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54547U - 健走杖握把结构 - Google Patents

健走杖握把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54547U
CN203954547U CN201420138566.6U CN201420138566U CN203954547U CN 203954547 U CN203954547 U CN 203954547U CN 201420138566 U CN201420138566 U CN 201420138566U CN 203954547 U CN203954547 U CN 203954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umb
platform
user
good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385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富景
蔡凯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mosa Sound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ormosa Sound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mosa Sounding Corp filed Critical Formosa Sound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1385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54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54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5454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走杖握把结构,包括一握把本体,所述握把本体向下延伸有一杆身,于握把本体的一侧延伸有一大姆指靠台,所述大拇指靠台供使用者手握所述握把本体时大拇指按压抵靠,而所述握把本体接近底端的一侧设置有一倾斜角度的手刀靠台,所述手刀靠台与大姆指靠台位于不同的两侧,所述手刀靠台供使用者的手刀处按压抵靠施力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使用者的大脚趾离地的同时用大拇指按压所述大拇指靠台,则可以同时促进大脚趾的施力,使行走更轻松,另外由于手刀靠台倾斜角度向上扬的设计,可以让使用者手掌的手刀处施力面更扎实,而且一上手就可以将杆身向斜后方持杆。

Description

健走杖握把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健走杖握把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能够提供使用者手部的大拇指按压抵靠的靠台的健走杖的握把结构,供使用者在健走时更有力道并达到牵动全身运动的效果,依据人类行走维持角动量守恒,左手对右脚,右手对左脚,左、右交叉协调前进,若在握把上设有供大拇指按压功能的靠台,则大拇指的按压可经走路时自然形成的神经回路,促使交叉的脚部大脚趾向地面方向下压,让大拇指与交叉的大脚趾呼应,更有节奏的使力的前进,而达到上肢、下肢交叉更协调、有力道及有节奏地前进,使走路更轻松有效。 
背景技术
健走是一种新形态的运动,让行走者不再需要气喘如牛、挥汗如雨或者忍受肌肉酸痛来得到健康,因为健走着重的是有效的增进“身体机能”,而非“身体技能”。这种温和的全身运动会很快地让外表与感觉更好。 
如图13所示,为一种现有技术中的健走杖示意图,主要包括有一握把41,所述握把41的底端延伸有一杖体43,而握把41上连接有腕带42,使用者手握握把41,并将腕带42套设于手腕62上,当使用者没有手握所述握把41时,所述健走杖也不会脱落。然而,虽然上述健走杖可达到辅助健走的目的,但是当使用者手掌61握持握把41向前行走时,由于手掌61是握住握把41的,且握把41上并无设置任何靠台,导致使用者只能以手握紧握把41,无法在手握握把时进行手指的运动,尤其是大拇指的运动,因人类成为万物之灵的万能双手之中,大拇指的功能占手部的百分的50,且大拇指对于行走方面有很重要的影响。且当使用者在行走过程中双手必定会反复摆动,摆动幅度约25~60°,当健走杖的杖体43顶持到地面时,健走杖会往后 顶并产生反作用力,造成使用者必须施以支撑身体及推动身体前进的力量在握把上,才能驱使身体不断地前进,然而握把上并无设置手刀靠台,只靠腕带42吸收使用者施加的力量,造成力的传导不明显。 
请参阅图14所示,另一种现有技术中的健走杖示意图,主要包括有一握把51,所述握把51一端连接有一杖体52,并于握把底端一侧设置有一手刀平台53,所述手刀平台53为平整的表面,与握把一侧为垂直设置,所述手刀平台53供使用者手握握把51时手掌部位的手刀置放,但该现有技术中的健走杖上仍未设置供手部大拇指运动的结构,且虽然有设置手刀靠台,但所述手刀为平面,并无倾斜的角度,然而,使用者在行走时,手部的摆动角度为25~60°,而手刀平台53若为平整面,会造成使用者在手握所述握把向下施力时,其手刀部位会与手刀平台形成一角度差,致使力的传导施力无法完全贴平在手刀平台上,导致施力效果不彰,不符合人体工学。 
因此,若能够提供一种具有供使用者的手部大拇指能够按压抵靠的靠台的健走杖结构,除了具有使大拇指更舒适易按压抵靠施力的靠台之外,在左脚离地时(左大脚趾同时也离地)这同时能够以右大拇指按压靠台,依如下原理:左手对右脚,右手对左脚,产生同步协调,在大脑的运动区的协同作用下,在我们走路进行中产生一种自然形成的神经回路,因此可以同时促进左大脚趾的施力,使行走更轻松有劲;而大拇指按压更可以刺激大脑的节奏感,上肢摆动因而更规律,带动下肢更规律地行走,使得走路步调更有节奏更有效率,进而更快速,如此走路同时左右交替拇指按压拇指靠台实为增加走路效能的最佳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健走杖握把结构,能够给大拇指更舒适易施力的靠台,并于其中一脚(左脚或右脚)的大脚趾离地的同时用斜对于另一手的大拇指按压靠台时,则可以同时促进大 脚趾的施力,使行走更轻松。 
本实用新型还在于提供一种健走杖握把结构,借助大拇指按压握把上的大拇指靠台可以刺激大脑的节奏感,经由上肢摆动,带动下肢行走,以使得走路更快速。 
本实用新型还在于提供一种健走杖握把结构,借助倾斜25~60°手刀靠台设置,当使用者于行走时,所述手部的手刀在向下施力时会完全平贴于手刀靠台上,以达到最佳施力效果,并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健走杖握把结构,包括一握把本体,所述握把本体与一杆身相连接,形成健走杖,供使用者手握所述握把本体并利用杆身当支撑,进行健走,所述握把本体具有一握身,所述握身的一端部具有一顶面,远离顶面的另一端部为底部,在使用者手掌握所述握把本体的握身时,所述握身接近顶面并对应于使用者手掌的大拇指同一侧设置有一大拇指靠台,以供使用者的大拇指按压抵靠使用; 
所述大拇指靠台由所述握身接近顶面的侧壁表面延伸出来,所述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与握身轴向位置间具有一大于0°并小于30°的夹角,使大拇指靠台为一向上翘起的斜台,当使用者的大拇指按压抵靠于大拇指靠台时,会受限于大拇指靠台为斜台结构影响,使大拇指同样呈现向上倾斜的状态。 
上述的健走杖握把结构,所述握把本体为右握把本体或左握把本体。 
上述的健走杖握把结构,所述大拇指靠台由所述握身接近顶面的侧壁表面延伸出来,所述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与握身轴向位置间具有一0°的夹角,使大拇指靠台为一平台。 
基于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的健走杖握把结构,所述大拇指靠台由所述握身接近顶面的侧壁表面延伸出来,所述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与握身轴向位置间具有一大于0°并小于30°的夹角,使大拇指靠台为一向上翘起的斜台,当 使用者的大拇指按压抵靠于大拇指靠台时,会受限于大拇指靠台为斜台结构影响,使大拇指同样呈现向上倾斜的状态。 
基于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的健走杖握把结构,所述大拇指靠台由所述顶面向下延伸出来,所述大拇指靠台位于使用者的大拇指恰好按压抵靠的位置,所述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与握身轴向位置间具有一0°的夹角,使大拇指靠台为一平台。 
基于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的健走杖握把结构,所述大拇指靠台内凹成形于握身接近顶面的一侧,且所述大拇指靠的台面较握身顶面突出,使顶面部会阻碍使用者大拇指于大拇指靠台上的按压抵靠,所述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与握身轴向位置间具有一0°的夹角,使大拇指靠台为一平台。 
基于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的健走杖握把结构,所述大拇指靠台内凹成形于握身接近顶面的一侧,且所述大拇指靠的台面较握身顶面突出,使顶面部会阻碍使用者大拇指于大拇指靠台上的按压抵靠,所述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与握身轴向位置间具有一大于0°并小于30°的夹角,使大拇指靠台为一向上翘起的斜台,当使用者的大拇指按压抵靠于大拇指靠台时,会受限于大拇指靠台为斜台结构影响,使大拇指同样呈现向上倾斜的状态。 
基于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的健走杖握把结构,所述大拇指靠台表面上设置有多个个对应于使用者的大拇指的按压颗粒物。 
本实用新型包括的另外一种健走杖握把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健走杖握把结构,包括一握把本体,所述握把本体与一杆身相连接,形成健走杖,供使用者手握握把本体利用杆身当支撑,进行健走,所述握把本体具有一握身,所述握身的一端部具有一顶面,远离顶面的另一端部为底部,于使用者手掌握所述握把本体的握身时,所述握身接近顶面并对应于使用者手掌的大拇指同一侧设置有一大拇指靠台,用以供使用者的大拇指按压抵靠使用,且于接近底部相对于大拇指靠台的另一侧面设置有一向上倾斜的 手刀靠台,所述手刀靠台供使用者的手刀部位按压抵靠施力使用,而使用者的手刀部位位于手掌的边缘与小拇指边缘处; 
所述手刀靠台与所述握身的倾斜角度为25~60°,使用者手刀按压抵靠于手刀靠台时,使用者的小拇指边缘高于手腕部位; 
所述大拇指靠台与所述握把的倾斜角度为0~30°。 
上述的健走杖握把结构,所述握把本体为左握把本体或右握把本体。 
上述的健走杖握把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使用者的大脚趾离地的同时用大拇指按压所述大拇指靠台,则可以同时促进大脚趾的施力,使行走更轻松,另外由于手刀靠台倾斜角度向上扬的设计,可以让使用者手掌的手刀处施力面更扎实,而且一上手就可以将杆身向斜后方持杆。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健走杖握把结构的一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健走杖握把结构的一实施的握持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健走杖握把结构的一实施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健走杖握把结构的一实施的握持实施右侧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健走杖握把结构的一实施的握持实施左侧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健走杖握把结构的一实施的握持实施前侧示意图; 
图7A本实用新型健走杖握把结构的一实施的使用操作示意图; 
图7B本实用新型健走杖握把结构的一实施的使用操作示意图; 
图7C本实用新型健走杖握把结构的一实施的大拇指按压实施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健走杖握把结构的另一实施的局部架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健走杖握把结构的另一的局部架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健走杖握把结构的另一实施的局部架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健走杖握把结构的另一实施的局部架构示意图;以及 
图12本实用新型健走杖握把结构的另一实施的握持实施示意图。 
图13一种现有技术中的健走杖示意图。 
图14另一种现有技术中的健走杖示意图。 
其中:
〔现有技术中的〕 
41,握把 
42,腕带 
43,杖体 
51,握把 
52,杖体 
53,手刀平台 
61,手掌 
62,手腕 
〔本实用新型〕 
1,握把本体 
11,左握把本体 
111,握身 
1111,大拇指靠台 
11111,按压颗粒物 
1112,手刀靠台 
112,杆身 
113,顶面 
114,底部 
12,右握把本体 
12’,右握把本体 
121,握身 
121’,握身 
1211,大拇指靠台 
1211’,大拇指靠台 
12111,按压颗粒物 
1212,手刀靠台 
1212’,手刀靠台 
122,杆身 
123,顶面 
123’,顶面 
1231,大拇指靠台 
12311,按压颗粒物 
124,底部 
2,使用者 
21,左手掌 
211,大拇指 
212,手刀处 
22,右手掌 
221,大拇指 
222,手刀处 
3,地面 
θ1,夹角 
θ2,夹角 
θ3,夹角 
W,分力 
F,反作用力 
S,分力。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供使用者双手握持的用于走路的健走杖握把结构,主要包括有一握把本体1,所述握把本体1具有一左握把本体11或一右握把本体12,所述左握把本体11或右握把本体12皆具有一用以让使用者左手掌21或右手掌22握持的握身111,121,所述握身111,121具有一顶面113,123,且所述握身111,121接近顶面113,123的其中一侧面延伸出一供使用者大拇指211,221按压抵靠的大拇指靠台1111,1211,所述大拇指靠台1111,1211的抵靠面与握身111,121的轴向部位具有一夹角θ1,所述θ1为0~30°; 
所述握身111,121远离顶面113,123的相对另一端具有一底部114,124,而握身111,121接近底部114,124且远离大拇指靠台1111,1211的相对另一侧面延伸有倾斜角度的手刀靠台1112,1212,所述手刀靠台1112,1212的抵靠面与握身111,121轴向部位具有一夹角θ2,所述θ2为25~60°,且所述手刀靠台1112,1212供使用者左手掌21或右手掌22的手刀部位212,222按压抵靠,如图4所示,使用者的手刀部位212,222是指小拇指远离无名指的另一边缘延伸至连接手掌211,221的边缘处。 
同时参阅图3所示,自所述握身111,121底部114,124向下延伸连接有一杆身112,122,使本实用新型可视需求制作成单杖结构或双杖结构,供使用者持单杖健走或双杖健走皆可。 
而使用者手掌21握持的示意图如图2、图4、图5及图6所示,其中,由于大拇指靠台1111,1211的抵靠面与所述握身111,121的夹角θ1为0~30°, 且所述大拇指靠台1111,1211于握身111,121上的位置恰好是在使用者左手掌21或右手掌22手握握身1111,1211时,大拇指211,221可以置放的位置,以供大拇指211,221按压抵靠(如图5所示);而手刀靠台1112,1212抵靠面与所述握把111,121的夹角θ2为25~60°,当使用者的左手掌21或右手掌22的手刀部位212,222放置于手刀靠台1112,1212时,受限于手刀靠台1112,1212倾斜角度影响,使得使用者的手刀212,222随的为倾斜置放,所述小拇指处高于手腕处(如图4及图5所示)。 
如图7A及图7B所示,为使用者手持双杖行走示意图,当人类在行走的时候,为了维持角动量的守恒,提高走动时的钟摆效率,左手对右脚,右手对左脚,产生同步协调。这在大脑的运动区的协同作用是在我们走路的后产生一种自然形成的神经回路。在针灸之时,董式奇穴就是利用这种X型交叉,左脚痛于右手取穴。右脚痛于左手取穴。更有趣的是可以用对侧脚部的大脚趾,治疗手部的大拇指的板机指,所谓的板机指为大拇指因为深屈肌(deep flexor)肌腱(tendon),由于在指头基部形成结节(nodule),使得手指头在弯曲而想伸直时会卡在肌腱滑车(pulley),以致尾端指节无法完全伸直;或者在伸直时会有阻力,形成类似扣板机的情形,所以称之为板机指。可见得大脑之中,手部大拇指与脚部大脚趾其连动的协调之处。在太极武术的中,强调手到脚到,手脚的协调,同步共振,产生最大的身体能量,贯串全身骨骼肌肉,关节筋膜,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惊人效能。 
因此,当使用者2的左手掌21或右手掌22手握左握把本体11或右握把本体12进行健走时,所述杆身112,122的底部会轮流顶持于地面3,以助于使用者2的行走。因此,当使用者2在走路时,双手必定会反复前后摆动一幅度,如图7A所示,当使用者右手朝前上方摆动时,所述杆身122会离开地面3,而左手则会向后下方摆动,使杆身112成倾斜状,而底部顶持于地面,此时,左手掌21会自然施加一力量至左握把本体11,导致地面3会 传导一反作用力F至杆身112,如此,使用者2便可借此反作用力F及借其前进分力W健走行进,同时借其另一分力S支撑人体部分力量,且因使用者2双手摆动的幅度大约25~60°(每个人摆动的幅度不同),而左握把本体11上的手刀靠台1112的倾斜角度为25~60°,使得使用者2左手掌21的手刀部位可212可完全贴合于手刀靠台1112,因此,使用者左手掌21施加于左握把本体11的力量会经由杆身112完全传导至地面,使地面会传导相同力量的反作用力F,并借助其中的分力S以减轻膝盖承受的力量,并轻松获得前进的分力W;此时,右手掌22为高举状态,由于右手掌22的手刀222完全平贴于手刀靠台1212上,所以使用者的右手掌22会处于最轻松的状态,如图7B所示,当右手经由前摆再向后下摆动的过程中,如第7C所示,可顺势将右手大拇指221向上翘起,在杆身122底部碰触到地面时,同时将右手大拇指221朝大拇指靠台1211按压抵靠(如按赞的动作),同时,换左手掌21向前上方摆动,当左手掌21向后下方摆动时,同样是进行左手大拇指211翘起并朝大拇指靠台1111按压抵靠。 
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健走的过程中,可同步进行左、右手大拇指211,221不断的向上翘与向下按压抵靠,而向按压抵靠的动作则是在交叉边的大脚趾着地的同时由大拇指211,221按压所述大拇指靠台1111,1211以同时促进脚步的大脚趾的施力,此时人体的神经回路促成行走的双手及双脚自然律动前进,使行走更轻松;而大拇指211按压更可以刺激大脑的节奏感,经由上肢摆动,带动下肢行走,使得走路更快速,使效果达到比一般持杆健走更好。 
而除了以上实施例之外,如图8所示,更能够于所述大拇指靠台1111,1211表面上设置有多个个对应于使用者左手掌21或右手掌22的大拇指211,221的可按压颗粒物11111,12111,因此当使用者左手掌21或右手掌22的大拇指211,221向上翘起后再向下按压时,所述大拇指211,221会压抵按压颗粒物11111,12111,达到末梢神经按摩刺激的功效。 
请参阅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示意图,以右握把本体12为实施例进行说明,所述右握把本体12的握身121顶部具有一顶面123,可自所述顶面123与远离手刀靠台1212的相对另一侧边向下延伸一大拇指靠台1231,所述大拇指靠台1231的抵靠面与握身121的轴向位置具有一夹角θ3,θ3为0~30°,且所述大拇指靠台1231位于所述使用者右手掌22手握所述握身121时,对应于使用者右手掌22的大拇指221的同一侧及按压抵靠位置,供使用者的大拇指221舒适按压抵靠,以让使用者手掌的大拇指有足够的空间能够靠于所述大拇指靠台4111上;而所述手刀靠台1212的结构与图1相同,于此不再赘述。另外,如图10所示,所述大拇指靠台1231表面上也设置有多个个对应于使用者的大拇指的可按压颗粒物12311,让使用者的大拇指向上翘起在向下按压抵靠时,能达到刺激末梢神经按摩的功效。而左握把本体11结构与右握把本体12的结构相同,仅大拇指靠台1111与手刀靠台1112与右握把本体12反向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示意图,以右握把本体12’为实施例进行说明,所述右握把本体12’的样式与图1不同,所述右握把本体的握身121’远离手刀靠台1212’相对另一侧设置有大拇指靠台1211’,所述大拇指靠台1211’自握身121’内凹形成一抵靠空间,且所述大拇指靠台1211’的抵靠面与握身121’的轴向位置具有一夹角,所述夹角为0~30°,而所述大拇指靠台1211’的抵靠面较顶面123’更为突出,如图12所示,当使用者右手掌22握持于所述握身121’上时,使用者右手掌22的大拇指221则能够刚好放置于所述大拇指靠台5111内,由于所述大拇指靠台1211’较顶面123’更为突出,所以右握把本体12的顶面并不会妨碍阻挡所述大拇指221进行向上翘起及向下按压的动作,故也能达到如同图1及图9相同效果。另外所述握身121’底部的手刀靠台1212’与图1及图9相同,于此不再赘述。而左握把本体结构与右握把本体12’的结构相同,仅大拇指靠台与手刀靠台与右握把 本体12’反向设置,于此不再赘述。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大拇指靠台1111,1211,1231,1211’的面积大于使用者的大拇指211,221,而手刀靠台1212,1212’的面积大于使用者手掌的手刀212,222。、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当所述大拇指靠台1111,1211,1231,1211’与握身轴向位置夹角θ1、θ3为0°时,所述大拇指靠台1111,1211,1231,1211’为一平面的平台,若大于0°并小于30°时,所述大拇指靠台1111,1211,1231,1211’则为向上倾斜一角度延伸形成一斜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健走杖握把结构,与其它现有技术中的技术相互比较时,其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能够给使用者的大拇指更舒适易施力按压抵靠的靠台,并于脚掌的大脚趾离地的同时利用拇指按压靠台进行大拇指的按压,则可以同时促进大脚趾的施力,使行走更轻松。 
本实用新型即在于提供一种健走杖握把结构,借助能够大拇指按压可以刺激大脑的节奏感,经由上肢摆动,并带动下肢行走,以使得走路更快速。 
本实用新型由于手刀靠台具有向上扬的设计,有别于现有技术中的手刀平台,可以使使用者手掌的手刀处的施力面会更扎实,而且一上手就可以将杆子向斜后方持杆。也很容易分辨左右手,对于教学更加容易上手。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创造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创造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为了清楚地说明各部件的组合关系,上面对各种说明性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围绕其功能进行了一般地描述,至于这种部件的组合是实现哪种功能,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对整个装置所施加的设计约束条件。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 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引伸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健走杖握把结构,包括一握把本体,所述握把本体与一杆身相连接,形成健走杖,供使用者手握所述握把本体并利用杆身当支撑,进行健走,其特征在于: 
所述握把本体具有一握身,所述握身的一端部具有一顶面,远离顶面的另一端部为底部,在使用者手掌握所述握把本体的握身时,所述握身接近顶面并对应于使用者手掌的大拇指同一侧设置有一大拇指靠台,以供使用者的大拇指按压抵靠使用; 
所述大拇指靠台由所述顶面向下延伸出来,所述大拇指靠台位于使用者的大拇指恰好按压抵靠的位置,所述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与握身轴向位置间具有一大于0°并小于30°的夹角,使大拇指靠台为一向上翘起的斜台,当使用者的大拇指按压抵靠于大拇指靠台时,会受限于大拇指靠台为斜台结构影响,使大拇指同样呈现向上倾斜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走杖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本体为右握把本体或左握把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健走杖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拇指靠台由所述握身接近顶面的侧壁表面延伸出来,所述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与握身轴向位置间具有一0°的夹角,使大拇指靠台为一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健走杖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拇指靠台由所述握身接近顶面的侧壁表面延伸出来,所述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与握身轴向位置间具有一大于0°并小于30°的夹角,使大拇指靠台为一向上翘起的斜台,当使用者的大拇指按压抵靠于大拇指靠台时,会受限于大拇指靠台为斜台结构影响,使大拇指同样呈现向上倾斜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健走杖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拇指靠台由所述顶面向下延伸出来,所述大拇指靠台位于使用者的大拇指恰好按压抵靠的位置,所述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与握身轴向位置间具有一0° 的夹角,使大拇指靠台为一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健走杖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拇指靠台内凹成形于握身接近顶面的一侧,且所述大拇指靠的台面较握身顶面突出,使顶面部会阻碍使用者大拇指于大拇指靠台上的按压抵靠,所述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与握身轴向位置间具有一0°的夹角,使大拇指靠台为一平台。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健走杖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拇指靠台内凹成形于握身接近顶面的一侧,且所述大拇指靠的台面较握身顶面突出,使顶面部会阻碍使用者大拇指于大拇指靠台上的按压抵靠,所述大拇指靠台的抵靠面与握身轴向位置间具有一大于0°并小于30°的夹角,使大拇指靠台为一向上翘起的斜台,当使用者的大拇指按压抵靠于大拇指靠台时,会受限于大拇指靠台为斜台结构影响,使大拇指同样呈现向上倾斜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健走杖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拇指靠台表面上设置有多个个对应于使用者的大拇指的按压颗粒物。 
9.一种健走杖握把结构,包括一握把本体,所述握把本体与一杆身相连接,形成健走杖,供使用者手握握把本体利用杆身当支撑,进行健走,其特征在于: 
所述握把本体具有一握身,所述握身的一端部具有一顶面,远离顶面的另一端部为底部,于使用者手掌握所述握把本体的握身时,所述握身接近顶面并对应于使用者手掌的大拇指同一侧设置有一大拇指靠台,用以供使用者的大拇指按压抵靠使用,且于接近底部相对于大拇指靠台的另一侧面设置有一向上倾斜的手刀靠台,所述手刀靠台供使用者的手刀部位按压抵靠施力使用,而使用者的手刀部位位于手掌的边缘与小拇指边缘处; 
所述手刀靠台与所述握身的倾斜角度为25~60°,使用者手刀按压抵靠于 手刀靠台时,使用者的小拇指边缘高于手腕部位; 
所述大拇指靠台与所述握把的倾斜角度为0~3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健走杖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本体为左握把本体或右握把本体。 
CN201420138566.6U 2014-03-25 2014-03-25 健走杖握把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54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38566.6U CN203954547U (zh) 2014-03-25 2014-03-25 健走杖握把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38566.6U CN203954547U (zh) 2014-03-25 2014-03-25 健走杖握把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54547U true CN203954547U (zh) 2014-11-26

Family

ID=51915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38566.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54547U (zh) 2014-03-25 2014-03-25 健走杖握把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545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1124A (zh) * 2014-03-25 2015-09-30 富声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健走杖握把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1124A (zh) * 2014-03-25 2015-09-30 富声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健走杖握把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19356U (zh) 一种穴位按摩锤
CN203954547U (zh) 健走杖握把结构
CN203802768U (zh) 一种按摩机构
CN206566180U (zh) 一种治疗腿痛的拍打理疗装置
CN205019349U (zh) 一种抖足健体床
CN1984629B (zh) 按摩装置组
CN2683113Y (zh) 多功能按摩器
CN203139089U (zh) 振背器
TWI601495B (zh) Used to walk the walking stick grip structure
CN202682305U (zh) 一种多功能按摩器
CN104941124A (zh) 健走杖握把结构
CN203750103U (zh) 健走杖的握把结构
CN202223515U (zh) 可以滚动按摩和捶打按摩的多功能按摩器
CN2179126Y (zh) 健身锤
CN205924400U (zh) 一种多功能环保健身按摩椅
CN101474124A (zh) 关节神经按摩保健锤
CN204352142U (zh) 一种筋骨柔揉球
TWI522058B (zh) Used to walk the health of the stick grip structure
CN202682332U (zh) 一种手持按摩器
CN204016844U (zh) 一种足部按摩仪
CN210785298U (zh) 一种手动颈椎按摩器
JP3130859U (ja) スクレーピング療法用多機能マッサージ器
CN105496749A (zh) 一种手动弹性按摩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9316483U (zh) 一种曲形按摩杆
CN201379778Y (zh) 穴位神经连打按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