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1915B - 空氣清淨機 - Google Patents

空氣清淨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1915B
TWI601915B TW105103005A TW105103005A TWI601915B TW I601915 B TWI601915 B TW I601915B TW 105103005 A TW105103005 A TW 105103005A TW 105103005 A TW105103005 A TW 105103005A TW I601915 B TWI601915 B TW I6019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case
main body
person
case
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3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2540A (zh
Inventor
久下洋介
明里好孝
乳井一夫
壁田知宜
Original Assignee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三菱電機家園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三菱電機家園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2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2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1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191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Ventilation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Description

空氣清淨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使室內空氣變成清淨的空氣清淨機。
自以往,有一種空氣清淨機,該空氣清淨機係設置:感測器,係掃描室內,並具有偵測人之指向性;及轉動手段,係使吸入口朝向該感測器所偵測之人的方向。此空氣清淨機構成為將控制基板設置於已形成該吸入口之前箱的上部,進而,將具有紅外線受光部的上箱設置於其上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行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2-245212號公報
在本體的上方包括:支撐空氣清淨機本體之底座被載置於地板面,並對底座使空氣清淨機本體向左右方向轉動的構造;及偵測人所存在之位置的感測器,在因應於偵測到人的方向,不限制轉動範圍,而使本體在左右方向轉動的情況,一般由大致長方體所構成之大的構造物轉動。因此,因本體與 本體之周圍的傢具或牆壁發生干涉,所以具有發生產生大的碰撞聲、本體的驅動機構故障、使用者覺得不安心等之可能性的課題。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如上述所示之課題而開發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使本體之轉動角度變成最小限度,而且使轉動本體之驅動部的構造小型化下,可使人所存在之方向的空氣變成清淨的空氣清淨機。
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具有本體箱、人檢測裝置、驅動馬達以及轉動機構。人檢測裝置係被保持成朝向本體箱的正面方向,而且對本體箱的正面方檢測出人所在的方向。驅動馬達係使人檢測裝置對本體箱在左右方向轉動。轉動機構係在左右方向改變本體箱之正面方向的方向。在本體箱,設置將室內空氣取入內部之風扇、與使所取入之室內空氣變成清淨的空氣清淨過濾器。轉動機構之轉動角度的範圍係人檢測裝置之轉動角度的範圍以下。
若依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在維持使人所存在的方向之空氣變成清淨的效果下,在空氣清淨機在左右轉動時可減少與周圍之構造物之干涉的空氣清淨機。
M‧‧‧空氣清淨機
10‧‧‧本體箱
11‧‧‧前部本體箱
11a‧‧‧上隔板11a
111a‧‧‧上開口111a
11b‧‧‧下隔板11b
111b‧‧‧下開口111b
11c‧‧‧感測器開口
12‧‧‧後部本體箱
12a‧‧‧上螺旋殼
121a‧‧‧上方開口
12b‧‧‧下螺旋殼
121b‧‧‧上方開口
12c‧‧‧空間部
12x‧‧‧壁面
13‧‧‧風扇護罩
20‧‧‧風扇單元
21‧‧‧馬達
21a‧‧‧轉軸
22‧‧‧馬達蓋
23‧‧‧翼
31‧‧‧印刷配線基板
32‧‧‧第1基板箱
33‧‧‧第2基板箱
40‧‧‧自動轉動單元
41‧‧‧底座
41a‧‧‧底座凹部
413a‧‧‧隔板
414a‧‧‧狹縫
415a‧‧‧齒條齒輪
41b‧‧‧中心凸部
41c‧‧‧電源線
42‧‧‧底本體箱
42a‧‧‧軸承
421a‧‧‧側面開口
42b‧‧‧凸緣
42c‧‧‧車輪殼
42d‧‧‧光阻斷器安裝凹部
42e‧‧‧止動器
43‧‧‧自動轉動軸
431a‧‧‧槽部
44‧‧‧轉動驅動單元
44a‧‧‧步進馬達
441a‧‧‧轉軸
44b‧‧‧小齒輪
44c‧‧‧軸承固持板
44d‧‧‧馬達箱
45‧‧‧轉動位置偵測手段
46‧‧‧滑動板
46a‧‧‧滑動板開口
46b‧‧‧凸緣凹部
47‧‧‧滑動板扣件
48‧‧‧底座側車輪
49‧‧‧本體側車輪
50‧‧‧上部單元
51‧‧‧框體
51a‧‧‧吹出口
51b‧‧‧段部
51c‧‧‧前面凹部
52‧‧‧百葉窗
53‧‧‧百葉窗驅動馬達
54‧‧‧操作顯示部
54a‧‧‧操作基板
54b‧‧‧操作框
541a‧‧‧基板凹部
541b‧‧‧光路開口
541h‧‧‧發光部
541s‧‧‧開關
542b‧‧‧連桿
543b‧‧‧操作框凹部
54c‧‧‧薄片
55‧‧‧人檢測裝置
55a‧‧‧箱
551a‧‧‧框體
552a‧‧‧蓋體
553a‧‧‧下開口
554a‧‧‧紅外線取入開口
555a‧‧‧軸連接部
556a‧‧‧轉動限制肋
55b‧‧‧紅外線感測器
551b‧‧‧感測器固持框
55c‧‧‧感測器驅動馬達
551c‧‧‧轉軸
60‧‧‧空氣清淨過濾器
61‧‧‧前置過濾器
62‧‧‧HEPA過濾器
63‧‧‧脫臭過濾器
70‧‧‧前蓋
71‧‧‧凹部
72‧‧‧感測器開口
80‧‧‧側面蓋
81‧‧‧扶手凹部
82‧‧‧側面凹部
82a‧‧‧空氣取入口
83‧‧‧卡合爪
83a‧‧‧卡合爪開口
84‧‧‧螺絲開口
90‧‧‧後蓋
91‧‧‧卡合承受部
91a‧‧‧狹縫開口
91b‧‧‧凸部
第1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空氣清淨機M的立體圖。
第2圖係在第1圖之空氣清淨機M的A-A線剖面圖。
第3圖係空氣清淨機M的示意分解立體圖。
第4圖係空氣清淨機M的細部分解立體圖。
第5圖係自動轉動單元40之立體圖。
第6圖係自動轉動單元40之平面圖(a)及在平面圖(a)的B-B線剖面圖。
第7圖係自動轉動單元40之分解立體圖。
第8圖係上部單元50之分解立體圖。
第9圖係人檢測裝置55之分解立體圖。
第10圖係人檢測裝置55之縱向剖面圖。
第11圖係表示紅外線感測器55b之上下方向之視野的模式圖。
第12圖係說明人檢測裝置55之轉動驅動角度的圖。
第13圖係說明人檢測裝置55之轉動驅動之動作的示意圖。
第14圖係說明人檢測裝置55之人檢測區域的圖(a)及說明本體箱之轉動驅動角度範圍的圖(b)。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此外,在各圖中,對相同或相當之部分附加相同的符號,而且適當地簡化或省略重複的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參照第1圖~第4圖,本實施形態之空氣清淨機M具有本體箱10、風扇單元20、基板單元、自動轉動單元40、上部單元50、空氣清淨過濾器60、覆蓋前面之前蓋70、覆蓋左右兩面之側面蓋80、覆蓋後面之後蓋90、以及這些元件所 附加之元件。參照第4圖,基板單元係由後述之印刷配線基板31、第1基板箱32以及第2基板箱33所構成。自動轉動單元40係改變本體箱10之方向的轉動機構。
本體箱10係藉由構成前側之前部本體箱11、與構成後側之後部本體箱12在前後對準並結合所構成。前部本體箱11係從前方所觀察之形狀形成在縱向長的矩形。在前部本體箱11,設置將將內部隔開成前側與後側的上隔板11a及下隔板11b。
上隔板11a係將前部本體箱11之內部的上側隔開,並形成圓形之上開口111a。下隔板11b係將前部本體箱11之內部的下側隔開,並形成圓形之下開口111b。此上開口111a與下開口111b係在前後方向所貫穿之開口。又,上隔板11a位於比下隔板11b前方。進而,在前部本體箱11的前面,感測器開口11c開口。感測器開口11c成為後述之人檢測裝置55所面臨的位置。此感測器開口11c係前部本體箱11的前面上側,並位於左右寬度的中心。
其次,後部本體箱12係從前方所觀察之形狀形成在縱向長的矩形。後部本體箱12係在上側形成上螺旋殼12a,並在下側形成下螺旋殼12b。這些螺旋殼12a、12b係由從隔開後部本體箱12的前後之壁面12x朝向前方所站立的間壁所構成。螺旋殼12a、12b係朝向前方開口成螺旋形狀,而且分別形成朝向上方開口的上方開口121a、121b。
上螺旋殼12a位於比下螺旋殼12b前方。與上方開口121a之後方鄰接的空間係經由上螺旋殼12a之後方的空 間,與上方開口121b連通。又,在隔開後部本體箱12之前後的壁面12x與上螺旋殼12a以及下螺旋殼12b之間,形成開口朝向側方的空間部12c。
進而,在上螺旋殼12a的內部,形成朝向前方開口之是圓形之凹部的上凹部。一樣地,在下螺旋殼12b的內部,形成朝向前方開口之是圓形之凹部的下凹部。此處,因為空間部12c位於上下的螺旋殼12a、12b之間,所以空間部12c與上凹部的距離、和空間部12c與下凹部的距離變成相等。或,成為差異不大之狀態。
其次,風扇單元20具有馬達21、馬達蓋22以及翼23。馬達蓋22覆蓋馬達21。翼23被固定於馬達21的轉軸21a。此風扇單元20係藉由馬達21驅動,而翼23轉動,從轉軸方向(前方)取入空氣,並在徑向吹出。風扇單元20係多翼式送風機等之離心多翼風扇。
其次,基板單元具有印刷配線基板31、第1基板箱32以及第2基板箱33。電子元件被組裝於印刷配線基板31。第1基板箱32係將此印刷配線基板31收容於內部。第1基板箱32係由樹脂所形成。第2基板箱33收容將印刷配線基板31固持於內部之狀態的第1基板箱32。第2基板箱33係由金屬所形成。此基板單元構成控制手段,該控制手段係根據來自操作部或各種感測器之輸入,控制構成空氣清淨機M之感測器或馬達等之各種電性元件的動作。此外,亦可構成基板單元之印刷配線基板31係電源基板。亦可成為控制手段之微電腦設置於構成後述之操作顯示部54的操作基板54a。
其次,參照第5圖~第7圖,說明自動轉動單元40。自動轉動單元40係在左右方向改變本體箱10之正面方向之方向的轉動機構。將本體箱10之在左右方向的轉動之正面方向(左右之轉動的中心方向)作為基準方向。自動轉動單元40具有底座41、底本體箱42、自動轉動軸43、轉動驅動單元44、轉動位置偵測手段45、滑動板46、滑動板扣件47、底座側車輪48以及本體側車輪49。底本體箱42係與本體箱10連接並成為底部。底本體箱42係被自動轉動軸43軸支成轉動自如。轉動驅動單元44係使底本體箱42對底座41轉動。轉動位置偵測手段45檢測出底本體箱42的轉動位置。
底座41係成為支撐空氣清淨機M之整體之底部的部位。底座41的外形形成矩形。在底座41,在內側形成開口成圓形之是凹部的底座凹部41a。在底座凹部41a的中央,形成中心部分開口之是突出部的中心凸部41b。自動轉動軸43設置於此中心凸部41b。
在自動轉動軸43,在中心形成貫穿上下的貫穿孔。在自動轉動軸43被安裝於中心凸部41b之狀態,中心凸部41b位於此貫穿孔的內部。藉由在自動轉動軸43之中心開口的貫穿孔嵌入中心凸部41b,將自動轉動軸43安裝於底座41。此外,此貫穿孔與中心凸部41b的開口係連通。
又,以從底面突出之方式將隔板413a設置於底座凹部41a。隔板413a係成為以底座凹部41a之中心為原點所畫之圓弧的形狀。3個狹縫414a等間隔地形成於隔板413a。此底座凹部41a的中心成為底本體箱42的轉動中心。進而,在 對隔板413a隔著自動轉動軸43相反側之底座凹部41a的開口緣,形成沿著開口緣擴大成扇形的齒條齒輪415a。進而,複數個底座側車輪48設置於底座凹部41a的開口緣。底座側車輪48被設置成在以底座凹部41a的中心為原點所畫之圓的切線方向轉動。
其次,在底本體箱42,在中心形成成為軸承42a的開口。底本體箱42的外形形成可插入底座凹部41a的內部之大小的杯狀。從上端朝向外方向所延伸之凸緣42b形成於底本體箱42。轉動位置偵測手段45、轉動驅動單元44、滑動板46以及本體側車輪49設置於此底本體箱42。在轉動位置偵測手段45,使用3個光阻斷器。光阻斷器係具有相對向之發光部與受光部,並可藉受光部檢測出來自發光部之光的感測器。控制手段係根據此3個光阻斷器之各個偵測到光時之信號的組合,判定轉動位置。
構成轉動位置偵測手段45之3個光阻斷器設置於形成於底本體箱42的光阻斷器安裝凹部42d。3個光阻斷器係各個發光部與受光部所相對向之間隙的位置被設置成與底本體箱42之轉動中心(軸承42a的開口中心)的距離分別相等。此光阻斷器安裝凹部42d係在下方向開口的凹部。
此外,從底本體箱42之轉動中心(軸承42a的開口中心),至光阻斷器之發光部與受光部所相對向之間隙的距離係與從設置於底座41之自動轉動軸43的中心至隔板413a的距離相等。相鄰之光阻斷器之中心的間隔係與形成於隔板413a之相鄰之狹縫的間隔相等。又,光阻斷器之發光部與受光 部所相對向之間隙構成為在下方向開口。
其次,轉動驅動單元44具有成為驅動源之步進馬達44a、小齒輪44b、軸承固持板44c以及馬達箱44d。小齒輪44b被安裝於步進馬達44a的轉軸441a。軸承固持板44c接受步進馬達44a的轉軸441a。馬達箱44d係從下側包覆步進馬達44a並固持。
依此方式所構成之轉動驅動單元44係在轉軸441a朝向下方向之狀態,經由形成於馬達箱44d與軸承固持板44c的螺絲孔,從底本體箱42的下側以螺絲固定。藉由依此方式安裝轉動驅動單元44,成為小齒輪44b位於底本體箱42之下方的構成。
其次,滑動板46係在圓形板的內部形成滑動板開口46a所開口的環狀。凸緣42b所進入之凸緣凹部46b形成於滑動板46的上面。滑動板46係依此方式所形成。滑動板46係在底本體箱42通過滑動板開口46a,而且凸緣42b進入凸緣凹部46b之狀態,藉螺絲等固定於底本體箱42。
接著,本體側車輪49係在車輪殼42c內,在本體側車輪49之一部分從底本體箱42突出至下方的狀態被安裝成轉動自如。車輪殼42c形成於底本體箱42的下面。車輪殼42c係在下方向開口的凹部。此外,複數個本體側車輪49被安裝於底本體箱42。各個本體側車輪49被配置成與底本體箱42之轉動中心(軸承42a的開口中心)的距離相等。
以上之自動轉動單元40的各部係如以下所示組裝。如上述所示設置各部的底本體箱42,係藉由使軸承42a 可轉動自如地被安裝於底座41的自動轉動軸43所軸支支撐,而被安裝於底座41。
此外,為了避免軸承42a從自動轉動軸43脫落,安裝止動器42e。此止動器42e係從軸承42a的側面開口421a進入形成於自動轉動軸43之側面的槽部431a而卡合。止動器42e防止底本體箱42在上方向脫落。又,藉由將自上方壓住滑動板46之周緣的滑動板扣件47安裝於底座41,可抑制底本體箱42轉動時之晃動。
依此方式,在底本體箱42被安裝於底座41之狀態,本體側車輪49係與底座41接觸並支撐底本體箱42。進而,底座側車輪48係與滑動板46接觸並支撐底本體箱42。這些車輪係藉由在底本體箱42對底座41轉動時滾動,減少兩構件間的阻力。藉此,底本體箱42圓滑地轉動。
在依此方式底本體箱42轉動而改變本體箱10(空氣清淨機M)之正面方向的方向時,是轉動位置偵測手段45之光阻斷器係與底本體箱42一起轉動。而且,根據轉動位置,狹縫414a位於發光部與受光部之間,受光部偵測來自發光部的光。控制手段係根據這些各個光阻斷器之受光部所偵測之狀態的組合,判定底本體箱42(本體箱10)的轉動位置(方向)。
其次,參照第1圖~第2圖、第8圖,說明上部單元50。上部單元50具有框體51、百葉窗52、百葉窗驅動馬達53、操作顯示部54以及人檢測裝置55。框體51成為上部單元的骨架。百葉窗52改變所吹出之清淨風的方向。百葉窗驅動馬達53改變百葉窗52的方向。操作顯示部54輸入空氣清淨 機M之各種設定條件。又,操作顯示部54顯示空氣清淨機M之狀態。人檢測裝置55具有用以偵測人之存在的感測器。
框體51係從上方所觀察之形狀形成矩形。朝向上方之是矩形的開口之清淨空氣的吹出口51a形成於框體51的後側。框體51係比吹出口51a前側成為比吹出口51a的周緣低的段部51b。朝向後方凹下的前面凹部51c形成於框體51的前面。後述之人檢測裝置55設置於此前面凹部51c。
其次,百葉窗52係改變從吹出口51a所吹出之已清淨之空氣的方向。以在前後排列之方式將2個百葉窗52設置成跨在吹出口51a的左右。百葉窗52係在左右被吹出口51a的內壁軸支成轉動自如。又,在框體51的側面且百葉窗52的附近,設置百葉窗驅動馬達53。百葉窗驅動馬達53係驅動百葉窗52而改變方向。
如第8圖所示,百葉窗52係在前後排列。百葉窗52係由將是各個百葉窗52的最外緣之開口部的外周之4個面包圍成筒狀的板、與和4個面中左右的側壁大致平行地被固定於左右之側壁的複數片整流板所構成。複數片整流板係與上下之壁被堅固地固定。複數片整流板採用即使流速快之氣流碰撞,亦不會產生振動或異音之構造。此複數片整流板將從風扇所排出之氣流整流成朝向本體的上方。
在第8圖,2組此百葉窗52被配置成在吹出口之前後方向排列。從空氣清淨機之吹出口所排出的清淨空氣係為了朝向任意的空間,需要向前後及左右改變。前後(主要是從正上向前方斜方向)之變化係藉由改變百葉窗之角度來控制氣 流即可。與本體或風扇一起在前後傾斜,這係因為構造變得複雜,所以避免較佳。
左右的變化係如習知例或實施例所示,與本體一起轉動較佳。朝向左右方向可變之導風板設置於百葉窗,藉由控制導風板的角度,亦可使氣流朝向右或左彎曲,但是因為在流速快的位置強迫氣流彎曲,所以氣流對導風板之碰撞所造成之運轉聲增大,或因為導風板成為氣流之阻力而壓損增大,成為風量降低的原因。
空氣清淨機M用的風扇常使用多翼式送風機或渦輪風扇等之離心式風扇。離心式風扇之吹出風係在葉片之圓周方向具有強的指向性。因此,在風扇的下游側,在本體之左右方向,即在與向量相反之方向使氣流彎曲,與朝向前後方向彎曲的情況相比,易成為上述之運轉聲之增大或風量降低的原因。因此,在上述的構成,若使前後地配置之百葉窗52與本體箱10一起轉動,是基座之自動轉動單元40的構造變得複雜,但是可使導風板所造成之氣流的變化、送風性能的降低,即運轉聲之增大或風量的降低變成最低限度。
此外,亦可複數片整流板係與側壁不平行。亦可複數片整流板係將從風扇所吹出之氣流的方向調整至朝向本體的上方之最佳角度的形狀。又,亦可採用對左右方向之安裝角度同時或各自可調整成不同之角度的構造。作為以手動或自動調整那些角度之構造及控制,亦可採用可更微細地控制氣流之方向的構造。又,亦可前後之各個百葉窗52之前後的動作角度係不相同,而各自以不同之角度動作。藉由採用不同的 值,因應於送風方向,可實現在前後廣範圍或點等更微細的控制。又,百葉窗52的角度控制係尤其在運轉結束時等百葉窗52關閉的動作時,以前側的百葉窗52先關閉之方式動作即可。藉由採用這種控制,可圓滑地關閉,前後的百葉窗52不會發生干涉。又,百葉窗52係因應於吹出口之開口面積或縱橫比,亦可設置1組,亦可設置3組以上。
其次,操作顯示部54係由操作基板54a、操作框54b以及薄片54c所構成。開關541s或是發光部541h之LED等電子元件被組裝於操作基板54a。導引LED之光的光路開口541b或按壓操作基板54a上之開關的連桿542b設置於操作框54b。操作開關之凸部形成於薄片54c。在此凸部,被印刷LED燈的功能或說明。
操作基板54a設置於段部51b。操作框54b設置於操作基板54a上。薄片54c設置於操作框54b的上面。在依此方式設置各部之狀態,形成於薄片54c之使用者所按之操作開關的凸部係與操作框54b的連桿成為上下的位置關係。形成於薄片54c之使用者所按之操作開關的凸部係被印刷LED燈的功能或說明的部分與對應之LED的光路成為上下的位置關係。
藉由依此方式構成,藉由按壓表示操作開關之凸部,而按下設置於操作框54b的連桿,並推被組裝於操作基板54a上的開關。又,被組裝於操作基板54a上之LED、操作框54b之光路以及薄片54c之燈泡的功能、說明在上下一致。藉由與被印刷於插入薄片54c之功能、說明表示對應之LED的點燈、熄燈,表示空氣清淨機M之狀態。
此處,基板凹部541a形成於操作基板54a。基板凹部541a係藉由操作基板54a之左右寬度的中心部分從前側將既定區域局部地切掉成半圓形所形成。換言之,基板凹部541a係藉由將操作基板54a的外形作成凹下的形狀所形成。此基板凹部541a係在操作基板54a被設置於段部51b之狀態,位於與前面凹部51c之上方重疊的位置。此處,形成基板凹部541a之缺口構成為與設置於操作基板54a上的操作開關或LED在前後不重疊。
其次,操作框凹部543b形成於操作框54b。操作框凹部543b係藉由操作框54b之左右寬度的中心部分從前側將既定區域局部地切掉成半圓形所形成。換言之,操作框凹部543b係藉由將操作框54b的外形作成凹下的形狀所形成。此操作框凹部543b係在操作框54b被設置於段部51b之狀態,位於與前面凹部51c之上方重疊的位置。此處,形成操作框凹部543b之缺口構成為與形成於操作框54b之成為LED之光路的開口或開關之連桿所在的開口在前後不重疊。
其次,參照第8圖~第10圖,說明人檢測裝置55。人檢測裝置55具有箱55a、紅外線感測器55b以及感測器驅動馬達55c。紅外線感測器55b被收容於此箱55a的內部。感測器驅動馬達55c係與箱55a連結。人檢測裝置55被保持成朝向本體箱10的正面方向。人檢測裝置55係將本體箱10的正面方向作為基準,檢測出人所在的方向。箱55a係由框體551a與蓋體552a所構成。框體551a形成筒形。下開口553a、紅外線取入開口554a、軸連接部555a以及轉動限制肋556a形成於 框體551a。下開口553a係朝向下方開口。紅外線取入開口554a係朝向前方開口。感測器驅動馬達55c的轉軸與軸連接部555a連接。轉動限制肋556a限制箱55a的轉動角度。
轉動限制肋556a係以從軸連接部555a在左右方向分別突出的方式所形成。轉動限制肋556a係在藉感測器驅動馬達55c使箱55a轉動時,藉由撞到是被安裝人檢測裝置55之部位的框體51,限制箱55a的轉動角度。此外,左側之轉動限制肋556a撞到框體51之位置對應於後述之左撞到位置0。右側之轉動限制肋556a撞到框體51之位置對應於後述之右撞到位置4。
在依此方式所構成之箱55a的內部,在被感測器固持框551b固持之狀態,插入紅外線感測器55b,並以蓋體552a封閉下開口553a。感測器固持框551b係與紅外線取入開口554a相對向的部分由使紅外線透過的構件所構成。在此狀態,紅外線感測器55b被配置成可偵測射入箱55a之紅外線取入開口554a的紅外線。
感測器驅動馬達55c係驅動箱55a而改變紅外線感測器55b之方向者。感測器驅動馬達55c使用步進馬達。感測器驅動馬達55c係以轉軸551c成為垂直向下的方式與形成於箱55a之上部的軸連接部555a連接。依此方式所固定之人檢測裝置55係在內部固持紅外線感測器55b之箱55a與感測器驅動馬達55c成為在上下相連之縱向長的形狀。
依此方式所構成之人檢測裝置55係藉由感測器驅動馬達55c驅動,改變箱55a及紅外線感測器55b之方向。紅 外線感測器55b之方向構成為以本體箱10之正面方向為基準,可在水平方向(左右方向)150°的角度範圍進行轉動驅動。參照第12圖,紅外線感測器55b之從左停止位置1至右停止位置3的角度是150°。以3°設定從左撞到位置0至左停止位置1的角度與從右撞到位置4至右停止位置3的角度。藉此,紅外線感測器55b構成為無法轉動至超過從左撞到位置0至右撞到位置4的角度是156°。
又,紅外線感測器55b係檢測出來自對象物之紅外線。紅外線感測器55b係在縱向具備8個受光元件(未圖示)。如第11圖所示,紅外線感測器55b係能以區分成高度相異之從A1至A8之8個區域的方式檢測出對象物(對象區域)。
如以上所示構成的人檢測裝置55係在水平方向150°的範圍重複地驅動,掃描室內的溫度。以控制手段自該溫度偵測結果判定有無人與從空氣清淨機所觀察之人所存在的方向。感測器驅動馬達55c係使用可正確地調整驅動角度的步進馬達,而可正確地判斷人所存在的方向。步進馬達係轉動因應於所輸入之脈波數的角度。
此感測器驅動馬達55c成為驅動因應於輸入脈波數之角度的設定。感測器驅動馬達55c係例如每一個脈波驅動α°。即,若每秒輸入100個脈波,則轉動(100×α)°。
又,人檢測裝置55之紅外線感測器55b係以對垂直方向倒下既定角度的方式安裝於箱55a的內部。紅外線感測器55b朝向比正面斜上方向。紅外線感測器55b之安裝角度係例如在空氣清淨機M,紅外線感測器55b被設置於與地板面之 高度約80[cm]之位置的情況,被設定成朝向比水平更上方θ=14°。藉由依此方式配置,紅外線感測器55b可偵測從坐在與空氣清淨機M相距約1.0[m]之位置的小孩(坐高65[cm])至站立之大人(身高170[cm])的頭。
其次,參照第2圖~第4圖,說明空氣清淨過濾器60。空氣清淨過濾器60係由前置過濾器61、HEPA過濾器62以及脫臭過濾器63所構成。前置過濾器61係用以從空氣中除去比較大之塵埃等。HEPA過濾器62係從空氣中除去前置過濾器61無法除去之塵埃(微粒子)、或菌、病毒等。脫臭過濾器63係從已通通前置過濾器61及HEPA過濾器62的空氣流中吸附、分解並除去臭的成分或揮發生有機化合物(VOC)。
其次,參照第4圖,說明構成空氣清淨機M之外廓的蓋類。空氣清淨機M之外廓係由前蓋70、左右各個側面蓋80以及後蓋90所構成。前蓋70形成在縱向長的矩形。在前蓋70,在左右長之凹部71形成於前面。而且,在此凹部71的左右中心,人檢測裝置55所面臨之感測器開口72開口。
凹部71係在人檢測裝置55位於感測器開口72之狀態,在藉感測器驅動馬達55c紅外線感測器55b之方向變化時,為了確保紅外線感測器55b之檢測視野所設置。在人檢測裝置55位於感測器開口72之狀態,人檢測裝置55的前面成為與前蓋70之前面大致相同的面。而且,凹部71係配合紅外線感測器55b的轉動角度,以感測器開口72為中心形成比約150°大的扇形。藉此,在人檢測裝置55動作而箱55a轉動時,前蓋70不會妨礙紅外線感測器55b的檢測視野。此 外,感測器開口72係在前蓋70被安裝於本體箱10之狀態,設置於距離地板面約80[cm]的位置。
其次,左右之側面蓋80形成在縱向長的矩形。在左右之側面蓋80,扶手凹部81形成於側面,在上下方向具有寬度的側面凹部82形成於前邊,朝向內側站立的卡合爪83形成於後邊。卡合爪開口83a開口於卡合爪83的內部。又,在前後方向所貫穿之螺絲開口84開口於前邊。
其次,後蓋90形成在縱向長的矩形。在後蓋90之左側及右側的邊側,形成複數個卡合爪83所卡合之卡合承受部91。此卡合承受部91係由朝向側方之狹縫狀的開口(狹縫開口91a)、與形成於是朝向後蓋90之前方的面且狹縫開口91a的附近的凸部91b。以上之前蓋70、側面蓋80以及後蓋90都構成為相同的高度。
以上之各單元及元件形成如以下所示組裝的空氣清淨機M。參照第2圖~第4圖,分別將馬達21安裝於後部本體箱12的上凹部與下凹部。藉此,將風扇單元20設置於上凹部與下凹部。馬達21係轉軸21a之軸向朝向前方,並分別被安裝於上凹部與下凹部。即,風扇單元20係設置成翼23的吸入口朝向前方,並從前方吸入空氣。風扇單元20被設置成朝向是翼23的徑向並位於周圍之螺旋殼12a、12b吹出氣流。
其次,在此後部本體箱12,以覆蓋前面之方式連接前部本體箱11。即,前部本體箱11與後部本體箱12係在前後對準,並藉螺絲固定等所固定,而構成本體箱10。此處,在前部本體箱11與後部本體箱12在前後對準並被固定時,藉由 在前部本體箱11與後部本體箱12的下端夾入底本體箱42,將自動轉動單元40安裝於本體箱10。即,在前部本體箱11與後部本體箱12在前後對準所形成之本體箱10之下部的空間,設置底本體箱42,而形成本體箱10的底。
此底本體箱42係在被前部本體箱11與後部本體箱12夾入之狀態,被固定於前部本體箱11與後部本體箱12。底本體箱42構成為對底座41轉動自如。係與底本體箱42一體之本體箱10構成為對底座41可轉動。
依此方式,在前部本體箱11與後部本體箱12在前後對準並被固定時,藉由在前部本體箱11與後部本體箱12的下端夾入底本體箱42,將自動轉動單元40安裝於本體箱10。因此,可將本體箱10與自動轉動單元40堅固地結合。
尤其,底本體箱42嵌入藉由前部本體箱11與後部本體箱12在前後對準所形成的空間。即,藉此空間的形狀抑制底本體箱42對本體箱10的動作(阻止轉動)。因此,即使被安裝各部而重量增加之本體箱10轉動,亦可堅固地保持本體箱10與自動轉動單元40的結合。
在依此方式與後部本體箱12結合之前部本體箱11的內部,如以下所示設置風扇護罩13與空氣清淨過濾器60。風扇護罩13係防止異物侵入風扇單元20的內部之格子狀的框。風扇護罩13係分別設置成覆蓋上開口111a與下開口111b。空氣清淨過濾器60位於前部本體箱11的內側,並依序將前置過濾器61設置於前面側,將HEPA過濾器62設置於前置過濾器61的後方,將脫臭過濾器63設置於HEPA過濾器62的後方。
其次,在前部本體箱11與後部本體箱12在前後對準並被固定所構成之本體箱10的上部,設置上部單元50。此上部單元50被配置成跨在前部本體箱11與後部本體箱12。而且,上部單元50之框體51係藉螺絲固定等被固定於前部本體箱11與後部本體箱12。依此方式,將上部單元50配置成跨在前部本體箱11與後部本體箱12,是上部單元50之骨架的框體51被固定於前部本體箱11與後部本體箱12。因此,可更堅固地構成前部本體箱11與後部本體箱12的結合。
其次,如上述所示被安裝於本體箱10之上部單元50的吹出口51a位於螺旋殼之上方開口121a、121b。又,在前部本體箱11的感測器開口11c,將紅外線導引至內部的開口朝向前方,成為人檢測裝置55所面臨之狀態。
此處,人檢測裝置55設置於由在垂直方向上下相連之框體51的前面凹部51c、基板凹部541a以及操作框凹部543b所形成之凹部的內部。藉此,在人檢測裝置55被設置於框體51之狀態,可減少框體51之向前方及下方之人檢測裝置55的突出量。
依此方式,因為可減少向前方之人檢測裝置55的突出量,所以可更小型地構成空氣清淨機之前後方向的大小。又,因為可減少向下方之人檢測裝置55的突出量,所以可構成為使人檢測裝置55遮蔽位於下方之空氣清淨過濾器60的量變成更少。藉此,可使室內空氣向空氣清淨過濾器60更高效率地流動。
其次,說明設置基板單元之位置。在是上螺旋殼 12a與下螺旋殼12b的上下方向之間,並是從下螺旋殼12b之上至上螺旋殼12a之背側的空間之開口朝向側方的空間部12c,設置基板單元。
依此方式,藉由將基板單元設置於是藉由曲面所形成螺旋殼12a、12b與矩形之後部本體箱12之形狀的差異所形成之空間的空間部12c,可高效率地配置基板單元,並可更小型地形成空氣清淨機。
其次,說明前蓋70的安裝。前蓋70係在空氣清淨過濾器60被安裝於前部本體箱11之狀態,以覆蓋空氣清淨過濾器60之方式拆裝自如地被安裝於前部本體箱11。在前蓋70被安裝於前部本體箱11之狀態,紅外線感測器55b位於感測器開口72,被安裝於側面蓋80之螺絲開口84的螺絲係藉前蓋70而從外部看不到。此外,前蓋70係對前部本體箱11拆裝自如。藉由拆下前蓋70,而拆下空氣清淨過濾器60,可進行清掃等的保養。
又,因為側面凹部82形成於側面蓋80,所以在前蓋70與側面蓋80之對準位置形成間隙R。此間隙R成為向空氣清淨機內部取入空氣的空氣取入口82a。依此方式,空氣取入口82a係朝向空氣清淨機之左右方向,並從空氣清淨機之側方亦可取入空氣。即,空氣取入口82a朝向成可從比空氣清淨機之轉動角度更寬的範圍取入室內空氣。
進而,在依此方式所構成之空氣清淨機,設置偵測室內空氣所含之塵埃量的塵埃感測器(未圖示)、與偵測室內空氣之臭味的臭味感測器(未圖示)。而且,這些感測器係與控 制手段以電性連接。藉由感測器偵測所發出之信號係輸入控制手段,並構成為可根據此信號進行空氣清淨運轉。
如以上所示組立各部的空氣清淨機係使各部如以下所示動作,取入室內空氣並進行空氣清淨。首先,將電源線41c與電源連接時,轉動位置偵測手段45檢測出已組裝各部之狀態的本體箱10(以下僅稱為本體箱10)與自動轉動單元40的位置關係。
在本體箱10未朝向自動轉動單元40相同之方向的情況,即,本體箱10未朝向正面的情況,至轉動位置偵測手段45偵測到本體箱10朝向正面,轉動驅動單元44驅動,使本體箱10轉動。此外,在本實施形態的情況,本體箱10朝向正面之狀態係是轉動位置偵測手段45之3個光阻斷器分別位於形成於隔板413a的3個狹縫,而全部之光阻斷器成為受光部偵測到來自發光部之光的狀態。
依此方式,在本體箱10朝向是起始狀態之方向的正面之動作結束後,人檢測裝置55的感測器驅動馬達55c係在實施後述之位置對準動作後,在紅外線感測器55b朝向正面之狀態停止。
接著,藉由操作設置於操作顯示部54之運轉開始開關,控制電路開始進行空氣清淨動作。首先,藉由百葉窗驅動馬達53驅動,百葉窗52在上方向動作,開放吹出口51a。在此時,百葉窗52係停在在從水平方向向上約45度之方向吹出清淨空氣的角度。此吹出角度成為使室內空氣變成清淨的最佳角度。
接著,風扇單元20驅動。藉此,自形成於前蓋70與側面蓋80之間的空氣取入口82a將室內空氣吸入空氣清淨機的內部。然後,空氣清淨機的內部所取入之室內空氣係通過前置過濾器61、HEPA過濾器62以及脫臭過濾器63後,從前方被吸入風扇單元20的翼23,並在翼23的轉向被排出,而從吹出口51a被吹出至空氣清淨機的外部。
此處,藉由操作設置於操作顯示部54之模式切換開關,可選擇所預設之運轉。例如,若選擇標準自動運轉,根據人檢測裝置55、塵埃感測器(未圖示)、臭味感測器(未圖示)的偵測結果,藉控制手段執行使風扇單元20、自動轉動單元40以及百葉窗52動作的運轉模式。又,自動轉動單元40的動作係在操作顯示部54具備選擇本體箱10之方向及轉動之頻率的模式,並藉控制手段執行所選擇之動作模式。本體箱10之方向及轉動之頻率的種類係可採用例如「正面固定」、「右方向固定」、「左方向固定」、「連續地重複從右往左的來回」等的內容。
其次,參照第12圖、第13圖以及第14圖,說明人檢測裝置55之人檢測動作。人檢測動作係在本體箱10朝向基準方向之狀態進行。此處,本體箱10之基準方向係本體箱10之在左右方向的轉動之正面2方向(左右之轉動的中心方向)。
人檢測動作係每隔10分鐘或15分鐘等固定時間所進行。或,在本體箱10朝向正面2(基準方向)時,亦可採用總是連續地進行人檢測動作,而更快速地判定人之有無、方向之變化的控制。又,如上述之例子般僅在本體箱10朝向正面2時 進行人檢測的情況,亦可每次更新在一次之人檢測所得的結果,並因應於最新之人的方向、有無,決定本體箱10的轉向。又,此外,亦可記憶2次以上之前之過去的偵測結果,並因應於複數個人存在的情況、或人所在之時間長的方向等,決定本體箱10的轉向。
空氣清淨機M開始運轉時,人檢測裝置55開始人的檢測動作。於是,人檢測裝置55係藉由感測器驅動馬達55c驅動,在內部設置紅外線感測器55b之箱55a轉動,而改變紅外線感測器55b的方向。
感測器驅動馬達55c係成為驅動因應於輸入脈波數之角度的設定,因應之,箱55a之轉動角度的量固定。此外,在本實施形態的情況,感測器驅動馬達55c之轉動角度,即箱55a之轉動角度係從一方之轉動限制肋556a碰到框體51,至另一方之轉動限制肋556a碰到框體51被設定成156°。
參照第13圖說明之。STEP1係用以作成控制手段重設感測器驅動馬達55c的轉動位置,並可進行紅外線感測器55b所朝向之方向之正確的位置對準動作之最初的步驟。藉此,在STEP1開始之前,即使因使用者接觸人檢測裝置55或某物體接觸而轉動的情況,亦可正確地進行位置對準動作。
在STEP1,控制手段係為了箱55a之左側的轉動限制肋556a向左轉動成朝向是撞到框體51之位置的左撞到位置0,向感測器驅動馬達55c輸入左撞到脈波P1。此左撞到脈波P1之輸入脈波數係感測器驅動馬達55c在左轉,可轉動從是人檢測裝置55之右側的轉動限制肋556a撞到框體51之位 置的右撞到位置4至左撞到位置0的轉動角度約156°以上的脈波數。在此STEP1結束的階段,朝向最左側的方向。
接著,在STEP2,控制手段係為了感測器驅動馬達55c相對STEP1時的轉動反轉,輸入第1修正脈波P2。此第1修正脈波P2的輸入脈波數係修正構成感測器驅動馬達55c之齒輪的背隙或轉軸551c與箱55a之連接的間隙(游隙)之程度的量,箱55a係不轉動而停留在左撞到位置0的位置。
此處,說明從STEP1結束之狀態感測器驅動馬達55c驅動而進行右轉(STEP1之反轉)之狀態。首先,STEP1結束之狀態係箱55a之左側的轉動限制肋556a撞到框體51之狀態,感測器驅動馬達55c右轉時,感測器驅動馬達55c驅動轉動僅構成感測器驅動馬達55c之齒輪的背隙或轉軸551c與箱55a之連接的間隙的量。
然後,此間隙不存在時,感測器驅動馬達55c的轉動傳達至箱55a,而箱55a開始右轉。即,箱55a係即使感測器驅動馬達55c動作,亦因為至構成感測器驅動馬達55c之齒輪的背隙或轉軸551c與箱55a之連接的間隙不存在,不傳達感測器驅動馬達55c的轉動,所以不轉動。
因此,想從STEP1之狀態使箱55a在右方向轉動(反轉)的情況,即使將僅想使箱55a轉動之量的脈波輸入感測器驅動馬達55c,亦因為實際上有齒輪之背隙或各部的間隙,所以箱55a係比感測器驅動馬達55c延遲地開始動作。
即,在根據所輸入之脈波感測器驅動馬達55c所轉動的角度、與箱55a所轉動的角度發生誤差,僅根據轉動既 定角度的脈波,無法使箱55a轉動正確的角度。為了減少這種誤差,在STEP2,輸入第1修正脈波P2,驅動感測器驅動馬達55c,可使背隙或各部之間隙所造成之轉動角度的誤差變小。
接著,在STEP3,控制手段係輸入使感測器驅動馬達55c右轉3°之起始位置設定脈波P3,而從左撞到位置0驅動至左停止位置1。藉此,從左撞到位置0至左停止位置1形成3°的間隔。此間隔係為了在人檢測裝置55在左右方向進行轉動動作,而進行人檢測動作的過程,在改變轉向之左停止位置1,防止箱55a撞到框體51。以上,從STEP1至STEP3成為人檢測裝置55進行人檢測動作之前的起始位置設定動作。藉由依此方式設定人檢測裝置55之轉動起始位置,可根據人檢測裝置55的偵測結果,使空氣清淨機的方向朝向確的方向。
接著,從STEP4,人檢測動作開始。人檢測動作開始時,控制手段係將令右轉150°之右轉脈波P4輸入感測器驅動馬達55c,而從左停止位置1驅動至右停止位置3。此處,紅外線感測器55b檢測出來自位於檢測視野的範圍之對象物的紅外線,並將該信號輸入控制手段。然後,控制手段係從來自紅外線感測器55b的輸入信號、與輸入該信號之位置之感測器驅動馬達55c的脈波,判定人所存在的位置。
接著,人檢測裝置55轉動至右停止位置3時,在STEP5,控制手段係為了使感測器驅動馬達55c反轉成左轉,將第2修正脈波P5輸入感測器驅動馬達55c。此第2修正脈波P5的輸入脈波數係修正構成感測器驅動馬達55c之齒輪的背隙或轉軸551c與箱55a之連接的間隙(游隙)之程度的量。
此第2修正脈波P5係與第1修正脈波P2一樣,用以使根據所輸入之脈波感測器驅動馬達55c所轉動的角度、與箱55a所轉動之角度的誤差變小。第2修正脈波P5之絕對值與第1修正脈波P2之絕對值的比較係設定成P2>P5。在左撞到位置0,成為箱55a撞到框體51之狀態,因為是轉向之被推壓後,所以感測器驅動馬達55c反轉時之間隙大。
相對地,右停止位置3係在與右撞到位置4之間,有3°的間隙,因為箱55a不會撞到框體51,所以感測器驅動馬達55c反轉時之間隙小。因此,藉由將第2修正脈波P5之大小設定成比第1修正脈波P2之大小小,可適當地修正上述的誤差。
接著,在STEP6,控制手段係將令左轉150°之左轉脈波P6輸入感測器驅動馬達55c,而從右停止位置3驅動至左停止位置1。此處,紅外線感測器55b係檢測出來自位於檢測視野的範圍之對象物的紅外線,並將該信號輸入控制手段。然後,控制手段係從來自紅外線感測器55b的輸入信號、與輸入該信號之位置之感測器驅動馬達55c的脈波,判定人所存在的方向。
接著,人檢測裝置55轉動至左停止位置1時,在STEP7,控制手段係為了使感測器驅動馬達55c反轉成右轉,將第3修正脈波P7輸入感測器驅動馬達55c。此第3修正脈波P7的輸入脈波數係修正構成感測器驅動馬達55c之齒輪的背隙或轉軸551c與箱55a之連接的間隙(遊戲)之程度的量。
此第3修正脈波P7係與第1修正脈波P2一樣,用以使根據所輸入之脈波感測器驅動馬達55c所轉動的角度、 與箱55a所轉動之角度的誤差變小。第3修正脈波P7之絕對值與第1修正脈波P2之絕對值的比較係設定成P2>P7。在左撞到位置0,成為箱55a撞到本體箱10之狀態,因為是轉向之被推壓後,所以感測器驅動馬達55c反轉時之間隙大。
相對地,左停止位置1係在與右撞到位置4之間,有3°的間隙,因為箱55a不會撞到本體箱10,所以感測器驅動馬達55c反轉時之間隙小。因此,藉由將第3修正脈波P7之大小設定成比第1修正脈波P2之大小小,可適當地修正上述的誤差。
如以上所示,控制手段係在STEP1~STEP3進行人檢測裝置55進行人檢測動作之前的起始位置設定動作。控制手段係藉由重複STEP4~STEP7,檢測出與人檢測裝置55所朝向之方向對應的人之有無,而可判別人所存在的方向。然後,控制手段係根據人檢測裝置55的偵測結果,驅動自動轉動單元40的轉動驅動單元44與轉動位置偵測手段45,而使空氣清淨機之正面2朝向人所存在的方向。
進而,驅動百葉窗驅動馬達53,使百葉窗52朝向大致垂直方向。藉此,因為空氣取入口82a朝向空氣清淨機M的左右方向,所以從空氣清淨機朝向對人所存在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而可在人所在的方向送出吹出風。因此,可將人之周圍的塵埃高效率地搬運至空氣清淨機的附近,而且吹出風不會吹到人。
又,在這種狀態,根據來自塵埃感測器(未圖示)、臭味感測器(未圖示)的偵測結果,在室內空氣之塵埃多時或臭 味強時,提高風扇單元20之馬達21的轉速,至塵埃之量或臭味之強度降低,對室內空氣強力地進行清淨。人檢測動作係亦可不是如上述之實施例所示每隔固定時間,而在該狀態,若在固定時間以塵埃感測器、臭味感測器未偵測到室內之塵埃或臭味的污染物,或檢測值是既定值以下,再度藉人檢測裝置55再開始檢測人。
其次,說明根據人所存在之方向的偵測結果,決定本體箱10之方向的方法與動作。偵測人之人檢測裝置55之左右的偵測範圍是左右150°。控制手段係取入150°份量的資料,並對將150°五等分之左右的角度範圍30°的各5個區域(第14圖之區域a~e)的各個,判定人之有無。將各區域a、b、c、d以及e之各個的中心方向分別當作ac、bc、cc、dc以及ec。
在人僅存在於5個區域中例如區域a之最旁邊的區域的情況,自動轉動單元40不必使本體箱10轉動至超過區域a之左端的方向(從本體箱10之正面方向(基準方向)在左方向75°)。即,將本體箱10之正面方向(基準方向)的方向之左右方向之轉動角度的範圍設定成人檢測裝置55之轉動角度的範圍即可。藉由作成這種構成,在維持使人所存在的方向之空氣變成清淨的效果下,本體箱10不會轉動至超過人檢測裝置55之轉動角度的範圍。抑制本體箱10之轉動角度的範圍。因此,藉空氣清淨機M之轉動,可抑制空氣清淨機M與周圍之傢具或牆壁發生干涉。
又,在人僅存在於是5個區域中最旁邊的區域之區域a的情況,自動轉動單元40不必使本體箱10轉動至超過 區域a之中心方向ac,即,從正面方向(基準方向、區域c之中心方向)向左方向60°的方向。
在此情況,控制手段不判定區域a之30°的角度範圍內之更微細之人的方向。從百葉窗52所吹出之氣流係不是左右方向之角度窄的氣流,因為是具有與百葉窗52的寬度大致相同之寬度的氣流,所以可向區域a之大致整體送出清淨空氣。又,因為人之大小亦具有範圍,所以在人所存在的方向變成清淨的目的,可說得到充分的精度。
依此方式,作成人檢測裝置55之轉動角度的範圍被分割成判斷有無人之存在的複數個區域,是本體箱10之轉動機構的自動轉動單元40之左右方向之轉動角度的範圍是左右兩端之區域的中心方向的夾角以下即可。藉由作成這種構成,在維持使人所存在的方向之空氣變成清淨的效果下,可將本體箱10之轉動角度的範圍抑制成最小限度。本體箱10之轉動角度愈小,本體箱10之驅動部的構造可愈小型化。尤其可有助於基座部分的小型化。進而,藉空氣清淨機M之轉動,可更抑制空氣清淨機M與周圍之傢具或牆壁發生干涉。
此外,在人分開地存在於5個區域中之複數個的情況,亦可設置一種手段,該手段係若人檢測裝置55所檢測出之熱源的大小(檢測出熱源之角度範圍的寬廣)例如愈大,判斷人位於接近本體之位置的可能性高,而在使熱源大之方向優先下,決定本體箱10之朝向方向。或者,亦可設置一種判定優先方向的手段,該手段係總是記憶過去所檢測出之人所存在的方向,判斷轉動方向的履歷,例如上次所轉動的方向已變成 清淨,而使與上次不同之方向優先等。
一般之空氣清淨機水平截面是在左右長的長方形。因此,為了在本體箱10轉動時防止與周圍之傢具或牆壁的干涉,本體箱10之驅動角度係抑制至約90°(在左右之各個45°)是合乎理想。又,因為近年來之空氣清淨機有大型化的傾向,在驅動大的本體箱10的情況,其驅動範圍係儘量小,動作時之表面上的安全感比較高。因此,相對人檢測裝置55之偵測範圍的150°,將本體箱10之驅動範圍設定成90°,在在人所存在的方向變成清淨上,為了使從百葉窗52所吹出之氣流的範圍變成廣角,在百葉窗52具備導風板等之手段係有效。
此外,亦可對人檢測裝置所檢測出之150°的檢測區域,判定人所存在之方向的區域數係比5個區域更少,例如採用3個區域等,使本體箱10的轉動動作變成更簡單。在此情況,因為可更降低控制手段的處理性能,所以控制手段可採用更便宜的微電腦等。又,若將本體箱的驅動範圍當作3個區域的中心方向,驅動範圍係可當作100°。因此,可更簡化驅動部之構造,具有可使基座之尺寸變小的效果。
或者,亦可採用如下之控制,因應於檢測出人所存在的方向之人檢測裝置的解析度、或控制手段的處理性能,使區域數更細分化,例如採用150個區域等,並使人檢測裝置的偵測範圍與本體的轉動角度大致相同,使本體更高精度地朝向人的方向。在此情況,本體箱之驅動部的構造與基座的尺寸變成大型,但是可使人之周圍的空氣更高精度、更快速地變成清淨。
又,人檢測裝置55檢測出人所存在的方向之左右 方向之角度的範圍被分割成判斷人之存在的有無之複數個區域,藉由本體箱10之正面方向的方向之左右方向之轉動角度的範圍採用左右兩端之該區域之中心方向的夾角以下,可將本體箱之轉動角度的範圍抑制成最小限度。本體箱之轉動角度愈小,本體箱之驅動部的構造係可愈小型化,尤其可有助於基座部分的小型化。進而,藉空氣清淨機之轉動,可更抑制空氣清淨機M與與周圍之傢具或牆壁發生干涉。
在上述之例子,將本體箱之在左右方向之轉動的正面方向當作基準方向,對此基準方向檢測出人所存在的方向之人檢測裝置55的檢測動作係在本體箱朝向基準方向之狀態所進行。在以下的例子,具備方向決定手段,該方向決定手段係使用對此基準方向之本體箱之左右方向之方向的資訊、與對在左右方向所轉動之本體箱10的正面方向人檢測裝置檢測出人的方向,決定對基準方向之人所存在的方向。在以下的例子,人檢測裝置之檢測動作係在本體箱朝向與基準方向相異之方向的狀態所進行。
如第14圖(b)所示,本體箱10停在包含正面(基準方向)之左右5個方向之任一個的固定位置。在此停止之狀態,人檢測裝置55進行人檢測動作。即,正面(基準方向)之4個方向係與基準方向相異的方向。依此方式,在本體箱10朝向與基準方向相異之方向的狀態亦人檢測裝置55進行人檢測動作。本體箱10的轉動角度係與本體之設置位置無關,為了在轉動時與與傢具或牆壁難發生干涉,採用單側最大45°,左右共90°。停止位置係平均地分割90°,而採用正面、右22.5°、 右45°、左22.5°、左45°之5個方向。
將各個方向當作R1(右45°)、R2(右22.5°)、C(正面、基準方向)、L1(左45°)、L2(左22.5°)。此處,對基準方向,將右方向當作正的角度。在本體箱10對基準方向輣向α°之方向的狀態,以本體箱10之正面方向為基準,將人檢測裝置55所檢測出之人所存在的方向當作β°。控制手段(方向決定手段)係將此情況之對基準方向之人所存在的方向決定成(α+β)°。例如,在使本體箱10朝向方向R1之狀態進行人檢測的情況,以朝向方向R1之狀態之本體箱10的正面方向為基準,人檢測裝置55所檢測出之人所存在的方向採用右30°。在此情況,控制手段係將對基準方向之人所存在的方向決定成(+45°)+(+30°)=(+75°),即右75°。此處,控制手段係從控制手段所送出之步數與平均一步之驅動角度(例如,當作1°),檢測出對基準方向本體箱10之正面方向所朝向的方向。
例如,假設控制手段在本體箱10為正面方向(基準方向)時進行一次人檢測動作,第2次之人檢測動作係在本體箱10朝向右方向45°時進行。在此情況,控制手段係將第2次之人檢測裝置55之正面方向的資料當作對底本體箱42的正面右45°之方向的資料讀入。藉此,可將底本體箱42作為基準,將本體箱10為正面方向之第1次的資料、與45°之第2次的資料相重疊。藉此,不僅單獨根據第2次的資料之人的有無、方向的判定,而且藉由將第1次的資料與檢測方向的基準位置重疊,不論人檢測動作時之本體箱的方向,都可正確地儲存人之動作的履歷。
又,由於本體箱10、箱55a之驅動時之紅外線感測器55b之各個的背隙或構造元件的誤差,在構造元件之實際之基準位置的變化、與藉控制手段修正資料的角度稍微地偏差的情況,藉由故意地降低人判定之左右方向的精度,可防止角度之偏差所造成的人之方向的誤判。降低判定的精度之具體的手段係將根據紅外線感測器所取入的資料之熱源的邊界或温差的判定範圍設計成更寬等係有效。
依此方式,藉由在本體箱10朝向與基準方向相異之方向的狀態進行人檢測裝置55之檢測動作,不僅人檢測裝置55之感測器驅動馬達55c的掃描動作,而且藉由使自動轉動單元40轉動而改變本體箱10的方向,可進行更廣範圍之人的檢測。
依此方式,本實施形態之空氣清淨機具有:本體箱;人檢測裝置,係被保持成朝向本體箱的正面方向,而且對本體箱的正面方向檢測出人所存在的方向;驅動馬達,係使人檢測裝置對本體箱在左右方向轉動;以及轉動機構,係在左右方向改變本體箱之正面方向的方向。在本體箱,設置將室內空氣取入內部之風扇、與使所取入之室內空氣變成清淨的空氣清淨過濾器。本體箱之正面方向的方向之左右方向之轉動角度的範圍是人檢測裝置之轉動角度的範圍以下。據此,在維持使人所存在的方向之空氣變成清淨的效果下,本體箱不會轉動至超過人檢測裝置之人檢測角度範圍,因為可抑制本體箱之轉動角度的範圍,所以藉空氣清淨機之轉動,可抑制空氣清淨機與周圍之傢具或牆壁發生干涉。
又,人檢測裝置檢測出人所存在的方向之左右方向之角度的範圍被分割成判斷有無人之存在的複數個角度範圍的區域,轉動機構之轉動角度的範圍是左右兩端之上述的區域之中心方向的夾角以下。藉此,在維持使人所存在的方向之空氣變成清淨的效果下,可將本體箱之轉動角度的範圍抑制成最小限度。本體箱之轉動角度愈小,本體箱之驅動部的構造可愈小型化。尤其可有助於基座部分的小型化。進而,藉空氣清淨機之轉動,可更抑制空氣清淨機與周圍之傢具或牆壁發生干涉。
【工業上的可應用性】
本發明係可利用於例如使室內空氣變成清淨的空氣清淨機。
10‧‧‧本體箱
11‧‧‧前部本體箱
12‧‧‧後部本體箱
13‧‧‧風扇護罩
40‧‧‧自動轉動單元
60‧‧‧空氣清淨過濾器
61‧‧‧前置過濾器
62‧‧‧HEPA過濾器
63‧‧‧脫臭過濾器
70‧‧‧前蓋
71‧‧‧凹部
72‧‧‧感測器開口
80‧‧‧側面蓋
81‧‧‧扶手凹部
82‧‧‧側面凹部
84‧‧‧螺絲開口
90‧‧‧後蓋

Claims (2)

  1. 一種空氣清淨機,具有:本體箱;人檢測裝置,係被保持成朝向該本體箱的正面方向,而且對該本體箱的正面方檢測出人所在的方向;驅動馬達,係使該人檢測裝置對該本體箱在左右方向轉動;以及轉動機構,係在左右方向改變該本體箱之正面方向的方向;在該本體箱,設置將室內空氣取入內部之風扇、與使所取入之室內空氣變成清淨的空氣清淨過濾器;該轉動機構之轉動角度的範圍係該人檢測裝置之轉動角度的範圍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空氣清淨機,其中該人檢測裝置檢測出人所存在的方向之左右方向之角度的範圍係被分割成判斷人之存在的有無之複數個角度範圍的區域;該轉動機構之轉動角度的範圍係左右兩端之該區域之中心方向的夾角以下。
TW105103005A 2015-03-25 2016-01-30 空氣清淨機 TWI6019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1910 2015-03-25
PCT/JP2016/050524 WO2016152188A1 (ja) 2015-03-25 2016-01-08 空気清浄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2540A TW201702540A (zh) 2017-01-16
TWI601915B true TWI601915B (zh) 2017-10-11

Family

ID=56978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3005A TWI601915B (zh) 2015-03-25 2016-01-30 空氣清淨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332553B2 (zh)
CN (1) CN107208914B (zh)
TW (1) TWI601915B (zh)
WO (1) WO201615218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8392B (zh) * 2020-07-03 2022-06-2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運動環境之清淨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13467S1 (en) 2018-06-12 2021-03-16 ACCO Brands Corporation Air purifi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45212A (ja) * 1989-03-20 1990-10-01 Tok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清浄機
JPH08200284A (ja) * 1995-01-20 1996-08-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調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0949636A (ja) * 1995-08-07 1997-02-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暖房装置
JPH1183093A (ja) * 1997-09-05 1999-03-26 Daikin Ind Ltd 局所清浄型空気清浄機
TW387052B (en) * 1998-09-07 2000-04-11 Sanyo Electric Co Air clea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5517B (zh) * 2008-02-11 2012-12-05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201666651U (zh) * 2010-04-13 2010-12-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空调
EP2602561B1 (en) * 2010-08-04 2020-03-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202769877U (zh) * 2012-04-23 2013-03-06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JP6101156B2 (ja) * 2013-06-10 2017-03-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45212A (ja) * 1989-03-20 1990-10-01 Tok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清浄機
JPH08200284A (ja) * 1995-01-20 1996-08-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調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0949636A (ja) * 1995-08-07 1997-02-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暖房装置
JPH1183093A (ja) * 1997-09-05 1999-03-26 Daikin Ind Ltd 局所清浄型空気清浄機
TW387052B (en) * 1998-09-07 2000-04-11 Sanyo Electric Co Air clean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8392B (zh) * 2020-07-03 2022-06-2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運動環境之清淨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52188A1 (ja) 2016-09-29
TW201702540A (zh) 2017-01-16
CN107208914A (zh) 2017-09-26
JP6332553B2 (ja) 2018-05-30
CN107208914B (zh) 2020-03-03
JPWO2016152188A1 (ja) 2017-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6114302A (ja) 空気清浄機
JP6350344B2 (ja) 空気清浄機
TWI577939B (zh) 空氣清淨機
JP6398828B2 (ja) 空気清浄機
TWI601915B (zh) 空氣清淨機
JP6358140B2 (ja) 空気清浄機
TWI682133B (zh) 空氣清淨機
JP6372612B2 (ja) 空気清浄機
TWI633258B (zh) 空氣清淨機
TWI634286B (zh) 空氣清淨機
JP6344213B2 (ja) 空気清浄機
JP6696557B2 (ja) 空気清浄機
JP2021110470A (ja) 空気清浄機及び空気清浄機制御システム
JP2020193722A (ja) 空気清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