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4937B - Parts manufacturing and cutting method, parts molding parts, Parts for the cutting machine, and its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 Google Patents

Parts manufacturing and cutting method, parts molding parts, Parts for the cutting machine, and its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4937B
TWI604937B TW104141015A TW104141015A TWI604937B TW I604937 B TWI604937 B TW I604937B TW 104141015 A TW104141015 A TW 104141015A TW 104141015 A TW104141015 A TW 104141015A TW I604937 B TWI604937 B TW I6049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mold
molded article
gat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1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0618A (zh
Inventor
Tsuyoshi Ikadai
Yasuaki Funo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riority to TW1041410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493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20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0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4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4937B/zh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零件部的製造及切斷方法、零件部成形用模具、 零件部用切斷機、及其製造裝置
本揭示有關於一種零件部的製造及切斷方法、模具、切斷機、及其製造裝置。
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如下內容:利用機器人將成形品從射出成形機的模具中自動地取出,並將該成形品搬送到切斷位置而將成形品的澆口(gate)部切斷。
專利文獻2中揭示了如下內容:利用安裝於輥3與軸1之間的切割齒(cutter teeth)2,將連結於拉鍊的鏈牙22的澆口部21的前端21’切斷,並將流道(runner)部20與鏈牙22向各個不同的方向送出。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昭61-10222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實開昭54-105705號公報
本申請發明人對零件部經由澆口部連結於流道部所得的成形品,新發現有進一步改善零件部的製造效率或切斷效率的餘地。
本揭示的一形態的零件部的製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利用模具100將熔融材料射出成形,獲得第一成形品,所述第一成形品包含零件部30經由澆口部20連結於流道部10所得的第一成形部分;將所述第一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配置於所述模具100的成形空腔150;在所述第一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配置於所述模具100的成形空腔150內的狀態下,利用所述模具100將熔融材料射出成形,而獲得第二成形部分連結於所述第一成形品的所述第一成形部分所得的第二成形品;以及利用切斷機200將所述第二成形品所含的所述澆口部20切斷。
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模具100具有用以成形所述流道部10的流道151,在所述模具100的流道151的第一端部151m設置著突出部160,所述突出部160是為了減少所述流道151的容積而設置。
一些實施方式中,在所述模具100的流道151的與第一端部151m相反的第二端部151n設置著開口部155,所述開口部 155允許流道部10的端部10m向所述成形空腔150的導入,所述流道部10的端部10m具有因所述模具100的流道151的第一端部151m的突出部160而減少的體積。
一些實施方式中,在所述模具100的流道151的與第一端部151m相反的第二端部151n設置著為了增加所述流道151的容積而設置的凹部154,在所述第一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配置於所述模具100的成形空腔150時,所述凹部154至少一部分地由所述第一成形品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封閉。
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模具100具有至少部分地收容所述第一成形品的收容空間170。
一些實施方式中,利用切斷機200將所述澆口部20切斷的工序包括:利用所述切斷機200的旋轉刀220將所述第二成形品的所述澆口部20切斷。
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以與所述模具100隔開的方式搬送所述第二成形品的工序,在搬送所述第二成形品時,所述第二成形品的所述澆口部20由所述切斷機200的旋轉刀220而切斷。
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成形品以規定距離而搬送,所述規定距離是所述第二成形品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在所述模具100的成形空腔150中所配置的距離。
一些實施方式中,搬送所述第二成形品的搬送單元300具有卡合於所述第二成形品的流道部10的卡合部310,所述卡合 部310能夠在初始位置與目標位置之間往復移動。
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成形品在由所述模具100的擠出銷180上推的狀態下被搬送。
本揭示的另一形態的零件部的切斷方法包括下述工序:利用模具100將熔融材料射出成形,獲得第一成形品,所述第一成形品包含零件部30經由澆口部20連結於流道部10所得的第一成形部分;將所述第一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配置於所述模具100的成形空腔150;在所述第一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配置於所述模具100的成形空腔150內的狀態下,利用所述模具100將熔融材料射出成形,而獲得第二成形部分連結於所述第一成形品的所述第一成形部分所得的第二成形品;以及利用切斷機200將所述第二成形品所含的所述澆口部20切斷。
本揭示的另一形態的零件部成形用模具是包括將成形品成形的成形空腔150的模具100,所述成形品是零件部30經由澆口部20連結於流道部10所得,所述成形空腔150具有用以成形所述流道部10的流道151,在所述模具100的流道151的第一端部151m設置著突出部160,所述突出部160是為了減少所述流道151的容積而設置, 在所述模具100的流道151的與第一端部151m相反的第二端部151n設置著開口部155,所述開口部155允許流道部10的端部10m導入至所述成形空腔150,所述流道部10的端部10m具有因所述模具100的流道151的第一端部151m的突出部160而減少的體積。
一些實施方式中,在所述模具100的流道151的第二端部151n設置著凹部154,所述凹部154是為了增加所述流道151的容積而設置,在所述成形品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配置於所述模具100的成形空腔150時,所述凹部154至少一部分地由所述成形品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封閉。
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模具100具有收容空間170,所述收容空間170至少部分地收容配置於所述成形空腔150中的所述成形品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以外的所述成形品的剩餘部分。
本揭示的另一形態的零件部用切斷機是將成形品的澆口部20切斷的切斷機200,所述成形品是零件部30經由澆口部20連結於流道部10所得,所述零件部用切斷機包括:基部210,設置著對所述流道部10的移動進行引導的引導槽215;一個以上的旋轉刀220,是為了將澆口部20切斷而設置,所述澆口部20隨沿著所述引導槽215移動的所述流道部10而移動;以及一個以上的防飛散構件230,連同所述基部210一起規定 隨沿著所述引導槽215移動的所述流道部10而移動的澆口部20及零件部30的移動空間,防止所述澆口部20及所述零件部30的飛散,所述基部210具有排出空間250,所述排出空間250供利用所述旋轉刀220將所述澆口部20切斷而與所述流道部10分離的所述零件部30排出。
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一個以上的旋轉刀220包括左右的旋轉刀220,所述左右的旋轉刀220用以將設置於所述流道部10左右的澆口部20切斷,在所述左右的旋轉刀220之間設置著連結於所述流道部10的澆道(sprue)的通過空間270。
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一個以上的防飛散構件230包括設置於所述流道部10左右的澆口部20及設置於左右的零件部30上的左右的防飛散構件230。
本揭示的另一形態的零件部的製造裝置包括:上文所述的模具100;上文所述的切斷機200;以及搬送單元300,在由所述模具100成形的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配置於所述模具100的成形空腔150內的狀態下,對利用所述模具100將熔融材料射出成形所得的成形品在與所述模具100隔開的方向上搬送,在由所述搬送單元300搬送所述成形品時,所述成形品所含的澆口部20由所述切斷機200的旋轉刀220而切斷。
根據本揭示的一形態,可實現零件部的製造效率或切斷 效率的進一步的改善。
10‧‧‧流道部
10m‧‧‧流道部的第一端部
10n‧‧‧流道部的第二端部
10r‧‧‧突起部
20‧‧‧澆口部
30‧‧‧零件部
40‧‧‧澆道部
100‧‧‧模具
110‧‧‧上模
120‧‧‧下模
140‧‧‧澆道
150‧‧‧成形空腔
151‧‧‧流道
151m‧‧‧流道的第一端部
151n‧‧‧流道的第二端部
152‧‧‧澆口
153‧‧‧零件成形部
154‧‧‧凹部
155‧‧‧開口部
160‧‧‧突出部
170‧‧‧收容空間
180‧‧‧擠出銷
200‧‧‧切斷機
210‧‧‧基部
215‧‧‧引導槽
216‧‧‧澆口載置面
218‧‧‧零件載置面
219‧‧‧傾斜面
220‧‧‧旋轉刀
225‧‧‧保持具
250‧‧‧排出空間
230‧‧‧防飛散構件
240‧‧‧旋轉刀支撐部
260‧‧‧位置調整平板
261‧‧‧長孔
270‧‧‧通過空間
300‧‧‧搬送單元
310‧‧‧卡合部
311‧‧‧本體
312‧‧‧針
320‧‧‧基座部
330‧‧‧軌道
400‧‧‧零件部的製造裝置
C1、C2‧‧‧週期
t、t0~t10‧‧‧時刻
W220‧‧‧左右間隔
圖1是本揭示的實施方式例的零件部的製造裝置的概略圖,上游側設置著模具,下游側設置著搬送單元,模具與搬送單元之間設置著切斷機。
圖2是本揭示的實施方式例的模具的概略俯視示意圖,且表示上一次的成形部分的流道部的端部配置於成形空腔的狀態。
圖3(a)~圖3(d)是本揭示的實施方式例的模具的概略剖面示意圖,圖3(a)對應於沿著圖2的III(a)-III(a)的概略剖面,圖3(b)對應於沿著圖2的III(b)-III(b)的概略剖面,圖3(c)對應於沿著圖2的III(c)-III(c)的概略剖面,圖3(d)表示沿著圖2的III(d)-III(d)的概略剖面。
圖4是本揭示的實施方式例的模具的概略側面示意圖,且表示在上一次的成形部分的流道部的端部配置於成形空腔的狀態下將此次的成形部分射出成形的狀態。
圖5是本揭示的實施方式例的模具的概略側面示意圖,且表示執行模具的開模,而上一次的成形部分的流道部的端部連結於此次的成形部分的流道的端部而成的長尺寸成形品。
圖6是本揭示的實施方式例的模具的概略側面示意圖,且表示下模的擠出銷工作而長尺寸成形品被朝向上方擠出的狀態。
圖7是圖6的虛線的部分放大圖。
圖8是本揭示的實施方式例的切斷機的概略側面示意圖。
圖9是本揭示的實施方式例的切斷機的概略剖面示意圖,且表示沿著圖8的IX-IX的概略剖面。
圖10是表示本揭示的實施方式例的切斷機的動作的概略剖面示意圖。
圖11是表示本揭示的實施方式例的切斷機的動作的概略剖面示意圖。
圖12是本揭示的實施方式例的切斷機的概略俯視示意圖。
圖13是表示本揭示的實施方式例的搬送單元的構成及動作的概略示意圖。
圖14是表示本揭示的實施方式例的零件部的製造裝置的動作的概略時序圖。
圖15是表示利用本揭示的實施方式例的模具而成形的成形品的另一例的概略圖。
本揭示的實施方式的零件部的製造方法及切斷方法包括下述工序:(1)利用模具100將熔融材料射出成形,獲得第一成形品,所述第一成形品包含零件部30經由澆口部20連結於流道部10所得的第一成形部分, (2)將第一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配置於模具100的成形空腔150,(3)在第一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配置於模具100的成形空腔150內的狀態下,利用模具100將熔融材料射出成形,而獲得第二成形部分連結於第一成形品的第一成形部分所得的第二成形品,(4)利用切斷機200將第二成形品所含的澆口部20切斷。
第一成形部分被理解為由模具的第M(M為一個以上的自然數)次射出成形所得的部分。第二成形部分被理解為由模具的第N(N為1以上的自然數,且N=M+1)次射出成形所得的部分。第一成形品被理解為包含一個以上的成形部分的成形品。第二成形品被理解為包含兩個以上的成形部分的成形品。在第一成形部分由模具的第一次射出成形而獲得的情況下,第一成形部分等於第一成形品。第二成形品的尺寸比第一成形品長,且第二成形品中包含第一成形品。
通過製造兩個以上的成形部分連結而成的長尺寸的成形品,利用機械臂等從模具個別地取出成形品,從而能夠避免對所取出的每個成形品利用沖頭工具等進行澆口部的切斷工序。由此,實現零件部的製造效率或切斷效率的進一步的改善。
作為熔融材料,例示熱塑性樹脂或金屬或它們的混合物。能夠混入適當的添加物。流道部、澆口部及零件部的具體構 成、形狀及大小為任意。例如,零件部可以是電子機器中使用的各種零件、裝入各種機械的各種零件、或裝入日用品的各種零件。
本申請的附圖中,為了簡化圖示及說明,極其概略地對零件部加以圖示。然而,實際上,零件部可取各種更複雜的形狀。本申請的圖示的流道部、澆口部及零件部的具體構成、形狀及大小,從任何觀點來說均不應理解為本申請發明的限定或不應成為依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理解為流道部、澆口部及零件部的構成、形狀及大小依存於模具的成形空腔的構成、形狀及大小。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為了獲得所需的零件部的形狀,能夠對用以成形零件部的成形空腔部分適當地加以設計。
以下,一邊參照圖1至圖15,一邊對本發明的非限定的例示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揭示的一個以上的實施方式及實施方式所包含的各特徵並非為各自獨立的內容。不需要過度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將各實施方式及/或各特徵進行組合,而且,也能夠理解該組合達成的合成效果。實施方式間的重複說明原則上加以省略。參照附圖是以發明的記述為主要目的,有時為了方便作圖而加以簡化。
圖1是零件部的製造裝置的概略圖,上游側設置著模具,下游側設置著搬送單元,模具與搬送單元之間設置著切斷機。圖2是模具的概略俯視示意圖,且表示上一次的成形部分的流道部的端部配置於成形空腔的狀態。圖3(a)~圖3(d)是模具的概略剖面示意圖,圖3(a)對應於沿著圖2的III(a)-III(a)的概略 剖面,圖3(b)對應於沿著圖2的III(b)-III(b)的概略剖面,圖3(c)對應於沿著圖2的III(c)-III(c)的概略剖面,圖3(d)表示沿著圖2的III(d)-III(d)的概略剖面。圖4是模具的概略側面示意圖,且表示在上一次的成形部分的流道部的端部配置於成形空腔的狀態下將此次的成形部分射出成形的狀態。圖5是模具的概略側面示意圖,且表示執行模具的開模,而上一次的成形部分的流道部的端部連結於此次的成形部分的流道的端部而成的長尺寸成形品。圖6是模具的概略側面示意圖,且表示下模的擠出銷工作而長尺寸成形品被朝向上方擠出的狀態。圖7是圖6的虛線的部分放大圖。圖8是切斷機的概略側面示意圖。圖9是切斷機的概略剖面示意圖,且表示沿著圖8的IX-IX的概略剖面。圖10是表示切斷機的動作的概略剖面示意圖。圖11是表示切斷機的動作的概略剖面示意圖。圖12是切斷機的概略俯視示意圖。圖13是表示搬送單元的構成及動作的概略示意圖。圖14是表示零件部的製造裝置的動作的概略時序圖。
如圖1所示,零件部的製造裝置400包括:設置於上游側的模具100、設置於下游側的搬送單元300、及設置於模具100與搬送單元300之間的切斷機200。零件部的製造裝置400中,使用模具100製造長尺寸成形品,使用搬送單元300搬送長尺寸成形品,在長尺寸成形品的搬送過程中利用切斷機200執行澆口切斷。不必限定於此,在使模具100與搬送單元300的動作聯動的情況下,從模具100將長尺寸成形品向下游側送出的過程中能夠 進行長尺寸成形品的澆口切斷。利用機械臂等將由模具100的一次射出成形而獲得的成形品從模具中個別取出,從而避免或減少利用沖頭工具等進行澆口切斷的功夫。
如圖2至圖6所示,模具100包括一對能夠開閉的上模110與下模120。上模110與下模120之間劃定成形空腔150。成形空腔150由上模110的模具對準面的上部半空腔與下模120的模具對準面的下部半空腔構成。成形空腔150包含在長尺寸成形品的送出方向及搬送方向上長長地延伸的流道151。零件成形部153經由澆口152而空間上連通至流道151的左右。另外,左右方向為與流道的延伸方向正交且與上模110及下模120的模具對準面平行的方向。
設置於流道151的左右的澆口152及零件成形部153的個數為任意。當然,也設想僅在流道151的左右一方設置著澆口152及零件成形部153的形態。圖示例中,模具100中設置著合計為12個的澆口152及合計為12個的零件成形部153。顯然,也設想在模具100中設置著比12個少或多的澆口152及零件成形部153的形態。另外,上模110中設置著澆道140。
在利用模具100進行射出成形時,將熔融材料從未圖示的噴嘴經由澆道140供給至成形空腔150。上模110與下模120利用未圖示的鎖模單元而牢固地緊固。熔融材料從澆道140流入至流道151,在流經流道151內的過程中流入至澆口152,然後流入至零件成形部153。在將規定量的熔融材料壓送至成形空腔150 內後,模具100得到冷卻。相應於模具100的冷卻,模具100的成形空腔150內的熔融材料被冷卻、固化。如此從模具100中獲得成形品。該成形品包含由流道151成形的流道部10、由澆口152成形的澆口部20及由零件成形部153成形的零件部30。
如根據圖4或圖3(d)理解般,在流道151的第一端部151m設置著為了減少流道151的容積而設置的突出部160。圖示例中,突出部160從凹設在下模120的模具對準面的流道151的底面向上方突出至流道151的深度一半左右的高度。其他例中,突出部160可具有不同的突出方向及突出高度。
由流道151的第一端部151m成形的成形品的流道部10的第一端部10m具有經相應於突出部160而減少的體積。清楚的是,在圖示的情況下,流道部10的第一端部10m具有經相應於突出部160的突出高度而減少的比流道部10的剩餘部分少的厚度。另外,有時將流道部10的第一端部10m簡稱作端部。關於後述的流道部10的第二端部10n也同樣。第一及第二之類的用語用於區分附帶有其的用語,本身並不表達附帶有其的用語的技術含義。
如根據圖4及圖3(b)理解般,在流道151的第一端部151m的相反的第二端部151n,設置著開口部155,該開口部155允許具有因流道151的第一端部151m的突出部160而減少的體積的流道部10的第一端部10m導入至成形空腔150。此種構成中,在模具100的此次的射出成形時,能夠將上一次的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第一端部10m配置於下模120的開口部155而導入至成 形空腔150內。
通過執行模具100的此次的射出成形,將此次的成形部分(第二成形部分)的第二端部10n連結於上一次的成形品(第一成形品)的成形部分(第一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第一端部10m。由此,獲得由模具100的一次的射出成形而得的成形部分相連所得的長尺寸成形品(第二成形品)。上一次的成形品為第一成形品。上一次的成形部分為第一成形部分。此次的成形部分為第二成形部分。長尺寸成形品為第二成形品。
圖示例中,設置於下模120的開口部155將構成成形空腔150的下模120的下部半空腔、與設置於該下部半空腔的下游側的後述的收容空間170之間在空間上加以連通。
如根據圖5及圖3(b)充分理解般,與流道151的第二端部151n空間上連通的凹部154凹設於上模110的模具對準面。因凹部154而流道151的容積增加。如根據圖4及圖5理解般,當上一次的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第一端部10m配置於成形空腔150時,凹部154的至少一部分地由該流道部10的第一端部10m封閉。
在利用模具100進行的射出成形時,熔融材料經由流道151而流入至凹部154。由此,與經由開口部155配置於流道151的第二端部151n內的流道部10的第一端部10m的一體性得到強化。圖7中,為了方便說明,將流道部10的第一端部10m,流道部10的與第一端部10m相反的第二端部10n,及由上模110的凹 部154而成形的突起部10r加以區分而圖示。然而,這些部分包含同一材料,在一些情況下,在射出成形時得到一體化。
如圖4至圖6所示,模具100在成形空腔150的下游側具備收容空間170。收容空間170至少部分地收容上一次的模具100的成形部分,可避免或減少上模110及下模120與成形品的干涉。在圖示的形態中,收容空間170至少部分地收容流道部10的第一端部10m配置於流道151的第二端部151n內的狀態下的、成形品的第一端部10m以外的剩餘部分。收容空間170由上部凹部與下部凹部構成,該上部凹部凹設於上模110的模具對準面、且延伸至與流道15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上模110的外周側面,所述下部凹部凹設於下模120的模具對準面、且延伸至與流道15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下模120的外周側面。
另外,由上模110的澆道140成形的澆道部40包含於成形品中。當在流道151的第二端部151n經由開口部155將流道部10的第一端部10m導入至成形空腔150內時,以成形品的澆道部40不會與模具100干涉的方式決定上模110的澆道140的位置。
在表示於圖2及圖4時,在模具100的流道151的第二端部151n,已成形的固體的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第一端部10m經由模具100的開口部155而導入至成形空腔150內。通過利用模具100執行射出成形,能夠對已成形的固體的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第一端部10m連結追加的新的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第二端部10n。
在表示於圖5時,執行模具100的開模,清楚的是,相應於未圖示的驅動單元的工作而上模110離開下模120。在表示於圖6時,內置於下模120的擠出銷180工作,將此次的成形部分從下模120向上方擠出。另外,此次的成形部分連結於上一次的成形部分。因此,與此次的成形部分同樣地,上一次的成形部分也被朝向上方擠出。成形部分從模具100的取出是通過利用搬送單元300搬送成形品而進行。
搬送單元300在離開模具100的方向上搬送成形品。在一些形態中,搬送單元300在模具100的開模中,在此次的成形部分由擠出銷180擠出的狀態下搬送成形品。成形品在與模具100的模具對準面一致或平行的平面內被搬送。
在圖13所示的情況下,搬送單元300具有卡合部310,該卡合部310卡合於從模具100通過切斷機200而延伸至上游的成形品的流道部10。卡合部310能夠在初始位置與目標位置之間往復移動,在初始位置卡合於流道部10,在目標位置並不與流道部10卡合。圖示例中,卡合部310包含本體311、及從本體311向下方延伸且向流道部10扎入的針312。圖13中,實線圖示的是位於初始位置的卡合部310,虛線圖示的是位於目標位置的卡合部310。卡合部310下降至初始位置,針312向流道部10扎入。卡合部310上升至目標位置,針312從流道部10拔出。
搬送單元300還包括能夠移動的基座部320,該基座部320供配置由卡合部310卡合的流道部10。基座部320能夠沿著 軌道330移動,與卡合部310同樣地,能夠在初始位置與目標位置之間往復。在一些情況下,卡合部310與基座部320利用來自共用的驅動源的動力而移位。在流道部10配置於基座部320上的狀態下卡合部310下降而卡合部310的針312向流道部10扎入。基座部320為流道部10的下支撐,確保針312對流道部10的充分的扎入。
搬送單元300搬送成形品的具體的形態為任意。也設想輸送帶、輥、對輥、或他們的任意的組合的形態。卡合部310卡合於流道部10的具體形態為任意。設想夾入、夾緊、吸附、磁吸附、黏合等各種形態。
成形品所含的一個以上或多個澆口部20由切斷機200而切斷。切斷機200的具體構成或具體的切斷方法為任意。在一些情況下,切斷機200具有用以將依次輸送的澆口部20連續切斷的旋轉刀。在一些情況下,切斷機200具有用以同時將一個以上的澆口部20切斷的沖頭工具來作為旋轉刀的代替或追加。
圖示的形態中,在由搬送單元300搬送成形品的過程中,成形品的一個以上或多個澆口部20由切斷機200的旋轉刀220而切斷。對設置於固定位置的切斷機200的旋轉刀220供給成形品。當成形品的澆口部20與旋轉刀220接觸時,旋轉刀220相應於成形品的搬送方向而旋轉,利用成形品的進一步的搬送而澆口部20被旋轉刀220切斷。如果使切斷機200為被動的裝置,則能夠進一步減少澆口部20的切斷所需的能量。也設想設置用以使旋轉刀 220主動旋轉的驅動部,例如馬達的形態。該情況下,使旋轉刀220在相對於成形品的搬送方向為正向的方向上旋轉,在澆口部20的切斷時能夠減少旋轉刀220所受到的阻力,從而能夠減少成形品的搬送所需的能量。
圖8至圖12所示的實施方式例的切斷機200包含平板狀的基部210、旋轉刀220、平板狀的防飛散構件230、及柱狀的旋轉刀支撐部240。如圖示般,在基部210的上表面的左右中央設置著對成形品的流道部10的移動進行引導的引導槽215。引導槽215是為了確保流道部10的穩定的載置及引導而構成。
旋轉刀220是為了將澆口部20切斷而設置,該澆口部20隨沿著引導槽215移動的流道部10而移動。圖示例中,隔著引導槽215而設置著左右一對旋轉刀220,能夠以一次的通過來切斷左右的澆口部20。在左右的旋轉刀220之間設置著能夠供澆道部40通過的通過空間270。由此,能夠將預先從流道部10切除澆道部40的工序除外。
各旋轉刀220能夠旋轉地支撐在設置於防飛散構件230上的旋轉刀支撐部240。各旋轉刀220是由從旋轉刀220的兩面上夾入旋轉刀220的能夠分割為左右兩部分的保持具225而加以保持。旋轉刀210的直徑稍大於保持具225的直徑。因旋轉刀210由保持具225保持,所以可減少旋轉刀210的變形,尤其撓曲或翹曲。
旋轉刀220對旋轉刀支撐部240的安裝形態為任意,可 由本領域技術人員適當地進行。某形態中,旋轉刀支撐部240中設置著軸承。旋轉刀220的旋轉軸結合於軸承的內輪。某形態中,旋轉刀220能夠相對於旋轉刀支撐部240裝卸,從而能夠進行旋轉刀220的更換。
防飛散構件230為用以防止澆口部20及零件部30的飛散的構件。防飛散構件230連同基部210一起劃定隨沿著引導槽215移動的流道部10而移動的澆口部20及零件部30的移動空間。換句話說,防飛散構件230設置於基部210的上方,與基部210之間劃定澆口部20及零件部30的移動空間。防飛散構件230對應於左右的澆口部及零件部而分割設置為左側及右側的防飛散構件。左側的防飛散構件230上設置著左側的旋轉刀支撐部240。右側的防飛散構件230上設置著右側的旋轉刀支撐部240。
圖9的圖示例中,在引導槽215的左右設置著澆口載置面216。在左右的澆口載置面216的左右外側設置著左右的零件載置面218。澆口部20及零件部30載置或接觸於基部210的各自的上表面上,澆口部20及零件部30的移動變得穩定。另外,澆口部20的切斷位置為任意。考慮將連結於流道部10的澆口部20的左右內側端部或其附近切斷的形態,或將連結於零件部30的澆口部20的左右外側端部或其附近切斷的形態。
當利用旋轉刀220將澆口部20切斷時,從流道部10切離的零件部30經由基部210的排出空間250而排出。與左右的澆口部20及零件部30對應地,將排出空間250左右個別地設置。 如圖示般,排出空間250在空間上連通於基部210與防飛散構件230之間的移動空間,且貫通基部210。基部210中設置著傾斜面219,促進零件部30的滑落。傾斜面219設置於比所述的澆口載置面216及零件載置面218在成形品的搬送方向上靠下游側的位置。在其他例中,排出空間250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在排出空間250的下方可配置用以回收零件部30的回收單元,例如回收箱或回收用輸送帶。
一些實施方式中,左右的旋轉刀220的左右間隔W220能夠調整。在圖12所示的形態中,為了調整左右的旋轉刀220的左右間隔W220,也對左右的旋轉刀支撐部240的左右間隔及左右的防飛散構件230的左右間隔進行調整。在左右的旋轉刀支撐部240上設置著位置調整平板260。在位置調整平板260上設置著合計四個長孔261。左側的旋轉刀支撐部240相對於左側的兩個長孔261而固定。右側的旋轉刀支撐部240相對於右側的兩個長孔261而固定。長孔261在左右方向上長長地延伸。因此,通過對左右方向上的旋轉刀支撐部240相對於長孔261的固定位置進行調整,能夠調整旋轉刀220的左右間隔W220。另外,位置調整平板260設置於不與成形品的澆道部40碰撞的高度。
一些實施方式中,防飛散構件230是能夠相對於基部210相對移動地安裝,能夠獲取打開位置與閉合位置。在防飛散構件230與基部210的位置關係的調整中,能夠採用平行連杆、氣缸、彈簧及他們的任意的組合。也可並用相對於基部210鎖定防飛散 構件230的位置的鎖定機構。通過允許防飛散構件230相對於基部210的相對移動,成形品在防飛散構件230與基部210間的設定變得簡單,且,防飛散構件230與基部210間的多餘物及異物的去除變得簡單。
參照圖14對所述零件部的製造裝置400的動作進行補充說明。首先,在時刻t0與時刻t1之間,模具100將成形品射出成形。經由澆道140向模具100的成形空腔150供給熔融材料。熔融材料流入至流道151,經由澆口152而流入至零件成形部153。在供給適當量的熔融材料後,利用模具100的冷卻而將熔融材料固化。
在時刻t1,執行模具100的開模。在時刻t2,下模120的擠出銷180工作,模具100的此次的成形部分被朝向上方擠出。此次的成形部分連結於模具100的上一次的成形部分。
在時刻t3,搬送單元300使卡合部310下降至初始位置,針312向流道部10扎入。接下來,搬送單元300使卡合部310從初始位置向目標位置移動。伴隨卡合部310的移動而成形品被朝向上游側搬送。該過程中,成形品通過切斷機200。該過程中成形品的澆口部20被切斷機200的旋轉刀220切斷,從成形品取出零件部30。搬送單元300使到達了目標位置的卡合部310向上方移位,由此,卡合部310的針312從成形品的流道部10拔出。
當卡合部310與流道部10的卡合被解除時,在下模120上,此次的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第一端部10m配置於下模120 的開口部155而自動地導入至成形空腔150內。很明顯,也可手動或使用夾具來調整模具100上的流道部10的第一端部10m的位置。
當達到時刻t4時,模具100閉模,搬送單元300使卡合部310恢復至初始位置。時刻t5~時刻t10間的週期C2與時刻t0~時刻t5間的週期C1相同。該基本週期在時刻t10以後仍連續地進行。通過使模具100的動作與搬送單元300的動作聯動而能夠有效率地製造零件部30。
圖15所示的例中,使流道部10的第一端部10m成形為H字狀結構。將上一次的射出成形品的H字狀結構在下一次的射出成形時配置於模具,而與下一次的成形品一體化。此情況下也可獲得與所述實施方式及特徵相同的效果。另外,圖15中,省略澆口部、零件部的圖示。
基於所述教示,只要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則能夠對各實施方式添加各種變更。申請專利範圍中加入的符號用於參考,並非旨在限定解釋申請專利範圍。零件部的具體構成、形狀及大小能夠任意地進行變更。
10‧‧‧流道部
20‧‧‧澆口部
30‧‧‧零件部
100‧‧‧模具
200‧‧‧切斷機
210‧‧‧基部
220‧‧‧旋轉刀
300‧‧‧搬送單元
310‧‧‧卡合部
400‧‧‧零件部的製造裝置

Claims (18)

  1. 一種零件部的製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利用模具(100)將熔融材料射出成形,獲得第一成形品,所述第一成形品包含零件部(30)經由澆口部(20)連結於流道部(10)所得的第一成形部分;將所述第一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配置於所述模具(100)的成形空腔(150);在所述第一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配置於所述模具(100)的成形空腔(150)內的狀態下,利用所述模具(100)將熔融材料射出成形,而獲得第二成形部分連結於所述第一成形品的所述第一成形部分所得的第二成形品;以及利用切斷機(200)將所述第二成形品所含的所述澆口部(20)切斷。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零件部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模具(100)具有用以成形所述流道部(10)的流道(151),在所述模具(100)的流道(151)的第一端部(151m)設置著突出部(160),所述突出部(160)是為了減少所述流道(151)的容積而設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零件部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模具(100)的流道(151)的與第一端部(151m)相反的第二端部(151n)設置著開口部(155),所述開口部(155) 允許流道部(10)的端部(10m)向所述成形空腔(150)的導入,所述流道部(10)的端部(10m)具有因所述模具(100)的流道(151)的第一端部(151m)的突出部(160)而減少的體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零件部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模具(100)的流道(151)的與第一端部(151m)相反的第二端部(151n)設置著為了增加所述流道(151)的容積而設置的凹部(154),在所述第一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配置於所述模具(100)的成形空腔(150)時,所述凹部(154)至少一部分地由所述第一成形品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封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零件部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模具(100)具有至少部分地收容所述第一成形品的收容空間(170)。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零件部的製造方法,其中:利用切斷機(200)將所述澆口部(20)切斷的工序包括:利用所述切斷機(200)的旋轉刀(220)將所述第二成形品的所述澆口部(20)切斷。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零件部的製造方法,更包括:以與所述模具(100)隔開的方式搬送所述第二成形品的工序,在搬送所述第二成形品時,所述第二成形品的所述澆口部 (20)由所述切斷機(200)的旋轉刀(220)而切斷。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零件部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成形品以規定距離而搬送,所述規定距離是所述第二成形品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在所述模具(100)的成形空腔(150)中所配置的距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零件部的製造方法,其中:搬送所述第二成形品的搬送單元(300)具有卡合於所述第二成形品的流道部(10)的卡合部(310),所述卡合部(310)能夠在初始位置與目標位置之間往復移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零件部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成形品在由所述模具(100)的擠出銷(180)上推的狀態下進行搬送。
  11. 一種零件部的切斷方法,包括下述工序:利用模具(100)將熔融材料射出成形,獲得第一成形品,所述第一成形品包含零件部(30)經由澆口部(20)連結於流道部(10)所得的第一成形部分;將所述第一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配置於所述模具(100)的成形空腔(150);在所述第一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配置於所述模具(100)的成形空腔(150)內的狀態下,利用所述模具(100)將熔融材料射出成形,而獲得第二成形部分連結於所述第 一成形品的所述第一成形部分所得的第二成形品;以及利用切斷機(200)將所述第二成形品所含的所述澆口部(20)切斷。
  12. 一種零件部成形用模具,是包括將成形品成形的成形空腔(150)的模具(100),所述成形品是零件部(30)經由澆口部(20)連結於流道部(10)所得,其中:所述成形空腔(150)具有用以成形所述流道部(10)的流道(151),在所述模具(100)的流道(151)的第一端部(151m)設置著突出部(160),所述突出部(160)是為了減少所述流道(151)的容積而設置,在所述模具(100)的流道(151)的與第一端部(151m)相反的第二端部(151n)設置著開口部(155),所述開口部(155)允許流道部(10)的端部(10m)導入至所述成形空腔(150),所述流道部(10)的端部(10m)具有因所述模具(100)的流道(151)的第一端部(151m)的突出部(160)而減少的體積。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零件部成形用模具,其中:在所述模具(100)的流道(151)的第二端部(151n)設置著凹部(154),所述凹部(154)是為了增加所述流道(151)的容積而設置,在所述成形品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配置於所述模具(100)的成形空腔(150)時,所述凹部(154)至少一 部分地由所述成形品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封閉。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或第13項所述的零件部成形用模具,其中:所述模具(100)具有收容空間(170),所述收容空間(170)至少部分地收容配置於所述成形空腔(150)中的所述成形品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以外的所述成形品的剩餘部分。
  15. 一種零件部用切斷機,是將成形品的澆口部(20)切斷的切斷機(200),所述成形品是零件部(30)經由澆口部(20)連結於流道部(10)所得,所述零件部用切斷機包括:基部(210),設置著對所述流道部(10)的移動進行引導的引導槽(215);一個以上的旋轉刀(220),是為了將澆口部(20)切斷而設置,所述澆口部(20)隨沿著所述引導槽(215)移動的所述流道部(10)而移動;以及一個以上的防飛散構件(230),連同所述基部(210)一起規定隨沿著所述引導槽(215)移動的所述流道部(10)而移動的澆口部(20)及零件部(30)的移動空間,防止所述澆口部(20)及所述零件部(30)的飛散,所述基部(210)具有排出空間(250),所述排出空間(250)供利用所述旋轉刀(220)將所述澆口部(20)切斷而與所述流道部(10)分離的所述零件部(30)排出。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零件部用切斷機,其中: 所述一個以上的旋轉刀(220)包括左右的旋轉刀(220),所述左右的旋轉刀(220)用以將設置於所述流道部(10)左右的澆口部(20)切斷,在所述左右的旋轉刀(220)之間設置著連結於所述流道部(10)的澆道的通過空間(270)。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零件部用切斷機,其中:所述一個以上的防飛散構件(230)包括設置於所述流道部(10)左右的澆口部(20)及設置於左右的零件部(30)上的左右的防飛散構件(230)。
  18. 一種零件部的製造裝置,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模具(10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切斷機(200);以及搬送單元(300),在由所述模具(100)成形的成形部分的流道部(10)的端部(10m)配置於所述模具(100)的成形空腔(150)內的狀態下,對利用所述模具(100)將熔融材料射出成形所得的成形品在與所述模具(100)隔開的方向上搬送,在由所述搬送單元(300)搬送所述成形品時,所述成形品所含的澆口部(20)由所述切斷機(200)的旋轉刀(220)而切斷。
TW104141015A 2015-12-08 2015-12-08 Parts manufacturing and cutting method, parts molding parts, Parts for the cutting machine, and its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TWI6049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41015A TWI604937B (zh) 2015-12-08 2015-12-08 Parts manufacturing and cutting method, parts molding parts, Parts for the cutting machine, and its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41015A TWI604937B (zh) 2015-12-08 2015-12-08 Parts manufacturing and cutting method, parts molding parts, Parts for the cutting machine, and its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0618A TW201720618A (zh) 2017-06-16
TWI604937B true TWI604937B (zh) 2017-11-11

Family

ID=59687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1015A TWI604937B (zh) 2015-12-08 2015-12-08 Parts manufacturing and cutting method, parts molding parts, Parts for the cutting machine, and its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49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2586A1 (ja) * 2019-04-05 2020-10-08 株式会社浅野研究所 トリミン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0618A (zh) 2017-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88285B2 (ja) プレス型のスクラップ排出装置
EP3105020B1 (de) Aufschneidevorrichtung mit einem zufuhrkanal für zwischenlegepapier
JP2009214438A (ja) 射出成形装置及び射出成形品の成形方法
KR102218337B1 (ko) 도구 안팎으로 가공물을 운반하기 위한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CN101497141B (zh) 拉链倒角机构及使用该倒角机构的拉链植齿机
TWI604937B (zh) Parts manufacturing and cutting method, parts molding parts, Parts for the cutting machine, and its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CN210791860U (zh) 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
CN210758877U (zh) 镶嵌式自动拉料塑胶模具
CN109894541B (zh) 纽扣制造装置
JP5751592B2 (ja) フォーミングマシン
JPS5916729A (ja) 射出成形型および射出成形方法
JP5784168B2 (ja) 成形品製造装置及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US11498127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molded article
JP2007007909A (ja) 引取り機
KR101847506B1 (ko) 금형 냉각 칸막이 커팅 장치
CN105033152B (zh) 铆接复合模具送料机构
JP4046726B2 (ja) インサート成形装置、インサート成形用端子材およびインサート成形方法
US9718228B1 (en) Mold and method of making a mold
TW201909781A (zh) 拉鏈牙鏈帶製造機
JP2006297872A (ja) 金型装置
KR100889657B1 (ko) 재료 스트립으로부터 대상을 성형 및 분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156899A1 (en) Molding and trimming apparatus
KR101035030B1 (ko) 베어링캡소재용 절삭기
JP2009220274A (ja) 樹脂製品の精密加工装置と精密加工方法
US9718204B2 (en) Chain-type cutting assem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