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0482B - 太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太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0482B
TWI590482B TW102124262A TW102124262A TWI590482B TW I590482 B TWI590482 B TW I590482B TW 102124262 A TW102124262 A TW 102124262A TW 102124262 A TW102124262 A TW 102124262A TW I590482 B TWI590482 B TW I59048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cell
adhesive
cell module
conductor
bonding wi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4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3843A (zh
Inventor
森大地
Original Assignee
迪睿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迪睿合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迪睿合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03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3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0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048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0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 H01L31/02005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00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 H01L31/0201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module bus-ba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12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made of a particular material or composition of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太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太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由於太陽電池係可潔淨地且無窮盡地將供給之太陽光直接轉換成電能,因而被期待著成為一種新的能源。
前述太陽電池,例如,可透過接合線連接複數個太陽電池單元而被使用作為太陽電池模組。
習知的接合線係以銅線表面上塗佈有焊料之型態來使用。此外,太陽電池單元之電極與接合線透過焊料而相連接。然而,由於焊料之連接需要高溫,故會造成受光面的面板龜裂或彎曲,以致引起焊料從接合線露出(漏洩)而產生短路等,因而成為不適宜之原因。
因此,過去一直使用導電性黏著劑、絕緣性黏著劑等黏著劑代替焊料來作為連接材料。例如,曾有提議一種透過導電性黏著劑來連接太陽電池單元之表面電極與接合線而作成之太陽電池模組(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然而,就此種被提議的技術而論,由於在將太陽電池單元的表面電極與接合線予以相連接時之加熱及擠壓,而引起導電性黏著劑之硬化收縮及應力向導電性黏著劑集中,以致會有接合線從太陽電池單元剝離等而造成連接信賴性降低的問題。近年來,為了達成更進一步的高光電效率化之目的,進而將接合線 予以細線化以增大受光面積時,此類問題就變得愈加顯著了。
因此,目前的現狀是尋求一種提供連接信賴性優異的太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10-258006號公報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解決習用技術的各種問題,以及達成以下之目的。亦即,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連接信賴性優異的太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用以解決前述課題之手段為如以下所述。即,
<1>一種太陽電池模組,其具備具有電極之太陽電池單元、接合線及第一黏著劑;其中,前述太陽電池單元的電極與前述接合線透過前述第一黏著劑而相連接,至少在前述太陽電池單元的電極與前述接合線相連接的連接區域中,前述接合線具有二以上之導電體,且前述導電體彼此透過第二黏著劑相連接。
<2>如前述<1>所述之太陽電池模組,其中,導電體之連接方向的平均厚度為9μm~200μm。
<3>如前述<1>至<2>中任一項所述之太陽電池模組,其中,在接合線中之各導電體的連接方向之平均厚度(μm)的總和(A)、與接合線的平均寬度(μm)(B)之比(A/B)為0.009~0.250。
<4>如前述<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太陽電池模組,其中,導電體為含有銅及鋁中之任一者。
<5>如前述<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太陽電池模組,其中,在接合線中之導電體的數量為2~5。
<6>如前述<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太陽電池模組,其為結晶系太陽電池模組及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中之任一者。
<7>如前述<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太陽電池模組,其中,第一黏著劑及第二黏著劑中之至少任一者為導電性黏著劑及絕緣性黏著劑的任一者。
<8>一種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其至少具有:配置步驟,於太陽電池單元之電極上,至少依照順序配置第一黏著劑、第一導電體、第二黏著劑及第二導電體;被覆步驟,藉由密封樹脂來覆蓋前述太陽電池單元,並更進一步地藉由防濕性背片及玻璃板中之任一者來覆蓋前述密封樹脂;擠壓步驟,擠壓前述防濕性背片及玻璃板中之任一者;加熱步驟,對於載置有前述太陽電池單元的加熱台進行加熱。
依照本發明,可解決習用技術之各項問題且能達成前述目的, 並且可以提供連接信賴性佳之太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1‧‧‧結晶系太陽電池模組
2‧‧‧結晶系太陽電池單元
2X‧‧‧結晶系太陽電池單元
2Y‧‧‧結晶系太陽電池單元
2Z‧‧‧結晶系太陽電池單元
2’‧‧‧太陽電池單元構型
3‧‧‧接合線
3a‧‧‧第一導電體
3b‧‧‧第二黏著劑
3c‧‧‧第二導電體
4‧‧‧條線
5‧‧‧陣列
6‧‧‧薄片
7‧‧‧表面罩
8‧‧‧背片
9‧‧‧金屬框架
10‧‧‧結晶系光電轉換元件
11‧‧‧匯流排電極
12‧‧‧指狀電極
13‧‧‧鋁內面電極
17‧‧‧導電性接著薄膜
32‧‧‧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
32a‧‧‧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構型
32c‧‧‧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
32d‧‧‧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
38‧‧‧基材
200‧‧‧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
第1圖為顯示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之一範例的概略俯視圖。
第2圖為顯示結晶系太陽電池模組之一範例的分解斜視圖。
第3圖為顯示結晶系太陽電池模組之一範例的概略剖面圖。
第4圖為用於本發明接合線之一範例的概略剖面圖。
第5圖為結晶系太陽電池單元構型之概略俯視圖。
第6圖為配置有接合線之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構型(實施例2)之剖面照片。
(太陽電池模組)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至少具有太陽電池單元、接合線及第一黏著劑,並可更進一步地視需要而具有密封樹脂、防濕性背片、玻璃板等其他構件。
前述太陽電池模組中,藉由前述第一黏著劑連接前述太陽電池單元之電極與前述接合線。
<太陽電池單元>
前述太陽電池單元只要是具有電極即可,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例如,至少具有作為光電變換部之光電轉換元件、指狀電極、匯流排電極,並可更進一步地視需要而具有其他的構件。
前述太陽電池單元,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薄膜系太陽電 池單元、結晶系太陽電池單元等。前述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非晶質矽太陽電池單元、化合物系太陽電池單元(硒化銦銅(CIS)太陽電池單元、硫化鎘/碲化鎘(CdS/CdTe)太陽電池單元)、色素增感太陽電池單元、有機薄膜太陽電池單元、微結晶矽太陽電池單元(串接型太陽電池單元)等。前述結晶系太陽電池單元,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單結晶矽太陽電池單元、多結晶矽太陽電池單元等。
前述太陽電池單元也可以是不具有匯流排電極的無匯流排構 造。
前述太陽電池單元之平均厚度並無特別限制,可依照目的需要 而適當地選擇。
-指狀電極-
前述指狀電極為收集在前述光電變換部中所產生的電能之電極。前述指狀電極為被形成在前述太陽電池單元上之幾乎垂直於前述接合線的方向。
前述指狀電極之材質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 當地選擇,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銀、金、銅、錫、鎳等。
前述指狀電極的平均寬度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 而適當地選擇,然而,較佳者為20μm~200μm,更佳者為20μm~100μm。
前述平均寬度,例如,其可以藉由測定在前述指狀電極的任意10點之指狀電極的寬度,並將所測定的值予以平均而求得。
前述指狀電極之形成方法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 而適當地選擇,例如,可以藉由使前述指狀電極成為所期望的圖案形狀的方式,將銀糊膠印刷在前述光電轉換元件上而形成。前述印刷方法,舉例來說,例如, 其可以是網版印刷等。
-匯流排電極-
前述匯流排電極為更進一步地收集以前述指狀電極所收集到的電能,並將電能向前述接合線傳送之電極。
另外,於無匯流排構造的太陽電池單元,電能從前述指狀電極直接向前述接合線傳送。
前述匯流排電極之材質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 適當地選擇。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銀、金、銅、錫、鎳等。
前述匯流排電極之平均寬度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 要而適當地選擇,較佳者為500μm~5,000μm,更佳者為800μm~2,000μm。
前述平均寬度,例如,可以藉由測定在前述匯流排電極的任意10點中之匯流排電極的寬度,並將所測定到的值予以平均而求得。
前述匯流排電極之形成方法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 要而適當地選擇,例如,可以按照使得前述匯流排電極成為所期望的圖案形狀的方式,藉由在前述光電轉換元件上印刷銀糊膠來形成。前述印刷方法,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網版印刷等。
前述匯流排電極與前述指狀電極也可以是同時形成。例如,使用能夠形成所期望的匯流排電極及所期望的指狀電極之圖案形狀的印刷版,藉由在光電轉換元件上以網版印刷銀糊膠,而同時地形成前述匯流排電極與前述指狀電極。
<第一黏著劑>
前述的第一黏著劑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例如,其可以是導電性黏著劑、絕緣性黏著劑等。
-導電性黏著劑-
前述導電性黏著劑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至少含有導電性粒子,較佳者為含有成膜性樹脂、硬化性樹脂、硬化劑,可更進一步地視需要而含有其他成分之導電性黏著劑。
--導電性粒子--
前述導電性粒子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鎳粒子、金被覆鎳粒子、以鎳被覆樹脂芯而成的樹脂粒子、以鎳被覆樹脂芯並更進一步地以金被覆最表面而成的樹脂粒子等。
--成膜性樹脂--
前述成膜性樹脂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苯氧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飽和聚酯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丁二烯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樹脂、聚烯烴樹脂等。此等可以單獨使用一種,也可以併用二種以上。在此等之中,特佳為苯氧樹脂。
--硬化性樹脂--
前述硬化性樹脂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環氧樹脂、丙烯酸酯樹脂等。
前述硬化性樹脂,可以是在前述太陽電池模組之中單獨地硬化,也可以是如後述藉由硬化劑而使之硬化。
---環氧樹脂---
前述環氧樹脂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雙酚A型環氧樹脂、雙酚F型環氧樹脂、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上述此等之變性環氧樹脂、脂環式環氧樹脂等。此等可以單獨使用一種, 也可以併用二種以上。
---丙烯酸酯樹脂---
前述丙烯酸酯樹脂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異丁酯、環氧丙烯酸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羥甲基三環癸烷二丙烯酸酯、四亞甲基二醇四丙烯酸酯、2-羥基-1,3-二丙烯醯氧基丙烷、2,2-雙[4-(丙烯醯氧基甲氧基)苯基]丙烷、2,2-雙[4-(丙烯醯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二環戊烯基丙烯酸酯、三環癸烯基丙烯酸酯、參(丙烯醯氧基乙基)三聚異氰酸酯、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等。此等可以單獨使用一種,也可以併用二種以上。
又,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將前述丙烯酸酯予以甲基丙烯酸酯化之物,此等可以單獨使用一種,也可以併用二種以上。
--硬化劑--
前述硬化性樹脂較佳為與硬化劑一起併用。前述硬化劑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以2-乙基4-甲基咪唑所代表的咪唑類;過氧化月桂醯、丁基過氧化物、苄基過氧化物、過氧化二月桂醯、二丁基過氧化物、過氧二碳酸酯、過氧化苯甲醯等之有機過氧化物;有機胺類等之陰離子系硬化劑;鋶鹽、鎓鹽、鋁螫合劑等之陽離子系硬化劑等。
在此等之中,特佳者為環氧樹脂與咪唑類之組合、丙烯酸酯樹脂與有機過氧化物之組合。
--其他成分--
前述其他成分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矽烷偶合劑、填充劑、軟化劑、促進劑、老化防止劑、著色劑(顏料、染料)、有機溶劑、離子捕捉劑等。前述其他成分之添加量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
-絕緣性黏著劑-
前述絕緣性黏著劑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具有成膜性樹脂、硬化性樹脂、硬化劑,更進一步視需要而含有其他成分之絕緣性黏著劑等。
在前述絕緣性黏著劑中之成膜性樹脂、硬化性樹脂、硬化劑及其他成分,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然而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分別是在前述導電性黏著劑之說明中所例示的成膜性樹脂、硬化性樹脂、硬化劑及其他成分。
前述第一黏著劑,在製作前述太陽電池模組之時,可以使用液 狀者,也可以使用薄膜狀者。
<接合線>
前述接合線為至少在前述太陽電池單元的電極與前述接合線相連接之連接區域中具有二以上的導電體。前述導電體彼此透過第二黏著劑而相連接。
-導電體-
前述導電體之材質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銅、鋁、鐵、金、銀、鎳、鈀、鉻、鉬及此等之合金等。
前述導電體,較佳者為含有銅及鋁中之任一者。
前述導電體之形狀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 地選擇,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平板狀等。
前述導電體之構造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 地選擇,可以是單層構造,也可以是積層構造。前述單層構造,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以銅、鋁等為其材質之單層構造。前述積層構造,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具有以銅、鋁等為材質之基材與鍍敷層之積層構造等。前述鍍敷層之材質,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金、銀、錫、焊料等。
前述導電體的連接方向之平均厚度並沒有特別的限制,雖然可 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然而較佳者為9μm~200μm,更佳者為9μm~150μm。前述平均厚度小於9μm時,則會有因太陽電池單元所生成的電能之取出效率降低的情況;而當超過200μm時,則會有連接信賴性降低的情況。 當前述平均厚度為在前述更佳範圍內時,則於連接信賴性更為優異之觀點來看,是有利的。
前述平均厚度,例如,可以藉由測定在前述導電體的任意10點之導電體的連接方向之厚度,並將所測定的值予以平均而求得。
前述連接方向,也可以是與太陽電池單元表面垂直的方向。
前述接合線中之導電體的數量並沒有特別的限制,雖然可以視 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然而較佳者為2~5,更佳者為2~3。當前述數量超過5時,則在製造前述太陽電池模組時之擠壓步驟中會發生前述接合線之位置偏差,因而會有發生連接信賴性之降低及連接不良的情況。當前述數量為在前述更佳範圍內時,則於連接信賴性更為優異之觀點來看,是有利的。
在前述接合線中之二以上的導電體之各導電體的材質,可以是 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在前述接合線中之二以上的導電體之各連接方向之平均厚度,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前述接合線構造,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如下述排列之構造。
(1)導電體/第二黏著劑/導電體
(2)導電體/第二黏著劑/導電體/第二黏著劑/導電體
(3)導電體/第二黏著劑/導電體/第二黏著劑/導電體/第二黏著劑/導電體
(4)導電體/第二黏著劑/導電體/第二黏著劑/導電體/第二黏著劑/導電體/第二黏著劑/導電體
(5)導電體/第二黏著劑/導電體/第二黏著劑/導電體/第二黏著劑/導電體/第二黏著劑/導電體/第二黏著劑/導電體
於前述第一黏著劑及前述第二黏著劑使用絕緣性黏著劑的情況下,為使前述太陽電池單元的電極間之電性連接及相互導電體之電性連接變容易,則前述導電體較佳為在其表面上具有突起。前述突起材質、形狀、大小、構造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另外,在前述導電體為在其表面具有突起的情況下之導電體的連接方向之厚度係指不包括突起之部分的厚度。
-第二黏著劑-
前述第二黏著劑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與前述第一黏著劑相同之黏著劑等。前述第一黏著劑之成分與前述第二黏著劑之成分,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在前述接合線中,前述導電體之數量為三以上的情況,前述第 二黏著劑可使用於二處以上,但那時候的二處以上之第二黏著劑的成分,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前述接合線的平均寬度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 適當地選擇,然而較佳者為500μm~10,000μm,更佳者為800μm~4,000μm。
前述平均寬度,例如,可以藉由測定在前述接合線的任意10點中之接合線的導電體之寬度,並將所測定的值予以平均而求得。前述導電體的寬度係指與前述導電體與連接方向呈垂直的方向之距離。
前述接合線中之各導電體的連接方向之平均厚度(μm)的總和(A)、與前述接合線的平均寬度(μm)(B)之比(A/B)並沒有特別的限制,雖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然而較佳者為0.009~0.250,更佳者為0.009~0.150。當前述比(A/B)小於0.009時,則會有太陽電池單元所生成的電能之取出效率降低的情況;而當超過0.250時,則會有連接信賴性降低的情況。當前述比(A/B)為在前述更佳範圍內時,則於連接信賴性更為優異之觀點來看,是有利的。
<密封樹脂>
前述密封樹脂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乙酸乙烯酯/氰尿酸三烯丙酯(EVAT)、聚乙烯縮丁醛(PVB)、聚異丁烯(PIB)、矽烷氧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等。
<防濕性背片>
前述防濕性背片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鋁(Al)、PET與Al及聚乙烯 (PE)之積層體等。
<玻璃板>
前述玻璃板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鹼石灰漂浮法玻璃板等。
前述太陽電池模組可以是使用前述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而成的 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也可以是使用前述結晶系太陽電池單元而成的結晶系太陽電池模組。
使用圖式來說明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的一範例。
第1圖為顯示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200之一範例的概略俯視圖。第1圖的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200為在基材38上,於平面方向直列地配列著由薄膜系光電轉換元件構成的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32。又,在一側末端的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32c之表面電極(未圖示)、及他側末端的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32d之表面電極(未圖示)上,透過導電性接著層(未圖示)而與電力取出用的接合線3相連接。
第2圖為顯示結晶系太陽電池模組之一範例的分解斜視圖。結 晶系太陽電池模組1為具有以複數個結晶系太陽電池單元2之內部互連線的接合線3而直列地連接之條線4,並更進一步地具備由條線4複數配列而成的陣列5。再者,以密封樹脂的薄片6夾持結晶系太陽電池模組1之陣列5,並將設置於受光面側的表面罩7及設置於內面側的防濕性之背片8一起一次積層。最後,在周圍上安裝鋁等的金屬框架9,藉以形成結晶系太陽電池模組1。
又,如第3圖所示,結晶系太陽電池模組的各結晶系太陽電池 單元2X,2Y,2Z具有由矽基板構成的結晶系光電轉換元件10。在結晶系光電轉換元件10之受光面側上設置有表面電極之匯流排電極11、形成於幾乎與匯流排 電極11垂直的方向上之集電極的指狀電極12。又,在結晶系光電轉換元件10之與受光面相對之內面側上,設置有由鋁構成的鋁內面電極13。
再者,藉由以接合線3將太陽電池單元2的表面之匯流排電極11及相隣接的太陽電池單元2之鋁內面電極13予以電性連接,藉此來構成直列地連接之條線4。接合線3與匯流排電極11之連接、及接合線3與鋁內面電極13之連接,例如,可藉由導電性接著薄膜17來進行。
第4圖為顯示接合線之一範例的概略剖面圖。接合線3為由第 一導電體3a、第二黏著劑3b與第二導電體3c依此順序積層而成之積層體。第二黏著劑3b,例如,可使用導電性接著薄膜來形成。
(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的製造方法至少包括配置步驟、被覆步驟、擠壓步驟及加熱步驟,可更進一步地視需要而含有其他的步驟。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的製造方法係能夠適合使用於製造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
<配置步驟>
前述配置步驟,只要是在太陽電池單元的電極上至少依序配置第一黏著劑、第一導電體、第二黏著劑與第二導電體之步驟即可,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
另外,前述第一導電體、前述第二黏著劑、前述第二導電體形成本發明的太陽電池模組中之接合線。
前述太陽電池單元,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在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的說明中所例示之太陽電池單元等。
前述第一黏著劑及前述第二黏著劑,舉例來說,例如,其分別可以是在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的說明中所例示的第一黏著劑及第二黏著劑。
前述第一黏著劑及前述第二黏著劑的連接方向中之平均厚度,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然而較佳者為3μm~100μm,更佳者為5μm~50μm,特佳者為10μm~35μm。
前述平均厚度,例如,可以藉由測定前述第一黏著劑及前述第二黏著劑的任意10點之連接方向的厚度,並將所測定的值予以平均而求得。
前述第一導電體及前述第二導電體,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是在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的說明中所例示之導電體等。
說明前述配置步驟的一範例。
在前述太陽電池單元之匯流排電極上,設置經細切割成具有與前述匯流排電極相同寬度之薄膜狀的導電性黏著劑(導電性接著薄膜、第一黏著劑)。接著,在前述第一黏著劑上,設置與前述匯流排電極相同寬度之銅箔(第一導電體)。接著,在前述第一導電體上,設置細切割成與前述匯流排電極相同寬度之薄膜狀導電性黏著劑(導電性接著薄膜、第二黏著劑)。接著,在前述第二黏著劑上,設置與前述匯流排電極相同寬度之銅箔(第二導電體)。可以藉由如以上所述來進行配置步驟。
說明前述配置步驟之其他的一範例。
首先,準備在銅箔(導電體)上載置有薄膜狀導電性黏著劑(黏著劑)之兩層體。前述兩層體的寬度預設為與前述太陽電池單元的匯流排電極相同的寬度。
接著,在前述太陽電池單元的匯流排電極上,按照使得前述黏著劑(第一黏著劑)與前述匯流排電極相接的方式來設置前述兩層體(第一兩層體)。更進一步 地,在所設置的兩層體(第一兩層體)上又再設置一個兩層體(第二兩層體),前述第一兩層體的導電體(第一導電體)與前述第二兩層體的黏著劑(第二黏著劑)相接。可以藉由如以上所述來進行配置步驟。
說明前述配置步驟之其他的一範例。
首先,準備在銅箔(導電體)上載置有薄膜狀導電性黏著劑(黏著劑)之兩層體的二個所重合而成的四層體。前述四層體的寬度係預設為與前述太陽電池單元之匯流排電極相同的寬度。
接著,在前述太陽電池單元之匯流排電極上,以前述黏著劑(第一黏著劑)與前述匯流排電極相接的方式設置前述四層體。可以藉由如以上所述來進行配置步驟。
在前述配置步驟之後,使前述第一導電體、前述第二導電體及 前述太陽電池單元之電極也可以構成電性接,也可以不構成電性連接。
<被覆步驟>
前述被覆步驟,只要是藉由密封樹脂來覆蓋前述太陽電池單元,並更進一步地以防濕性背片及玻璃板中之任一者來覆蓋前述密封樹脂之步驟即可,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
像以上這種的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較佳者為使用減壓積 層器來進行。使用前述減壓積層器之方法,例如,可以參考特開2010-283059號公報所述的方法來進行。
前述密封樹脂、前述防濕性背片及前述玻璃板並沒有特別的限 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舉例來說,例如,其可以分別是在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的說明中所例示之密封樹脂、防濕性背片及玻璃板。
<擠壓步驟及加熱步驟>
前述擠壓步驟,只要是對於前述防濕性背片及玻璃板中之任一者進行擠壓的步驟即可,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擠壓壓力及擠壓時間是任意的。
前述加熱步驟,只要是對於載置有前述太陽電池單元的加熱台 進行加熱之步驟即可,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藉由加熱前述加熱台,可以加熱前述密封樹脂。又,也可以加熱前述第一黏著劑及前述第二黏著劑。
在前述加熱步驟中之加熱溫度並沒有特別的限制,雖然可以視 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然而較佳者為50℃~250℃,更佳者為100℃~200℃。 當前述加熱溫度小於50℃時,就會有密封不足的情況;當超過250℃時,則會有在黏著劑、密封樹脂等所含的有機樹脂產生熱分解的情況。當前述加熱溫度為在前述更佳範圍內時,則於密封信頼性之觀點來看,是有利的。
前述加熱步驟中之加熱時間並沒有特別的限制,雖然可以視目 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然而較佳者為1秒~1小時,更佳者為5秒~30分鐘,特佳者為10秒~20分鐘。當前述加熱時間為小於1秒時,則會有密封不足夠的情況。當前述加熱時間為在前述特佳範圍內時,則於密封信頼性之觀點來看,是有利的。
前述擠壓步驟及前述加熱步驟之開始順序,並沒有特別的限 制,可以視目的需要而適當地選擇。
在前述配置步驟中,前述第一導電體、前述第二導電體及前述 太陽電池單元的電極不是電性連接的情況下,也可以藉由前述擠壓步驟及前述 加熱步驟而將前述第一導電體、前述第二導電體及前述太陽電池單元的電極予以電性連接。
藉由如以上所述地進行,可製造出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
又,例如,可以藉由將由太陽電池單元直接地複數連接而成的條線,更進一步地複數配列而形成陣列並將它密封而製作成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
【實施例】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然而,本發明並不因而限定於此等實施例而已。
(實施例1) <太陽電池模組構型之製作> -導電體-
導電體係使用細切割成平均寬度為2,000μm的銅箔(平均厚度為9μm)。
-導電性接著薄膜-
準備導電性接著薄膜(SP100系列、平均厚度為25μm、索尼化學&情報裝置股份有限公司製),並將它細切割成平均寬度2,000μm來使用。
-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構型之製作-
準備在整面上形成有銀電極的玻璃基板(縱長100mm×橫寬100mm×厚度0.7mm)。以它作為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構型。
在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構型之電極上,依照順序配置導電性接著薄膜(第一黏著劑)、導電體(第一導電體)、導電性接著薄膜(第二黏著劑)與導電體(第二導電體)之後予以暫時貼合。暫時貼合之條件:加熱溫度為70℃、壓力為0.5MPa、實施1秒,並使用加熱器具來進行。
藉由以上,可得到在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構型之電極上積層第一黏著劑、接合線而成的附有接合線之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構型。另外,前述接合線為由第一導電體、第二黏著劑及第二導電體所積層而成的積層體。在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構型的電極上間隔8.0cm配置二個積層體。
接著,以密封樹脂覆蓋所得到的附有接合線之薄膜系太陽電池 單元構型,並更進一步地以防濕性背片覆蓋前述密封樹脂。前述密封樹脂係使用厚度為500μm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背片係使用PET薄膜。
其次,對於前述密封樹脂,藉由積層器來進行密封。具體而言,於100℃進行真空吸引5分鐘之後,以加壓時間5分鐘、0.1MPa進行積層,然後在烘爐中、於155℃進行硬化45分鐘。
藉由如以上所述,可得到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構型。
<評價>
對於上述所得到的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進行以下之評價。將結果表示於表1中。
-連接信賴性-
測定所得到的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構型之二條接合線間之電阻值。
使用數位式複合計測器(橫河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製、數位式複合計測器7555)來測定初期、TC200後、及TC400後的電阻值,並以下述的評價基準進行評價。
另外,前述TC200表示以從-40℃昇溫至85℃(昇溫速度為2℃/分鐘)、於85℃保持35分鐘、從85℃降溫至-40℃(降溫速度為2℃/分鐘)及於-40℃保持35分鐘為一次循環,並對它進行200次循環之試驗。前述TC400為表示進行前述循環共400次循環之試驗。
〔評價基準〕
◎:小於10mΩ
○:10mΩ以上~小於20mΩ
△:20mΩ以上~小於100mΩ
×:100mΩ以上
(實施例2~8)
除了將實施例1中之導電體的材質、導電體的平均厚度及接合線的平均寬度,分別地變更為表1所述之導電體的材質、導電體的平均厚度及接合線的平均寬度以外,和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製作出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構型,並進行評價。將結果表示於表1中。
另外,在實施例7中,導電性接著薄膜的平均寬度設為800μm。在實施例8中,導電性接著薄膜的平均寬度設為1,500μm。
在此處,配置接合線的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構型(實施例2)之剖面照片表示於第6圖。由透過第二黏著劑3b連接第一導電體3a與第二導電體3c而成的接合線,係透過導電性接著薄膜17而配置於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構型32a上。
(實施例9)
在實施例1中,在暫時貼合時,除了於第二導電體上更進一步地依照順序配置導電性接著薄膜(第三黏著劑)、導電體(第三導電體)以外,和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製作出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構型,並進行評價。將結果表示於表1中。
(實施例10)
製作結晶系太陽電池單元構型,即製作形成有如第5圖所示的平均寬度為100μm之指狀電極12、及平均寬度為2,000μm的匯流排電極11之玻璃基板。具 體而言,藉由在玻璃基板(縱長125mm×橫寬125mm×厚度0.7mm)上以網版印刷銀糊膠並予以燒成,來形成如第5圖所示的指狀電極12及匯流排電極11之圖案,而製得結晶系太陽電池單元構型2’。
在所製得的結晶系太陽電池單元構型之匯流排電極上,依照順序配置實施例1所示的導電性接著薄膜(第一黏著劑)、實施例1所示的導電體(第一導電體)、實施例1所示的導電性接著薄膜(第二黏著劑)、實施例1所示的導電體(第二導電體)之後,再進行暫時貼合。暫時貼合之條件設定成加熱溫度為70℃、壓力為0.5MPa、實施1秒鐘,使用加熱器具來進行。
藉由如以上所述地進行,可得到在結晶系太陽電池單元構型之匯流排電極上積層有第一黏著劑與接合線的附有接合線之結晶系太陽電池單元構型。另外,前述接合線為由第一導電體、第二黏著劑與第二導電體所積層而成的積層體。
在實施例1中,除了使用上述所得到的附有接合線之結晶系太陽電池單元構型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製作結晶系太陽電池模組構型,並進行評價。將結果表示於表1中。
(實施例11~13)
在實施例1中,除了將第一導電體的平均厚度、第二導電體的平均厚度及接合線的平均寬度改變成表2所述之第一導電體的平均厚度、第二導電體的平均厚度及接合線的平均寬度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來製作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構型,並進行評價。將結果表示於表2。
(實施例14)
在實施例4中,除了導電性接著薄膜的平均厚度改變為10μm以外,與實施 例4同樣地進行來製作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構型並進行評價。將結果表示於表2。
(實施例15)
在實施例4中,除了將導電性接著薄膜的平均厚度改變成35μm以外,與實施例4同樣地進行來製作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構型並進行評價。將結果表示於表2。
(比較例1) -附有焊料的接合線之製作-
將平均厚度為400μm的銅箔細切割成2mm(2,000μm)的平均寬度。
在經細切割過的銅箔上,鍍敷錫(96.5質量%)/銀(3質量%)/銅(0.5質量%)的無鉛焊料,而製得附有焊料之接合線。
-附有接合線之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構型之製作-
在實施例1所準備的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構型之電極上,以前述電極與附有前述焊料之接合線的焊料相接的方式,來配置上述所得的附有焊料之接合線。前述附有焊料之接合線共配置二條,其間隔設定與實施例1相同。
然後,使用焊鐵,以加熱溫度240℃進行加熱,而得到附有接合線之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構型。
-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構型之製作-
接著,以密封樹脂覆蓋所得的附有接合線之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構型,並更進一步地以防濕性背片覆蓋前述密封樹脂。於前述密封樹脂使用厚度為500μm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背片為使用PET薄膜。
其次,前述密封樹脂以積層器來進行密封。具體而言,在100℃進行真空吸引5分鐘之後,於加壓時間5分鐘、0.1MPa下進行積層,然後在烘爐中、於155℃ 進行硬化45分鐘。
藉由如以上所述地進行,而得到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構型。
對於所得到的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構型,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評價。將結果表示於表2中。
(比較例2)
在實施例1中,除了將第一導電體的平均厚度改變成400μm、且不使用第二黏著劑及第二導電體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來製作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構型並進行評價。將結果表示於表2中。
(比較例3)
在比較例1中,除了將銅箔的平均厚度改變成200μm以外,與比較例1同樣地進行來製作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模組,並進行評價。將結果表示於表2中。
(比較例4)
在比較例2中,除了將第一導電體的平均厚度改變成200μm以外,與比較例2同樣地進行來製作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模組,並進行評價。將結果表示於表2。
在實施例1~15所製作的太陽電池模組,可以確認其連接信賴性 是優異的。
從TC400後的導通電阻也是非常優異的觀點來看,可以確認導電體之平均厚度為9μm~150μm是非常理想的(例如,參照實施例1~4、及實施例11)。從TC400後的導通電阻亦是非常優異的觀點來看,可以確認接合線中的導電體之平均厚度的總和為18μm~300μm是非常理想的(例如,參照實施例1~4、及實施例11)。
從TC400後的導通電阻亦是非常優異的觀點來看,可以確認接合線中的各導電體之平均厚度(μm)的總和(A)、與接合線的平均寬度(μm)(B)之比(A/B)為0.009~0.150是非常理想的(例如,參照實施例1~4、8~9、11)。
可以確認導電體的材質為銅及鋁中之任一者時,其連接信賴性是優異的(例如,參照實施例4及6)。
可以確認太陽電池模組的種類為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及結晶系太陽電池模組中之任一者時,其連接信賴性是優異的(例如、參照實施例4及10)。
另一方面,在比較例1及2中,TC200及TC400的導通電阻變成非常大且連接信賴性不足。又,在比較例3及4中,TC400的導通電阻變大了,而且連接信賴性不足。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由於連接信賴性是優異的,因而能夠 特別適合使用於:為使以高光電效率化為目的之受光面積增大而將接合線予以細線化的太陽電池模組。
3‧‧‧接合線
32‧‧‧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
32c‧‧‧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
32d‧‧‧薄膜系太陽電池單元
38‧‧‧基材
200‧‧‧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

Claims (6)

  1. 一種太陽電池模組,其具備具有電極之太陽電池單元、接合線及第一黏著劑;其中,前述太陽電池單元之電極與前述接合線透過前述第一黏著劑而相連接;至少在前述太陽電池單元的電極與前述接合線相連接的連接區域中,前述接合線具有二以上之導電體,且前述導電體彼此透過第二黏著劑相連接;其中,前述第一黏著劑為含有導電性粒子的導電性黏著劑;前述第二黏著劑為含有導電性粒子且平均厚度為10μm~35μm的導電性黏著劑;接合線中之各導電體的連接方向之平均厚度(μm)的總和(A)、與接合線的平均寬度(μm)(B)之比(A/B)為0.009~0.150。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電池模組,其中,導電體的連接方向之平均厚度為9μm~200μm。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電池模組,其中,導電體為含有銅及鋁中之任一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電池模組,其中,在接合線中之導電體的數量為2~5。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電池模組,其為結晶系太陽電池模組及薄膜系太陽電池模組中之任一種。
  6.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其至少具有:配置步驟,於太陽電池單元的電極上,至少依序配置第一黏著劑、第一導電體、第二黏著劑及第二導電體; 被覆步驟,將前述太陽電池單元以密封樹脂覆蓋,並更進一步將前述密封樹脂以防濕性背片及玻璃板中之任一種覆蓋;擠壓步驟,對防濕性背片及玻璃板中之任一種進行擠壓;及加熱步驟,對載置有前述太陽電池單元之加熱台進行加熱。
TW102124262A 2012-07-10 2013-07-05 太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TWI5904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4583A JP5889738B2 (ja) 2012-07-10 2012-07-10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3843A TW201403843A (zh) 2014-01-16
TWI590482B true TWI590482B (zh) 2017-07-01

Family

ID=49915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4262A TWI590482B (zh) 2012-07-10 2013-07-05 太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889738B2 (zh)
KR (1) KR102019310B1 (zh)
CN (1) CN104428904A (zh)
TW (1) TWI590482B (zh)
WO (1) WO20140104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43518A1 (ja) * 2015-09-08 2017-03-16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セルの接続方法
CN107170841B (zh) * 2017-06-07 2021-01-22 苏州携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光伏模块及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
CN109346560A (zh) * 2018-11-27 2019-02-15 江苏拓正茂源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芯的制备方法
WO2023037885A1 (ja) * 2021-09-13 2023-03-16 株式会社カネカ 太陽電池デバイス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2062A (ja) * 2004-03-05 2005-09-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装置
JP2007207795A (ja) * 2006-01-31 2007-08-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素子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4697194B2 (ja) * 2006-10-13 2011-06-08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セルの接続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288790B2 (ja) * 2007-08-02 2013-09-1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178128A4 (en) * 2007-08-09 2014-01-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SOLAR BATTERY PANEL
US20110247673A1 (en) * 2008-08-22 2011-10-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Solar cell module
JP5446420B2 (ja) 2009-04-21 2014-03-19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59725A (ja) * 2010-01-29 2011-08-1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基材と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038777A (ja) * 2010-08-03 2012-02-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5158238B2 (ja) * 2010-08-26 2013-03-06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電極用接着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019310B1 (ko) 2019-09-06
WO2014010486A1 (ja) 2014-01-16
CN104428904A (zh) 2015-03-18
TW201403843A (zh) 2014-01-16
JP2014017398A (ja) 2014-01-30
KR20150032889A (ko) 2015-03-30
JP5889738B2 (ja) 2016-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0747B (zh) 使用單石模組組合技術製造的光伏打模組
KR101476478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JP6064177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KR101465924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및 태양 전지 모듈
TW200905901A (en) Solar modul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WI624072B (zh) Solar battery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solar battery module and wiring connection method
JP2014502033A (ja) 太陽電池の相互接続、そのモジュール、パネル及び方法
KR101441264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태양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태양전지 셀 및 탭선의 접속 방법
KR101395486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태양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CN103022201A (zh) 晶硅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WO2012005318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TWI590482B (zh) 太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TW201417320A (zh) 太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JP2013033819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40062028A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및 태양 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EP2835835A1 (en) Crystal system solar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EP2818882A1 (en) Solar cell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solar cell output measurement method, and solar cell output measurement jig
TW201304161A (zh) 太陽電池模組、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
WO2017043518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セルの接続方法
JP2017055112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セルの接続方法
KR101999591B1 (ko) 전극 일체형 태양전지 보호시트, 이의 제조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태양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WO2014020674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3211286A (ja) 配線基板、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CN212695160U (zh) 一种互联件及太阳能电池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