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0860B - 樹脂製容器 - Google Patents

樹脂製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0860B
TWI610860B TW102137496A TW102137496A TWI610860B TW I610860 B TWI610860 B TW I610860B TW 102137496 A TW102137496 A TW 102137496A TW 102137496 A TW102137496 A TW 102137496A TW I610860 B TWI610860 B TW I6108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esin container
recesses
body portion
sha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7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5164A (zh
Inventor
Daiya Oohara
Original Assignee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25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5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0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08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40Details of walls
    • B65D1/42Reinforcing or strengthening parts or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23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B65D1/023Neck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是提供一種樹脂製容器,其是針對在本體部具有已形成為二次元曲面狀之板材的樹脂製容器,即使在容器內部有負壓產生亦可抑制容器之凹陷,也無外裝薄膜變形之虞者。樹脂製容器具有上部與可收容內容物之本體部。本體部具有與上部連續且連結成筒狀之複數板材,複數板材當中,至少第1板材形成為曲面狀,而該曲面狀是沿著上下方向之面成為凸狀的同時且沿著左右方向之面成為平坦狀者,又,第1板材設有包夾左右方向之中心線的一對凹部。

Description

樹脂製容器 發明領域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樹脂製容器。
發明背景
以往至今,作為收容內容物之容器多使用樹脂製之物品,例如,芳香劑、飲料、化粧品等,使用於封裝各種內容物。近年,此種樹脂製容器有鑑於減低成本或環境問題,會希望減低每一容器之樹脂的使用量,故,尋求容器之厚度薄化。然而,由於伴隨著容器之厚度薄化,容器之機械性強度降低,因此容器內部有負壓產生時,會有容器(特別是收容內容物之本體部)容易凹陷之問題。進而,當容器之本體部凹陷時,由於容器本體部之外周面一般會附上記載有商品名、商品說明等之外裝薄膜,因此就會有隨著容器本體部之凹陷,外裝薄膜亦會凹陷並扭曲,在外裝薄膜有大量皺紋產生,大大地損害容器全體之設計的問題。
因此,提案有在構成本體部之複數板材之至少1個板材,形成補強肋,藉此來提高機械性強度之樹脂製容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13789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137898號公報
發明概要
然而,專利文獻1、2是針對本體部板材形成為朝上下方向與左右方向各自全體成為凸狀之三次元曲面狀的樹脂製容器,用以使其之機械性強度提高的技術。此種樹脂製容器根據設計形成為各種形狀,例如,針對在本體部具有形成為上下方向與左右方向之任一方成為凸狀,而另一方向成為平坦狀之二次元曲面狀之板材的樹脂製容器,即使在板材形成如專利文獻1、2所記載之補強肋,亦無法充分地提高容器之機械性強度,因此,無法充分防止外裝薄膜之變形。
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課題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樹脂製容器,其是針對在本體部具有形成為二次元曲面狀之板材的樹脂製容器,即使在容器內部有負壓產生亦可抑制容器之凹陷,便可防止外裝薄膜變形。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可由以下樹脂製容器達成:其是具備有:在上端具有開口之上部、與可收容內容物之有底的本體部者,又,前述本體部具有與前述上部連續且連結成筒狀之複數板材,又,前述複數板材之至少一個板材會形成 為曲面狀,而該曲面狀是在俯視下沿著左右方向之面成為凸狀,並且在側視下沿著上下方向之面成為平坦狀,且,前述至少一個板材設有包夾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心線的一對凹部。
根據上述構成之樹脂製容器,由於板材設有包夾左右方向之中心線的一對凹部,因此板材之中央區域藉由由兩凹部所包夾便可提高機械性強度。如上所述,藉由提高板材中央區域之機械性強度,即使在樹脂製容器內部空間有負壓產生時,板材中央區域可防止因上述負壓而凹陷。其之結果,對本體部外周面捲繞外裝薄膜時,即使在容器內部有負壓產生,由於板材中央區域不易變形,因此外裝薄膜利用位於該中央區域與該當板材所鄰接之板材之分界的兩側緣部,維持在圓周方向有張力作用之狀態下來加以捲繞。因此,由於外裝薄膜之張力維持之狀態會持續,因此可防止外裝薄膜隨著板材之凹陷而變形,便可防止損害容器之設計性。
又,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可由以下樹脂製容器達成:其是具備有:在上端具有開口之上部、與可收容內容物之有底的本體部者,又,前述本體部具有與前述上部連續且連結成筒狀之複數板材,又,前述複數板材之至少一個板材會形成為曲面狀,而該曲面狀是在俯視下沿著左右方向之面成為凸狀,並且在側視下沿著上下方向之面成為平坦狀,且,前述至少一個板材設有包夾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心線的一對凹部,並個別在板材中央部形成肋部,並在板材兩側緣部與前述各凹部之間形成低強度部。
根據上述構成之樹脂製容器,由於板材設有包夾 左右方向之中心線的一對凹部,因此在板材,其之中央區域藉由利用兩凹部包夾可設有提高了機械性強度之肋部的同時,其之兩側邊區域會設有機械性強度較弱之低強度部。如上所述,藉由在板材中央區域配置提高了機械性強度之肋部,在樹脂製容器內部空間有負壓產生時,板材兩側邊區域之低強度部會因上述負壓而容易凹陷,另一方面,板材中央區域之肋部可防止因上述負壓而凹陷。藉此,對本體部外周面捲繞外裝薄膜時,可獲得以下效果。亦即是,未有上述負壓產生時,外裝薄膜可捲繞而包覆板材,呈現沿著該當板材之形狀的外觀形狀。另一方面,當在容器內部有負壓產生時,板材兩側邊區域之低強度部會變成朝內部空間凹陷之狀態,但由於板材中央區域之肋部不易變形,因此外裝薄膜利用該肋部、與位於該當板材所鄰接之板材之分界的兩側緣部,維持在圓周方向張力作用之狀態下來捲繞。因此,即使板材兩側邊區域之低強度部凹陷,外裝薄膜可依然維持在肋部與板材之兩側緣部之間張力作用狀態的結果,可防止外裝薄膜隨著板材之凹陷而變形,便可防止損害容器之設計性。而,各凹部宜包夾板材之左右方向之中心線並左右對稱地來配置。
本發明之適宜之實施態樣中,前述各凹部相對於前述上下方向或前述上下方向朝外側傾斜地延伸,又,前述至少一個板材之中心位置之前述各凹部的間隔比前述各凹部之沿著前述上下方向的長度短。
根據該實施態樣,肋部朝上下方向成為長形略柱 狀,由於機械性強度提升,因此可更加良好地補強板材之中央區域,便可良好地防止因樹脂製容器內部之負壓而肋部凹陷。
本發明之更適宜之實施態樣中,前述各凹部會形成為直線狀或朝前述中心線側呈現凸狀且彎曲之曲線狀。
根據該實施態樣,各凹部課發揮肋部之補強強化。即,即使因樹脂性容器內部之負壓,板材兩側邊區域之低強度部變形,由於利用各凹部可遮斷朝變形之左右方向的傳播,因此可抑制肋部隨著低強度部之變形而變形。
本發明之更加適宜之實施態樣中,在前述至少一個板材之中心位置,比起前述各凹部之間隔,前述各凹部與前述至少一個板材之兩側緣部之間的距離會更長。
當各凹部之間隔,亦即是,略柱狀之肋部的橫寬變大時,肋部之機械性強度降低,肋部變得容易凹陷。根據該實施態樣,比起各凹部所包夾之板材中央區域之肋部的面積,板材兩側邊區域之低強度部的面積會更大,肋部相對於板材之橫寬全體會成為較窄橫寬的略柱狀。因此,提高肋部之機械性強度之情形下,由於板材兩側邊區域之低強度部之面積變大,因樹脂製容器內部之負壓而變得容易變形,因此因樹脂製容器內部之負壓,比肋部更優先地變形之結果,便可抑制因上述負壓肋部變形之情形。
本發明之更加適宜之實施態樣中,在將前述至少一個板材依前述左右方向平均分割成4個區域之內側的2個前述區域內個別地設有前述凹部。根據該實施態樣,可確 保更大之板材兩側邊區域之低強度部的面積。
本發明之更加適宜之實施態樣中,前述本體部形成為左右側面之寬度相對於表背面為較小的扁平狀,又,至少在成為前述表面之板材上設有前述一對凹部,並且前述各凹部是其橫寬為分別設置之前述板材4等分的區域之橫寬的1/2以內。
根據該實施態樣,在店頭陳列時購買者所見,成為重視設計性之商品正面側的樹脂製容器表面側,由於可防止外裝薄膜之變形,因此特別地有利。
根據本發明之樹脂製容器,即使在本體部具有形成為二次元曲面狀之板材,在容器內部有負壓產生時,可抑制容器凹陷,因此,便可防止外裝薄膜凹陷或缺而在外裝薄膜有大量皺紋產生,故,可維持容器全體之設計性。
1‧‧‧樹脂製容器
l1、l2‧‧‧中心線
2‧‧‧上部
3‧‧‧本體部
4、40、41‧‧‧凹部
10‧‧‧蓋部
11‧‧‧外裝薄膜
20‧‧‧首部
21‧‧‧肩部
22‧‧‧平坦狀上面部
23‧‧‧側面部
24‧‧‧段部
25‧‧‧突部
30‧‧‧第1板材
30c、30d、31c、31d、32c、32d、33c、33d‧‧‧兩側緣部
30a、31a、32a、33a‧‧‧上緣部
30b、31b、32b、33b‧‧‧下緣部
30A~D‧‧‧將第1板材30朝左右方向UV平均分割的4個區域
31‧‧‧第2板材
32‧‧‧第3板材
33‧‧‧第4板材
34‧‧‧本體部之底面
35‧‧‧肋部
36‧‧‧低強度部
d‧‧‧間隔
D1‧‧‧表背面之橫寬(左右方向之長度)
D2‧‧‧左右側面之橫寬(前後方向之長度)
H‧‧‧高度
I1、I2‧‧‧傾斜面
L‧‧‧長度
O‧‧‧中心位置
ST‧‧‧前後方向
UV‧‧‧左右方向
XY‧‧‧上下方向
[圖1]是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樹脂製容器的立體圖。
[圖2]是圖1之樹脂製容器的正面圖。
[圖3]是圖1之樹脂製容器的背面圖。
[圖4]是圖1之樹脂製容器的平面圖。
[圖5]是圖1之樹脂製容器的底面圖。
[圖6]是圖1之樹脂製容器的側面圖。
[圖7]是第1板材之截面圖。
[圖8]是在容器內部有負壓產生時之第1板材的截面圖。
[圖9]是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之樹脂製容器的正面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參照附加圖式來說明。圖1~圖6顯示了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樹脂製容器1的外觀構成。而,在以下說明中,個別將圖1之XY方向(連結容器1之首部20與底面之高度方向)當作上下方向,將UV方向(容器1之表背面之橫寬方向)當作左右方向,並將ST方向(容器1之側面之橫寬方向)當作前後方向來稱呼。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製容器1具有:在上端具開口之上部2、及與上部2連續地設置並可收容內容物之中空且有底的本體部3。作為該樹脂製容器1,例如可用聚對酞酸乙二酯、聚乙烯、聚丙烯等之透明合成樹脂來形成,並用射出吹氣成形等之眾所周知的吹氣成形來製造。
上部2具有:圓筒狀之首部20、與連結首部20與本體部3之肩部21。首部20之上部外周面形成有陽螺紋(未圖示),該陽螺紋會與形成於蓋部10內周面之陰螺旋(未圖示)螺合,藉此蓋部10可自由裝脫地安裝於首部20,首部20之上端開口便可開關。
肩部21在俯視點下為大致矩形狀,並比起首部20在俯視點下形狀較大,並具有:從首部20下端連續之平坦狀上面部22、從上面部22連續並朝下方延伸之側面部23、及連結側面部23與本體部3之段部24,又上面部22與側面部23之間的角部為倒角。側面部23設有朝左右方向UV延伸之 一對突部25。該突部25相對於樹脂製容器1,使安裝成自由裝脫之罩體(未圖示)具有作為用以固定於樹脂製容器1之固定機構的功能。
本體部3在俯視點下為大致矩形狀,並形成為相對於表背面之橫寬(左右方向UV之長度)D1,左右側面之橫寬(前後方向ST之長度)D2為較短的扁平形狀。藉此,可容易掌握樹脂製容器1,又,在提升樹脂製容器1之設計性之情形下,在表背面可確保後述之外裝薄膜11之較大說明面積。又,本體部3之高度(上下方向XY之長度)H比起表背面之橫寬D1為更短。藉此,由於樹脂製容器1之高度變低,與樹脂製容器1之高度較高時相比,在容器內部有負壓產生時,更可抑制樹脂製容器1之凹陷。作為本體部3之高度H,宜為表背面之橫寬D1的2倍以內。
本體部3與上部2連續,且,具有彼此連結成筒狀之複數(4片)板材30~33,又各板材30~33會成為本體部3之表背面與兩側面,本體部3之底面34上的各板材30~33所圍繞的內部空間會成為內容物之收納空間。
如圖7所示,本體部3之外周面捲繞有筒狀之外裝薄膜11。而,圖7(與圖8)中,為了便於說明,將外裝薄膜11用點線來顯示。外裝薄膜11並無特別限定,但可使用藉由加熱收縮薄膜等來收縮者。外裝薄膜11在本體部3之外周面,在圓周方向張力作用之狀態下來捲繞,並呈現除了後述之各凹部4、40、41沿著本體部3之形狀的外觀形狀。
該外裝薄膜11印刷有用於商品名或商品推廣之 圖案等的廣告、宣傳的標示,或印刷有在商品之店頭陳列時無須特別給購買者看之用於商品說明的資訊。而,所謂本體部3之表面是指設有用於印刷於該外裝薄膜11之商品名或商品推廣之圖案等的廣告、宣傳的標示,作為店頭陳列時購買者所見之商品,會成為正面側的面。
如圖2所示,本體部3表面側之第1板材30與背面側之第2板材31會形成為圓弧狀,而該的圓弧狀是兩側緣部30c、30d、31c、31d朝左右方向UV外側成為凸狀的圓弧狀,另一方面,與上部2連結之上緣部30a、31a會成為朝下側呈現凸狀者,且與底面34連結之下緣部30b、31b會形成為直線狀。又,第1板材30與第2板材31當從上下左右之側面來觀察時,會具有如以下之曲面形狀。即,第1板材30會形成為二次元曲面狀,而該二次元曲面狀如圖6所示,沿著上下方向XY之面會成為平坦狀,且另一方面如圖4所示,沿著左右方向UV之面會朝外方呈為凸狀者。左右方向UV之彎曲宜曲率半徑為50mm~150mm左右之彎曲。當曲率半徑超越上述上限值變大時,第1板材30與第2板材31之機械性強度就會變弱,這是因為為了確保後述肋部35的機械性強度,就必須使凹部4之深度為更深之故。又,當曲率半徑超越上述下限值變小時,第1板材30與第2板材31之彎曲變強,這是因損害容器之扁平形狀之故。而,第1板材30與第2板材31之左右方向UV的彎曲,即使在從上緣部跨越至下緣部的任一位置,曲率半徑亦大致呈為一定。又,所謂的「平坦狀」是指延伸成直線狀之情形,但不一定必須要嚴 格的平坦,是可容許稍微凹陷或膨脹者,又第2板材31如圖6所示,沿著上下方向XY之面呈現僅稍微朝內邊凹陷狀。
如圖5所示,本體部3之兩側面側的第3板材32與第4板材33會形成為的圓弧狀,而該的圓弧狀是與上部2連結之上緣部32a、33a與底面34連結之下緣部32b、33b形成為直線狀,另一方面,成為第1板材30與第2板材31之分界之兩側緣部32c、32d、33c、33d朝前後方向內側成為凸狀者。又,第3板材32與第4板材33當從上下前後之側面來觀察時,就具有例如以下之曲面形狀。即,第3板材32與第4板材33會形成為如圖2所示,沿著上下方向XY之面朝外邊成為凸狀,另一方面,如圖4所示,沿著前後方向ST之面成為直線狀的二次元曲面狀,又第3板材32與第4板材33之上下方向XY的彎曲在橫越兩側緣部任一位置,曲率半徑都大致一定。而,針對第3板材32與第4板材33,不一定必須形成為二次元曲面狀,可形成為沿著前後方向ST之面亦成為凸狀的三次元曲面狀。
本體部3之表面側的第1板材30左右對稱地設有包夾左右方向UV之中心線l1的一對凹部4、4。各凹部4為了至少可跨越上下方向XY之中心線l2而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同時,如圖7所示,在本體部3之內部空間側凹陷,更加詳細地說明,各凹部4利用朝向本體部3內部空間之2個傾斜面I1、I2而在截面視點下形成大致V字狀。藉此,第1板材30在其之中央區域藉由由兩凹部4包夾而設有提高了機械性強度之肋部35的同時,其之兩側邊區域(第1板材30之左右 方向UV之兩側緣部30c、30d與各凹部4之間)設有機械性強度較弱之低強度部36。
如上所述,藉由在第1板材30之中央區域配置提高了機械性強度之肋部35,在樹脂製容器1內部空間有負壓產生時,會如以下地作用。亦即是,第1板材30之低強度部36相對於因上述負壓而朝內部空間凹陷之狀態,由於肋部35利用各凹部4來補強,因此可防止因上述負壓而凹陷。藉此,在第1板材30,可防止在外裝薄膜11有變形產生。亦即是,未有上述負壓產生時,如圖7所示,外裝薄膜11捲繞而包覆第1板材30,並呈現沿著第1板材30之形狀的外觀形狀。另一方面,在容器內部有負壓產生,即使第1板材30兩側邊區域之低強度部36凹陷,由於中央之肋部35不會變形,因此如圖8所示,外裝薄膜11在利用該肋部35、與位於第1板材30之第3板材32與第4板材33之分界的機械性強度較強的兩側緣部30c、30d,在圓周方向張力作用之狀態下來捲繞。故,即使低強度部36凹陷,外裝薄膜11不會隨著其之凹陷而變形,可維持原本沿著第1板材30之形狀的狀態。因此,可防止外裝薄膜11變形,便可防止損害其之設計性。
在此,當各凹部4之深度變大時,便可提升肋部35之機械性強度,但當各凹部4之深度變大時會有容器1之成型不易等之問題產生。另一方面,當各凹部4之深度過小時,肋部35之機械性強度就會變弱,容器內部之負壓產生時,會受到低強度部36之變形的影響,亦有肋部35變形之 虞。因此,宜使第1板材30左右方向UV之彎曲的曲率半徑如上所述地適宜調整,並使第1板材30之機械性強度不會過弱地來調整,即使不使各凹部4之深度過大,肋部35亦不會隨著低強度部36之變形而容易變形,可確保肋部35之機械性強度,而以此為佳。作為各凹部4之深度,宜為1.5mm~6mm左右,更宜為3mm左右。
又,本實施形態中,各凹部4會形成為使其之長度(從各凹部4之上端部到下端部之沿著上下方向XY的長度)L會比第1板材30之中心位置O(本實施形態中第1板材30左右方向UV之分離距離最大的位置)之各凹部4的間隔d更長。藉此,肋部35成為在上下方向XY長形略柱狀,並由於機械性強度提升,因此可更加良好地補強第1板材30之中央區域,便可良好地防止因樹脂製容器內部之負壓而肋部35凹陷。
又,本實施形態中,在正面視點下,各凹部4形成為朝中心線l1側成為凸狀且彎曲的曲線狀。藉由使各凹部4形成為上述形狀,各凹部4可發揮肋部35之補強強化。即,容器內部之負壓產生時,即使低強度部36變形,由於利用各凹部4可遮斷朝變形之左右方向UV的傳播,因此可抑制肋部35隨著低強度部36之變形而變形。而,圖2等中,各凹部4相對於成為逆八字狀之中心線l1會朝斜上方延伸,但亦可為了成為八字狀相對於中心線l1朝斜下方來延伸,如圖9所示,亦可相對於中心線l1不傾斜地筆直地(為了使連結凹部4上端部與下端部之線與中心線l1成為平行)延伸。又,如 圖2等與圖9所示,在正面視點下,各凹部4之全體形狀不必形成為朝中心線l1側成為凸狀並彎曲之曲線狀,亦可形成為直線狀。
又,藉由兩凹部4在左右方向UV配置於彼此分離之位置,當各凹部4之間隔d,亦即是,略柱狀之肋部35的橫寬變大時,肋部35之機械性強度就會降低而肋部35變得容易凹陷。因此,本實施形態中,在第1板材30之中心位置O(本實施形態中第1板材30左右方向UV的分離距離最大之位置),配置各凹部4而使比起各凹部4之間隔d,各凹部4與第1板材30之兩側緣部30c、30d之間的距離D為更長。藉此,在第1板材30,比起各凹部4所包夾之肋部35的面積,各凹部4與第1板材30兩側緣部之間的低強度部36的面積變得更大,肋部35相對於容器1之橫寬(左右方向UV之寬度)全體,變成較窄橫寬之略柱狀。因此,在提高肋部35之機械性強度之情形下,由於低強度部36之面積較大,並因容器內部之負壓而容易變形,因此容器內部之負壓發生時會比肋部35更優先變形之結果,便可抑制因該當負壓而肋部35變形。又,本實施形態中,為了確保更大之低強度部36之面積,在將第1板材30朝左右方向UV平均分割成4各區域30A~30D中內側的2個區域30B、30C內,個別設有各凹部4。而,只要各凹部4其之大部分設於區域30B、30C內即可,例如上端部亦可橫跨區域30A、30B來延伸。
另一方面,當各凹部4之間隔d,亦即是,由於略柱狀之肋部35的橫寬過小時,略柱狀之肋部35就容易折曲, 不易具有在外裝薄膜11維持作用之張力的功能,因此各凹部4之間隔d宜為第1板材30橫寬D1之1/50以上,例如第1板材30橫寬D1如為10mm左右時,則宜為2mm以上。又,各凹部4本身之橫寬當其之最大寬度過大時,由於外裝薄膜11安裝時之外觀會成為四角形而不佳,因此宜不超過個別配置之第1板材30的4等分的區域30B、30C,且宜為各區域30B、30C之橫寬(第1板材30之橫寬D1之1/4的寬度)的1/2以內。
如以上所述,由於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樹脂製容器1,在本體部3表面側之第1板材30中央設有由各凹部4所包夾之略柱狀的肋部35,因此,即使在樹脂製容器1內有負壓產生,在第1板材30由於主要來說板材兩側邊區域的低強度部36為凹陷,且肋部35利用各凹部4來補強,因此可防止凹陷。因此,由於外裝薄膜11維持在肋部35與第1板材30兩側緣部之間張力作用之狀態,因此在第1板材30可防止外裝薄膜11變形。如上所述,在店頭陳列時購買者所見並重視設計性之商品正面側與兩側面側,由於可防止外裝薄膜11之變形,便可防止損害樹脂製容器1之設計性。
以上,已針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來說明,但本發明之樹脂製容器之具體的態樣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只要不脫離其之趣旨的情形下,可有各種變更。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只在本體部3表面側之第1板材30設有獲得補強效果之一對凹部4,但亦可在背面側之第2板材31為了獲得補強效果,設置一對凹部4。又,各凹部4之截面形狀不必為V字狀,可為圓弧狀或矩形狀等各種形狀。又,各凹 部4包夾第1板材30左右方向UV之中心線l1且左右對稱地配置,但不一定要為左右對稱。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用以獲得補強效果之一對凹部4左右方向UV的外側個別附加地設有用於裝飾目的之2個凹部40、41,但不一定需要用於該裝飾目的之凹部40、41,亦可省略。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用首部20與肩部21來構成樹脂製容器1之上部2,但上部2之構成並不限定於此,只要蓋部10具有安裝成可自由裝脫之開口即可,例如只有首部20亦可。即,不設置如肩部21之段,亦可為與本體部3直接連結之構成。
又,本體部3不必形成扁平形狀,在俯視點下,可形成矩形狀或多角形狀等各種的形狀。
1‧‧‧樹脂製容器
2‧‧‧上部
3‧‧‧本體部
4、40、41‧‧‧凹部
10‧‧‧蓋部
20‧‧‧首部
21‧‧‧肩部
22‧‧‧平坦狀上面部
23‧‧‧側面部
24‧‧‧段部
25‧‧‧突部
30‧‧‧第1板材
31‧‧‧第2板材
33‧‧‧第4板材
34‧‧‧本體部之底面
35‧‧‧肋部
36‧‧‧低強度部
D1‧‧‧表背面之橫寬(左右方向之長度)
D2‧‧‧左右側面之橫寬(前後方向之長度)
ST‧‧‧前後方向
UV‧‧‧左右方向
XY‧‧‧上下方向

Claims (7)

  1. 一種樹脂製容器,具有:在上端具有開口之上部、及可容納內容物之有底的本體部,前述本體部具有與前述上部連續且連結成筒狀之複數個板材,前述複數個板材之至少一個板材形成為曲面狀,而該曲面狀是在俯視下沿著左右方向之面朝外側成為凸狀,並且在側視下沿著上下方向之面成為平坦狀,在前述至少一個板材上設有包夾前述左右方向之中心線的一對凹部,前述各凹部於前述左右方向上鄰接前述曲面狀之板材面,在前述至少一個板材之中心位置中,比起前述各凹部之間隔,前述各凹部與前述至少一個板材之兩側緣部之間的距離較長。
  2. 一種樹脂製容器,具有:在上端具有開口之上部、及可容納內容物之有底的本體部,前述本體部具有與前述上部連續且連結成筒狀之複數個板材,前述複數個板材之至少一個板材形成為曲面狀,而該曲面狀是在俯視下沿著左右方向之面朝外側成為凸狀,並且在側視下沿著上下方向之面成為平坦狀,在前述至少一個板材上設有包夾前述左右方向之 中心線的一對凹部,並分別:在板材中央部形成肋部,及在板材兩側緣部與前述各凹部之間形成低強度部,前述低強度部形成為曲面狀,而該曲面狀是在俯視下沿著左右方向之面朝外側成為凸狀,並且在側視下沿著上下方向之面成為平坦狀。
  3.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樹脂製容器,其中前述各凹部相對於前述上下方向或前述上下方向朝外側傾斜地延伸,前述至少一個板材之中心位置之前述各凹部的間隔比前述各凹部之沿著前述上下方向的長度短。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樹脂製容器,其中前述各凹部形成為直線狀或朝前述中心線側呈現凸狀且彎曲之曲線狀。
  5.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樹脂製容器,其中在前述至少一個板材之中心位置中,比起前述各凹部之間隔,前述各凹部與前述至少一個板材之兩側緣部之間的距離較長。
  6.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樹脂製容器,其中在將前述至少一個板材在前述左右方向上平均分割成4個區域之內側的2個前述區域內個別地設有前述凹部。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樹脂製容器,其中前述本體部形成為左右側面之寬度相對於表背面為較小的扁平狀,至少在成為前述表面之板材上設有前述一對凹部,並且前述各凹部是其橫寬為分別設置之前述板材之4等分的區域之橫寬的1/2以內。
TW102137496A 2012-10-18 2013-10-17 樹脂製容器 TWI6108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0444A JP6249595B2 (ja) 2012-10-18 2012-10-18 樹脂製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5164A TW201425164A (zh) 2014-07-01
TWI610860B true TWI610860B (zh) 2018-01-11

Family

ID=50488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7496A TWI610860B (zh) 2012-10-18 2013-10-17 樹脂製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49595B2 (zh)
TW (1) TWI610860B (zh)
WO (1) WO20140616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1771B2 (ja) * 2016-10-27 2021-03-31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樹脂製容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51525A (ja) * 2007-08-24 2009-03-12 Kobayashi Pharmaceut Co Ltd 樹脂製容器
JP2011068398A (ja) * 2009-09-28 2011-04-07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樹脂製封入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8822A (ja) * 2003-12-18 2005-07-07 Lion Corp プラスチック容器
JP4721138B2 (ja) * 2004-09-17 2011-07-13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からなる扁平容器
KR200447761Y1 (ko) * 2008-11-07 2010-02-16 씨제이제일제당 (주) 고강도 식품용기 리브구조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51525A (ja) * 2007-08-24 2009-03-12 Kobayashi Pharmaceut Co Ltd 樹脂製容器
JP2011068398A (ja) * 2009-09-28 2011-04-07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樹脂製封入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5164A (zh) 2014-07-01
WO2014061641A1 (ja) 2014-04-24
JP2014080223A (ja) 2014-05-08
JP6249595B2 (ja) 2017-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74439B1 (en) Synthetic resin container having improved shape stability
TW200835627A (en) Bottle with narrow portion
JP4756324B2 (ja) 合成樹脂製壜体
EP1561691A1 (en) Synthetic resin bottle type container
JP2008074493A (ja) 少なくとも部分的に三角柱状のボディを有する容器
US9884698B2 (en) Thermoplastic container in particular a bottle having a partially prismatic triangular body
KR101688673B1 (ko) 합성수지제 환형 병체
ITUA20163895A1 (it) Imballo per il contenimento di oggetti, particolarmente bottiglie
TWI610860B (zh) 樹脂製容器
JP4291604B2 (ja) 合成樹脂製ボトル型容器
JP6030309B2 (ja) 樹脂製容器
JP5348838B2 (ja) 把手付きボトル
JP4813285B2 (ja) 合成樹脂製ボトル
JP5323464B2 (ja) 樹脂製封入容器
JP4823587B2 (ja) 合成樹脂製ボトル型容器
JP5323463B2 (ja) 樹脂製封入容器
JP3181448U (ja) ボトル
KR200492790Y1 (ko) 선물세트용 트레이
JP6851771B2 (ja) 樹脂製容器
JP4795156B2 (ja) 合成樹脂製ボトル
JP2018070204A (ja) 樹脂製容器
EP3514075B1 (en) Resin-made bottle
JPH11255226A (ja) 合成樹脂製補強パネルおよびこの合成樹脂製補強パネルを用いた合成樹脂製壜体
JP2009051524A (ja) 樹脂製封入容器
KR20180000990U (ko) 저비용으로 디자인 변형이 가능한 커버를 가지는 수납박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