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1462B - 主機板模組 - Google Patents

主機板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1462B
TWI601462B TW105138647A TW105138647A TWI601462B TW I601462 B TWI601462 B TW I601462B TW 105138647 A TW105138647 A TW 105138647A TW 105138647 A TW105138647 A TW 105138647A TW I601462 B TWI601462 B TW I6014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therboard
positioning member
positioning
block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8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0947A (zh
Inventor
蕭啟成
蕭家良
簡嘉亨
彭盈超
張雅萍
Original Assignee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38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146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14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146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0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0947A/zh

Link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主機板模組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主機板模組。
一般來說,主機板在加工完成之後,可能會因為外力(主機板板體直接受熱、熱脹冷縮或安裝時受力過大)的介入而產生微彎狀態,而微彎狀態會影響主機板於結構上的強度,進而降低主機板的使用壽命。
再者,因為主機板板體本身微彎或因外力因素的介入所產生微彎和翹曲問題,在主機板上各接點的焊錫可能會因此脫落,因而造成焊錫內部相接的二接點無法通電,進而形成斷路,使得主機板難以發揮其所需的效果,並破壞整塊主機板板體結構。
此外,當主機板之表面具有較大的不平整幅度或主機板本體的翹曲狀態嚴重時,會影響後續位於其上之組件的組裝。舉例來說,當連接器在進入機箱而組裝於主機板上時,由於主機板的翹曲會使得連接器難以對位於主機板,因而可能會發生撞件或可能會造成連接器之接腳因為錯插而彎曲損壞。
因此,如何避免或改善主機板板體結構發生翹曲的現象係本領域所述技術人員所一直面對的問題。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出一種主機板模組。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主機板模組包含機殼、主機板、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以及定位連桿。機殼具有底板。主機板位於底板上。第一定位件位於機殼內,且銜接至主機板之第一區塊。第二定位件位於機殼內,且銜接至主機板之第二區塊。定位連桿連接於第一定位件與第二定位件之間,且銜接至主機板之第三區塊。第三區塊實質上位於第一區塊與該第二區塊之間。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前述之定位連桿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連接於第一定位件,且第二端部連接於第二定位件。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前述之定位連桿經由主機板之第三區塊固定於機殼之底板。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前述之定位連桿更包含延伸部。延伸部具有頂部位以及側部位。頂部位連接於第一端部。側部位連接於頂部位,且第一定位件包含第一凸部。第一凸部限位於頂部位與主機板之間,並限位於第一端部與側部位之間。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前述之主機板模組包含多個第三定位件。第三定位件位於機殼內,銜於主機板,且連接於第一定位件與機殼之間。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前述之第一定位件經由主機板之第一區塊固定於機殼之底板。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前述之第二定位件經由主機板之第二區塊固定於機殼之底板。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前述之第二定位件具有通孔實質上朝向定位連桿。定位連桿的第二端部具有第二凸部實質上朝向第二定位件,且第二凸部穿設於通孔中。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前述之第二端部之第二凸部係壓抵通孔的部分內壁。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前述之主機板模組包含樞接部。樞接部設置於機殼上,且樞接於第二定位件遠離定位連桿的一端。
綜上所述,本揭露將主機板、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以及定位連桿彼此依序進行連接或彼此之間利用扣合與搭接的方式而連接固定。藉由上述結構配置,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以及定位連桿可對主機板的整體與對主機板的整個表面進行導正與拉正,進而讓主機板可獲得較穩固的結構設計。因此,依據前述之結構配置,可改善主機板可能會發生的翹曲問題,並可避免之後於主機板上組裝元件時所可能產生的問題。舉例來說,本揭露之結構配置可避免因為主機板的翹曲而使得連接器與主機板於組裝時可能會發生的撞件問題。再者,也可避免因為主機板的翹曲而使得連接器與位於主機板上之插槽之間的對位困難,進而造成連接器之接腳錯插而彎曲損壞的問題。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請參照第1圖以及第2圖。第1圖以及第2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主機板模組1的立體圖,其中為了能更理解本發明,第2圖省略繪示主機板12。如第1圖以及第2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主機板模組1包含機殼10、主機板12、第一定位件14、第二定位件15以及定位連桿18。機殼10具有底板10a(見第2圖)。以下將詳細介紹各元件的結構、功能以及各元件之間的連接關係。
於本實施方式中,主機板12位於底板10a上。第一定位件14位於機殼10內,且銜接至主機板12之第一區塊120。第二定位件15位於機殼10內,且銜接至主機板12之第二區塊122。定位連桿18連接於第一定位件14與第二定位件15之間,銜接至主機板12之第三區塊124,且具有第一端部180以及第二端部182。定位連桿18之第一端部180連接於第一定位件14,而第二端部182連接於第二定位件15。主機板12之第三區塊124實質上位於第一區塊120與該第二區塊122之間。
因此,藉由將主機板12、第一定位件14、第二定位件15以及定位連桿18彼此依序進行連接,使得第一定位件14、第二定位件15以及定位連桿18可對主機板12的整體與對主機板12的整個表面進行導正與拉正,進而讓主機板12可獲得較穩固的結構設計。因此,依據前述之結構配置,可改善主機板12不平整問題並避免之後於主機板12上組裝元件時所可能產生的問題,例如可避免因為主機板12的翹曲而使得連接器與主機板12於組裝時可能會發生的撞件問題。再者,也可避免因為主機板12的翹曲而使得連接器與位於主機板12上之插槽之間的對位困難,進而造成連接器之接腳錯插而彎曲損壞的問題。
舉例來說,如第2圖所示,第一定位件14、第二定位件15以及定位連桿18還分別包含第一銜接部142、第二銜接部152以及第三銜接部186。第一銜接部142、第二銜接部152以及第三銜接部186配置以在同一水平面上,用以分別銜接於主機板12的第一區塊120、第二區塊122及第三區塊124(見第1圖)。因此,當主機板12的第一區塊120、第二區塊122及第三區塊124中的其中一者因為翹曲而偏離底板10a時,其所對應之銜接部會壓底偏離底板10a的主機板12之部位。相對地,當主機板12的第一區塊120、第二區塊122及第三區塊124中的其中一者因為翹曲而靠近底板10a時,其所對應之銜接部會拉回靠近底板10a的主機板12之部位。
於本實施方式中,主機板模組1還包含多個第三定位件16。第三定位件16包含兩個相同的第一定位構件16a以及第二定位構件16b,且其配置方向實質上垂直於定位連桿18的延伸方向。第一定位構件16a以及第二定位構件16b位於機殼10內,銜於主機板12,且連接於第一定位件14與機殼10之間。進一步來說,第一定位構件16a以及第二定位構件16b分別包含第一固定部162以及第二固定部164。第一定位構件16a的第一固定部162連接於第一定位件14,而第二固定部164連接於機殼10的第一側壁10b。相對地,第二定位構件16b的第一固定部162連接於機殼10的第二側壁10c,而第二固定部164連接於第一定位件14。因此,藉由第三定位件16與主機板12的連接固定,第三定位件16可改善主機板12於實質上垂直於定位連桿18之延伸方向的不平整問題。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三定位件16與機殼10或主機板12之間的連接方式為螺絲鎖固,但本揭露不以此連接方式為限。於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三定位件16與機殼10或主機板12之間的連接方式也可為相互搭接或卡合等方式,只要將第三定位件16與機殼10或主機板12之間可相互連接的方式皆能應用於本揭露。
此外,主機板模組1還包含樞接部19。樞接部19設置於機殼10上,位於機殼10上相對於第三定位件16的一側,且與第一側壁10b以及第二側壁10c之間的距離相等。樞接部19樞接於第二定位件15遠離定位連桿18的一端,並連接於第二定位件15。
依據前述結構配置,第一定位件14以及第二定位件15分別藉由第三定位件16以及樞接部19而連接至機殼10。因此,主機板12可經由定位連桿18、第一定位件14以及第二定位件15,而透過第三定位件16以及樞接部19而穩定地固定於機殼10中,並可避免主機板12發生翹曲。
詳細來說,請參照第3圖、第4A圖及第4B圖。第3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主機板模組1的局部放大立體圖(第2圖之Z1處)。第4A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定位連桿18之第一端部180的立體圖。第4B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第一定位件14的部分結構立體圖。
如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定位連桿18更包含延伸部184。延伸部184具有頂部位184a以及側部位184b。定位連桿18之頂部位184a連接於第一端部180。定位連桿18之側部位184b連接於其頂部位184a。第一定位件14包含第一凸部140。第一凸部140限位於定位連桿18之頂部位184a與主機板12之間,並限位於定位連桿18之第一端部180與其側部位184b之間。藉此,定位連桿18與第一定位件14之間可藉由扣合與搭接的方式而連接固定。因此,主機板12可透過上述元件之間的相互固定來獲得更穩固的結構設計,進而可改善主機板12發生翹曲的問題。然而,本實施方式之定位連桿18與第一定位件14的連接方式不以上述方式為限,只要可將定位連桿18與第一定位件14相互連接的方式皆可應用於本揭露。
進一步來說,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定位連桿18可利用螺絲穿過主機板12之第三區塊124,而將主機板12固定於機殼10之底板10a上的螺柱,因此可降低主機板12與機殼10之間的相對移動,並可加強主機板模組1的穩固。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件14可利用螺絲穿過主機板12之第一區塊120,而將主機板12固定於機殼10之底板10a上的螺柱。於其他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定位件15可利用螺絲穿過主機板12之第二區塊122,而將主機板12固定於機殼10之底板10a上的螺柱。然而,本揭露的固定方式不以前述為限,只要可將第一定位件14、第二定位件15及定位連桿18固定於機殼10之底板10a上皆能應用於本揭露。
再者,請參照第5圖、第6A圖及第6B圖。第5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主機板模組1的局部放大立體圖(第2圖之Z2處)。第6A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第二定位件15的部分結構立體圖。第6B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定位連桿18之第二端部182的立體圖。如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定位件15具有通孔150實質上朝向定位連桿18。定位連桿18的第二端部182具有第二凸部1820實質上朝向第二定位件15。定位連桿18的第二凸部1820穿設於通孔150中。
定位連桿18之第二端部182的第二凸部1820係壓抵第二定位件15之通孔150的部分內壁。藉此,定位連桿18與第二定位件15之間可藉由扣合與搭接的方式而連接固定。因此,主機板12可透過上述元件之間的相互固定來獲得更穩固的結構設計,進而可改善主機板12發生翹曲的問題。然而,本實施方式之定位連桿18與第二定位件15的連接方式不以上述方式為限,只要可將定位連桿18與第二定位件15相互連接的方式皆可應用於本揭露。
由以上對於本發明之具體實施方式之詳述,可以明顯地看出,本揭露將主機板、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以及定位連桿彼此依序進行連接或彼此之間利用扣合與搭接的方式而連接固定。藉由上述結構配置,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以及定位連桿可對主機板的整體與對主機板的整個表面進行導正與拉正,進而讓主機板可獲得較穩固的結構設計。因此,依據前述之結構配置,可改善主機板可能會發生的翹曲問題,並可避免之後於主機板上組裝元件時所可能產生的問題。舉例來說,本揭露之結構配置可避免因為主機板的翹曲而使得連接器與主機板於組裝時可能會發生的撞件問題。再者,也可避免因為主機板的翹曲而使得連接器與位於主機板上之插槽之間的對位困難,進而造成連接器之接腳錯插而彎曲損壞的問題。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主機板模組
10‧‧‧機殼
10a‧‧‧底板
10b‧‧‧第一側壁
10c‧‧‧第二側壁
12‧‧‧主機板
120‧‧‧第一區塊
122‧‧‧第二區塊
124‧‧‧第三區塊
14‧‧‧第一定位件
140‧‧‧第一凸部
142‧‧‧第一銜接部
15‧‧‧第二定位件
150‧‧‧通孔
152‧‧‧第二銜接部
16‧‧‧第三定位件
16a‧‧‧第一定位構件
16b‧‧‧第二定位構件
162‧‧‧第一固定部
164‧‧‧第二固定部
18‧‧‧定位連桿
180‧‧‧第一端部
182‧‧‧第二端部
1820‧‧‧第二凸部
184‧‧‧延伸部
184a‧‧‧頂部位
184b‧‧‧側部位
186‧‧‧第三銜接部
19‧‧‧樞接部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主機板模組的立體圖。 第2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主機板模組的立體圖,其中省略繪示主機板。 第3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主機板模組的局部放大立體圖(第2圖之Z1處)。 第4A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定位連桿之第一端部的立體圖。 第4B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第一定位件的部分結構立體圖。 第5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主機板模組的另一局部放大立體圖(第2圖之Z2處)。 第6A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第二定位件的部分結構立體圖。 第6B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定位連桿之第二端部的立體圖。
1‧‧‧主機板模組
10‧‧‧機殼
10b‧‧‧第一側壁
10c‧‧‧第二側壁
12‧‧‧主機板
120‧‧‧第一區塊
122‧‧‧第二區塊
124‧‧‧第三區塊
14‧‧‧第一定位件
15‧‧‧第二定位件
16‧‧‧第三定位件
16a‧‧‧第一定位構件
16b‧‧‧第二定位構件
162‧‧‧第一固定部
164‧‧‧第二固定部
18‧‧‧定位連桿
180‧‧‧第一端部
182‧‧‧第二端部
19‧‧‧樞接部

Claims (9)

  1. 一種主機板模組,包含:一機殼,具有一底板;一主機板,位於該底板上;一第一定位件,位於該機殼內,且銜接至該主機板之一第一區塊;一第二定位件,位於該機殼內,且銜接至該主機板之一第二區塊;以及一定位連桿,連接於該第一定位件與該第二定位件之間,銜接至該主機板之一第三區塊,且經由該主機板之該第三區塊固定於該機殼之該底板,其中該第三區塊實質上位於該第一區塊與該第二區塊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主機板模組,其中該定位連桿具有一第一端部以及一第二端部,該第一端部連接於該第一定位件,且該第二端部連接於該第二定位件。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主機板模組,其中該定位連桿更包含一延伸部,該延伸部具有一頂部位以及一側部位,該頂部位連接於該第一端部,該側部位連接於該頂部位,且該第一定位件包含一第一凸部,該第一凸部限位於該頂部位與該主機板之間,並限位於該第一端部與該側部位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主機板模組,更包含複 數個第三定位件,位於該機殼內,銜於該主機板,且連接於該第一定位件與該機殼之間。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主機板模組,其中該第一定位件經由該主機板之該第一區塊固定於該機殼之該底板。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主機板模組,其中該第二定位件經由該主機板之該第二區塊固定於該機殼之該底板。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主機板模組,其中該第二定位件具有一通孔實質上朝向該定位連桿,該定位連桿的該第二端部具有一第二凸部實質上朝向該第二定位件,且該第二凸部穿設於該通孔中。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主機板模組,其中該第二端部之該第二凸部係壓抵該通孔的部分內壁。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主機板模組,更包含一樞接部,該樞接部設置於該機殼上,且樞接於該第二定位件遠離該定位連桿的一端。
TW105138647A 2016-11-24 2016-11-24 主機板模組 TWI6014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8647A TWI601462B (zh) 2016-11-24 2016-11-24 主機板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8647A TWI601462B (zh) 2016-11-24 2016-11-24 主機板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1462B true TWI601462B (zh) 2017-10-01
TW201820947A TW201820947A (zh) 2018-06-01

Family

ID=61011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8647A TWI601462B (zh) 2016-11-24 2016-11-24 主機板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1462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38673A (zh) * 2012-03-07 2013-09-16 Wistron Corp 固定裝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38673A (zh) * 2012-03-07 2013-09-16 Wistron Corp 固定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0947A (zh) 2018-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0801B (zh) Connector
JP5660756B2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2015115297A (ja) 基板内蔵コネクタ
JP5484594B2 (ja) 車載情報機器
TWI601462B (zh) 主機板模組
JP2007200624A (ja) コネクタ
TWI556707B (zh) 電子組件
US20060166524A1 (en) Frame of optical display
WO2013018170A1 (ja) ユニット取付装置、電子機器システム、およびユニット取付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602494B (zh) 電路板固定結構及具有電路板固定結構的顯示裝置
TWI536373B (zh) 硬碟固定裝置
US8345443B2 (en) Supporting frame for circuit board
CN108024472B (zh) 主板模块
US20050101165A1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nd assembly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TWI439845B (zh) 中央處理器之固定裝置及使用此固定裝置的方法
JP2017050269A (ja) コネクタ
JP2014154705A (ja) 基板対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による接続構造
TWI603304B (zh) 顯示裝置
TWI714251B (zh) 固定結構
TWI624702B (zh) 背板組件及背光模組
TWI467861B (zh) 軟性印刷電路連接器
WO2023193322A1 (zh) 一种电连接件和浮动式连接器
CN110879635A (zh) 机壳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TWI568337B (zh) 固定結構與具有固定結構之伺服器結構
JP7324486B2 (ja) コネクタ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