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4159B - 圖案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圖案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94159B TWI594159B TW105106870A TW105106870A TWI594159B TW I594159 B TWI594159 B TW I594159B TW 105106870 A TW105106870 A TW 105106870A TW 105106870 A TW105106870 A TW 105106870A TW I594159 B TWI594159 B TW I59415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gon
- original
- light
- pattern
- conductive material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metals or alloy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36—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Wiring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主要使用在觸控面板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的圖案形成方法。尤其關於可妥善使用在投影型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控面板所具有之光穿透性電極的製作上之圖案形成方法。
關於個人數位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筆記型PC、OA機器、醫療機器、或車用導航系統等電子機器,觸控面板係廣泛地使用於此等的顯示器,作為輸入手段。
觸控面板依據位置偵測的方法,係有光學方式、超音波方式、表面型靜電電容方式、投影型靜電電容方式、電阻膜方式等。電阻膜方式的觸控面板中,作為觸控感測器之光穿透性電極,係採用下述構造:光穿透性導電材料與附光穿透性導電層之玻璃係透過間隔物而相對向配置,使電流流通至光穿透性導電材料,測量附光穿透性導電層之玻璃的電壓。另一方面,關於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控面板,由於其特徵在於,作為觸控感測器之光穿透性電極係以於基材上具有光穿透性導電層之光穿透性導電材
料為基本構成,不具有可動部分,所以具有高耐久性、高光穿透率,故可適用在各種用途。再者,投影型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控面板,由於可同時偵測多點,所以廣泛使用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PC等。
以往,使用在觸控面板的光穿透性電極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係使用:於基材上形成有由ITO(氧化銦錫)導電膜所構成之光穿透性導電層而成者。然而,ITO導電膜由於折射率大且光的表面反射大,所以有光穿透性導電材料的光穿透性會降低之問題。此外,ITO導電膜由於可撓性低,導致於彎曲光穿透性導電材料時,ITO導電膜會產生龜裂,而使光穿透性導電材料的電阻值提高之問題。
作為具有用來取代ITO導電膜之光穿透性導電層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已知有一種光穿透性導電材料,係於光穿透性支撐體上,藉由調整例如金屬細線圖案的線寬或間距、以及圖案形狀等而形成網目形狀的金屬細線圖案作為光穿透性導電層者。藉由該技術,可得到維持高光穿透性且具有高導電性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關於網目形狀的金屬細線圖案(以下亦記載為金屬圖案)所具有之網目形狀,已知可利用各種形狀的重複單元,例如專利文獻1中已揭示如正三角形、二等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四角形、(正)六角形、(正)八角形、(正)十二角形、(正)二十角形等(正)n角形、圓、橢圓、星形等之重複單元,以及組
合此等2種以上之圖案。
作為具有上述網目形狀的金屬圖案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的製造方法,例如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3等就揭示一種半加成方法,其係於支撐體上形成薄的觸媒層,再於該上方形成抗蝕圖案後,藉由鍍履法將金屬層積層於抗蝕開口部,最後去除抗蝕層及由抗蝕層所保護之基底金屬,藉此形成金屬圖案。
此外,近年來,已知一種將採用銀鹽擴散轉印法之銀鹽攝影感光材料作為導電性材料前驅物使用之方法。例如於專利文獻4、專利文獻5、專利文獻6等揭示一種於鹼性溶液中使銀鹽攝影感光材料(導電性材料前驅物)與可溶性銀鹽形成劑及還原劑作用,而形成金屬(銀)圖案之技術,該銀鹽攝影感光材料(導電性材料前驅物)係於支撐體上至少依序具有物理顯影核層與鹵化銀乳劑層。由此方式所進行之圖案形成,除了可重現均勻的線寬之外,由於銀為金屬中導電性最高者,所以與其他方式相比,能夠以更細的線寬得到高導電性。再者,具有由此方法所得之金屬圖案之層,係具有高於ITO導電膜的可撓性,且耐彎折性強之優點。
於光穿透性支撐體上具有此等金屬圖案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由於其重疊配置於液晶顯示器上,因而有金屬圖案的週期與液晶顯示器之元件的週期相互干涉,而產生疊紋(moire)之問題。近年來,於液晶顯示器使用具有各種解析度者,此情形使上述問題變得更複雜。
相對於此問題,例如專利文獻7、專利文獻8、專利文獻9、專利文獻10等之中,提出一種使用例如「領域性(territoriality)的數理模型 從沃羅諾伊圖(Voronoi Diagram)出發之數理工學入門」(非專利文獻1)等所記載之自以前就為人所知的隨機圖案作為金屬細線的圖案,以抑制干涉之方法。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3037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287994開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7-287953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3-77350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5-250169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07-188655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2011-216377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特開2013-37683號公報
[專利文獻9]日本特開2014-17519號公報
[專利文獻10]日本特表2013-540331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1]領域性的數理模型 從沃羅諾伊圖出發之數理工學入門(共立出版2009年2月)
在將光穿透性導電材料用來作為投影型靜電電容方式之觸控面板的電極(光穿透性電極)時,如後所述,係於光穿透性支撐體上設置複數個感測部。如上述之隨機的金屬圖案,由於會隨機顯現金屬細線的分布較疏之部分與較密之部分,所以有時感測部的電特性會產生偏差。其結果會導致偵測靈敏度降低,或是當偏差明顯時,無法以偵測電路等的修正來吸收,而無法使用之問題。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圖案形成方法,其能夠得到即使與液晶顯示器重疊,亦不會產生疊紋,並可藉由壓縮(減少)各個感測器之電特性的偏差而提升偵測靈敏度之隨機的金屬圖案。
上述課題,基本上可藉由以下發明來解決。
(1)一種圖案形成方法,其係光穿透性導電材料的圖案形成方法,該光穿透性導電材料係於光穿透性支撐體上具有光穿透性導電層,該光穿透性導電層具有與端子部電性連接之感測部以及未與端子部電性連接之虛擬部,並且感測部及/或虛擬部具有網目形狀的金屬圖案者,其中該金屬圖案係具有由對於配置於平面之複數個點(母點)而形成之沃羅諾伊圖形所構成之網目形狀;對於將多角形以平面之形態充填而成之圖形所具有之各個多角形配置1個該母點;虛擬部之該母點的位置係位於與充填有平面之多角形共有重心且為將該多角形的大小以任意比率(A)
擴大、縮小,或採用原本的大小而得之擴大縮小多角形內的任意位置;感測部內的至少一部分之該母點的位置,係位於與充填有平面之多角形共有重心且為將該多角形的大小以任意比率(B)擴大、縮小,或採用原本的大小而得之擴大縮小多角形內的任意位置;前述任意比率(A)及(B)滿足A>B的關係。
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圖案形成方法,其能夠得到即使與液晶顯示器重疊,亦不會產生疊紋,並且各個感測器之電特性的偏差經壓縮之隨機的金屬圖案。
1‧‧‧光穿透性導電材料
2‧‧‧光穿透性支撐體
11‧‧‧感測部
12‧‧‧虛擬部
13‧‧‧非圖像部
14‧‧‧周邊配線部
15‧‧‧端子部
20‧‧‧平面
21‧‧‧區域
22‧‧‧區域的邊界線
23‧‧‧原多角形
24‧‧‧原多角形的重心
25‧‧‧擴大縮小多角形
26‧‧‧沃羅諾伊圖形
31‧‧‧邊
211、311‧‧‧母點
a‧‧‧假想的輪廓線
第1圖係顯示藉由本發明所得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的一例之示意圖。
第2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中的沃羅諾伊圖形之圖。
第3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中的沃羅諾伊圖形之變形例的一例之圖。
第4圖係顯示製作本發明的沃羅諾伊圖形之方法之示意圖。
第5圖係顯示製作本發明的沃羅諾伊圖形之方法之其他示意圖。
第6圖係顯示製作本發明的沃羅諾伊圖形之方法之其他示意圖。
第7圖係實施例所使用之穿透原稿的一部分之放大
圖。
以下,在詳細說明本發明時,將使用圖面加以說明,但在不脫離該技術範圍內,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實施形態。
第1圖係顯示藉由本發明所得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的一例之概略圖。第1圖中,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係於光穿透性支撐體2上之至少一面,具有由網目形狀的金屬圖案所構成之感測部11與虛擬部12、周邊配線部14、端子部15、及無圖案之非圖像部13。在此,感測部11及虛擬部12係由網目形狀的金屬圖案所構成,但就簡便上,係以輪廓線a(未實際存在之線)來表示。
感測部11介於周邊配線部14電性連接於端子部15,並通過該端子部15電性連接於外部,藉此可擷取由感測部11所感測之靜電電容的變化。另一方面,未電性連接於端子部15之金屬圖案,於本發明中均成為虛擬部12。本發明中,由於周邊配線部14、端子部15不須特別具有光穿透性,所以可為空白圖案(不具有光穿透性之圖案),或是如感測部11或虛擬部12等之具有光穿透性之網目形狀的金屬圖案。
第1圖中,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所具有之感測部11,為在光穿透性導電層面內朝向第一方向(圖中的x方向)延伸之列電極。該感測部11,係於光穿透性導電層面內夾持虛擬部12在第二方向(圖中的y方向)上排列複數
列。感測部11如第1圖所示般,較佳係在第二方向(y方向)保持一定的週期L排列複數列。感測部11的週期L,可在保持作為觸控感測器的分解能之範圍內設定成任意長度。感測部11的形狀可為一定的寬度,亦可如第1圖所示般之在第一方向(x方向)具有圖案週期。第1圖中,係顯示以週期M於感測部11設置縮緊部分之例子(菱形圖案的例子)。此外,感測部11的寬度(菱形圖案中未縮緊之處的寬度),亦可在保持作為觸控感測器的分解能之範圍內設定成任意長度,因應於此,虛擬部12的形狀或寬度亦可任意地設定。
本發明中,感測部11與虛擬部12係由網目形狀的金屬圖案所構成,該網目形狀的金屬圖案係具有由設置於母點之沃羅諾伊邊所構成之網目形狀(以下記載為沃羅諾伊圖形)。所謂沃羅諾伊圖形,意指在資訊處理等之各領域所應用之公知的圖形。第2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中的沃羅諾伊圖形之圖。第2圖(a)中,於平面20上配置有複數個母點221時,藉由邊界線22來區隔最靠近任意1個母點211之區域21與最靠近其他母點211之區域21,而分割平面20的情況時,將各區域21的邊界線22稱為沃羅諾伊邊。此外,沃羅諾伊邊,係成為連結任意母點與接近的母點之線段之垂直二等分線的一部分。並將集合沃羅諾伊邊而成之圖形稱為沃羅諾伊圖形。
關於配置母點之方法,係使用第2圖(b)來說明。本發明中,係採用以多角形區隔平面20,並於其區
隔中隨機地配置1個母點211之方法。關於區隔平面20之方法,首先藉由單一形狀或2種以上的形狀之複數個多角形(以後稱為原多角形),以平面之形態充填平面20。接著製作擴大縮小多角形,亦即與原多角形共有重心且以任意比率將原多角形的大小擴大、縮小,或直接採用原多角形原本的大小而得之擴大縮小多角形,再以該擴大縮小多角形來區隔平面20。詳細而言,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或是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的延長線上之位置上,重新配置前述原多角形的各頂點,藉此製作以任意比率將原多角形的大小變更後之擴大縮小多角形(亦包含原多角形本身的大小),再以該擴大縮小多角形來區隔平面20。如此地區隔平面20後,於擴大縮小多角形中隨機地配置1個母點。第2圖(b)中,係藉由正方形的原多角形23平面地充填平面20,接著製作縮小多角形,亦即位於連結原多角形23的重心與原多角形23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連結從重心24至原多角形的各頂點為止之90%的位置而成之縮小多角形,然後於縮小多角形25中隨機地配置1個母點211。
本發明中,為了預防「磨砂紋理」,如第2圖(b)所示,較佳係以單一形狀及大小的原多角形23以平面之形態充填。所謂「磨砂紋理」,意指於隨機圖形中,顯著地顯現圖形密度高之部分與密度低之部分之現象。此外,關於擴大縮小多角形的大小,較佳係設為擴大縮小多角形中之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為前述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
與的各頂點之距離的10至300%的範圍內。超過300%時,有時會顯現磨砂紋理現象,未達10%時,沃羅諾伊圖形會殘留高規則性,與液晶顯示器重疊時有時會產生疊紋。
原多角形的形狀,較佳為正方形、長方形、菱形等之四角形、三角形、六角形,其中,從預防磨砂紋理現象之觀點來看,較佳為四角形,更佳的形狀為長邊與短邊的長度比為1比0.8至1比1之範圍內的長方形。原多角形之一邊的長度,較佳為100至2000μm,尤佳為120至800μm。本發明中,沃羅諾伊邊最佳為直線,但亦可使用曲線、波線、鋸齒線等。此外,感測部11與虛擬部12所具有之金屬圖案的線寬,從兼具導電性與光穿透性之觀點來看,較佳為1至20μm,尤佳為2至7μm。
本發明中,將上述方法所得之沃羅諾伊圖形朝向任意方向擴大或縮小所得之圖形,亦可列舉作為本發明之沃羅諾伊圖形的一例。第3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中的沃羅諾伊圖形之變形例之圖。第3圖(a)係顯示擴大縮小前之沃羅諾伊圖形。第3圖(b)係顯示將第3圖(a)中的沃羅諾伊圖形朝向x方向擴大4倍,且未改變y方向時之圖形。第3圖(a)中的沃羅諾伊圖形26,相當於第3圖(b)的邊31,第3圖(a)中的母點211,相當於第3圖(b)的母點311。
雖然能藉由上述方法來製作感測部及虛擬部的沃羅諾伊圖形,但在本發明中,於虛擬部中將原多角形的大小擴大、縮小,或採用原本的大小之原多角形時之任意比率(A),與於感測部或該至少一部分中將原多角形的
大小擴大、縮小,或採用原本的大小之原多角形時之任意比率(B)為不同,並且滿足A>B的關係。亦即,虛擬部之擴大縮小多角形,相較於感測部或該至少一部分之擴大縮小多角形更大,且生成母點之範圍寬。較佳的形態,係虛擬部中之擴大縮小多角形的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為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的50至300%(比率(A)),感測部或該至少一部分中之擴大縮小多角形的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為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的10至200%(比率(B)),且在前述範圍中滿足A>B之形態。更佳的形態,係虛擬部中之擴大縮小多角形的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為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的50至200%(比率(A)),感測部或該至少一部分中之擴大縮小多角形的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為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的10至100%(比率(B)),且在前述範圍中滿足A>B之形態。
亦即,當於虛擬部中,將用以得到原多角形經擴大之擴大多角形的擴大比率(>100%)所示之數值、用以得到原多角形經縮小之縮小多角形的縮小比率(<100%)所示之數值、或是採用原本的大小之原多角形時(=100%)所示之數值設為A,而於感測部或該至少一部分中,將用以得到原多角形經擴大之擴大多角形的擴大比率(>100%)所示之數值、用以得到原多角形經縮小之縮小多角形的縮小比率(<100%)所示之數值、或是採用原本的大小之原多角形時(=100%)所示之數值設為B時,係A>B。因
此,於虛擬部及感測部之任一者中,會有採用原本的大小之原多角形之情形,但於虛擬部及感測部之兩者中,不會有採用原本的大小之原多角形的大小之情形。
第4圖係顯示製作本發明的沃羅諾伊圖形之方法之示意圖。第4圖中,平面係由原多角形23所充填,原多角形23被分類為:就算是一部分亦屬於感測部11之區域I(劃斜線之部分)、以及其他區域II。第4圖中,本發明之感測部的比率(B)之對象為區域I,虛擬部的比率(A)之對象為區域II。如此,區域I只要是所包含之原多角形的一部分屬於感測部11者即可,該區域I亦可超出假想的輪廓線a而突出至虛擬部側。第4圖中,將比率(A)設為80%(於將原多角形縮小所得之縮小多角形中,縮小多角形的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為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的80%),比率(B)設為60%(於將原多角形縮小所得之縮小多角形中,縮小多角形的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為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的60%),在虛擬部12及感測部11上設置圖中未顯示之縮小多角形,並於該縮小多角形內隨機地設置母點211。
第5圖係顯示製作本發明的沃羅諾伊圖形之方法之其他示意圖。第5圖中,平面係由原多角形23所充填,且被分類為:屬於感測部11之原多角形的一部分之區域I(劃斜線之部分)、以及其他區域II。第5圖中,本發明之感測部的比率(B)之對象為區域I,虛擬部的比率(A)之對象為區域II。第5圖中,將比率(A)設為70%(於將原
多角形縮小所得之縮小多角形中,縮小多角形的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為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的70%),比率(B)設為60%(於將原多角形縮小所得之縮小多角形中,縮小多角形的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為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的60%),在虛擬部12及感測部11上設置圖中未顯示之縮小多角形,並於該縮小多角形內隨機地設置母點211。
第6圖係顯示製作本發明的沃羅諾伊圖形之方法之其他示意圖。第6圖中,平面係由原多角形23所充填,且被分類為:屬於感測部11之原多角形的一部分之區域I(劃斜線之部分)、以及其他區域II。第6圖中,本發明之感測部的比率(B)之對象為區域I,虛擬部的比率(A)之對象為區域II。第6圖中,將比率(A)設為70%(於將原多角形縮小所得之縮小多角形中,縮小多角形的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為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的70%),比率(B)設為50%(於將原多角形縮小所得之縮小多角形中,縮小多角形的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為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各頂點之距離的50%),在虛擬部12及感測部11上設置圖中未顯示之縮小多角形,並於該縮小多角形內隨機地設置母點211。
本發明中,感測部內的至少一部分之該母點的位置,係設置在:與充填有平面之多角形共有重心且為將該多角形的大小以任意比率(B)擴大、縮小,或採用原本的大小而得之擴大縮小多角形內的任意位置。在此,所
謂感測部內的至少一部分,意指於感測部內,當母點配置在前述擴大縮小多角形內時所占之面積的比率,至少為感測部全體面積的5%以上,較佳為10%以上。成為比率(B)的對象之區域I之較佳的感測部內的位置,如第5圖所示,較佳為感測部11的寬度方向中心區域(以感測部11的最窄寬度存在為帶狀之位置),再者,如第6圖所示,更佳係感測部11的寬度最窄之位置成為比率(B)的對象。由感測部11所形成最窄之部份,最容易對感測器性能(電特性等)帶來影響,故即使相對於感測部全體為小的面積,亦可降低各感測器之電特性的偏差,可特別有效地進行作用。
如前述般,本發明中,於製作沃羅諾伊邊時,係平面地充填多角形,並藉由以任意比率將該多角形的大小擴大、縮小,或採用原本的大小之該多角形而得之擴大縮小多角形平面來區隔平面,然後於該區隔中隨機地配置母點,但該平面的處置方法,亦可為將組合第1圖中的感測部11與虛擬部12之區域全體,作為第2圖中的平面20,或是將組合第1圖中的感測部11與虛擬部12之區域分割為數個小區域,並將該分割後的區域作為第2圖中的平面20。此外,於後者的方法中,當分割所得之數個小區域的大小均為相同時,可以構成1個區域之金屬圖案作為單位圖形,並重複排列此單位圖形來形成全體的金屬圖案。
本發明中,於感測部與虛擬部之間並無電性連接,例如,可藉由沿著前述第1圖所示之假想的輪廓
線a之位置的金屬圖案部上設置斷線部,來形成虛擬部12。再者,除了沿著假想的輪廓線a之位置之外,亦可在虛擬部之任意位置的金屬圖案部,設置複數個斷線部。斷線部分的寬度,較佳為3至100μm,尤佳為5至20μm。
本發明中,感測部11與虛擬部12係由網目形狀的金屬圖案所構成。該金屬較佳係由金、銀、銅、鎳、鋁、及此等之複合材料所構成。此外,從生產效率之觀點來看,周邊配線部14及端子部15亦藉由與感測部11及虛擬部12相同組成之金屬所形成者,係屬為佳。形成此等金屬圖案之方法,可採用:使用銀鹽感光材料之方法;使用同一方法,並進一步對所得之銀影像施以無電鍍覆或電鍍覆之方法;使用網版印刷法,印刷銀膏、銅膏等之導電性印墨之方法;藉由噴墨法印刷銀印墨或銅印墨等之導電性印墨之方法;或是藉由蒸鍍或濺鍍等來形成導電性層,於該上方形成抗蝕膜,並進行曝光、顯影、蝕刻、抗蝕層去除而得之方法;貼附銅箔等之金屬箔,並於該上方形成抗蝕膜,並進行曝光、顯影、蝕刻、抗蝕層去除而得之方法等之公知的方法。其中,較佳係使用可薄化所製造之金屬圖案的厚度,且可更容易形成極細微的金屬圖案之銀鹽擴散轉印法。
由上述手法所製作之金屬圖案的厚度,當過厚時,有時難以進行後續步驟(例如與其他構件之貼合等),過薄時,難以確保作為觸控面板所需之導電性。因此,該厚度較佳為0.01至5μm,更佳為0.05至1μm。
本發明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中,感測部11與虛擬部12之總透光率,以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85%以上,甚至以88.5%以上為特佳。此外,感測部11與虛擬部12之總透光率,該差較佳為0.5%以內,更佳為0.1%以內,甚至以相同為更佳。感測部11與虛擬部12之霧度值,較佳為2以下。再者,感測部11與虛擬部12之色相,以CIELAB中的b*值為2以下為較佳,更佳為1以下。
本發明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所具有之光穿透性支撐體,較佳可使用:玻璃、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等聚酯樹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氟樹脂、聚矽氧樹脂、聚碳酸酯樹脂、二乙酸酯樹脂、三乙酸酯樹脂、聚芳酯樹脂、聚氯乙烯、聚碸樹脂、聚醚碸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樹脂、聚烯烴樹脂、環狀聚烯烴樹脂等之公知之具有光穿透性之支撐體。在此,所謂光穿透性,意指總透光率為60%以上,總透光率更佳為80%以上。光穿透性支撐體的厚度較佳為50μm至5mm。此外,亦可於光穿透性支撐體中賦予指紋防污層、硬塗層、抗反射層、防眩層等之公知的層。
以下係使用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但只要不脫離其技術範圍內,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實施例。
〈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
使用厚度100μ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作為光穿透性支撐體。此光穿透性支撐體的總透光率為91%。
接著依循下述處方來製作物理顯影中核層塗布液,塗布於上述光穿透性支撐體上並進行乾燥,而設置物理顯影中核層。
〈硫化鈀凝膠的調製〉
將A液與B液一邊攪拌一邊混合,於30分鐘後通過充填有離子交換樹脂之管柱,而得到硫化鈀凝膠。
〈物理顯影中核層塗布液的調製〉每1m2之銀鹽感光材料的量
接著從接近光穿透性支撐體起,依序將下述組成的中間層、鹵化銀乳劑層、及保護層塗布於上述物理顯影中核層上並進行乾燥,而得到銀鹽感光材料。鹵化
銀乳劑,係藉由攝影用鹵化銀乳劑之一般的雙噴混合法來製造。此鹵化銀乳劑,係以氯化銀95莫耳%與溴化銀5莫耳%,以使平均粒徑成為0.15μm之方式調製。依照特定方法,使用硫代硫酸鈉與氯金酸,對如此得到之鹵化銀乳劑施以金硫增感。如此得到之鹵化銀乳劑,在每1g的銀中包含0.5g的明膠。
〈中間層組成〉每1m2的銀鹽感光材料之量
染料1
〈鹵化銀乳劑層層組成〉每1m2之銀鹽感光材料的量
〈保護層組成〉每1m2之銀鹽感光材料之量
使具有第1圖之圖案的圖像之穿透原稿密合於依如此方式得到之銀鹽感光材料,並利用以汞燈為光源之密合印刷機,經過能阻斷400nm以下的光之樹脂濾波器進行曝光。穿透原稿之感測部11的週期L為5.3mm,感測部11的菱形圖案之縮緊部分的週期M為5.0mm。第7圖係顯示實施例所使用之穿透原稿的一部分之放大圖。
於具有第1圖及第7圖之圖案的圖像之穿透原稿中,感測部11與虛擬部12所具有之金屬圖案,為從第4圖所示之母點所形成之沃羅諾伊圖形。第4圖,係將以x方向之一邊的長度為0.26mm、y方向之一邊的長度為0.26mm之正方形設為原多角形,並在x方向、y方向上排列此原多角形以充填平面。對於屬於第4圖所示之區域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60%(比率(B))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並於各縮小多角形內隨機地配置1個母點。此外,對於屬於第4圖所示之區域I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80%(比率(A))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並於各縮小多角形內隨機地配置1個母點。然後對全部的母點,重複進行以輪廓線來區隔最靠近任意母點之區域與最靠近其他母點之區域之作業,而製作穿透原稿所使用之圖案圖形。沃羅諾伊圖形的線寬為5μm。於感測部分與虛擬部分之邊界線設置寬20μm的斷線部,感測部與虛擬部的總透光率均為89.0%。
然後以20℃浸漬在下述組成的擴散轉印顯影液中60秒後,接著以40℃的溫水將鹵化銀乳劑層、中間層、及保護層水洗去除,並進行乾燥處理。重複進行此處理100次,得到100片具備具有第1圖及第7圖的形狀
之金屬銀圖像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作為光穿透性導電層。所得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所具有之光穿透性導電層的金屬銀圖像,係與具有第1圖及第7圖的形狀之穿透原稿為相同形狀及相同線寬。此外,經共焦顯微鏡的調整,金屬銀圖像的膜厚為0.1μm。
〈擴散轉印顯影液組成〉
〈光穿透性導電材料2〉
於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中,對於屬於第4圖所示之區域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100%(比率(B))之位置上,以形成擴大縮小多角形,且對於屬於第4圖所示之區域I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80%(比率(A))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除此之外,其他以
與前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同樣的方式進行,得到圖案圖形。除了使用依如此方式得到之圖案圖形作為穿透原稿之外,其他以與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同樣的方式進行,得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2。所得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2所具有之光穿透性導電層的金屬銀圖像,係與上述穿透原稿為相同形狀及相同線寬。
〈光穿透性導電材料3〉
於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中,對於屬於第4圖所示之區域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80%(比率(B))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且對於屬於第4圖所示之區域I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80%(比率(A))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除此之外,其他以與前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同樣的方式進行,得到圖案圖形。除了使用依如此方式得到之圖案圖形作為穿透原稿之外,其他以與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同樣的方法進行,得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3。所得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3所具有之光穿透性導電層的金屬銀圖像,係與上述穿透原稿為相同形狀及相同線寬。
〈光穿透性導電材料4〉
於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
中,對於屬於第4圖所示之區域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80%(比率(B))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且對於屬於第4圖所示之區域I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60%(比率(A))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除此之外,其他以與前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同樣的方法進行,得到圖案圖形。除了使用依如此方式得到之圖案圖形作為穿透原稿之外,其他以與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同樣的方法進行,得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4。所得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4所具有之光穿透性導電層的金屬銀圖像,係與上述穿透原稿為相同形狀及相同線寬。
〈光穿透性導電材料5〉
於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中,對於屬於第4圖所示之區域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60%(比率(B))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且對於屬於第4圖所示之區域I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60%(比率(A))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除此之外,其他以與前述
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同樣的方法進行,得到圖案圖形。除了使用依如此方法得到之圖案圖形作為穿透原稿之外,其他以與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同樣的方法進行,得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5。所得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5所具有之光穿透性導電層的金屬銀圖像,係與上述穿透原稿為相同形狀及相同線寬。
〈光穿透性導電材料6〉
使用下述穿透原稿:具有第1圖及第7圖之圖案的圖像,惟感測部11與虛擬部12所具有之金屬圖案為從第5圖所示之母點所形成之沃羅諾伊圖形之穿透原稿。第5圖中,係將以x方向之一邊的長度為0.26mm、y方向之一邊的長度為0.26mm之正方形設為原多角形,並在x方向、y方向上排列此原多角形以充填平面,此外,區域I係設置在感測部11的寬度方向中心區域(以感測部11的最窄寬度存在為帶狀之位置)。然後,在具有第1圖的圖案之穿透原稿中,惟於沃羅諾伊圖形的製作中,對於屬於第5圖所示之區域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60%(比率(B))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並於各縮小多角形內隨機地配置1個母點。此外,對於屬於第5圖所示之區域I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70%(比率(A))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並
於各縮小多角形內隨機地配置1個母點。除此之外,其他以與前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同樣的方式進行,得到圖案圖形。除了使用依如此方式得到之圖案圖形作為穿透原稿之外,其他以與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同樣的方式進行,得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6。所得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6所具有之光穿透性導電層的金屬銀圖像,係與上述穿透原稿為相同形狀及相同線寬。
〈光穿透性導電材料7〉
於光穿透性導電材料6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中,對於屬於第5圖所示之區域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80%(比率(B))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且對於屬於第5圖所示之區域I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70%(比率(A))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除此之外,其他以與前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6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同樣的方式進行,得到圖案圖形。除了使用依如此方式得到之圖案圖形作為穿透原稿之外,其他以與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同樣的方式進行,得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7。所得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7所具有之光穿透性導電層的金屬銀圖像,係與上述穿透原稿為相同形狀及相同線寬。
〈光穿透性導電材料8〉
於光穿透性導電材料6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中,對於屬於第5圖所示之區域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70%(比率(B))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且對於屬於第5圖所示之區域I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70%(比率(A))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除此之外,其他以與前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6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同樣的方式進行,得到圖案圖形。除了使用依如此方式得到之圖案圖形作為穿透原稿之外,其他以與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同樣的方式進行,得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8。所得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8所具有之光穿透性導電層的金屬銀圖像,係與上述穿透原稿為相同形狀及相同線寬。
〈光穿透性導電材料9〉
於光穿透性導電材料6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中,對於屬於第5圖所示之區域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70%(比率(B))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且對於屬於第5圖所示之區域I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50%(比率(A))
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除此之外,其他以與前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6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同樣的方式進行,得到圖案圖形。除了使用依如此方式得到之圖案圖形作為穿透原稿之外,其他以與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同樣的方式進行,得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9。所得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9所具有之光穿透性導電層的金屬銀圖像,係與上述穿透原稿為相同形狀及相同線寬。
〈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0〉
於光穿透性導電材料6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中,對於屬於第5圖所示之區域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50%(比率(B))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且對於屬於第5圖所示之區域I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50%(比率(A))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除此之外,其他以與前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6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同樣的方式進行,得到圖案圖形。除了使用依如此方式得到之圖案圖形作為穿透原稿之外,其他以與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同樣的方式進行,得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0。所得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0所具有之光穿透性導電層的金屬銀圖像,係與上述穿透原稿為相同形狀及相同線寬。
〈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1〉
使用下述穿透原稿:具有第1圖及第7圖之圖案的圖像,惟感測部11與虛擬部12所具有之金屬圖案為從第6圖所示之母點所形成之沃羅諾伊圖形之穿透原稿。第6圖中,係將以x方向之一邊的長度為0.26mm、y方向之一邊的長度為0.26mm之正方形設為原多角形,並在x方向、y方向上排列此原多角形以充填平面,此外,區域I設置在感測部11的寬度最窄之位置上。然後,在具有第1圖的圖案之穿透原稿中,惟於沃羅諾伊圖形的製作中,對於屬於第6圖所示之區域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50%(比率(B))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並於各縮小多角形內隨機地配置1個母點。此外,對於屬於第6圖所示之區域I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70%(比率(A))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並於各縮小多角形內隨機地配置1個母點。除此之外,其他以與前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同樣的方式進行,得到圖案圖形。除了使用依如此方式得到之圖案圖形作為穿透原稿之外,其他以與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同樣的方式進行,得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1。所得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1所具有之光穿透性導電層的金屬銀圖像,係與上述穿透原稿為相同形狀及相同線寬。
〈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2〉
於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1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中,對於屬於第6圖所示之區域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90%(比率(B))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且對於屬於第6圖所示之區域I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70%(比率(A))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除此之外,其他以與前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1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同樣的方式進行,得到圖案圖形。除了使用依如此方式得到之圖案圖形作為穿透原稿之外,其他以與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同樣的方式進行,得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2。所得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2所具有之光穿透性導電層的金屬銀圖像,係與上述穿透原稿為相同形狀及相同線寬。
〈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3〉
於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1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中,對於屬於第6圖所示之區域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70%(比率(B))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且對於屬於第6圖所示之區域II之原多角形,藉由將各頂點配置在位於連結原多角形的重心與原多角形的各頂點之直線上,且
為從原多角形的重心至各頂點為止之距離的70%(比率(A))之位置上,以形成縮小多角形,除此之外,其他以與前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1的製作中所使用之穿透原稿同樣的方式進行,得到圖案圖形。除了使用依如此方式得到之圖案圖形作為穿透原稿之外,其他以與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的製作同樣的方式進行,得到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3。所得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3所具有之光穿透性導電層的金屬銀圖像,係與上述穿透原稿為相同形狀及相同線寬。
對上述方式所得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至13,依照以下的順序來評估辨識性、以及感測器電阻值的偏差。
〈辨識性〉
將所得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至13,載置於顯示全面白圖像之AOC公司製的I2267FWH 21.5型寬螢幕液晶顯示器上,並以肉眼來觀察時明顯地出現疊紋、或磨砂紋理者設為×,若仔細看才會觀看到者設為△,完全未觀看到者設為○。該結果如第1表所示。
〈感測器電阻值的偏差〉
對所得之各為100片的光穿透性導電材料1至13,藉由數位式萬用電表來測定各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所具有之各為10條之感測部的兩端子部15-15之間(參考第1圖)的電阻值(Ω)。從所得之測定值中,對各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逐一求取10條之感測部的電阻值(Ω)之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然後對各100片之該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之值求取
平均,以該平均值作為感測器電阻值的偏差。該結果如第1表所示。
從第1表的結果可知,根據由本發明之圖案形成方法所得到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能夠得到即使與液晶顯示器重疊,亦不會產生疊紋,且電阻值的偏差經壓縮(減少)後之隨機的金屬圖案。然而,根據比較例之光穿透性導電材料,可得知當與液晶顯示器重疊時,會產生疊紋
或是電阻值的偏差增大。
1‧‧‧光穿透性導電材料
2‧‧‧光穿透性支撐體
11‧‧‧感測部
12‧‧‧虛擬部
13‧‧‧非圖像部
14‧‧‧周邊配線部
15‧‧‧端子部
a‧‧‧假想的輪廓線
Claims (1)
- 一種圖案形成方法,其係光穿透性導電材料的圖案形成方法,該光穿透性導電材料係於光穿透性支撐體上具有光穿透性導電層,該光穿透性導電層具有與端子部電性連接之感測部以及未與端子部電性連接之虛擬部,並且感測部及/或虛擬部具有網目形狀的金屬圖案者,其中該金屬圖案係具有由配置於平面之複數個母點所形成之沃羅諾伊圖形所構成之網目形狀;對於將多角形以平面之形態充填而成之圖形所具有之各個多角形配置1個該母點;虛擬部之該母點的位置係位於與充填有平面之多角形共有重心且為將該多角形的大小以任意比率(A)擴大、縮小,或採用原本的大小而得之擴大縮小多角形內的任意位置;感測部內的至少一部分之該母點的位置,係位於與充填有平面之多角形共有重心且為將該多角形的大小以任意比率(B)擴大、縮小,或採用原本的大小而得之擴大縮小多角形內的任意位置;前述任意比率(A)及(B)滿足A>B的關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56497A JP6404153B2 (ja) | 2015-03-19 | 2015-03-19 |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02830A TW201702830A (zh) | 2017-01-16 |
TWI594159B true TWI594159B (zh) | 2017-08-01 |
Family
ID=56918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06870A TWI594159B (zh) | 2015-03-19 | 2016-03-07 | 圖案形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22917B2 (zh) |
JP (1) | JP6404153B2 (zh) |
KR (1) | KR101990841B1 (zh) |
CN (1) | CN107430458B (zh) |
TW (1) | TWI594159B (zh) |
WO (1) | WO201614780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41046B2 (ja) * | 2014-11-26 | 2018-12-19 |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
US10790438B2 (en) * | 2016-12-08 | 2020-09-29 | Lg Display Co., Ltd. | Touch sensitive element,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US10635205B1 (en) * | 2017-03-08 | 2020-04-28 | Cit Rogene, Inc | Flexible microstructured and textured metamaterials |
CN108563364B (zh) * | 2018-04-28 | 2024-03-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941358A (zh) * | 2018-09-21 | 2020-03-31 |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其制作方法与触控传感器卷带 |
WO2022162757A1 (ja) * | 2021-01-27 | 2022-08-04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ワイヤメッシュセンサ及び形状評価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327585A (zh) * | 2011-09-27 | 2013-07-01 | Lg Chemical Ltd | 透明導電基板及其製備方法 |
CN103958187A (zh) * | 2011-10-05 | 2014-07-30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导电片、触摸屏、显示装置 |
WO2014136584A1 (ja) * | 2013-03-08 | 2014-09-1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導電フィル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04627B2 (ja) | 2001-08-30 | 2011-06-15 |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 銀薄膜形成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JP4425026B2 (ja) | 2004-03-04 | 2010-03-03 |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 銀拡散転写受像材料および導電性パタンの形成方法 |
JP5166697B2 (ja) | 2006-01-11 | 2013-03-21 |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 導電性材料の製造方法 |
JP4903479B2 (ja) | 2006-04-18 | 2012-03-2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金属パターン形成方法、金属パターン、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
JP2007287953A (ja) | 2006-04-18 | 2007-11-01 | Toray Ind Inc | 回路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2598891B (zh) | 2009-07-16 | 2015-11-25 | Lg化学株式会社 | 电导体及其制造方法 |
KR101601746B1 (ko) | 2010-03-31 | 2016-03-09 |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도전성 필름의 제조방법, 도전성 필름 및 기록 매체 |
JP5398623B2 (ja) | 2010-03-31 | 2014-01-2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透明導電膜の製造方法、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TWI432115B (zh) | 2010-10-19 | 2014-03-21 | Lg Chemical Ltd | 包含導電圖案之觸控面板及其製備方法 |
JP5681674B2 (ja) | 2011-07-11 | 2015-03-1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
WO2013008826A1 (ja) | 2011-07-11 | 2013-01-1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並びにこの導電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
WO2013018549A1 (ja) | 2011-07-29 | 2013-02-07 |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 光透過性電極 |
JP5809475B2 (ja) | 2011-07-29 | 2015-11-11 |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
JP5781886B2 (ja) * | 2011-10-05 | 2015-09-24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
US8773393B2 (en) * | 2012-02-28 | 2014-07-08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Touch screen with dummy micro-wires |
JP5224203B1 (ja) * | 2012-07-11 | 2013-07-03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
KR20140025922A (ko) * | 2012-08-23 | 2014-03-05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터치패널 |
JP6674257B2 (ja) * | 2013-02-27 | 2020-04-01 | ミラエナノ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 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のためのダミーパターンを使用するタッチパッドの構造 |
CN203882639U (zh) * | 2014-03-26 | 2014-10-15 |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导电膜及包含有该导电膜的触摸屏 |
-
2015
- 2015-03-19 JP JP2015056497A patent/JP640415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
- 2016-02-22 KR KR1020177029310A patent/KR10199084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2-22 US US15/554,230 patent/US1022291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2-22 CN CN201680014743.1A patent/CN10743045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2-22 WO PCT/JP2016/055055 patent/WO201614780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3-07 TW TW105106870A patent/TWI59415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327585A (zh) * | 2011-09-27 | 2013-07-01 | Lg Chemical Ltd | 透明導電基板及其製備方法 |
CN103958187A (zh) * | 2011-10-05 | 2014-07-30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导电片、触摸屏、显示装置 |
WO2014136584A1 (ja) * | 2013-03-08 | 2014-09-1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導電フィル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6177479A (ja) | 2016-10-06 |
CN107430458B (zh) | 2020-07-14 |
WO2016147805A1 (ja) | 2016-09-22 |
KR101990841B1 (ko) | 2019-06-19 |
US20180081464A1 (en) | 2018-03-22 |
US10222917B2 (en) | 2019-03-05 |
CN107430458A (zh) | 2017-12-01 |
TW201702830A (zh) | 2017-01-16 |
KR20170126497A (ko) | 2017-11-17 |
JP6404153B2 (ja) | 2018-10-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94159B (zh) | 圖案形成方法 | |
TWI594267B (zh) |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 |
TWI587200B (zh) | 光穿透性導電材料 | |
TWI601165B (zh) | 透光性導電材料 | |
TWI600536B (zh) | 透光性導電材料 | |
TWI598892B (zh) |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
CN107710128B (zh) | 透光性导电材料 | |
JP2019101981A (ja) |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 |
JP2019179462A (ja) |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 |
TW201921386A (zh) | 透光性導電材料 | |
JP2019105955A (ja) |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