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2798B - 透過日誌檔調整診斷程式中測試項目順序的檢測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過日誌檔調整診斷程式中測試項目順序的檢測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2798B
TWI592798B TW101114707A TW101114707A TWI592798B TW I592798 B TWI592798 B TW I592798B TW 101114707 A TW101114707 A TW 101114707A TW 101114707 A TW101114707 A TW 101114707A TW I592798 B TWI592798 B TW I5927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electronic device
parameter
tested
comma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4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7552A (zh
Inventor
朱建軍
Original Assignee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37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75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2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27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6Functional testing
    • G06F11/263Generation of test inputs, e.g. test vectors, patterns or sequences ; with adaptation of the tested hardware for testability with external tes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Test And Diagnosis Of Digital Computer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Description

透過日誌檔調整診斷程式中測試項目順序的檢測系統及其方法
本發明係一種透過日誌檔調整診斷程式中測試項目順序的檢測系統及其方法,該方法係應用至該檢測系統,以令一待測電子裝置執行一日誌檔中的複數個調用命令時,能使該待測電子裝置依各該調用命令之順序調用對應之測試項目,並驅動對應之各檢測裝置依序對該待測電子裝置執行檢測程序。
按,科技發展的日益興盛及消費需求型態的改變,帶來了一波又一波企業競爭的熱潮。有別於以往由單一廠商從研發設計、軟硬體元件製造、組裝、生產、測試到產品流通等上下游一手包辦的結構形態,各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優化資源配置並快速滿足消費者需求,紛紛採用專業化分工的合作模式,針對非核心業務採取外包的方式運作,並運用核心專業技術執行各項作業的開發和創新,以減低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故,傳統上垂直整合的產業鏈結構逐漸鬆動,著重標準化與專業分工的水平整合型產業鏈結構成為今日主流的結構形態。
過去,臺灣憑藉著生產成本的優勢,以電腦代工產業在全球電子、資訊產業的價值鏈上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惟,今日的產業環境已無法單純藉由生產成本的控制取得優勢。隨著手機產業一躍而上成為電子、資訊產業競爭的最大市場,除了一開始便投入手機代工產業的各大廠商,許多早期致力於電腦代工產業的各大廠商也紛紛將部份重心轉移到手機代工產業上。然而,手機產業上下游水平分工的模式雖然非常接近電腦產業,但是電腦代工產業的運作模式,卻難以複製到手機代工產業上。在電腦產業上,由於微軟(Microsoft)與英特爾(Intel)制定了標準化的系統介面與各式軟硬體規格,使得各種產品在世代更新時,不會在規格上發生過多且複雜的變化,因此極度有利於電腦產業從零組件、組裝、測試到銷售的高度分工;在手機產業上,由於並未建立標準化的規格,且受到大量壟斷性的專利和技術影響,不同廠商推出的產品各成一套體系,因此上下游各廠商之間,必須來回進行大量測試與溝通協調,才能找到最適合的合作模式,共同爭取最大的利潤。故,一廠商是否具備足夠的彈性,使其能適當地與其他各廠商相互搭配,即成為該廠商競爭力的一大關鍵,直接影響該廠商在產業分工網絡中所能佔據的地位。
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負責研發設計的上游廠商通常都會先委請製造廠商進行試產,藉此取得新開發產品的原型機,一方面除了可將該原型機用於進一步的測試,另一方面,也能令製造廠商在試產的過程中盡早瞭解新產品的特性,並據以調整產線的製程並準備量產事宜。一般言,在產品進入試產前,上游廠商會根據產品研發設計時預估的測試順序或規格編寫一診斷程式,且直接燒錄於產品內,以便製造廠商在試產的過程中,能依上游廠商所提供的診斷程式對產品進行測試。惟,由於在試產前任何人均無法充分掌握新產品的特性,因此常常在實際進行試產時,製造廠商才會發現上游廠商所預估的測試順序或規格與實際操作的最佳條件產生落差。若是原先預估之測試順序與製造廠商之產線無法良好地搭配,而無法配合製造廠商製程上或測試整合上的需求,便會導致製造廠商在試產過程中人力及時間成本的浪費,此時,即便製造廠商要求上游廠商修改診斷程式,上游廠商在人力及時間成本的考量下,並不見得會配合製造廠商進行修改;若是原先預測之測試順序根本不合理,而使檢測工作無法進行,此時,製造廠商便必須透過溝通協調,令上游廠商同意修改診斷程式,才能再次啟動產線進行第二次試產,不但十分麻煩且非常費時,更有甚者,由於不同的問題未必會同時浮現,即便能透過修改診斷程式將初次試產時遭遇之問題充分解決,在後續試產的過程中,製造廠商仍有可能遭遇先前未曾浮現之其他問題,故,製造廠商與上游廠商可能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溝通協調,造成雙方人力及時間成本極大的負擔,若因此延宕產品出貨的時程,更可能降低上游廠商再次與同一製造廠商配合之意願,嚴重影響製造廠商的競爭力。
綜上所述可知,現行的檢測系統十分缺乏彈性,使得製造廠商難以配合瞬息萬變的新產品做出快速的反應,而大大地影響了製造廠商的競爭力,因此,如何透過簡便的方法改善此一問題,增加檢測系統的彈性,以使檢測系統具備足夠的能力,而能配合日新月異的新產品做出迅速地調整,即成為相關業者亟欲解決之課題。
有鑑於習知檢測系統缺乏彈性,不僅可能造成製造廠商在檢測過程中人力及時間成本的浪費,更有甚者,可能導致上游廠商與製造廠商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溝通協調,而延宕新產品上市的時程,造成業者極大的損失,非常不理想。發明人長期服務於相關產業,有感於習知檢測系統之缺點對業者帶來的巨大傷害,乃依自身多年的實務經驗,研究並開發出本發明之透過日誌檔調整診斷程式中測試項目順序的檢測系統及其方法,期能藉此一檢測系統及其方法,改善習知檢測系統缺乏彈性之弊病,以提昇製造廠商的產業競爭力。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透過日誌檔調整診斷程式中測試項目順序的檢測系統,該檢測系統係由一待測電子裝置(如:手機、筆記型電腦)、一儲存元件(如:記憶卡、支援熱插拔之快閃記憶體)及複數台檢測裝置所組成,其中該待測電子裝置係由上游的研發設計廠所提供,且其內部預先燒錄有一診斷程式,該診斷程式中設有複數個測試項目(如:GPS測試、藍牙測試、環境光感測測試等),各該測試項目分別包括至少一測試參數(如:GPS測試中,應達到標準訊號強度的衛星個數之參考值);該儲存元件儲存有一日誌檔,該日誌檔係由製造廠商所編寫並儲存於該儲存元件中,該儲存元件係透過該讀取元件與該待測電子裝置電氣連接,以令該待測電子裝置能透過設置於該待測電子裝置內之一讀取元件(如:讀卡機、通用序列匯流排插槽)讀取並執行該日誌檔,該日誌檔中包括複數個調用命令,各該調用命令係對應於至少一測試項目,該待測電子裝置執行該日誌檔時,係依序執行各該調用命令,並且能依各該調用命令之順序調用對應之該測試項目。
各該檢測裝置係用於檢測該待測電子裝置,且各該檢測裝置係對應於至少一測試項目,在該待測電子裝置調用對應之該測試項目後,能驅動各該檢測裝置,分別依對應之該測試項目中的測試參數,對該待測電子裝置執行對應之一測試程序。如此,在檢測過程中,若製造廠商欲調整各該測試程序被執行之順序,只需要修改該儲存元件內該日誌檔中的各該調用命令之順序,再將該儲存元件與該讀取元件電氣連接,該待測電子裝置即能透過該讀取元件依序讀取並執行各該調用命令,並調用對應之各該測試項目,進而驅動各該檢測裝置依調整後之順序,執行對應之各該測試程序,而毋須針對該診斷程式進行修改,因此,若製造廠商在進行試產之過程中認為有需要調整各該測試程序之執行順序,便能藉由本發明所提供之檢測系統,透過前述方法快速地將新的執行順序導入產線中,並立即進行驗證與後續調整,大幅提昇產線的工作效率。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除了該日誌檔之外,製造廠商尚可編寫並儲存至少一參數設定檔於該儲存元件中,各該參數設定檔係分別對應於一調用命令,且透過對應之該調用命令,各該參數設定檔能分別對應至各該測試項目,各該參數設定檔包括至少一參數指令,在相互對應之該參數設定檔與該測試項目間,各該參數指令係對應於各該測試參數,該待測電子裝置能透過該讀取元件依序讀取各該參數指令,進而修改與各該參數指令對應之測試參數,以使各該檢測裝置能依修改後之各該測試參數執行各該測試程序。如此,不僅能藉由本發明所提供之方法,調整檢測系統中各該測試項目被執行之順序,亦可針對各該測試項目之各該測試參數進行調整。
為便 貴審查委員能對本發明之目的、結構及其功效,做更進一步之認識與瞭解,茲舉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本發明係一種透過日誌檔調整診斷程式中測試項目順序的方法,請參閱第1圖所示,該方法係應用至一檢測系統S,該檢測系統S除了能應用於產品試產過程中產品的功能測試,亦可用於檢修過程中產品的故障排除,該檢測系統S係由一待測電子裝置11(如:手機、筆記型電腦)、一儲存元件13(如:記憶卡、支援熱插拔之快閃記憶體)及複數台檢測裝置14所組成,其中該待測電子裝置11設有一讀取元件12(如:讀卡機、通用序列匯流排插槽),且儲存有一診斷程式21,該診斷程式21中依序設有複數個測試項目211。請參閱第2圖所示,於此一實施例中,各該測試項目211依序包括環境光感測(light sensor,簡稱L sensor)、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簡稱GPS)及試配運轉(Run In)等測試,且各該測試項目211分別包括至少一測試參數211a,於此一實施例中,以GPS測試為例,其各該測試參數211a之代表意義例示如下:
(1) 判定一衛星是否與該待測電子裝置11成功連接之訊號強度標準(在此為40分貝);
(2) 該待測電子裝置11必須在幾秒內完成第一次定位(在此為60秒);
(3) 與該待測電子裝置11成功連接之衛星個數(即,訊號強度達到(1)所設定之標準的衛星個數,在此為4個);
(4) 是否開啟判斷3D定位功能(在此為1,表示開啟定位功能);及
(5) 是否啟動重試功能(在此為0,表示關閉重試功能)。
復請參閱第1圖所示,該儲存元件13儲存有一日誌檔22,該日誌檔22中包括複數個調用命令221,該儲存元件13係透過該讀取元件12與該待測電子裝置11電氣連接,以令該待測電子裝置11能透過該讀取元件12讀取該日誌檔22,並依序執行各該調用命令221,請參閱第2圖及第3圖所示,各該調用命令221係對應於至少一測試項目211,故,當該待測電子裝置11(如第1圖所示)執行各該調用命令221時,能調用對應之該測試項目211,使各該測試項目211依各該調用命令221之順序被執行,故,於此一實施例中,各該測試項目211將依照GPS、L sensor及Run In等測試之順序(如第3圖所示各該調用命令221之順序)被執行,而非L sensor、GPS及Run In等測試之順序(如第2圖所示各該測試項目211之順序)被執行。
復請參閱第1圖所示,該儲存元件13尚包括至少一參數設定檔23,各該參數設定檔23係分別對應於一調用命令221,且能分別透過對應之該調用命令221對應至各該測試項目211,請參閱第4圖所示,各該參數設定檔23包括至少一參數指令231,請交互參照第2圖及第4圖所示,在相互對應之該參數設定檔23與該測試項目211間,各該參數指令231係對應於各該測試參數211a,且在該待測電子裝置11(如第1圖所示)依序讀取各該參數指令231後,能據以修改與各該參數指令231對應之該測試參數211a,在此一實施例中,係透過該參數設定檔23之該參數指令231,將GPS測試中連接成功之衛星訊號強度標準由40修改為38。
復請參閱第1圖所示,各該檢測裝置14係對應於至少一測試項目211,在該待測電子裝置11調用對應之該測試項目211後,能驅動各該檢測裝置14,分別依對應之該測試項目211中的測試參數211a(如第2圖所示)執行對應之一測試程序。如此,在檢測過程中,若測試人員欲調整各該測試程序被執行之順序,或修改各該測試參數211a,毋須針對該診斷程式21進行修改,只需修改該儲存元件13內該日誌檔22中之各該調用命令221之順序,或編輯各該參數設定檔23中的各該參數指令231(如第4圖所示),嗣,將該儲存元件13透過該讀取元件12連接至該待測電子裝置11,該待測電子裝置11即能執行下列步驟,並據以調整各該測試項目211之順序或修改各該測試參數211a,請參閱第5圖所示:
(301)讀取並執行該儲存元件13中所儲存之該日誌檔22;
(302)依據該日誌檔22中的各該調用命令221之順序,依序調用該診斷程式21中與各該調用命令221對應之測試項目211;
(303)依該日誌檔22之內容,判斷是否有與該調用命令221相對應之參數設定檔23,若是,則進行步驟(306),否則,進入步驟(304);
(306)執行該參數設定檔23,並進入步驟(307);
(307)依據該參數設定檔23中的各該參數指令231,修改與該參數設定檔23對應之該測試項目211之測試參數211a,嗣,進入步驟(304);
(304)依各該測試項目211被調用之順序,驅動對應之檢測裝置14對該待測電子裝置11進行檢測;及
(305)令各該檢測裝置14依(修改後的)各該測試參數211a對該待測電子裝置11執行測試程序。
如此,藉由上述簡便地流程,即可將本發明所提供之方法應用於該檢測系統S,製造廠商可立即將新的測試順序或測試規格導入產線,在試產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時,迅速地作出反應並直接進行驗證,大幅縮減解決問題所需花費之人力及時間成本。
按,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惟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並不侷限於此,凡任何熟悉該項技藝者,在本發明之技術領域內,可輕易思及的變化或修飾,皆應涵蓋在以下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中。
S...檢測系統
11...待測電子裝置
12...讀取元件
13...儲存元件
14...檢測裝置
21...診斷程式
211...測試項目
211a...測試參數
22...日誌檔
221...調用命令
23...參數設定檔
231...參數指令
第1圖係本發明之檢測系統示意圖;
第2圖係本發明之診斷程式示意圖;
第3圖係本發明之日誌檔內容示意圖;
第4圖係本發明之參數設定檔內容示意圖;及
第5圖係本發明應用於該檢測系統並調整測試項目順序之流程圖。

Claims (6)

  1. 一種透過日誌檔調整診斷程式中測試項目順序的檢測系統,包括:一待測電子裝置,其內儲存有一診斷程式,該診斷程式中設有複數個測試項目,各該測試項目分別包括至少一測試參數;一儲存元件,其內儲存有一日誌檔,該日誌檔中包括複數個調用命令,各該調用命令係對應於至少一測試項目;一讀取元件,係分別與該儲存元件及該待測電子裝置電氣連接,以令該待測電子裝置能透過該讀取元件,讀取該儲存元件內之該日誌檔,並依序執行對應之各該調用命令,該待測電子裝置在執行各該調用命令時,能調用對應之各該測試項目;及複數台檢測裝置,係分別與該待測電子裝置電氣連接,各該檢測裝置係對應於至少一測試項目,以在該待測電子裝置調用對應之該測試項目後,能驅動各該檢測裝置,使各該檢測裝置分別依對應之該測試項目中的測試參數,對該待測電子裝置執行對應之一測試程序。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檢測系統,該儲存元件尚包括至少一參數設定檔,各該參數設定檔係分別對應於一調用命令,且能分別透過對應之該調用命令,對應至各該測試項目,各該參數設定檔包括至少一參數指令,在相互對應之該參數設定檔與該測試項目間,各該參數指令係對應於各該測試參數,該待測電子裝置能透過該讀取元件依序讀取各該參數指令,進而修改與其對應之測試參數,以使各該檢測裝置能依修改後之各該測試參數,對該待測電子裝置執行對應之該測試程序。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檢測系統,該儲存元件係一記憶卡。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檢測系統,該儲存元件係支援熱插拔之一快閃記憶體。
  5. 一種透過日誌檔調整診斷程式中測試項目順序的方法,係應用至一檢測系統,該檢測系統係由一待測電子裝置、一儲存元件、一讀取元件及複數台檢測裝置所組成,該方法係使該待測電子裝置能執行下列步驟:執行其內儲存之一診斷程式,該診斷程式中設有複數個測試項目,各該測試項目分別包括至少一測試參數;透過該讀取元件,讀取該儲存元件內儲存之一日誌檔,該日誌檔中包括複數個調用命令,各該調用命令係對應於至少一測試項目;依序執行各該調用命令,且依各該調用命令,調用對應之該測試項目;及驅動各該檢測裝置,令各該檢測裝置分別依各該調用命令對應之各該測試項目中的測試參數,對該待測電子裝置執行對應之一測試程序,各該檢測裝置係對應於至少一測試項目。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方法,該儲存元件尚包括至少一參數設定檔,各該參數設定檔係分別對應於一調用命令,且能分別透過對應之該調用命令,對應至各該測試項目,各該參數設定檔包括至少一參數指令,在相互對應之該參數設定檔與該測試項目間,各該參數指令係對應於各該測試參數,該待測電子裝置能透過該讀取元件依序讀取各該參數指令,進而修改與其對應之測試參數,以使各該檢測裝置能依修改後之各該測試參數,執行對 應之該測試程序。
TW101114707A 2012-03-01 2012-04-25 透過日誌檔調整診斷程式中測試項目順序的檢測系統及其方法 TWI5927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10236A CN103294577A (zh) 2012-03-01 2012-03-01 调整诊断程序中测试项目顺序的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7552A TW201337552A (zh) 2013-09-16
TWI592798B true TWI592798B (zh) 2017-07-21

Family

ID=49043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4707A TWI592798B (zh) 2012-03-01 2012-04-25 透過日誌檔調整診斷程式中測試項目順序的檢測系統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42803B2 (zh)
CN (1) CN103294577A (zh)
TW (1) TWI5927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84117B2 (en) * 2013-03-01 2016-07-0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achine and methods for evaluating failing software programs
US9003234B2 (en) * 2013-03-08 2015-04-07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achine and methods for reassign positions of a software program based on a fail/pass performance
CN109308162B (zh) * 2017-07-26 2022-04-01 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闪存的优化装置、优化方法及设备
TWI644560B (zh) * 2017-12-27 2018-12-11 瑞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音裝置測試系統
CN109062750A (zh) * 2018-09-13 2018-12-21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一种高性能计算机测试系统
CN111538662A (zh) * 2020-04-24 2020-08-14 北京如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系统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3722190B (zh) * 2021-11-02 2022-02-11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日志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6774990B (zh) * 2023-08-25 2023-11-28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机台的产品程式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2868A (en) * 1996-12-31 1999-12-14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Test definition tool
US6453435B1 (en) * 1998-12-29 2002-09-17 Fujitsu Network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testing of circuit boards
US6385739B1 (en) * 1999-07-19 2002-05-07 Tivo Inc. Self-test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test system
US6966013B2 (en) * 2001-07-21 2005-11-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automated regression tests in a state-dependent data processing system
US8166361B2 (en) * 2001-09-28 2012-04-24 Rambus Inc.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module configured for set-up and hold time testing
US6839650B2 (en) * 2001-11-19 2005-01-04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nic test system and method
US20060036907A1 (en) * 2004-08-11 2006-02-16 Emc Corporation Area-and product-independent test autom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ynchronizing tests of multiple devices
JP4478603B2 (ja) * 2005-03-29 2010-06-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動作試験方法、動作試験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131660A (zh) * 2006-08-25 2008-02-27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可整合模块测试工作的方法
US20090307763A1 (en) * 2008-06-05 2009-12-10 Fiberlink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Automated Test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7743292B2 (en) * 2008-06-13 2010-06-22 Silicon Motion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mory card testing
CN101430561B (zh) * 2008-12-15 2011-02-02 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事件顺序记录测试信号发生器及其测试方法
US8868976B2 (en) * 2010-11-04 2014-10-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level testcase generation
CN102075632A (zh) * 2011-01-26 2011-05-2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摄像头调试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7552A (zh) 2013-09-16
US20130231895A1 (en) 2013-09-05
CN103294577A (zh) 2013-09-11
US9342803B2 (en) 2016-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2798B (zh) 透過日誌檔調整診斷程式中測試項目順序的檢測系統及其方法
US8170828B2 (en) Test method using memory programmed with tests and protocol to communicate between device under test and tester
JP5452250B2 (ja) 制御装置を調整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操作ユニット
CN101848042A (zh) 一种手机射频测试方法及系统
KR20130101927A (ko) 디버깅 기능을 가지는 멀티코어 SoC
JP2014532914A (ja) プログラム可能な試験機器
TWI476587B (zh) 測試電子裝置之功能的測試方法以及測試裝置
CN109165156B (zh) 一种条码测试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US2014014981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gramming chips on circuit board through boundary scan technology
TW201321968A (zh) 手持式電子裝置應用程式的測試方法
JP2014532861A (ja) プログラム可能な試験機器
CN112231206A (zh) 应用程序测试的脚本编辑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测试平台
US20230367936A1 (en) Verificat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TWI719571B (zh) 測試觸控式行動裝置之測試裝置、測試系統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CN115932544A (zh) 一种gpu芯片功耗自动化测试的装置和方法
TWI750849B (zh) 測試待測裝置的應用程式的自動測試系統和方法
CN115422091A (zh) 一种固件调试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2560393B (zh) Eda软件工具的比对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1177014B (zh) 软件自动测试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550826A (zh) Mic阵列的检测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9014404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mulating a semiconductor wafer prober and a class memory test handler
US20210173989A1 (en) Simulation signal view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gital product
CN104133174A (zh) 一种基于SignaltapⅡ的FPGA开发板测试方法
CN115510782B (zh) 定位验证错误的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1017399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viewing simulation signals of a digital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