部分;其中:上述放熱器包含:第1放熱部,其具有: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1放熱鰭片及第2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的第1傳熱管及第2傳熱管;第2放熱部,其具有: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上述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3放熱鰭片及第4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上述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3放熱鰭片及上述第4放熱鰭片的第3傳熱管及第4傳熱管;上述第2放熱部配置為,相對於上述第1放熱部,在上述 框體的前後方向上錯開上述第1間距尺寸之半的距離,並且,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錯開上述第2間距尺寸之半的距離;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2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1區域;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3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3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2區域;上述第1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1等價直徑;上述第2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2等價直徑;則上述風扇和上述鐘形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小於上述第1等價直徑,大於上述第2等價直徑。
  2. 一種冰箱,其包括:框體,其具有貯藏室、及配置於下部背面側且在左右側面部中的一方形成空氣的吸入口的機械室;送風機,其具有設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鐘形口、及配置於上述鐘形口內的風扇;放熱器,配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上述吸入口和上述送風機之間,構成將供應至上述貯藏室的空氣冷卻的冷凍循環回路的一部分;其中:上述放熱器包含:第1放熱部,其具有: 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1放熱鰭片及第2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的第1傳熱管及第2傳熱管;第2放熱部,其具有: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上述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3放熱鰭片及第4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上述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3放熱鰭片及上述第4放熱鰭片的第3傳熱管及第4傳熱管;上述第2放熱部配置為,相對於上述第1放熱部,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錯開上述第1間距尺寸之半的距離;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2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1區域;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2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3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2區域;上述第1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1等價直徑;上述第2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2等價直徑;則上述風扇和上述鐘形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小於上述第1等價直徑,大於上述第2等價直徑。
  3. 一種冰箱,其包括: 框體,其具有貯藏室、及配置於下部背面側且在左右側面部中的一方形成空氣的吸入口的機械室;送風機,其具有設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鐘形口、及配置於上述鐘形口內的風扇;放熱器,配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上述吸入口和上述送風機之間,構成將供應至上述貯藏室的空氣冷卻的冷凍循環回路的一部分;其中:上述放熱器包含:第1放熱部,其具有: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1放熱鰭片及第2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的第1傳熱管及第2傳熱管;第2放熱部,其具有: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上述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3放熱鰭片及第4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上述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3放熱鰭片及上述第4放熱鰭片的第3傳熱管及第4傳熱管;上述第2放熱部配置為,相對於上述第1放熱部,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錯開上述第2間距尺寸之半的距離;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 上述第2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1區域;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3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2區域;上述第1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1等價直徑;上述第2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2等價直徑;則上述風扇和上述鐘形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小於上述第1等價直徑,大於上述第2等價直徑。
  4. 一種冰箱,其包括:框體,其具有貯藏室、及配置於下部背面側且在左右側面部中的一方形成空氣的吸入口的機械室;送風機,其具有設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鐘形口、及配置於上述鐘形口內的風扇;放熱器,配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上述吸入口和上述送風機之間,構成將供應至上述貯藏室的空氣冷卻的冷凍循環回路的一部分;其中:上述放熱器包含:第1放熱部,其具有: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1放熱鰭片及第2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的第1 傳熱管及第2傳熱管;n個第2放熱部,其中n為2以上的自然數,該第2放熱部具有: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上述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3放熱鰭片及第4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上述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3放熱鰭片及上述第4放熱鰭片的第3傳熱管及第4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部配置為與上述吸入口相對;n個的上述第2放熱部,在較上述第1放熱部更靠上述送風機側,並列設置於上述框體的左右方向;各個上述第2放熱部配置為,相對於較其本身更靠近上述吸入口側的鄰接的放熱部,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分別錯開上述第1間距除以(n+1)所得到的距離,並且配置為,相較於較其本身更上述靠近吸入口側的鄰接的放熱部,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錯開上述第2間距尺寸之半的距離;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2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1區域;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3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3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2區域;上述第1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1等價直徑;上述第2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2等價直徑; 則上述風扇和上述鐘形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小於上述第1等價直徑,大於上述第2等價直徑。
  5. 一種冰箱,其包括:框體,其具有貯藏室、及配置於下部背面側且在左右側面部中的一方形成空氣的吸入口的機械室;送風機,其具有設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鐘形口、及配置於上述鐘形口內的風扇;放熱器,配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上述吸入口和上述送風機之間,構成將供應至上述貯藏室的空氣冷卻的冷凍循環回路的一部分;其中:上述放熱器包含:第1放熱部,其具有: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1放熱鰭片及第2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的第1傳熱管及第2傳熱管;n個第2放熱部,其中n為2以上的自然數,該第2放熱部具有: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上述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3放熱鰭片及第4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上述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3放熱鰭片及上述第4放熱鰭 片的第3傳熱管及第4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部配置為與上述吸入口相對;n個的上述第2放熱部,在較上述第1放熱部更靠上述送風機側,並列設置於上述框體的左右方向;各個上述第2放熱部配置為,相對於較其本身更靠近上述吸入口側的鄰接的放熱部,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分別錯開上述第1間距除以(n+1)所得到的距離;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2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1區域;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2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3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2區域;上述第1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1等價直徑;上述第2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2等價直徑;則上述風扇和上述鐘形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小於上述第1等價直徑,大於上述第2等價直徑。
  6. 一種冰箱,其包括:框體,其具有貯藏室、及配置於下部背面側且在左右側面部中的一方形成空氣的吸入口的機械室;送風機,其具有設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鐘形口、及配置於上述鐘形口內的風扇;放熱器,配置於上述機械室內的上述吸入口和上述送風機之間並且與上述吸入口相對,構成將供應至上述貯藏室的 空氣冷卻的冷凍循環回路的一部分;其中:上述放熱器具有:在上述框體的前後方向上彼此相距第1間距並列設置的第1放熱鰭片及第2放熱鰭片;及在上述框體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距第2間距並列設置,並且設置為貫穿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的第1傳熱管及第2傳熱管;上述吸入口具有與上述第1傳熱管相對開口的開口部;從上述吸入口側觀看上述放熱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2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及上述第2放熱鰭片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1區域;從上述開口部側向上述放熱器的方向觀看上述放熱器及上述開口部時,由上述第1傳熱管、上述第1放熱鰭片、上述第2放熱鰭片及上述開口部的緣部的一部分圍出的區域係作為第2區域;上述第1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1等價直徑;上述第2區域的等價直徑係作為第2等價直徑;則上述風扇和上述鐘形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小於上述第1等價直徑,大於上述第2等價直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冰箱,上述第1傳熱管在上述開口部之上述上下方向的中央與該開口部相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7項任一項所述之冰箱,其包括:與上述放熱器共同構成上述冷凍循環回路的壓縮機;該壓縮機設置在上述機械室內的上述送風機的排氣側。
TW105135451A 2016-11-02 2016-11-02 冰箱 TWI6144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5451A TWI614468B (zh) 2016-11-02 2016-11-02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5451A TWI614468B (zh) 2016-11-02 2016-11-02 冰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4468B true TWI614468B (zh) 2018-02-11
TW201818036A TW201818036A (zh) 2018-05-16

Family

ID=62014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5451A TWI614468B (zh) 2016-11-02 2016-11-02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1446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41327A1 (en) * 2004-04-29 2005-11-03 Carrier Commerical Refrigeration, Inc. Foul-resistant condenser using microchannel tubing
CN102317716A (zh) * 2009-02-12 2012-01-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冰箱
CN102753918A (zh) * 2010-03-18 2012-10-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冷藏库
JP2013257114A (ja) * 2012-06-14 2013-12-26 Sharp Corp 冷蔵庫
JP2014048030A (ja) * 2012-09-04 2014-03-17 Sharp Corp 冷却庫
JP2015175593A (ja) * 2014-03-18 2015-10-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41327A1 (en) * 2004-04-29 2005-11-03 Carrier Commerical Refrigeration, Inc. Foul-resistant condenser using microchannel tubing
CN102317716A (zh) * 2009-02-12 2012-01-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冰箱
CN102753918A (zh) * 2010-03-18 2012-10-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冷藏库
JP2013257114A (ja) * 2012-06-14 2013-12-26 Sharp Corp 冷蔵庫
JP2014048030A (ja) * 2012-09-04 2014-03-17 Sharp Corp 冷却庫
JP2015175593A (ja) * 2014-03-18 2015-10-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8036A (zh) 2018-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5402B (zh) refrigerator
TWI719196B (zh) 冰箱
US10267534B2 (en) Indoor unit f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7076526B (zh) 热交换器
EP2453187B1 (en) Air conditioner
JP2013257114A (ja) 冷蔵庫
JP2013002774A (ja) パラレルフロー型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機
KR20090114044A (ko) 냉장고
KR20150066150A (ko) 토출구 개폐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 조화기
JP2010116135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熱交換器
TWI614468B (zh) 冰箱
JP2019027614A (ja) 熱交換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107076525B (zh) 热交换器
JP5879501B2 (ja) 冷蔵庫
WO2018073894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5222146A (ja) 熱交換器
KR100760128B1 (ko)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JP6391848B2 (ja) 冷蔵庫
KR100550571B1 (ko) 일체형 공기조화기
JP673341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JP2010196945A (ja) 室外ユニット
JP2011047600A (ja)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機
JP581898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JP2009074701A (ja)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KR20080101356A (ko) 냉장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