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0218B - 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0218B
TWI610218B TW103110581A TW103110581A TWI610218B TW I610218 B TWI610218 B TW I610218B TW 103110581 A TW103110581 A TW 103110581A TW 103110581 A TW103110581 A TW 103110581A TW I610218 B TWI610218 B TW I6102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displayed
information ba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0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3764A (zh
Inventor
姜斗錫
朴光元
禹承秀
崔普根
Original Assignee
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43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3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0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02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5Scrolling or pann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003Details of a display terminal, the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arrangement of the display terminal and to the interfaces thereto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for rolling or scro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4Transparency, e.g. 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window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4Display of multiple view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Digital Computer Display Output (AREA)

Abstract

提供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以及方法。所述設備包含:顯示器,經組態以包含第一螢幕以及重疊於所述第一螢幕上方的第二螢幕;以及控制器,經組態以在資訊正獨立地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以及所述第二螢幕上時,在所述第二螢幕上偵測到手勢之後,藉由改變所述第二螢幕的屬性來將被所述第二螢幕隱藏的所述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的顯示控制為可檢視的。

Description

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及其方法
本揭露是關於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及方法。更特定言之,本揭露是關於裝置中控制獨立地顯示基於至少一個應用程式的資訊的多個螢幕的設備及方法。
近來,裝置已配備有用於在將基於所執行的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螢幕上時在額外視窗上顯示其他資訊的快顯視窗功能。
藉由快顯視窗功能,使用者可同時檢視若干段不同資訊。舉例而言,在裝置的螢幕上執行網際網路應用程式時,使用者可在額外視窗上檢視視訊。
然而,因為由快顯視窗功能顯示的額外視窗與裝置的螢幕重疊,所以使用者應將額外視窗手動地移動至預期位置以便檢視顯示於螢幕上但由額外視窗隱藏的資訊,此對使用者導致不便。
因此,需要裝置中控制獨立地顯示基於至少一個應用程式的資訊的多個螢幕的設備及方法。
上述資訊僅作為背景資訊呈現以輔助對本揭露的理解。關於任何上述內容是否適用作本揭露的先前技術,未作出判定且未進行斷言。
本揭露的態樣為解決至少上文提及的問題及/或缺點且提供至少下文描述的優點。因此,本揭露的一態樣是提供在裝置中控制獨立地顯示基於至少一個應用程式的資訊的多個螢幕的設備及方法。
本揭露的另一態樣是提供一種在裝置中在基於至少一個應用程式的資訊正獨立地顯示於多個螢幕上時使使用者能夠藉由改變另一螢幕的屬性而檢視顯示於一個螢幕上但被重疊於所述一個螢幕上方的另一螢幕隱藏的資訊的設備及方法。
根據本揭露的一態樣,提供一種用於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所述設備包含:顯示器,經組態以包含第一螢幕以及重疊於所述第一螢幕上方的第二螢幕;以及控制器,經組態以在資訊正獨立地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以及所述第二螢幕上時,在所述第二螢幕上偵測到手勢之後,藉由改變所述第二螢幕的屬性來將被所述第二螢幕隱藏的所述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的顯示控制為可檢視。
根據本揭露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用於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所述設備包含:顯示器,經組態以包含第一螢幕以及 重疊於所述第一螢幕上方的第二螢幕;以及控制器,經組態以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在偵測到懸浮手勢之後,基於所述懸浮手勢的位置的坐標來判定所述懸浮手勢是否已產生於所述第二螢幕上,若所述懸浮手勢已產生於所述第二螢幕上,則判定所述懸浮手勢的類型,若所述懸浮手勢的所述所判定的類型為對移動所述第二螢幕的請求,則藉由將所述第二螢幕移出所述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而將被所述第二螢幕隱藏的所述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的顯示控制為可檢視的,且若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部分資訊被完全檢視,則控制所述第二螢幕返回至先前顯示區域或將所述第二螢幕保持於當前顯示區域中。
根據本揭露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將基於至少一個應用程式的資訊獨立地顯示於第一螢幕以及第二螢幕上;以及在基於所述至少一個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獨立地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以及所述第二螢幕上時,在所述第二螢幕上偵測到手勢之後,藉由改變所述第二螢幕的屬性來將被所述第二螢幕隱藏的所述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顯示為可檢視。所述第二螢幕重疊於所述第一螢幕上方而顯示。
根據本揭露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第一螢幕上,且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重疊於所述第一螢幕上方的第二螢幕上;在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 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基於所述第二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在偵測到懸浮手勢之後,基於所述懸浮手勢的位置的坐標來判定所述懸浮手勢是否已產生於所述第二螢幕上;若所述懸浮手勢已產生於所述第二螢幕上,則判定所述懸浮手勢的類型;若所述懸浮手勢所判定的所述類型為對移動所述第二螢幕的請求,則藉由將所述第二螢幕移出所述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而將被所述第二螢幕隱藏的所述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顯示為可檢視;以及若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部分資訊被完全檢視,則使所述第二螢幕返回至先前顯示區域或將所述第二螢幕保持於當前顯示區域中。
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自結合附圖揭露本揭露的各種實施例的以下詳細描述,本揭露的其他態樣、優點及顯著特徵將變得顯而易見。
110‧‧‧控制器
120‧‧‧資訊處理器
123‧‧‧射頻(RF)單元
125‧‧‧音訊處理器
127‧‧‧小鍵盤
130‧‧‧記憶體
140‧‧‧相機單元
150‧‧‧視訊處理器
160‧‧‧顯示器
161‧‧‧第一螢幕
161a‧‧‧左側區域
161b‧‧‧右側區域
161c‧‧‧第一區域
161d‧‧‧第二區域
162‧‧‧第二螢幕
163‧‧‧選單快顯視窗
164‧‧‧輸入視窗
165‧‧‧小鍵盤
301~311、401~411、601~606、801~806、901~906、1101~1106、1301~1305、1401~1407、1601~1610、1801~1805‧‧‧操作
a‧‧‧當前顯示區域
b‧‧‧頂部邊界
c‧‧‧當前顯示區域
d‧‧‧虛擬參考線
e‧‧‧顯示區域
f‧‧‧顯示區域
結合附圖,自以下描述,本揭露的某些實施例的上述及其他態樣、特徵以及優點將變得更顯而易見。
圖1為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的裝置的方塊圖。
圖2A及圖2B說明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的裝置中的第二螢幕的移動。
圖3A及圖3B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的裝置中移動第二螢幕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4A及圖4B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的裝置中控制第二螢幕的透明度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5A及圖5B說明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的裝置中藉由向上或向下捲動第一螢幕而進行的對第二螢幕的控制。
圖6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的裝置中藉由向上或向下捲動第一螢幕來控制第二螢幕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7A及圖7B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的藉由向上或向下捲動第一螢幕而進行的第二螢幕的移動。
圖8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的裝置中藉由向上或向下捲動第一螢幕來移動第二螢幕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9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的裝置中藉由向上或向下捲動第一螢幕來控制第二螢幕的透明度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10A、圖10B及圖10C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的裝置中藉由向左或向右捲動第一螢幕而進行的對第二螢幕的移動及大小的控制。
圖11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的裝置中藉由向左或向右捲動第一螢幕來控制第二螢幕的移動及大小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12A及圖12B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三實施例的裝置中回應於第一螢幕上的快顯視窗的顯示而進行的第二螢幕的移動。
圖13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三實施例的裝置中回應於第一螢幕上的快顯視窗的顯示而移動第二螢幕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14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三實施例的裝置中回應於第一螢幕上的快顯視窗的顯示而控制第二螢幕的透明度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15A及圖15B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四實施例的裝置中在基於兩個應用程式的資訊正分別顯示於第一螢幕的兩個區域中時取決於兩個應用程式的啟動而進行的第二螢幕的移動。
圖16A及圖16B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四實施例的裝置中根據第一螢幕上的輸入手勢而移動第二螢幕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17A及圖17B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五實施例的裝置中根據第一螢幕上的輸入手勢而進行的第二螢幕的移動。
圖18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五實施例的裝置中根據第一螢幕上的輸入手勢而移動第二螢幕的操作的流程圖。
遍及圖式,相似參考數字將被理解為指相似部分、組件及結構。
提供關於附圖的以下描述,以輔助如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揭露的各種實施例的全面理解。以下描述包含各種特定細節以輔助此理解,但此等細節應僅視為例示性的。因此,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可對本文所述的各種實施例進行各種改變以及修改,而不偏離本揭露的範疇以及精神。此外,為了清楚及簡潔起見,可能省略了熟知功能以及構造的描述。
以下描述以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術語以及用詞不限於書目性含義,而是僅由本發明者用來實現本揭露的清楚且一致的理解。因此,熟習此項技術者應顯而易見的是,僅出於說明的目的而不是限制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揭露的目的來提供本揭露的各種實施例的以下描述。
應理解,單數形式「一」以及「該」包含多個引用,除非上下文另有清楚指示。因此,舉例而言,對「組件表面」的引用包含對此等表面中的一或多者的引用。
所謂術語「實質上」意謂所述特性、參數或值不需要確切地達成,而是可按照不妨礙所述特性意欲提供的效應的量發生偏差或變化(包含,例如,容差、量測誤差、量測準確性限制以及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其他因素)。
將提供本揭露的各種實施例以達成本揭露的上述技術態樣。在實施方案中,所界定的實體可具有相同名稱,而本揭露並不限於所述名稱。因此,本揭露的各種實施例可在相同或現成的修改後實施於具有類似技術背景的系統中。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裝置為攜帶型終端機或固定式終端機。攜帶型終端機指經組態以容易由使用者攜載的電子裝置。術語「攜帶型終端機」涵蓋廣泛範圍的裝置,包含視訊電話、攜帶型電話、智慧型電話、寬頻分碼多重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終端機、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終端機、 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攜帶型多媒體播放器(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PMP)、數位多媒體廣播(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DMB)終端機、電子書閱讀器、膝上型電腦、平板型電腦以及數位相機。固定式終端機可為(但不限於)桌上型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PC)。
在本揭露的各種實施例中,第二螢幕重疊於第一視窗上方而顯示。若第一視窗及第二視窗被視為層,則第一視窗及第二視窗可分別被稱作下伏層與上覆層。
第二螢幕亦可被稱作可重疊於第一螢幕上方而顯示的額外視窗。
在瞭解基於多個應用程式的資訊(例如,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以及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分別顯示於第一螢幕以及第二螢幕上的情況下,在本揭露的各種實施例中給出關於對第二螢幕的移動的控制的以下描述。然而,此僅為本揭露的各種實施例的實施方案。因此,作為另一實施例,可預期到在背景影像顯示於第一螢幕上以及基於特定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第二螢幕上的情況下,控制第二螢幕的移動。
圖1為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的裝置的方塊圖。
參看圖1,射頻(Radio Frequency,RF)單元123執行裝置的無線通信功能性。RF單元123包含:RF傳輸器,其升頻轉換傳輸信號的頻率且放大經升頻轉換的傳輸信號;以及RF接收器,其對所接收的信號進行低雜訊放大且降頻轉換經低雜訊放大 的信號的頻率。資訊處理器120包含對傳輸信號進行編碼及調變的傳輸器,以及對所接收的信號進行解調變及解碼的接收器。因此,資訊處理器120可包含調變器-解調變器(Modulator-Demodulator,數據機(MODEM))以及編碼器-解碼器(Coder-Decoder,編解碼器(CODEC))。編解碼器包含用於處理封包資訊的資料編解碼器,以及用於處理諸如語音的音訊信號的音訊編解碼器。音訊處理器125再生自資訊處理器120的音訊編解碼器輸出的所接收的音訊信號,或將自麥克風產生的傳輸音訊信號傳輸至資訊處理器120的音訊編解碼器。
小鍵盤127包含用於輸入數字以及字元的文數鍵,以及用於設定功能的功能鍵。
記憶體130可包含程式記憶體以及資訊記憶體。程式記憶體可儲存控制裝置的一般操作的程式以及藉由改變第二螢幕的屬性(例如,位置、大小、透明度或其類似者)而控制被第二螢幕隱藏的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的顯示以使得部分資訊可在所述第一螢幕上檢視的程式。資訊記憶體暫時地儲存在程式的執行期間產生的資訊。
控制器110提供對裝置的總體控制。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在基於至少一個應用程式的資訊正獨立地顯示於第一螢幕以及第二螢幕上時,在第二螢幕上偵測到特定手勢之後,控制器110藉由改變第二螢幕的屬性來控制被第二螢幕隱藏的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的顯示,以使得部分資訊可 在第一螢幕上檢視。
第二螢幕的屬性包含第二螢幕的位置、大小或透明度中的至少一者。
在第二螢幕上偵測到的特定手勢可為懸浮手勢、在裝置中輸入特定鍵的手勢、裝置的運動手勢、觸碰、藉由紅外線而偵測到的使用者的運動、使用者的眼球的移動及其類似者中的至少一者。懸浮手勢為以非接觸方式將觸碰筆保持於螢幕上方某間隙歷時某時段。本文中,觸碰筆的按鈕可保持按下歷時某時段。因此,當使用者藉由觸碰筆作出懸浮手勢以改變第二螢幕的屬性時,根據使用者的預先設定,使用者可能按下,亦可能不按下觸碰筆的按鈕。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在偵測到對藉由改變第二螢幕的屬性觸發的移動第二螢幕的請求之後,控制器110可藉由應用實體引擎演算法經由將反彈效應給予第二螢幕的使用者介面(UI)來表達第二螢幕的移動,所述實體引擎演算法使具有相同極性的兩個物件彼此排斥。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以及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正分別顯示於第一螢幕以及第二螢幕上時,在第二螢幕上方偵測到懸浮手勢之後,控制器110控制第二螢幕移出當前顯示區域,以使得被第二螢幕隱藏的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可在第一螢幕上檢視。
若使用者結束檢視第一螢幕上的部分資訊,則控制器110 使第二螢幕返回至先前顯示區域或將第二螢幕保持於當前顯示區域中。
在被第二螢幕隱藏的部分資訊正藉由使第二螢幕移出當前顯示區域而顯示於第一螢幕上時,在第一螢幕上偵測到輸入手勢或資訊移動手勢之後,或若在第一螢幕上未偵測到手勢歷時某時段,控制器110可判定使用者已結束檢視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或者或另外,當藉由眼球追蹤而確認使用者已將視線轉向不同位置時,控制器110可判定使用者已結束檢視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
因此,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若在第一螢幕上偵測到輸入手勢或資訊移動手勢,在第一螢幕上未偵測到輸入手勢歷時某時段,或藉由眼球追蹤而偵測到使用者的視線改變,則可判定已完全檢視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以及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正分別顯示於第一螢幕以及第二螢幕上時,在第二螢幕上方偵測到懸浮手勢之後,控制器110可藉由增加第二螢幕的透明度來控制被第二螢幕隱藏的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的顯示,以使得部分資訊經由較透明的第二螢幕來展示。本文中,控制器110可增加已被偵測到懸浮手勢的第二螢幕的位置的坐標周圍的部分區域的透明度或第二螢幕的整個區域的透明度。
若使用者結束檢視第一螢幕上的部分資訊,則控制器110使第二螢幕返回至先前透明度等級。
在被第二螢幕隱藏的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藉由增加第二 螢幕的透明度而經由第二螢幕展示時,在第一螢幕上偵測到輸入手勢或資訊移動手勢之後,或若在第一螢幕上未偵測到手勢歷時某時段,控制器110可判定使用者已結束檢視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或者或另外,當藉由眼球追蹤而確認使用者已將視線轉向不同位置時,控制器110可判定使用者已結束檢視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
在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以及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分別顯示於第一螢幕以及第二螢幕上時,在偵測到第一螢幕的向上/向下捲動直至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最下/最上資訊在第一螢幕上向上/向下捲動之後,控制器110偵測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若控制器110判定第二螢幕定位於第一螢幕的下部/上部區域中,則控制器110藉由進一步向上/向下捲動第一螢幕的底部/頂部邊界至第二螢幕的頂部/底部邊界或第二螢幕的頂部/底部邊界上方/下方來控制第一螢幕的下部/上部區域中的資訊不與第二螢幕重疊。
在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以及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分別顯示於第一螢幕以及第二螢幕上時,在偵測到第一螢幕的向上/向下捲動直至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最下/最上資訊在第一螢幕上向上/向下捲動之後,控制器110偵測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若控制器110判定第二螢幕定位於第一螢幕的下部/上部區域中,則控制器110藉由將第二螢幕移出當前顯示區域而控制第一螢幕的下部/上部區域中的資訊不與第二 螢幕重疊。
在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以及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分別顯示於第一螢幕以及第二螢幕上時,在偵測到第一螢幕的向上/向下捲動直至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最下/最上資訊在第一螢幕上向上/向下捲動之後,控制器110偵測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若控制器110判定第二螢幕定位於第一螢幕的下部/上部區域中,則控制器110藉由增加第二螢幕的透明度而控制第一螢幕的下部/上部區域中的被第二螢幕隱藏的資訊的顯示,以使得第一螢幕的下部/上部區域中的資訊經由較透明的第二螢幕來展示。
在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以及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正分別顯示於第一螢幕以及第二螢幕上時,在偵測到第一螢幕的向左/向右捲動直至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最右/最左資訊移動至第一螢幕的參考線所界定的第一螢幕的左側/右側區域中之後,控制器110偵測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若控制器110判定第二螢幕定位在跨越第一螢幕的參考線,則控制器110藉由將第二螢幕移動至相對於定位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最右/最左資訊所在之第一螢幕的左側/右側區域的第一螢幕的右側/左側區域並根據第一螢幕的右側/左側區域的大小調整第二螢幕的大小來控制第一螢幕的左側/右側區域中的資訊不與第二螢幕重疊。
在本揭露的第三實施例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 以及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正分別顯示於第一螢幕以及第二螢幕上時,在第一螢幕上偵測到快顯視窗的顯示之後,控制器110偵測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若控制器110判定第二螢幕重疊於快顯視窗上,則控制器110藉由將第二螢幕移出快顯視窗的顯示區域而控制快顯視窗不與第二螢幕重疊。快顯視窗可為包含藉以執行功能的選單類型的選單快顯視窗、包含通知文字訊息的通知快顯視窗,或其類似者。
在本揭露的第三實施例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以及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正分別顯示於第一螢幕以及第二螢幕上時,在第一螢幕上偵測到快顯視窗的顯示之後,控制器110偵測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若控制器110判定第二螢幕重疊於快顯視窗上方,則控制器110增加第二螢幕的透明度,以使得被第二螢幕隱藏的快顯視窗的部分資訊經由較透明的第二螢幕來展示。
在本揭露的第四實施例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以及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正分別顯示於第一螢幕的第一區域以及第二區域中且基於第三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第二螢幕上時,控制器110判定是否已啟動第一應用程式以及第二應用程式。若第一應用程式處於作用中且第二螢幕定位於第一區域上方,則控制器110控制第二螢幕至第一螢幕的第二區域的移動。若改變第一區域的大小,則控制器110亦根據第一區域的改變的大小來調整第二螢幕的大小。本文中,第二螢幕的大小被調整為小於第 一區域的大小。若第二應用程式處於作用中且第二螢幕定位於第二區域上方,則控制器110控制第二螢幕至第一螢幕的第一區域的移動。若調整第二區域的大小,則控制器110亦根據第二區域的改變的大小來調整第二螢幕的大小。本文中,第二螢幕的大小被調整為小於第二區域的大小。
在本揭露的第五實施例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以及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正分別顯示於第一螢幕以及第二螢幕上時,在第一螢幕的輸入視窗上偵測到輸入手勢之後,控制器110偵測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若第二螢幕重疊於輸入視窗或藉由輸入手勢而顯示的小鍵盤上方,則控制器110藉由將第二螢幕移出輸入視窗以及小鍵盤的顯示區域或調整第二螢幕的大小而控制輸入視窗以及小鍵盤不與第二螢幕重疊。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以及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正分別顯示於第一螢幕以及第二螢幕上時,在偵測到懸浮手勢之後,控制器110基於懸浮手勢的位置的坐標來判定懸浮手勢是否已產生於第二螢幕上方。若懸浮手勢已產生於第二螢幕上方,則控制器110判定懸浮手勢的類型。若懸浮手勢的類型為對移動第二螢幕的請求,則控制器110自當前顯示區域移動第二螢幕,以使得被第二螢幕隱藏的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可在第一螢幕上檢視。當使用者已結束檢視第一螢幕上的部分資訊時,控制器110使第二螢幕返回至先前顯示區域或將第二螢幕保持於當前顯示區域中。
另一方面,若控制器110基於懸浮手勢的位置的坐標來判定懸浮手勢已產生於第一螢幕上方,則控制器110控制第一螢幕上的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
若基於懸浮手勢的類型判定懸浮手勢為控制第二螢幕的命令,則控制器110回應於控制第二螢幕的命令而控制第二螢幕上的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
相機單元140攝取影像資訊,且包含將所攝取的光學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的相機感測器,以及將由相機感測器攝取的類比影像信號轉換為數位資訊的信號處理器。本文中假設,相機感測器為電荷耦合裝置(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感測器或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感測器。相機感測器以及信號處理器可併入至單一裝置中,或獨立地組態。
視訊處理器150對接收自相機單元140的影像信號執行影像信號處理(Image Signal Processing,ISP)以便將影像顯示於顯示器160上。ISP功能包含伽瑪校正、內插、空間改變、影像效果、影像縮放、自動白平衡(Automatic White Balance,AWB)、自動曝光(Automatic Exposure,AE)、自動聚焦(Automatic Focus,AF)以及其類似者。因此,視訊處理器150以畫面為基礎而對接收自相機單元140的影像信號進行處理,且根據顯示器160的特性及大小而輸出畫面影像資訊。視訊處理器150包含視訊編解碼器,其以某方案壓縮待顯示於顯示器160上的畫面影像資訊,或將經 壓縮的畫面影像資訊解壓縮為原始畫面影像資訊。視訊編解碼器可為聯合圖像專家組(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JPEG)編解碼器、運動圖像專家組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4,MPEG4)編解碼器、小波編解碼器或其類似者。假設,視訊處理器150具有螢幕顯示(On Screen Display,OSD)功能。因此,視訊處理器150可在控制器110的控制下根據將顯示OSD資訊的螢幕的大小而輸出OSD資訊。
顯示器160將接收自視訊處理器150的影像信號顯示於螢幕上,且亦顯示接收自控制器110的使用者資訊。顯示器160可組態為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在此狀況下,顯示器160可包含LCD控制器、儲存影像資訊的記憶體以及LCD裝置。若LCD以觸碰螢幕方式來組態,則如包含於小鍵盤127中的鍵可顯示於顯示器160上。
因為顯示器160組態為觸碰螢幕單元,所以觸碰螢幕單元包含具有多個感測器面板的觸碰螢幕面板(Touch Screen Panel,TSP)。多個感測器面板可包含偵測手部觸碰的電容性感測器面板,以及偵測精細觸碰的電磁感測器面板。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顯示器160包含獨立地顯示基於至少一個應用程式的資訊的第一螢幕161以及第二螢幕162。第二螢幕162具有不同於第一螢幕161的大小,且重疊於第一螢幕161上方而顯示。
參看圖2A至圖18,下文將描述上述裝置中控制螢幕的 操作。
圖2A及圖2B說明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的裝置中的第二螢幕的移動。
參看圖2A及圖2B,基於網際網路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顯示器160的第一螢幕161上,而基於電視(TV)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顯示器160的第二螢幕162上。如圖2B所說明,在觸碰筆的懸浮手勢產生於第二螢幕162上方之後,第二螢幕162自當前顯示區域(a)移動至另一區域。因此,被第二螢幕162隱藏的第一螢幕161的部分資訊(即,隱藏於第二螢幕162的顯示區域(a)下方的第一螢幕161的部分資訊)顯示為可由使用者檢視。
在產生懸浮手勢之後第二螢幕162自當前顯示區域(a)所移動至的另一區域為第一螢幕161上不同於當前顯示區域(a)的可用於第二螢幕162的區域。
將參看圖3A及圖3B來描述圖2A及圖2B所說明的操作。
圖3A及圖3B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的裝置中移動第二螢幕的操作的流程圖。
下文將參看圖1以及圖3A及圖3B來描述圖3A及圖3B所說明的本揭露的實施例。
參看圖3A及圖3B,在操作301處,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第一螢幕161上,同時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重疊於第一螢幕161上方的具有不同於第一螢幕161的大小的第二螢幕162上。在操作302處偵測到懸浮手勢之後,控 制器110判定懸浮手勢的位置的坐標。若控制器110在操作303處基於懸浮手勢的位置的坐標來判定懸浮手勢已產生於第二螢幕162上方,則控制器110判定懸浮手勢的類型。
若懸浮手勢已藉由觸碰筆產生,則懸浮手勢的類型可取決於觸碰筆的按鈕是否已被按下來識別。
當已偵測到懸浮手勢連同觸碰筆的按鈕的輸入時,控制器110在操作304處判定懸浮手勢為對移動第二螢幕162的請求。在操作305處,控制器110自當前顯示區域移動第二螢幕162,以使得被第二螢幕隱藏的第一螢幕161的部分資訊可顯示為可檢視。
在控制器110在操作306處判定使用者已結束檢視已被移除第二螢幕162的第一螢幕161的部分資訊時,控制器110在操作307處使第二螢幕162返回至先前顯示區域或將第二螢幕162保持於當前顯示區域中。
另一方面,當懸浮手勢已在無觸碰筆的按鈕的輸入的情況下產生時,控制器110在操作308處判定懸浮手勢為對控制第二螢幕162的請求,且在操作309處控制第二螢幕162上的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
同時,若控制器110在操作310處基於懸浮手勢的位置的坐標來判定懸浮手勢已產生於第一螢幕161上方,則控制器110在操作311處控制第一螢幕161上的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
圖4A及圖4B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的裝置中控制第二螢幕的透明度的操作的流程圖。
下文將參看圖1及圖4A及圖4B來描述圖4A及圖4B所說明的本揭露的實施例。
參看圖4A及圖4B,在操作401處,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第一螢幕161上,同時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重疊於第一螢幕161上方的具有不同於第一螢幕161的大小的第二螢幕162上。在操作402處偵測到懸浮手勢之後,控制器110判定懸浮手勢的位置的坐標。若控制器110在操作403處基於懸浮手勢的位置的坐標來判定懸浮手勢已產生於第二螢幕162上方,則控制器110判定懸浮手勢的類型。
若懸浮手勢已藉由觸碰筆產生,則懸浮手勢的類型可取決於觸碰筆的按鈕是否已被按下來識別。
當已偵測到懸浮手勢連同觸碰筆的按鈕的輸入時,控制器110在操作404處判定懸浮手勢為對控制第二螢幕162的透明度的請求。在操作405處,控制器110增加第二螢幕162的透明度,以使得被第二螢幕隱藏的第一螢幕161的部分資訊可經由較透明的第二螢幕162來展示。
更具體言之,控制器110可在操作405處增加懸浮手勢的位置的坐標周圍的第二螢幕162的部分區域的透明度或第二螢幕162的整個區域的透明度。
當控制器110在操作406處判定使用者已結束經由較透明的第二螢幕162來檢視第一螢幕161的部分資訊時,控制器110在操作407處使第二螢幕162返回至先前透明度等級。
另一方面,當懸浮手勢已在無觸碰筆的按鈕的輸入的情況下偵測到時,控制器110在操作408處判定懸浮手勢為對控制第二螢幕162的請求,且在操作409處控制第二螢幕162上的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
若控制器110在操作410處基於懸浮手勢的位置的坐標來判定懸浮手勢已產生於第一螢幕161上方,則控制器110在操作411處控制第一螢幕161上的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
雖然根據本揭露的以上實施例已描述根據第二螢幕上方的懸浮手勢來移動第二螢幕或控制第二螢幕的透明度,但可進一步預期到,第二螢幕的大小根據第二螢幕上方的懸浮手勢而減小至某大小,且在判定使用者已結束檢視被第二螢幕隱藏的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時,使第二螢幕返回至其原始大小。
圖5A及圖5B說明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的裝置中藉由向上或向下捲動第一螢幕而進行的對第二螢幕的控制。
參看圖5A及圖5B,基於網際網路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顯示器160的第一螢幕161上,而基於TV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重疊於第一螢幕161的下部區域上方的第二螢幕162上。若第一螢幕161向上捲動直至最下的基於網際網路應用程式的資訊在第一螢幕161上向上捲動,則如圖5B所說明,第一螢幕161的底部邊界藉由第一螢幕161的進一步向上捲動而向上移動至第一螢幕161的下部區域中的第二螢幕162的頂部邊界(b),或頂部邊界(b)上方。因此,第一螢幕161的下部區域中的資訊被顯示為 不與第二螢幕162重疊。
圖6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的裝置中藉由向上或向下捲動第一螢幕來控制第二螢幕的操作的流程圖。
將參看圖1及圖6來描述圖6所說明的本揭露的實施例。
參看圖6,在操作601處,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第一螢幕161上,同時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重疊於第一螢幕161上方的具有不同於第一螢幕161的大小的第二螢幕162上。在操作602處偵測到第一螢幕161的向上/向下捲動之後,控制器110向上/向下捲動第一螢幕161上的資訊。
當在操作603處在向上/向下捲動的資訊顯示於第一螢幕161上期間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最下/最上資訊在第一螢幕161上向上/向下捲動時,控制器110在操作604處偵測第二螢幕162的當前顯示區域。
若在操作605處判定第二螢幕162在第一螢幕161的下部/上部區域中,則控制器110藉由進一步向上/向下捲動第一螢幕161而將第一螢幕161的底部/頂部邊界移動至第二螢幕162的頂部/底部邊界或者頂部/底部邊界上方/下方,以使得在操作606處第一螢幕161的下部/上部區域中的資訊可不與第二螢幕162重疊。
圖7A及圖7B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的藉由向上或向下捲動第一螢幕而進行的第二螢幕的移動。
參看圖7A及圖7B,基於網際網路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顯示器160的第一螢幕161上,而基於TV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 於重疊於第一螢幕161的下部區域上方的第二螢幕162上。若第一螢幕161向上捲動直至最下的基於網際網路的資訊在第一螢幕161上向上捲動,則如圖7B所說明,第二螢幕162被移出第一螢幕161的下部區域中的當前顯示區域(c)。因此,第一螢幕161的下部區域中被第二螢幕162隱藏的資訊(即,隱藏於第二螢幕162的顯示區域(c)下方的第一螢幕161的資訊)顯示為可檢視。
圖8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的裝置中藉由向上或向下捲動第一螢幕來移動第二螢幕的操作的流程圖。
將參看圖1及圖8來描述圖8所說明的本揭露的實施例。
參看圖8,在操作801處,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第一螢幕161上,同時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重疊於第一螢幕161上方的具有不同於第一螢幕161的大小的第二螢幕162上。在操作802處偵測到第一螢幕161的向上/向下捲動之後,控制器110向上/向下捲動第一螢幕161上的資訊。
當在操作803處在向上/向下捲動的資訊顯示於第一螢幕161上期間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最下/最上資訊在第一螢幕161上向上捲動時,控制器110在操作804處偵測第二螢幕162的當前顯示區域。
若在操作805處判定第二螢幕162在第一螢幕161的下部/上部區域中,則控制器110在操作806處將第二螢幕162移出當前顯示區域,以使得第一螢幕161的下部/上部區域中的資訊可不與第二螢幕162重疊。
圖9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的裝置中藉由向上或向下捲動第一螢幕來控制第二螢幕的透明度的操作的流程圖。
將參看圖1及圖9來描述圖9所說明的本揭露的實施例。
參看圖9,在操作901處,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第一螢幕161上,同時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重疊於第一螢幕161上方的具有不同於第一螢幕161的大小的第二螢幕162上。在操作902處偵測到第一螢幕161的向上/向下捲動之後,控制器110向上/向下捲動第一螢幕161上的資訊。
當在操作903處在向上/向下捲動的資訊顯示於第一螢幕161上期間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最下/最上資訊在第一螢幕161上向上捲動時,控制器110在操作904處偵測第二螢幕162的當前顯示區域。
若在操作905處判定第二螢幕162在第一螢幕161的下部/上部區域中,則控制器110在操作906處增加第二螢幕162的透明度,以使得第一螢幕161的下部/上部區域中的資訊可經由較透明的第二螢幕162來展示。
若判定使用者結束檢視第一螢幕161的下部/上部區域中的資訊,則控制器110使第二螢幕162返回至先前透明度等級。
圖10A、圖10B及圖10C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的裝置中藉由向左或向右捲動第一螢幕進行的對第二螢幕的移動及大小的控制。
參看圖10A、10B及圖10C,基於網際網路應用程式的資 訊顯示於顯示器160的第一螢幕161上,而基於TV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重疊於第一螢幕161的上部區域上方的第二螢幕162上。若第一螢幕161向右捲動,則虛擬參考線(d)垂直地繪製於第一螢幕161上。參考線(d)可為第一螢幕161的垂直中心線。如圖10B及圖10C所說明,當基於網際網路應用程式的最左資訊藉由第一螢幕161的向右捲動而移動至界定於第一螢幕161的參考線(d)的右側上的右側區域161b時,跨越參考線(d)定位的第二螢幕162移動至界定於參考線(d)的左側上的左側區域161a。若第二螢幕162寬於左側區域161a,則第二螢幕162的大小縮小,以使得第二螢幕162可顯示於第二區域162a內。
最左的基於網際網路應用程式的資訊一到達第一螢幕161的右側區域161b,第二螢幕162便可移動至左側區域161a。或者,在最左的基於網際網路應用程式的資訊正移動至第一螢幕161的右側區域161b時,第二螢幕162可漸進地移動至左側區域162a,而第二螢幕162的大小被逐漸調整。
將參看圖11來描述圖10A、圖10B及圖10C的操作。
圖11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的裝置中藉由向左或向右捲動第一螢幕來控制第二螢幕的移動及大小的操作的流程圖。
下文將參看圖1及圖11來描述圖11所說明的本揭露的實施例。
參看圖11,在操作1101處,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 顯示於第一螢幕161上,同時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重疊於第一螢幕161上方的具有不同於第一螢幕的大小的第二螢幕162上。在操作1102處偵測到第一螢幕161的向左/向右捲動之後,控制器110在第一螢幕161上向左/向右捲動資訊。
當在操作1103處在顯示捲動的資訊期間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最右/最左資訊到達界定於設定於第一螢幕161上的參考線的左側/右側上的左側/右側區域時,控制器110在操作1104處偵測第二螢幕162的當前顯示區域。
若在操作1105處第二螢幕162的當前顯示區域定位在跨越第一螢幕161的參考線,則控制器110將第二螢幕162移動至相對於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最右/最左資訊已移動至的第一螢幕161的左側/右側區域的第一螢幕161的右側/左側區域,且根據第一螢幕161的右側/左側區域的大小調整第二螢幕162的大小,以使得在操作1106處第一螢幕161的左側/右側區域中的資訊不與第二螢幕162重疊。
更具體言之,當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最右資訊藉由第一螢幕161的向左捲動到達關於參考線界定的第一螢幕161的左側區域時,控制器110以調整的大小將第二螢幕162顯示於第一螢幕161的右側區域中。當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最左資訊藉由第一螢幕161的向右捲動到達關於參考線界定的第一螢幕161的右側區域時,控制器110以調整的大小將第二螢幕162顯示於第一螢幕161的左側區域中。
雖然在圖10A、圖10B及圖11所說明的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中已描述,移動第二螢幕且根據第一螢幕的向左/向右捲動調整第二螢幕的大小,但可進一步預期,被第二螢幕隱藏的第一螢幕的資訊藉由根據第一螢幕的向左/向右捲動控制第二螢幕的透明度而經由第二螢幕來展示。
此外,雖然在圖10A、圖10B及圖11中根據第一螢幕的向左/向右捲動來控制第二螢幕,但第一螢幕的額外捲動或圖5A至圖9所說明的根據第一螢幕的向上/向下捲動而進行的對第二螢幕的移動或透明度的控制亦適用於圖10A、圖10B及圖11所說明的操作。
圖12A及圖12B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三實施例的裝置中回應於第一螢幕上的快顯視窗的顯示而進行的第二螢幕的移動。
參看圖12A及圖12B,基於網際網路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顯示器160的第一螢幕161上,而基於TV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重疊於第一螢幕161的下部區域上方的第二螢幕162上。當包含選單類型的選單快顯視窗163顯示為根據特定按鈕的輸入執行功能時,如圖12B所說明,第二螢幕162被移出快顯視窗163的顯示區域。因此,第一螢幕161的選單快顯視窗163中被第二螢幕162隱藏的部分資訊(即,位於第二螢幕162的顯示區域(e)中的選單快顯視窗163的部分資訊)顯示為可在第一螢幕161上檢視。
將參看圖13來描述圖12A及圖12B所說明的操作。
圖13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三實施例的裝置中回應於第一螢幕上的快顯視窗的顯示而移動第二螢幕的操作的流程圖。
下文將參看圖1及圖13來描述圖13所說明的本揭露的實施例。
參看圖13,在操作1301處,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第一螢幕161上,同時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重疊於第一螢幕161上方的具有不同於第一螢幕161的大小的第二螢幕上。在操作1302處在第一螢幕161上偵測到快顯視窗的顯示之後,控制器110在操作1303處偵測第二螢幕162的當前顯示區域。
若在操作1304處判定第二螢幕162與快顯視窗重疊,則控制器110在操作1305處將第二螢幕162移出快顯視窗的顯示區域,以使得快顯視窗可不與第二螢幕162重疊。儘管第二螢幕162被移出快顯視窗的顯示區域,但若第二螢幕162極大而與快顯視窗重疊,則控制器110可在第二螢幕162的移動期間另外調整第二螢幕162的大小。
圖14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三實施例的裝置中回應於第一螢幕上的快顯視窗的顯示而控制第二螢幕的透明度的操作的流程圖。
下文將參看圖1及圖14來描述圖14所說明的本揭露的實施例。
參看圖14,在操作1401處,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 顯示於第一螢幕161上,同時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重疊於第一螢幕161上方的具有不同於第一螢幕161的大小的第二螢幕上。在操作1402處在第一螢幕161上偵測到快顯視窗的顯示之後,控制器110在操作1403處偵測第二螢幕162的當前顯示區域。
若在操作1404處判定第二螢幕162與快顯視窗重疊,則控制器110在操作1405處增加第二螢幕162的透明度,以使得被第二螢幕162隱藏的快顯視窗的部分資訊可經由較透明的第二螢幕162來展示。
在快顯視窗的部分資訊經由較透明的第二螢幕162展示時,撤消啟動第二螢幕162。因此,在較透明的第二螢幕162上偵測到觸碰之後,控制器110控制對應於第一螢幕161上的觸碰位置的坐標的快顯視窗的功能的執行。
在操作1406處未偵測到使得第二螢幕162呈現為較透明的快顯視窗的顯示之後,控制器110在操作1407處使第二螢幕162返回至先前透明等級。
圖15A及圖15B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四實施例的裝置中在基於兩個應用程式的資訊正分別顯示於第一螢幕的兩個區域中時取決於兩個應用程式的啟動而進行的第二螢幕的移動。
參看圖15A及圖15B,顯示器160的第一螢幕161劃分成第一區域161c以及第二區域161d。基於網際網路應用程式的資訊以及基於TV應用程式的資訊分別顯示於第一螢幕161的第一區 域161c以及第二區域161d中,同時基於相片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第二螢幕162上。若觸碰第一螢幕161的第一區域161c且因此在第一區域161c中啟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則如圖15A所說明,第二螢幕162被移動至TV應用程式被撤消啟動的第二區域161d。在第二螢幕162重疊於第一螢幕161的第二區域161d上方而顯示的情況下,在觸碰產生於第二區域161d上之後,啟動第二區域161d。此後,如圖15B所說明,第二螢幕162被移動至網際網路應用程式被撤消啟動的第一區域161c,其中顯示區域(f)說明顯示經移動的第二螢幕162之處。
將參看圖16A及圖16B來描述圖15A及圖15B所說明的操作。
圖16A及圖16B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四實施例的裝置中根據第一螢幕上的輸入手勢而移動第二螢幕的操作的流程圖。
下文將參看圖1、圖16A及圖16B來描述圖16A及圖16B所說明的操作。
參看圖16A及圖16B,在操作1601處,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第一螢幕161的第一區域中,同時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第一螢幕161的第二區域中。在操作1602處偵測到顯示基於第三應用程式的資訊的重疊於第一螢幕161上方的第二螢幕162的存在之後,控制器110判定第一應用程式與第二應用程式之間的哪一應用程式處於作用中。
在第一螢幕的第一區域中偵測到諸如觸碰的手勢之後, 控制器110在操作1603處判定第一區域中的第一應用程式處於作用中,且判定第二螢幕162的當前顯示區域。若第二螢幕162顯示於第一螢幕161的第一區域中,則控制器110在操作1604處將第二螢幕162移動至第二應用程式處於非作用中的第二區域。
在操作1605處偵測到隨著第二螢幕162顯示於第二區域中而發生的第一螢幕161的第二區域的大小的改變之後,控制器110在操作1606處根據第二區域的改變的大小調整第二螢幕162的大小。
在第一螢幕161的第二區域上偵測到諸如觸碰的手勢之後,控制器110在操作1607處判定第二區域中的第二應用程式處於作用中,且偵測第二螢幕162的當前顯示區域。若第二螢幕162顯示於第一螢幕161的第二區域中,則控制器110在操作1608處將第二螢幕162移動至第一應用程式處於非作用中的第一區域。
在操作1609處偵測到隨著第二螢幕162顯示於第一區域中而發生的第一螢幕161的第一區域的大小的改變之後,控制器110在操作1610處根據第一區域的改變的大小調整第二螢幕162的大小。
圖17A及圖17B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五實施例的裝置中根據第一螢幕上的輸入手勢而進行的第二螢幕的移動。
參看圖17A及圖17B,基於網際網路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顯示器160的第一螢幕161上,而基於TV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重疊於第一螢幕161的輸入視窗164上方的第二螢幕162上。 在輸入視窗164上產生諸如觸碰的輸入手勢之後,如圖17B所說明,第二螢幕162可移動,或第二螢幕162的大小可經調整以使得第二螢幕162可不與輸入視窗164或輸入視窗164上的輸入手勢所觸發的小鍵盤165重疊。
將參看圖18來描述圖17A及圖17B所說明的操作。
圖18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第五實施例的裝置中根據第一螢幕上的輸入手勢而移動第二螢幕的操作的流程圖。
下文將參看圖1及圖18來描述圖18的操作。
參看圖18,在操作1801處,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第一螢幕161上,同時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重疊於第一螢幕161上方的具有不同於第一螢幕161的大小的第二螢幕162上。在操作1802處在第一螢幕161的輸入視窗上偵測到諸如觸碰的輸入手勢之後,控制器110在操作1803處偵測第二螢幕162的當前顯示區域。若在操作1804處判定第二螢幕162與第一螢幕161上的輸入視窗或輸入視窗上的輸入手勢所觸發的小鍵盤重疊,則控制器110在操作1805處移動第二螢幕162或控制第二螢幕162的大小,以使得第二螢幕162可不與輸入視窗或小鍵盤重疊。
如自根據本揭露的各種實施例的用於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方法及設備的以上描述顯而易見,在基於至少一個應用程式的資訊正獨立地顯示於多個螢幕上時,被另一螢幕隱藏的特定螢幕的資訊藉由自動地控制上覆螢幕的位置、大小以及透明度而顯示 以可在特定螢幕上檢視,而無需下伏螢幕的使用者操控。
此時,應注意,如上所述的本揭露的各種實施例通常在某程度上涉及輸入資料的處理以及輸出資料的產生。此輸入資料處理以及輸出資料產生可按照硬體來實施,或按照與硬體組合的軟體來實施。舉例而言,特定電子組件可用於行動裝置中,或者用於實施與如上所述的本揭露的各種實施例相關聯的功能的類似或相關電路中。或者,根據所儲存的指令而操作的一或多個處理器可實施與如上所述的本揭露的各種實施例相關聯的功能。若正是如此,則此等指令可儲存於一或多個處理器可讀媒體上在本揭露的範疇內。處理器可讀媒體的實例包含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Access Memory,RAM)、緊密光碟(Compact Disc,CD)-ROM、磁帶、軟碟以及光學資料儲存裝置。處理器可讀媒體亦可分散於網路耦接的電腦系統上,以使得指令以分散式方式儲存並執行。此外,用於實現本揭露的功能電腦程式、指令以及指令段可容易由熟習本揭露所屬技術的程式設計人員來建構。
儘管已參考本揭露的各種實施例展示且描述了本揭露,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可對本揭露進行形式以及細節上的各種改變,而不偏離如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的本揭露的精神以及範疇。
110‧‧‧控制器
120‧‧‧資訊處理器
123‧‧‧射頻(RF)單元
125‧‧‧音訊處理器
127‧‧‧小鍵盤
130‧‧‧記憶體
140‧‧‧相機單元
150‧‧‧視訊處理器
160‧‧‧顯示器
161‧‧‧第一螢幕
162‧‧‧第二螢幕

Claims (27)

  1. 一種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包括:顯示器,經組態以包含第一螢幕以及至少部分重疊於所述第一螢幕上方的第二螢幕,其中所述第一螢幕以及所述第二螢幕用於顯示獨立資訊;以及控制器,經組態以在資訊正獨立地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以及所述第二螢幕上時,在所述第二螢幕上或上方偵測到手勢之後,藉由改變所述第二螢幕的屬性來將被所述第二螢幕隱藏的所述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的顯示控制為可檢視,所述手勢至少為朝向所述第二螢幕的使用者眼球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其中偵測所述手勢包括在所述第二螢幕上方偵測懸浮手勢,其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所述控制器藉由增加所述第二螢幕的透明度來將被所述第二螢幕隱藏的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部分資訊的顯示控制為可經由所述第二螢幕來檢視。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其中偵測所述手勢包括偵測用於捲動所述第一螢幕的手勢,其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若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最下/最上資訊藉由向上/向下捲動所述第一螢幕而 在所述第一螢幕上向上/向下捲動,則所述控制器偵測所述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且若所述第二螢幕定位於所述第一螢幕的下部/上部區域中,則所述控制器藉由進一步向上/向下捲動所述第一螢幕的底部/頂部邊界至所述第二螢幕的頂部/底部邊界或所述頂部/底部邊界上方/下方而控制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下部/上部區域中的資訊不與所述第二螢幕重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其中偵測所述手勢包括偵測用於捲動所述第一螢幕的手勢,其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若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最下/最上資訊藉由向上/向下捲動所述第一螢幕而在所述第一螢幕上向上/向下捲動,則所述控制器偵測所述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且若所述第二螢幕定位於所述第一螢幕的下部/上部區域中,則所述控制器藉由將所述第二螢幕移出所述當前顯示區域而控制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下部/上部區域中的資訊不與所述第二螢幕重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其中偵測所述手勢包括偵測用於捲動所述第一螢幕的手勢,其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若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最下/最上資訊藉由向上/向下捲動所述第一螢幕而在所述第一螢幕上向上/向下捲動,則所述控制器偵測所述第二螢 幕的當前顯示區域,且若所述第二螢幕定位於所述第一螢幕的下部/上部區域中,則所述控制器藉由增加所述第二螢幕的透明度而控制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下部/上部區域中的資訊經由所述第二螢幕來展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其中偵測所述手勢包括偵測用於捲動所述第一螢幕的手勢,其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若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最右/最左資訊藉由向左/向右捲動所述第一螢幕而到達以繪製於所述第一螢幕上的參考線所界定的左側/右側區域,則所述控制器偵測所述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且若所述第二螢幕定位在跨越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參考線,則所述控制器藉由將所述第二螢幕移動至相對於定位在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最右/最左資訊所在之所述左側/右側區域的所述右側/左側區域且根據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右側/左側區域的大小調整所述第二螢幕的大小來控制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左側/右側區域中的資訊不與所述第二螢幕重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其中偵測所述手勢包括偵測用於顯示快顯視窗的手勢,其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在所述第一螢幕上偵測到快顯視窗的顯示之後,所述控制器偵測所述第二螢幕的當 前顯示區域,且若所述第二螢幕重疊於所述快顯視窗上,則所述控制器藉由將所述第二螢幕移出所述快顯視窗的顯示區域而控制所述快顯視窗不與所述第二螢幕重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其中偵測所述手勢包括偵測用於顯示快顯視窗的手勢,其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在所述第一螢幕上偵測到快顯視窗的顯示之後,所述控制器偵測所述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且若所述第二螢幕重疊於所述快顯視窗上方,則所述控制器藉由增加所述第二螢幕的透明度而控制被所述第二螢幕隱藏的所述快顯視窗的部分資訊經由所述第二螢幕來展示。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其中偵測所述手勢包括偵測用於啟動應用程式的手勢,其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以及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正分別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的第一區域以及第二區域中且基於第三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所述控制器判定所述第一應用程式以及所述第二應用程式是否處於作用中,且若所述第一應用程式處於作用中且所述第二螢幕重疊於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第一區域上方,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螢幕至所述第二區域的移動,且若所述第二應用程式處於作用中且所述第二螢幕重疊於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第二區域上方,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螢幕至所述第一區域的移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其中偵測所述手勢包括在所述第一螢幕的輸入視窗上偵測輸入手勢,其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在所述第一螢幕的輸入視窗上偵測到輸入手勢之後,所述控制器偵測所述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且若所述第二螢幕重疊於所述輸入視窗或藉由所述輸入手勢而顯示的小鍵盤上方,則所述控制器藉由將所述第二螢幕移動至所述第二螢幕不重疊於所述輸入視窗以及所述小鍵盤上方的位置或調整所述第二螢幕的大小來控制所述輸入視窗及所述小鍵盤不與所述第二螢幕重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其中在基於至少一個應用程式的資訊正獨立地顯示於第一層上以及上覆於所述第一層上的第二層上時,在所述第二層上偵測到手勢之後,所述控制器藉由改變所述第二層的屬性而將由所述第二層隱藏的所述第一層的部分資訊的顯示控制為可檢視的。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其中偵測所述手勢包括偵測懸浮手勢,其中在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所述控制器基於所述懸浮手勢的位置的坐標來判定所述懸浮手勢是否已產生於所述第二螢幕上,若所述懸浮手勢已產生於所述第二螢幕上,則判定所述懸浮手勢的類型,若所述懸浮手勢所判定的所述類型為對移動所述第二螢幕 的請求,則藉由將所述第二螢幕移出所述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而將被所述第二螢幕隱藏的所述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的顯示控制為可檢視,且若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部分資訊被完全檢視,則控制所述第二螢幕返回至先前顯示區域或將所述第二螢幕保持於當前顯示區域中。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其中若所述控制器基於所述懸浮手勢的所述位置的所述坐標來判定所述懸浮手勢已產生於所述第一螢幕上,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螢幕上的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且若所述懸浮手勢所判定的所述類型為控制所述第二螢幕的命令,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螢幕上的基於所述第二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
  14. 一種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方法,包括:將基於至少一個應用程式的資訊獨立地顯示於第一螢幕以及第二螢幕上;以及在基於所述至少一個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獨立地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以及所述第二螢幕時,在所述第二螢幕上偵測到手勢之後,藉由改變所述第二螢幕的屬性來將被所述第二螢幕隱藏的所述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顯示為可檢視,所述手勢至少為朝向所述第二螢幕的使用者眼球移動,其中所述第二螢幕重疊於所述第一螢幕上方而顯示。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方 法,其中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部分資訊的所述顯示包括: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以及在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基於所述第二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在所述第二螢幕上方偵測到懸浮手勢之後,藉由自所述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移動所述第二螢幕而將被所述第二螢幕隱藏的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部分資訊顯示為可檢視的。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部分資訊的所述顯示包括: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以及在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基於所述第二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在所述第二螢幕上方偵測到懸浮手勢之後,藉由增加所述第二螢幕的透明度而將被所述第二螢幕隱藏的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部分資訊顯示為可經由所述第二螢幕來檢視。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方法,更包括: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在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 上且基於所述第二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若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最下/最上資訊藉由所述第一螢幕的向上/向下捲動而在所述第一螢幕上向上/向下捲動,則偵測所述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以及若所述第二螢幕定位於所述第一螢幕的下部/上部區域中,則進一步向上/向下捲動所述第一螢幕的底部/頂部邊界至所述第二螢幕的頂部/底部邊界或所述頂部/底部邊界上方/下方以使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下部/上部區域中的資訊不與所述第二螢幕重疊。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方法,更包括: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在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基於所述第二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若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最下/最上資訊藉由所述第一螢幕的向上/向下捲動而在所述第一螢幕上向上/向下捲動,則偵測所述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以及若所述第二螢幕定位於所述第一螢幕的下部/上部區域中,則將所述第二螢幕移出所述當前顯示區域而使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下部/上部區域中的資訊不與所述第二螢幕重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方法,更包括: 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在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基於所述第二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若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最下/最上資訊藉由所述第一螢幕的向上/向下捲動而在所述第一螢幕上向上/向下捲動,則偵測所述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以及若所述第二螢幕定位於所述第一螢幕的下部/上部區域中,則增加所述第二螢幕的透明度以經由所述經透明度增加的第二螢幕而展示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下部/上部區域中的資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方法,更包括: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在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基於所述第二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若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最右/最左資訊藉由向左/向右捲動所述第一螢幕而到達以繪製於所述第一螢幕上的參考線所界定的左側/右側區域,則偵測所述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以及若所述第二螢幕定位在跨越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參考線,則將所述第二螢幕移動至相對於定位在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最右/最左資訊所在之所述左側/右側區域的所述右側/左側區域且根 據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右側/左側區域的大小調整所述第二螢幕的大小以使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左側/右側區域中的資訊不與所述第二螢幕重疊。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方法,更包括: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在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基於所述第二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在所述第一螢幕上偵測到快顯視窗的顯示之後,偵測所述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以及若所述第二螢幕重疊於所述快顯視窗上,則將所述第二螢幕移出所述快顯視窗的顯示區域以使所述快顯視窗不與所述第二螢幕重疊。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方法,更包括: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在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基於所述第二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在所述第一螢幕上偵測到快顯視窗的顯示之後,偵測所述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以及 若所述第二螢幕重疊於所述快顯視窗上方,則增加所述第二螢幕的透明度以經由所述經透明度增加的第二螢幕展示被所述第二螢幕隱藏的所述快顯視窗的部分資訊。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方法,更包括:分別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的第一區域中且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的第二區域中,且將基於所述第三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中;在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以及基於所述第二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分別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第一區域以及所述第二區域中且基於所述第三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判定所述第一應用程式以及所述第二應用程式是否處於作用中;若所述第一應用程式處於作用中且所述第二螢幕重疊於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第一區域上方,則將所述第二螢幕移動至所述第二區域;以及若所述第二應用程式處於作用中且所述第二螢幕重疊於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第二區域上方,則將所述第二螢幕移動至所述第一區域。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方法,更包括: 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將基於第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在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基於所述第二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在所述第一螢幕的輸入視窗上偵測到輸入手勢之後,偵測所述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以及若所述第二螢幕重疊於所述輸入視窗或藉由所述輸入手勢顯示的小鍵盤上方,則將所述第二螢幕移動至所述第二螢幕不重疊於所述輸入視窗以及所述小鍵盤上方的位置,或調整所述第二螢幕的大小,以使所述輸入視窗或所述小鍵盤不與所述第二螢幕重疊。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方法,更包括:將基於至少一個應用程式的資訊獨立地顯示於第一層與上覆於所述第一層上的第二層上;以及在基於所述至少一個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獨立地顯示於所述第一層與所述第二層上時,在所述第二層上偵測到手勢之後,藉由改變所述第二層的屬性來將由所述第二層隱藏的所述第一層的部分資訊顯示為可檢視的。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方法,更包括:將基於第一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第一螢幕上,且將基於第 二應用程式的資訊顯示於重疊於所述第一螢幕上方的第二螢幕上;在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一螢幕上且基於所述第二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正顯示於所述第二螢幕上時,在偵測到懸浮手勢之後,基於所述懸浮手勢的位置的坐標來判定所述懸浮手勢是否已產生於所述第二螢幕上;若所述懸浮手勢已產生於所述第二螢幕上,則判定所述懸浮手勢的類型;若所述懸浮手勢所判定的所述類型為對移動所述第二螢幕的請求,則藉由將所述第二螢幕移出所述第二螢幕的當前顯示區域而將被所述第二螢幕隱藏的所述第一螢幕的部分資訊顯示為可檢視;以及若所述第一螢幕的所述部分資訊被完全檢視,則使所述第二螢幕返回至先前顯示區域或將所述第二螢幕保持於當前顯示區域中。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在裝置中控制螢幕的方法,更包括:若基於所述懸浮手勢的所述位置的所述坐標來判定所述懸浮手勢已產生於所述第一螢幕上,則控制所述第一螢幕上的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程式的所述資訊;以及若所述懸浮手勢的所判定的所述類型為控制所述第二螢幕的命令,則控制所述第二螢幕上的基於所述第二應用程式的所述資 訊。
TW103110581A 2013-03-25 2014-03-21 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及其方法 TWI6102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31497A KR102110193B1 (ko) 2013-03-25 2013-03-25 기기의 화면제어장치 및 방법
??10-2013-0031497 2013-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3764A TW201443764A (zh) 2014-11-16
TWI610218B true TWI610218B (zh) 2018-01-01

Family

ID=50097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0581A TWI610218B (zh) 2013-03-25 2014-03-21 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666158B2 (zh)
EP (1) EP2784653B1 (zh)
JP (1) JP6549352B2 (zh)
KR (1) KR102110193B1 (zh)
CN (1) CN104077022B (zh)
AU (1) AU2014201501B2 (zh)
BR (1) BR102014007137A2 (zh)
CA (1) CA2847479C (zh)
TW (1) TWI610218B (zh)
WO (1) WO201415791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90979B2 (en) 2018-04-23 2021-01-1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ntrolling system and controlling method for virtual display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40611B1 (ko) 2013-05-31 2019-1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KR101616671B1 (ko) * 2015-02-03 2016-04-28 네이버 주식회사 인터넷 만화 컨텐츠의 유통을 위한 방법과 시스템 및 기록 매체
US10248280B2 (en) * 2015-08-18 2019-04-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rolling input to a plurality of computer windows
CN106484382B (zh) * 2015-08-31 2019-06-2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弹框显示的方法和设备
CN105389084A (zh) * 2015-11-17 2016-03-0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方便用户进行信息输入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KR102374292B1 (ko) 2015-12-09 2022-03-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세서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입력을 처리하는 방법
JP2017157027A (ja) * 2016-03-02 2017-09-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6195964B1 (ja) * 2016-04-15 2017-09-13 ネイバ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NAVER Corporation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制作装置及びその方法、アプリケーション駆動装置、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18026155A1 (en) * 2016-08-01 2018-02-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recognizing touch
KR20180014644A (ko) * 2016-08-01 2018-0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인식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587138B1 (ko) * 2016-10-17 2023-10-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의 디스플레이 제어 방법
CN107908348B (zh) * 2017-11-27 2019-07-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8680166A (zh) * 2018-05-15 2018-10-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导航信息兼容显示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11900B (zh) * 2019-03-21 2021-06-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129309A (zh) * 2019-06-25 2020-12-25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0442314B (zh) * 2019-07-19 2022-11-29 咪咕动漫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41162A1 (en) * 2020-08-29 2022-03-03 Citrix Systems, Inc. Mask including moveable window for viewing content
CN112132654A (zh) * 2020-09-04 2020-12-25 贝壳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房源信息展示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TWI765706B (zh) * 2021-05-11 2022-05-21 凌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彈出視窗的非侵入式共享處理方法及系統
KR20220155423A (ko) * 2021-05-14 2022-11-22 텐센트 테크놀로지(센젠)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컨트롤 디스플레이 방법 및 장치, 디바이스, 매체 및 프로그램 제품
KR20240009248A (ko) * 2022-07-13 2024-0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윈도우의 표시를 제어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그 동작 방법 및 저장 매체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61597A1 (en) * 2004-09-17 2006-03-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senting functionally-transparent, unobstrusive on-screen windows
US20090007012A1 (en) * 2007-06-29 2009-01-01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nus with translucency and live preview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05945B1 (en) * 1992-12-15 1997-12-29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senting information in a display system using transparent windows
US5517021A (en) * 1993-01-19 1996-05-14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ye tracking interface
US5689666A (en) 1994-01-27 1997-11-18 3M Method for handling obscured items on computer displays
CA2188140C (en) * 1994-05-10 2003-02-11 David T. Berquist A method for handling obscured items on computer displays
JPH07325696A (ja) * 1994-05-31 1995-12-12 Toshiba Medical Eng Co Ltd マルチウィンドウ処理方法
JP3976806B2 (ja) * 1995-03-28 2007-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入力装置およびその表示方法
JPH11203014A (ja) * 1998-01-20 1999-07-30 Hitachi Ltd マルチウインドウシステムでのヘルプ表示方式
US20020015064A1 (en) * 2000-08-07 2002-02-07 Robotham John S. Gesture-based user interface to multi-level and multi-modal sets of bit-maps
JP4174651B2 (ja) * 2002-01-23 2008-11-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面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画面表示制御装置
US7343566B1 (en) 2002-07-10 2008-03-11 Appl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a window for a user interface
KR100723212B1 (ko) 2005-12-09 2007-05-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화면 분할 표시 기능을 구비한 전자 단말기 및 그 화면표시 방법
JP4749882B2 (ja) * 2006-02-10 2011-08-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ウ表示システム
US9069417B2 (en) * 2006-07-12 2015-06-30 N-Trig Ltd. Hover and touch detection for digitizer
KR100791417B1 (ko) 2006-07-14 2008-01-07 손동수 동영상 컨텐츠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090317050A1 (en) 2006-07-14 2009-12-24 Dong Soo Son System for providing the interactive moving picture contents and the method thereof
US8191003B2 (en) 2007-02-14 2012-05-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naging transparent windows
KR20090039951A (ko) 2007-10-19 2009-04-23 엔스트림(주) 플래쉬 기반의 동영상재생기 및 오버레이 효과에 의한광고시스템
KR101348370B1 (ko) 2007-10-24 2014-0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변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디스플레이 방법
JP5457765B2 (ja) * 2008-11-20 2014-04-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1645474B1 (ko) 2009-12-22 2016-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TW201133329A (en) 2010-03-26 2011-10-01 Acer Inc Touch control electric apparatus and window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12032852A (ja) * 2010-07-28 2012-02-16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4182657A (ja) * 2013-03-19 2014-09-29 Sharp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61597A1 (en) * 2004-09-17 2006-03-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senting functionally-transparent, unobstrusive on-screen windows
US20090007012A1 (en) * 2007-06-29 2009-01-01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nus with translucency and live preview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90979B2 (en) 2018-04-23 2021-01-1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ntrolling system and controlling method for virtual displa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847479C (en) 2021-05-04
KR20140116656A (ko) 2014-10-06
AU2014201501A1 (en) 2014-10-09
JP2014186736A (ja) 2014-10-02
CN104077022A (zh) 2014-10-01
BR102014007137A2 (pt) 2016-01-12
CA2847479A1 (en) 2014-09-25
TW201443764A (zh) 2014-11-16
EP2784653A3 (en) 2015-03-25
CN104077022B (zh) 2018-11-13
EP2784653B1 (en) 2018-02-14
EP2784653A2 (en) 2014-10-01
AU2014201501B2 (en) 2019-05-09
US9666158B2 (en) 2017-05-30
JP6549352B2 (ja) 2019-07-24
KR102110193B1 (ko) 2020-05-13
WO2014157914A1 (en) 2014-10-02
US20140285422A1 (en) 2014-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0218B (zh) 裝置中控制螢幕的設備及其方法
US10587810B2 (en) Automatic cropping of video content
US2018005989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visual transition between screens
US2013027144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digital bezel
KR20140092059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그 휴대 장치
EP2722748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data in terminal
CN105683895A (zh) 提供用户交互的用户终端设备及其方法
EP2891307A1 (en) Camera zoom indicator in mobile devices
KR102308201B1 (ko) 사용자 단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4932809A (zh) 用于控制显示面板的装置和方法
US10095384B2 (en) Method of receiving user input by detecting movement of user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14005947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digital bezel without occluding interactive content
US2013017984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keypad in terminal having touch screen
KR20170059242A (ko)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그 동작방법
KR20150025214A (ko) 동영상에 비주얼 객체를 중첩 표시하는 방법, 저장 매체 및 전자 장치
US1025741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or controlling touch operations
US2022009173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pag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and mobile terminal
US2014012561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zoomed data in term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