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9212B - 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 - Google Patents

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9212B
TWI589212B TW105104819A TW105104819A TWI589212B TW I589212 B TWI589212 B TW I589212B TW 105104819 A TW105104819 A TW 105104819A TW 105104819 A TW105104819 A TW 105104819A TW I589212 B TWI589212 B TW I5892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tray
movable arm
user ident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c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4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1366A (zh
Inventor
莊文章
徐國容
蔣佰宏
Original Assignee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048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921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9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921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31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1366A/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
本發明一般係關於一種微記憶卡裝卸機構,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退卡設計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
一般行動裝置需要配合用戶識別(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才會具有電信通訊功能。SIM卡通常儲存通訊時使用的相關識別資料,例如個人電話簿、通訊參數等,且SIM卡可插入設有連接器的托盤,以電連接行動裝置。
然而,習知將連接器設置在SIM卡托盤的技術,會因為連接器的體積限制而使得托盤的卡合力不足,使用者不需退卡針即可藉由指甲撥拉而將托盤拉出,使得SIM卡托盤容易不正常退出,影響行動裝置的正常操作。再者,此種不正常的托盤退出方式也容易造成連接器卡合結構受損,而使得SIM卡無法有效電連接行動裝置。
因此,如何免除連接器體積對托盤卡合機制的限制,並有效限制使用者以退卡針進行正常退出操作,係為SIM卡裝卸機構之一大設計重點。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其藉由 與連接器分開設計之托盤,可達到更佳的卡合強度,進而避免不正常的托盤退出操作。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其藉由活動臂轉動以選擇性與托盤干涉,進而限制或容許托盤退出殼體。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其係設置於電子裝置之殼體,並包含托盤及活動臂,其中托盤用以載置用戶識別卡,托盤可相對於殼體移動,以設置於殼體內或退出殼體,托盤具有卡勾;活動臂可轉動地設置於殼體內,以選擇性位於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活動臂具有干涉部及驅動部,干涉部對應卡勾設置,當托盤設置於殼體內且活動臂位於第一位置時,活動臂之干涉部係與托盤之卡勾干涉,以限制托盤退出殼體;當活動臂轉動至第二位置時,活動臂之干涉部隨之離開卡勾以解除與卡勾的干涉,且驅動部推抵托盤以使托盤移動而部分退出殼體。
於一實施例,活動臂包含板本體,其中板本體係樞接於殼體以定義轉動中心,驅動部係設置於板本體之一端,且干涉部係由板本體彎折延伸而成。
於一實施例,活動臂更具有受力部,其中受力部係由板本體彎折延伸而成,活動臂係藉由受力部接受外力推抵而轉動,受力部及驅動部相對於轉動中心係設置於第一方向之相對兩側,且受力部及干涉部相對於轉動中心係設置於第二方向之相對兩側,第一方向係垂直於第二方向。
於一實施例,活動臂更包含定位部,且殼體具有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定位部係選擇性與第一卡合部或第二卡合部卡合,以使活動臂定位於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於一實施例,定位部係為形成於板本體之凸點或凹穴,且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係對應定位部為形成於殼體之凹穴或凸點。
於一實施例,當定位部為凸點時,凸點之突出方向與干涉部之延伸方向相對於板本體係為相反方向。
於一實施例,活動臂包含第一板本體及第二板本體,其中第一板本體係樞接於第二板本體以定義樞接中心,且第一板本體及第二板本體係分別樞接於殼體,以使第一板體相對於殼體轉動時,帶動第二板本體相對於殼體轉動,干涉部係由第一板本體彎折延伸而成,且驅動部係設置於第一板體及第二板本體之至少其中之一並遠離樞接中心。
於一實施例,活動臂更包含受力部,其中受力部係由第一板本體彎折延伸而成且設置靠近樞接中心,活動臂係藉由受力部接受外力推抵而轉動,受力部及干涉部相對於樞接中心係設置於相對兩側。
於一實施例,托盤包含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突出部,其中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係平行相隔設置以於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之間形成容置空間,以供容置用戶識別卡,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卡勾之一端係連結形成連結部,突出部係對應驅動部設置,且突出部係朝垂直於第一支架之延伸方向的方向突起,以用於受驅動部推抵。
於一實施例,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分別具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其中用戶識別卡係跨置於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以位於容置空間中。
於一實施例,殼體具有開口,托盤係通過開口進出殼體,且電子裝置更包含蓋體,其中蓋體與殼體可拆卸地組合以遮蔽或露出開口。
於一實施例,托盤係與蓋體結合,當托盤移動而部分退出殼 體時,蓋體同時相對於殼體移動以部分露出開口。
於一實施例,活動臂更包含支撐部,其中支撐部係由板本體彎折延伸而成,用以支撐受力部。
於一實施例,活動臂更包含第一維持部,其中第一維持部係為板本體朝殼體外的方向延伸的壁面,且當活動臂轉動時,第一維持部係沿著殼體的側壁端面相對移動。
於一實施例,活動臂更包含第二維持部,且殼體更包含限位部,限位件係限制第二維持部上下的移動。
1‧‧‧電子裝置
10‧‧‧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
12‧‧‧托盤
12a‧‧‧容置空間
120‧‧‧連結部
120a‧‧‧通孔
122‧‧‧第一支架
122a‧‧‧第一凹槽
124‧‧‧第二支架
124a‧‧‧第二凹槽
126‧‧‧卡勾
126a‧‧‧卡槽
128‧‧‧突出部
14‧‧‧活動臂
142‧‧‧板本體
142a‧‧‧第一軸孔
144‧‧‧驅動部
145‧‧‧定位部
146‧‧‧干涉部
148‧‧‧受力部
149‧‧‧第一維持部
150‧‧‧第二維持部
151‧‧‧支撐部
22‧‧‧殼體
22a‧‧‧開口
22b‧‧‧第二軸孔
22c、22d‧‧‧軸孔
22e‧‧‧側壁端面
24‧‧‧蓋體
24a‧‧‧開孔
24b‧‧‧孔洞
26a‧‧‧第一卡合部
26b‧‧‧第二卡合部
30‧‧‧用戶識別卡
40‧‧‧插銷
50a、50b‧‧‧修飾片
60‧‧‧軸件
70‧‧‧退卡針
82‧‧‧托盤
820a‧‧‧通孔
822‧‧‧第一支架
824‧‧‧第二支架
825a、825b‧‧‧插銷
826‧‧‧卡勾
826a‧‧‧卡槽
828‧‧‧突出部
84‧‧‧活動臂
841‧‧‧第一板本體
841a‧‧‧第一樞接孔
841b‧‧‧第一軸孔
842‧‧‧第二板本體
842a‧‧‧第二樞接孔
842b‧‧‧第二軸孔
843‧‧‧軸件
844‧‧‧驅動部
845‧‧‧定位部
846‧‧‧干涉部
847、849‧‧‧軸件
848‧‧‧受力部
A‧‧‧第一方向
B‧‧‧第二方向
C、C1、C2‧‧‧轉動中心
P‧‧‧樞接中心
圖1A及圖1B係分別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設置於電子裝置之殼體的裝卸示意圖。
圖2A及圖2B係分別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之托盤與蓋體之分解及組合示意圖。
圖3A及圖3B係分別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之活動臂與殼體之分解示意圖及活動臂之底視示意圖。
圖4A及圖4B係分別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之裝卸操作示意圖。
圖5係為圖4A之局部底視示意圖。
圖6A係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之活動臂與殼體之分解示意圖。
圖6B及圖6C係圖6A之活動臂組合示意圖及側視圖。
圖6D及圖6E係分別為圖6A之活動臂於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示意圖。
圖7A及圖7B係分別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之托盤與蓋體之分解及組合示意圖。
圖8A及圖8B係分別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之裝卸操作示意圖。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尤其是一種具有退卡設計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於本發明實施例中,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可應用於需要用戶識別卡進行識別的電子裝置,尤其是手持行動裝置,例如行動電話、平板電腦等,但不以此為限。在此需注意,本發明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不限於用在用戶識別卡的裝卸,亦可用於其他微記憶卡的裝卸。於後參考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之實施例。
如圖1A及圖1B所示,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10較佳係設置於電子裝置1(例如手持行動裝置)之殼體22,其中殼體22具有開口22a,殼體22係供容置電子裝置1之功能性元件,以作為電子裝置1之外殼。電子裝置1更包含蓋體24,其中蓋體24與殼體22可拆卸地組合以遮蔽或露出開口22a。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10包含托盤12及活動臂14,其中托盤12用以載置用戶識別卡30,且托盤12可相對於殼體22移動。具體而言,托盤12係通過開口22a進出殼體22,以設置於殼體22內或退出殼體22,而活動臂14係可轉動地設置於殼體22內,用以控制托盤12相對於殼體22的移動。此外,蓋體24更具有開孔24a,以供退卡針70伸入以控制活動臂14的轉動,如後詳述。
如圖2A及圖2B所示,於此實施例,托盤12係與蓋體24結合,當托盤12相對於殼體22移動時,蓋體24可同時相對於托盤12移動,以遮蔽或露出開口22a。托盤12包含第一支架122、第二支架124、卡勾126及突出部128。第一支架122及第二支架124係平行相隔設置,以於第一支架122及第二支架124之間形成容置空間12a,以供容置用戶識別卡30。具體而言,第一支架122及第二支架124分別具有第一凹槽122a及第二凹槽124a,其中用戶識別卡30係跨置於第一凹槽122a及第二凹槽124a以位於容置空間12a中。卡勾126係用以與活動臂14發生干涉,且較佳於卡勾126本體上形有卡槽126a,以加強干涉的程度。突出部128係朝垂直於第一支架122之延伸方向的方向突起,以用於受活動臂14推抵。
於此實施例,托盤12係為載置用戶識別卡30的架體,且第一支架122、第二支架124及卡勾126之一端較佳係連結形成連結部120,其中連結部120係用於與蓋體24結合。具體而言,托盤12係設置於蓋體24的內面,且連結部120係形成有複數通孔120a,且蓋體24具有對應的孔洞24b,使得托盤12可藉由複數插銷40插入通孔120a及孔洞24b而與蓋體24結合。再者,托盤12藉由插銷40固定於蓋體24後,修飾片50a、50b(例如麥拉(mylar)片)可貼附於插銷40末端,以增加托盤12及蓋體24結合處的外觀美感。再者,上述實施雖以插銷40固定托盤12及蓋體24,但於其他實施例,托盤12及蓋體24可分別形成有螺孔,以藉由螺栓固定托盤12及蓋體24。此外,托盤12及蓋體24的結合不限於上述方式。於其他實施,托盤及蓋體可具有對應的凸柱及孔穴,以使托盤及蓋體可藉由凸柱插入孔穴而卡合,更或者蓋體24與托盤12可一體成型。
在此需注意,當托盤12與蓋體24結合時,第一凹槽122a及第二凹槽124a係分別沿第一支架122及第二支架124的延伸方向延伸,且第一凹槽122a及第二凹槽124a的槽口係朝向蓋體24的內面,藉此,當蓋體24翻轉成正面時(如圖1A所示),第一凹槽122a及第二凹槽124a的槽口係向上,而可使用戶識別卡30跨置於第一支架122及第二支架124上。此外,當托盤12與蓋體24結合時,突出部128係朝向遠離蓋體24內面的方向突出,藉此,當蓋體24翻轉成正面時(如圖1A所示),突出部128係朝下突出。
如圖3A及圖3B所示,活動臂14可轉動地設置於殼體22內,且活動臂14包含板本體142、驅動部144及干涉部146。板本體142係樞接於殼體22以定義轉動中心C,驅動部144係設置於板本體142之一端,用以推抵托盤12,且干涉部146係由板本體142彎折延伸而成,以選擇性與托盤12干涉。在此需注意,板本體142樞接於殼體22係指板本體142可與殼體22本身或與殼體22內之任何相關部件或板件樞接,以使得活動臂14可相對於殼體22轉動。因此,以下的說明,僅以殼體22代表說明活動臂14與殼體本身或殼體內之任何相關部件或板件的連接關係。活動臂14更包含受力部148,受力部148係由板本體142彎折延伸而成,且活動臂14係藉由受力部148接受外力推抵而轉動。於此實施例,受力部148及驅動部144相對於轉動中心C係設置於第一方向A之相對兩側,且受力部148及干涉部146相對於轉動中心C係設置於第二方向B之相對兩側,第一方向A係垂直於第二方向B。
具體而言,板本體142係形成有第一軸孔142a,殼體22係形成有第二軸孔22b。板本體142設置於殼體22時,第一軸孔142a及第二軸孔22b係對準,且軸件60係插入第一軸孔142a及第二軸孔22b,以使得板本體 142樞接於殼體22,且板本體142及殼體22之樞接處成為轉動中心C,使活動臂14可繞著轉動中心C相對於殼體22轉動。再者,驅動部144較佳係朝殼體22外的方向凸伸,以於活動臂14轉動時推抵托盤12之突出部128。干涉部146較佳係沿托盤12的移動方向向上彎折,即平行托盤12之卡勾126的延伸方向向上彎折,以使得干涉部146可選擇性與卡勾126發生干涉而至少部分容置於卡槽126a。受力部148之彎折線的方向較佳係與干涉部146之彎折線的方向垂直且較佳為向上彎折,以使得受力148之表面係面對蓋體24之開孔24a。
再者,活動臂14更包含定位部145,且殼體22具有第一卡合部26a及第二卡合部26b,其中定位部145係選擇性與第一卡合部26a或第二卡合部26b卡合,以使活動臂14定位於第一位置(如圖4A所示)或第二位置(如圖4B所示)。具體而言,第一卡合部26a較第二卡合部26b接近殼體22的外側,定位部145可為形成於板本體142之凸點或凹穴,且第一卡合部26a及第二卡合部26b係對應定位部142為形成於殼體22之凹穴或凸點。於此實施例,定位部145係為形成於板本體142之凸點,且凸點式之定位部145的突出方向與干涉部146之延伸方向相對於板本體142係為相反方向。換言之,當定位部145為凸點時,定位部145及干涉部146係分別朝板本體142的下方及上方延伸,以分別與卡合部26a、26b及卡勾126選擇性卡合或干涉。
於後將詳述本發明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10之操作。如圖4A及圖5所示,當托盤12設置於殼體22內且活動臂14位於第一位置時,活動臂14係與托盤12發生干涉,以限制托盤12退出殼體22。具體而言,當托盤12設置於殼體22內,且活動臂14之定位部145與殼體22之第一卡合部26a卡合時,活動臂14係定位於第一位置。此時,蓋體24係遮蔽殼體22之開口22a, 活動臂14之受力部148係面向蓋體24之開孔24a,活動臂14之驅動部144係對應托盤12之突出部128,且活動臂14之干涉部146係與托盤12之卡勾126發生干涉而至少部分容置於卡槽126a,以限制托盤12移動退出殼體22,使得用戶識別卡30可穩定地與設置於殼體22內之連接器電連接。
如圖4B所示,當活動臂14轉動至第二位置時,活動臂14係解除與托盤12的干涉,並推抵托盤12以使托盤12移動而部分退出殼體22。具體而言,當使用者將退卡針70插入蓋體24的開孔24a並施力推抵活動臂14之受力部148時,活動臂14係受力轉動使得定位部145脫離第一卡合部26a進而繼續轉動到與第二卡合部26b卡合而定位於第二位置。在活動臂14受力轉動時,同時帶動活動臂14之干涉部146朝遠離卡勾126的方向移動(即自卡槽126a脫出)而避讓出托盤12的移動路徑,且活動臂14之驅動部144同時向外推抵托盤12的突出部128,並使得托盤12沿移動路徑部分退出殼體22。當托盤12移動而部分退出殼體22時,蓋體24同時相對於殼體22移動以部分露出開口22a,以利於使用者拉出托盤12進而取放用戶識別卡30。於此實施例,活動臂14受力轉動時,可將托盤12朝殼體22外退出約1.5mm,但不以此為限。托盤12朝殼體22外退出的距離可藉由改變驅動部144與轉動中心C之間的距離而適當地變化。
此外,如圖3A及圖5所示,活動臂14更可包含第一維持部149及第二維持部150,殼體22更包含限位件27。第一維持部149與第二維持部150相對於轉動中心C係設置於第一方向A之相對兩側。第一維持部149係用於與殼體22之側壁端面22e接觸,以使得活動臂14轉動時,可藉由第一維持部149與殼體22的接觸而維持水平的轉動。具體而言,第一維持部149係為 板本體142朝殼體22外的方向延伸的壁面,且當活動臂14轉動時,第一維持部149係沿著殼體22的側壁端面22e相對移動,以增加活動臂14轉動時的穩定性。第二維持部150相對於驅動部144設置於板本體142之另一端,用以接觸限位件27。具體而言,活動臂14設置殼體22內時,限位件27較佳蓋住第二維持部150,以使得限位件27能夠限制第二維持部150上下(Z方向)的移動,如此可確保定位部145卡合於第一卡合部26a或第二卡合部26b時不會有明顯的浮動,且避免活動臂14於端點(即第二維持部150處)不會翹起或變形。再者,活動臂14更包含支撐部151,用以支撐受力部148。具體而言,支撐部151係由板本體142彎折而成,且較佳係沿托盤12的移動方向向上彎折大於90度,以使得支撐部151位於受力部148的背側,進而能給予受力部148支撐的作用,如此可避免受力部148受到退卡針70的推力而變形。
此外,在托盤12退出殼體22的狀況下,活動臂14係處於第二位置,即為讓出托盤12移動路徑的位置,此時僅需將托盤12推入殼體22,並藉由托盤12的突出部128推抵活動臂14的驅動部144,即可使活動臂14轉動使定位部145脫離第二卡合部26b而從第二位置朝第一位置移動,直到定位部145與第一卡合部26a卡合而定位於如圖4A所示之第一位置,以完成用戶識別卡30裝載。
再者,於上述實施例中,活動臂14雖設計由單一板本體構成,但不以此為限。於另一實施例,如圖6A至圖6C所示,活動臂84包含第一板本體841及第二板本體842,其中第一板本體841係樞接於第二板本體842以定義樞接中心P,且第一板本體841及第二板本體842係分別樞接於殼體22,以使第一板體841相對於殼體22轉動時,帶動第二板本體842相對於 殼體22轉動。具體而言,第一板本體841之一端具有長形的第一樞接孔841a,且第二板本體842於對應的一端具有圓形的第二樞接孔842a,藉由軸件843插入第一樞接孔841a及第二樞接孔842a,而使第一板本體841可轉動地連接第二板本體842,以定義樞接中心P。此外,第一板本體841更具有第一軸孔841b,第二板本體842更具有第二軸孔842b,而殼體22更具有軸孔22c、22d。第一軸孔841b與第二軸孔842b分別與殼體22之軸孔22c及軸孔22d對應,軸件849係插入第一軸孔841b及軸孔22c以形成轉動中心C1,軸件847則插入第二軸孔842b及軸孔22c以形成轉動中心C2,使得第一板本體841與第二板本體842分別樞接於殼體22。藉此,活動臂84可轉動地設置於殼體22內,以選擇性位於第一位置(如圖6D)所示或第二位置(如圖6E所示)。
於此實施例,活動臂84之干涉部846及受力部848係設置於第一板本體841,且驅動部844係設置於第一板本體841及第二板本體842之至少其中之一並遠離樞接中心P。具體而言,活動臂845之受力部848係由第一板本體841彎折延伸而成且設置靠近樞接中心P。受力部848及干涉部846相對於樞接中心P係設置於相對兩側,例如方向B之相對兩側,且受力部848及干涉部846相對於第一板本體841係分別向下及向上彎折。於此實施例,第一板本體841及第二板本體842遠離樞接中心P之一端各朝殼體22外的方向突伸形成驅動部844,以使得活動臂84受力轉動時,形成於第一板本體841及第二板本體842的驅動部844可同時推動托盤82的突出部828,以增進托盤82的移動(於後詳述)。此外,類似地,活動臂84更包含定位部845,以對應殼體22之第一卡合部26a及第二卡合部26b。在此需注意,驅動部844、干涉部846、受力部848及定位部845之結構細節及作用類似於圖3A及圖3B之實施 例的驅動部144、干涉部146、受力部148及定位部145,於此不再贅述。
再者,對應於活動臂84之變化,托盤82亦具有相應的變化。如圖7A及圖7B所示,托盤82具有類似於托盤12的結構,其不同之處係在於卡勾826及突出部828的設計,以分別對應活動臂84之干涉部846及驅動臂844。於此實施例,卡勾826與干涉部846的干涉方向係與上述實施例反向,亦即卡槽826a的開設位置為卡勾826的右方(圖2A之實施例為左方),且兩個突出部828係設置於托盤82的兩側,以分別對應第一板本體841及第二板本體842上的驅動部844。托盤82之第一支架822、第二支架824、卡勾826及突出部828之結構細節及作用係類似於圖2A及圖2B之實施例之第一支架122、第二支架124、卡勾126及突出部128,於此不再贅述。此外,托盤82亦可具有複數通孔820a,以藉由插銷825a、825b與蓋體24之孔洞24b相互結合,而使托盤82與蓋體24結合,於此不再贅述。
於後參考圖8A及圖8B詳細說明本發明包含托盤82及活動臂84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的操作。如圖8A所示,當托盤82設置於殼體22內且活動臂84位於第一位置時,活動臂84係與托盤82發生干涉,以限制托盤82退出殼體22。具體而言,托盤82設置於殼體22內,且活動臂84之定位部845與殼體22之第一卡合部26a卡合時,活動臂84係定位於第一位置。此時,蓋體24係遮蔽殼體22之開口22a,活動臂84之受力部848係面向蓋體24之開孔24a,設置於第一板本體841及第二板本體842的驅動部844係分別對應托盤82兩側之突出部828,且活動臂84之干涉部846係與托盤82之卡勾826發生干涉而至少部分容置於卡槽826a,以限制托盤82移動退出殼體22,使得用戶識別卡30可穩定地與設置於殼體22內之連接器電連接。
如圖8B所示,當活動臂84轉動至第二位置時,活動臂84係解除與托盤82的干涉,並推抵托盤82以使托盤82移動而部分退出殼體22。具體而言,當使用者將退卡針70插入蓋體24的開孔24a並施力推抵設置於第一板本體841之受力部848時,第一板本體841係受力轉動使得定位部845脫離第一卡合部26a進而繼續轉動到與第二卡合部26b卡合而定位於第二位置。在第一板本體841受力轉動時,同時帶動干涉部846朝遠離卡勾826的方向移動(即自卡槽826a脫出)而避讓出托盤82的移動路徑,且帶動第二板本體842轉動,以使第一板本體841及第二板本體842之驅動部844同時向外推抵托盤82的突出部828,並使得托盤82沿移動路徑部分退出殼體22。當托盤82移動而部分退出殼體22時,蓋體24同時相對於殼體22移動以部分露出開口22a,以利於使用者拉出托盤12進而取放用戶識別卡30。
在此需注意,當退卡針70施力於受力部848而使第一板本體841轉動且第一板本體841帶動第二板本體842轉動時,第一板本體841及第二板本體842的轉動方向係相反。舉例而言,退卡針70施力於受力部848而使第一板本體841繞轉動中心C1逆時鐘轉動,且藉由第一板本體841之長形第一樞接孔841a的設計係帶動第二板本體842繞轉動中心C2順時鐘轉動,進而可使第一板本體841及第二板本體842相互遠離的端部(即驅動部844)同時朝殼體22外的方向推抵托盤82之突出部828,而使托盤82穩定地部分退出殼體22,並帶動蓋體24移動露出部分開口22a。
類似地,在托盤82退出殼體22的狀況下,活動臂84係處於第二位置,即為讓出托盤82移動路徑的位置,此時僅需將托盤82推入殼體22,並藉由托盤82的突出部828推抵活動臂84的驅動部844,即可使活動臂84轉 動使定位部845脫離第二卡合部26b而從第二位置朝第一位置移動,直到定位部845與第一卡合部26a卡合而定位於如圖8A所示之第一位置,以完成用戶識別卡30裝載。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藉由將活動臂選擇性定位於不同位置,而可限制托盤相對於殼體的移動,有效避免使用者不當的退出用戶識別卡,同時可確保用戶識別卡與連接器的穩地電連接。
本發明已由上述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例示目的而非用於限制。熟此技藝者當知在不悖離本發明精神下,於此特別說明的實施例可有例示實施例的其他修改。因此,本發明範疇亦涵蓋此類修改且僅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限制。
12‧‧‧托盤
122‧‧‧第一支架
124‧‧‧第二支架
126‧‧‧卡勾
126a‧‧‧卡槽
14‧‧‧活動臂
144‧‧‧驅動部
145‧‧‧定位部
146‧‧‧干涉部
148‧‧‧受力部
150‧‧‧第二維持部
151‧‧‧支撐部
22‧‧‧殼體
70‧‧‧退卡針

Claims (14)

  1. 一種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設置於一電子裝置之一殼體,包含:一托盤,用以載置一用戶識別卡,該托盤可相對於該殼體移動,以設置於該殼體內或退出該殼體,該托盤具有一卡勾;以及一活動臂,可轉動地設置於該殼體內,以選擇性位於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該活動臂具有一干涉部及一驅動部,該干涉部對應該卡勾設置,當該托盤設置於該殼體內且該活動臂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活動臂之該干涉部係與該托盤之該卡勾干涉,以限制該托盤退出該殼體;當該活動臂轉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活動臂之該干涉部隨之離開該卡勾以解除與該卡勾的干涉,且該驅動部推抵該托盤以使該托盤移動而部分退出該殼體;其中該活動臂包含一板本體,該板本體係樞接於該殼體以定義一轉動中心,該驅動部係設置於該板本體之一端,且該干涉部係由該板本體彎折延伸而成。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其中該活動臂更具有一受力部,該受力部係由該板本體彎折延伸而成,該活動臂係藉由該受力部接受外力推抵而轉動,該受力部及該驅動部相對於該轉動中心係設置於一第一方向之相對兩側,且該受力部及該干涉部相對於該轉動中心係設置於一第二方向之相對兩側,該第一方向係垂直於該第二方向。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其中該活動臂更包含一支撐部,該支撐部係由該板本體彎折延伸而成,用以支撐該受力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其中該活動臂更包含一第一維持部,該第一維持部係為該板本體朝該殼體外的方向延伸的壁面,且該當活 動臂轉動時,該第一維持部係沿著該殼體的側壁端面相對移動。
  5. 如請求項1或4所述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其中該活動臂更包含一第二維持部,且該殼體更包含一限位部,該限位件係限制該第二維持部上下的移動。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其中該活動臂更具有一定位部,且該殼體具有一第一卡合部及一第二卡合部,該定位部係選擇性與該第一卡合部或該第二卡合部卡合,以使該活動臂定位於該第一位置或該第二位置。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其中該定位部係為形成於該板本體之凸點或凹穴,且該第一卡合部及該第二卡合部係對應該定位部為形成於該殼體之凹穴或凸點。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其中當該定位部為該凸點時,該凸點之突出方向與該干涉部之延伸方向相對於該板本體係為相反方向。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其中該活動臂之該板本體包含一第一板本體及一第二板本體,該第一板本體係樞接於該第二板本體以定義一樞接中心,且該第一板本體及該第二板本體係分別樞接於該殼體,以使該第一板體相對於該殼體轉動時,帶動該第二板本體相對於該殼體轉動,該干涉部係由該第一板本體彎折延伸而成,且該驅動部係設置於該第一板體及該第二板本體之至少其中之一並遠離該樞接中心。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其中該活動臂更包含一受力部,該受力部係由該第一板本體彎折延伸而成且設置靠近該樞接中心,該活動臂係藉由該受力部接受外力推抵而轉動,該受力部及該干涉部相對於 該樞接中心係設置於相對兩側。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其中該托盤包含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及一突出部,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係平行相隔設置以於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以供容置該用戶識別卡,該第一支架、該第二支架及該卡勾之一端係連結形成一連結部,該突出部係對應該驅動部設置,且該突出部係朝垂直於該第一支架之延伸方向的方向突起,以用於受該驅動部推抵。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其中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分別具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該用戶識別卡係跨置於該第一凹槽及該第二凹槽以位於該容置空間中。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其中該殼體具有一開口,該托盤係通過該開口進出該殼體,且該電子裝置更包含一蓋體,該蓋體與該殼體可拆卸地組合以遮蔽或露出該開口。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其中該托盤係與該蓋體結合,當該托盤移動而部分退出該殼體時,該蓋體同時相對於該殼體移動以部分露出該開口。
TW105104819A 2016-02-18 2016-02-18 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 TWI5892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4819A TWI589212B (zh) 2016-02-18 2016-02-18 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4819A TWI589212B (zh) 2016-02-18 2016-02-18 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9212B true TWI589212B (zh) 2017-06-21
TW201731366A TW201731366A (zh) 2017-09-01

Family

ID=59688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4819A TWI589212B (zh) 2016-02-18 2016-02-18 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8921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80450B (en) * 1999-09-10 2002-03-21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IC card with retractable tray
TWM418443U (en) * 2011-06-07 2011-12-11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Card connector
TWM446437U (zh) * 2012-06-20 2013-02-01 First Dome Corp 承載晶片卡之基座結構
TW201607155A (zh) * 2014-07-01 2016-02-16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卡連接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80450B (en) * 1999-09-10 2002-03-21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IC card with retractable tray
TWM418443U (en) * 2011-06-07 2011-12-11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Card connector
TWM446437U (zh) * 2012-06-20 2013-02-01 First Dome Corp 承載晶片卡之基座結構
TW201607155A (zh) * 2014-07-01 2016-02-16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卡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1366A (zh) 2017-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4361B (zh) Sim卡固定装置
US7300314B2 (en) Socket for trans-flash memory card
US6757172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holder loaded with SD card
US8419079B2 (en) Latch mechanism
US9526162B2 (en) Board assembly
KR20020024785A (ko) 안테나를 내장한 집적 회로 카드를 장착할 수 있는 전자장치
JP4365819B2 (ja) ポータブル電子機器、ポータブル電子機器用ドッキング装置及びポータブル電子機器セット
JP6125605B1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拡張装置
TWI589212B (zh) 用戶識別卡裝卸機構
US9910457B2 (en) Expans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0277200A (ja) ソケット装置
JP6738029B1 (ja) 電子機器システムおよび支持装置
JP2010232097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5304202B2 (ja) 電子機器
JP5928415B2 (ja) メモリー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8683430B (zh) 卡托、插卡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1222314A (ja) カード装着装置、電子機器
JP2008243461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5080182B2 (ja) 電子機器の付属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JP2000299604A (ja) 非接触型icカード処理装置
JP2010218345A (ja) Icカード逆入れ防止機構を具える電子機器
JP2009081022A (ja) トレイ式のカードコネクタ
JP2016178128A (ja) 電子機器
JP2024017729A (ja) 電子機器の筐体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CN107026368A (zh) 电连接器组件