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1495B - Used to walk the walking stick grip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Used to walk the walking stick grip 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1495B
TWI601495B TW104121897A TW104121897A TWI601495B TW I601495 B TWI601495 B TW I601495B TW 104121897 A TW104121897 A TW 104121897A TW 104121897 A TW104121897 A TW 104121897A TW I601495 B TWI601495 B TW I60149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umb
grip
walking
user
grip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1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8102A (zh
Inventor
Fu-Jing C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41218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149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38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8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14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1495B/zh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Description

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特別是指一種具有能夠提供使用者手部之大拇指按壓抵靠之靠台的健走杖之握把結構,供使用者在健走時更有力道與達牽動全身運動的效果,依據人類行走維持角動量守恆,左手對右腳,右手對左腳,左、右交叉協調前進,若於握把上設有供大拇指按壓功能的靠台,則大拇指的按壓可經走路時自然形成的神經迴路,促使交叉的腳部大腳趾向地面方向下壓,讓大拇指與交叉的大腳趾呼應,更有節奏的使力的前進,而達到上肢、下肢交叉更協調、有力道及有節奏地前進,使走路更輕鬆有效。
健走是一種新型態的運動,讓行走者不再需要氣喘如牛、揮汗如雨或者忍受肌肉痠痛來得到健康,因為健走著重的是有效的增進「身體機能」,而非「身體技能」。這種溫和的全身運動很快的會讓外表與感覺更好。
如第13圖所示,係為一種習用健走杖示意圖,主要包含有一握把41,該握把41的底端延伸有一杖體43,而握把41上連接有腕帶42,使用者係手握握把41,並將腕帶42套設於手腕62上,當使用者沒有手握該握把41時,該健走杖亦不會脫落。然而,雖然上述健走杖可達到輔助健走之目的,但是當使用者手掌61握持握把41向前行走時,由於手掌61是握住握把41的,且握把41上並無設置任何靠台,導致使用者只能以手握緊握把41,無法在手握握把時 進行手指的運動,尤其是大拇指的運動,因人類成為萬物之靈的萬能雙手之中,大拇指的功能佔手部的百分之50,且大拇指對於行走方面有很重要的影響。且當使用者在行走過程中雙手必定會反覆擺動,擺動幅度約25~60度,當健走杖的杖體43頂持到地面時,健走杖會往後頂並產生反作用力,造成使用者必須施以支撐身體及推動身體前進的力量在握把上,才能驅使身體不斷的前進,然而握把上並無設置手刀靠台,只靠腕帶42吸收使用者施加的力量,造成力的傳導不彰。
請參閱第14圖所示,係另一種習用健走杖示意圖,主要包含有一握把51,該握把51一端連接有一杖體52,並於握把底端一側設置有一手刀平台53,該手刀平台53係為平整之表面,與握把一側為垂直設置,該手刀平台53係供使用者手握握把51時手掌部位之手刀置放,但該習用健走杖上仍未設置供手部大拇指運動的結構,且雖然有設置手刀靠台,但該手刀係為平面,並無傾斜的角度,然而,使用者在行走時,手部的擺動角度為25~60度,而手刀平台53若為平整面,會造成使用者在手握該握把向下施力時,其手刀部位會與手刀平台形成一角度差,致使力的傳導施力無法完全貼平在手刀平台上,導致施力效果不彰,不符合人體工學。
因此,若能夠提供一種具有供使用者之手部大拇指能夠按壓抵靠之靠台的健走杖結構,除了具有使大拇指更舒適易按壓抵靠施力的靠台之外,在左腳離地時(左大腳趾同時也離地)這同時能夠以右大拇指按壓靠台,依如下原理:左手對右腳,右手對左腳,產生同步協調,在大腦的運動區的協同作用下,在我們走路進行中產生一種自然形成的神經迴路,因此可以同時促進左大腳趾的施力,使行走更輕鬆有勁;而大拇指按壓更可以刺激大腦的節奏感,上肢擺 動因而更規律,帶動下肢的更規律行走,使得走路步調更有節奏更有效率,進而更快速,如此走路同時左右交替拇指按壓拇指靠台應為一增加走路效能之最佳解決方案。
本發明即在於提供一種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能夠給大拇指更舒適易施力的靠台,並於其中一腳(左腳或右腳)之大腳趾離地的同時用斜對於另一手之大拇指按壓靠台時,則可以同時促進大腳趾的施力,使行走更輕鬆。
本發明即在於提供一種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藉由大拇指按壓握把上的大拇指靠台可以刺激大腦的節奏感,經由上肢擺動,帶動下肢行走,以使得走路更快速。
本發明即在於提供一種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藉由傾斜25~60度手刀靠台設置,當使用者於行走時,該手部的手刀在向下施力時會完全平貼於手刀靠台上,以達到最佳施力效果,並符合人體工學之設計。
本發明之一種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係包含一握把本體,該握把本體係與一桿身相連接,形成健走杖,供使用者手握握把本體利用桿身當支撐,進行健走,其特徵在於:該握把本體具有一握身,該握身的一端部具有一頂面,遠離頂面之另一端部為底部,係於使用者手掌握該握把本體之握身時,該握身接近頂面並對應於使用者手掌之大拇指同一側設置有一大拇指靠台,用以供使用者之大拇指按壓抵靠使用。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握把本體係為右握把本體或左握把本體。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大拇指靠台係由該握身接近頂面之側 壁表面延伸出來,該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與握身軸向位置間具有一0度的夾角,使大拇指靠台係為一平台。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大拇指靠台係由該握身接近頂面之側壁表面延伸出來,該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與握身軸向位置間具有一大於0度並小於30度的夾角,使大拇指靠台為一向上翹起之斜台,當使用者的大拇指按壓抵靠於大拇指靠台時,會受限於大拇指靠台為斜台結構影響,使大拇指同樣呈現向上傾斜之狀態。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大拇指靠台係由該頂面向下延伸出來,該大拇指靠台係位於使用者之大拇指恰好按壓抵靠的位置,該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與握身軸向位置間具有一0度的夾角,使大拇指靠台係為一平台。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大拇指靠台係由該頂面向下延伸出來,該大拇指靠台係位於使用者之大拇指恰好按壓抵靠的位置,該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與握身軸向位置間具有一大於0度並小於30度的夾角,使大拇指靠台為一向上翹起之斜台,當使用者的大拇指按壓抵靠於大拇指靠台時,會受限於大拇指靠台為斜台結構影響,使大拇指同樣呈現向上傾斜之狀態。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大拇指靠台係內凹成形於握身接近頂面的一側,且該大拇指靠的台面較握身頂面突出,使頂面部會阻礙使用者大拇指於大拇指靠台上的按壓抵靠,該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與握身軸向位置間具有一0度的夾角,使大拇指靠台係為一平台。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大拇指靠台係內凹成形於握身接近頂面的一側,且該大拇指靠的台面較握身頂面突出,使頂面部會阻礙使用者大拇指於大拇指靠台上的按壓抵靠,該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與握身軸向位置間具有 一大於0度並小於30度的夾角,使大拇指靠台為一向上翹起之斜台,當使用者的大拇指按壓抵靠於大拇指靠台時,會受限於大拇指靠台為斜台結構影響,使大拇指同樣呈現向上傾斜之狀態。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大拇指靠台表面上係設置有複數個對應於使用者之大拇指的按壓顆粒物。
本發明之一種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係包含一握把本體,該握把本體係與一桿身相連接,形成健走杖,供使用者手握握把本體利用桿身當支撐,進行健走,其特徵在於:該握把本體具有一握身,該握身的一端部具有一頂面,遠離頂面之另一端部為底部,係於使用者手掌握該握把本體之握身時,該握身接近頂面並對應於使用者手掌之大拇指同一側設置有一大拇指靠台,用以供使用者之大拇指按壓抵靠使用,且於接近底部相對於大拇指靠台的另一側面設置有一向上傾斜之手刀靠台,該手刀靠台係供使用者的手刀部位按壓抵靠施力使用,而使用者的手刀部位係位於手掌之邊緣與小拇指邊緣處。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握把本體係為左握把本體或右握把本體。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手刀靠台係與該握身之傾斜角度係為25~60度,使用者手刀按壓抵靠於手刀靠台時,使用者的小拇指邊緣係高於手腕部位。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大拇指靠台係與該握把之傾斜角度係為0~30度。
〔習用〕
41‧‧‧握把
42‧‧‧腕帶
43‧‧‧杖體
51‧‧‧握把
52‧‧‧杖體
53‧‧‧手刀平台
61‧‧‧手掌
62‧‧‧手腕
〔本發明〕
1‧‧‧握把本體
11‧‧‧左握把本體
111‧‧‧握身
1111‧‧‧大拇指靠台
11111‧‧‧按壓顆粒物
1112‧‧‧手刀靠台
112‧‧‧桿身
113‧‧‧頂面
114‧‧‧底部
12‧‧‧右握把本體
12’‧‧‧右握把本體
121‧‧‧握身
121’‧‧‧握身
1211‧‧‧大拇指靠台
1211’‧‧‧大拇指靠台
12111‧‧‧按壓顆粒物
1212‧‧‧手刀靠台
1212’‧‧‧手刀靠台
122‧‧‧桿身
123‧‧‧頂面
123’‧‧‧頂面
1231‧‧‧大拇指靠台
12311‧‧‧按壓顆粒物
124‧‧‧底部
2‧‧‧使用者
21‧‧‧左手掌
211‧‧‧大拇指
212‧‧‧手刀處
22‧‧‧右手掌
221‧‧‧大拇指
222‧‧‧手刀處
3‧‧‧地面
θ1‧‧‧夾角
θ2‧‧‧夾角
θ3‧‧‧夾角
W‧‧‧分力
F‧‧‧反作用力
S‧‧‧分力
第1圖係本發明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之一實施結構示意圖;第2圖係本發明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之一實施之握持示意圖;第3圖係本發明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之一實施示意圖;第4圖係本發明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之一實施之握持實施右側示意圖;第5圖係本發明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之一實施之握持實施左側示意圖;第6圖係本發明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之一實施之握持實施前側示意圖;第7A圖係本發明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之一實施之使用操作示意圖;第7B圖係本發明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之一實施之使用操作示意圖;第7C圖係本發明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之一實施之大拇指按壓實施示意圖;第8圖係本發明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之另一實施之局部架構示意圖;第9圖係本發明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之另一之局部架構示意圖;第10圖係本發明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之另一實施之局部架構示意圖;第11圖係本發明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之另一實施之局部架構示意圖;以及 第12圖係本發明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之另一實施之握持實施示意圖。
第13圖係一種習用健走杖示意圖。
第14圖係另一種習用健走杖示意圖。
有關於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係本發明供使用者雙手握持的健走杖握把結構,主要包含有一握把本體1,該握把本體1具有一左握把本體11或一右握把本體12,該左握把本體11或右握把本體12係皆具有一用以讓使用者左手掌21或右手掌22握持之握身111,121,該握身111,121具有一頂面113,123,且該握身111,121接近頂面113,123的其中一側面延伸出一供使用者大拇指211,221按壓抵靠的大拇指靠台1111,1211,該大拇指靠台1111,1211的抵靠面與握身111,121的軸向部位具有一夾角θ1,該θ1係為0~30度;該握身111,121遠離頂面113,123之相對另一端具有一底部114,124,而握身111,121接近底部114,124且遠離大拇指靠台1111,1211的相對另一側面延伸有傾斜角度之手刀靠台1112,1212,該手刀靠台1112,1212的抵靠面與握身111,121軸向部位具有一夾角θ2,該θ2係為25~60度,且該手刀靠台1112,1212係供使用者左手掌21或右手掌22的手刀部位212,222按壓抵靠,如第4圖所示,使用者的手刀部位212,222是指小拇指遠離無名指的另一邊緣延伸至連接手掌21,22之邊緣處。
同時參閱第3圖所示,自該握身111,121底部114,124向下延伸連接有一桿身112,122,使本發明可視需求製作成單杖結構或雙杖結構,供使用者持單杖健走或雙杖健走皆可。
而使用者手掌21握持之示意圖如第2圖、第4圖、第5圖及第6圖所示,其中,由於大拇指靠台1111,1211之抵靠面與該握身111,121之夾角θ1為0~30度,且該大拇指靠台1111,1211於握身111,121上的位置恰好是在使用者左手掌21或右手掌22手握握身1111,1211時,大拇指211,221可以置放的位置,以供大拇指211,221按壓抵靠(如第5圖所示);而手刀靠台1112,1212抵靠面與該握把111,121之夾角θ2係為25~60度,當使用者的左手掌21或右手掌22的手刀部位212,222放置於手刀靠台1112,1212時,受限於手刀靠台1112,1212傾斜角度影響,使得使用者的手刀212,222隨之為傾斜置放,該小拇指處高於手腕處(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
如第7A圖及第7B圖所示,係為使用者手持雙杖行走示意圖,當人類在行走的時候,為了維持角動量的守恆,提高走動時的鐘擺效率,左手對右腳,右手對左腳,產生同步協調。這在大腦的運動區的協同作用是在我們走路之後產生一種自然形成的神經迴路。在針灸之時,董式奇穴就是利用這種X型交叉,左腳痛於右手取穴。右腳痛於左手取穴。更有趣的是可以用對側腳部的大腳趾,治療手部之大拇指的板機指,所謂的板機指係為大拇指因為深屈肌(deep flexor)肌腱(tendon),由於在指頭基部形成結節(nodule),使得手指頭在彎曲而想伸直時會卡在肌腱滑車(pulley),以致尾端指節無法完全伸直;或者在伸直時會有阻力,形成類似扣板機的情形,所以稱之為板機指。可見得大腦之中,手部大拇指與腳部大腳趾其連動的協調之處。在太極武術之中,強調手到腳到,手 腳的協調,同步共振,產生最大的身體能量,貫串全身骨骼肌肉,關節筋膜,能夠發揮四兩撥千斤的驚人效能。
因此,當使用者2之左手掌21或右手掌22手握左握把本體11或右握把本體12進行健走時,該桿身112,122的底部會輪流頂持於地面3,以助於使用者2之行走。因此,當使用者2在走路時,雙手必定會反覆前後擺動一幅度,如第7A圖所示,當使用者右手朝前上方擺動時,該桿身122會離開地面3,而左手則會向後下方擺動,使桿身112成傾斜狀,而底部頂持於地面,此時,左手掌21會自然施加一力量至左握把本體11,導致地面3會傳導一反作用力F至桿身112,如此,使用者2便可藉此反作用力F及藉其前進分力W健走行進,同時藉其另一分力S支撐人體部分力量,且因使用者2雙手擺動的幅度大約25~60度(每個人擺動的幅度不同),而左握把本體11上之手刀靠台1112的傾斜角度為25~60度,使得使用者2左手掌21的手刀部位可212可完全貼合於手刀靠台1112,因此,使用者左手掌21施加於左握把本體11的力量會經由桿身112完全傳導至地面,使地面會傳導相同力量的反作用力F,並藉由其中之分力S以減輕膝蓋承受的力量,並輕鬆獲得前進的分力W;此時,右手掌22係為高舉狀態,由於右手掌22的手刀222係完全平貼於手刀靠台1212上,所以使用者的右手掌22會處於最輕鬆的狀態,如第7B圖所示,當右手經由前擺再向後下擺動的過程中,如第7C所示,可順勢將右手大拇指221向上翹起,在桿身122底部碰觸到地面時,同時將右手大拇指221朝大拇指靠台1211按壓抵靠(如按讚的動作),同時,換左手掌21向前上方擺動,當左手掌21向後下方擺動時,同樣是進行左手大拇指211翹起並朝大拇指靠台1111按壓抵靠。因此,本發明在健走的過程中,可同步進行左、右手大拇指211,221不斷的向上翹與向下按壓抵靠,而向按壓抵靠的動作則是在交叉邊的大腳趾著 地的同時由大拇指211,221按壓該大拇指靠台1111,1211以同時促進腳步之大腳趾的施力,此時人體的神經迴路促成行走的雙手及雙腳自然律動前進,使行走更輕鬆;而大拇指211按壓更可以刺激大腦的節奏感,經由上肢擺動,帶動下肢行走,使得走路更快速,使效果達到比一般持桿健走更好。
而除了以上實施例之外,如第8圖所示,更能夠於該大拇指靠台1111,1211表面上設置有複數個對應於使用者左手掌21或右手掌22之大拇指211,221的可按壓顆粒物11111,12111,因此當使用者左手掌21或右手掌22之大拇指211,221向上翹起後再向下按壓時,該大拇指211,221會壓抵按壓顆粒物11111,12111,達到末梢神經按摩刺激之功效。
請參閱第9圖,係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示意圖,係以右握把本體12為實施例進行說明,該右握把本體12之握身121頂部具有一頂面123,可自該頂面123與遠離手刀靠台1212的相對另一側邊向下延伸一大拇指靠台1231,該大拇指靠台1231的抵靠面與握身121的軸向位置具有一夾角θ3,θ3為0~30度,且該大拇指靠台1231係位於該使用者右手掌22手握該握身121時,對應於使用者右手掌22之大拇指221的同一側及按壓抵靠位置,供使用者之大拇指221舒適按壓抵靠,以讓使用者手掌之大拇指有足夠的空間能夠靠於該大拇指靠台1231上;而該手刀靠台1212的結構與第1圖相同,於此不在贅述。另外,如第10圖所示,該大拇指靠台1231表面上亦設置有複數個對應於使用者之大拇指的可按壓顆粒物12311,讓使用者之大拇指向上翹起在向下按壓抵靠時,能達到刺激末梢神經按摩之功效。而左握把本體11結構與右握把本體12的結構相同,僅大拇指靠台1111與手刀靠台1112與右握把本體12反向設置,於此不在贅述。
請參閱第11圖所示,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示意圖,係以右握把本體12’為實施例進行說明,該右握把本體12’的樣式與第1圖不同,該右握把本體之握身121’遠離手刀靠台1212’相對另一側設置有大拇指靠台1211’,該大拇指靠台1211’係自握身121’內凹形成一抵靠空間,且該大拇指靠台1211’的抵靠面與握身121’的軸向位置具有一夾角,該夾角為0~30度,而該大拇指靠台1211’的抵靠面係較頂面123’更為突出,如第12圖所示,當使用者右手掌22握持於該握身121’上時,使用者右手掌22之大拇指221則能夠剛好放置於該大拇指靠台1211’內,由於該大拇指靠台1211’較頂面123’更為突出,所以右握把本體12的頂面並不會妨礙阻擋該大拇指221進行向上翹起及向下按壓的動作,故亦能達到如同第1圖及第9圖相同效果。另外該握身121’底部之手刀靠台1212’與第1圖及第9圖相同,於此不在贅述。而左握把本體結構與右握把本體12’的結構相同,僅大拇指靠台與手刀靠台與右握把本體12’反向設置,於此不在贅述。
另外,上述各實施例所述之大拇指靠台1111,1211,1231,1211’的面積大於使用者之大拇指211,221,而手刀靠台1212,1212’之面積大於使用者手掌之手刀212,222。
另外,上述各實施例,當該大拇指靠台1111,1211,1231,1211’與握身軸向位置夾角θ1、θ3為0度時,該大拇指靠台1111,1211,1231,1211’係為一平面之平台,若大於0度並小於30度時,,該大拇指靠台1111,1211,1231,1211’則為向上傾斜一角度延伸形成一斜台。
本發明所提供之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與其他習用技術相互比較時,其優點如下:
1.本發明能夠給使用者之大拇指更舒適易施力按壓抵靠的靠台,並於腳 掌之大腳趾離地的同時利用拇指按壓靠台進行大拇指的按壓,則可以同時促進大腳趾的施力,使行走更輕鬆。
2.本發明即在於提供一種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藉由能夠大拇指按壓可以刺激大腦的節奏感,經由上肢擺動,並帶動下肢行走,以使得走路更快速。
3.本發明由於手刀靠台具有向上揚的設計,有別於習用之手刀平台,可以使使用者手掌之手刀處之施力面會更紮實,而且一上手就可以將桿子向斜後方持桿。也很容易分辨左右手,對於教學更加容易上手。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
1‧‧‧握把本體
11‧‧‧左握把本體
111‧‧‧握身
1111‧‧‧大拇指靠台
1112‧‧‧手刀靠台
112‧‧‧桿身
113‧‧‧頂面
114‧‧‧底部
12‧‧‧右握把本體
121‧‧‧握身
1211‧‧‧大拇指靠台
1212‧‧‧手刀靠台
122‧‧‧桿身
123‧‧‧頂面
124‧‧‧底部
θ1‧‧‧夾角
θ2‧‧‧夾角

Claims (8)

  1. 一種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係包含一握把本體,該握把本體係與一桿身相連接,形成健走杖,供使用者手握握把本體利用桿身當支撐,進行健走,其特徵在於:該握把本體具有一握身,該握身的一端部具有一頂面,遠離頂面之另一端部為底部,係於使用者手掌握該握把本體之握身時,該握身接近頂面並對應於使用者手掌之大拇指同一側設置有一大拇指靠台,其中該大拇指靠台係由該頂面向下延伸出來,該大拇指靠台係位於使用者之大拇指恰好按壓抵靠的位置,用以供使用者之大拇指按壓抵靠使用;且於接近底部相對於大拇指靠台的另一側面設置有一向上傾斜之手刀靠台。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其中該該手刀靠台與該握身之傾斜角度係為25~60度,係供使用者的手刀部位按壓抵靠施力使用,而使用者的手刀部位之小拇指邊緣係高於手腕部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其中該握把本體係為右握把本體或左握把本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其中該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與握身軸向位置間具有一0度的夾角,使大拇指靠台係為一平台。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其中該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與握身軸向位置間具有一大於0度並小於30度的夾角,使大拇指靠台為一向上翹起之斜台,當使用者的大拇指按壓抵靠於大拇指靠台時,會受限於大拇指靠台為斜台結構影響,使大拇指同樣呈現向上傾斜之狀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其中該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較握身頂面突出,使頂面不會阻礙使用者大拇指於大拇指靠台上的按壓抵靠,該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與握身軸向位置間具有一0度的夾角,使大拇指靠台係為一平台。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其中該大拇指靠的抵靠面較握身頂面突出,使頂面不會阻礙使用者大拇指於大拇指靠台上的按壓抵靠,該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與握身軸向位置間具有一大於0度並小於30度的夾角,使大拇指靠台為一向上翹起之斜台,當使用者的大拇指按壓抵靠於大拇指靠台時,會受限於大拇指靠台為斜台結構影響,使大拇指同樣呈現向上傾斜之狀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走路之健走杖握把結構,其中該大拇指靠台表面上係設置有複數個對應於使用者之大拇指的按壓顆粒物。
TW104121897A 2014-03-19 2014-03-19 Used to walk the walking stick grip structure TWI6014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1897A TWI601495B (zh) 2014-03-19 2014-03-19 Used to walk the walking stick grip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1897A TWI601495B (zh) 2014-03-19 2014-03-19 Used to walk the walking stick grip stru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8102A TW201538102A (zh) 2015-10-16
TWI601495B true TWI601495B (zh) 2017-10-11

Family

ID=54851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1897A TWI601495B (zh) 2014-03-19 2014-03-19 Used to walk the walking stick grip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14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618070A (en) * 2022-04-20 2023-11-01 Walx Ltd An improved handle for a walking ai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11816A2 (en) * 2003-08-01 2005-02-10 Todd Peterson Training umbrella golf grip
CN2749332Y (zh) * 2004-11-15 2006-01-04 李明贤 一种手杖的握把
EP2305357B1 (fr) * 2009-10-01 2012-08-22 Salomon S.A.S. Poignée de préhension pour bâton
CN203028311U (zh) * 2012-10-11 2013-07-03 王靖鑫 可以按摩的拐杖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11816A2 (en) * 2003-08-01 2005-02-10 Todd Peterson Training umbrella golf grip
CN2749332Y (zh) * 2004-11-15 2006-01-04 李明贤 一种手杖的握把
EP2305357B1 (fr) * 2009-10-01 2012-08-22 Salomon S.A.S. Poignée de préhension pour bâton
CN203028311U (zh) * 2012-10-11 2013-07-03 王靖鑫 可以按摩的拐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8102A (zh) 2015-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91745A1 (en) Massage device set
JP2007537774A6 (ja) マッサージ器具セット
US20130012851A1 (en) Versatile massage therapy pole
US20050159689A1 (en) Ergonomic reflexology device
US11590051B2 (en) Gentle massage and myofascial release device
ZA200605984B (en) Massage device set
TWI601495B (zh) Used to walk the walking stick grip structure
TWI522058B (zh) Used to walk the health of the stick grip structure
CN2179126Y (zh) 健身锤
CN203954547U (zh) 健走杖握把结构
JP3212702U (ja) お体調整棒
CN205379452U (zh) 按摩器的改良结构
CN209220890U (zh) 一种多功能健身按摩器
JP3130859U (ja) スクレーピング療法用多機能マッサージ器
CN205924464U (zh) 设有缓冲套的按摩锤
CN203750103U (zh) 健走杖的握把结构
CN104941124A (zh) 健走杖握把结构
KR200212259Y1 (ko) 휴대가 용이한 지압구
KR200328953Y1 (ko) 지압구
JP3187504U (ja) 自分の体重を利用するマッサージ器
CN208974539U (zh) 便携式三头按摩仪
JP3201519U (ja) マッサージ器具
CN206342666U (zh) 指部按摩器
TWM590050U (zh) 健身鯊齒八卦紓壓按摩用具
CN201044810Y (zh) 推拿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