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5979B - 開蓋裝置 - Google Patents

開蓋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5979B
TWI605979B TW101127226A TW101127226A TWI605979B TW I605979 B TWI605979 B TW I605979B TW 101127226 A TW101127226 A TW 101127226A TW 101127226 A TW101127226 A TW 101127226A TW I605979 B TWI605979 B TW I6059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cket
perforating
delivery
opening device
perfor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7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8936A (zh
Inventor
芝野伸二
谷野兄
大石雅樹
稻吉邦昭
加藤達生
大河內勝彥
Original Assignee
不二製油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不二製油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不二製油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28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8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5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597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7/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from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into vehicles or into portable containers, e.g. for retail sale purposes
    • B67D7/06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67D7/84Casings, cabinets or frameworks; Trolleys or like movable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BAPPLYING CLOSURE MEMBERS TO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OPENING CLOSED CONTAINERS
    • B67B7/00Hand- or power-operated devices for opening closed containers
    • B67B7/24Hole-pierc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8/00Shaping by press-cutting; Perforating
    • B21D28/24Perforating, i.e. punching holes
    • B21D28/26Perforating, i.e. punching holes in sheets or flat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3/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flow of liquids under gravity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for dispensing purposes
    • B67D3/0058Details
    • B67D3/008Supports
    • B67D3/0083Supports for the liquid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3/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flow of liquids under gravity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for dispensing purposes
    • B67D3/0058Details
    • B67D3/008Supports
    • B67D3/0083Supports for the liquid container
    • B67D3/0087Supports for the liquid container the beverage container being stored in a rack or shel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7/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from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into vehicles or into portable containers, e.g. for retail sale purposes
    • B67D7/06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67D7/76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purifying liquids to be transferred, e.g. of filters, of air or water sepa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s (AREA)
  • Devices For Opening Bottles Or Cans (AREA)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開蓋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將封入食用油等流體裝置的斗罐(例如-斗罐)的蓋的一部份開蓋取出用的開蓋裝置。
提出有下述專利文獻1的開蓋裝置(油供應裝置)作為該種的開蓋裝置。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開蓋裝置具備:載放油封入後的罐子的載放壁;位於載放壁的前方保持著罐子前端部的保持壁;及安裝於保持壁的穿孔刃。
載放壁是向前方呈下傾斜。穿孔刃是形成前端尖的大致等邊三角錐形,在其上面部具備朝基端部的中央部側向下傾斜凹陷的導油槽,並在導油槽的最下部的基端部中央部具備貫穿孔。
上述構成的開蓋裝置中,作業員將罐子呈橫向放置於載放壁,使罐子朝著前方移動時穿孔刃進行罐子的部份蓋的穿孔(開蓋),罐子進一步朝著前方移動時,使保持壁保持罐子的前端部。並且罐子的蓋一旦穿孔時,罐子內部的油會從穿孔後的部份送出至穿孔刃的導油槽,送出後的油朝向下方通過貫穿孔。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平5-30000號公報
上述習知的開蓋裝置的穿孔刃是在上面部具備導油槽,在導油槽的最下部的基端部中央部具備貫穿孔的構成。因此,從蓋穿孔後的部份所送出的油是從導油槽向下方通過貫穿孔。但是,導油槽是在穿孔刃的上面部朝基端部的中央部側向下傾斜凹陷所形成,穿孔刃的前端位在比導油槽高的位置。因此,送出使罐子內部的油面位置形成至穿孔刃的上面部為止時,油不致到達導油槽。如此一來,罐子內部的油不能送出時,罐子的內部容易殘留著油。
又,上述習知的開蓋裝置中,油是從形成在位於穿孔刃最下部的基端部中央部的小徑的貫穿孔送出,所以在一定時間從罐子的油送出量少。因此,以往的開蓋裝置的使用用途僅限於油的細分配,習知的開蓋裝置不適合於食品工廠,例如在一個時期使用(必要時)的環境下使用填充於10~20個罐子的大量的油。再者,以上的問題,不僅限於對封入油的罐子進行開蓋的場合,對於封入油以外的流體狀物的罐子進行開蓋的開蓋裝置整體也成為共同的問題。
為此,本發明有鑑於上述課題,以提供流體狀物不易殘留於罐子的內部,在一定時間從罐子的油的送出量比以往多的開蓋裝置為目的。
本發明的開蓋裝置,其特徵為,具備:保持著封入流體狀物的斗罐的保持部,及在一方側為下方的斗罐中將其下方側的蓋板一部份穿孔的送出用穿孔構件,上述保持部具備谷狀支撐部在朝著長方向一方側向下傾斜的狀態,以形成斗罐胴體的四個角隅部其中之一的角隅部較其他角隅部的下方位置支撐著斗罐,上述送出用穿孔構件是形成筒狀,該送出用穿孔構件具備:貫穿上述下方側蓋板的一部份並插入斗罐內部的一端側的穿孔用端部;將從該穿孔用端部流入送出用穿孔構件內部的流體狀物朝向送出用穿孔構件的外部送出的內部通路;及從通路送出通過該內部通路的流體狀物的另外端側的送出口,上述送出用穿孔構件是位在上述谷狀支撐部所支撐斗罐下方側之蓋板的上述一個角隅部的附近位置,沿著傾斜方向配置成與斗罐的傾斜大致相同傾斜。
上述構成中,將斗罐保持在保持部使其最下的角隅部位置為谷狀支撐部所支撐的狀態下,送出用貫穿孔構件的穿孔用端部貫穿下方側蓋板的一部份時,使填充於斗罐內部的流體狀物由送出用穿孔構件的一端側的穿孔用端部通過內部通路而從另外端的送出口送出,送出用穿孔構件是位在對應谷狀支撐部所支撐的斗罐之蓋板的角隅部附近的位置,沿著傾斜方向配置成與斗罐的傾斜大致相同傾斜,所以斗罐的內部不易殘留流體狀物。
本發明的開蓋裝置可採用在送出用穿孔構件的穿孔用 端部形成有貫穿送出用穿孔構件之筒壁的吸入孔的構成。根據此一構成,罐子內部的流體狀物的一部份是通過吸入孔到內部通路,送至送出口。
本發明的開蓋裝置中,吸入孔可採用形成於穿孔用端部的底部側的構成。根據此一構成,角隅部的罐子內部之流體狀物的一部份會通過吸入孔到內部通路,送至送出口。
本發明的開蓋裝置是採用在上述一個角隅部附近位置的對角線上具備空氣孔貫穿於蓋板一部份的吸氣用穿孔構件的構成。根據此一構成,藉吸氣用穿孔構件貫穿有空氣孔,可容易將流體狀物從送出用穿孔構件的送出口容易地送出。
本發明的開蓋裝置中,採用吸氣用穿孔構件形成筒狀,在插穿於蓋板一部份的狀態下,將空氣吸入罐子內部的構成。根據此一構成,將空氣從罐子外部通過吸氣用穿孔構件的內部吸入到罐子的內部。
本發明的開蓋裝置,可採用設有將由送出用穿孔構件的送出口所送出的流體狀物過濾用的過濾部的構成。根據此一構成,可排除送出之流體狀物所含的雜質,或送出後流體狀物所吸入的雜質。
本發明的開蓋裝置中,保持部具備在使得斗罐朝著長方向一方側向下傾斜的狀態下,以形成斗罐胴體的一個角 隅部位置支撐的谷狀支撐部,由於送出用穿孔構件形成筒狀,具備:貫穿下方側蓋板的一部份插入罐子內部的一端側的穿孔用端部;將由穿孔用端部流入送出用穿孔構件內部的流體狀物朝向送出用穿孔構件的外部送出的內部通路;及從通路送出通過內部通路的流體狀物的另外端側的送出口,所以可使斗罐將其角隅部保持在保持部的谷狀支撐部,送出用穿孔構件的穿孔用端部一旦貫穿下方側蓋板的一部份時,填充於斗罐內部的流體狀物會由送出用穿孔構件一端側的穿孔用端部通過內部通路而從另外端部的送出口送出,送出用穿孔構件是位在支撐於谷狀支撐部的斗罐之下方側的蓋板的一個角隅部附近位置,沿著傾斜方向配置成與斗罐傾斜大致相同傾斜,所以斗罐的內部不易殘留流體狀物。且,一定時間從罐子送出油的送出量與以往比較可獲得較多量。
以下,根據第1圖至第8圖說明本發明一實施形態有關的開蓋裝置。如第1圖表示,本實施形態有關的開蓋裝置1為斗罐2的長方向一方側的蓋板一部份開蓋的裝置,本實施形態是在封入精製植物油或沙拉油等食用油(流體狀物的一例)3的斗罐2中,使其蓋板的一部份穿孔,將食用油3送出至下一過程的調合用槽(未圖示)之用。
本實施形態所使用的斗罐2為一斗罐是由,具有搬運用把手2a(參閱第1圖)的長方向一方側蓋板的矩形的頂 板2A;與頂板2A相對的矩形的底板2B;及使頂板2A與底板2B一體化的側板部所構成。側板部是由四方的側板2C所成,斗罐2具有將側板彎曲成框形的四角隅部。各角隅部的彎曲角度大致為90°。再者,本實施形態的斗罐2為白鐵皮製。又,本實施形態中,定義作業員側為後,並定義其相反側(第6圖表示送出食用油3側)為前。
如第1圖至第7圖表示,開蓋裝置1,具備:基台4;配置在基台4上的支撐部5;藉支撐部5安裝在基台4以保持斗罐2的保持部6;將斗罐2的頂板2A一部份穿孔的送出用穿孔構件7;將斗罐2的頂板2A一部份穿孔的吸氣用穿孔構件8;及過濾部9。
基台4為不鏽鋼製,上面方向顯示形成為正方形。基台4的上面4a為平坦面。在基台4的下面四角隅配置有轉向小車輪10。支撐部5是由配置在基台4的上面4a四角隅的支柱所構成。支柱具備左右一對配置的兩支後支柱50與左右一對配置的兩支前支柱51。各後支柱50彼此,各前支柱51彼此是藉著沿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的強化構件52所連結。
各後支柱50具備相對於基台4呈垂直豎立設置的柱主體部53與一體形成於柱主體部53上端部傾斜柱部54。各傾斜柱部54是形成與各後支柱50相同的剖面形狀。各傾斜柱部54是朝著上方且前方成直線形傾斜地延長。
如上述,在基台4上,配置不同高度的後支柱50及前支柱51並在其上端部支撐著保持部6。藉此,使保持部 6朝著前方向下傾斜。
如第1圖至第4圖表示,保持部6,具備:一方側載放部60、另一方側載放部61、連結部62及制動器63。本實施形態的保持部6可將同尺寸的斗罐2同時載放兩個。亦即,可在一方側載放部60、另一方側載放部61分別載放同樣構成的斗罐2。並且,保持部6是由不鏽鋼所形成。
一方側載放部60及另一方側載放部61呈左右排列配置,一方側載放部60及另一方側載放部61是配置在同高度。一方側載放部60及另一方側載放部61為相同的構成,因此以一方側載放部60的構成的說明兼用為另一方側載放部61的構成的說明。
如第2圖及第4圖表示,一方側載放部60具備形成一體的左右一對的載放壁64使前後方向的垂直剖面形狀成大致V形。兩載放壁64的垂直面內的分隔角度是以載放壁64的下端部為中心,設定成大致90°。亦即,在兩載放壁64所形成的寬方向中心部(一方側載放部60的下部),形成以兩載放壁64呈大致90°擴展的谷狀支撐部55。
谷狀支撐部55的底部是形成下方成凸的圓弧形的曲面。該曲面的中心是設定在一方側載放部60(另一方側載放部61也相同)載放斗罐2的狀態,形成與斗罐2的側板2C的角隅部的曲面中心大致同心。將各載放壁64設定為同一高度。此時的高度是從谷狀支撐部55沿著傾斜方 向的長度。再者,在各載放壁64的後上部,形成有切除角後的倒角部64a。
各載放壁64的上壁面64b為斗罐2的載放面。各上壁面64b形成同一高度的同時,朝向前方成下傾斜。各上壁面64b是在傾斜方向形成預定長度的平滑面。所謂預定的長度是如後述,可將斗罐2穩定載放於載放壁64的長度。設定與斗罐2的一側板2C的寬度(沿著胴體周圍方向的方向的長度)比較小的載放壁64的上壁面64b的高度。
如上述,另一方側載放部61的構成是與一方側載放部60的構成相同,所以省略其說明。此外,一方側載放部60及另一方側載放部61的左右方向的分隔寬度是設定使斗罐2載放於一方側載放部60及另一方側載放部61的載放壁64時,斗罐2(其角隅部)彼此不致接觸。
如第2圖表示,連結部62是由:一體連結一方側載放部60與另一方側載放部61之間的第一連結體65,及在後方一體連結一方側載放部60與另一方側載放部61的第二連結體66所形成。第一連結體65與第二連結體66是一體所形成。第一連結體65是由前方傾斜體62A與後方傾斜體62B形成為一體。前方傾斜部62A是跨一方側載放部60及另一方側載放部61之相鄰載放壁64的上端部彼此間,將載放壁64的上端部彼此間一體連結的部份。前方傾斜體62A是以和一方側載放部60及另一方側載放部61的傾斜角相等的傾斜角向前方傾斜。
後方傾斜體62B是將倒角部64a彼此間一體連結的部份。後方傾斜體62B是形成與前方傾斜體62A朝著相反方向傾斜的板狀,且其傾斜是沿著倒角部64a,與前方傾斜體62A比較為陡峭。
第二連結體66是一體連結一方側載放部60的後端部、另一方側載放部61的後端部及第一連結體65的後方傾斜體62B的後端部。第二連結體66是形成板狀,使一方側載放部60的後方及另一方側載放部61的後方開放,第二連結體66的前面是藉焊接等的手段固定在後支柱50的各傾斜柱部54的後面(例如參閱第5圖)。
如第1圖至第3圖表示,制動器63具備一方側載放部60用的第一制動部67、另一方側載放部61用的第二制動部68,第一制動部67及第二制動部68是藉連結部69成一體化。第一制動部67及第二制動部68為一體形成分別豎立設置在各一方側載放部60、另一方側載放部61的前端部。第一制動部67及第二制動部68的構成為相同構成(左右對稱的構成),因此以第一制動部67的構成的說明兼用為第二制動部68的構成的說明。
第一制動部67具備板狀的制動壁671,及固定在前支柱51中的一方上部的固定部672。制動壁671是一體形成在一方側載放部60的載放壁64的前端上面,形成從該前端上面豎立設置的板狀。制動壁671是相對於一方側載放部60的傾斜方向豎立設置成垂直方向。即,將制動壁671安裝在一方側載放部60,使其相對於鉛直方向越朝上方越 向前方傾斜。設定使制動壁671的高度小於斗罐2的頂板2A之對角線的長度。並且,此時的上述高度是沿著向前方傾斜的方向的距離。
又如第2圖、第3圖表示,制動壁671被切除相當於兩載放壁64所形成之谷狀支撐部55上方的區域。亦即,制動壁671從後面顯示,形成六角形。又,谷狀支撐部55的前部具備朝向後方缺口的缺口部5A(參閱第2圖),切除對應制動壁671的缺口部5A的區域,藉此在谷狀支撐部55的前部與第一制動部67的底邊之間,形成插穿孔5a。插穿孔5a是使得後詳述之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一部份朝後方突出的部份。並在制動壁671的板面形成有安裝在斗罐2的頂板2A的搬運用把手2a插入用的開口671a。
固定部672是從制動壁671的外側端邊朝前方彎曲所形成。固定部672的下端部是藉著焊接等的手段固定在前支柱51之中的一方的上端部(例如參閱第5圖)。
在制動壁671的上端面一體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突出壁673。突出壁673從後面顯示,形成三角形。如第5圖及第6圖表示,突出壁673的板面中,在對應開口671a的中心部(相當於谷狀支撐部55的大制中心)的位置,形成有插穿孔673a。插穿孔673a是插穿後詳述之吸氣用穿孔構件8的部份,插穿孔673a的周圍壁面是沿著谷狀支撐部55的傾斜方向的方向所形成。
如第2圖、第6圖、第8圖表示,送出用穿孔構件7 是在一方側載放部60側與另一方側載放部61側的雙方,分別設置一個,任一的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構成皆相同,因此以一方的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構成的說明兼用為另一方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構成的說明。
送出用穿孔構件7是形成具備一端側(後端側)的穿孔用端部71、主體部70、內部通路72及另外端側(前端側)的送出口73的筒狀體。送出用穿孔構件7是使其軸心沿著谷狀支撐部55的傾斜而配置。內路通路72是在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長方向形成相同直徑的剖面。送出口73為內部通路72的另外端側的部份。送出用穿孔構件7是以和構成斗罐2的金屬比較硬質的金屬(例如不鏽鋼)所形成。
穿孔用端部71為貫穿載放於兩載放壁64的狀態的斗罐2之頂板2A的下角隅部並插入斗罐2內部的部份。穿孔用端部71是形成將筒狀體的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後部,在相對於其軸心方向傾斜的平面上剪斷的形狀(尤其參閱第2圖、第8圖)。穿孔用端部71的後端從側面顯示及上面顯示為銳角,成尖端。換言之,上面顯示穿孔用端部71的場合,筒狀體的剪斷面74是形成上面,穿孔用端部71是形成筒狀體(的外殼部)的後端成尖的橢圓形。
對剪斷面74施以加工。即除去剪斷面74後端部的面的至少其中一部份是形成向上方突起的彎曲圓。具體而言,剪斷面74的後端面是形成大致平面形,從剪斷面74的後端面到前側的區域彎曲形成越是徑向內方側越是位於 下方的彎曲形狀。換言之,後端面形成大致平面形使得前側的區域彎曲,在剪斷面74盡可能減少邊緣部的形成。
又,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穿孔用端部71是從插穿孔5a的前方朝著後方突出(較制動壁671向後方突出),以穿孔用端部71的後端為下側,配置使後端與谷狀支撐部55的中心大略一致。且上述後端是位於較缺口部5A後方且為谷狀支撐部55中心的上方,盡可能地配置位於谷狀支撐部55的中心附近。
如上述,穿孔用端部71為斗罐2的頂板2A之角隅部穿孔的部分,穿孔用端部71的後端與谷狀支撐部55中心的上面之間的上下方向距離以設定使後端盡可能接近斗罐2之頂板2A的角隅部邊緣的位置為佳。
在穿孔用端部71(即插入斗罐2內部的部分)形成有貫穿筒狀體一部份的吸入孔75。形成複數個吸入孔75,本實施形態是配置在穿孔用端部71的底面側。吸入孔75是在上述底面側,在穿孔用端部71的周圍方向分隔排列所形成,並沿著軸心方向的方向分隔排列而配置形成四處。
主體部70是形成圓筒狀,在外圍部形成有外螺紋76。並如第6圖表示,在第一制動部67及第二制動部68的各制動壁671分別固定有安裝送出用穿孔構件7用的安裝構件11。各安裝構件11是同樣的構成,以一方的安裝構件11的構成的說明兼用為另一方之安裝構件11的構成的說明。
如同圖表示,安裝構件11是以焊接等的固定手段固定在制動壁671的前面下部。安裝構件11,具備:固定在制動壁671的前面下部並沿著上下方向下垂的下垂板110,及藉焊接等的固定手段固定在下垂板110下端部的承筒體111。
承筒體111是使其軸心沿著谷狀支撐部55的傾斜方向設置,在承筒體111的內周圍面具備栓鎖於主體部70的外螺紋76的內螺紋111a。因此,使送出用穿孔構件7在其軸心周圍旋轉時,送出用穿孔構件7可相對於承筒體111朝前後方向移動。為此,可調節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穿孔用端部71的從插穿孔5a向後方的突出量。
如第1圖至第3圖表示,分別在一方側載放部60側與另一方側載放部61側設有上述吸氣用穿孔構件8。由於各吸氣用穿孔構件8的構成相同,因此以一方的吸氣用穿孔構件8有關的說明,兼用為另一方之吸氣用穿孔構件8的說明。
吸氣用穿孔構件8是形成筒狀,被插穿支撐在形成於突出壁673的板面的插穿孔673a。如上述,插穿孔673a是沿著谷狀支撐部55傾斜方向的方向形成,所以插穿於插穿孔673a的吸氣用穿孔構件8也是沿著谷狀支撐部55的傾斜方向配置。
如第5圖及第6圖表示,吸氣用穿孔構件8是在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上方,配置從送出用穿孔構件7僅分隔預定距離的位置。更具體而言,吸氣用穿孔構件8是在斗罐 2的頂板2A中,相對於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穿孔位置,配置成可在對角線上對應的位置進行穿孔。本實施形態中,預定距離為吸氣用穿孔構件8的穿孔位置是在上述對角線上,位在相對於送出用穿孔構件7之穿孔位置最為分隔的位置。
吸氣用穿孔構件8一體具備朝著突出壁673的後側突出的穿設部80,及朝著突出壁673的前側突出的主體部70,內部具備吸氣用空間81。吸氣用穿孔構件8的後端側是形成在相對於吸氣用穿孔構件8的軸心方向傾斜的平面上剪斷的形狀。藉此,穿設部80的後端成尖端。再者,吸氣用穿孔構件8的直徑是設定比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直徑更小。吸氣用穿孔構件8的後端與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後端中,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後端是位在較後方位置(尤其參閱第6圖)。
過濾部9是過濾混入在從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送出口73等所送出食用油3之雜質的部份。過濾部9具備從缺口部5A的下方朝著前方延長的不鏽鋼製的過濾主體部90。如第7圖表示,過濾主體部90在左右方向,前面顯示的場合為配置在兩支前支柱51之間。過濾主體部90,係由:位於缺口部5A的下方,接受從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送出口73所送出食用油3的承接部91,及位在承接部91的前部下方而與承接部91連通的濾材裝設部92形成箱型。承接部91是形成朝前方向下傾斜的管狀,具備使食用油3自然流下於濾材裝設部92的底壁93及從底壁93 的兩側端部豎立設置的豎立壁94(參閱第6圖)。
濾材裝設部92是形成向下方開放的框形。過濾部9具備裝設在濾材裝設部92的濾材。如第5圖及第7圖表示,濾材為濾器95及永久磁鐵96。濾材裝設部92中,濾器95是被配置在永久磁鐵96的上側。濾器95為不鏽鋼製,由張設在矩形框97與矩形框97的網體98所構成。以上的濾器95是在上下方向配置成複數片重疊。永久磁鐵96是形成桿狀(圓筒狀),該桿狀的永久磁鐵96為橫向排列而在分隔預定間隔,以複數段配置。
再者,吸氣用穿孔構件8的前部是如第6圖表示,藉連結管12與承接部91的上部連通。
接著,說明上述構成的開蓋裝置1的使用方法。本實施形態的開蓋裝置1中,雖可在一方側載放部60及另一方側載放部61的雙方載放斗罐2,但在此為方便起見,針對在一方側載放部60載放斗罐2,並從斗罐2的內部送出食用油3的場合加以說明。此外,僅限第3圖,表示在一方側載放部60及另一方側載放部61的雙方載放斗罐2的狀態。
首先,如第1圖表示,作業員將食用油3(例如15kg左右)填充後的斗罐2,載放於一方側載放部60的近後方側。將斗罐2載放於一方側載放部60,藉此使用者可消除把持斗罐2上的負擔。並且,斗罐2載放於一方側載放部60的場合,將側板2C所形成的一個角隅部嵌入谷狀支撐部55,並使得斗罐2相鄰的側板2C分別載放於左右的載 放壁64。此時,將斗罐2的側板2C彎曲成框形而成的四角隅部的彎曲角度為90°,載放壁64的開角也是90°,所以斗罐2可穩定地載放於載放壁64。
並且,作業員將斗罐2朝前方推壓。此時,斗罐2中由於填充有食用油3,因此僅以其重量之少的力朝著前方推壓斗罐2即可。並且作業員進一步將斗罐2朝向前方推壓移動時,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穿孔用端部71插入於頂板2A的角隅部(斗罐2載放於載放壁64的狀態的下角隅部)。此時,穿孔用端部71的後端為瑞角成尖端,所以可容易地插入斗罐2的頂板2A(將斗罐2的頂板2A開蓋)。
另外,作業員將斗罐2朝前方推壓時,將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穿孔用端部71插入斗罐2的內部,並對頂板2A的上端部插入吸氣用穿孔構件8的穿設部80。作業員將斗罐2朝著前方推壓使斗罐2的頂板2A大致抵接於第一制動部67的制動壁671為止。吸氣用穿孔構件8的穿設部80在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穿孔用端部71之後插入頂板2A是因為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後端位在吸氣用穿孔構件8的後端與送出用穿孔構件7後端的後方位置。
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穿孔用端部71僅插入頂板2A,不易將填充於斗罐2的食用油3從送出用穿孔構件7送出。但是,藉著將吸氣用穿孔構件8的穿設部80插入頂板2A,可通過吸氣用穿孔構件8的內部將空氣送入斗罐2的狀態。並且斗罐2朝著前方傾斜。因此,食用油3以其 本身重量通過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內部通路77,從送出口73不會滯留地送出。並且,從送出口73所送出的食用油3會自然落下於過濾部9的過濾主體部90。再者,如食用油3從吸氣用穿孔構件8侵入的場合,其食用油3會從連結管12落下至承接部91。
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穿孔用端部71插入頂板2A的場合,食用油3不僅限於從送出口73送出,也可能從穿孔用端部71的外圍部與穿孔用端部71所成的穿孔部的間隙漏出。但是本實施形態中,谷狀支撐部55的前部具備朝向後方缺口的缺口部5A,在缺口部5A的下方,設置有過濾部9(承接部91)。因此,從穿孔用端部71的外圍部與穿孔用端部71所成的穿孔部的間隙漏出的食用油3會通過缺口部5A,落下至過濾部9。
如上述,斗罐2內部的食用油3從送出口73送出後到達過濾部9,使斗罐2內部的食用油3依序減少時,會使得食用油3在斗罐2內的高度下降。接著送出食用油3,食用油3的表面表下降至低於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穿孔用端部71時(第8圖的假設線F的位置),即不能從內部通路72的後端側的入口進入到內部通路72內。
但是,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穿孔用端部71被插入於斗罐2的內部,在穿孔用端部71形成有貫穿筒狀體一部份的複數個吸入孔75,該等吸入孔75是配置在穿孔用端部71的底面側。
並且,斗罐2是以朝著前方傾斜的狀態被載放於載放 壁64,送出用穿孔構件7是形成與斗罐2的傾斜大致相同的傾斜。因此,即使食用油3從內部通路72後端側的入口未進入至內部通路72內,食用油3仍會從吸入孔75的外側被吸入於內部通路72而從送出口73送出至過濾部9。因此,食用油3不易殘留於斗罐2的內部。
此外,穿孔用端部71是形成將筒狀體的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後部,在相對於其軸心方向傾斜的平面上剪斷的形狀。因此,將穿孔用端部71被置入頂板2A而插入時,相當於形成在頂板2A之穿孔部的頂板2A的一部份在斗罐2的內部僅朝著上方被舉起(參閱第8(c)圖)。
例如,送出用穿孔構件7形成為三角錐形以其尖端部份穿孔的場合,相當於穿孔部的頂板2A的一部份是在斗罐2的內部朝著三方向擴展。如此一來,相當於穿孔部的頂板2A的一部份會成為食用油3的送出阻礙的部份。但是,本實施形態中,相當於形成在頂板2的穿孔部之頂板2A的一部份,在斗罐2的內部僅朝著上方被舉起。因此,相當於穿孔部的頂板2A的一部份不會阻礙從送出用穿孔構件7所送出之食用油3的送出阻礙,所以在斗罐2的內部不易殘留食用油3。
在一方側載放部60送出食用油3的期間,在另一方側載放部61與上述同樣地載放其他的斗罐2,可與上述同樣地從其斗罐2送出食用油3。
如上述,本實施形態的開蓋裝置1具備兩個載放斗罐2送出食用油3的構成,所以作業性明顯提升,並在送出 食用油3時作業員不需預先把持斗罐2。因此,作業員可非常輕鬆地進行。
但是,本實施形態中,朝過濾部9送出的食用油3是以濾器95的網體98過濾,並從濾器95落下與永久磁鐵96接觸,或者通過永久磁鐵96之間。尤其是,設置永久磁鐵96的理由為將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穿孔用端部71置入斗罐2的頂板2A時,或進一步插入時,有隨著進行頂板2A穿孔而產生金屬粉(雜質的一例)的疑慮。
但是,假使產生如以上的金屬粉,金屬粉等為濾器95所抄取,即使仍有未抄取的金屬粉,仍會被永久磁鐵96所吸附。因此,可提供安心且安全的食用油3。金屬粉以外的雜質可藉濾器95過濾。
但是,送出用穿孔構件7為圓筒狀,在穿孔用端部71的剪斷面74,使後端面形成大致平面狀並將前側的區域彎曲,在剪斷面74施以盡可能減少形成邊緣部的加工。如此,由於在送出用穿孔構件7盡可能不形成邊緣部,即使穿孔用端部71插入頂板2A使得穿孔用端部71一邊與構成頂板2A的金屬(白鐵皮)接觸一邊插入斗罐2內部的途中,仍可有效抑制金屬粉的產生。
再者,本實施形態為說明斗罐2的頂板2A抵接於制動壁671的場合。但是,實際的斗罐2是在頂板2A的四方有邊緣(未圖示)突出,使頂板2A僅位於邊緣高度量之後方的場合。以上的斗罐2中,抵接於制動壁671的部份為斗罐2的邊緣。並且,斗罐2的邊緣即使抵接於制動 壁671,仍可獲得和上述同樣的作用效果。並且,以上的斗罐2場合中,以送出用穿孔構件7、吸氣用穿孔構件8穿孔的部份是在邊緣的內側附近。
但是,如習知的開蓋裝置,形成前端尖的大致等邊三角錐形,在其上面部形成朝基端部的中央部側向下傾斜凹陷的導油槽,僅使用位於導油槽最下部的基端部中央部具備貫穿孔的送出用穿孔構件,即不能如本實施形態,作為將大量食用油3從斗罐2送出的開蓋裝置。但是,本實施形態是如上述,吸氣用穿孔構件8的穿設部80一旦置入頂板2A時,形成空氣可通過吸氣用穿孔構件8的內部送至斗罐2內的狀態。因此,在一定時間從斗罐2內所送出食用油3的送出量和習知的開蓋裝置比較明顯變多(食用油3的送出能力提升)。
在此,本實施形態中,斗罐2內填充作為食用油3的菜籽油,在將菜籽油加熱至77.8℃的狀態下,測量菜籽油從斗罐2送出至結束為止(從送出用穿孔構件7至菜籽油滴下為止)的時間時,一個斗罐2為17秒。加熱後的其他食用油3也進行實驗的結果,從斗罐2送出食用油3至結束為止所需的時間也大致相同。由此,作業員將食用油3填充後的斗罐2載放於一方側載放部60之後,到食用油3從斗罐2送出至結束為止所需的時間為20~30秒的期間,可以短時間將食用油3從斗罐2送出。並且,在吸氣用穿孔構件8堵塞的場合,將加熱至77.8℃的菜籽油從斗罐2送出至結束為止的時間為2分13秒。
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範圍內可進行種種的變形。其他針對各部的具體構成也相同。
上述實施形態中,作業員將斗罐2載放於一方側載放部60、另一方側載放部61,朝著前方推壓,構成在斗罐2的頂板2A以送出用穿孔構件7的穿孔用端部71和吸氣用穿孔構件8的穿設部80進行穿孔。亦即,送出用穿孔構件7及吸氣用穿孔構件8為固定的構件。但是也可以選擇使送出用穿孔構件7及吸氣用穿孔構件8沿著一方側載放部60(另一方側載放部61)的傾斜朝前後方向移動(驅動)的構成。此時,作業員可採用斗罐2載放於一方側載放部60(另一方側載放部61)將斗罐2向前方推壓於制動壁671,藉特別設置的開關的操作,使送出用穿孔構件7及吸氣用穿孔構件8朝著後方移動(驅動)的構成。
上述實施形態中,將送出用穿孔構件7及吸氣用穿孔構件8一起配置在頂板2A的穿孔側。但是吸氣用穿孔構件8也可以構成在斗罐2的底板2B穿孔。此時,作業員可採用將斗罐2載放於一方側載放部60(另一方側載放部61)並朝前方推壓使頂板2A穿孔,隨後將吸氣用穿孔構件8自動置入底板2B的上角隅部的構成。
即,上述實施形態是使斗罐2相對於所固定之送出用穿孔構件7及吸氣用穿孔構件8移動進行頂板2A穿孔的構成。但是,也可以使送出用穿孔構件7及吸氣用穿孔構件8相對於載放固定在一方側載放部60(另一方側載放部 61)的斗罐2移動對頂板2A等進行穿孔的構成。
上述實施形態中,送出用穿孔構件7是形成圓筒狀,但是送出用穿孔構件7不限於此一形狀。送出用穿孔構件7例如也可形成角筒形(例如四角筒形)。此時,可設角筒狀體的一個角隅部為下,該角隅部是沿著斗罐2內部的下角隅部。並且,在角筒狀體的一個角隅部形成口吸入孔75,可將食用油3從吸入孔75的外側導入至角筒狀體的內部通路72,使食用油3不易殘留於斗罐2的內部。
另外,上述實施形態中,斗罐2的載放部是由一方側載放部60及另一方側載放部61構成,可同時載放兩個斗罐2。但是,載放斗罐2的載放部不僅限於兩個,可根據所使用食用油3的量,採用設置三個或三個以上載放部的構成。此時,可將載放部成左右一列排列,或將左右方向成複數個配置的載放部複數配置在前後方向。並且過濾部9也可根據設置之載放部的個數運用其大小。如此一來,僅根據載放部的數量將斗罐2載放於各載放部,可有效地送出食用油3。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雖舉例食用油3作為流體狀物的一例,但也可使用於不填充食用油3的斗罐2,而是填充工業用油作為流體狀物的其他例之斗罐2的開蓋。並且,可使用於填充液糖、糖醇、牛奶、煉乳、果汁、飲料等斗罐2的開蓋。又,填充在常溫硬化的食用固態油脂的斗罐2的開蓋中,可預先在保溫庫或溫熱水中將食用固態油脂加熱溶融後,運用本發明的開蓋裝置。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的說明使用的斗罐2為一斗罐。但是,本發明的開蓋裝置1處理的斗罐2不僅限於一斗罐,只要是由頂板2A、與頂板2A相對的矩形的底板2B及將頂板2A與底板2B一體化的四方的側板2C所成的斗罐皆可運用。
1‧‧‧開蓋裝置
2‧‧‧斗罐
2A‧‧‧頂板
2C‧‧‧側板
3‧‧‧食用油
5A‧‧‧缺口部
5a‧‧‧插穿孔
6‧‧‧保持部
7‧‧‧送出用穿孔構件
8‧‧‧吸氣用穿孔構件
9‧‧‧過濾部
54‧‧‧傾斜柱部
55‧‧‧谷狀支撐部
60‧‧‧一方側載放部
61‧‧‧另一方側載放部
64‧‧‧載放壁
70‧‧‧主體部
71‧‧‧穿孔用端部
72‧‧‧內部通路
73‧‧‧送出口
74‧‧‧剪斷面
75‧‧‧吸入孔
80‧‧‧穿設部
81‧‧‧吸氣用空間
92‧‧‧濾材裝設部
95‧‧‧濾器
96‧‧‧永久磁鐵
671‧‧‧制動壁
第1圖是從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有關開蓋裝置之後方上方的整體透視圖。
第2圖為相同開蓋裝置的上視圖。
第3圖是表示使相同開蓋裝置之載放壁成水平狀態的後視圖。
第4圖為相開蓋裝置的後視圖。
第5圖為相同開蓋裝置的側視圖。
第6圖為相同開蓋裝置的送出用穿孔構件的徑向中心位置的側面剖視圖。
第7圖為相同開蓋裝置的前視圖。
第8圖是表示相同開蓋裝置的送出用穿孔構件的圖,(a)為上視圖,(b)為徑向中心的側視剖面圖,(c)為插入斗罐後的狀態的側視圖,(d)為底視圖。
1‧‧‧開蓋裝置
4‧‧‧基台
4a‧‧‧上面
5‧‧‧支撐部
5A‧‧‧缺口部
6‧‧‧保持部
7‧‧‧送出用穿孔構件
8‧‧‧吸氣用穿孔構件
9‧‧‧過濾部
12‧‧‧連結管
50‧‧‧後支柱
55‧‧‧谷狀支撐部
60‧‧‧一方側載放部
61‧‧‧另一方側載放部
62‧‧‧連結部
62A‧‧‧前方傾斜體
62B‧‧‧後方傾斜體
63‧‧‧制動器
64‧‧‧載放壁
64a‧‧‧倒角部
64b‧‧‧上壁面
65‧‧‧第一連結體
66‧‧‧第二連結體
67‧‧‧第一制動部
68‧‧‧第二制動部
69‧‧‧連結部
70‧‧‧主體部
71‧‧‧穿孔用端部
72‧‧‧內部通路
80‧‧‧穿設部
90‧‧‧過濾主體部
91‧‧‧承接部
92‧‧‧濾材裝設部
111‧‧‧承筒體
671‧‧‧制動壁
671a‧‧‧開口
672‧‧‧固定部
673‧‧‧突出壁

Claims (8)

  1. 一種開蓋裝置,其特徵為,具備:保持著封入流體狀物的斗罐的保持部,及在一方側為下方的斗罐中將其下方側的蓋板一部份穿孔的送出用穿孔構件,上述保持部具備谷狀支撐部在朝著長方向一方側向下傾斜的狀態,以形成斗罐胴體的四個角隅部其中之一的角隅部較其他角隅部的下方位置支撐著斗罐,上述送出用穿孔構件是形成筒狀,該送出用穿孔構件具備:貫穿上述下方側蓋板的一部份並插入斗罐內部的一端側的穿孔用端部;將從該穿孔用端部流入送出用穿孔構件內部的流體狀物朝向送出用穿孔構件的外部送出的內部通路;及從通路送出通過該內部通路的流體狀物的另外端側的送出口,上述送出用穿孔構件是位在上述谷狀支撐部所支撐斗罐下方側之蓋板的上述一個角隅部的附近位置,沿著傾斜方向配置成與斗罐的傾斜大致相同傾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開蓋裝置,其中,在送出用穿孔構件的穿孔用端部形成有貫穿送出用穿孔構件的筒壁的吸入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記載的開蓋裝置,其中,吸入孔是形成在穿孔用端部的底部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開蓋裝置,其中,在上述一個角隅部附近位置的對角線上具備空氣孔貫穿於蓋板一部份的吸氣用穿孔構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記載的開蓋裝置,其中,吸氣用穿孔構件是形成筒狀,在插穿於蓋板一部份的狀態下,將空氣吸入斗罐的內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開蓋裝置,其中,設有將由送出用穿孔構件的送出口所送出的流體狀物過濾用的過濾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的開蓋裝置,其中,設有將由送出用穿孔構件的送出口所送出的流體狀物過濾用的過濾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記載的開蓋裝置,其中,設有將由送出用穿孔構件的送出口所送出的流體狀物過濾用的過濾部。
TW101127226A 2011-11-02 2012-07-27 開蓋裝置 TWI6059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1433 2011-11-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8936A TW201328936A (zh) 2013-07-16
TWI605979B true TWI605979B (zh) 2017-11-21

Family

ID=48191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7226A TWI605979B (zh) 2011-11-02 2012-07-27 開蓋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101290872B1 (zh)
CN (1) CN103221329B (zh)
TW (1) TWI605979B (zh)
WO (1) WO20130652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8002132U1 (de) 2018-04-27 2018-05-30 Benedikt Knapp Vorrichtung zum Entnehmen einer Flüssigkeit aus einem Behälter
WO2020162777A1 (pt) * 2019-02-08 2020-08-13 Novadelta - Comércio E Indústria De Cafés, Lda Sistema de distribuição de bebidas com disposições de colocação de recipientes de bebida e de fluido de preparação de bebida
FR3110566B1 (fr) 2020-05-20 2022-09-23 Ouest Elevage Dispositif et procede d’ouverture et de vidage automatique d’un contenant de produit poudreux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7515Y2 (zh) * 1978-04-05 1980-02-19
JPH0530000U (ja) * 1991-09-25 1993-04-20 関西熱化学株式会社 油供給装置
JPH08113293A (ja) * 1994-10-11 1996-05-07 Takada Seiyaku Kk 缶内容液抜取り装置
JPH1129193A (ja) * 1997-07-04 1999-02-02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燃料タンク孔明け装置用孔明けやり
JP3113659U (ja) * 2005-06-13 2005-09-15 正義 藤場 残液回収装置
FR2913677B1 (fr) * 2007-03-13 2012-08-31 Eos Decapsuleur pour capsule de bouchage du col d'une bouteil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1329A (zh) 2013-07-24
TW201328936A (zh) 2013-07-16
KR20130060254A (ko) 2013-06-07
CN103221329B (zh) 2014-08-20
WO2013065202A1 (ja) 2013-05-10
KR101290872B1 (ko) 2013-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3036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пуска продукта экстракции из порционной упаковки, прокалы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экстракционный аппарат
TWI391112B (zh) 用於製備飲料之容器
TWI605979B (zh) 開蓋裝置
RU2012101435A (ru) Капсула,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напитка
JP6644056B2 (ja) コーヒー飲料を抽出するためのパック
EP2673576B1 (en) Device for separating droplets and an use of such a device
EP2276381B1 (en) Beverage production device
RU2016118223A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заданного количества напитка
EP340354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production of beverages
RU2010135729A (ru) Система, способ и капсула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напитка
IL154721A (en) A cartridge containing a single dose of beverage preparation material
JP2017530737A (ja) コーヒー飲料を抽出するためのパック
JP2017527343A (ja) 容器の取付アセンブリ、浸出飲料調製用パック、及び浸出飲料調製用マシン
JP5046145B1 (ja) 開蓋装置
US10029203B2 (en) Separation apparatus for a gas component from spent drilling mud
ES2260405T3 (es) Elemento deflector para aparatos para concentrar zumos vegetales para uso alimenticio.
RU2012137096A (ru) Система, способ и капсула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напитка
CN213032321U (zh) 原料药加热罐
CN111760313B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蒸馏设备
KR100979051B1 (ko) 액상물 자동포장기의 부직포 이격장치
WO2015084202A1 (pt) Máquina de preparação de bebidas com contentor de recolha compacto e processo de operação da referida máquina
WO2024063662A2 (pt) Cápsula de alumínio para preparação de produtos edíveis solúveis
JP2009279212A (ja) 工業用抽出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36756A (ja) 充填ノズ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