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1606B - 收音機用鉗子 - Google Patents
收音機用鉗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01606B TWI601606B TW105136859A TW105136859A TWI601606B TW I601606 B TWI601606 B TW I601606B TW 105136859 A TW105136859 A TW 105136859A TW 105136859 A TW105136859 A TW 105136859A TW I601606 B TWI601606 B TW I60160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cale
- jaw
- jaw portion
- arm
- length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Gripping Jigs, Holding Jigs, And Positioning Jig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收音機用鉗子,特別係關於可容易取得為了用於萬用基板之必要長度的跨接線之收音機用鉗子。
一般而言,製作電子勞作時,常會採用於被稱為洞洞板的萬用基板配置電子零件,並以跨接線連接之方法。
萬用基板雖然有各種大小,但是,主流的萬用基板係沿著長寬兩方向,以1/10英吋(2.54mm)的間格開設孔(以下稱為「通孔」)者。
並且,電子零件具有複數個插銷,該等插銷的相互間隔,幾乎為1/10英吋的整數倍(不含0)。
因此,從事電子工作者(以下稱為「工作者」)可將電子零件配置於萬用基板的任意位置。
於前述萬用基板配置電子零件時,係考量電子零件的各插銷的作用、相互關係等而決定。
並且,該等電子零件的接線,雖可將電子零件的插銷以適當地長度切斷、曲折來利用,但常有另外重
新以電線連接之情形。
利用第1圖(a)至第1圖(e),說明利用此萬用基板製作電路的具體步驟。第1圖(a)中顯示通孔111(中心)彼此的間隔為1/10英吋(2.54mm)的萬用基板100,第1圖(b)中顯示將作為電子零件之半導體元件112配置在萬用基板100的表面。
以前述1/10英吋(2.54mm)作為一個單位長度;以2/10英吋(5.08mm)作為二個單位長度;以3/10英吋(7.62mm)作為三個單位長度;以4/10英吋(10.16mm)作為四個單位長度;以5/10英吋(12.70mm)作為五個單位長度;以6/10英吋(15.24mm)作為六個單位長度,分別將一個單位長度至六個單位長度稱為「間距p1」、「間距p2」、「間距p3」、「間距p4」、「間距p5」、「間距p6」。
另外,第1圖(c)中顯示配置有半導體元件112之萬用基板100的背面,第1圖(d)中顯示捲繞電線115(鍍錫線等)而成之電線軸113,第1圖(e)中顯示以切斷並曲折電線115而形成的跨接線116來連接萬用基板100的背面的半導體元件112的插銷與通孔111之圖。
半導體元件112的插銷從第1圖(a)所示之萬用基板100的正面插入通孔111(第1圖(b)),而從萬用基板100的背面突出(第1圖(c))。並且,抽出第1圖(d)所示之電線軸113的電線(鍍錫線等)。由於間距p1(1/10英吋(2.54mm))係人的指尖難以處理的小距離,故利用收音機用鉗子來彎折。
以收音機用鉗子將電線115切斷成必要的長度(間距p1、間距p2…),並以收音機用鉗子適當地彎折兩端。然後,將此跨接線116的一端焊接於半導體元件112的插銷,將另一端焊接於適當位置的通孔111。
為了取得前述跨接線116,必須抽出電線軸113的電線115並測量所需長度。此測量一般係利用尺或萬用基板100的間距pi(p1、p2、p3、p4、p5、p6)。
利用萬用基板100的間距pi取得四個單位之間距p4的長度的跨接線116時,一手夾持電線,並使電線115的末端對齊於可取得相當於間距p4長度之通孔111。然而,由於電線115輕而有末端側浮起、彎曲等的情形。
因此,如第2圖所示,以左手夾持電線115的一方,從萬用基板100的邊端起,使電線115的末端對齊於第五個通孔111,並以右手手指按住末端。亦即,為了取得所需長度的跨接線,必須使用兩手。
並且,在右手手指按住末端之狀態下,以左手手指按住萬用基板100的邊端起第一個通孔111附近,再以右手持筆,在電線115的同等於間距p4長度的位置作記號。然後,將右手握筆改換握持收音機用鉗子,且以左手夾持電線115,再以右手的收音機用鉗子切斷電線115的記號的位置,取得間距p4等分的跨接線。然後,對應必要的情況,以收音機用鉗子彎折此跨接線116的兩端(例如間距p1等分)。
前述收音機用鉗子,一般係使用下述專利文
獻1揭示者。
[專利文獻1]:日本實用新案公開公報 實開平5-72366號
然而,專利文獻1所載方法係使用兩手,以萬用基板100的通孔111的間隔來決定所需長度的跨接線116,在右手手指按住末端之狀態下,以左手手指按住從萬用基板100的邊端起的第一個通孔附近,然後,以右手持筆,在所需長度的電線115的位置作記號後,右手從筆改換成握持收音機用鉗子,且以左手夾持電線115,再以右手的收音機用鉗子切斷電線115的記號的位置。
亦即,以兩手按住電線之後,藉由在左手手指按住電線之狀態下,以右手手指按住電線,在右手持筆作記號之後,右手改換為握持收音機用鉗子等之複數個步驟,而取得所需長度的跨接線116。因此,作業繁雜(效率不佳)。
另外,由於所得跨接線需再次以左手夾持而以收音機用鉗子曲折兩端,因而更耗費工數。
本發明係有鑑於以上課題而研創者,目的在於獲得一種收音機用鉗子,在左手夾持電線右手握持收音
機用鉗子之狀態下,可容易地取得所需長度的跨接線。
本發明之收音機用鉗子係具有隨著朝向前端(19)而直線狀地減少厚度之錐狀的直式的鉗夾部(15),而於該鉗夾部(15)設置用於取得所需長度的跨接線(116)之刻度(Mi),該跨接線(116)係用於在縱橫行列以一定間距(p1)設有通孔(111)之基板(100)。於鉗夾部(15)設置包含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Mp)及利用鉗夾部縱長之刻度(Mq)之刻度(Mi)為其要旨。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Mp)係印在用以取得成為間距(p1)的第一整數倍(不含「0」)之各個鉗夾部橫寬(wi)之位置,為用以取得將電線(115)橫向鉗夾成各個鉗夾部橫寬(wi)的長度的跨接線(116)之刻度。利用鉗夾部縱長之刻度(Mq)係印在成為從前端(19)起相當於間距(p1)之對於鉗夾部橫寬(wi)的第一整數倍(不含「0」)以上的第二整數倍(不含「0」)之各個縱長(TLi)的各個位置,為用以取得將電線(115)從前端(19)側鉗夾成為各個縱長(TLi)的跨接線(116)之刻度。
依據本發明,僅以左手夾持電線(115)右手握持收音機用鉗子,以刻於收音機用鉗子的鉗夾部(15)之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Mp)作為對齊基準,將電線(115)從收音機用鉗子的側面插入至接近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Mp)並予以曲折,即可容易取得萬用基板的間距
p1的整數倍的跨接線。
另外,欲取得以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Mp)取得之萬用基板100的間距p1的第一整數倍以上之第二整數倍的長度的跨接線時,僅以左手夾持電線(115)右手握持收音機用鉗子,並以利用鉗夾部縱長之刻度(Mq)作為對齊基準,將電線(115)插入並以前端(19)彎折,即可容易取得第一整數倍以上的第二整數倍的跨接線。
亦即,在左手夾持電線右手握持收音機用鉗子之狀態下,可容易取得所需長度的跨接線。
10‧‧‧收音機用鉗子
11‧‧‧切斷刃部
11a‧‧‧右側切斷刃
11b‧‧‧左側切斷刃
12‧‧‧切斷刃部反面側凹坑
13‧‧‧右側臂
14‧‧‧左側臂
15‧‧‧鉗夾部
15a‧‧‧右側臂鉗夾部
15b‧‧‧左側臂鉗夾部
15aa‧‧‧右側臂鉗夾部錐面
15bb‧‧‧左側臂鉗夾部錐面
15ac‧‧‧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
15bc‧‧‧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
15t‧‧‧錐面開始位置
15at‧‧‧右側鉗夾部錐面開始位置
15bt‧‧‧左側鉗夾部錐面開始位置
16‧‧‧切斷部
16a‧‧‧右側臂切斷部
16b‧‧‧左側臂切斷部
16ae‧‧‧右側切斷部上面
16be‧‧‧左側切斷部上面
17‧‧‧握持部
17a‧‧‧右側臂握持部
17b‧‧‧左側臂握持部
18‧‧‧樞軸部
19‧‧‧前端
19a‧‧‧右側鉗夾臂平面部前端
19b‧‧‧左側鉗夾臂平面部前端
19aa‧‧‧右側鉗夾臂平面後端
19bb‧‧‧左側鉗夾臂平面後端
20‧‧‧刀刃路徑
30‧‧‧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
100‧‧‧萬用基板
111‧‧‧通孔
112‧‧‧半導體元件
113‧‧‧電線軸
115‧‧‧電線
116‧‧‧跨接線
Lbh‧‧‧左側臂鉗夾部中心線
Mi‧‧‧刻度
Mp‧‧‧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
Mq‧‧‧利用鉗夾部縱長之刻度
TMi‧‧‧利用縱長之溝
p1~p6‧‧‧間距
w1~w3‧‧‧橫寬
d、e、f、g、h、i‧‧‧縱長
第1圖係說明使用萬用基板製作電路的具體步驟之說明圖。
第2圖係說明用以取得所需長度的跨接線的比較例的步驟之說明圖。
第3圖係收音機用鉗子的外觀圖。
第4圖係實施型態1之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的立體圖。
第5圖係以間距pi決定刻度Mi的位置之說明圖。
第6圖係從前端19起決定刻度Mi的位置之說明圖。
第7圖係第一刻度Mp1、第二刻度Mp2、第三刻度Mp3的使用型態的說明圖。
第8圖係第四刻度Mq4、第五刻度Mq5、第六刻度Mq6的使用型態的說明圖。
第9圖係說明比較例的收音機用鉗子的切斷部之說明圖。
第10圖係說明實施型態2之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的切斷刃部11之說明圖。
第11圖係說明實施型態2之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的切斷刃部11的使用型態之說明圖。
第12圖係其他實施型態的說明圖。
第13圖係其他實施型態的說明圖。
本發明的技術思想係可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載技術範圍內,施加種種的變更。圖式所示僅為示意性者,構成等係有與實際相異之情形,應予留意。
在說明實施型態前,首先,使用第3圖(a)~第3圖(b),說明電子零件用的保持工具之收音機用鉗子(Needle Nose Plier)的名稱等。另外,實施型態之收音機用鉗子中,後述鉗夾部係形成為隨著朝向前端而減少厚度並呈弧曲之錐狀。
第3圖(a)係從收音機用鉗子10的切斷刃部11側所觀看之立體圖。第3圖(b)係從切斷刃部反面側凹坑12所觀看之立體圖。
另外,從收音機用鉗子10的切斷刃部11側觀看時,如第3圖(a)所示,將工作者的右手側的臂體稱為「右側臂13」,將左手側的臂體稱為「左側臂14」。
另外,右側臂13係由右側臂鉗夾部15a、右側臂切斷部16a、右側臂握持部17a等所組成。
並且,左側臂14係由左側臂鉗夾部15b、左側臂切斷部16b、樞軸部18、左側臂握持部17b等所組成。
前述右側臂鉗夾部15a與左側臂鉗夾部15b統稱為「鉗夾部15」,右側臂切斷部16a與左側臂切斷部16b統稱為「切斷部16」,右側臂握持部17a與左側臂握持部17b統稱為「握持部17」。
此右側臂握持部17a係隔著樞軸部18而與左側臂鉗夾部15b成為一體,左側臂握持部17b係隔著樞軸部18而與右側臂鉗夾部15a成為一體。
另外,將右側臂鉗夾部15a的錐狀的面稱為「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將左側臂鉗夾部15b的錐狀的面稱為「左側臂鉗夾部錐面15bb」。
另外,將右側臂鉗夾部15a的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的後方的右側臂切斷部16a的平坦面部分稱為「右側切斷部上面16ae」,將左側臂鉗夾部15b的左側臂鉗夾部錐面15bb的後方的左側臂切斷部16b的平坦面部分稱為「左側切斷部上面16be」。此右側切斷部上面16ae與左側切斷部上面16be統稱「切斷部上面166」。
以下說明實施型態1之收音機用鉗子。惟,實施型態1中,於鉗夾部15設有後述之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Mp
(Mp1、Mp2、Mp3)與利用鉗夾部縱長之刻度Mq(Mq4、Mq5、Mq6)組成之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Mi,因此,將實施型態1之收音機用鉗子稱為「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
第4圖係實施型態1之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的立體圖。於第4圖中顯示萬用基板100而進行說明。
亦即,第4圖係於隨著朝向前端19而直線狀地減少厚度之錐狀的直式的鉗夾部15,設置用於取得所需長度的跨接線116之刻度Mi之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該跨接線116係用於在縱橫行列以一定間距p1的間隔(例如1/10英吋)設有通孔111之萬用基板100。
實施型態1之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可對應「右撇子(慣用右手者)」及「左撇子(慣用左手者)」,惟,以下係以「右撇子」的工作者的情況進行說明。
第4圖係設於鉗夾部15(15a、15b)的後方之切斷部16的切斷刃部11(右側切斷刃11a、左側切斷刃11b)朝向正面。
亦即「右撇子」的工作者以右手握持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的握持部17時,「切斷刃部11」側位於左側,因此,將觀看到此切斷刃部11側之方向的面稱為「左側面」,將從相反方向所觀
看到的面稱為「右側面」。
另外,「右撇子」的工作者以右手握持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的握持部17時,從上觀看到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的面稱為「上面」,從相反方向所觀看到的面稱為「下面」。
另外,將右側臂鉗夾部15a及左側臂鉗夾部15b的鉗夾鍍錫線、電子零件等之平面側稱為「鉗夾面」,將右側臂鉗夾部15a的鉗夾面稱為「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將左側臂鉗夾部15b的鉗夾面稱為「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以此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與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鉗夾被鉗夾物之電子零件、電線115等組件。
並且,如第4圖所示,於右側臂13的右側臂鉗夾部15a的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及左側臂鉗夾部15b的左側臂鉗夾部錐面15bb,從前端19向後方形成有刻度Mi。
此前端19係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及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的前端,右側臂鉗夾部15a側係稱為「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前端19a」,左側臂鉗夾部15b側係稱為「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前端19b」。
另外,將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的右側切斷刃11a側之後端稱為「右側臂鉗夾部平面後端19aa」(未圖示),將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的左側切斷刃11b側之後端稱為「左側臂鉗夾部平面後端19bb」。
再者,將從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前端19a的中心起通過右側臂鉗夾部平面後端19aa(未圖示)的中心之中心線,稱為「右側臂鉗夾部中心線Lah」(未圖示)。
並且,將從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前端19b的中心起通過左側臂鉗夾部平面後端19bb的中心之中心線,稱為「左側臂鉗夾部中心線Lbh」。右側臂鉗夾部中心線Lah與左側臂鉗夾部中心線Lbh統稱為「鉗夾部平面中心線Lh」。第4圖中,鉗夾部平面中心線Lh僅顯示左側臂鉗夾部中心線Lbh。
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Mp係由用以測量電線115長度的刻度之第一刻度Mp1、第二刻度Mp2、第三刻度Mp3所組成。利用鉗夾部縱長之刻度Mq係由第四刻度Mq4、第五刻度Mq5、第六刻度Mq6所組成。該等刻度係可為由不會消失的油墨等所描繪的直線狀的線或圓形的記號,惟,以電線115的直徑的略一半左右的直徑的溝來形成為較佳。
又,第一刻度Mp1、第二刻度Mp2、第三刻度Mp3可設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與左側臂鉗夾部錐面15bb的兩方或任一方,惟,實施型態1中係以設於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來進形說明。
另外,第四刻度Mq4、第五刻度Mq5、第六刻度Mq6可設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與左側臂鉗夾部錐面15bb的兩方或任一方,惟,實施型態1中係以設於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與左側臂鉗夾部錐面15bb的兩方來進
形說明。
為了與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Mp有所區別,利用鉗夾部縱長之刻度Mq之第四刻度Mq4、第五刻度Mq5、第六刻度Mq6係形成為短於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Mp,且塗佈相異顏色。
另外,設於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之第四刻度Mq4亦稱為「右側臂鉗夾部錐面第四刻度Mq4a」,第五刻度Mq5亦稱為「右側臂鉗夾部錐面第五刻度Mq5a」,第六刻度Mq6亦稱為「右側臂鉗夾部錐面第六刻度Mq6a」。另一方面,設於左側臂鉗夾部錐面15bb之第四刻度Mq4亦稱為「左側臂鉗夾部錐面第四刻度Mq4b」,第五刻度Mq5亦稱為「左側臂鉗夾部錐面第五刻度Mq5b」,第六刻度Mq6亦稱為「左側臂鉗夾部錐面第六刻度Mq6b」。
為了取得在縱橫行列以一定間距p1的間隔(例如1/10英吋)設有通孔111之萬用基板100所用之跨接線116,藉由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在左手夾持電線115右手握持握持部17之狀態下,可容易地取得間距p1的整數倍(不含「0」)的跨接線。
[依間距pi決定刻度的位置]
刻度Mi(Mp1、Mp2、…Mq6)的位置係對應於第4圖所示之萬用基板100的通孔111的一定間隔之間距p1(1/10英吋(2.54mm))的整數倍(1、2、…6而不含「0」)
的間距pi(p1、p2、…p6)。
第一刻度Mp1的形成,係以游標卡尺等量測出與萬用基板100的間距p1(1/10英吋(2.54mm))的間隔相當(一致)之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或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上之橫寬(以下稱為「相當於間距p1之橫寬w1」)。
然後,對於鉗夾部平面中心線Lh(Lah或Lbh),定出取得相當於間距p1之橫寬w1之位置(以下稱為「相當於間距p1之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位置Mdp1」,未圖示)。並且,於與此相當於間距p1之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位置Mdp1對應之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右側臂鉗夾部15a的表面)的全周圍(亦可為一部分)刻劃溝,形成第一刻度Mp1。亦即,以對於鉗夾部平面中心線Lh(Lah或Lbh)呈直角且相當於間距p1之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位置Mdp1的垂直線(未圖示)通過之方式,於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的周圍形成溝。
第二刻度Mp2的形成,係以游標卡尺等量測出與萬用基板100的間距p2(2/10英吋(5.08mm))的間隔相當(一致)之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或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上之橫寬(以下稱為「相當於間距p2之橫寬w2」)。然後,對於鉗夾部平面中心線Lh(Lah或Lbh),定出取得相當於間距p2之橫寬w2之位置(以下稱為「相當於間距p2之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位置Mdp2」,未圖示)。
並且,於與此相當於間距p2之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位置Mdp2對應之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右側臂鉗夾部15a的表面)的全周圍(亦可為一部分)刻劃溝,形成第二刻度Mp2。亦即,以對於鉗夾部平面中心線Lb(Lah或Lbh)呈直角且相當於間距p2之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位置Mdp2的垂直線(未圖示)通過之方式,於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的周圍形成溝。
第三刻度Mp3的形成,係以游標卡尺等量測出與萬用基板100的間距p3(3/10英吋(7.62mm))的間隔相當之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或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上之橫寬(以下稱為「相當於間距p3之橫寬w3」)。
然後,對於鉗夾部平面中心線Lh(Lah或Lbh),定出取得相當於間距p3之橫寬w3之位置(以下稱為「相當於間距p3之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位置Mdp3」,未圖示)。並且,於與此相當於間距p3之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位置Mdp3對應之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右側臂鉗夾部15a的表面)的全周圍(亦可為一部分)刻劃溝,形成第三刻度Mp3。亦即,以對於鉗夾部平面中心線Lh(Lah或Lbh)呈直角且相當於間距p3之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位置Mdp3的垂直線(未圖示)通過之方式,於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的周圍形成溝。
前述相當於間距p1之橫寬w1、相當於間距p2之橫寬w2、相當於間距p3之橫寬w3,統稱為「鉗夾部橫寬wi」。
另外,相當於間距p1之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位置Mdp1、相當於間距p2之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位置Mdp2、相當於間距p3之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位置Mdp3,統稱為「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位置Mdpi」。另外,將用以取得相當於間距p1之橫寬w1、相當於間距p2之橫寬w2、相當於間距p3之橫寬w3的整數倍(1、2、3而不含「0」),稱為第一整數倍。
第四刻度Mq4的溝的形成,係以游標卡尺等量測出萬用基板100的間距p4(4/10英吋(10.16mm))的間隔,並從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前端19b起,量測出相當於此間隔之間距p4用縱長「g」的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及左側臂鉗夾部錐面15bb的側面上的位置。然後,以在此位置對於鉗夾部平面中心線Lh(Lah或Lbh)呈直角之方式,於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及左側臂鉗夾部錐面15bb的周圍形成溝。藉此形成Mq4a、Mq4b。
第五刻度Mq5的溝的形成,係以游標卡尺等量測出萬用基板100的間距p5(5/10英吋(12.70mm))的間隔,並從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前端19b起,量測出相當於此間隔之間距p5用縱長「h」的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及左側臂鉗夾部錐面15bb的側面上的位置。然後,以在此位置對於鉗夾部平面中心線Lh(Lah或Lbh)呈直角之方式,於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及左側臂鉗夾部錐面15bb的周圍形成溝。藉此形成Mq5a、Mq5b。
第六刻度Mq6的溝的形成,係以游標卡尺等
量測出萬用基板100的間距p6(6/10英吋(15.24mm))的間隔,並從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前端19b起,量測出相當於此間隔之間距p6用縱長「i」的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及左側臂鉗夾部錐面15bb的側面上的位置。然後,以在此位置對於鉗夾部平面中心線Lh(Lah或Lbh)呈直角之方式,於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及左側臂鉗夾部錐面15bb的周圍形成溝。藉此形成Mq6a、Mq6b。
用以取得前述間距p4用縱長「g」、間距p5用縱長「h」、間距p6用縱長「i」的整數倍(4、5、6而不含「0」),稱為第二整數倍(第一整數倍以上)。
另外,間距p4用縱長「g」之位置、間距p5用縱長「h」之位置、間距p6用縱長「i」之位置,稱為「利用鉗夾部縱長之刻度位置Mdqi」。
該等第一刻度Mp1、第二刻度Mp2及第三刻度Mp3,以及第四刻度Mq4、第五刻度Mq5及第六刻度Mq6,係藉由電線115的直徑(0.2~0.5mmφ)的一半左右的加工刀具所形成的溝,且塗佈紅或黑等的顏色。
亦即,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的刻度Mi與萬用基板100的間距pi之間係成為第5圖(a)~第5圖(c)所示之關係。
第5圖(a)係顯示以1/10英吋(2.54mm)間隔形成通孔111之萬用基板100。
第5圖(a)~第5圖(c)中,整數倍的「間距p1」、「間距p2」、「間距p3」、「間距p4」、「間距p5」、「間
距p6」以「p1」~「p6」的記號標記。
另外,第5圖(b)的左端顯示右側臂鉗夾部15a的上面之第一刻度Mp1,第5圖(b)的中央顯示右側臂鉗夾部15a的上面之第二刻度Mp2,右端顯示第三刻度Mp3。
另外,第5圖(c)係顯示第5圖(b)的左側面。第5圖(c)中顯示第四刻度Mq4(Mq4a、Mq4b)、第五刻度Mq5(Mq5a、Mq5b)第六刻度Mq6(Mq6a、Mq6b)。
亦即,如第5圖(b)所示,萬用基板100的間距p1(1/10英吋(2.54mm))係對應第一刻度Mp1,間距p2(2/10英吋(5.08mm))係對應第二刻度Mp2,間距p3(3/10英吋(7.62mm))係對應第三刻度Mp3。
再者,如第5圖(c)所示,間距p4(4/10英吋(10.16mm))係對應第四刻度Mq4,間距p5(5/10英吋(12.70mm))係對應第五刻度Mq5,間距p6(6/10英吋(15.24mm))係對應第六刻度Mq6。
[從前端19起的刻度Mi的位置]
刻度的位置亦可從前端19起測量長度而於形成於對應的位置。利用第6圖(a)~第6圖(b)說明如下。
第6圖(a)中顯示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的右側臂13的上面(亦可為下面)。惟顯示有右側臂鉗夾部15a與右側臂切斷部16a的右側切斷部上面16ae。
另外,第6圖(a)中,右側臂鉗夾部15a的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的右側切斷部上面16ae的前端側,係顯示為右側鉗夾部錐面開始位置15at(左側係左側鉗夾部錐面開始位置15bt)。右側鉗夾部錐面開始位置15at與左側鉗夾部錐面開始位置15bt,統稱為「錐面開始位置15t」。
第6圖(b)中顯示從左側面觀看第6圖(a)的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時的左側面圖。
如第6圖(a)所示,對於第一刻度Mp1,印註顯示該當於間距p1(1/10英吋(2.54mm))的長度之記號「p1」,對於第二刻度Mp2,印註顯示該當於間距p2(2/10英吋(5.08mm))的長度之記號「p2」,對於第三刻度Mp3,印註顯示該當於間距p3(3/10英吋(7.62mm))的長度之記號「p3」為較佳。
再者,如第6圖(b)所示,對於第四刻度Mq4,印註顯示該當於間距p4(4/10英吋(10.16mm))的
長度之記號「p4」,對於第五刻度Mq5,印註顯示該當於間距p5(5/10英吋(12.70mm))的長度之記號「p5」,對於第六刻度Mq6,印註顯示該當於間距p6(6/10英吋(15.24mm))的長度之記號「p6」為較佳。
另外,第6圖(b)中顯示前端19的高度(以下稱為「前端高度j」),並顯示切斷部16的高度(以下稱為「切斷高度k」)。此切斷高度k亦為鉗夾部15的最大剖面。
並且,如第6圖(b)所示,鉗夾部15之右側臂鉗夾部15a的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及左側臂鉗夾部15b的左側臂鉗夾部錐面15bb,係從右側鉗夾部錐面開始位置15at及左側鉗夾部錐面開始位置15bt起直線狀地漸漸減少厚度至前端19之錐狀。
在具有隨著厚度朝向前端而直線狀地變細之錐面之情況時,相當於上述第一刻度Mp1(間距p1)~第三刻度Mp3(間距p3)之長度的刻度位置係取決於其錐面的弧曲。
亦即,將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或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的長度定為「縱長a」(錐部長度),前端19的寬度定為「前端寬度b」,將右側臂鉗夾部上面15ae及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的橫寬定為「鉗夾部上面最大橫寬c」。
另外,為了取得間距p1至間距p3之至第一刻度Mp1、第二刻度Mp2、第三刻度Mp3的位置之利用鉗
夾部橫寬之刻度位置Mdpi的長度,從前端19起,分別定為「d」、「e」、「f」時,該等長度的縱長TLi能夠以下列數式來求取。單位係mm。
前端19起至第一刻度Mp1的縱長TLi之「d」係由d=a×(2.54-b)/(c-b)(mm)………數式1算出(2.54係間距p1)。
前端19起至第二刻度Mp2的縱長TLi之「e」係由e=a×(5.08-b)/(c-b)(mm)………數式2算出(5.08係間距p2)。
前端19起至第三刻度Mp3的縱長TLi之「f」係由f=a×(7.62-b)/(c-b)(mm)………數式3算出(7.62係間距p3)。
另一方面,第四刻度Mq4(間距p4)~第六刻度Mq6(間距p6)的前端19起的縱長TLi分別定為「g」、「h」、「i」時,則如以下所示。單位係mm。
前端19起至第四刻度Mq4的縱長TLi之「g」係g=10.16(mm)………數式4(10.16係間距p4)。
前端19起至第五刻度Mq5的縱長TLi之「h」係h=12.70(mm)………數式5(12.70係間距p5)。
前端19起至第六刻度Mq6的縱長TLi之「i」係i=15.24(mm)………數式6(15.24係間距p6)。
亦即,第四刻度Mq4~第六刻度Mq6,係使用測量萬用基板100的間距而決定之值,依數式4~數式6而決定。
例如使用全長150.0mm,全寬52.0mm,「a」為47.8mm,「b」為1.8mm,「c」為8.5mm之型態的收音機用鉗子,以上述數式1~數式6決定刻度Mi的位置時,即為第2表的位置。
[使用方法]
第7圖(a)~第7圖(d)及第8圖(a)~第8圖(d)
係說明實施型態1的使用型態之說明圖。第7圖(a)~第7圖(d)中顯示使用第一刻度Mp1、第二刻度Mp2、第三刻度Mp3之電線115的測量及曲折。第8圖(a)~第8圖(d)中顯示使用第四刻度Mq4、第五刻度Mq5、第六刻度Mq6之電線115的測量及曲折。
惟,第7圖(a)~第7圖(d)中,以右側臂13的右側臂鉗夾部15a的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朝上面來進行說明。另外,第一刻度Mp1(間距p1)、第二刻度Mp2(間距p2)、第三刻度Mp3(間距p3)之中,說明使用第二刻度Mp2之間距p2(2/10英吋(5.08mm))的電線115的測量。
如第7圖(a)所示,以左手夾持電線115,以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於上側之方式,以右手握持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並成為以鉗夾部15鉗夾電線115之狀態。
亦即,以平行於鉗夾部15的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的第二刻度Mp2(間距p2)之方式,將電線115從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的左側面,置入至橫跨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的平面(右側端),並以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鉗夾電線115之狀態。亦即,可取得間距p2(2/10英吋(5.08mm))的長度的跨接線116。
然後,如第7圖(b)及第7圖(c)所示,以逆時鐘方向扭轉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
機用鉗子30,取得第7圖(d)所示之間距p2(2/10英吋(5.08mm))。
亦即,以左手夾持電線115右手握持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將電線115對齊第一刻度Mp1、第二刻度Mp2、第三刻度Mp3,並以右側臂鉗夾部15a及左側臂鉗夾部15b鉗夾,即可容易取得間距p1(1/10英吋2.54mm)、間距p2(2/10英吋(5.08mm))、間距p3(3/10英吋(7.62mm))的跨接線。
另一方面,欲取得間距p4(4/10英吋(10.16mm))、間距p5(5/10英吋(12.70mm))、間距p6(6/10英吋(15.24mm))的跨接線116時,依第8圖(a)~第8圖(d)所示步驟而取得。
惟,第8圖(a)~第8圖(d)中,以右手(未圖示)握持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切斷刃部11側朝上側來說明。另外,第8圖(a)~第8圖(d)中,第四刻度Mq4(間距p4)、第五刻度Mq5(間距p5)、第六刻度Mq6(間距p6)之中,說明使用第五刻度Mq5之間距p5(5/10英吋(12.70mm))的電線115的測量。
如第8圖(a)所示,以左手夾持電線115,將電線115從前端19起對齊於第五刻度Mq5。然後,成為以鉗夾部15鉗夾之狀態。
亦即,取得間距p5(5/10英吋(12.70mm))的長度的跨接線。
另外,如第8圖(b)及第8圖(c)所示,以逆時鐘方向扭轉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如第8圖(d)所示地曲折。亦即,取得間距p5(5/10英吋(12.70mm))的電線。然後,切斷此間距p5(5/10英吋(12.70mm))的範圍的電線。
亦即,以左手夾持電線115右手握持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將電線115對齊第四刻度Mq4、第五刻度Mq5、第六刻度Mq6,並以右側臂鉗夾部15a及左側臂鉗夾部15b鉗夾,即可容易取得間距p4(4/10英吋(10.16mm))、間距p5(5/10英吋(12.70mm))、間距p6(6/10英吋(15.24mm))的跨接線116。
(實施型態2)
關於上述實施型態1的切斷刃部11,於實施型態2來說明。第9圖(a)~第9圖(c)中,與上述圖為相同符號之元件係省略說明。
第9圖(a)係顯示以右手握持一般的收音機用鉗子,以左側面朝向正面,第9圖(b)係顯示上面,第9圖(c)係顯示沿著第9圖(a)的VIIc-VIIc方向之剖面圖。
第9圖(a)中顯示切斷刃部11的右側切斷刃11a與左側切斷刃11b囓合之刀刃路徑20。
現在,多數的收音機用鉗子,一般係於鉗夾
部15的後方的切斷部16具備切斷刃部11。然而,如第9圖(c)的剖面圖所示,切斷刃部11的右側切斷刃11a、左側切斷刃11b之二刀刃囓合的刀刃路徑20,係從切斷部16的左側面的面(側面)起,位於1~1.5mm左右之內側。
因此,以高精度謀求長度為(1/10英吋(2.54mm))的跨接線116時,刀刃路徑20成為無法忽視的量。
亦即,由於左手手指(指甲)在切斷部16的側面成為干擾,而無法將電線115送至刀刃路徑20。
因此,左手手指必需後退,或右手必需從握持收音機用鉗子換成斜口鉗(握持時,刀刃可較靠近)等的其他工具。亦即,作業步驟增加,且跨接線116的工作精度降低。
對此,改變刀刃路徑位置,以提高切斷電線115之際的正確性與簡便性。
亦即,將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的切斷刃部11的刀刃路徑位置,成型(形成)於如第10圖(a)第10圖(c)所示之位置。
第10圖(a)~第10圖(c)係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的切斷刃部11的說明圖。與上述圖為相同符號之元件係省略說明。第10圖(a)係顯示以右手握持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30,以左側面朝向正面,第10圖(b)係顯示上面,第10圖(c)係顯示沿著第10圖(a)的VIIIc
-VIIIc方向之剖面圖。
如第10圖(c)的剖面所示,構成切斷刃部11之右側切斷刃11a與左側切斷刃11b係以刀刃路徑20與「左側面」於相同一面上之方式成型。
因此,第11圖(a)及第11圖(b)所示,能夠以左手的拇指與食指夾持電線115,而於切斷刃的位置精度良好地切斷。
(其他實施型態)
實施型態1中,刻度Mi(油墨或溝)係形成於右側臂鉗夾部錐面15aa及左側臂鉗夾部錐面15bb,惟,如第12圖所示,亦可形成於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或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第12圖中,此刻度Mi係標記為Mp1b、Mp2b、Mp3b、Mq4b、Mq5b、Mq6b。
另外,對於Mp1b刻印p1、對於Mp2b刻印p2、對於Mp3b刻印p3、對於Mq4b刻印p4、對於Mq5b刻印p5、對於Mq6b刻印p6。另外,Mp1b、Mp2b;Mp3b、Mq4b、Mq5b;及Mq6b,以塗佈相異顏色為較佳。
若如此地形成,能夠以Mp1b、Mp2b、Mp3b橫向鉗夾電線115,使跨接線116筆直。
再者,如第13圖所示,亦可於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或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設置刻度Mi(Mp1b、Mp2b、Mp3b、Mq4b、Mq5b、Mq6b,油墨或溝),並且從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或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
15ac)的前端19起至最後的Mp3為止之間,形成利用縱長之溝TMi。
此利用縱長之溝TMi係從前端19的中央起,沿著通過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或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的後邊的中央之鉗夾部平面中心線Lh(Lah或Lbh)而形成。
若如此地形成,電線115至Mq4、Mq5、Mq6之位置變得筆直,因而可取得尺寸精度良好的跨接線116。
又,利用縱長之溝TMi亦可更加延長,亦可設置更多的刻度Mi(油墨、溝)。
另外,上述實施型態中係以具有帶弧曲之錐面的收音機用鉗子來進行說明,惟,亦可於具有未帶弧曲之直線的錐面的收音機用鉗子設置上述刻度Mi。
再者,上述實施型態中係以萬用基板100來進行說明,惟,亦可為麵包板、開孔電木板等,間距亦能夠以1.29mm作為一個單位長度。
再者,上述刻度Mi以溝來成型時,亦能夠以與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相對向之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鉗夾電線115,藉由將電線115對齊於此溝,取得呈右側臂鉗夾部15a或左側臂鉗夾部15b的略剖面形狀之跨接線。
11a‧‧‧右側切斷刃
11b‧‧‧左側切斷刃
15a‧‧‧右側臂鉗夾部
15b‧‧‧左側臂鉗夾部
15aa‧‧‧右側臂鉗夾部錐面
15bb‧‧‧左側臂鉗夾部錐面
15ac‧‧‧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
15bc‧‧‧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
16a‧‧‧右側臂切斷部
16b‧‧‧左側臂切斷部
16ae‧‧‧右側切斷部上面
17a‧‧‧右側臂握持部
17b‧‧‧左側臂握持部
18‧‧‧樞軸部
19‧‧‧前端
19a‧‧‧右側鉗夾臂平面部前端
19b‧‧‧左側鉗夾臂平面部前端
19bb‧‧‧左側鉗夾臂平面後端
30‧‧‧鉗夾部附有電線長度測量用刻度之收音機用鉗子
100‧‧‧萬用基板
111‧‧‧通孔
Lbh‧‧‧左側臂鉗夾部中心線
Mp‧‧‧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
Mq‧‧‧利用鉗夾部縱長之刻度
p1~p6‧‧‧間距
w1~w3‧‧‧橫寬
d、e、f、g、h、i‧‧‧縱長
Claims (10)
- 一種收音機用鉗子,係於隨著朝向前端(19)而直線狀地減少厚度之錐狀的直式的鉗夾部(15),設置用於取得所需長度的跨接線(116)之刻度(Mi),該跨接線(116)係用於在縱橫行列以一定間距(p1)設有通孔(111)之基板(100):於前述鉗夾部(15)設置包含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Mp)及利用鉗夾部縱長之刻度(Mq)之前述刻度(Mi);前述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Mp)係在用以取得成為前述間距(p1)的第一整數倍(不含「0」)之各個鉗夾部橫寬(wi)之位置,為用以取得將電線(115)橫向鉗夾成前述各個鉗夾部橫寬(wi)的長度的跨接線(116);前述利用鉗夾部縱長之刻度(Mq)係在成為從前端(19)起,相當於前述間距(p1)之對於前述鉗夾部橫寬(wi)的前述第一整數倍(不含「0」)以上的第二整數倍(不含「0」)之各個縱長(TLi)的各個位置,為用以取得將前述電線(115)從前端(19)側鉗夾成為前述各個縱長(TLi)的跨接線(116)。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收音機用鉗子,其中,前述鉗夾部(15)係包含:右側臂鉗夾部(15a),具有用以利用平坦面鉗夾被鉗夾物之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以及左側臂鉗夾部(15b),具有與前述 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相對向之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前述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Mp)係將前述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或前述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中,成為前述間距(p1)的前述第一整數倍(不含「0」)之各個的兩端,定為各個鉗夾部橫寬(wi),並於取得各個前述鉗夾部橫寬(wi)之各個位置,定為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位置(Mdpi);在成為前述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位置(Mdpi)之前述右側臂鉗夾部(15a)或前述左側臂鉗夾部(15b)的任一方或兩方的錐面之處,分別設置溝或塗佈顏色;前述利用鉗夾部縱長之刻度(Mq)係將前述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或前述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中,從前述前端(19)的中央起通過前述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或前述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上的鉗夾部平面中心線(Lh)之成為前述縱長(TLi)之前述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或前述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的各個的位置,定為利用鉗夾部縱長之刻度位置(Mdqi);在前述利用鉗夾部縱長之刻度位置(Mdqi)之前述右側臂鉗夾部(15a)或前述左側臂鉗夾部(15b)的任一方或兩方的錐面之處,分別設置與前述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Mp)相異之溝或塗佈顏色。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收音機用鉗子,其中,前 述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Mp)及前述利用鉗夾部縱長之刻度(Mq)係設置於對於前述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或前述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之鉗夾部平面中心線(Lh)呈直角之方向的前述錐面上的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收音機用鉗子,其中,前述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Mp)及前述利用鉗夾部縱長之刻度(Mq)係弧曲狀的顏色記號、直線狀的溝、或直線狀的色線;為直線狀的溝或直線狀的色線的情況時,以對於前述鉗夾部平面中心線(Lh)呈直角之方式,設置於前述錐面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收音機用鉗子,其中,前述鉗夾部(15)係包含:右側臂鉗夾部(15a),具有用以利用平坦面鉗夾被鉗夾物之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以及左側臂鉗夾部(15b),具有與前述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相對向之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前述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Mp)與前述利用鉗夾部縱長之刻度(Mq)的兩方或任一方係於前述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上或前述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上的任一方或兩方,設置有直線狀的溝或直線狀的色線;前述溝或前述色線係以對於前述右側臂鉗夾部平 面部(15ac)或前述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上之鉗夾部平面中心線(Lh)呈垂直之方式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收音機用鉗子,其中,於前述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或前述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形成利用縱長之溝(TMi),該利用縱長之溝(TMi)係從前述前端(19)起,通過前述鉗夾部平面中心線(Lh)並與前述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Mp)及前述利用鉗夾部縱長之刻度(Mq)之各者垂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收音機用鉗子,其中,前述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Mp)、前述利用鉗夾部縱長之刻度(Mq)、及前述利用縱長之溝(TMi)係直線狀的溝;前述直線狀的溝係形成為用於前述基板(100)之前述電線(115)的直徑之略一半的直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收音機用鉗子,其中,從前述前端(19)起至前述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Mp)的位置之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位置(Mdpi)的縱長係縱長(TLi)=a×(間距pi-b)/(c-b),其中,a:右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ac)或左側臂鉗夾部平面部(15bc)的縱長(錐部長度)、pi:間距p1的整數倍(不含「0」)、b:前端寬度、c:鉗夾部上面最大橫寬。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收音機用鉗子,其中,對於前述利用鉗夾部橫寬之刻度(Mp)及前述利用鉗夾部縱長之刻度(Mq)之各者設有顯示該當之間距的記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收音機用鉗子,其中,前述鉗夾部(15)的切斷刃部(11)係包含右側切斷刃(11a)及左側切斷刃(11b);前述右側切斷刃(11a)及左側切斷刃(11b)係形成為刀刃路徑(20)與前述切斷刃部(11)的側面於相同一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36859A TWI601606B (zh) | 2016-11-11 | 2016-11-11 | 收音機用鉗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36859A TWI601606B (zh) | 2016-11-11 | 2016-11-11 | 收音機用鉗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01606B true TWI601606B (zh) | 2017-10-11 |
TW201817545A TW201817545A (zh) | 2018-05-16 |
Family
ID=61011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36859A TWI601606B (zh) | 2016-11-11 | 2016-11-11 | 收音機用鉗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601606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303910B (en) * | 2004-07-07 | 2008-12-01 | Ideal Ind | Wire stripper with strip length scale |
US20090000038A1 (en) * | 2007-05-31 | 2009-01-01 | Padden Stephen J | Plier tool combination |
US20140259542A1 (en) * | 2013-03-15 | 2014-09-18 | Highwall Mining Innovations, LLC | Clamp for a tensile implement and method of clamping a tensile implement |
CN104985089A (zh) * | 2015-07-22 | 2015-10-21 | 刘剑 | 一种线缆弯线钳 |
-
2016
- 2016-11-11 TW TW105136859A patent/TWI601606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303910B (en) * | 2004-07-07 | 2008-12-01 | Ideal Ind | Wire stripper with strip length scale |
US20090000038A1 (en) * | 2007-05-31 | 2009-01-01 | Padden Stephen J | Plier tool combination |
US20140259542A1 (en) * | 2013-03-15 | 2014-09-18 | Highwall Mining Innovations, LLC | Clamp for a tensile implement and method of clamping a tensile implement |
CN104985089A (zh) * | 2015-07-22 | 2015-10-21 | 刘剑 | 一种线缆弯线钳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17545A (zh) | 2018-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30227846A1 (en) | Rafter Angle Square With Scribe Guide Notches | |
US8739412B2 (en) | Utility knife blade | |
US11065737B2 (en) | Needle-nose pliers | |
TWI601606B (zh) | 收音機用鉗子 | |
US2213148A (en) | Angle gauge | |
JP6063020B1 (ja) | ラジオペンチ | |
US7216438B2 (en) | One piece centering ruler | |
CN219374985U (zh) | 一种正畸弓丝弯制钳 | |
CN114473991A (zh) | 木工角尺的可变半径弧形划线装置 | |
US20070119064A1 (en) | Universal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
US10632643B1 (en) | Handheld dovetail joint template and saw guide | |
US2489830A (en) | Scribe holding ruler | |
CN205860967U (zh) | 一种多用途的钳工量具 | |
KR20070097686A (ko) | 선박 부재 측정용 지그 | |
KR101172617B1 (ko) | 마킹 자 | |
JP5909342B2 (ja) | 丸鋸ガイド具 | |
US20240191522A1 (en) | Rafter Square | |
CN216184076U (zh) | 一种多功能直角尺 | |
JP6376367B1 (ja) | 切断自在なスケール | |
JP6176631B2 (ja) | 角度定規 | |
CN220922397U (zh) | 一种用于工件外表面的标记装置 | |
CN212903005U (zh) | 一种倒角角度和深度尺寸的测量装置 | |
CN209350234U (zh) | 一种硬质合金板材割型多用尺 | |
JPH08128801A (ja) | けがき定規 | |
CN210430749U (zh) | 一种导线尺寸标记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